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4 科別.腦部.神經
搜尋
呼吸
共找到
5785
筆 文章
-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灣姊妹支援西班牙染疫 康復獲列隊鼓掌登西國媒體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西班牙醫療體系更是吃緊。僑務委員劉金枝2個女兒都在西班牙擔任醫護人員,上個月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經治療,大女兒已從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休養,被推出急診室時,醫院醫護人員皆列隊為她拍手加油,更被當地媒體廣為報導,成為台灣之光。國民黨立委溫玉霞昨天透露,她的好友、也是僑務委員劉金枝,一對寶貝女兒都是醫護人員,疫情爆發以來不眠不休工作,上個月卻不幸被感染新冠病毒,大女兒Diana在醫院戴了15天的呼吸器,小女兒在家隔離治療,令人既心疼又擔心。溫玉霞今在辦公室與劉金枝視訊詢問現況,劉金枝表示,2月底疫情爆發時已經很擔心了,女兒上班回來告訴她「我們早晚會被傳染」,讓她聽了非常心痛,相信所有醫護人員的家庭都跟她是一樣的心情。孩子不幸確診,他們也要面對。劉金枝說,女兒們身體虛弱,每日只能通2次電話報平安,由於先生是醫生,大多通話時間都是由他去了解情況,她只能靜靜等待,祈求孩子早日康復。敘述過程中也不禁哽咽落淚。溫玉霞表示,台灣的女兒在異國發光發熱,為了救治病人勇敢和病毒奮戰,父母也都全力支持女兒在僑居地犧牲奉獻,這一家人都是台灣之光,她認為僑委會應給予嘉獎表揚,也希望所有好友一起為在西班牙及各角落的醫護人員說句「謝謝」與加油。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新冠肺炎病毒繁殖率比SARS高3倍
香港一項醫學研究指出,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其病毒的繁殖率高於嚴重急性呼吸道病候群(SARS)3倍以上。香港大學醫學院及瑪麗醫院的研究團隊日前公布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最新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政府抗疫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據公布,這項研究的重點是利用新研發的「人體外肺器官模型」,模擬病毒在人體肺部的發展情況,較以往利用倉鼠測試具有更高準確性,研究結果具有高度參考價值。團隊早前取得4名醫院病人的同意後,將其肺部的正常組織抽取化驗,進行體外器官模型,將同一人的肺部組織分成數分,並繁殖肺炎病毒及SARS病毒,觀察兩種病毒於48小時內的表現,結果有以下發現:一、 用4名病人的肺組織繁殖的病毒中,肺炎病毒的繁殖量較SARS病毒高3倍以上,短時間具極高的複製速度。二、 肺炎病毒令肺部組織產生干擾素及炎症的反應,較SARS病毒低。團隊方面表示,雖然新冠肺炎病毒的複製速度很快,但它令肺部組織產生干擾素及炎症的反應較SARS病毒低,因此不像SARS病毒般在人體內引起「細胞因子風暴」,比如令患者發高燒。所以,即使病人感染肺炎病毒,也未必會出現明顯病徵,令病毒猶如「忍者」般難以發現,也是這次疫情出現眾多隱形病人的原因。袁國勇認為,這次疫情不可能沿用以往對付SARS的方法應對,最理想的做法是擴大病毒檢測數目。他並預期疫情不可能於7月前完結,警告「第三波」疫情將至,呼籲市民繼續嚴格遵守「限聚令」,減少外出,以及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翻查紀錄,香港衛生當局於1月23日報告首宗新冠肺炎個案(中國大陸輸入),其後出現本土病例。截至4月12日,本地確診肺炎個案累計1004宗,當中許多由外地輸入,至今造成4人死亡,死亡率0.39%。SARS於2003年爆發,從當年2月15日至5月31日的3個半月時間計算,香港累計發生1755宗,造成299人死亡,死亡率高達17%。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澳媒赴台取經 蘇益仁:勿輕信中國及WHO數據
台灣抗疫表現再次受到外媒肯定。澳洲主流媒體派遣記者前來台灣實地了解,並專訪前衛生署疾管局長蘇益仁,報導台灣抗疫保持領先的經驗。澳洲最具影響力的報刊之一,「雪梨晨驅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和墨爾本「世紀報」(TheAge)今天同時刊登標題為「一個與澳洲人口相當但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少得多的地方」(A population thesame as Australia's but a fraction of thecoronavirus cases)的報導。兩大報駐坎培拉國會線記者巴格修(Eryk Bagshaw)稍早赴台灣,專訪前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現已改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局長蘇益仁。巴格修在報導開頭提到,蘇益仁指中國政府不可信任,而且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具有影響力;所以,面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包括澳洲在內的世界各國,必須搶先於中國之前採取行動。報導提到,蘇益仁自從2003年抗SARS之後,就開始針對可能來自中國的傳染病疫災,每年進行定期演練。蘇益仁強調,台灣今天的應變能力,是17年來演練的結果。他解釋,台灣距離中國很近,要是中國疫情爆發,台灣將會首當其衝。報導指在蘇益仁在任期間,已經開始主導台灣的抗疫準備工作;比澳洲開始得早,而且做得充足得多。報導舉例,台灣專門提供呼吸照護的醫療院所擁有數以千計的呼吸器,而全國更有近萬張加護病床(ICU)。澳洲人口2500萬,和台灣大致相同;但台灣擁有的相關醫療資源是澳洲的4倍。而台灣抗疫的成績,也比澳洲好得多。報導又指出,台灣早在去年12月就針對來自武漢和廣東搭飛機入境台灣的旅客實施篩檢和隔離;並且早在今年1月便禁止來自中國旅客入境,並且展開保持社交距離措施。蘇益仁在訪問中表示,當中國傳出疑似人傳人的消息時,台灣就意識到,中國一定是在消息傳出之前,就已經爆發人傳人疫情。他指出,歐、美國家之所以在疫情中受到較嚴重衝擊,是因為西方國家缺乏台灣的經驗。蘇益仁提到,早在去年12月武漢初現疫情跡象時,台灣就已經派遣專家前往武漢。蘇益仁說,台灣發現,當時來自中國的數據並不透明,所以台灣決定搶先採取行動。蘇益仁還指出,連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掌握的數據,都落後於實際情況;所以WHO和中國的數據只能當參考用。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台灣目前有388人確診,6人死亡。依澳洲衛生部公布數據顯示,截至13日早上為止,澳洲有6322人確診,61人死亡。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灣女兒」西班牙搶救患者染疫 康復推出病房獲一片掌聲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多國肆虐,目前以歐美疫情最為嚴峻,醫療人員面對龐大的確診病患疲於奔命,他們對防疫的幫助功不可沒。對此,立法委員溫玉霞昨日在臉書專頁分享西班牙媒體報導,表示行政院僑務委員劉金枝的一對女兒目前在西班牙擔任醫護和麻醉師,但在救治病患過程中染疫,近期兩人逐漸康復,大女兒被推出病房外時,西班牙醫護列隊為她鼓掌加油,畫面相當感人,而溫玉霞也直呼她們是台灣女兒,全家都是台灣之光。溫玉霞在貼文中以「為在西班牙的台灣女兒喝采」為題,寫到行政院僑務委員劉金枝的大女兒Diana在西班牙醫院擔任麻醉師,而小女兒也同樣為醫護人員,兩人為救治新冠肺炎病患不眠不休,但上個月卻不幸染疫,Diana在醫院救治戴上呼吸器15天,而小女兒則是在家隔離治療。根據「EL CORREO」報導,Diana在畢爾巴鄂(Bilbao)醫院工作將近5年,染疫後住進了重症加護病房,經過治療後終於逐漸康復,已經可以轉離原本的病房,當她被推出病房時,一群西班牙醫護人員列隊為她鼓掌加油,感謝她在醫療前線的付出,而Diana也舉起手向他們示意。溫玉霞表示她看到這幕時相當感動,她說「台灣的女兒在異國發光發熱,為了救治病人勇敢和病毒奮戰,劉金枝的先生也是醫師,父母都全力支持女兒在僑居地犧牲奉獻,這一家人都是台灣之光。」
-
2020-04-13 養生.健康瘦身
隨著居家隔離 肥胖比率增加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致死率已破6%,許多公衛預測都趕不上疫情延燒。但從一些既有報告來看,還是可找出一些好發因子,從東西方重症及死亡案例來看,都和糖尿病、慢性疾病及肥胖,甚至於高齡有密切的關聯性。隨著疫情升高,全球居家隔離人數也增加,這些居家隔離者,有些從國外回來,有些曾和確診者接觸,但有更多的人因調整工作場域,或更改上課地點而自我隔離。不管是何原因,隨著居家隔離延長,最近臨床發現因生活及工作型態改變而肥胖的比率增加了許多。從病患飲食紀錄也發現,無論是食物總熱量,或食物容積量都同時增加。在詳細問診後,才發現這些在家工作自主隔離的人,其心理壓力增加了許多,包括恐疫症候群,經濟蕭條壓力及假日休假症候群等,諸多以前不常見的主訴都出現了。從其飲食流量表紀錄發現,這些病患進食頻率及量增加,從分類來看,許多營養價值不高但熱量高的食物攝取也相對增加。甚至有人說,眼睛一張開就開始吃東西,雖然一樣是準時要在家做線上的工作,但以前不曾有的邊工作邊吃零食的現象都出現了,因為在家工作不需穿制服,可穿比較寬鬆的衣服,因此吃到超飽也沒有覺得腰帶變緊,而這樣幾天下來,才發現原來的衣服已經變緊,甚至穿不下了。從這些案例發現有一共同點,就是都有壓力變大的現象,這也是創傷後症候群的另類表徵。以前在美國921恐攻後一個月,發現紐約市民平均體重增加許多。從生理學來看,是當人體受到外在壓力,體內腎上腺素分泌增加,連帶會使大腦下視丘飽食中樞閾值下降,間接地就會想多攝取熱量來滿足飽足欲。改善之道,還是要有適當的有氧活動,因為在家工作活動量變少,進而熱量消耗也變少,在家時,交感神經刺激力也比外面少,使對飢餓的注意力增加,適當的有氧運動會使腦內啡增加,進而會降低飢餓感。身體最容易沉澱脂肪的部位是腹部,尤其久坐後,失去了抗地心引力作用,更加速腹部脂肪囤積。目前需要在家工作的人,可以練習站立式腹式呼吸法,再加上長吸短呼的步驟,也就是慢慢吸氣、快快吐氣,達到有氧運動的效果。總之,記得每隔一段時間就重複有氧運動步驟,可減少所謂壓力型肥胖的困擾。
-
2020-04-13 科別.精神.身心
疫情導致焦慮 3招教你克服
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傳染力強大,對全人類造成極大壓力,防疫相關商品大缺貨,金融市場也大受影響。這百年一見的災難衝擊大家心靈,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造成焦慮與恐慌。如何面對如此不安恐慌的情緒?建議以下三種自處妙方。1.覺察它(身體感受):可能是身體感受躁動、胸悶,或是覺得鬱悶、焦躁。2.看到它(想法蔓延):不再沉浸在疫情變化的預測或想像中,因為過去沒有人有經驗,預測與想像都可能不是事實,只需「把想法當成只是一個想法」,不隨想像起舞,因為無端的想像會帶出更多焦慮。3.改變它(聚焦他處取代想法):可以做一些讓自己更平靜的事,也可以嘗試注意呼吸過程的每一瞬間,取代餵養負面想法給情緒,沒有柴火的情緒自然起不了反應。擔憂疫情會引發焦慮情緒,焦慮情緒又會引起負面想法,負面想法則進一步引發恐慌情緒。這種「想法與情緒」的迴圈,正是在不確定情況下,引發恐慌情緒的主因。情緒需要想法來餵養,愈餵養愈壯大,尤其本來比較容易焦慮的人,更容易在不確定感下觸發愈想愈可怕的焦慮迴圈。以上三個過程不難,但必須要嘗試練習,去改變想法與情緒迴圈間的慣性。新冠肺炎不會是世界上最後一個讓人心慌亂的事件,但要學習如何跟自己和平共處,避免讓情緒淹沒自己,才能有機會用善巧智慧的方式回應新冠肺炎帶來的壓力。
-
2020-04-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也感染冠狀病毒了!小心,誰都會感染冠狀病毒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繼續「新冠肺炎」為主題刊出三篇動人的文章。第一篇是定居紐約將近半世紀「人在美國心在台灣」的好醫師,不幸因為看病而感染新冠肺炎後,寫出他對濟世救人的志業毫無怨尤;第二篇是旅居德國多年的台灣同鄉與讀者分享她所觀察到的德國人面對這場瘟疫的態度;最後我們也有機會傾聽台灣一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敘述她參加醫院防疫工作的心得。這是「醫病平台」史無前例地接連三週討論同一主題,希望在台灣正面臨全球病毒肆虐的緊要關頭,這園地可以即時提供更多的心得,幫忙全民共同度過這場考驗。自2020年1月以來,我參與了紐約中美醫師協會(Coalition of Chinese-American IPA, CAIPA中協)對抗武漢冠狀病毒的工作小組,用中協基金會捐款購買N95口罩等醫療用品,捐給六家武漢地區的醫院,幫助在前線的醫護人員。自從Covid-19大流行,2020年3月1日 證實紐約市首例社區感染後,我們知道應該集中精力在紐約市,武漢地區的疫情災難馬上就會在紐約市重演。但是雖然小心,以為已經學好武漢的痛苦經驗,我做夢也想不到自己那麼快、那麼容易就得到感染。大約在3月16日星期一,沒有發燒,咳嗽,痰或胸口不適,但我感覺不快。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頭皮疼痛,還能夠工作。心想不妙,但因為不是呼吸道的問題,沒有發燒,沒辦法,沒機會測試是否感染冠狀病毒。只好自己觀察。心想如果感染冠狀病毒,我會是如何得到的呢?我每個工作日都使用MTA地鐵往返來回兩間診所,晚上也乘地鐵回家。我會從乘坐地鐵得到它嗎?但是自2020年3月1日以後,市政府勸大家在家辦公,人人之間保持六呎距離,地鐵上已經不再擁擠。而且到辦公室後,我也不忘用清潔液洗手。但是我在3月13日星期五在診所檢查一位三天前突發嗅覺喪失的患者。電話預診時,前台小姐已經問知她沒有呼吸道症狀、發燒。問診時,她一口咬定自己不可能感染冠狀病毒,因為最近她和家人沒有外出旅行,只是她和先生六天前(3月7日),得到流感,幾天就好,已經沒有呼吸道症狀。不過四天後(3月11日),她在做飯時突然注意到自己聞不到任何氣味。事後回想, 她認為自己在3月8日時,味覺就可能已經開始逐漸消失。那天門診第一次會面,她唯一的症狀只是嗅覺喪失,加上幾個小時前的胸部光片有陰影,沒有呼吸道症狀,根據CDC的指示,不必要戴口罩,我只是洗手、戴手套。以為不需要而戴口罩,會增加病人的心理壓力。會診後,家庭醫生和我都認為病人的嗅覺喪失很可能就是冠狀病毒引起。當天晚上,送她到急診室,因為只有在那裡才有可能檢測冠狀病毒。急診室的檢測,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的測試都是陰性。胸部CT異常,但是放射科醫生不認為是冠狀病毒。最後送COVID-19測試後,她就出院在家中自我隔離。大約四天後( 3月16日星期一),我開始有些不舒服。但是我們診所工作人員都沒人有感到不適。這位病人不是中協管理的華裔患者,並且只是當天門診唯一的四位患者(十位註冊病人有六位都未出現)。因此,門診候病室沒有幾位病人等候。如果她是病源,其他患者也不會像我那樣和她有近距離的接觸。從那天開始,我再沒有檢查其他紐約中協的患者。那個星期,我還能穿上防護裝備,檢查紐約大學門診的一些病人,並且能夠幫助中協將包裹運送到醫院。由於無法得到嗅覺喪失患者在急診室中的Covid-19檢測結果,因此,我與也在我診所工作的神經科醫師兒子決定在3月24日星期二取得冠狀病毒檢測中心的認可,進行我鼻腔後的檢測。幾個小時後,知道我已經得到冠狀病毒感染。3月26日星期三才得到病人的陽性報告,這是在急診室取得樣品送查後的十三天。因此,我感染冠狀病毒時間線 如下:3月13日接觸SARS-CoV-2的病患, 3月16日(四天後)感覺不適;3月24日,十一天等待後,得到許可,測試陽性,自我隔離一個星期,四月一日感覺好多了。我很幸運,沒有呼吸道症狀、發燒,不必住院、插管。在測試陽性之後,我一直都待在家裡。只希望那段隔離前的工作,我沒有把冠狀病毒傳給紐約大學和中協的同事、會員。我認為自己下一個星期的測試會是陰性,並且身體會產生SARS-CoV-2冠狀病毒抗體,可以捐獻血清給嚴重的病患,同時我也可以恢復工作。居家隔離最大的壓力是擔心會不會傳給家人。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冠狀病毒測試會變陰性。自我隔離、洗手是否萬無一失?但是因為不能再檢測冠狀病毒、不能測試冠狀病毒抗體,重回診所是否有可能會感染醫護人員、病患呢?希望能夠趕快回去照顧病患,但又不確定是否成為病源,反而害了要幫助的人,這是最大的心結。我不認為得病、可能得病,因而可能死亡,會讓我或醫生們後悔步上行醫濟世這條路。這段困難的時期,我們並非盲目的和冠狀病毒抗爭。看到中協上下的忘我表現,尤其工作小組事前對武漢的援助。「禍到眼前」,我們盡量的互助合作,保護社區、病患,保護醫護人員,保護自己。這些正向的思維,知道會多多少少幫助別人,這會讓我們因為能當醫生、醫護人員而感到驕傲。當然,我並非像其他在急診室、病房的第一線醫護人員,沒有適當足夠的個人保護設施,需要分分秒秒的照顧感染冠狀病毒的病人,增加不必要得到感染的機會,甚至可能死亡,心理壓力非常巨大。這才是讓醫護人員心寒、猶豫的最大原因。
-
2020-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是過敏還是新冠肺炎? 醫師傳授3招教你分辨
昨天新增一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患者本身有鼻過敏,被女友感染後,一直以為鼻塞、流鼻水是因為過敏的關係,許多國人都有呼吸道過敏,此例一出,引起許多過敏體質者關切,要如何分辨是否中標。打從年初,台灣就籠罩新冠肺炎疫情中,至今疫情仍看不見盡頭。每年三、四月正值過敏季,過敏症狀與新冠肺炎症狀極為類似,醫師觀察,臨床就診氣氛兩極,有人過於積極,有人不敢就醫,醫師提出三大要點:症狀出現的時間點、檢視家人近期有無感冒、檢視TOCC,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差別。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學會理事長楊崑德表示,在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症狀,有一定難度,但仍有可鑑別的指標。台灣過敏兒多,大多是環境誘發,最常見的是塵蟎、灰塵,每年3到4月因氣溫劇烈改變,也是誘發過敏的因子之一。楊崑德說,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為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不適,嚴重者會誘發氣喘、睡眠障礙等。新冠肺炎的患者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常伴隨發燒,近期雖然有許多資訊顯示,非典型症狀愈來愈多,同樣也有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或嗅味覺喪失、腹瀉等。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可先回溯自己是否曾被診斷為過敏體質,若自己是過敏兒,再檢視近期是否有接觸過敏原,可優先辨別自己是否為過敏症狀,再加上若無發燒、呼吸道症狀,也沒有旅遊史、接觸史,此時就建議可以掛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說,許多嚴重的過敏患者,礙於疫情不敢就醫,直到誘發氣喘才求診,他呼籲有病史的過敏患者,雖然避免接觸過敏原,狀況仍持續未改善,就應就醫,忍到誘發氣喘才就醫,得不償失。至於從未被檢查過是過敏體質者,像是幼兒,楊崑德說,家長可以協助注意孩子的接觸史、旅遊史,特別是家中大人有沒有人曾經感冒,依照近期疫調的資訊顯示,幼童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大多是被家中成年人傳染,若是以上的狀況都沒有,也沒有發燒等症狀,但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情況超過三天都沒有改善,也建議可以至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楊崑德坦承,最近面對過敏患者,對醫師而言也是挑戰,必須謹慎再謹慎,近期政府倡議「社交距離」,但問診有時無法保持社交距離。他建議患者,就醫前可先觀察自身症狀,直接寫在紙上再提供給醫師,降低問診交談的時間,增加彼此的距離與接觸時間,力求安全。●過敏兒就醫準備:一、症狀時機:過敏患者若流鼻水、鼻塞、氣喘,大多在早晨、晚間及運動時,可針對這三個時機點紀錄症狀;過去已被診斷為氣喘的患者,建議紀錄發作時機及用藥後是否明顯改善。二、TOCC:自我審視旅遊史、接觸史,特別是家中是否有成員近期有感冒症狀;若接觸者中曾有人因感冒就醫,臨床上會加照X光片,釐清是否為肺炎。三、避免過敏原:常見過敏原為塵蟎、灰塵等,清潔環境後,可紀錄症狀是否有改善。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以為鼻塞只是過敏 過敏體質者問怎分辨是否患新冠肺炎
昨新增一例本土個案為廿多歲男性,因本身鼻過敏,被女友感染後,一直以為鼻塞、流鼻水只是過敏症狀,直到解除隔離,恢復上班後的第三天,因被擴大採檢確診,而國人呼吸道過敏者眾,此例一出,引起許多過敏體質者關切,要如何分辨是否中鏢。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年呼吸道就醫人數只有去年同期的六成,大家可以寬心。如有疑慮,可向醫師請教或詢問一九二二專線。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建議,過敏者不用特別擔心或篩檢,但如與檢疫或確診者有過接觸史,應主動告知醫師,讓醫師評估是否採檢。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表示,鼻過敏症狀和感冒很像,均為流鼻水,打噴嚏,但鼻過敏較常合併鼻子癢、眼睛癢,時間常固定在早晚,這與感冒不同,呼籲過敏族不用太恐慌。這名確診個案應該屬於無症狀,所以自覺只有過敏症狀。據了解,這名本土個案曾和案一五九的女友,在未確診前的三月十九日吃飯,期間都沒有戴口罩。因本身有過敏症狀,很難釐清發病確切日期。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侯明鋒:抗疫持久戰 不能鬆懈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台灣現階段防疫成績優異,被譽為模範生,但清明假期四天連假各大景點湧現人潮,令人擔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侯明鋒說,「這會是一場持久戰」,台灣在這場防疫作戰,上半場打了好球,國人一旦鬆懈,形成防疫破口,恐掀起大規模社區感染。強化感控 醫院是最後一道防線侯明鋒指出,這場世紀防疫之戰最後一道防線在醫院,關鍵是第一線醫師及護理人員,為此,四月五日晚間,高雄附醫內部調查上千名員工旅遊史,十幾名員工需自主健康管理,多名有症狀的護理人員接受採檢。侯明鋒說,為了做好院內感控,急診必須嚴格把關,最近一、兩天急診就醫人數明顯增加,除了一九二二專線送來的疑似個案、出現不適症狀居家檢疫者,也有不少人因逛了景點、夜市出現呼吸道症狀而赴急診接受篩檢。侯明鋒指出,未來一、兩周各大醫院急診患者人數應會暴增,各大醫院應謹慎面對,國內負壓隔離病房、專責病房等醫療容量有其上限,一旦發生大規模院內感染、社區感染,醫療體系就可能被壓垮。抗煞專家助陣 打造緊密防護網十七年前台灣發生SARS疫情時,侯明鋒為高醫開刀房主任,他表示,那時醫療院所並未重視院內感染,以致醫界付出慘痛代價,不少醫護人員因此喪命。這次面臨新冠肺炎,許多當年在第一線抗煞的醫師、醫療人員居各醫療院所領導階層,有抗煞經驗也知道院內感控重要性,早就提前部署,擬定防疫策略,嚴格分艙分流。此外,指揮中心擬定作戰方針,曾參與抗煞的防疫專家如何美鄉、葉金川、蘇益仁等人貢獻心力,加上運用電腦科技資訊、健保資料庫串聯勾稽及民眾超高配合度,打造出緊密防護網,穩住陣腳。減害措施 能降低社區感染風險侯明鋒說,醫院採實名制管控人員進出,民眾必須保持社交距離、量體溫、戴口罩,儘管有些擾民,但種種減害措施才能降低社區感染風險,民眾應多忍耐,「前端多花精神,從嚴防杜,從公衛及經濟等角度來看,絕對是划算的」。侯明鋒認為,民眾仍可在細節處多加留心,例如,小吃攤販、餐廳店家多鼓勵消費者外帶,減少內用,不要坐下來用餐就可減少接觸傳染。硬幣、紙鈔也可能是傳染途徑之一,建議民眾防疫期間多以信用卡付費,商家則可針對硬幣紙鈔消毒殺菌,讓民眾安心。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中專家:新冠肺炎病毒會攻擊人體免疫系統
南華早報報導,美中兩國研究發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病毒會如愛滋病毒般攻擊人體免疫系統。這項研究已從20名新冠肺炎死者幾乎全毀的免疫系統中,獲得初步證實。這項發自北京的報導指出,美國紐約血液中心及上海復旦大學研究人員將新冠肺炎病毒與實驗室培養的T細胞(T cell)給合,獲得這一結論。這項研究已於上週在「細胞與分子免疫學」期刊發表。根據報導,研究人員在20名死於新冠肺炎的解剖報告中,得到初步證實。經過分析,這些死者的免疫系統幾乎全毀,而他們體內器官遭到的破壞,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愛滋病的結合。報導指出,研究人員發現,屬人體免疫細胞要角的T細胞,成為新冠肺炎病毒的攻擊目標。病毒的基因進入T細胞後,奪取了對細胞的控制,並破壞T細胞保護人體的功能。但研究也得知,新冠肺炎病毒和愛滋病毒(HIV)有很大的區別是,HIV會在T細胞內複製,利用這些細胞進行病毒複製,產生更多的病毒;然而,新冠肺炎病毒進入T細胞後,並未被發現增生現象,有可能最後與T細胞同歸於盡。T細胞(T cell)由骨髓製造產生後,在胸腺內分化並長成不同亞型效應的細胞,因此以英語胸腺thymus的首字T而得名,扮演人體免疫細胞中的要角。在胸腺長成後,便分布在淋巴組織中,攻擊人體內的受感染細胞、癌細胞及移入細胞。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曾梓展:入境返台應集中檢疫
國內居家檢疫與隔離總數逾十萬人,社會成本高,台中市衛生局長、耳鼻喉科醫師曾梓展認為,目前政府做法是不分國籍,入境者都必須居家檢疫十四天,但對湖北返台的國人卻以「類包機」模式集中檢疫。他建議應一律集中檢疫,合理、實際且有效,民眾也放心。居家檢疫 民眾很不放心曾梓展說,從武漢返台國人,因為有高風險,社會大眾不放心,所以採集中檢疫。但現在歐美疫情,也是高風險,僅到居家檢疫,民眾也很不放心。除各縣市居家檢疫人數暴增,需動員里長、里幹事、警方、衛生局人員設電子圍籬防堵趴趴走,甚至到處抓人,耗費大量人力,民眾更擔憂居家檢疫者傳染給同住的家人、甚至社區。曾梓展指出,依移民署統計,目前入境人數每天不到兩千人,他建議防疫統一標準,讓返台者全數集中檢疫。這種做法社會成本較低、民眾也能放心、接受,且較合理,是實際的防疫作為。裁罰、就醫 耗很多人力曾梓展認為,居家檢疫最讓社會大眾不放心的是管控不易,尤其是居家檢疫者若與家人同住,同住者若未落實適當防護措施,例如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共用生活區域、保持距離,或垃圾沒有全數打包,檢疫期間隨家戶垃圾亂丟,都令人擔憂會成為破口。目前已有無症狀居家檢疫者導致同住者感染成為確診個案、同住者的職場、社區接觸者需檢疫、自主健康管理,人人自危。曾梓展指出,其次是居家檢疫者趴趴走,耗費大量社會成本。民政局動員里幹事每天打電話,一旦電話未接、電子圍籬出現異狀或有人檢舉,里長、警方、衛生所人員查證、確認到成案裁罰,都要耗費大量人力。台中市至上周,經採證已有七十四案趴趴走,其中裁罰四十八案,耗費多少人力、公文往返,還有已裁罰者不服訴願,或未繳罰金送交行政執行處等;就醫也耗費很多人力,若出現發燒、呼吸道疾病,以專責救護車接送到專責醫院治療,已出動卅趟次,其餘就醫則安排醫院透過視訊問診方式等。新冠肺炎 有流感化趨勢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到底疫情會持續到何時?曾梓展說,很 多民眾在疫情爆發之初,都把新冠病毒想成同為冠狀病毒的「表兄弟」SARS,以為「天氣熱就消失無影無蹤」,其實不然。新型冠狀肺炎低致死率、高傳染率,有輕症,甚至無症狀,傳播速度也快,在演化過程中算是比較成功的。曾梓展認為,新冠肺炎有流感化趨勢,我們除了相信科學,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做好個人防護,從染疫個案分析,抵抗力弱易成為重症,建議作息正常、有運動習慣、飲食均衡等,再來就是期待疫苗研發,加上新藥研發,讓被感染者不致惡化為重症,等自身抗體出現,逐漸痊癒,新冠肺炎就沒那麼可怕了。
-
2020-04-13 科別.呼吸胸腔
肺不好染疫風險高!專家提醒:這4件事你做了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感染症狀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有肺部慢性病的患者為感染的高風險族群之一,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肺阻塞患者在防疫期間須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做好自我健康照護及管理。依據「台灣肺阻塞臨床照護指引」,肺阻塞患者照著做,以避免疫情傷害:1、戒菸及遠離二手菸害:吸菸為導致肺阻塞重大危險因子之一,戒菸可有效改善呼吸道症狀,預防肺功能惡化。2、持續規律用藥:依照醫生指示持續且規律的服藥,以降低肺部發炎症狀。3、適當肺部復健運動:經醫師評估後,患者可依照身體狀況安排運動項目,以增強肺功能,如散步、騎腳踏車或呼吸訓練。4、適量補充營養及水份:營養不良會引起肺阻塞患者肌肉減少、體重減輕,影響肺功能及運動能力,經醫師指示,可適量補充蛋白質、膳食纖維及維生素等新鮮營養的食物,能有效改善患者情況。另外,疫情期間,也要保持勤洗手的好習慣,如有清理痰或鼻涕等穢物,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乳將手洗乾淨,且建議減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降低病毒感染的機會,並隨身攜帶藥物及口罩,以備不時之需。延伸閱讀: 4原因都會讓肺變菜瓜布 你中標了嗎? 冠狀病毒會在物體表面殘留多久? 一張圖告訴你生存時間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版「即刻救援」 朋友接力求援保他一命
開完會後 詹姆斯咳嗽不止現年32歲、擔任助理醫師的詹姆斯・蔡(James Cai)3月2日參加一場醫學會議時,因咳嗽嚴重提前離席;他沒回紐約的家,而是去新澤西州媽媽家,她出城了,詹姆斯可以待在那裡,不必擔心萬一患流感會傳染給妻女。等到晚間人少之際,詹姆斯上診所做流感快篩,可惜沒有新冠肺炎檢測試劑盒。流感結果是陰性,但醫生覺得詹姆斯咳太凶、心跳又快,建議他到醫院急診室做電腦斷層掃描(CT)。他才坐進急診室就開始發高燒、呼吸急促,而且頻拉肚子,耗盡他全身的氣力。3日,醫師告訴詹姆斯,CT顯示他有肺炎,除服用抗生素外,要再做新冠病毒檢測。醫師措詞謹慎,但詹姆斯上網查詢時,發現自己符合所有新冠肺炎的症狀。隔天,詹姆士正等候檢測結果,赫然聽到晚間新聞報導,新澤西州州長在推特上宣布,該州出現新冠肺炎確診首例。完全不知道感染源的詹姆斯就這樣「中獎」了。由於紐約傳出戴口罩的亞裔女性在地鐵站附近遭暴力攻擊,詹姆斯有好一陣子搭地鐵都不戴口罩。他責備自己放鬆了戒備。心臟科醫師好友 四處請教和詹姆斯同樣來自上海的至交好友、在紐約執業的華裔心臟科醫師黃儀立安慰他別擔心。但他懂得詹姆斯孤立無助的心情,畢竟新澤西州的醫生完全沒有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經驗。黃儀立在醫生圈裡四處打電話請教,包括支援過武漢的上海醫生。所有的人都說病毒可能造成重創:雖然有許多人自行康復,但也有身強力壯的人病情突然急轉直下,撒手人寰。沒人知道詹姆斯會是哪一種。住院第五天 開始呼吸困難6日,詹姆斯住院第五天,「痰很多,呼吸困難」,血氧飽和濃度偶爾降到85%,遠低於正常健康人的逾95%。7日,詹姆斯幾乎一開口講話,就狂咳不已。他開始接受經鼻導管供氧。抗生素沒能改善血氧濃度,他很擔心自己接下來可能要插管,如果出了差錯不能及時接上呼吸器,甚至可能送命。他不斷盯著自己的血氧濃度,不敢入睡。詹姆斯的親友持續聯繫中國的醫生,得知那裡會給病患照第二張CT,弄清肺部損傷情形;美國醫生卻不樂意,光把詹姆斯移出負壓病房就可能讓醫護人員曝露於感染風險。黃儀立堅持不懈的致電與詹姆斯的感染醫師溝通,正式提出拍第二張CT的要求。老闆不眠不休 翻譯醫學資訊詹姆斯的華裔老闆、64歲的何恭程也打電話,聯絡到詹姆斯的另一名醫生艾若德。他向艾若德解釋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剛發布的第七版新冠肺炎治療準則,儘管該準則多基於臨床經驗,而非發表過的研究,但他敦促艾若德依照部分建議擬定療法,包括開立兩種中國新冠患者的常用藥-治療瘧疾的氯奎寧(Chloroquine)和治愛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劑(Kaletra)。艾若德擔心這兩種藥都沒經過廣泛臨床實驗,也未獲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並對不符標準醫療程序的作法,表達憂慮。何恭程告訴艾若德,此時生死攸關,沒法依標準程序來,他願意提供中國健委會醫療準則的完整英譯。為此,何恭程連續工作近12小時,將新冠肺炎症狀、輕症和重症訊號、病程發展、給氧方式,建議的後續追蹤等等,全部譯完傳給艾若德。何恭程有很深的急迫感,他擔心救不活詹姆斯。朋友發動人脈 聯繫製藥商在此同時,詹姆斯的血氧濃度已降至80%,第二次的CT顯示,他的肺短短五天間近40%塌陷。詹姆斯的病情惡化讓醫生態度轉變,除了開氯奎寧和蛋白酶抑制劑,也為他申請實驗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院方表示,需要時會將他移入加護病房。但要成為瑞德西韋的「恩慈療法」對象也不容易。黃儀立發動自己的所有人脈,聯絡製藥商吉利德公司。12小時50萬人 看見詹姆斯CT片他取得詹姆斯的同意,將他的CT片貼給另一名醫生朋友,後者轉貼至推特,希望提醒未認真看待新冠肺炎散播的醫生加以注意。12小時內有50萬人看到新冠病毒如何快速造成呼吸衰竭,這張CT被多方分享轉傳。詹姆斯的親友認為,多達數百人因此推文敦促吉利德注意詹姆斯的案例。發推特後4小時 藥終於來了CT首次上推特不到4小時,吉利德就打電話通知詹姆斯的醫生,藥寄出來了。10日凌晨3時,醫生一收到瑞德西韋便直奔詹姆斯病房。發燒至少九天的詹姆斯終於在11日退燒。甚至在他服用瑞德西韋前,血氧濃度開始回穩。劫後重生 把給女兒遺書留病房21日,詹姆斯在兩度檢測呈陰性後出院,他的肺還需要時間休養,但他活下來了。他把先前預備給女兒的遺書留在病房沒帶走。截至今日,新冠肺炎沒有已知的特效療法。幾乎無法得知是那種治療元素-高流量氧療、用藥、時間、社群動員或意志力,幫詹姆斯撐過來。他感謝許多人,「救了我的命」。
-
2020-04-12 科別.呼吸胸腔
清淨空氣/PM0.3殺菌等級 林安信:正確滅菌 降低傳染風險
克立淨董事長林安信出身醫師世家,父親是台大小兒科醫師退休,包括上一輩姻親在內三代幾乎都從醫,唯獨他的專長是會計,人到中年還拐個彎創業了克立淨空氣清淨機品牌。也因為家庭背景,林安信最重要的要求便是「有效保護」,產製的空氣清淨機必須符合晶圓廠等級的規格,也就是能達到對抗PM0.3過敏原的濾淨效果。電漿+後置濾網 攔截微米顆粒訪問董事長林安信,每次都像上物理課。第一次他示範電漿滅菌,讓人親見人工閃電在空氣清淨機電漿片上重現。他舉例大自然閃電過後,草原四周變得無比潔淨,瀰漫著青草味,而家中的日光燈管能夠發出亮光、極光也都是電漿現象,「電漿有意想不到的力量」,也是克立淨所採用的滅菌技術。不僅如此,林安信堅持使用「後置濾網」設計,這也是晶圓廠所使用空氣清淨裝置的規格,有別於其他競爭品牌多使用前置濾網。他解釋說,克立淨有三道、八層濾網設計,第一道使用活性碳濾網,用來過濾毛髮、大顆粒灰塵、去除異味等;第二道則是電漿片,透過高壓電場擊穿菌的細胞壁,產生滅菌作用;最後一道是HEPA靜電濾網,也就「後置濾網」設計,可以攔截如PM2.5、PM0.3等微米微粒,確保送出乾淨的空氣。為此,他還從美國購回多台單價十三萬元的Metone-GT321粒子檢測儀,搭配居家檢測服務,讓消費者瞭解空氣中每立方英尺有多少0.3的微米顆粒,以及使用空氣清淨機的前後差異,眼見為實。父親罹血癌 癌友需求感同身受林安信同時也是照顧者,他年過八旬的醫師父親三年前得了血癌,肌膚對周遭環境變得敏感,也因此林安信對癌友渴求生活品質格外有感,他所銷售出的空氣清淨機陪伴不少病友與家屬對抗磨難,背後有洋蔥。林安信說,一位血癌病童的父親請託他將空氣清淨機送到病房,原因是這位小女孩全身皮膚敏感,成日呻吟,夜不成眠。林安信感同身受,他將空氣清淨機安置完畢後,便默默走到病房外陪伴病童父親,「我也是個爸爸,當下我一直握住這位父親的手。」慢慢地,小女孩沒了呻吟聲,這位父親害怕地衝進病房,原來小女孩終於睡著了,兩位父親相視紅了眼眶。這位爸爸向林安信吐露說,他每天都在害怕,害怕女兒沒了呼吸……」林安信說他看過很多病友經驗,還有一位罹患肺癌的母親過生日,女兒才大學畢業,仍努力存錢買了不算便宜的空氣清淨機,於是他們用彩帶細心包裹這台愛的禮物,陪伴母女唱生日快樂歌,共同見證這特別的一天。保護醫病打造醫療專業機型 共度疫情難關抱持品牌有效保護的理念,林安信認為一台好的空氣清淨機要能保護該保護的人。除了居家機型,最近因新冠肺炎,來自診所的訂單需求大增,他為醫療機構特別設計了行風系統與空氣清淨機合一的專業機型,可以吸頂在天花板或架在醫師背後,在看診醫師附近形成正氣壓,迫使病菌往負壓處驅離,達到潔淨空氣、保護醫護與看診民眾的目的。「可能很多人覺得賣東西只是要賺錢,但是這件事情有愛,是人與人握著手可以共度難關的事。」林安信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改變許多事情,沒有一項工具是萬能的,可以完全解決災難,當大家戴上口罩,同心協力降低感染機率,若家戶都能正確使用有滅菌功能的空氣清淨機,即便只是降低10%傳染機率,人類至少可以控制住那10%,減少生命損失,控制部分災情。
-
2020-04-12 科別.呼吸胸腔
呼吸都會生病!新冠病毒+冬季空汙 肺正受雙重打擊
過去大家都知道「病從口入」,現在大家得重新認知「呼吸致病」的嚴重。從全球化的空氣汙染,到現今新冠病毒的肆虐,呼吸道疾病的預防及治療,已是口罩族最關切的求生術。目前要保養肺部除了積極抗疫外,留在室內躲疫情的民眾,更要留意室內空氣品質,減少家人間群聚感染。冬季空汙嚴重 心血管疾病飆升今年冬季,我們的肺部被雙重夾擊,秋冬本來就是空氣品質最差的時節,加上新冠病毒來攪局,吸一口新鮮空氣成了奢求。大家都知道,PM2.5對身體的危害最先傷及呼吸道,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醫學研究所陳裕政副研究員團隊,於2014至2015年間,在彰化及雲林地區調查每日PM2.5濃度對65歲以上長者呼吸道疾病就診的影響,發現冬天較為嚴重,PM2.5濃度每增加10,呼吸道疾病就診增加2%。但PM2.5不只傷害呼吸道器官,有愈來愈多證據證實,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尤其愈細小的懸浮微粒,愈可能深入肺泡,透過氣體交換進入血液循環中,影響到身體組織,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台大醫院更發現,每當冬天空汙指數升高,急診室病人就明顯增加,除了氣喘、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外,在嚴重空汙後的一到三天後,心肌梗塞、中風的病患也跟著增加。除了病人本身的血管狹窄問題外,發現有可能是汙染物進入血液循環後,引起發炎反應,促使血管收縮發病。細菌小於PM2.5 病毒更細微可怕空汙造成的危害是長期可見的,但今年冬天給肺部致命一擊的,是比PM2.5更微小的病菌。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莊凱任指出,新冠病毒大概在0.1微米以下,細菌約1微米、黴菌則是真菌的一種,直徑最大約3-10微米。這些病菌能對身體造成立即的傷害。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主任王振泰指出,黴菌為真核細胞,存在於環境中,常是病人免疫力不佳時被感染;至於細菌屬於原核細胞,變異性不大,但因細菌性疾病具有致命性,因此,醫藥界研究最多,藥物也最多,而因為感染者多、治療也多,就容易產生抗藥性。至於目前正困擾著人類的病毒,則必需附著於活的細胞中才能存活,但因病毒非常容易變異,很容易讓藥物產生抗藥性,加上很多病毒感染會自己痊癒,因此抗病毒藥的研究相對比較少。這也就是為何每當一種新的病毒大規模傳染時,醫界會束手無策的原因,最終得靠疫苗來終結病毒的作亂。成日待在家 更要注意空氣品質目前新冠病毒全球已破百萬人感染,逾7萬人死亡,有不少人更是無症狀傳染,國內甚至驗出無症狀陽性患者有肺浸潤的現象,新冠病毒被認為是長驅直入傷害下呼吸道,目前統計的死亡率約在2%。目前防止疫情擴散最好的式就是隔離,生病的人在負壓隔離病房內治療,接觸者居家隔離,一般人則戴口罩把病毒阻絕在外。但人們待在家中愈來愈久,防疫神器現在又多了空氣清淨機,但它能還我們乾淨的空氣嗎?莊凱任說,好的空氣清淨機通常會有三層濾網,第一層是前置濾網,可攔阻大微粒灰塵,第二層為HEPA是對0.3微米微粒有99.97%的過濾能力,第三層是活性碳,是吸附氣體的臭味。理論上空氣清淨機可以阻擋最微小的病毒,莊凱任指出,很多病毒的傳染途徑都相同,就是靠飛沫傳染,不是一隻一隻的病毒,因此病毒從口中噴出後,病毒是靠著飛沫飛出傳播,一顆飛沫微粒直徑平均是6微米,裡頭藏有大量的病毒,有效的濾網是可以攔阻漂浮中的飛沫。值得注意的是,噴出的病毒除了在空中漂浮外,很多時候是會落在地上、物體表面,人們摸來摸去就吃下肚而感染。因此,防疫原則還得多洗手及不要共食。當外科口罩不夠用3D布口罩 包覆密封度更好為了讓口罩延壽,疫情指揮中心教大家「乾蒸」口罩,引發熱議。莊凱任認為,要延長口罩壽命應該用更簡單方法,除了利用口罩套,還可以使用3D密封型的布口罩,其密閉性比長型無法完全密封的外科口罩來得好。另外,家中若有居家隔離者,家屬若不想浪費口罩或是剛好沒口罩,莊凱任說,可以將三塊布疊在一起遮住口鼻,可以利用不要的衣物,用完就丟,也能將毛巾折成三層,或是疊三條毛巾都行,而一層布可有六成阻隔率,三層加在一起就能達到阻絕九成飛沫的機會。
-
2020-04-1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醫防疫/彭溫雅:艾草條放鬆心情、鎮靜安神
艾草理氣血 用途多多溫亞中醫診所院長彭溫雅表示,她的隨身防疫小物有口罩、手套、藥用酒精與艾草條。她推薦民眾可使用艾草條,她說艾草具放鬆心情、鎮靜安神的作用,其特殊的香味,是天然的驅蚊香,也可入藥,又不傷身體,她都會隨身放在包包。她說新冠病毒是從「口鼻」入侵,而艾草具理氣血、祛寒濕等功效,建議將10克艾草葉加1000cc的熱水煮沸後放涼,可以內服一小杯約20cc,剩下的可以在睡前泡腳或擦拭全身肌膚。因為艾草本身具有止咳、化痰、抗過敏與平息呼吸道氣喘的作用,喝艾草湯或口含艾草湯可以幫助保護喉嚨黏膜,減緩病毒及細菌入侵的機會;而中醫說「肺主皮毛」,用艾草水擦拭全身的肌膚,是中醫藥浴外用的特色方式,對於增強皮膚的抵抗力也有幫助。焦慮睡不好 安神茶緩解診所防疫部分,彭溫雅說,她的診所內現在都會開窗、冷氣只開送風,民眾看診時得戴口罩。而診所也備有酒精、次氯酸水,來清潔把脈枕、椅子、門把與診間。另外,有些民眾因新冠肺炎而擔憂、焦慮,甚至睡不好,彭溫雅則建議可自行做「安神茶」,材料為浮小麥、甘草、大棗、遠志與黃耆各5克,加上500cc的開水煮沸後,放涼飲用,可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同時幫助睡眠。此外,建議容易焦慮的民眾,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以免影響脾胃排濕,可多吃些四神湯、薏仁、魚肉類,有助開胃健脾,去除體內濕氣、增強免疫力。彭溫雅防疫包口罩、手套、藥用酒精、艾草條●艾草茶10克艾草葉加1000cc的熱水煮沸後放涼,內服一小杯約20cc,剩下的可在睡前泡腳或擦拭全身肌膚。●安神茶小麥、甘草、大棗、遠志與黃耆各5克,加上500cc的開水煮沸後飲用。
-
2020-04-12 橘世代.健康橘
在家運動/5招助脊椎減壓、心肺強化、增強免疫!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除了勤洗手及戴口罩,增加自身免疫力及抵抗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及復健科主任蔡建宗建議,增加免疫力的方法主要是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紓壓;其中可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來增加免疫力及抵抗力,而和緩的腹式呼吸及運動後的伸展則可抒發壓力、增進睡眠。蔡建宗分享五招居家防疫運動,涵蓋脊椎減壓、肌肉延展、心肺強化、穩定情緒四大面向,可讓民眾居家就能輕鬆運動。1.下巴後縮運動:身體坐直,邊吐氣邊用食指輕壓下巴,視線保持水 平,勿低頭或仰頭,感受頸部後側有擠壓感後,即可慢慢回復原位 ,同樣動作重複執行15-20次,可讓頭部保持最佳位置,釋放頸椎 壓力。2.肩胛繞圈運動:身體坐直,將雙手手部輕放於同側肩膀,手肘朝向 前方,接著以肩膀為軸心,緩慢的由前側往後側畫圈,以不產生疼 痛為原則,漸進式加大繞圈範圍,同樣動作重複執行20-30次。此動作可避免上肩頸緊繃,釋放肩胛與胸椎關節壓力。3.腹式呼吸運動:身體坐直,衣褲調鬆,雙手輕放於腹部,採用「鼻吸嘴吐」的方式,先將空氣用嘴巴緩緩吐盡,同時雙手會感受到腹 部持續內縮,接著用鼻子均勻且緩慢的吸氣吸到滿,此時雙手可感 覺到腹部持續鼓起,整個過程保持輕鬆並持續5-10分鐘,可幫助提 高身體含氧量、促進血液循環、舒緩壓力。4.肘膝互碰運動:身體站直,雙肘輕鬆彎曲,一側膝蓋往上抬過腰, 碰觸對側的手肘,另一側支撐腳保持身體穩定,然後回復站姿並換 另一邊動作。動作盡量迅速來提升有氧強度,但整體仍須保持穩定 平衡,每次運動30秒休息30秒,反覆執行8-12次,持續10分鐘。此 運動可促進心肺功能、強化腰臀肌力、釋放腰椎壓力。5.腰臀伸展運動:側坐於地板,雙手放置地面,臉朝前方,接著前腿 髖膝彎曲,後腿髖膝打直,身體重心落在軀幹正中間,雙手保持平行緩慢前伸,過程中軀幹保持挺胸,肚臍保持朝正下方,感受肌肉 伸展的緊繃感,維持30-45秒後換邊執行,可反覆執行3-4次。蔡建宗提醒民眾,運動後要適當補充水分,並記得有5-10分鐘的緩和或伸展運動,才不會造成身體負擔。【如何在家動一動↘↘↘】。新冠肺炎少出門/15分鐘教練課!養好肌力、練出平衡感。12節氣動一動 日日跟著做 限定貼圖免費載!。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123」三步驟正確運動 健康才能常保如新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2 科別.兒科
健康醫點靈/兒童防疫 洗手防汙染 罩顧呼吸道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北部一所公幼因確診病例停課,讓不少家長很憂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宋季純說,防止傳染病的原則很簡單,就像水果依等級分裝,盡量區隔乾淨或汙染的物品、有症狀或沒症狀的人就對了。宋季純傳授兒童防疫兩大重點,分別是「手部」、「呼吸道」。平日洗手時機是摸完髒汙處後,如摸完玩具、手機、扶手門把和上廁所後等,以及要接觸食物、身體、寢具等相對乾淨的地方之前。另外,戶外返家或放學後,應將全套衣物換下並洗手,再接觸家中環境,藉此「隔離病源」。宋季純表示,能濕洗手就濕洗手,由家長帶孩子做,搓揉手掌正反面及指尖指縫等,沒法子濕洗手才用酒精等乾洗手,同樣要至少搓揉20秒。幼兒愛用手口探索環境,家長則要把家中環境清潔當成勤洗手的延伸,常接觸的地方可用稀釋漂白水擦拭,孩子頭髮也可適度修剪或束起,減少頭髮接觸物品又碰臉的機會。至於呼吸道,宋季純說,飛沫會因噴嚏、咳嗽、講話等動作產生,居家和學校環境應保持通風,避免讓孩子到室內擁擠場合,否則就要全程正確戴口罩。宋季純說,若自家孩子有傳染病症狀,不論什麼病毒,應避免過團體生活、在家休養,家長也可考慮分桌吃飯、分房分床作息,減少近距離接觸,小心處理分泌、排泄物。首例公托停課,外傳確診男童發燒後仍去上學,宋季純說,要提醒孩子與玩伴保持安全距離,一旦對方發燒、有上呼吸道等症狀時,最基本就是自己戴口罩。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我9新冠肺炎患者用瑞德西韋 張上淳:至今最有療效藥物
近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刊登瑞德西韋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使用後效果好。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該篇最新的報導是以恩慈療法提供美國、歐洲的病人使用,效果正面,即使是戴著呼吸器患者,死亡率僅18%,重症死亡率則是13%。張上淳表示,我國共有九個確診新冠肺炎病例進入瑞德西韋臨床試驗,以國內臨床用藥效果觀察,甚至有原在使用呼吸器病人,在用藥後就脫離呼吸器。目前中等或重症病人維持得相當不錯,就這篇報導,瑞德西韋到目前為止是最有機會、最有療效藥物。
-
2020-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確診後喪失嗅味覺 張上淳:多數7到10天改善
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部分會出現嗅味覺喪失情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回溯過去一周北北基有37位解除隔離的確診案例,其中有11人出現嗅味覺異常,多數7到10天就會出現改善,少數尚未恢復。張上淳表示,他同時身為台北區指揮官,目前正在回溯先前的個案是否有嗅味覺喪失的狀況,過去一週也檢視北北基解除隔離的確診案例,總計有37位,其中11人有嗅味覺喪失,有些是二者全部喪失,有些僅其中一種,不過多數都是二者同時喪失。張上淳表示,大家也都非常擔心確診後嗅覺味覺是否可能無法回覆,觀察這11人的資料,多數在7到10天就有改善,嚴重者需要拖到2到3周,11位當中有兩位出院三周都還沒有完全恢復。至於擴大社區篩檢不是只針對去過景點民眾,有嗅味覺狀況沒有旅遊史也可以採檢送驗。張上淳說,連假過後,指揮中心也跟醫界與民眾呼籲,有特別到照些景點盡速就醫,曾經去過這些景點當然可以跟醫師說明,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採送院。這個禮拜當中每天一千五百多件以上採檢送院,由醫師根據這樣的狀況採檢送院,其中有肺炎者不多,多數是發燒呼吸道症狀。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3D模擬新冠肺炎室內傳染力 咳一聲病毒傳過兩走道
新冠肺炎目前已知以直接接觸帶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芬蘭科學家近日公布的3D模型則顯示,只要確診患者在超市內咳嗽一次,攜帶病毒的氣溶粒子就可擴散遠達2個走道外。初步研究結果顯示,確診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講話後,氣溶膠雲(aerosol cloud)會擴散傳播數分鐘。帶有新冠病毒的飛沫越過2個貨架,剩下的部分粒子更在原處停留達6分鐘之久,比一開始的估計還要長。四間學術機構使用相同起始條件,分別建立電腦模型,都呈現相同的結果。「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咳嗽後走開,會留下帶有新冠病毒的極小氣溶粒子。」阿爾托大學(Aalto University)助理教授沃里寧(Ville Vuorinen)解釋:「這些粒子最終會出現在鄰近者的呼吸道內。」這份研究模擬小於20微米的氣溶粒子空氣傳播運動,新冠肺炎患者典型的乾咳通常會散播小於15微米的氣溶粒子。這種尺寸的極小粒子不會沉降到地板,反而會沿著氣流移動,或在原來的位置浮動。研究團隊指出,隨著商店、餐廳和公共運輸等許多人集結的「節點」流動性下降,病毒傳播可能減緩,甚至被完全抑制,並建議民眾避免擁擠的室內場所,以減少近距離飛沫傳染的風險。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泰國醫院為新生兒戴透明面罩防疫 模樣萌翻
防範新型冠狀病毒,世界各國的人們紛紛戴起了口罩,大人戴,小孩戴,現在就連嬰兒也戴了。不過嬰兒最怕窒息,泰國就有一家醫院為新生兒特製透明面罩,不但能防疫,也能解決小寶寶呼吸的問題,逗趣的模樣讓網友們直呼可愛。綜合外媒報導,位於泰國中部沙沒巴干府(Samutprakarn)的保羅醫院分院(Paolo Hospital)日前在IG上發布相片指出,醫院防範新冠肺炎,連63名嬰兒也有最新防疫措施。考量到新生兒免疫力低,也容易窒息,不可能讓他們戴必須貼著臉的一般口罩,於是院方找來了特製透明面罩,讓嬰兒整個頭部得以遮蓋,卻不會貼住臉而妨礙呼吸。新生兒戴了不但沒有因不舒服而哭鬧,反而露出微笑。網友們都被戴著透明面罩的寶寶萌照融化了,也讚許醫院的細心讓父母安心,「比起口罩好多了」、「很可愛」。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模式成功防疫 專家:民主體制是關鍵
來自台灣、目前擔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研究員的邱貞嘉接受美國之音訪問,強調民主體制才是「台灣防疫」有效的關鍵,專制集權的領導人不相信數據,則是中國會隱瞞疫情的原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至今確診超過160萬例,死亡超過10萬人,與爆發疫情地中國相近的台灣,病例低於400起,死亡是個位數。美國之音今天特別以專文探究成功防疫的「台灣模式」。美國國務院日前將這個方程式稱為「台灣模式」,並表示將推動與全世界國家分享台灣防疫的成功模式。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爆發後來到美國,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擔任研究員的邱貞嘉,以個人身分接受美國之音採訪。原先在台灣高雄榮民總醫院擔任小兒科感染病主治醫師的邱貞嘉當年有過對抗SARS的經驗,她認為,台灣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一開始即有效控制,最重要的成功原因有三,即專業領導、重視科學數據以及中央與地方協調。邱貞嘉說,這三項成功原因的前提,都是在民主的國家才會做得到,因為在專制的、集權的國家裡面,只要領導人不相信某一個數據,那就不用講了,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中國會隱瞞疫情的原因。邱貞嘉以媽祖遶境活動延後舉行為例指出,台灣的抗疫成效除來自於政府及時作為,更重要的是這些作為能夠得到民眾的配合。因為這項延後並非由政府決定,而是民意自己的決定,歸根究柢,她認為民主體制才是台灣防疫有效的關鍵所在。這種民主與威權體制抗疫的比較,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對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演說影片也提到,台灣民主體制可以做到的防疫成果,正是對中國在國際上宣傳的威權治理才是最佳抗疫模式的最佳反證。有分析人士說,在美中兩國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爭議而使彼此分歧更為加深之際,被美國讚許的抗疫模式也成為美台強化關係的新媒介。「台灣模式提供與中國說辭不同的民主替代選項,證明民主體制也能夠成功防控病毒,無需採取威權體制的極端手段」,華盛頓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倚維(Jennifer Chang)說,美國在表揚台灣模式之際,美台雙方也在加強關於新冠肺炎的合作與雙邊關係。張倚維在這一期(4月8日)的「全球台灣簡報」中說,中國正在利用新冠肺炎疫情的機會強化它的全球地位,希望透過提供疫情嚴重國家援助及散布假訊息來轉移對它自己處理疫情不當的指責,因此在國際秩序因美中分歧而日益加深下,中國在全球宣示它在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地位的做法,反而促使美台關係更為緊密。邱貞嘉說,台灣應該將應對疫情的經驗與全世界分享,「不是為了要炫耀」,它不僅對正在抗疫中的國家非常重要,也是一種責任。不過在國際政治現實下,邱貞嘉說,多年來台灣卻受到中國的霸凌,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之外,美國媒體報導大多只提韓國、日本和新加坡而不提台灣,因此4月7日,邱貞嘉將台灣抗疫做法發表在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網站。邱貞嘉強調,台灣不僅是民主燈塔,也是活生生的明證,證明要控制一個新出現病毒,可以透過科學、技術及民主治理來達到目標,不需要實施任何嚴厲的措施。
-
2020-04-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14天居家檢疫心情好煎熬 「再一次絕不會出國」
3月上旬,吳先生與友人趁著轉職期空檔,飛往紐西蘭旅遊20天,未料碰上歐美國家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一度以為會被困在紐西蘭。歷經四次訂機票,終於回到台灣,不過他沒想到,14天的居家檢疫才是煎熬的開始。吳先生今天凌晨零時解禁,回顧14天的居家檢疫,他說,難熬的點不在於不能出門,而是害怕成為防疫破口,尤其他在花蓮,如果由自己打破花蓮零確診神話,確實會相當自責。吳先生說,3月下旬回到台灣後,就從桃園機場搭乘防疫計程車直奔花蓮。當初因為紐西蘭疫情只有零星確診,決定照計畫出國時,就已經做好最壞打算,不過回到台灣心情又不同,友人的擔心、親情的呼喚,加上外界質疑眼光,都讓他心裡壓力越來越重。回到花蓮後,吳先生開始進行居家檢疫。他說,平常沒事就是看書、看影片,然後進修。配合政府政策不能出門,呼吸不到新鮮空氣,連家人、朋友送飯時都只能在屋內目送, 「忽然感受到自由真的好可貴」。解禁出關的時候,決定走去戶外做些運動,舒展一下筋骨。不過吳先生說,他有考慮多居家檢疫一周,保護別人也保護家人。看到台灣醫療人員這麼辛苦,如果回到當時,絕對不會再冒險出國,也會阻止身旁友人前往,自己今年也不敢再出國了。萬一真的感染,除了道德感的譴責,還浪費國家資源,應該留給更需要的人。他也呼籲五一連假甚至是周末要出遊的民眾,要出去可以,但要做好防疫措施,不能掉以輕心,千萬別成為台灣防疫上老鼠屎。若這一兩周發現因清明連假人潮聚集,確診人數飆高,民眾自然而然會有定奪,要不要在這個敏感的時候出去旅遊。吳先生說,去了一趟國外,會發現台灣防疫真的做得很好,近日確診數從十位數,開始降到個位數,但他希望國人面對境外移入者,可以多一分同理心,不要有過度謾罵甚至製造上會上的對立。「沒有人希望生病和出事。」吳先生說,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出去與否,或是選擇要不要回來台灣,倘若今天去國外讀書的國人,因為疫情嚴重返台而增加國內確診數,卻遭受到無止盡的批評,當事人一定非常不好受。他說,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設想,非常時期要做的是凝聚向心力,才有助於事情發展,最後一同打贏這場防疫戰役。
-
2020-04-11 橘世代.健康橘
想睡得更好 上床前做對3件事
睡眠不僅能讓身體休息,也是大腦構成新神經連結的時候,對於學習與記憶力非常重要,對身體健康和情緒狀態亦有重大影響。然而隨著年齡增加,睡眠模式會改變。最重要的變化包括連續睡眠減少(醒來的次數增加)、最深層睡眠階段減短或喪失、打盹次數多了,往往在被窩的時間也更多了。健康老年人的睡眠研究也看出一些性別差異:老年男性的睡眠維持能力比老年女性差,不過年齡較大的女性比起男性,更可能有睡眠問題與服用安眠藥習慣,這可能是因為她們比較願意說出自己的擔憂,也可能因為她們對睡眠品質和睡眠不足問題比男性更敏感。規律運動 避開睡前3小時既然睡眠、記憶、身體健康和情緒穩定之間有重要關係,如何才能影響睡眠讓身體更健康呢?歸根究柢就是配合自然晝夜節律,善用自然睏倦期。需要睡覺時,最好避開讓你保持清醒的因素,如光線或是咖啡因,同時採取減壓措施,創造適眠環境。規律運動對睡眠影響很深,能幫助人更快入睡,睡得更安穩。不過運動時間很重要,睡前3小時以內別運動,因為運動會提高體溫、意識和警覺。運動也有助於調整睡眠周期,例如,早晨在陽光下運動,有助於晚間睡得更香甜。睡前喝酒 反而更容易醒酒精和咖啡因都會干擾睡眠,睡前至少3小時限制酒精,酒精會減短深度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的時間,增加醒來次數,進一步破壞睡眠。此外,酒精會使睡眠呼吸中止狀況加劇。親密關係 千萬別太激情睡前和愛侶做愛是令人愉快的助眠方式,不過太激情的情境顯然反而會干擾到睡眠。如果上床睡覺30分鐘後,還是輾轉反側,無法入睡,就下床做些沒有刺激性的活動,等到覺得睏了,再回床上睡覺。午餐後有點睏倦,是生理睡眠周期的正常特徵,白飯、白麵包等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或是含糖含酒精的飲料會讓人更容易覺得累。但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這種警覺性短暫降低的感覺,尤其是在咖啡因過量或工作壓力大的情況下。如果你午餐後想睡覺,20~30分鐘的午睡會使你精神煥發,不會打亂夜間睡眠周期。不過長時間的午睡或傍晚小睡可能會破壞睡眠覺醒周期,讓失眠更嚴重,起床時,也會有一種迷茫和迷失方向的感覺。(本文摘自《老的藝術:高齡醫學權威的身心抗老祕方》,天下文化出版)看更多報導:《橘世代》【更多關於「睡覺」大小事↘↘↘】。陶晶瑩步入半百「保養之道」 寧不賺錢也要早睡。如何讓肌肉休息?睡眠品質是關鍵!。睡眠不足小心每天多吃2碗飯!。女性如捍衛自己的睡眠主權?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1 癌症.肺癌
多年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名,肺癌第三期怎麼辦?醫師圖文解說
我們每天呼吸空氣來獲取足夠的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雖然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肺臟健康事關重大,肺癌已經蟬聯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多年,一起來了解。癌症起源於細胞的變異,肺癌細胞不像正常細胞那般依照正常週期成長、死亡,而會形成腫塊,侵犯鄰近組織,甚至經由血液或淋巴轉移到身體其他地方。根據細胞的樣貌,我們把肺癌區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小細胞肺癌」,另一種是「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的患者比較少,約八成五的患者罹患的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裡面又包含了肺腺癌、大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我們先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部分討論。 發現肺癌之後,醫師會先替患者安排適合的檢查,確定癌症分期。癌症分期代表著目前癌細胞進展的程度,我們需要根據電腦斷層、支氣管鏡等各種檢查,評估腫瘤(Tumor)的大小和侵犯位置,了解淋巴結(Nodes)受影響的程度,並找出癌症是否轉移(Metastasis)到其他器官。我們取這三項指標的英文字第一個字母,合稱為「TNM分期」,將腫瘤侵襲的程度分成四期,第一期為初期局部侵犯,第四期為轉移的癌症。了解患者癌症處於哪一時期,再合併考量個人身體狀況後,醫師才能制定出適合患者的治療計畫。非小細胞肺癌分期依據肺癌第三期屬於「局部廣泛性」肺癌,這時癌細胞尚未轉移到全身各處,但腫瘤本身可能比較大、或侵犯胸壁;或是癌細胞侵襲到超出原始腫瘤肺臟之外的淋巴結。以下幾種狀況都屬於非小細胞肺癌的肺癌第三期:1. 淋巴結侵犯屬於N0或N1,代表淋巴結侵犯尚未超出原本腫瘤生長處的肺臟,但腫瘤狀況較嚴重,像是腫瘤較大,於同側肺臟有次發的腫瘤形成,或腫瘤已經侵犯胸壁、支氣管、或縱膈腔。2. 淋巴結侵犯屬於N2。代表癌細胞已經侵犯縱膈腔靠腫瘤同惻肺臟的淋巴結,或是侵犯氣管下方的淋巴結。3. 淋巴結侵犯屬於N3。代表癌細胞已經侵犯縱膈腔靠腫瘤對惻肺臟的淋巴結,或已經是侵犯到鎖骨附近或頸部附近的淋巴結了。肺癌第三期一般來說,治療癌症的方式可以分為「局部治療」和「全身性治療」。「局部治療」包括了「手術」和「放射治療」。手術治療可以切除癌症組織,移除可能受癌症侵襲或已有癌症的淋巴結。放射治療則是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線來擊潰癌症細胞,通常簡稱為電療。「全身性治療」有大家常聽到的「化學治療」、「免疫治療」、及「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是靠藥物影響癌細胞的生命週期,讓癌細胞無法複製增多,簡稱為化療,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癌症治療方式。「免疫治療」則會活化身體的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標靶治療」能避免癌細胞取得營養或增生訊號,藉此影響癌細胞的存活。面對第三期肺癌,通常不會單獨使用一種方法。醫師可能會建議同時進行兩種治療,或是安排一系列的治療過程。肺癌第三期的治療由於肺癌第三期處於局部晚期癌症,代表某些癌細胞可能「不安於室」,正在蠢蠢欲動的往外擴張勢力範圍,這時的治療方式就不一定能單靠手術將腫瘤切除乾淨,而需要採用化學治療、免疫治療等全身性治療方式控制癌細胞。肺癌第三期對照表如果沒有縱膈腔淋巴結的侵犯,也就是屬於IIIA的肺癌第三期,可以先進行手術切除肺癌腫瘤與淋巴結,再視檢體邊緣是否有癌細胞,輔以同步化療加電療,或單用化學治療。手術前可能先進行數個療程的化學治療,讓腫瘤縮小以利手術進行。如果患者身體狀況或腫瘤狀況不適合手術的時候,考慮先用同步根治性化療加電療,再配合十二個月的免疫治療。如果已經有縱膈腔淋巴結的轉移,屬於IIIB或IIIC,主要就得先做同步根治性化療加電療,再配合免疫治療。萬一患者是先接受了手術,在手術取下的淋巴結裡發現有縱膈腔淋巴結的轉移,而發現為N2的狀況,就需在術後追加做化療與電療。肺癌第三期的治療流程近幾年蓬勃發展的免疫治療,已被運用到多種癌症,也可提升肺癌患者的存活率。我們的免疫系統是用來防衛身體的「私人部隊」,只要發現不屬於自己身體的細菌、病毒、或細胞,都會活化免疫系統加以攻擊。但是有部分癌細胞卻能藉著偽裝,躲過免疫系統的攻擊。「免疫治療」就是幫忙免疫系統解除癌細胞的偽裝來增強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的能力。肺癌免疫治療的原理正常狀況下,我們的細胞會有生命週期,並在適當的時機凋亡,稱為「程序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癌細胞為什麼可以不斷增生,擴張勢力範圍,又躲過免疫系統的攻擊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癌細胞透過增加表面的PDL1並與T細胞上的PD-1結合,這樣一來就能關閉免疫系統,癌細胞因此不受T細胞攻擊死亡。PD就是programmed death的縮寫,L代表Ligand配體,所以癌細胞表面的PD-L1就像個啟動剎車的開關,當癌細胞表面的PD-L1與T細胞的PD-1結合,就像啟動T細胞的剎車,T細胞就放過了癌細胞。當科學家找到這個讓癌細胞存活的狡猾機制後,當然就能加以反制啦。免疫治療的藥物可以是先去找癌細胞的PD-L1,或是去找T細胞的PD-1,以阻止癌細胞的PD-L1與T細胞的PD-1結合,讓癌細胞無法啟動剎車、矇騙T細胞,身體免疫系統辨認出癌細胞後,便能發動攻擊殺死癌細胞。簡單來說,癌細胞有躲避被身體免疫系統認出的能力,而免疫治療就是破解癌細胞躲藏的方式,讓免疫系統認出並攻擊癌細胞。目前免疫治療的藥物需要靠靜脈輸液導入體內,以目前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無法手術的病人來說,同步放化療結束後,若無立即的病情改變,患者約每兩星期注射一次,一次注射六十分鐘,共使用一年,能延長之前治療帶來的效果。大部分的病人接受免疫治療治療時,常見的副作用是覺得很疲憊很累,即使睡眠充足還是不見改善。並且可能出現咳嗽加劇、皮疹、皮炎、噁心、腹瀉、食慾下降、便秘感。偶爾會出現肌肉和骨頭疼痛。肺癌第三期-同步放化療結合免疫治療在免疫治療的過程中,可能出現肺部、腸道、肝臟、皮膚等器官發炎之副作用,要特別留意。另外,孕婦或哺乳者無法接受免疫治療,否則會傷到小寶寶。接受癌症第三期的治療過程可能比較辛苦,但在更多元療法的幫助下,目前的治療成效已比過去有長足的進步。患者記得要按時回診檢查並作影像追蹤,大約在治療後的前三年,要每三個月到六個月之間回診,並做一次胸腔的電腦斷層。平常除了注意肺癌發展的情形之外,血壓、血脂、血糖狀況也得多加留心。若想要施打流感、皮蛇(帶狀皰疹)、肺炎鏈球菌等疫苗前,請記得向醫師諮詢。當然,患者還要定期找牙醫洗牙和檢查口腔,並注意其他種類的癌症篩檢。肺癌第三期治療後的追蹤平時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規律運動,飲食均衡,喝足量的水,萬一治療後食慾太差或體重過輕,可以找營養師調整飲食。患者要避免喝太多酒,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務必戒菸」,戒菸真的很難,但為了肺臟和其他器官的健康,請務必戒菸。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也能提升治療的效果呢。原文:
-
2020-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食物外送員防疫 建議優先採無接觸送餐
部分居家檢疫及隔離者會使用外送平台訂餐,勞動部職安署與食品外送平台業者開會訂出防疫重點事項,包含優先採用無接觸送餐、鼓勵消費者線上支付等,保障外送員健康。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職業衛生健康組組長張國明今天表示,已經於7日邀請食品外送平台業者共同研商,依會議共識訂定食品外送作業10大防疫重點事項。根據發布的防疫重點事項,包含外送員應每日做好個人健康自主管理,例如勤洗手、早晚量測體溫,而外送員執行外送工作時也應隨身攜帶清潔及消毒用品,取送餐時應配戴口罩。也建議外送員配戴具擋風面罩的安全帽,取送餐時也儘量不要取下,且應加強保溫袋及車輛工具等接觸物品的清潔、消毒等。防疫重點事項也提到,應優先採用「無接觸取送餐」服務,儘量不要與消費者接觸,像是至少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並將餐點置於適當地點由消費者自行取餐並鼓勵消費者採線上付款的機制或措施,例如線上刷卡、LINE PAY或Apple PAY等,避免現金交易。另外,如果有現金交易的手部接觸,外送員也儘量於交易後以酒精紙巾或噴劑消毒手部,再進行下一筆交易,如果外送為醫療院所等地點,外送員可主動與消費者約定在適當場所取餐。至於外送員如果有發燒、呼吸道感染或其它不適症狀,例如咳嗽、腹瀉、嗅味覺喪失等,應立即就醫,並回報業者。張國明表示,職安署日前也已經針對食品外送業者發布食品外送作業安全指引,日後輔導業者時,也會一併輔導外送作業防疫重點事項,保障外送員安全與健康。
-
2020-04-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吸菸區成防疫破口?衛生局:肺炎侵襲呼吸道還是戒菸好
在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有些民眾脫下口罩吸菸、又與旁人近距離談話,恐形成防疫破口。高雄市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在非特定人場所,室外的社交距離至少1公尺,室內至少1.5公尺,不管是否有吸菸,都要遵守此規定。潘炤穎表示,政府當然不能強制民眾吸不吸菸,但站在衛生健康角度,新冠肺炎是侵襲呼吸道的傳染疾病,所以維護呼吸道的健康很重要,而戒菸對個人健康是很重要關鍵作為。如果能少抽菸、甚至是戒菸,在防疫情間對自己也是一種保護在高雄市府工作的癮君子陳先生說,其實現在能吸菸的範圍已經被壓縮的很小,再加上新冠肺炎的影響,感覺吸菸族群也少了一些。大家都是到陽台抽菸,都會保持一些距離,沒事也減少「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