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SARS
共找到
867
筆 文章
-
-
2020-09-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閻麗夢發論文 稱新型冠狀病毒人造且便於製成
逃亡美國的前香港大學公衛學者閻麗夢指控新型冠狀病毒為中國軍方人造,如今她與研究團隊發表論文,指稱病毒人造的可能性高於自然演化,製造病毒僅約需半年且途徑便利。閻麗夢與研究團隊這篇論文存儲於資料平台Zenodo,強調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基因組的不尋常特點,顯示病毒更像是出自精密的實驗室改造而非自然演化,並嘗試描繪出可能的人工合成途徑。Zenodo是根據歐洲OpenAIRE計畫開發並由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運營的通用開放訪問存儲庫,允許研究人員儲存數據、軟體、報告及任何研究相關工具。閻麗夢團隊在論文裡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已造成世界各地超過91萬人死亡、全球經濟遭受空前衝擊,但病毒的起源仍是謎團且頗具爭議,病毒源於自然界的理論缺乏實據,卻廣為人接受;反觀病毒可能來自實驗室的另一種理論,卻受到科學期刊的嚴格同儕審查。論文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生物特性不符合自然產生的人畜共通傳染病毒,研究人員在文中描述基因組、結構性、醫學上及文獻上的證據,綜合研判後認為,這些證據與病毒源出自然的理論相悖。文中表示,從證據看來,新型冠狀病毒應是實驗室產物,是以蝙蝠身上的ZC45和ZXC21冠狀病毒作為樣板或基底所改造而來。文中還提到,部分病毒學家認為,雖然不能完全排除病毒從實驗室外逸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很小,且沒有跡象顯示病毒基因組遭人為操控;但閻麗夢團隊認為,病毒基因組的棘蛋白基因內確有跡證,顯示病毒基因組應是人工操控的產物。論文根據既有證據,進一步假設出人工合成新型冠狀病毒的途徑,顯示這種實驗室產物製造方便,能在約6個月內製成;研究團隊除強烈要求針對可能涉及的相關實驗室進行獨立調查,也呼籲嚴格檢視一些近期公布、用以支持病毒源出自然的資料。
-
2020-09-0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不同世代的護病互動與期待
【編者按】「醫病平台」非常榮幸能在專攻醫學史的郭文華醫師(陽明大學教授)的策劃下,邀請到三位醫學史學者由歷史的脈絡探討台灣的醫病關係,而張淑卿教授以其特長介紹台灣護理專業人員與病人的關係,更是難得。希望將來有更多醫學史學者加入作者群,使我們這專欄更多元化。「護理」(nursing)是一門照護與關懷他人病痛的專業。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存在生老病死等問題,以及撫育、求助、照護的需求,護理工作因此應運而生。現代護理始於佛羅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在克里米亞戰場的救護工作,南丁格爾認為護理是針對個人提出基本需要,提供服務並教導病患及其家屬如何保持及促進健康,因此護理主要功能協助他人免於病痛。也就是說,良好的護理是使健康人不患病,使患病者早日康復,護理的範圍包含滿足病患的基本需求、疾病的預防與健康的促進。無論從清末開港通商時來台的護理宣教士、日治時期的看護婦訓練課程,以及二戰後台灣的護士與護理師教育與臨床實作等,南丁格爾都是一種「典範」,強調以病患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長久以來都未曾改變。本文擬從護理人員的自身書寫出發,嘗試探究戰後台灣至今,不同世代的護理人員如何看待護病關係。首先從1950年代中國護理學會(註)的官方期刊——《護士季刊》所刊登的文章來看。1950年代無論是護理人員對自身的期許或一般民眾對護理人員的期待,護士在照護病患時期待呈現以下三種形象:賢妻良母;犧牲奉獻、愛心與同情心;聰明與專業。無論是在日治或民國時期,所謂的賢妻良母是指理想中之新女性被期待扮演賢內助的角色,須接受教育獲得現代知識,協助男性的家庭與事業。若將醫院等同家庭視之,醫師被視同為丈夫,病人如同是家中的孩子或老人,而護理人員則被視同為「媽媽」或「太太」的形象。至於犧牲奉獻、愛心與同情心的形象則是從南丁格爾在戰場服務,半夜提燈巡視病房的畫面所影響。在1953年《護士季刊》所刊登的「護士如何保持其同情心」一文提到「同情心」是護士必備的條件之一,護士應該「下工夫研究病人」,要利用護理病人時,與病患交談,了解病患的內心反應,讓護士可以衷心理解病患的痛苦,並加以溫言安慰。除了研究病患心理與社會背景,還要「尊重病人」,容忍他的暴躁,切忌公開反對病患的意思,應以和顏悅色的態度規勸。隨時保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態度,病患自然感受到同情心。1958年《護士季刊》刊登臺大護校學生,筆名「慧」的投稿文章「怎樣預備做一個好護士」一文中,認為一個好護士要有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善良的人,在做人方面要誠實可靠,要有責任感與正義感,堅守崗位,不可越權,態度須和藹謙虛有禮;第二條件是須有良好的護理教育與技術訓練;第三是要有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與捨己為人的精神。賢妻良母、犧牲奉獻、愛心、同情心、聰明與專業等特質,不僅是當時護理界倡導的護士形象,護士們對於「好」護士的認同,同時也是一般民眾對護士的期待。隨著戰後台灣政治經濟與社會條件的轉變、個人主義的興起、醫療科學的發展、健保制度的出現,也改變了護病之間的關係。如同社會學者成令方教授所曾談到台灣民眾的「逛醫師的邏輯」,因就醫方便,部分地區醫療設施的可近性高,以致於在某些情況下,病患變成了顧客,此也影響了護病關係,使得社會對護理人員的期待更高。2003年因SARS事件不願回院照顧病患的新聞不斷被傳播,部分民眾要求護理人員要秉持南丁格爾「犧牲奉獻」的精神,但是護理人員不論是否有照顧SARS病患,在情緒上都有極大的壓力。從一些護理人員所撰寫的有關SARS期間照護病患的相關文字,不難看出護理人員在力求工作表現之餘,他們在裝備不足之下執行任務,心中是充滿害怕與恐懼。爰此,學者如傅大為、林芳玫教授重新探討「南丁格爾精神」,發現不是傳統的犧牲奉獻,而是如何掌握「時勢」,召喚女性的社會參與,以及發揮個人影響力,來提升護理的地位。時至今日,若從《護理不設限》這本由資深護理師們書寫自身護理專業發展歷程的文集,發現不論是哪個專科護理,都是呼應「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政策,希望提供具安全性、可近性、持續性、完整性、適切性與參與性的整體照護。一個完整的照護,不是僅遵從醫囑,相當程度之內,需要依賴護理師對病患的觀察,感同身受,知道病患的需求,才能提供最適切的照護。因此當媒體批露「護理師被毆打」之類的新聞,社會大眾與醫療院所應該要思考如何提供護理人員安全的工作環境。因為讓護理人員在安全且制度合理的醫療環境下工作,才可能出現「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品質。註:台灣護理學會成立於1914年,第一屆全國護士大會在上海召開時訂名為「中華護士會」。1932年向政府正式登記為人民團體時奉命以「中華護士學會」名稱立案。1942年更名為「中國護士學會」重新向政府登記立案人民團體。1960年在台北登記為「中華民國護士學會」,1961年更名為「中華民國護理學會」,並於2002年5月更名為「台灣護理學會」沿用至今。
-
2020-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337萬片陸製口罩混入實名制 雙北、宜蘭都遭殃!明日起至11日可換貨
中央推出「口罩實名制」政策,讓民眾定時可買到「口罩國家隊」生產的口罩,但現在卻有新北市藥局傳出,郵局配送來的實名制口罩竟有「大陸製」。衛福部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組長遲蘭慧表示,查獲加利科技有限公司以非醫用口罩混充實名制醫用口罩,主要分配在新北市10行政區,包括三重、新莊、蘆洲、五股、林口、泰山、八里、淡水、三芝、石門,與宜蘭縣及少數分配於台北市。若民眾買到口罩本體標示「Carry mask」的口罩,可於9月4日起至9月11日至有販售口罩實名制的藥局或衛生所進行換貨。遲蘭慧表示,昨天接獲新北市三重區藥師發現收到來自加利科技有限公司八里廠出貨的實名制口罩一箱共36包,其中1包附有安徽製等簡體字樣標籤,經新北市藥師公會通報食藥署。食藥署隨即透過政風處,會同台北市調查處及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漏夜赴加利八里廠查核,發現加利八里廠於109年8月間,輸入數批約337萬餘片非醫療用口罩,於廠內分裝改標以醫療用名義混充醫療用銷售。現場查獲有標示「平面型非醫用一次性防護口罩」,已印有該公司Carry mask鋼印的大陸進口產品及相關進口報單,部分已分裝改標為該公司實名制醫用口罩成品,皆印有該公司Carry mask鋼印。食藥署已依據藥事法命廠商即刻停工,相關庫存品停止出貨,食藥署將持續清查該公司口罩產品流向,另相關內容檢調已介入偵辦。據了解,加利科技位於新北市八里鄉間,1997年就成立取得工廠登記、以電子廠無塵室口罩起家,從SARS開始便投入國家口罩生產支援,可謂「老戰將」。
-
2020-08-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三家全過!又一疫苗廠將進入臨床試驗
國內又有一家疫苗廠將進行新冠病毒疫苗人體臨床試驗第一期試驗,高端的新冠肺炎候選疫苗「MVC-COV1901 vaccine(SARS-CoV-2 S-2P棘蛋白)Injection」通過專家會議審查,待廠商補齊技術性資料後,即可收案進行試驗。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表示,高端疫苗是和美國衛生研究院(NIH)合作開發的疫苗,7月初提出申請。而申請的三家疫苗廠,包括國光、聯亞生技、高端,都是是S蛋白疫苗,只是使用的片段、佐劑不同,目前皆通過食藥署的核准。但除了國光已可開始收案試驗外,聯亞生技和高端都還有部分技術性資料需補足,預計9、10月才會正式進行臨床試驗。據了解高端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也將再台大醫院進行,預計收案60至70位健康受試者。是否會和其他家疫苗廠有資源排擠的效應,張連成表示,因第一期臨床試驗所需人數不多,且時間交錯,因不致發生排擠的狀況。至於到了第二期臨床試驗,各家疫苗廠將是收案人數和研究計畫,可能在台灣、也可能採多國多中心的方式進行臨床試驗,視各家疫苗廠的規劃。
-
2020-08-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9月起機場改驗唾液 指揮中心:不影響防疫安全
對於媒體報導,桃園機場在9月1日起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採檢從原來的「咽喉拭子」改為「深喉唾液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過去一個多月已經比對過兩者的檢驗結果,發現一致性高,採行後檢疫天數及症狀採檢原則不變,並不影響防疫安全。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年4月時曾說,這是SARS時用過的方法,對於採檢人員來說感染風險相對較低。莊人祥表示,桃園國際機場於7月2日至8月24日期間,對1226名旅客同時採集「深喉唾液」與「咽喉拭子」檢體及送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發現,深喉唾液及咽喉拭子檢體皆陽性共12人、深喉唾液為陽性但咽喉拭子為陰性有8人、深喉唾液為陰性但咽喉拭子為陽性有4人、兩者皆陰性計1202人。經分析統計。兩者檢驗結果一致性高(Kappa值0.66)。不過由於深喉唾液採檢並未定義黃金標準,故不特別計算敏感性。指揮中心說,機場入境旅客「深喉唾液」採檢陰性的旅客,於入境檢疫14天期間,若症狀未改善或持續, 依現行作業將還是會被通報及再次採檢,不會影響防疫安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年4月曾經表示,香港很早就有報告指出唾液檢體可以得到陽性結果,台大也從第二個照顧到的確診個案開始試用類似方法。作法是用漱口的方式,讓病人含10至15毫升生理食鹽水,盡量漱到喉嚨部位,並吐到無菌容器,再進行檢測,確實有驗到病毒。張上淳說,這個方法早在SARS期間有試用過,可避免咽喉採檢,以及病人作嘔造成醫護感染風險。但唾液檢測的敏感度是否百分之百,還需要經過驗證。「我們從香港的報告中發現,是可以用唾液的檢體,也可以得到陽性結果。而台大醫院照顧第二個案開始,也有曾經利用漱口水法,讓病人含著生理食鹽水,漱口到喉嚨比較後面的部位後,再吐出在無菌的罐子內,再來做檢測,是可以得到陽性的結果,而這樣的檢測方式,也曾經運用在SARS當中。」張上淳表示:「因為採集喉嚨檢體時,患者容易不適咳嗽,很容易增加飛沫噴出來的機會,讓醫護人員覺得相對危險,但利用漱口的方式是可以取代掉其他的採檢方式,但只是敏感度是否有到100%還需要經過驗證。」
-
2020-08-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成病毒輸出國? 學者建議出境自費篩檢 陳時中回應
今又增一名自台赴菲確診者,「台灣輸出病毒」個案8月有激增的態勢,雖排除掉部分個案,但迄今仍為七例。有專家建議,出境自費篩檢,對台灣輸出病例是否真的確診存疑才有證據,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維持現狀就好。陳時中說,每次遇到有確診者,大家心中所想的是把病人找出來或標示出來,那就安全了,那像過去SARS經驗,前段無法標示,所以一片混亂,後來發現發燒是各別診斷依據。陳時中說,但新冠肺炎沒有特別屬性,症狀從發燒、上呼吸道、到後來的味覺嗅覺異常等,也沒有確定症狀先後順序,既然沒有辦法確定,那是否透過試劑檢驗的方式來找出病人,需要更多科學證據評估。陳時中表示,SARS會極力把發燒人找出來,但在新冠肺炎沒有辦法這樣做,所以才說要戴口罩、把自己保護好,避免人潮多的地方,有生病的人要隔移開,有慢性病者更需要戴口罩,做到全面防疫。至於邊境管制,都是按部就班執行,重點還是本土社區是否安全。
-
2020-08-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過去二十年台灣四次公衛疫情大爆發 蘇益仁分享科學防疫寶貴經驗
我是三⼗年前慈濟醫院創院時的pioneer(先驅者),在這裡待了好幾年,所以我到慈濟來演講分享,也好像回到自己的家。 過去⼆⼗年,臺灣有四次疫情⼤爆發:⼀九九八年腸病毒71 型、⼆○○三年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九年H1N1 流感(新型流感)及⼆○⼀五年的登⾰熱,每次的疫情,都帶給防疫⼯作不一樣的挑戰,也進⽽帶動衛⽣單位在醫療體制上的⾰新。臺灣第一間合約病毒室盡早為防疫作準備⼀九九五年,成功⼤學附設醫院病毒室草創成立,這是當時成⼤醫學院院⻑黃崑巖的⼀個願景,他認為,臺灣的醫院的實驗室,在進⾏病毒相關研究的腳步太落後,將來若遭遇到傳染病⼤流⾏,會付出非常慘痛的代價,於是邀請耶魯⼤學的熊菊貞教授返臺建置實驗室,並請我擔任成⼤病理科主任。初期建置的病毒實驗室,⽋缺⼈⼒⼜資源不⾜,但卻是這樣的背景讓我深受感動,在沒設備,助理只有⼀位的情況下,我看到七、八⼗歲的熊教授就開始親⾃動⼿培養病毒,⼀週後養出病毒興奮地跑來跟我分享時,從她眼中我看到了對科學的熱忱,也讓我決定要把這件事情做好。建立⼀間病毒室,需要有較⾼的技術去培養細胞株,專業⼈⼒的栽培也⼗分重要,對醫院⽽⾔是賠錢的投資,因此必須尋找願意提供經費的單位。當時國家衛⽣研究院剛成立,各項預算經費尚充⾜,加上此想法為臺灣創舉,於是在⼀九九七年,我與成⼤王貞仁教授及熊菊貞教授⼀起去拜訪國衛院臨床研究組的何曼德主任,希望國衛院能給成⼤附設醫院⼀間實驗室的合約計畫,也順利在何曼德主任⽀持下,該年由國衛院與成⼤醫院,共同成立了第⼀家的合約病毒實驗室。定序新腸病毒71型 促成疾病管制機制⼀九九七年成⼤醫院及國衛院合約病毒室成立,⼀九九八年就爆發腸病毒⼤流⾏,當時發⽣在⼀到三歲幼兒⾝上的腸病毒,造成⼀百萬⼈感染、⼗萬⼈發病,七⼗八名⼩孩死亡,對臺灣醫療史與公共衛⽣都是非常⼤的衝擊。當時的腸病毒發病的⼿⾜⼝症狀都很輕微,但卻影響到神經病變,所以是細菌或病毒造成的,有很⼤爭議,所以我那次請成⼤病理部三⼗⼆位同仁參與,由王貞仁教授帶領承擔⾃彰化以南所有檢體的檢驗,⽇夜培養病毒、定序,後來發現是腸病毒71 型,這對臺灣是非常新的病毒疫情。 臺灣在每⼀次疫情爆發時,就會擬定⼀些應變措施,腸病毒71 型爆發後,當時⾏政院衛⽣署詹啟賢署⻑將具檢驗能⼒的預防醫學研究所、防疫處、檢疫總所合併成立「⾏政院衛⽣署疾病管制局」,也就是現在的疾病管制署,此為臺灣防疫體系整合的努⼒。蘇益仁教授分享近⼆⼗年來參與的臺灣疫情與因應,同時在SARS 事件⼗五年後的現在仔細檢視,期讓臺灣的疾病管制能⼒更多⾯向的繼續提升。合約實驗室監測SARS疫情 赴港取得檢驗試劑涂醒哲於⼆○○○年新任疾病管制局局⻑,我跟他是臺⼤同學,他提及成⼤醫院與國衛院成立的病毒實驗室在腸病毒爆發時期發揮很⼤的功效,於是邀請我擔任疾管局昆陽合約實驗室的⾸席顧問,我⾃⼆○○⼀到⼆○○三年把病毒合約實驗室的制度建立起來,促成後續全臺灣共成立⼗⼆家合約病毒實驗室,其後因預算減少降⾄八家,花蓮慈院是東部的唯⼀⼀家。⼆○○三年時SARS 爆發,這八家合約實驗室就扮演了極重要的⾓⾊,所有的病毒檢體都經由合約實驗室處理,然後送到疾管局。合約實驗室的建置,是臺灣防疫史上的⼀個關鍵⾥程碑,也是臺灣科學能量的⼀個表現!我⼀直說,就算再窮,疾管局也絕對不能省這建置的預算。 ⼆○○三年四⽉初SARS 在臺灣陸續發⽣,我三⽉底就到香港拿到判定SARS 病毒的檢驗試劑( 稱為PCR Primer;PCR:聚合酶連鎖反應技術,⼀種分⼦⽣物學技術;Primer:引物,⽤以判讀病毒種類)。那時香港⼤學的裴偉⼠(Malik Peiris) 教授已經確認是變種冠狀病毒。這位教授在⼀九九八年腸病毒爆發時, 來到臺灣跟我們要了⼀些檢體並討論,所以SARS 發⽣後,我們就到他的實驗室去,並討論實驗結果,因當時已確定SARS 是冠狀病毒的突變株,所以他就把他的檢驗試劑讓我帶回臺灣,所以臺灣其實很早就有確認感染SARS 病毒的檢驗試劑。當疾管局利⽤檢驗試劑檢測是否為SARS 時,其中有三個檢體是「陽性」,當時只有勤姓臺商這⼀個病例確診,但此外居然有三個「陽性」檢體,我把這三個檢體名字兜在⼀起,發現是同⼀個⼈,都是曹姓婦女。當時同屬曹姓婦女的三個檢體,⼀個在和平醫院,兩個是新光醫院。和平醫院的林榮第醫師在⼆○○三年四⽉⼗⼀⽇時,其實就懷疑曹姓婦女是SARS,因為胸部X 光檢查變化得非常厲害,所以他就將檢體和X 光片轉介到新光醫院,轉介的病例寫有「疑似SARS」,所以新光醫院接到時已有戒備,做好隔離措施,該院後來完全沒有病例。新光醫院在接來曹姓婦女後,⼜再採了兩個檢體送到疾管局,所以我們收到她的三次檢體,兩次是上呼吸道、⼀次是糞便,我當時非常確信這是SARS。所以後來林醫師因隱瞞疫情被起訴,我還去做證,才改判無罪。因為我們⽤從香港拿到的檢驗試劑(PCR primer),可以這樣診斷SARS。但後來SARS 委員會依照世界衛⽣組織指引的定義,認為曹姓婦女沒有到過⼤陸和香港,依WHO 準則,不是SARS ⽽將她排除,只因世界衛⽣組織的指引上說SARS 定義須去過疫區⽽沒有「微⽣物檢驗」這⼀項,⽽排除曹女⼠是SARS, 種下了臺灣SARS 疫情的主因。後來去追蹤曹姓婦女的軌跡,發現她是在火⾞上,跟香港淘⼤花園⼀位來臺探望胞弟的⼈坐在前後排,那個淘⼤花園的病⼈咳嗽很厲害,因此將SARS 病毒傳染給曹姓婦女,所以她是在火⾞上得到感染,但因沒有到過疫區⽽被排除。得知結果,我想SARS 委員會的⼗七位委員怎麼會犯下這麼⼤的錯誤,把這個已經檢查為陽性的案例否決掉?!我對SARS 的診斷非常的堅定,所以當天下午就打電話給臺北市衛⽣局局⻑,表⽰這例⼀定是SARS,邱局⻑詢問她之前臺⼤的指導教授,但被告知這個個案已經排除,因此沒去處理和平醫院的疫情,就這樣陰錯陽差,曹姓婦女這個指標案例就被排除掉,⽽造成臺灣的SARS 疫情。 不能只憑經驗判斷 記取教訓尊重專業SARS 主要的疫情發⽣在醫院,⾸當其衝的就是醫護⼈員,院內的感染非常嚴重,臺灣當時有七百六⼗四個病例,七⼗六⼈死亡,死亡率為百分之⼗,造成全臺灣經濟⾄少五百億損失,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國內⽣產總值) 從三降到負零點⼆,可想⾒SARS 三個⽉對臺灣影響多⼤。我另外提⼀個案例給⼤家做⼀個參考,這七百六⼗四個病例,每天中午由⼗七位委員在那邊看,根據臨床X 光片診斷,⼤家同意是SARS 就列為SARS,是沒有實驗室⽀持的病例數據。當年七⽉開始整理這些病⼈的⾎清,其實只有三百八⼗四⼈是陽性,以X 光片判斷有⼀半是錯誤的。這是⼀個很重要的點,也就是「實證醫學」,最重要的是要以實驗室的資料確認,⽽不能單憑經驗或權威性去判斷,會有誤差;反之,那些被排除的案例中,有三⼗幾個抗體是陽性 的,也就是說X 光片看不是SARS,但有四成檢查出來是SARS。其實,很多的疾病會有不典型的症狀,以SARS 來說,有些⼀定會發燒、呼吸道感染,但和平醫院的劉姓洗衣⼯的症狀卻是拉肚⼦、腹瀉,所以劉姓洗衣⼯起初並沒被診斷為SARS,導致後續成為和平醫院8B 病房⼤量感染的來源。劉姓 洗衣⼯就是被曹姓婦女感染,他去收那些洗衣物品,曹姓婦女嚴重咳嗽感染給劉姓洗衣⼯,所以後來他就成了和平醫院主要的感染源。所以經過SARS ⼀疫, 我們得到很多的教訓。臺灣的科學家可以從連續三次都是陽性的科學證據上,仍把SARS 病例排除,這個地⽅我覺得⼀直是⼀個問題。這問題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其實是受到當時三零政策,當時四⽉初時衛⽣署就是要臺灣的SARS是三零,變成全世界的典範,⽬的是要讓世衛認為臺灣在SARS的防疫上做得很好,所以包括SARS委員會的⼗七位⼤教授都受到政策的影響,盡量不去診斷是SARS。這就是我們受到政治 很⼤影響的地⽅,我們醫護⼈員要特別記取這次的教訓,專業就是專業,不要受到政治的⼲擾影響,這是非常慘痛的經驗。新型流感施打疫苗 全⺠施打的考驗⼆○○九年,新型流感H1N1( 豬流感) ⼀開始在美國、墨⻄哥爆發,半年後在臺灣爆發,流感傳染的對象是全⺠、不分年齡層,預估有百分之⼗到⼆⼗的⼈⼝受到感染。⼀般來講,⼗到六⼗歲都有對抗流感的抗體,通常症狀較輕微, 但對H1N1 新型流感,反⽽是免疫系統較強的青壯年,因免疫反應太過激進⽽導致重症發⽣。這時臺灣已經歷SARS,已經有克流感或流感疫苗在籌設了,本⼟疫苗⽣技產業也進入另⼀新⾥程碑。之前臺灣國光的流感疫苗都是⾃⽇本買進,然後在臺灣分裝,在H1N1 這新傳染病爆發後,國光開始⼤量製造疫苗, 是臺灣疫苗產業的⼀個⾥程碑,但也出現了另⼀個新的教訓。因為臺灣從來沒有在短短⼀兩個⽉內全⺠打過⼀次五百萬劑的疫苗,所以⼤家可以想像,全⺠在⼀到兩個⽉之間施打了五百萬劑疫苗,後續發酵出來的是,⼀個⽉內所有相關的臨床症狀都會歸咎於流感疫苗。當時最重⼤的幾個疫苗施打事件,包括婦女流產和⼀、⼆⼗歲女性的特殊反應等等。疾管署的處理⽅式是統計過去幾年的臺灣健保資料,這也是我們第⼀次把健保資料拿來做防疫使⽤。結果發覺臺灣婦女在其他年的流產比例比該年還⾼,因此與疫苗施打無關。這是⼀次打這麼⼤劑量疫苗的⼀個挑戰。⽤⼤數據防治登⾰熱防 疫措施再翻新⼆○⼀五年九⽉,南臺灣發⽣嚴重的登⾰熱疫情,⾼雄及臺南總計共有四萬兩千個病例,導致三到四百⼈死亡。當時的臺南市⻑賴清德,希望我能到現場的登⾰熱指揮中⼼協助,我利⽤⼤數據雲端資料與幼蚊監測器,去建立較客觀的數據,將天候狀況資料也加進去,交叉比對,掌控登⾰熱疫情的分布及發展, 來進⾏預測與防治。如何⽤雲端體系去控制臺南的登⾰熱疫情?我當時邀請了五個專家,有流⾏病學、蚊⼦專家、化學防治專家,將原本的指揮體系全部更動,請了成⼤的資訊系教授將⼤數據資料應⽤於指揮中⼼做為疫情資訊。例如:將環境資料輸進了以後,我問了⼀個問題,臺南的疫情這麼嚴重,雨量和疫情是否有直接關係? 運⽤⼤數據雲端資料去跑,可以⽤數字說話。每天陸續輸進兩、三百個病例的疫調資料,每⼀個禮拜的變化⽤不同的顏⾊標註,可以看到有幾個地區是非常的嚴重,所以這幾個地區就需要加強孳⽣源的清除跟化學防治。蚊⼦究竟有無被有效清除,我們⼜布建了實證的蚊蟲誘卵器,⽤客觀的科學根據來證實,是否有效果,藉由雲端的統計都可以明瞭,看到問題所在,集中防疫的能量。SARS⼗五年再次檢視 科學防疫遵照標準程序SARS 事件到今年(⼆○⼀八) 已⼗五年,在此重新檢視我們的SARS 防疫與感控。我常被問兩個問題。 第⼀,我們防疫在急診為何規定病⼈的床距離要是兩公尺,如何訂出這個政策的?當時已知咳嗽時距離⼤約是⼀公尺,⽽SARS 咳出來的顆粒很⼤,跟流感和⿇疹病毒完全不⼀樣,差在什麼地⽅?差在SARS 感染的是肺部深層的肺組織,會破壞肺泡細胞,破壞掉後跟病毒藉由咳嗽跑出來,肺部上⽪、分泌物與病毒混合的痰咳出距離約⼀公尺,因此床距離設定為兩公尺就安全。當病⼈咳嗽出來, 進⾏內視鏡檢查的醫師如果沒有穿戴個⼈防護設備,被噴的整個臉都是,有好幾個醫護⼈員都因此感染SARS。所以制定嚴格⽽安全的程序,讓醫師在進⾏採樣時能⾃我保護,這是需要有標準程序的。我們也建議要有⼀個隔離的房間, 讓防疫、檢疫的醫護⼈員得到特別的保護。後來是怎麼把SARS 控制下來,其實是跟它的感染與發燒過程有關,SARS 會先發燒,但具有感染性時是要到肺部深層,噴出來才會感染,約需兩天的時間, 所以⽤發燒當防疫與隔離是⼀個好的策略。當時監測全⺠及醫護發燒就是這個原因;只要第⼀天發燒被監測出來,此時還不具有感染性,因為直到第⼆、三天才會感染,所以第⼀天就發燒採取隔離,跟他接觸的⼈是不需要隔離的。SARS 初期隔離了⼗⼆萬⼈,包括很多航空公司的旅客全被隔離,當時這是有點過度的,但因沒有認清SARS ⽽不得不這麼做。認清SARS 是什麼時候?是⼆○○三年五⽉四⽇的時候,臺灣才參加世界衛⽣組織的視訊會議,因為臺灣不是世衛會員,之前⼀個多⽉都沒有機會參加,直到五⽉四⽇那天世衛才派⼈來臺灣,我們才派⼈參加視訊會議。那時看了所有的資料才知道,要到第⼆、三天後才具傳染性,所以直到五⽉多我們才開始⽤發燒監測,當然這些都是因為有了科學資料的佐證。在SARS 冠狀病毒株的演變,也就是很多⼈問的第⼆個問題-- SARS 消失了會不會再來?在廣東佛⼭找到的冠狀病毒株有⼆⼗九個核苷酸缺失,移到香港時已有八⼗幾個核苷酸的突變,到臺灣後已是四百多個突變,突變非常之快,但冠狀病毒從蝙蝠到果⼦狸到⼈的最早這⼆⼗九個核苷酸的突變,我們不太清楚要花多少時間,恐怕要很久。但我們認為冠狀病毒還是存在的,但是這個突變要多久才會引起SARS,很難預測。還有⼀件事值得⼀提,臺灣的SARS 疫情是如何由北往南傳的呢?就是和平醫院封院的後續處理,封院之後導致臺灣的SARS 疫情擴散。⾼雄⻑庚醫院收治⼀位仁濟醫院的病⼈,因為她是⾼雄⼈,當時的SARS 只在淡⽔河以北,這位醫師未被告知,因此完全沒保護,⻑庚的病⼈後來⼜跑到澎湖去,以致於澎湖也有案例。這位病⼈送來⾼雄⻑庚時,沒有跟醫院說明,所以造成⾼雄⻑庚的感染,所以不要相信誰的話,要遵守SOP( 標準作業流程),不要⼀廂情願認為淡⽔河以北才有SARS,其他地⽅不會有,還是要依照標準流程去做。另外提⼀下, 當時臺⼤醫院是SARS 院內感染的典型代表。我們原先以為臺⼤醫院急診部封院是因為接受⼤量病⼈無法負荷了⽽封院,其實是我們在後期進去清查才知道發⽣很嚴重的急診處的感染。有⼆、三⼗位醫護⼈員受到感染, 幸好屬輕症,有些當然住進加護病房,幸好沒有⼈死亡。臺⼤醫院感染SARS 經調查發現在冰箱、電話機、桌⼦都有病毒,病毒數量約10 的四次⽅,換句話說,如果直接被SARS 病毒噴到的量是很⾼的,都是10 的八到九次⽅的量,會引起很⼤很嚴重的疾病,但是如果是因為接觸到衣服、物品的話,病毒量是不⼤。另⼀事件是該年⼗⼆⽉的國防⼤學詹中校事件,追查為實驗室污染,⽔龍頭等處都有SARS 病毒,兩個事件都是院內感染很好的案例。未來感控要如何把關,不能忽略冰箱的把⼿、電話、開關、衣服等等,做好感染源的控制。後期疾管局修法,防疫醫師和科學能量全部都強化,全臺灣設置了六個指揮中⼼,花蓮就是由李仁智擔任指揮官,這也是⽬前臺灣很重要的防疫指揮體系, 結合實驗室和醫療。我認為臺灣的防疫體系,現在已經非常完整,可以把所有疫情的損害降到最低。 蘇益仁教授與花蓮慈院的老同事及管控團隊合影。後排左起:疾病管制署東區管制中⼼簡⼤任主任、花蓮慈院吳彬安副院⻑、林欣榮院⻑、蘇益仁前局⻑、李仁智主任、蘇泉發主任、許永祥主任、張中興主任;前排左起:護理部鍾惠君副主任、感管師王韻程、黃奕霏、張淑萍、王楨惠、江惠莉組⻑。強調科學證據 如何預測疫情是挑戰我⼀再強調「科學證據」(science evidence),它是所有防疫決策主要的來源,個⼈的經驗都只能當參考,最後還是要問實驗室證據在哪裡,感染控制才有辦法做好。所以過去這⼆⼗年,我們得到的教訓是什麼?可以看到⼤概五年就⼀次⼤疫 情,每⼀次都不⼀樣,⽽且都是新突變的病毒,所以要如何預測疫情是我們非常⼤的挑戰!⾯對⽇益增⻑的考驗,只有不斷的提⾼應變措施才能減少損害。臺灣到⽬前為⽌,防疫體系的建立及法規組織、病毒實驗室、指揮體系、防疫醫師制度的強化、院內感控的強化,實驗隔離措施及疫苗我們⾃⼰都可以製備,包括資訊體系,現在也都很發達,這⼀些都顯現出我們在防疫上的實⼒。最重要的還是, 在⾯對每⼀個實際的案例時,都需要非常⼩⼼,遵循醫學的原則,實驗室⼀定要強化,還有⼀點很重要的是,我們的指揮醫師要相當警覺,隨時注意到不正常的情形,⼀定要追根究底去做。疾管局的偵測體系和資源的啟動和調度,診斷的⼯具和疫苗研發,繼續進⾏多⾯向的能量提升。(本文出自⼆○⼀八年三⽉八⽇花蓮慈院全院學術演講,獲蘇益仁教授同意刊載)參考資料:.熊菊貞對臺灣臨床病毒界的貢獻—謹以此文追憶熊菊貞教授.蘇 益 仁 / 本 ⼟ 登 ⾰ 熱 可 以 根 絕 嗎 ? 關於蘇益仁教授學歷:臺⼤醫學院病理學博⼠經歷:2004年起 疾病管制局顧問2003.05.17 ~ 2004.05.19 疾病管制局局⻑1991 ~ 1995、2000 ~ 2002 臺⼤醫學院病理學科教授兼主任1998 ~ 2000 成⼤醫學院分⼦醫學研究所及臨床醫學研究所所⻑1995 ~ 1998 成⼤醫學院病理學科主任專⻑及研究興趣:主要的研究主題為病毒與癌症的相關性,並進⽽探討可能的治療,尤重於臺灣主要的癌症如EBV 淋巴癌/⿐咽癌,及HBV 與肝癌。
-
2020-08-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港患者二度染新冠肺炎 專家:若屬實將成常態
針對香港出現全球首例二度感染新冠肺炎病例,中國大陸防疫專家張文宏今天早上指出,如果消息屬實,在疫情高發及流行地區,「再感染」會成為常態。香港大學團隊24日指出,一名曾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並康復的患者,4個半月後赴歐洲旅遊完再度確診,是全球首例見諸論文被證實再感染的病例。港大團隊指出,康復的患者僅短時間具免疫力,證明「群體免疫」並不可行。對此,張文宏早上在微博發文指出,香港報導一名康復者歐洲旅遊返回後,再次檢測核酸呈陽性,經港大微生物系測序證實,與此前感染病毒株存在差異,因此證明是「再感染」,而非一般意義上的「復陽」。他指出,此前大陸、香港以及國外也多有「復陽」報告,但多數認為屬於無傳染性的核酸殘留,未發現有明顯的傳播證據,因此被認為臨床意義不大。張文宏說,這次港大證實的「再感染」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證據,包括病毒培養,需要證實是屬於核酸陽性,還是活病毒。同時徹底比較兩次感染病毒的核酸全序列。這還需要看港大進一步發表的學術論文。他指出,美國此前也有「再感染」報告,最終沒有全面的學術報告發表,也就不了了之。張文宏說,此前全世界關注「復陽」,就是怕「再感染」。「再感染」關乎免疫的持久性,也關乎未來疫苗保護的時間和重複接種疫苗的間歇時間。這次4個月後就發生再感染,還是屬於個案,這個問題應該在更大的感染後人群中觀察。他說,全球目前已有2200多萬人感染過,如果「再感染」成立,那麼在高發和流行地區,「再感染」會成為常態。現在要等待港大進一步的科學報告。張文宏說,目前還不需要過於緊張,畢竟歷史上常見的其他冠狀病毒(如我們常常感染的感冒,就由普通的冠狀病毒引起,目前有4種,還有3種比較厲害的是SARS、MERS和COVID-19)的感染後免疫時間都遠遠超過4個月。他說,香港「再感染」消息若屬實,此後全球會陸續報導,畢竟這是一個群體免疫力持久性的問題,具有普遍性;若是此後全球還是沒有陸續的個案報導,這例患者的報導也就會停留在新聞級別,而不是學術級別。
-
2020-08-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港男二次染新冠肺炎 陳時中:疫情朝流感化發展
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日前證實香港一名男子,三月底曾染新冠肺炎,四月康復,日前自西班牙返港後,又再次確診,由於二次感染體內病毒株不同,證實是二次感染的病例;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從此案例可以觀察到新冠肺炎流感化的可能性愈來愈高。陳時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剛剛發生時,學界就出現「兩派論戰」,一是認為新冠肺炎會流感化,也就是未來新冠病毒將與人類長期共存,另外一派則是認為新冠病毒與SARS型態類似,朝向高致死率的情況發展,不過,經過幾個月疫情的發展,流感化的可能性是愈來愈高。陳時中表示,若是新冠肺炎被證實已經是「流感化」,因應流感的措施,台灣過往就已經存在,包含接種疫苗、宣導防疫等,這些措施都會在模擬的範圍當中;不過,目前將新冠肺炎定調成「流感化」言之過早,但從觀察來看,新冠肺炎確實朝向流感化發展。
-
2020-08-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普篩吵翻天!台大醫挺陳時中 憂台灣重蹈覆轍
國民黨擬聯合十四個執政縣市實施入境普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拿出模擬數據表示,入境全普篩需要耗費8億,更有可能造成偽陰性患者進入社區,也可能篩出高達萬名偽陽性者。但陳時中的論點遭到兩位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與葉金川的質疑,表示有諸多國家都這樣做,並成功找出陽性患者,質疑為何台灣可以不跟進?對此,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宜君語帶無奈表示,經過嚴謹決策,各界同心才會走向成功,如果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就認為幹嘛要聽政府的,反而會造成防疫破口,到時候疫情會翻盤得很快,台灣目前已經是世界上「防堵」做得最成功的國家,如果追求如歐美利用「普篩」來「減災」,反而是本末倒置,恐怕重蹈當年SARS的覆轍,這是最讓她擔心的。她也提到,台灣採取「精準防疫」,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最正確的地方,包含醫療、公衛體系都「拚血拚命」去做,從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的這8個月,醫療工作者都做得很辛苦,大家默默的扛起全台的健康安全,這是大家所看不到的,絕非僅僅只是錢的問題,最後她再次強調,用普篩來縮短或取代檢疫隔離,不會是最好的政策。
-
2020-08-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建議國安專家入駐指揮中心改善訊息流 陳時中這樣回應
彰化採檢無症狀居家檢疫者風波,前疾管局(疾管署前身)副局長施文儀指出,「不相信疾管署半年來完全毫無所悉。」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卻被蒙在鼓裡,訊息流一定有問題,建議國安會諮詢委員適時進駐,速檢討改進,對此,陳時中表示,向他們請教溝通。施文儀以17年前SARS疫情間為例,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入駐當時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祕密建構決策架構的訊息流、命令流。施文儀說,這次指揮中心也可尋求外部專家協助或由有防疫經驗國安會諮詢委員適時入駐,進行內部命令流程序檢查、修正。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也會將適時讓國安會諮詢委員入駐指揮中心等建議回報指揮官陳時中,但陳時中今回覆,「國安會加入或進駐是不用啦」,但相關業務指揮中心也會向他們請教溝通。
-
2020-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加坡發現變種病毒引發輕症 從武漢傳至台灣
新加坡研究員發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毒的一種新變種所造成的感染症狀較輕微,這種病毒於疫情初期出現在中國武漢市,之後傳到新加坡與台灣。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報導,這種變種病毒的基因組少了一部分。研究員觀察到,感染變種病毒的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比感染基因組未缺少的病毒的患者要好。舉例來說,與感染野生株病毒的患者相較,感染變種病毒的患者,出現低血氧現象或需要醫院重症監護的比例比較少。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轄下的新加坡免疫學網路(SingaporeImmunology Network)及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昨天在線上新聞簡報會中,共同發表上述發現。這些成果也已刊登在醫學期刊「刺胳針」(TheLancet)。隨著引發疫情的Sars-CoV-2病毒不斷擴散,突變也一直在發生。新加坡研究員通報發現的最新變種病毒於疫情初期出現在中國武漢市,之後傳到新加坡與台灣。從今年1月到3月,這種病毒在新加坡數個群聚感染中人傳人。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顧問兼這項研究的臨床負責人楊恩(Barnaby Young)透過新聞稿表示:「我們試圖解決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一個難題,就是為什麼有些患者會生病,有些患者卻只有輕微症狀。」他說,過去許多研究聚焦在患者年齡和慢性病史上,在不同病毒類型的影響上也有過很多討論,但直到現在都沒有確鑿證據;因此,注意到變種病毒基因組缺少一部分,而且得知此一現象對感染過程有深遠影響,是很令人興奮的發現。目前,全球僅偵測到少數幾個Sars-CoV-2變種,包括現在仍廣泛傳播的D614G變種。這項研究發現的新變種,基因組少了一大部分,缺少ORF8基因。這個變種病毒目前已控制住,且自3月起未再檢測到。楊恩說,「這種變種消失了,不太可能捲土重來…但其他基因組缺少一部分的病毒不斷冒出」,將具有臨床意義。研究員說,這項發現對研發疫苗及療法可能有幫助。
-
2020-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鴻仁:普篩創造的問題比回答的問題多
彰化縣衛生局為無症狀居家檢疫者篩檢,加上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萬人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引發爭議。前衛生署副署長、抗SARS英雄,現任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指出,普篩「創造的問題比回答的問題多」,但目前彰化縣衛生局的作為,研究成分比防疫成分重,瑕疵是沒有事先報備防疫指揮中心,若是先報備,就不會引發這樣大的爭議。張鴻仁說,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是醫師出身,又是公衛博士,是很認真而專業的局長。他說,在SARS期間,也曾發生中央與地方見解不同,因此制定了傳染病防治法,一切以指揮官說了算,當然相對應的,指揮官也要對防疫政策負起全責,所以地方跟指揮官見解不同時,比較好的做法,是在進行研究前,先跟指揮中心報備,當出現陽性個案時,才不會讓大家嚇一跳。張鴻仁是台大公共衛生碩士,也是美國哈佛大學衛生行政碩士,對於台灣是否應該進行普篩,張鴻仁認為,目前國內的防疫策略是精準防疫,檢疫與隔離政策也很一致,而指揮中心不贊成普篩的原因,在於台灣是一個感染率極低的地方,如果進行普篩,偽陽性的風險較高,一但檢驗出偽陽性的個案,將會製造許多問題,所以若在台灣進行大規模普篩,「創造的問題比回答的問題多」,檢驗的人數越多,問題就會越多,會有不必要的恐慌。對於前副總統陳建仁的臉書所提及的「失真的調查:從假陽性個案談起」,其中內容非常專業,一般民眾可能無法理解,張鴻仁解釋說,在感染率極低的地區,進行普篩,偽陽性風險高,只要檢驗的靈敏度稍微不同,就會檢驗出偽陽性,卻對防疫沒有太大的幫忙。
-
2020-08-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血清調查 蘇益仁:有助抗疫對策 金傳春:找出傳播因子
在反對彰化進行萬人血清調查的質疑中,除認為普篩在此時意義不大,也擔心針對高危險群檢驗結果被外界拿來放大不存在的疫情。但專家提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並不等於普篩,進一步研究有助更了解新冠病毒及傳播途徑,有助決定防疫資源分配等決策。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彰化縣衛生局與指揮中心此次事件已成為「政治事件」,不予評論,但當年進行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有一定的意義,更幫助面對未來遇上類似感染事件的處理。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指出,當時發現,部分在SARS期間去醫院修電視或換鈔票的人,體內也有抗體,表示曾經感染卻沒有症狀,進一步研究有助找到疾病傳播的危險和保護因子。金傳春指出,當年面對SARS,防疫是臨床防治與研究並進,當發現患者曹女士疑為和平醫院感染源時,專家會議即建議進行血清流行學調查,於是馬上提出計畫,衛生署也批准經費,只是當時疫情來得快去得也快,進行調查時,疫情已經結束。蘇益仁表示,當年SARS從三月底爆發至七月初結束,我國有三四六名確診案例,七十三人死亡,其中卅七人直接死於SARS。疫情結束後,疾管局立即啟動血清調查。蘇益仁表示,當時血清調查主要有幾個目的,第一是釐清確診案例是否真的為確診,第二是被排除的疑似個案是否也曾被感染;蘇益仁表示,當時曾有七百餘人被列為陽性個案,但經過血清檢驗後,僅有三四六人實際被感染,而被排除的疑似個案約三八○多名,其中有四成,竟也曾被感染過。蘇益仁表示,當時血清調查最大收穫是,指揮中心成立臨床小組,透過X光及臨床症狀判斷通報個案是否確診,此方式「僅供參考」,所有的確診個案都必須要透過PCR檢驗或是檢驗抗體、抗原,才能判斷是否為陽性個案。金傳春指出,如果此次彰化血清調查發現有中和抗體的人不多,顯示台灣感染者的確比較少,更可證明我們目前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的防疫作為是有效的,這也很有意義。
-
2020-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血清調查下周揭曉 陳建仁質疑失真引論戰
彰化縣政府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新冠肺炎萬人血清調查,即將發表結果,但前天深夜前副總統陳建仁在臉書發文,批評彰化縣調查是「失真的調查」。公衛專家金傳春及何美鄉昨天指出,彰化調查已進行中和抗體檢測,提高特異性,對於了解不多的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有助找出危險因子,擬定防疫政策。最近彰化縣衛生局因「逆時中」引發烽火滿天,先因自行擴大居家檢疫者採檢,遭中央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令政風徹查;蒐集萬人資料的「COVID-19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即將於八月廿五日公布結果,但遭網軍出征,連陳建仁都在臉書發文質疑。金傳春:非單一檢驗 比B肝認真陳建仁指出,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正確性有三個決定因素,包括檢驗方法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檢驗抗體陽性的盛行率、受檢個案的代表性。盛行率調查研究的特異度愈低或真正盛行率愈低,檢測盛行率也就愈容易被高估,也愈會失真,必須利用更特異的方法再做確認。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立即在陳建仁臉書下留言表示,「彰化縣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使用了第二種實驗法,也請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做特異性最強的中和抗體,比當年B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學多數未進行中和抗體測試還認真,應該正面鼓勵」。金傳春昨天進一步說明,彰化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並非只做單一檢驗,對於血清抗體陽性個案,會進一步進行中和抗體檢驗,如此已提高特異性;國內過去對於日本腦炎、德國麻疹,甚至SARS都做過類似調查。中和抗體的出現,表示感染過新冠病毒,且已有保護力。張鴻仁:感染率低 普篩偽陽性高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因萬人篩檢計畫,很多人對台大公衛學院和彰化衛生局產生懷疑,甚至有陰謀論;大家不妨耐心等待,不需急著評論研究的可能缺失。她笑說,等研究數據正式公布後,說不定結果會是大家所期待的,「說不定還能再度證實指揮中心的英明」。陳建仁說彰化縣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必須考慮盛行率,否則可能結果失真,何美鄉說,此說法符合教科書要求,但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執行前已慎重多方考慮並討論,才會有中和抗體再次確認結果的實驗設計,以避免所謂的偽陽性。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表示,陳建仁臉書內容非常專業,一般民眾可能無法理解;他解釋,在感染率極低的地區進行普篩,偽陽性風險高,只要檢驗的靈敏度稍微不同,就會檢驗出偽陽性,卻對防疫沒有太大的幫忙。何美鄉:地方多做 中央不應入罪彰化擴大篩查一千多例入境居家檢疫者,只有美國少年一例確診,何美鄉表示,這已證實陳時中一直說的,普篩的必要性真的不高。她認為,地方政府多做中央沒有要求的採檢,是因為新冠病毒對人類是如此新的嚴峻挑戰,所有國家採行的防疫措施都像是實驗性一般,在劇終前,沒有人知道哪個策略才是最佳的;彰化只是想多蒐集一些資料,恐怕不應以此入罪。
-
2020-08-22 新聞.科普好健康
與病毒的戰爭!從預防到治療,台灣如何安度後疫情時代
統計至8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確診人數已達2260萬人,死亡人數為79.2萬人,台灣因超前部署,全民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已兩個多月沒有本土案例,然而,在全球疫情尚未降溫之前,身處於最安全的台灣,從預防到治療,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在下一波疫情來臨時安然度過?配合防疫新生活運動台灣雖然目前疫情已經穩定,民眾稍微疏忽乃屬人之常情,但不要忘記台灣疫情能夠穩定,與大眾願意配合政府戴口罩政策與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現階段仍強烈建議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新生活運動:室內應保持1.5公尺與室外保持1公尺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社交距離應配戴口罩;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降低感染的風險。跟病毒的戰爭從未停歇國家衛生研究院夏克山博士曾提到,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從未贏過,從之前的SARS到現在的新冠肺炎,我們跟病毒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歇,想要回到以前無防護無距離的生活型態,恐怕需等到疫苗或特效藥問世。新冠狀病毒外表看起來為圓形,在高倍顯微鏡下可看到類似皇冠突起因而得名,而新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意味著容易變身產生基因突變,但目前仍未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基因突變會影響抗體的中和能力,唯一需要克服的問題可能是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意味著因施打疫苗後人體存在著抗體,但二次感染或新變異病毒可能在抗體的協助下,會增強其複製和感染能力,因而加重病情,但是否真正具有ADE效應,需在試驗者較多的三期臨床才有確切的答案。台灣多家廠商投入疫苗研發根據WHO公布的數據,全球目前有一百多支疫苗同時研發,台灣也已有多家廠商投入新冠疫苗研發,其中國家衛生研究院的DNA疫苗在動物實驗上證明具有保護效果;國光生技新冠疫苗則領先群雄,已獲准進入臨床一期試驗,預計在台大醫院啟動收案70人次;高端疫苗、安特羅和聯亞生技均已向衛福部提出臨床試驗申請,若試驗順利,有望於明年上市量產,滿足國內的需求。由美國吉利德研發的瑞德西韋原是用來對抗伊波拉病毒,但此次抗疫卻寫下了灰姑娘傳奇,成為美國FDA第一個核准上市使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繼美國之後,台灣和日本也相繼核准上市。尋找治療備選藥物刻不容緩瑞德西韋的化學結構與三磷酸腺苷類似,當病毒要進行複製時,若RNA複製酶誤認瑞德西韋是可利用的三磷酸腺苷,一旦與瑞德西韋結合後,病毒的複製反應就會終止,進而達到抗病毒的效果,但瑞德西韋所造成的副作用,仍是未來用藥所必須注意的安全問題,因此如何尋找更多的備選藥物,已成為世界各國刻不容緩的任務。疫苗和治療藥物研發仍是後防疫時代重要的利器,政府也將結合國內產官學研醫的研發能量,期望在下波疫情來襲時,提供人民足夠的保護力。
-
2020-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防疫有成 賴清德:17萬護理人員比防疫五月天重要
副總統賴清德與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下午出席「護理人員COVID-19防疫感恩大會」,頒發慰勉金與感謝狀表揚醫護人員。賴清德致詞時表示,我們從出生到成長,年青到壯年再到老年,甚至安寧時期,護理人員都提供了最好的服務,最溫暖的協助,陪伴病人走過每一個階段。護理人員就像家人一般的溫暖,當台灣發生意外,不管是921地震、台南大地震或花蓮大地震、高雄氣爆、新北八仙塵爆,甚至2003年的SARS以及今年的武漢肺炎,護理人員又搖身一變成為女戰士,站在第一線守護國人的健康,令人感動令人敬佩;這次台灣防疫有成,防疫五月天固然功不可沒,但是若沒有17萬的醫護人員站在最前線,不會有今天的成果。陳時中致詞時首先表示:「我護理,我驕傲」,但是他特別告訴大家,「我衛福部我驕傲」。陳時中勉勵醫護人員,他會站在醫護人員背後好好支持大家,因為「有你們真好」!
-
2020-08-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閻麗夢:新型冠狀病毒是兩種病毒改造而成
逃亡美國的前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學者閻麗夢在當地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新型冠狀病毒是根據中國軍方研究所從蝙蝠身上發現的兩種冠狀病毒,在實驗室改造而得,非出於自然界。美國新聞頻道Newsmax TV於11日播出訪問閻麗夢(Li-Meng Yan,音譯)的影片。她聲稱中國政府早在公布引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SARS-CoV-2病毒前,就知悉這種病毒存在,「知悉時間之早,超乎你我想像」。閻麗夢今年4月離港赴美。閻麗夢在訪問中表示,中國早知這種新型病毒會人傳人,也知道病毒並非來自武漢華南生鮮市場,既非源於自然,也不是來自蝙蝠或穿山甲,且中方早在去年12月就有了病毒基因組序列,當時武漢已有疫情,中國卻試圖隱瞞,甚至不告知醫護人員,放任人們感染,也未將實情公諸於世。她聲稱,這次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是來自解放軍發現和擁有的舟山蝙蝠病毒,而中國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包括她原先任職的港大很多頂尖專家,卻合力隱瞞資訊,把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到中國病毒學者石正麗的虛構RaTG13蝙蝠病毒,以及之後的穿山甲病毒上。她還指控,羥氯奎寧(hydroxychloriquine)長期用於治療瘧疾及自體免疫疾病,而這些疾病其實與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疾病相似,可用羥氯奎寧預防或早期治療,「但他們卻全力阻止大家知道這種藥物,還散播謠言,破壞這種長期安全藥物的形象」。閻麗夢說,新型冠狀病毒「是在實驗室根據中國軍方研究所從蝙蝠身上發現的ZC45和ZXC21冠狀病毒所改造而來」,這些基因序列於2017年到2018年曝光,可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基因資料庫中查到。她還說抵達美國後,已向聯邦調查局(FBI)作證數次,也有很多美國政府人士與她接觸,但細節不便透露。她還說不信任所有主張新型冠狀病毒源出自然的專家,因為身為專家,他們肯定能從中國政府那套說法中察覺有異。閻麗夢7月接受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指控中國政府早知病毒會人傳人;之後又接受過前白宮策士巴農(Steve Bannon)的節目訪問,聲稱新型冠狀病毒來自解放軍發現和擁有的蝙蝠病毒,源於自然演化的可能性為零。她這次受訪內容與之前大致雷同。根據英文維基百科,Newsmax TV是2014年所成立的新聞頻道,一般被認為屬保守派立場,也播出許多由保守派媒體人士所主持的節目。雖然美國總統川普及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Bolsonaro)等人都支持以羥氯奎寧治療新型冠狀病毒,但已有數項研究發現這種藥物對輕症患者並無療效,台灣的臨床試驗也顯示並不特別有效,6月初就已不把羥氯奎寧放在治療指引的建議用藥中。
-
2020-08-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巴西研究:馬的抗體對抗新冠肺炎病毒威力強大
巴西科學家今天在國家醫學科學院宣布一項新發現,在馬體內注入引發人類細胞感染武漢肺炎病毒的棘蛋白,可以產生對抗疾病20至50倍威力更強大的中和抗體。根據巴西新聞網站G1報導,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UFRJ)研究員暨里約研究支援機構(Faperj)主席席瓦(Jerson Lima Silva)和巴西生命研究所(IVB)所長史托雷特(Adilson Stolet)已提交這項技術的專利申請。席瓦表示,完成申請專利步驟非常重要,因為這項技術全部都是在巴西研發,保護智慧財產權非常重要。里約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將是獲得巴西國家衛生監測局(Anvisa)批准臨床研究和人體試驗,以確定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使用血清治療法的安全性。席亞指出,在馬體內產生50倍威力的抗體只是保守數字,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甚至發現威力高達100倍的抗體,5匹接受實驗的馬中,有4匹的抗體反應都高於50倍。根據研究報告,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棘蛋白進入人體細胞後會引發感染,里約聯大工程研究所(Coppe/UFRJ)製造出一種與武漢肺炎病毒SARS COV-2等值的蛋白質參與研究,巴西生命研究所的專家指在馬體內注入蛋白質,產生免疫反應,但此舉並沒有讓動物受到病毒感染。研究人員在馬體內注射6劑蛋白質,每周監測抗體的產生情況,然後提取馬的血液淨化到只分離抗體,成為對人類進行血清治療法的成品。席瓦指出,這種血清治療法已經用於狂犬病、破傷風,和被蜜蜂、蛇等叮咬疾病幾十年,現在需要確定在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哪個階段,是在人體注入中和抗體的最佳時機;席瓦相信,這對重症和住院病人可能發揮較大的療效。而使用馬的優勢在於,以狂犬病為例,單單一匹馬就可以產生600劑免疫球蛋白,可用於治療。席瓦還指出,臨床試驗可與多爾研究所(Instituto D'Or)合作進行,多爾研究所目前負責牛津大學(Oxford)、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巴西克魯斯基金會(Fiocruz)合作研發實驗性疫苗ChAdOx1 nCoV-19在里約的第3階段臨床試驗。泛美衛生組織(Opas)11日警告說,使用2019冠狀病毒疾病抗體的血漿治療法沒有科學證實的療效,但這類治療法有別於里約聯大研究出的中和抗體治療法;中和抗體治療法只分離出可以中和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抗體,而血漿則含有所有不同成分的抗體。
-
2020-08-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細數台美合作四十載 陳建仁:這次防疫成功準備了17年
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下午在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演講,演說開始前,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陳建仁致詞細數台美雙方公共衛生合作的歷史淵源深遠,早在38年前小兒麻痺疫情,美國疾控專家就抵台協助。17年前SARS爆發,時任美國衛生部部長的湯普森派24名專家來台協助,台灣從此開始招募防疫醫師、修法、建立傳染病醫療體系,「我們準備了17年,才有今天防疫的成功。」陳建仁表示,台美的公共衛生合作是將近40年的忠誠夥伴關係,台灣1982年爆發小兒麻痺大規模流行,當時他剛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博士回國,當時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派遣團隊抵台台灣協助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原來是疫苗冷藏不完整,才解決當時台灣施打疫苗保護率不佳的問題。隔年,衛生署便參照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的流病情報服務訓練計畫,成立了「應用流行病學專業人才訓練及養成計劃」,訓練出來的學員,強化了台灣的疫情調查能力。2003年台灣爆發SARS,美國衛生部長湯普森特別派遣24人大隊來台協助。同年底陳建仁參訪美國衛生部,湯普森建議台灣設置「防疫醫師」,也帶領陳建仁参觀美國的指揮中心,陳建仁回國後就成立國家衛生指揮中心,「因此歡迎阿查爾的同時,台灣也要感謝湯普森。」陳建仁說,台灣在SARS疫情控制後開始修改傳染病防治法、強化衛生署及及管局的組織職掌、加強醫療院所感染管控、建立傳染病醫療體系、充實儲備防疫物資、培訓防疫人員、加強國際疫情監控與入境檢疫。陳建仁說,就是這些努力,讓幫助台灣從去年底就在新冠肺炎的防疫有了很好的準備。陳建仁贊同一位台灣疾管署同仁的說法:「我們準備了17年,才有今天防治武漢肺炎的成功。」在台灣有2300萬無名英雄,在武漢肺炎的防疫上貢獻自己的心力。這種「團結共好」的精神,是臺灣防疫成功的保證。「病毒不尊重國界,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對抗武漢肺炎。」陳建仁說,感謝美國呼籲所有國家支持台灣,也特別感謝阿查爾率先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希望台灣可以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和所有技術會議,分享最新的資訊,和世界上理念相同的國家繼續努力抗疫。
-
2020-08-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阿查爾大讚李登輝 狠批SARS和新冠肺炎都與中國有關
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下午在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演講,表明代表美國總統川普來到此,他大讚台灣防疫成就,並特別提到李登輝前總統的貢獻,接著他指出,這廿年來全球已經歷過兩次源於中國的嚴重病毒,他細數中國隱匿疫情、阻擋台灣挽救生命的種種,用詞相當嚴厲。阿查爾首先提到,台灣有充滿活力的民主制度、蓬勃發展的自由經濟,是美國前十大貿易夥伴,誇獎台灣具有領先全球的公共衛生實力,達成對抗新冠肺炎的非凡成就,並將上述眾多成就歸功於李登輝前總統,並稱他是台灣歷史的偉人、亞洲及全球邁向民主的哲人。阿查爾表示,美國與台灣共享的民主與透明,對於保護人民在健康免受今日及未來的威脅,是至關重要。台灣新冠肺炎病例數不到500例,是全球病例數最低的國家,各項超前部署和果斷管制邊境,讓台灣免於大規模社區傳播,台灣也在接觸者追蹤樹立了典範。台灣成功的防疫不但拯救生命,也讓人不必放棄對運動的熱愛,職棒比賽如期開打。反觀中國,阿查爾用詞嚴厲。他先是點名感謝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等太平洋島國為台灣發聲,接著便開始細數中國在這次疫情的罪狀。他說,過去20年當中,全世界已經經歷過兩次起源於中國的嚴重病毒,就是SARS和新冠肺炎。阿查爾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本來有機會可以向全球示警,卻選擇不這麼做。疫情浮現之際,中國也未履行國際衛生條例的義務,背離了全球衛生所需的合作精神。「這對台灣來說一點也不意外,中國隱匿疫情的後果,台灣早在2003年中國掩蓋SARS疫情時就親身體驗過。」阿查爾說,同樣的疫情發生在美國或台灣,疫情早就被遏止了,也會迅速通報給公衛主管機關,並且分享給公衛專家和一般民眾,「我相信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然而,中國卻是反對資訊分享、要求示警的醫師噤聲,削弱了國際社會的應對能力。」阿查爾表示,自己可以親自證明,病毒終於被通報那周,中國境外還沒有確診案例之前,美國疾管中心就經常與中國相關官員談到疫情,並且表明願意協助了解和應對。結果中國還是拖到二月中,疫情早已傳到其他國家,北京才同意讓國際專家協助調查,同時北京還對外宣稱美國都沒有作為。阿查爾引用台灣政府防疫的標語說,「台灣可以幫忙而且正在幫忙,但是有些人就是基於政治因素不讓台灣幫忙,即便這樣做會讓更多人喪命。」他說,2016年以後,因為蔡英文當選總統,北京改變了誰可以參加公共衛生對話的定調,隔年世衛大會就不再邀請台灣參加。阿查爾說自己在其後每一年的世衛大會上都表示反對這項決定。阿查爾在演說的最後,感謝台灣樹立正向防疫典範,認為台灣今日的貢獻,「值得受到無以倫比的讚說和支持。」美國知道自己永遠有台灣這個朋友,也會不避諱告訴全世界,他們也可以依靠信賴台灣。
-
2020-08-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美衛生部長訪台前夕 讚台灣防疫有效應獲認可
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部長艾薩即將抵台訪問。他今天說,此行是要加強雙方在衛生安全方面的夥伴關係,並希望學習台灣對新型冠狀病毒「極為有效」的因應作為。艾薩(Alex Azar)這週末將率團啟程到台灣進行3天訪問,期間將晉見總統蔡英文、拜訪衛生系統主要負責人等,艾薩也將向公衛領域畢業生發表演說。美聯社指出,在總統川普政府與中國關係爭議頻頻的背景下,美國訪團這趟行程是地緣政治上的一步棋。艾薩受訪時避談中國,僅說「此行的訊息是關於台灣」。他表示:「(此行)關乎公共衛生,關乎我們與台灣的夥伴關係,也關乎台灣向全球社會所展現透明、開放衛生照護系統的模範。這是其他人可以借鏡的典範。」艾薩稱台灣處理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做法「極為有效」,並表示他願意「向他們學習如何因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衛生政策學者鄭宗美認為,美國現在向台灣學習,還不算太遲。她說:「如果我們的衛生首長能向台灣學習,看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這是好事。有關如何有效控制及抑制病毒擴散,(台灣)真的是一個充滿非常有用資訊的寶庫。」報導提到,台灣經歷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所以不敢小看新型冠狀病毒,政府運作的衛生照護系統讓公衛機關得以動用資源追蹤病例、防止疫情擴散,公民也很願意配合遵守公衛建議。也因此,即使台灣與最早爆發疫情的中國僅有一海之隔,目前只累計不到500起確診病例,而與台灣人口數相當的美國佛羅里達州卻已通報超過50萬例,而且還在與夏季病例激增的趨勢苦鬥。鄭宗美表示:「台灣制定了正確政策,兼有基礎設施和領導力。領導力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反觀美國,川普一開始淡化疫情可能造成的影響,後來也時不時就輕描淡寫。即使公衛專家及在野的民主黨籍國會議員都呼籲聯邦政府提出全國性防疫計畫,聯邦政府仍把篩檢等重要問題推給各州。而艾薩推崇台灣的同時,也說美國遇到的情況「非常不同」。他表示:「(台灣)是一座有2300萬人口的島,還親身經歷過SARS。」他還說,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陸地國家之一,聯邦系統給予各州很大的運作空間,而且美國還有個人自由的傳統。艾薩像其他政府官員一樣,稱川普為控制疫情採取迅速行動,例如針對從中國來的旅客實施旅行限制;艾薩還提到,政府鼓勵研發及之後分配疫苗的動力,就是川普承擔責任的直接證據。美國代表團這趟訪台行程議題還包括貿易,因為美國試圖擴大醫療產品進口來源,過去美國進口的許多產品是中國製造。美國前幾任政府也曾派遣內閣層級官員訪台,但艾薩此行被視為美國與中華民國自1979年斷交以來的最高層級訪問。報導最後提到,美國訪團成員將戴口罩,遵守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出發前、抵達台灣後,以及返程前,都會接受病毒檢測。艾薩說:「這次訪問是要加強美國與台灣在全球健康及衛生安全方面的夥伴關係。台灣在全球衛生居於領先地位,我相信台灣值得如此獲得認可。」
-
2020-08-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莊人祥:地塞米松確定納入我新冠肺炎重症治療指引
「瑞德西韋」被視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藥物,原寄望七月底以前有一千人次藥品可進口台灣,衛福部食藥署昨天證實,我搶藥失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專家會議今天確定把替代用藥「地塞米松」納入治療指引。「地塞米松」是一款治療感染症造成的嚴重肺炎的老藥,莊人祥表示,據國際臨床研究證實,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有顯著療效,其中需帶呼吸器維生患者可降低37%致死率、使用在其他需供氧的重症病例身上,也可有效降低18%死亡率。17年前SARS爆發時,國際間也曾試過用「地塞米松」治療重症病例,結果發現無效,所幸可用於新冠肺炎患者,是「瑞德西韋」外,重症患者另一道救命曙光,莊人祥說,「地塞米松」僅對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有顯著療效,不用於輕症病例身上,待加入指引後,我臨床便可使用。
-
2020-07-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國衛院研發抗體治療 可望獨步攻克整個新冠病毒家族
為了平息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都如火如荼投入疫苗和藥物的軍備競賽,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國防醫學院從SARS抗體庫中,幸運找到一個單株抗體,可阻止新冠病毒的S2蛋白建立入侵人體細胞的通道,在動物實驗看到明顯療效。國衛院今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報告,此抗體的作用原理為全球首見,其療效可望擴及與其他新冠病毒同家族的病毒,例如SARS,且效力將不受病毒突變影響。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綸表示,倉鼠動物模型測試結果顯示,凡經過抗體治療的倉鼠,體重和活動力都不會下降,受感染的肺部中,病毒量也大幅下降,顯示肺部活病毒量可以受到抗體的抑制;相對沒有抗體治療的倉鼠,則是體重、活動力都下降。廖經綸表示,現在大部分研發中的疫苗或治療性抗體,都是針對S1這個棘蛋白,S1相當於打開人體細胞的鑰匙。S1突變率很高,如果針對S1蛋白去研發疫苗或抗體,一旦發生突變,研發成果可能就沒用了,得像流感疫苗一樣頻繁更新。廖經綸表示,新冠病毒家族還有另外一個棘蛋白S2,其任務是在S1結合細胞後,建立讓病毒入侵細胞的「通道」,S2就不容易突變,如果能攻下S2、阻擋其作用,相當於「斬斷了新冠病毒家族的阿基里斯腱。」國衛院與國防醫學院所研發的治療性抗體,就是找到了一株能專一作用於S2蛋白的單株抗體,非常適合作為投藥和預防重症的切入點,可以單獨使用,也有開發雞尾酒療法的潛力。廖經綸表示,現在已經完成動物實驗,並且透過基因工程,完成擬人化抗體的備製,下階段就要驗證這個擬人化抗體的療效,需要徵求優質廠商來量產,並完成跨國的三期人體試驗。如果一切順利,預計明年底就能正式應用於臨床治療。
-
2020-07-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莫德納疫苗猴子試驗 成功降低傳染風險
美國生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研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實驗型疫苗,在猴子實驗中成功產生強勁的免疫反應,且防止病毒在鼻腔和肺部內複製。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莫德納這次猴子實驗最關鍵成果,在於這款代號MRNA-1273的疫苗成功防止病毒在鼻腔內複製,有助於降低傳染風險。另一款由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與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合作開發的疫苗,則未看到相同成效,即便疫苗成功防止病毒進入動物體內,進而防止重症。根據發表在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研究,莫德納疫苗的動物實驗對象為24隻恆河獼猴,分為3組之後,分別接受安慰劑和兩種不同劑量-10或100微克的疫苗。實驗中,兩組施打疫苗的獼猴,體內都產生高濃度中和抗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動物體內的抗體濃度,高於人類感染痊癒後體內所含抗體濃度。研究作者說,這款疫苗同時能誘發另一種免疫細胞的生成,也就是有助提升整體免疫反應的T細胞。猴子在4週後施打第2次疫苗,研究人員同時直接用管子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送進猴子鼻腔和肺部。10微克和100微克疫苗均成功防止病毒在猴子肺部內複製、引發肺炎;但100微克疫苗不僅防止動物鼻腔出現病毒複製的情形,8隻猴子在暴露於病毒兩天後,甚至完全偵測不到病毒濃度。相較下,安慰劑組的8隻猴子體內持續出現病毒。與莫德納合作開發這款疫苗的美國衛生研究院(NIH)表示:「在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實驗上,首次有實驗性疫苗能夠在上呼吸道快速控制住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若可以防止病毒進入肺部,將有助避免疾病加劇;而若能阻止病毒在鼻腔內複製的話,就有助減少傳播。2019冠狀病毒疾病肆虐,路透社統計全球迄今有超過1676萬人染疫,65萬9413人病故。有效疫苗被視作是結束這場大流行的關鍵。莫德納公司昨天展開涵蓋3萬名健康受試者的最後階段臨床試驗,若經證實有效,最快可望年底前通過批准與廣泛使用。
-
2020-07-27 癌症.癌友加油站
先後罹2癌,葉金川車照騎山照爬「與其擔心癌症奪走生命,我更怕被維生管子束縛」
葉金川的人生經歷太精彩,從中央健保局首任總經理、坐鎮和平醫院的抗SARS英雄、衛生署長、馬英九總統的政治救火隊。始終鮮明的是犀利的個人風格與態度。淡出政治圈後,葉金川瀟灑活成夢想生活家,獨木舟、鐵人三項、高空跳傘、攻百岳,生活得不亦樂乎,卻鮮少人知道他先後罹患淋巴癌與皮膚癌。不過,葉老大始終是葉老大,連抗癌歷程也要一直帥帥的、不讓家人擔心,才不枉男人的氣概啊!二○一四年十二月,葉金川左眼皮突出一個綠豆大小的硬塊,在不該有淋巴的位置長出淋巴塊,長大的速度又快,有醫學背景的他,很快警覺不太對勁。先找眼科醫師檢查,也讓病理科化驗,醫師起初判斷是淋巴增生,無須過度憂心。誰料隔了半個月不到,另一邊的右眼皮上又長了一顆。「兩邊都是淋巴增生,那就是癌症了!」葉金川心中暗喊不妙。為了確診究竟是單純的淋巴增生還是淋巴癌,病理切片送第一家醫院無法確認,為求慎重,再送第二家醫院進一步分析。回顧當時的心情,葉金川笑,當然會嚇到啊,會緊張啊!也會覺得「我怎麼會那麼倒楣?」他說:「只是你要很冷靜!」在等待病理檢查報告的三天內,就像是等翻撲克牌一樣,到底是死神牌,還是高掛無事牌呢?「等待的時候最難受了。」「要死的話也早點告訴我。」一直要很帥的葉老大,此時心裡其實忐忑煎熬,為了不想讓太太張媚擔心,男子漢的浪漫是善意隱瞞了太太,獨自承擔。結果出爐,是淋巴癌。台大畢業的他,選擇到花蓮慈濟低調就醫葉金川冷靜的查閱相關醫療書籍,一步一步的規畫,安排如何應對這突然其來的人生轉折。淋巴癌分期將大大影響治療計畫與存活機會,現在是局部的病兆,還是已經擴散到全身了呢?他進行了骨髓穿刺,看看骨髓裡面造血細胞有沒有變化,如果已經發生變化,那麼就是第四期。所幸骨髓造血細胞沒有變化,接著進行PET正子掃描,看身體的其他部位是否擴散,所幸也無事。「但是PET只能看到○‧三公分以上的腫瘤,就算掃不到腫瘤,不代表沒有更細小的腫瘤在蔓延。」醫師建議葉金川進行預防性的標靶治療,以降低未來復發的機會。治療正式展開,台大醫學系畢業的葉金川,卻低調選擇回到熟悉的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當時他任職血液基金會董事長,治療期間就在花蓮與台北之間通勤往返。葉金川是台大醫學系第二屆畢業生,這一班的學生縱橫醫界,出了三個衛生署長,包括林芳郁、葉金川與侯勝茂;兩個健保局長,分別是葉金川還有賴美淑。同學中還有各大醫學中心的院長,群醫遍布全台醫界重要角色,想要尋求醫療照顧,葉金川比誰都有資源,他卻選擇到遙遠的花蓮慈濟就醫。葉金川說,除了跟花蓮慈濟的感情深厚,他當時也不想驚動太多人,他說,比一般人有資源就會比較好嗎?選擇一個信任、親切、可以誠實給予忠告的醫療團隊,對病人才是最好的選擇。瞞著太太、朋友治療,單車照騎、山照爬治療期間,在花蓮的清晨,他一人先赴醫院接受放射治療,戴上訂製的頭罩,可以讓放射線更精準對準患部,眼罩則保護眼球不會在治療後惡化為白內障。治療完成就繼續到慈濟授課,同事沒人知道他在幹嘛,只覺得怪,葉老師怎麼那麼早來上班。葉金川以為自己隱藏得很好,但是因平日服用抗凝血劑阿斯匹靈的關係,放射治療後眼睛出血腫脹比常人更嚴重。不知情的人,還以為葉金川去做眼睛美容手術。逢人問起,他便把話題岔開,笑稱「被老婆打了」。標靶治療期間,葉金川單車照騎、山照爬。主治醫師婉轉勸說,治療期間免疫力會降低,要他好好靜養。堅持要正常生活的葉金川頑固的跟醫師頂嘴,「你們不是說標靶治療只會殺死癌細胞,不會傷及正常細胞嗎?」「我正常的淋巴球都在的話,免疫力就不會降低啊。」「不是啊,你要說個理由說服我啊!」每周五次的化療,連續二到三周,每次注射藥物需要六小時,都在門診進行治療。一直到不得不住院時,需要家屬簽名,這下紙包不住火了,拿著住院單給太太簽名,「我得到淋巴癌,現在要去住院。」張媚才知道葉金川罹患淋巴癌,而且已經偷偷治療一段時間。太太問:「如果是第四期怎麼辦?」他囁嚅回答:「就化療啊!」太太再逼問:「如果化療沒效怎麼辦?」葉金川說:「一步退一步啊,就去骨髓中心啊!」一向溫婉的太太此時已經瀕臨抓狂邊緣:「如果骨髓中心也沒效怎麼辦?」葉金川耍賴說:「那就辦告別式啊。」早年罹患淋巴癌等同被宣判死刑,葉金川坦白說,放射治療、標靶治療都不痛苦,最辛苦的是等待病理報告,那種等待命運被宣判的感覺。「面對癌症,你能怎麼辦,一定會發生這些過程,該來的還是會來,就是面對它。」葉金川也領了重大傷病卡,在期滿五年後失效,很慶幸。在六十五歲生日時,開了同學會,告訴同學「我罹癌了」、「但我好了」,一貫的葉金川作風。健保制度的創辦者,如何看待癌症病患的醫療費用負擔呢?葉金川說,治療期間的費用幾乎全是健保包辦,不過,只能給付到放射治療。他也笑稱,「標靶藥物需要三十萬元,全部得自費,健保也真的滿狠的。」隨後念頭一轉,他維護地說,因為健保沒有辦法給付降低復發可能性的費用,只能幫你給付治療費用,預防要靠自己。健保始終就是他的心頭肉。皮膚癌再上門,從此防曬更嚴密告別淋巴癌後,二○一九年,葉金川在脖子上又發現皮膚癌,一顆痣在頸間長大,會癢。這次一樣沒跟太太報告,自行處理了。帶著未癒合的傷口出國旅遊,揣了把小剪刀,意圖自行拆線,可是脖子上的縫線沒辦法自己拆,只好央求護理背景的太太幫忙。這次他準備好說辭,「皮膚癌有三種,我這種基底細胞癌是最簡單的一種,切除就可以了。」他對太太說,基底細胞癌像是象棋中的卒子,每次只會走一步,進展很慢。不像是黑色素瘤,那就像是俥,橫衝直撞的,就很危險。葉金川自己推理說,熱中戶外活動的他,雖然戴護目鏡、穿著長袖,但是脖子沒有保護好,常常曬到皮膚「燒焦」,因此罹患皮膚癌也不奇怪。現在他已經學乖,外出時,防曬工作更為嚴密,戴帽子、領巾等,把自己一寸不露的緊緊包裹起來。葉金川擁有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碩士背景,讓他總習慣用客觀角度審視自己的癌症。他說,台灣的男性一輩子有五成的機會、女性有四成的機會得到癌症。而絕大多數的癌症不會奪命。與其擔心癌症奪走生命,葉金川更害怕中風、洗腎,長年躺床,被維生管子束縛。「你必須要想清楚,你的生活價值,生活就是要能跑、能動、能飛、能跳,如果都不能,人生好像少了什麼,如果翅膀被剪掉,那他還是鳥嗎?蛇的鱗片被刮掉,那他還是蛇嗎?那麼,你想過,你是什麼呢?」要怎麼活著?葉金川說:「我要精彩,活得帥氣。」書籍簡介書中深度採訪了12位名醫與公衛權威,他們或在臨床照顧病人,或在海外醫療團服務,或在深山海濱小鎮裡義診,或在擘畫國內醫療政策,或在致力提升全民公共衛生。在醫界的領域各有擅場。他們是,台大權威林肇堂醫師 、失智權威劉秀枝醫師、仁醫陳愷鴻醫師、無菸餐廳推手韓柏檉教授、不孕症名醫林禹宏醫師、肝臟移植專家林俊昌醫師、心身醫學領航者陳冠宇醫師、海外醫療團長廖學聰醫師、產科名醫陳樸、後山家醫守護者陳淑媜醫師、大砲衛生署長楊志良、健保創局總經理葉金川。當有一天,他們罹患癌症,當醫師變成了病人,為了鼓舞癌症病患,願意展現他們在生病過程中的驚愕、掙扎、脆弱與釋然。並無私的分享私房抗癌方法,用自身的抗癌歷程,殷切叮嚀也曾在泥沼中的癌症病患。用自身的抗癌歷程,展示遭遇逆境也能溫柔微笑以對的生命的教育。立即購書》.udn買東西:https://bit.ly/2YNNdW2.博客來:https://bit.ly/3fzwnRw
-
2020-07-15 癌症.其他癌症
口腔癌篩檢量降4成 民眾擔心疫情不想張口檢查
年奪3000多人性命的口腔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癌症,但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口腔癌篩檢量硬生生掉了四成,衛福部國健署呼籲年逾30歲菸檳族趕緊篩檢,以免增加死亡風險。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口腔癌是台灣男性10大癌症死因的第4位,也是我國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據201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男性口腔癌發生個案人數有7058人,每天有19位口腔癌新發生案,其中30至64歲中壯年發生人數高達7成;另依去年死因統計,當年有3425人死於口腔癌。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呂宜興表示,受新冠肺炎影響,今年1月下旬後,民眾減少進出醫院,各科看診人數都大減,耳鼻喉科減少五成,一直到6月解封,醫院看診人數才回溫。但即使如此,呂宜興說,前院內洗腎、檢查肝病等患者數都回溫,但耳鼻喉科看診與檢查人數增幅仍緩慢,他說,原因出於「年SARS經驗讓民眾害怕。」他說,現在進醫院仍得戴口罩,而做口腔癌等相關口腔黏膜檢查得脫下口罩,讓不少民眾有顧慮,6月國內疫情解封,至今受檢者也僅回溫一成多。另外,醫院配合國健署至工廠、工地等進行口腔癌高危險群篩檢活動,至今也仍因疫情暫停,也使口腔黏膜檢查篩檢數下降。國健署表示,口腔黏膜檢查3分鐘就能揪出癌前病變,檢查是由醫師目視及觸診口腔黏膜,診斷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經口腔黏膜檢查發現7成6為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及時接受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5。呼籲有菸檳習慣的人,政府有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包含已戒民眾或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請民眾踴躍接受篩檢。
-
2020-07-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壓力山大 四成醫院員工中重度疲勞
台灣上半年成功防堵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醫護人員功不可沒,同時也背負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心理壓力和辛酸,隨著疫情趨緩才逐漸浮現出來。最新一期《台灣醫界》刊登的一篇院內調查顯示,境外移入病例開始大量湧現的三月,即便是所屬縣市確定病例很少的醫院,全院平均仍高達四成員工自覺達到中重度疲勞,在感染風險較高單位的員工感覺中重度疲勞比例更高。位處雲林海線的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在今年3月4日到19日間針對院內600多位25至45歲員工進行調查,其中一半以上完成問卷。結果顯示,急診、隔離 病房、加護病房、胸腔及呼吸照護病房等一級風險單位,員工自覺工作疲勞達到中重度的比例高達44%。一級風險單位的自覺工作壓力明顯高於全院平均值(40%),也高於其他病房、門診、檢驗放射等二級風險單位(40%)。行政單位及藥局等三級風險單位達到中重度疲勞的比例最低(38%),此外,全院有少數員工(7%)達到需要專業諮詢或精神醫療介入的中重度情緒困擾。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觀察,在這次疫情期間,醫院員工感受到的壓力程度,至少與三個方面的因素有關。首先是過去的經驗,如果是有經歷過SARS的員工,面對輕症為主的新冠肺炎就不會那麼害怕,所以確實觀察到比較年輕的員工會比較焦慮。第二的因素是,員工是否對疾病和感染控制具備有正確、更新的認知。黃高彬表示,如果醫院有運作成熟的感染科和感染控制單位,定期提供最新疫情和醫療新知,就會比較安心。像是中國附醫就有定期舉辦很多衛教活動,幾乎每週都會更新資訊。最後一個因素是員工家人的態度。黃高彬表示,有些醫院員工即便自己很了解、不緊張,但是他的家人不懂、緊張,如果又剛好是家中比較具權威地位的家人,員工的心情還是會被影響到,更擔心工作的風險波及到家人。黃高彬表示,這份調查反映了今年二、三月的時候,中部可以說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包括染疫來台的中國女性旅客、彰化群聚感染,中部的大醫院或多或少都收治過確診病例,後來三月疫情轉變為境外移入個案為主,壓力才逐漸明顯集中在北部地區。黃高彬說,目前不會擔心秋冬疫情再起,現在全球疫情持續延燒,往好的方面想,也許能加速帶動相關預防治療的技術開發,也能夠讓人類群體保護力提升。不過,台灣身為疫情控制良好的國家,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疫苗的開發,「如果有疫苗打下去,就不用怕了。」
-
2020-07-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CDC專家:哈薩克「不明肺炎」新冠可能性大
中共駐哈薩克大使館9日發布警訊,指稱哈薩克爆發「不明肺炎」,周五遭哈薩克衛生部否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0日接受央視訪問時也指出,從報告統計數字來看,從流行病學考慮,哈薩克所謂「不明肺炎」應該是新冠肺炎可能性比較大。中共駐哈薩克大使館9日發布一份公告,標題為「提醒在哈中國公民注意防範不明肺炎」,指今年上半年,哈薩克不明肺炎已導致1,772人死亡,僅6月就有628人死亡,其中也包括中國公民,並稱該病致死率遠高於新冠肺炎。這項消息10日引起廣泛關注,但哈薩克衛生部隨即否認相關傳言,指這一說法「與現實不符」。中共駐哈薩克大使館10日隨後修改這則公告,將標題中「不明」兩個字,以及內文中「該病致死率遠高於新冠肺炎」等表述拿掉。中共駐哈薩克大使張霄10日也與哈薩克衛生部長阿列克謝·崔通電話。中共使館發布的新聞稿稱,「雙方高度評價中哈永久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崔感謝中方對哈抗疫工作大力支持」,但對「不明肺炎」一事卻隻字未提。針對此事,吳尊友10日晚間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第一,如果是新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生在夏季的可能性比較小。即使是新冠肺炎,最早也發生在冬季。SARS最早也是發生在冬季,包括流感、禽流感都是如此。第二,從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情況來看,哈薩克也是受影響很大的國家,病人數和死亡數對該國影響很大。第三,從病死率來看,也在新冠肺炎範疇內,同時考慮到哈薩克的醫療能力和檢驗檢測能力。他個人認為,當地所謂「不明肺炎」是新冠肺炎可能性更大。吳尊友並提到,也不排除病人增多,包括感冒病人,使得醫療資源、診斷能力跟不上,不能及時給予診斷。哈薩克人口約1,800萬,但據統計,截至7月9日10時,哈薩克全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已經達到5萬3,021例。中共駐哈薩克大使館稱,目前當地疫情正進入新一波高峰,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呼籲在哈薩克全體中國公民應繼續減少人員流動,切實加強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