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保護力
共找到
1483
筆 文章
-
-
2022-06-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下降沒這麼快 莊人祥估7月底單日才跌破萬例
昨新增四萬四三七九例本土個案、一○三例死亡,確診人數比前天又多一萬五千多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若和上周二確診人數比較,已降兩成,目前每周以減少八萬人的速度下降,速度沒有大家想得這麼快,也許要到七月底,單日案例才可能跌破萬例。專家預估,Omicron變異株亞型BA.4、BA.5很快就會進入社區。莊人祥說,目前國內感染主要以BA.2為主,參考其他國家經驗,如感染過BA.1、BA.2將具交叉保護力,目前已有七成民眾接種三劑疫苗,預期八月後可能出現一小波疫情。為降低BA.4、BA.5對社區的衝擊,莊人祥說,不會放寬口罩防疫策略,在七月底前都不會鬆綁;至於入境檢疫每周僅限兩萬五千人,將綜合國際疫情,並評估防疫旅館、防疫計程車等配套措施,至少需一周才有後續結果,最快要到七月上旬,才知是否可放寬入境人次。莊人祥說,今年一月以來,本土Omicron疫情致死率約萬分之十五,希望致死率可再降低一些,已加強診斷治療,希望降低致死率,讓死亡人數跟致死率愈低愈好。指揮中心統計,今年截至六月廿六日,通報染疫的住宿式長照機構達一五二四家,確診住民人數為三萬八五五五人、確診工作人員數為一萬二○六人;住宿式服務機構中重症送醫三○八一人,其中九一三人死亡,送醫後致死率為百分之二點四,遠高於整體致死率。昨新增本土病例以台中市六三九七例最多,其次為高雄市五八一六例、新北市五六五三例、台南市四一四五例、桃園市三五二一例、彰化縣三四五二例、台北市三一一六例等。
-
2022-06-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莊人祥估本土跌破萬例「也許要到七月底」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下降,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雖然周二、周三的病例數都會較高,但目前每周仍以減少約八萬人的速度下降。不過對於外界推測7月中旬可跌破萬例以下,莊人祥則表示,要看疫情下降情形,有人預估六月底、有人預估七月中,但「也許要到七月底」,下降速度沒有大家想得這麼快。至於BA.4、BA.5預期八月左右或以後才可能一小波疫情出現。莊人祥表示,目前看來死亡人數也有下降,當然希望致死率可以再降低一些,若以一月以來Omicron疫情,致死率約萬分之15,希望加強診斷治療可降低致死率,讓死亡人數跟致死率越低越好。另外,外界關心BA.4、BA.5是否很快會出現本土個案,莊人祥則表示,目前國內主要感染為BA.2,加上先前七成民眾接種三劑,雖然有些人接種間隔較久,保護力下降,但現在也提供符合資格民眾可接種四劑,因此藉由自然感染和接種疫苗,預期八月左右或以後才可能一小波疫情出現。莊人祥表示,目前認為BA.4、BA.5傳染力雖高,但嚴重度沒有特別高,民眾若還沒接種完全三劑疫苗趕快去打,若符合四劑資格也趕快去打。另外口罩策略暫時維持至少到七月不會更動,希望未來BA.4、BA.5進到社區時,能夠降低影響。而針對6月15日起限制每周入境容額人數為2.5萬人,是否會再調整?莊人祥表示,入境總量從原來1.8萬人提升到2.5萬人,當時就預計政策執行兩週,之後針對結果再進行評估,因此目前沒那麼快進一步放寬。他表示,政策實施兩周後要搜集資料,且資料做後續疫情及國際疫情評估,另需要入境後防疫旅館、防疫計程車等配套措施,「還需要一周吧!」
-
2022-06-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CIP通過2劑隔4至8周 6月至5歲幼兒可打莫德納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決議通過六個月至五歲幼兒接種莫德納疫苗,兩劑接種間隔四至八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仍處於社區流行階段,專家建議幼兒應接種莫德納疫苗以降低重症死亡風險;至於五至十一歲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病況穩定者,完整接種第一、第二劑基礎劑滿五個月,應接種同廠牌追加劑(第三劑)。此外,七月一日起,免費提供零至六歲幼兒第二輪免費快篩,民國一○四年九月二日(含)以後出生者,家長可持其健保卡至快篩實名制販售點免費領取五劑。現尚無健保卡或後續出生的孩子,只要拿到健保卡都可以領。成人疫苗部分,ACIP專家建議,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社福機構等工作人員第一次追加劑(第三劑)接種滿五個月,可接種第二次追加劑(第四劑);此外,次單位蛋白疫苗「諾瓦瓦克斯」可與其他廠牌疫苗交替,用於各劑次接種。莊人祥表示,之前開放六十五歲以上民眾、十八歲以上免疫不全或低下者接種第二次追加劑(第四劑),從即日起,可能接觸病人的高風險工作人員,也可依自身意願接種第四劑。專家考量感染後接種間隔延長,可誘發更多免疫保護力、降低重複感染機率,建議可自發病日或無症狀確診日起算,滿三個月且急性症狀過後,即可接種下一個疫苗劑次。莊人祥說,如果確診後還不滿五個月,符合「工作需要或性質導致感染風險增加」、「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導致感染風險增加」、「入境其他國家時需查核接種紀錄」等三種情況,經醫師評估適合,仍可接種疫苗。針對五到十一歲兒童,莊人祥表示,先前專家僅建議接種兩劑基礎劑(第一劑、第二劑),這次進一步建議免疫力較弱的兒童應追加接種一劑基礎加強劑;一般兒童完整接種兩劑基礎劑滿五個月也應接種第三劑。不過,專家尚未建議兒童混打,仍建議以同廠牌完成基礎加強劑和追加劑。
-
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兵臨城下!上周境外定序結果BA.4、BA.5過半 計126例
上周境外移入個案定序,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超過一半,檢驗120例驗出61例變異株個案,包括53例BA.5、8例BA.4。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不論BA.4及BA.5都以美國最多共16例,其次為法國7例。目前BA.4及BA.5已累計攔截到126例,包括107例BA.5及19例BA.4。不過,國內5、6月已完成的443例本土個案定序,仍為BA.2。羅一鈞表示,上周針對6月10日至18日入境的個案進行定序,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8株OmicronBA.4及53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40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0日至6月18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分別自美國(3例),新加坡(2例),法國、馬來西亞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移入;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13例),德國及法國(各6例),新加坡(4例),英國(3例),泰國、土耳其、丹麥(各2例),西班牙、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波蘭、奈及利亞、印尼、荷蘭、印度、比利時、挪威、沙烏地阿拉伯、肯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另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羅一鈞表示,根據6月22日世衛統計已有62國檢出BA.5,累計占全球25%,58國檢出BA.4占9%。病例雖然正增加中,但沒有爆炸性成長,BA.2還是主流,因此會繼續觀察國際疫情。而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羅一鈞表示,因應變異株,指揮中心從驗到境外首例開始,便請地方衛生局針對個案的同行者、居家檢疫同住家人若發現確診,需再次採檢,以了解可能的傳播範圍,屬擴大監測的一部分,但目前沒看到境外移入個案傳給國內家人的情形。目前境外移入個案九成都是無症狀,輕微症狀的都是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沒有特別的不同的症狀。
-
2022-06-27 養生.聰明飲食
免疫力太強也傷身?營養師教這樣吃,維持「剛剛好就好」的正常免疫力
為了預防染疫或生病,常運動、攝取均衡營養是提升免疫力的不二指南,但你知道免疫力「太強」也會傷害身體,甚至攻擊自己體內的正常細胞,讓你生病嗎? 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頁表示,免疫系統是幫助我們對抗外來入侵病毒,及修復內在細胞的衰老、損傷與突變,但凡事都要「剛剛好」,才不會讓你的免疫細胞殺紅了眼,傷害體內的健康細胞;而想維持正常免疫力,她也提供調整免疫力的「5招」飲食方針。 免疫力不是高就好,太強會攻擊正常細胞 「免疫力過猶不及都不好。」高敏敏提醒,當免疫強力啟動,可能會傷害到自身細胞,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而免疫力的強、中、弱,也會為身體帶來不同的影響: .免疫力過低:會讓有害物質在體內繁殖,容易導致各類型疾病 .免疫力正常:正常的免疫力,可以幫助對抗外來病原體。而正常的免疫系統,則可以幫我們分辨正常細胞與外來入侵物,並處理內在細胞的衰老、損傷、突變。 .免疫力過強:過強的免疫力會攻擊自身正常細胞,造成免疫性的病理傷害。 5大營養食物,增強免疫保護力 想要有正常的免疫力,高敏敏建議,可適量攝取5大營養食物,讓保護力從「吃」做起。 1. 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細胞中,尤其是白血球和抗體的主成分,若當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或品質低下,會增加感染細菌、病毒的風險。 建議每人每天需要吃5~8份蛋白質,每份大約是1個半左右手掌大小及厚度,最好平均從動物性及植物性2種來源攝取。 .植物性蛋白質:來源為豆類、豆腐及豆製品 .動物性蛋白質:來源為瘦肉、雞肉、魚肉、海鮮、奶類、雞蛋等 2. 攝取各種不同顏色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中的植化素對人體有保護作用,例如:黑色的菇類裡富含多醣體,能調節免疫功能;橘紅色蔬果包括紅蘿蔔、黃甜椒、番茄等,含有維生素A,能維護眼睛、鼻子、口腔、肺及胃腸道各處的黏膜健康。 想要鞏固第一道防線,阻止細菌、病毒入侵身體,建議一天要吃2~3碗各色蔬菜,及2~3顆拳頭大小的不同種類水果,其中富含的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等.也都跟免疫功能息息相關。 3. 吃Omega3好油: Omega-3有助於降低體內的「慢性發炎」,讓免疫細胞不會過勞、失衡,但Omega-3無法由人體自行製造,必須透過食物來攝取。 建議每周吃3次深海魚類,例如:鯖魚、秋刀魚、鮪魚、鮭魚等;每天可攝取海藻、堅果、亞麻籽、亞麻仁油、紫蘇油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好油脂食物。 4. 澱粉選全穀雜糧: 非精緻的雜糧裡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各種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尤其是維他命B2、B5、B6、葉酸等,對維持細胞黏膜健康及製造抗體等免疫功能有益。 建議每天三餐的澱粉中,最少吃一碗糙米飯、五穀飯或搭配燕麥,用來取代精製白米飯、白麵條、白麵包吐司等。 5. 好菌: 「補充好菌可以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更能調節免疫,減少罹病機會。」高敏敏指出,像是優酪乳等發酵的乳製品,是牛乳發酵後的產物,會把多數容易造成敏感的乳糖轉成乳酸,也能讓乳品的營養分解成小分子更好吸收。 腸道好菌就像是人體守衛兵,人體有約70%的守衛兵都在腸道,應維持腸道好菌多、壞菌少,她也提醒:「菌相平衡真的很重要!」建議每天喝1~2瓶250毫升的優酪乳,或小盒優格,再透過納豆、韓式泡菜等發酵食物補充,因這些食物在發酵過程中亦會有好菌產生。 而吃好菌的同時,也要記得攝取蔬菜、水果、全穀根莖類,裡頭的膳食纖維和寡糖,是益生菌的食物,能幫助腸道內益生菌的生長。 除了飲食之外,保持愉悅的心情也很重要。高敏敏補充,可透過調適身心、放鬆壓力、規律運動等方法,再忙都不要忘記善待自己。在非常時期,從飲食方面增加保護力很重要,但免疫力讓它「剛剛好就好」,一起加油保持最剛好的狀態。【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8175.html】
-
2022-06-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感染Omicron增5倍 引發MIS-C、腦炎外還可能中風
國內5至11歲兒童疫苗第二劑於6月22日起,間隔4至8周即可接種,指揮中心ACIP專家會議近期將開會討論6個月至5歲幼兒施打疫苗,最快預計7月中旬開打。專家表示,相較過去,近期Omicron疫請升溫,美國研究觀察,兒童感染Omicron機率增加5倍,因此各國皆建議兒童接種疫苗利大於弊。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昨於「全心守護婦幼,預控即時行動」研討會中分享,先前各國觀察,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多屬輕症,且施打疫苗效果不如預期,因此曾有一段時間針對兒童是否施打疫苗頗有爭議。呂俊毅表示,但兒童感染後仍有可能引發重症,最怕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問題,包含腦炎、感染後引起血管變化如發炎、狹窄甚至中風,便開始就疫苗施打是否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副作用及感染,兩者利弊做討論。呂俊毅指出,近期Omicron疫情於各國流行,美國發現兒童感染機率增加5倍,許多醫院遇到大量兒童病患住院,不像去年疫情流行期間鮮少兒童患者感染、住院,甚至演變重症。根據過去臨床試驗結果,12至15歲青少年接種輝瑞BNT疫苗的保護力為百分百,而5至11歲兒童接種後產生保護力與青少年類似,高達90%。而疫苗上市後真實世界數據顯示,面對具有免疫逃脫的Omicron,青少年接種輝瑞BNT,疫苗保護力降到40%,幾乎很難預防感染輕症,但對重症防護仍有70至80%。另一研究則涵蓋5至11歲兒童數據,施打疫苗後保護力僅剩6、7成。呂俊毅表示,總體而言,青少年、兒童無論施打莫德納或輝瑞BNT,對於Omicron預防感染保護力雖不到5成,但預防重症仍維持8成,在Omicron仍然流行期間,非常值得打疫苗。家長憂心孩子施打疫苗後產生副作用,尤其接種mRNA疫苗後容易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呂俊毅表示,其好發族群為15、16歲青少年,以第二劑最多,接種後2、3天至1周內,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喘、心悸等症狀,大多無需治療,休息數日可自行恢復,也沒有留下後遺症。呂俊毅表示,兒童接種疫苗產生副作用機率小,相較青少年較屬高風險。但不打疫苗者,染疫後一樣會有心肌炎,甚至引發其他風險,在分析染疫風險及疫苗副作用利弊下,因此美國CDC強力建議兒童、青少年施打疫苗。呂俊毅指出,去年台灣疫情控制好,兒童疫苗接種另當別論,但今年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加上Omicron流行,兒童感染雖多輕症,但仍有重症,如引發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腦炎、缺血性中風、哮吼甚至長新冠風險,建議兒童應施打疫苗,降低感染及重症風險。
-
2022-06-25 醫療.感染科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國內出現首例猴痘確診個案,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罕見傳染病,與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接種天花疫苗能提高保護力。外界關心,衛福部疾管署天花疫苗準備情形?疾管署長周志浩說,國內有庫存第一代疫苗,主要是戰備使用,若要打盡量使用第三代疫苗,目前已在接洽中。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透露,約在2000年左右,全球關注恐怖主義,當時台灣被美國要求,依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銷毀實驗室內的天花病毒,沒想到,2001年美國即發生911恐怖攻擊,當時大家關注生化恐怖攻擊,包括炭疽桿菌、天花病毒等。當時,國內第一代天花疫苗儲備量有700萬劑,隨即開始檢視疫苗還具不具有活性,經相關單位研發出雙叉針頭,疾管署實驗室進行研究,只要將針頭沾了疫苗,再插入人體真皮層,還是可以產生抗體,總共可供2800萬人施打,因此,當時決定第一代天花疫苗原液決定不銷毀,作為台灣一旦被天花病毒恐怖攻擊時,台灣具有自保能力,直到現在疾管署還是不時的檢測第一代天花疫苗活性。周志浩說,第一代天花疫苗屬於活性疫苗,副作用多一些,第三代雖然也是減毒疫苗,但打進去的病毒不會在體內繁殖,還是可以誘發免疫反應。疾管署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台灣自1955年起就未曾再有天花病例發生,因此自1979年起,即停止接種,故該年以後出生的民眾均為未接種族群。施文儀說,猴痘傳播屬接觸傳播,目前仍有局限性,疾管署應鼓勵醫師通報,包括皮膚科、內科醫師 「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以防猴痘疫情於國內擴散。
-
2022-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建議兒童疫苗打滿3劑 李秉穎:預防變異株威脅
全台疫情仍在高原期,近日本土單日確診數雖然下降趨勢,但整體仍維持在萬例以上,許多家長也擔心小朋友有染疫甚至重症危險。ACIP召集人李秉穎醫師今接受「新聞放鞭炮」節目訪問表示,「小朋友可能還是要打滿3劑比較好。」雖然目前疫苗仿單上都是2劑次,但台灣還是可以自行裁量。針對單日確診數何時可以跌破萬例,李秉穎直言「歹講」,台灣疫情曲線呈現丘陵,上升較慢,下降的速度也會較慢,觀察國外經驗,有些國家3個月就下降,但像澳洲歷時快半年都還沒完全結束,「我們可能是下降比較屬於下降慢的那一群」,何時會到一萬他也不知道。李秉穎表示,小朋友是不是需要打到3劑,以後會進行討論,但以他建議還是要「打滿3劑」比較好,雖然目前疫苗仿單上都是寫2劑次,如果有公布讓兒童接種第3劑,那也是台灣自行的決定與裁量。李秉穎分析,建議小朋友還是要打滿3劑,主要原因是預防變異株的威脅,因此18歲以上的青少年族群,我們也是建議打滿3劑。李秉穎表示,從臨床試驗來看,疫苗對5歲以下小孩而言是安全有效,安全性上沒有問題,兒童保護力跟成人差不多,都在70%至80%左右,抗體還比成人高。有民眾提問,孕婦打疫苗會產生抗體,抗體是否會透過胎盤傳給寶寶?李秉穎回應,根據相關研究,母體若施打疫苗,抗體確實會傳給寶寶,保護力可維持到寶寶出生後6個月。李秉穎也補充,雖然母乳中可能也有少量抗體,但寶寶吃進肚子後就會被酵素分解成氨基酸,「但抗體要進入血液才會有免疫作用」。至於高端疫苗獲選WHO團結試驗,至今試驗結果遲遲未公布,是否當中有變數?李秉穎表示,他也不知道為何WHO到現在還沒公佈結果,照理說都收案一段時間了,進度上確實有些緩慢。此外,全台疫情仍在高原期,何時能夠降至單日萬例以下?李秉穎直言,「我們可能是下降比較屬於下降慢的那一群」,因為台灣整體疫情像「丘陵」上升緩,下降也就跟著緩;但根據國外經驗,有些國家3個月就下降,也有的4、5個月才結束,澳洲半年都沒辦法結束,何時會到降到萬例以下「很難講」。
-
2022-06-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公衛學者估6月疫情進入平原期 莊人祥:對疫情走向樂觀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正趨緩,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指出,這要歸功於20到49歲率先築起全台「免疫防火牆」,以北北基桃已達79%為最高,全國也已達72%,預估6月底北北基將達成單日個案少於萬例,逐步進入「地方流行平原期」。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不清楚陳秀熙如何估計,但概念大致沒錯,不過月底能否降到單日確診1萬例左右,還需要持續關注,但「對疫情走向樂觀」。陳秀熙表示,台灣20至49歲的感染率很快達到高峰,也很快就下降,這是流行下降的原動力,可以保護其他年齡層。50歲以下也已出現下降趨勢,代表台灣的疫情已經要受到控制。而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的疫情曲線已率先下降,台中、台南、高雄這三個西部交通重鎮也看到曲線有下降跡象,預估北北基桃6月底單日新增總個案就會低於一萬例,走入單日新增低於萬例、感染率約2%的「地方流行」。莊人祥則表示,陳秀熙提出的「免疫防火牆,包括「自然感染」和「打疫苗」的保護力,但如何估計並不清楚。概念上大致沒錯,但到底能否到單日1萬例以下,還有賴民眾是否隨時戴好口罩、打疫苗,並且控制好人流,考慮的部分相當多元。而口罩政策每個月都會評估一次,目前整體疫情雖在下降,但下降幅度沒有非常厲害。而預估6月底疫情較低時,新冠疫情還是會在地方流行,因此口罩禁令應該只會討論哪些場合持續放寬,而這會持續研議。另針對入境容額上限,莊人祥也表示,目前容額上限2.5萬人,已經比先前每周1.7萬人增加。未來是否放寬,會根據防疫旅宿、防疫計程車還有醫療量能考量。
-
2022-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免疫低下病人打疫苗保護力不如一般人! 醫:國際已有防疫解方
截至6月20日,今年累積新冠肺炎本土病例達330萬2192人,儘管輕症比率達99.61%,但累積1萬2920名中重症個案,已經造成4512人死亡,其中約30%屬於免疫低下的病友,死亡人數僅次於老年人。 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吳明儒表示,美國CDC一再提醒,肥胖、失智、孕婦、慢性三高病友等,因本身免疫力較差,在染疫之後,容易出現併發症,引發重症,死亡風險比一般人來得高,務必評估接種疫苗的必要性,以降低中症重症風險。 至於「高感染風險、高併發疾病風險」等民眾,則令醫界、公衛學界擔憂,包括洗腎、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肺阻塞、肝硬化、癌症以及愛滋感染者等,均屬於「易感染、易有併發症」族群,在面對新冠病毒威脅時,更應提高警覺,勤洗手、戴口罩、接種疫苗。 「這正是少部分民眾必須施打基礎加強劑的原因」吳明儒說,指揮中心在公布國內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時,常提及第一劑、第二劑,以及基礎加強劑、追加劑,其中占比極低的基礎加強劑的適用對象就是指「易感染、易有併發症」族群。 「易感染、易有併發症」族群接種疫苗後,體內所產生的免疫力仍不盡理想,吳明儒表示,中榮最新臨床研究發現,打完兩劑疫苗後兩個月抽血檢驗抗體比率,洗腎患者約95%,但腎臟移植患者僅65%。至於打完三劑疫苗後兩個月抽血,產生抗體的比率,洗腎患者可達99.5%,而腎臟移植患者只有74%。吳明儒說,免疫力低下族群即使施打兩劑到三劑疫苗,很多患者的抗體保護力仍明顯不足。 如何讓免疫低下族群免於新冠病毒的威脅?吳明儒表示,一項有關長效單株抗體的大規模臨床研究證實,免疫力低下族群在接種長效單株抗體的雞尾酒療法後,六個月內可將降低83% 感染風險,且重症、死亡機率也較低。 長效單株抗體的雞尾酒療法已在美、澳及歐盟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並在英國獲得有條件的上市許可,主要適用對象為免疫功能嚴重不足,及施打疫苗後容易產生嚴重副作用的族群。 此外,亞太地區新加坡、日本、韓國也正在審查長效單株抗體雞尾酒療法的緊急使用授權。 吳明儒表示,期待台灣未來也會有多家醫學中心參加該藥物的臨床試驗,日後如果能通過食藥署核准,在台上市,將成為高風險族群的另一項自保考量。 從醫療量能角度來看,免疫低下的病友容易突破性感染,一旦染疫後難以自行清除病毒,恐長期處於確診狀態,以致重症及死亡率較高,醫療支出費用驚人。 目前台灣醫療量能處於飽和狀態,各地專責醫院的醫護團隊疲累不堪,雖有空床,卻可能因為醫護人力不足,而無法收治中重症感染者。 吳明儒說,站在公衛學立場,讓免疫低下族群施打長效單株抗體,確實有其考量的必要性,但最大難題是藥價可能非常昂貴。 多位台灣移植醫學會理監事也表示,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力明顯低於一般民眾,即使疫苗打好打滿,但仍有一定風險,非常期待能有價錢合理、安全又有效的長效單株抗體來幫移植等免疫力低下的病患提高免疫力。 我國食藥署尚未核准長效單株抗體,吳明儒提醒,免疫力低下族群應該在指揮中心建議和醫師評估下,盡快接種第四劑疫苗。此外,目前正處於疫情高原期時,病毒就在社區中傳散,務必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並盡量減少至公共場所,如有類似流行性感冒症狀,應即時就醫。免疫低下族群防疫照護
-
2022-06-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免疫低下族群防新冠 提高保護力新解方
截至6月20日,今年累積新冠肺炎本土病例達330萬2192人,儘管輕症比率達99.61%,但累積1萬2920名中重症個案,已經造成4512人死亡,其中約30%屬於免疫低下的病友,死亡人數僅次於老年人。台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主任吳明儒表示,美國CDC一再提醒,肥胖、失智、孕婦、慢性三高病友等,因本身免疫力較差,在染疫之後,容易出現併發症,引發重症,死亡風險比一般人來得高,務必評估接種疫苗的必要性,以降低中症重症風險。至於「高感染風險、高併發疾病風險」等民眾,則令醫界、公衛學界擔憂,包括洗腎、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肺阻塞、肝硬化、癌症以及愛滋感染者,這群病患在接種疫苗後,體內所產生的免疫力仍不盡理想。打3劑疫苗 抗體仍不足吳明儒表示,中榮最新臨床研究發現,打完三劑疫苗後兩個月抽血,產生抗體的比率,洗腎患者可達99.5%,而腎臟移植患者只有74%。吳明儒說,免疫力低下族群即使施打兩劑到三劑疫苗,很多患者的抗體保護力仍明顯不足。如何讓免疫低下族群免於新冠病毒的威脅?吳明儒表示,一項有關長效單株抗體的大規模臨床研究證實,免疫力低下族群在接種長效單株抗體的雞尾酒療法後,六個月內將可降低83%感染風險,且重症、死亡機率也較低。最新療法 獲歐美緊急授權長效單株抗體的雞尾酒療法已在美、澳及歐盟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並在英國獲得有條件的上市許可,主要適用對象為免疫功能嚴重不足,及施打疫苗後容易產生嚴重副作用的族群。此外,亞太地區新加坡、日本、韓國也正在審查長效單株抗體雞尾酒療法的緊急使用授權。我國食藥署尚未核准長效單株抗體,吳明儒表示,期待台灣未來也會有多家醫學中心參加該藥物的臨床試驗,日後如果能通過食藥署核准,在台上市,將成為高風險族群的另一項自保考量。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首份確診者抗體研究出爐 解隔滿3個月仍建議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2年半,衛福部疾管署委託陽明交通大學進行研究,進行血清抗體追蹤研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記者會上說明,該研究案受試者,大部分都是去年5、6、7月本土alpha株的確診個案,沒辦法等同Omicron變異株的情形,但根據追蹤數據來看,隨著時間抗體將持續下降。因此建議確診者解隔離滿三個月後,還是可以接種疫苗延長抗體保護效力。根據媒體報導,陽明交通大學針對血清抗體的追蹤研究來看,260名的染疫者後發現,康復後1年多、500天以後,保有較佳保護力抗體者僅約3成,若染疫病況越嚴重者、感染後有打疫苗者,抗體會更高,建議確診後仍要打疫苗。羅一鈞說明,疾管署去年就委託陽交大進行確診者抗體追蹤研究,是針對疫情前2年,也就是109年1月到110年7月通報確診的個案,取得同意後追蹤個案1到2年的抗體變化情形,做關於保護力的研究。「研究取得236名確診者同意長期追蹤定期抽血。」羅一鈞表示,樣本都送到中研院等機構,做抗體和中和抗體檢驗,其中比較重要的成果,首先要先說明,這段時間的確診個案,並不是Omicron變異株,是部分武漢株,以及後續歐洲株。大部分都是去年5、6、7月本土alpha株本土確診個案,代表早期或中期疫情的病毒株確診後的抗體變化,不見得能推斷到後續的Omicron變異株的血清變化。羅一鈞進一部指出,目前實驗分4組,輕症沒打疫苗一組、重症沒打疫苗一組,6、7月因為全台還在接種疫苗,所以分染疫後有無打疫苗和輕、重症4組。研究中顯示,輕症沒打疫苗或重症沒接種疫苗,在400到405天追蹤中看到抗體濃度明顯下降,重症抗體保護效果維持較高較久;輕症追蹤500天以上,剩下三成保護效果但如果打過疫苗,100多天仍可維持在100%。看來重症抗體比較高且持久,確診後打疫苗也是,羅一鈞建議,確診者隔除隔離滿3個月後,還是可以接種疫苗,以延長抗體保護效果。至於未來會不會在進行進一步的血清研究?羅一鈞表示,等去年、前年的收案完成結案報告後,會再做研究結果和結論做應用探討。至於這波本土Omicron疫情,是否長期追蹤抗體研究?會再跟相關專家團隊討論。羅一鈞也提及,針對染疫確診者,這波疫情中有些醫院可能對醫護有做抗體追蹤,但多少會受到接種疫苗的干擾,分析要排除打疫苗三四季的干擾,分組會分更細,這部分跟專家討論若有結論會再報告。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旅團客免三劑!交通部:48小時內快篩陰證明即可出遊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放寬旅客參加旅行團須接種第3劑疫苗,未施打3劑疫苗之旅客,可以48小時內之快篩陰性證明代替,交通部觀光局修正「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並自即日起生效。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111年4月15日宣布為保護國人健康及維護旅遊防疫安全,自111年4月22日起,國人參加不特定團員之旅遊團均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第3劑)接種,方得參加旅行團。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至111年6月16日疫苗追加劑接種率已達68.9%(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約 92.94%)。交通部觀光局經與觀光產業研商,同時考量減輕對觀光產業衝擊、疫苗接種率提高、民眾自主防疫扎實及疫情趨勢將逐漸緩和後,報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修正「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放寬旅行團旅客均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之限制規定,未完成3劑疫苗之旅客,只要持出發前48小時內快篩陰性證明即可參團。交通部觀光局表示,放寬後可提高民眾參團出遊意願,惟仍須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防疫規定,觀光局將督促業者確實加強落實量測體溫、旅客全程佩戴口罩、提供酒精消毒、乾洗手及注意各景點容留人數限制,並呼籲符合施打第3劑資格之民眾及旅行業從業人員儘速施打追加劑,以提升疫苗之保護力,其餘管理措施所訂防疫事項,亦請旅行社工作人員及旅客共同遵守,「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民眾也可以到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網-因應Covid-19疫情相關規範(網址:https://admin.taiwan.net.tw/)查詢。不過,若旅行團中途旅客快篩陽性,是否有相關指引?林信任則說,依照防疫指引處理,同團旅客若有症狀,也會請他快篩,確定後配合指揮中心相關指引。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說,現行規定下不會因為一位旅客快篩陽就全團加入3+4或0+7名單,會根據地方政府彈性制訂的規範辦理。依指揮中心目前的規範,若旅客快篩陽會直接匡列為0+7或3+4的對象只限同住家人,如果是同團也是同住家人,現行做法就會匡列為3+4或0+7。雖然放寬團旅規定,但羅一鈞還是鼓勵長者,疫苗打好打滿再參團,對自己、對別人都比較安全。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又攔截到BA.4 BA.5. 美國入境最大宗
國內再攔截到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疫情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今公布,6月5日至12日攔截到17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包括3株BA.4及14株BA.5;不論BA.4及BA.5都以美國最多。目前BA.4及BA.5已累計攔截到65例,包括11例BA.4及54例BA.5。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3株Omicron BA.4及14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10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5日至6月12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均自美國移入(3例);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4例)、德國、法國及泰國(各2例)、土耳其、西班牙、馬來西亞及瑞士(各1例)移入。羅一鈞表示,其中一例為本國籍小於10歲個案自美國入境,入境唾液陽性Ct27、無症狀,定序為BA.4,是目前第二例兒童驗出亞型變異株。指揮中心說明,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今年4月至5月期間已於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6月8日資料指出,目前已超過40個國家分別檢出BA.4 及BA.5,且全球發現該二株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均持續增加。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此外,近期BA.5病毒株已造成歐洲地區葡萄牙疫情快速回升,且英國、法國及以色列近期疫情回溫亦評估與BA.4 及BA.5傳播有關;鄰近國家中紐西蘭、澳洲、新加坡、韓國、日本及印尼均有社區感染病例,香港近日發現有BA.4或BA.5境外移入個案,部分曾具社區活動史,可能造成社區傳播風險。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接種 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請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二次感染定義將明列 專家:後續用藥、隔離都未討論
染疫後真的有「無敵星星」還是會「二次感染」?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日前表示,近期將明列二次感染定義,包括超過三個月以上可列入二次感染通報,以及一至三個月內的判定條件等,並修改通報系統,連動後續自主回報、開藥治療等。不過,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黃高彬表示,專家會議僅有共識「可二次通報」,後續的用藥、隔離方式等都尚未討論。羅一鈞日前表示,二次感染是最近一次病毒感染後,在三個月後再出現症狀,且PCR檢驗發現病毒量回升。目前各國對新冠肺炎二次感染時程定義不同,英國、美國認定三個月以上,歐洲認為60天以上。羅一鈞表示,二次感染仍可能成為重症,但也要考慮其重複用藥或高齡等用藥風險。黃高彬表示,雖然日前專家會議確實有針對二次感染進行討論,但主要是因爲之前「二次感染」系統會直接歸併為同一案,等於無法通報二次感染。但因Omicron的免疫反應輕微,染疫後的保護力不佳,加上現在又有BA.4、BA.5等新亞型變異株出現,更容易發生再次感染,因此認為應該要能讓相關個案可以被通報。他表示,國外對於第一次染疫後出現症狀可算二次感染的時間定義都不同,從29天至90天後都有;目前國內是採三個月後。但如果在三個月內又出現咳嗽、喉嚨痛、喉嚨癢、流鼻水、發燒等症狀,懷疑是新冠肺炎二次感染就要再次驗PCR;目前專家會議的共識為Ct值30以下可視為二次感染。另外,黃高彬表示,專家會議也認為,如果認為通報為二次感染,也必須針對感染者做全基因定序,確認後續感染的病毒為何,是否出現新變異株,加強監測。但是,對於二次感染後的一連串隔離、用藥等方式,黃高彬說,因為二次感染的定義也都尚未被核定,因此專家會議都尚未討論。
-
2022-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因應BA.4、BA.5疫情 張上淳曝未來監控要做這件事
國內新冠疫情逐漸趨緩,但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的挑戰,隨之而來。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說,目前看來BA.5比BA.4更占優勢,依國外經驗,未來再有第二波疫情,「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張上淳建議,現在就是努力監測,除邊境監測外,當BA.4、BA.5進入社區後,也會針對確診者周邊接觸者進行病毒基因定序檢測,期望能夠早一點「減災」,延緩疫情傳播。張上淳今參與國衛院與聯合報共同舉辦的「2022高齡心理健康照護論壇-銀向樂齡生活的必修課」接受訪問時,特別分享對疫情的看法。張上淳說,要完全阻隔BA.4、BA.5不進入國內,「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尤其此波BA.2疫情尚未完全趨緩,若BA.4、BA.5又進入國內攪局,那麼疫情可能會再向上攀升、再往上疊加,「那就不是很好」,因此現在一定要先讓BA.2疫情趨緩,即便往後BA.4或BA.5進入社區再有一波疫情,但或許會比現在這一波小一點。因此目前入境者採「3+4」檢疫期,還無法放寬至「0+7」。張上淳說,當時專家諮詢小組提供給指揮中心建議,就是不能馬上放寬至「0+7」,而是先採取「3+4」檢疫期,前3天是禁止外出,後4天若沒有緊急事情,原則上也最好不要外出,但商務人士不得不外出,那就是快篩監測,避免病毒擴散。而何時可以放寬為「0+7」,張上淳說,至少要等這一波疫情過去。張上淳說,國內新冠疫情前年爆發,當時採用圍堵防疫措施,為的是要爭取時間,等待新冠疫苗及治療藥物問世,即使圍堵不成功,也採用減災方式,減少病毒傳播,一樣是在爭取時間,並期待疫苗出來後,接種率若達到6至7成應有群體免疫效果,阻止病毒傳播。但多變的新冠病毒帶給公衛界、醫界諸多挑戰,超乎大家預期。張上淳指出,新冠病毒容易突變,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疫苗問世後,雖然減少了重症、死亡,但對阻止病毒傳播不夠理想,幫助有限,因打了疫苗還是感染,這是他感到遺憾的事,若疫苗可有效阻止病毒傳播,國內疫情會更好。張上淳說,打疫苗目的為減少感染及傳播,如B肝疫苗等,但新冠疫苗無法阻擋病毒傳播,造成今年國內面對疫情挑戰,這只能說新冠病毒演化真的「超級快」,以及病毒與疫苗間互相作用的結果。張上淳強調,高齡者等脆弱族群仍一定要接種疫苗,符合資格者應打第4劑疫苗,雖然有人認為,第4劑追加劑的免疫反應與第3劑差不多,但對脆弱族群仍有保護力,若擔心疫苗副作用至今還沒有打疫苗的人,食藥署已核准蛋白疫苗Novavax就非常適合,它就是傳統蛋白疫苗,常見副作用就接種部位痠痛等。往後台大也會針對Novavax疫苗是否可當作追加劑進行研究。至於新冠疫情何時流感化?張上淳說,這須看未來疫情發展情形,當感染人口愈來愈多,重複感染者也增加,但症狀卻愈來愈輕微,重症患者沒那麼多,就像每年流感來臨的狀況,如現在南非就是如此,該國人口幾乎已百分之百染疫。而傳染病分類何時從第五類降為第四類?張上淳說,最好的降級時機就是看全民對死亡人數的看法如何,再來就是當台灣像美國一樣,對確診者不用再強制隔離,視為感冒在家自己休養時,就有降級的可能。國內防疫2年多來,雖然現今社會上對疫情管控有些雜音。但張上淳認為,面對這一波疫情,台灣死亡率還是很低,2年來,台灣表現一直很好,他請大家回想一下,2年前歐美各國面對疫情災難時,醫療體系崩潰的狀況,現今台灣是處在2年前的歐美情形,但醫療狀況並沒有那麼糟糕,這段期間,台灣也有藥廠研發出疫苗,這對國家是很重要的。面對即將到來的暑假,大家是否可以放心旅行,張上淳建議,這端看個人對疫情的態度,是可以稍微放心,但不代表不會感染,若民眾認為可與病毒共存,承擔一些風險,心情上就能放鬆一些。
-
2022-06-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4、BA.5邊境攔截+17 其中16個BA.5首見兒童感染
Omicron BA.4及16株Omicron BA.5大舉來台。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邊境持續檢測及定序,今新增17例BA.4及BA.5,入境日從6月4日至6月12日之間,並非新制開放「3+4」後才驗出。新增的17例中,BA.4只有一例,來自美國,其餘16例都是BA.5,與國際趨勢一致。指揮中心表示,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1株Omicron BA.4及16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13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6月4日至6月12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為自美國移入;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6例、土耳其2例、日本、匈牙利、法國、南非、英國、泰國、越南及新加坡移入。羅一鈞表示,雖然兩種病毒株都在歐美進行傳播,但BA.5傳播力高,占比也高,目前在境外攔截到新變異株共48例,其中BA.5有40例、BA.4有8例。另外也首見兒童感染新變異株BA.5。羅一鈞說,他是小於10歲的美國籍男童,6月9日入境,經唾液採檢陽性,確定為BA.5,男童沒有施打疫苗,也無症狀,Ct值27,此案為境外移入首見兒童感染BA.5且無症狀的案例。指揮中心說,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今年4月至5月期間已於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他說,WHO於今年6月8日資料指出,目前已超過40個國家分別檢出BA.4 及BA.5,且全球發現該二株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均持續增加。此外,近期BA.5病毒株已造成歐洲地區葡萄牙疫情快速回升,且英國、法國近期疫情回溫亦評估與BA.4 及BA.5傳播有關;鄰近國家中紐西蘭、澳洲、新加坡、南韓及日本均有社區感染病例,香港近日發現有BA.4或BA.5境外移入個案,部分曾具社區活動史,可能造成社區傳播風險。他說,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接種 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請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6-17 養生.聰明飲食
火龍果抗氧化、維持腸道健康!4招挑對美味火龍果
火龍果是仙人掌科植物,外觀獨特如同一團炙熱紅色火球而得名,除了甜味其口感特殊,不僅可以解渴,還富含許多對健康有益處的植化素、礦物質及維生素呢!炎炎夏日來個冰涼的火龍果解解渴吧!一份100公克的火龍果(紅肉)具有以下營養價值:熱量:60Kcal碳水化合物:12.3公克膳食纖維:1.3公克鈣: 9毫克 鐵:0.8毫克鉀:219毫克維生素C:6.3毫克膽固醇: 0毫克火龍果具抗氧化作用、維持腸道健康火龍果除了含有微量營養素、膳食纖維外,還富含抗氧化劑。根據非洲生物技術雜誌的一項研究,火龍果含有抗氧化劑甜菜青素和甜菜紅素可以防止自由基對身體造成損害。世界藥學與藥物科學雜誌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火龍果的抗氧化活性有助於預防體內發生發炎反應,包括痛風和其他關節炎。益生元就是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是食物中一種不易消化的成分,可以提供益生菌養分的物質,幫助腸道益菌的生長、協助益生菌與壞菌競爭,是維持益生菌生長不可缺少的物質。具有維護腸道的健康、提升人體的保護力功效。根據電子生物技術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吃火龍果具對於腸道來說有益生元作用,可以增強消化並滋養腸道細菌。火龍果含有一種叫做寡糖的碳水化合物,學者認為寡糖有助於刺激胃和腸道中健康細菌的生長。火龍果有白肉、改良紅肉兩種!吃起來紅肉較白肉甜白肉口感清甜,肉質也爽脆,但較具草腥味。紅肉的糖度較高,但是果肉較軟。黃皮白肉的火龍果其成熟期較長,且產量較少,所以價格相對較高。採買時用4招,即可挑選到美味的火龍果1、用手感受其重量,越重表示火龍果汁多、果肉豐滿。2、外表選擇果皮轉色均勻、果萼端完全轉色。3、肉質鱗片軟化反捲或是轉紅達一半以上。4、外觀沒有擦壓傷、裂果,果梗切口無腐爛。吃完火龍果,上廁所會出現紅色便便,是身體出現問題嗎?只要吃紅肉火龍果超過半顆,下次跑廁所時會看到馬桶出現一片紅,這時候會以為是血便、痔瘡又犯。其實是火龍果果肉中所含的「甜菜紅素」的緣故!甜菜紅素是天然色素,人體無法吸收,所以食用火龍火後隔天就會隨著便便排出。火龍果食用禁忌火龍果屬涼性,體質虛冷、腸胃不好常腹瀉者不宜多食,另外正值生理周期的女性也不建議食用火龍果。【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咖啡與「這飲料」一起喝功效加倍!中風、癡呆症約降低3成! 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後易留後遺症?那些人為高風險族群及該如何避免!兒童疫苗打完有疲憊、食慾不佳情形?!營養師點名五款湯飲(雞湯、蛤蠣湯、魚湯、蛋花湯、番茄湯)幫孩子補補身!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自然感染和接種疫苗哪個對Omicron保護力高?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新研究出爐
今天(2022-6-15)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發表兩篇跟Omicron以及新冠疫苗相關的論文。但是,為了能讓您更容易了解Omicron亞型變異株,我先引用一篇元氣網今天發表的BA.4、BA.5將侵台 醫揭3件應知事情:早確診早治療:「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與BA.5今年4月首部於南非被發現,尤其BA.5被預測將成為全球主流株。…Omicron變異株BA.1和BA.1.1已消失,目前全球感染比率最高的是BA.2,達33%;第三,強勢崛起的新病毒株BA.2.12.1,在過去45天內感染人口增加2倍,占17%、BA.4增加4倍,占8%、BA.5則增加4.3倍,占13%,需保持關注。」NEJM今天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是Effects of Previous Infection and Vaccination on Symptomatic Omicron Infections(先前感染和疫苗接種對症狀性 Omicron 感染的影響)。1.先前感染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是 46.1%。2.6個月前接種兩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幾乎是零。3.接種三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是52.2%。4.先前感染加上接種兩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是55.1%。5.先前感染加上接種三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是77.3%。6.先前感染、疫苗接種,或感染加上疫苗接種,這三種情況都對 BA.1或BA.2 感染所引起的嚴重或致命性新冠肺炎有強大的保護力(>70%)。NEJM今天發表的第二篇論文是Neutralization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BA.4/5 and BA.2.12.1 Subvariants(中和 SARS-CoV-2 Omicron BA.4/5 和 BA.2.12.1 亞型變異株)。這項研究檢查了接種過三劑新冠疫苗的人的血清中和抗體濃度。不過由於數據很複雜,我就只把結論整理如下:「總體而言,BA.1 波期間的感染似乎並未對新出現的亞型變異株提供有效保護。加強劑疫苗接種提供了足夠的針對 BA.4/5 和 BA.2.12.1 亞型變異株的中和抗體,儘管程度低於針對 BA.1 和 BA.2 的程度。這些發現顯示加強劑疫苗接種對預防新變異株感染的重要性。」原文:先前感染和疫苗接種對Omicron 感染的影響,剛出爐的研究
-
2022-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成大研究中症童1個月抗體不足 羅一鈞:須全盤了解研究
目前國內本土疫情仍在高原期,指揮中心規定染疫後隔三個月才能接種疫苗。但成大醫最新院研究發現中症兒童一個月後八成抗體不足,因此有家長擔心可否提前、不要等到三個月再接種。對此,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尚未看到成大研究的詳細數據,才能全盤了解兒童感染後免疫系統內產生跟保護力指數是否有增加;若有數據會提到ACIP討論。成大針對中症住院後1個月的15名兒童進行研究,發現血液中對抗Omicron病毒的中和抗體濃度,有八成明顯不足,其中二成甚至中和抗體極低,難以對抗下次的病毒感染。羅一鈞表示,中和抗體跟其他細胞免疫指標,都是用感染後保護力進行評估,因此也必須看成大是否有整理細胞免疫參數指數,才能全盤了解並納入參考。針對兒童疫苗接種,羅一鈞表示,美國專家會議表決通過針對六歲以人幼兒可接種BNT和莫德納兩種疫苗,莫德納接種兩劑、BNT依照研究結果接種三劑。國內食藥署正審核幼兒莫德納,預期很快會開會審查決議,若同意使用於幼兒,會再提到ACIP討論,看是否納入兒童疫苗政策當中。另針對目前學校、幼兒園因確診停課,但停課過後要求學童快篩陰才可返校,但可能會在陰陰陽陽階段恐影響學習權益。羅一鈞表示,確實會有陰陰陽陽階段,但這些人大多短期內不會有新感染,會請教育部參採像先前公布的醫院陪病、探病或住院例行篩檢,發病採檢15天到三個月內免篩檢等原則。
-
2022-06-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輕症居隔怎麼吃? 營養師公開提升抗疫保護力飲食清單
國內新冠肺炎染疫人數持續增高,有不少民眾確診後都得在家居隔,此時確診者的營養狀況、免疫力和從疾病中恢復的能力就顯得相當重要。然而,當感染新冠肺炎時,發炎反應和氧化反應都會升高,導致免疫力降低,也會對營養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地中海飲食抗氧化、抗發炎 增加免疫力國泰健康管理新竹中心營養師林怡妏表示,可採取抗氧化和抗發炎的飲食模式,再搭配5大關鍵營養素補充,以幫助增加自體免疫力,對抗體內新冠病毒,加速身體恢復健康。▸飲食重點1:攝取足夠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及植化素。▸飲食重點2:以富含魚油的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鮭魚等,及雞蛋取代紅肉以及加工肉的攝取(如牛肉、豬肉、培根、貢丸)。▸飲食重點3:以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及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類取代高飽和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棕櫚油、奶油以及豬油)。▸飲食重點4:以全榖雜糧類為主要澱粉來源,並減少甜食攝取,如十穀、糙米、地瓜、玉米、燕麥等食物來取代精緻型澱粉(如白飯、麵包、麵條、糕點等)。▸飲食重點5:每天適量攝取乳製品,特別是發酵乳製品,如優格與天然起司。▸飲食重點6:每天足夠水分攝取,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量約為30至40ML。補充5大關鍵營養素 加速身體恢復健康▸維生素D:蛋黃、沙丁魚、鮪魚、曬乾香菇研究發現維生素D可與新冠病毒接受體相互作用,阻擋新冠病毒結合,同時維生素D可以通過破壞體內的病毒附著來幫助保護肺部。▸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肝臟、紅蘿蔔、地瓜、胡蘿蔔、南瓜、菠菜它們皆具抗發炎特性,研究發現可能對治療新冠肺炎和呼吸道感染有幫助,且維生素A可減少發炎炎症和氧化反應,增強免疫反應,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鋅:海鮮、牡蠣、黑巧克力、南瓜籽研究發現鋅缺乏與新冠肺炎感染風險增加和預後較差有關,鋅可降低細菌感染的風險,並降低ACE2受體的活性(ACE2受體是新型冠狀病毒的靶標攻擊目標),還可以保護肺組織的健康,且鋅為具有抗發炎特性的必需礦物質,可能有益於新冠肺炎患者。▸Omega-3脂肪酸:鯖魚、秋刀魚、柳葉魚、鮭魚、鱈魚Omega-3多不飽和脂肪可以降低體內發炎反應和新冠肺炎中產生「細胞因子風暴」的可能性(一種不適當的免疫反應),且另一個潛在好處還能改善確診者的情緒、焦慮和抑鬱方面的作用。▸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彩椒、花椰菜、香椿研究發現給予新冠肺炎患者服用維生素C可能有助於在疾病過程中恢復和改善,維生素C為一種抗氧化維生素,可增加免疫健康及降低患肺炎的風險。現代人因工作及飲食模式多為外食,或有食物購買、烹飪上的困難,無法如此全面的做到均衡飲食及足夠營養素攝取時該怎麼辦呢?林怡妏建議,適度使用營養品輔助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因每個人身體狀況及營養素缺法不盡相同,建議可以諮詢專業人員後再進行補充會比較安心且安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6-15 醫療.感染科
大陸發布猴痘診療指南 可通過飛沫傳播
大陸國家衞健委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日前制定並公布《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指南稱,猴痘經由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汙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據新華社報導,該指南介紹,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獸共患病毒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主要傳染源為感染猴痘病毒的嚙齒類動物。靈長類動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後也可成為傳染源。猴痘病毒如何傳播?指南指出,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的皮膚侵入人體。人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它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汙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還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尚不能排除性傳播。感染猴痘後會出現哪些症狀?根據指南,發病早期出現寒顫、發燒,體溫多在38.5℃以上,可伴頭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狀。多數患者出現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淋巴結腫大。發病後1至3天出現皮疹。從發病至結痂脫落約2至4周。部分患者可出現併發症,包括皮損部位繼發細菌感染、支氣管肺炎、腦炎、角膜感染、膿毒症等。指南指出,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癒後良好。嚴重病例常見於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預後與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以往健康狀況和併發症嚴重程度等有關。以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指南明確,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應安置在隔離病房。疑似病例單間隔離。患者體溫正常,臨床症狀明顯好轉,結痂脫落後可以出院。
-
2022-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再攔截BA.4、BA.5 羅一鈞:針對邊境人員考慮接種第4劑
國內再現BA.4、BA.5變異株!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今天公布,新增26例邊境攔截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主要來源國為美國、德國和西班牙;目前累計共31例亞型變異株,包括7例BA.4、24例BA.5。針對亞型變異株,羅一鈞也表示目前防治有兩大作為,一是邊境人員定期篩檢,二是評估是否針對邊境人員實施第四劑疫苗接種。他表示,邊境部分針對機場港口人員施行定期篩檢,篩檢陽性工作人員評估國內感染機率,若可能是入境端被國外旅客傳染會做後續定序,研判是否有傳染可能性。另外,將針對邊境工作人員跟防疫旅館,提案請ACIP委員討論是否接種第四劑疫苗,若專家同意,6月即可施打第二次追加劑。羅一鈞表示,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6株BA.4及20株BA.5,個案分別為16例男性及10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30日至6月5日。其中BA.4個案分別自美國及泰國各二例,澳洲、英國各一例;BA.5個案分別自德國六例,美國及西班牙各四例、新加坡三例,澳洲、南韓及薩爾瓦多各一例。他表示,邊境檢出的主要來源國為美國、德國、西班牙,可以看到和國際上疫情攀升的國家類似。但除了歐美,邊境也攔截到新加坡、泰國、韓國等地入境的旅客,因此除了歐美,BA.4及BA.5有向外擴散到其他地區的狀況,但目前監測到攔截的病例都以無症狀、輕症居多。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今年4月至5月期間已於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WHO於今年6月8日資料指出,目前已超過40個國家分別檢出BA.4 及BA.5,且全球發現該二株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均持續增加。此外,近期BA.5病毒株已造成歐洲地區葡萄牙疫情快速回升,且英國、法國近期疫情回溫亦評估與BA.4 及BA.5傳播有關;鄰近國家中紐西蘭、澳洲、新加坡、南韓及日本均有社區感染病例,香港近日發現有BA.4或BA.5境外移入個案,部分曾具社區活動史,可能造成社區傳播風險。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接種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請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6-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業者盼解除國旅3劑疫苗限制 專家曝打不打疫苗關鍵因素
為振興國內旅遊,旅行業者呼籲取消接種3劑疫苗才能參加國旅團限制,交通部已提交相關取消限制計畫。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昨說,目前傾向同意,正在草擬相關規範。國內專家表示,參加國旅團多為不特定對象仍有染疫風險,但若距離接種第2劑疫苗間隔3個月內,體內疫苗保護力還在,可以免打疫苗,但若已超過3個月,體內疫苗保護力已變差,仍建議要先接種疫苗再旅遊,或待疫情趨緩再出遊。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參加國旅團成員須長時間搭乘遊覽車,此為密閉空間恐增加染疫風險,因此,若接種2劑疫苗後兩個星期,體內抗體上升具有保護力,參加旅行團就不需太過擔心,可以視同打滿3劑疫苗方式,但若是接種第2劑疫苗已超過3個月,雖然疫苗可以降低染疫死亡風險,但面對傳染的保護力仍是不佳。因此,如果真的很想參加國旅團的民眾,建議等到這波疫情從高原期更加趨緩後,再外出旅遊,可是如果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疫情再起,可能又不太適合外出旅遊。施文儀說,民眾要不要打疫苗為個人意願,不可能強迫大家,如果不願意打疫苗的民眾,面對疫情就是要躲好,務必做好防護。施文儀也建議,國旅業者應在遊覽車上備妥快篩試劑及緩解發燒、咳嗽等症狀的家常藥物,當團員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應不要隱瞞,立即快篩,一旦確診應立即中止旅遊行程,讓確診者盡速就醫,其餘團員也應要快篩,並進行分艙分流,降低交互傳染風險。如果要更嚴密管控,應於出發前對每位團員進行快篩,確診者就不可參加,另在行程中每2天對全體團員快篩1次,讓團員旅遊更安心。施文儀說,國旅必然要開放,一方面是國人受疫情影響真的悶太久了,另一方面是國旅業者需要振興,而目前是與病毒共存階段,可以利用快篩等科學方法進行防疫,讓國人在疫情期間不用一直悶在家裡,還可以出遊欣賞風景。
-
2022-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憂不良反應「怕死」不打疫苗 專家曝接種死亡真正人數
國內新冠疫情正從高原期慢慢趨緩,可是對於65歲以上民眾威脅仍在,特別是對沒有打疫苗的長者染疫死亡風險更高。國內專家觀察發現,許多不願意接種疫苗長者為擔心疫苗不良反應,「怕死」而不敢打疫苗,但依最新統計發現,從去年開打疫苗至今年5月底,真正因疫苗接種致死案件,應僅有數十例,因此仍建議65歲以上民眾基於公民責任仍要盡速接種疫苗,做好防護避免感染。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以台灣近幾年無疫情,也未打疫苗的背景分析,每天死亡人數平均約500人,若打疫苗後12天死亡都認為與疫苗不良反應有關,台灣普遍施打疫苗時,12天至少接種150萬人,這150萬人就算不打疫苗,平均每天也有30多人往生,12天下來少說也有300多人因病或自然死亡,其中不乏死者家屬懷疑為疫苗致死而通報。施文儀經審閱「台灣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最新報告發現,從去年開打疫苗至今年5月底,國內民眾已接種5500萬劑疫苗,共接獲1.9萬多件通報不良事件,其中死亡通報共1497案,死亡通報率最高年齡群是65歲以上長者,平均為每10萬劑有10.9件,死亡年齡中位數72歲,接種後天數死亡中位數12天。施文儀指出,結果顯示,不分疫苗廠牌的各年齡層性別通報死亡事件數,皆未高於預期死亡事件數。換句話說,這一年來國內65歲以上長者約近400萬人接種疫苗,共打916萬劑,以施打後12天内死亡觀察,其中自然病死估計約在1200至1400人,通報1497案中,1240個案有慢性病或重大傷病史。因此,通報疫苗接種死亡事件,若扣除符合時序性因果關係死亡數,真正因疫苗接種致死案件應有數十例,但其中多因基礎病未獲控制,而倉促接種疫苗或急性過敏所致。建議65歲以上民眾基於公民責任仍應接種疫苗,做好防護避免感染。●致全國僧伽勸種疫苗書(二)各位尊敬的法師:阿彌陀佛末學日前發出「致全國僧伽勸種疫苗書」之後,幾位菩薩大德慈悲告知末學雖用心良苦,但方向可能錯了。他們告知末學,法師們不願意接種疫苗並非源於疫苗無效,而是「怕死」,而「怕死」並非害怕染疫而往生,而是疫苗的不良反應,因媒體也報導多起因接種疫苗而往生的事件,因此大家心生恐懼,加上有人見縫插針,詆毀疫苗是「毒針」,才導致全台寺廟道場有「拒打疫苗」的流行主張。末學很感激菩薩大德的提點,畢竟教內少有人敢直言「怕死」不諱。感動之餘,今再發第二封公開信說明,除盼稍解僧伽疑慮外,對勇於直言之菩薩大德給予功德回應。經由資料統計來看,末學分析結論,通報疫苗接種死亡事件,若扣除巧合符合時序性因果關係死亡數,真正因疫苗接種致死案件,應在數10例之譜,其中多因基礎病未獲控制而倉促接種疫苗或急性過敏所致。末學以為,見性行者自不怕死,而怕死者自未見性。見性與否,皆無礙於打疫苗、做好防護避免感染之措施,不是怕死,而是基於公民責任及随緣度眾之所當為;行者於世間,自當依世間法中正規醫學及流行病學之研究分析,了解科學上對疫苗致死風險評估,決定自己是否打疫苗?何時打疫苗?打何種疫苗?即已決定,就如永嘉大師證道歌中所言,縱然面對鋒刀毒藥,心也是坦坦閒閒,不生煩惱。更何況真正疫苗致死案例容有也稀,亦可以個人定業或别業觀之,將更入宗入理。試觀,摩托車車禍往生者是打疫苗後往生之數倍,但只聞教內有「毒針」之說,卻未聞有「毒車」之評,豈不怪哉。末學學法未精,法理未通,幸從事公共衛生工作及僧伽醫護數10年,公評此事自有幾分把握,以為吾輩學佛之人非為「怕死」而打疫苗,亦非「怕死」而不敢打疫苗,事前客觀分析,随緣受諸受,要打就打以平等心,不打就不要打以平常心,沒煩惱,縱使聽得末學分析有理,仍不想打也是正常,但若有怕,有嗔之受想行,即落邪見,更以道聽旁門歪理詆毀疫苗,宣傳或叫人不要打,則恐有妄語之嫌,不可不慎。未來半年台灣可能面臨新型亞變種BA.4或BA.5的流行,此時打疫苗,保護力最好,正是時候。僅此以疫苗不良事件分析稍解眾疑,期盼譇山長老和尚法師大德等明察並廣宣之,以護我僧寶健康。祝大家心平行直財團法人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常務董事(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恭敬合十
-
2022-06-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A.4、BA.5疫情落在11月 專家曝這點恐成每年例行工作
指揮中心日前縮短邊境檢疫期為「3+4」。國內專家表示,隨著國門開放,國際交流頻繁,當檢疫期進一步放寬為「0+7」時,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勢必進入社區,而目前國內新冠疫情正處在高原期,六至七月會趨緩至平原期,一旦此波染疫者保護力約於3個月後降低,下波疫情再起時間,約會落在今年11至12月間,「這是很合理的事情」。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教授李建璋說,依新冠病毒特色,每年幾乎都有2至3輪的變異情形,因此往後不見得只有BA.4、BA.5,可能還會出現更多的變異株,因此,每年施打追加劑疫苗,將可能成為常態及每年例行工作。李建璋說,隨著新變異株BA.4、BA.5出現,將翻轉群體免疫、無敵星星的概念,並可能都要進行修正。主因是目前無敵星星概念是針對BA.1、BA.2,但如果BA.4、BA.5產生足夠的變異,還是會導致已染疫的民眾重複感染,另原先估計若全人口中3成民眾染疫後,可以形成群體免疫,但變異株一直快速變異,且幾乎是全新病毒時,每個人都在不停感染新病毒,群體免疫效果也就會消失。李建璋表示,因應11、12月疫情,指揮中心一定要備妥足夠口服抗病毒藥物,且逐步放寬適應症,如第一線染疫醫護人員及防疫官員,或從國外回來未打滿3劑疫苗的感染者等,這類一般風險族群,應有條件開放以部分負擔取得抗病毒藥物,及時降低病毒複製、減少病毒量,對於縮短不舒服天數都很有幫助。此外,指揮中心應持續於社區抽樣進行病毒基因定序分析,了解國內新冠病毒流行情形及早因應。
-
2022-06-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4、BA.5何時進入社區? 羅一鈞:遲早會有
國內昨天首度驗出新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共有五例,皆為機場入境攔截個案,指揮中心昨天表示,正安排相關接觸者採檢,尚無擴散情形。針對接觸者的採檢進度,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五位個案中一人有同行家人,入境檢驗陰性也完成七天居家檢疫,今天上午赴醫院採檢,報告尚未出爐。針對過內首次驗到BA.4和BA.5,外界擔心是否會進入國內社區造成下一波疫情。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進入社區定義是本土驗出相關病例,「但遲早會有啦」。他表示,目前邊境不是完全滴水不漏的檢疫,不管「7+7」或「3+4」的入境檢疫措施,病毒終究會有進入社區的可能,因此希望民眾落實篩檢和自主防疫,將口罩戴好,減少傳給家人的風險。另外,為了延緩變異株進入社區,邊境內也無法放掉、不實施任何檢疫。羅一鈞說,目前國內主要流行株為BA.2,每天數以萬例個案增加,Ba.4、BA.5仍屬Omicron變異株,在國內流行變異株還沒轉換前,交叉保護力與疫苗接種保護力還在下,推估台灣不會很快迅速轉為流BA.4和BA.5。而且以南非一、二月驗出BA.4、BA.5,到了四、五月才造成一波疫情,速度不像Delta短時間變Omicron,因此研判Omicron亞型約要數月時間,才會在台灣造成下一波疫情。而針對目前本土疫情趨勢,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疫情演變是看長趨勢,北部趨勢明顯往下走,中南部還是高原高峰,預期疫情會往下走,東部也有類似往下的趨勢,會再進行觀察。
-
2022-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QA/兒童疫苗第2劑開打!去哪打、有什麼限制?六大QA一次看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指揮中心宣布,兒童COVID-19疫苗第二劑接種間隔將從12周縮短為4至8周,台北市安排本周六(6月18日)、下周六(6月25日)開打莫德納第二劑,6月27日至7月1日則進入國小校園集中接種。《聯合新聞網》整理6大QA,帶您快速了解、一次看懂。一、第二劑兒童疫苗去哪打?還不能在北市疫苗預約系統登記。北市將於6月18日(周六)、6月25日(周六),分別於內湖國小(東區)、文化國小(北區)、西門國小(西區)、景美國小(南區)開設兒童疫苗中型接種站,可先施打莫德納第二劑。二、如何預約施打兒童疫苗?家長可向就讀學校登記後即可前往接種莫德納第二劑,另外第二階段將於6月27日至7月1日開放接種BNT第2劑、莫德納第2劑,確切時間待校方與醫療院所通知。三、打第二劑兒童疫苗條件及限制?兒童需和第一劑間隔4周以上,5月21日前打完第一劑莫德納,即可於6月18日後施打第二劑;5月28日前打完第一劑莫德納,6月25日後就可打第二劑,依此往後推。北市兒童疫苗BNT於5月26日開打,若是在5月30日至6月3日前打完第一劑BNT、莫德納疫苗,即可參加6月27日至7月1日校園第二劑集中施打。四、兒童確診康復後能直接打二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到,身體被感染後會產生自然保護力,如果太早施打疫苗會影響效果,應待確診後三個月再打下一劑。五、尚未決定是否讓孩子打第二劑,暑假能去哪裡施打?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表示,暑假不會另外安排返校接種,若未在北市集中安排的時間接種,之後仍可透過台北市疫苗預約平台,又或向醫院門診預約接種第二劑。六、是否開放混打?國內疫苗存量夠嗎?目前我國兒童疫苗還未開放混打,兩劑以同廠牌為主。國內之前BNT兒童疫苗到貨約110萬劑,外界關心後續的110萬劑何時可到貨,是否可銜接上第二劑接種。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會在接種前抵達。
-
2022-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5歲以上必打3劑疫苗 專家:防感染死亡保護力增加7倍
國內新冠疫情逐漸趨緩,但每天確診死亡病例仍高達100多人,Omicron亞型病毒株BA.4、BA.5更已入侵邊境,國人面對疫情不可輕忽。專家表示,依指揮中心數據統計,65歲以上民眾打滿3劑疫苗,對比未打任何1劑疫苗者,染疫死亡保護力可以增加7倍,且目前染疫死亡族群仍以65歲以上民眾居多,呼籲接種疫苗仍是最好保護方式。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依指揮中心今年至6月11日統計,65歲以上民眾確診死亡共有2687例,其中未接種疫苗者高達1143例,占比為42.5%,顯示超過4成染疫死亡個案都未接種疫苗,而打滿3劑死亡有902例,占比33.6%,打2劑疫苗死亡有371例,占比13.8%;只打1劑死亡有271例,占比為10.1%。施文儀說,因此65歲以上民眾打滿三劑疫苗,預防染疫死亡的保護力,對比未打疫苗者可以增加7倍,打兩劑疫苗則增加保護力2.5倍,但若是只打一劑疫苗,幾乎和沒打疫苗者而自然感染的保護力相差不多,兩者都約僅有1倍,鼓勵65歲以上民眾一定要打滿3劑疫苗。另依指揮中心資料統計,截至6月7日上午10時,全國65歲以上民眾接種疫苗情形,接種一劑涵蓋率為86.9%,第二劑為82.5%,第三劑為72.3%,但依65歲以上人口推算,完全未接種疫苗比率仍有13.1%。同時擔任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常務董事的施文儀觀察,許多65歲以上不打疫苗族群多為傳統佛教寺廟法師,更還有整間寺廟60至70名法師都沒打疫苗,坊間還有人流傳疫苗是「毒苗」、「毒針」,甚至是美國賺錢的陰謀等錯誤言論。因此,特別提出呼籲,並給全國法師一封信,盼法師要落實施打疫苗降低染疫風險。給全國法師的一封信:各位尊敬的法師阿彌陀佛。末學見到我僧寶誤信妄語,不敢打疫苗,今特將我台灣人用他們的生命所寫出的慘痛代價公諸於世,望諸山長老大德慈悲為懷,鼓勵法師接種疫苗。如不願鼓勵,也切莫出言阻止他人不要接種,由末學所統計之證據,可知詆毀疫苗是打妄語,若因此害命,實是罪過。呼籲台灣寺廟僧伽住持和尚及當家師父,儘早安排法師接種3劑疫苗,如不適合或不願意接種,也不應被歧視或被貼標籤,我們反而更應加以保護他們,使他們不受傳染方是上策。至於寺廟道場有聽聞「疫苗是毒針」或「疫苗陰謀論」等不符事實之妄語,見性者無諍,逕當耳邊風即可。財團法人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常務董事施文儀恭敬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