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4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台大醫院
共找到
1775
筆 文章
-
-
2020-08-24 新聞.健康知識+
鉛暴露危害 研究:頸動脈硬化及骨折風險提高
台大醫院研究發現,青年人鉛暴露與胰島素阻抗、血壓、及代謝症候群等有正相關,也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有密切相關。體內鉛濃度也與股骨骨密度負相關,可能增婦女骨折風險。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與恩主公醫院副院長林建宇、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黃柏菁,過去2年來針對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的鉛暴露進行研究。研究發現,青年人的鉛暴露不僅與胰島素阻抗、血壓、及代謝症候群等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更進一步地發現鉛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頸動脈內中層厚度)也有密切的正相關。蘇大成上午在記者會表示,團隊進一步探討鉛造成動脈硬化的可能機轉,發現早期鉛暴露與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且鉛除了直接與動脈硬化相關,也可能藉由調控DNA的甲基化後間接造成動脈硬化。此外,研究團隊也藉由分析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庫,發現體內鉛濃度也與股骨的骨密度有負相關,此趨勢在停經前的婦女更加明顯,因此也可能會增加之後骨折的風險。國衛院的研究顯示,含鉛汽油禁用後數年後,仍可發現血中鉛可能負面影響兒童智力發展,雖然大型人體生物監測資料顯示台灣民眾尿中鉛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但仍高於歐美日等國。研究團隊認為,國內缺少長期且持續性的人體生物監測系統,可即時評估政策介入的成效。蘇大成說,鉛幾乎負面影響身體所有的生理系統,並非人體所需必要元素,最重要的是國際間公認鉛暴露沒有所謂的安全值。但提出警訊並非恐嚇,讓民眾恐慌,而是希望提出對策應對。鉛是一種天然生成的金屬,於地殼中存在少許的含量。鉛在環境中無所不在,包括空氣、水和土壤,除了職場,居家生活環境的鉛暴露也不可忽視。蘇大成說,應注意油漆含鉛,中小學校油漆應注意;自來水含鉛,解決老舊鉛管,研擬全面使用無鉛管材可能,且應推動國內大型人體生物監測,才能真實反映台灣民眾體內暴露程度。此外,顏色鮮豔的物品,如盤子、報紙等,也應注意。鉛暴露無所不在,如何應對;蘇大成建議,可排鉛食物幫助身體排毒,如多出含鈣、鐵、鋅食物,如豆製品、肉類(牛肉)、蛋類、動物肝臟、牛奶、蝦皮等;蛋白質食物,如豆製品、蛋等,及含維生素C食物,有助抑制人體對鉛的吸收。
-
2020-08-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普篩吵翻天!台大醫挺陳時中 憂台灣重蹈覆轍
國民黨擬聯合十四個執政縣市實施入境普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拿出模擬數據表示,入境全普篩需要耗費8億,更有可能造成偽陰性患者進入社區,也可能篩出高達萬名偽陽性者。但陳時中的論點遭到兩位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與葉金川的質疑,表示有諸多國家都這樣做,並成功找出陽性患者,質疑為何台灣可以不跟進?對此,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宜君語帶無奈表示,經過嚴謹決策,各界同心才會走向成功,如果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就認為幹嘛要聽政府的,反而會造成防疫破口,到時候疫情會翻盤得很快,台灣目前已經是世界上「防堵」做得最成功的國家,如果追求如歐美利用「普篩」來「減災」,反而是本末倒置,恐怕重蹈當年SARS的覆轍,這是最讓她擔心的。她也提到,台灣採取「精準防疫」,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最正確的地方,包含醫療、公衛體系都「拚血拚命」去做,從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的這8個月,醫療工作者都做得很辛苦,大家默默的扛起全台的健康安全,這是大家所看不到的,絕非僅僅只是錢的問題,最後她再次強調,用普篩來縮短或取代檢疫隔離,不會是最好的政策。
-
2020-08-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普篩正反意見交鋒 李秉穎:疫情穩定沒必要普篩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國內對到底是否入境普篩吵得沸沸揚揚,不過學者各有看法。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血清抗體篩檢可促進疫苗研發;台大兒醫小兒部主治醫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則說,疫情穩定,沒必要普篩。由微生物學會、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和台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今天在台大醫學院舉行。上半場請來長庚大學施信如教授、台大醫院品管中心主任陳世英,講述免疫護照與抗體檢測等議題。下半場則針對普篩進行正反論述,正方請來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陳秀熙,反方則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等學者進行討論。陳秀熙表示,新冠疫情至今全球已有2300萬人確診、80萬人死亡,雖各國防疫措施不同,他認為國內至今防疫重點是如何找到不明感染者,他主張於不同地區及流行時期進行連續性抗體血清監測計畫,將有助國內評估各地區傳播情形、無症狀感染個案,了解群體免疫力。陳秀熙說,居家檢疫為什麼有7天、5天等,其實每個國家都在測驗怎樣可縮短檢疫時間,不是說馬上就要改到這樣,並非要勉強政策,是提出可能性,也是節省到居家檢疫補償支出,「我也沒有說馬上就要做,而是可以試試看」,如果成效很好就可以做,每個國家都在測試這個東西。不過他也說,高感染區域當然需大規模調查,即使是西班牙等國家,雖感染率很高,但是還沒有達成群體免疫,還是需要疫苗。而如何證明台灣的感染率真的很低,必須要有效的去找到可能接觸的感染源,包括境外、居家檢疫、接觸者、人口密集機構等。這就是調查的目的。李秉穎則表示,剛開始主辨單位用了一張「不會讓它發生」的圖,這是有次媒體提到台灣會不會需要封城的時候,他提出的說法,並非指普篩;他開玩笑說,主辦單位用這張圖「心態可議」。李秉穎說,全民核酸普篩的成本非常高,初估一天需420萬或更多去做防疫,但對於防疫沒有額外幫助,因無本土流行疫情時效益為零,所以是不必要的。萬一放一個人進來,如以R0值為3,像蜘蛛網一樣傳出去經5次傳播鏈下,感染人數應約1093人、重症人數164人,但台灣現在本土病例數已多周為零,所以說社區恐有幾百人感染是不可思議的講法。他也說,入境若篩檢是陰性可縮短檢疫為5到7天一事,覺得是很危險的事,如沒抓到漏網之魚,他擔憂疫情傳播會如蜘蛛網般散開。只要有一個破口出來就是封城,如奧克蘭解封又封城就是有一個破口,如果漏一個進來台灣,國人都是無可乘受之重。即便是常提到的冰島,是因人口很少才有辦法普篩,但就算做了防疫成績也沒有比我們好,他認為疫情達到穩定之後做普篩,是沒有必要性的。另外,媒體也有提到偷渡感染的可能性,李秉穎認為需注意,如越南也有中國偷渡客,是否會發生在台灣,是有可能的,且正在發生之中,若沒抓到的進來也沒經過檢疫,這問題恐比討論核酸普篩抗體普篩的問題還要嚴重得多。在提問時段,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提出贊成高風險區要檢測,來避免秋冬疫情擴大,是比較長遠的想法。另外,也建議指揮中心或許近期開會時,可透過視訊會議與地方討論、溝通來減少誤解,避免再度造成地方與中央認知不同。對此,莊人祥回覆,「謝謝建議、會再參考」。
-
2020-08-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指揮中心與專家皆認為有需要測抗體 難在解讀和時機
彰化縣衛生局在入境旅客居家檢疫進行核酸檢測,因與中央不同調,引發政治風暴。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針對四類風險族群的血清抗體檢測研究計畫,期中報告將於8月25日出爐,格外引人注目。台灣微生物學會今舉辦新冠肺炎檢測研討會也討論到此事,有專家認同抗體檢測重點不在於揪出漏網,而是對於長期防疫政策的擬定具有重要性,也有專家認為要小心解讀,且現階段不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學理上確實有需要做抗體檢測,可從中了解防疫成效,彰化報告值得期待。彰化縣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採檢對象包括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居家關懷、對照組、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研究人員將分析符合受檢資格民眾,了解各族群、年齡等抗體分布的情形、社區感染的程度,彰化縣衛生局預計8月25日公布大約3000人之初步結果。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今於研討會最後之問答時間強調,血清抗體研究的重點不是在找出有沒有漏掉,因為「全世界都知道,一定會漏掉。」台灣防疫做得很好,案例很少,抗體研究更是像是挖寶一樣,但目的絕對不是要渲染什麼,而是相信這樣的研究可以為國人帶來很好的資訊。詹長權說,抗體是病毒和人類的戰爭過後,人類所獲得的武器,也是病毒留在身體裡面的免疫訊息,「抗體資訊是防疫的寶藏,不是一個不好的東西」也是大部分國家都在嘗試去挖掘的寶藏,對於防杜未來的疫情有所幫助。他感嘆,國內對於彰化血清抗體調討論紛紛擾擾,大多是負面的而且夾雜許多衍生的想像,單方面呈現「不要做、很不好」。但是取得了解病毒之戰所留下的資訊是好事,希望國人可以分辨。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也在研討會上指出,在台灣民眾還沒有打疫苗之前,了解族群中的抗體基準線是很重要的,有助了解病毒進來的自然進程。特別是彰化縣曾經發生感染源不明的白牌司機群聚案,至今仍有很多資訊未知。儘管台灣很多防疫措施是有效的,但仍然要「用科學的角度去看待研究,而不是政治的角度。」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提醒,台大醫院也有針對高風險族群做抗體檢測,必須要謹慎解讀,因為即使出現中和抗體,也很難排除是其他人類冠狀病毒所造成的抗體交叉反應。李秉穎說,指揮中心專家委員會曾經討論過抗體篩檢,目前共識是不贊成抗體普篩,但針對高風險族群的抗體,覺得可以考慮做,但是沒有急迫性,可以等到疫情結束之後再來做。現在就去挖掘少數有抗體陽性的人,可能害這些人蒙受排擠,在本土案例持續歸零的狀態下,也沒有必要因此調整防疫政策。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強調,他個人從來沒有用過「普篩」這個詞,他也不贊成所有民眾去做抗體篩檢,而是要討論如何設定尋找檢測的標的。台灣居家檢疫有效防疫的同時,無症狀還是多少會存在社區,問題是有多少?該如何推估?解答這個問題,對於台灣的疫苗發展是有幫助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會後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做血清抗體研究,的確是有學理上的需要,可以從研究中瞭解到過去防疫做的好不好,指揮中心對於周二初步結果發表也是蠻期待的。
-
2020-08-23 名人.張天鈞
張天鈞/阿輝伯的小故事
最近阿輝伯過世,不禁讓我想起我所認識的阿輝伯,以及他生前的幾個小故事。在阿輝伯擔任總統時,我曾幫忙連文彬主任一起照顧他們家族,因而得知阿輝伯喜歡看科學書籍,他和夫人及女兒都喜歡藝術。我自小就喜歡畫圖,喜歡塗鴉,因此雖然行醫成為我的終生職業,但是繪畫仍然持續至今,常常打電話向美術用品社訂購畫圖用具。阿輝伯的夫人及女兒曾表示,他們喜歡我所畫的觀音山和紅樹林(圖1),以及二條城的天鵝(圖2)。有一次,總統夫人因為開刀發燒不退,被認為是細菌感染所致,而我則認為乃藥物過敏所造成。李總統說:「猜對有獎。」他還說,他要去買東西給夫人吃,我認為這麼晚怎麼有東西可以買,而且以其身分和地位,怎麼可以親自去買東西,但由此可見阿輝伯對太太的心意。結果,我說「停藥就會好」,果然被我猜對了,所以獲得「西裝一套」的獎賞。多年後,西服店的老闆打電話來,問我是否要做新西服,我回答不用。他說,過了這麼多年,身材不可能沒有變化,我回答道,沒有變啦。他哪裡知道,雖然那套西服真的做得很好,但訂作西服實在太貴,而現成的西服也相當合身,也就沒有再去訂作了。至於阿輝伯在台北賓館的宴客,我覺得太好吃了!怪不得他會心臟不好。後來,因為某些緣故,總統與台大醫院漸行漸遠,但我仍然與其家屬保持良好的關係。阿輝伯是農業經濟的專家,我最近特別畫出礁溪農家即將收割的稻田,可以看到成熟的稻穗所吐出來的芬芳(圖3)。現在阿輝伯去世了,想起過去的種種,令人不勝唏噓。
-
2020-08-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疫者「免疫護照」 專家:約維持半年保護力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目前為止全球確診人數已經突破2300萬人,死亡人數也突破80萬人,而疫情同時嚴重衝擊經濟,有人提出「免疫護照」概念,主張檢驗沒有病毒後,應可恢復工作。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感染者康復後會產生保護性抗體,但目前並不確定是否會有二次感染;其次在是否有保護力上,就目前看來,1、2月分感染新冠病毒者,至少半年後還有抗體。由微生物學會、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和台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今天上午於台大醫學院舉行,邀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台大醫院品管中心主任陳世英、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陳秀熙等學者進行討論。首位登場的教授施信如,講述免疫護照相關議題。她說,新冠肺炎病毒進展快速且會變異,如起初從中國開始時,覺得老年人較會得,年輕人不會得,後來臨床才發現28、30歲的成年人、有在運動健身者、甚至小朋友也會得到;而從臨床症狀來看,大部分都出現嗅覺、味覺喪失,並有侵犯到神經的情況。同時她也提到,長庚院內所收治的新冠重症病人,發現有引起血栓的現象,這都值得進一步研究。她也說,免疫護照這類證明,意在讓檢測出新冠病毒抗體的人復工,但世衛組織稱,尚無證據表明感染病毒康復且有抗體的人不會受到第二次感染;其次,免疫保護力是否能夠維持長期,目前看來,1、2月分感染新冠病毒者,至少半年後還有中和抗體。如果有人拿到免疫證明後到處工作、旅遊,需要觀察一陣子,確定他真的不會被感染。
-
2020-08-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冠肺炎檢驗研討會 台大公衛教授出席引關注
由微生物學會、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和台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今天上午在台大醫學院舉行。包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台大醫院品管中心主任陳世英、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陳秀熙等學者進行討論。由於彰化縣政府衛生局因實施精準篩檢未通知中央,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要求政風單位介入調查,而台大公衛與彰化縣政府衛生局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驗,也連帶引發爭議,詹長權、陳秀熙今出席研討會,引人關注。研討會不開放媒體進入,提供線上直播。莊人祥致詞時表示,有媒體說是今天823炮戰,期待大家過程中針對目前政策與未來政策提出解方。同時他擔任主持人,介紹施信如教授將講述免疫護照相關議題。莊人祥說,截至目前為止,有65家醫學醫療資機構具有病毒檢驗能力,1天可檢驗逾7400件,會持續針對檢驗量能擴充外,也希望優化檢驗流程,很多醫學中心已經導入自動化大型檢驗儀器,希望這段時間積極奠基檢驗量能因應以後的大流行。他並特別對全國各醫師、檢驗機構等國家隊致上最高敬意,希望一起繼續努力控制疫情。
-
2020-08-22 科別.呼吸胸腔
蔡啟芳病危受洗基督徒換肺重生 蔡易餘見證感恩台大醫
嘉義縣前立委蔡啟芳上個月嚴重肺阻塞病危,受洗成為基督徒,在台大醫院接受長達12小時換肺手術,手術隔天正好是他66歲生日,換肺重生的他,目前轉入普通病房復健,他兒子立委蔡易餘昨天與手術主治醫師徐紹勛對談器捐換肺,蔡易餘見證父親換肺重生,誠如他父親所說,「新生命是神賜予最大的恩典!」「電線桿那句話救了蔡啟芳!」前總統陳水扁貼臉書說,18日到台大醫院探視蔡啟芳,蔡因嚴重肺阻塞,7月11日緊急進行換肺手術,剛從ICU轉入普通病房才第4天,蔡一看到他,開口就說貼在電線桿的那句話「信耶穌得永生」救了他。7月10日當一切都那麼糟糕時,蔡受洗成為基督徒,經12小時手術,隔天7月12日剛好是他生日, 也是他重生的日子,這一切彷彿奇妙恩典,上帝神蹟降臨,如今蔡啟芳已經可以一次爬台大醫院15樓5趟,感謝台大醫師徐紹勛和醫護人員! 祝禱蔡啟芳早日康復,養好身體再為台灣打拚。蔡易餘昨天與主治醫師徐紹勛接受「植愛」雜誌專訪,談父親肺臟移植經歷,徐醫師告訴他有腦死器官捐贈者,比對適合移植肺臟,必須即刻決定是否同意接受手術,歷經12小時手術,誠如父親所述,7月1日在黃智鴻牧師見證下接受洗禮,新的生命是神賜予最大的恩典!蔡易餘表示,徐醫師認為器捐受贈者術後照顧外,希望大家更關心每個捐贈者家庭的悲傷治療,國內對器官捐贈還需要更多人文省思,可以好好來推動!徐醫師也因經歷他學妹曾醫師器官移植,希望透過他再次呼籲大家,「千萬不要酒駕!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
-
2020-08-22 新聞.科普好健康
與病毒的戰爭!從預防到治療,台灣如何安度後疫情時代
統計至8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確診人數已達2260萬人,死亡人數為79.2萬人,台灣因超前部署,全民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已兩個多月沒有本土案例,然而,在全球疫情尚未降溫之前,身處於最安全的台灣,從預防到治療,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在下一波疫情來臨時安然度過?配合防疫新生活運動台灣雖然目前疫情已經穩定,民眾稍微疏忽乃屬人之常情,但不要忘記台灣疫情能夠穩定,與大眾願意配合政府戴口罩政策與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現階段仍強烈建議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新生活運動:室內應保持1.5公尺與室外保持1公尺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社交距離應配戴口罩;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降低感染的風險。跟病毒的戰爭從未停歇國家衛生研究院夏克山博士曾提到,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從未贏過,從之前的SARS到現在的新冠肺炎,我們跟病毒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歇,想要回到以前無防護無距離的生活型態,恐怕需等到疫苗或特效藥問世。新冠狀病毒外表看起來為圓形,在高倍顯微鏡下可看到類似皇冠突起因而得名,而新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意味著容易變身產生基因突變,但目前仍未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基因突變會影響抗體的中和能力,唯一需要克服的問題可能是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意味著因施打疫苗後人體存在著抗體,但二次感染或新變異病毒可能在抗體的協助下,會增強其複製和感染能力,因而加重病情,但是否真正具有ADE效應,需在試驗者較多的三期臨床才有確切的答案。台灣多家廠商投入疫苗研發根據WHO公布的數據,全球目前有一百多支疫苗同時研發,台灣也已有多家廠商投入新冠疫苗研發,其中國家衛生研究院的DNA疫苗在動物實驗上證明具有保護效果;國光生技新冠疫苗則領先群雄,已獲准進入臨床一期試驗,預計在台大醫院啟動收案70人次;高端疫苗、安特羅和聯亞生技均已向衛福部提出臨床試驗申請,若試驗順利,有望於明年上市量產,滿足國內的需求。由美國吉利德研發的瑞德西韋原是用來對抗伊波拉病毒,但此次抗疫卻寫下了灰姑娘傳奇,成為美國FDA第一個核准上市使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繼美國之後,台灣和日本也相繼核准上市。尋找治療備選藥物刻不容緩瑞德西韋的化學結構與三磷酸腺苷類似,當病毒要進行複製時,若RNA複製酶誤認瑞德西韋是可利用的三磷酸腺苷,一旦與瑞德西韋結合後,病毒的複製反應就會終止,進而達到抗病毒的效果,但瑞德西韋所造成的副作用,仍是未來用藥所必須注意的安全問題,因此如何尋找更多的備選藥物,已成為世界各國刻不容緩的任務。疫苗和治療藥物研發仍是後防疫時代重要的利器,政府也將結合國內產官學研醫的研發能量,期望在下波疫情來襲時,提供人民足夠的保護力。
-
2020-08-21 失智.失智100問
財務問題/和失智家人聊理財好難 醫師傳授一句話讓長輩接受提議
據失智症協會去年調查發現,剝削失智者財務的人,自家人及外人比例幾乎各半。不希望長輩辛苦一輩子的錢不翼而飛,越早規畫理財方法是關鍵,但如何向失智家人開口是件難事,臨床醫師建議,避免以罹病起頭,也可交由長輩信任的醫師開口,增加長輩不願意聊下去的可能性。失智者家屬劉慧芳回憶,十年前丈夫開始變得多疑、易怒、判斷力減弱,一日接到詐騙電話,天真地將上億房產過戶,詐騙集團立刻轉手他人,更誘騙他投資、離家販毒,出言恐嚇家人不准報警,劉慧芳含淚泛說,她一開始並不了解這就是失智症,真希望當初早點發現就能避免。台灣目前約有29萬人罹患失智症,且以每年增加1萬人速度增加中,輕度、中度患者還是可以如一般人一樣趴趴走,在失智症門診服務20年的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邱銘章說,比較幸運的案例往往是在意思還清楚時及時預立財務規劃。然而,大部分的狀況是,當失智者發生財物損失時,往往錢都拿不回來了。邱銘章建議,民眾在和失智症家屬談起財務規畫,可用「辛苦了,未來就當家裡的董事長管大事就好,小事就讓子女當經理處理。」通常家屬就願意繼續聊下去,也建議由長輩信任的家人負責溝通。若失智長輩不願與家人聊,邱銘章說,可尋求醫師協助,「但我們不會劈頭就聊正題」,失智症門診的醫師需花長時間與長輩培養信任關係,提醒家中長輩名下若有龐大動產、不動產,一旦出現對數字不靈敏、易怒或不在喜歡原本嗜好,就應儘早致失智症門診鑑別診斷。台灣失智症協會法律顧問鄭嘉欣也提醒,財務越早規畫越好,建議民眾邁入中年就應及早進行,並與家人溝通協商,保障財務自主與安全,也可要求金融體系人員協助監控;失智症患者確診後,不論是失智症輕度或重度,都應馬上申請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鄭嘉欣提醒,失智者遭受財物損失時,往往因為尚未有監護或輔助宣告,或尚未確診失智症,無法確認行為發生時失智者的意思能力,因此在法律上經常被判敗訴,最終只得認賠損失大筆金錢。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金融界是避免失智者財產遭剝削的第一道防線,策劃出版「別讓樂齡變成『樂零』!如何照顧失智者的荷包,金融人員的必修照護課」,呼籲台灣金融界透過這本書認識失智症,學習細心察覺可能遭受財務剝削的潛在失智者。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8-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篩無症狀居檢 李秉穎:亂槍打鳥非精準篩檢
彰化縣衛生局篩檢上千名無症狀居家檢疫者找到一名武漢肺炎確診者,宣稱精準篩檢;台大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說,篩很多人才找到一人不是精準,而是亂槍打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一名長居美國、回台探親的少年確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但少年並無症狀,且是在居家檢疫期間被彰化縣政府通報採檢才確診,是首例無症狀居家檢疫確診者,意外揪出彰化縣違反中央政策,廣泛篩檢無症狀居家檢疫者。彰化縣政府則說明,執行此類篩檢是精準採檢,希望早一點發現個案並遏止傳染源。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中午受訪時指出,彰化宣稱「精準篩檢」是自創的名詞,弄一個名詞好像自己做得很好,篩了1000多人才篩到1個個案,「怎麼會是精準?」李秉穎表示,以指揮中心邊境防疫政策來看,篩有症狀的個案可以找到確診者,用最少個案找到最大的陽性率,這才是精準。以彰化的說法,他們針對入境10天的個案篩檢,雖然找到1例,但科學證據已經知道,10天後傳染性極低,這一例有沒有篩出來對社區影響不大。過去數個月,台灣陷入要不要入境普篩的路線之爭;李秉穎說,中央的政策建議是不要入境普篩,因除了耗費採檢成本,其他如醫護人力、防護裝備、交通等都是資源,但有人就想拚命證實普篩必要性,才會硬要篩。但結果也顯示,入境普篩沒有意義。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0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彰化有研究精神很好,但此事牽涉國家資源分配、控制與人民生命安全議題,必須查明。李秉穎說,普篩耗費許多資源,如果能把這些經費都拿來幫助台灣發展疫苗,可以發揮更大防疫效力。
-
2020-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光新冠疫苗補件通過 一期試驗首批將收案70位受試者
新冠疫苗國內研發有新進展。衛生福利部8月17日時,有條件核准國光生技公司新冠肺炎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但仍有部分資料需補齊;食藥署今表示,該公司於昨日補齊前述函文要求之技術性資料,經衛生福利部審查通過,可實際施打於受試者。食藥署表示,日前於8月16日召開之國光公司「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審查專家會議」中,與會專家建議有條件核准該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即要求該公司須補齊部分技術性資料,國光公司昨日補齊資料後,醫藥品查驗中心立即啟動資料之審閱評估,於當天報告完成後通知食藥署,經衛福部審查通過,可實際施打於受試者。國光生技今也宣布,將立即在台大醫院啟動一期人體臨床試驗。這不但是台灣自主研發的新冠疫苗首度獲准人體使用,也讓國產新冠疫苗挺進全球新冠疫苗競賽領先群 。國光生技六月率先提出新冠疫苗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申請案,期間經CDE及食藥署每周二次與國光團隊密集開會討論及補件,在台大及國衛院協助下,陸續完成臨床前病毒中和試驗、動物攻毒試驗和毒理試驗,資料齊備終獲衛福部核准進入人體試驗。其臨床試驗計畫主持人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教授,一期收案約70人,將在台大醫院啟動受試者收案及疫苗接種計畫。國光生技說明,今年一月新冠疫情爆發時,國光以自有資源投入新冠疫苗的研發及製程發展,選定次單位重組蛋白疫苗,並且在台大張淑媛教授的病毒實驗室進行疫苗抗體中和試驗證實疫苗有效,可引發高力價中和抗體、有效抑制病毒,而倉鼠攻毒試驗也獲得相同結果;在安全性方面,動物試驗也未見不良反應。國光生技強調,根據WHO統計,目前全球約有180個新冠疫苗研發團隊,但多數在臨床前階段,進入人體試驗階段的僅約二成。台灣此次防疫超前部署,國光生技配合政府防疫 佈局,在疫苗研發及製程上全力衝刺,進度與全球頂尖研發團隊亦步亦趨,國光希望能遵循法規,早日提供安全、高品質疫苗,信守全民防疫、台灣優先的承諾。
-
2020-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內新冠疫苗第一期受試者開打 若有效將加速上市
我疫苗國家隊從一百七十七支新冠疫苗研發團隊脫穎而出,今再度傳出新進展。國內的國光生技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已通過衛福部食藥署審查,可實際施打於受試者,其他如高端、安特羅、聯亞生技等也都在加速申請中。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第一期臨床試驗將觀察疫苗安全性,由台大醫院負責計畫執行;另第二期臨床試驗若確認有效,也不排除加速核准上市。國光生技的COVID-19候選疫苗「AdimrSC-2f vaccine (COVID-19 S蛋白片段)」於六月提出臨床試驗申請。吳明美表示,日前因國光生技仍有部分資料補齊,因此為「有條件核准」國光生技新冠肺炎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但昨日該公司已補齊技術性資料,經審查通過,可實際施打於受試者。吳明美說,第一期臨床試驗主要將評估疫苗安全性,看施打於健康受試者身上是否產生不良反應,以及是否或激活免疫力;第二期才會驗證疫苗的有效性。然而日前有學者提出,我國疫苗進入臨床時間較晚,到明年年初才完成第一、二期,屆時不少國家已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不但緩不濟急,也能難找到受試者。吳明美對此則表示,廠商計劃書預計第二期將收3000位受試者,但食藥署之前便已放寬第二期臨床試驗人數,僅需1300人,且於12月底完成首名收案,便可獲得三億元補助,希望加速廠商研發、生產速度。另針對第二期可能需要較多受試者,食藥署日前也已與醫事司、部立醫院開會協商,針對臨床試驗進行準備和教育訓練,一旦需要收案,便可開始啟動。且屆時若真有急迫性,也不排除第二期臨床試驗看到初步成效後,便核准上市,至於確切時程,目前暫無時程表,端看第一期試驗結果。至於國光生技公司是否已完成合格受試者收案,吳明美則表示,台大醫院為合作醫院,由其掌握受試進度,食藥署不會派人至現場,也不會過問。
-
2020-08-19 養生.聰明飲食
台大推樂齡「CGT飲食」 無牙長者3步驟就能吃大餐
大啖美食讓人覺得人生美好,但年紀大了,牙口不好就與美食無緣,只能吃稠稠糊糊的餐點嗎?非也。台大醫院北護分院新研發推出「樂齡好食CGT」飲食,讓無牙長者也能當老饕,吃出健康又美味。台大北護分院研發飲食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表示,臨床發現,高齡者不是不想吃,而是吃不下,因老化導致進食能力衰退,出現咀嚼、吞嚥功能障礙。北護分院營養團隊赴日本參訪長照機構發現,日本的高齡者竟能用湯匙吃牛排,即使是無牙的長者,也能利用舌頭、牙齦壓碎食材,進而研發適合台灣高齡者的「樂齡好食CGT」,讓牙口不好的長者也有不同的飲食選擇。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指出,CGT分別是「Chew(咀嚼)」、「Gum(牙齦)」以及「Tongue(舌頭)」,也就是輕鬆咀嚼,可以用牙齦磨碎或舌頭壓碎。CGT特色是由營養師進行營養評估,考量老年人容易缺少的營養素設計餐食,讓長輩用牙齦或舌頭就能輕易壓碎食物,但仍維持食物原型及色香味。仍以六大類食物為主簡妙凌說明,CGT飲食仍以六大類食物為主,建議選擇質地較軟的食材,如絲瓜、魚肉等,若選擇較硬的肉類時,可先醃製浸泡過後,再以清蒸、燉煮烹調,保持濕滑口感好入口,避免油炸,以免食物過油或過硬。肉類可選擇吃魚、雞、豬肉的軟質部位,蔬菜類可選擇吃絲瓜、大黃瓜,葉菜類攝取葉子部分、去除根部,蘿蔔經燉煮變軟食用,都是不錯的選擇。可吃舒肥雞肉醃製入味針對長者的飲食料理,簡妙凌推薦可吃舒肥雞肉,選擇腿排部位,以鹽與辛香料先醃製入味,再以酵素浸泡約半小時,讓肉質變軟後,透過舒肥機以約72℃溫度放置一小時後,取出切成小塊或丁狀,方便長者食用;如果長者牙口功能較好,可在舒肥後再煎過食用,味道更脆更佳。長者想吃牛排的話,可以將牛排以酵素浸泡,讓肉質變軟,牙口不好長者就可以食用。生菜沙拉也是不錯選擇,以高麗菜絲、地瓜葉、生菜等葉菜當底,加上切碎的小黃瓜、胡蘿蔔絲、番茄、肉丁等。口味上不用過於清淡,若捨去美乃滋、千島等沙拉醬,可撒點鹽巴,或以炒過的蔥薑蒜或辛香料調味,讓長者補充營養素,也增進食欲。
-
2020-08-19 橘世代.健康橘
體力變差是因為年紀大?還是心臟衰竭?教你初步分辨
陳經理(化名)一直有運動習慣,每個周末都爬山,偶爾還會報名路跑賽,大家都稱讚她多年身材不發福,看起來不像快要屆齡退休。最近幾個月,她明顯感覺體力變差,比以前容易喘,也更容易累,原本能一鼓作氣走完的健行步道,現在都得中途停下來休息個兩、三次。朋友安慰她這是正常老化,不過她還是暗自不安,真的只是年紀大嗎?還是有什麼問題該就醫檢查一下?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王植賢提醒,「心臟衰竭」的症狀有很多時候可自己察覺,但臨床觀察多中年以上病人以為是「正常老化」。人在30歲以後,身體各項機能開始走向老化,如果和同年齡人相比,功能衰退得快,或自己原本能做的事情忽然變得吃力,很可能就無法單純用老化來解釋。王植賢舉例,如果以前可以跑步,現在走50公尺就會喘,原本一口氣爬很多樓梯,現在三層樓要休息兩次,這就不對勁。另外,70歲以上的人走路爬樓梯速度慢很正常,但如果一個人才50歲,走路爬樓梯速度竟然跟70歲長者一樣慢,或40歲以下的人,六分鐘卻走不到500公尺,這些都不能輕忽,建議就醫好好檢查心肺功能。心臟是全身血液循環的馬達,讓全身細胞得到充足氧氣的關鍵,臨床上所說的心臟衰竭,講白了就是「心臟無力」的意思。當身體處在休息狀態時,血液或氧氣需求量小,即便心臟無力,仍可能完成任務,人也不會太不舒服。在比較激烈的活動或是情緒激動時,全身對於血流和氧氣的需求增加,如果心臟無力,人就會明顯感到吃力。另外,身體長時間處於缺氧、血液循環不夠好的狀態,也會導致代謝廢物累積,人會容易感到疲勞和倦怠,活動的耐受度也會變差。王植賢表示,導致心臟衰竭因素很多,包括心肌梗塞、心肌病變、瓣膜性心肌病變、冠狀動脈疾病、心臟節律問題、心肌炎等等,也有自發性的心臟衰竭,連醫師都找不到原因。老化也會導致心臟功能變差,但通常要年紀到了七、八十歲以上才比較能說是老化造成,心臟衰竭的比率可能達兩成以上。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陳益祥說,心臟衰竭嚴重時將引發各種併發症,例如厭食、下肢水腫、怕熱、呼吸喘、無法步行,需要大量血流和氧氣的器官會受損,例如可能導致認知功能下降,肝腎腸胃等其他重要器官也會逐漸衰竭。早點警覺就醫,對於存活率影響很大。陳益祥建議,在其他器官受影響之前尋求醫療介入,讓心臟內外科醫師,透過藥物、心導管、心律調節器等各種內外科手段,挽救心臟功能不再惡化、避免急症發生,以免心臟功能隨著一次一次住院越變越差,最後就得靠心臟移植才能活命。精選延伸閱讀↘↘↘。毛巾擰不乾是身體警訊!回家陪爸爸多吃肉多運動。你,65歲了嗎? 把握健康慢老4大重點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8-18 科別.心臟血管
高血壓導管治療 減少口服藥物
國人平均四人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壓,但平均控制率不到五成。過去對於血壓的控制,主要是採取藥物治療,現今可經由高血壓導管治療,有效降低血壓,且可以減少口服藥物,有些人甚至不必再服用降血壓藥。70歲羅先生患有高血壓及第二型糖尿病,每餐需要吃19顆藥,一整天就要吃50幾顆,血壓仍難以控制,後經醫師建議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服用的藥物減少,收縮壓從180降到130毫米汞柱。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柏霖表示,高血壓口服藥物治療,往往需要合併多種藥物,才能將血壓下降約10至20毫米汞柱,但許多患者醫囑遵從性不高,血壓難以穩定控制。經高血壓導管治療可降低20至30毫米汞柱的收縮壓,並減少用藥一到兩顆,有些人甚至可以不再吃降血壓藥。導管治療是從腎臟著手控制血壓,林柏霖指出,由於腎臟在血壓調控扮演重要角色,若腎臟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導致腎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縮,而使血壓升高。高血壓導管則是從鼠蹊部以微創導管方式進到腎臟動脈,燒灼腎動脈旁的交感神經,降低交感神經活性,達到降血壓的效果。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過去高血壓導管用於吃三、四種降血壓藥仍無法控制的難治型病患,以及併發器官受損、用藥服從性低、服藥有副作用,以及次發性高血壓治療血壓仍不可控制等五種患者。美國心臟學院年會今年發布最新大型臨床研究顯示,在330名受試者沒有服用降血壓藥物狀況下,高血壓導管治療可以使患者於診間血壓平均下降9.2毫米汞柱。台灣目前也已執行約250例的高血壓導管治療,部分患者甚至下降20至30毫米汞柱。王宗道建議,診間測量血壓收縮壓15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24小時動態血壓的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即使不是難以控制的病患,也可考慮施行手術。林柏霖表示,高血壓導管治療手術,傷口小復原快,耗時1到1.5小時,不影響腎臟功能。但是目前健保並無給付,自費約需15萬元。
-
2020-08-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國光生技獲准臨床試驗 我疫苗國家隊躋身領先群
衛福部食藥署昨宣布有條件核准國光生技針對新冠肺炎疫苗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這讓我疫苗國家隊從一百七十七支新冠疫苗研發團隊脫穎而出,躋身至領先群,如依進度估算,可排進三十幾名。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表示,食藥署與國內三家疫苗研發廠商密切聯繫,國光生技新冠肺炎候選疫苗「AdimrSC-2f vaccine(COVID-19 S蛋白片段)」於六月提出申請,經專家會議,建議有條件核准其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國光可先篩選合格受試者,待補齊安全性數據審查通過後,即可開始實際施打於受試者。張連成說,國光生技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以健康受試者為主,預計收案六十八人,台大醫院進行試驗;高端、聯亞生技等兩家疫苗廠則在申請中。國光生技在八月底順利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可望拿到政府兩億元補助,若在十二月卅一日前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的首名收案,則能獲得三億元補助,兩項皆達標者則最多可拿五億元補助。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疫苗研發能夠進入人體試驗是很重要的一步,從生技產業發展或是政府業界合作等多方面來看,都具有正面的意義。現在核准第一期臨床試驗,明年初可完成一、二期。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台灣疫苗廠進入臨床總是好事,但我國疫苗進入臨床時間比預計晚兩個月,目前不少國家都已開始第三期臨床試驗,若疫情於秋冬再起,我疫苗卻必須等到明年初才完成第一、二期,可說是緩不濟急,屆時國際上已有疫苗上市,而我國第三期疫苗臨床很難找到受試者,「不太可能做到第三期了」,現階段也只能走下去看看了。
-
2020-08-18 科別.兒科
孩子一玩6小時 就醫還盯著手機
談起手機成癮,兒童心智科專家第一句話都是「太多了!大人小孩都很多!」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理事長、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治醫師鄒國蘇表示,手機成癮是非常難治的精神疾病,學童自制力差更棘手,有孩子一口氣玩六小時手遊,被家長帶來診間,雙眼仍緊盯手機螢幕。鄒國蘇表示,當孩子過度專注於手機遊戲,對課業、運動、社交等其他事物就會失去興趣,阻礙身心正常發展,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趨於緊張,出現裂痕。如果是過動症或亞斯伯格症等共病的孩子手機成癮,被禁止玩手機會反應激烈,甚至辱罵、攻擊父母。事實上,孩子手機成癮與父母教養方式息息相關,例如,全家用餐時,一家人幾乎零互動,家長忙著照相打卡,孩子則玩手遊,久而久之,孩子只要一坐下來就習慣看螢幕,逐漸出現成癮症狀。台大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高淑芬表示,治療手機成癮個案必須多管齊下,除了藥物、行為治療、心理諮商,還須評估是否合併憂鬱症、注意力不足等其他共病,過程中需改善親子關係,才能逐漸導正手機成癮所引起的不正常作息及行為。鄒國蘇說,親子互動或人際關係不好是手機成癮的危險因子,手機被當作某種避難所,「強拉」成癮者效果不好,建議家長以「吸引」方式讓孩子遠離手遊,例如創造良好親子互動,安排有趣溫暖活動。
-
2020-08-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苗國家隊拚出好消息 國光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
國家隊拚疫苗有譜了!衛福部食藥署宣布有條件核准國光生技針對新冠肺炎疫苗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成為國內首家可進行人體試驗收案的疫苗廠。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表示,國光生技已經可開始收案,只要這兩天內補齊實驗室安全性資料,就可開始施打。張連成表示,食藥署與國內疫苗研發廠商密切開會,國光生技的新冠肺炎候選疫苗「AdimrSC-2f vaccine(COVID-19 S蛋白片段)」於六月即提出申請,符合相關資料,但仍需補齊部分毒性和安全性數據,因此,經專家會議審查後,建議有條件核准其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只要補齊部分資料,即可開始實際施打於受試者。張連成說,國光生技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以健康受試者為主,將收案68人,預計於台大醫院進行。至於其他廠商則都還在送件審查。據了解,包括高端、聯亞生技等疫苗廠也都申請中。而國光生技趕在八月底順利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也可望拿到兩億元補助。日前政府祭出疫苗研發補助計畫,若在8月31日前取得食藥署核准展開第一期臨床試驗者,可獲得兩億元補助;若在12月31日前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的首名收案,則能獲得三億元補助,兩項皆達標者則最多可拿五億元補助。
-
2020-08-15 醫聲.慢病防治
腎臟病/領先全球!台大醫找出斬斷急性腎損傷變慢性腎臟病解藥
台灣號稱洗腎王國,慢性腎病治療更是長年健保單一疾病治療支出排行第一,台大醫院領先全球首度發現,即時給予急性腎損傷患者去甲基化藥物,控制腎臟血管周細胞,可阻止慢性腎病的發生,此成果已於8月4日刊登於國際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林水龍表示,台大醫院收治的急性腎損傷患者,持續追蹤8年,高達八成患者會進展成慢性腎臟病,避免急性腎損傷發展成慢性腎臟病,應超前部署介入治療,台大醫院研究團隊耗費十年,找出過去普遍認為無可阻止的急性腎損傷後發展成慢性腎臟病解藥。台大醫院金山分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周鈺翔表示,這次研究發現,小鼠因急性腎損傷引起維持正常功能的血管周細胞基因高度甲基化,即使腎功能恢復,仍有20%血管周細胞留存,不僅會喪失製造促紅血球生成素與穩定微血管的功能,還會轉分化成促成腎臟結疤的肌纖維母細胞。周鈺翔說,團隊認為控制腎臟血管周細胞的記憶可以防止急性腎損傷進展至慢性腎臟病,這次動物實驗中,在小鼠發生急性腎損傷後十天內使用去甲基化藥物(5-azacytidine)治療,觀察六個月發現,甲基化藥物確實可阻止急性腎損傷後發展成慢性腎臟病。周鈺翔表示,去甲基藥物本就有用於人體,主要是腫瘤治療,如血癌、肺癌或乳癌,將積極推動人體試驗,了解去甲基化藥物對於阻止急性腎損傷發展至慢性腎病成效,研判至少需耗時半年至一年以上時間才能看出療效,但強調一定比重新研發一種藥物更快。這次台大醫院也領先全球首度發現,急性腎損傷血管周細胞基因找出Ybx2等四個轉錄因子,使血管周細胞在腎功能恢復後仍繼續保有與喪失穩定微血管記憶,未來有機會進一步成為新藥開發。周鈺翔提醒,65歲以上的長者、糖尿病患、高血壓或慢性心衰竭及長期使用止痛藥者,都是容易形成慢性腎臟病的高風險族群,很多大型研究確實發現,服用大量強效止痛藥民眾都會傷害腎臟,呼籲減少強效止痛藥使用,需在醫師正確指導下使用,避免急性腎損傷發生。
-
2020-08-14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衰竭等換心 靠心室輔助器撐住
40歲的趙小姐去年第三胎產後突然心臟衰竭,住院至今,她在台大醫院加護病房兩百多天來,病況數度危急,從葉克膜、短效型心室輔助器,一路換到長效型心室輔助器,終於脫離臥床、開始運動,為未來的心臟移植培養體力。趙小姐去年底轉院時,正好是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的葉克膜專家王植賢值班,可說是照顧她最久的一位醫師。王植賢說,趙小姐生完寶寶都還沒抱過幾次,就陷入生死難關,住院半年多來,幾度命危,她老公長時間待在醫院陪伴。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陳益祥表示,趙小姐產後第八天發生心臟衰竭,經診斷為產後心肌擴大症,治療過程中一度脫離葉克膜,但心臟功能又掉下去,只好重新裝葉克膜,再換短效型心室輔助器。但等待心臟移植過程卻不順利,配對四次都失敗,只好改裝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持續復健與增進營養,準備出院,開始等待心臟的長期抗戰。陳益祥指出,當使用葉克膜的病人醒來,通常會先用短效型心室輔助器,大約3年前開始,短效型心室輔助器不再需要事前審查,健保給付一台大約40萬元,缺點是病人不能出院。如果住院期間一直等不到心臟,就要考慮換成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可以回家繼續等,同時恢復正常生活,不過因為一台要價400多萬元,健保給付要專案申請、事前審查。台大醫院2009年到2019年統計資料顯示,葉克膜可以為嚴重心因型休克的病人爭取到三成的活命機會,這些病人又有兩成可以轉置心室輔助器,當中超過六成能夠成功進行心臟移植。台大醫院器官移植護理師曹傳怡表示,該院做心室輔助器已經25年,輔助器可支持病人增加運動、養好體力、調整營養,生活品質變好了,就有更多正能量,移植成功率也會提高。
-
2020-08-14 科別.心臟血管
誰能花幾百萬換等待無價心臟?台大醫解析倫理難題
如果發現心臟功能正以超過正常老化的速度衰竭,有一天不移植心臟就會死,你願意在什麼時機讓心臟裝上心室輔助器?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陳益祥表示,這是人性、倫理、經濟的難題。陳益祥表示,太晚才裝心室輔助器,延命效果打折扣,但多數人會撐到別無他法、生命只剩幾天或幾小時,才願意裝心室輔助器。另外,對某些人來說,買一個等待無價心臟的機會,幾百萬都算便宜,也有人負擔不起,只能祈禱符合健保給付條件。陳益祥表示,心臟衰竭隨時間惡化,到嚴重末期必然需要心臟移植,但不可能變差時剛好就有心臟捐贈,在此之前,必須由暫時性的體外生命支持系統,幫助病人存活,等到有心臟可移植那天來臨。另外,由於心臟是全身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環馬達,如果等到其他器官都連帶出現問題,預後也會比較不好。陳益祥說,暫時性的體外生命支持系統包括葉克膜和心室輔助器,可為醫病雙方爭取時間。葉克膜是最緊急時使用,如果病人醒來,醫師就有機會考慮放短期或長期心室輔助器,心室輔助器可為病人等待心臟移植爭取更多時間,又分為短效型和長效型。根據台大醫院2009年到2019年統計,葉克膜可以為嚴重心因型休克的病人爭取到三成的活命機會,這些病人又有兩成可以轉置心室輔助器,當中超過六成能夠成功進行心臟移植。台大醫院器官移植護理師曹傳怡表示,台大醫院為患者裝置心室輔助器已25年,輔助器可支持病人增加運動、養好體力、調整營養,生活品質變好,心情更多正能量,移植成功率也會提高。陳益祥表示,當使用葉克膜的病人醒來,通常會先用短效型心室輔助器。大約三年前開始,短效型心室輔助器不需事前審查,健保給付一台大約四十萬元,缺點是病人不能出院,生活品質不好。如果住院期間一直等不到心臟,要考慮換成長效型心室輔助器,不過因為一台要價四百多萬元,健保要事前審查。陳益祥說,針對嚴重心因性休克的病人,死亡率高達五成,所以健保不給付。對於無法斷離強心劑或使用強心劑仍無法穩定的病人,安裝心室輔助器手術的死亡率達二成,但安裝成功後,長期來說相當安全,發生中風後遺症的機率僅千分之幾,這部分健保有給付。「醫師的底線是希望病人活,健保是希望用最少的錢讓最多人活。」陳益祥表示,去年十月開始,健保願意以事前審查方式給付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在此之前,回家等心等好幾年、甚至決定一輩子使用心室輔助器的的病人,都全額自費,台大醫院過去25年來已經執行過許多例。有美國華僑回台,一下飛機就心臟病發,全自費就醫、裝好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後返美,今年70幾歲了,身體還很好,確診新冠肺炎也沒事;有80幾歲老人家不等換心,自費換心室輔助器,決定就這樣用到生命終點。還有50歲男性自費使用之後,適應良好,兩度放棄移植機會,決定與輔助器共存,至今七年,是台大目前裝心室輔助器最久的病人。陳益祥透露,台灣兩年後可能會有全人工心臟,讓心臟嚴重受損、裝心室輔助器也無效的病人,有機會換人工心臟再等移植,一顆大約900萬。對於付得起的人,當然願意花900萬買一個續命、等待無價心臟的機會。不過對於醫師來說,不論是做多昂貴的心室輔助器安裝手術,手術技術的給付都是一樣的,醫師並不因此賺更多錢,很多民眾都有所誤會。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的葉克膜專家王植賢表示,在有限資源下,或許健保應該要考慮調整給付結構為「保大不保小」。心臟這個器官,功能沒有就是沒有了,如果不是葉克膜和心室輔助器,很多人根本沒有機會被列上移植等待名。「國家資源的分配是看一個森林,我們醫師是看一棵樹、一個家庭,」王植賢說,醫師最大的希望就是人不分貧富貴賤,可以活得下來、走著出院,過著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
2020-08-12 新聞.用藥停看聽
治療神經性疼痛 4類藥物因人而異
「神經性疼痛」是源自於神經受損或神經相關問題的不適症狀,包含燒灼感、麻、抽痛、刺痛以及「痛覺過敏」,像帶狀疱疹的症狀之一,就是造成病人神經痛。神經痛的發作,通常在休息或晚間時較顯著,因此影響病人的睡眠、情緒及生活品質,嚴重病人甚至有罹患憂鬱疾患的風險。引起神經性疼痛的原因並不相同,改善疼痛的選擇也有所差異,最常見4類治療單純疱疹後神經痛、糖尿病引起之神經退化型疼痛的藥物。1.抗憂鬱劑:藉由改變腦內神經傳遞物質之平衡,改善情緒、緩解憂鬱,亦可用於控制神經性疼痛。Duloxetine和Venlafaxine的副作用,包含暫時性血壓上升或心跳加快,易在服藥初期或劑量增加時發生,此時切勿貿然停藥;若感到惡心,可於飯後服用。Imipramine有較顯著的嗜睡、口乾、便祕及尿液滯留,建議在睡前服用,可助眠,並避免跌倒。2.抗癲癇藥品:Pregabalin及Gabapentin這兩種藥可抑制過多痛覺訊號傳遞至大腦,常見副作用包含頭暈及嗜睡,老人家、腎功能較差者、劑量增加時易出現,建議於睡前服用,可幫助睡眠,若一日需服用多劑,白天服藥時亦需特別注意。3.局部麻醉劑:Lidocaine 5%貼片用於特定部位症狀較嚴重者,可同時貼1至3片,不論黏貼幾片,一天之內最多貼12小時,此後應撕下丟棄,待隔日再黏貼新片;如果黏貼過久,除效果會逐漸降低外,也會有過多藥物分子穿透皮膚,導致頭痛、心跳變慢、血壓降低等狀況,須特別留意黏貼時間。4.嗎啡類藥品:Tramadol及其他藥品止痛效果強,但副作用也較強,其中Tramadol止痛效果雖較弱,因為可穩定神經,而可控制神經痛,常見副作用包含便祕、暈眩、嗜睡、呼吸變慢等。但Tramadol可能會和某些抗憂鬱藥品、止咳藥或抗生素產生交互作用而導致「血清素症候群(Serotonin syndrome)」,症狀包含發高燒、不自主顫抖、肌肉僵硬,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衛福部食藥署公告禁止此藥使用於顯著呼吸抑制的病人身上。服藥期間若有任何不適或擔心的問題,可請教藥師或醫師;維持服藥連續性,配合相關醫療照護,才是成功克服神經性疼痛的關鍵。
-
2020-08-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新冠血檢1到2%陽性 醫師:非台灣23到46萬人感染
彰化目前正在進行的新冠肺炎血清調查,初步結果證實台灣確實有隱形的無症狀感染者,引發恐慌,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孔祥琪、也是知名的部落客「林氏璧」表示,就算是結果真的有1到2%的陽性率,也絕對不代表台灣2300萬人中就有23到46萬人已感染,同時新冠肺炎病毒不像是B肝或愛滋病一樣會一直帶原感染他人。孔祥琪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針對彰化血檢指出,消息傳出可能有1到2%是陽性,「這是預想中的數字」,因為依據測驗抗體的方法不同,偽陽性的比率約為1到5%,所以如果抽樣人群中的抗體盛行率遠小於1到5%,那麼做出來的偽陽性數字就會嚴重干擾判讀,所以研究的意義就不大,無論如何因為有偽陽性的問題,台大公衛系和彰化縣衛生局在檢驗結果的詮釋上,要更加細緻,否則只會造成恐慌。他表示,即使是疫情非常嚴重的義大利,在3日發表的6萬5000人的抗體檢查結果,也只有2.5%血液中有抗體,其中有3成為無症狀,台灣至今的確診個案只有477例,一定會有社區的無症狀感染者,但人數一定「很少很少」更何況,彰化的抽檢對象主要是新冠肺炎確診者、確診者的接觸者、居家檢疫者和醫護人員,他表示,媒體報導這4個族群的抗體檢驗都有陽性,但是這個抽樣的母數是高風險族群,而非台灣整個社區,所以就算結果真的是1到2%陽性,也不能代表台灣就有23到46萬人染疫。他表示,還有媒體報導,「根據台大公衛學院初步發現,有部分抗體呈現陽性反應,甚至有人產生具保護力的中和性抗體,代表當時患者症狀不輕」,讓人無法理解,中和抗體應該是曾感染者體內都有的,與症狀無關,應該從輕症到重症都有,而不是「不輕」。孔祥琪表示,根據美國CDC(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研究,新冠肺炎發病後10天應該就沒有傳染力了,所以彰化調查的陽性個案,應該都沒有傳染力,即使是無症狀感染者也是一樣,「不要把無症狀感染者想成會一直在社區放病毒的那種帶原者」,新冠病毒沒有證實會造成類似B型肝炎或是HIV那種帶原者的狀況。
-
2020-08-09 科別.泌尿腎臟
舉弱男很受傷/提不起 放不下 別忽略熟男的玻璃心
案例故事:45歲的阿明(化名)是汽車業自營商,創業十年來狀況穩定,但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收入大減,顧及員工生計,讓阿明失落感與壓力甚大。加上結婚六年的妻子將過育齡、非常想有小孩,在雙邊壓力下,阿明出現焦慮、失眠、心悸等症狀。除了精神狀況變差,床笫間的事更沒性致,過程常無法「硬起來」。阿明在妻子的陪同下就醫,經泌尿科醫師轉介至精神科醫師後,確認阿明為「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礙,在開立助眠藥、充分休息、改善伴侶關係後,勃起狀況逐漸改善,「陳伯」早上也來找他了。身心疲累難啟齒 家人多關心泌尿科與精神科醫師呼籲,男性年過40後,因身體逐漸老化、飲食作息不正常、工作壓力、伴侶溝通等多重因素,容易出現勃起功能、泌尿道障礙,建議家人給予支持並陪伴就醫,確認是生理還是心理因素造成,才能對症下藥。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表示,身為枕邊人與子女,不一定洞悉丈夫/爸爸的心境變化,也可能沒發現其體力下滑、情緒不穩、工作壓力大到喘不過氣,甚至已進入更年期,影響「下半身」功能出現狀況,且難以啟齒。失眠情緒不穩 容易失去自信男性接近更年期時,因男性荷爾蒙下降,會出現睡不著、情緒不穩、性功能減退、性欲下降、甚至海綿體老化而無法提槍上陣;另外,心血管等疾病也可能導致勃起障礙。此時男性會對自我充滿質疑、不安、惶恐甚至有「玻璃心」,但因顧及雄風,大多不敢說出口。他說,男性出現勃起功能障礙的原因不少,可分為器質性與心因性因素,與健康息息相關。器質性主要影響因子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新陳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以及菸、酒、藥癮與不良飲食等,其中年齡是顯著的預測指標,年齡愈高愈容易發生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心因性主要影響因子則包括不良生活習慣,如作息差、晚睡、容易焦慮緊張、錯誤的性認知、不良的性經驗以及伴侶關係品質不佳等。器質性因素 糖尿病最常見張宏江說,器質性因素會依症狀對症下藥,例如更年期睪固酮低下,會補充男性荷爾蒙藥物或針劑;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礙,則會給予降血糖等藥物改善;若與攝護腺肥大相關,則遵循藥物或手術治療。但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有慢性病,其中最常見的是糖尿病,占臨床就醫患者三成。他曾收治一名50多歲肥胖男患者,自述某一天起突然性功能變差,就醫檢查才知有第二型糖尿病。因糖尿病會影響神經,使感應功能變差,血管容易阻塞,而使充血功能下降,導致勃起功能障礙,經開立降血糖藥物、要求減重三個月後,該患者勃起功能障礙改善,重拾親密關係。心因性因素 可轉身心科調整如果是心因性因素,則可能交由精神、身心科醫師接手。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表示,性行為表現會影響到男性自我肯定,只要有一點不順,無論是無法勃起、持久或早洩,都會對自己失去信心,也不知怎麼跟人求助,出現焦慮、失眠甚至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施佳佐說,常有從泌尿科轉介過來的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礙男性患者,並以45到65歲中年人為多,與45歲以下年輕人相比約為2比1。而心因性得對症下藥,從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因素三面向釐清,若為生理上作息差、晚睡所致,通常會開給助眠藥物並適當休息改善;若為心理上的焦慮、憂鬱、自律神經失調等,會開給抗憂鬱藥物,並加上心理諮商來改善;若為夫妻間、職場上等關係衝突或是家庭環境導致,則會透過關係協調改善。如前述阿明的案例,在釐清原因加上藥物後,即有明顯改善。泌尿科醫師提醒放鬆身心 別老想著「全壘打」俗話說「飽暖思淫欲」,施佳佐說,性是人類必須,男女關係並非每次都要做到「全壘打」,即便失敗一次也不要一直糾結、想快速「克服」。生殖系統偶爾也需要休眠,此時男性可先休養生息、充分放鬆,睡得好後,身體狀態自然轉好,「達陣」機率就會變高。別把一次的挫敗當成全部,有時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年過50歲 定期做泌尿道檢查張宏江說,「性功能=健康櫥窗」,男性年過50後,每年都應找泌尿科醫師檢查攝護腺、泌尿道、內分泌是否異常,甚至找出早期癌症,以便及早治療。女性若發覺枕邊人提不起性致、出現問題時,也應勇敢提起,鼓勵另一半並陪同就醫,以免難以啟齒而延誤治療。
-
2020-08-09 科別.泌尿腎臟
不升旗藏警訊/「晨勃」不再問候 慢性病恐已上身
40歲後是男性體能的分水嶺,研究指出,近三成男性有勃起功能障礙,除了伴侶關係受挑戰,更須正視的是,這可能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前兆。但爸爸面對相關泌尿問題多半難以啟齒,身心互為影響的情況下,各種危及健康的疾病悄悄上身。父親節剛過,但爸爸的健康不能輕輕帶過,元氣周報請來泌尿專家,提醒爸爸們認真面對下半身問題。男性最怕說「不行」,但你知道嗎?爸爸的「性」福與否,其實傳達了健康徵兆。臨床發現,40歲後是男性體能的分水嶺,有些人早上睡醒時,發現「陳伯(晨勃)」不再每天來打招呼;更有男性與另一半在床笫之間做愛做的事時,出現「舉」旗不定、力不從心的情形。有研究指出,近三成男性有勃起功能障礙(ED),除了伴侶關係受挑戰外,更須正視的是,這可能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前兆。勃起障礙年輕化 心血管危機隨著年紀的增長,男性會因為睪固酮減少,出現「男性更年期」的症狀,包含情緒低落、體力變差、性欲低下、不舉等症狀。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表示,中年男性面對相關泌尿、勃起功能問題時,多半難以啟齒。忍到不得不就醫時,往往情況已嚴重、治療困難,且在身心互為影響的情況下,恐衍生心血管、三高等多重共病。勃起功能障礙有年輕化的趨勢,陳煜說,現代男性經常需熬夜拚工作,壓力大,加上熬夜、負面情緒多等因素,導致還不到更年期,勃起功能就出現障礙。長庚醫院男性健康聯合門診統計顯示,40歲以下男性因勃起功能障礙求診的比率約25%,已非年長者的專利。更年期到來 男性荷爾蒙下降不過也有醫師持不同看法。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表示,50歲才是男性體能的分水嶺,因接近男性更年期(約50至60歲間),除了易發生勃起功能障礙,攝護腺體也開始增生。據臨床統計,男性生育力高峰約落在30歲,之後逐年下降,面臨更年期時,感受更為明顯,不過40歲也可稱為男性體力的「警覺期」。張宏江說,男性性功能障礙不只勃起功能問題,也有早發性射精(早洩),不少男性為此所苦。勃起功能障礙俗稱陽痿,是指性交時陰莖無法勃起,或在插入陰道後難以維持足夠的硬度,導致出現性交困難。男性若不見晨勃時,也得留意可能是因更年期到來、男性荷爾蒙下降所致。另外,勃起障礙也是血管功能變差的警訊,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硬化、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疾病。規律運動 有助產生睪固酮男性因勃起功能障礙就醫時,陳煜說,可透過檢驗陰莖勃起、神經功能、超音波等進行判斷,看是否有明顯的血流量不足、靜脈滲漏、組織或神經損傷等問題。並透過藥物、介入性血管攝影打通血流、低能量體外震波等治療方式,來改善勃起障礙、增加男性的自信心。呼籲男性若覺性功能出現問題時別害羞,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情。除了積極就醫,陳煜也呼籲男性正常作息、均衡飲食、定期檢查,多運動也有助產生睪固酮。我該就醫嗎?自我檢測勃起功能該如何自我檢測、評斷是否該就醫?張宏江說,可先參考網路上「國際勃起功能指標量表(IIEF)」及「勃起硬度級數(EHS)」,初步判斷自己是否已有勃起功能障礙。IIEF量表內容包含勃起信心、次數、性交困難度等,男性據實填寫後,若分數低於或等於21分,就需透過專業泌尿科醫師來診斷與治療。EHS則將勃起硬度分成四級,第一級為重度,陰莖變大但沒有硬度,硬度象徵為蒟蒻;第二級為中度,陰莖有硬度但無法行房,象徵為剝皮香蕉;第三級為輕度,陰莖硬度雖可行房但未完全堅挺,以帶皮香蕉為象徵;第四級則為陰莖完全堅挺,可以小黃瓜作為象徵。
-
2020-08-09 新聞.杏林.診間
退而不休1/忙碌超過60年 彭汪嘉康:盡責活過就不怕死亡
台灣癌症醫療之母彭汪嘉康明年將退休返美。她年近88歲,至今每週看診,保持忙碌超過60年,不怕失敗、遇到挫折「睡一覺就好」,自覺盡了責任,「最後一天到來我不會害怕」。台灣數十年前腫瘤臨床治療和研究都不強盛,許多病人為求生,必須跨海到美國求援。何以台灣當前癌症醫療和研究可與國際並駕齊驅?幕後功臣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彭汪嘉康。走進彭汪嘉康在萬芳醫院的辦公室,大大的辦公桌上堆滿研究書籍和文獻,身材嬌小的她坐在桌前,感覺隨時會被資料海淹沒。在辦公室一側牆面,掛著一張特別引人注意的照片,那是1946年,美國衛生研究院(NIH)全體住院醫師的合影,在數十人中,彭汪嘉康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彭汪嘉康開創許多女性第一的紀錄,在當年女性多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的年代,她是台大第一位女外科醫師;在美國從臨床轉入基礎醫學工作後,她發現染色體異常與癌症的關係,且孕婦可以透過抽血檢驗,事先得知胎兒的性別,因此在1971年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獲頒亞瑟弗萊明獎(Arthur S. Flemming Award)的女性及外籍人士。彭汪嘉康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得到很多女性第一的成就,但不是因為她身為女性而能佔到便宜,而是她比男性做得更好、用實力讓人不容忽視。她不間斷地工作超過60年,卻從來不覺得累、不覺得苦。直到今年9月,她將滿88歲,仍持續研究從未停止,且每週看2次診,驚人的體力和毅力讓年輕醫師讚嘆不已。記者問如何長保工作熱情;彭汪嘉康說:「我每天都工作,覺得很理所當然,從未覺得是負擔。」因為保持忙碌,每天都是值得期待、全新的一天。實驗室的日子總是與挫折相伴,彭汪嘉康說,當實驗常常失敗,壓力一定大,有時候一個研究案操作1萬次還是沒頭緒。但她從來不擔心,因為「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從每一次的失敗中找出原因,反覆除錯,最後就會成功。如果為工作操煩太多,彭汪嘉康笑著說:「那我就大睡一覺,就好了。」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說,常跟彭汪嘉康到國外出差,不管到哪,也不管抵達時間是白天或黑夜,彭汪嘉康總是精神奕奕。有一次他忍不住問,「怎麼體力這麼好?沒有時差嗎?」彭汪嘉康自在地說,在飛機上就睡覺,下飛機就可以開始工作。有一年,他們到中國參加兩岸學術交流大會,活動辦在2月冰天雪地的哈爾濱,所有來賓都冷得要死,雙腳發抖地等著大合照。只見彭汪嘉康穿著裙子、一般的靴子,神色自若,讓在場專家印象深刻。多年後,他們都還記得這個「不怕冷的台灣女人」。在NIH工作時,彭汪嘉康常協助轉介台灣的癌症病人到美國就醫求生,她體認,唯有提升台灣治療品質,才能幫更多人。在1992年推動史無前例的腫瘤專科醫師訓練計畫,第一代學生全是台灣當代權威,包含台大癌醫院長鄭安理、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滄梧等。為了返台參與腫瘤專科醫師訓練計畫,1992年已經60歲的彭汪嘉康,儘管已是NIH部門主管,她還特別回醫院臨床,接受2年癌症專科醫師訓練,又從住院醫師當起。覺得做足準備,才從美國回台,當時已62歲了。此外,她深信癌症防治不只是醫界和學界工作,應讓全民參與。在1997年創辦台灣癌症基金會,任職副董事長,推動「天天5蔬果」「蔬果彩虹579」等防癌宣導,影響無數家庭。身為獲獎無數的科學家,彭汪嘉康曾在訪談中談到成功的要素。要做研究,首先頭腦不好不行;其次,必須非常努力,也要有恆心。最後加上「運氣」,一切水到渠成。彭汪嘉康說,她運氣很好,當年在美國求職碰壁時,剛好有機會到NIH工作,從此投身研究工作。此外,當年她能成功推動腫瘤專科醫師訓練計畫,絕非靠她一人就成,如果沒有政府支持,沒有台大醫院、台北榮總、三軍總醫院院長合作,不派頂尖醫師當學員,就算她請到美國腫瘤學之父柯本(Paul Carbone)當計畫主持人,一切仍難以成功。努力之餘,還需運氣臨門一腳。另一個彭汪嘉康的「好運氣」,是她擇偶眼光神準。她不諱言,女性投入研究工作外,需要同時扮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是辛苦之處。因此更要好好挑選另一半。彭汪嘉康堅持,不管多忙,都要回家煮晚餐。她的先生會將菜先備好,等她從實驗室回來後快煮一番,夫妻倆陪著4個孩子吃飯。吃完飯,先生繼續陪孩子唸書,或夫妻倆分頭載孩子去上才藝課,她再開車重回實驗室。幸好在美國應酬不多,假日可以多點餘裕陪孩子。彭汪嘉康笑著說,沒結婚前不知道會遇到好老公,「也要運氣好」。相伴之道是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要能體諒彼此的缺點才能長久。隨年歲漸增,彭汪嘉康終於萌生退意,決定明年離開台灣回美國。她一邊謙虛的說,在台灣,各方專家都對她很客氣,她自覺自己「佔了位置」,想把舞台留給後輩。另一方面,身體也頻頻發出訊號,記性變差了,許多癌症新知得反覆看才能吸收,也令她挫折。彭汪嘉康說,未來回美國,就是正式把肩頭上的責任卸掉了,也不再擔心了。終其一生,她能做的事情都做了,也交了成績單,自然不會害怕最後一天的來臨。採訪近尾聲,記者問最後一個問題:「忙碌一生,有沒有什麼遺憾?」彭汪嘉康說,覺得對小孩很抱歉,為了要在美國社會立足,求學階段讓他們隨著媽媽忙得團團轉。賴基銘表示,彭汪嘉康體力異於常人,有活力又有幹勁,非常熱心助人,而且很愛台灣。她對台灣腫瘤醫學人才培養不遺餘力,桃李滿天下,做出沒有人能比擬的貢獻,也實現醫師科學家典範。
-
2020-08-08 養生.抗老養生
台大醫院新任院長吳明賢的養生祕訣/平日八字養生 假日「相反休假法」
台大醫院新任院長吳明賢,現年56歲,被問到個人養生祕訣,他的回答簡單有力:「養身在動,養心在靜。」這是他在上班日的養生心法;至於假日,則是採取「相反休假法」,讓身心真正休息。「養身必先養心」,吳明賢說,若能做到身體在動、飯好好吃、心靜得下來、好好睡覺、保持心情愉快,人就不太會生病。但現代生活步調緊湊、3C產品發達,人心很難靜下來,運動量也不夠。睡不夠、心不靜,長期下來,健康勢必出問題。養心在靜,行醫30多年,吳明賢每天一大早開晨會,一看診就是一整天,還要查房,大量消耗心力。他早睡早起,保持好精神和體力。偶爾覺得心煩時,他便專心讀書,就不會胡思亂想,心就靜下來。吳明賢每天走路上下班,醫院工作也需要頻繁走動,日行萬步是家常便飯。升任院長後,開始有專車接送,讓他走路量變少,他計畫下班後要額外再去走一走,這是養身在動。即使吳明賢每天走很多路,他深知「勞動」和「運動」不同,只要周末沒有會議,必定與兩三同學好友爬郊山。吳明賢說,爬山時也不能胡思亂想,腦袋真正放空,以免危險,其實任何運動都會有這個效果,所以人在運動後會格外愉快舒暢,這是勞動所不能達到的。「研究證實,上班族生活靜態,休息時若繼續呼呼大睡,往往會愈睡愈累。」吳明賢提醒,最好休假時做一點和上班時相反的事,所以他一直採取「相反休假法」。由於平常耗腦力、身體沒有什機會活動,吳明賢會利用休假時讓身體動一動,頭腦則放空。然而,如果平常是做勞動流汗體力活的人,建議休假時可從事靜態活動。吳明賢小檔案 年齡:56歲專長:一般內科學、腸胃學、分子生物學、醫學教育、流行病學現職:台大醫院院長、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內科醫學會秘書長給病人的一句話生病想盡快痊癒,除了要有好的醫療,心態也很重要,很多研究證實,正面樂觀面對病情,並與醫療團隊合作,才可得到最好的療效和恢復。
-
2020-08-08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健保未考慮人性 醫療價格應反映價值
聯合報健康版即日起推出「院長講堂」專欄,邀請全台各大醫院院長與名醫,深入剖析醫療議題,分享醫院管理與行醫心得,同時也提供其私房養生處方。國內消化醫學權威吳明賢,於8月1日接任台大醫院院長,自覺責任重大。在上任後接受本報專訪時,對於全民健保等醫療制度扭曲醫療生態,感到憂心不已。吳明賢說,許多優秀的五年級生從事電子業,現在可能家財萬貫,退休享受人生;反觀醫師工作繁重,身心疲累,周末都得開會、上課,但報酬與付出卻不成比例,全民健保無法反映醫療價值,年輕世代醫師觀念改變,使得醫療生態嚴重失衡、人才流失。台大醫院本業 賺不到3%提及衛福部健保署每年公布大型醫療院所財報,吳明賢忍不住提高音量、握緊拳頭,連說好幾次「荒謬、荒謬」。每次公布排行榜,大家就以為台大醫院很會賺錢,但事實並非如此,這種錯誤印象只會「害死台大醫院。」事實上,把自費等業外收入、政府補助、教學成本、硬體折舊成本等,加加減減算進去,台大醫院醫療本業其實賺不到3%,卻常被說是暴利。內科嚴重缺人 北漂而不均「這是暴利嗎?這樣的行業會有甚麼前途?年輕人怎麼會想來?」吳明賢感嘆,全國最優秀醫學人才辛勤地工作,所創造的利潤只有3%,這也難怪年輕醫師用腳投票,捨棄重症專科,而追求短小輕薄的五官科。吳明賢擔任內科醫學會秘書長達9年,觀察到內科嚴重缺人,還北漂而不均,南部大醫院常連一半人力都招不滿,部分醫院還得祭出「晚上十點後免值班」福利,才能滿招。醫界存在嚴重世代差異「嬰兒潮這一代醫師最耐操,額外花時間開討論會,我們都當作是學習。」吳明賢笑說,「老師如果知道我們在算工時,八成會生氣。」令人擔憂的是,嬰兒潮世代出生的醫師約在2030年左右退休,屆時健保及醫療體系恐將面臨重大的衝擊。醫界存在嚴重的世代間差異,台大醫院也是如此,這是他接任院長的一大挑戰,他將醫院工會視為合作夥伴,希望能透過工會建議,看到院內隱而未現的缺點,雙方經由溝通來化解歧見。勉將工作心態化為「志業」提到健保,吳明賢強調,健保要永續存在,一定要考慮到人性,否則醫療生態失衡是必然,有價值沒有價格的事情不可能存在,唯有讓醫療的價格能夠反映價值,才會有人願意持續投入醫療這份有價值的志業。場景回到8月1日上任當天,近百盆祝賀花籃,從電梯口一路延伸到院長室附近,對此,吳明賢謙稱「只是當醫生當比較久」,他提醒台大同仁莫忘「生命無價、視病猶親」的初衷,期勉醫師將「工作」心態轉化為「志業」,就像是親身幫病人試用降落傘一樣謹慎,持續精益求精。提出台大醫院三大願景吳明賢提出台大醫院三大願景,結合資訊科技的「智慧醫療」、強調預防的「精準健康」,以及仰賴臨床驗證的「尖端醫療」,作為領導者的他,必須為團隊指出大方向和目標。台大醫院擁有最好的團隊,他一定會扮演「總教練」角色,讓每個同仁都可以充分上場發揮,每場比賽都打出好球。再者,做好外部資源和內部人材的溝通橋梁,期盼達成台大醫院的願景和目標,「最終受惠的還是我們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