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SARS
共找到
860
筆 文章
-
-
2021-02-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者接觸者隔離新制 自3月1日起須採「1人1戶」
部桃群聚事件中,出現多起家戶傳播情形,甚至全家人都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考量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嚴峻,為提升我國社區防疫安全並確保國人健康,自3月1日起,實施確定病例接觸者居家個別隔離措施,須採「1人1戶」。除自從今年元旦起「居家檢疫」需「1人1戶」,3月起居家隔離也比照,陳時中指出,「1人1戶」是指於隔離期間,除經專案核准,同戶內不可有非隔離者;若家戶內有非隔離者,須至防疫旅宿或由地方政府協調至集中檢疫所進行隔離,並由地方政府安排前往隔離地點交通方式。家戶中所有同住者若皆為隔離者,且與確定病例最後接觸日皆相同,則可於同一戶家中之獨立專用房間(含衛浴設備),以「1人1室」方式進行隔離。陳時中表示,考量未成年者、65歲以上長者、身心障礙/失能者、重大傷病者等具共同照顧需求,彈性准予非隔離者在隔離地點同住,不受1人1室限制。但陳時中也強調.基於風險管理考量,照顧者以1名為限,並須為固定人員,且應比照隔離者,開立隔離通知書,同時進行隔離、設定電子圍籬系統、期滿自主健康管理及遵守相關規定與注意事項。民眾於隔離期間若有醫療照護需求,應先主動與衛生局聯繫,禁止自行前往就醫,衛生局同意居家隔離者外出就醫後,須先行聯繫醫療院所,醫療院所於接獲衛生局通知時,應事先了解居家隔離者之病況、主訴、TOCC及是否進行SARS-CoV-2採檢等。預先妥為規劃就診動線、分流措施、安排就診時間及相關醫療照護人員等感染管制措施,並請衛生局依約定時間及地點安排或指定病人交通接送,以準時到達醫療院所。
-
2021-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比瑞德西韋強數十倍 陽交找到潛力藥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各國除了加緊開發疫苗,同時也尋找有效的治療藥物。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率領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找出四款老藥具有對抗新冠肺炎的潛力,其中一款抗發炎舊藥JMY二○六的藥效比全球寄予厚望的瑞德西韋強數十倍,為疫情帶來一線曙光。楊進木表示,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相似度高,研究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二五○份已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六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蛋白酶的罩門後,篩選出十五款藥物,再進入細胞和動物實驗,最終篩選出四款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分別為抗C型病毒藥物巴色匹韋、特拉匹韋,及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抗發炎藥物JMY二○六。楊進木表示,若未來新冠肺炎流感化,抗病毒藥物是關鍵,將規畫混合相關藥物成分研發成新藥。
-
2021-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比疫情前增30倍!1922防疫專線全年無休 接202萬通電話
疾管署1922專線是防疫功臣,指揮中心公布,自去年1月23日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截至今年1月底,進線達202萬通,比疫情前增約30倍。1922全年無休,多種語言都有通。台灣2003年發生SARS疫情,民眾大量進線詢問傳染病相關疑問,防疫人員耗費多時解答民眾疑慮,進而影響防疫工作。疾管署2004年建置「1922民眾疫情通報與諮詢服務中心」,並委託中華電信營運。過去一年協助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解答民眾疑慮、舒緩民眾情緒,及相關因應作為。中華電信協理莊文明下午在記者會表示,自2020年1月23日至2021年1月底為止,1922專線總進線已達202萬通,較2019年疫情發生前增加約30倍,其中後送相關業務單位及部會共計約8.4萬多件。為因應民眾大量進線,客服中心於短時間緊急調度人力支援,人員由原先16人增加至300餘人,以紓解客服中心話務量。莊文明說,民眾進線1922專線前三大諮詢類別包括隔離/請假/自主管理、居家檢疫相關注意事項(如:居家檢疫期間就醫領藥、垃圾清理、供餐等)以及居家檢疫安置問題(如:1人1戶原則、預訂防疫旅宿/集中檢疫所、有生活照顧需求能否共同一戶)等。指揮中心表示,1922專線提供全年無休且24小時免付費,國、台、客、英語都可通;聽語障者也可將傳染病諮詢傳送至cdc1922@cdc.gov.tw信箱或傳真(電話:0800-655955),隨後將由1922客服人員儘速回復;另該專線也設有語音留言服務,如民眾不願線上等候,可利用語音留言,後續將由專人回電。
-
2021-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抗疫現曙光 陽交大AI找出比瑞德西韋更強潛力藥
一年來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延燒,各國莫不加緊開發疫苗,但尋找有效藥物也刻不容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率領的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找出四款老藥,具有對抗新冠肺炎的潛力,其中一款的藥效在細胞和動物實驗中,甚至顯示比全球寄與厚望的瑞德西韋強數十倍;部分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化學學會月刊:奈米領域」(ACS Nano)。楊進木表示,由於發現新冠病毒和SARS很像,而2003年台灣累積很多SARS的資料,因此給予AI大數據很大的機會。因此根據SARS的關鍵蛋白酶,找尋天然物五萬多種和FDA核准的藥物來與之匹配。研究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方法,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250份以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有六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蛋白酶的罩門,篩選出15款藥物,再進入細胞和動物實驗。楊進木表示,運用我國第四號新冠肺炎病人的檢體進行試驗後,最終篩選出四款藥物。前三款分別為C肝用藥巴色匹韋(Boceprevir)、B肝用藥特拉匹韋(Telaprevir)、愛滋抗病毒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主要阻擋新冠病毒的複製。另一款抗發炎舊藥(JMY206),在倉鼠實驗上則發現,不論在防止新冠病毒入侵、阻擋病毒複製以及減輕感染後的免疫細胞風暴上,都比瑞德西韋效果好數十倍。但因研究尚未發表,因此無法公開此款藥物名稱,預計四月會發表於國際期刊。楊進木也表示,若未來新冠肺炎流感化,除了疫苗之外,抗病毒藥物也是抗疫的重要關鍵。而研究進一步發現,這些潛力藥物重新搭配,抗疫效果更佳,因此未來也可能研發不同比例的合成新藥,協助抗疫。
-
2021-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比瑞德西韋強30倍!陽明交大AI算出這款老藥有望抗新冠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陽明交通大學今天舉行合校後第一場實體記者會,該校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發表研究成果,團隊用AI找出一種抗發炎舊藥JMY206能抗新冠肺炎,經動物實驗證實,藥效比瑞德西韋強約30倍,為疫情帶來一線曙光。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表示,這項研究在合校前就已啟動,團隊透過AI,從全球已在使用的大量藥物中,篩出抗發炎舊藥JMY206,還有巴色匹韋(Boceprevir)、特拉匹韋(Telaprevir)、奈非那韋(Nelfinavir)共四種舊藥,有望治療新冠肺炎。老藥新用可降低資金,上市前的臨床試驗時間也比新藥少一到數年。這將是台灣搶占全球抗疫領先地位的最佳策略。楊進木表示,大數據平台,比對新冠病毒與SARS等病毒,發現相似度大於95%。團隊透過AI,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250份已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有六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蛋白酶的罩門,在三個月內找到具有抑制病毒活性效果的三種潛力藥物,包括巴色匹韋(Boceprevir)、特拉匹韋(Telaprevir)、奈非那韋(Nelfinavir),已發表於國際期刊ACS Nano。另外,楊進木表示,團隊發現一款抗發炎舊藥JMY206,經細胞實驗發現,它抑制新冠病毒效果比國際目前期待的新藥「瑞德西韋」強約30倍,動物實驗也證實有治療效果,是有潛力的口服藥物。團隊正在試著申請專利。楊進木表示,這次的研發團隊陣容堅強,除陽明交大,還有台灣大學、中研院、中興大學和設有國內唯一P4等級病毒實驗室的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所,研發主力包括陽明交大博士生Nikhil Pathak倪齊歐、許彥超、許農育和陳筠媞。
-
2021-02-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對抗新冠突變 恐成常態
新冠疫苗全球陸續開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出警訊,指新冠病毒持續出現變異,也使傳染性增加,局部地區疫情惡化等,未來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我國專家指出,新冠疫情不會隨時間消失,但依照對病毒的觀察,新冠病毒未來只會愈來愈弱,朝向流感化與人類和平共存,即使出現突變,仍有對策可以制衡。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絕大多數的病毒只要出現,就會持續存在,目前僅有SARS瞬間滅跡,病毒若愈猛烈,存在於世界的地域就愈小、時間也愈短,對人體的侵害性低。新冠病毒初期來得兇猛,但隨著疫苗問世,即使未來不斷突變,對於人體破壞力也會愈來愈小,常態流行是可以想像的。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要確定新冠病毒是否流感化,要等打完疫苗後觀察病毒是否脫逃,不過以現在趨勢而言,幾乎是確定一定會流感化,他也相信許多疫苗廠早就開始在研發新版本的新冠病毒疫苗,以對抗變種病毒。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日前發文指出,新冠肺炎或將成為在全球或局部地區長期流行的傳染性疾病。雖然目前已研發出新冠疫苗,但新的病毒變種出現,導致傳染性增加、局部地區疫情惡化等情況,將帶來更大的挑戰。
-
2021-02-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武漢追查疫源 鎖定鼬獾、兔子疑將病毒傳人
華爾街日報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追查2019冠狀病毒疾病源頭,已縮小範圍,將中國湖北省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販賣的鼬獾與兔子列為疑將新型冠狀病毒傳人的動物。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一年多來,北京屢次暗示新型冠狀病毒源於中國以外地區。世界衛生組織(WHO)歷經數月交涉,專家小組1月赴武漢調查疫情源頭數週,初步認定實驗室外洩「可能性極低」。據報導,世衛團隊對疫情源頭有多種假設,仍不確定新型冠狀病毒是先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動物傳播給人類,還是早已在其他地方傳播。但他們從現有證據下手,對可能成為傳播媒介的動物已有更深了解。世衛專家將華南海鮮市場列為調查重點,原因是這座市場與疫情爆發之初群聚感染事件相關,世衛科學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最有可能源於蝙蝠,透過養殖場或市場的另一種動物傳播給人類。許多科學家暗示,新型冠狀病毒可能藉中國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散布。團隊成員表示,需要進一步調查華南海鮮市場販賣的鼬獾、兔子與其他動物供應商。歐洲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在水貂與人類間來回傳播後,世衛調查人員希望中國大規模檢測境內水貂養殖場。參與調查的動物學家達斯札克(Peter Daszak)說,華南海鮮市場冷凍庫發現的動物屍體中有鼬獾,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雖呈陰性反應,鼬獾仍可能是病毒宿主。鼬獾與鼬鼠、水獺同屬鼬科,在中國主要分布在華南地區,雖然是保育類動物,但常被獵捕作為食物或毛皮交易。達斯札克表示,華南海鮮市場也有兔子蹤跡,而兔類很容易感染SARS-CoV-2(引起COVID-19的病毒)。世衛團隊中的荷蘭病毒學家古柏曼斯(MarionKoopmans)也將華南海鮮市場中的鼬獾與兔子列為疑似帶有並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達斯札克表示,華南海鮮市場10個販賣野生動物的攤販供應鏈包含廣東、廣西、雲南內的養殖場,這些中國省區比鄰越南、寮國與緬甸。他說這是重大發現,因為雲南省的蝙蝠中發現兩種與SARS-CoV-2高度相似的病毒。但達斯札克與其他團隊成員說,疫源調查也需要追查其他國家,特別是泰國、柬埔寨等近期發現類似冠狀病毒的東南亞國家。世衛團隊中的澳洲微生物學家杜葉(DominicDwyer)表示,疫源調查納入東南亞與其他國家有道理,「但這不代表存有疫情確切來自某地,或不源於中國的詮釋」。杜葉說,需要進一步確認華南海鮮市場合法或非法販售哪些動物,因為野生動物交易雖然違法,但不代表沒有發生,「思考過程必須避免『因為違法所以不會發生』,無論如何你都要追查線索」。
-
2021-02-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醫學期刊:海鮮水產品可能滋生新冠病毒
大陸學者根據多個新冠肺炎案例樣本,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與海鮮水產品密切相關,海鮮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滋生的「培養基」。這項論據近日刊發於「醫學爭鳴」雜誌。「培養基」是指供給微生物、植物或動物(或組織)生長繁殖的,由不同營養物質組合配製而成的營養基質。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質、無機鹽(包括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等幾大類物質。培養基既是提供細胞營養和促使細胞增殖的基礎物質,也是細胞生長和繁殖的生存環境。「醫學爭鳴」雜誌創辦於1980年,是大陸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主管的國家級重點學術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現被萬方收錄(中)等權威機構收錄。這篇題目為「海鮮水產品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滋生的重要培養基」一文,於2月8日網路首發於「醫學爭鳴」,作者來自桂林醫學院廣西糖尿病系統醫學重點實驗室。作者提出,全球範圍內海鮮批發市場、海鮮冷凍加工廠、魚市是新冠肺炎情 COVID-19病例聚集性暴發場所。文中,作者梳理了多起海內外發生的海鮮相關疫情。2020年1月24日「Lancet」(刺胳針,大陸譯《柳葉刀》)最先報導的首批41名COVID-19患者中,27例(65.9%)曾去過華南海鮮市場。2020年1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披露:華南海鮮市場被檢出 SARS-CoV-2。首批華南海鮮市場環境採樣585份,其中33份樣品含有SARS-CoV-2核酸,其中93.9%(31/33)陽性標本分布在華南海鮮市場的西區,尤其是西區的七街和八街,陽性標本多達14份(42.5%)。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疫情,7月爆發的大連凱洋海鮮公司疫情,9月發生的青島大港公司相關疫情中,11月8日天津疫情等多起案例,均顯示確診患者都有進口冷鏈海鮮食品接觸史。另外,自2020年6月以來,大陸全國已有至少10餘省份先後在冷鏈凍品中檢出SARS-CoV-2陽性。這些證據顯示,海鮮、凍肉可能是滋生SARS-CoV-2的「培養基」。該文還梳理了國外海鮮市場、海鮮加工廠聚集性感染的情況。自2020年5月以來,美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泰國等多家海鮮市場、海鮮加工廠、魚市集中暴發COVID-19感染。6月7日,位於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海鮮加工廠Pacific Seafood in Newport共檢測376名工人,其中124人(33%)陽性。泰國是蝦蟹等海鮮消費及出口大國,自12月17日至30日10餘天內,Samut Sakhon省Mahachai 海鮮市場員工感染新冠病毒者超過1,000人。這些證據也提示,海鮮可能是SARS-CoV-2滋生的重要培養基。作者指出,富營養化養殖生鮮水產品,往往伴隨大量的細菌、真菌、寄生蟲、衣原體,以及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是許多疾病的病源。作者總結稱,病毒至少有兩個入口:鼻與口。海鮮之腥氣,腐臭穢濁,屬於疫癘之氣,如煙如瘴,傳染性強,經鼻進入肺等呼吸系統,可成為SARS-CoV-2快速滋生的「培養基」,誘導急性發作模型。海鮮之鹹味,經口入消化系統,嘔吐物酸濁腐臭,物腐而後蟲生,可成為SARS-CoV-2慢速滋生的「培養基」,濕濁蒸騰,如霾如霧,如陳穀滋生米蟲,如爛果吸引蒼蠅,誘導疫情常態化模型。
-
2021-02-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用維他命或補充劑抗新冠有效嗎?頂尖期刊解答了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四天前(2021-2-12)發表兩篇有關用補充劑治療新冠肺炎的論文。一篇是臨床研究,另一篇是JAMA邀請的專家評論。那篇臨床研究論文的標題是Effect of High-Dose Zinc and Ascorbic Acid Supplementation vs Usual Care on Symptom Length and Reduction Among Ambulatory Patients With SARS-CoV-2 Infection(大劑量鋅和抗壞血酸的補充相對於常規護理對新冠病毒感染時症狀長度和減輕的影響),而結論是,服用高劑量的鋅和抗壞血酸(也就是維他命C)對新冠肺炎患者非但無益,反而有害,例如會引發噁心,腹瀉和胃痙攣。那篇專家評論的標題是Supplem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Mild COVID-19—Challenging Health Beliefs With Science From A to Z(治療輕度COVID-19的補充劑 – 從A到Z用科學挑戰健康信仰)。這個標題裡的A to Z是有特殊含義的。首先,由於A是英文字母順序的第一個,而Z是最後一個,所以A to Z是有《涵蓋一切》的意思。再來,由於維他命C也叫做Ascorbic Acid(抗壞血酸),而鋅的英文是Zinc,所以A to Z就有《涵蓋一切補充劑》的意思。也就是說,儘管那個臨床研究只是針對維他命C和鋅,但它所得到的結論卻是可以涵蓋所有的補充劑。總而言之,《從A到Z用科學挑戰健康信仰》的意思就是,用科學來挑戰《補充劑對健康有益》的信仰。撰寫這篇評論的兩位專家分別是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Erin Michos醫生和休士頓心血管中心的Miguel Cainzos-Achirica醫生。他們說:「據估計,全球補充劑產業的價值約為3,000億美元。儘管幾乎沒有證據可以支持它們的使用是有功效,但半數以上的美國成年人至少服用1種維他命或補充劑。觀察性的研究往往是與高質量臨床研究的最終發現脫節,而使用補充劑來治療新冠肺炎就是一個例子。有人建議使用補充劑,例如鋅和維他命C,來增強免疫力,從而減少病毒感染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據報導,甚至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20年10月感染新冠病毒期間也接受鋅和維他命D的治療。在一些觀察性研究中,低維他命D水平與多種不良健康後果是有相關性,所以建議增加維他命D的攝取似乎令人信服。但是,隨後的維他命D補充劑臨床研究總是以失敗告終,即使是在維他命D基線水平較低的人中也是如此。過去報導的維他命D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可能是其他風險和健康因素引起的,而其他多種維他命和礦物質補充劑也是如此。但是,觀察和試驗證據不一致,而補充劑使用者的其他尋求健康的行為特徵可能會混淆觀察性研究。」事實上,我在三個禮拜前發表的缺乏維他命D得新冠的機率會上升,預後也較差?就有說,很多《血中維他命D濃度與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是由保健品業者或健檢業者資助的,所以都會得到類似《缺乏維他命D得新冠肺炎的機率會上升》這樣的結論。但是,隨後的《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與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卻都是得到類似《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不會降低得新冠肺炎的機率》這樣的結論。這就是為什麼這篇專家評論的標題會說《從A到Z用科學挑戰健康信仰》,而它的結論是:信仰是一回事,科學證據卻是另一回事。我還曾發表過十幾篇關於用鋅,維他命C,維他命D來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的文章,例如:鋅錠劑能預防新冠病毒?「鄉巴家醫」蛻變「國際神醫」抗武漢肺炎,大量吃維他命C?維他命D抗新冠,一張嘴巴兩個洞原文:鋅,維他命C,D,能治療新冠肺炎嗎
-
2021-02-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專家查疫源 2019年12月武漢已有13種病毒株
世衛國際專家團隊近日完成在中國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源頭調查,率領調查的班恩巴瑞說,有跡象顯示2019年12月武漢市疫情範圍比先前所想更廣泛,且已發展出13種病毒株。剛從武漢回到瑞士的班恩巴瑞(Peter BenEmbarek)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說:「病毒2019年12月就已經在武漢廣泛傳播,這是新的發現。」班恩巴瑞透露,中國科學家向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團隊提供2019年12月武漢及周邊地區的174起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例資料,其中100例經實驗室檢測確診,其他74例是依據病患症狀所做出的臨床判斷。班恩巴瑞提到,實際上的病例數恐怕更高,武漢可能在2019年12月就有超過1000人染疫。他表示:「雖然我們還沒建立任何模型,但我們知道…人數粗估很多…在感染人口中,約15%是重症,絕大多數為輕症。」他還說,由17名世衛科學家和17名中國專家組成的調查團,檢視了2019年12月早期確診病例所染病毒的部分基因樣本,結果調查團首度收集到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13種不同基因序列。班恩巴瑞表示:「其中一些來自市場(包括武漢市的華南海鮮市場)…有些則與市場無關。」病毒株在傳染過程中變異是常見的現象,但13種病毒株對於2019年12月之前的疫情發展代表著何種意義,班恩巴瑞拒絕做出結論。不過報導說,發現這麼多不同的可能變異病毒株,恐怕如同部分病毒學家先前所言,代表病毒早在2019年12月之前就已傳播一段時間。這次發現的遺傳物質很可能是國際上首度浮現支持這類理論的具體證據。班恩巴瑞表示,世衛團隊希望幾個月後能重返武漢繼續調查,但目前未能提供具體時間表。
-
2021-02-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芬蘭第一大報讚台灣防疫成效 享受生活全球罕見
芬蘭第一大報「赫爾辛基日報」(Helsingin Sanomat)以在台灣自由自在、不受新冠肺炎疫情拘束的一天,描繪出目前全世界少數不受疫情影響的日常生活,圖文並茂介紹台灣防疫的成效。赫爾辛基日報以「不是到處都禁止享樂」為標題,用四大張彩色圖文專題報導,介紹台灣防疫成效。報導指出,台灣有近2400萬人口,卻只有909起確診案例、個位數的死亡案例,餐廳、學校、工作及休閒娛樂仍然像疫情爆發前一樣正常運作,這是連在全世界疫情控制較佳的芬蘭也做不到的。2003年中國隱匿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造成SARS在台灣爆發並導致超過70人死亡,台灣習得經驗,於2019年底中國傳出不尋常的疫情時,立刻採取行動遏止疫情蔓延到台灣。台灣政府提供清楚而明確的防疫資訊,民眾遵從政府指示,包括戴口罩等政策,讓台灣的經濟及日常生活如常運作。在全球因為疫情實施宵禁或封城將近一年的今天,「赫爾辛基日報」亞洲特派員在台北過了充滿樂趣的一天,能夠盡情享受做臉、按摩、在餐廳用餐、參觀博物館及觀賞表演等。「赫爾辛基日報」是芬蘭第一大報,發行量約50萬份,是首都政要與各界菁英必讀的報紙,極具影響力。去年1月,芬蘭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尚未肆虐歐洲時,就有中國遊客在旅遊期間確診,芬蘭因此在去年3月就緊急採取封城、停課等措施,防止疫情擴散。目前芬蘭累積有4萬7616起確診案例,684人死亡,目前有約3成的人口已注射疫苗。
-
2021-02-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SARS後台灣防疫體系完整了?部桃事件凸顯還有這缺口
部立桃園醫院收治全國最多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院內感染擴及20人,很可能肇因於這波疫情收治方式,未按照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分工,部桃承擔了不該由它來做的事。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SARS後還沒建立責任醫院體系,這次應趕快做好。他呼籲由國家經費支持南北各一間國家級感染症專責醫院,並結合鄰近研究單位,完備其研究及檢驗量能;另於六都各指定一部立醫院擔任後送醫院,必要時由當地醫學中心支援。台大醫學系教授暨防疫科學研究中心國際合作計畫主持人黃韻如等人日前投書指出,北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的「指定應變醫院」是部桃新屋分院,平時就有區塊清空等演練,受稽查的相關項目也較多。確診個案理論上應由新屋優先收治,再按收治量能分流至次一級的「隔離醫院」,即部桃。上述投書提醒,這次防疫未啟動網區應變醫院,導致「平時的練兵沙盤推演,與變時真正上前線作戰的,是不同批人員,而平時演練熟悉的兵推情境,無法在戰時真正臨場測試。」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表示,應變醫院確實督考比較多,每年都會演練一到兩次,按照分工是理想狀況,但現實會有差距。黃玉成解釋,目前六區的應變醫院,全部都不是重度急救責任醫院,所以重症或狀況不明的個案得先由部桃這類重度急救責任醫院收治,很穩定的輕症才會考慮由新屋收。中國、新加玻有國家級感染症專責醫院,需要有充裕的經費和人力,台灣並沒有這樣的醫院。蘇益仁表示,台灣經歷2003年SARS之後,主要是強化了以中央為主體的防疫體系,例如防疫醫師、病毒實驗室、中央及六區指揮體系,還有及醫院感控,例如分區動線管制、分艙分流等。但建置到後期,責任醫院這一塊,就還沒有好好建立。蘇益仁表示,這次部桃無形中變成應變醫院,但該院的感染科醫師、值班人力,平常就很吃緊。部桃事件也凸顯出防治醫療網出現矛盾,例如各層級醫院平常要做什麼工作?疫情時要具備什麼程度的功能?新冠肺炎疫情後,確實應檢討、重新規劃,建立體系和作業流程,一大重點就是成立國家級感染症專責醫院。蘇益仁以這次疫情控制得宜的越南為例,法國在越南設立了兩個國家級感染症責任醫院,一北一南。北部的責任醫院位於河內,醫院旁就是牛津大學設立的熱帶醫學研究中心,作為該醫院的檢驗和研究的後盾,越南當地的醫學院博士班也能透過參與研究,取得牛津大學的博士學位。蘇益仁建議,應由國家經費支持,在南、北各選定一間公立醫院,作為國家級感染症專責醫院,專門處理新興感染症、第一類或第五類傳染病。建議可選擇在國門附近的醫院,例如部桃新屋分院、高雄小港醫院,可惜小港醫院已非公立醫院,屬於公辦民營。另外,由六都的部立醫院,作為專責醫院的後送醫院,負責不同區域性、不同層次的感染症。必要時可以由醫學中心支援後送醫院,例如部立台南醫院就由成大醫院支援、部立台中醫院就由中國附醫支援。蘇益仁提醒,醫學中心不適合做國家級感染症專責醫院,因為醫學中心的功能應盡可能維持在正常狀態,如果因感染症垮掉,影響太大。
-
2021-02-07 新聞.長期照護
走出診間 看見需要 社區醫療打造台灣的溫柔堡壘
落實分級醫療,「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邁入第18年,已有900多個社區醫療群深入全台各區,參與診所數與醫師數占比超過30%,收案人數預估今年可破600萬人次,這些基礎不但是這一波新冠肺炎守住社區的關鍵,走出診所的醫師們把專業關懷送到病人家裡,替台灣醫療打造出溫柔堡壘。社區醫療群三階段,提供民眾全人整合照護。「早期,大部分醫師都沒辦法了解,為甚麼要離開診所去社區關心這麼多事情?」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邱泰源表示,台灣醫師長期訓練重視專科醫療,鮮少理解,器官其實是長在「人」身上、人是長在家庭、家庭依附社區。自從健保開始推動分級醫療,基層診所動起來,才開始有家庭醫學、社區醫學領域,也才讓醫學院訓練思維、生態慢慢轉變。所謂「社區醫療群」,是指民國92年健保署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簡稱家醫計畫),由同一地區五家以上基層診所與合作醫院共同組成「社區醫療群」,希望透過在地群體力量提供民眾全人整合照護。第一階段:解決偏鄉無醫狀態邱泰源表示,先進國家發展社區醫療過程,大多是因為擔心醫療走到專科時,沒辦法以人為本來進行整體照顧,而台灣第一波社區醫療革命在民國72年。當時,衛生署試辦「群體醫療執業中心計畫」,希望解決偏鄉地區無醫狀態提高醫療可近性,邱泰源就是在民國77年被台大派去金山,擔任群醫中心主任。第二階段:921地震深入鹿谷救災第二階段是民國88年的921大地震,邱泰源回憶,當時「路都斷了」,台大醫學院教授謝博生早有推動社區醫療念頭,投入家醫科的邱泰源就帶著台大團隊進入南投竹山鹿谷協助救災。後來又透過教學幫助當地建立社區醫療,持續三年共去了近兩百次,沒想到這樣的經驗累積,成了日後推動社區醫療群的重要歷練,竹山鹿谷也成為健保署推動社區醫療群制度的原型濫觴。第三階段:SARS防疫工作帶進社區民國92年爆發SARS,可說是社區醫療群在台灣第三階段的功能擴大。邱泰源說,這些深入基層的醫師與當地民眾連結深,把防疫帶到社區落實起來更快,藉著分級分工,診所可以先擋住第一線病患,又有後送醫學中心做後盾,大大打破醫學中心與診所之間的競合藩籬。而散布在各地的社區醫療群也依據當地生活型態各有特色,「北有北投、南有岡山」,有些還加強自殺防治、家暴防治與當地衛生局共建社區安全網。走出診間30年,至今仍為防疫第一線把關。邱泰源口中的「北有北投」,指的是開業耳鼻喉科醫師洪德仁,30多年前他就走出診間,並在2004年透過「厝邊好醫師聯誼會」替北投社區醫療群奠定基礎,先後與振興醫院、北榮合作,至今已有61位社區醫師加入,共照顧4萬8731位在地民眾健康。洪德仁分享,2020年農曆年後,正值國內新冠疫情開始緊張,一位20多歲年輕人不舒服發燒來到診所就醫,他一看有山東旅遊史,馬上向1922通報,立刻後送合作醫院讓疫調、轉診同時並行,為台灣防疫做好第一線把關。後來也有一位居家隔離的天母民眾,因眩暈先通報衛生局,經評估後聯繫洪德仁以「通信醫療」問診判定為梅尼爾氏症,再請對方的家人拿健保卡到診所領藥,讓居隔者也能獲得醫療服務,減輕現場就醫負擔。社區醫療應擴大到健康促進,提升生活品質。然而,洪德仁認為,台灣社區醫療不該只是醫療這麼單純的層次,若要走長走遠,應把健康照護擴大到健康促進,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目標。自己也是北投人的洪德仁,對這片生長地的古蹟、文化保存相當關心。至今,他帶領團隊陸續參與過北投藝術節、推廣社區大學、農民市集、發起公共論壇、推動樂齡學堂,透過行動與當地居民產生健康生活的各種連結,賦予社區醫療全新更廣大的定義。
-
2021-02-07 養生.無退休時代
45歲零退休金離職,年賺14%!前金融業高層林茂昌: 一個投資秘訣讓你勝過專業人士
編按:為什麼散戶在股市很難賺錢?財經書籍譯者、前台証期貨公司總經理林茂昌,原本和多數投資人一樣,整天鑽研各種報告、消息和數據,長期下來投資報酬率卻不如預期。後來,他重新思索過往投資的盲點,回歸股神巴菲特的投資金律──用心於不交易,才是達到財富自由的關鍵。理財的最高境界,是不必費心就有穩定的收入進帳。省下為錢操心的時間,生活可以更有餘裕。採訪60歲的財經書譯者林茂昌這天,他提早半小時出門,散步到我們約定的地點。「我現在盡量多走路,可以運動也欣賞風景。」他說。不急不徐的從容態度,也和他的投資觀念不謀而合。過去,林茂昌曾任台証期貨公司總經理,也主管投資部門多年。早期他的操作股票的方式如多數專業投資人,每天看盤、看報告和財報,研究500、600家上市櫃公司的獲利能力,從中挑出能為客戶賺錢的股票。辛苦了20幾年,他發現自己工作很累、身體頻出狀況,投入的努力卻似乎跟投資回報不成正比。45歲那年,他決定辭職,自行投資賺取人生下半場的收入。經過幾年的摸索調整,他在52歲時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股票的年化報酬率約為14%,遠勝過市面上多數號稱穩定配息的理財商品。光是每年領到的股息,就足以支應每月的生活費,還有餘錢可再投入股市累積資產。離職後的15年,他沒有領資遣費和退休金,少數工作收入是偶爾翻譯財經書籍的稿費。林茂昌說,他花在理財的時間遠少於過往,投資報酬率和生活品質卻變得更好。關鍵就在於掌握了長期投資的秘訣──下好離手,不要動作。鄉下老奶奶的投報率,竟勝過專業人士! 賺錢秘訣在「不交易」他解釋,「下好」指的是選擇好的投資標的。「不要動作」,則是強調長期投資的重要。如同股神巴菲特曾說過,「若你不打算持有一支股票達10年以上,那你當初根本就不應該買進。」然而,知道這句話的人多,能實踐的人卻極少。林茂昌回憶,他實際體會巴菲特投資金律的契機,源自於幾個小故事。2010年,美國有位名叫葛瑞絲的人瑞過世,身後留下價值700萬美元的股票遺產。原來,葛瑞絲曾是亞培藥廠的秘書,她在1935年買入3股亞培的股票,經過多年來的股票分割和股利再投資,80年後變成了10萬多股。同樣的,在台灣,他也知道有好幾位住在鄉下的老太太,早期買了台塑、南亞、台泥等公司的股票,20幾年都沒賣出,領到的股息又重複買入股票。如今,她們每年領的股息比孩子的年薪還高。他也回頭檢視自己的持股,發現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竟是以前覺得不好、賣到只剩零股而忘了處理的幾檔股票。「我們這些專業人士就像拚命苦練的鋼琴家,結果比賽成績跟早晚彈10分鐘的素人差不多。」林茂昌笑說。散戶要賺錢,其實並不難。買入好公司的股票並長期持有,經年累月的複利效應,最終將帶來可觀的報酬。只是,上市櫃股票那麼多,該怎麼挑選所謂的好公司?林茂昌建議,首先可參考巴菲特的原則,根據生活經驗挑選在各領域具壟斷優勢的企業,像是持有專利、品牌投入時間早、影響力大等。例如輝瑞藥廠因生產威而鋼知名、中華電信擁有全台重要電信通路等,都是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護城河」。此外,還有幾個公開指標,可以判斷一家公司的體質。例如他習慣以每股盈餘(EPS)觀察企業的長期獲利狀況,若是5到10年內,企業的EPS都能維持3元以上,即代表獲益穩定。或者也可以看淨值報酬率(ROE),ROE長期在15%以上的公司,通常也是適合的投資標的。最後則要注意公司的長期負債,公司債務過高代表長期競爭力不佳,即使ROE高也不建議投入。找到好公司以後,下一步就只要等待合理的價錢入場,不要輕易賣出。林茂昌指出,多數時候市場是理性的,被高估的股價終究會修正,反映企業真正的價值。一般而言,合理的本益比(PER,可用股價除以每股盈餘算出)約在20以下。本益比太高,則要提防股價泡沫化的風險;本益比過低,則代表股價被低估,可以趁機買進。投資應是「正和遊戲」 不賺短期價差才能賺錢林茂昌觀察,投資股票的人雖不少,但最終真正能賺錢的散戶卻不多。究其原因,多數人都抱持著低買高賣的觀念,獲利主要來自價差。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這種獲利是「零和遊戲」──有人賣掉股票賺錢,就有人因買下股票賠錢。即使一時賺了小錢,之後也可能會還給市場。最後,只有資本雄厚、風險承受力高的大戶能賺錢。贏者全拿,其餘人皆輸。再者,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遠比人們想像中的困難。林茂昌以他持有的鴻海精密機械(2317)為例,他曾經在每股250元時買進,股價一路上漲到300多塊,接著就一路下跌到百元左右。再過了3、5年,又大漲到300多塊。他回想,股價在低點時,外界都說鴻海賴以獲利的代工時代將結束,不看好其未來發展。他雖然沒有賣出,但也不敢趁低價加碼買進。等鴻海股價再次來到高點時,他又捨不得出清,之後股價又一度重挫到百元以下。雖然持有這檔股票10幾年來,投報率不差,心情仍難免受到影響。「股市每天起起伏伏,今天買明天跌很常見。短線操作的人容易被雜訊蒙蔽,無法判斷一家公司事業發展的好壞。」林茂昌說。他認為,能夠永續的投資獲利,應該是來自「正和遊戲」:股東提供資金,讓專業經理人經營公司。公司發展得好、有穩定獲利,股東才會賺錢。「長期來看,能在股市賺錢的人都不是賺市場炒作的價差,而是賺公司盈餘。」他指出。現在,他絕少賣出手中的持股。以他持有長達10年以上的順發(6154)、聚陽(1477)、巴菲特所職掌的波克夏(BRK.A和BRK.B)為例,每年配息再投入,讓長期持有成本變低、投資報酬率自然提高。他也笑說,股票常是買了就跌、賣了就漲。像是他在10多年前曾以40多塊的價格買入巨大機械(9921)的股票,股價100塊時賣出,原本已覺得心滿意足。沒想到它的股價現已漲到200多塊。放著不動的股票,往往才是最賺錢的!股價下跌,何時該停損? 判斷虧損原因、分散持股股市每天都有各種利多、利空消息,什麼時候該調整手中的持股?林茂昌提醒,回歸長期投資本質,就能平靜以對:「市場高手如雲,消息都掌握在關鍵的人手中。想想若真的有大利多,別人為什麼要讓你知道?」他引用巴菲特的分析,指出股價下跌有2種可能:一種是意外事件所導致的波動,另一種則是長期競爭力下降的警訊。前者最典型的例子,像是全球性經濟不景氣所導致的股災。碰到這類事件,他不僅不會賣出持股,反而會故意「接刀」,趁股價低時多買一些。「好公司撐過意外,還是好公司。」他說。例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一度導致全球股市暴跌。很多人不看好旅遊業的前景,但他並沒有賣掉手中某旅遊業龍頭的持股。理由在於,「這波股價下跌不是公司治理出了問題,是大環境的問題。只要它比同業撐得久,疫情過後又是另一番天地。」不過,林茂昌也指出,假使遇到公司更換經營者、連年虧損等情況,他就會認真考慮出場。倘若無法判斷事件的影響是長期或短期,寧可不要冒險,以免得不償失。此外,考量到分散風險的必要,他也建議持股應有5~10檔、分批買入。他坦言,自己也曾做過錯誤的判斷。早期他持有觀光旅遊業統合開發(5702)的股票,原是看好其母公司統一集團的眼光,前幾年EPS也確實不錯。未料後來該公司的度假村接連遭遇風災等重創,最後在2003年SARS期間黯然下櫃。幸好當時統合開發僅占他持股的10%左右,即使偶有「看走眼」的情況,也不至於全盤皆輸。輕鬆投資不為錢煩惱 把時間拿去做喜歡的事自從出了2本股市投資書以後,常有人問林茂昌:「我該買哪支股票?什麼時候可以買?」但他直言,若無法克服心魔、總想要短期看到成效,即使真的拿到「明牌」也是枉然。他舉例,巴菲特執掌的控股公司波克夏,每季都會公開持股明細。理論上跟著股神買,長期持有就能看到成果。但人們總有各種擔心:例如,科技股大漲,巴菲特都沒買,是不是看走眼?跟著巴菲特買,隔天股價卻下跌,真的沒問題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會看到第二個巴菲特。」林茂昌說。他強調,投資不需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挑到了好公司,基本上日後只要「放著不動」,不需要頻繁進出市場。即使是50歲才開始投資,依現代人的平均壽命都還有半世紀可累積財富,多年下來累積的複利將相當可觀。「這套投資方法不會讓你大富大貴,但生活無虞沒問題。」林茂昌說。如今,他雖然還是每天看盤,但再也不必像過去一樣,懸著一顆心看股價上上下下。達到財富自由後,有更多時間可以探索生活的樂趣,例如跑步、學工筆畫、水墨創作和植物組織培養。不必為錢所苦的人生,愈活愈寬闊!原文:45歲零退休金離職,年賺14%!前金融業高層林茂昌:投資股票想賺錢,關鍵在「不交易」
-
2021-02-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吐心聲「部桃有危機感」 張上淳:檢視強化原SOP
部立桃園醫院群聚自上個月11日、12日傳出首名染疫醫師至今,該群聚已累積20名確診者,甚至一度傳出擴散到另一家醫院內感染,比較SARS和平醫院採封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為,較大的進展是「這次比較具危機感」,但仍然認為現在疫情發展是樂觀的。陳時中說,部桃群聚事件中,廣泛使用病毒核酸檢驗、血清抗體檢驗建立圖像、資料,「會把前面這些資料做整理,跟大家做一個結案報告」,這次一切都照預定計畫進行,發展是樂觀,未來將會分階段恢復,如人員分流、設施規劃都要分階段思考。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部桃事件第一時間就開始採取相關醫療因應,緊接著匡列、追蹤需要採檢人員,在過程中,一有確診者就繼續擴大匡列,我們設想單一病房、多病房出現感染怎麼處理,透過區塊分流處理,也想過整棟大樓降載,不再收治病人等。張上淳認為,大部分都有照計畫運作,被偵測到訊號就採取更大規模、暫停運作,安全疏散,在第一周就已把確診病人疏散到其他專責醫院,之後就紅區病人送到其他醫院,所以,「整體來說,都有照我們預定方式來安排。」張上淳說,上起醫院群聚也有這經驗,環境管控是重要因素,採檢過程中,不只是工作場合,待過的地方都會去採檢,也被偵測到有殘留病毒,整個事件中,也是收集很多資料,再檢視先前預定地SOP有沒有更強化之處,絕對是之後很重要的參考。
-
2021-02-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病毒溯源疑問多 預告報告無法給所有答案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今天表示,國際專家組在武漢病毒溯源問了大量問題,但每個答案又衍生出更多疑問,未來將由國際與中國專家一起撰寫報告,但預告這份報告無法給出所有答案。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專家小組正在武漢進行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溯源工作,今天媒體在世衛記者會上詢問溯源工作小組的職權以及何時會公布報告。世衛流行病學家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回答,目前國際專家小組已經實地訪問武漢的醫院、疾控中心以及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實驗室,他們與中國科學家有建設性的對話,問了大量問題,但每個答案又衍生出更多疑問。范科霍芙指出,目前國際專家小組正在整理蒐集的數據並分析,所有訪問結束後都會有報告,這次將由國際及中國團隊成員一起撰寫,世衛不會有觀點,要由在中國實地工作的科學家撰寫。她說,關於溯源工作的各項研究都正在展開,但這些研究是起點,需進行更多後續的研究,所以這份報告無法給出所有答案,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也不是世衛的初衷,世衛會提供訪問後的概要報告,包括早期研究的結果,待報告完成就會公布。世衛專家組1月29日展開為期約2週的實地工作,行程依中國官方安排進行追蹤研究。過去數日,已去過武漢病毒研究所、爆發疫情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和收治患者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等等。其中專家小組在2月3日抵達武漢病毒研究所。這間研究所是這次病毒溯源工作中最受矚目的地點,外界曾懷疑病毒是從這個研究所外洩,進而引爆全球疫情。國際專家小組成員之一達斯札克(Peter Daszak)表示,小組成員造訪武漢病毒研究所時,與包含石正麗在內的研究人員,「開誠布公的討論,並回答關鍵的問題」。石正麗長期研究蝙蝠攜帶冠狀病毒,2017年發現蝙蝠身上帶有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相關病毒,也是中國第一個分離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毒的專家。她也曾被外界質疑是武漢病毒研究所外洩病毒的關鍵人物。
-
2021-01-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唐鳳接受英國天空新聞網連線 分享台灣科技防疫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今天與英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實況連線,分享台灣運用「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等科技方式防疫的成功經驗。澳洲外交政策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28日公布COVID表現指數(COVID Performance Index),在成功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上,紐西蘭、越南與台灣在近100國中排名前3;英國與美國墊底,分居66與94名。天空新聞網主持人中午與唐鳳實況連線時表示,數據會說話,台灣目前確診不到千例,且僅7例死亡,希望唐鳳分享台灣防疫成功之道。唐鳳表示,她認為主要成功因素是台灣有2003年遭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重創的經驗,因此在2004年落實相關措施,所以這次不需要發布緊急命令。她表示,台灣早在2020年1月1日就開始實施中國武漢直航入境班機登機檢疫作業,再加上民眾已認知到口罩有助於防疫,並勤洗手保護自己免於沾染病毒,能更進一步降低R值(基本傳染數)。她也表示,台灣曾有很長一段時間,連續253天沒有本土案例,雖然之前出現確診,現在又重新計算,但今天已經是連續第5天無本土案例。主持人詢問英國與美國在哪些地方做錯了,應該借鏡台灣。唐鳳表示,2003年SARS爆發時,台灣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曾因為溝通協調出現問題而各執其詞,因此理解到對於首度遭遇疫情的社會而言,應處疫情極為困難。她表示,強烈建議各國趁著記憶猶新,將疫情相關防治規範及程序制度化,如同台灣在2004年疫情過後,全盤檢視並建立傳染病防治指揮系統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啟動機制。唐鳳指出,台灣這次在應對疫情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召開記者會讓記者詢問衛福部官員任何問題、設置1922傳染病諮詢專線等措施,都是在2004年後制度化的成果。唐鳳也表示,雖然數位科技在防疫上確實扮演輔助角色,但最重要的還是勤洗手及戴口罩,再來才是數位科技。她表示,台灣多方運用數位科技,例如採行口罩實名制,讓民眾能在附近藥房及便利商店買到醫療用口罩,降低基本傳染率。此外,「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可確保一旦居家檢疫者離開檢疫範圍,系統會發送簡訊給當事人及當地衛政單位,都是利用科技防疫。
-
2021-01-29 新聞.元氣新聞
影/黃芳彥證實舉槍自盡 !弟黃重彥:震驚、難以置信
捲入扁家海外洗錢案潛逃美國十二年多的74歲新光醫院前副院長黃芳彥在美身亡。他的胞弟黃重彥今天說,他在今天凌晨睡夢中接獲侄子電話,證實哥哥是舉槍自盡,當下他震驚、難以置信,因為事前毫無癥兆,但在家屬立場,還是選擇接受當地橙縣法醫所驗屍官說法。黃重彥說,他最後一次和哥哥通電話是本月24日,哥哥關心台灣疫情,完全看不出癥兆,他到現在還不相信哥哥會舉槍自盡,唯一想到的兄弟倆曾談到歷史人物蔣百里「志不得伸」。1992年黃芳彥到新光醫院擔任醫療副院長,陳水扁當選總統後,黃芳彥擔任總統醫療團的召集人,2002年SARS疫情黃芳彥接任國軍松山醫院總指揮,與扁家關係親密。陳水扁卸任後,黃芳彥由於捲入SOGO禮券案、SOGO經營權案、扁家海外洗錢案等多項弊案,於2008年11月秘密赴美國,被特偵組發布通緝,期限至2034年。黃重彥說,黃家五兄弟中,他排行老么,與排行第四黃芳彥只差2歲,小時候兄弟感情不錯,每年他都會到美國看哥哥,平時也有聯絡,回想到以前發生各種有趣的事、糗事,歷歷在目,「剛才哭過,眼睛紅腫」活到這把年紀,才知道暗夜嗟泣的痛。黃重彥昨晚受訪時說,獨居的哥哥失蹤三、四日,他是昨天上午接獲侄子電話才得知哥哥陳屍在住家停車場自己車子內,他聽姪兒口氣,不像外傳的舉槍自盡事件,他推斷,有服用安眠藥及酒精的哥哥可能未注意而使用過量。黃重彥回憶,「如果FBI上門要抓我,絕對不束手就擒!」黃芳彥的胞弟黃重彥說,黃芳彥赴美後,因為被通緝,台灣政府一直透過司法互助想抓他回來,因此當時他買了一把槍,且兄弟曾研究,如果FBI上門要抓他,他會拿槍自轟頭,絕不束手就擒!」黃重彥昨晚還說,隨著政黨輪替,黃芳彥在美國心情變得輕鬆了,哥哥雖然在美國是獨居老人,天天打球,有「紅粉知已」、球友相陪,兩人也討論生死,哥哥認為死亡「年過七十,死亡就像在回家的路上,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沒有懸念,也沒有牽掛。黃重彥昨晚指出,哥哥他也一直都很感念前總統陳水扁夫婦的提攜,以及親友的照顧。有朋友懷疑哥哥「被國共兩黨修理掉?」他還回應對方「這個時間,不要開這種玩笑。」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01-29 癌症.癌友加油站
抗SARS醫因肝癌逝世15年 女兒撰書憶父籲全民定期篩檢
曾參與抗SARS的台大內科主治醫師廖永祥,今天是他因肝癌逝世15周年的日子,他的女兒們將對父親的思念及父親的生命故事紀錄成書,出版「打開時光膠囊的生命對話」;廖永祥生前的好人緣,其友人用他的名字成立廖永祥醫師之友會,未來將更名為社團法人廖永祥醫師生命教育協會,關懷走不出生死之痛的民眾,除了關懷勉勵家屬,同時也要推廣癌友正確的生命觀。22年前,廖永祥擔任台大內科主治醫師時,某天他替病人做腹部超音波時,隨手往自己的肚子靠,竟意外檢查出有10公分大的肝腫瘤。發現肝腫瘤的2天後,他進入開刀房切除腫瘤,那次,他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肝臟。5個月後,廖永祥僅存的三分之一肝臟,再度長出腫瘤。此時,他毅然再接受治療,儘管醫學專業告訴他,自己可能只剩半年壽命。在上主恩典、醫療協助、家人關懷、自己努力下,廖永祥多活了7個年頭。逝世時,廖永祥僅45歲,他的兩個女兒都還僅是小學生。父親逝世15年了,兩個女兒把與父親相處過程及思念化為文字。小女兒廖翊如說,父親過世後,在生命歷程中頻頻找尋父親的身影,當時的打擊對於一位小學生而言,是如此的強大,但父親曾在2001年寫過一段話給她「Lu Lu人生的路途上,難免會跌到,但跌倒,不是哭嚎,不是自憐自艾,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再爬起來,該縫的還是要縫。」讓她重新振作。大女兒廖翊安則說,父親總是會留下文字勉勵她和妹妹,現在回首這些文字,對於即將邁入30歲的自己而言,仍舊是適時地給予她人生的體悟,安慰了這趟人生旅程。廖永祥的遺孀鄭愛柔(惠霙)說,先生一直致力於治療患者,17年前SARS期間,他待在醫院內悉心照料SARS患者,當時的社會氛圍不佳,先生怕返家帶回病毒,一直不敢回來。看著他照料病人的身影,自己全力支持,也沒有任何怨言。只是沒想到先生自己忙著照料別人,卻忘了自己,鄭愛柔(惠霙)說,先生是一位B肝患者,每年皆有抽血檢查,最後仍舊疏忽了,進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說,自己協助廖永祥診斷肝癌的醫師,當年若是有推崇每年皆做腹部超音波,並且提早篩檢,也許廖醫師現在仍健在。根據統計,台灣每5人中就有1人感染B、C肝,許金川表示,除了定期抽血檢查以外,也得同時做腹部超音波。他說,他也倡議40歲以上的民眾,應該每年都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他稱為「腹超運動」,也呼籲民眾今年春節遇到親友時,可以詢問彼此今年「超」了沒,強化提早做肝病的檢查,避免延宕最佳的治療時機。
-
2021-01-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印度疫苗臨床實驗中 官方稱可抗英國變種病毒
官方的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昨天聲稱,新實驗數據顯示本土的新冠肺炎疫苗Covaxin可對抗英國變種病毒株;但由於Covaxin未完成第3期臨床實驗,有許多人對疫苗安全性存疑。由印度巴拉特生物科技國際公司(Bharat BiotechInt'l)與官方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ICMR)、國家病毒研究所(NIV)合作開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8,新冠肺炎)疫苗Covaxin,雖未完成第3期臨床實驗,卻於3日與英國研發的Covishieldu疫苗一起獲得印度藥物監管機構批准授予緊急使用權,引發各界對這款疫苗的安全疑慮。為提升外界對Covaxin疫苗的信心,巴拉特生物科技昨天推文表示,Covaxin疫苗有效中和了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英國變種病毒株,減少變種病毒逃逸的可能性。巴拉特生物科技在上述推文中附帶相關研究報告的連結,但這份報告尚待醫界驗證。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今天報導,Covaxin獲緊急使用權,可對抗英國變種病毒株是主要原因之一;報導引述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總幹事巴加瓦(BalramBhargava)表示,Covaxin的實驗數據令人放心。巴加瓦說,很高興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能在一週內就分離且培養出英國變種病毒,研究團隊並使用接種過Covaxin疫苗者的血清進行測試,令人放心的是,這款疫苗可以對抗英國變種病毒株。但由於印度中央政府禁止列入首波疫苗接種的3億人選擇施打那一款疫苗,在擔心Covaxin疫苗有安全疑慮下,各地不時傳出醫護人員拒絕施打Covaxin,中部偏東的恰蒂斯加爾省(Chhattisgarh)政府更直接宣布拒絕使用Covaxin,直到Covaxin疫苗完成第3期臨床實驗且通過驗證。在Covaxin疫苗有安全疑慮下,印度這場從16日展開的全球最大規模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計畫,接種率一直達不到原先設定的目標。印度商業標準報(Business Standard)報導,截至25日,印度只有56%符合首階段疫苗接種資格的民眾已接種疫苗。東部比哈省(Bihar)的全印度醫院(AIIMS)巴特納(Patna)分院住院醫師庫瑪(Vinod Kumar)說,這裡至少有4成醫師對Covaxin疫苗感到不確定,對疫苗接種希望再等一陣子。因為在印度缺乏醫師的情況下,拿醫師作為臨床實驗對象並不合理。商業標準報表示,除非疫苗接種率提高,否則印度政府希望7月前為3億人接種疫苗的目標可能無法達成,將使印度抗疫的努力受挫。在疫苗安全性受懷疑的風潮中,印度中央政府下令追究散布與疫苗相關「謠言」的罪責,但未明確定義何謂「謠言」;衛福部也不再公布接種疫苗後產生不良反應和死亡的統計數字。截至27日,印度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超過1070萬例,15萬3847人不治,確診病例仍高居全球第2,但每日新增病例已降至2萬例以下。疫情趨緩,內政部昨天宣布從2月起鬆綁防疫規定,包括允許游泳池對外開放,電影院及各種大型場所開放50%的容許人數入內。
-
2021-01-28 名人.黃軒
匡列居家隔離人多 哪些是家庭傳播高危險群?
愈來愈愈多人,被匡列居家隔離了,但是你們可知道,哪些族群是在家裡面,是高危險的傳播者呢?先説說,三大冠狀病毒,引起的家庭傳播我們人類近年,被三大冠狀病毒攻擊,SARS病毒、MERS病毒、和 COVID19 病毒三者之間,在家庭的傳播率不同SARS病毒:傳播率 7.5% (風險範圍:4.8%-10.6%)MERS 病毒:傳播率4.7 % (風險範圍:0.9%-10.7%)COVID19 病毒:傳播率 16.6% (風險範圍:14%-19.3%)這樣大家看出來了,COVID19 病毒(16.6%),是三大冠狀病毒中最容易造成家庭傳播的。我們匡列的居民愈來愈多,但誰才是家庭內高危險傳播族群呢?當一個家庭中有一位未確診病例,在他二天未發病之前,他在家中,至少有5次的接觸史了。2020年11月,JAMA國際期刊,曾經對77758位病患,整理54篇國際期刊研究,想找出,誰會是家庭傳播者的高危險族群:誰是家庭傳播的高危險族群?1.有症狀者如果病例在家有症狀(18%),其引起家庭傳播,比那些無症狀感染者(0.7%)更高的。2.成年者 vs 未成年成年者(>18歲),其(28.3%)引起家庭傳播,比那些未成年(16.8%)更高。但南韓🇰🇷研究了10592病例,發現10-19歳的病人,會是家庭傳播主要高危險者,可能是他們大部分都是無症狀感染者為主,大家都不會提防這些年級的家庭成員吧!3.伴侶男女之間/夫妻之間(37.8%),如果和其他家庭成員(17.8%)比較,肯定是家庭中,容易互相傳播的主要對象。4.一個家庭成員 vs 家庭多成員家庭如果只有一個家庭成員(41.5%),比有三個家庭成員(22.8%)會更高。作者解釋,這就是為何伴侶之間的家庭傳播最高,因為睡在一起,親密接觸,同一個房間,長時間接觸...但是美國🇺🇸自己的另一個研究,郤指出,家庭內的成員愈多,家庭傳播愈高。只要 >3個家庭成員以上,其家庭傳播馬上會超過50% : 2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20%3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47%4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53%5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70%6個家庭成員,造成家庭傳播機會是 67%5.慢性疾病患者家庭成員如果有免疫功能低下(15.9倍風險)的慢性疾病像是糖尿病(7.1倍風險)患者,他們都是容易受到家庭傳播的對象。家庭傳播和社區傳播關係專家認為:即使在社區傳播很低,家庭傳播,仍然是會非常流行的,而且也會進一步發展更大的社區傳播。在模擬的研究中發現,家庭傳播其實是,影響R0值的主要原因:只要在家庭中,保持安全距離,R0值可影響30%-55% 、如果沒有保持安全距離,R0值只被影響5%-35%而已。如何避免家庭傳播?避免家庭傳播,不外乎也是,除了剛說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可降低R0值,還有囗罩,勤洗手。1.戴口罩,勤洗手在家庭中疑有高傳播者,可以戴上口罩,因為有79%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但病例如果發病後,才來戴口罩,是沒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衛生人員介入,可以使戴口罩增加 57 % 、勤洗手26 %。 2.家庭的消毒在家使用消毒水,消毒家中環境,有77%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3.空氣流通● 打開窗戶最簡單的,最大的效益,就是打開你家的窗戶,使家庭空氣流通。美國🇺🇸CDC也建議如此,可以降低病毒飛沫濃縮聚集在房間內。● 空調設定禁用內循環的設定,這樣,你只有一直吸入房間內的病毒而已,請設定,外循環,就是讓外面空氣,入你的房間,你房間內髒空氣排出。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建議,每60分鐘要完全更換12次空氣。● 使用風扇風扇,幾乎人人家裡都有。但禁止使用風扇,對著你直接吹(只有增加風險)。在你打開的大門或窗戶邊,打開風扇,促進氣流往外抽送,才是正確使用方法。可見得家庭傳播,是要非常認真要去介入,才能有辦法減少社區傳播的爆發。來源:https://gh.bmj.com/content/5/5/e002794.long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283139/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315116/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185244/※本文摘自黃軒部落格,原文請點此
-
2021-01-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治新冠 中研院發現5潛力藥物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確診數已突破一億人,全球莫不企盼疫苗問世。在疫苗出現前,開發有效藥物也刻不容緩。中央研究院在老藥新用最新研究中,從現有藥物和保健品發現薄荷及紫蘇等五種潛力藥物,在動物實驗中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已於今年一月十五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洪上程表示,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研究技師詹家琮等人,在美國食藥局(FDA)獲准使用的二八八五個藥物、一九○種中藥草及過去合成的抗SARS病毒化合物中,進行電腦統計和酵素實驗等,初步篩選出具潛力的十五種藥物。團隊於第三級實驗室中進行倉鼠肺部實驗,測定藥物對病毒抑制效果,篩選出瘧疾藥物美爾奎寧(Mefloquine)、抗愛滋病毒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以及薄荷和紫蘇的萃取物,發現與僅投予水相比,最多可減少病毒量達十倍。「研發抗病毒藥物,關鍵在於阻斷病毒的複製過程。」洪上程表示,這一系列步驟若能有效抑制其中一個或二個以上的病毒蛋白活性,就可阻斷病毒複製。這次選定的藥物有些可以抑制病毒的黏附作用、有些則可抑制病毒脫膜作用,中藥草則因為是複合方,尚不清楚機轉,仍需研究。洪上程也強調,本研究僅完成細胞和倉鼠測試,尚未進行人體試驗,目前已先申請專利,未來若能有廠商技轉,針對此五種實驗結果表現良好的藥物,接續進行臨床實驗,調配出適切的配方,當疫情緊急狀態時便有機會作為準備用藥。詹家琮則說,薄荷及紫蘇皆是可當食療的中藥材,雖尚未進行人體試驗,但仍可以熱水沖泡藥材,作為平時保健茶飲。
-
2021-01-27 新冠肺炎.回首SARS
影/談抗SARS 陳建仁:最差的開始就是和平封院
台北市和平醫院封院責任近期引起討論,時任衛生署長的前副總統陳建仁26日說,當時中央和地方開會後,決定封院,但要分艙分流、循序漸進,但台北市政府時間一到就拉起封鎖線,並沒有好好規劃、造成大家驚慌,他直言「最差的開始就是和平封院」。陳建仁26日晚參加無黨籍立委林昶佐的直播節目「昶昶直播」時表示,因為當年和平醫院封院一發不可收拾,他被臨危受命擔任衛生署長,立刻建立院內感染管控,4、500間醫院管控都做得很好,從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失敗經驗,這次桃園醫院感染就有學到當年經驗,有計劃的進行,但有人拿以前的狀況來比較,他認為沒必要,而且應該要從失敗中找更好的處理方法,怎麼會把失敗經驗拿出來講,他覺得有點不太了解;他常跟國外媒體說,台灣的防疫如此成功是因為把SARS的失敗當作踏腳石越做越好,而非跌倒後爬不起來。陳建仁指出,包括傳染病防治法修訂等,都是在SARS疫情後建立,而台灣人民經過H5N1禽流感、H1N1等挑戰,學習到很多,也能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台灣人民的公共衛生與防疫知識在全世界的表現相當好。
-
2021-01-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治新冠肺炎藥物現曙光 中研院發現「這五種」有潛力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確診人數已突破一億人,全世界莫不引頸企盼疫苗的問世。但在疫苗出現前,開發有效藥物也刻不容緩。中央研究院在老藥新用的最新研究中,便從現有藥物和保健品發現五種潛力藥物,包括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抗愛滋病毒藥物奈非那韋、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以及薄荷和紫蘇的萃取物,在動物實驗中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毒。這篇論文於今年1月15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洪上程表示,論文第一作者詹家琮博士等人,從市面上收集2885個美國食藥局(FDA)獲准使用的藥物、190種中藥草以及過去合成的抗SARS病毒化合物中,先進行電腦統計實驗和酵素實驗,應用分子對接模型探討藥物作用機制、評估藥物抑制酵素活性效果後,初步篩選出具潛力的15種藥物。接著團隊於P3實驗室中進行倉鼠肺部實驗,測定藥物對病毒的抑制效果,因而篩選出瘧疾藥物美爾奎寧(Mefloquine)、抗愛滋病毒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以及薄荷和紫蘇的萃取物,發現與僅投予水相比,最多可減少十倍的病毒量。「研發抗病毒藥物關鍵在於阻斷病毒的複製過程」,洪上程表示,有些藥物可以抑制病毒的黏附作用、有些則可以抑制病毒脫膜作用,但中藥草則因為是複合方,尚不清楚機轉,仍需進一步研究。洪上程也強調,本研究僅完成細胞和倉鼠測試,尚未進行人體試驗,目前已先申請專利,未來若能有廠商技轉,針對此五種實驗結果表現良好的藥物,接續進行臨床實驗,調配出適切的配方,當疫情緊急狀態時便有機會作為準備用藥。詹家琮則表示,薄荷及紫蘇皆為可作為食療的中藥材,雖然尚未進行人體試驗,但民眾仍可以熱水沖泡藥材,作為平時保健的茶飲。
-
2021-01-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部桃全院列紅區 抗SARS醫師憂這些族群難追蹤:恐成潛在破口
指揮中心今晚緊急舉行記者會,宣布針對1月6日至19日部桃出院病患及其同住者、陪病者同住者等,不再分紅、綠區,即日起全數列入居家隔離至出院後14天。新光醫院內科部主任、感染科主治醫師張藏能提醒,病患就醫還有健保卡紀錄,但探病、陪病者,藥商、送貨員等卻很難追蹤,可能成為潛在破口必須注意,未來幾天是關鍵。張藏能以過去新光醫院曾收治一名的SARS病患為例,當時曾去過和平醫院探病,之後出現腹瀉症狀到新光醫院急診。由於當時和平醫院發生群聚感染,該病患害怕自己就診被排斥,因此隱匿和平醫院的足跡未告知。所幸當時急診醫師有所警覺,胸部X光檢查發現個案左肺有浸潤現象,緊急送到隔離病房採檢而確診,經過插管治療後出院。張藏能說,當時若不是急診醫師謹慎,新光醫院也可能爆發院內感染。提醒,曾去部桃探、陪病的民眾務必誠實告知;部桃如果在探病、陪病部分實施實名制,應盡力找出相關接觸者。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探病者的回溯確實較為困難,但「目前能做的都做了」。現在就是一步一步來,第一線醫院根據自己防守範圍,把政策落實。
-
2021-01-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隔離前來不及與家人道別 部桃護理師曝催淚內幕「從不後悔」
近日衛福部桃園醫院群聚感染新冠肺炎,一名院內加護病房的護理師在臉書發文,因為要照顧重症患者,讓她了解到「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家人就在妳的面前,但卻抱不到也碰不到」,不過她還是決定堅守崗位,與大家繼續奮戰。尤姓護理師在臉書上發文表示,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她聽著學姊們回憶當年SARS時期的經歷,覺得很不可思議,當時的第一線醫護人員真的很辛苦、很偉大,也因為有了那時候的經驗,再加上很多醫護人員的犧牲,才有現在的SOP,也讓他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畢業之後踏入臨床,她開始走急重症外科這條路,沒想到也有需要照顧COVID-19重症病患的那一天,「我永遠都記得醫院的第一個重症患者,當單位接到通知的時候,所有長官都來了,大家同心協力的將一切準備就緒,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檢查好幾遍,防護裝備齊不齊全,酒精、乾洗手、漂白水全部準備,就怕漏了哪一個重要的環節」。她表示過了快一年也陸陸續續照顧了好幾個病患,每一次穿完全套的防護裝備,怕的就是看不到的病毒,「關在負壓隔離病房裡面,缺了什麼東西,都要外面的人協助,畢竟穿脫隔離衣很耗時間,而且越快越容易出錯,怎麼可能髒了馬上就換一件」。且在進入負壓隔離病房前,她還會站在鏡子前面檢視自己,確定穿戴正確且齊全才會進去,在被通知要居家隔離的那一天,她照顧完重症患者,在醫院洗完澡,才跟著同事坐著醫院安排的車來到檢疫所,「根本來不及收行李,也來不及跟先生、女兒們說再見」。而她也PO出一張家人在遠處看望的照片,更訴說先生是這段期間最辛苦的人,除了要面對公司及學校給的壓力,還要照顧兩個小孩,且在天氣最冷的那一天,先生帶這小孩送行李給她,讓她了解到「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家人就在妳的面前,但妳卻抱不到也碰不到,因為害怕連累」。這段時間許多人的關心與陪伴都讓她十分感激,也強調檢疫所什麼都不缺,每天吃很飽,睡很暖,更感謝先生的支持,讓她可以堅守崗位,繼續和大家奮戰,「從來都不後悔選擇了這一條路,第一線醫護人員加油」。
-
2021-01-23 新冠肺炎.回首SARS
回首SARS/批指揮中心欠缺防疫邏輯! 邱淑媞:當年封院是中央和北市的共同決議
【編按】部立桃園醫醫院院內群聚感染事件持續,台北市衛生局前局長邱淑媞昨於臉書上批評指揮中心「嚴重欠缺防疫邏輯」,引各路網友批評,立委王定宇直接於臉書上痛批邱無能,引發引發和平醫院悲劇「臉皮多厚、心多黑,才好意思做這種事」。邱淑媞挺身反擊,有時間噴口水,卻不盡全力補破網,直呼「無言」。邱淑媞昨天(1/22)於臉書公開PO文,指出因應部桃院內群聚事件,指揮中心嚴重缺乏防疫邏輯,導致現在院內、轉院、社區的警報全面響起,這一連串的錯誤其實都可以預防的。不過,她提出的防疫建議,卻被網友拿過往著太空裝進和平醫院,以及封院導致和平醫護因防疫過世等事件批評。回首SARS/批指揮中心欠缺防疫邏輯! 邱淑媞:當年封院是中央和北市的共同決議「最殘忍的,不是病毒殺人,而是人凌虐人。」奪走73條寶貴人命的SARS風暴雖已過了五個年頭,當時擔任台北市衛生局局長的邱淑媞,至今回想起那場百年大疫,以及這些年來的紛紛擾擾,不禁感慨萬千。她說,有些人用仇恨凌虐自己,有些人則用貪婪凌虐別人!在初秋午后的陽明大學教師研究室裡,邱淑媞透過大片玻璃窗望著遠處的台北城,娓娓說出這些年來努力壓抑在內心深處的痛苦記憶。她一而再懇切地說著,雖然SARS已遠離近兩千個日子,但很多事實仍遭扭曲,很多人仍背負指責的汙名,若不說個清楚,勢將含冤莫白。因此幾經考慮後,她決定說出自己親歷的疫戰決策過程。至今仍很有爭議的是,當時到底是誰決定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封院的?邱淑媞表示,民國92年4月21日夜間接獲和平醫院通報一名員工疑似感染SARS。隔天一大早,衛生局第一科人員趕到該院了解狀況,到了當天傍晚,另查出七名有發燒、呼吸道症狀,甚至出現肺部變化的疑似個案。經和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張上淳討論後,不排除和平醫院有院內集體感染的可能性。邱淑媞於是向台北市長馬英九及副市長歐晉德一一報告,並獲指示積極處理此事。4月22日晚上,她陪同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許國雄等人進入和平醫院,會同該院院長吳康文、感染科主任林榮第等主管進一步會商,研判確有院內集體感染情形,且不排除有多個感染源的可能。為避免疫情擴大,當下決定擴大調查,將接觸者分級隔離,連夜進行全面消毒,同時暫停門急診服務及停收住院病人。到了4月23日上午,因顧及若全面暫停門診,對定期返院就診並領藥的慢性病患將造成太大衝擊,於是臨時決定只緊縮門診規模,而非斷然停診。至於急診部分則較單純,決定暫停服務,但這已是台灣醫療史上前所未見的緊急措施。由於情勢險峻,邱淑媞那天幾乎全天都在開會,早上先在衛生局開內部會議,下午又趕到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參加專家委員會議,並做成幾項決議,包括和平醫院A、B兩棟大樓收治病人原則;不需居家隔離醫護人員的住宿及往返交通問題;以及醫護人員每天需按時量測體溫等。北市府、政院開會 都決定封院4月24日上午,馬英九在市府召開早餐會報,聽完邱淑媞及吳康文的報告後,指示速就和平醫院封院決策及因應措施進行規畫,同時比照921大地震及納莉颱風規模,成立跨局處SARS災害緊急應變中心,由歐晉德擔任召集人,全面對抗這個未知的敵人。早餐會報後,歐晉德和邱淑媞接獲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邀請,上午10點半前往行政院參加專案會報,與會的還有行政院秘書長劉世芳、衛生署長涂醒哲、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陳再晉及教育部、國防部、新聞局、退輔會等部會相關人員,最後做出幾項重大決議,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台北市立和平醫院暫時關閉、全面管制。」換言之,就是和平封院。「封院是中央與地方共同的決議。」但邱淑媞不滿中央事後把所有事全推給地方,甚至對外表示是台北市政府自行決定立即封院的,還抬出美國聯邦政府疾病管制局專家的說法,指這種倉促決定的封院措施,無異是要讓隔離者「全體死亡」。邱淑媞反問,如果是台北市政府下令封和平,那麼高雄長庚醫院又是誰下令封院的?再者,如果和平封院並無必要,那仁濟、關渡、台大、高雄長庚及陽明等醫院,是不是也不必封院?她氣憤難消地說,中央這種只下令、卻不支援,還四處放話說「是要把所有人關到死」,進而製造仇恨與混亂的做法,放眼全球,只有台灣做得出來。和平醫院主管 一度要求集體撤出4月24日中午12點整,和平醫院鐵門一關,隔絕了院內和院外,被迫隔離在院內的醫護人員、住院病患及其家屬,驚恐、害怕乃至絕望的心情可想而知。就在那個節骨眼,邱淑媞最無法接受的是,吳康文竟率一群主管要求集體撤出,並要求衛生局找其他醫院的醫護人員進駐和平。乍聽這些要求,邱淑媞簡直氣瘋了,當場透過電話發飆。「哪有醫護人員連自己的病人都拋棄不顧的?」「當年披上白袍時,舉手宣誓的誓詞都到那裡去了?」她恨恨地再補上一句,「這根本就是陣前叛逃!」就在和平院內群龍無首、大家亂成一團之際,幸而還是有人自願進去盡一分心力。就像當時的仁愛醫院副院長璩大成、衛生局副局長許君強及第一科科長張朝卿等人。其中最讓邱淑媞感念的是葉金川。當時葉金川遠在花蓮慈濟醫學院教書,早不具公職身分,得知和平傳出院內集體感染的消息後,不時打電話加油打氣。邱淑媞說,和平封院後,她曾在第一時間請張上淳進和平指導防疫措施,但他不置可否。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原本同意入內駐守,後來因另有其他事而僅能進去看看,無法長期留駐。眼看再這樣下去絕對會出問題,邱淑媞一度打算親自進去和平坐鎮指揮,最後卻因長官反對而作罷。愁苦之餘,邱淑媞主動打電話向葉金川試探,結果他一口就答應了,隨即以一身T恤、牛仔褲的輕鬆裝扮,神情自若地穿越封鎖線,走進肅殺、恐慌的和平醫院,進而將場面控制下來。未親自坐鎮指揮 遭輿論砲轟相較於葉金川的自信與帥氣輕裝,4月26日進入和平醫院的邱淑媞卻被轟得體無完膚,相當狼狽。「怪只怪我太沒有政治敏感度了。」邱淑媞落寞地說,當時她只單純想說自己身負全市防疫重責,無法長駐院內,如果不穿上標準防護衣進去,出來後再把這些防護衣脫掉,她就必須在家隔離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哪能和馬市長和所有市民併肩作戰?」就這樣,她穿上中山區衛生所主任王維政好意提供廠商推薦的標準防護衣,戴上全罩式面罩,把全身包得密不通風地走進和平醫院。這個畫面經電子媒體不斷播出後,引來國人不少批評聲浪:「搞什麼鬼啊!進和平醫院有必要這副打扮嗎?」「這也未免太怕死了吧!」缺乏政治敏感度 默默承受責難「我真的太沒政治敏感度了。」邱淑媞再嘆了一口氣,當時她那一身穿著,只不過是比照美國疾病管制局的標準做法,至於揹在腰後那個大大的電池,也是配合麥克風的使用,方便與和平醫院醫護人員說話罷了。但再多的自責與懊惱,也無去洗去深深烙印在國人腦海的既定印象,那身裝束讓邱淑媞從此被打入地獄,永難翻身。對於病家、受難家屬排山倒海而來的責罵,她只能含淚默默承受,既不忍、也不能辯駁。邱淑媞表示,自從考上醫學院後,她就立志要遠離臨床醫療,走向公共衛生,因為臨床醫療再多也只能救幾個人,但做好公共衛生卻能造福無數人。而從宜蘭縣衛生局長轉任台北市衛生局長後,她更能發揮所長。但沒想到人生的際遇,一場千載難逢的災疫,卻讓她夢碎台北。97年總統大選期間,她默默地替老長官馬英九抬轎,馬英九選上後,她又消聲匿跡。難道沒有東山再起的雄心壯志?邱淑媞若有所思地望著窗外,「很難啊!」一場SARS風暴奪走了她最優秀的醫護同仁,更讓不少家庭為之破碎,她指著自己的胸口說,「他們一直都壓在我心上哪!」(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回首SARS》)
-
2021-01-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邱淑媞批指揮中心引網友出征 她再PO臉書反擊「無言」
部立桃園醫醫院院內群聚感染事件持續,台北市衛生局前局長邱淑媞昨於臉書上批評指揮中心「嚴重欠缺防疫邏輯」,引各路網友批評,立委王定宇直接於臉書上痛批邱無能,引發引發和平醫院悲劇「臉皮多厚、心多黑,才好意思做這種事」。邱淑媞挺身反擊,有時間噴口水,卻不盡全力補破網,直呼「無言」。邱淑媞昨天於臉書公開PO文,指出因應部桃院內群聚事件,指揮中心嚴重缺乏防疫邏輯,導致現在院內、轉院、社區的警報全面響起,這一連串的錯誤其實都可以預防的。不過,她提出的防疫建議,卻被網友拿過往著太空裝進和平醫院,以及封院導致和平醫護因防疫過世等事件批評。行政院長蘇貞昌與桃園市長鄭文燦相繼回應,防疫必須要團結一心,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風涼話」、「口水」,惡意批評都是不好的。立委王定宇更是在臉書痛批,當年SARS期間,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和邱淑媞的錯誤決策,導致當年和平醫院SARS封院害死多少人命;邱淑媞不顧所有人死活、完全失能的作為,留下自己身穿太空裝完美保護的荒謬畫面,和許多家庭永遠的痛。王定宇指出,如今防疫指揮中心正在處理部桃本土病例危機,邱淑媞和一些見不得台灣防疫好的人,急著出來嗆聲、出主意,是要臉皮多厚、心多黑,才好意思做這種事。邱淑媞今上午也隨之反擊,她指出,指揮官陳時中已經提醒民眾要隨身攜帶酒精,等於透露「社區傳播僅剩一步之遙」。對醫護是最嚴峻的時刻,最怕有不屬TOCC範圍內的、表現不典型的病人,攻破下一個醫療院所的防線。尤其是,一年多來,真正的敵人,其實是現在才剛剛現形。邱淑媞說,還有時間在那邊噴口水、搞鬥爭、甩鍋18年前的謊言與悲劇,卻還不盡全力補破網、救醫護、防範悲劇再度發生?公器私用的公視,還在洋洋得意,是打算要有拍不完的紀錄片嗎?她批評「政客有看到快要崩盤的醫療前線嗎?」不僅其他醫院診所應該全力提高警戒,部桃院內員工,也是惶恐不安,既得不到資訊、也得不到有效快速的檢驗,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已遭感染,卻還要照顧病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有被自己感染。她說,如今網軍出征,鐵蹄撻伐,謊言甩鍋、暴民政治,能保護醫護人員與他們的家屬嗎?最後以一句「無言」作結。她在留言區寫下「盡顯了北市衛生局18年的血淚。謊言與暴力,其實,從未停止過」。
-
2021-01-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邱淑媞批疫情指揮中心 王定宇:當年SARS是妳胡亂封院
衛福部立桃園醫院爆發群聚感染事件,台北市前衛生局長邱淑媞批評,指揮中心嚴重欠缺防疫邏輯。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在臉書表示,邱淑媞在當年的SARS無能的胡亂封院、只進不出的處置,造成了和平醫院悲劇;現在卻又反過來批評指揮中心,「是要臉皮多厚、心多黑,才好意思做這種事」。王定宇說,當年SARS期間,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和邱淑媞的錯誤決策,導致當年和平醫院SARS封院害死多少人命;邱淑媞不顧所有人死活、完全失能的做爲,留下自己身穿太空裝完美保護的荒謬畫面,和許多家庭永遠的痛。王定宇指出,如今防疫指揮中心正在處理部桃本土病例危機,邱淑媞和一些見不得台灣防疫好的人,急著出來嗆聲、出主意,是要臉皮多厚、心多黑,才好意思做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