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3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LDL
共找到
201
筆 文章
-
-
2023-03-16 醫療.心臟血管
壞膽固醇LDL正常未必心臟健康 哪些人建議做載脂蛋白B測試?
【本文重點】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載脂蛋白B檢測可能比標準膽固醇檢測更好地預測心臟健康。該研究發現當載脂蛋白B數值高且LDL膽固醇數值正常時,患者仍然面臨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這意味著一些患者可能沒有得到足夠的治療,尤其是那些患有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患者。--by ChatGPT心臟和血管的健康對身體至關重要,早期篩查有助人們瞭解他們的風險,並有機會預防不良後果,例如檢測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就是針對這部分的健檢項目之一,但一項新研究表明,這些標準測試可能不是預測心臟病風險的最準確方法。【延伸閱讀:生酮飲食讓你更健康?研究稱低碳水、高脂肪恐倍增心血管風險】根據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上的一項分析指出,檢測載脂蛋白B-100(ApoB)可以更好地預測你的心臟是否健康,這種蛋白質附著在促成心血管疾病的膽固醇或LDL膽固醇上,並且將膽固醇輸送到全身。該研究主要作者之一、心臟病專家Jeffrey L. Anderson表示,載脂蛋白B測試不會告訴你患者有多少膽固醇,反而是測量攜帶它的顆粒數量。換句話說,根據研究結果,該測試可用於辨識更多具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尤其是那些膽固醇數值看起來正常的人。為何載脂蛋白B能預測心臟病風險?該研究人員使用Intermountain Healthcare的電子病歷資料,檢視了從2010年至2022年間收集的705名患者載脂蛋白B和LDL膽固醇的數據,發現這段期間有46%的患者載脂蛋白B數值升高了,即使他們的LDL膽固醇低於70毫克/分升(mg/dL),而這數值本應該在健康範圍內。換句話說,當某人的載脂蛋白B數值升高且LDL膽固醇數值正常時,他們仍然可能面臨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應接受相應的治療。Anderson表示,這意味著一些LDL低於70毫克/分升的人.特別是那些患有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的患者可能沒有得到足夠的治療。然而,有鑑於載脂蛋白B檢測比較昂貴,Anderson不認為載脂蛋白B測試會取代標準的LDL測試,但它應該被視為改善心血管風險的寶貴工具,尤其對這些特定的患者群體而言。【延伸閱讀:擔心他汀類藥物副作用?這款降膽固醇藥可將心臟病風險降23%】哪些人該做載脂蛋白B測試?心臟病專家Rigved Tadwalkar表示,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或已經中風或心臟病發作的人,以及高膽固醇患者都應該接受測試。此外,正在接受高脂血症治療的人可以從這項測試中受益,因為它可以讓他們更有效地管理病情。心臟病專家Salim Virani指出,當檢測到有較高的載脂蛋白B數值時,治療的最初第一步與檢測較高的LDL膽固醇數值的步驟相同:改變飲食,例如吃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含量低的食物,並通過飲食和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另外,服用降膽固醇藥物,例如他汀類藥物治療。什麼是動脈粥狀硬化?根據梅約診所的資料,當將氧氣和營養物質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動脈)變厚變硬時,就會發生動脈硬化,有時這會限制血液流向器官和組織。動脈粥狀硬化是一種特定類型的動脈硬化,是脂肪、膽固醇和其他物質在動脈壁內和動脈壁上的積聚。這類積聚被稱為斑塊,會導致動脈狹窄,阻塞血流,斑塊也可能破裂並引發血栓。動脈粥狀硬化通常被視為心臟問題,但它可能影響身體任何部位的動脈。【資料來源】.Testing for ApoB protein may be a more accurate marker for heart disease risk than testing for cholesterol alone.Heart Disease: Is This Protein Test a Better Predictor of Risk Than Cholesterol Levels?.A protein test may be more accurate in predicting heart disease than cholesterol levels
-
2023-03-10 焦點.用藥停看聽
擔心他汀類藥物副作用?降膽固醇藥bempedoic acid可將心臟病風險降23%
【本文重點】最近在美國心臟病學會發表並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臨床試驗表明,對於那些需要降低膽固醇但對他汀類藥物不耐受的人來說,以Nexletol品牌出售的bempedoic acid可以替代他汀類藥物。研究發現,bempedoic acid可將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降低13%。與他汀類藥物不同,bempedoic acid在肝臟中才被啟動,減少了肌肉疼痛等副作用的可能性。然而,該研究表明,服用bempedoic acid的人患尿酸、痛風和膽結石的比率更高。--by ChatGPT降膽固醇藥物有新選擇!近期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會議上發表並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項最新臨床試驗顯示,商品名為Nexletol的bempedoic acid可能是需要降低膽固醇但不耐受他汀類(statins)藥物的人的替代品。bempedoic acid和他汀類藥物一樣有效嗎?由於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升高會導致動脈阻塞,並增加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其他形式的心臟疾病風險,而他汀類藥物是最常用的降膽固醇藥物,有助於降低血液中這些所謂的「壞」膽固醇。他汀類藥物被認為是安全有效的,但很多人不能或不會服用它們,因為對於某些人來說,它會導致劇烈的肌肉疼痛。根據過往研究表明,需要降低膽固醇的患者中有多達29%的人不能耐受他汀類藥物,如何為這些患者找出新的治療方式至關重要。該研究是一項名為CLEAR Outcomes試驗倡議的一部分,目的是評估bempedoic acid是否為降低LDL膽固醇和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等心血管事件風險的有效方法。臨床試驗由克利夫蘭診所進行,由bempedoic acid的製藥商Esperion Therapeutics贊助。該研究在2016年至2019年間招募了近14000名他汀類藥物不耐受患者,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每天服用bempedoic acid或安慰劑,平均隨訪時間超過3年。研究結果顯示,服用bempedoic acid可將心臟病發作、中風、需要治療動脈阻塞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等綜合風險降低了13%,而當單獨分析不同類型的心臟事件時,發現bempedoic acid可減少23%的心臟病發作之外,還將需要冠狀動脈重建(在某種阻塞後恢復心臟血流的治療)風險降低19%。bempedoic acid更不易引起肌肉疼痛研究人員指出,苯培多酸與他汀類藥物的不同之處在於,直到到達肝臟才啟動。這限制了藥物對肌肉、大腦和其他組織或器官的影響,降低類似他汀類藥物報告副作用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服用bempedoic acid的人尿酸和痛風以及膽結石的發生率顯著更高,這表明此種藥物可能不是患有前述疾病的人的最佳選擇。該研究主要作者、克利夫蘭診所心臟血管和胸科研究所首席Steven E. Nissen博士表示,他汀類藥物仍是降膽固醇療法的首選療法,但對於需要他汀類藥物卻無法服用的人來說,這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什麼是他汀類藥物?他汀類藥物(也稱為HMG-CoA還原酶抑製劑)阻斷一種稱為HMG-CoA還原酶的酶,該酶參與甲羥戊酸的合成,甲羥戊酸是一種天然存在的物質,然後被身體用來製造甾醇,包括膽固醇。通過抑制這種酶,減少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產生。他汀類藥物還增加了肝細胞上LDL受體的數量,從而增強了LDL膽固醇的攝取和分解。他汀類藥物的大部分作用,發生在肝臟中。降低膽固醇和其他類型的脂肪很重要,因為研究表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載脂蛋白B升高會增加一個人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他汀類藥物常用於:.降低高膽固醇(也稱為高脂血症或血脂異常),他汀類藥物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方面最有效。.降低一個人患心臟病或中風或患心絞痛的風險。.降低2型糖尿病或冠狀動脈疾病患者患心臟病的風險。【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Led Trial Shows That The First Drug Designed for Statin-Intolerant Patients Reduces Serious Cardiovascular Events.Bempedoic Acid Improves Outcomes in Statin-Intolerant Patients.A Statin Alternative Lowers Heart Attack Risk by 23 Percent, Drug Trial Shows.Bempedoic acid improved heart health in patients who can’t tolerate statins, study finds.Drugs.com:Statins
-
2023-03-09 醫療.心臟血管
生酮飲食讓你更健康?研究稱低碳水、高脂肪恐倍增心血管風險
【本文重點】根據在美國心臟病學會年度會議上發表的初步研究結果,採行「類生酮」飲食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該研究發現,與標準飲食的參與者相比,採行類生酮飲食的人LDL膽固醇和載脂蛋白B明顯更高,而載脂蛋白B是位於LDL和其他致動脈粥狀硬化脂蛋白顆粒上的蛋白質成分。經過平均近12年的隨訪資料,類生酮飲食的人需要支架的動脈阻塞、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周邊動脈阻塞的風險增加了一倍以上。研究人員建議在進行節食的過程中監測膽固醇變化,並解決其他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因素。--by ChatGPT對於想減肥的人來說,生酮飲食應該不是陌生概念,甚至有越來越多人把生酮飲食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一項新研究顯示,生酮飲食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根據在美國心臟病學會年度會議上發表的研究表明,與遵循標準飲食的人相比,採行「類生酮」飲食(keto-like diet)可能導致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這可能使心血管疾病,像是胸痛(心絞痛)、需要支架的動脈阻塞、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發生的可能性增加一倍。據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是最早研究這種飲食模式與心血管事件之間關聯的研究之一。不過該項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因此應視其為初步的研究成果。什麼是生酮飲食?事實上,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為日常生活提供能量的「首選」燃料來源,而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LCHF),如生酮飲食,則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包括像是麵包、義大利麵、米飯和其他穀物、烘焙食品、薯條和薯條等馬鈴薯產品以及高碳水化合物水果和蔬菜在內的食物。生酮的概念是通過剝奪碳水化合物,迫使身體開始分解脂肪以獲取能量。肝臟中脂肪的分解會產生酮,這是身體在沒有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用作能量的化學物質。根據哈佛大學網頁,這個想法的目的是達到一種「酮症」狀態,即身體燃燒脂肪以獲取能量,而不是從穀物、水果和蔬菜中提取的碳水化合物中的醣。然而,達到酮症可能需要幾天時間,吃太多蛋白質也會打亂整個週期。生酮飲食的支持者通常建議將碳水化合物限制在每日總卡路里的10%,蛋白質限制在20%至30%,並從脂肪中獲得60%至80%的卡路里。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LCHF飲食定義為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不超過每日總卡路里的25%,以及脂肪的攝取量超過每日總卡路里的45%的「類生酮」飲食方式,因為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脂肪含量則低於嚴格的生酮飲食操作方式。與之對照的「標準飲食」,則為不符合前述標準且飲食習慣更為均衡的飲食方式。生酮組的低密度脂蛋白更高研究人員使用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的資料庫數據,將305名吃類生酮飲食的人與大約1200名吃標準飲食的人的數據進行比較。該研究發現,與標準飲食的對照組相比,採行類生酮飲食的人LDL膽固醇和載脂蛋白B(apoB)明顯更高,而載脂蛋白B是位於LDL和其他致動脈粥狀硬化脂蛋白顆粒上的蛋白質成分。研究人員表示,根據過往的研究表明,升高的apoB可能比升高的LDL膽固醇更能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經過平均近12年的隨訪資料,採行類生酮飲食的人發生幾種主要心血管事件,例如需要支架的動脈阻塞、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周邊動脈阻塞的風險增加了一倍以上。整體而言,類生酮飲食組中有9.8%經歷了新的心臟事件,而標準飲食的對照組為4.3%;換言之,採行類生酮飲食的風險增加了一倍。不過研究人員提醒,該研究結果只能顯示飲食與重大心臟事件風險增加之間的關聯,而不是因果關係,因為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另外,並非每個人的身體都以相同的方式對類生酮飲食做出反應。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打算採行類生酮飲食模式之前,研究人員建議應該諮詢醫事人員,並且在進行節食的過程中監測膽固醇變化,並應嘗試解決心臟病或中風的其他風險因素,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缺乏身體活動和吸菸等問題。【資料來源】.‘Keto-Like’ Diet May Be Linked to Higher Risk of Heart Disease, Cardiac Events.Keto-Like Diet Linked to Heart Attack and Stroke.Keto Diet Doubles the Risk of Heart Attack, Stroke: Study.‘Keto-like’ die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heart disease,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
2023-02-21 養生.保健食品瘋
保健食品飯前吃還是飯後吃好?術前該停用嗎?關於保健食品的8個關鍵問答
台灣很多人在吃保健食品,而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就是,什麼時間吃效果最好?不要以為有吃就好,吃錯時間可能等同於白吃。還有另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就是沒頭沒腦的吃,也不知它有沒有什麼效益!其實這樣還不如別吃。《元氣網》以下整理吃保健食品最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吃之前不妨多看多問,再決定要不要吃!Q1:保健食品何時吃?A:要看你吃的是哪種保健食品!針對大眾常吃的幾種,營養師李其昀在臉書粉團「零距離營養師 David李其昀」發文建議如下:飯前吃益生菌:建議空腹吃,比較不會因為其他食物的水分(例如:酵素),而影響到益生菌本身的活性。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小分子的蛋白質食物,從胃開始會被分解,如果空腹吃膠原蛋白,在胃部分解成胺基酸的效果會比較好。飯後吃或隨餐吃葉黃素:屬脂溶性營養素,跟含有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吸收效果最好,而且葉黃素的保健品通常都會添加脂溶性的維生素,因此在飯後吃效果比較好。魚油:魚油的脂肪酸是屬於脂質營養素的一種,跟含有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吸收效果會變好,所以適合飯後或是隨餐一起吃,才能達到最好的吸收。酵素:酵素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來分解食物、幫助消化,因此在飯後食用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想想看如果肚子空空沒有食物,那酵素要對誰作用?Q2:B群不要晚上吃,以免影響睡眠?A:《好健康雜誌》第40期訪問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陳乃嘉指出,目前並沒有文獻佐證什麼時間補充維他命B群最好,事實上B群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對於某些容易緊張、神經不穩定引起睡眠問題的人,反而有安定神經的助眠作用;但是因為個人體質不同,如果吃了B群會影響睡眠者,就避免睡前吃,所以其實維他命B群什麼時候吃都可以。Q3:保健食品不是藥,吃多無妨?A: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資訊,有些維生素攝取過量,可能傷害身體微調系統。.維生素C過量:可能引起噁心、腹瀉;提高腎結石風險…等。.維生素D過量:嘔吐、便祕、消化性潰瘍、胰臟炎等。也可能造成鈣質累積,形成高血鈣。.維生素A、D、K過量:身體排不掉,不斷持續累積,容易中毒。.葉酸過量:可能引起失眠、過敏,以及鋅的減少和腸胃疾病。.維他命B6過量:可能引起走路不穩、四肢感覺麻痺或感覺異常。Q4:薑黃、紅麴可以降血脂?A: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魚油、肉桂、大蒜、薑黃、植物固醇、紅麴等6種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1至2個月後,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降低「壞膽固醇」LDL幅度是否達到期望標準,再決定要不要長期使用。Q5:輔酶Q10有十大功效?A:網傳吃輔酶Q10的效用包括治療癌症、降三高、改善早期帕金森氏症…等多項,但「科學的養生保健站長」林慶順教授撰文指出,一一去查核每項功效的研究結果,多半是沒效用:不然就是研究太有限,無法得出任何結論。Q6:如正在吃其他藥物,保健食品是否錯開時間吃即可?A:如您因某疾病或症狀正在吃西藥或中藥,想再補充保健食品,一定要先問過醫師或藥師,不要以為只要錯開吃都可以。開業藥師沈采穎曾受訪指出,中藥、營養品與西藥會產生交互作用,絕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常見藥物與保健食品交互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吃阿斯匹靈,又同時吃銀杏或魚油,可能抑制血小板凝固,導致內臟出血風險。.銀杏與利尿劑併用,恐造成血壓忽高忽低。.紅麴與降血脂藥並用恐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合併急性腎衰竭。Q7:手術前能不能吃保健食品?A: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師吳淑英曾於《國泰醫訊》撰文指出,若對活性成分的其他效用或可能造成的影響並非有十足把握,如凝血功能、與麻醉/手術期間用藥的交互作用等,為謹慎起見,建議手術前2-3周開始暫停使用。.建議停用:可能影響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保健品,如銀杏、深海魚油、納豆、紅景天外,蜂膠、亞麻籽、綠茶、海藻/褐藻、薑黃、木瓜酵素、維他命E/C,以及中草藥單方萃取純化產品,如大蒜精、刺五加、西洋參、人參、當歸、丹參、紅花等,對於出血量較多的手術,舉凡血管、神經、眼外科相關者,不能掉以輕心。.術前至少須停用24小時:無關乎凝血但術前最好停用的還有麻黃(保健用途如減肥),基於對心血管、血壓的影響,術前至少須停用24小時。Q8:Q2:老人家需要吃保健食品嗎?A:根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郭郁文藥師衛教專欄指出,由於年長者會有一些身體機能狀態的改變,如身體脂肪比例增加,使脂溶性類的補充品亦在身體內堆積;肝腎功能退化,造成補充過多的營養品無法代謝、排除。另,慢性病患者因醫療評估需要處方藥品的控制,補充保健食品也可能會有交互影響的風險,也要留意。【資料來源】.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健康食品吃越多越好是迷思!維生素C、D多吃卻傷身.美研究紅麴魚油6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醫籲別埋頭苦吃,做1件事評估能否長期吃.什麼情況才會缺乏?何時吃最好?營養師解答你對維他命B群的疑問.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 吃西藥又吃保健品很危險.保健品術前要停吃嗎? 專業藥師這樣建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衛教專欄
-
2023-02-18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會影響心血管嗎?一天能喝幾杯?心臟科名醫建議喝完做這件事便知
也許咖啡的效果因人而異,問自己的血壓計最準,喝完咖啡後替自己量一下血壓,就能知道咖啡對自己血壓的影響有多大。 咖啡知多少 至於咖啡,複雜的程度也沒差多少,讓我們先來個測驗:「濃縮咖啡和美式咖啡,哪種比較濃?」 這是陷阱題,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什麼是濃? 如果「濃」的定義是哪種咖啡的咖啡因更多,能讓人更清醒? 答案會是美式咖啡! 美式咖啡雖然每盎司的咖啡因含量比較低,但因總量大,平均每杯會有約一百毫克咖啡因,相對的,標準濃縮咖啡一杯容量只有四十四毫升(一點五盎司),所以每杯只含七十七毫克咖啡因。 再來一題:「以全世界咖啡總消費來看,百分之三十六屬於重烘焙、百分之六十是中烘焙、百分之九輕烘焙(有的消費者會混搭,所以超過百分之百),哪種烘焙方法最能抑制胃酸?」 答案會是重烘焙,因為阻斷胃酸的分子NMP(N-methylpyridinium)要烘焙後才會出現。 如果不算糖,酒精、尼古丁、咖啡因,是全世界成癮性商品的三大宗,咖啡因更位居榜首。咖啡因存在於咖啡、茶、巧克力、可樂等食物中(見下頁圖表13),但含咖啡因的食物對人體的影響迄今尚未有明確結論。 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天消耗七十毫克咖啡因,在有些國家(例如英國、瑞典),每人每天的消耗量可以達到四百毫克。咖啡因的結構式與氣喘藥物茶鹼(eophylline)神似,部分也與腺苷(Adenosine)相似,是腺苷受體A1與A2A的拮抗劑,它的作用會刺激中樞神經、急性升高血壓、增加新陳代謝率,以及利尿等;咖啡因由肝臟代謝,作用在肝臟的代謝酶P450 CYP 1A2,會和許多藥物相互作用。 咖啡因含量含量比較咖啡因幾分鐘就到達血液中,一小時到達顛峰,會持續六小時以上,年紀大的人清除時間需要更久,甚至會超過二十四小時。當一日咖啡因攝取超過每公斤體重一百至兩百毫克時,就可能致命;超過每公斤十五至三十毫克的攝取量時,就會產生毒性,長期使用會產生耐受性。 咖啡因含量依食物種類不同而相異,但同一種食物也未必每天咖啡因含量皆相同,有篇研究在同一家咖啡廳每天取樣測量咖啡因含量,結果發現同品項(例如雙份卡布奇諾)的咖啡因含量竟然每天不同,變化居然會超過兩倍,落在一百三十至二百八十二毫克之間,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像貝多芬每天喝六十顆咖啡豆煮成的咖啡,咖啡因含量也會每天不同。 百分之七十的美國人抗氧化物來自咖啡,咖啡除了咖啡因,還有其他會影響健康的成分,例如咖啡油醇(Cafestol)和咖啡白醇(Kahweol)會升高LDL,但又會被濾紙濾掉,所以喝的咖啡是否有濾過,對健康有不同影響。 洪醫師小提醒 咖啡因幾分鐘就到達血液中,一小時到達顛峰,會持續六小時以上,年紀大的人清除時間需要更久,甚至會超過二十四小時。長期超量攝取會產生毒性,甚至致命。 北歐煮沸咖啡(Scandinavian Boiled Coee)、法式咖啡(French Press Coee)、土耳其咖啡,每杯含有六至十二毫克的咖啡油醇與咖啡白醇,比較會升高LDL;過濾咖啡、滲濾咖啡和即溶咖啡的咖啡油醇與白醇含量每杯只有零點二至零點六毫克,對LDL的影響就小很多;濃縮咖啡雖然沒用濾紙過濾,但因為每杯分量很少,所以每杯咖啡油醇與咖啡白醇含量只有四毫克。 我們研讀咖啡文獻時,必須了解當地流行的咖啡煮法與喝法,才能對該篇研究有更正確的判讀。 咖啡對健康的影響 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伏爾泰(Voltaire)年過八十時,有人跟他說咖啡是慢性毒藥,喝咖啡等於慢性自殺。 伏爾泰是這麼回答的:「你說的沒錯,我想咖啡的毒一定是慢性的,不然我怎麼會喝了幾十年還沒死呢?」 咖啡在十八世紀的瑞典先被課重稅,後來又被禁止,但仍無法阻絕人們對咖啡的喜愛,據說那時的國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想用更科學的方法說服人民戒除咖啡,他把一對遭判死刑的同卵雙胞胎改判為無期徒刑,讓其中一人每天喝三壺咖啡,另一人每天喝同樣分量的茶,觀察咖啡是否會如預期般對健康不好。 沒想到一段時間後,兩名負責監控的醫師都病死了,直到一七九二年國王被暗殺了、負責實驗的人都死了,這場實驗卻還沒結束。喝茶的死囚後來活到了八十三歲,喝咖啡的死囚活了更久;這個研究後來被戲稱為「瑞典最早的醫學實驗」。 回到現代,二○二二年五月底《內科學年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刊出了一篇讓咖啡擁護者振奮的研究,其中提到,在英國每天喝適量(一杯半到三杯半)咖啡,就算加了一茶匙的糖,還是可以降低百分之三十的死亡率。 這是分析英國生物樣本庫十七萬一千一百一十六人生活習慣數據的研究,這些三十七至七十三歲的人,在實驗開始時,沒有癌症,也沒有心血管疾病,追蹤七年後,得到可以降低死亡率的結論,還說每天喝三杯的人,效果最好。 死亡率降低百分之三十? 太驚人了,平常要是哪個新藥能降低死亡率百分之十至二十,我們就覺得它是神藥,現在咖啡竟然可以比大多數藥物都厲害的降低百分之三十,那健保是不是該給付每天三杯咖啡呢? 畢竟它比藥物更神奇啊! 但是等一下、等一下,印象中英國人不是都喝茶的嗎? 這些選擇喝咖啡的人,是不同的人類嗎?還是他們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呢? 這篇是觀察性研究,可以提供想法、推論,但是不能提供我們答案,最理想的研究,應該是要瑞典國王找來三千名死囚,把他們改判為無期徒刑,讓這些人分成三組,一組喝咖啡、一組喝茶、一組喝白開水……但是這實驗應該不可能通過今天的醫學倫理審查吧! 咖啡的研究非常莫衷一是,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似乎是J型曲線,也就是過高或過低對人體都不好,適量最好。有研究提到每天喝超過四至五杯咖啡對心臟血管不好,而且相較於在美國,咖啡在歐洲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更大,但也有研究不支持這種說法,也許就像前面說的,喝法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對心臟衰竭的影響也是J 型曲線,完全不喝或過量都不好,每天喝二至四杯會降低心臟衰竭的發生率,五杯以上則會增加危險。 有研究顯示,每天喝二至四杯咖啡血壓會稍微升高,但每天喝更多杯反而又不會對血壓有影響。我的建議是不必管研究結果,也不必管對其他人的效果,也許咖啡的效果因人而異,問血壓計最準,喝完咖啡後量一下血壓,就能知道咖啡對自己血壓的影響有多大。 至於咖啡對於體重、糖尿病、阿茲海默症、骨質疏鬆症、腎臟病…的影響,可以寫一本專書,並非我們在此探討的目標。 咖啡與茶對身體的影響很複雜,許多作用都還有待證實與釐清,但不管如何,目前的證據看起來至少沒什麼壞處,就讓我們用愉悅的心情,丟下文獻,端著熱騰騰的咖啡或茶享受當下時光,好好品味人生吧! (本文摘錄自天下文化出版《洪惠風醫師心臟保健室》)
-
2023-02-14 養生.聰明飲食
黑巧克力有7好處 但營養師揭唯一雷處!吃過量可能產生4危害
巧克力是情人節送禮的好選擇,不過許多人以為吃最純最苦的黑巧克力比較不會胖?營養師提醒,黑巧克力雖然營養成分高,但所含可可脂成分較高,熱量也最高,怕胖的人要節制食用。黑巧克力最營養,熱量也最高常見的巧克力百分比代表所含的可可成分比例,可可的成分包括可可粉、可可脂、可可固形物跟非脂可可固形物等等。可可脂雖然是油脂,但含有抗氧化物、類黃酮,所以可可脂含量越高的巧克力,抗氧化物質越多。但100%的巧克力,不一定百分之百都是可可脂。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楊灼華就市售最多的三類巧克力: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及牛奶巧克力分析,若以相同重量來看,黑巧克力的可可脂成分較高,熱量最高,但營養成分卻多於其他兩者,至於白巧克力跟牛奶巧克力,因為有添加物,熱量雖較低但較影響健康。楊灼華還提醒:因巧克力含有大量的磷,患有慢性腎臟病、透析的民眾,為避免造成腎臟的負擔,不宜食用。此外,攝取過多飽和脂肪、糖不僅會造成肥胖與蛀牙,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影響健康,若想當零食或是點心吃,必須控制份量,減少負擔。 提醒大家,不管哪種巧克力,每日攝取量建議控制在100至200大卡之間,吃過量容易讓好處變壞處。巧克力吃過量4危機1.熱量高容易胖。2.容易蛀牙。3.吃多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4.有慢性腎臟病、透析的民眾,不宜食用。黑巧克力好處多 護心、健腦、養顏美容外媒《healthline》曾報導,黑巧克力含豐富的抗氧化劑與礦物質,適量吃對健康有7大好處。營養師宋明樺也曾受訪指出,黑巧克力中含有類黃酮、可可多酚等,抗氧化功能比維生素C、E還強,不僅可以保護心血管,對大腦保健也都有益處。黃烷醇也有抗氧化功能,有助於肌膚養顏美容。此外,巧克力中含有色胺酸,是體內合成血清素的重要成分,而血清素又有「快樂荷爾蒙」之稱,這也是許多人在吃完巧克力後會感覺心情愉悅的原因。黑巧克力7好處1.營養價值高: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克含有85%可可的黑巧克力,有14.2克膳食纖維,還有鈣、磷、鉀、鎂、鐵等礦物質。2.強大的抗氧化劑:所含類黃酮、可可多酚等,抗氧化功能比維生素C、E還強。3.可保護心血管、降血壓、提高HDL並保護LDL免受氧化,降低罹患心臟病風險。4.改善大腦功能:高含量黃烷醇可改善大腦血液流動,進而改善大腦功能。5.防止陽光傷害、有助肌膚養顏美容。6.含色胺酸,是體內合成血清素的重要成分,吃了會讓人感覺心情愉悅。7.巧克力含礦物質「鎂」,可放鬆肌肉、改善經痛不適感。認識巧克力/成份含量比較根據食藥署規定,市售巧克力若植物油含量超過總重的5%則無法命名為「巧克力」。而「黑巧克力」除了總可可固形物含量需在35%以上,可可脂與非脂可可固形物也必須分別佔巧克力的18%及14%。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及牛奶巧克力所含成份如下:【資料來源】.巧克力功效有哪些?營養師:巧克力抗氧化功能比維生素C、E還強大.《healthline》7 Proven Health Benefits of Dark Chocolate.巧克力%數越高就越苦?高%數巧克力就能多吃嗎.純度高的黑巧克力就不怕發胖?偏頭痛的人不能吃巧克力?
-
2023-02-09 養生.聰明飲食
橄欖油可炒菜、油炸嗎?初榨是什麼?橄欖油好處、油品分級一次看
地中海飲食的好處無人不知,強調要攝取好油才有益健康,當中的關鍵絕非「橄欖油」莫屬。不過橄欖油到底好在哪裡?等級要如何區別?初榨是什麼?讓 Heho 營養師筠臻帶你一次解析橄欖油的秘密!見外國如此推崇橄欖油,還有專門的品油師一嘗它的好壞,有「黃金液體」之稱的橄欖油,不禁讓消費者與奢華畫上等號。不過,看到架上琳瑯滿目的品項,好多讓人搞不懂的品名,想買但不知道怎麼挑,也不曉得橄欖油到底厲害在哪裡?橄欖油的好處橄欖油被視為油脂中的精品,它含有高達 70% 以上的油酸(Oleic acid),是一種 Omega-9 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能夠降低人體的壞膽固醇 LDL-c,並提升好膽固醇 HDL-c。若將飲食中的飽和脂肪替換成 MUFA,有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而初榨橄欖油中保有相當豐富的營養素,如抗氧化的維生素 E、類胡蘿蔔素、多酚類物質,這些成分賦予橄欖油各式風味,更是有益健康的關鍵。其中讓我們吃起來有點辛辣感的「橄欖油刺激醛」(oleocanthal),可說是非常強大的抗發炎化合物。橄欖油分級標準從橄欖生長的那刻起,由於氣候、土壤、種植、採收方式等不同,橄欖油的品質經壓榨、萃取後開始分出高下。根據台灣國家標準 CNS「食用橄欖油與橄欖粕油」規範,可將食用橄欖油分為 7 級:特級初榨橄欖油、良級初榨橄欖油、普級初榨橄欖油、精緻橄欖油、橄欖油、精緻橄欖粕油、橄欖粕油。什麼是酸價?所謂酸價(Acidity)是 1 克油脂為了中和酸性,所需的氫氧化鉀量,這反映了油品中有多少的游離脂肪酸,數值越高代表油品氧化程度越高,反過來說,酸價越低,品質越新鮮。食藥署規範,酸價超過 2 mg KOH/gram 則表示油脂劣變,已發出油耗味必須換油。橄欖油可以炒菜、油炸嗎?總覺得橄欖油只被拿來涼拌做沙拉、或做成麵包沾醬,難道就不能用來炒嗎?其實,油品適合的烹飪方式取決於「發煙點」,低於油的發煙點才不會吃進劣變氧化的油脂。初榨橄欖油因未經精煉,發煙點較低,約莫 190℃。一般家庭在炒菜或煎炸的溫度介於 140℃~180℃ 左右,因此拿來煎煮炒炸是沒問題的。但在高溫烹煮的過程中,橄欖油的抗氧化物質會遭到破壞,部分營養素也會因高溫而流失,既然選擇初榨橄欖油是為了吃進它的好處,要煎炸的時候不妨換成其他油品,荷包也不會那麼傷心。若想要吃進更完整的營養素,則將初榨橄欖油用於生食、涼拌菜,或改成低溫烹調,會是更好的做法。延伸閱讀:煎煮炒炸都靠這一瓶?廚房必備食用油看「發煙點」
-
2023-02-09 養生.聰明飲食
怕胖滴油不沾?用對吃對才重要!專家教常見3種好油適合烹調法
因為怕胖而餐餐水煮滴「油」不沾?事實上,油脂是身體必要的營養素,如果攝取太少,反造成皮膚乾燥、排便不順,甚至導致經期紊亂。專家表示,與其不吃油,不如視烹調方式選對好油;也不需要對所有油脂敬而遠之,選擇合適的油脂加上飲食搭配,不僅不用擔心發胖,更能兼顧營養攝取與美味。油脂是人體維持健康不可或缺,每日油脂攝取量控制在總熱量三分之一油脂除了增加食物濕潤和光亮感增加食欲外,還有維護器官的功用。而且脂溶性維生素也需要透過食物中的脂肪才能被消化和吸收,因此若是長期缺乏油脂攝取,可能導致頭髮枯燥、皮膚乾燥脫皮、便祕、影響經期等。缺乏油脂會怎樣?1.肌膚變得乾燥、濕疹2.容易掉髮3.內分泌失調4.缺乏脂溶性維生素A、D、E、K5.容易罹患慢性疾病高油脂飲食也容易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建議醣類、蛋白質、脂肪在總熱量占比分配:高油脂飲食熱量占比.醣類:55%至60%.蛋白質:15%至20%.油脂:25%至30%,不可多於總熱量三分之一。.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病人不需要特別調整總攝取油量,但應慎選吃進去的油品種類。根據油脂的結構,選擇高飽和脂肪酸的油脂進行炒、炸等高溫烹調黃淑惠表示,油脂的基本結構為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大部分油脂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只是比率高低不同。飽和脂肪酸VS.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結構安定,不怕高溫烹調破壞結構,適合炒、炸。也因為非常安定,不容易代謝而容易堆積在體內,如肝臟、血管壁。且根據研究,過量飽和脂肪酸在體內還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意即俗稱「不好的脂肪酸」;並減少高密度脂蛋白(HDL)。雞油、豬油、牛油等動物性脂肪,飽和脂肪酸比率較高,在冰箱冷藏室裡呈現固體狀。植物油中的椰子油也屬於飽和脂肪酸比率較高的油品,但其化學鏈較短、較容易代謝,若真需要高溫烹調,可考慮選用。.不飽和脂肪酸:以結構是否含「雙鍵」,又分單元和多元,若只有一個雙鍵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兩個或兩個以上雙鍵則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因為具有雙鍵,相對不安定,不適合高溫烹調。植物性油脂多為不飽和脂肪,在冷藏溫度下是液體(椰子油除外)。常見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如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等,一般認為有助降低體內LDL、保持血管暢通;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率較高的油品則包括魚油、亞麻仁油、葵花油等,有助調降LDL,但也會調降HDL。油脂中的「反式脂肪」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兇之一根據食藥署資料,不飽和脂肪又可再區分為順式與反式脂肪,順式脂肪能被人體代謝利用,包含我們體內存在的脂肪酸,以及新鮮、未經烹調之植物油所含的脂肪酸,都屬於順式脂肪酸。反式者則無法被利用,會堆積在人體內組織、血管等處造成心血管疾病。根據現行法令,每100公克(固體或半固體)或每100毫升(液體)食品所含反式脂肪量不超過0.3公克,常見於含氫化油、酥油、人造植物油、人造奶油的食物,尤其是以植物油高溫炸,幾乎都有反式脂肪。若要避免攝取反式脂房,含上述成分的食物應盡量減少或避免攝取。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品適合涼拌、燙青菜,但仍然要注意飲食搭配基隆長庚醫院營養師林奕岑表示,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品,如橄欖油、苦茶油、茶籽油,較適合用於涼拌菜或是在燙好的青菜淋上,並加上蔥薑蒜等辛香輔助風味;並建議選用當季蔬菜,維生素和礦物質最豐富。台北馬偕營養師趙強則表示,事實上,油脂可以拉長食物消化時間,讓人更耐飢餓、降低其他攝取食物的升糖指數。因此在油脂選擇上更重要的是飲食搭配,而不只是一味選擇所謂的「好油」。他舉例,曾遇到個案平常飲食習慣以蔬菜、魚肉、豆製品為主,但在炒菜時都以豬油烹調。「你說他不健康嗎?倒也不一定」,趙強表示,個案平時蔬菜攝取多樣化,當中含有大量抗氧化能力佳的植化素,可以有效提高HDL及降低LDL。加上平時油脂攝取不多,也只有炒菜時會使用到油品,整體油脂攝取不多,因此就算使用動物性的飽和脂肪酸也無妨。而有些人平時喜愛吃肉,多數的肉都富含油脂,因此就算平時精挑細選使用「好油」,仍不健康。或是有些人以為堅果是「好油」拚命吃,血脂仍會上升。趙強說,以用油角度來看,如果烹煮四菜一湯,可以選擇兩道菜用油、兩道菜不用。並以當天的菜色決定使用的油品種類,如果菜色多樣性足,又需要炒、煎,則可使用精煉、耐高溫的油品,若是菜色較為單一,則可考慮使用保留較多營養素的初榨橄欖油等。
-
2023-02-01 醫療.兒科
14歲病人三酸甘油酯破萬引發胰臟炎,原因竟是這疾病!
14歲陳小妹最近吃不下又腹痛,抽血發現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也稱為三酸甘油脂)數值破萬,是正常數值60倍以上,且引發胰臟炎。陳小妹的媽媽和兩位姊姊過去也有相似病史,醫療團隊懷疑是家族基因引起的高三酸甘油酯,安排遺傳諮詢,發現她罹患「年輕人成年型糖尿病」,通常25歲前發病,若未及早控制血糖,將面對腎衰竭與視網膜病變等嚴重併發症。陳小妹經轉診至花蓮慈濟急診接受治療,入院後立即被轉往兒童加護病房。收治她的花蓮慈院兒科病房主任陳明群表示,高三酸甘油酯引起的胰臟炎較常發生於成人,兒童胰臟炎中約4%和高血脂有關,這是自己從醫多年,第一次在臨床看到三酸甘油酯指數破萬的青少年個案,相當罕見。血脂的成分有哪些?高血脂會增加那些疾病風險?血脂是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當血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濃度高於正常值,就稱為高血脂症。血脂異常指血脂肪濃度超出或低於標準。當體內的三酸甘油脂過高,便可能造成三酸甘油脂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屬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的一種;三酸甘油酯過高者,罹患胰臟炎、冠狀動脈心臟病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會增加。血脂包含以下幾種:1.LDL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由肝臟運出。藉血液循環運送到各個組織。2.HDL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負責運送血中的膽固醇回到肝臟。3.三酸甘油酯(又稱中性脂肪):人體攝取油脂、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產生熱量,未被消耗掉將轉成三酸甘油酯,儲存在肝臟或脂肪細胞中,作為備用能量。★不是所有膽固醇數值越低越好 這樣看懂血脂肪檢查報告臨床因三酸甘油酯過高導致胰臟炎,危急時緊急降血脂的方法主要有二種:一、血漿置換術:把血液裡的血脂洗掉再輸回。二、胰島素治療:內科療法,但有造成病患電解質不平衡的風險。陳小妹緊急入院時,除了高血脂,糖化血色素也非常高,花蓮慈院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周威志指出,據美國糖尿醫學會報告顯示,第二型糖尿病個案的糖化血色素數值高於8.5%,就需要施予胰島素治療。綜合考量治療風險,為盡快控制血糖、血脂,團隊立刻為她進行胰島素治療,所幸度過前五天急性期,後續狀況穩定,轉至普通病房持續定時注射胰島素,春節前順利出院。胰臟炎的症狀有哪些?引發陳小妹胰臟炎的成因是什麼?胰臟炎嚴重者可能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有生命危險。胰臟發炎症狀包含噁心、嘔吐、腹痛等,與第一型糖尿病酮酸中毒臨床症狀類似,但陳小妹的高血糖、高血脂並非單純因後天飲食造成,經確認陳小妹母親和姊姊都有相似病史,研判可能是基因遺傳導致家族性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或高血脂症。陳明群指出,家族性疾病導致的健康惡化,症狀治療大多是「治標」,要「治本」就需要做基因檢驗,若能確定真正的病因,用藥方向也能明確、更有針對性策略,因此為陳小妹安排遺傳諮詢評估。糖尿病除了常見的第一型和第二型,還有其他較少見的類型,花蓮慈院遺傳諮詢中心主任朱紹盈指出,陳小妹家四個人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就發病,她高度懷疑是「年輕人成年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年輕人成年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因基因病變造成且具遺傳性,患者多於25歲前發病,若沒有好好控血糖,將提早面對嚴重的併發症,如腎衰竭與視網膜病變等。朱紹盈表示,明確的疾病診斷需要基因檢驗,費用雖較昂貴,但對疾病進程、演變與預後可適度掌握,也能了解及全家人罹病的風險;但基因檢測無健保給付,為使陳小妹獲得更好的診斷與治療,遺傳諮詢中心和社工師正積極為陳小妹尋求辦法中。「如果慢性病的治療是長期戰役,罕見的遺傳性慢性病就更是場硬仗。」陳明群指出,一個好的醫療團隊要做的,不僅是在病人住院時將病況控制好,後續返家照護才是挑戰的開始。花蓮慈院小兒部建立跨團隊模式,從入院、臨床治療、後續衛教,透過不斷溝通與合作,希望窺見疾病的完整樣貌,處置當下症狀,也預見疾病的未來進展,給予生病就醫的孩子最全面、最完善的照護。
-
2023-01-29 醫聲.慢病防治
台灣每8人1人腎臟病變 醫籲控制三高避免第四高「高腎壓」
台灣每8位成人有1人發生腎病變,尤其血壓、血糖及血脂控制不佳時,皆可能增加腎臟代謝功能的負擔,導致大量血液通過腎臟時、血管內壓力上升,形成第四高「高腎壓」。長期腎壓過高,將造成腎臟損傷,引起慢性腎臟病的問題。醫師提醒,民眾保持健康的方式就是遵守「血壓722」、「運動533」等原則,並改善生活習慣、定期回診。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吳麥斯表示,高血壓及高血脂初期的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引起腦部、心臟、全身動脈血管、眼睛、腎臟、肝臟、胰臟等部位的併發症。控制血壓722 避免高血壓腎病變「高血壓患者發生腎病變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66倍。」吳麥斯解釋,長期高血壓將使血管硬化、狹窄,導致血液不足、缺血壞死,直接破壞供應腎臟氧氣和養分的腎絲球,腎臟無法排出體液及尿毒素,進而反過來加重血壓,形成高血壓腎病變,陷入可怕的惡性循環。高血壓的種類依照發生原因分為兩種,一是疾病造成的續發性高血壓,另一種則是家族遺傳、飲食高鹽高鈉、體重過重、運動量不足所致的原生性高血壓,佔所有高血壓患者九成,顯示飲食及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吳麥斯建議,患者應保持適當體重、戒菸、適量飲酒,並遵循「血壓722」原則,連續7天早上起床、晚上睡前各量2次血壓,確保血壓維持在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他也警告,一旦出現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等高血壓腎病變的症狀,應盡速就醫。維持運動533 血脂血糖不損腎功能「高血脂也會間接導致腎病變。」吳麥斯說明,血脂分為好的高密度膽固醇(HDL)、壞的低密度膽固醇(LDL)及三酸甘油脂(TG),後兩者其一過高時,即為高血脂症,隨著病情惡化,未來也容易罹患糖尿病。其中過多脂肪長期堆積在腎臟血管,塞住血管通道,將使血管硬化,無法輸送血液,損害腎功能。高血脂在台灣相當盛行,每5人就有1人罹患,且多與後天因素有關,如疾病、抽菸、過量飲酒,但吳麥斯強調,不是只有胖子才會得高血脂症,民眾皆應注意血脂是否維持標準。為避免三高惡化,吳麥斯表示,患者須改善生活習慣,包含控制飲食,維持「運動533」原則,每周5天、每天30分鐘的運動,運動後的心跳每分鐘須達130下。更重要的是定期監控數值並回診、遵從醫囑,不讓高血壓、高血脂有機會演變成腎病變。3少2多飲食原則 護體又護腎高血壓與高血脂患的飲食習慣很重要,台大醫院營養師葉宜玲分享「3少2多」飲食原則,鼓勵民眾少油、少加工食品、少調味料,及多蔬果、多高纖。少油、少加工食品少油不專指限縮攝取的油量,更強調種類好壞。葉宜玲透露,「豆魚蛋肉類」的名稱隱含推薦的優先順序,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且若無膽固醇的問題,可以每天一顆蛋。她也建議,烹調時選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苦茶油,或吃核桃、杏仁等堅果,代替牛油、豬油或美乃滋、花生醬。也盡量避開含有反式脂肪的加工食品,如餅乾、麵包等酥皮食物或炸物,幫助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研究顯示,降低LDL能有效降低罹患高血脂的機率。」然而,若民眾已罹患高血壓腎病變,則不建議吃堅果,避免造成血磷上升,產生更多含氮廢物。少調味料適量的鹽能增添美味,過度則將導致高血壓。依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縱使不添加任何調味料,每人每天仍會從食物本身攝取400毫克的鈉,若再使用蝦醬、味精、雞粉等,一湯匙的含鈉量,佔每日鈉攝取比例將過半、甚至超標,是廚房裡的頭號「鹹」犯。多蔬果高纖多吃蔬菜、水果也有小祕訣,葉宜玲建議,每天應進食3份蔬菜、2份水果,最好選擇不同顏色,「代表有不同的植化素,是豐富的抗氧化來源。」此外,全穀雜糧類也是高纖維的一大來源,可用雜糧、蕎麥麵取代白飯,或是加入南瓜、芋頭等,協助改善膽固醇、控制血糖、減輕體重。但葉宜玲提醒,腎臟病患者排出磷離子的能力較差,反而不適合吃高磷的雜糧。
-
2023-01-24 醫療.心臟血管
30歲男沒糖尿病、高血壓,突胸痛竟是心肌梗塞!醫曝這原因加速動脈硬化
「噢,胸口好痛…」阿凱在爬樓梯時突然感到胸痛,胸口彷彿被重物壓住,頸部、肩膀也很不舒服。30多歲的他沒有糖尿病、高血壓,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健康,萬萬沒想到會發生心肌梗塞。「診斷心肌梗塞後,我們便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把血管打通。」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醫師回憶,「抽血報告顯示,他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高達220 mg/dL,而他從來都不曉得自己的膽固醇超標。」如果能夠及早治療,好好控制膽固醇,這種心肌梗塞其實可以預防,洪惠風醫師指出,一旦發生心肌梗塞,就會影響心臟功能,導致心臟衰竭,甚至可能在送到醫院前死亡,非常危險。膽固醇超標時,通常沒有症狀,卻可能造成生命危險!若在健檢的時候,發現低密度膽固醇LDL-C、或其他血脂肪過高,千萬別掉以輕心,一定要積極處理,以免發生憾事。心肌梗塞不是老人的專利,低密度膽固醇LDL-C加速動脈硬化損害全身器官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經常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洪惠風醫師解釋,隨著時間我們的血管壁會越來越厚,有點像樹木的年輪,日積月累一天天增加,差別在於有人動脈硬化速度較快,有人動脈硬化速度較慢。研究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抽菸、欠缺運動、遺傳等因素,都會讓動脈硬化的速度加快。當膽固醇、血脂肪超標時,患者通常沒有症狀,而毫不自覺。根據109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自述無三高、心臟病及腦中風等病史之民眾,在接受成人健康檢查後,新發現有血脂、血壓、血糖異常者分別有24.7%、21%、9% 〔1〕。因為動脈硬化剛開始的時候,血管內徑沒有受到影響,讓患者沒有感覺,洪惠風醫師說,當血管壁越來越厚,就會影響全身各個器官,例如心臟的心肌梗塞、腦部的中風、腎臟功能惡化、周邊動脈阻塞等,而造成嚴重併發症,危及性命〔2〕。「曾經有研究發現,動脈硬化的速度,跟高血脂、膽固醇密切相關,當動脈硬化血脂肪太高,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快,老化的速度也越快。」洪惠風醫師說,「如果高膽固醇、高血脂沒有好好控制,血管就會老得快,身體也會老得比較快,而容易中風、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可能在年輕的時候發生,洪惠風醫師強調,低密度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越高,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快,危險就會越早發生。舉例來說,一般人可能是在70、80歲才發生心肌梗塞,但當低密度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很高時,可能在30、40歲就會發生心肌梗塞,不可掉以輕心。風險越高,低密度膽固醇LDL-C越低越好!如何有效控制壞膽固醇?控制高血脂得從飲食、運動、藥物著手。洪惠風醫師說,若只靠運動,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下降幅度大概是小於5%;若是飲食控制加上運動,平均來說大概下降8%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如果使用口服藥,大概可以下降30-50%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2〔2〕。目前還有降膽固醇針劑可以使用,降膽固醇針劑能夠促使身體清除低密度膽固醇LDL-C,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濃度。洪惠風醫師說,一般是兩個禮拜打一針皮下注射,可以降低50-60%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為低密度膽固醇控制不佳或是對口服藥物副作用不耐受的患者提供一項治療選擇。藥物的選擇與患者的危險因子有關,洪惠風醫師解釋,發現高血脂的時候,首先要確認危險性有多高,包括是否有糖尿病?糖尿病的時間有多久?是否有缺血性腦中風或暫時性腦部缺氧?是否有急性冠心症候群?是否有慢性腎臟病?是否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根據2019年歐洲心臟學會血脂異常管理指引〔3〕,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的時候,建議將低密度膽固醇LDL-C控制在越低的水準。若屬於低度危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116 mg/dL。若屬於中度危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100 mg/dL。若屬於高度危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70 mg/dL。若屬於非常高度危險,例如腎功能很不好、糖尿病已經造成器官損傷、已經有心肌梗塞、中風、周邊動脈疾病等,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55 mg/dL。「即使屬於低度危險,沒有任何危險因子,也希望把低密度膽固醇LDL-C控制在116 mg/dL以下,任何人都不能太高。」洪惠風醫師強調,「臨床上會先看低密度膽固醇LDL-C目標值是多少,然後根據目前的數值,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如果抽血發現低密度膽固醇LDL-C過高,而目標值很低,則在飲食、運動、口服藥之外,勢必要考慮使用降膽固醇針劑,運用各種工具,積極控制膽固醇。」小提醒:低密度膽固醇過高,以運動、飲食來改善,並定期健檢心血管疾病會在日積月累中形成,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請務必戒菸,維持理想體重,飲食方面要多攝取蔬菜、水果、魚類,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每天進行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但是會讓動脈粥狀硬化的速度加快,使得心血管疾病提早發生,洪惠風醫師叮嚀,大家要定期檢查,若發現異常便要盡快就醫,善加運用口服抗膽固醇藥物、降膽固醇針劑積極治療!◎ 了解更多心血管疾病用藥知識與風險,前往問診便利貼。◎ 了解十年內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前往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參考資料:1. 預約成人健康檢查 掌握風險擁抱健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 Atherosclerosis_AHA 3. 2019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lipid modification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risk: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EA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Volume 41, Issue 1, 1 January 2020, Pages 111–188原文:
-
2023-01-16 養生.聰明飲食
熱紅酒富含降膽固醇元素可以多喝嗎?專家解析熱紅酒成分
熱紅酒 (Mulled Wine)熱潮吹入台灣。中山醫院營養組組長吳芷柔提醒,熱紅酒屬於酒精性飲料,應少量或限制攝取。熱紅酒基酒是葡萄酒,天冷時喝一杯是種享受,不僅可驅寒、助眠,還有其他健康功效。由於葡萄富含多酚類物質,其中葡萄皮含白藜蘆醇素(Resveratrol),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濃度,進而減少動脈硬化與血栓風險,且因含抗氧化劑,可增強免疫系統,抵禦疾病、預防癌症。葡萄還含有花青素、槲皮素、兒茶素、芸香素、原花青素低聚物、沒食子酸等其他葡萄多酚成分,這些植化素都具抗氧化特性,可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侵襲,具降低心血管風險、增強免疫功能,預防糖尿病、癌症、骨質疏鬆和神經退化等功效,益處甚多。作為熱紅酒特殊香氣的肉桂,數千年來被當香料與藥材使用,近年來發現肉桂富含多酚,也具有抗氧化、抗發炎、修復組織、保護心臟、降血糖、降膽固醇及抑制黑色素瘤增生等效用。此外,熱紅酒還有許多健康內含物,包括柑橘類水果、肉豆蔻、丁香、蜂蜜,它們都有助健康,並減少發炎作用,尤其柑橘類水果含有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降膽固醇作用。雖然熱紅酒眾多成分都有降膽固醇功效,但本質上它仍是一種「高糖分的酒精性飲料」,吳芷柔說,宜少量或限制攝取。若過度飲用,人體的糖分會飆升,會導致隔天頭痛與疼痛外,還會影響認知、情緒、消化功能及造成皮膚不佳等問題;攝取過多的酒精,也會帶來不少危害,如血壓高與心臟病等風險。吳芷柔指出,美國心臟學會對於飲酒的建議,每日男性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不宜超過1個酒精當量(每個酒精當量15公克,相當於啤酒360毫升,葡萄酒120至150毫升,白蘭地等烈酒30至40毫升)。因此,建議熱紅酒的攝取量,女性每日以不超過1杯(150㏄)、男性每日不超過2杯(300㏄)。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3-01-08 醫療.心臟血管
吃藥後膽固醇仍超標怎麼辦?名醫洪惠風教你如何控制壞膽固醇
「什麼是壞膽固醇?」「為何壞膽固醇會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吃藥後,膽固醇還是超標怎麼辦?」「壞膽固醇偏低可以嗎?」關於低密度膽固醇LDL-C,大家常有許多疑問和迷思,請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醫師一一解答。我們的器官都需要血液供應充足的氧氣和養分才能正常運作,然而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可能堆積在血管壁形成斑塊,導致動脈粥狀硬化,所以被稱為「壞膽固醇」〔1〕。洪惠風醫師指出,心臟的血液供應來自冠狀動脈,冠狀動脈狹窄初期通常沒有症狀,但是當冠狀動脈狹窄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心肌便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隨著血管斑塊增厚,冠狀動脈會逐漸狹窄,並導致血流減少,稱為狹心症〔2〕。洪惠風醫師說,但是更可怕的是血管斑塊突然破裂,因為血管斑塊破裂時會促使血栓形成,血栓可能使血管完全阻塞,而造成心肌梗塞。除了造成心肌梗塞之外,動脈粥狀硬化還可能造成腦中風,導致嚴重後遺症。「我常把心肌梗塞比喻成土石流,冠狀動脈就像公路。一旦發生土石流,就會中斷交通。」洪惠風醫師說,「預防土石流的重點在於血管壁,也就是做好血管壁的水土保持!」動脈粥狀硬化的速度與低密度膽固醇LDL-C有關,血中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濃度越高,動脈粥狀硬化的速度越快;血中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濃度越低,動脈粥狀硬化的速度越慢〔3〕。洪惠風醫師說,控制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目的,是控制動脈粥狀硬化的速度,延緩血管老化的速度。如果把低密度膽固醇LDL-C控制在70mg/dL,能夠避免動脈粥狀硬化繼續惡化。甚至還有一些研究認為,當低密度膽固醇LDL-C降到更低的時候,動脈粥狀硬化有機會逆轉〔4〕。根據風險程度,決定個人化目標值臨床上,醫師會依據每個人的狀況、病史、家族史來決定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目標值。根據2019年歐洲心臟學會血脂異常管理指引〔5〕,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的時候,建議將低密度膽固醇LDL-C控制在越低的水準。● 若屬於低度危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116 mg/dL。● 若屬於中度危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100 mg/dL。例如小於50歲的第二型糖尿病患,糖尿病病史小於10年,且沒有其他危險因子。● 若屬於高度危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70 mg/dL。例如糖尿病病史大於10年,但尚未出現器官損傷。● 若屬於非常高度危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55 mg/dL。例如腎功能很不好、糖尿病已經造成器官損傷、已經有心肌梗塞、中風、周邊動脈疾病等。多管齊下控制低密度膽固醇想要控制低密度膽固醇LDL-C,必須從運動、飲食、降血脂藥多管齊下,各種方法都能發揮一定的功效。洪惠風醫師說,如果只靠運動,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下降幅度大概是5%;如果運動搭配飲食控制,大概可以降5%至10%,平均約降8%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5〕。「假設一位患者血中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濃度為140ml/dL,而目標值是70mg/L,代表降幅需要達到50%。」洪惠風醫師說,「單靠飲食、運動顯然無法達到足夠的降幅,所以必須搭配降血脂藥或針劑。」使用口服降血脂藥能讓低密度膽固醇LDL-C下降30-50%,洪惠風醫師說,現階段還有降血脂針劑,可以讓低密度膽固醇LDL-C下降50-60%〔5〕。在控制低密度膽固醇LDL-C時,最重要的是先根據危險程度決定目標值,然後看看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濃度有多高,再決定要採用哪些方式才有辦法達到目標值。低密度膽固醇偏低可以嗎?關於低密度膽固醇LDL-C,目前的觀念是「低一點較好」。洪惠風醫師說,有一類人,先天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非常低,經過長期觀察,低密度膽固醇LDL-C過低並沒有對這些人造成問題。所以,對一般人而言,若抽血發現低密度膽固醇LDL-C濃度偏低,應該可以不必擔心。貼心小提醒控制控制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目的是減緩動脈粥狀硬化的速度,洪惠風醫師提醒,也就是說,在使用藥物控制達標後,請繼續維持,千萬不能因為看到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數值下降,便擅自停藥!對自身低密度膽固醇LDL-C有疑慮的民眾可以多加利用線上工具「快來看看你的壞膽固醇目標值是多少」,作為設定高血脂治療目標的參考。也推薦給高血脂病友進行自我評估,並就結果與主治醫師討論。◎ 了解更多心血管疾病用藥知識與風險,前往問診便利貼。◎ 了解十年內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前往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參考資料:1. Medline Plus / LDL: The "Bad" Cholesterol2.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What is Atherosclerosis?3.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 Clinical Trial Endpoints: Angiograms, Events, and Plaque Instability4.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 Effect of Alirocumab Added to High-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o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PACMAN-AMI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5. 2019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lipid modification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risk: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EA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Volume 41, Issue 1, 1 January 2020, Pages 111–188原文:
-
2023-01-01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AI人工智慧取代醫師,會更好嗎?
Q:下列何人最熟悉醫療指引?(單選題)A醫學生 B實習醫師 C住院醫師 D總醫師 E主治醫師 F教授 G律師這是美國醫界流傳的笑話,據說答案是G。也就是說,在醫療糾紛時,美國律師比醫師還認真,會仔細研讀指引中的每個字句,跟案情比對,希望能抓到醫師或是醫院的錯處。醫療指引並不好讀,動不動就是一兩百頁密密麻麻的醫學英文,不但許多國家很多地區都有,品項眾多,頻繁改版,不同的醫療指引,偶爾還會相互牴觸,讓人莫衷一是。但共同的特點,是每個治療指引,都是由許多專家在廣泛參考最新研究報告後,在科學的基礎上,共同做出的客觀建議。臨床醫師跟病患只要照著最新指引的建議做,通常醫療行為都不會太離譜。醫療指引有點像是囉嗦的開車指引,胎壓多少、車速多少、紅綠燈該如何因應、離前車應保持多少距離……當遵守所有的規則時,車禍的機會就會降低。每個指引的前言中都會有一段文字,交代這個醫療指引,不過是建議,不是金科玉律,更不是法律,臨床醫師在面對不同狀況時,必須要加上自己的判斷,以病人的利益為優先,做出取捨。在大部分的狀況,醫師病患遵循治療指引,偶爾做出微調(如開車緊急避難,需要靈活應對交通規則),會是最佳的醫療型態。如果不遵循指引,風險就會增加。曾見到2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家中的血壓都快150(糖尿病病人,建議血壓控制在小於130/80),糖化血色素A1C控制在9-10+之間(除非年紀大或如低血糖的風險高等其他因素時可稍微放鬆外,一般建議糖化血色素要小於7,甚至小於6.5),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LDL也在100上下(2019歐洲治療指引建議,糖尿病十年以上時,LDL要小於70)。這位病人三高未達標一段時間後,就心肌梗塞了,令人驚訝的,是發病後,她的數值仍然維持不變,甚至LDL還更高了(心肌梗塞後LDL應小於55)。如果每一個數值都好好控制,她那次的心肌梗塞有很大機會是可以避免的,發病後如果好好控制,更能預防下一次的發病。醫師跟病患或許是太累,或許是沒有跟上時代,或許是粗心,或許是該注意的東西太多……臨床上沒有人能夠不犯錯,所以醫院常常會利用檢查表、個案管理等方式來確保不會有該做而未做,或是不該做而做的漏洞。最近CHATGPT聊天機器人模型在網路上暴紅,它可以寫程式、交報告、寫小說、還能聊時事、討論問題,它像是個知識淵博又永不休息的大師,給大家無盡的想像,雖然也犯錯,卻一天一天進步。AI人工智慧會比醫師更好嗎?有許多爭辯,但我相信在上述的情境時,答案會是肯定的,因為它能避免Clinical inertia(臨床惰性)、Physician inertia(醫師惰性)。這兩者的意思,就是數值應該要更積極控制,卻沒有積極處理,也就是說「應做、能做、卻未做」。醫療指引中建議的數值是全世界醫學會中,許多專家共同做出的最理想血壓、血糖、血脂建議,遠比個人經驗更科學,更客觀。只要照著做,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能降到最低,而且還會依照最新的研究結果,即時做出調整。在AI醫師來臨前的解決之道,是自己注意數值,如果發現未達標,請跟自己的醫師好好討論一下。
-
2022-12-24 養生.聰明飲食
聖誕節、新年將至!年末狂歡必喝紅酒,適量飲用有3益處
又來到一年的尾聲,年末這幾天周圍總是充斥著歡樂的氣氛,聖誕節、新年接連到來,朋友的聚餐也是一攤接著一攤。聚餐狂歡除了各種美食,也常搭配各種如汽水、可樂…等甜甜的碳酸飲料,除了這些常見的碳酸飲料,今年你是否想換個口味了呢?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你認識這個年末聚餐必備的高級飲品-紅酒! 紅酒是怎麼做的?在台灣雖然比較少人有喝紅酒的習慣,但大家應該對於紅酒一定不陌生。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或是較為高級的聚會就可以看到紅酒的身影,而懂得品嚐紅酒的人也往往代表著較高的社經地位象徵。那麼,你知道紅酒究竟是怎麼製作的呢?我們可以將紅酒的製作簡單分為五個階段:1.收成葡萄:紅酒是以葡萄釀造而成,這個階段要採收最健康、最高品質的葡萄2.揀選及榨汁:將採收的葡萄連皮一起碾碎並榨成葡萄汁3.發酵:是釀成紅酒非常重要的步驟,也是由葡萄汁轉換成酒的過程,需要加入酵母來幫助發酵。 4.熟成:發酵完成後就會把酒放入不鏽鋼或木桶中成熟,熟成時間的長短以及不同的桶子可以決定紅酒的顏色、香味、風味、及尾韻等等。5.澄清、過濾、裝瓶:將沉澱物過濾掉並將釀造完成的酒分裝到瓶子內。紅酒的製作是一門高深的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會影響到最後成品的風味與口感,因此好的紅酒也代表著品味與高尚的展現。 紅酒對身體的益處提到紅酒對身體的益處,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幾年前曾轟動一時的「法國悖論(French paradox)」,這是在說明儘管法國人的飲食習慣中攝取了相對較多的飽和脂肪,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卻比其他國家還要低。探究其原因發現這與法國人喝紅酒的習慣有關。 紅酒也稱為紅葡萄酒,屬於葡萄酒的一種,與白葡萄酒不同的是,紅酒釀造時是連皮一起發酵,而白葡萄酒是先將果皮去掉後再將葡萄汁進行發酵,因此在色澤上兩者就有差異。而由於紅酒是帶皮發酵,因此能夠保留更多的植化素與多酚類,例如:白藜蘆醇、單寧酸、花青素、黃酮醇、兒茶素等等,因而紅酒相較於白酒有更高的營養價值。 經研究顯示適量飲用紅酒有下列益處:• 抗氧化紅酒內富含許多抗氧化物,包括多酚類、類黃酮、植化素等等,能夠中和自由基以減少體內的氧化壓力,進而達到抗氧化、延緩老化的效果。• 保護心血管抗氧化本身就能保護心血管,而在紅酒內的眾多抗氧化物中,最主要也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廣泛存在於葡萄皮與種子中的白藜蘆醇(Resveratrol),白藜蘆醇能夠減少低密度脂蛋白(LDL,我們俗稱壞的膽固醇)的氧化、降低血小板的凝集、防止血栓,進而達到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對於冠心病(CHD)、缺血性中風等等都有預防的效果。• 幫助葡萄糖、脂質代謝有研究顯示紅酒可以改善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進而能預防第二型糖尿病。而也有研究統計出適量飲酒的人與一般人相比有更多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我們俗稱好的膽固醇),因此對於健康人而言,適量飲用紅酒對於部分慢性疾病有預防的效果。 營養師碎碎念:飲酒二三事看完今天的介紹後,今年聖誕節是否也想開一瓶紅酒來嚐嚐了呢?雖然紅酒對於人體的好處多多,但都是在「適量飲用」的情況下。而國健署建議適量飲酒的原則是「男性每日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每日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 1個酒精當量就是15公克的酒精,若簡易換算成我們常見的酒種則如下:1個酒精當量=15公克酒精=啤酒 ( 4% )375 cc=水果酒(10%)150 cc=白蘭地(40%)40 cc=高粱酒(53%)30 cc=葡萄酒(12%)120 cc*換算公式:酒的 cc數 × 酒精百分比 × 0.785(酒精密度)酒精在人體內是透過肝臟來代謝,當喝得越多時代謝的速度就會越慢,言下之意就是酒精的毒性會在身體累積越久的時間,對身體的傷害也越大,也才會有「喝酒傷肝」的理論出現。因此在這邊Evelyn還是要提醒大家記得「理性飲酒」,偶爾小酌一兩杯沒問題,千萬不要一時貪戀「酒國英雄」的稱號而傷害到自己的身體健康喔!在這個有滿滿聚會的年末,你也可以試著告別汽水、可樂等碳酸飲料,改用適量紅酒點綴歡樂的氣氛,同時對身體還能有益處喔~讓我們互敬一杯,一起為2022年慢慢畫下一個句點、並迎接美好的2022年吧!《PrimePlus健康設計家》也會陪伴您繼續度過未來的健康每一天。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2-12-19 醫療.新陳代謝
代謝症候群是三高發生前警訊 專科醫師教你如何恢復健康狀態
「小陳,你竟然也變胖了。」「是呀,畢業到現在,體重增加了20公斤。」幾位老同學難得聚在一塊兒,看著彼此的變化,忍不住感嘆,「哎呀,歲月不饒人,大家都發福囉!」其實,發福不是福,而是不可忽視的健康警訊!「代謝症候群」的判定標準有幾項,包括腰圍、血壓、空腹血糖、空腹三酸甘油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這五項裡面如果有三項異常,就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奇美醫院新陳代謝科陳柏蒼醫師指出,「現在認為代謝症候群就是三高發生之前的警訊,如果已經有代謝症候群,卻依然沒有好好注意,三高就會找上門。」目前,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在男性約39%,女性約30%。陳柏蒼醫師說,如果有不良生活習慣,飲食又沒有注意,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可能會更高。代謝症候群算是亞健康的狀況,在這個階段還有機會改善,如果做好生活型態調整,可以恢復到健康的狀況。代謝症候群與三高問題密切相關,陳柏蒼醫師表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或周邊動脈阻塞等心血管事件,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代謝症候群常讓人三酸甘油酯TG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偏低,因為腰圍超標時,堆積的是不健康的脂肪,這些不健康的脂肪容易有脂肪酸游離,過多的游離脂肪酸會使肝臟產生過多三酸甘油酯,因此TG會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偏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偏高,並導致胰島素阻抗,造成血糖異常。混合性高血脂,不能顧此失彼代謝症候群逐漸惡化之後,除了造成糖尿病,還會伴隨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患的高血脂往往是混合性血脂異常,除了注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還要注意三酸甘油酯TG。陳柏蒼醫師說,臨床上會希望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控制好,而且三酸甘油酯TG也不可忽視。因為三酸甘油脂太高,會產生急性胰臟炎,亦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都必須注意,才能避免後續嚴重的併發症。控制高血脂必須從飲食、運動、藥物著手。飲食方面要少吃油炸物、精緻澱粉、甜食、糖飲等,陳柏蒼醫師說,因為過多精緻醣類進到我們體內,會轉化成三酸甘油酯。另外,喝酒一定要適量,酒精過度攝取量也會加重三酸甘油酯產生。運動方面,每週至少要有5天運動達到中等強度,持續30分鐘,可搭配有氧運動與肌力訓練,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並循序漸進。針對高血脂病人,一般會先嘗試飲食、運動控制三個月。若依然無法達標,便會建議使用藥物控制,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使用,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選用合適的藥物。由於糖尿病患者屬於高風險族群,除了生活型態的調整,應該盡早用藥。控制膽固醇,留意蹺蹺板效應使用藥物控制膽固醇時,經常會發現蹺蹺板效應,陳柏蒼醫師解釋,因為在代謝過程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與三酸甘油酯TG是上、下游的關係,所以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下降時,三酸甘油酯TG會有上升的情形,類似蹺蹺板,所以被稱為「蹺蹺板效應」。三酸甘油酯TG過高時,會使急性胰臟炎的風險上升,陳柏蒼醫師提醒,在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時,也需要小心監測,預防三酸甘油酯TG過高。為了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和三酸甘油酯TG都控制好,醫師會適時調整藥物,在狀況許可時,會選擇合併型藥物,幫助血脂達標,以解決兩個相反的問題,而且方便性較高,也能提升患者服藥的順從度,治療上較容易成功。貼心小提醒代謝症候群是重要健康警訊,一定要盡快調整生活型態,做好飲食控制,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陳柏蒼醫師叮嚀,三酸甘油酯TG過高將導致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偏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偏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現在的藥物很多樣,能夠幫助血脂達標,在控制膽固醇時,可能出現蹺蹺板效應,因此要小心監測三酸甘油酯TG,並適時調整藥物。高血脂是不容輕忽的慢性病,在控制達標後還是要按時服藥,才能降低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原文:
-
2022-12-14 養生.聰明飲食
添加糖種類有那些?與天然糖分哪裡不一樣?5招避免飲食中添加糖!
糖是種簡單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身體熱量做能量使用。日常中常見兩種主要的糖為天然糖、添加糖。天然糖,存在於未加工的完整食品中,像是水果、蔬菜、乳製品和一些穀物;果糖存於水果中的天然糖;乳糖是存在於動物乳製品中的天然糖。添加糖存在於加工食品和飲料中,添加糖營養價值不高。食品中添加糖的原因,包括:讓烘焙食品賞味期限更長、防止果凍和果醬變質、有助麵包和酒精發酵、改善食品和飲料的風味、顏色或質地。含有添加糖的食物包括:糖果、蛋糕、餅乾、甜麵包、糕點、甜甜圈、乳製品、甜點(冰淇淋和優格)、含糖飲料(運動飲料、能量飲料、果汁)。飲食西化影響,國人喜歡飯後吃個甜點或來杯手搖飲品,大家都喜歡用甜品滿足口慾,但現今精緻糖攝取已過量。應該將添加糖限制在每日總熱量的 10% 以內。如果每天攝取2,000 Kcal,精緻糖不應超過 200 Kcal,也就是每天不超過50公克糖。越來越多跟糖相關的研究,當攝取過多的添加糖,可能會衍生健康問題,包括:蛀牙、肥胖、第2型糖尿病、心臟疾病、高三酸甘油酯、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或“壞”)膽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或“好”)膽固醇。日常如何避免或限制飲食中添加糖?添加糖沒有太多的營養價值,被稱為「空熱量」,吃或喝太多的空熱量食品,首先會先增加體重!1.選擇對心臟有益的食物:水果、蔬菜、瘦肉蛋白和全穀類作為正餐和零食。2.避免糖果、烘焙食品和奶製品甜點。3.選擇水而不是含糖飲料:一罐12盎司(約360 mL)蘇打水大約有130 Kcal、8茶匙的糖。此外,不能用果汁代替新鮮的水果和蔬菜。4.避免攝取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添加糖和鈉含量很高。5.烹飪、烘焙時使盡量減少糖的使用量。做個聰明的消費者:購買食品時記得閱讀營養成分標示、確認產品中含有多少糖。一公克糖提供4 Kcal,4克等於1茶匙糖;如果標示上寫含有40公克糖,那麼表示吃掉進160 Kcal和10茶匙糖。食物挑選上,選擇添加糖使用的量越低越好。一般來說,添加糖低於5 %的食物是較佳的選擇,避免添加糖分超過20 %的食物。 一天一杯含糖飲料,脂肪肝就是你的啦....http://bit.ly/3EA6q3h
-
2022-12-02 焦點.元氣新聞
好膽固醇越高越好?最新研究質疑HDL預測心血管疾病能否有效
過去被稱之為「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可用來預測心血管疾病,一般認為數值越高則風險越低,最新一項研究指出,實際情況可能不像科學家曾經認為地那麼有效。根據外媒Science Daily及CNN報導,近日一項刊登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ACC)的研究指出,1970年代的科學家認為較少的HDL和成年人心臟病發作或相關死亡的風險增加有關,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早期研究對象僅包括美國白人,而此HDL濃度預測假定對黑人是無效的。除此之外,該研究也發現,較高的HDL與是否降低白人或黑人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均無關。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奈特心血管研究所副教授Nathalie Pamir表示,人們普遍認為無論種族為何較低的HDL是有害的,而該研究結果顯示這項說法可能是有問題的。她指出,這意味著將來人們不會因為有較高的HDL數值而得到醫師讚揚。該研究團隊檢視23901 參加「地理與種族差異的中風原因(Reasons for Geographic and Racial Differences in Stroke (REGARDS))」的美國成年人數據,並針對這批參與者進行平均長達10年的追蹤,發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和三酸甘油酯升高的成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略有增加,而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研究團隊表示,目前對心臟病風險的臨床評估可能會對黑人成年人的風險進行錯誤分類,可能會阻礙針對這一群體的最佳心血管疾病預防和管理計劃。他們也建議,需要做更多研究來了解是什麼導致HDL與心臟病風險之間產生關聯的種族差異。【參考資料】.Study challenges 'good' cholesterol's role in universally predicting heart disease risk.Study suggests that HDL or ‘good’ cholesterol is less beneficial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especially for Black adults
-
2022-11-26 醫療.心臟血管
36歲三年心肌梗塞2次!醫:降壞膽固醇防心梗,降1單位少22%風險
心肌梗塞和不穩定心絞痛風險,「壞膽固醇」被視為重中之重,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陳玠宇醫師提醒,壞膽固醇對人體危害不容小覷,降低壞膽固醇可減少風險,如何降低是重要課題。 心肌梗塞常見風險因子,醫:降壞膽固醇是重要課題! 陳玠宇醫師指出,常被提及的心血管風險因子可如年紀,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或停經之後。家族史,尤其是早發性,男性小於55歲、女性小於65歲。除此之外也包括抽菸、缺乏運動、飲食不佳等,引起的肥胖、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血脂異常、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現代人因飲食西化,以及高糖、高油等精緻飲食,心血管疾病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膽固醇是風險之一,尤其是低密度膽固醇LDL-C,也就是所謂的壞膽固醇,危險因子調控、嚴格控制是重中之重。 降壞膽固醇防心肌梗塞,降1單位可減少22%風險! 研究:降1mmol/L可減少22%風險!陳玠宇醫師表示,根據文獻,低密度膽固醇每降低1mmol/L(約38.6 mg/dL的LDL-C),可減少約22%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 各疾病建議數值:台灣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也建議,所有冠狀動脈心臟病、急性冠心症患者,需將LDL-C降到基本70 mg/dL以下。急性冠心症合併糖尿病、再發心肌梗塞、多條冠狀動脈血管病變或周邊動脈阻塞者,更應考慮將其嚴格控制在55 mg/dL以下。 其他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頸動脈狹窄之缺血性中風、暫時性腦缺血患者,皆建議將LDL-C降至70 mg/dL以下。冠狀動脈、頸動脈、周邊動脈疾病三者合併兩者以上,則應考慮降至55 mg/dL以下。 而針對膽固醇異常,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基礎LDL-C過高超過190 mg/dL者等高風險族群,建議應直接將LDL-C降到最少100 mg/dL以下。 降壞膽固醇防心肌梗塞,醫指4大關鍵缺一不可! 陳玠宇醫師也建議,若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應至少3個月非藥物控制調整,如飲食、運動、生活型態等,經調整LDL-C仍大於115mg/dL、有兩個危險因子以上,或是130 mg/dL、有一個危險因子,或者160 mg/dL、無危險因子,都建議開始使用降膽固醇藥物治療。 他36歲三年心肌梗塞2次!抽血檢查成績大大不及格。 陳玠宇醫師也分享,日前就有一名36歲男性案例,三年發生兩次心肌梗塞。該案例三年前因胸痛、冒冷汗送至急診,診斷為「下壁ST節段上升急性心肌梗塞」,經急救後就回一命。 正當案例以為已經遠離心血管疾病猝死風險,近日又再度因胸痛發作送至急診,診斷發現為「非ST節段上升急性心肌梗塞」,且比三年前更加嚴重,再次接受心導管手術。 案例不解,3年前心肌梗塞後就已規律服用藥物,並定期追蹤,為何又會再次發生、且更加嚴重。經抽血檢查發現膽固醇數值大大不及格,總膽固醇196 mg/dL、三酸甘油酯135 mg/dL、高密度膽固醇35 mg/dL、低密度膽固醇134 mg/dL。 膽固醇對健康傷害非立即性,日久恐釀重大危害不可小覷! 陳玠宇醫師提醒,膽固醇對健康所造成的危害,雖然不是立即性的,但長年累月下血管提早老化、硬化、狹窄,就會使得相關併發症出現,甚至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死亡等。膽固醇及相關風險因子控制相當重要,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可單靠藥物控制,飲食、運動、生活各方面都應時時關注。 《延伸閱讀》 .海鮮也要注意膽固醇?10種海鮮比一比,營養師指需注意關鍵! .簡單4招消滅壞的膽固醇!助防中風、心肌梗塞、失智症、腎衰竭!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1-12 養生.聰明飲食
從數據看素食、葷食者,誰更健康? 飲食注意事項ㄧ次看
素食者體脂率、膽固醇明顯較低、但三酸甘油脂卻偏高,建議吃對蔬食、了解自己身體健康數據。素食者的體脂率、膽固醇數值明顯較葷食者低近年蔬食大受歡迎,許多人加入吃素和蔬食的行列。如何健康吃素?一項收集五年數據的資料庫分析顯示,女性吃素比率明顯高於男性,素食者的體脂率、膽固醇數值明顯較葷食者低,但三酸甘油脂偏高,尤其是50歲以上女性,推測可能與食用過多油脂和糖有關,建議吃蔬食時避免攝取過多油脂。台灣最喜歡吃素的縣市第一名:澎湖縣「美兆健康大數據庫」近五年分析顯示,從2017-2021年,吃素的男性占2.09%、女性3.23%,女性明顯偏高;以年齡層來看,素食者平均以50歲以上居多;最喜歡吃素的縣市第一名,竟然是澎湖縣,素食占比6.99%。吃素降低膽固醇 但為何三酸甘油脂數值不降反升?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中,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都是重要的參考數值,進一步分析健康檢查數據,發現素食者的體脂率、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LDL)都比葷食者低,但三酸甘油脂(TG)卻比葷食者高。從上述調查推論,吃素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為何三酸甘油脂的數值不降反升?根據「美兆健康大數據庫」資料分析,葷食者三酸甘油脂平均數值104.39,素食者反而是107.97。如果膽固醇正常,但三酸甘油脂偏高,仍然可能有慢性病風險。推測隱藏在不均衡的素食飲食背後的殺手可能是「糖」,尤其是精製醣類及攝取過高的熱量。「美兆健康大數據庫」經理莊淵傑進一步指出,數據中發現男女大不同,素食者的三酸甘油脂數值比葷食者高,竟以女性居多。在不同年齡層的男女素食葷食者的數值差異中看出,男性三酸甘油脂數值,在葷食及素食者的數值並沒有太顯著的差異,但女性素食者的三酸甘油脂數值高於比葷食者,尤其是50歲以上族群。推側原因可能是女性食用油脂比率較高,飲食上如吃太多精緻醣類,會在肝臟轉換成油脂,也是造成三酸甘油脂變高的原因之一,再加上遭逢更年期。建議吃蔬食時避免攝取過多油脂,50歲以上女性更要特別注意。素食飲食注意事項根據亞大附設醫院醫院衛教資訊,提供素食飲食注意事項:一、什麼是素食?素食是指飲食中不含肉類、魚類,及其他動物性食品的飲食。依所選擇食物限度的不同,又可區分為:‧純素食(完全素食)者:指完全不食用動物性食品,如肉、魚、奶、蛋類。‧蛋奶素食者:除了奶、蛋及其製品,不食用任何其他動物性食品者。二、素食健康原則:(1) 盡量廣泛選用不同種類且未經精製食品,例如可將黃豆加入五穀飯中一起煮食,且黃豆及其製品是品質較優良且經濟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可多選食。(2) 奶類和蛋類是品質優良的蛋白質,並可提供維生素 B12,食用純素食時則應補充維生素 B12。(3) 多選用蔬菜及水果類,因其可提供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柑橘類的水果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可幫助鐵質的吸收。(4) 食用堅果類食品應注意攝取量,以免因大量攝食造成熱量過高;亦應儘量減少食用,只提供熱量無其他營養素的食物,如:糖果、汽水等,避免引起肥胖症。(5) 飲食要多變化並注意廣泛地攝取各類食品,避免集中選用某些類別的食物,以維持營養的均衡。(6) 純素食者,應注意補充維生素 D(或曝曬日光),以提高鈣質的吸收。(7) 避免攝食過多的高油、高鹽的加工素食製品,如:素火腿、素肉燥,應以天然食物為主要來源。(8)勿攝食過多的脂肪,少吃高溫油炸、油煎的食物。參考資料:‧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素食飲食注意事項
-
2022-11-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美研究紅麴魚油6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醫籲別埋頭苦吃,做1件事評估能否長期吃
想要降血脂,吃藥完勝大蒜、薑黃、紅麴等保健食品?美國心臟學會年會在芝加哥舉行,十一月六日發表的「SPORT (Supplements, Placebo or Rosuvastatin Study)」研究指出,包括紅麴在內的6種保健食品,跟安慰劑相比,降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降血脂藥物,可以降LDL數值達37.9%。心血管疾病患者透過藥物控制病情,也常使用保健食品護血管、降低俗稱「壞膽固醇」的LDL,但根據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發表上述研究,如果號稱有效的「保健食品」只有形同「安慰劑」的效果,是不是不如服用健保給付的醫師處方藥物?6種保健食品 降血脂效果未顯著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接受元氣網採訪指出,這個研究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須評估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千萬不要「埋頭苦吃」。洪惠風在臉書貼文說明這個研究,他引用研究內容指出,「SPORT (Supplements, Placebo or Rosuvastatin Study)」研究共收199名健康個案,治療28天後分組,給予魚油、肉桂、大蒜、薑黃、植物固醇、紅麴等6種保健食品,還有人獲得降血脂藥物(rosuvastatin 5mg)、安慰劑,每組在30人之內。結果發現,與安慰劑相比,健康食品降低LDL效果不明顯,但降血脂藥物可降低LDL37.9%。不過,洪惠風也表示,上述6類保健食品,像魚油、肉桂等,並非完全用於降低LDL,但紅麴、植物固醇在過去其他研究發現可降低LDL。此次研究的原作者,希望能了解保健食品降低LDL的效果,但研究在統計學上並未達意義,包括補充食品內含成分不穩定、LDL降低幅度太小、收案人數太少等。使用1至2個月後抽血檢查,再決定能否長期食用洪惠風指出,市售不少保健食品標榜可以降血脂,實際效果不得而知,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1至2個月後,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降低LDL幅度是否達到期望標準,再決定要不要長期使用,有時個人體質不同,生成效果也有差異。他也提醒,相較健保給付的降血脂藥物每月約300元,保健食品的價格卻遠超越藥價,建議民眾斟酌選擇,「不要埋頭苦吃」。參考資料:‧Comparative Effects of Low-Dose Rosuvastatin, Placebo and Dietary Supplements on Lipids and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J Am Coll Cardiol.‧洪惠風臉書
-
2022-10-17 醫療.心臟血管
靠打針吃藥降低壞膽固醇?沒有心臟病該吃他汀類藥物保養心臟嗎?
上禮拜六(2022-10-8)大學同學群組傳來一篇文章和一篇臉書貼文,詢問我的意見。文章是天下雜誌2022-9-15發表的每月花近萬元打針,63歲醫師壞膽固醇跟新生兒一樣低 他為何激進「護心」?,而貼文則是洪惠風醫師2022-5-7發表的LDL大於50都是毒?。其實,五個多月來已經有好幾位讀者來徵詢過我對那篇貼文的意見,而這一個月來也有兩位讀者來徵詢過我對那篇文章的意見。我給他們的回覆都是請他們看兩篇我之前發表的文章。不過,後來想想,我覺得我還是應該讓其他讀者也有機會了解這個議題,從而不至於被誤導。我們先來看那篇天下雜誌文章的兩段話(合併):『站在江晨恩醫師的辦公桌前,很難不注意到他櫃子裡一大包注射完的針劑。他總是在隔週的週一下班前,拿起一支外型酷似黃色螢光筆的降血脂針「保脂通」(Praluent)打在腹部。按下按鈕後不出10秒,就可以聽見聲響,表示注射完畢。4年多下來,他靠著這一支通常自費要價近5000元的針劑,加上抑制膽固醇吸收的口服藥,把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124mg/dL降到25mg/dL,幾乎是新生兒的水準。』再來看洪惠風醫師臉書貼文的幾句話:『沒多久前台灣心臟學會的演講中,江晨恩教授環視著全場,接著說「各位知道我的LDL是多少嗎?」。他停了一下,賣個關子,「25!」。「我的是48!」,座長也插話了。我坐在台下,聽了不禁有些嘀咕,我的LDL是58,竟然被他們比了下去,江教授還說中部A教授也是25,南部B教授33,說他們三人是心臟科三劍客。這麼低的LDL,單靠飲食運動控制是不可能達到的,需要靠口服藥或打針。』我是在2018-3-16發表壞膽固醇應在15-50之間?,而最後的幾句話是:『請注意,LDL在25至50之間,是針對心臟病患而設的目標。這跟沒有心臟病的人是毫不相干的。縱然是心臟病患,LDL在25以下,很顯然就不太好,而15以下,已有危險。所以,「壞膽固醇合理範圍應在15-50mg/dL之間」,實在是錯誤解讀「這項研究」。』我又在2021-1-14發表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他汀類藥物保養心臟?,而最後的幾句話是:『 總之,這篇《天下雜誌》文章所說的「低密度膽固醇的唯一標準:越低越好!」,目前還缺乏確切的證據,而它所說的「用他汀類藥物來保養心臟健康」,是具有爭議性的。事實上目前唯一不具爭議性的保養心臟健康的方法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 不抽煙,不酗酒,均衡飲食,有恆運動。』我也在今年四月發表高膽固醇的健康人,指出台灣有一位名醫還製作影片頌揚高膽固醇呢。由此可見,縱然是在名醫之間,光是對於是否應該降低膽固醇,就已經有非常不同的意見了。那,靠吃藥打針,就更不用說了。不管如何,信譽卓著的梅約診所有發表一篇Cholesterol level: Can it be too low?(膽固醇水平:會過低嗎?),而其中的幾句話是:「醫生們仍在努力尋找更多關於低膽固醇和健康風險之間聯繫的信息。對於如何定義非常低的 LDL 膽固醇還沒達成共識,但如果 LDL 低於每分升血液 40 毫克,則認為 LDL 非常低。儘管風險很少見,但極低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能與以下風險增加有關:癌症、出血性中風、沮喪、焦慮、如果您在懷孕期間膽固醇低,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內科醫學期刊在2017年發表Can LDL cholesterol be too low? Possible risks of extremely low levels(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不會太低? 極低水平的可能風險),而文摘的最後幾句話是:「有時報告的不太明顯的低 LDL-C 水平與癌症、抑鬱症、傳染病等疾病狀態之間的明顯關係通常可以解釋為次要現象。在他汀類藥物治療期間會出現藥物相關的副作用,包括增加患 2 型糖尿病的傾向,同時需要進一步評估更有效的降低 LDL 的治療方法,如 PCSK9 抑製劑。最近報導的和正在進行的大型事件驅動試驗的經驗非常有趣,包括對認知功能的仔細分析在內的進一步評估將很重要。」美國醫學會期刊在2022-8-23發表Statins for Primar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Time to Curb Our Enthusiasm(他汀類藥物初級預防心血管疾病:是時候遏制我們的熱情了),而它的最後一段是:「在美國,每年大約 250 億美元用於他汀類藥物。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無數社會決定因素的結果。儘管他汀類藥物降低了個體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但在社區投資建設一個有益於健康飲食和促進身體活動的環境,可能會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及對提高生活質量,會有更廣泛的效益。2022 年的USPSTF 建議是一個機會,可以重新集中精力來有意義地改善所有人的心血管疾病結局,而不是頌揚他汀類藥物在初級心血管疾病預防中的邊際、可能很小和不確定的絕對性益處。」所以,光是美國,光是他汀類藥物每年就花250 億美元。那全世界都吃他汀類藥物,都打「保脂通」,大概要花多少?幾兆吧。更重要的是,用吃藥打針把LDL降到25,除了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外,還能減少什麼其他風險?反過來說,「均衡飲食有恆運動」不用花一毛錢,但卻已被證實,除了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外,還能減少糖尿病、失智症、和骨質疏鬆的風險。我在今年7月發表李艷秋:只要今天沒動,就會沒精神,而裡面有引用李艷秋小姐:「退休後開始重訓,養成運動習慣,…2019年,我的健檢報告上面寫著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濃度是130(mg/dl),太高;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則太少,只有41。但2021年我的壞膽固醇明顯下降,只剩87,而好膽固醇幾乎翻倍上升,來到75。」三十年前我的LDL是130左右,而HDL則是80左右。後來我把每週游泳七天改成2天游泳,2天跑步,3天重訓,也盡量遵循台式地中海飲食(米飯、蔬果、魚、豆腐)。就這樣,二十多年來我的LDL一直維持在70左右,而HDL則維持在110左右。雖然我成立這個網站已經六年半,也常勸讀者要「均衡飲食有恆運動」,但為了避免炫耀之嫌,一直沒有提起我是靠飲食和運動把LDL/HDL調到超乎尋常的比例。今天之所以會把它說出來,只是想借它來請問大家:「靠吃藥打針來降低LDL是值得炫耀嗎?」原文:靠吃藥打針來降低LDL是值得炫耀嗎
-
2022-10-10 養生.聰明飲食
100%阿拉比卡一定是比較好的咖啡嗎?專家解析如何喝咖啡才健康
咖啡可以說是現在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嗜好性飲料,本文想以食品科學的角度看看咖啡的豐富世界,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一些有趣的咖啡統計數字,就會覺得咖啡的世界既深奧又有意思。⚫全世界每天大概喝掉20億杯的咖啡,平均2人喝一杯(我相信很多小孩跟老人不喝咖啡的,所以扣掉這些人之後,成年人平均喝咖啡的數量更高了)。⚫咖啡是世界第一大的農產貿易品,全球生產量達1000萬噸。⚫世界咖啡生產最大的國家是巴西、越南與哥倫比亞(咖啡原產地的非洲國家都沒擠進來)。⚫世界咖啡消費量最大的地區是美國、德國、義大利及日本(都不是咖啡主要的生產地)。⚫每人喝最多咖啡的國家是芬蘭、挪威、丹麥與美國(是不是北歐夜晚特別長,需要咖啡提神?)。咖啡有哪些種?我們喝的咖啡其實不是同一物種,而是屬於茜草科Rubiaceae、咖啡屬Coffea下的幾十種(有人說是上百種)的不同物種。因為咖啡的原生地在衣索比亞一帶,那邊散落了上百種的咖啡野生種,只是大多數都不具商業價值,所以我們現在消費的大多數咖啡,是商業種植而來。物種之分目前咖啡主要主要來自三個種:阿拉比卡(Coffea arabica)、羅布斯塔(Coffea canephora)、賴比瑞亞(Coffea liberica)。⚫阿拉比卡是目前量最大的咖啡,也被宣傳為品質最佳的咖啡,所以現在是市場的主流,價格也最高,產量佔了所有咖啡的65%以上。⚫羅布斯塔據信是源流自阿拉比卡的變種,但是具有強壯、抗病、容易栽種、產量大的優點,但是口感較為苦、重、香氣比較弱、咖啡因較高,所以價格便宜,市場上沒那麼受歡迎,目前產量約占全世界的30%。⚫賴比瑞亞現在很少有人種了,市場上量其實很小,它的豆身大顆、但是滋味平淡,所以不受市場重視,但是據說馬來西亞白咖啡的源流就是用了賴比瑞亞咖啡,才有那特殊的風味。品種之分而因為阿拉比卡全世界大量種植,所以各地人為選育出了很多具有特殊風味、特色的品種,如鐵比卡、波旁、卡度拉、卡度艾、藝妓(geisha)等等,但不管他們有怎樣的特徵、口味差別,都是屬於阿拉比卡的這個物種。因為中文的不精確,或是被人亂用,品種這個名詞常被跟物種弄混。品種應該指的是人類在栽種作物時,刻意選拔出來具有特殊性狀的種類。就像貓有分美國短毛、日本貓、暹羅貓、波斯貓等等,他們具有不同的外表特徵(毛長、體格、個性)等等,但都屬於家貓這個物種,而且可以互相交配產出下一代,只是特徵性狀會因為混種而亂掉了(可能就叫米克斯了)。混種但是以上的物種之間,也會天然或人為出現一些例外的混種,所以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有混種出現,這些混種很多繼承羅布斯塔的優點,對於咖啡葉銹病有比較好的抵抗力。這些混種比如說有帝汶混種(Timor Hybrid)、阿拉布斯塔(Arabusta)等等。在學術界的嚴謹說法下,學名的表示方法會是帝汶混種Timor hybrid (Coffea arabica x C. canephora)。不會叫阿拉比卡,也不會叫羅布斯塔。但是Timor hybrid 又陸續與阿拉比卡育種出下一代如卡第摩catimor 薩第摩sarchimor等等,卡第摩在世界上栽培量其實很大,被廣泛接受稱為阿拉比卡豆,但是它也有25%羅布斯塔的血統。所以韋恩其實也很贊同維基百科的分法,端看定義為何,生物學學術上,我認為它是個interhybrid(雜交混種),但是商業上叫它阿拉比卡豆是大家可以接受的。接枝許多園藝學家為了解決抗葉銹病或其他理由,也開發出接枝的技術,這就像台灣比較常見的高接梨技術一樣,比如說將阿拉比卡的枝條接在羅布斯塔的樹身上。但是這樣不會生出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的混種,物種還是不變的,之前西雅圖咖啡企圖拿這個理由來解釋混用咖啡豆的不當行為就太牽強了。100%阿拉比卡一定是比較好的咖啡嗎?其實未必,這恐怕是被行銷出來的概念,羅布斯塔也有它強烈的風味,許多義式混合豆也會在配方裡添加若干比例的羅布斯塔豆,提供強烈的基底,所以風味還是看怎麼創意發揮,喜好更是因人而異。喝咖啡對健康的益處喝咖啡到底對健康是好是壞其實一直是個爭論,根據最新的一些研究來說,適量喝咖啡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也就是利大於弊。咖啡因為含有許多抗氧化物,還有多酚類以及維生素B2丶B3、 與鎂丶鉀等營養成份,所以對健康有很多益處。韋恩在咖啡的5大健康益處裡,統整喝咖啡有5大好處:喝咖啡有助降低死亡率一項在美國進行非白人族群的研究指出,每天一杯咖啡的人,死亡率可以降低12%。而另一份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的研究顯示,有喝咖啡的人比不喝咖啡的人死亡率低17%。另一篇對歐洲各國的研究顯示,咖啡愛好者的死亡率比不喝咖啡的人,死亡率明顯較低。詳細有關咖與死亡率的關係,可以參考前文一天一咖啡,死神遠離我。咖啡有助預防糖尿病一項針對48,000人的研究發現,連續喝6年的咖啡可以降低11% 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咖啡有益心血管健康研究指出,喝咖啡的人可以降低11 %發生心臟病的機會,同時也有幫助降低血壓的效果。我在有的研究裡發現,喝無過濾的咖啡(如義式)反而比較會使得膽固醇上升,這點必須注意。 咖啡對肝有保護作用很多研究指出,喝咖啡對脂肪肝丶肝纖維化有預防作用,甚至也可以降低膽結石的發生機會。同時也有助於預防肝癌。咖啡有助於腦部健康2017一項統合研究指出喝咖啡有助於預防憂鬱等狀況,也有助於預防巴金森氏症的發生。咖啡的丙烯醯胺會致癌嗎?不過之前有人提出警告,美國加州宣布要求包含星巴克等的咖啡業者必須標示警語,說明咖啡含有致癌物丙烯醯胺,網路上一時又嘩然。其實韋恩分析喝咖啡不用怕丙烯醯胺,大家每天咖啡喝的量遠遠不及累積丙烯醯胺會造成健康傷害的量,所以一般喝咖啡是不用擔心的。如果要避免咖啡裡丙烯醯胺的危害,還有幾個原則,依據學者研究:⚫重焙咖啡裡的丙烯醯胺低於淺焙咖啡⚫阿拉比卡的丙烯醯胺低於羅布斯塔⚫以其他食物幫助肝臟代謝掉丙烯醯胺,要幫助肝臟代謝掉丙烯醯胺,也可以配個大蒜或是配個藍莓,有助加速代謝速度。咖啡會讓人膽固醇升高?在過去許多研究中發現,喝咖啡確實會造成某些人總膽固醇(尤其是壞的膽固醇 LDL)升高,這對健康當然是不利的因素。經過研究,這主要是咖啡裡含有雙萜咖啡豆醇(diterpenes kahweol)及咖啡醇(cafestol)等增加膽固醇的物質所造成。但是其實不用太擔心,這與咖啡的泡法有關,使用濾紙泡的美式咖啡,會大大降低咖啡醇這類物質的含量,因為濾紙本身會吸附咖啡醇而移除,根據分析結果,使用濾紙泡的咖啡,咖啡醇可以降低為只剩1/30。因此歐洲心臟病學會依據歷時20年的研究結論發表Coffee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total mortality: Does the brewing method matter?,以過濾方法例如濾紙去沖咖啡對心血管是最健康的。因為濾紙能夠大大降低這個風險,大家就可以更放心享用咖啡了。咖啡冷泡好還是熱泡好?咖啡的抗氧化物既然這麼好,那要怎麼喝呢?這邊有一些科學數據告訴大家(更詳細分析可以參見前文熱泡的咖啡比冷泡有更多的抗氧化物)。以一篇刊登在Scientific Report的研究告訴我們許多冷泡咖啡的事實,證明之前許多咖啡界或美食界對冷泡咖啡的觀念,其實許多是一種迷思。以下是該研究經過對五種產地(巴西、兩款衣索比亞、哥倫比亞、緬甸、墨西哥)分別進行熱泡與冷泡後再加以分析,所得到的比較結果:⚫pH值(熱泡略低):4款熱泡的pH都比冷泡低⚫酸度(熱泡高):熱泡的可滴定酸都比冷泡多⚫咖啡綠原酸(熱泡高):經過分析,熱泡咖啡含有較高的咖啡綠原酸⚫抗氧化力(熱泡高):經過分析,熱泡咖啡的抗氧化力明顯比較高所以如果是為了喝到更多抗氧化物,建議要熱泡咖啡。但是冷泡咖啡有截然不同的風味,想要變化享用咖啡的方式的話,冷泡咖啡當然也是一種好選擇。喝咖啡容易排便?有許多人有這樣的經驗,喝咖啡以後特別容易有便意?不管拿鐵或是黑咖啡都是。所以與含不含牛奶(拿鐵)無關,尤其是冰咖啡特別明顯。分析文獻來看,應該是咖啡因的效果,因為咖啡因本身可以刺激腸道蠕動的反射作用,也會刺激直腸的便意,尤其在低溫下更為明顯,也無怪乎有這麼多人深有同感。或許這也是早餐大冰奶有同樣跑廁所效應的原因,因為濃紅茶也是高咖啡因含量的(其實茶的咖啡因含量裡,紅茶高於烏龍茶或綠茶)。台灣創新的米麴咖啡,或成頑固便便的殺手所以台灣有家新創生技公司,以最新產品【麴米咖啡】獲選2022年經濟部工業局舉辦的新味食潮獎,勇奪【其他綜合食品】【潔淨高值特別獎】。所謂麴米咖啡是以特殊的發酵米麴工法,將米麴與咖啡做結合,讓咖啡擁有之前都沒有的香味深度。此外,米麴也可加入許多活性酵素,以冷泡的手法泡這個麴米咖啡,喝完確實有肚子的咕嚕感,特別適合有消化不良問題、或是有堅強而頑固便便的人。想要更了解米麴咖啡可以參考前文:台灣創新的米麴咖啡,或成頑固便便的殺手。一天可以喝多少杯的咖啡?咖啡雖然有很多機能性成分,但是因為也含有咖啡因所以必須要適量,這個適合的量可能因人而異,因為有的人可能對咖啡因較敏感,或是也要因咖啡而異,因為濃縮義式咖啡與美式咖啡裡的咖啡因濃度差異是很大的。而且對於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失眠、腸胃疾患等慢性病民眾,過量飲用咖啡將對健康造成影響。所以最近的研究報告建議每天不超過2到3杯。依照現在衛服部的建議,成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以300mg(毫克)以下為宜,所以對於咖啡因的標示有法規上的要求。包裝飲料的咖啡因標示對於包裝的含有咖啡因成分之飲料,應於產品外包裝標示咖啡因含量:⚫每100毫升所含咖啡因高於或等於20毫克者,其咖啡因含量標示要以每100毫升實際所含咖啡因含量進行標示。⚫每100毫升所含咖啡因低於20毫克者,其咖啡因含量以「20mg/100mL以下」進行標示。⚫如每100毫升所含咖啡因等於或低於2毫克者,得以低咖啡因標示。現煮咖啡的咖啡因標示而對於現煮咖啡,考慮因為沖泡條件可能變異比較大,以紅黃綠燈標示:⚫紅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200毫克以上。⚫黃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100-200毫克。⚫綠色代表每杯咖啡因總含量100毫克以下。台灣的咖啡歷史軼事其實台灣也曾經是日本時代重要的咖啡產地,一棵台東百年咖啡樹,牽起日本與台灣的咖啡情緣裡為大家介紹了,其實台灣種植咖啡的歷史可是超過了一百年,而台灣的咖啡曾經暢銷日本,當年如果沒有世界大戰,台灣可能繼續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咖啡出口國,而日本知名咖啡品牌 Key Coffee,其實是發跡自台灣的。而二次世界大戰時,台灣因為物資供應日本軍隊吃緊,所以也有做過山寨咖啡的有趣黑歷史!?咖啡替代摻假的黑歷史-台灣也出過土裡長的咖啡,收集到可愛阿嬤回憶當年的山寨咖啡製作歷史!最後我們終於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當時候阿嬤們不知道什麼是咖啡,把樹薯粉炒一炒,再研磨後泡熱水後便成為「混濁液體」,顏色像是咖啡。當時代的村莊裡面,誰都沒喝過咖啡,只知道那是杯時髦的飲品;見到那杯阿嬤泡的「茶」,便認為是咖啡。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最後知道豐田產咖啡豆的日本人也聽聞了,於是請阿嬤他們的「咖啡工廠」將豐田出產的「咖啡豆」製成咖啡,為日本前線吃緊的戰事與緊縮的物資作出貢獻……。資料來源: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咖啡摻假的黑歷史咖啡身為世界上數一數二重要的經濟作物,所以不免有許多人動了摻假偽冒的歪腦筋,畢竟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黑心咖啡的歷史恐怕超過了兩百多年,這可是從19世紀就有很多明確記錄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黑心業者與執法者/食品專家幾百年來一直在鬥法,也使得黑心摻假手法層出不窮,讓人嘆為觀止。韋恩分析,摻假偽冒的黑心咖啡主要有以下手法:咖啡摻假的源頭- 菊苣自從1820年代,德國化學家阿庫姆就在倫敦成為食物打假專家的先驅,阿庫姆首先指出,當時倫敦店裡的研磨咖啡粉,很多都摻入了烤過的菊苣粉,菊苣粉用的是菊苣這種植物的根,菊苣的葉子一般是當蔬菜用,而其肥大的根本來沒什麼用,後來黑心商人發現它富含澱粉與醣類,所以烤乾磨碎後,就可以充入研磨咖啡粉裡面增量,而另外想讓顏色更像一點的話,就再加入黑糖來調黑一點。這可能就是有史以來第一種的黑心咖啡配方了。當時英國很多人就在抱怨,來自印度的咖啡根本沒有不摻菊苣粉的。1856年的泰唔士報曾經寫道「我們要咖啡,卻得到菊苣根粉末,我們要菊苣根粉末,卻得到燒焦的胡蘿蔔和馬肝粉。」咖啡摻假的大宗- 穀類根莖澱粉咖啡摻假的獲利實在太高,所以讓咖啡黑心商人們仍前仆後繼,用其他各種東西來摻假,其中最常用的還是各種穀類或是根莖澱粉,比如說小麥、大麥、橡實、杏仁、玉米、蒲公英根等等。德國在一次世界大戰時,因為物資缺乏,還由政府大力推動民眾選用代用咖啡,這個代用咖啡就是用橡實做的,由政府統一配給。咖啡摻假- 豆類與種籽咖啡摻假還有一個派系,就是用各種豆類或種籽,比如說大豆、綠豆、鷹嘴豆、棉籽、羽扇豆籽等等,在美國的南北戰爭期間,大豆做的「假」咖啡就曾經盛行於物資被封鎖的南方陣營。事實上,南方陣營曾經出現過各式各樣的咖啡替代品,而這種「假」咖啡,被統稱為林肯咖啡,因為南方人認為他們得喝這種咖啡都是林肯害的,當時甚至連炒熟的葡萄籽都被用做咖啡替代品之列。大豆(黃豆、黑豆)替代咖啡其實一直源流到現在,因為不含咖啡因,反而受到現代一些消費者的歡迎,當然如果有清楚告訴消費者,那當然不叫摻假了。食物以外的黑心咖啡填充物近年來,越南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咖啡出口國,很多研磨咖啡粉出產自越南。只是之前越南也出現過聳人聽聞的黑心咖啡案件,居然是黑心廠商回收舊電池, 然後打開電池取得裡面的電池芯粉,然後甚至摻上泥土、石粉,再加入劣質咖啡豆中,製成黑心咖啡粉銷往越南各地。該項產品雖然沒有流入台灣的跡象,不過也是嚇到許多人如驚弓之鳥了。結論綜合來說,喝咖啡心情好,喝咖啡聊是非,有有助於社交,對健康也大有益處。只要注意咖啡因攝取不要過量,一天不要喝超過2杯咖啡,其他就放開心好好享受咖啡吧。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2-09-29 醫療.心臟血管
冠狀動脈有斑塊、變狹窄該怎麼辦?低密度膽固醇數值多低才安全?
「醫師,做檢查發現我的冠狀動脈有斑塊,已經狹窄50%,接下來該怎麼辦?」張先生擔心地問。「如果沒有任何症狀,暫時還不需要做心導管,重點是把血脂控制好。」醫師說,「血脂控制好,可以讓血管斑塊穩定,甚至有機會漸漸消退。」研究顯示,如果把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 mg/dL、甚至55 mg/dL以下,持續半年至一年以上,利用血管超音波能觀察到血管斑塊消退的現象。台大醫院心臟內科王宗道教授指出,「當時患者使用降膽固醇針劑並搭配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將低密度膽固醇LDL-C降到40 mg/dL左右,經過一年半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冠狀動脈斑塊的體積確實有縮小的狀況!」1/4成年人血脂超標,恐讓血管阻塞!「低密度膽固醇過高,全身血管都會阻塞!」王宗道教授表示,高血脂大概是僅次於高血壓最普遍的慢性病,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低密度膽固醇異常之盛行率在45至64歲男性為28.9%,女性為26.5%〔1〕。高血脂、高血壓是心臟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子,王宗道教授說,過去的研究發現,狹窄、阻塞的冠狀動脈裡所堆積的物質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所謂的「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全世界也都觀察到,膽固醇越高,腦血管事件發生率就跟著上升〔2〕。有些遺傳性高膽固醇病患,可能在20、30歲就發生血管阻塞的問題,王宗道教授說,低密度膽固醇是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子〔3〕,已經是非常確定的事實。然而,高血脂患者往往無感,不抽血檢驗,就完全不知道。王宗道醫師強調,成年人都應該定期檢查,了解自己的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低密度膽固醇LDL-C、高密度膽固醇HDL-C、三酸甘油酯TG。一般的檢驗報告都會標示正常範圍,但是檢驗值落在正常範圍內不見得就代表正常。王宗道醫師提醒,血脂的目標值需要綜合評估患者的危險程度,也需要留意其他幾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抽菸、家族病史等〔4〕。低密度膽固醇LDL-C過高會導致血管狹窄、阻塞,全身器官都會受影響。王宗道教授解釋,腦血管阻塞會導致腦中風、冠狀動脈阻塞會導致心肌梗塞、腎臟血管阻塞會導致腎臟衰竭、周邊血管阻塞會導致痠麻疼痛、骨盆腔血管阻塞會導致性功能障礙。各種血管阻塞造成的問題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讓人失能或死亡。世界心臟日護心第1招:制定個人化低密度膽固醇治療目標「低密度膽固醇的治療目標因人而異,並非固定的數值!」王宗道醫師說,如果沒有任何危險因子、沒有任何疾病,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目標可訂在130 mg/dL;如果評估起來屬於中度風險,就應該將低密度膽固醇LDL-C降到100 mg/dL以下。 王宗道醫師說,台灣、美國、歐洲的高血脂治療指引〔5〕,都很強調低密度膽固醇的數值,如果更高風險,可以降到55 mg/dL以下,例如最近1年內有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兩次以上,或者合併有多處血管的問題。臨床上會綜合各項風險,依據患者的狀況,擬定個人化低密度膽固醇的治療目標。世界心臟日護心第2招:調整生活型態、管理危險因子、配合醫師用藥「控制低密度膽固醇LDL-C必須三管齊下!」王宗道教授指出,分別是生活型態調整、危險因子管理、與藥物使用〔6〕。生活型態調整非常重要,包括飲食、運動。王宗道教授說,飲食方面要少吃油炸、甜食、精緻澱粉等。運動方面要達到每天30分鐘,一個禮拜5天,加總起來150分鐘的運動量,有氧運動、肌力訓練都有幫助。危險因子管理是減少各種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肥胖等。王宗道教授說,請務必好好控制,讓血壓、血糖達標;最好要戒菸,因為尼古丁會影響血管的健康;體重下降對於改善高血脂絕對會有幫助。藥物治療在改善高血脂方面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特別是在已經有心臟血管疾病的患者,有助於延長壽命。王宗道教授說,其實吃藥或打針,1個月低密度膽固醇就會下降30%、50%以上,但是要讓血管斑塊穩定,甚至消退,至少要半年、一年以上。控制血脂就跟控制血糖、血壓一樣,需要長期治療。因為需要長期治療,所以有降低密度膽固醇針劑的發展,如降膽固醇針劑能夠2週打一次,有助提升治療順從度。王宗道教授說,「研究證據顯示,血管斑塊有機會消退,只要將低密度膽固醇降得夠低,例如70 mg/dL或55 mg/dL以下,持續半年以上,血管斑塊體積可能漸漸縮小。」世界心臟日護心第3招:良好醫病溝通讓治療更安心「良好的醫病溝通很重要!」王宗道教授說,透過溝通,患者可以了解控制低密度膽固醇的好處以及個人化目標,才有明確的方向。在抽血數值改善之後,患者常會想要停藥,王宗道教授說,我們會提醒患者,控制低密度膽固醇的目標是希望能讓血管斑塊穩定,甚至消退,所以需要持續使用藥物,不可擅自停藥。由於高血脂的藥物很多樣,患者可以跟醫師討論藥物的選擇,了解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王宗道教授說,如果服藥之後出現肌肉痠痛、無力等問題,請回診向醫師反映,不要自行停藥或吃止痛藥。現在已有降膽固醇針劑可以使用,兩個星期使用一次,能降低50%以上的低密度膽固醇,副作用僅少數注射部位紅腫或疼痛,患者的接受度和適應性都很好。〔6〕貼心小提醒今年世界心臟日(9 月29 日)的主題是 「用心為每顆心 (Use heart for every heart) 」,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會促使血管斑塊形成,而造成狹窄、阻塞,對全身都會造成影響。王宗道教授強調,請務必了解控制低密度膽固醇的個人化治療目標,透過飲食、運動、藥物來改善,持續控制,才能達到讓血管斑塊穩定,甚至漸漸消退的目標!參考資料:1.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7-2020年2. NIH/Lipids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and Practice3.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ombination lipid-modifying therapy in high- and very-high-risk patients: A statement from a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Task Force4. CDC/Heart Disease and Stroke5. ScienceDirect/2022 focused update of the 2017 Taiwan lipid guidelines for high risk patient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and ischemic stroke6. 2019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lipid modification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risk原文:
-
2022-09-25 焦點.用藥停看聽
控制壞膽固醇的史他汀怎麼吃?藥師詳解他汀類藥物差異及其副作用
控制高血脂的重要性高血脂是動脈硬化最重要的風險因子,過多的血脂肪堆積在血管壁,造成動脈硬化。動脈硬化發生在腦部會造成中風、發生在心臟會造成心肌梗塞、發生在四肢會造成周邊血管阻塞。其中,心臟疾病(包含心肌梗塞)與腦血管疾病(包含中風)在台灣110年十大死因中高居第二名及第四名[1]。因此,從根源控制血脂肪,才是最有效預防心腦併發症的方法。最需要注意的血脂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a.k.a.壞膽固醇血脂肪分成兩種,一是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簡稱TG),一是膽固醇(Cholesterol)。根據攜帶膽固醇的脂蛋白密度不同,膽固醇又分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HDL-C)。高密度脂蛋白(HDL)會把組織及血管壁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數值越高越好,通常稱之為「好」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會鑽到受傷的血管內皮下面,氧化後形成動脈硬化斑塊,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元兇,數值越低越好,因此被稱之為「壞」的膽固醇。臨床上,上述三種血脂肪的數值通常是連動的。當進食的脂肪過多,體內的TG會升高,造成LDL和HDL也升高,接著LDL會卡在血管內壁造成動脈硬化、而HDL會經由腎臟排泄,因此臨床上最常看到TG高、LDL高、HDL低的情形。我們最在意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數值,因為他才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元兇。因此,臨床上決定高血脂是否要開始治療、用藥後效果是否顯著、血脂肪控制的情況如何,大部分都是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除非三酸甘油脂(TG)太高,才會特別針對三酸甘油脂治療。最常見的降膽固醇藥物—Statin(史他汀)要把膽固醇降下來,首選藥物就是鼎鼎大名的Statin類藥物,這是一群學名以statin結尾的藥物。Statin類藥物的機轉是,透過抑制膽固醇合成的關鍵酵素HMG-CoA還原酶,達到減少體內膽固醇的效果。Statin類藥物非常有效,可以大幅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量,也因此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的風險。研究指出,在急性冠心症發生的1~4天內服用Statin,跟對照組比起來,可以降低病人在16週內再發生一次急性冠心症的比例[2]。另外一篇研究指出,使用高強度Statin藥物,與中強度Statin藥物相比,Statin強度越高,減少急性冠心症再發作的效果更好[3]。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在已經中風過的病人中,服用Statin可以有效減低日後再度中風及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4]。不同史他汀的差異常見的史他汀類藥物有Rosuvastatin(Crestor®冠脂妥)、Atorvastatin(Lipitor®立普妥)、Fluvastatin(Lescol®益脂可)、Simvastatin(Vytorin®維妥力)、Pravastatin(Mevalotin®美百樂鎮)。根據藥物劑量及效價強度(potency)的不同,不同劑量、種類的statin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幅度也有高低的差異。舉例來說,Atorvastatin 40-80mg與Rosuvastatin 20-40mg可以減少LDL-C的數值50%以上,屬於高強度Statin,Fluvastatin 80mg、Simvastatin 20-40mg、Pravastatin 40-80mg則是約可降低30-50% LDL-C的數值,屬於中強度statin。而目前已有研究指出,亞洲人相對於西方人,可以用較少的劑量達到相同的降LDL-C的效果,雖然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但目前歸因於基因上的差異[5]。因此在台灣,常常可以看到醫生開立的劑量大概只在中強度,而不是高強度,這就是原因喔!並不能因此認為自己吃的劑量只是中強度,而認為自己的高血脂相對來說不嚴重喔!常與史他汀併用的降血脂藥物除了Statin以外,降血脂藥物還有許多種。其中有兩種藥物被研究證實與史他汀併用的效益更大,因此時常與之併用。以下分別說明:1. Ezetimibe(怡妥錠):降低LDL-C為主,與Statin併用可以把LDL-C數值降得更低,並減少心血管疾病再發生的風險[6]。膽固醇約3/4來自肝臟合成,約1/4來自食物攝取。Statin主要是抑制體內膽固醇的合成,而Ezetimibe的機轉則是抑制體外攝取的膽固醇,因此兩者合併使用可以把降低膽固醇的效益最大化。2. PCSK9抑制劑:PCSK9會代謝LDL受體,使LDL受體無法回到肝臟表面回收LDL,導致血液中的LDL上升。PCSK9抑制劑則是藉由抑制PCSK9的作用,減少血液中的LDL的數值。研究顯示,PCSK9抑制劑與statin併用,一樣可以把LDL-C數值降得更低,且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7]。值得注意的是,有另一種主要降低三酸甘油脂(TG)的Fibrates類藥物,也很常與Statin併用,原因是很多人同時TG及LDL-C都高。然而,Fibrates類藥物和Statin類藥物併用雖然更能有效降低TG和LDL-C,但Firates類藥物會降低Statin類藥物的代謝,導致體內的Statin類藥物濃度升高,增加肌肉病變的副作用可能性[8],所以若是併用,病患必須更加注意相關副作用症狀,一旦發現,請立即回診告知醫生。史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根據大量的研究與臨床上使用的經驗,大部分人都認同長期使用Statin是安全的,但Statin仍然有些副作用,需要我們注意觀察。比較常見的副作用有皮膚疹、腸胃不適,最有名且危險的副作用則是「肌肉病變」及「肝功能指數上升」。在肌肉病變的部分,有些人會出現肌肉疼痛、僵硬、痙攣的症狀,有些人血中肌酸激酶(CK)數值會升高。最嚴重的情形,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的症狀包含肌肉疼痛、無力、茶色尿,若沒有及時處理,可能會產生嚴重併發症。若肌肉不適的副作用症狀太嚴重,則會考慮換一種降血脂藥物使用。史他汀類藥物與飲食的交互作用服用史他汀類藥物之後,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會與Statin產生交互作用的「柑橘類」,如中秋佳節台灣人常吃的柚子,就是必須避免的食物!「柑橘類」食物會減少史他汀在體內的代謝,進而使Statin在體內濃度大幅上升,增加發生副作用的風險,嚴重者可能出現橫紋肌溶解症與肝炎。另外,市面上常見的紅麴相關保健食品,也不建議和史他汀類藥物一起服用,因紅麴降血脂的作用方式和史他汀藥物相似,因此若兩者併用,也會大幅增加副作用發生的機率,所以千萬不要擅自使用紅麴相關保健食品!身為高血脂病患,我該做什麼呢?本篇文章介紹了高血脂最常開的藥物—Statin(史他汀)。身為高血脂病患,最重要的是了解史他汀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降低膽固醇藥物種類,需要注意服用後有沒有發生肌肉不適的副作用。若無法忍受肌肉不適的症狀,可與醫師討論換藥;若發現有肌肉疼痛、無力、茶色尿等情形,要儘速就醫,檢查是否有橫紋肌溶解症的可能。另外也要注意避免服用「柑橘類」食物,會增加史他汀產生副作用的風險。雖然史他汀藥物非常有效,但高血脂也可以透過非藥物治療改善,包含飲食控制、戒菸、減肥、運動等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雙管齊下,更能有效降低LDL-C的數值,LDL-C數值越低,動脈硬化風險越低,發生心、腦、四肢併發症的機率也越低。配合規律服藥,並進行飲食控制及運動,準備跟心肌梗塞、腦中風說掰掰!參考資料:1.110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2022, June 30). 衛生福利部2.Schwartz GG, Olsson AG, Ezekowitz MD, et al.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on early recurrent ischemic event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the MIRACL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1;285(13):1711-1718.3.Cannon CP, Braunwald E, McCabe CH, 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wering with stati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 Engl J Med. 2006 Feb 16;354(7):778]. N Engl J Med. 2004;350(15):1495-1504.4.Amarenco P, Bogousslavsky J, Callahan A 3rd, et al. High-dose atorvastatin afte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 Engl J Med. 2018 Jun 13;:null]. N Engl J Med. 2006;355(6):549-559.5.Naito R, Miyauchi K, Daida H. Racial Differences in the Cholesterol-Lowering Effect of Statin. J Atheroscler Thromb. 2017;24(1):19-25.6.Cannon CP, Blazing MA, Giugliano RP, et al. Ezetimibe Added to Statin Therapy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 Engl J Med. 2015;372(25):2387-2397.7.Sabatine MS, Giugliano RP, Keech AC, et al. Evolocumab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7;376(18):1713-1722.8.Backman JT, Kyrklund C, Kivistö KT, Wang JS, Neuvonen PJ.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active simvastatin acid are increased by gemfibrozil. Clin Pharmacol Ther. 2000;68(2):122-129.【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李承翰藥師】我吃的Statin到底是什麼藥?常見降血脂、降膽固醇用藥報乎你知】
-
2022-09-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保健食品輔酶Q10是什麼?業者宣稱的功效有科學證據支持嗎?
我在2020-8-24發表面膜,添加維他命D和Q10,有用嗎。讀者chen在2022-7-26在回應欄裡留言:林教授您好,請問能否寫一篇關於輔酶Q10的文章,介紹一下它的被證實的功效和一些誤區,以及保健品和藥用的不同之處。Q10,跟其他很多保健品一樣,被業者吹捧為萬靈丹,但事實上支持此類聲稱的科學證據卻相當薄弱。更重要的是,有研究顯示,輔酶 Q合成途徑中具有特定缺陷的動物模型反而更長壽【請看2019年發表的論文The Paradox of Coenzyme Q 10 in Aging(輔酶 Q 10 在老化的悖論)】。這與我之前討論過的「抗氧化悖論」是異曲同工。請看自由基有害?運動有害?上集。不管如何,有關Q10補充劑的功效,比較全面性,也比較中肯的綜述論文是去年發表的Coenzyme Q 10 supplementation – In ageing and disease(輔酶 Q 10 補充劑 – 在老化和疾病中)。它的摘要是這麼說:「有跡象顯示,Q10補充劑對線粒體缺乏綜合徵和一些老化症狀有積極影響。 Q10的抗氧化作用似乎可以緩解心血管疾病和炎症。 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精心設計的臨床試驗,將 Q10 納入經證實的生物利用度配方,讓更多的參與者接受更長時間的治療,以評估 Q10 在治療神經退化疾病以及代謝綜合徵及其並發症的益處。」較有信譽的健康諮詢網站也對Q10的功效持保留態度:WebMD:雖然輔酶Q10在體內起著關鍵作用,但大多數健康人自然擁有足夠的輔酶Q10。有一些證據表明,以輔酶 Q10 補充劑的形式添加更多可能是有益的。年齡增長和某些醫療狀況與 CoQ10 水平下降有關。但在這些情況下,添加輔酶Q10是否會產生影響是不確定的。Linus Pauling Institute(萊納斯坡林研究所):有一些證據表明,補充輔酶 Q10 可能是充血性心衰竭和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的常規藥物治療的有用輔助手段。目前還沒有證實補充輔酶 Q10 對糖尿病、神經退化疾病、遺傳性共濟失調或乳腺癌的治療益處。輔酶 Q10 補充劑似乎不會改善運動表現。雖然輔酶 Q10 補充劑相對安全,但它們可能會降低華法林的抗凝血功效。Mayo Clinic(梅約診所):有研究顯示輔酶Q10可以改善充血性心衰竭的症狀。 儘管研究結果喜憂參半,但 CoQ10 可能有助於降低血壓。雖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但一些研究表明,輔酶 Q10 可能有助於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 膽固醇和總膽固醇水平,從而降低他們患心臟病的風險。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是高劑量的 CoQ10 似乎也不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狀。一些研究表明,輔酶 Q10 可能會降低頭痛的頻率。由於 CoQ10 參與能量生產,因此相信這種補充劑可能會改善您的身體機能。 然而,這方面的研究產生了好壞參半的結果。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Health(國家補充和綜合健康中心):輔酶Q10尚未被證明對治療癌症有價值,但它可以降低由一種癌症化療藥物引起的心臟損傷風險。只有少數研究關注了 CoQ10 是否有助於預防心臟病,其結果尚無定論。關於 CoQ10 對心衰竭影響的研究也沒有定論。然而,有證據表明 CoQ10 可能會降低某些心臟手術並發症的風險。儘管個別研究的結果各不相同,但總體科學證據並不支持 CoQ10 可以減輕由被稱為他汀類藥物的降膽固醇藥物引起的肌肉疼痛的觀點。目前可獲得的少量證據表明,輔酶 Q10 可能對血壓沒有有意義的影響。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一項主要研究表明,即使在高於正常劑量的情況下,輔酶 Q10 也不能改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狀。 2017 年對這項研究和其他幾項小型研究的評估得出的結論是,輔酶 Q10 對帕金森的症狀沒有幫助。輔酶 Q10 也已針對多種其他疾病進行了研究,包括肌萎縮側索硬化症(Lou Gehrig 病)、唐氏綜合症、亨廷頓氏病和男性不育症,但研究太有限,無法得出任何結論。原文:Q10的功效
-
2022-09-07 養生.聰明飲食
楊丞琳「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惹議!吃海鮮助減重、心腦都健康,但4壞處也要避免
藝人楊丞琳在大陸上節目時講出「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一番話,引起台灣網友炸鍋。姑且不論哪種海鮮,也不管價格多少、吃不吃得起,我們還是少點口水戰,多吃點海鮮,因為比起肉類,海鮮熱量低,且富含蛋白質和omega-3脂肪酸,更有許多微量營養素,這些好處都更甚肉類。吃海鮮4益處海鮮類其實包含很多,如各種魚類、蝦、蟹、貝類,透抽、小管等…都是我們常吃的海鮮。根據健康網站《healthline》報導指出,海鮮的營養價值高,對腰圍、大腦、心臟和免疫系統都有益處。1.有助減肥海鮮熱量低,又富含蛋白質,想瘦身的人多吃海鮮,不但可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又能達成控制體重的目標。尤其海鮮類含豐富omega-3脂肪酸含量,魚類最多DHA、EPA,吃了更能讓人有飽足感又有助於減肥。2.促進心臟健康海鮮富含可以促進心臟健康的營養物質,包括 omega-3 脂肪酸和維生素 B12。omega-3具有抗發炎作用,也有助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潘懷宗也曾在《元氣網》專欄撰文(預防心臟病 不可不知的13種營養素)指出,例如魚油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像是為人熟知的EPA與DHA,可以幫助減少體內LDL(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除了可以保護心血管,預防心臟病外,Omega3必需脂肪酸還有抗發炎、促進大腦細胞發育、提升視力,減緩退化,甚至有預防並治療憂鬱症的功效。3.促進大腦健康海鮮富含的營養素對大腦健康也很重要。一些研究指出,血液中維生素 B12及omega-3 不足,會造成兒童大腦發育問題,也可能危害成人大腦功能。補充維生素 B12 和 omega-3 脂肪酸則可以促進大腦健康。一項針對 168 名患有輕度精神障礙的老年人的研究發現,與血液中 omega-3 脂肪酸水平較低的人相比,維生素 B 減緩了血液中 omega-3 脂肪酸水平較高的人腦部問題的進展。20可信來源)。4.富含免疫增強營養素海鮮也有增強免疫力的鋅,尤其是貝類,包括牡蠣、蛤蜊、龍蝦和螃蟹等。鋅對於發育構成身體免疫防禦的細胞是必需的,還可以作為抗氧化劑,防止炎症損傷。經常吃貝類海鮮可以改善你的鋅含量和整體免疫功能。海鮮吃多4壞處不過海鮮吃太多,也是有壞處的。1.重金屬積累深海大型魚類位在食物鏈高階,體內容易累積重金屬汙染物。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曾受訪指出,甲基汞具神經毒性,以50公斤的人而言,一般建議,鮪魚、旗魚、鯊魚、油魚、鯨魚等深海魚的每周食用量別超過80公克,相當於半個手掌大;懷孕婦女與嬰幼兒則不建議食用,否則可能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營養師宋明樺則建議,最好就是淡水魚和深海魚輪流攝取,魚皮、魚卵等部位,能不吃就盡量不吃, 可將重金屬殘留的風險降到最低。2.寄生蟲傳染病吃到受污染的海鮮,可能導致傳染病。近年來海洋污染情況愈來愈嚴重,如重金屬、塑膠等各種垃圾充斥,海底生物吃了這些垃圾,而人們又捕撈了受污染的魚獲,生物鏈最後,人們把自己製造的污染也吃下肚了。此外,有些食物中毒也可能是由從環境中獲得的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引起的,病原體在未正確冷藏的海鮮中大量繁殖,如果沒有妥善儲存,就可能遭受污染。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幼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統不佳的人,吃了就可能感染,預防方法是確實煮熟再食用。3.過敏反應海鮮好吃,但對海鮮過敏的人也不少,而且通從吃下食物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就會發生。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院附設醫院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林子閔、張棋楨在《聯合報》撰文指出,過敏發作頻率及嚴重度因人而異,輕者皮膚蕁麻疹、濕疹、或者鼻癢、打噴嚏、流鼻水,重者引發氣喘,更嚴重的引起上呼吸道水腫阻塞,如嘴唇、舌頭、喉嚨腫而造成呼吸困難及休克,有致命危險。也有腸胃過敏,症狀為噁心、嘔吐、胃痙攣及腹瀉;過敏發生在神經系統會有偏頭痛。4.膽固醇飆高?許多人怕海鮮吃多會有膽固醇過高的危險。事實上,海鮮的膽固醇含量雖比肉還高,但它的飽和脂肪較少,只要少吃海鮮頭部、內臟或卵黃,就能大幅降低膽固醇攝取。例如吃魚肉不吃魚皮或內臟,蝦蟹食用前去掉集中膽固醇的頭部及卵黃。海鮮內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吃了反而可降低血中的壞膽固醇。【資料來源】.海鮮過敏埋危機 吃、嗅、觸都會引發.怕膽固醇太高,不吃海鮮就對了?營養師:錯誤觀念.吃魚怕重金屬下肚?營養師:2部位能不吃就別吃.《healthline》Is Seafood Healthy? Types, Nutrition, Benefits, and Risks
-
2022-08-03 醫療.消化系統
發現脂肪肝怎麼辦?如何改善與治療?脂肪肝放著不理當心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特徵就是肝細胞中的脂肪過多,而不是因酒精造成的。肝臟含有一些脂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超過5%的肝臟重量是脂肪,就定義為脂肪肝(脂肪變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分為兩種:1.單純性脂肪肝:表示肝臟中有脂肪,但很少或肝臟幾乎沒有發炎或肝細胞受到損傷。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臟中除了脂肪外,同時還伴隨肝炎(即肝臟腫脹或炎症)和肝細胞損傷。炎症和肝細胞損傷可導致肝臟纖維化。哪些條件下容易患非酒精性脂肪肝:1.體重超重或肥胖2.患有第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3.血液中的脂肪含量異常,包括三酸甘油酯、“壞”(LDL)膽固醇太高或“好”(HDL)膽固醇太低4.有代謝症候群,診斷患有代謝症候群,下列條件必須符合任何三個:(1)腹部肥胖:男性的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2) 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高血壓治療藥物(3)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治療糖尿病藥物(4)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降三酸甘油酯藥物(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年長者、本身患有第2型糖尿病、高血壓、停經後婦女、肥胖、脂肪集中在腰部、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更可能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纖維化和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發炎的肝臟會開始結疤,過程稱為纖維化。如果不及時治療,疤痕組織將繼續取代健康的肝組織,導致肝硬化。大約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會在幾年(通常是幾十年)內發展為肝硬化。有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藥物嗎?目前FDA還沒有批准的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有一些替代療法可能會有所幫助,雖然尚未證實可以治愈非酒精性脂肪肝。1.咖啡:在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患者的研究中,喝咖啡的人比喝很少或不喝咖啡的人的肝損傷要小。含咖啡因的咖啡可降低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在內的多種肝臟疾病發生肝纖維化的風險。研究顯示,需要每天喝兩杯以上才能獲得這效果。2.維生素 E:一種抗氧化劑,透過減少或中和炎症造成的損害。一些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E可能有助於因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導致的肝損傷。上述替代療法因未經科學實證,所以補充之前要先與醫師討論!俗話說,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除了在飲食上需要特別注意,避開肝臟の地雷飲食,醫說:肝臟照護健康2攻略........https://bit.ly/3nSOrvS
-
2022-08-02 養生.聰明飲食
熱泡茶和冷泡茶哪個咖啡因多?營養師揭喝茶養生6好處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3期文∕陳大樂你喜歡喝茶嗎?有些人把茶當開水喝,無時無刻都在喝茶;有些人則是一滴茶都不敢喝,就是怕茶中的咖啡因影響睡眠。但其實喝茶的好處還不少,茶葉中所含的一些成分,不但對養生有幫助,還能排除身體毒素,來看看該怎麼喝茶,才能喝出健康。茶多酚好處多多茶中的多酚可以防癌、提升抗氧化能力、降血壓、降膽固醇、降血糖、提升注意力等;雖然喝茶好處多,但容易心悸,腸胃不佳、失眠等族群不宜多喝。從早年的茶道文化,再到現在的手搖飲世代,都顯示茶與台灣人密不可分,不論是綠茶、烏龍茶、紅茶等,台灣茶都舉世聞名,更是各國觀光客的最佳伴手禮。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喝茶有助養生,如綠茶,本身是未發酵茶,含有豐富的兒茶素與單寧酸,具有對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防癌等好處;但也因為其未發酵,性質偏涼,所以消炎、解毒的功效較好。發酵過的紅茶,雖然兒茶素與單寧酸較少,不過茶黃素類(Theaflavins,TFs,為茶多酚,即兒茶素發酵所生成的物質)含量卻很豐富,具有抗氧化、延緩老化之效,也正因為發酵過了,紅茶性質較溫潤,具有止瀉、幫助消化等功能;而烏龍茶則是半發酵茶,口感與功效介於紅茶與綠茶之間。喝茶的6大好處❶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茶葉含有豐富兒茶素、多酚類等抗氧化營養素,美國農業部的報告指出,每天喝5杯紅茶,3週可降低膽固醇7%,及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的膽固醇」)11%;台灣對於烏龍茶的人體實驗也發現,連續飲用6週,可以降低血脂肪濃度,並有助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的膽固醇」)的提升。陳詩婷還說,茶裡頭的兒茶素這種抗氧化物質,能擴張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因此能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整體而言,適量喝茶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❷控制體重與調節脂肪茶類含有單寧酸、咖啡因等物質,可以促進脂肪氧化與熱量消耗,因而能提高人體基礎代謝率;就有一份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每週至少喝一次茶的人,體脂肪比不喝茶的人還要少,腹部脂肪也較少;尤其是紅茶,因為單寧酸(一種會產生苦味的多酚類)含量特別多,分解脂肪、降低膽固醇和血糖的功效也較佳。❸讓血糖趨於穩定研究發現,綠茶中的兒茶素可以加強胰島素(有助降低血糖的荷爾蒙)的功能;同時還具有抑制腸道澱粉分解酶的酵素,因此可延緩飯後血糖上升的幅度,有助改善第二型糖尿病。❹抗毒滅菌、抗口臭蛀牙自古以來,就有把茶水拿來解毒滅菌的事蹟,近幾年的科學也發現,茶葉中的兒茶素,具有抑制葡萄糖聚合活性的作用,當葡萄糖無法聚合,病菌就不能在牙上著床,使齲齒形成的過程中斷,因而達到預防蛀牙的功效。也有研究發現,時常喝茶、用茶漱口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另外,茶葉中特有的多酚類,如綠茶的兒茶素,具有吸收口腔異味,達到預防口臭、改善口氣的作用;而紅茶裡的多酚發酵氧化後成了茶黃素類,同樣有消除口臭的效果。❺提神、養神之效  茶跟咖啡都含有咖啡因,本身具有提神的功能;不過茶在提神的同時,還具有安神的作用。陳詩婷說明,這是因為茶含有L-茶胺酸(L-theanine),這是茶葉特有的游離胺基酸;研究證實,可以促進大腦分泌多胺酸,還有降低焦慮、集中注意力、穩定情緒、改善睡眠品質等功效。❻預防老年失智與改善記憶力研究顯示,兒茶素可以抑制沉積在大腦的斑塊(斑塊是造成老年失智、認知退化的原因之一),同時可以與有毒物質結合,藉此預防老年失智症。如何減少茶的咖啡因?研究發現,冷泡茶的咖啡因,會比熱泡茶少了20%,如果對咖啡因敏感,但又想要喝茶的人,可以選擇冷泡方式,且減少浸泡時間,就可以降低咖啡因的攝取。5族群不適合多飲茶❶腸胃功能不好的人茶中的咖啡因會刺激胃酸的分泌,所以胃潰瘍的人,不建議多喝茶;當然本身腸胃功能不佳的人,更要避免空腹喝茶,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進而引起不適。❷缺鐵的人茶裡頭的單寧酸會與鐵離子結合,本身若有缺鐵性貧血的人,若長期過量喝茶,會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單寧酸本身也會降低腸道的蠕動,降低小腸酵素的分泌,影響鐵的吸收。❸便秘的人茶會引起便秘有兩種原因。陳詩婷說,第一是因為茶的咖啡因會利尿,如果把茶當水喝,會加速身體排水,腸道的糞便缺水,自然就不容易蠕動;第二,茶中的單寧酸會導致腸道蠕動變慢,長期下來,容易有便秘困擾。❹有心臟疾病毛病的人茶中的咖啡因,會使心跳加快、基礎代謝率增加,所以本身有心悸、高血壓等人,不建議長期大量喝濃茶,否則容易增加心臟負擔,產生胸悶、心悸等問題。❺腎功能不好的人腎臟是人體的透析儀,負擔過濾、排毒、排水的功能,太濃的茶,會增加腎臟負擔,特別是腎功能本身就不是太好的人,更不應該喝太濃的茶,淺嚐即可。熱水泡茶,兒茶素含量較高2008年國立中興大學研究指出,綠茶以90℃的水溫浸泡20分鐘,茶:水為1:50的泡法,其溶出的兒茶素,比4℃冷泡茶浸泡24小時,還要高20%;換言之,若想喝到較豐富的兒茶素,建議喝熱泡茶較佳。早晨9~11點為最佳喝茶時間喝茶最佳時間落在早晨9~11點,其餘時間淺嚐即可。陳詩婷說明,這是因為茶的咖啡因及茶鹼具有興奮的作用,若下午3點後喝,容易影響睡眠,而且茶鹼跟咖啡因本身有利尿的作用,晚上喝茶,容易夜尿過多,影響睡眠。不建議飯後喝茶,這是因為茶的兒茶素結合後會成為單寧,單寧是植物澀味的來源,其一遇到熱水或與空氣接觸,就會氧化成單寧酸,進到體內會使蛋白質凝固,因此飯後喝茶,容易會有消化不良的狀況。空腹也不建議喝茶,因為茶中的咖啡因會刺激胃酸分泌,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或是有胃潰瘍病史的人,都不建議空腹喝茶。一天喝茶勿超過6杯陳詩婷表示,目前並沒有對茶飲訂出飲用上限,不過就以咖啡因含量來看,衛生福利部建議健康成人一天不要喝超過300毫克,約是2~3杯的美式咖啡,或約5~6杯的綠茶;倘若對茶之咖啡因或茶鹼敏感的人,則要減少攝取量,且以早上9點到11點為最好的喝茶時間。延伸閱讀: 。喝水消水腫、減重!每天喝多少才夠? 減重醫解答「關鍵時機」 。無糖茶當水喝超傷腎! 毒物專家公布茶喝太多3健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