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上半年成功防堵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醫護人員功不可沒,同時也背負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心理壓力和辛酸,隨著疫情趨緩才逐漸浮現出來。最新一期《台灣醫界》刊登的一篇院內調查顯示,境外移入病例開始大量湧現的三月,即便是所屬縣市確定病例很少的醫院,全院平均仍高達四成員工自覺達到中重度疲勞,在感染風險較高單位的員工感覺中重度疲勞比例更高。
位處雲林海線的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在今年3月4日到19日間針對院內600多位25至45歲員工進行調查,其中一半以上完成問卷。結果顯示,急診、隔離 病房、加護病房、胸腔及呼吸照護病房等一級風險單位,員工自覺工作疲勞達到中重度的比例高達44%。
一級風險單位的自覺工作壓力明顯高於全院平均值(40%),也高於其他病房、門診、檢驗放射等二級風險單位(40%)。行政單位及藥局等三級風險單位達到中重度疲勞的比例最低(38%),此外,全院有少數員工(7%)達到需要專業諮詢或精神醫療介入的中重度情緒困擾。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觀察,在這次疫情期間,醫院員工感受到的壓力程度,至少與三個方面的因素有關。首先是過去的經驗,如果是有經歷過SARS的員工,面對輕症為主的新冠肺炎就不會那麼害怕,所以確實觀察到比較年輕的員工會比較焦慮。
第二的因素是,員工是否對疾病和感染控制具備有正確、更新的認知。黃高彬表示,如果醫院有運作成熟的感染科和感染控制單位,定期提供最新疫情和醫療新知,就會比較安心。像是中國附醫就有定期舉辦很多衛教活動,幾乎每週都會更新資訊。
最後一個因素是員工家人的態度。黃高彬表示,有些醫院員工即便自己很了解、不緊張,但是他的家人不懂、緊張,如果又剛好是家中比較具權威地位的家人,員工的心情還是會被影響到,更擔心工作的風險波及到家人。
黃高彬表示,這份調查反映了今年二、三月的時候,中部可以說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包括染疫來台的中國女性旅客、彰化群聚感染,中部的大醫院或多或少都收治過確診病例,後來三月疫情轉變為境外移入個案為主,壓力才逐漸明顯集中在北部地區。
黃高彬說,目前不會擔心秋冬疫情再起,現在全球疫情持續延燒,往好的方面想,也許能加速帶動相關預防治療的技術開發,也能夠讓人類群體保護力提升。不過,台灣身為疫情控制良好的國家,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疫苗的開發,「如果有疫苗打下去,就不用怕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