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科別.耳鼻喉
搜尋
台大醫院
共找到
1776
筆 文章
-
-
2020-10-09 新聞.杏林.診間
專業觀點/用藥須依患者狀況 保留生機
近年來,國內年輕乳癌患者愈來愈多,與其他癌友相較,醫師擬定治療策略用藥更為複雜,須依照患者身心情況決定用藥,例如,仍想生兒育女者,就需避免使用放療或是部分化療藥物,以免損及卵巢功能。若必須使用某些藥物,就必須會診生殖醫學科醫師,透過凍卵、凍胚胎,以保留一線生機。年輕乳癌病友所承受的壓力更大,有人一想到孩子還小,就哭到不行,有人則是擔心切除乳房之後,是否遭另一半嫌棄,因為性生活而影響婚姻。因此,術後必須考慮乳房重建,如果因化療而嚴重掉髮,也應該尋求協助,透過假髮等其他方式,來提高自信。憂鬱是百病之源,建議年輕乳癌病友,除了遵照醫師指示,接受治療,更要維持規律生活,健康均衡飲食,以及養成運動習慣,尋找最佳紓壓方式,建議參加病友團體,透過病友們的經驗分享,一起走過人生最低潮。(諮詢╱台大醫院外科教授張金堅)
-
2020-10-08 癌症.血癌
跨國異體骨髓移植 台大癌醫中心救老翁一命
「謝謝台灣救我一命,我重生了。」來自香港的70歲曾先生去年確診血癌,急需骨髓移植,但香港因相關醫療資源不足,不允許60歲以上患者做骨髓移植,醫師推薦他出國求醫,卻又遭逢新冠肺炎疫情,出入境關卡重重。經過多方奔走,曾先生終於完成檢疫流程,於慈濟骨髓庫找到全合捐贈者,成為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跨國異體骨髓移植首例,談起這連串幸運,他忍不住哽咽落淚。台大癌醫血液腫瘤部病房主任柯博升表示,想來台灣做骨髓移植的病人很多,特別在2018年發表於醫學期刊《刺胳針》對全球195個國家的評比,台灣的血癌在照護品質及醫療可近性得到唯一滿分的殊榮。台大癌醫國際醫療中心護理師吳玫儀說,目前洽詢申請醫療簽證的幾乎都是骨髓移植,但因為各國出入境相關規定變嚴格,大部分都還得等上三、四個月,病人也很焦急。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劉家豪表示,異體移植就是靠捐贈者的免疫細胞來終身抗癌,捐贈者的免疫系統像巡邏的警車,終生在身體內巡邏,一看到癌細胞就殺掉。台灣過去20多年做了七千多例,台大就占了42%,人數遠高於其他醫院,移植成績也媲美國際,非親屬幹細胞移植5年存活率有六成。劉家豪指出,血癌發生率隨年齡增加,年長移植者愈來愈多,70歲以上的移植台大已做33例。50歲以上患者可用劑量減半的化療進行所謂「迷你移植」,技術純熟,5年無惡化存活率有七、八成。早年患者常在等配對,但近10年醫學已進步到「配對不合也能移植」,只要看準化療後病情緩解的時機進行移植,3年整體存活率將近六成。劉家豪說,國際醫療病人來台進行骨髓移植整個需要兩、三百萬元,移植後需要至少在台住半年,每周回診一次,台灣民眾因為有健保給付大部分費用,只需11萬到22萬元,就能享有國外病人求之不得的尖端醫療。柯博升表示,台大癌醫移植床數預計將於年底達到12床,超越台大總院,未來將達到30床。目前台大癌醫也在進行血癌的免疫恩慈療法,期待為病人帶來更多治療希望。
-
2020-10-08 癌症.血癌
台大癌醫跨國骨髓移植首例 七旬港翁哽咽感謝台灣
「謝謝台灣救我一命,我重生了。」來自香港的七十歲曾先生去年確診血癌,急需骨髓移植,但香港因相關醫療資源不足,不允許60歲以上患者做骨髓移植,醫師推薦他出國求醫,卻又遭逢新冠肺炎疫情,出入境關卡重重。經過多方奔走,曾先生終於完成檢疫流程,於慈濟骨髓庫找到全合捐贈者,成為台大癌醫跨國異體骨髓移植首例,整體費用僅新加坡國際醫療的三分之一,談起這連串幸運,他忍不住哽咽落淚。台大癌醫血液腫瘤部病房主任柯博升表示,想來台灣做骨髓移植的病人很多,特別在2018年發表於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對全球195個國家的評比,台灣的血癌在照護品質及醫療可近性得到唯一滿分的殊榮。台大癌醫國際醫療中心護理師吳玫儀說,目前洽詢申請醫療簽證的幾乎都是骨髓移植,但因為各國出入境相關規定都變嚴格,大部分都還得等上三、四個月,病人也很焦急。曾先生的主治醫師、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劉家豪表示,異體移植就是靠捐贈者的免疫細胞來終身抗癌,捐贈者的免疫系統像巡邏的警車,終生在身體內巡邏,一看到癌細胞就殺掉。台灣過去20多年做了七千多例,台大就佔42%,人數遠高於其他醫院,移植成績也媲美國際,非親屬幹細胞移植五年存活率達六成。劉家豪表示,血癌發生率隨年齡增加,年長移植者越來越多,70歲以上的移植台大已做33例。50歲以上患者可用劑量減半的化療進行所謂「迷你移植」,技術純熟,五年無惡化存活率有七、八成。早年患者常常在等配對,但近十年醫學已進步到「配對不合也能移植」,只要看準化療後病情緩解的時機進行移植,三年整體存活率將近六成,成效媲美國際。劉家豪表示,國際醫療病人來台進行骨髓移植整個需要兩、三百萬,移植後需要至少在台住半年,每周回診一次,台灣民眾因為有健保給付大部分費用,只需十一萬到二十二萬,就能享有國外病人求之不得的尖端醫療。劉家豪表示,台大癌醫有郭台病捐贈之台成血液腫瘤實驗室,精確診斷和治療所需的最新設備,都已經不惜成本補齊了。柯博升表示,台大癌醫移植床數也預計將於年底達到12床,超越台大總院,未來將達到30床。目前台大癌醫也在進行血癌的免疫恩慈療法,期待為病人帶來更多治療希望。
-
2020-10-06 癌症.抗癌新知
林東燦:精準醫療時代的兒童癌症診斷治療
兒童癌症每年新增案例約五百至六百件,兒癌的癌種類別與成人癌症相當不同,多是少見癌,發生原因大多與基因缺陷或遺傳學上的錯誤有關,導致每一位患者的狀況不盡相同,運用基因檢測協助治療兒童癌症,雖然價格昂貴,且檢測診斷的方法仍需要進一步開發,卻是孩子的重要生機,盼健保署優先協助小兒基因篩檢,並納入標靶藥物給付。兒癌可粗分為二種類,液體性惡性疾病,以白血病最多,另一種為固態腫瘤,以惡性腦瘤、神經母細胞瘤位居一、二名。兒童癌症的發生,大多是與基因遺傳或是發生學錯誤所致,與成人癌症常常是暴露在污染環境所致有截然不同的差別,兒癌還有個特色就是常常是特異結構的變異,如基因融合或是染色體重新排列有關,且與組織亞型的高特異性有關。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血庫及血液檢驗科主任林東燦表示,兒童癌症的基因定序是最早開始發展的,從輸血醫學的ABO血型開始起步,血液基金會找出紅血球異體抗體(Anti-Mia),進行全台篩檢,避免造成溶血性輸血反應或是新生兒溶血症等。林東燦表示,以最常見的白血病類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為例,以前都是透過簡單的年齡、白血球數量判定惡性程度,但從二O一八年起,次世代基因定序協助檢測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或是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檢測體內的微量殘存疾病(MRD),可以檢測一萬到十萬顆細胞內殘存的癌細胞量。依照不同的MRD數值,可以瞭解患者接受治療後的反應,也能依照此數值調整化療藥物的劑量,幫助醫師評估患者復發的機率,以及制定後續治療計畫,也因為基因檢測的進步,得知亞洲人體內有一種「NUDT15基因」會影響使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藥物的耐受性,因此,可透過基因檢測確定患者體內是否有其基因而調整藥物劑量,進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同樣是兒癌中棘手的難題「神經母細胞瘤」,屬於相當惡性腫瘤,隨著對基因的了解,得知神經母細胞瘤嚴重程度與MYCN腫瘤基因的多寡,以及染色體的套數有關,治療診斷上早以運用基因檢測,將患者分為不同的風險,給予不同強度的治療。林東燦表示,每一位兒癌的患者癌變基因呈現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說每位患者的治療方針都得客製化,得依照不同的基因去調配藥物種類、藥物劑量,達到所謂的精準治療。目前對於兒癌的基因檢測方式,得仰賴實驗室研發各種方式找出來,隨著基因檢測的技術已經發展到次世代基因定序,基因全部掃一遍,就可能可以得知基因缺陷或是遺傳性疾病,未來也許孩子不必再為癌症苦惱。.全癌症治療抗癌里程碑,請點:https://reurl.cc/KjlyXe.精準醫療好難懂!一次破解全癌症 少見癌也有解方:https://topic.udn.com/event/health_Precision
-
2020-10-06 科別.僵直性脊椎炎
痛到想殺人 僵直性脊椎炎可以不要那麼痛
一名40多歲的男子,因為慢性疼痛,導致長期失眠,依賴多重安眠藥才能入睡, 有一天竟然在意識不清的狀態下,拿刀砍傷太太,太太痛苦到申請家暴想要離婚,男子經由疼痛科轉診到風濕免疫科後,才發現疼痛原因是僵直性脊椎炎所造成,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疼痛大幅改善,夫妻兩人重修舊好,手牽手回門診感謝醫師。台大醫院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李克仁指出,「疼痛」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最大的困擾,而疼痛是旁人看不到、感受不到的痛苦,病患甚至被懷疑是精神疾病,對病患來說,卻是有苦說出不出,往往痛到睡不著,肌肉無法放鬆而更疼痛。在惡性循環下,工作、家庭、人際關係都無法維持。僵直性脊椎炎是免疫疾病,常見發生於20歲到40歲的年輕人,而且男性多於女性,常見的症狀包括晨僵感、下背痛,經常被誤會是運動傷害,延誤就醫的情況很多,女性因為缺乏警覺,延誤就醫的時間更長。李克仁心疼地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病患只要正確就醫「這個病一點都不難」。可是病患往往給自己找理由,「搬重物扭到」、「腰子有問題」,看遍復健科、家醫科、骨科、疼痛科,最後才想到風濕免疫科。要正確診斷僵直硬脊椎炎,醫師會像偵探般抽絲剝繭,李克仁說,僵直性脊椎炎診斷主要靠病史詢問,包括有沒有出現晨間僵硬、晚上翻身疼痛等發炎性下背痛的表現,眼睛有沒有虹彩炎,再輔以X光檢查,看看薦腸關節是不是有發炎過後的痕跡。如果是不典型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x 光表現不明顯, 單憑著病史詢問比較難診斷,若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後,能夠得到緩解,有時候也是診斷的一種方法或是使用肌肉骨骼超音波收集周邊關節發炎的證據,以求正確診斷。此外,李克仁強調,沒有單一項目可以直接診斷僵直性脊椎炎,抽血檢驗「人類白血球抗原HLA-B27」,雖然大部分病患都有此基因,但是有基因不一定發病,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會發病,而沒有基因也不代表不會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因此,絕對不可以只依賴基因檢查就決定病人是否有病。傳統的藥物治療以減輕疼痛、改善僵硬為主,例如通常在第一線使用的消炎止痛藥,不過,有些難治型的僵直性脊椎炎,使用消炎止痛藥仍然無法止痛,或是緩解發炎症狀,可以健保給付生物製劑,這一種常用的生物製劑稱為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是用注射的方式使用。李克仁說,詢問該病患病史,發現他已經痛了五、六年以上,X光檢查也發現脊椎部分出現沾黏,如果已經發生骨頭沾黏,就難以再改善。若是該病患早一點正確就醫,不僅可以減少疼痛,也可以避免進一步沾黏,呼籲病患一定要及早就醫,配合醫囑,規律服藥,減少疼痛,提升生活品質,並且避免惡化至骨頭沾黏。李克仁小檔案專長:▪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硬皮症、乾燥症、血管炎、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慢性蕁痲疹、過敏、氣喘等等有關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學歷:▪陽明大學醫學士▪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碩士▪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經歷:▪台灣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台大醫院內科部風濕科主治醫師▪慈濟醫院台北分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台大醫院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總醫師▪台大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
2020-10-06 科別.兒科
男童肥胖治療小雞雞 男性荷爾蒙一打竟意外導致性早熟
一名10歲男童從小生殖器就較短,雖然1歲前疫苗接種時經兒科醫師檢查過都表示正常,但隨著年紀增加,男童的食慾快速上升,不僅肚子變得圓滾滾,洗澡時發現生殖器變得更不明顯,到醫院就診經抽血發現膽固醇過高,恐因體重過重導致雄性激素過低、生殖器短小,便幫其注射男性賀爾蒙,不料一個月後男童聲音竟變得低沈,臉上也開始出現青春痘,讓母親十分慌張,趕緊送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求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劉明侑說明,在門診時發現,男童的生殖器實際長度為5公分,雙側睪丸都沒有青春期發育的跡象,卻已開始變聲,也長出一些陰毛。抽血報告顯示跟青春期相關的濾泡激素和黃體激素都很低,只有雄性激素高達7.01ng/mL,檢查骨齡發現生長板已加速癒合,遠超過男童的年紀。劉明侑診斷,男童是因接受了不必要的男性賀爾蒙治療,導致身體產生性早熟的現象,再加上原本體重就超重,於是骨齡就快速增長,造成生長板不正常的提早閉合。在暫停男性賀爾蒙的治療後,同時搭配營養師的飲食控制計畫,男童的體重明顯獲得控制,第二性徵也沒有再持續發育下去,後來追蹤抽血報告和骨齡也都進步許多。劉明侑表示,男生的青春期發育時間介於9至14歲,每個人的差異性很大;量測陰莖的長度應該從根部(恥骨聯合處)開始量起,對於那些皮下脂肪較厚的孩子,視覺上覺得長度不夠往往是陰莖埋在皮下造成的錯覺,俗稱「包埋式陰莖」,推測男童是因體重過重,導致陰莖測量產生誤差,同時年紀才10歲尚未開始真正進入青春期,所以雄性激素較低誤接受不必要的治療。事實上,只要良好的控制體重,保持均衡的飲食與運動習慣,一般男生大多會在14歲前開始進入青春期,第二性徵自然會逐漸發育至成年人的狀態。若是提早暴露、或接觸到男性賀爾蒙,不僅會提早促使第二性徵發育,產生「性早熟」的現象,同時造成骨齡的快速進展,導致生長板提早閉合,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成人身高。劉明侑指出,由於男生的第二性徵初期表現為睪丸成熟(體積超過4 c.c.或直徑超過2.5公分),醫師在檢查時會利用專業的睪丸測量器(orchidometer)來判斷孩子是否已經開始發育。近年來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體重超重的孩子越來越多,青春期發育也跟著提早不少。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第二性徵發育有疑慮,建議尋求專業的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檢查,透過正確的醫療診斷,才不會讓孩子接受不必要的治療而錯失成長的黃金時期。
-
2020-10-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心血管疾病患者若染新冠 死亡風險恐高五倍
有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小心,若罹患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恐高五倍。心臟疾病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據衛福部2019年國人死因統計,心臟疾病為十大死因第二位,近2萬人死於心臟疾病。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不少患者因此減少去醫院、取消回診與拿藥,不過心臟科醫師呼籲,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若擅自停藥恐有心衰竭、致命風險,建議仍應定期會診並遵照醫囑。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表示,據健保統計,2019醫療費用前20大疾病中,有超過300萬人因高血壓、心衰竭等心血管疾病而就醫;而心血管疾病與新冠肺炎息息相關,新冠目前全球死亡率約2.3%來說,據中國研究數據顯示,心血管疾病患者若罹患新冠肺炎後,死亡風險約為一般人的五倍(10.5%)。黃瑞仁說,台灣新冠疫情今年二月爆發後,醫院門診人數明顯減少兩成、急診更減少三成以上,雖疫情趨緩後在六月逐漸回升,但至今仍比過往減少一成左右,心臟內科門診也受到影響。但若心血管疾病患者沒妥善用藥控制,恐面臨冠狀動脈破裂、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衰竭等情況,尤其心衰竭的五年死亡率高達五成,患者不得不注意。他日前曾收治一名年約55歲的國立大學教授,因心衰竭住院,當時心臟收縮功能差,雖不到呼吸困難,但入院時左心室射出分率只有30%,(正常應大於60%),後經穩定治療並用藥一年多後,左心室射出分率回到60至70%間,並順利回到校園授課中。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趙庭興表示,70歲以上年長者,心衰竭的比例約為10%,據臨床推估,台灣心臟衰竭人數可能有36萬人;而心衰竭常見的症狀為累、喘、腫,雖目前已有許多治療選擇,但心衰的急性後期照護很重要,學會已於去年發表最新心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引,除參照各國治療趨勢,也加入台灣專家建議納入的藥品選擇等,讓患者參考。趙庭興也呼籲,民眾若感到身體不適,莫名喘、累,務必及早就醫檢查。而為響應世界心臟日的「用心擊敗CVD」主題,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與國健署今下午在北車一樓大廳舉辦園遊會,歡迎民眾一同護心。
-
2020-10-04 失智.新手照顧
延緩退化/認知刺激延緩病情 79歲美枝阿姨 「沒時間」失智
台北市政府今年邀請YouTuber又仁拍攝宣導短片《失智者正面形象影片》,說明失智者能展現自身價值,扭轉社會的刻板印象。79歲的美枝阿姨即是正面形象的最佳範例,她雖然失智,但每天行程滿檔,上課、唱歌、運動、當志工、和家人去旅行,充實的生活延緩了她的失智病程,連醫師也對她豎起拇指說:「讚!」旅遊途中突然發病、打開瓦斯爐忘了關……媳婦驚覺不對勁。美枝阿姨年輕時是一名裁縫師,修改衣服相當拿手,打理家庭更是一把罩。大兒子形容:「包括我爸,我們每天都接受媽媽的指導在過日子。」但2015年起,精明能幹的母親卻慢慢變得不正常。何以見得?大兒子說,他帶父母到大陸湖南的張家界旅遊,因為擔心路滑,他交代母親務必牽好父親的手,「但轉眼之間,我媽媽就忘了這回事,自顧自地走,還會忘了要往哪裡走,一臉茫然。」那趟旅行下來,美枝阿姨的行李也無法自己整理了,改由先生接手。她回到家後,煮飯開始會燒焦,打開瓦斯爐會忘了關火,忘了如何修改衣服。大兒子說:「雖然交代她的事情會忘得一乾二淨,但以前發生的事情記得一清二楚。」美枝阿姨的大媳婦是護理師,驚覺不對勁,很快地就帶婆婆到台大醫院就醫檢查,確診為早期失智症合併些許的巴金森氏症。於是,美枝阿姨在醫師的協助下,開始積極接受藥物與行為治療;四名兒女也動起來,讓母親「不得閒」。散步完看戲、唱歌寫字、做運動,丈夫兒女輪流陪伴。美枝阿姨有多忙?大兒子說,當時母親還和父親一起住在內湖,他們請父親每天帶母親繞著碧湖走兩圈、共六公里,結束就到台灣戲曲學院看戲,有機會就和附近鄰居互動聊天。如果內湖的教會或里民中心有開課程,就去報名上課。大兒子則是每年都帶父母到大陸旅遊,一年安排兩到三趟。另外,他每天也撥空去內湖,陪父母唱歌和寫字,也帶著兩老做「墊腳尖」運動。美枝阿姨從只能墊十下,慢慢訓練到可以墊100多下,後來還學會深蹲,最多能蹲20下。未料,父親去年七月逝世,四名兒女少了父親這名「神隊友」,又不放心母親只和移工看護兩人共居。最後決定,由大兒子把母親接到南港,與看護共同照料。但母親因父親過世,每天過得孤單消沉,總是抱怨人生沒意思。每周五天課程滿滿,食物銀行當志工,媽媽能做就讓她做。「我覺得這樣不行,必須再安排媽媽去上課。」大兒子說,他在鄰居介紹下,帶著媽媽到南港的久如社區發展協會參加每周兩天的銀髮族活動,中午還能和鄰居共餐,「社區辦理的活動真的很棒!我很滿意。」過沒多久,有專業人士建議他,可以再帶著母親去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的南港復生教會辦理的失智據點看看,有更專業的課程能夠選擇,包括畫畫、運動及相關互動課程。於是,美枝阿姨就被大兒子安排:每周一、四到復生教會上課,每周二、三、五去久如社區發展協會參加活動。「教會牧師看我媽媽狀況還不錯,問要不要到1919食物銀行當志工?我回說當然可以,只要媽媽能做,就盡量讓她做吧!」每到周末,大兒子還會訂好不同飯店,請有空的弟弟妹妹輪流陪母親住飯店。偶爾也帶母親回九份老家找親戚打牌,小賭一番,增加趣味。大兒子忍不住笑說:「行程滿檔讓媽媽每天回家就累倒,晚上不到九點就熄燈睡覺。」穿衣洗澡都能自己來,醫師評語:真不容易!因為「認知刺激」幾乎沒間斷,醫師對美枝阿姨的評語是:「真不容易!」病程往下掉但是惡化很慢,還認得出家人,穿衣、洗澡自己來也沒問題。大兒子說,照顧失智症患者需要無比耐心,但全天候照顧有無形壓力,讓照顧者精神緊繃,「連我也會受不了。」感謝這些課程與活動,讓母親每天上課開心,他也有空做自己想做的事,期盼未來政府能投入更多的失智症支持資源。大兒子也以失智症家屬身分,鼓勵有失智者的家庭積極找外部資源,多給失智症患者生活刺激,對疾病延緩有正面的效果,照顧者也有機會喘息,不被照顧工作綁架。
-
2020-10-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憂疫情再起:入冬恐爆院內感染
天氣逐漸轉涼,歐洲新冠肺炎疫情再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兒童感染科權威黃立民昨出席「二○二○健保國是會議」時表示,「我們一直外銷病毒」,國內社區絕對有零星個案,預言台灣入冬本土疫情將從院內感染開始,唯一可阻斷國內疫情大爆發的機會就是盡可能搶到疫苗。對此,指揮中心回應,確實可能出現「漏網之魚」,民眾務必落實社交距離及戴口罩,降低疫情爆發風險。黃立民表示,中秋連假期間,花蓮東大門夜市等國內各觀光景點,人山人海,完全不見安全距離,令人擔憂。「現在就是等著爆入冬第一家院內感染。」黃立民說,國內醫療院所均繃緊神經,以台大醫院為例,感染管控已經拉到最高等級,但只要社區感染人數累積到一定比例,患者可能出現在醫院各科,一不小心就爆發院內感染。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臨床已出現不少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感染等患者,這是一大警訊,顯示民眾真的是鬆懈了,「口罩戴得不如三、四月這麼緊」,潛在社區個案碰上免疫力低民眾,就可能讓社區感染一觸即發。倘若未來幾個月發生社區感染,等同宣布醫療體系恐將崩壞。對於臨床醫師的警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入冬疫情從院內感染開始,這屬於最壞劇本」,尊重專家意見,指揮中心防疫重心仍以邊境風險嚴管為主,除特殊短期商務來台,其餘入境者全數需居家檢疫十四天,期滿後仍須自主健康管理七天,外出須戴口罩,避免搭大眾交通工具。
-
2020-10-04 失智.照顧喘息
失智故事/40多歲失智 不想拖累公司…拚當烘焙王
四十多歲的汽車原料銷售員小華(化名),勤快加上記憶力超好,月薪十幾萬,但去年某一天,他竟忘了許多零件的價格,講話也顛三倒四,家人陪同就醫,確診為年輕型失智症,在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輔導下,他仍繼續在原本公司上班,休假時學習麵包烘焙技術,計畫日後開麵包店,成為「烘焙王」。桃園長庚醫院失智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失智症分為血管型、額顳葉退化型兩大類,後者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最常見的型態,初期症狀為語言障礙、行為異常、飲食口味改變,容易情緒失控等,病程發展比老年型還快;但年紀還輕,希望企業給予關懷,透過調整職務內容,讓患者得以持續工作。台大醫院職能治療師毛慧芬表示,輕度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仍具有不錯的體力及部分認知能力,仍可繼續工作。以小華為例,遇到好老闆,共照中心協助溝通後,公司調整職務,協助汽車零件編碼;不過小華不想拖累公司,積極存錢,並學習烘焙技術,希望開烘焙坊。「誰說失智症患者沒辦法再工作」徐文俊說,二O一七年起,桃園長庚成立失智共照中心,失智就業協助為重點,已協助十多名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重返職場;毛慧芬表示,協助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重返職場有一定難度,因大部分企業認為失智就等於失能,呼籲政府多關心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提供就業協助。
-
2020-10-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師預言疫情將再來 莊人祥:做好2件事就不怕
時序入秋,有感染科醫師認為,台灣早有病毒,疫情勢必捲土重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指出,透過入境14天居家檢疫、國內落實防疫新生活,就能切斷病毒傳播鏈,避免傳播。時序入秋,外界擔心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捲土重來。台灣大學醫學院兒童醫院院長、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台灣早已「外銷」個案,代表國內一定有病毒,再看看中秋連假全台各大景點擠滿人,毫無社交距離,認為疫情爆發只是早晚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接受記者電訪時表示,秋冬武漢肺炎疫情當然有捲土重來的可能,相信專家是以最壞可能性估算台灣的狀況,指揮中心都尊重。莊人祥說,未來防疫政策仍會以嚴管邊境為主,對於所有入境者落實14天居家檢疫;國內則以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為主,只要民眾都能配合防疫政策,即便不慎有病毒進入社區, 還是能夠切斷病毒傳播鏈,避免進一步傳播。指揮中心如此確定這種防疫策略有效,其來有自。莊人祥指出,目前已知武漢肺炎的特性就是發病前2天開始具有傳染力,發病前後幾天傳染力最高,但發病7天後幾乎不再具有傳染力。因應這項特性,指揮中心祭出14天居家檢疫期,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莊人祥說,民眾即便感染到病毒,歷經這21天的防疫期,基本上都已不具傳染力,若少數病毒潛伏期真的特別長,直到檢疫期滿才發病,也會因戴口罩等措施阻斷傳播鏈,避免進一步傳播。
-
2020-10-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第二波疫情將來?醫預言「等著入冬爆院內感染」
天氣逐漸轉涼,歐洲新冠肺炎疫情再起,專家預估將比年初疫情更嚴峻,日本日前又爆院內感染,台灣國內雖沒有本土疫情,卻時常傳出「台灣輸出」病例,第二波疫情何時來,各界繃緊神經,感染科權威預言,台灣本土疫情一定會來,「現在就是等著爆入冬第一家院內感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兒童感染科權威黃立民今出席「2020健保國是會議」,會前媒體問及,美國總統川普確診新冠肺炎,國際又將目光集中到入冬新冠肺炎疫情走向,中秋節連假期間,民眾四處觀光遊玩,維持正常生活的台灣是否再次回到年初疫情升溫期,黃預言「一定會。」黃立民表示,台灣從6月開始,不斷出現自台灣出境,被他國採檢出陽性的個案,「我們一直有外銷病毒。」認為國內社區絕對有零星個案,只是之前悶熱天氣、戴口罩的環境,疫情還沒有爆發,但只要台灣持續「安全」,民眾就會越來越放鬆。黃立民說,觀察中秋連假期間,各觀光景點,如花蓮東大門夜市等,人山人海的觀光潮,安全距離造不見了,隨著入秋冬,氣溫逐漸轉涼,4至20度是病毒活躍的環境,只要民眾稍有不慎,病毒就會開始在社區中形成傳播鍊,讓本土疫情悄悄擴散。距離台灣的本土疫情大爆發還有多久,黃立民說,現在就是等著爆第一家院內感染,國內所有醫療院所都繃緊神經,他以自己所服務的台大醫院為例,目前感染管控已經拉到最高等級,但只要社區感染人數累積到一定比例,不適民眾可能出現在醫院各科,一不小心就爆發院內感染。「發生院內感染也不要罵這間醫院,這就是運氣」,黃立民說,即使醫療院所及民眾如何防禦,都很難避免入冬不爆發院內感染,目前唯一可以阻斷國內疫情大爆發的機會就是盡可能搶到疫苗,同時建議指揮中心應要求國產疫苗廠商,必須力拚2022年上市、穩定產出國產疫苗。
-
2020-10-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秋連假景點人擠人「無社交距離」 醫擔憂:疫情早晚會爆發
時序入秋,外界擔心新冠肺炎捲土重來。感染科醫師表示,台灣早已「外銷」個案,代表國內一定有病毒,再看看中秋連假全台各大景點擠滿人,毫無社交距離,疫情爆發只是早晚問題。新冠肺炎疫情(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全球延燒,如今時序入秋,流感、新冠肺炎疫情是否雙重夾擊,引發各界關注。台灣大學醫學院兒童醫院院長、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今天上午出席福和會「2020健保國是論壇」,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疫情一定會來」,國際間已發現多起台灣「外銷」的新冠肺炎個案,代表國內一定有病毒,只是還沒竄起。他指出,看看中秋連假期間,全台各大景點塞爆人,何來社交距離,即便各大醫院嚴加戒備,但百密必有一疏,「現在就看哪家醫院第一個爆發院內感染」,未來即便爆發,也不應將責任都歸咎於醫院。黃立民說,夏天過去,秋冬攝氏4度到20度的溫度,正好是病毒最活躍的溫度,隨季節入秋、天氣轉涼,危機也愈來愈大。在他看來,台灣的防疫措施已相當嚴格,再加嚴恐引起民眾反彈,買疫苗是唯一解方。黃立民建議,政府應要求國產疫苗至少2022年可以上市,別急於把標準訂太高。
-
2020-10-02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王明鉅腳綁沙包 控糖練出好體力
口述/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王明鉅我有代謝症候群好多年,過去七年血糖也是紅字。我不喝含糖飲,甜食都只吃一口,去年健檢血糖、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還是超標。醫師建議要更嚴格控制飲食、多運動,但我想用最無痛的方式讓運動融入生活裡,因此參考日本醫師的著作,開始全天候在兩個腳踝綁沙包,從0.5公斤開始,睡覺、洗澡和慢跑時才拿下來。年長運動切記「避免受傷」在我這個年紀,運動最重要的原則是「避免受傷」,我把運動進程放慢,走路到已經忘記有綁腿,才加一點點重量。從0.5公斤到現在2公斤,總共花了七個多月。腳踝鼓鼓的一圈,常引起許多人詢問,我也不介意分享妙方,還有臉友寫感謝信來,說他用這方法也瘦了很多。周末兩天我還會進行兩次負重走路,一次一小時,用散步的速度走,但背包加上手腳沙包,總共負重13公斤。三個多月前,我開始晨跑,風雨無阻,每天早上六點去中正紀念堂跑兩圈,40分鐘內跑完5公里,只有兩、三天因工作時間太早而沒跑。只要撐過前5分鐘撞牆期,就會愈跑愈順。跑完回家洗澡後上班,身體代謝變好,繼續冒汗到八點半,為了這個小困擾,我特別把內衣都換成排汗衫。體重回到昔當籃球隊長時飲食會注意選擇吃升糖指數較低的全穀類,因為有乳糖不耐症,喝的蛋白質來源以豆漿為主,有時候會加一點女兒為健身買的高蛋白粉,其他飲食就是盡量正常、營養均衡,沒有特別限制。發現這半年因為疫情,應酬聚餐大減,飲食控制更輕鬆,加上有運動,偶爾吃一點甜食,也沒有心理負擔。我曾經體重高達78公斤,糖化血色素超過7,經過這半年多努力,最近一次健檢發現體重已回到國一擔任籃球隊長時的63.8公斤,糖化血色素降到5.8,十年來最低。運動融入生活首重「方便」 健康管理的首要原則就是要「方便」,最有威力的因素是「耐心」和「時間」,所以運動一定要就近、融入生活,讓自己找不到藉口、養成習慣,持之以恆的做下去,一定會看到效果。體重目標達到了,現在我的重點是增肌、預防肌少症。在家裡買了兩個三公斤啞鈴、裝了一支門上單槓,不時上網搜尋影片,跟著做重量訓練。三年前我曾經去運動中心請教練上了20堂課,所以知道基本原則觀念,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是「循序漸進、避免受傷」,加上不是要練很粗壯,所以絕不勉強自己,以低重量、高次數為訓練原則。批公文就舉腿鍛鍊腹肌因為腿上各一個兩公斤沙包,在辦公室批公文的時候,想到就把腿平舉起來,鍛鍊腹肌;在家裡看到啞鈴、單槓就去做個幾組運動。這段時間下來,體力進步顯著,得到一個意外的收穫,就是以前一下都做不到的引體向上,現在可以輕鬆拉個十下。今年59歲了,讀大學的女兒看到我可以做引體向上,都說我比她班上男同學還強。說來說去,其實就是決心啦。畢竟我只有兩個女兒,年紀愈大,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照顧好自己,不要增加女兒的負擔,這是我最重要的初衷。王明鉅小檔案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台大醫院麻醉部主任年齡:59歲出生地:南投草屯牛屎崎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專長:•心臟手術麻醉•醫院管理興趣:閱讀、處理困難的事、運動經歷:•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台大醫院副院長
-
2020-10-01 科別.骨科.復健
連假旅遊遇塞車 簡文仁教你3招做好準備
● 備妥過敏、腸胃、感冒用藥● 車上吃零嘴喝水,小心上廁所危機● 久坐動一動,可做伸展運動中秋連假四天,是全家人團聚的時刻,因受疫情影響,原本許多家庭會安排至國外旅遊,今年都改為國內旅遊,高公局預估連假車潮驚人,不少民眾擔心重演「端午連塞32小時」的噩夢。身為聰明的用路人,若塞車已經無法避免,一家老小出遊,可以怎麼準備?服藥期間 盡量別吃柚子中秋佳節家戶會有應景的柚子、月餅,連假出遊常會準備在車內當零嘴,或到親友家中拜訪也可能會吃到柚子、月餅。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柚子與葡萄柚相同,皆含有呋喃香豆素,許多需要經過肝臟代謝的藥物,會因為類黃酮影響肝臟酵素,特別是CYP3A4酵素,使人體無法代謝,導致血中藥物濃度增加產生副作用。黃彥儒表示,常見經過肝臟代謝的藥物,多為慢性病患者常服用的藥物,如降血壓藥物的鈣離子阻斷劑、史他汀類降血脂藥(statin)、抗心律不整藥物、鎮靜安眠藥物、抗憂鬱藥物等,很多患者以為「只要間隔2小時」就不會有事,但「這是大錯特錯的觀念」,柚子的代謝至少要三天,因此呋喃香豆素會持續影響藥物作用,建議民眾淺嚐幾瓣無妨,但切勿大量食用,如有交互作用之疑問,可諮詢藥師,以避免不良反應之發生。連假出遊,難免會吃吃喝喝,也會參與親友的烤肉趴等,最怕吃壞肚子,或是水喝得不夠多,導致便祕等,黃彥儒強調,連假期間社區藥局多會開設,若臨時有需求都可以赴社區藥局,依照藥師的建議購買常備藥品;若連假到購買藥品較為不便利的山區,則可以簡單備妥過敏、腸胃、感冒用藥,以備不時之需。高速路上 勿喝太多水避免塞車時無聊,民眾常會準備些零嘴等打牙祭,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表示,塞車時間往往無法掌握,若是一家老小一同出遊,車上又吃零嘴開趴,最擔心會有「上廁所的危機」。零嘴種類多元,甜鹹皆涮嘴,但隨即必須喝水或飲料,大約30分鐘就會成形尿液,若一口氣喝太多,可能會有馬上想小便的感覺。高速公路上不是隨時隨地都有休息站,也不是隨時都可以上廁所,建議攝取水分一定要少,定時到休息站適時補水,最好如廁後再上路。中秋佳節也要注意柚子跟月餅熱量,簡妙凌說,一般大白柚兩片就是一份水果的量,小文旦則是半顆算一份,中型柚子則是三分之一算一份,呼籲民眾開心過節也要注重健康。不要蹺腳 30分鐘動一下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塞車動輒4、5個小時,久坐不動,身體易感到疲憊,也易增加車禍意外的發生。建議塞車時要動一動,以做伸展運動為主,乘客乘坐的空間較司機大,伸展方式可以比照一般上班族,乘坐時不要蹺腳,也不要維持同一姿勢太久,每30分鐘就該移動一下身體。司機可以雙手握方向盤,身體向前傾,雙手再伸直,把身體往後推,接著放鬆緊繃的肩膀,先聳肩後放鬆,肩膀前後繞一繞;開長途的司機,會因為久坐手麻,建議可以單手握方向盤,另一手轉一轉手腕,再換手放鬆手部,開車過程中,也可以縮小腹,再吐氣,幫助擴胸。簡文仁建議,若是可以一定要定時到休息站休息,花10分鐘拉筋,從頭部、頸部、肩膀、腰部、腿部、腳部都動一動、扭一扭,伸展拉筋,才能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塞車久坐,出遠門反而帶回一身痠痛。四招伸展筋骨第一招:坐正後,雙手高舉並往兩側擺動。第二招:雙手彎曲,往身體兩側做擴背運動。第三招:縮小腹,臀部與腿部用力抬高身體。第四招:閉眼深呼吸再慢慢吐氣。
-
2020-10-01 新聞.生命智慧
她交代千萬不要急救!家屬威脅不救要告...柯文哲忘不了她醒了被綁在床上激動表情
「醫生要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柯文哲市長自問,「園丁不能改變春夏秋冬,園丁只是讓花在春夏秋冬之間,開得好看一點;那醫生也沒有辦法去改變生老病死,醫生只是讓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得好看一點。」「什麼叫死亡?」柯文哲市長時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他認為不如從另外一個角度,倒過來看:「你認為怎樣才算是活著?」過去他也時常拿這個問題來問學生,一個人怎樣才算是活著?是會呼吸、有心跳就算活著嗎?當「柯市長」還是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柯主任」的時候,前後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研究人工器官的發展,一個人沒有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腸胃道等等,都能靠設備活著,但問題是,這樣的狀態,到底還算不算活著?柯市長說起行醫生涯中始終難忘的一段經歷,病人是一個50幾歲、罹患肺動脈高壓的婦人,沒有結婚,唯一的親人只有一個在台灣大學擔任教授的姪子。要治療肺動脈高壓,唯一的機會就是肺臟移植,但因為當時台灣捐贈器官的數量不多,要等到移植的機會並不高,於是婦人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千交代、萬交代:「如果有一天我真的不行的話,千萬不要給我急救,不要給我裝什麼葉克膜!」她的病情日益嚴重,有一天,血壓開始往下掉,醫院照例通知親人,沒想到她的姪子語帶威脅地告訴醫生,如果不幫她裝葉克膜,就要對醫生提告。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迫於無奈,只能依照家屬意願進行急救,並且裝上葉克膜,因為「只有活人才會告我們,死人不會告我們。」病人被暫時救回來了,但醒來以後發現自己插管、裝了葉克膜,綁在床上不能動彈,她憤怒至極,激動地拍打病床,雖然後來她的生命只延長了半個多月,因為等不到肺臟移植而過世,但只要麻醉藥、鎮靜劑少一點,她一醒來就會生氣地拍打病床,這一幕,柯市長始終不能忘記。柯市長說,什麼叫「雙重弱勢」?生病已經是一種弱勢,此時又不能保護自己的權利,即使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也因為無力捍衛自己的權利,被迫接受自己已經拒絕的醫療,這就是雙重弱勢。醫生要有面對死亡的能力,以謙卑的心去面對醫療極限,而不是認為每一個病人都可以救得活。曾經有一個年輕醫生告訴柯市長:「柯P,我手術的病人沒有一個死掉的。」柯市長聽了開玩笑地回答他,「那是因為你開刀開得還不夠多。」這也讓柯市長深切地思考,到底醫生要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他難得感性地做出結論,「園丁不能改變春夏秋冬,園丁只是讓花在春夏秋冬之間,開得好看一點。醫生也沒有辦法去改變生老病死,醫生只是讓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得好看一點。」醫生只是生命花園的園丁,不能左右生死,要深刻地去思考這個道理,才更能用一種謙卑的心情,來面對生死。※本文摘自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原文請點此
-
2020-09-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內3支新冠肺炎疫苗 皆正式展開臨床試驗
日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立院備詢才指出,我國疫苗的研發進度不算慢,衛福部食藥署今天便又發布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新進度。繼國光生技、聯亞生技後,高端疫苗也補齊COVID-19候選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的技術性資料,可正式施打於受試者,最快11月底可提第二期臨床試驗計畫。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衛福部8月31日便已有條件核准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股份有限公司COVID-19候選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可先收案但須待補齊技術性資料後,才可施打於受試者。該公司於9月28日補齊要求的技術性資料,經衛生福利部於9月29日審查通過,可正式進入人體一期臨床試驗。目前國內已有三支疫苗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國光生技及高端在台大醫院進行;聯亞生技則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進行。吳明美表示,三家疫苗廠所研發的都是蛋白質疫苗,皆須接種2劑,以高端疫苗來說,接種第一劑後須間隔約一個月後再接種第二劑。完成兩劑接種後,還需一個月觀察期,確認疫苗安全性以及中和抗體的生成狀況,因此最快11月底可能提出第二期臨床試驗申請。至於關國衛院技轉安特羅生技的DNA疫苗,目前則尚未提出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書。吳明美表示,目前食藥署仍每周與疫苗廠開會協助並掌握進度。
-
2020-09-30 科別.一般外科
台大生醫分院複合式手術室 有利細微精確手術治療
台大醫院生醫園區分院自6月建置新一代複合式手術室,並引進多軸式機械臂錐束斷層造影系統,運用精準數位影像導引,大幅提升手術精確度,且複合手術室能夠直接在手術室完成一站式的「麻醉、定位、手術」流程,對於需要跨團隊多科共同診治的重大外傷病人,更能減少手術中移動的風險。生醫分院長余忠仁表示,此手術室為醫學中心等級,多軸式機械臂錐束斷層造影系統,可在手術中提供即時二維平面影像及三維立體影像,而複合式手術室除了具備多種影像造影功能外,還可藉由影像工作站將擴增實境的技術應用在手術中的影像定位,提升各式手術的精準度,尤其針對需細微精確手術治療的早期肺癌、心血管或神經疾病等。生醫分院外科部主任何明志指出,複合式手術室能同時提供各科所需的影像,如危急時栓塞止血就能同時在手術室進行,減少病人從手術室移動至血管攝影室的風險,有助於加強重大外傷的處置能力。手術室自今年6月啟用以來,已順利完成超過70台心血管外科、胸腔外科、一般外科以及神經外科手術。胸腔外科醫師楊順貿分享一名徐姓患者治療經驗,徐姓患者去年接受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左上肺葉有一顆0.8公分的毛玻璃狀結節,經過一年的影像追蹤醫師判斷轉為惡性,與患者討論後決定進行定位手術將病灶切除。手術團隊在複合手術室中利用擴增透視導引系統,在病人已麻醉的狀態下進行支氣管定位,清楚標示病灶位置,再以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病灶,病人在手術後隔天即順利出院,病理報告證實左側結節是早期的肺腺癌。
-
2020-09-30 養生.聰明飲食
吃完烤肉腹瀉 不想烙賽遵守4原則
中秋節將近,許多人烤肉聚餐,疾管署發出腹瀉疫情警報,上周門急診腹瀉就診累計11萬3361人次,往年中秋節當周及後一周出現腹瀉就診人次上升,預估本周腹瀉患者人數會更多,務必遵守「確保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處理、食用熟食、肥皂勤洗手」等四原則,不怕「烙賽」找上門。疾管署資料顯示,近四周通報腹瀉群聚共58起,新北市10件奪冠,高雄市9件及台中市8件緊追在後、台北市也有7件。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腹瀉群聚通報稍微高於近兩年同期通報,可能與準備料理時疏忽有關,地點以餐飲旅宿業及校園群聚為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共19起。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腹瀉主因是接觸遭汙染食物或被感染者傳染,中秋烤肉若食材不新鮮、長時間未以低溫保存,或未徹底煮熟至中心溫度超過70℃,一旦吃下肚,就容易引發腹瀉等腸道傳染病。除了腹瀉問題,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大腸癌權威醫師邱瀚模表示,中秋飲食常見「高糖、高澱粉、多紅肉、高油鹽、多燒烤」五大NG元素,致癌風險高,建議淺嘗即可,並應增加聚餐內容中的蔬菜水果比例。邱瀚模說,中秋團圓,親友烤肉聚餐,除了各式燒烤肉類,重口味醬料、含糖飲料、月餅等糕點甜食更是不可少,這些都是不健康飲食,經常食用恐增加致癌風險,其中又以燒烤肉類風險最高,火焰和煙霧而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就附於食物表面,建議焦黑部分應捨棄不吃。邱瀚模提醒,要預防大腸癌,除了健康飲食、規律運動,50至74歲的民眾應多利用國健署補助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就要做大腸鏡檢查,以利及早診斷治療。
-
2020-09-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B肝治療 病毒傳染率大降
國病也是雲林縣病的B型肝炎,多年研究發現約有一半帶原者來自母親垂直感染,儘管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但仍有許多高病毒量母親,懷孕期間傳給嬰兒,為進一步防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引進母體防護療法,即在懷孕期間就接受藥物治療把關,最近4個案例中,已一例新生兒成功遠離帶原,令人欣悅。該院婦幼中心主任徐明洸說,B肝盛行時發現約有一半帶原者就由母體垂直感染,所以新生兒都須接種B肝疫苗,多年下來已把帶原率降至1%,後來又發現這些雖打過疫苗的嬰兒,仍有10.7%為慢性帶原,原因是母親為高病毒量(e抗原陽性)帶原者。徐明洸表示,研究證實經孕期口服藥物治療,病毒傳染率由10.7%降到1.5%,有效預防母子垂直傳染,為提升全面防護率,健保署對B肝病毒量高的孕婦,於懷孕滿27周後,健保給付使用B肝口服藥物治療 ,產後仍持續服藥4周,目前收治4名符合高病毒量準媽媽,接受「懷孕B肝治療」,第1例新生兒滿1歲經追蹤體內HBS表面抗原已呈陰性。
-
2020-09-30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飲食危機四伏 五大NG元素淺嚐即止
中秋連假是許多人期待已久的,烤肉聚餐是必排行程,除了各式燒烤肉類,重口味醬料、含糖飲料、月餅等糕點甜食更是不可少。醫師提醒,高糖、高澱粉、多紅肉、高油鹽、多燒烤,這五個中秋飲食常見元素,其實個個都是致癌風險,建議民眾從日常飲食就要避免,中秋節吃美食淺嚐即可,增加聚餐內容中的蔬菜水果比例,走出戶外散步賞月,是更好的選擇。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數據,大腸癌已連續12年高居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首,衛生福利部2019年死因統計亦顯示一年有6436人死於大腸癌,平均每天約有18人因大腸癌過世,高居癌症死因第三位。國健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就會增加17-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另外,燒烤肉類時產生的火焰和煙霧,會含有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會附在食物表面,也會增加罹癌風險。。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大腸癌權威邱瀚模表示,其實中秋節期飲食只是很諸不健康飲食元素的縮影,要防癌,重點還是要回歸到日常健康飲食,建立了好習慣,就算是就算面對佳節美食誘惑,也會比較節制。邱瀚模指出,現代人罹患大腸癌,與熱量過多,加工肉品攝取過多、高油鹽、高糖、高澱粉的飲食習慣、不運動很有關係。邱瀚模指出,上述飲食及運動習慣會導致肥胖和胰島素抗性,胰島素刺激脂肪細胞生一些類似於生長激素的物質,會刺激身體細胞,可能導致細胞發生變異,癌化風險提高。肥胖是很多癌症的危險因子,胰島素抗性也已經被證實與大腸癌、子宮內膜癌、攝護腺癌有關。邱瀚模提醒,現在中小學生肥胖比率很高,如果不及早改變,他們長大之後就是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高風險族群。根據2017年台灣癌症登記資料,50歲以上的人若終生未做糞便潛血檢查,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為7%,如果每兩年做一次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之下,可減少35%大腸癌死亡率。邱瀚模提醒,要預防大腸癌,除了健康飲食、規律運動,50至74歲的民眾應多加利用國民健康署補助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就要做大腸鏡檢查,以利及早診斷治療。
-
2020-09-29 養生.健康瘦身
168間歇性斷食減重攻略一次公開!3種人別輕易嘗試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減重瘦身近年來有如全民運動,最近掀起一股「168間歇性斷食」風潮,指的是將3餐集中在8小時內吃完,並且降低澱粉攝取量,其餘成分不忌口,另外的16小時不可進食,有人因此在短短1個月就減了4、5公斤。168間歇性斷食 進食的8小時內飲食均衡根據外電報導指出,女星珍妮佛.安妮斯頓就是厲行「168間歇性斷食」,在進食的8小時內飲食均衡,少吃高熱量食物,藉此延長身體消耗體脂肪的時間,幫助脂肪代謝,維持完美身材。美國紐約註冊營養師佛列里區(Tanya B. Freirich)建議,想達到最佳效果,最好在早上10點以前開始進食,傍晚結束,比較符合人體自然的生理時鐘。以珍妮佛.安妮斯頓為例,她每天9點起床,10點始吃早餐,選在瘦身效果最好的進食時間區段執行,在營養師指導下,選擇優質澱粉、蛋白質、深綠色蔬菜,以及好的脂肪,例如,酪梨、椰子油、鮭魚、魚油。另外,她在早上習慣喝1杯不加糖的黑咖啡,藉由攝取咖啡因來刺激腦部中樞神經系統,讓人集中注意力。也刺激腸胃到蠕動,達到通便效果,甚至加速脂肪分解。糖尿病人、高血壓患者、腎臟病患者不適合 恐影響藥效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表示,168間歇性斷食和生酮飲食原理有點類似,都是控制熱量,以達到減重目的,且有降血壓的效果,在動物實驗裡發現還有助抗老化、提升免疫力。但盡管如此,黃國晉還是不建議透過168間歇性斷食法來控制體重,因為減肥是一輩子的事,必須長長久久,而這類間歇性斷食法很難持續下去。另外,糖尿病人、高血壓患者、腎臟病患者更不適合,因為慢性病患者必須規律用藥,如果3餐集中在8小時內吃完,等於必須在8小時內服用全部藥物,可能影響藥效,或引發低血壓、低血糖。瘦身應細水長流 日常習慣養成最重要至於一般健康民眾,黃國晉建議,在嘗試新型斷食法之前,應該先接受醫師、營養師的評估,此外,最好先嘗試1個月,看看是否可以忍受或配合生活習慣,要是1個月只能減1公斤,說明效益不大。想要瘦下來,應選擇細水長流方式,例如3餐維持7分飽、定時定量用餐、均衡飲食、細嚼慢嚥、睡前2、3小時內不要吃東西,且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168間歇性斷食反變胖? 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犯了這2個錯 168斷食法很夯! 其實減肥前先改掉6個錯誤觀念,才會瘦得比較快
-
2020-09-28 名人.精華區
余忠仁/吸菸者和有肺癌家族史者 必做LDCT
肺癌是台灣第一大癌症殺手,儼然是「新國病」,健檢加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的人也愈來愈多。LDCT是早期發現肺癌、降低死亡率的好工具,只是誰該做篩檢?幾歲開始做?篩檢後多久追蹤一次?這些問題未有定論。不過醫學會今年最新、最一致的共識是,吸菸者和有肺癌家族史者,都必做LDCT。能早期診斷肺癌 女性更顯著美國和荷蘭大型臨床試驗都證實,LDCT有助早期診斷吸菸者的肺癌,若每年定期篩檢,連做三年就可將死亡率降低20%到30%,且女性比男性更顯著,因此建議菸齡逾30年者,每年做一次LDCT。也建議吸菸者55歲開始每年篩檢,因為55歲後肺癌風險是55歲以前兩倍,而且隨年齡上升。台灣的肺癌與歐美很不一樣。台灣肺癌中的非吸菸者,2012年起已過半,其中女性非吸菸者的人數成長最快,過去男女比例是二比一,現已不到二比一,非吸菸者55歲以後肺癌發生率是55歲以前的1.4倍。五危險因子 家族史最重要根據陳建仁、楊泮池等學者長年研究,歸納出五個危險因子,以家族史為最重要,有家族史者肺癌發生率是百分之四點多,已接近吸菸者發生率。目前醫界共識是有肺癌家族史,一定要做LDCT。再者是二手菸暴露史、慢性肺病、職業上暴露於有害物質例如氡氣、煎炒炸等油煙暴露量較高者,都應該要與專科醫師討論篩檢和追蹤的時機。如果年紀輕又沒有上述危險因子,並不建議做篩檢,但若有風險、做了篩檢,就要接受長期追蹤,追蹤期間有任何發現,都要與醫師仔細討論,才能決定下一步。吸菸者的肺癌變化比較快,國外研究發現,追蹤間隔超過三年會錯失早期癌偵測,因此目前建議吸菸者至少每兩年追蹤一次。至於非吸菸者,病程變化則較慢。從接觸致癌物到長成一顆癌細胞,需要經過很多年的細胞突變和淘汰,用健檢資料來看,平均要接近十年,才能從不確定性狀的毛玻璃病灶成長到有實質的結節,因此篩檢後如果醫師建議追蹤,一定要配合,建議至少追蹤十年,也要有追蹤一輩子的心理準備。一親等內罹肺癌 就該篩檢強烈建議,有肺癌家族史,尤其是一親等內有人確診,就應該要篩檢。臨床遇到很多爸媽確診,兒女立刻去做LDCT,就發現確診或需要追蹤的情形。至於政府應補助有家族史者篩檢嗎?全額補助應不容易,不過支持以LDCT篩檢車深入偏鄉,找出早期肺癌病人,前提是篩檢車要由政府來管理。如果一人確診,家庭成員,甚至三親等都要做LDCT,以一年新產生1萬5千個肺癌患者估算,如果每個人有15個三親等人,1萬5000個人乘以15是22萬5000人,這麼多人,每做一次LDCT最便宜要4000元,這樣一年就要九億元。政府部門應該很難全額補助,但肺癌越早發現療效越好,建議該篩檢的人還是要自費去做。
-
2020-09-24 科別.腦部.神經
男孩偏頭痛、眼動受限常跌倒 檢查竟是水腦併中腦腫瘤
一名15歲男孩因頭痛不適昏倒,遭家人送醫,經斷疑為水腦合併癲癇,但男孩家人對病情有疑慮,便轉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神經科門診就醫,發現男孩眼動受限,眼睛無法往上看及往外側注視,醫師詢問才發現男孩自小學四年級就開始頭痛,更因眼動受限而時常跌倒,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水腦併中腦腫瘤,立即安排手術治療。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小兒神經科醫師張寶玲說,臨床經驗中,頭痛是病童最常抱怨的問題,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及國、高中學童;大部分為原發性頭痛,如偏頭痛及緊縮型頭痛等。然而,若孩童有日漸增強或頻率增加的頭痛,且併有不對稱神經學異常,比如單側肢體無力、抽搐、眼動異常、步態不穩或有全身性症狀,或出現發燒或體重下降等症狀,就要注意恐是「繼發性頭痛」,也就是明確病因所引起的頭痛,如感染或腫瘤所致。除繼發性頭痛外,張寶玲表示,青少年常有「原發性慢性頭痛」,也就是偏頭痛及緊縮型頭痛的問題。青少年慢性頭痛常與心理狀態及生活習慣有關,比如壓力、憂鬱焦慮、睡眠障礙、阻塞性呼吸中止症或長時間使用3C產品且姿勢不良等引起。青少年頭痛不僅是生理問題,也會連帶影響課業表現、人際互動及生活品質,也易加重憂鬱、焦慮及造成抗拒就學、常請假等問題。張寶玲指出,處理慢性頭痛患者除要排除繼發性頭痛,另需細心問診及評估病童心理及精神狀態,如情緒、同儕相處及課業問題等。針對頭痛患者除以藥物治療外,非藥物治療方式可考量壓力處理技巧等。若是因睡眠問題引起的頭痛,則需另作相關評估及處理睡眠問題。提醒家長,家中孩童如有長期頭痛問題,甚至影響人際關係,建議儘早就醫檢查。
-
2020-09-24 科別.新陳代謝
AI診斷軟體問世 糖尿病回診+眼底檢查可一站完成
「阿伯,你今年眼底檢查還沒做,請你再去眼科門診!」很多糖尿病病患回診的時候,內科或新陳代謝科醫師都會這樣提醒,因為術業有專攻,眼科醫師判讀較準。很多糖尿病患因為覺得麻煩,就這樣錯過檢查和治療的機會,超過220萬名糖尿病患只有不到三成病友有每年按時做檢查,因此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直是台灣成年人失明的主因之一。為解決這個問題,台大醫院、宏碁、諾華合作並於今天發表台灣第一個取得醫材許可證的眼科人工智慧診斷軟體,診斷精確度與眼科醫師不相上下。未來病友在內科或新陳代謝科回診,可望一站完成眼底的檢查和診斷。台大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莊立民表示,第二型糖尿病很多是不到40歲就發病,20到39歲這個年齡層盛行率已經超過1%,是15年前的兩倍多。糖尿病學會建議第一型糖尿病發病五年後、第二型糖尿病發病後,都每年做一次眼底檢查。目前除了糖尿病共照網之外,她呼籲相關政府部門應積極尋找其他可能的路徑,有效提高眼底鏡篩檢的可近性,才能真正幫助糖尿病病患遠離失明風險。莊立民表示,內科和新陳代謝科醫師對於是網膜膜影像的研判會有遲疑,如果發現有中度以上程度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都會轉介給眼科,進行進一步評估以及治療。需要以手術或雷射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病患,過去十幾年來大約都佔一成。以現有220萬名糖尿病患換算,大約有22萬人已有需治療的視力損傷。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謝易庭表示,台大醫院與宏碁結合影像處理技術和深度學習技術,把用五萬多筆外國人眼底影像做特徵強化,找出關鍵部分,送到深度學習模型去訓練。再利用台大醫院十年來近萬筆的資料和診斷結果,去微調模型精進,最後得到95%敏感度90%特意度,已經是類似眼科醫師的水準。未來希望運用於臨床,幫助病人不再因為就醫麻煩而失去早期診斷機會。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台大在今年二月成立智慧醫療中心,要發展各式各樣人工智慧相關診斷工具及研究。台大醫院會盡快把這個眼科人工智慧診斷軟體實際應用的辦法建立起來,透過實際的現實世界的應用,讓這套軟體越用越好用,台灣民眾首先受惠,之後將推向國際,讓全球病患都可以獲益。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吳秀梅表示,台灣第一個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軟體的誕生是一個里程碑,是異業結合、跨域合作的成功案例,食藥署也給予廠商共24次面對面、一對一的專案輔導,協助取得許可證。宏碁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施振榮表示,如果這項產品能在台灣普及,內需就能帶動外銷,帶來GDP成長的空間,「我的使命是讓醫師睡覺時間也能對人類做貢獻,在這個時代是有很大機會可以達成的。」他也呼籲政府相關單位積極建置台灣這方面政策發展的舞台。
-
2020-09-23 癌症.肺癌
家裡親人確診肺癌,你的罹癌機率增! 6成發現已晚期,這項危險因子要特別注意
統計顯示,30年來,台灣肺癌的發生率增加了3倍,更可怕的是發生率還在繼續上升。而國健署的癌症統計顯示,國人被診斷出罹患肺癌時有6成左右是已經轉移,無法手術治癒的晚期(第4期)癌。在台灣,剛診斷出肺癌的平均年齡是65歲,但是從55歲開始發生率就有快速升高的趨勢。 肺癌的致病原因多 遺傳具有性別傾向 肺癌的致病原因有許多,包含吸菸、石綿等粉塵類空氣有害物質、空氣污染、家族遺傳、生活習慣和文化習俗,以及病人本身就有慢性肺部疾病。以肺癌來說,確實有遺傳因素,也有性別傾向,往往是父子相傳或母女相傳。前者就是爸爸有,兒子就容易有;後者則是媽媽有,女兒也容易有。因此,這點要尤其注意。目前對肺癌的分類從原本單純的病理分類,還有新1種的「分子分類」出現。病理分類就是從病理切片依據細胞型態排列的方式所做出的分類,可粗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種,前者占所有肺癌的10%至15%,後者則占85%至90%;同時,非小細胞肺癌又分為肺腺癌和鱗狀細胞肺癌兩種,以及極少數幾乎消失可以不計的大細胞肺癌。 單孔無管微創胸腔鏡手術 是肺癌手術主流此外,隨著肺癌的治療日益複雜,肺癌的分類方式也慢慢朝向所謂的「分子分類」,尤其以肺腺癌為甚。這是因為肺腺癌的癌細胞往往具有EGFR、ALK、ROS1 等十餘種的其中1種的(肺癌驅動)基因突變,藉由基因檢測出可以得知病友具有哪一種基因的突變,能夠藉此進行標靶治療。另外,利用特殊染色評估癌細胞或免疫細胞之免疫檢查點PD-L1 表現,可作為能否進行免疫治療的依據。這也是分子分類的1種方式。經過完整的檢查後,才能正確判斷期別,也才能制定正確的治療計畫。以往早期肺癌或部分中晚期肺癌的手術都需要插呼吸管、胸管、尿管等3管。現在,台大醫院胸腔外科首創的「單孔無管微創胸腔鏡手術」已成為肺癌手術的主流,相關國際期刊超過50篇以上。免插氣管的胸腔鏡手術,不僅減少全身麻醉造成的傷害,還使病患更快恢復。不只麻醉藥用量省、保留更多肺功能,開完刀隔天就能出院。 心肺功能鍛鍊 避免併發症造成生命危險醫師提醒,患者在手術後需對剩餘肺部的心肺功能加緊進行鍛鍊,幫助肺葉充分擴張,以免產生活動後會喘及呼吸不適等現象,並且還能減少肺炎、肺擴張不全等併發症發生的危險。因此,建議多加練習恢復肺功能的呼吸運動:包含深呼吸運動、噘嘴呼吸以及腹式呼吸。(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肺癌元凶藏廚房! 煮飯時3個NG習慣要改掉 肺癌、普通感冒咳嗽有差別! 咳超過「這天數」別再拖
-
2020-09-23 科別.骨科.復健
腳翻船扭傷未在意 醫:輕忽可能要換人工關節
新竹一名35歲陳姓女子,走樓梯時不慎踩空扭到腳,整隻腳「翻船」變成用腳背著地,腳踝外側疼痛也腫了一大包,過了2周多仍腫如「麵龜」,甚至痛到不能走路,到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求診,經X光及超音波並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才確診為前距腓韌帶撕裂傷,醫師施以踝關節鏡微創手術修補韌帶,經過一個多月的復健,終於回復正常行走。台大竹東骨科醫師黃鼎鈞表示,健康腳踝承受的重量遠超過膝關節,但是當姿勢不正確時,力量就會傳導到關節周邊的韌帶上,容易造成韌帶撕裂傷,其中最常受傷的就是前距腓韌帶,當關節韌帶受傷,關節就容易不穩定,產生輕微的晃動,容易增加關節軟骨的磨損,造成關節提早退化,最終可能要換人工踝關節,所以腳踝扭傷不可輕忽。黃鼎鈞說,傳統的韌帶修補是採用開放式,也就是大傷口,現在已可使用踝關節鏡微創手術,利用2ˋ3個不到半公分的傷口即可完成,韌帶部分撕裂或是韌帶完全撕裂但還堪用的時候,可以考慮修補,若韌帶完全撕裂且已不堪用,或是運動員受傷的時候,可考慮重建韌帶,修補跟重建都是微創手術,可減少健康組織的傷害及沾黏,避免傷口癒合不良,提升術後腳踝的功能跟病人滿意度。黃鼎鈞也教導民眾如何預防扭傷,平常運動就要注意自己的姿勢、穿的鞋子及運動的環境,不同的運動都有不同的姿勢,初學者應該求助教練或防護員。運動鞋則不應選擇現在流行的厚底或底越寬大的鞋,容易因著地時沒踩平或踢到東西而扭傷。另外,如果是在不熟悉、戶外不平的環境,更需要注意前方的路況,感到疲累了時也別逞強,因肌肉疲勞後就很容易扭傷韌帶,在進行籃球等衝擊性較高的運動,也要特別注意,以免跳起來落地踩到別人的腳,造成扭傷。
-
2020-09-22 癌症.乳癌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台大引進超級電腦助乳癌診斷
乳房超音波是常用來發現和早期診斷腫瘤的檢測方法,但是大量的影像資訊讓醫師需耗費許多時間閱片,若使用AI(人工智慧)輔助,就能在一秒內快速完成閱片程序,且偵測準確度達95%。然而發展AI,需要有強大的電腦運算能力,因此台大醫院引進新一代的AI超級電腦,藉由大量的運算能力處理巨量複雜的臨床影像和文字資料,提升智慧醫療發展。台大醫院今年2月成立智慧醫療中心,院長吳明賢表示,智慧醫療是未來醫療發展重要的主軸,尤其是在AI的應用是台大未來五到十年的重點。而智慧醫療的四個區塊,台大原已含括資料、人才、臨床轉譯,只差「運算力」。因此台大醫院耗資新台幣約1700萬引進兩套AI超級電腦系統DGX A100,預計可提升處理醫療影像的速度可提高兩倍效能、語言處理提升五倍效能,若搭配基因運算軟體則可提升2.25倍的效能。其中,台大將AI系統應用於輔助乳房超音波診斷,減少醫師閱片時間並提升準確率。外科部主任黃俊升表示,過去乳房超音波必須一邊掃瞄一邊看螢幕上是否有任何懷疑的腫瘤,一一記錄、一一拍照,但若是醫師經驗不夠或是不夠專注,則可能遺漏。新的掃描方式,則是一次性將全身做詳細掃描,透過AI系統可在一秒內快速閱讀完大量的影像,並定位出腫瘤可疑的位置,偵測準確度達95%、良惡性診斷準確度則將近九成。台大影像醫學部主任陳世杰則表示,目前AI系統在醫療上除了輔助影像診斷,也輔助偵測,不僅提升準確性,也改變醫療流程,加快速度。他舉例,過去送到急診的病人可能有腦出血,由急診醫師開立檢查,影像醫學部醫師則病人依照順序一個一個閱片,可能不會第一時間看到急診病人的資料。但透過AI系統,可以直接挑出危急病人,讓影像醫學部醫師在第一時間可以快速判讀,並將診斷結果回傳給急診醫師進行診治。除此之外,台大醫院也利用AI開發出肺結自動偵測系統以及心臟主動脈鈣化/脂肪全自動分析AI模型。吳明賢表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大數據就像是石油,而開採石油需有良好的工具,尤其基因定序就像無字天書,利用AI系統可快速從中找出脈絡,進一步做到精準健康、精準醫療。
-
2020-09-21 新聞.生命智慧
「人生就是不斷砍掉重練」…921大震毀家園,災戶重生回「嘉」服務
1999年9月21日凌晨的天搖地動,瞬間造成台灣最重大的傷亡,這場大地震摧毀成千上萬的家園。21年過去了,當年的出生的孩子現在都是大學生了,有位當年僅是小學生的孩子,因為這場地震改變人生觀以當醫師為目標,如今在嘉義診所服務,憶起當年滿是感動。家一夜倒塌 常思考「以後這個家和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時光拉回21年前,家住南投縣草屯鎮的林郁凱醫師,當時只是國小五年級的孩子,原本五樓的公寓倒塌,一夜之間流失住所,對於之後住在組合屋兩年半的日子印象深刻。面對當時的困境,父母奔走於房屋的重建過程,許多人生的決策和計畫被迫改變,家庭也處在一種不斷調適與磨合的狀態中,身為長子的他,對環境的驟變與家庭成員互動關係相當敏感。當時他心中最常思考的問題,是「以後這個家和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感謝無名英雄!因921醫療服務隊萌生行醫的念頭「會萌生行醫的念頭,可能與當時接觸醫療服務隊在組合屋社區義診或許有些關係。」林郁凱說,隨著就學環境一路成長,背後考量因素也逐漸增多。由於他的學業成績不錯,且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抱持相當大的興趣,因此他選擇從醫之路,以從事這份職業為樂為榮。他特別感謝震災中協助自己一家人的許多無名英雄。也對於當時家人在同一個屋簷下作為彼此最重要的支柱情境,相當感懷。一路念書拚到台大家醫科 最後選在嘉義服務台灣大學、台大醫院是林郁凱的母校及最早服務的醫院,但最後他選擇在嘉義診所服務。他認為,就制度面和現實面而言,「基層需要更多醫療資源的投入與付出。」過去林郁凱都在醫學中心接受訓練,對於基層醫療環境並不熟悉,因此找尋同為台大體系出身的同儕師友磨練學習,在某次機緣下認識現在的老闆兼台大醫院家醫科出身的學長,經過幾次會談,彼此的想法相同,最後選擇在嘉義服務。在嘉義服務了多年,面對環境的改變,覺得自己與人相處及看待事情的態度轉變不少,在投入基層醫療服務的過程,確實驗證了921地震時所想的,現在也能過著不錯的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背後得力於許多人,還有無名英雄的默默付出,深深感激。地震後心境上的轉折「人生就是不斷地砍掉重練」「人生就是不斷地砍掉重練。」是林郁凱的座右銘,這句話來自於地震當時的感受。只是當時年紀小,無法體會,曾經一些以為「世界就是這樣」的觀念,因為接觸了不一樣的想法,也使原先的觀念不斷調整甚至崩解,卻在重新建構新觀念的過程中,發現人生有更多可能,一些曾經難以解決的人生課題,竟然豁然開朗。林郁凱認為,若沒有當初這場地震,真的不曉得自己的人生故事會如何寫。如今自己學業完成,既取之於社會,對這個社會理當有一份責任,這份兼具感恩與責任的心,依舊印證了當年初衷。「人生就是不斷砍掉重練」、「常懷感激善盡責任」這兩句話是921地震帶給他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