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9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保護力
共找到
1485
筆 文章
-
-
2020-07-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壓力山大 四成醫院員工中重度疲勞
台灣上半年成功防堵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醫護人員功不可沒,同時也背負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心理壓力和辛酸,隨著疫情趨緩才逐漸浮現出來。最新一期《台灣醫界》刊登的一篇院內調查顯示,境外移入病例開始大量湧現的三月,即便是所屬縣市確定病例很少的醫院,全院平均仍高達四成員工自覺達到中重度疲勞,在感染風險較高單位的員工感覺中重度疲勞比例更高。位處雲林海線的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在今年3月4日到19日間針對院內600多位25至45歲員工進行調查,其中一半以上完成問卷。結果顯示,急診、隔離 病房、加護病房、胸腔及呼吸照護病房等一級風險單位,員工自覺工作疲勞達到中重度的比例高達44%。一級風險單位的自覺工作壓力明顯高於全院平均值(40%),也高於其他病房、門診、檢驗放射等二級風險單位(40%)。行政單位及藥局等三級風險單位達到中重度疲勞的比例最低(38%),此外,全院有少數員工(7%)達到需要專業諮詢或精神醫療介入的中重度情緒困擾。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觀察,在這次疫情期間,醫院員工感受到的壓力程度,至少與三個方面的因素有關。首先是過去的經驗,如果是有經歷過SARS的員工,面對輕症為主的新冠肺炎就不會那麼害怕,所以確實觀察到比較年輕的員工會比較焦慮。第二的因素是,員工是否對疾病和感染控制具備有正確、更新的認知。黃高彬表示,如果醫院有運作成熟的感染科和感染控制單位,定期提供最新疫情和醫療新知,就會比較安心。像是中國附醫就有定期舉辦很多衛教活動,幾乎每週都會更新資訊。最後一個因素是員工家人的態度。黃高彬表示,有些醫院員工即便自己很了解、不緊張,但是他的家人不懂、緊張,如果又剛好是家中比較具權威地位的家人,員工的心情還是會被影響到,更擔心工作的風險波及到家人。黃高彬表示,這份調查反映了今年二、三月的時候,中部可以說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包括染疫來台的中國女性旅客、彰化群聚感染,中部的大醫院或多或少都收治過確診病例,後來三月疫情轉變為境外移入個案為主,壓力才逐漸明顯集中在北部地區。黃高彬說,目前不會擔心秋冬疫情再起,現在全球疫情持續延燒,往好的方面想,也許能加速帶動相關預防治療的技術開發,也能夠讓人類群體保護力提升。不過,台灣身為疫情控制良好的國家,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疫苗的開發,「如果有疫苗打下去,就不用怕了。」
-
2020-07-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僅5%人口有抗體 打臉群體免疫論
西班牙研究顯示,用「群體免疫」的方式對抗新冠病毒恐不可行!國際醫學權威期刊《刺胳針》6日發表報告,研究團隊在西班牙大範圍區域進行調查發現,有95%的人口仍有遭受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僅5%的群眾擁有抗體。評論寫道,「群體免疫既不符合道德倫理規範,也不可能成功。」不合倫理也未見效根據《CNN》報導,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該研究找來了西班牙境內超過6.1萬人參與,是歐洲迄今針對新冠病毒進行的最大規模血清研究,但研究結果出爐,僅5%的群眾擁有抗體。《刺胳針》的研究評論寫道,「有鑑於這項研究結果,想要透過任何方式來達成群體免疫,既不符合道德倫理規範,也不可能成功。」本研究主要作者、西班牙國家流行病中心主任瑪麗娜•波倫表示,根據專家的計算,若有6成樣本的血清驗出抗體,則大致意味著西班牙已達到「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但我們離這個數字還非常遙遠。」她強調。有抗體者最多10%《CNBC》報導,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統計,西班牙累計逾25萬起確診病例、超過2萬8000人病故,是歐洲疫情最慘重的國家之一。雖然重災區馬德里都會帶與人口稠密的巴塞隆納擁有抗體的人口比例略高,但也只有10%左右受試者有抗體。在新冠病毒疫苗問世前,許多國家只能將希望繫於大多數人口染疫痊癒,達到所謂的「群體免疫」,但醫界至今仍無法斷定擁有新冠病毒抗體是否代表不會再次受到感染,也不清楚抗體的時效與保護力有多強。論文中指出,西班牙的研究結果可供其他國家作為參考,「但照目前看來,若不付出醫療系統超載、易感染群體大量死亡的後果,恐難以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7-04 科別.皮膚
濕疹到底是皮膚太濕,還是皮膚太乾?醫師用實際病例解說
「醫生說我是濕疹,可是我的手乾到不行,怎麼會是濕疹?」「我的手,常常濕,甚至濕到會起水泡,醫生也說是濕疹,怎麼會呢?」到底濕疹,是皮膚太濕,還是皮膚太乾呢?其實,這兩者都對,也都不對。甚麼叫都對,也都不對?請講中文!其實,濕疹的皮膚,可以表現濕,也可以表現乾;更需要記得的是,濕疹的皮膚怕濕,也怕乾。我們來看兩個實際的病例吧!第一個案例,是典型的手部濕疹,講白話文,就是富貴手,可以看到紅腫的皮膚,又乾又脫皮,這是因為常接觸清潔劑,所引起的手部濕疹。第二個案例,是手部汗皰疹,或者稱為手掌水皰型濕疹,可以看到手掌、手指,散在性的分布了很多細小的水泡,這是在濕疹的急性期,因為表皮與真皮層有組織液累積而分離,因而形成外觀上的水泡。(和流汗一點關係都沒有的汗皰疹)濕疹的皮膚,確實可以表現乾,也可以表現濕,所以濕疹的皮膚,既不是太乾,也不是太濕,而是敏感脆弱,所以冬天怕乾、夏天怕流汗潮濕。 為什麼一種病,卻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現?這要從組織切片的表現說起,濕疹的皮膚,在顯微鏡底下,呈現出來的是表皮層很多發炎細胞的浸潤,表皮因而變得很多小泡泡,我們稱之為海綿樣變化(Spongiosis);當這些小泡泡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大泡泡,大泡泡就把表皮跟真皮層隔開了,於是外觀上就冒出了小水泡,這是急性濕疹。當一次又一次的濕疹發作,皮膚經歷反覆的發炎之後,表皮層會因此增厚,原本應該正常代謝的角質層,因為發炎的關係,代謝速度加快,造成很多來不及脫落的角質,一半黏在皮膚上,一半掀起來,臨床上就是我們看到的「脫皮」或「脫屑」,表現在外,可以看到皮膚粗粗的、紅紅的、合併脫屑產生;這是亞急性濕疹。 當濕疹發作很多很多次以後,皮膚就開始有相應而生的反應,為的是抵抗這些反覆的發炎,於是皮膚開始增生、變厚,表現在外,就是皮膚增厚、變乾、甚至合併裂縫產生,這就是慢性濕疹。打個比喻來說,同樣一個人,嬰兒時期、青少年時期、跟老年時期,外觀上會有顯著的不同,但是他還是同一個人啊!這就可以解釋了上述的疑問,同樣一種病,也會因為有急性、亞急性、慢性三種不同的變化,但是本質上,還是同一種病。三種時期的濕疹,治療方式都相同嗎?如果單從使用的藥物來看,三種時期的濕疹,確實治療上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病程的期待與如何預防復發。急性濕疹,根據發病原因的不同,有的只是因為接觸到誘發的物質,而引起立即性的過敏反應,這種一次性的發作,只需治療當下的變化,可以當成是偶發事件處理。亞急性濕疹,患者通常有濕疹的體質,所以再發的機率高,除了治療當下的病灶之外,規律作息、積極保濕、避免過度清潔,都須請患者一併配合,才能達到有效控制。 慢性濕疹,光聽名字就知道病程是起起伏伏,不容易痊癒,皮膚往往呈現粗、厚,這時候,治療上很重要的是,打破慢性濕疹的惡性循環:不要抓!不要抓!不要抓!抓了皮膚就會引發更多的發炎反應、更形增厚。不要抓談何容易!癢起來怎麼辦?痛可忍,而癢不可忍,濕疹很癢啊,不抓怎麼能爽快止癢?有些人會說,我知道不能抓,所以我都用拍的,用刀背去刮它,用熱水沖它,就能止癢。這其實也是錯的!用拍的、用刮的、用熱水燙的,都會刺激皮膚,使底下的血管擴張,一樣會惡化濕疹的發炎,造成後續的皮膚增厚。 那難道,濕疹癢起來,只能用念力、用祈禱的?除了用念力跟祈禱的,還有一個好方法:沖冷水,或者用冰冰涼涼的濕毛巾冷敷,冷敷之後,皮膚血管收縮,癢的感覺也會因而被減弱。降溫之後,濕疹的患者,更要注意保濕,擦上保濕的乳液、面霜、或油膏,這些外敷的保濕劑,不只能夠保護皮膚,也能提供局部降溫的功用。濕疹不能只靠吃藥擦藥濕疹的皮膚,比起正常的皮膚,表皮屏障缺乏,因此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夏天流汗多的時候,汗水裡的廢棄物質如不適時移除,會刺激濕疹的皮膚,引起發炎;冬天天氣乾冷,冷風一吹,表皮含水量下降,保護力更缺乏,也會引發發炎。所以濕疹的皮膚,急性期吃藥擦藥,只能治療,無法預防疾病復發;更重要的是,患者必須了解自己的皮膚,不去烤箱、三溫暖;不碰刺激性物質像洗碗精、洗衣粉、漂白水、有機溶劑;不吃刺激的食物如麻辣鍋、薑母鴨;盡量規律作息,不熬夜、不失眠;同時勤擦保濕劑,提供保護,才能有效減少復發。汗水不能停留,保濕一天三次濕疹的皮膚保健,請記住十二字真訣「汗水不能停留,保濕一天三次」汗水會刺激皮膚,所以一旦流汗,除了儘速用毛巾擦乾之外,一天數次,用清水沖洗患部,之後用毛巾輕輕按乾,再補充保濕劑,才能徹底減少汗水對皮膚的影響。近幾年來很流行吸濕排汗材質的衣物,雖然感覺上汗水很快乾了,但是其實汗水是在皮膚上乾掉,並不是被衣物吸收,所以汗水內的廢棄物質,還是停留在皮膚上,一樣會刺激皮膚。濕疹的皮膚,我會建議患者,貼身的衣物選擇純棉的材質,雖然純棉的衣物,吸汗之後會濕濕的,不舒服,但是至少是衣服吸收了汗水,衣服濕掉就換掉,換掉的同時,能夠用濕毛巾輕輕擦拭皮膚,也可以減少汗水殘留的刺激。保濕一天三次,請在洗完澡、睡覺前、出門前,各擦一次。洗完澡,皮膚含水量最高,這個補充保濕劑,可以把水分鎖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屏障,隔絕外界的刺激。睡覺時,蓋了棉被,體溫上升,蒸散水分的速度也會加快;水分蒸散,皮膚屏障消失,就容易癢,所以濕疹常常在半夜發作,就是這個原因;在睡覺前擦一次保濕劑,讓患部的皮膚多一層保護,可以減少水分蒸散,預防半夜無意識的狀態,一直抓一直抓。戶外風吹、日曬、雨淋,再加上路上的灰塵、空氣汙染,都會刺激皮膚,讓濕疹的皮膚更形惡化,所以在外出打仗之前,請先幫皮膚準備好戰袍:保濕劑,提供多一層的保護,才能延緩復發。濕疹的皮膚,怕濕也怕乾,請記住十二字真訣,做好皮膚保健。醫師說的我都有照做,為什麼還是一直復發?手是我們一天當中,用最多的器官之一,也因此手部濕疹,通常格外難治療。門診常常聽到患者這樣問我:「醫師,我都認真擦藥,也一直擦乳液,可是藥停了沒幾天,就會復發,到底是甚麼原因?」有些反覆發作的手部濕疹,其實跟職業很有關係!很愛乾淨的媽媽,一天到晚都在洗洗擦擦;餐飲業的朋友、烘焙的師傅,反覆接觸油料、食品原料、清潔劑;美容美髮的朋友,一整天碰水、碰有機溶劑,這些都是很常見會有手部濕疹的職業。可是沒工作就沒飯吃了,那該怎麼辦?這個時候,我會跟他們強調,戴手套的重要順序!手套要戴兩層,一層布的,一層塑膠的,布的在內、塑膠在外。布的手套可以吸汗,可以吸附不小心滲入手套的外來物質,讓手部皮膚有個緩衝;更重要的是,一旦布手套濕濕的,就要更換,不可以一雙濕手套還黏在手上繼續工作。更換手套的同時,請用清水沖手,把汗水、刺激物、清潔劑沖洗掉,再補充一次保濕劑後,戴上乾的布手套、塑膠手套後,才繼續工作。把環境中、工作中會接觸到的刺激物質,藉由手套有效隔絕,來降低復發的機會,如果真的認真配合戴兩層手套、勤擦保濕劑,手部濕疹,通常就會不藥而癒。針對超級頑固的手部濕疹,皮膚科特有的妙招皮膚科有兩樣妙招,針對廣泛增厚、大面積脫屑的手部濕疹,也很有效,這兩樣都必須在皮膚科醫師的監督與指導下施行,在此一起分享給大家。妙招一:照光治療頑固的慢性手部濕疹,由於皮膚一直處於反覆發炎的狀態,如果可以有效減少發炎反應,會讓外用藥膏事半功倍,加速治療速度,單一波長的紫外光照射,就能提供這個優點。照光治療在皮膚病的應用範圍很廣,乾癬、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汗皰疹、白斑、尿毒搔癢症,都是行之多年的有效適應症,照光治療的副作用不多,手部濕疹需要的劑量也不高,在皮膚科醫師的監督下,是安全又有效的方法。(皮膚科照光治療,常見問題一次解答)妙招二:濕敷療法濕敷療法,是把提供滋養的乳液、控制發炎的藥膏,一起擦在患部,然後藉由密封的方式,來達到加倍吸收的效果,針對頑固的手部濕疹,在皮膚科醫師的指導下,循序調整外用藥膏與乳液的比例,依據病程設定治療期間,針對手部濕疹,也是有效的治療方式。(濕敷療法安全又有效,請你跟我這樣做!)濕疹並非不治之症,保養得好,控制得宜,有濕疹的人生,也可以是彩色的!原文: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研發超燒腦 國衛院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新冠肺炎疫情燒不停,各國對疫苗寄予厚望,國家衛生研究院擔負研發重任,挑戰不可能的任務,時程壓縮再壓縮,研究人員忙到翻,11支候選疫苗總算能動物試驗。今年春節前,台灣出現首例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農曆年一過,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就緊急召集人員,要求立即放下手邊工作,全心投入疫苗、快篩試劑以及藥物研發。目前武漢肺炎疫苗技術平台,國衛院共掌握刺突蛋白的合成胜肽、DNA疫苗、重組腺病毒、次單位疫苗等4種技術;中研院則有新型冠狀病毒奈米粒子疫苗技術,國內另有3家生技業者以次單位疫苗、合成胜肽疫苗為主,國際間還有減毒牛痘病毒疫苗、mRNA疫苗等。每一種疫苗研發難度、成功率各有利弊,例如說,DNA或mRNA疫苗能夠快速生產,但是新的技術需要周全的安全性佐證,該做哪一種?廖經倫說:「做,4種都做!」他說,疫苗研發成功率只有5到10%,既然這次任務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索性4種疫苗同步展開研究,找出候選疫苗後再慢慢汰弱留強,不放棄任何可能成功的機會;國衛院董事長林奏延更喊出要在2個月內端出初步成果,半年內要進入臨床前試驗。國衛院感疫所研究員周彥宏嘆道:「接到任務後,研究團隊簡直忙瘋了。」過去半年來,感疫所研究團隊幾乎每逢週末就加班,挑戰這場不可能的任務。正常來說,疫苗研發光是構組等前置作業就要花上2個月,也是攸關疫苗成敗最關鍵的時期。周彥宏解釋,接種疫苗就像是幫人體的免疫大軍做一次兵棋推演,讓免疫系統認識這隻病毒,提早產生抗體,隨時應戰,疫苗構組就是擬定作戰策略的過程,相當燒腦,既要找出關鍵致病物質,又要有創新概念以防誤踩他人專利,只要一丁點沒考慮周全,可能好幾年以後才會發現錯誤,屆時所有努力都前功盡棄。為了因應來勢洶洶的武漢肺炎,國衛院團隊硬生生將疫苗構組從2個月縮短成3週,團隊把過去10年、20年各種SARS相關研究文獻通通找出來,從前人經驗裡找線索,發現冠狀病毒疫苗研發有2大關鍵,一是阻斷感染,二是防止漏網之魚的病毒躲在體內,醞釀反撲時機,必須找出方法炸掉細胞複製工廠。全球疫苗競速白熱化,候選疫苗百百種,進入臨床試驗的10多支候選疫苗中,進展最快的英國牛津大學團隊,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團隊,兩者做的都是以腺病毒作為載體的「重組病毒疫苗」。實際上,「重組病毒疫苗」屬於技術含量相當高的疫苗,也是國衛院研發主力之一,究竟科學家如何利用腺病毒作為載體開發出疫苗,台灣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又具備哪些優勢,這要從1998年的腸病毒疫情說起。周彥宏是台灣腺病毒載體疫苗權威,深耕該領域已有將近20年,曾利用此技術開發出腸病毒71型疫苗,在這次武漢肺炎疫苗研究中,是國內唯一以腺病毒載體研發疫苗的研究團隊。簡單來說,腺病毒載體疫苗的原理就是將武漢肺炎病毒的基因片段,插入感染性較弱的腺病毒裡,化身武漢肺炎病毒的「替身」,誘發人體免疫系統認識、攻擊它,並產生抗體,改造過的腺病毒就是疫苗雛形。令人好奇的是,腺病毒即便致病性較弱,仍是隻活生生的病毒,如何確保打進人體後只會誘發免疫反應,不會感染武漢肺炎或腺病毒,「這就是這項疫苗技術的關鍵所在。」周彥宏解釋。病毒感染人體後,下一步就是大量複製病毒大軍對抗免疫系統,但病毒複製過程中,會分別複製病毒外殼和遺傳物質,最後兩者才會結合形成病毒,看準這一點「罩門」,研究團隊只要在基因片段上動動手腳,讓這隻病毒只能複製外殼,卻無法複製遺傳物質,確保人接種疫苗後只會產生免疫反應,不會遭受病毒攻擊。原理看似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周彥宏說,光是打開腺病毒外殼這件事就是門學問,接著還得在一連串基因序列中找出關鍵片段,並利用20年積攢下的經驗編輯基因片段。「在這邊加一點東西就能加強免疫反應,修改那邊的片段,可以讓蛋白質折疊效果更好。」正因每個科學家腦袋想的都不同,同樣是腺病毒載體疫苗,保護力、安全性也相去甚遠,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考驗研究團隊真功夫。研究團隊在1個月內做出6種腺病毒載體疫苗雛形,是別人半年、一年才能做出來的成果。周彥宏說,中國大陸的腺病毒載體疫苗試驗進度雖然比較快, 但只能針對特定的武漢肺炎病毒,未來一旦病毒變異恐失效。台灣做的則是廣效型的疫苗,採用一種最新發現的特殊蛋白質做成疫苗,所誘發的抗體不只對武漢肺炎有效,對於SARS、MERS等冠狀病毒都有效,後續效益不容小覷,可望成為全球疫苗界的後起之秀。國衛院4大技術平台共催生25支候選疫苗,經過細胞實驗,利用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測試疫苗是否有效,之後再以動物實驗檢測疫苗安全性、能否誘發抗體等,目前11支候選疫苗通過考驗。疫苗研發不但燒腦,也很燒錢,國衛院昨天宣布攜手生技業者的候選疫苗,以DNA疫苗做為主軸,最快年底前進入臨床試驗。在取得技轉資金挹注之後,國衛院繼續進行實驗,盼再次篩選出4到5支候選疫苗,千錘百鍊,最後可能僅有1、2支疫苗問世。
-
2020-07-02 該看哪科.皮膚
2020「超級食物」新霸主!營養師:等於一次吃400種維生素
近來網路狂瘋「沙棘」產品團購,這個對許多人聽來陌生的「沙棘」,到底為何在姐妹圈中如此出名?營養師林旻樺表示,沙棘是世上公認最強的抗氧化劑,能夠促進身體代謝,對肌膚修復也有幫助。沙棘屬於胡頹子科植物,是原產於亞洲和歐洲的耐寒落葉灌木,果實呈橘黃色。沙棘具有無可替代的生命力,從恐龍時代就已存在,大多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上,能抗40度高溫與零下43度極低溫,也可在海拔5000公尺的青康藏高原生存,即便在荒漠,沙棘也可以存活生長。沙棘也是俄羅斯太空人的必備品。在七O年代,太空競賽中前蘇聯一度領先美國,俄羅斯太空人用沙棘來增加保護力,抵禦外太空輻射,在提升保護力方面獲得突破性的進展。根據科學家考證,沙棘早在七百多年前就受到成吉思汗的重視,在他長期騎馬征戰當中,偶然發現戰馬吃了沙棘後毛皮發亮,還能增強體力,能耐長途奔馳作戰。於是試著將沙棘做成保健食品,讓自己和部屬食用,讓蒙古戰士們吃來增強體力,一般認為這是成吉思汗年過六旬,仍能建立橫跨歐亞大帝國的原因之一。小小一顆沙棘怎麼會有如此強大的功效?主要是因為沙棘都生長在溫差極大、貧瘠荒漠的高原區,像是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及西伯利亞等地,造就有極強的適應力跟生存能力,讓沙棘蘊含豐富維生素、多種脂肪酸和生物類黃酮,如此多樣的營養價值也讓沙棘冠上「自然界的維生素寶庫」美名。營養師林旻樺指出,沙棘漿果有超過四百種營養素和植物營養素,維生素C比奇異果高出8倍,含有小麥胚芽同樣分量的維生素E,而維生素A比胡蘿蔔多3倍,更含大量的礦物質、纖維和蛋白質。此外,沙棘也能清除體內過度累積造成身體衰退的元兇自由基,是世界上公認最強的抗氧化劑,能夠促進身體代謝,並且對肌膚修復也有幫助。藝人Ella也是沙棘的愛好者,年近40的她肌膚依舊透亮白晰,秘訣除了平時按摩臉部,搭配每天飲用代言的「醇耀妍」維持美麗,富含:沙棘籽、8倍白藜蘆醇等具強抗氧化力的營養成分,刺激年輕幹細胞生成,醇耀妍年輕亮麗上市。Ella笑說,「醇耀妍」是由醇養妍的升級版,除原本的野櫻莓、綜合莓果外,升級版的「醇耀妍」更重本添加來自極地高原的活化果「沙棘」萃取物,有營養寶庫「沙棘」從內而外全身性的滋補,一天喝一包,喝進女性欠缺的美麗元素,補充活力也保持健康。此外,「醇耀妍」這次增加8倍白黎蘆醇,白黎蘆醇素有植物界守護神之稱,擁有高含量多酚抗氧化的物質,具增加細胞活性、提升自我修復能力及強大的抗氧化效果,可有效減緩發炎,同時增加保濕力與肌膚彈性,讓Ella由內而外都散發出年輕氣息。了解更多:https://lihi1.com/rdVmt
-
2020-06-23 醫聲.疫苗世代
HPV疫苗/台癌調查:3成男女沒感情就上床 7成沒戴套 增罹癌風險
HPV主要是透過性行為傳染,只要發生過性行為,就有感染HPV的風險。而據美國研究,不論男女,人的一生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機率高達80%。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公布「2020 HPV認知及態度調查」,該研究透過網路問卷,調查2000位19到35歲民眾(男女各1000份)。結果顯示,台灣超過3成民眾曾在毫無感情基礎下進行性行為,其中19至35歲民眾的比例最高另外;另外,調查也發現,近7成民眾發生性行為時沒全程使用保險套,恐導致自己及性伴侶加速步入HPV的威脅中。 台癌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據衛福部日前統計,HPV是造成台灣女性癌症十大死因中,排名第八子宮頸癌的主因;而報告結果也顯示,受訪者中有66%民眾聽過HPV,其中女性比男性在HPV的認知度上更高。蔡麗娟說,進一步分析後,結果也發現儘管逾8成女性有正確HPV預防觀念,但84%女性卻未接種HPV疫苗;其3大主因為:不知道可諮詢的科別(43%)、害怕或不喜歡進入診間(22%)及不好意思與朋友討論或開口,以致於不瞭解(18%),顯見民眾對於HPV與自我關連性、預防急迫性上仍認知不足。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HPV有高達100多種型別,其中第16、18、31、33、45、52及58型HPV為高危險型別,具高致癌風險,最常見為第16和18型造成約70%的子宮頸癌;其次則是跟生殖系統有關,包括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及直腸癌等。另外有些間接證據顯示,HPV可能跟頭頸癌有關,如美國最近對9價HPV疫苗適應症上,已核可可預防頭頸部癌症。至於其他像是前列腺癌、肝癌、肺癌等,則有待進一步科學驗證。在HPV病毒感染途徑上,李秉穎說,最主要約95%以上都是因性行為而傳染,但口水裡面也會有HPV病毒,如果口水或其他分泌物沾染到龜裂的黏膜或皮膚時,都可能會在局部引起癌症的變化。而目前通過食藥署核准的疫苗,李秉穎說分為2價、4價和9價,可預防至少7成造成子宮頸癌的高危險型HPV;其中4價可同時施打於男女性,9價可預防前述型別的HPV感染外,對31、33、45、52和58等五型高危險型別具直接保護力,衛福部核准9至45歲男女性施打。
-
2020-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第3波開賣 青蘋綠、櫻花粉、軍綠等特殊色也買得到!
口罩解禁第3週,業者觀察,許多民眾是為國外親友採買,或是擔憂第2波疫情再起。屈臣氏預計第3波口罩20日到貨,網路商店下週也推出中衛青蘋綠、櫻花粉、軍綠等特殊色。台灣口罩在6月1日解禁,實體零售的超商、藥妝、量販、醫療通路業者,以及網路電商全數加入戰局,目前各家業者陸續推出第3波口罩。台灣武漢肺炎疫情趨緩,藥妝店口罩依然銷售一空。業者觀察,許多民眾是為國外親友採購,有民眾提到國外部分地區口罩1片要價新台幣60元到70元,也有民眾擔心第2波疫情爆發,所以想事先多準備一點口罩。屈臣氏表示,門市將在6月20日、22日這兩天進貨MIT醫療級50入盒裝口罩,包含成人平面、成人3D版與婦幼平面醫療級口罩,共計1萬1040盒,一片5元。由於各門市數量不同,建議民眾出門購買前可先致電門市確認到貨狀況。屈臣氏網路商店也將在6月22日與23日兩天上午開賣網路限定的中衛盒裝醫療口罩,顏色除了先前販賣的酷黑、深丹寧色外,這波更新增青蘋綠、櫻花粉、軍綠等特殊色,兩天共計販賣3510盒,一片平均6元。屈臣氏專業藥師也提醒民眾,選購醫療級口罩時則應注意該產品符合國家標準,包括外層「防水層」經防潑水處理,可預防飛沫傳染,中間「過濾層」可以靜電過濾細菌的效果,內層「親膚層」則採吸水材質可吸收配戴者所產生的口沫,強調口罩只要要符合標準就具保護力,不需刻意選用特定品牌或顏色。寶雅表示,本週第3波進貨都已銷售一空,大約賣出90萬片口罩,下週還會陸續進貨,一樣提供台灣製造的醫療級盒裝口罩,並針對不同需求推出5入的袋裝及50入盒裝,包括成人、婦幼、兒童、幼童的款式,一人限購1盒,袋裝限購3袋。
-
2020-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屈臣氏第3波口罩6月20日限量到貨!網路門市有「青蘋綠色中衛口罩」
想要買口罩的快來看!屈臣氏再度公布口罩進貨時程,門市第3波口罩將於6月20日、6月22日進貨MIT醫療級盒裝口罩,包含成人平面、成人3D版與婦幼平面醫療級口罩,共計備貨11,040盒,由於各門市備貨數量不同,建議消費者購買前可先打電話到門市確認到貨狀況。屈臣氏網路商店也將於6月22日及6月23日上午限量開賣網路限定的中衛盒裝醫療口罩,除了搶手的酷黑、深丹寧色之外,這一波更新增青蘋綠、櫻花粉、軍綠等特殊新色,兩天共計開賣3,510盒。隨著台灣疫情趨緩,消費者對於口罩的需求從「只求有」的階段進階到開始在意品牌、款式、顏色等。屈臣氏專業藥師表示,配戴口罩時必須盡可能與臉部密合,才能發揮完整效果,選購醫療級口罩時應注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包括外層「防水層」經防潑水處理、可預防飛沫傳染,中間「過濾層」可以靜電過濾細菌的效果,內層「親膚層」則採吸水材質可吸收口沫,只要符合標準就是具有保護力的口罩,不需要刻意選用特定品牌或顏色。屈臣氏所販售的醫療級口罩皆符合國家標準。屈臣氏專業藥師也提醒,防疫期間應保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如果無法維持社交距離時就建議配戴口罩,搭配勤洗手、定期量測體溫,不要過度囤積口罩,屈臣氏未來也會持續於每周進貨,盡力滿足大眾的口罩需求。
-
2020-06-18 科別.兒科
打卡介苗好處多 但罹罕病者不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發現施打卡介苗的詢問度變高,但兒科護理師劉珮芬提醒,注射卡介苗的好處雖多,但有些罕見疾病、特殊狀況的民眾不宜施打。桃園醫院指出,台灣屬結核病較盛行地區,經統計,未接種卡介苗的幼童罹患結核性腦膜炎的風險比接種者多47倍,接種卡介苗對高死亡率、易造成終身殘疾的結核性腦膜炎等,有85%以上的保護力,目前規定嬰兒滿5至8個月,體重達2500公克以上就應接種,目前65歲以下約有9成接種。劉珮芬提醒,不是每個新生兒都適合接種,有些罕見疾病需多加留意,如先天遺傳疾病-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此類新生兒若接種卡介苗,會感染結核菌產生後遺症或死亡,家長若先替寶寶進行篩檢,確定都正常後再接種會更安全。劉珮芬補充,對疫苗嚴重過敏、嚴重濕疹、免疫功能不全、愛滋病毒感染、孕婦等都不適合接種,發燒或疑似結核病患者、麻疹及水痘感染或母親為愛滋病毒感染者,則須暫緩施打。桃園醫院每個月第1周的周一下午2點至4點有卡介苗門診,經小兒科醫師評估寶寶健康狀況後,再由受過專業卡介苗接種訓練、持有接種合格證書的護理師施打,院方提醒,受疫情影響家長讓寶寶接種卡介苗的意願提高,建議家長可先預約,避免久候。
-
2020-06-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加坡研究團隊發現5抗體 可望用於治療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重創全球,至今疫苗尚未問世。不過,新加坡國防研究機構團隊已發現5種抗體可望發展成有效療方,加速患者康復;最快未來幾個月內就可開始人體臨床試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新加坡累計確診人數破4萬1000,目前累計26人病故。「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今天報導,新加坡國防研究機構「DSO國家實驗室」(DSONational Laboratories)研發團隊已發現5種抗體,可能可以中和2019冠狀病毒。藉由與病毒用來進入細胞的結構結合,中和抗體可阻止病毒感染患者的細胞。DSO國家實驗室表示,旗下研究團隊自從3月以來,從康復患者的血液樣本中,檢查了免疫細胞產生的數以十萬計抗體。這些樣本由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提供。DSO首席科學家暨實驗室主任康拉德.陳(ConradChan)表示,康復者體內取得的抗體可將其保護力轉給接受者,這將有助任何患者對抗感染,並加速康復。計畫主責人韓森(Brendon Hanson)表示,正嘗試利用新加坡過去幾年累積的經驗,建立本地將抗體研發從實驗階段進到臨床階段的能量,並將此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DSO發現的5種抗體中,最具發展性的是AOD01,等取得新加坡衛生科學局核可後,可能未來幾個月內就可開始人體試驗。DSO表示,雖然目前仍在實驗階段,但在疫苗出現前,這項發現仍是新加坡對抗新冠肺炎的重要里程碑。DSO指出,擴大使用這項抗體治療病患所需的製造能力已就位,就待臨床試驗順利完成。韓森也說,待臨床試驗完成且成功後,希望可以快速將實驗室的正面結果轉化成有效的治療方式。
-
2020-06-10 科別.感染科
落實防疫及接種疫苗 莊人祥:不必擔心疫情反撲
台灣防疫有成,今年流感、腸病毒疫情大幅下降。外界擔心,雖然現在流感或腸病毒疫情在低點,未來是否可能反撲?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如果民眾持續落實防疫新生活、接種流感疫苗,應該不用太擔心。莊人祥指出,台灣位處熱帶和亞熱帶,一年四季都有流感病例,不像美國等緯度較高國家每年在冬春大流行。他認為,台灣流感病例降低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民眾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阻斷了傳染途徑。莊人祥表示,流感每年流行病毒株都不同,必須看秋冬流行病毒株,與當年疫苗選定病毒株是否吻合。到了秋冬,如果疫苗選定病毒株和流行病毒株之間沒有太大差異,六百萬劑流感疫苗都能及時打到需要的人身上,民眾就能夠得到保護力,不需太擔心。至於腸病毒疫情,莊人祥說,往年也都是五、六月達到流行高峰,到了暑假,流行趨勢下降,如果能持續落實防疫新生活,應該就不會造成流行。
-
2020-06-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流感腸病毒疫情將反撲?莊人祥:落實這兩件事應無問題
衛福部疾管署指出,新冠防疫意識深入民心,今年流感就診人次較去年同期大降七成,而腸病毒就診人次更是狂降九成,完全沒進入流行期。外界擔心,流感或腸病毒疫情現在雖在低點,是否將在不久的未來反撲?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如果民眾持續落實防疫新生活、接種流感疫苗,應無太大問題。莊人祥表示,台灣所處緯度是比較靠近熱帶和亞熱帶,一年四季都有流感,不像美國等緯度較高的國家每年只有一次冬春大流行。因此,台灣目前流感人次降低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民眾落實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所以阻斷傳染途徑。莊人祥表示,流感每年狀況都不一樣,主要還是要看秋冬流行的病毒株,與當年疫苗選定的病毒株有無吻合。到了秋冬,如果六百萬劑流感疫苗都能即時打到需要的人身上,疫苗株和流行株之間也沒有太大差異,民眾就能夠得到保護力,不需要太擔心。至於腸病毒,莊人祥說,往年也都是五六月到高峰,暑假也比較沒有流行機會,如果能持續落實防疫新生活,應該也不會流行起來。面對外界關切新冠肺炎病例情況及邊境管制,莊人祥表示,新冠肺炎解除隔離人數達到431人,只剩下5人還沒解除隔離,今天也沒有新增確診病例。目前考慮開放商務人士的國家包括紐西蘭、澳洲、越南、汶萊等疫情風險較低之國家,都在陸續洽談,但還要一些時間。莊人祥說,紐澳說要與疫情相對安全的國家合作推動「旅遊泡泡」,其實也是要九月才開始,因為邊境的開放「不是一蹴可幾」,要慢慢談。
-
2020-06-10 科別.新陳代謝
台灣疫情大解封 醫籲糖友持續回診勿停藥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趨緩,雖指揮中心六月七日宣布台灣大解封,但不代表不會再有感染者出現。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表示,相較於一般人,糖尿病患者本身抵抗力較弱,更易受感染外,至今仍有糖友擔心風險而減少回診,若因停藥或棄打胰島素而導致長時間高血糖,身體保護機制將受到嚴重破壞,恐出現併發症、治癒力也會相對變低。呼籲糖友應定期回診、勿擅自停藥。彰基體系糖尿病健康e院院長、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台灣糖尿病患人數逐年增加,學會估計目前全台約230萬名糖友;而據國健署2018年統計,糖尿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第5名,不得不慎。杜思德說,65歲以上的年長者若有糖尿病,易出現高血壓、血脂異常、腎病變等共病,也是嚴重肺炎的高危險群。 據日前中國疫情研究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若罹患新冠肺炎,死亡率較一般患者高;而在2003年的SARS疫情中,糖尿病患者也被發現具有較高死亡率。而患者的血糖高低,普遍認為是預測疾病預後的一項重要因子。杜思德說,新冠肺炎發生至今,即便台灣五六月份疫情已趨緩,糖友回診數仍偏低,有糖友仍不敢出門、情緒波動大、怕有感染風險而減少就醫,之前更出現患者採血針、酒精棉片用完了也都不回診、不去藥局的情形。但其實血糖控制不佳、自行停藥,反讓自己曝露在更高的危險中。因此,他建議糖友在後疫情時代,除保持個人衛生,外出還是配戴口罩、勤洗手外,應定期驗血糖、留意血糖水平、規律用藥,並適度運動、保持免疫力,勿受疫情影響就自行停藥。若擔心感染肺炎疑慮,也可與醫師討論,考慮施打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來增進保護力。另外他也呼籲,糖友不應聽信地下電台的廣告偏方藥來做為治療,以免病情加重。
-
2020-06-04 癌症.抗癌新知
新型冠狀病毒很可怕?這個病毒更該小心,5%的癌症與它有關
病毒有多可怕,從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持續蔓延,已造成全球逾37.1萬人死亡,更影響了全球經濟到生活日常,徹底顛覆人類習以為常的運作模式,也喚起大眾對病毒預防的重視。除了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危險性不能掉以輕心,生活中還有其他病毒也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嗎?事實上,同為病毒的人類乳突病毒(HPV)也持續肆虐。研究指出,人的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 ,約5%的癌症與HPV感染有關!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HPV感染已被認為是致癌因子之一,癌前病變一旦惡化成癌症就有致死的可能。顯示這兩種病毒同樣具有危險性高、潛伏期長,且無論性別皆有可能感染,著實不可輕忽。高感染風險 不留意可要命HPV可能導致多項癌症與疾病,除了子宮頸癌外,肛門癌、口咽癌也讓人聞風喪膽。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婦癌科主任許世典指出,HPV有高達100多種型別,感染高危險型別的HPV更具有高罹癌風險。其中,第16及18型高危險型別HPV是造成子宮頸癌的主因,蟬聯女性癌症十大死因排名第七(2017-2018)。若持續感染第31、33、45、52及58型高危險型別HPV,便可能導致包含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症等。許世典進一步說明,即使是低致癌風險型別HPV,也可能導致皮膚病變如菜花(尖型濕疣)、皮膚疣、扁平疣等。潛伏期長 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傳染HPV與新冠病毒也同樣都有潛伏期,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高傳染力!新冠病毒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平均7天),然而HPV潛伏期更長,一般為3星期到8個月,更可能達10年以上。由於多數受感染後無明顯症狀或不適,導致許多人被感染後渾然不知,更將HPV傳染給另一半。許世典提及,如果自身免疫力低落,再加上持續重複感染,也可能於日後引發相關疾病與癌症。男女都有風險 預防一樣重要許世典說,現階段多數專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而HPV的傳染則與行為模式有關,最常見的傳染途徑為性行為,感染機率與性行為次數及對象數成正比。此外,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其中,最需注意的是若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HPV附著的公共設施,也可能造成感染,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許世典提醒,不是女性、或是性生活較複雜的族群才有可能感染HPV,即使是固定性伴侶,甚至未發生過性行為,皆有可能感染。因此兩性共同預防,更能保護自己與另一半。無需佛系防「病毒」 施打疫苗主動出擊兩者唯一的差別是,新冠肺炎目前尚無核可的抗病毒藥物,各國皆積極投入疫苗及藥物研發,引領期盼疫情救命稻草的出現。現階段僅能以戴口罩、勤洗手等「被動防護」。許世典表示,相較之下,面對HPV病毒的威脅,已有疫苗可接種,能「主動出擊」以提高防禦力,且保護力可達10年以上。目前通過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疫苗,分別為2價、4價和9價。他補充說明,2價疫苗可預防16型與18型HPV的感染;4價疫苗則比2價疫苗多了可預防菜花的6型與11型,因此可同時施打於男女性;9價疫苗可預防前述型別的HPV感染外,更對31、33、45、52和58等五型高危險型別具有直接保護力,適合9~45歲男女施打。在HPV可提前預防之下,許世典呼籲,不論男女皆應提早接種HPV疫苗,預防癌前病變發展的可能。此外,預防HPV還可以做的是:安全性行為,多重防護你及伴侶的健康;女性記得透過定期抹片檢查,避免潛在的HPV病毒威脅。【延伸閱讀】 老是想睡、精神不繼、感到疲勞...醫籲:做這項檢查找出原因吧! 小孩看牙免驚 睡一覺就能治好蛀牙 不讓癌細胞長大!醫籲,遵守健康6原則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0-06-03 養生.聰明飲食
端午節到營養師教你「+0冰菓粽」配方 冰涼消暑無負擔
端午節快到了,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營養師楊智凱特別研發「+0冰菓粽」配方,提供民眾疫情期間吃粽消暑的新選擇。材料可利用時令水果如香蕉、荔枝、芒果、火龍果等,吃起來消暑又無負擔,作法也十分簡單。營養師楊智凱說,以成人來說,男性一天所需熱量約1800大卡、女性約1500大卡。別看粽子這樣小小一顆,其熱量高達400至600大卡,民眾若要吃得盡興,很容易就超過成人1天所需攝取的熱量,此外端午期節天氣炎熱,或無適時補充水分,容易造成中暑甚至熱衰竭現象。石手民眾吃粽要把握以下原則,均衡飲食首先顧、選擇當令食更佳。糯米容易導致脹氣或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包粽子時可摻入紫米、糙米、燕麥或紅藜等全穀雜糧類減少糯米用量,除此之外也可添加南瓜、地瓜、山藥等根莖類來增加纖維質攝取。吃粽子也別忘了要補充蔬果,建議每日至少攝取3份的蔬菜及2份水果。可選用當令食材,新鮮又美味。其次,他建議,要避免高油重調味、天然提味更健康。粽子中餡料改成滷製而不拌炒,可以減少油脂的使用,調味時儘量少油、少鹽及戒糖。因粽子配料中的五花肉飽和脂肪含量較高,可以瘦肉、雞肉或海鮮、豆製品等來取代,粽子內餡大多已有調味,民眾食用時應儘量少蘸醬,以免鈉及糖過量攝取造成身體額外的負擔。楊智凱說,烹調餡料時可以大蒜及洋蔥等天然食材提味,不僅可減少調味料使用,其中大蒜素、硫化物更可調節人體免疫力。粽子熱量較高,也需要較多的時間來消化,建議一餐一顆為宜,且儘量避免餐餐食用。綠茶中富含之兒茶素, 除了具有抗氧化、加速血液循環效用外,亦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且在兒茶素與親苯兒茶素分子的交互作用下,更能提高抵抗病毒之能力,一杯綠茶佐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每日建議補充2份水果,不僅能幫助消化,水果中所含的植化素與Vitamin C 也都能調節人體免疫力,增加抵抗感染的保護力。楊智凱提醒,民眾在準備餡料或採買粽子時,食材的清洗與保存方式也要注意。食材若是處理或保存不當,都有讓致病菌大量繁殖的風險,進而造成食安的疑慮。民眾或店家處理食材過程中,都務必遵守衛生安全,讓大家可以吃的安心,歡度端午佳節。楊智凱特別研發「+0冰菓粽」配方,提供民眾疫情期間吃粽消暑的新選擇。一、材料1.時令水果(夏季時令水果香蕉、荔枝、芒果、火龍果)3種共50g2.綠茶150ml3.吉利丁粉8g4.開水30ml二、作法1.將水果切丁備用2.將吉利丁粉加入冷開水中均勻攪拌,再以隔水加熱方式將吉利丁粉完全溶解3.將加入吉力丁粉之綠茶放涼至室溫後倒入耐熱袋4.將水果放入袋中成漏斗狀5.放入冷藏庫冷藏約4小時後,取出以棕葉包裹即完成三、營養素分析每一人份約 200公克每份熱量 71.5大卡蛋白質 9.6公克脂肪 0.1公克碳水化合物 8.9公克膳食纖維 0.6公克
-
2020-06-03 醫聲.癌症防治
乳癌/乳癌發生率居冠 晚婚晚生有影響
國健署昨公布「二○一七年癌症發生資料」,多數癌症發生率上升,其中女性乳癌在發生人數及發生率上均位居第一,比前一年新增一千二百多人。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分析原因,應與國內女性大都晚婚晚孕,甚至不孕、不想生育等因素有關。國健署資料分析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發現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及食道癌等發生率呈現增加趨勢。其中女性乳癌新增人數為一千二百多人、大腸癌增加一千多人,為發生人數及發生率增加最多二種癌症。國內宣導乳癌防治多年,但女性乳癌發生率卻逐漸升高,王英偉說,透過乳癌篩檢,得以找出早期乳癌患者,這是原因之一,此外,人口老化、國人生活習慣改變、肥胖率增加,也會提高乳癌風險。王英偉說,女性哺育寶寶,被證實為有效預防乳癌方法之一,雖台灣哺育母乳人數眾多,但哺育媽媽年齡偏大,許多人晚婚,在卅歲後才生第一胎,以致保護力不佳。對女性乳癌、大腸癌發生人數明顯增加,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癌症中心顧問醫師賴基銘說,「這一點都不意外」,隨著生活型態、飲食習慣的改變,致癌人口將持續上升。他建議成年女性應定期接受篩檢,國健署提供四十五至六十九歲女性、或有一親等二親等乳癌家族史等四十歲以上女性,免費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但篩檢率目前僅四成九。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說,受疫情影響,今年一至五月全台四癌篩檢人數約為一二五萬人次,篩檢量跟去年同期減少二成,國健署為此擬從下半年起,把篩檢站搬進千人規模大企業,強化篩檢率。另規畫和民間藥局、超商合作,協助推廣糞便潛血檢查。
-
2020-06-02 癌症.抗癌新知
影/癌症發生人數攀升 女性乳癌奪發生率之冠
國健署今公布「2017年癌症發生資料」,癌症發生人數11萬1684人,較前一年10萬5832人,新增5852人、上升6%。多數癌症發生率上升,其中女性乳癌發生人數及發生率奪冠,醫師表示,癌症發生率降不下來,也跟篩檢率仍待提升有關,篩檢率逾五成五至六成,才能使發生率開始走低。據國健署資料分析10大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及食道癌發生率都呈現增加趨勢。其中女性乳癌發生人數為1293人,大腸癌增加1034人,標準化發生率相較2016年每十萬人口增加5.9人及1.6人,為發生人數及發生率增加最多二種癌症。國內宣導乳癌防治多年,但今年女性乳癌發生率卻奪冠,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除與乳癌篩檢使早期發現者增加,不可否認人口老化及國人生活習慣改變有關。另外,女性餵食寶寶母乳是預防乳癌方法之一,雖台灣哺育母乳人數多,但多為30歲後才生第一胎,可能保護力不佳。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癌症中心顧問醫師賴基銘,對女性乳癌、大腸癌發生人數增加並不意外,他表示一方面此兩癌發生數長年冠軍,另一方面則是接受四癌篩檢的人數逐年上升,故今年找出不少早期癌症患者。不過賴基銘也表示,上述癌症發生率降不下來,也跟篩檢率仍待提升有關。據他了解,目前台灣乳癌篩檢包含45至69歲女性、或有一等二等親乳癌家族史等40至44歲女性,都可免費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但即便如此,篩檢率目前僅約49%,仍未破五成。賴基銘說,根據流行病學文獻,篩檢率逾五成五至六成,才能使發生率開始走低。而大腸直腸癌方面,雖民眾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目前有破五成,但也是同樣情形。他建議,癌症發生高峰無論男女多為35至55歲青壯年時期,但此年齡層的篩檢率偏低,可能與工作忙碌有關,呼籲除了定期健檢外,符合四癌篩檢的男女性,再忙也要撥空檢查,也盼企業主鼓勵員工定期受檢。
-
2020-06-02 性愛.性病防治
非性行為才會染HPV! 醫揭公共3危險地方
2019新型冠狀病毒(後稱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已造成全球逾34萬人死亡,儘管台灣防疫能力全球有目共睹,仍累計7起的死亡個案。事實上,同為病毒的人類乳突病毒(HPV)也持續肆虐;根據研究指出,人的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且約5%的癌症與HPV感染相關,這兩種病毒的特性,同樣危險性高、潛伏期長,且無論性別皆有可能感染,著實不可輕忽。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HPV感染已被認為是致癌因子之一,癌前病變一旦惡化成癌症就有致死的可能,然而,根據研究顯示,施打HPV疫苗可提高預防效果,現行疫苗有2、4、9價等3種,不同價別代表能預防的病毒種類,應盡早接種,主動提高防禦力。新冠病毒的高危險性不能掉以輕心,而生活中還有其他要防範的病毒也正威脅著生命。感染HPV可能導致多項癌症與疾病,除了子宮頸癌外,肛門癌、口咽癌也讓人聞風喪膽。相似1:高感染風險不留意可要命HPV有高達100多種型別,感染高危險型別的HPV更具有高罹癌風險。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婦癌科主任許世典進一步說明,其中第16及18型高危險型別HPV是造成子宮頸癌的主因,蟬聯女性癌症十大死因排名第七(2017-2018),每年有600多名女性死亡,若持續感染第31、33、45、52及58型高危險型別HPV,便可能導致多項男女癌症,包含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症等,即使是低致癌風險型別HPV,也可能導致皮膚病變如菜花(尖型濕疣)、皮膚疣、扁平疣等。 相似2:潛伏期長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傳染HPV與新冠病毒也同樣都有潛伏期,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高傳染力。新冠病毒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平均7天),然而HPV潛伏期更長,一般為三星期到八個月,更可能達10年以上。由於多數受感染後無明顯症狀或不適,導致許多人被感染後渾然不知,更將HPV傳染給重要的另一半,如自身免疫力低落,再加上持續重複感染,也可能於日後引發相關疾病與癌症。 相似3:男女都有風險預防一樣重要現階段多數專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而HPV的傳染則與行為模式有關,最常見的傳染途徑為性行為,感染機率與性行為次數及對象數成正比;此外,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其中,最需注意的是若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HPV附著的公共設施,也可能造成感染,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不是女性、或是性生活較複雜的族群才有可能感染HPV,即使是固定性伴侶,甚至未發生過性行為,皆有可能感染。因此兩性共同預防,更能保護自己與另一半。 許世典呼籲,相較現階段新冠病毒僅能以戴口罩、勤洗手等「被動防護」,面對HPV病毒,更能「主動出擊」接種疫苗以提高防禦力,且保護力可達10年以上。 延伸閱讀: 性行為不是感染菜花唯一途徑! 這些地方也藏病毒 感染HPV病毒非女性專利! 男性3種癌多由「性」引起 
-
2020-05-25 科別.腦部.神經
這種發燒會傷害腦部!致命腦膜炎,早期症狀像流感
過去你可能會聽長輩說過,某個街坊鄰居的小孩發燒之後,就「燒壞腦袋」,從此智力停留在四五歲,或是有些地方動的不好!遇過這些狀況後,大家聽到「發燒」總會很緊張。然而,其實問題不是那個燒直接把腦袋燒到壞掉,而是造成發燒的原因 – 通常是「細菌」、「病毒」、或「黴菌」的感染,讓環繞著腦部組織和脊髓組織的「腦膜」發炎感染,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腦膜炎」。腦膜是包覆腦組織與脊髓的細緻構造,腦膜炎則代表腦膜受到細菌、病毒侵犯而感染發炎。腦膜炎容易發生於年紀很小(小於5歲)的小孩身上,十幾歲的青少年到25歲以前的年輕人也會,再來就是超過60歲以上的長者。如果本身有些慢性病,免疫功能不全,或是沒有脾臟(像是曾經車禍脾臟破裂出血而移除脾臟者),也比較容易罹患腦膜炎。(關於腦膜,可以看「顱內出血有四種,每一種都很要命」這篇,了解腦膜分層與不同的顱內出血)病毒感染造成的腦膜炎比較常見,但通常比較沒有細菌性腦膜炎那麼嚴重。我們常聽到的「腸病毒」可能導致腦膜炎,另外,單純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也是可能的致病病毒。 細菌性的腦膜炎是很嚴重的,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幾天內患者就死亡了。通常是細菌跑進血液裡,然後侵犯腦部和脊髓導致細菌性腦膜炎。耳朵或鼻竇的感染則會讓細菌直接侵犯腦膜引發感染。以下三個細菌一定要認識:● 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B型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b型流感嗜血桿菌曾經是小孩細菌性腦膜炎的最常見原因,現在小嬰兒有接受疫苗注射後,罹患這種腦膜炎的機會就大幅減少。腦膜炎的早期症狀和流感很像,患者可能會突然發高燒,頸部變得僵硬,如果已經是能表達的年紀,會抱怨頭非常痛,且與過去的頭痛感覺不同、伴隨噁心嘔吐,變得對光敏感,沒辦法專心,意識變得模糊或混亂,或根本很嗜睡,幾乎難以被旁人叫醒,食慾變得很差,有這些狀況一定要非常小心,趕緊就醫。接下來我們專門來看看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的感染,這個腦膜炎會很嚴重,即使接受治療,每一百個患者中還是有10到15人會因此死亡,很容易影響十幾歲的青少年。近年來美國大專學校有幾次的疫情爆發。有些患者即使後來康復,仍留有永久性的神經損傷,腦部受損、耳朵聽不到、肢體動作變差。腦膜炎雙球菌平常會出現在哪呢?其實有些人是腦膜炎雙球菌的健康帶原者,鼻腔、喉嚨裡就長著腦膜炎雙球菌,但不會造成這個人有什麼症狀,這些沒有症狀的帶原者可以透過呼吸道的分泌物和口水來傳播細菌給他人。腦膜炎雙球菌會通常會需要較親密和長時間的接觸,像是親吻、咳嗽、使用同一個杯子,比較容易傳播。 因此,如果處在密集的生活型態,像住在宿舍這樣的機構,會讓腦膜炎雙球菌更容易傳播,因此大學剛開始住宿的新鮮人,剛進去訓練的新兵,監獄的囚犯、長期照護中心的居住者,都屬於較容易染上腦膜炎雙球菌的族群。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後,潛伏期約為3到4天,患者會開始出現上述的腦膜炎症狀。我們可以根據抗原性和莢膜化學組成,分成腦膜炎雙球菌不同的血清型。其中六個血清型,分別是A,B,C,W,X,Y,會有造成流行感染的潛力。想要減少感染機會的話,最好要打疫苗。目前台灣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4價結合型疫苗或4價多醣體疫苗,可以預防四個亞型(A,C,W,Y),接種疫苗的7到10天後就可以產生保護力,建議本身有脾臟缺損、補體缺損、或準備去高風險地區(非洲)旅行的話,最好要先施打疫苗。而剛提到美國的大專院校曾發生過幾次腦膜炎流行,主要是亞型B的腦膜炎雙球菌,現在美國有針對B型腦膜炎雙球菌的疫苗,台灣沒有。如果要去美國念書,年紀介於16到23歲之間,建議要到美國打疫苗。原文:
-
2020-05-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科學家:抗疫別靠疫苗 最好追蹤隔離勤洗手
美國科學家海瑟廷(William Haseltine)在癌症、愛滋病及人類基因組研究上具有開創性建樹,他認為,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不應指望疫苗,最好的方法還是追蹤、隔離、勤洗手等。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隨著確診病例在拉丁美洲暴增,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感染者突破500萬人,例如巴西昨天就通報單日新增逼近2萬起病例。海瑟廷在此時表示,大眾不應指望疫苗很快就研發出來。他說,最好的抗疫方法還是透過嚴密追蹤病例,並在病毒傳播伊始就採取嚴格隔離措施來控制疾病。他表示,疫苗是可以研發出來,但「我不會指望它」,他呼籲大眾戴口罩、勤洗手、清潔物體表面,並保持距離。海瑟廷提醒:「不要聽信那些說『等我連任我們就會有疫苗』的政治人物。我們可能會有疫苗,(但)我只是要說,這無論如何都不是簡單的事…因為過去每次有人想研發疫苗,從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到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實際上都沒什麼保護力。」他說,過去為其他種類冠狀病毒研發出來的疫苗都未能保護鼻腔黏膜,也就是這種病毒通常入侵人體的地方。海瑟廷還指出,美國和其他國家在強制隔離暴露於病毒的群體上都力有未逮,但他讚許中國、韓國及台灣遏止疫情的努力。他說,美國、俄羅斯及巴西是抗疫成果最糟糕的國家。目前這3國依序是全球確診病例數最多的前3名。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University)統計,截至台灣時間22日13時,巴西確診病例達31萬87例,若疫情趨勢不止,很快就會超越俄羅斯的31萬7554例,而美國感染病例累計157萬7287例。
-
2020-05-14 科別.兒科
家長憂疫情延遲幼兒疫苗接種 醫:暴露感染其他傳染病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部分家長為減少出入醫療院所,延遲幼兒疫苗接種時程,嘉義市衛生局統計,五合一疫苗、麻疹及A型肝炎等第1劑接種率降低,醫院臨床觀察近3成嬰兒未按時施打預防針,憂心嬰兒暴露感染其他傳染病風險,呼籲家長應按時帶孩子接種,才能有完整保護力。嘉義市衛生局指出,1歲以下幼兒常規疫苗,包括B型肝炎第2劑及五合一疫苗第3劑,接種率正常,但五合一疫苗第1劑,及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第1劑、A型肝炎第1劑,疫苗接種率降低近1成,衛生所已透過電話、明信片催注。嘉義基督教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周信旭指出,疫情期間小嬰兒沒有口罩可戴,臨床約有近3成家長,未帶嬰兒到院注射預防針,但這樣可能顧此失彼,建議可使用嬰幼兒防護面罩,減少飛沫傳染。嘉義市衛生局表示,嬰幼兒對疾病抵抗力較差,免疫防護機轉尚未成熟,打完疫苗後至少需要2至4週才會逐漸形成保護力,若延遲施打、感染機率增加,因此按時接種相當重要。像是最近天氣炎熱,是日本腦炎好發季節,日本腦炎是透過蚊蟲叮咬傳染,家長不可不慎。衛生局指出,嬰兒出生至滿2歲3個月,因施打疫苗時間密集,家長比較不容易忘記,但滿5歲至入國小前則易忽略,家長若憂心醫院環境,亦可改至東西區衛生所接種,衛生所也增設兒童閱讀空間,讓孩子等待打疫苗時,減少緊張不安氣氛。衛生所開放預防接種的時間,每周一三五上午8點30分至11點30分,今(14)日晚間5點至8點,東區衛生所加開星光夜診,民眾可多加利用。
-
2020-05-14 科別.感染科
比新冠肺炎傳染力更強!這兩病毒初期也會發燒、咳嗽
「與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相比,麻疹散播力排行居冠,水痘則是第二名!」麻疹及水痘具高度傳染力,小兒科診所院長過敏免疫科專家林應然醫師表示,麻疹可一傳十、十傳百,傳染力極強;而水痘平均一人可感染六、七人,初期症狀都是發燒、咳嗽,與感冒相當類似,也會出現非典型症狀,提醒家長務必留意家中小朋友的身體變化。麻疹、水痘透過空氣傳播 出疹形態不同林應然醫師說明,不管是罹患水痘或麻疹,是否會引起發燒因人而異,麻疹的症狀為咳嗽、流鼻水、結膜炎等,但出疹子的形態有所不同,麻疹一開始會從頭部、軀幹至四肢延伸,會紅斑或稍微鼓起的丘疹;至於水痘的紅疹,則是形成突起的小水泡、水珠,然後變乾、結痂。麻疹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或接觸被污染的表面及物體傳播,潛伏期為一至二周;水痘是通過吸入病人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呼吸道飛沫傳播,潛伏期約二至三周,無論是麻疹或水痘,只要待在同一個空間裡,全家人都可能被傳染,且一年四季皆會,不過大多好發於春天及冬季,這是由於病毒在冷空氣當中,可以存活得比較久。施打疫苗產生抗體 保護力維持五至十年目前施打疫苗能預防感染麻疹及水痘,對病毒產生抗體,保護力約達到九成。不過,林應然醫師指出,靠疫苗獲取免疫力,不像自然感染所得到的免疫力幾乎是終生,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疫苗要施打好幾次的原因,因為抗病毒的保護力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逝。在台灣水痘目前僅施打一次,但美國則是一歲時施打一次,入學前還須再打第二次,臨床上常見許多案例,一歲時曾施打疫苗,到了小學卻又長水痘,因此,推估疫苗的保護力最多維持五至十年之間。麻疹、水痘不僅好發於兒童 成人也會感染 林應然醫師說明,麻疹症狀大約一個星期會消失;水痘則是約十天左右就不具傳染力,雖然這兩種病毒大多好發於兒童,但也會有成人受到感染,日前就曾有空姐罹患麻疹的案例。醫師建議,若是家裡有一人感染了水痘,其他成員如果沒有得過,最好在3~5天之內,趕快施打水痘疫苗,還來得及產生免疫力,避免被傳染。
-
2020-05-1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家長憂疫情 5幼兒疫苗接種率降0.53%至9.6%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台北市衛生局統計發現,適齡幼兒的疫苗接種率,包括B肝、五合一、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MMR)、A肝及日本腦炎5項常規疫苗接種,疫情前後四個月的接種率,均下降0.53%至9.6%不等。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說,正因部分家長擔心新冠肺炎感染,多避免進出醫療院所,也因此延遲帶孩子前往醫院接種常規疫苗。余燦華提醒,因麻疹傳染力強,因疫情緣故,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MMR)疫苗的適齡幼兒接種率下降8.08%,若有麻疹疫情,恐影響幼兒的抵抗能力。另外,除了適齡幼兒外,余燦華說,截至今年4月底,臺北市2萬3788名即將入學的國小一年級新生中,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2劑(MMR2)接種率為78.9%、活性減毒嵌合型日本腦炎疫苗第2劑(JE-CV_LiveAtd-2)接種率76.92%、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DTaP-IPV)接種率72.81%,上述3項疫苗全數完成率僅65.02%,提醒還有8322位學童,尚未完成全數接種。衛生局提醒,各項常規疫苗應該按時接種,才能有完整保護力,其中接種滿5歲至國小入學前疫苗,才能提升學童的群體免疫能力,降低因集體生活而造成疾病感染之風險。余燦華呼籲,防疫期間,家長若要於前往人潮較多的院所接種疫苗,除勤洗手、戴口罩等適當防護措施外,也可採事先預約,或至各行政區臺北市聯合醫院院外門診部及小兒專科診所接種。
-
2020-05-09 新聞.科普好健康
血液有抗體 可避免再得新冠肺炎?
口述/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各國積極研發藥物與疫苗,也開發新冠病毒抗體檢測,但究竟血液中有抗體的人,是否具有免疫力、保護力,可避免再次感染?有「中和性抗體」才會有保護力,台灣第一個病人女台商有戴口罩沒傳給別人,經抽血結果顯示,她體內中和性抗體濃度高,保護力高,目前她恢復得很好。免疫力差 就可能二次感染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質疑血清抗體檢測的效用,認為雖然血液中存在著抗體,但並不表示這個人不再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其實,檢測確診病人體內是否有了中和性抗體,就知道這個人有沒有保護力,目前我的研究團隊做了20個康復出院病人的血清抗體檢測,幾乎都有中和性抗體。如果抗體檢測顯示,人體內有保護性抗體出現,就不會再被感染了;反之,如果原本免疫力很差的人,即使治療後出院了,保護性抗體沒有出現,就可能會被二次感染。「每一個人的免疫反應強弱本來就不一樣,『復陽』在醫學上是有的。」也可能一開始沒有偵測到病毒,或測出偽陰性或偽陽性後,再檢測才又復陽。抗體出現 病毒量就會下降如果有病毒入侵血液,身體因為受到刺激產生免疫反應,就會產生抗體,當抗體出現時,病毒量就會下降。在血液中病毒存在的時間不會很久,大概只有一周左右,因此,若遭病毒感染後,通常一周後會測不到血液中的病毒,但喉嚨還是會有病毒存在,必須從鼻咽和痰中採集檢體,再進行核酸(PCR)檢測,如果偵測不到病毒了,病人才可以出院。「抗體出現時間和病毒不一樣;當抗體出現,病毒量就會慢慢的減少。」身體的抗體早期會先出現免疫球蛋白M(IgM),之後免疫球蛋白G(IgG)才會跟著出現,因此,早期前二周感染了新冠病毒,會偵測出IgM的濃度比較高,但是二、三周後IgM會消失而測不到,因此,可經由IgM與IgG的變化,推測是初期感染還是晚期感染。若是無症狀感染者,一定是感染很久了,就會測出IgG高。病毒有又沒有 就是弱陽性身體產生抗體後,一開始抗體量很高,如果在復原期間,病毒量愈來愈低時,其抗體量就會變高,尤其免疫反應好的人,抗體量會愈來愈高。因此,如果病毒量很低或第一波被感染的人已慢慢康復,往往偵測病毒量就會好像有又好像沒有,這就是「弱陽性」,常卡在那裡又再偵測,但如果測出體內抗體很高,也就表示保護性高,就可以出院了。細胞偵測法 檢出3種抗體社區內到底有沒有病毒在流傳?檢測體內有沒有抗體,就會知道。如果發現無症狀感染者體內的病毒量低,其體內就會有抗體,因此,可以從檢測一個族群有沒有抗體,找出無症狀感染者。至於我研發中的「細胞偵測法」,檢測中和性抗體,可同時偵測IgG、IgM、IgA三種抗體,其中IgA很特別,不只血液中有,喉嚨也可能測到IgA,當測出血液中IgA很高,就表示有保護力,有助於未來疫苗及治療藥物的研發。
-
2020-05-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國光新冠疫苗 邁向人體試驗
國光生技今天宣布,自行開發的新冠肺炎候選疫苗在台大醫學院進行疫苗試驗,在小鼠試驗中證實有效,接下來將加速人體試驗期程,期盼明年冬天讓全民接種。台大醫學院醫事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張淑媛表示,實驗室團隊選擇毒性較強的新冠肺炎歐洲病毒株,透過溶斑減少中和試驗法,觀察國光候選疫苗中和病毒感染細胞的情形。結果發現,小鼠血清抗體經高度稀釋後,仍足以讓新冠病毒失去感染力,血清稀釋倍數從1比320倍至1比1280倍,其中和病毒的能力相當好。張淑媛表示,台大醫院於新冠肺炎確診者出院前採血檢驗,檢驗結果顯示其體內抗體效價不高,如果是接種疫苗,則可產生較高效價的抗體,不過尚未進行人體試驗,還無法斷言這款候選疫苗的保護力。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說,日前已與衛福部食藥署與醫藥品查驗中心討論,如何在顧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以緊急使用授權方案及早進入人體臨床試驗。詹啟賢表示,國光在全程製造的技術上,擁有完整的智慧財產權,不會受第三者或他國的牽制。「期盼明年冬天讓全民均有機會接種」,「台灣優先,夠了再支援國際」。台大的小鼠實驗數據顯示,血清稀釋倍數為1比320倍至1比640倍時,病毒抑制率均接近百分百。血清稀釋倍數為1比1280倍時,病毒抑制率逾九成;血清稀釋倍數為1比2560倍時,病毒抑制率可達七成左右。被問及病毒可能變異,日後影響疫苗接種效果的可能性多高?張淑媛表示,目前看來,新冠肺炎病毒在棘狀蛋白(spike protein)的變異不多,因此未來失效的可能性「應該還好」。至於頻傳確診患者復陽的情形,由於目前沒有實證顯示復陽者體內的病毒有感染力,復陽很可能只是被殺死的病毒陸續被排出人體外、因著檢驗技術靈敏而被發現。
-
2020-05-06 科別.感染科
常規疫苗接種率低 醫憂延誤時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許多家長擔心染疫,盡可能避免前往醫院。兒科醫師呼籲,接種常規疫苗千萬別延誤時機,否則若感染麻疹或是百日咳等,反而造成傷害。新冠肺炎影響常規疫苗接種率,美國有不少兒科醫師在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呼籲,家長不應過度的恐慌而讓寶寶的常規預防保健受到耽誤。他們擔心,未來疫情受到控制之後,原本可以靠著疫苗而控制的其他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恐怕會趁機崛起,這將嚴重威脅到孩子的健康。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邱政洵表示,過去一個診次至少有50人來接種疫苗,但疫情期間剩不到一半。他提醒家長,千萬別輕忽未接種疫苗,會對孩子健康的威脅,昔日難以在台灣出現的疾病,恐因孩子沒有保護力而捲土重來。邱政洵說,台灣醫療體系面對新冠病毒都採取分艙分流計畫,兒童醫療也是分流,兒科病房依分艙分流觀念,畫分成紅、黃、綠三個顏色的區塊。紅區是負壓病房區,用來收治高度懷疑或確診的病童;黃區為檢疫病房區,用來收治有發燒咳嗽及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童;綠區則是用來收治因其他疾病而需住院治療的病童。透過這種分流分區照顧的做法,在疫情期間可以持續提供完整而高品質的兒童醫療照護,如果遇到疑似個案,也能利用黃區或紅區病房,及時給予病童適當的隔離和檢測。醫院也擬定醫護人員不得跨區、跨棟照護,就連清潔人員都有清楚的區域範圍,以落實感控工作,全面防堵院內交叉感染。
-
2020-05-06 科別.婦科
寶寶防B肝 孕婦可服抗病毒藥
30多歲楊小姐,是B型肝炎帶原者,定期回腸胃肝膽科門診追蹤,已經懷孕12周的她,雖有些孕吐不適,但雖目前肝功能正常,產檢時不論母親胎兒也無異狀,但除擔心感染新冠肺炎外,也憂慮寶寶會不會也罹患B肝?胃腸肝膽科醫師表示,孕婦可透過抗病毒藥物,控制B肝病毒量外,高風險寶寶也可接種免疫球蛋白和疫苗,來減低垂直傳染的機會。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B肝會經由血液或體液水平傳染,如輸血、性接觸等,也可能在生產時由媽媽傳染給小孩,即母嬰垂直感染。母嬰感染可能會變成慢性感染,B肝病毒將長期存在小孩肝臟,長大後肝炎發作、肝硬化及肝癌風險都會增加。康本初說,目前透過抗病毒藥物,能控制B肝病毒量。像是肝指數持續異常、有肝纖維化、肝硬化時就需在醫師指示下服藥;懷孕時控制B肝病毒量,也能減低寶寶垂直傳染機會。目前B肝的抗病毒藥物中,已有懷孕時可安全服用的種類,B肝病毒量較高孕婦,倘若在第三孕期(約28周)開始服用B肝抗病毒藥物,可讓小孩感染機會降低,建議由第三孕期服用至產後一個月。另外,1986年起,台灣全面推行新生兒的B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注射後,新生兒接受注射就可降低B肝感染機會,約有9成保護力;疾管署去年7月也宣布,2019年7月後出生的新生兒,母親若為B肝,均需於出生24小時內接種1劑公費B肝免疫球蛋白及第1劑B肝疫苗,並後續追蹤。少數仍受感染的新生兒,可能是媽媽的B肝病毒濃度較高所致。
-
2020-05-06 科別.兒科
怕染疫!常規疫苗接種率低 醫籲「未及時打恐釀新災」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許多家長擔心染疫,盡可能避免前往醫院,盼等到疫情結束的那一天,再帶孩子接種疫苗,只是疫情至今尚未看見終點;兒科醫師呼籲,施打常規疫苗千萬別延誤時機,否則具有高度傳染性的麻疹,或是百日咳等疾病,對於未施打疫苗的孩子,反而會造成傷害。不只是台灣,新冠肺炎影響常規疫苗接種率,美國也受到影響,近期已有不少美國的兒科醫師連續在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呼籲,家長不應過度的恐慌而讓寶寶的常規預防保健受到耽誤,因為在未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受到控制之後,原本可以靠著疫苗而控制的其他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恐怕會趁機崛起,這將嚴重威脅到孩子的健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邱政洵表示,過去一個診次至少會有50組是來接種疫苗,但疫情期間剩不到一半,他提醒家長千萬別輕忽未接種疫苗,對孩子健康的威脅,昔日難以在台灣出現的疾病,恐因孩子沒有保護力而捲土重來。邱政洵說,能夠理解家長的擔憂,但台灣醫療體系面對新冠病毒,都已採取分艙分流計畫,不只對於就診、探病採取分流管制,兒童醫療也是採取分流,兒科病房依分艙分流觀念,畫分成紅、黃、綠三個顏色的區塊。紅區是負壓病房區,用來收治高度懷疑或確診的病童;黃區為檢疫病房區,用來收治有發燒咳嗽及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童;綠區則是用來收治因其他疾病而需住院治療的病童。透過這種分流分區照顧的做法,在疫情期間可以持續提供完整而高品質的兒童醫療照護,如果遇到疑似個案,也能利用黃區或紅區病房,及時給予病童適當的隔離和檢測。除了病人的分艙分流,也擬定醫護人員不得跨區、跨棟照護,就連清潔人員都有清楚的區域範圍,以落實感控工作,全面防堵院內交叉感染。邱政洵說,疫情終點未明,建議家長,應該給予寶寶充足的營養,規律的活動,注意公共衛生。
-
2020-05-06 性愛.性病防治
HPV疫苗非女性專用 男性也需要!
子宮頸癌是女性十分常見的癌症之一,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子宮頸抹片檢查,即早篩檢出癌前病變之外,加上推動國中生健保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增加預防罹患子宮頸癌的強度。台北榮總新竹分院婦產科醫師李竑叡表示,人類乳突病毒(HPV),超過100多種亞型,與子宮頸癌相關的高危險型別約有17種,其中第16、18、52、58等型別為台灣較常見的高危險型別,而引起尖形濕疣(俗稱的菜花)的第6、11型屬於低危險型別。李竑叡提到,將近99.7%的子宮頸癌是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所導致,傳染方式主要是以性行為感染為主,其少部分經由泡溫泉、上公共廁所或帶病毒的門把、電腦鍵盤、滑鼠等被感染,大部分的人在感染後病毒會由體內自行消除,少部分持續感染的人,於10至20年後會有發生癌前病變,甚至引發癌症的機會。目前市面上有三種HPV疫苗,李竑叡說明,二價(16.18)只有保護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四價或九價則有預防尖形濕疣(菜花)等傳染病,除了女性可接種,男性也可以預防陰莖癌、肛門癌及頭頸癌;李竑叡提醒,根據研究女性感染到HPV,傳染給男性的機會反而是比較高哦,12.3%(女傳男)>7.3%(男傳女)。HPV適應症接種年齡大致為9至26歲,HPV疫苗主要是(預期)有性行為或未受到HPV感染者最為有效,而非年齡,李竑叡建議有性行為經驗者接種,仍有保護力,尤其產後的媽咪也適合施打二價的HPV疫苗,他說,因為生產時子宮頸急遽拉扯,產後子宮頸呈現鬆軟的質地,加上子宮外頸口會有小裂傷,容易受到HPV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