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呼吸
共找到
5784
筆 文章
-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期運動踏青要戴口罩嗎?專家這麼說 強調安全距離
嘉義市府鼓勵民眾防疫期,進嘉義植物園「森呼吸」,但運動也要做好防疫,戶外踏青運動應保持安全距離,專家認為同方向跑步與健走,安全距離至少為4到5公尺,另戴囗罩運動,會增加呼吸阻力,囗罩濕透,也失去阻擋病毒飛沫功能。醫學博士黃軒說明,運動時若戴著囗罩,會增加呼吸阻力,用力張大口呼吸喘氣及吸氣,所戴囗罩很快因為口水、汗水、鼻水浸濕,而濕透的囗罩沒有阻擋病毒飛沫功能。保持安全距離,是戶外運動防疫秘訣。嘉義植物園創立於1908年,占地8.6公頃,許多在地人都稱植物園是「百年城市綠洲」,與百年歷史的嘉義公園及5年前啟用的嘉義市都會森林公園,三處合計占地面積達36.24公頃,比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25.9公頃占地更廣,堪稱全台灣最大都會森林公園,也被稱為「嘉義市之肺」。嘉義市府建設處指出,日治時期日本對南方國度想像,在嘉義植物園栽植試驗試種巴西橡膠、黑板樹、印度紫檀、桃花心木、鐵刀木及柚木等百餘種熱帶植物,讓嘉義植物園呈現出熱帶雨林異國風貌,防疫期間健康運動也不可少,許多市民都持續到植物園散步健走,享受大自然森林浴。黃軒表示,運動狀態下會產生風速,根據國外學者研究,模擬人在運動(行走和奔跑)過程中,噴射出的飛沫顆粒,會在並肩一起、後背對角的後方,與直接在背後方3個位置落下。假設和運動者在同方向,且同條路徑跑步、健走,安全距離應至少為4-5公尺。若有運動者一直在前面咳嗽,且又沒有保持運動安全距離,運動後手部也不要亂擦自己運動服和運動褲,因為他人的飛沫,仍可能降落在自身衣服褲子上。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醫附醫推官方帳號 治療師陪你宅在家運動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看不見終點,民眾被迫宅在家中,但外出時間大減,恐增加疾病風險,且心理狀態也可能受到影響,特別是缺血性心臟病的患者,皆有共同的特色為「活動不足」,為避免防疫期間反而罹病的風險,北醫附醫推出「全民防疫居家運動GO!GO!GO!」LINE官方帳號,可在線上跟著復健科治療師一起在家運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身體活動不足為死亡前十大危險因子,約有21%到25%乳癌及結腸癌、27%糖尿病及30%缺血性心臟病,都是因身體活動不足所造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康峻宏表示,疫情期間,民眾外出時間大減,甚至有些民眾因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無法外出,身體活動量與人際互動減少,延伸出身心問題。康峻宏解釋,運動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肌肉與骨頭讓身體維持健康體態,還能舒緩民眾在疫情期間所累積的不安與壓力;不同強度的運動有不同助益,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增加免疫力及抵抗力,而和緩的靜態伸展及腹式呼吸則可穩定情緒、增進睡眠。除了運動,北醫附醫精神科主任鐘國軒表示,最近門診病人提及,疫情看似沒有終點,心情不免惴惴不安,出現焦慮、憂慮、失眠等情形;建議透過「安、靜、能、繫、望」五個創傷心理復原的原則,藉由深呼吸、多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等等,緩解自身情緒。鐘國軒解釋:「安」是促進安全,不論是居家、醫院隔離者或一般民眾,切記戴口罩、勤洗手、維持適當社交距離,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靜」是促進平靜鎮定,好好深呼吸、放鬆、休息、睡覺,調適情緒與正面思考。「能」是提升效能感,即使是行動受限,仍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看書、滑手機、做運動、寫日記與心得,安排作息適當轉移,找回自我控制感。「繫」是促進聯繫,防疫期間人際互動減少,但仍可透過視訊、電話,保持與外界溝通。「望」是指灌注希望,不要只注意負面資訊,相信自己與醫療人員。鍾國軒提醒,防疫期間別輕忽自身心理健康,若出現焦慮憂鬱、負面思考、胃口改變、失眠、胸悶、心悸、肌肉緊繃、腸胃不適等,且已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作息,應盡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全民防疫居家運動GO!GO!GO!」針對不同族群設計系列活動,民眾進入LINE輸入ID 「@850uspre」即可加入,透過選單進入「北醫附醫復健科防疫指南」,依照自身需求選擇居家簡易運動、抗疫訣竅、防疫指南等單元,打開影片後即可看到專業復健治療師示範簡單且安全的動作,民眾只要善用隨手可得的物品,就能輕鬆在家中鍛鍊身體,提升防疫力。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又有新特殊症狀?COVID腳趾「有時會發癢,有時會很痛苦」
新冠病毒的多變性到現在還讓專家持續摸索中,愈來愈多種非典型症狀讓醫師在第一時間無法判斷出確診。今天又有醫師在臉書社團PO文提醒,腳趾出現類似水痘或麻疹的疼痛腫塊,很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跡象,要多加留意。根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今(22日)在臉書社團《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教學FB -林口長庚兒童急診》引述美國兒童皮膚科醫師的呼籲指出,「COVID腳趾」可能是無症狀患者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跡象,據美國芝加哥安·羅伯特·H·盧裡兒童醫院的兒科皮膚科醫師艾米·帕勒博士指出,他已看到許多青少年及兒童的新冠病毒患者腳趾上有病變或疼痛的腫塊,這種類似水痘或麻疹的病變,可能在一隻腳趾上,也可能全部在腳趾上,並可能出現在腳的頂部或底部,病變為鮮紅色,也可能變為紫色,「有時會發癢,有時會很痛苦」,而他們通常沒有任何其他新冠病毒感染跡象。艾米·帕勒希望提醒第一線醫師,這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一種新的特殊症狀,要多加留意別忽略了。目前很多患者在第一時間自述沒有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常被以為是無症狀感染者,但從愈來愈多的案例症狀發現,除了最常見的發燒、乾咳、倦怠之外,症狀愈來愈多元,現在味覺嗅覺異常及腹瀉都已納入最新的感染通報採檢定義中。
-
2020-04-22 該看哪科.兒科
防疫也防腸病毒 中部重症、群聚掛零
4月起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台中市豐原醫院出現一對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住院;但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統計,中部至今重症與群聚感染掛零,研判是今年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多數人更重視個人衛生與勤戴口罩有關。衛福部豐原醫院兒科主任馬志豪說,3月初有11個月大的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腸病毒,雙雙出現發燒、口腔潰瘍住院治療。雙胞胎的媽媽表示,3月7日弟弟先發燒,到晚上哥哥也跟著發燒,托嬰中心主動告知班上有腸病毒確診個案。媽媽說,雙胞胎兒子很喜歡一起做同樣的事,沒想到這次也一起感染腸病毒。馬志豪表示,4月到9月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不只幼兒或學童易感染,形成校園群聚發病,大人也會得腸病毒。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統計,本月12日到18日台中腸病毒門急診169人次,約為去年同期867人次的1/5;不過台中市衛生局說,去年與今年4月,台中市腸病毒重症均為0,沒有校園因群聚停課。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也指出,彰化今年腸病毒疫情曲線創下歷史低點,零重症,群聚通報也掛零。桃園市腸病毒就診人次,與去年相比更是大幅下滑5、600人次。桃園市衛生局統計,去年3月29日至4月18日,腸病毒健保門診、急診就診1959人次,每周平均約6、700人;今年同期僅有338人次,每周平均約100多人次。苗栗縣衛生局疾管科統計腸病毒數據指出,去年1至4月共通報41人,今年1至4月卻僅有15人,數量明顯銳減。衛生局表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幼托、小學停班課也是原因之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裴仁生表示,目前腸病毒病例數比去年同期減少許多,與防疫期間宣導勤洗手、戴口罩有一定關聯,不過腸病毒高峰期在5、6月和9、10月,是否會維持少量病例數還有待觀察。馬志豪強調,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如發現家中幼兒出現肢體無力麻痺,或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盡速到醫院就醫。
-
2020-04-22 癌症.肺癌
沒抽菸咳超過1個月才就醫 檢查竟是肺腺癌
55歲林姓婦人沒抽菸,因咳嗽超過1個月,覺得不對勁,到醫院做斷層掃描,竟檢查出是肺腺癌第一期,還好發現得早,手術切除腫瘤後無須化療。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偉群提醒,肺癌初期病徵不明顯,容易忽略,民眾要有病識感,若長時間出現呼吸道症狀,如咳嗽超過3周,應盡早就醫檢查。肺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率之冠,因病徵不明顯,常延誤就醫。宜蘭這位林姓婦人到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內科就診,剛開始照射X光,隱約有個不明顯的白點,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一顆約1公分大小的腫瘤,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因早期發現,醫師以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腫瘤後,只需定期追蹤。林偉群表示,肺癌的4大高風險族群,包括菸齡長且每年抽菸逾30包、有3親等內家族史、油煙暴露達一定程度與特定肺部疾病病人,目前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為肺癌篩檢的良好工具,能提高早期肺癌的發現機率,萬一不幸確診肺癌,也可以依肺癌期別及早接受治療。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官方透露 新冠肺炎治癒率94%以上
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透露,大陸新冠肺炎治癒率達94%以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發言人米鋒表示,境外輸入和本土新增昨(20)日均連續三天在10例以下,仍有聚集性疫情新增相關病例報告。湖北重症病例首次降至20例以下,但其他省分重症病例近一周波動上升。郭燕紅表示,新冠病毒是新病毒,目前對新冠病毒認知還是未知大於已知,還需要不斷加深認識。為了對患者全程管理,促進患者全面恢復健康,也有利於疫情防控。郭燕紅表示,口岸疫情防控工作是當前的重點工作,國家衛健委當前針對口岸城市相應的防控能力和救治能力的問題,加大指導,同時也集合相應力量,不斷加強口岸城市應對疫情能力的提升。中央指導組社區防控專家組組長吳浩稱,目前在武漢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實行14+14管理,即在康復驛站集中隔離14天,結束之後如檢測沒有問題,就轉入14天居家康復管理。把出院患者全部納入家庭醫生簽約管理。出院患者解除集中隔離4周之內,家庭醫生每天要了解體溫、呼吸症狀。
-
2020-04-22 橘世代.愛玩橘
心曠神怡小旅行/花蓮賞金針花海 進入最美花期!
花蓮吉安鄉嘉德花田種植平地金針花「萱草」,近日面積約1公頃的花朵盛開,紅艷、粉嫩萱草吸引被疫情悶壞的遊客前往,大口深呼吸,是熱門拍照打卡景點。花田主人曾永坤說,今年冬天較冷、花苞多,現在已陸續開花,歡迎大家前來免費賞花。經過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技術輔導,曾永坤種植花蓮1至5號平地萱草,花田種了萱草1號粉佳人、2號艷紅佳人、3號甜蜜佳人、4號俏佳人及5號黃天鵝,現在盛開中,形成一片美麗花海。曾永坤表示,從4月中旬開始萱草陸續開花,預計5月會開更多,將持續到7月,接下來會有其他品種的萱草會不斷開花。目前盛開的萱草是花蓮1號粉佳人,花瓣是粉紅色,花期4至9月;花蓮4號俏佳人,花瓣則是紅色,形狀略呈三角形。旁邊還有孤挺花、扶桑花、玫瑰和馬齒莧爭奇鬥艷,令人看了心曠神怡。曾永坤表示,雖然現在有疫情,仍是歡迎民眾前來空曠的花田賞花,提醒民眾要遵守防疫中心相關規定,假日到戶外風景區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園區已營照多年,每逢萱草開花之際,都免費開放給民眾賞花,希望大家能愛惜園區每株花草樹木。花蓮農改場表示,花蓮萱草栽培面積約520公頃,占全台萱草栽培面積的80%,目前產業已朝休閒方向發展,因應產業需求,更育成可分別於4至9月間在平地開花的「萱草花蓮1至6號」,並授權部分農友栽培,提供產業及庭園景觀綠美化使用。。嘉德花田粉絲專頁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4-21 科別.兒科
進入腸病毒流行期 11月大雙胞胎一起染病
每年4月到9月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豐原醫院今年3月初已經有一對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腸病毒住院,兒科醫師提醒,家長還是要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與洗手習慣,才能預防腸病毒找上門。雙胞胎的媽媽表示,3月7日弟弟先發燒,沒想到到晚上哥哥也跟著發燒,還不清楚兩兄弟發燒原因時,托嬰中心已經打電話通知班上有腸病毒確診個案。她說,雙胞胎兒子平時很喜歡一起做同樣的事,沒想到這次感染腸病毒也一起,特別在自己的FB打卡留言寫「腸病毒不孤單、兩隻一起來」。豐原醫院兒科主任馬志豪表示,每年以4月到9月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腸病毒傳染力又特別強,不只幼兒或學童容易感染,形成校園群聚感染,其實大人也會得腸病毒,這一對11個月大的雙胞胎,在3月初到醫院就診時都出現發燒、及口腔潰瘍情形,因而收治住院治療。馬志豪強調,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做好手部清潔衛生與咳嗽禮節,如有發現家中幼兒出現肢體無力麻痺,或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盡速到醫院就醫。
-
2020-04-21 養生.抗老養生
體內積毒百病生! 養好4大器官幫身體大掃除
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毒物對人體的危機了,因此,設計了一套天然的解毒系統,能夠自動自發地將體內的毒素清除乾淨,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而我們的肝臟、腎臟以及皮膚,就是這套解毒系統主要的排毒器官: 1、肝臟:肝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臟細胞中蘊含著豐富的酵素,不論是藥物、激素、微生物產生的毒素等,不管是內生性或是外生性的有毒物質,通通都需要靠肝臟來分解,以減少體內毒素的累積。當肝臟狀況不好的時候,就會造成毒素在血液中循環,間接導致皮膚狀況變得比較不好(因為皮膚下有許多細微血管),皮膚粗糙、黯淡、長痘痘、長瘡等肌膚問題頻生。中醫理論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及凌晨1點到3點,是肝經與膽經排毒的時間,但是必須在熟睡的狀況之下,肝膽才能夠順利排毒,因此,在這段時間之內一定要睡覺,才能讓肝臟做好解毒的工作。 2、肺臟:是人體透過呼吸和外界溝通的管道,當然也是排毒的器官,現在空氣污染嚴重,加上二手菸的問題也很嚴重,時間久了,毒素就很容易累積在肺臟排不出來,輕則造成咳嗽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會致癌。透過在公園或是森林中散步、做日光浴,甚至是戒菸或避免到充滿二手菸的環境中,都可以幫助肺臟排毒。 3、腎臟:腎臟主要的功能就是排泄廢物,包括多餘的水分、電解質、尿素、藥物成分等的代謝產物,都是藉由腎臟、膀胱、輸尿管等的排泄系統,並以尿液的方式排出。因此,如果腎臟功能不好的話,降低尿液的排泄量和次數,就會讓毒物一直停留在體內。 所以,每天尿液的排泄很重要,要多喝白開水、多排尿,盡量避免,以免含糖飲料造成身體的負擔。 4、皮膚:皮膚是身體抵禦細菌、微生物、病毒等侵襲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還能夠防止體表的水分蒸發與散失。此外,皮膚中汗腺的主要功能就是排汗,汗水是由鹽分、尿酸、尿毒等廢物所組成,所以才說皮膚也是解毒系統的一部分。透過每天固定且適量運動來讓身體流流汗,藉由汗水把毒素從皮膚排出來;另外,皮膚的清潔對排毒來說也不可少,一定要注意。延伸閱讀: 防疫戴口罩悶出「酒糟肌」? 學會3招替肌膚做好超前部署 肌肉為百病之源! 一張表檢測你的肌少症危機
-
2020-04-21 科別.呼吸胸腔
新冠肺炎跟一般肺炎有什麼不一樣?為何肺阻塞病患要特別防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在全球蔓延,對於肺阻塞患者來說,更要特別留意。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晟瑜表示,肺阻塞是一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患者肺功能較差,所以較容易受到感染,氣溫較低時,稍不注意,也容易出現惡化狀況。大部分肺阻塞病患本來肺部功能就已受損,這些病患在急性感染之後,可能得住院,造成呼吸衰竭的風險亦比較高。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張,建議病患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記得戴口罩、多洗手,而且要遵從醫囑,正確使用藥物。常聽到的肺炎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差異為何?肺阻塞患者因肺臟較不健康,罹患肺炎的比例較常人高4倍〔1〕 ;更有數據指出,每十個人中最少有一位三年內會再罹患肺炎〔2〕,需要特別留意。張晟瑜醫師解釋道,一般來講肺炎包括感染性肺炎和非感染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可能是因為細菌、病毒或黴菌等病原侵入肺臟所造成。目前廣受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會造成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不同的地方是,病毒性肺炎會在肺臟裡或肺臟外出現一些非典型變化。肺阻塞併發症嚴重的病毒性肺炎的病程進展比較快,在胸腔X光上的表現跟常見的細菌性肺炎不太一樣,即使痊癒後,部分病患肺臟會出現纖維化的變化。病毒性肺炎所造成的發燒可能比較高,且合併有肌肉痠痛、關節痠痛、頭痛等症狀。少數病毒性肺炎可能引起人體比較強烈的自體免疫反應,有點像免疫風暴,導致肺部細胞死亡,這也是許多病患在痊癒後出現肺部纖維化變化的主要原因。肺阻塞急性惡化,和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樣,都會出現咳、痰、胸悶等症狀,患者應如何辨別?如何應對?張晟瑜醫師指出,無論是肺阻塞急性惡化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會出現咳、喘、痰、胸悶等症狀,不容易辨別。但是病毒性的肺炎,除了有呼吸道症狀,還可能有發高燒、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肺阻塞急性惡化時可能沒有發燒,或是輕微發燒。 出現相關症狀時,建議要盡快就醫,醫師可以透過X光或其他檢查來判斷。無論是病毒或細菌性肺炎,肺阻塞患者遭到感染後,病情容易因此惡化。所以醫師提醒肺阻塞患者須接種疫苗,例如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避免類似情況發生。肺阻塞患者使用藥物時要留意什麼?目前治療肺阻塞比較常見的藥物有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和吸入性類固醇,根據研究,吸入性類固醇有可能造成肺部感染的風險增加,罹患肺炎的風險會增加20-30%〔3〕 ,所以肺阻塞治療指引建議優先選擇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張晟瑜醫師提到,除非慢性肺阻塞病患有合併明顯氣喘,或是血液裡的過敏指數比較高,或已使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仍無法控制症狀,才會考慮加上吸入性類固醇。此外,張晟瑜醫師也補充,除了肺部感染,吸入性類固醇的副作用還可能出現口腔潰瘍、口腔黴菌感染,至於全身性的影響較少,不過由於成人使用的吸入性類固醇劑量較高,在一些研究分析裡,可能使得產生白內障、骨折的機率增加。循序漸進的階梯式治療針對肺阻塞會採取「階梯式治療」,張晟瑜醫師道,「階梯式治療」就是根據症狀將患者區分成A、B、C、D等四類。A類患者的症狀不明顯且不常急性發作,通常會給予單方支氣管擴張劑,在不舒服的時候使用。B類患者持續有症狀,走路、運動會喘,但是不常急性發作,我們會建議規律使用單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治療。C類患者的症狀不明顯,但經常急性發作而跑急診,我們會建議規律使用單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來保養。D類患者平常就有症狀,且經常急性發作,我們會建議使用單方或複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並視狀況加入吸入性類固醇。治療肺阻塞時,吸入型藥物的效果都比口服藥物的效果好很多,我們都建議盡量使用吸入型藥物,可以避免藥物造成全身性副作用。醫師都會依照病情,循序漸進使用不同的藥物。肺阻塞不可逆,保養重點記起來張晟瑜醫師提醒道,氣溫劇烈變化、細菌或病毒感染、空氣污染、壓力都會增加慢性肺阻塞急性惡化的風險。這四個原因可能讓原本控制穩定的病患提早回門診甚至跑急診的比例增加。曾經有位70幾歲老榮民,是個老菸槍,每次問他有沒有戒菸,他都會說「有抽比較少」,但其實一直都有在抽菸。夏天的時候,病情較穩定,他會自己把藥物減量,冬天一到他幾乎都會跑急診。後來有一年冬天,老先生又來急診,由於狀況較嚴重就被插管進入加護病房,對他產生很大的衝擊。通常插管會是病患生命中很大的轉捩點,這位老先生從那次經驗後,再也不敢抽菸。臨床上很常見這樣的患者,他沒辦法理解肺阻塞必須規律用藥,讓呼吸道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況。肺阻塞基本上不可逆,只會慢慢變差,惡化的速度就取決於是否好好用藥、有沒有戒菸、有沒有經常急性惡化,肺部的復健運動也非常重要,有助改善生活品質。戒菸與否,治療效果差很大張晟瑜醫師強調,年輕時抽菸可能感覺不明顯,但進展到慢性肺阻塞後,有戒菸跟沒戒菸,肺部感染的頻率就不一樣,沒有戒菸的病患常常會反覆發作,然後反覆感染,而且藥物治療的效果都不太好。除了可能造成肺炎、急性發作比例增加之外,抽菸也使罹患肺癌的風險增加。肺阻塞還可能影響肺癌的治療,因為肺功能比較不好,就算早期發現,外科醫師可能也會擔心肺功能不佳,而不敢動手術切除。危險因子要避免,早期症狀多留意抽菸是導致肺阻塞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可能與粉塵暴露的職業有關,例如做牙材、磨石、洗地板、噴砂、油漆等。慢性肺阻塞常見的症狀包括咳嗽、有痰、容易喘,喘通常是比較後後期的症狀。我們會問患者,究竟是走路會喘、爬樓梯會喘、還是坐著就喘,這是不一樣的嚴重度。建議有抽菸、長期咳嗽、或痰很多的民眾,只要上述症狀持續超過三周,要到胸腔內科就診,看看是否有肺阻塞、感染、甚至肺部腫瘤的狀況。醫師會評估是否需要藥物治療,至於戒菸的部分,目前已有戒菸輔助藥物可以使用,愈早把菸戒掉,對健康愈好!1. Identifying the associated risks of pneumonia in COPD patients: ARCTIC an observational study. Respiratory Research volume 19, Article number: 172 (2018)2.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rch Bronconeumol. 2005 Nov;41(11):607-11.3. Identifying the associated risks of pneumonia in COPD patients: ARCTIC an observational study. Respiratory Research volume 19, Article number: 172 (2018)原文:新冠病毒蔓延中,肺阻塞患者請提高警覺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4-20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驟逝 主動脈狹窄病變胸悶是警示
國標舞女王劉真因為主動脈狹窄接受心臟手術時併發心臟驟停,經歷35天的搶救後仍不幸離世,讓主動脈狹窄疾病引起大眾討論。員榮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郭勛南醫師指出,主動脈狹窄疾病有先天性及後天性,最常見的是老化所引起的主動脈狹窄,若有胸悶,暈厥都是警示 不及早治療有時等發現時,壽命可能只剩 2到5年。彰化縣員榮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郭勛南醫師表示,最近也有老人家因胸悶而求診,檢查後發現和劉真一樣是主動脈狹窄問題,這類病人多數是因年紀大超過60歲以上所引起的瓣膜老化及鈣化,不過也有分先天及少部分後天性的原因。先天性的原因通常是先天性變異的二葉型主動脈瓣(原本應為三葉),因為結構上的異常導致平均在40、50 歲時瓣膜提早損壞發病。郭勛南說,臨床上最常看到的還是老化所引起的主動脈瓣膜鈣化狹窄,常發生在 65 歲以上患者,但這個疾病最令人擔心的是發生初期中期常常患者都是沒有症狀,等到發生胸悶,暈厥甚至心臟衰竭等症狀時,都已經是末期,壽命通常只剩 2到5年。而後天性的主動脈狹窄有時是因鏈球菌的感染引發的抗體反應,又被稱為風濕熱,影響到心臟的二尖瓣及主動脈瓣開合功能,鏈球菌的感染常常發生在學齡的兒童,會造成全身性的症狀如皮下節結、紅疹、關節疼痛,在產生抗體後攻擊心臟二尖瓣及主動脈瓣,留下後遺症,造成病患中年後發生風濕性瓣膜病變。郭勛南說,通常在心電圖可以發現心臟肥大,而心臟超音波則是最確切診斷工具,到了重度主動脈狹窄,除了藥物治療外,病患都需要手術的介入才能解除症狀挽救生命,現行的手術方式有風險較高的傳統外科手術,及相對安全的心導管方式置放主動脈內人工血管支架。一般超過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如果產生胸悶、暈厥、呼吸急促等症狀,或體檢時被診斷有心雜音,應盡速至心臟科門診檢查及尋求心臟科醫師意見,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
2020-04-20 科別.骨科.復健
肋骨骨折「鈦合金固定板」手術 減輕患者痛苦
高雄經營貨運行60歲陳姓男子,半年前搬貨從2公尺高鋁梯摔落,左側第九肋骨骨折,沒有血胸、氣胸,醫師診斷為單純性骨折沒安排開刀,建議讓肋骨自然癒合,但實在疼痛難耐,咳嗽、噴嚏都要憋著,睡眠也受影響,遂到另家醫院求診,醫師建議他採「鈦合金固定板」手術,術後5天即出院,大大減輕痛苦。高雄市阮綜合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林鴻生說,人體12根肋骨主要保護肺部、輔助呼吸,肋骨骨折傳統上採取保守治療,包括止痛藥、多休息,大約2至3個月後,肋骨會自行癒合,但患者往往難以自行上下床,連咳嗽、打噴嚏、彎腰,往往痛不欲生,上班工作更艱辛。如果痰液滯留,肺部擴張不全,影響呼吸與咳痰,恐怕引發呼吸衰竭、肺炎,造成氣胸、血胸等。林鴻生說,最新治療方式是鈦合金固定板手術,適用在肋骨斷超過3根以上患者,大幅快速減輕疼痛,減少呼吸併發症,縮短恢復期,呼吸器使用時間與住院天數都縮短,肺炎、氣管切開的併發症機率也降低,但這項手術需自費。林鴻生建議,並非肋骨骨折患者都適用這一手術,要審慎評估,高齡者身體狀況、過往病史等因素,麻醉風險較高,就不建議動此手術。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黃高彬:非典症狀添疫情變數
當國人仍處於單日零確診欣喜中,慶幸為台灣度過清明連假感染危機,卻爆出「敦睦艦隊」群聚感染重大疫情,昨天確診廿一人中有十八人沒症狀。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從防疫角度而言,新冠肺炎非典型症狀感染者增添疫情變數,不得不正視。「新冠肺炎非典型症狀感染者是一大挑戰。」二○○三年國內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黃高彬當時任高醫大附設醫院感染控制管理委員會召集人,了解SARS與這次新冠肺炎差異;SARS患者發燒後才具傳染力,可透過發燒篩檢揪出病例,但新冠肺炎確診者中僅百分之四十八出現發燒症狀。非典症狀患者增黃高彬坦言,現在透過發燒篩檢僅能發現不到一半的感染者,因此,對抗新冠肺炎病毒時,量體溫作用恐怕不大,讓人擔憂的是,歐美第二波攻擊掃回台灣,大量境外移入個案出現許多非典型症狀患者。目前已知的新冠肺炎非典型症狀包含腹瀉、嗅味覺異常,黃高彬舉嗅味覺喪失為例,在國內前一百例幾乎沒有患者自述失去味覺或嗅覺,但現在約兩成患者出現該症狀,「由此可知,該株病毒從亞洲傳到歐洲後,在歐洲人身上確實出現轉化。」高度懷疑可通報新冠肺炎病毒出現至今已三個月半,但病毒特性、強度仍然不明,所幸目前非典型症狀患者比率不高;針對非典患者,日前專家諮詢會議決議開放醫師採驗權力,只要是高度懷疑者就可通報採檢,黃高彬笑著說,「這個決定可是廿至卅多名專家吵了三小時才得出的結論。」「現在算是暫時挺過歐美第二波攻擊,台灣是將十七年前對抗SARS學到的東西全用上。」黃高彬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專家諮詢小組成員,他說,專家諮詢會議是由臨床醫師及學者組成,指揮中心會議遇到爭點,就會交由專家討論。黃高彬說,許多年輕醫師因未經歷過SARS,面對這次疫情時,內心相當恐懼。自從疫情爆發後,他手機廿四小時不離身,連睡覺、上廁所都帶著,「隨時會有醫師打電話詢問遇到的疑似個案是否需要通報。」「開放醫師高度懷疑就可以通報,也是種知識傳承。」黃高彬說,即使這次通報個案的採檢結果是陰性,但年輕醫師們還是可以從中學到東西,讓這些原本在課本中的文字,真實烙印在腦袋中。宜杜絕人口聚集黃高彬坦言,非典型症狀疑似個案是否通報,必須精準拿捏,絕不能因為個案少就無視,「但也不能提著雞毛當令箭」,來醫院就診的病人不問症狀全通報,這就跟現在台灣如果普篩作用不大,倒不如做好杜絕人口聚集。黃高彬說,防疫兩大觀念是「超前部署」、「及早發現病例」,超前部署絕非過度緊張。就像在二十度的氣溫,穿一件長袖足矣,若反應過度加穿大衣,恐會熱出一身汗,反而鬧笑話;再換個例子,兩軍對戰須先看清敵軍動向,若對方僅出兩小兵,我方卻搬出大砲,恐怕不符效益。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軍艦帛琉染疫?醫師指出疑點
新冠肺炎我國出現首例軍艦群聚,且新增三個案,有醫師認為可能在帛琉時感染、或個案傳給個案導致,但軍隊管理不夠徹底也是可能原因之一。有醫師質疑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其相關接觸者若感染可能也已無病毒,無法篩檢出來,若之後對700名官兵採檢,建議要加驗抗體才較能確認是否曾受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表示新增三名境外移入個案,為3月中至帛琉敦睦遠航訓練支隊的軍校生及軍人,三確診個案同隊共三艘軍艦,官兵及學生合計700多人,正進行相關疫調,昨進行隔離完成採檢。案396於4月12日出現頭痛、嗅覺異常,15日下船後返家並自行就醫,17日再就醫,由醫院採檢通報;案397在4月初出現上呼吸道腫痛、頭痛、流鼻水、咳嗽、嗅覺異常等症狀,返家後於17日就醫並採檢通報;案398於4月13日嗅味覺異常,17日自行前往醫院急診就醫後,採檢通報。潛伏期近1個月少見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昨天三軍艦確診者雖有可能是在帛琉遭感染,但潛伏期接近一個月,實在少見。一般新冠肺炎患者常見的潛伏期約一周,最長14天,三周以上才發病者雖有,但極為少數,或許有個案是無症狀感染者。黃玉成說,如案396於4月12日出現症狀,以潛伏期一周回推,當時人正在軍艦上,可能是無症狀或症狀極為輕微而未被發現。不過他說,軍旅生活採集中管理,一人有症狀可能全員都受影響,或許上述三確診者可能症狀出現的更早,但因不明顯或其他因素而未及時處理。時間久不一定驗得到病毒但黃玉成說,目前已召回採檢700人並集中檢疫,雖已對其採檢,但因時間已久,相關接觸者即便曾受感染也不一定真的驗得到,恐怕已經自癒無病毒,建議指揮中心可在期滿時普篩,加驗體內抗體才能還原真相。中國附醫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上述三個案中,案397於4月初出現症狀,十多天的潛伏期其實還算在合理範圍,且其中兩位個案為住同寢室,他認為也有可能是個案間的傳播。另外,軍隊掌管不夠徹底、較鬆散,如該個案的班長、排長未即時掌握到官兵狀況,可能也是因素之一。
-
2020-04-20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來亂 寶貝不吃飯
三歲的小智(化名)某日突然食慾不振,過去總讓他食指大動的番茄炒蛋與丸子湯在眼前都無法激起他的食慾,一直嚷著「就是吃不下」,令爸爸媽媽好頭疼。不久他發燒了,被媽媽帶往小兒科就診。醫師檢查看見,小智的咽喉深處、扁桃腺周邊發生潰瘍,經研判應該是感染腸病毒造成的「皰疹性咽峽炎」。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表示,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其中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種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計有數十種病毒。經由糞口、飛沫傳染腸病毒主要經由糞口傳染,也可能經由飛沫傳染,因此感染往往源於沒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感染後可能引發如同小智的皰疹性咽峽炎,外顯症狀包括會發燒、咽部出現水泡或潰瘍,「臨床上看到幼童發燒與咽喉深處破,就知道大概是腸病毒了」。另外,腸病毒還可能引發「手足口病」,外顯症狀包括發燒、口腔內、手足關節、手腳、臀部或生殖器出現小水泡。症狀治療 無特效藥林應然說,腸病毒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由於幼童不善口語表達,因此當患童出現皰疹性咽峽炎或口腔潰瘍難耐時,經常以食不下嚥作為表現,也難怪小智不斷嚷著「就是吃不下」。年齡更小的嬰幼兒還可能因為疼痛不想吞口水,而以流口水作為表現。由於腸病毒無特效藥,臨床上僅開立解熱鎮痛劑進行症狀治療,林應然說,他也會建議家長讓孩子吃點冰淇淋、冰涼飲料,以讓發炎位置稍稍舒緩,「這應是患者病程中的小確幸」。他說,不過,感染腸病毒有低機率可能併發腦炎、心肌炎等重症,因此患者返家後,如果持續發燒不退、倦怠無力、臉色蒼白、心跳加速、意識昏迷、頸部僵硬、手腳抽搐等,應立即警覺與就醫。不怕酒精 要勤洗手每年4月起,腸病毒漸漸活躍,於夏季最盛行。然而,林應然說,他臨床觀察,今年截至目前的病例似乎未比往年多,之後流行情形也很有可能持續低於以往,這是因為國人因應新冠肺炎紛紛戴起口罩、強化洗手等個人衛生清潔,連帶降低腸病毒在內的多種腸胃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風險。不過,他說,新冠肺炎怕酒精,腸病毒卻不怕,因此清潔手部仍要以肥皂落實濕、搓、沖、捧、擦等洗手五步驟,才有效。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感染新冠肺炎 最長要一年半才能康復
BBC中文網報導,感染新冠肺炎後需要多長時間身體才能恢復,取決於許多因素。首先要看病情有多重,其次,還要考慮到年齡、性別以及是否有其他健康問題等。此外,還要看治療方式,侵入性治療的時間越長,身體需要恢復的時間就越長。輕症患者通常不到一個星期就能退燒,但咳嗽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中國大陸數據的一項研究,平均兩個星期可以康復。有些人會在發病後的7到10天左右病情加重,呼吸困難,肺部發炎。英國家庭醫生賈維斯解釋說,如果出現呼吸急促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慢慢改善,這是因為身體需要從損傷和炎症中恢復過來。這一過程可能會長達兩到八周。據世衛組織估計,每20個新冠肺炎患者中就有一人需要進加護病房治療,包括麻醉後使用呼吸機。重症監護方面的專家皮塔德表示,通常這類病人需要12至18個月才能徹底恢復正常。
-
2020-04-19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面對新冠肺炎重症,誰能做出「蘇菲的選擇」?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先是中國大陸,接著是歐洲、美國……造成慘痛傷亡。大量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急需呼吸器,究竟要給哪些人呢?有人得到續命的機會,等不到的患者則可能掙扎著呼吸,直到最後一口氣……這是怎樣可怕的情景!決定誰能活,誰必須死,何等沉重?多少醫護人員在鏡頭前哭泣,面對病毒與死亡,人類原來這麼無力。一位美國記者在採訪義大利醫院時提到:「這是蘇菲的選擇。」什麼是「蘇菲的選擇」?這不是一部電影嗎?《蘇菲的選擇》(台灣上映時片名:「蘇菲亞的選擇」,英語:Sophie's Choice)是1982年由梅莉.史翠普主演的電影,並獲得金球獎影后和奧斯卡影后。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來自南方年輕的作家北上紐約寫作並尋找靈感,在租屋處認識一對情侶:納森與蘇菲,三人結成好友。納森和蘇菲行徑怪異又情感強烈,有時風和日麗,有時卻是殘酷毀滅,生死威脅的衝突,年輕作家夾在中間,無疑是經歷龍捲風般情感的風暴。蘇菲似乎有一段無法觸及的痛苦往事,讓她無法像正常人享受親密的愛情。劇情抽絲剝繭地揭露蘇菲的過去:她在二戰時被送進猶太人集中營,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正面臨著無可避免的毁滅。一個軍官看上蘇菲的美貌,要她以身體換取生命,不過同時開出條件:兩個孩子只能選擇一個活命。在極短的時間,蘇菲必須做出選擇──她讓兒子留在身邊,眼睜睜看著年僅四、五歲的女兒抱著布娃娃,在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中,被納粹軍人帶往焚化爐……那一刻,蘇菲崩潰了。蘇菲沒有辦法原諒自己,直到生命最後一刻。「蘇菲的選擇」是她內心最沉痛的記憶,巨變之下,兩個孩子都面臨死亡,如果只能救一個,該如何選擇?在醫療資源不足的狀況下,醫療人員不得已也要做出選擇,例如在戰爭時、在天災巨變大量傷患出現時,檢傷人員分類的原則是:先救治狀況嚴重,但有可能存活的病患。最常用的檢傷分類法為「START」(Simple Triage Rapid Treatment),在極短時間內評估其呼吸、循環、意識將傷患分類,掛上不同顏色的牌子 。紅色牌:需立即治療(第一優先)黃色牌:延後治療,狀況雖嚴重,但可以稍微等待。綠色牌:可行走,輕傷患者。黑色牌:死亡,或預期即將死亡。我們一生當中,面對無數的選擇。電影中「蘇菲的選擇」不僅是在集中營面對孩子的生死,也在於愛情:是溫柔細膩的年輕作家?或是具有毁滅性格的恐怖情人納森?她選擇了恐怖情人,步向可預知的死亡。或許這正是她要的──作為第一個選擇所付出的代價。上帝賜予人選擇的自由意志,聖經哥林多前書說:「什麼事都可以做,但不都有益處。」面對生活,我們已經有太多命定的無奈。在能選擇的時候,還是需要靜下心,憑著信心與禱告,做出最好的決定。在筆者寫稿之時,全球已有超過12萬人因新冠肺炎失去生命。疫情如戰爭殘酷慘烈,許多人失去至親摯愛。台灣在政府與人民攜手同心抗疫下相對穩定。我們要向所有在第一線防疫的人們致敬,但願疫情早日平息,醫療人員永遠不需要面對「蘇菲的選擇」。(本文關於「大量傷患檢傷分類法」部分,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余紹華主治醫師閱稿,謹此致謝)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新的快篩技術
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副總統陳建仁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快篩有兩種,一種是檢測抗原,現在我國是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來做,但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更快的檢測技術;另一種是檢測血液中的血清學標記(serologic markers)和抗體,希望一切進行順利,能盡快獲得許可,會很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所有新的快篩技術。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內容。談到我國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陳建仁指出,台灣在2003年爆發嚴重SARS疫情,也學到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這三件事,審慎以對部分,對全世界所有新興傳染病的監測非常重要,特別中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是多種新興傳染病的發源地。陳建仁說,幸運的是,12月31日,疾病管制署的同仁在PTT(電子布告欄)上,發現一則來自武漢的通告,疾管署隨即在署內群組中分享,並發送電子郵件給中國疾病控制中心、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IHR)聯繫窗口,這就是審慎以對;其次,在必要時迅速發布旅遊警示。第三,陳建仁說是強化邊境檢疫,我國從起初的機上檢疫,以及後續對密切接觸者或從疫區來的乘客加強14天的居家檢疫,這次也升級傳染病醫療體系,並指定了幾家醫學中心,必須在各自的隔離病房照顧病人,避免把每位病患都送到同一家醫院;且台灣在最大容量上,有2萬間隔離病房、1萬4000台呼吸器。至於個人防護裝備部分,陳建仁說,我國記取SARS教訓,知道必須有一套口罩配發制度,也必須增加口罩的產量,現在一天可以生產超過1300萬片口罩。陳建仁也說,任何國家對疫情的防堵,永遠不嫌晚,也必須根據當前情況因時因地制宜,但仍可採行台灣的良好策略來抗疫,例如,社交距離、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居家檢疫都非常重要。陳建仁還說,提供第一線醫護足夠的個人防護設備也很重要,英國和美國都在勉力而為,台灣願意提供幫助。另外世界各國必須相互幫助,分工合作,儘快研發快速篩檢、抗病毒藥物,甚至疫苗,透過這些努力,應可以遏制疫情。陳建仁表示,快篩部分有兩種,一種是檢測抗原,現在我國是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來做,但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更快的檢測技術;另一種是檢測血液中的血清學標記(serologic markers)和抗體,希望一切進行順利,能盡快獲得許可,會很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所有新的快篩技術。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軍艦染疫 醫師呼籲700名接觸者要驗抗體
新冠肺炎我國出現首例軍艦群聚,且新增三個案,有醫師認為可能在帛琉時感染、或個案傳給個案導致,但「軍隊管理」不夠徹底,也是可能原因之一。有醫師質疑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其相關接觸者若感染可能也已無病毒,恐篩檢也檢不出來,若之後要對700名官兵採檢,建議可驗抗體才較能確認是否曾受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表示新增三名境外移入個案(案396至398),為3月中至帛琉敦睦遠航訓練支隊的軍校生及軍人,三確診個案同隊共三艘軍艦,官兵及學生合計700多人,正進行相關疫調,昨天入住集中檢疫所進行隔離且完成採檢。案396於4月12日出現頭痛、嗅覺異常,15日下船後返家並自行就醫,17日再次就醫,由醫院採檢通報;案397於4月初出現上呼吸道腫痛、頭痛、流鼻水、咳嗽、嗅覺異常等症狀,返家後於17日就醫並採檢通報;案398於4月13日嗅味覺異常,17日自行前往醫院急診就醫後,採檢通報。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昨天三軍艦確診者雖有可能是在帛琉遭感染,但潛伏期接近一個月,實在少見。一般來說新冠肺炎患者常見的潛伏期約一周,最長14天,三周以上才發病者雖有,但極為少數,或許有個案是無症狀感染者。黃玉成說,如案396於4月12日出現症狀,以潛伏期一周回推,當時人正在軍艦上,可能是無症狀或症狀極為輕微而未被發現。不過他說,軍旅生活採集中管理,一人有症狀可能全員都受影響,或許上述三確診者可能症狀出現的更早,但因不明顯或其他因素而未及時處理。但黃玉成說,目前已召回採檢700人並集中檢疫,雖已對其採檢,但因時間已久,相關接觸者即便曾受感染也不一定真的驗得到,恐怕已經自癒無病毒,建議指揮中心可在期滿時普篩,加驗體內抗體才能還原真相。中國附醫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上述三個案中,案397於4月初出現症狀,十多天的潛伏期其實還算在合理範圍,且其中兩位個案為住同寢室,他認為也有可能是個案間的傳播。另外,軍隊掌管不夠徹底、較鬆散,如該個案的班長、排長未即時掌握到官兵狀況,可能也是因素之一。 而對於是否個案是無症狀或甚至上船前就已感染,黃高彬則說,可能性較低,因為新冠肺炎發病前兩、三天到發病後一周病毒量高,軍艦在3月12至15日到帛琉,患者應早該出現症狀,可能是別的因素。不過他也認同若700人採檢都為陰性,指揮中心可在期滿時加驗抗體,以免有漏網之魚。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今年1月底世衛才宣告緊急事件 為時已晚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世界衛生組織的示警動作引發正反兩派意見。副總統陳建仁表示,2009年H1N1新流感發生時,第一起病例出現後約一個月,世衛就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但新冠肺炎病毒據說去年12月初就出現第一起病例,也有傳言是12月中,但世衛直到今年1月底才宣告PHEIC,為時已晚。防疫期間,陳建仁多次接受外媒專訪,討論我國處理武漢肺炎疫情的經驗、防疫策略等等。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內容。陳建仁說,亞洲國家受到新興傳染病衝擊的風險一向居高,當年SARS疫情爆發時,包括越南河內、新加坡、香港等等,都受到嚴重衝擊,這就是「生物定時炸彈」,新興疾病可能隨時出現,難以預料,所以亞洲國家都做了較好的防備,這也是香港及新加坡都做得很好的原因。南韓雖沒有歷經SARS疫情,但曾經爆發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疫情,因此也學到經驗。陳建仁認為,亞洲處於比歐美國家人民更危險的境地,每次都從災難中汲取教訓,但是隨著人與人的交流變得密切,世界似乎顯得越來越小,就像個地球村,大家都是一家人,當然要分享資訊,讓資訊透明,並快速知會大家,而這就是世衛的任務,世衛一旦收到警示,就必須有警覺立即行動,並迅速因應。陳建仁舉例,2003年爆發SARS疫情時,世衛建立了(PHEIC)警示制度,而2009年H1N1新流感發生時,第一起病例出現後約一個月,當時,只有三個國家受到衝擊,世衛就宣告PHEIC,所以全世界都進行快篩、準備藥物、研發疫苗,但是,這次的新冠病毒,據說去年12月初就出現第一起病例,也有傳言是12月中,但直到今年1月底世衛才宣告PHEIC。陳建仁說,當時,全世界已經有19個國家有病例,超過8000個確診案例,所以為時已晚。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為何會出現「偽陰性」?專家揭5個可能原因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日前日本公主號一名武漢肺炎康復患者,二採陰性出院,返台後三採竟轉為陽性,引起再度傳染擔憂。針對病毒偽陰性問題,台灣醫學實驗室管理學會理事長、醫檢師蔡宗仁表示,採檢病毒量越多,越容易檢測出來,而病毒量又受患者病程、採檢部位等因素影響,後續核酸萃取也會影響結果判讀,提醒檢驗陰性的民眾別輕忽,短期仍要做好保護措施,以免感染他人。蔡宗仁受訪時說明,目前主要以咽喉拭子,採集上呼吸道檢體,拿出棉棒後,其上有病毒,必須先去活化,避免感染風險,再萃取病毒RNA核酸後,最後用自動分析儀─病毒即時定量系統(real-time RT-PCR)分析,把RNA核酸反轉錄成DNA,再放大分析訊號,判斷是陰性還是陽性。蔡宗仁表示,採檢病毒量越多,越容易檢測出來,受以下因素影響:(1)病毒自身特性和病人病程:武漢肺炎的病程仍不清楚,人體受到感染後,免疫系統會與病毒「輸贏」拉鋸,病毒數量會高高低低,若採檢時病人病毒量低,可能會偽陰性,因此不能馬上排除,必須多次採檢。(2)採檢位置:實際上,下呼吸道檢體是較好的檢體,但目前以上呼吸道的咽喉拭子為主,採檢較方便。若感染者的咽喉處病毒量太少,採檢時可能沒採到病毒,會出現假陰性,因此必須多檢驗幾次。(3)檢體保存和運送:新冠病毒是RNA病毒,離開人體後容易死亡和降解。運輸過程中要保持低溫,不過台灣採檢到實驗室距離短、時間快,難超過72小時,影響應不大。(4)試劑偵測極限一個病毒可能檢測不到,但當有一千個病毒時,那就檢測得到,這就是試劑的偵測極限。偵測極限取決於檢驗的方法原理,若新冠病毒核酸試劑的偵測極限越低,偵測敏感度越高,假陰性會越少。(5)病毒核酸抽取抽取病毒核酸過程,會受操作人員或者使用的試劑以及設備的不同而影響,若抽取核酸量太少,加上去病毒活化過程,機器也可能測不到。但可以透過品管措施來克服。蔡宗仁提醒,檢測結果不是0(陰性)就是100(陽性),也有可能各種因素而呈現偽陰性,只要是疑似接觸者,檢測後雖是陰性,短時內不要掉以輕心,仍要做好保護措施,以免感染他人。參考資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什麼會出現假陰性?(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肥胖是武漢肺炎重症高危險因子! 3個瘦子習慣趕快學起來 新冠病毒常見「氣溶膠傳播」! 這些公共區域都超級危險
-
2020-04-19 橘世代.愛玩橘
新北健行「最長老街」!登300米小山,望遼闊視野
三峽鳶山公園海拔300公尺的易爬小山,新北近郊的健行、登高賞景好去處!三峽鳶山銅鐘交通資訊搭乘捷運至板橋站,轉搭臺北客運702、705、812、或910路線公車,至「三峽老街」站下車。下車後沿著以下路線走:會經過三峽的菜市場。看到室內公有市場的建築後左轉。左轉後一小段就會抵達三峽老街了。在老街入口處右轉,就會走到鳶山的入口囉!賞景重點特色一、海拔300公尺,易於攀爬、適合健行的小山。二、可以遠眺大漢溪、北二高的遼闊視野。三、全國最長老街─三峽老街!四、「東方藝術殿堂」三峽清水祖師廟。路面狀況還未上山前都是平地。山路大多是柏油路或階梯,沒有泥土路段,相當易於攀爬。廁所資訊鳶山上去一小段後的公園有公共廁所。座椅資訊沿途一段路就會有涼亭或座椅可以休息。風景/人文三峽民生街是熱鬧的傳統市場,隨處可見路邊賣菜、水果、小吃的小攤販。下車地點附近可以看到三峽拱橋,和在河面上的倒影相映成趣。位於鳶山腳下的三峽老街和清水祖師廟是三峽最著名的景點。三峽老街是全台最長且保存最完整的老街。祖師廟則是由在地藝術家─李梅樹先生親自設計操刀的寺廟。素有「東方藝術殿堂」的美稱,每個角落都精雕細琢。也是三峽居民的信仰中心,一年四季都香火鼎盛。今天的主角則是三峽老街後方的小小山丘─鳶山。三峽有三分之二的占地都是山,鳶山登山步道也可以綿延到五十分登山步道去,不過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鳶山山頂的銅鐘。沿途有豐富的自然生態。隱藏在路途中,不經意的美景。到了山路中段,休息的涼亭已經可以開始看見遼闊的景致。一端是遼闊的市景。一端則是綿延的山脈。到了銅鐘,就是鳶山的至高點了。鳶山銅鐘是為了紀念台灣光復40周年而建的,不大的廣場內就只有銅鐘一個建築,頗有莊嚴尊敬的感覺。到銅鐘後就可以延原路折返下山,爬山時間大約40分鐘。可以早山來爬山呼吸新鮮空氣,下山後再去老街和祖師廟走走,來趟優閒的三峽踏青喔!敬老卡☑各縣市敬老卡申請:https://egoldenyears.com/linedm/07.html※本文摘自《銀髮e起玩》官方網站【精選延伸閱讀/台灣好好玩↘↘↘】。不只有楓葉!來趟奧萬大體驗「原味小旅行」。等疫情過去...揹起背包起步行!穿梭竹林賞雲海。友善熟齡膝關節,台南鋪好「無障礙」慢旅行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4-19 科別.腦部.神經
莫名不舒服卻找不到病因 醫:可能自律神經失調
張姓男子近來出現莫名地疲倦、長期頭暈、手腳麻木等症狀,尤其壓力大於更明顯,多次求診仍不出病因,讓他相當困擾。醫師表示,有類似張男上述情形,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建議調整身心狀況,逐漸讓自律神經恢復平衡。台南柳營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張榮哲表示,人體神經系統可分為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系統兩種,屬於周圍神經的自律神經系統,是由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共同組成,兩者作用相反、互相平衡,如交感神經使心跳加速,而副交感神經使心跳減緩。所謂自律神經失調就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之間平衡失常,導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他指出,自律神經失調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生理表現。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往往並非身體問題,而是由於心理因素引發各種不適,如生活缺乏目標、找不到生命意義、焦慮、憂鬱、緊張、精神壓力過大等。張榮哲說,自律神經失調者,應改變不合適思考方式,釋放內在累積壓力;治療方式包括規律運動、良好生活作息、練習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內觀冥想等技巧。若有需要,搭配生物回饋(biofeedback)治療,接受心理師專業心理諮商,或醫師處方藥物治療,都是可能改善途徑。不論哪種療法,都需要有耐心、有決心地持續治療。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初步研究:瑞德西韋對染疫猴子有效
美國政府的科學家今天表示,在一場以猴子為對象的小型實驗中,證實實驗性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在官網發布這則消息。這項研究還在初步階段,且尚未經同儕審查,設計目的是在一場大型人體試驗中,遵循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住院患者施加的劑量及治療程序。引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病毒被命名為SARS-CoV-2。在實驗中,有兩組各6隻刻意感染病毒的恆河獼猴,一組給予由吉立亞醫藥公司(Gilead Sciences)研發的瑞德西韋;另一組不給藥。實驗組在感染病毒12小時後,獲得注入靜脈的第一劑藥,然後每天用藥,共6天。科學家把初步治療的時機點設在病毒於猴子肺部快要達到最嚴重程度之際。接受治療的猴子在施加第一劑藥的12小時後,狀況顯著改善,這種趨勢在長達一週的研究中一直存在。接受治療的6隻猴子中,有一隻出現輕微呼吸困難的症狀;而未接受治療的6隻猴子,全部都有呼吸急促及困難的症狀。此外,接受治療的猴子,肺部中的病毒量明顯比未接受治療的一組更少,肺部損傷也較不嚴重。瑞德西韋是最早被提出可嘗試用來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藥物之一,隨機臨床試驗已處於後期階段。瑞德西韋導致病毒增加突變,進而摧毀病毒。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四天三度0確診! 醫:強化兩作為 可及早發酷碰券
經濟部日前表示,如果國內連續一周新冠肺炎零確診,用以振興內需的「酷碰折扣券」就有機會上路,指揮中心亦表示以此為目標。我國近四天三度零確診,振奮人心,酷碰券發放也愈來愈有希望。有醫師表示,我國目前並未爆發大規模的社區感染,如果能同時經由疫調加強尋找無症狀感染者、強化對居家隔離與居家檢疫者的監測,酷碰券就可及早發放。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中醫附醫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在清明連假之前,我國每周新增病例當中,約有11%屬零星社區感染。如果後續每周的新增病例裏頭,社區感染者的占率小於這個數字,那麼就代表疫情獲得控制。他說,自清明連續假期至明天將滿兩周,我國擴大篩檢卻未篩出更多病例,顯示國內似乎沒有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不過仍須注意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傳染風險。王任賢表示,我國針對確診者的疫調,應擴大匡列確診者發病前三天接觸過的人,因為接近發病前可能已具傳染性而傳給他人。同時,針對居家隔離者與居家檢疫者,當他們配合完成兩周隔離後,應再次接受採檢,並將自主健康管理七天延長至兩周,如此更能確保風險不外擴。「作足這些措施,酷碰券就應趕快發,振興國內經濟且節省紓困金」。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新冠肺炎潛伏期抓在兩周左右較保險,如果國內連續兩周都沒有確診病例,代表社區感染者微乎其微,酷碰券就可發放。但外出民眾仍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與呼吸道咳嗽禮節等,以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
2020-04-18 科別.耳鼻喉
鼻涕倒流令人訝異的真相!三大原因讓您一次掌握
「陳醫師,我之前一次感冒後,就感覺鼻涕倒流一直到現在,讓我很困擾...」「常常覺得自己一直在吞鼻涕,這些鼻涕倒流究竟是從哪來的啊?」若要說耳鼻喉科門診最常見的症狀,我想「鼻涕倒流」絕對穩坐排行榜前幾名。身為鼻過敏兒的我,以前也常深受鼻涕倒流的困擾。因此,面對有鼻涕倒流症狀的朋友,我盡可能地從問診和檢查中抽絲剝繭,希望幫忙找出最可能的原因,以求對症下藥。許多原因都可能導致鼻涕倒流,但您知道鼻涕倒流也可能是正常現象嗎?還有這些鼻涕此時此刻正悄悄地被您吞入肚子裡嗎?今天就藉由這篇文章,我將與您分享關於鼻涕倒流的真相,並為您整理造成鼻涕倒流的三大原因,希望讓您快速了解,且讓我們一起看下去...關於鼻涕倒流,先告訴您真相 鼻涕倒流其實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已經造成明顯不舒服,請尋求醫師協助找出原因。居然有「正常」的鼻涕倒流?這些鼻涕是從哪來的啊?我們的上呼吸道一路從鼻子到喉嚨,都被一層「黏膜」所覆蓋。顧名思義,這層黏膜就是會分泌「黏液」的膜,這些黏液由黏膜的腺體所製造,每天大約會製造 1 到 2 公升的黏液,默默地往後往下流到喉嚨,這些是「正常」的鼻涕倒流,平時我們並不會注意到它。所謂流水不腐,這些不停流動的黏液,就像灑水系統一樣,除了讓鼻子和喉嚨保持濕潤,更能沖掉吸入鼻子或喉嚨的髒污或病菌,是保護我們上呼吸道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線。這些鼻腔分泌的黏液當中,有三分之一會從鼻子流出,其他則是往喉嚨方向流下,被我們吞入胃中。那「不正常」的鼻涕倒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上面提到這些平常就不斷倒流的黏液不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不過,有許多問題會導致不正常、令人困擾的鼻涕倒流,我試著把這些原因歸納成三大類,希望能幫助您理解。這三大類原因分別是:「鼻涕製造過多」、「鼻涕排不出去」、「鼻涕變得太黏」。鼻涕倒流第一類:水龍頭沒關緊-鼻涕製造過多鼻涕產生得比平時還多,就像水龍頭沒關緊一樣,下游處因此淹水。常見的原因如下:• 感染性鼻炎:舉凡病毒、細菌、黴菌...等病原,都會造成鼻腔的感染,進而產生過多的鼻涕倒流。 • 過敏性鼻炎:環境中充滿各式各樣的過敏原,如塵蟎、黴菌、貓狗毛、蟑螂...等等,這些過敏原可能誘發鼻黏膜的過敏反應,造成大量的鼻水。 • 非過敏性鼻炎:若沒有明顯的感染源或過敏原,鼻涕倒流可能是非過敏性鼻炎引起。這些包括懷孕性鼻炎、職業性鼻炎、藥物性鼻炎、血管運動型鼻炎...等等。(想知道更多鼻炎資訊,請您參考之前這篇文章:別再說鼻子過敏了!您應該要知道的「非過敏性鼻炎」)• 異物:小朋友若不小心將異物塞到鼻孔內,會導致鼻腔持續發炎和感染,分泌物和鼻涕因此變多。鼻涕倒流第二類:下水道不通-鼻涕排不出去正常情況下,鼻腔分泌的黏液流往喉嚨後,會被我們不經意地吞入胃中。如果這個過程出問題,就像下水道不通,黏液往上累積在喉嚨,因而產生鼻涕倒流的症狀。可能的原因有:• 胃食道逆流:胃酸是胃液的成分之一,這是一個很強的酸(pH 值只有 1.5 到 3.5,比常用的浴廁清潔劑還酸!)。當胃液逆流而上,最遠可到達鼻腔附近,造成所到之處的黏膜發炎,產生類似鼻涕倒流的感覺。 • 食道病變:食道結構問題或運動障礙,也會影響鼻黏液被吞入胃部。鼻涕倒流第三類:鼻涕變得太黏•脫水:水分攝取不夠會讓鼻子分泌的黏液變得更黏。•藥物:某些藥物(例如常用來治療鼻水的抗組織胺),可能讓鼻涕變得黏稠。•乾冷的氣候:在冬天或是乾冷的地方,會讓鼻涕變得黏稠。•年紀:隨著年紀增長,上呼吸道黏膜的腺體萎縮,加上吞嚥和協調能力下降,都容易產生濃稠的鼻涕倒流。既然鼻涕倒流也可能是正常現象,那我什麼時候應該要看醫生呢?現在您應該已了解鼻涕倒流分正常和不正常的,那究竟出現哪些症狀時,需要儘早尋求醫師協助呢?以下這些是您需要特別注意的:• 發燒:可能是感冒後出現併發症,例如急性鼻竇炎• 濃黃甚至有異味的鼻涕出現:要懷疑急性鼻竇炎• 鼻涕或痰液出現血絲:要排除像是鼻咽癌、肺部疾病...等疾病的可能性• 呼吸會喘或是聽到喘鳴聲:可能是過敏症狀發作(例如氣喘...)• 經治療後仍沒改善的鼻涕倒流鼻涕倒流讓我很困擾,該怎麼治療呢?由於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太多了,抓出背後潛藏的來源,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對於有症狀的鼻涕倒流,治療大致可以分成「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大類。若不喜歡吃藥,或是暫時無法就醫時,可先自行嘗試這些溫和的物理治療:• 補充水分:當感覺鼻涕變得濃稠時,水分一定要比平時喝得更多,避免黏膜缺水。• 洗鼻子:使用洗鼻器或洗鼻機,將溫暖的生理食鹽水沖入鼻腔,能改善許多鼻炎造成的症狀。市面上有許多種類的洗鼻器具,挑選您使用習慣的即可。(洗鼻子是平時保養鼻腔很好且有效的方法,建議可以詢問您的耳鼻喉科醫師有關洗鼻子的方法喔!)• 吸蒸氣:若家裡沒有吸蒸氣的機器,可以用泡過熱水的毛巾熱敷在鼻子附近,或是洗澡時在浴室待久一點,都能使鼻腔處於濕潤的狀態,藉此減少鼻涕的黏稠度。• 過敏控制:對於過敏造成的鼻涕倒流,除了藥物控制,最重要還是平時就要做好減少過敏原的功課(例如加強室內除濕、使用防蟎寢具、減少二手或三手菸...等等),效果才會好。若經以上的物理治療仍沒明顯改善,或是鼻涕倒流的症狀太困擾,醫師會考慮使用藥物治療,包括:•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抗組織胺是治療鼻炎症狀很常用的一類藥物,然而使用時機建議請您的醫師評估,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急性鼻竇炎...)不適合使用這類藥物,會讓鼻涕變得更黏而不易排出。• 口服抗充血劑:造成鼻黏膜消腫,使鼻腔變得通暢,以利鼻水排出,但同樣建議遵照醫師建議使用,避免副作用產生。• 鼻噴劑:鼻噴劑有許多種類,其中一類為類固醇鼻噴劑,可以治療不同種類鼻炎造成的鼻涕倒流;另一類則是抗充血的鼻噴劑,一般藥局即可買到,但過度使用可能導致藥物性鼻炎,鼻子越噴藥反而越塞,千萬要注意。• 抗生素:當鼻涕倒流的來源是細菌性鼻竇炎時,使用適當的抗生素可以縮短不舒服的時間,以及避免演變成慢性鼻竇炎。• 其他:當鼻涕倒流的症狀來自於胃酸逆流,某些胃藥(例如氫離子阻斷劑...)就能派上用場了。關於鼻涕倒流,還有什麼我需要注意的呢?鼻涕倒流可能導致許多症狀,例如持續咳嗽、喉嚨痛、聲音沙啞...等等。可能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當中,有些可能需要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能會消失,聽到這消息許多人可能會感到洩氣,甚至在過程中就放棄治療,實在可惜。這可不是要您因此灰心喪志,其實大部分造成鼻涕倒流的問題都不嚴重,只要越早找出原因,經過耳鼻喉科醫師為您「客製化」的治療,多數人都可以感受到進步的。現在,讓我們一起為您鼻子的健康而努力吧!原文:鼻涕倒流令人訝異的真相!三大原因讓您一次掌握 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五分之一人口 可能成為新冠肺炎重症者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17日發表的初步估計顯示,全球有五分之一、也就是17億人,是新冠肺炎重症者的高危險群。這分研究可以幫助各國抓到防疫重點。研究顯示,各大洲高危險群占人口比率不同,最低的是非洲,有16%人口是高危險群,最高的歐洲則是31%。歐洲高危險群較多,是因為許多年長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一些愛滋病盛行的非洲國家,如南非,高危險群占比也較高。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法醫所防疫:遇疑似案例屍體 以2層屍袋包覆
媒體報導,泰國出現全球「屍傳人」首例,泰國法醫疑遭大體感染確診、死亡;法務部法醫研究所今天表示,我國法醫及法醫所執行的相驗、解剖工作,防疫措施已超前部署,對於疑似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已訂頒標準作業流程,避免解剖成為防疫破口。法醫所說,迄今天為止,各地檢署除透過衛生機關送驗者外,法醫所協助地檢署送驗12件、解剖6件相驗案屍體,合計18件中採檢為陰性的有17件,有1件尚待檢驗。法醫所說,今年2月3日已函頒「法醫相驗及解剖通報流程」,請各地檢署執行相驗案件遇有疑似新冠肺炎案例時,應立即通報,無法立即判斷時,則應先採檢送驗,於檢驗確認後再由檢察官進行後續相驗、複驗程序。法醫所表示,如檢察官命令解剖,為避免檢驗有偽陰性導致人員受到感染,命工作人員於解剖時均以最高防護標準處理,包括穿戴全身式防護衣、防護面罩及正壓呼吸器,解剖室部分全部消毒以避免血液、體液污染,解剖後也再執行環境消毒。法醫所說,屍體善後則以2層屍袋包覆、消毒,並標記生物危險字樣以及解剖者聯絡方式,解剖後廢棄物用2層專用垃圾袋包裝消毒,同時也會再採檢送驗,以利法醫解剖後自主健康管理。此外,法醫所提供察官、書記官、法醫、鑑識人員防疫裝備,另統籌向疾管署申請防疫裝備,本月1日已迅速轉發N95口罩、防水隔離衣、連身防護衣、護目鏡、拋棄式面罩等防疫物資給各地檢署運用。法醫所說,全國各地檢署已與疾管署及各區管制中心、衛生局建立聯繫網絡,密切掌握死者的旅遊史、居住史、接觸史以及就醫紀錄等是否符合通報定義,無法查明,就以最高標準採檢送驗。
-
2020-04-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新冠肺炎期間 醫院做了些什麼?
【編者按】 這星期我們繼續「新冠肺炎」為主題刊出三篇動人的文章。第一篇是定居紐約將近半世紀「人在美國心在台灣」的好醫師,不幸因為看病而感染新冠肺炎後,寫出他對濟世救人的志業毫無怨尤;第二篇是旅居德國多年的台灣同鄉與讀者分享她所觀察到的德國人面對這場瘟疫的態度;最後我們也有機會傾聽台灣一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敘述她參加醫院防疫工作的心得。這是「醫病平台」史無前例地接連三週討論同一主題,希望在台灣正面臨全球病毒肆虐的緊要關頭,這園地可以即時提供更多的心得,幫忙全民共同度過這場考驗。今年一月二日的時候,疾病管制署就已公告請醫院提高警覺,要留意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是否有去過武漢,若是有嚴重肺炎加上發病前十日曾有武漢地區的旅遊史,就需要通報並採集咽喉擦拭液、痰液與血清,送疾管署檢驗。兩週後,醫院要求所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看診時必須佩戴口罩,也不斷宣導,希望病人能主動告知十四日內是否有前往中國武漢地區。一月底時更從武漢擴展到湖北。二月開始實施門禁管制,關閉所有進醫院的通道,只開放正門一個進出口,所有非一線的行政人員都要輪流到大門口支援,確認所有進醫院的人員都有用酒精消毒雙手並佩戴口罩,然後量測耳溫,最後貼上貼紙才可進入醫院。SARS的時候我正在念大學,記得當時上課也是要量完額溫貼了貼紙才可進入系館上課,當天只要貼紙沒掉都可以重覆進出不用再量一次。沒想到多年後在醫院也是一樣。只不過病人的數量遠比上課學生多,加上醫院為求準確是量測耳溫,每來一個病人就要更換耳套並等待耳溫槍嗶嗶,使得進醫院的病人得排隊等待。同時,從中港澳回台的病人,除非有緊急醫療的需求(緊急與否由醫療人員判斷),否則請病人返台後隔離滿十四日後再來看診。醫院也增加了院內環境消毒的次數。幸好在幾週後,醫院採購的熱感應儀來了!由於感應會有誤差,所以偶爾還是需要幫民眾量體溫,但量已減少了非常多,大部分進醫院的人都可以直接走進來,除非買了熱咖啡或便當,感應儀會偵測到過高的溫度,就需要請民眾放下手中的熱食,再讓儀器感應一次。病房除了固定一人陪同照顧,一天只有兩次各一小時開放兩名訪客探病,並且所有進入病房的親友都要至櫃檯登記個人資料,並需要攜帶醫院發的通行證。可惜最近國際疫情升溫,不只要提防日韓中港澳回台的旅客,連歐美也爆發嚴重疫情,全球都陷入危機。所以醫院又更新了作法,外送、快遞都不能進入醫院,得在醫院大門外交貨,所有進入醫院的病人與家屬,都要攜帶健保卡調查旅遊史,如果沒有必須進入醫院的理由就請他們離開。由於需要讀卡,進醫院就更花時間了。雖然對病人造成不便,但這種時候,只能請大家盡可能不要上醫院,更不要探病。病人住院就是需要多休息,現在科技進步,如果真的想要看看病人、跟病人講講話,手機視訊就可以做到了,人不用到醫院來。到大門輪班後,本以為病人會對於醫院增加步驟使得排隊等待的時間變長感到不耐煩,有時為了確認住院病人家屬的身分,就算他們手上提著大包小包,還是要請他們出示通行證……但所有的病人與家屬都沒有不高興,頂多怕門診遲到醫師不等他,幾乎所有人都很感激醫院做了這麼多保護他們安全的措施,讓穿隔離衣戴防護面罩輪班的我十分感動。台灣確診人數不可能不上升,只希望全民與政府合作,感染人數不要上升得太快,讓我們能有充足的醫療資源來度過這次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