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5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呼吸
共找到
4954
筆 文章
-
-
2020-07-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生操作變熟練...新冠患者使用呼吸器 死亡率從80%降到35%
美國各地確診人數不斷增加,但統計研究發現,使用呼吸器的患者存活率卻逐漸提高;一般呼吸器都是在新冠肺炎療程的最後一個階段使用,過去一直給人們一種迎向死亡的警訊。專家認為,隨著他們對新冠病毒的研究和了解愈深入,醫護人員就能愈熟練地操作治療的流程;而他們也發現,使用呼吸器也並非必要的選擇。根據中國武漢及義大利的研究報告,當患者已經嚴重到需要使用呼吸器時,絕大部分都無法戰勝病魔;雖然美國的疫情仍在持續,但死亡率卻逐漸下降,甚至和其他罹患肺部疾病的人幾乎相同。愛默雷大學(Emory University School)的醫學教授,同時也是重症醫療學會(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主席的馬丁(Greg Martin)與同仁在5月26日發表的一篇報告指出,新冠肺炎患者使用呼吸器的死亡率為35.7%,和疫情早期的80%相比大幅下降。此外,使用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以及口服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都能有效幫助病患減輕病症。加州大學雷根醫療中心也同時在進行相關研究,該醫學中心的重症醫師布爾(Russell G. Buhr)指出,使用呼吸器患者的死亡率約落在30%至50%,他表示:「現在我們對新冠肺炎已經了解更多、也更懂得如何治療。」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表示,雖然目前仍未掌握實際上有多少新冠肺炎的患者使用過呼吸器,以及使用呼吸器後的存活率,但許多醫療研究單位,如國際嚴重急性呼吸道與新興感染協會(ISARIC)等,仍持續在國際間追蹤相關研究的紀錄。
-
2020-07-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避免劣質口罩輸台 進口口罩下周二起邊境全檢驗
全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產業投入生產醫用口罩,但近期國際不斷出現「劣質口罩」事件;衛福部食藥署今宣布,從下周二(7日)起,所有從國外輸台的醫用口罩,全數抽驗,前三批檢驗全數合格後,才能調整檢驗頻率,一旦有不合格全數退運,同時,國內也將啟動「品質監測計畫」抽驗市售口罩品質。根據食藥署統計,我國醫用口罩今年一到六月,進口量已突破5400多萬片,遠超過去年一整年4700萬多片的進口量;今年進口醫用口罩至台灣的國家,以中國最多,占整體近7成,其次為菲律賓占15%,第三為義大利占5.7%。食藥署醫妝組研究員王兆儀表示,過去台灣針對進口醫材,僅針對保險套,於邊境做檢驗,醫用口罩將是「第二個」於邊境檢驗的醫材;下周二起,所有進口的醫用口罩,將針對四大項目做檢驗,包含細菌過濾效率、壓差、次微米過濾效率、呼吸氣阻抗等。依照經濟部CNS14774的標準,醫用口罩細菌過濾效率至少要達到95%以上、壓差需小於等於5 mmH2O/每平方公分;不過,檢驗的標準還會分三大類一般醫用口罩、外科手術口罩、外科手術D2防塵口罩,三種口罩的四大檢驗項目的標準將會有些微不同。王兆儀表示,邊境抽驗的方式為,所有進口醫用口罩的產品,從下周二起,前三批為「全數檢驗」,前三批檢驗合格後,抽驗頻率改為每十批,隨機抽驗一批,若是抽驗頻率改為每十批抽驗一批後,一旦發現有不合格情形,除了抽驗不合格的那批全數退運,爾後該業者進口的醫用口罩,將回到前三批「全數檢驗」的方式。王兆儀表示,除了在邊境加強把關品質以外,國內的口罩產品,也將在近期規畫專案,抽驗確認品質。
-
2020-07-04 橘世代.健康橘
開口大聲唱歌 訓練你的吞嚥力
「吞下去有這麼困難嗎?」一位失智者的太太每日都這樣問先生,三餐幾乎像打仗,照顧早已失去耐心。台灣聽力語言學會常務理事蕭麗君說,這是罹患失智或臥床長者常見的「吞嚥困難」,例如吞藥困難、食物卡喉、吃飯耗費時間過久、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都可能是吞嚥困難的潛藏症狀,也可能是長者已經無法辨識出食物所致。想要預防老後吞嚥困難,她鼓勵健康長者「多開口唱歌」,大聲、拉長秒數等變化,只要有趣好玩,連國歌都能唱,鍛鍊咽、喉、舌根等部位,增加肌力。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桃園市失智共照中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主辦「2020長智論壇」,以「失智者的吞嚥照護」為主題展開實體活動與線上直播。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論壇貼心照顧到瘖啞人士的需求,由長庚團隊開發Zoom手語視訊服務,同步直譯內容。短短一個多小時共觸及3萬多人。湯匙下壓舌頭 冰涼食物刺激蕭麗君說,吞嚥困難指的是食物從口腔進入胃的過程發生困難,可能食物會錯跑進呼吸道,引發嗆咳,或食物往上跑到鼻腔、含在嘴巴遲遲吞不下,還有長者就算食物擺在眼前,也無法分泌唾液、沒有吃的欲望,又或手部操控能力出狀況,導致難以進食,必須尋求吞嚥訓練的專業協助,找回吞嚥能力。吞嚥困難症狀依據不同時期:口腔準備期、口腔期、咽部期、食道以及認知期,有不同的改善對策。蕭麗君舉例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因長者記憶力衰退,無法認知食物,因此進食時可以用湯匙下壓舌頭,或用冰冰涼涼的食物稍作刺激,引發吞嚥的動作。失智難辨食材 不適合吃火鍋她以自身經驗為例,若家中有失智長者,吃火鍋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食材有生肉、蔬菜、湯水、調味料等各種選擇,太複雜,長者無法清楚認知哪些食材該如何食用,也會造成進食障礙。至於血管型失智症,則因為長者可能有偏癱、難維持用餐的動作,因此除了吞嚥訓練之外,愉悅的用餐環境、改為糊狀、濃稠狀等食物的質地,都有助於進食以及攝取營養。很多長者用餐時容易嗆咳,通常是出現在咽部期,但還有一種更危險的是「靜默式吸入」,指的是食物跑入呼吸道,長者不見得有明顯的嗆咳反應,照顧者必須觀察長者是否發生低燒、餵食過程意識不清楚、嗜睡、痰多等現象,必須到醫院做吞嚥攝影檢查,或胸部X光檢查是否有肺部浸潤現象。簡易訓練吞嚥運動「愈晚餵食糊狀食物愈好」,蕭麗君建議盡量增加長者自己進食的能力,例如平常多做簡易的口腔、咽部、舌根等運動,可以有效預防吞嚥障礙。一、活動度運動:舌頭盡量伸愈長愈好,往前、左、右、上活動。二、阻抗運動:1.在舌頭前方拿壓舌板往內推,讓舌頭盡量往外頂,接著朝左、右兩側、往上頂。2.嘴唇咬壓舌板後緊閉,以手試圖抽出壓舌板。以上的訓練次數要密集、數量足夠,才能有效訓練到肌力。三、喉部上抬運動:1.身體躺平,頭部抬起看腳尖,維持至少30秒到1分鐘,休息1分鐘,以上動作做3個輪迴。2.接著頭部抬起1秒後、躺下,共做30次。四、頭頸部放鬆:1.雙手抱頭看肚子,維持5秒鐘。2.放鬆。接著再做一次。活動詳情: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7755/4524289報名網址:https://reurl.cc/arMYeG更多吞嚥運動可參考「呷百二,吞嚥健康操」影片,有國、台語版。【延伸閱讀↘↘↘】。有圖/別讓「骨質疏鬆」摔壞生活,跟著治療師練骨力。你,65歲了嗎? 把握健康慢老4大重點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共
16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