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2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LDL
共找到
201
筆 文章
-
-
2021-06-15 養生.聰明飲食
不小心就胖!這些「常見零食」含高油脂 吃多恐傷心血管
防疫宅在家,你的零食櫃也經歷補滿-清空、清空-補滿的過程嗎?雖然台灣從107年起已禁止食品中使用不完全氫化油,大幅降低消費者接觸人工反式脂肪機會,但千萬不能放心大吃,否則可能過量攝取飽和脂肪,造成高膽固醇和心血管負擔! 飽和脂肪 心血管殺手當食品禁用不完全氫化油後,可能會改用動物油脂、完全氫化植物油,或是透過交酯化、冷凍捏和等加工技術;雖然減少了反式脂肪,但仍有心血管殺手—飽和脂肪。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表示,飽和脂肪會提升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常稱為壞的膽固醇)濃度,多項研究指出,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佔熱量的百分比每升高1%,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就約增加2%。不吃膽固醇仍可能罹心血管疾病 飽和脂肪每日不宜超過22公克即使素食者不會吃到膽固醇,仍會使血中膽固醇、血脂肪上升。 LDL-C穿過血管內皮細胞形成氧化型的LDL,改變血管內皮細胞的通透性,進而產生脂肪斑塊堆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阻塞,導致運送至腦內的氧氣及營養素受阻,進而影響大腦功能,並提升腦中風、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許惠玉指出,飲食中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即可降低血中低密度膽固醇濃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飽和脂肪每日攝取上限應低於總熱量10%,以成人每天攝取2,000大卡計算,飽和脂肪不宜超過22公克;美國心臟協會更建議飽和脂肪每日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5~6%,約11公克。 常見高脂食品 脂肪含量排序 而高脂食品通常具有香酥脆、口感香濃的特性,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舉例常見品項每100公克之飽和脂肪含量依序排列如下: 油炸物:如油條(7.1g)、日式炸豆皮(5.1g)、冷凍春捲(2.7g)、油豆腐(2.3g)等。 麵包糕餅:如巧克力泡芙(17.6g)、起酥片(16.5g)、可頌(14.1g)、甜甜圈(9.4g)、菠蘿麵包(8.7g)、吐司(3.1g)、鬆餅(1.0g)等。酥皮點心:如葡式蛋塔(14.7g)、鳳梨酥(14.4g)、原味蛋塔(11.5g)、綠豆凸(6.8g)、蔥油餅(1.9g)等。 零食糖果:如芝麻蛋捲(16.5g)、草莓夾心餅乾(15.9g)、洋芋片(12.8g)、蘇打餅乾(10.7g)、太妃糖(10.5g)、巧克力冰淇淋(9.6g)、香草冰淇淋(7.9g)、牛軋糖(6.1g)、玉米餅乾(3.1g)、巧克力夾心糖(2.6g)等。 其他:如奶精粉(32.3g)、咖哩塊(20g)、沙茶醬(13.2g)、牛肉口味泡麵(12.8g)、鮮蝦口味泡麵(11.3g)、零食泡麵(10.1g)、沙拉醬(9.9g)、液體奶精(9.4g)等。 均衡飲食為減重根本之道 短時間體重恐復胖董氏基金會提醒,購買時可參閱營養標示、少吃飽和脂肪;還要特別注意的是,許多人可能會以生酮飲食等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來減重,但此類飲食通常會飽和脂肪攝取超標,短期內體重快速下降通常也只是身體脫水的假象,反而可能造成低血糖、高膽固醇和腎結石等風險,還很容易復胖,根本之道還是維持均衡飲食,每天三蔬二果補充纖維質,降血脂肪。 延伸閱讀: ·居家防疫嘴饞吃不停怎辦? 營養師激推「9款低卡點心」:食慾秒降 ·洋芋片含丙烯醯胺,吃了會致癌? 專家教「避癌吃法」:做菜也要注意
-
2021-06-1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高膽固醇無症狀,青壯年也要小心!醫教簡單3招養出好膽固醇
近年來國人關注三高不僅發生在老年族群,青壯年也可能因為三高與高膽固醇發生心血管疾病意外,由於膽固醇數值需透過抽血測知,且高膽固醇無明顯症狀,心臟內科醫師提醒,成人40歲以上應定期檢測膽固醇數值,若是高風險族群更要注意膽固醇超標問題。 高膽固醇無症狀?青壯年也要小心?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應湘表示,膽固醇中的低密度膽固醇(LDL),是造成血管阻塞、病變的主要原因,與心血管疾病關係密切,正常標準為130以下。高密度膽固醇(HDL)對血管健康有正面效益。總膽固醇超過200以上,即屬於高膽固醇。 李應湘醫師提醒,膽固醇過高的人,未必都是肥胖身材,由於膽固醇多為肝臟所製造,與本身體質較有關聯,特別是家族史以及缺乏運動族群,更應注意膽固醇是否超標。 減少心血管疾病?切勿自行停藥 李應湘醫師表示目前高膽固醇治療,除了藥物還有針劑治療,搭配良好的生活型態與運動習慣,希望能將膽固醇較原先降低40%以上,尤其是已有慢性病或是發生過急性冠心症、做過心導管手術者,更要嚴格控制低密度膽固醇在100甚至70以下。穩定治療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許多患者以為高膽固醇是可以治癒的疾病,因而自行停藥或減藥,恐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傷害風險。李應湘醫師解釋,治療高膽固醇是個長期保養工程,須與醫師詳細討論,並配合醫囑用藥。 有氧運動增加好膽固醇?穩定治療加作息 李應湘醫師指出,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雖然對改善膽固醇數值有限,但有氧運動對心血管健康確實有正面效益,建議每週3至5次,每次30分鐘,不但能鍛練心肺、提升血管彈性,也能增加高密度膽固醇。 飲食營養方面,適當補充高單位魚油也是方法之一。醫師呼籲本身已有心血管疾病或膽固醇數值過高,更要定期回診檢查,配合適當運動、良好的飲食習慣。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每日健康 責任編輯/Mei) 【延伸閱讀】 後背包老是揹得腰痠背痛,原來都是挑錯款式!別讓青光眼偷走視力!眼科醫師建議,新冠肺炎期間此事不可省略早期乳癌可採保留式切除 術中輔以IORT治療副作用小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6-10 養生.聰明飲食
每日1蛋增加免疫力 董氏基金會:保存雞蛋注意5原則
人體抗體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疫情下,若想顧好免疫力,攝取足量優良蛋白質相當重要,董氏基金會指出,每日1顆蛋,可維持健康所需,並提供「保存雞蛋5原則」,說明不同雞蛋的保存方式。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長時間待在家裡少活動,除了腰圍容易多一圈外,也易產生三高,近年國際間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雞蛋含有卵磷脂,可降低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建議一般人每天平均可以吃1顆蛋。許惠玉說,「雞蛋」不僅有豐富蛋白質,蛋黃也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和鐵、磷等礦物質,價格也經濟實惠。然我國疫情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非必要不建議外出,若要採買物資,最好一次購足量。對此,許惠玉指出,雞蛋也可一次採買大量,但須注意「保存雞蛋5原則」。「保存雞蛋5原則」第一,一般傳統市場的常溫蛋可直接存放在陰涼處,約可保存7至10天;置於冰箱前,應先用乾布擦掉雞蛋表面粉塵,再放入冰箱,最好不要先清洗再冷藏,因用水清洗會破壞蛋殼上的保護膜、導致雞蛋變質,縮短保存期限。其二,超市盒裝冷藏蛋(非洗選蛋)應置於冰箱保存,並注意保存期限標示。其三,洗選蛋可直接放冰箱冷藏。第四,從雞蛋產出開始計算生鮮雞蛋保存日,在室溫約可保存1個月,於夏天等炎熱天氣的保存期限則較短,若想延長保存時間,可存放在冰箱。第五,雞蛋冷藏時記得鈍端朝上,許惠玉說,因雞蛋氣室在鈍端,冷藏時讓雞蛋鈍端朝上、尖端朝下,可避免氣室中的空氣影響雞蛋的新鮮度。對於坊間常看到的褐殼蛋與白殼蛋,許惠玉指出,蛋殼顏色差異是因母雞品種不同,營養成份上並無差異;蛋黃顏色不同部分,除了品種遺傳外,主要是飼料中所含色素成分多寡影響,營養成分差異不大;只要是健康雞生產的蛋,營養成分均相似。許並提醒,母雞下蛋的產道跟糞便排泄位置相同,使蛋殼容易沾染雞糞,常伴有大腸桿菌或沙門氏桿菌等致病菌,建議料理前務必先清洗雞蛋,避免敲開蛋殼時,可食雞蛋接觸到蛋殼表面的病菌及髒污。
-
2021-05-09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平衡血糖、預防糖尿病 營養專家曝綠茶10好處
近年來,綠茶頂著健康食物的光環,備受關注。以下是紐約洋基隊的營養顧問、辛辛婭·薩斯(Cynthia Sass)總結綠茶對健康的益處。● 滿滿的抗氧化劑綠茶中含有大量多酚抗氧化劑,最為人所知的是「兒茶素」,可對抗身體的發炎反應,延緩衰老,還能保護細胞免受多種慢性病的損害。● 有利大腦健康除了咖啡因,綠茶還含有一種被稱為L-茶胺酸(L-theanine)的胺基酸,可產生鎮定作用。咖啡因和L-茶胺酸的組合也被證實可優化大腦功能,增強工作記憶、認知能力和提升情緒。而綠茶對抗氧化壓力的能力,也使其成為對抗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的金鐘罩。● 有助控制體重在人類和動物研究中顯示,綠茶可以加速新陳代謝,並刺激脂肪燃燒。它也與抑制食欲、阻止脂肪組織賴以維生的新生血管生成有關。● 可以防癌綠茶透過幾種關鍵方式預防癌症。一是避免細胞不正常增殖,進而發生癌變;二是綠茶有抗血管新生特性,可防止癌細胞擴散。● 增強免疫系統綠茶所含的抗氧化劑,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增強免疫力。它的抗菌特性還能預防口臭。此外,綠茶還可作為益生元,是腸道益菌的最佳食物。● 增強骨質密度綠茶中的抗氧化劑,已被證實可預防骨質流失並減少骨折風險。動物研究發現,適量攝取綠茶,可改善骨骼強度和質量。2020年一項研究,調查富含茶多酚的食物與骨質疏鬆症之間的關聯,結論指出酚可防止骨細胞氧化、減少發炎反應,進而維持骨密度,有利骨骼生成。● 有助平衡血糖、預防糖尿病一項整合研究,分析了過去17個關於綠茶的研究報告,找出綠茶與血糖、胰島素敏感性間的關聯,結論是綠茶有助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色素(HbA1c)。另一項日本研究,追蹤1萬4000多名日本健康成年人長達五年,科學家發現,綠茶食用量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成反比,顯示綠茶有助降低糖尿病風險。● 有益心臟健康研究顯示,綠茶可透過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三酸甘油脂來保護心臟。綠茶還能避免低密度膽固醇氧化,降低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讓肌膚年輕綠茶中的多酚可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UV)的侵襲,除了抗癌、抗發炎,還能預防衰老。綠茶化合物還能防止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分解,減少皺紋產生、維持肌膚彈性。● 與長壽相關有喝綠茶習慣的人,其細胞年齡比不飲用者年輕約5歲。日本研究還發現,經常喝綠茶的人更長壽。一項針對老年人的研究顯示,在研究進行的六年間,喝最多綠茶的人,死亡機率降低76%。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5-0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平日飲食清淡 為何血中膽固醇濃度也超標?
阿茂一向飲食清淡,只是偶爾會買包鹽酥雞或炸雞排打打牙祭。某天覺得胸口不適冒冷汗,就醫檢查竟發現心臟冠狀動脈嚴重阻塞,血液中膽固醇濃度超標。他不解為何膽固醇濃度會過高?壞的膽固醇 易心血管病變血中膽固醇過多時,病人常沒有不適症狀,須透過抽血檢查,才得知體內膽固醇含量。膽固醇在全身血液循環中,以脂蛋白的形式運送,脂蛋白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會沉積在動脈的血管壁,引起血管壁發炎反應,形成動脈硬化斑塊並使血管彈性下降,若沉積過多則會使血管變狹窄,所以低密度脂蛋白是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元凶之一。油炸食物吃過量 健康受損食物是體內膽固醇的重要來源,從食物中攝取適量膽固醇是必要的,但攝取過量會造成健康損害。食物中的膽固醇來自於動植物食材、烹飪用油或加工食品等,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天攝取的飽和脂肪酸不超過總熱量攝取的5%,要限制牛肉、豬肉等紅肉攝取,盡量選擇脫脂或低脂乳製品,避免吃油炸食物,對心血管較為健康。建議多以不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酪梨、杏仁、鮭魚、橄欖油、亞麻籽等替代,來提高身體內高密度脂蛋白濃度。身體內和血液循環中的膽固醇8成是由肝臟製造,是體內主要膽固醇來源。若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會促使肝臟製造更多的膽固醇,使血中膽固醇濃度增加。此外,不健康的生活形態,例如運動量不足、不健康飲食習慣、吸菸及肥胖,都會使身體產生較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一種由基因遺傳的疾病,帶有致病基因的家族成員身體,對於低密度脂蛋白的回收機制有缺陷,因而導致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濃度過高,常超過190mg/dL,比一般人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目前臨床上常使用的他汀類(statin)降膽固醇藥物,能減少肝臟合成低密度脂蛋白,並促進肝臟透過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回收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另一類藥物ezetamide,能減少腸道對於膽固醇的吸收,這兩類藥物是目前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工具,副作用相當低。近年發展針劑型新藥PCSK9抑制劑,能透過結合血液中的PCSK9此一物質,減少PCSK9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分解,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回收的效能,在曾發生過心肌梗塞、接受冠狀動脈或其他動脈血管再通術、或缺血性腦中風病人,如果在使用他汀類藥物和ezetimibe之後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仍超過標準(135mg/dL),則應考慮使用PCSK9抑制劑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再次發作。
-
2021-05-0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身體無不適,就醫卻高血脂?醫曝1吃飯習慣是元凶
40歲林姓女子透過健康檢查發現自己的三酸甘油酯高達480mg/dl,總膽固醇也高達262mg/dl,她相當驚訝,覺得身體沒有不舒服的症狀,怎麼指數會超標?回推自己飲食情況,除無法抗拒甜食的誘惑,且常擔心食物沒吃完浪費,幾乎每天都努力把飯菜吃光,導致BMI逼近27。血脂 包括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中醫科賴卉蓮醫師指出,血脂是血清裡脂肪的簡稱。主要包括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和三酸甘油酯(或稱中性脂肪,TG)。膽固醇功能是製造身體細胞膜的重要材料,和協助製造荷爾蒙的原料之一;三酸甘油脂則是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與能量。臨床上,當抽血報告呈現:總膽固醇> 200、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30、三酸甘油脂> 200、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 40,就符合高血脂症的定義了。(推薦閱讀:三酸甘油酯超標了! 3種NG飲食你犯了幾項?)預防高血脂 飲食均衡、適度運動為上策預防勝於治療。根據國民健康署對預防高血脂的建議為:定期健檢、飲食均衡、適度運動、戒除菸酒等良好之生活習慣。一旦已診斷為高血脂症,除了改變既有生活習慣,目前西醫而言,最有效的降血脂藥物是史達汀類(Statins);研究顯示,可降低血中膽固醇,減少心肌梗塞、中風、甚至死亡的風險,常見副作用為肌肉痛、肝功能異常。(推薦閱讀:降血脂藥和燕麥同時吃小心丟命! 藥師解析「飲食禁忌、1運動」)中醫治療高血脂 健脾化痰、調補肝腎、活血化瘀賴卉蓮表示,古代中醫並沒有「高血脂症」的名詞,但根據臨床表現,高血脂症屬「痰濁瘀滯」範疇,多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調,痰濁內積;常以健脾化痰、調補肝腎、活血化瘀法治療,臨床上常用的中藥包括山楂、澤瀉、丹參、決明子等。高血脂患者建議應找專業醫師進行診療,除了遵從醫囑,規律返診,賴卉蓮提醒,應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才有助於改善高血脂。延伸閱讀: ·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密切相關! 吃素降三酸甘油酯? 別傻了!3習慣是大元凶 ·愛吃蛋會害膽固醇飆高? 營養師曝「真正高膽固醇食物」...全脂奶也是陷阱
-
2021-05-02 養生.聰明飲食
不要用湯匙挖!專家教酪梨正確切法吃進更多營養
酪梨雖被歸為水果,卻含有大量的的優質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20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備受營養師推崇。● 維持飽腹感攝取優質脂肪有助延緩胃排空速度,延遲飢餓感。一項研究指出,在食物中添加酪梨者,飽腹感明顯比未吃酪梨者提升,可抑制食欲長達五小時。● 保護心臟酪梨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已被證實可降低壞膽固醇(LDL)並提升好膽固醇(HDL),這雙重作用有助降低心臟病風險。其富含的鉀還可協助排出體內多餘的鈉和體液,進而降低血壓。● 促進更多營養吸收進餐時搭配酪梨,可幫助身體從其他健康食物吸收更多的抗氧化成分。一項研究顯示,酪梨和番茄醬、胡蘿蔔搭配食用,可提高維生素A吸收;另一項研究顯示,吃莎莎醬時搭配2.5湯匙酪梨,比起單吃莎莎醬,可吸收多達13倍的β-胡蘿蔔素。● 促進腸道健康酪梨富含的纖維和不飽和脂肪,有利腸道好菌生長。一項針對肥胖成年人的研究指出,每天有一餐吃酪梨的人,比起另一群餐點類似、但沒吃酪梨者,在12周後,每天吃酪梨的這群人,腸道菌種的多樣性明顯較高。● 怎麼吃?正確切酪梨 吃進更多營養美國化學學會說,類胡蘿蔔素的最高濃度在酪梨的果皮下。正確去除果皮,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酪梨的健康效益。建議不要用湯匙挖果肉,用刀切並剝除,才能保留更多與果皮接觸處的果肉。1. 用刀沿著酪梨繞一圈切半。2. 用刀子末端的尖端輕戳種子,就能輕易取出。3. 再分別切成兩等份,就能輕鬆撕除酪梨果皮,並保留最多皮下的果肉。資料來源/Health.com、美國《預防》雜誌
-
2021-05-01 養生.聰明飲食
水果吃太多不見得好!營養師教你每天這樣吃最剛好
母親節將至,童綜合醫院提前歡慶母親節,今日舉辦「媽媽我愛您,旺您健康沒煩惱」活動,共有50位親子到場參與,除了一起同樂進行趣味遊戲外,也為了支持果農,特地請營養師現場教學如何製作健康的鳳梨酵素,並進行健康衛教,讓民眾更了解水果對身體的益處,及如何正確的食用水果。營養師表示,罹患糖尿病、腎臟病、胃潰瘍及肥胖者,建議一天只可以吃1至2份水果,1份約碗裝8分滿的量。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林珈伃表示,台灣鳳梨種類多樣且好吃,富含許多營養素,包括維生素C、膳食纖維、鉀、生物類黃酮、鳳梨酵素等。維生素C可抗氧化,增加人體免疫力,同時也能幫助鐵質吸收,並促進膠原蛋白形成;膳食纖維則可預防便祕、促進腸道蠕動,減少有害物質與腸道接觸的時間,維持腸道健康;鉀則可維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調解血壓,並維持神經與肌肉功能。另外,鳳梨中也含有生物類黃酮,天然的類黃酮是很好的抗氧化劑,其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過氧化,預防動脈粥狀硬化。鳳梨還擁有獨有的鳳梨酵素,可幫助蛋白質消化、抗發炎,並抑制血栓形成。林珈伃說,雖然鳳梨富含許多營養,且香甜又好吃,是許多人喜愛的水果,但罹患糖尿病、腎臟病或胃潰瘍的民眾,以及肥胖者都須注意攝取的份量,不宜吃太多,建議一天只可以吃1至2份水果,1份約碗裝8分滿的量。童綜合醫院副院長李博仁表示,醫院營養治療科擁有專業的營養師共15名,提供民眾進行門診營養諮詢,並進行團體衛教與臨床營養諮詢指導;透過今日舉辦的活動,營養師教大家生活上的健康飲食小知識,藉由製作健康的酵素,讓民眾都能學習最無負擔的飲食。
-
2021-03-15 科別.心臟血管
41歲高膽固醇血症猝逝 醫師:6類人是高危險族群
第13屆草草戲劇節昨熱鬧登場,但昨下午發生再現劇團團長黃民安猝死事件,經檢警法醫相驗,研判應是因高膽固醇血症造成心因性休克死亡。醫師指出,罹患高膽固醇血症可能使血管阻塞,臨床因心肌梗塞猝死者中,有7、8成患者有高膽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稱為「好」膽固醇。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心臟檢查室主任王宗道認為,血液中的「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可衡量是否罹患高膽固醇血症。一般人數值大於5,即罹患高膽固醇血症,抽菸、高血壓丶糖尿病及家族有心血管病史者,數值大於4就要提高警覺,裝設心臟支架及本身有心血管相關疾病者更危險,數值大於3即罹患高膽固醇血症。王宗道進一步說明,單一數值過大並未必是高膽固醇血症,當總膽固醇數值26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70mg/dl,單看總膽固醇數值覺得高,但兩者相除,比值為3.7,並未超出一般人罹患高膽固醇血症的標準。遺傳基因是高膽固醇血症的致病原因,王宗道指出,遺傳因素佔高膽固醇血症致病原因中7到8成。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說,基因遺傳因素只能依靠用藥改善膽固醇代謝。飲食習慣不佳導致罹患膽固醇血症者則占2到3成。鍾伯欣提醒,為避免罹患高膽固醇血症,民眾日常飲食勿攝取過多熱量,應避免高鹽、高油飲食。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怡智建議,高危險族群尤應避免食用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雞蛋、帶殼海鮮及牛肉、紅肉等。罹患高膽固醇血症後恐致血管阻塞,大增罹患心、腦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腦中風機率,王宗道表示,臨床上,「心肌梗塞猝死者中,高達7、8成有高膽固醇血症」,目前一般藥物治療至少能減少2成血管阻塞發生率。高風險族群如「40歲以上男性及50歳以上女性」、「抽煙者」、「有家族病史」、「本身有心腦血管疾病者」,或有「高血壓」丶「糖尿病」疾病者,王宗道建議,每年應至少做1次抽血檢查。衛福部國健署目前針對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提供每3年1次的成人健檢,65歲則提供1年1次的檢查,可透過抽血檢查,定期追蹤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及三酸甘油酯等數值,及早發現是否罹患高膽固醇血症。
-
2021-03-14 科別.心臟血管
杜絕疾病後患 心內醫教你如何在三高前期就擋下
吃太好、少運動,三高是現代人的通病,這三項數值也是健檢報告上最容易出現紅字的部分,拿到檢驗報告時,你讀懂了嗎?什麼樣的數字要開始擔心或必須吃藥控制?血糖血檢發現糖尿病前期,務必追蹤檢驗。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力瑋常遇到患者拿著健檢報告來問他相關問題。關於血糖數值,劉力瑋表示,飯前空腹8小時測量的數字,100mg/dl以下是正常;101-124則為糖尿病前期;如果測量三次(非連續)中有兩次125以上,代表有糖尿病。飯後血糖則是在飯後兩小時內的血糖值,180mg/dl以下是正常,三次裡有兩次高於200,代表有糖尿病。而糖化血色素則是看三個月的血糖平均值,6%以下是正常,6.5%上有糖尿病,數字在兩者之間則是糖尿病前期。劉力瑋表示,測量雖然有誤差,但並不大,有些人可能處於糖尿病前期,數字看不出不正常,但只要定期追蹤,如果數字再往上就會驗得出來。建議一般人如果檢查數字正常,一年追蹤一次即可,如果健檢報告有紅字,3到6個月必須再追蹤。血脂血脂與遺傳關聯大,藥物可穩定控制。高血脂的數值比較複雜,劉力瑋表示,一般的健檢中會有總膽固醇(Tc)、三酸甘油脂(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建議控制在200以下,200以上就算高血脂。其中高密度膽固醇被稱為好的膽固醇,有助於回收血液中的油脂,送往肝臟分解,男性數值若在40、女性在50以下,都算太低(女性天生比男性高一些)。低密度膽固醇是壞膽固醇,會沉積在血管中,造成阻塞,數值愈低愈好。一般來說,超過40就不好,但到底多少才算是危險,劉力瑋表示,隨著愈多的臨床研究結果出來,數值從100、130到160都有。有糖尿病、心血管阻塞等病史,數值要控制更低。一般說來,低密度膽固醇最好維持在70-80間,但是實際上多數的人都是在90-150間。服用藥物控制膽固醇的效果相當好,建議服藥後控制在100以下,如果有糖尿病、心血管阻塞等病史,數值要控制得更低。至於三酸甘油脂,劉力瑋表示,這是膽固醇在轉換中的一種物質,一般認為超過150算高,但數字超標與心肌梗塞間的關聯並不大,只要吃藥控制在500以下就可以。他表示,高血壓與高血糖與飲食、運動等關聯較大,減重、改變飲食等都有幫助;但高血脂卻八成與基因有關,除非減重很多,否則對數字影響不大,但只要服藥就能降低。血壓高血壓前期不必吃藥,但要積極改善生活飲食。劉力瑋指出,收縮壓在140毫米汞柱(mmHg)以上, 舒張壓在90以上,被認定為高血壓,需要吃藥控制;而收縮壓120-140、舒張壓80-90間則稱為「高血壓前期」,是灰色地帶,雖然不必吃藥,但必須改善生活方式,多運動、飲食清淡及減重等。低血壓不能輕忽,要跟平時血壓相比。很多人關心高血壓,但其實低血壓也要重視,但到底多低才算是低血壓?劉力瑋表示,低血壓並沒有絕對的數值,很多年輕女性收縮壓只有80、90,但並沒有問題。所謂的低血壓是要與自己比,如果一個平常血壓都高到190的人,突然低到130,看起來數字正常,但其實可能有腸胃道出血、引發敗血性休克的風險。如果血壓低又有頭暈等症狀,可能要特別注意其他問題產生。高血壓不服藥,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他表示,不少病患排斥吃藥降血壓,但根據統計,血壓數值每升高20mmHg,中風、心衰竭、主動脈剝離、洗腎等疾病的風險就會高兩倍,也就是收縮壓160,罹病風險就高兩倍,以此類推。在測量血壓之前避免做激烈運動,也不要吃太飽、喝有咖啡因的飲料或是憋尿,都可能造成血壓上升。對於數字不穩定的患者,醫師建議最好可以在家早晚固定時間量兩次,量個7-10天,如果九成以上都有問題,就是高血壓。
-
2021-02-11 養生.聰明飲食
紅酒配牛肉一起吃健康嗎? 聽聽營養師怎麼說
許多人喜歡吃牛肉配紅酒,然而,紅酒中含有單寧酸,若與蛋白質食物併用,是不是會造成腸胃的負擔呢?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陳燕華營養師表示,的確,吃牛肉配紅酒對於腸胃較弱的人可能會影響消化吸收,尤其對老年人或肌少症患者來說最好盡量避免;此外,單寧酸也可能會影響鐵質吸收,因此建議用餐時最好減少紅酒攝取量為佳唷。吃西餐時,許多人都習慣以牛肉佐紅酒,但這樣吃真的健康嗎?如大家熟知柿子不宜與蛋白質(螃蟹、肉類、豆製品等)一起食用,因為柿子中的單寧酸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那紅酒中也含有單寧酸成分,與牛肉併用時是否也會影響消化,甚至造成腸胃不適呢?陳燕華營養師表示,針對紅酒佐牛肉的飲食方式到底健不健康?在營養學上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討論:1. 紅酒的酒精含量約12%,過量飲用恐傷肝,甚至有致癌風險!紅葡萄酒酒精含量約在12%左右,每公克的酒精約含有7卡路里的熱量,幾乎和一克脂肪一樣多,飲用過量可能會大量增加熱量攝取!此外,酒精代謝物乙醛是一種致癌物,加上體內累積的酒精量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包括像是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等,長期來說也容易增加口腔癌、食道癌等癌症風險。 然而,在健康無礙的情況下,適量飲用紅酒是無妨的!陳燕華營養師說明,紅酒含有酚類物質,如花青素、白藜蘆醇和單寧酸等,屬於抗氧化成份之一,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和其他氧化劑,並抑制低密度脂蛋白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氧化;但建議女性每天飲用不宜超過105毫升,男性每天不宜超過210毫升,以利維持個人健康。 2. 紅肉被視為是「2A 級」的可能致癌物,建議勿過量食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標準,紅肉(包括牛肉、豬肉、馬肉及羊肉)被列為「2A 級」的可能致癌物;所謂的「2A 級」代表對人類為很可能有致癌性,但對動物確定具有致癌性。此外,紅肉在高溫烹調的過程中,還可能會產生雜環胺 (heterocyclic amines, HCAs) 與多環芳香烴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等致癌物,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有人說吃烤肉會吃進致癌物的原因。然而,衛生福利部亦指出,癌症的成因眾多,通常非僅因攝取單一食品而致癌,故民眾不必因此特別戒吃某種食物,但建議日常飲食應大量攝取各色蔬果、多運動、減少過度加工之食品,並積極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預防癌症的不二法門。 3.紅酒配牛肉時,紅酒成分會影響蛋白質與鐵質吸收,腸胃不佳者應避免。陳燕華營養師解釋,紅酒中的單寧酸會讓人體的蛋白質吸收力變差,若紅酒與蛋白質食物(如肉、蛋、乳製品及豆類、豆漿、豆腐、螃蟹)一起食用時,在酸性條件下(例如在胃酸環境中)容易與蛋白質食物結合,且紅酒中單寧酸的酸根離子結合成為溶解度較小的鹽類,具有收斂性,會導致腸蠕動減緩,造成消化不良。因此,若本身是屬於消化功能差、容易胃食道逆流、腹脹情形的人,或是平時蛋白質就攝取不足的人(例如老年人或肌少症患者)勿與單寧含量較高食物一起食用,平日亦建議減少紅酒攝取量,以免增加身體負擔。此外,陳燕華營養師也補充,單寧酸也能與食物中的鐵質發生凝固作用,進而影響人體對鐵質的吸收,長期而言恐導致貧血問題。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 陳燕華營養師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健康九九網站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2-05 科別.泌尿腎臟
遠離洗腎!營養師公佈傷腎食物:香腸火腿之外,這4種也盡量少吃
台灣號稱「洗腎大國」,每個人都有可能面臨洗腎危機,然而手無寸鐵的我們究竟該如何是好?營養師李祥瑞表示,吃新鮮食物、謹記「三少」(少鹽、少糖、少油)、不亂用藥物、保持正常BMI值,就是最關鍵的護腎秘方。「我最近很頻尿,是不是腎不好?」「身體好容易水腫,腎怎麼了?」「我每天一杯含糖飲料,會不會傷腎呢?」 我們常為了一點點不適把心情搞得雞飛狗跳,生怕哪個壞習慣就造成腎臟損傷而難以回復,不管最終目的是想擁有健康的身體,還是不想花費鉅額醫藥費,至少你我曾意識到腎臟的重要性,只是,知行往往難合一。 當你在大啖微波食品、加工食品,或把非處方藥物當保養吃,就已經足夠加重腎臟負擔,只是它無法表達、不懂抗議罷了。 營養師李祥瑞表示,一般健康成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預防慢性腎衰竭的方法,吃新鮮食物、「三少」(少鹽、少糖、少油)、不亂用藥物、保持正常BMI值,就是最關鍵的護腎秘方。 遠離洗腎、腎臟病配方1》選當季新鮮食物,護腎不用刻意多吃什麼 不用吃特定的護腎食材? 李祥瑞搖搖頭,「一般民眾想避免腎臟不好,其實不是低鉀、低磷、限水飲食,因為他是健康的人,應以新鮮食物為主。」長期食用合成加工食材,或食品添加物較多的食品,恐增加腎臟負擔,導致腎功能慢性衰退。 有人說黑色食物,如黑豆、黑木耳等補腎,或有些論點基於腎功能差也是一種發炎狀況,可以多吃抗發炎食物, 如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鮭魚、酪梨、堅果、黃豆等,保護腎臟,同時避免尿路感染, 李祥瑞不置可否,認為只要腎臟功能正常,無需多補。 究竟什麼是養腎好食材? 李祥瑞表示,很簡單,所有當季新鮮食物都是,只要正常飲食,營養均衡,凡事過猶不及,不用刻意多吃什麼。 確定你吃的食物來源和栽種方式,避吃基改食物,用天然調味料,像是蔥、薑、蒜、九層塔、檸檬、薑黃,取代味素、豆瓣醬、XO醬等,並將食材確實清洗乾淨,就能有效減少吃到來路不明的化學添加物、殘存農藥或是不潔食品的機會。 在烹調上, 謹記「三少」,少鹽、少糖、少油,能直接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肪,一旦這些健康狀況全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腎臟自然也就獲得保護了。 遠離洗腎、腎臟病配方2》慎選油品,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 若照上述方式確實吃好、吃對,你也能免於肥胖纏身, 同樣有助於預防慢性腎臟病。 李祥瑞說,體重過重及腰圍大的中廣型肥胖者,是慢性腎衰竭的高危險群,BMI30以上者,罹患慢性腎衰竭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將近2倍,別再以為身材跟腎臟無關。 若家族有遺傳慢性病, 也別忘了定期健康檢查,做好疾病管理,因為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這三者就像對彼此又愛又恨的夥伴,常互為因果,或一個拉一個;高血壓與高血糖都容易造成血管通透性差,導致腎功能衰退。 高血脂症也是慢性腎臟病常見的合併症。研究顯示,血脂異常會造成腎絲球中細小血管受損、腎絲球過濾率下降, 雖然高血脂與飲食沒有絕對相關,但李祥瑞說,減少不必要的脂肪攝取,的確可以減緩血脂異常,進而保護腎臟。 平常應選用好的油脂,如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芥花油、花生油等,降低血中的壞膽固醇(LDL)、增加好膽固醇(HDL);或以葵花油、黃豆油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來降低總膽固醇;攝取蛋白質時,也可以多吃深海魚類, 如秋刀魚、鮭魚、花鯖魚等來增加Omega-3脂肪酸的攝取, 降低三酸甘油酯。 遠離洗腎、腎臟病配方3》均衡營養,每餐有三寶 有些人可能會說,上班無法自己煮,很難做到「三少」,沒關係,你至少可以做到這幾點: 1.尋三寶:每餐都要有全穀根莖類+蛋白質( 豆、魚、肉、蛋)+各式蔬菜。 2.聰明分配比例,蔬菜多吃一點,避免餐餐大魚大肉, 別忘了天天五蔬果。 3.慎選烹調方式較清爽、能吃到原汁原味、以當季食材入菜的店家。 4.避免餐餐煲湯。 5.吃進嘴裡前把沾附在食物上的油、醬汁在碗緣刮一刮,菜汁滴一滴,能降低鹽分和油脂攝取。 6.少吃貢丸、火鍋料、火腿、香腸、甜不辣、肉鬆等磷含量高的加工食品。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她花半輩子照顧罹癌夫,卻不如一個外籍看護!一件事告訴我們:在這世上,最重要的是自己.晚上睡得很好,白天卻總是想睡、精神欠佳?善用4招,改善這5種睡眠障礙症狀.妳不把錢給弟弟,就別回娘家!她被情緒勒索半輩子,面對「不孝」兩字,只能這麼做
-
2021-02-02 養生.聰明飲食
喝南非國寶茶有好處嗎?教授告訴你最重要一件事
讀者WANG NAN YUAN在2021-1-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我平常很喜歡喝綠茶,但咖啡因攝取的量有點多.想說喝喝看南非國寶茶,這網站有寫喝南非國寶茶的好處,請問是真的嗎??謝謝這位讀者寄來的連結是一篇2020-4-7發表在Yahoo的文章。我看過之後就立刻回覆,說這篇文章是百分之百騙人的。 兩個多禮拜之後這位讀者又寄來電郵:教授你好,朋友最近迷上南非國寶茶。說什麼網路上寫的一堆功效,我說那是未經證實的。不要太迷信。但怎麼好說歹說都沒用,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好吧,既然如此,我就只好來寫這篇文章,希望也能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南非茶是如何被胡吹亂捧。首先,那篇Yahoo的文章其實是轉載自Heho網站,而它的作者是巫俊郡,標題是喝南非國寶茶的7個好處!無咖啡因又顧心臟!。這個南非茶的英文是 Rooibos Tea,所以它的正式翻譯應當是《如意寶茶》。但是,《南非如意寶》很顯然是遠遠不如《南非國寶》來得聲勢浩蕩,所以,就行銷策略而言,看到Rooibos Tea被翻譯成《南非國寶茶》,我也實在不得不深表佩服。我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用Rooibos做搜索,搜出296篇論文,但其中只有4篇是臨床研究。更讓人失望的是,這4篇臨床研究論文裡只有一篇是專注於研究Rooibos Tea的。它是發表於2010年,標題是Effects of rooibos (Aspalathus linearis)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adults at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如意寶對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成年人氧化應激和生化指標的影響)。這篇論文在一開頭就說,雖然如意寶茶有很多傳說的功效,但卻缺乏臨床證據,所以才會決定進行這項研究。總共40位志願者每天喝6杯如意寶茶,為期6週,然後做血檢。結果是LDL下降,HDL上升,以及氧化指數下降。所以,這篇論文的結論是:如意寶茶可以改善與心臟疾病相關的血脂及氧化指數。好,我們現在來看Heho這篇文章所說的7個好處:(1)促進健康消化,(2)使心臟健康,(3)抗過敏,(4)強大的抗氧化劑,(5)鎮定效果,(6)預防糖尿病並發症,(7)保骨骼健康。在這7個好處裡,《強大的抗氧化劑》根本就不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項目,而剩下的6個好處裡,也只有《使心臟健康》還算勉強是有一個臨床研究可以支持。請注意,這個臨床研究的調查人數過少,而它也只是發現《改善指數》,而非《使心臟健康》。至於其他5個好處,則完全是誇大的言論或編出來的謊言。我們先來看Heho這篇文章在《強大的抗氧化劑》這個項目裡所說的:「南非國寶茶富含大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為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 ,是人體內對抗自由基的防線。…。且南非國寶茶富有鐵、鋅、銅、鎂、鈣、鉀、錳、硒、鈉等多種礦物質與金屬元素,這些微量元素有助於活化人體細胞。」首先,雖然《抗氧化劑》是營養品、保健品行銷的慣用名詞,但它對健康的好處卻是早已被質疑。請看我在2016-6-6發表的抗氧化劑能抗老抗病?。再來,superoxide dismutase是自然存在於所有細胞內的酶(酵素),而它的生理作用當然也就都是在細胞內進行。更何況吃到肚子裡的superoxide dismutase是會被胃酸和消化液分解成氨基酸,所以是不會具有任何功能。事實上,幾乎所有有關口服酵素的宣傳都是騙人的。請看我在2018-4-16發表的酵素謊言何其多。至於Heho所說的《寶茶富有鐵、鋅、…等多種礦物質與金屬元素》,我們就合併在下一個項目裡討論。Heho在《保骨骼健康》這個項目裡說:「南非國寶茶具有豐富的微量礦物質與金屬元素,像是氟化物,鈣和錳,可幫助維護牙齒強健與補充骨質,使骨骼強健,減少罹患骨質疏鬆、關節炎等骨骼疾病的機率。錳可以幫助刺激骨骼所需的酶,幫助骨骼新生和修復損傷。國寶茶還含有鐵、鉀、銅,能幫助人體吸收鐵質。」美國植物理事會(American Botanical Council)在它所發行的HerbalGram期刊有一篇2003年發表的論文,標題是Rooibos Tea: Research into Antioxidant and Antimutagenic Properties(如意寶茶:抗氧化和抗突變特性的研究)。這篇論文說:「除了氟化物和銅外,如意寶茶中的微量礦物質並不足以使它成為普通消費者有意義的礦物質來源。例如鐵、鉀、鋅、鈣、和鎂,在一杯200cc如意寶茶中的含量,只有不到每天建議攝取量的百分之一。」所以,Heho所說的《寶茶富有鐵、鋅、鉀、鈣、鎂…等多種礦物質與金屬元素》,是百分之百的胡扯。一個標榜傳播健康醫療信息的網站,卻老是提供錯誤的資訊,實在是非常要不得。不管是喝什麼茶或咖啡,最重要的是喜不喜歡,而不是對身體會有什麼這個或那個功效。後記:這篇文章才剛發表,Andy Wolf就在臉書回應:「之前在好事多買一盒 ,每喝必烙賽,而且 ,還不好喝。當初會買 ,就真如文章所寫,聽信同事推薦,不含咖啡因,結果8年只喝了5-6包,就丟到一旁。」原文:南非國寶茶的7個好處?Heho的胡扯
-
2021-01-17 科別.心臟血管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該用藥物保養心臟健康嗎
讀者Scott在2021-1-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 感謝您在這多元卻混擾的資訊時代中提供一個可信的參考依據. 請教您兩問題—–最近天下雜誌的文章,1.該內容認為LDL越低越好(The lower, the better), 因為可避免形成血栓. LDL是越低越好還是只要低於標準值即可?2.該心臟科洪醫師認為史他汀(Statins)類應作為心血管疾病初級預防(即使LDL低於標準也應 服用),也提供期刊證明, 不純粹只是個人意見(??), 好像史他汀(Statins)類既能治療也能預防用(當作保健食品使用)?? 真是如此嗎??這位讀者提供的文章是2020-12-16發表在《天下雜誌》,標題是:心臟健康也能超前部署?心臟科權威洪志凌:從降膽固醇做起!這篇文章的第一個小標題是《低密度膽固醇的唯一標準:越低越好!》,而在它下面的第一段是:「不要以為,低密度膽固醇130 mg/dL是正常。大型隨機取樣的臨床研究均證實,低密度膽固醇降越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越少;近期還有研究(註1)指出,當低密度膽固醇低至20mg/dL,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最少,這就表示沒有所謂的標準值了!」這是洪志凌醫師…再三叮囑聽眾的一番話。這段話裡的《註1》是一篇2017年發表的論文,標題是:Evolocumab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依伏洛單抗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結果)。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這項研究是針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而做的,所以它所得到的結論並不見得就適用於一般民眾。這項研究的確是有發現《當低密度膽固醇低至20mg/dL,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最少》,但這是針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而言,所以不可以直接套用在一般人身上。還有,這篇論文既沒有說《這就表示沒有所謂的標準值了!》,也沒有說《低密度膽固醇的唯一標準:越低越好!》。根據美國心臟協會2018年發布的指南,成年人理想的低密度膽固醇水平是100mg/dL以下。由於這份指南是寫給專業人員看的,所以一般人可能看不懂。不過沒關係,克里夫蘭診所和哈佛大學都有做同樣的表示。那, 既然是《100mg/dL以下》,也就表示99mg/dL就算是《正常》或《健康》。所以,洪醫師說的《沒有所謂的標準值了》,是值得商榷的。至於《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這個說法,也是有點操之過急。畢竟,那篇2017年的論文所報導的最低點也還是有20mg/dL,何況那還是針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事實上姑且不說《越好》,就算光是《是否有害》都還是個未知數。畢竟低密度膽固醇是負責運送膽固醇到各個細胞,所以如果缺乏低密度膽固醇,就有可能會使細胞無法正常運作。在還沒有確切證據之前,《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這個說法,就只是個人意見。《天下雜誌》那篇文章的最後一段是:「身為心臟內科權威,在照護心臟健康的超前部署上,洪志凌醫師不僅言教,更身體力行!他從30年前就開始服用史他汀類藥物,家人及兒女也都是透過藥物來保養心臟健康…」《史他汀類藥物》的英文是statins,而我在過去發表的文章裡是根據谷歌翻譯把它翻成《他汀類藥物》。不管如何,我在2018-6-22發表的非吃降膽固醇藥不可?就有討論一般人是否需要吃他汀類藥物來預防心臟病。我把重點拷貝如下:Rita Redberg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臟科教授/醫生,也是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主編。她在2013-11-13在紐約時報發表Don’t Give More Patients Statins(不要給更多病人他汀類藥物)。(註:英文的Patients雖然是翻譯成“病人”,但它真正的意思是“相對於醫生的人“,可能有病,也可能無病)她也在2017年1月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Statins for Primary Prevention:The Debate Is Intense, but the Data Are Weak(他汀類藥物用於一級預防:辯論很激烈,但數據很薄弱)。(註:”Primary Prevention”翻譯成“一級預防“,而它的意思是”沒病的人吃藥來避免疾病的發生“)她說,每100個無病的人在服用5年他汀類藥物之後,頂多就只有兩個會避免心臟病發作,而沒有人會因為服用他汀類藥物而活得更久”。也就是說,所謂的“預防“,實際上是預防不了什麼。可是,服用的人卻可能會有不良副作用。尤其是,很諷刺的,副作用之一是,血糖可能會上升。《美國預防服務工作隊》(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是一個由很多醫療專家組成的非牟利組織。它在2017-1-15發表Statin Use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dults: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他汀類藥物用於成人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建議聲明)。這份聲明建議有心臟病風險的人吃他汀類藥物,但卻完全沒有說人人都需要吃。有一篇2019-10-16發表的論文更是強烈質疑人人都需要吃他汀類藥物的建議。請看Statin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他汀類藥物之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這篇論文有被Medscape Medical News(Medscape醫學新聞)做了深度報導。請看‘Low Value’ Care? More Controversy for Statins in Primary Prevention(“低價值”護理? 他汀類藥物在一級預防中的更多爭議)。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他汀類藥物之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被認為是一種“低價值”護理。總之,這篇《天下雜誌》文章所說的《低密度膽固醇的唯一標準:越低越好!》,目前還缺乏確切的證據,而它所說的《用他汀類藥物來保養心臟健康》,是具有爭議性的。事實上目前唯一不具爭議性的保養心臟健康的方法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 不抽煙,不酗酒,均衡飲食,有恆運動。註1:另一位台灣醫師也曾錯誤解讀一項有關低密度膽固醇的研究。請看壞膽固醇應在15-50之間?。註2:他汀類藥物有所謂的反彈效應。也就是說,如果驟然停止服用,低密度膽固醇就會比服用前還高,而且是連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也會比以前高。請看多種西藥有反彈效應。原文: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他汀類藥物保養心臟?
-
2021-01-13 養生.聰明飲食
抗發炎、降三高 沙棘果油的Omega真那麼有效嗎?
讀者王先生在2020-12-31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請問攝取沙棘果油膠囊對減肥有沒有幫助,因為有含omega7,所以女朋友又要叫我買。所以只好先來問你了。這位讀者大約在半年前曾因為女朋友要他買印加果油來幫助減肥而來徵詢我的意見。請看印加果油,美魔揩油。有關沙棘果油,被吹捧的最厲害的就是說它含有大量的Omega-7,可以抗發炎、降三高、等等等。例如民視新聞網在2020-10-25發表的胃潰瘍、三高與沙棘油:omega的科學證據。這篇民視新聞網文章的引言是:「2008年,哈佛大學醫學院震驚地發現Omega-7!Omega-7脂肪酸是Omega-3的親戚,可抗發炎、降三高,甚至預防胃潰瘍,因其獨特的功效,還被哈佛大學醫學院特別申請了專利!」我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用Omega-7做搜索,搜到的第一篇是發表於1976年,而到了2008年共有27篇相關論文,所以《2008年,哈佛大學醫學院震驚地發現Omega-7!》根本就是胡說八道。還有,自然存在的東西是不能申請專利的,所以《還被哈佛大學醫學院特別申請了專利!》當然也是胡說八道。這篇民視新聞網文章的第二段是:「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找來3,000名二型糖尿病患者,…Omega-7不但提升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還抑制脂肪組織的發炎反應,最後成功預防受試者血糖上升與糖尿進一步惡化。」這段文章所說的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是一個7人團隊,由Dariush Mozaffarian帶頭,而他們是在2010年發表兩篇跟Omega-7有關的論文。不過,他們並沒有用Omega-7這個名詞,而是用palmitoleic acid(棕櫚油酸)。棕櫚油酸有《順式》,也有《反式》。《順式棕櫚油酸》的來源很廣泛,包括沙棘果、蘋果、草莓等等。《反式棕櫚油酸》的來源則是牛奶和人工反式脂肪(已不准生產)。《順式棕櫚油酸》是一種Omega-7,但《反式棕櫚油酸》則不是Omega-7。哈佛大學那個團隊在2010年發表的那兩篇論文,一篇是關於《順式棕櫚油酸》,另一篇則是關於《反式棕櫚油酸》。那篇關於《順式棕櫚油酸》的論文,標題是Circulating palmitoleic acid and risk of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and new-onset diabetes(棕櫚油酸循環和代謝異常和新發糖尿病的風險),而結論是人體血液中《順式棕櫚油酸》的濃度與較高的胰島素抗性有相關性,但與糖尿病的發生率沒有相關性。那篇關於《反式棕櫚油酸》的論文,標題是Trans-palmitoleic acid, metabolic risk factors, and new-onset diabetes in U.S. adults: a cohort study(一項隊列研究:美國成年人中反式棕櫚油酸,代謝危險因素和新發糖尿病),而結論是人體血液中《反式棕櫚油酸》的濃度較高,糖尿病的發生率則較低。民視新聞網那篇文章就是把這篇《反式棕櫚油酸》的論文當成是關於Omega-7的論文,殊不知《反式棕櫚油酸》根本就不是Omega-7,更何況它根本就不存在於沙棘果中。民視新聞網文章的第三段是:【「世界著名醫療機構」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讓有血脂問題,伴隨身體發炎的人,每天攝取210毫克Omega-7,連續服用30天,身體發炎指數竟大降51%、三酸甘油脂降17%、壞膽固醇(LDL)降低7%,好膽固醇(HDL)則顯著升高3%,顯示其優越的降血脂功效。】克利夫蘭診所是在2014年發表Purified palmitoleic acid for the reduction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lipids: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study(純化的棕櫚油酸可降低高敏C反應蛋白和血清脂質:一項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研究)。這篇論文,誠如民視新聞網所說,的確是很了不起,但很不幸的是,它已經被撤回,而理由是「統計準確性與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水平的已知變異性不一致」。請看撤稿聲明。所以,所謂的Omega-7的科學證據是無一正確,而縱然是正確,也沒有任何臨床證據顯示我們需要吃什麼沙棘果油膠囊,畢竟Omega-7不但是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更何況我們的身體也能自行合成。美國官方的飲食指南,心臟協會,糖尿病協會都是連一個Omega-7也沒提起過。原文:Omega-7的科學證據?民視新聞的胡扯
-
2020-12-12 養生.聰明飲食
防彈咖啡減重卻變胖? 營養師曝「關鍵原因」...別傻喝
近年來,防彈咖啡相當熱門,被許多人視為減肥去油聖品,不過營養師提醒,飲用防彈咖啡必須搭配生酮飲食,效果才會顯著,如果仍依照原本飲食習慣,則會攝取過多的高熱量脂肪,反而變胖,且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指數(LDL)可會超過標準值。43歲王姓工程師就是典型個案,因為工作忙碌,且步入中年後腹部脂肪越來越多,在朋友介紹下開始每天早餐1杯防彈咖啡減重,不料持續1個月後非但沒變瘦,反而還變胖。此外,健檢報告裡血液檢驗結果亮紅燈,低密度脂蛋白指數(LDL)也遠遠超過標準值。 防彈咖啡來增加油脂攝取 助生酮飲食減重效果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其原理是以防彈咖啡來增加油脂攝取,幫助生酮飲食的減重效果,在飲食中大幅增加油脂比例,且醣類攝取不足,油脂進入體內後會將脂肪生成酮體,取代葡萄糖當做身體能量來源,也能有抑制食慾的效果。此外,油脂成分高,容易產生飽足感,減緩胃排空速度可減少飢餓感,也能達到減重效果。防彈咖啡是由美國矽谷工程師Dave Asprey所研發,他至西藏旅遊,喝了1杯當地的酥油茶,發現這飲料能讓人迅速恢復體力,還可滿足一整天的能量。回國後便積極研究,研發了「防彈咖啡」。做法簡單,將1杯240cc黑咖啡加入1湯匙的草飼無鹽奶油及1湯匙椰子油,再利用調理機均勻混合,除了口感不錯,身體也能快速獲得能量,最重要的是,具有瘦身的功效。 椰子油攝取過多 恐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目前國內已有不少超商或咖啡店推出「防彈咖啡」,但潘富子提醒,前提是必須搭配生酮飲食,如果跟王先生一樣,只是維持平常飲食習慣,卻攝取咖啡裡的高熱量脂肪,當然就會變胖。此外,防彈咖啡如添加椰子油,椰子油的脂肪酸比例中飽和脂肪酸過高,約達90%,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也易使得血液中LDL增加。潘富子說,防彈咖啡搭配生酮飲食可以在短時間快速減肥,但如果恢復正常飲食,也會快速復胖。再者,生酮飲食可能會造成身體的負荷,易導致血脂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由於生酮飲食屬於較偏激的減重方法,不宜長期使用,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最好先透過健康檢查,了解自己身體狀況,接受醫師或營養師評估,才能達到健康減重的目的。(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喝拿鐵就不怕鈣流失? 真相恐怕恰好相反 喝咖啡一天超過這量就算NG! 重度飲用者都該知道的攝取觀念
-
2020-12-05 養生.聰明飲食
什麼是防彈咖啡,到底在紅什麼?靠它減肥真的有用嗎?
火紅好一陣子的防彈咖啡,道現在還是有許多人在嘗試,但有人喝了精神好、也瘦了,但有人卻反而變胖,這是怎麼一回事?43歲的王姓工程師近期安排了健康檢查,在與營養師諮詢的過程中透露,他近期早餐都會搭配防彈咖啡,本來以為可以瘦一點,但喝了一個月反而變胖,更糟糕的是低密度脂蛋白指數(LDL)超過標準值,怎麼會這樣呢?每天一杯防彈咖啡可瘦身?台灣在這幾年開始掀起歐美吹過來的「防彈咖啡」減肥風,據說只要早上喝一杯,就能產生飽足感,還可以當成身體能量的來源,並快速達到瘦身的效果,且現在大多數的便利商店或咖啡專賣店都有販售防彈咖啡,這麼簡單取得又輕鬆的方式真的可以快速瘦身嗎?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防彈咖啡是由美國矽谷一名工程師Dave Asprey所研發,源自於他西藏旅遊的經驗,當地民眾給了他一杯酥油茶。喝下去之後,發現這種飲料,可以讓人迅速恢復體力,能量還可滿足一整天。回國後便積極研究此種飲品的做法,最後研發了防彈咖啡。他也發現防彈咖啡不僅好喝,還能讓身體快速獲得能量,同時還有瘦身的功效。防彈咖啡的做法只需要1杯240cc的黑咖啡,加入1湯匙的草飼無鹽奶油及一湯匙椰子油,再利用調理機均勻混合就完成一杯防彈咖啡,也由於有添加奶油使得口感香濃滑順。防彈咖啡就是生酮飲食的概念潘富子解釋,廣傳以防彈咖啡瘦身的方式其實是生酮飲食的概念。有些人會以防彈咖啡來增加油脂的攝取,幫助生酮飲食的減重效果,在飲食中大幅增加油脂的比例,而且醣類攝取不足,油脂進入體內後會將脂肪生成酮體,取代葡萄糖當做身體能量來源,也能有抑制食慾的效果。因油脂成分高容易產生飽足感,減緩胃排空速度可減少飢餓感,進而達到減重效果。聽起來,喝防彈咖啡應該可以達到瘦身效果,但為何前述的王先生喝了反而變胖。潘富子指出,防彈咖啡的飲用應該要搭配生酮飲食,才會有顯著的效果,若像王先生一樣維持一般飲食習慣並搭配防彈咖啡,攝取過多的高熱量脂肪,結果當然就會變胖,而防彈咖啡內如果是添加椰子油,椰子油的脂肪酸比例中飽和脂肪酸過高,大約占了90%,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也會使血液中的壞膽固醇LDL增加。喝防彈咖啡前先諮詢專家潘富子說明,飲用防彈咖啡搭配生酮飲食,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快速減肥,但恢復正常飲食,就有可能快速的復胖;而且生酮飲食可能會造成身體的負荷,易導致血脂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後也提醒民眾,生酮飲食是較偏激的飲食方式,不能當做長期的飲食方式,也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在施行減重前,可透過健康檢查先了解自己的身體質真實狀況,再與醫師或營養師獲得專業的協助,才能達到健康及減重兼顧的最佳狀態。延伸閱讀: 吃完藥最好間隔1小時再喝咖啡! 藥師警告:交互作用恐讓危險加倍 喝咖啡減肥? 點錯只會胖!1張圖揭常見咖啡熱量  
-
2020-12-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醫小港肩負防疫重任推COVID-19抗體掌上型快篩檢測儀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國外依舊嚴峻, 高醫委託經營的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肩機場與港口防疫重任,與神光科技合作開發掌上型多功能微型光譜儀,讓原先設置在醫院檢驗室內的大型儀器,也能在家僅使用,體積僅15公分,症狀出現4天內敏感性高達9成以上,耗費5分鐘即能完成檢驗報告,並即時傳輸至醫院,及早掌控疫情沒有距離小港醫院醫務秘書、胸腔內科醫師陳煌麒表示,這套光譜將原先設置於醫療院所的一般大型檢驗儀器(約3公尺),設計成僅只有15公分多功能微型光譜,縮小檢測儀器設備體積達100倍以上,檢驗時間僅需5分鐘,就可檢出尿液檢查,包括尿蛋白、潛血、亞硝酸、白血球、酸鹼值、尿糖、酮體、膽赤紅、尿膽素原、尿液微量蛋白、肌酸酐等;喜液檢查項目也包括包括總膽固醇(CHOL)、高密度膽固醇(HDL)、低密度膽固醇(LDL)、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血糖(Sugar)、腎指標肌酸酐等。陳煌麒醫師表示,這項科技的特色在於省成本、空間和病人抽血量,且能快速檢驗後,將資料立即傳輸至雲端。對於防疫採檢具有快速、安全及避免採檢失誤的優點,症狀出現4天內敏感性高達9成以上,是COVID-19抗體篩檢快、省、準的掌上型檢測儀,未來也可以在急重症照護上有所幫助;對於遠距照護方面,場域也可以推廣至偏鄉衛生所、山地巡迴醫療和長照中心等。陳煌麒醫師說,小港醫院位居陸海空交通要衝,除鄰近高雄國際機場及高雄港外,也是往墾丁的主要交通動線,以及國道1號末端及八八快速道路起點,防疫地理位置重要;這套系統具快速、安全及避免採檢失誤的優點,症狀出現4天內敏感性高達9成以上,是COVID-19抗體篩檢快、省、準的掌上型檢測儀,未來還可以在急重症照護上有所幫助;對於遠距照護方面,場域也可以推廣至偏鄉衛生所、山地巡迴醫療和長照中心等。
-
2020-12-01 養生.聰明飲食
植物油和動物油孰優孰劣?專家:危害健康的是這種油
【文、圖/摘自漫遊者文化《全植物飲食.營養全書》,作者布蘭達.戴維斯, 薇珊托.梅麗娜】尋求優質的脂肪來源正如羅馬哲學家塞內卡(Seneca)所言:「質勝於量。」有愈來愈多具說服力的證據指出,脂肪的品質比數量更加重要,尤其是在未過度攝取熱量時。自然界中的所有脂肪(無論是源自植物或動物)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相對數量取決於、或至少部分取決於氣候。在植物中,脂肪的流動性和穩定性都非常重要。一般來說,愈靠近赤道的植物,飽和脂肪的含量也愈高。像是椰子和棕櫚科果實便含有豐富的飽和脂肪酸,以幫助保護和維持植物生長;而酪梨和橄欖生長在較溫和的氣候,所以含有相對穩定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生長於寒帶氣候的植物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通常占多數以保持流動性,亞麻仁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動物身上也是一樣,比起冷水性深海魚,溫水性魚類的飽和脂肪含量通常更高,冷水性魚類則含更多高度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雖然食物中的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相對含量會影響人體健康,但我們開始發現,其他因素的影響可能更大,包括人們如何處理、保存和製備食物,以及相對於人們的熱量需求,實際上吃進了多少等等。雖然脂肪曾被當成飲食大敵,但現在則被視為整體食物結構中極有價值的一部分。新鮮、原型和最低限度加工的植物性食物中,含有最優質的脂肪。所有植物性食物都含有些許脂肪,但堅果、種子、酪梨,椰子和橄欖是所有植物性飲食中,最濃縮的脂肪來源。這些食物中的脂肪如此有益健康的原因之一,是它保留原始狀態,且含有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可防止酸敗。此外,完整的植物性全食物封存了保護性成分,例如蛋白質、未精製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植化素、植物固醇,以及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植物性食物的脂肪主要為不飽和脂肪,不過椰子和棕櫚科果實除外,它們所含的主要是飽和脂肪。雖然過度攝取飽和脂肪可能會增加罹病風險,但當植物性飲食中的飽和脂肪以全食物形態適量攝取時,幾乎沒有證據顯示會產生副作用。反觀肉類和乳製品富含的飽和脂肪,與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和胰島素阻抗增加密切相關。這些食物中的膽固醇被認為加重了脂肪對健康的影響。證據也指出,食用動物性脂肪會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乾淨無污染的魚類被廣泛認為是最好的脂肪來源之一,因為脂肪中的長鏈omega-3脂肪酸、EPA和DHA含量很高。然而,由於高脂魚類—尤其是食物鏈頂端的馬鮫魚(俗名白腹仔)、鮪魚、劍旗魚和鯊魚等,牠們體內含有包括汞在內的環境污染物,因而降低了整體營養價值。無論是自植物或動物提煉的脂肪,只要是透過食品加工技術進行化學改變,或者暴露於高溫下,都需要特別留意。對健康危害最大的,是透過部分氫化作用進行化學改變和固化的脂肪,油脂會因而產生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與許多疾病的惡化有關,它們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引起發炎反應、增加胰島素阻抗性,並與必需脂肪酸競爭進入細胞膜。遺憾的是,因為民眾普遍相信部分氫化的蔬菜油比動物脂肪更健康,縱使幾十年前的研究便已披露它黑暗的一面,但食品製造商仍持續濫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部分氫化油。各國政府正在積極努力減少反式脂肪的使用,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從食品供應鏈中剔除反式脂肪。任何脂肪或油加熱至177∼204℃時,通常就會超過發煙點,進而產生會誘發質變的氧化物質。最安全的作法是避免油炸食品,並在高溫烹調時盡量減少用油量。一般而言,精煉油含有較少的易燃固體微粒,因此比未精煉油更耐高溫。不過精煉過程會損害脂肪分子,而且會去除全食物所含的絕大部分保護性成分。未精煉油(適當保存可作為健康脂肪來源)的發煙點較低(93∼107℃),適合拌入沙拉和其他未加熱的食物。飽和脂肪的爭議:對頭條新聞的斷章取義長久以來,將飽和脂肪視為「壞的脂肪」的觀點,最近開始遭受抨擊,爭議點在於相關研究認為飽和脂肪不一定會增加心臟病的罹患率。兩個關鍵報告為整個科學界帶來了衝擊,第一個是2010年由希芮.塔瑞諾(Siri-Tarino)與同事所進行的21項整合分析研究,調查了近35萬人的飽和脂肪攝取量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第二個是喬賀瑞(Chowdhury)與同事,針對超過51萬人進行的76項整合分析研究。這兩個研究的結果,與數十年來國內外頒布的飲食建議相矛盾,他們發現飽和脂肪的攝取與這些疾病並無明確關聯。但媒體的狂熱報導隨之而來,使消費者相信飽和脂肪是無辜的,再也不需要對食用牛肉、奶油、培根和布里乳酪有任何顧忌。為什麼會得到這樣的研究結果?首先,這些整合分析中,有許多研究比較的群體飲食型態與西方飲食極為相似,也就是攝取大量的脂肪和飽和脂肪(檢視更多樣化飽和脂肪攝取量的研究,往往顯示出更大的疾病風險差異);在這個研究群體中,即使是攝取最少量飽和脂肪的人,也還是高於建議攝取量。其次,這些分析中使用的許多研究,只依靠回想24小時內的飲食來決定攝取量,這種方法對於確立長期的飲食模式並不可靠。第三,有幾項研究針對血清膽固醇濃度作了調整,因為這項變數隨飽和脂肪攝取量增加而上升,控制此變數會隱蔽或混淆結果。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10幾項整合分析和科學評論檢驗了飽和脂肪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這些研究中的其中9篇指出,飽和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2010年,美國農業部飲食指引建議協會(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Dietar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總結了有關攝取飽和脂肪,如何影響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罹病風險的證據。他們得到的結論認為,飽和脂肪有害健康的證據非常多;而且,只要將飲食中5%的飽和脂肪以多元不飽和脂肪取代,便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罹病風險,並且能改善胰島素反應。2011年,一群被召集來審查關於飽和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相關證據的專家小組,發表了一份共同聲明,其中的結論如下:「來自流行病學、臨床和人體機轉的研究證據一致發現,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取代飽和脂肪酸(SFA)時,能降低冠心病的罹病風險。在採行西方飲食的族群中,將熱量中的1%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取代飽和脂肪酸,即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而且可能使冠心病發病率降低2∼3%。」(有趣的是,撰寫塔瑞諾整合分析報告的兩位共同作者,也隸屬於發表這項聲明的專家小組)。最後,2012年考科藍實證醫學資料庫評論報告中亦指出,減少飽和脂肪可使心血管疾病突發風險降低14%。顯然,媒體的陳述並非全貌。就塔瑞諾的分析,媒體報導解讀為飽和脂肪已獲得平反。事實上,該研究表明,當飽和脂肪被反式脂肪酸或精製碳水化合物取代時,對於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無改善,而且罹病風險還顯著提高。多年來,消費者被告知以碳水化合物取代飽和脂肪,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因為碳水化合物會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然而在近期的研究中顯示,以精製碳水化合物(例如白麵粉製品、白飯、含糖飲料和甜點)替代飽和脂肪並沒有任何好處,實際上還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精製碳水化合物不僅會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同時也會降低H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並增加三酸甘油酯濃度。雖然攝取較少的飽和脂肪和較多未精製碳水化合物的族群,確實能預防冠狀動脈疾病,但目前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以確認未精製碳水化合物替代飽和脂肪的相對有效性。有證據指出,含低GI碳水化合物來源或富含未精製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對健康都有所助益。我們向克羅博士(Francesca Crowe,2014年喬賀瑞整合分析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詢問了關於飽和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罹病風險的證據強度,她回答道:「現有的最佳證據(來自隨機對照實驗)顯示,攝取飽和脂肪會影響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這是心臟病的重大危險因子。因此,目前的方針仍應建議人們盡量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這個答覆傳達的重點,與30年前的訊息相同:充斥動物性食物和加工食品的西式飲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以高纖、植物性全食物(例如蔬菜、豆科植物、水果、全穀物、堅果和種子)為主的飲食,則有防護效果。
-
2020-11-27 科別.心臟血管
降血脂藥停藥率高達一半 醫師憂增加心肌梗塞風險
一名60多歲的邵大哥有三高問題,尤其血脂太高需固定服藥,結果經朋友介紹某保健品很有效,就不吃藥,想說改吃保健品搭配飲食控制應該沒問題,沒想到過了幾個禮拜,突發心肌梗塞,一度心跳停止,家人趕緊送醫急救撿回一命,他大呼:「以後再也不敢亂停藥了!」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鍾強調,患者應規律服藥,高血脂用藥一旦任意停藥,會增加中風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機率。每五人就有一人膽固醇異常 心血管疾病風險高高血脂在台灣的盛行率是21.8%,因為健康意識抬頭,很多民眾都藉由健檢評估膽固醇水平,但根據最新的健保資料分析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及粥狀動脈硬化心血管病人,吃一吃就自己停藥,將自己暴露在極大的風險當中。身為研究者之一的陳文鍾主任說明,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 LDL-C)太高,即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其他年紀大、抽菸、停經婦女、肥胖等也都是高危險群。血脂高的病人 更容易再次心肌梗塞陳文鍾主任指出,一旦發生心肌梗塞,3年內有20%的機率再次住院。許多患者不願意吃藥,想藉由改變飲食、運動來調整,「事實上只有10-20%的輕症患者可因此改善,且生活型態調整不易,還是要配合醫囑治療。」台灣在高血脂治療上相當不足,達標率低,停藥率高。他強調,規律持續用藥才能妥善控制血脂,有動脈硬化疾病或糖尿病患,建議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100 mg/dL以下,而更高風險族群,如心肌梗塞或冠狀動脈疾病,建議控制在70 mg/dL以下,才能遠離心肌梗塞、中風威脅,此為國際醫療共識。保健食品 無法取代藥物目前治療藥物以Statin(史他汀)類降血脂藥物為主流,且科學證據充足,常見的副作用為肌肉痠痛,依陳文鍾主任臨床經驗,發生機率不到5%,若病人發生肌肉痠痛狀況, 因個體狀況不同, 應回診由醫師評估, 依病況調整適合的治療策略。高血脂不像血壓可以自行在家測量,民眾容易輕忽,或認為保健食品可以取代藥物,他強調,「藥品皆是經過臨床試驗證實療效才能取得藥證,而保健食品並非藥品,非以治療為目的,也無法取代臨床藥物治療。」呼籲民眾若想調整用藥、停藥,都需與醫師討論,千萬不要自行停藥。
-
2020-11-08 養生.聰明飲食
含抗氧化劑、豐富膳食纖維 12種天然食物助降膽固醇
香草辛香料烹調時盡可能用香草或辛香料調味,能減少使用含飽和脂肪的調味品,並且大大提升風味。香草和香料還含有抗氧化劑,與蔬菜結合時,可改善膽固醇指數。羅勒、香菜、迷迭香、薄荷,薑和大蒜都是很棒的調味劑。蘋果科學家證實,每天一顆蘋果可讓你遠離心臟病。有證據顯示,常吃蘋果可降低總膽固醇,這歸功於蘋果皮中發現的酚類化合物,也就是抗氧化劑,可健全細胞功能和建立健康血液循環。選擇安全的蘋果,連皮一起吃更好。開心果研究發現,開心果與提高高密度膽固醇(HDL,好膽固醇)與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壞膽固醇)有關。由於堅果富含纖維與抗氧化劑,還可保護人體細胞免受氧化影響,氧化反應會導致動脈斑塊積聚。鮪魚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說法,無論食用新鮮鮪魚或罐裝鮪魚,每周至少兩份鮪魚,有助減緩血管斑塊的生長速度,減少動脈狹窄的機率。鮪魚所含的Omega-3也可降低三酸甘油脂。酪梨酪梨富含有益於心臟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纖維,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臨床試驗也發現,吃酪梨可降低低密度膽固醇。不過酪梨屬高熱量食物,不宜過量。毛豆研究已證實大豆、豆腐與豆漿等製品,與較低的膽固醇有關。而富含蛋白質的毛豆,可取代其他含飽和脂肪的蛋白質來源,同時毛豆富含纖維,更可抑制食欲。藍莓一些研究顯示,定期食用藍莓與降低血壓有關。這要歸功於它們促進血管循環的作用(血管擴張),從而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菠菜深綠色蔬菜可透過促進人體產生一氧化氮(NO),來幫助降低膽固醇,這有助於擴張血管,並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番茄番茄含有抗氧化劑「番茄紅素」,與大幅降低低密度膽固醇有關。不過要提醒的是,加熱過、煮熟的番茄才會釋出大量茄紅素。秋葵低熱量的秋葵,是一種特別有益於心臟健康的可溶性纖維。它也是多酚的良好來源,可對抗身體發炎。藜麥根據最近的研究,藜麥可改善總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脂和低密度膽固醇,從而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這要歸功於穀物的抗氧化劑、纖維和維生素B群,可使血流順暢。亞麻籽亞麻籽是纖維的重要來源,其中富含omega-3脂肪酸和木脂素,可降低中風風險,是美國心臟協會推薦的營養素。亞麻籽還含有植物甾醇,有助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資料來源╱goodhousekeeping
-
2020-11-08 科別.婦科
怎麼知道自己是停經了?營養師教你該如何判斷及保養
【文、圖/摘自高寶《生理週期循環調理飲食法》,作者崔西‧洛克伍德‧貝克曼】我怎麼知道我停經了?可惜在這方面並沒有專門的檢測,朋友們。這裡所使用的是「排除診斷法」,意思是醫生會排除其他可能干擾生理週期的病症。進行體檢,並且和妳的醫生討論妳的醫療、月經、體重以及家族史是非常重要的。妳也可能會接受賀爾蒙檢測、骨盆檢查以及超音波。藉由緩解並治療可能的潛在原因,或許就能揭露影響妳生理週期的真正異常因素。請注意:在釐清停經原因時,請記得,身體質量指數(BMI)和停經並非互相排斥的。擁有健康的身體質量指數依然有可能出現停經,而身體質量指數過低或體重過輕並不一定會引起停經,身體質量指數過低或過高的人士依然有可能會月經來潮。減去4.5 公斤體重可能會讓月經停止,所以不要太糾結於身體質量指數的數字,因為它並不是顯示健康狀態的最佳指標。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有些人需要較多能量,有些人的需求則較低),所以我要善意提醒一下,請不要拿自己和他人比較,把焦點重新放在妳個人體重的歷史和增減變化上。我現在該怎麼辦?雖然沒有神奇的萬能療方,但養成新習慣例如降低壓力、減少運動量以及增加食量來平衡飲食中的營養(或者如果妳最近體重減輕的話,請增重),都能有助於讓妳的生理週期恢復。這不是精確的科學,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人的身體是百分之百相同的,但我們知道這些行為上的調整能夠帶來巨大的轉變!小提醒:我是個健康醫療服務提供者,但我不是妳專屬的健康醫療服務提供者。妳不應該因為我的建議而不去找妳自己的健康醫療服務提供者,獲得適切的診斷,並且遵循他們所推薦的治療方案。停經的管理提高過低的瘦體素脂肪在策畫妳的生理週期中是不可或缺的。瘦體素,一種來自脂肪組織的賀爾蒙,基本上能夠刺激生殖賀爾蒙(促濾泡激素和黃體激素)為妳的生理週期提供動力,使其發揮作用。然而,患有下視丘性停經的女性體內的瘦體素值通常過低,特別是如果她們刻意在飲食中戒除脂肪的話。瘦體素不足可能會讓妳失去月經,因為妳的身體不再能夠分泌必需的生殖賀爾蒙。事實上,生食飲食(定義為只食用水果和蔬菜)造成70% 的女性出現月經失調的狀況。這顯示了人體需要的不只是水果和蔬菜,才能夠讓月經來潮。在研究中,當女性逆轉過低的瘦體素值時,就能讓她們恢復生理週期,並且增加排卵超過50% 以上。在六個月後,每天多攝取360 卡導致體重增加1.6 公斤,能恢復因運動造成停經女性的月經和排卵。這證實了脂肪對於組成賀爾蒙、促進排卵,以及為生理週期充電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請增加妳的食物和熱量攝取來促進瘦體素分泌。在每一餐多吃一些健康脂肪,並且將妳一般的食量增加兩倍或三倍,以便在體內建構更多瘦體素。多吃整顆的酪梨、在餐點上淋更多橄欖油、添加草飼澄清奶油(ghee)或奶油在妳的炒蛋中、吃健康的堅果和種籽當零嘴,並養成少量多餐的習慣。增加體重多吃和增加體重(尤其如果妳最近曾經體重減輕)是治療下視丘性停經強而有效的策略。從下視丘性停經康復的女性在體重方面出現增加的趨勢,而未康復的女性體重則出現下降或維持不變。請記住,雖然下視丘性停經在身體質量指數20 或更低的女性身上很常見,但大幅度的減重(4.5 公斤或以上)也可能會誘發下視丘性停經,即使最終的體重依然被認為是「正常」或「過重」的身體質量指數。我必須重申,每個人都不同,所以在下視丘性停經方面,請務必將妳個人的體重歷史作為參考因素。少吃高纖下視丘性停經的女性患者有一個常見的特徵,就是食用低熱量和高纖的飲食。研究發現,遵守高纖飲食的女性較容易罹患下視丘性停經,雌激素值也較低。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下視丘性停經患者的身體非常努力地想要提高雌激素。身體想要找到一個雌激素的折衷數值,不太高也不太低。纖維就像掃把,會將雌激素掃出體外,因此可能會讓雌激素值變得過低。所以,如果妳攝取過多纖維,雌激素就會無法恢復到適當的數值。這是很不好的!除了雌激素外,纖維也經證實能夠降低黃體激素(LH)和促濾泡激素(FSH),而這可能會阻礙月經來潮。研究顯示,每增加五公克的纖維攝取,就和經期無排卵(也就是女性不會釋放卵子)之間有強烈的關係,進而可能導致下一次週期大量出血,並妨礙生育能力。低賀爾蒙濃度也和纖維攝取量較多有關,會導致更多無排卵的週期,而這也是不孕的一大風險因素。纖維(可溶性和非可溶性)會讓妳產生飽足感,一般來說是好事,但對於下視丘性停經的患者而言,它可能會壓抑妳的食慾太久,進而對妳的生理週期造成負面影響。直到妳的月經恢復之前,請多選擇非可溶性纖維而不是可溶性纖維,並且讓妳的纖維攝取維持在每天20 公克以下。避免食用大豆在一項系統性回顧和整合分析中,異黃酮和大豆蛋白質(例如豆腐、天貝、毛豆)都沒有影響雌激素值,但卻降低了停經前期女性的促濾泡激素(FSH)和黃體激素(LH),這表示食用異黃酮和大豆可能會讓這些重要賀爾蒙變得更少。為了避免讓促濾泡激素(FSH)和黃體激素(LH)降得更低,最好不要食用過多富含異黃酮的大豆類食品,像是黃豆、豆腐以及毛豆。存骨本維生素D 能讓生殖賀爾蒙維持在良好狀態,對於骨骼健康也是不可或缺的。維持良好的骨骼健康,對於停經和女性運動員常見運動關聯性三症候群是關鍵。女性運動員當中骨骼礦物質密度過低佔了22% 至50%,相較之下平均人口才佔2% 至12%。如果運動員又不吃某些食物類(例如乳製品或脂肪)或是一般而言食量過少,她們的飲食中就可能會出現龐大的營養缺口,例如維生素D 和鈣質過低。骨量減少和骨質疏鬆症兩種病症都和骨質變少有關,也是停經和女性運動員常見運動關聯性三症候群的長期併發症。此外,患有下視丘性停經的人士也更容易出現骨骼脆弱的問題,而骨骼健康受到損害可能會提高壓力性骨折和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保護妳的心臟研究證實冠心病(CAD)和次發性停經之間有顯著的關聯。運動性停經的女性患者比健康女性更容易出現壞膽固醇(LDL)、三酸甘油酯、糖尿病以及膽固醇過高。想要透過食物來保護妳的心臟,請攝取有益心臟健康的食物,像是全穀類、酪梨、扁豆、地瓜、蘑菇、橄欖油,以及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像是核桃和葵花籽。在每一餐中攝取蛋白質、健康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均衡飲食,來預防血糖飆高以及驟降的問題。緩和妳的健身計畫女士們,暫時別上健身房了。劇烈運動可能會造成月經期更長、停經以及無排卵的月經,而適度運動則會為健康帶來更有效益的成果。積極鍛鍊在心理上可能帶來更大的焦慮和壓力。妳的目標是減少目前所從事的任何體能活動,無論是完全停止或是稍減,進而恢復妳的生理週期。運動員們,請和妳們的教練一同找出切實際的行動方案,來幫助妳減少體能活動但又不至於危及妳的職業生涯。壓力不再壓力是下視丘性停經發展的一大主因。在研究中,壓力賀爾蒙皮質醇在瘦體素過低的女性身上較高,這是下視丘性停經和女性運動員常見運動關聯性三症候群患者身上常見的特徵。事實上,停經運動者比正常月經來潮運動者的皮質醇更高。降低壓力是關鍵,因為在評量下視丘性停經患者的康復時發現,那些不再患有下視丘性停經的人士身上出現的一個普遍因素就是皮質醇值較低。除了學習降低壓力技巧像是靜思冥想和深呼吸,富含Omega-3 的食物例如魚類、堅果,以及亞麻籽也經證實能減輕憂鬱、焦慮和壓力。研究顯示,運動員或許最能從這類食物中獲益。
-
2020-11-05 養生.保健食品瘋
「芝麻素」可護心、保肝還抗氧化...真那麼厲害?藥師告訴你:真正有效的是這3項
說到這年頭的保健新寵兒,芝麻素絕對榜上有名,但許多保健食品總是誇大神化產品的效用,微笑藥師網這週要與大家分享的,就是「芝麻素」(Sesamin)的作用,希望提供資訊給大家以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喔。芝麻素的保健效益 一、什麼是芝麻素(Sesamin)芝麻素(Sesamin)是指芝麻中脂溶性抗氧化群芝麻木酚素(Lignans)主要代表成份,在芝麻中含量0.5%~1.2%不等,目前研究發現具有強效的抗氧化作用,對於人體的血壓、血脂具有正面的幫助,另一方面也可提升肝臟機能。不過芝麻素僅占芝麻含量不到1%,所以單吃芝麻不容易攝取足量芝麻素達到保健功效,對於想要達到日常保健作用者,建議服用萃取純化後的芝麻素保健食品。二、芝麻素的用途芝麻素在廠商的渲染下,被賦予了許多神奇的效力,但大多都是動物性實驗,尚未經過人體實驗證實,故微笑呼籲民眾在選用芝麻素產品前,還是先諮詢相關專業人員再購買喔。學理來說,芝麻素可以抑制delta-5-desaturase(此酶是在脂肪酸代謝的限速酶rate-limiting enzyme),抑制delta-5-desaturase會使血液中中的EPA與AA濃度下降。在1996年的一篇人體研究實驗,顯示每日服用64.8毫克芝麻素與328毫克維生素E(實驗組),比單獨每日服用328毫克維生素E族群(對照組),其整體的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都有明顯下降的趨勢,而對照組沒有下降的現象。綜合其它動物試驗,文中表示芝麻素降血脂效果可能與其抑制delta-5-desaturase、HMG-CoA reductase、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ACAT)酵素有關。【1】除了血脂的調控外,由於芝麻素能誘導內皮組織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現,所以對於收縮壓也有幫助。2009年一篇雙盲交叉人體試驗顯示,每天服用60毫克芝麻素,持續4周,能明顯使收縮壓下降3.5mmHg/舒張壓1.9mmHg【2】。或許你看到這數據可能無感,統計研究指出,收縮壓下降2-3mmHg,能降低4%冠心病死亡率、6%中年中風死亡率。【3】動物實驗發現,芝麻素能藉由抗氧化及抗發炎作用,減輕因酒精或四氯化碳造成的肝臟損傷,所以芝麻素的保肝效果也備受注目。在人體研究也看到類似效益,研究發現每天服用260毫克五味子萃取物及10毫克芝麻素,可以改善肝功能,調降肝指數ASL/ALT。【4】另一主要機制是抑制維生素E-ω羥基化(Tocopherol-ω-hydroxylation)(此為維生素E主要代謝速率限制步驟)。口服芝麻素,透過抑制維生素E的代謝而升高血液及組織中維生素E的濃度,特別是伽馬子集維生素E(γ生育酚和γ生育三烯酚),所以芝麻素也能間接提升身體抗氧化的能力。至於芝麻素幫助睡眠的功效,在2015年發表於Global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的一篇有關芝麻素與維生素E補充品對於健康人體的抗氧化及日常生活疲勞感改善的研究,其中提到連續8週,每天服用10毫克的芝麻素及55毫克的α-維生素E,對於睡眠有幫助。【5】不過微笑說明一下,目前芝麻素及維生素E幫助睡眠的文獻相當少,並不足以支持其用於幫助睡眠的效益,所以想要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規律運動並保持愉悅的身心才是上上策。至於其它生理作用像帕金森氏症的預防、雌激素受體調節作用、脂肪燃燒,都未經人體臨床試驗,僅限於動物性試驗。整體來說,芝麻素可以藉由減少維生素E的代謝來增強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到底芝麻素要吃多少呢?由於目前人體研究資料有限,故沒有建議的服用劑量,但若想提高身體裡維生素E的含量,以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則必須服用約100-150毫克的芝麻素。三、微笑藥師的定位目前芝麻素的人體研究仍太少,初步研究顯示對於心血管保健(血壓血脂)及肝臟保健有幫助。對於血壓血脂的保健效益不如精胺酸或紅麴,肝臟保健效益亦不強勢,但整體來說,芝麻素能全面性兼性心血管保健、肝臟及抗氧化效益,人體食用安全性高。參考資料:1.Hypocholesterolemic effect of sesame lignan in humans. Atherosclerosis 1996 Apr 26;122(1):135-36.2.Antihypertensive effects of sesamin in humans. J Nutr Sci Vitaminol (Tokyo). 2009 Feb;55(1):87-91.3.INTERSALT study findings. Public health and medical care implications. Hypertension. 1989 Nov;14(5):570-7.4.Improvement of liver function in humans using a mixture of schisandra fruit extract and sesamin. Phytother Res. 2013 Mar;27(3):368-73.5.Sesame Lignans and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Improve Subjective Statuses and Anti-Oxidative Capacity in Healthy Humans With Feelings of Daily Fatigue. Glob J Health Sci. 2015 Mar 25;7(6):43263. doi: 10.5539/gjhs.v7n6p1.本文獲廖偉呈藥師授權轉載,原文:芝麻素(Sesamin)的作用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延伸閱讀: 21天內替你抗發炎、降三高、減肥!美心臟外科醫師公開「修復身體菜單」:不只吃三餐,更要吃點心
-
2020-10-15 養生.聰明飲食
膽固醇過高,最好別吃肉、只吃青菜水果?醫師破解3大迷思
膽固醇超標是許多現代人的健康隱憂,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有效控制膽固醇?一旦膽固醇過高,是不是肉類、油脂類食物完全都不能吃,只能吃青菜、水果?膽固醇愈低愈好嗎?以下由家醫科醫師說分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鄭玠豪針對以下3個常見迷思,為大家解說澄清。 迷思1:膽固醇是壞東西,愈低愈好? 膽固醇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除了提供能量外,它是體內荷爾蒙、酵素、膽酸的重要原料,也是合成維生素D、細胞膜、修復血管壁、大腦組成的重要成份。 如果沒有膽固醇,人無法存活。因此,膽固醇並不是愈低愈好。 迷思2:膽固醇有分好壞?好膽固醇(HDL)、壞膽固醇(LDL)差在哪裡? 膽固醇在人體內的運送要靠「脂蛋白」來幫忙,而這些脂蛋白有各種大小。 俗稱「好膽固醇」的HDL其實是高密度脂蛋白,負責運送血中的膽固醇回到肝臟;而俗稱「壞膽固醇」的LDL是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由肝臟運出,藉血液循環運送到各個組織。 它們都是蛋白質而非膽固醇,扮演的角色就像是運送膽固醇的貨車,「貨車」的數量,是取決於「貨物」的運輸量,並不是因為這些「蛋白」導致膽固醇高。 檢查報告中的HDL、LDL的數值,是反映體內的膽固醇運輸狀況,而這些數值的高低,與個人體質、飲食、運動、壓力、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症、內分泌疾病等多種原因有關聯性。 俗稱「壞膽固醇」的LDL之所以被冠上惡名,是因為許多大型研究都顯示,過高的LDL會大幅升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俗稱「好膽固醇」的HDL能降低風險,因此才會有好與壞的說法。 至於超標的膽固醇是否需要治療或使用何種方式治療,醫師在評估後會依據每個人的不同狀況而有不同的建議。 迷思3:膽固醇過高,所以肉類、油脂類都不能吃,只能吃青菜和水果? 一個成年人平均一天的膽固醇代謝量約為1000毫克,而人體內的膽固醇70%-80%是由肝臟製造,由每日飲食攝取佔的比率僅20%-30%。 只要不是過度超量攝取膽固醇,人體是可以自行調節的,如果攝取的量不足,反而會迫使身體自行製造的量增加,增加肝臟的負擔。 因此,飲食建議還是老話一句,「均衡飲食」最重要,應均衡攝取全穀類、豆類、堅果、奶蛋、魚、蔬果…等食物,避免過多的澱粉類(飯、麵、麵包、蕃薯等)和糖的攝取,甜度高的水果也要注意,勿過量食用。 鄭玠豪提醒,任何營養素都需要適量,過多過少都會對身體有害,膽固醇也是一樣。 醫師再次強調,平日應維持均衡飲食,搭配良好的生活作息,不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保健品。如有任何疑問,可以請教家庭醫師,由醫師提供正確的資訊,才是健康的不二法門。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頭暈目眩又胸悶心悸,恐是高血脂症頭!中醫給6+1招,快速降數值.一家人住,也有一家人的熱鬧!女兒對母親告白:一起生活,想有天你老了做菜給你吃.沒有跨不過的關卡,只有跨不過去的自己!一個人可以很好,只要我好一切都會好起來
-
2020-10-01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連假烤肉別踩地雷,4種常見烤肉食材要注意!
明天就是中秋連假了,吃烤肉早已成為國人中秋節例行的活動,最近大家忙著準備烤肉食材,但究竟該怎麼挑選搭配食材,才能吃的健康又美味呢?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應該多選擇原型食物、減少加工食品,像是香腸、甜不辣、百頁豆腐等食材,以免吃下過多的鹽和脂肪。以下4種常見的烤肉食材,潘富子建議應該少量攝取: 1.甜不辣:以市售用魚漿做成的甜不辣,製造過程中需經過油炸,油脂含量不少,以3片甜不辣約120克來說,相當於1碗白飯的熱量以及320毫克的鈉,若再加上烤肉醬的熱量及鈉含量,更是不容小覷。以60公斤體重的成人來說,需要快走1個小時才能消耗掉這些熱量。 2.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品:香腸是以油脂豐富的五花豬肉絞碎與調味料混和灌製而成,屬高脂肪、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食品。一根香腸就有高達240大卡的熱量,再經過炭烤調味,熱量又往上加,吃下肚後熱量相當於成人半份正餐所需的熱量,相當可觀。培根的熱量更是超標,直接被歸類於食物中的油脂類,一片約34公克的培根就有146大卡,鈉含量165毫克。世界衛生組織:加工肉品為第一級致癌物大部分的加工肉品在製造過程中為了延長保存期限及口感,皆含有過量的鹽及油脂。21016年,美國癌症研究機構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共同發表一篇論文指出,食用加工肉品會增加罹患胃癌的機率;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加工肉品列為第一級致癌物。 3.百頁豆腐:為了製造出綿密的口感,百頁豆腐在製造過程中添加不少油脂,其在豆製品當中油脂含量是最高的,每100公克的百頁豆腐熱量為196大卡的,熱量是一般豆腐的2~3倍,脂肪含量更高出5~6倍。 4.人造奶油:烤肉時也常見用奶油調味來烘烤食材,像是奶油絲瓜、奶油蛤蜊、奶油金針菇等。若是選擇人造奶油(乳瑪琳),雖不含反式脂肪,但其中的棕櫚油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容易導致動脈硬化、提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潘富子提醒,烤肉時可以多攝取蔬菜及全穀根莖類,它們都含有豐富的植化素,能夠幫助抗氧化,其中的膳食纖維還能帶走過多的油脂及膽固醇,以減少脂肪的吸收。飲料部分可用無糖綠茶取代含糖飲料,綠茶含豐富的綠茶多酚能幫助燃燒脂肪及促進消化。 延伸閱讀: 一口咬下都是油! 這款月餅熱量最驚人,營養師授3不胖吃法 柚子維生素C比檸檬還多! 但1天吃超過「這個量」恐變胖、血糖超標  
-
2020-09-22 養生.聰明飲食
大家都說「蛋」不會讓膽固醇過高,卻沒告訴你吃多竟有心臟衰竭風險!醫學教授建議一週吃幾顆蛋最好
雞蛋,一週別吃超過六個過往普遍被大眾相信的飲食建議——一天最多吃一顆蛋,最近常在日本國內的新聞報導裡被指正為不正確。例如,2016年5月12日的日經Gooday刊登了一篇標題聳動的報導,上面寫著「一天最多吃一顆蛋是騙人的? 膽固醇的真相,膽固醇攝取上限被廢除的原因」。由於這個標題可能造成大眾誤解,所以我想藉由這篇專欄,來說明蛋與健康的關係。該篇報導之所以出現的關鍵,在於日本厚生勞動省每五年都會公布《日本人飲食攝取標準》,在2015年的版本中,刪除了膽固醇攝取上限。我們很早以前就知道,血液中的壞膽固醇(LDL膽固醇)高,發生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危險將跟著升高。在以前,一般認為飲食中的膽固醇攝取量多,血液中的膽固醇也會升高,為了控制飲食中的膽固醇,所以建議不要吃太多高膽固醇的蛋。只不過經過後來的研究得知,飲食中的膽固醇分量與血液中壞膽固醇數值之間,只有薄弱的相關性而已。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飲食中膽固醇攝取上限被剔除了。一天吃一個以上的蛋的風險但是,這就代表吃很多蛋也沒有問題嗎? 注意! 「飲食中的膽固醇量與血液中膽固醇值沒有相關性」,和「飲食中多攝取膽固醇,對健康沒有壞影響」,完全是兩回事。事實上,根據2013年公布,彙整了十六個研究的統合分析已得知,蛋與健康有以下的關係。. 和很少吃蛋(一週低於一個)的群組相比較,一天吃一個以上的蛋的群組發生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高了42%。. 蛋的攝取量與心肌梗塞、腦中風,以及因為這些疾病而死亡之間,沒有顯著的關係。. 針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分析,和很少吃蛋的群組相比較,一天吃一個以上的蛋的群組,因為心肌梗塞、腦中風而死亡的風險高了69%。.2008年公布的另一項研究亦得知,和一週食用一個以下的蛋的人相較,一天吃一個蛋的人發生心臟衰竭的風險高了28%,一天吃二個以上的人高了64%。在這項研究裡,若一週的蛋攝取量在六個以內,心臟衰竭的風險則沒有上升。預防疾病比膽固醇數值來得重要健康飲食的目的不在於改善健檢的數值,而是為了預防疾病。在報紙及電視上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健康資訊宣稱只要做某些事就可以改善血液數值,請各位千萬不要被這樣的資訊誤導。因為在這些健康資訊中,有的雖然能改善血液數值,卻提高了生病的風險,這樣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確實,吃蛋可能不會提高血液中壞膽固醇的數值。但是有報告指出,蛋的攝取量越多的人,糖尿病及心臟衰竭的風險越高;在糖尿病患者中發生心肌梗塞、腦梗塞等疾病的風險亦高。所以我認為蛋最好少吃,就算要吃也要控制在一週六個以內,對健康來說才是好事。附帶一提,蛋殼的顏色和營養沒有任何關係,只是雞隻品種不同而已。無論是白色殼或是紅色殼,營養價值都差不多。蛋黃的顏色也只是看雞隻吃什麼來決定的。一般來說,讓雞吃彩椒之類的食物,蛋黃顏色就會變深濃。許多電視節目會拿著蛋黃色澤濃厚的雞蛋,讚嘆說「這就是新鮮的證明! 」但事實未必如此。書籍介紹書名:科學實證 最強飲食:UCLA博士醫生的世界級研究數據,14天改變你的身體!作者:津川友介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19/02/15作者簡介/津川友介(Tsugawa Yusuke)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內科學副教授。東北大學醫學院畢業,取得哈佛大學碩士(MPH)及博士(PhD)學位。曾任職於聖路加國際醫院、世界銀行、哈佛大學,2017年起擔任現職。持續在個人部落格《醫療政策學×醫療經濟學》,傳遞與醫療有關的最新資訊。延伸閱讀: 「腰痛」長期治不好...原來你有「梨狀肌症候群」!疼痛醫學專家:4分鐘「腳跟上抬運動」放鬆你的梨狀肌
-
2020-09-21 科別.心臟血管
你的膽固醇有沒有超標?名醫教你算「動脈硬化指數」
●動脈硬化指數應在3或4以下●動脈硬化指數過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型態和藥物調整要雙管齊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數值,家族性高血脂症患者應小於10040出頭的阿雯(化名)飲食均衡、規律運動,例行健檢總膽固醇卻是紅字。醫師檢視健檢報告發現,她高密度膽固醇及總膽固醇數據換算成「動脈硬化指數」在正常範圍,但低密度膽固醇還有降低空間,恐與家族遺傳有關,若飲食及運動控制無效,應考慮服藥。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內科教授王宗道表示,血脂肪檢查包括三酸甘油脂(TG)、總膽固醇(T-CHO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四個指標需綜合判讀,簡單判讀是把總膽固醇除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所得到數值是「動脈硬化指數」。王宗道指出,如有心血管疾病,例如頸動脈已增厚或有斑塊、置放心血管支架、曾心肌梗塞或中風者,動脈硬化指數應採取嚴格標準,理想值應為3以下,顯示血管健康,風險較低。若無心血管病史,動脈硬化指數理想值可放寬到4,一旦超過4,就必須更積極的調整生活型態及藥物控制。降血脂 控制飲食和運動倘若動脈硬化指數高過理想值,王宗道建議,無心血管病史者,可先嘗試三至六個月的的飲食控制和運動改善,若指數不能變正常,應該要就醫服藥;若有心血管問題的人,則生活型態調整和藥物要雙管齊下,直到達標為止。除了動脈硬化指數要降到3或4以下,根據2017年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家族性高血脂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值應小於100mg/dl,心血管疾病者更應控制在70mg/dl以下。體重標準 避免疾病上身維持正常體重是維持正常血壓和心血管健康的關鍵。當體重上升1公斤,血壓就上升1毫米汞柱,身體質量指數(BMI)不能超過24,血壓收縮壓不能超過120毫米汞柱,肥胖者須減重,避免心血管疾病上身。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家醫科教授黃國晉表示,飲食控制可輔助降血脂及膽固醇。膽固醇的飲食來源為蛋黃、肉類、海鮮,愛吃肉、油炸、高熱量食物者要減少攝取,多吃高纖的麥片、蔬果等,持續兩、三個月,能讓膽固醇下降。攝取好油 少吃甜食三酸甘油脂的主要來源是飲食中的油脂、甜食等精緻碳水化合物,建議少吃蛋糕、含糖飲料等甜食,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例如豬油、椰子油等,可多攝取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好油,例如苦茶油、橄欖油、堅果類。多運動可以降血脂,具有改善代謝、血壓、血糖等好處,黃國晉建議,每周5次,每次心跳達每分鐘130下的有氧運動,持續30分鐘。另做重量訓練,提升肌肉量及新陳代謝,代謝變好,控制血糖和血脂肪。長者運動 可融合平衡訓練黃國晉推薦,老年人可在運動中融合一些平衡訓練的元素,例如太極拳,因為動作慢,且著重下肢及核心肌群的穩定訓練,包括單腳站立、重心轉移等,可降低長者跌倒風險。
-
2020-09-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葡萄糖胺治關節退化、吃銀杏治記憶力差?藥師親揭:6大營養品盲點解析
針對保健食品的選購,微笑曾經與大家分享過許多相關的文章,本周微笑將族群鎖定在銀髮族,談談目前他們在購買營養品的盲點與問題。銀髮族購買營養品的盲點 面對身體代謝機能的轉換及社會結構因素,許多銀髮族會藉由保健食品補足日常營養不足或保健所需,但往往也面臨挑選時的困惑及盲點,微笑例舉以下常見幾點迷思,希望能協助大家釐清觀念。 1.成分含的愈多愈好?不少銀髮族挑選保健產品時,總希望成分種類愈多愈好。事實上,「如果一個產品的成分種類愈多,相對的,各種成分的含量就鐵定愈少!」為什麼呢?例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拿一般膠囊可以添填1,000毫克的物質(通常有特定比例必須添加賦型劑),如果該產品僅含3種成分,那扣除賦型劑,若成分均分,可能每種成分各300毫克。但倘若該配方共含10種成分,是不是一定有的成分多,有的少,甚至變成「樣樣通,樣樣鬆」的笑話。所以微笑建議民眾,不是成分種類愈多愈好,配方有符合自我需求即可,並仔細審視自己需要的保健成分含量是否足量。2.覺得記憶力下降了才吃銀杏根據2002年與2008年發表於國際的人體實驗研究指出,銀杏無法減緩老人認知功能的退化,甚至對加強記憶、語言、注意力及其它腦部功能都沒有任何效果。事實上銀杏的主要功效成分為Ginkgoflavon(類黃酮類物質)、Ginkgolide A、B、C、M(二萜類化合物)。黃酮類物質(Flavonoid)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進而保護腦神經細胞對抗氧化壓力以及降低神經細胞受損。Ginkgolide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劑,有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的功效。另外,類黃酮物質能抑制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與脂氧化酶(lipoxygenase),而增加血液的流動性,達到改善末梢血行障礙(ex.間歇性跛行)及腦血管循環不良等問題。簡單來說,銀杏就是抗氧化與促進血液循環,但其對於常見「神經傳導物質」濃度的降低沒有幫助,所以才在國際研究上沒有改善的效果。或許應該這樣定位「銀杏對預防老人痴呆」有幫助,但吃了不一定有效,因為其對乙醯鹼膽濃度沒有提升的作用。而銀杏適合什麼人吃呢?事實上銀杏偏向預防的作用,要是覺得腦力已衰退再補充,通常效果不佳。但有一種族群效果不錯,就是年長者且記憶力尚未退化或血液循環差且時常覺得頭昏昏(但沒有貧血的狀況),抱怨最近開始記憶不佳者,就很有可能是因為腦部血液循環不佳者,研究顯示,補充銀杏確實可以增加腦部的血循。 3.膝關節酸痛,買葡萄糖胺來吃葡萄糖胺(Glucosamine)是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一種胺基醣類,是合成葡萄醣胺聚醣(Glycosaminoglycans,GAG)的前驅物,GAG是關節液的主成分,可以提供關節組織營養,修復受損的軟骨組織。但葡萄萄胺應用於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效力上,一直都有所爭議,尤其是在比較近期的研究,則紛紛顯示無效的結果,從2008到2013年相關的治療指引都不建議使用葡萄糖胺來做為骨關節炎的輔助治療。原因也有可能與人體老化過程中,身體利用葡萄胺糖製作關節內大分子玻尿酸的能力也逐漸下降有關,所以補充葡萄糖胺的效果,可能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如果等到年紀愈大了,察覺關節退化引起酸痛,才服用葡萄糖胺,通常效果不佳。4.以為糖尿病專用營養品能降血糖市售標榜糖尿病適用的營養補品,都是強調低GI(服用後,造成血糖起伏較小),但不是幫助降低血糖值,正確的使用方法為取代正餐或當點心使用,切忌服用正餐後,再服用一份成人糖尿病奶水,如此血糖一定爆高,控制不佳。 5.預防骨鬆,鈣片就是要選吸收度高的目前標榜吸收度較高的鈣片,其鈣離子含量通常較低(例如檸檬酸鈣、胺基酸螫合鈣,因為分子量較大的關係,所以製成鈣錠時,實際鈣含量會偏低),如果要製成一粒鈣含量300毫克以上的鈣錠,則其體積勢必不易吞服,尤其對於銀髮族群來說,更是難上加難。選購鈣補充品,有的標榜溶解度高、有的標榜快速崩散、有的標榜吸收快,事實上只要胃酸分泌功能正常,沒有長服服用抑酸劑者,吃哪種鈣,都差不多,因為綜合加入「鈣離子含量百分比%」與「吸收率%」,以長時間來說,這些不同鹽基的鈣製劑,實際吸收進入人體的鈣離子量是差不多的。挑選鈣片時,首先要看清楚產品「鈣含量」,同樣標示500毫克的鈣補充品其鈣離子的含量,很多鈣補充品所標示的是「鈣化合物」而非「鈣離子」的劑量,鈣化合物會隨著分子量大小而含有不同比例的鈣離子。再者,碳酸鈣需要胃酸的作用,才能分解出離子鈣。所以針對胃酸分泌不足或常期使用胃酸抑制劑或胃藥者,建議選用非碳酸根的鈣製劑。最後記得,不要一次吃大於500毫克劑量的鈣片,因為人體對鈣質的單次吸收高峰約在500毫克,超過500毫克以上,腸道對於鈣質的吸收力會下降。6.別人吃的好,就買來吃吃看不少銀髮族服用特定保健食品,是聽朋友介紹或廣告宣傳而抱著嘗試的態度去服用。事實上未經過專業人員判斷而自行購買保健食品服用,猶如拿自己的身體當白老鼠來實驗,若瞎矇猜中微笑真的誠心為你高興,若非...。大家都知道魚油對心血管疾病的好處,尤其對於血脂偏高的民眾,但許多人不知魚油能幫助降低三酸甘油脂(TG),但卻有可能造成低密度膽固醇(LDL)上升,消費者往往衝著「魚油可以幫助調整血脂肪…」就囫圇吞下肚。再舉個事件,素食主義者常因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12而產生貧血的現象,看到廣告補充鐵質能「補血」於是不斷購買含鐵質量高的產品來服用,而造成便祕及腸胃的副作用。所以微笑藥師建議,購買保健食品前,一定要先諮詢專業人員的建議。本文獲廖偉呈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常見銀髮族購買營養品的盲點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微笑藥師藥局電話:02-27009655諮詢Line ID:@smilerx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一段149-10號延伸閱讀: 摸摸你的脖子,你也有「富貴包」嗎?小心胸悶、心悸、自律神經失調....美國脊醫博士:改善靠這三招
-
2020-09-03 科別.心臟血管
飲食控制只能降2成!血脂異常是腦中風危險因子 改變7件事可預防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被封為影帝的男星吳朋奉於5月25日凌晨驟逝,經法醫相驗證實死因為腦中風。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鄭建興表示,過去總認為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近年來,年輕型腦中風個案數增多,特別是心血管疾病、三高患者、肥胖等高危險族群,平時更應該做好自我控管的工作。血脂異常要注意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且切勿隨意停藥鄭建興醫師提到,在台灣,缺血型腦中風約占80%,出血型腦中風約20%。心房顫動、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皆會增加中風發生率。其中,血脂異常是導致腦中風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因為高膽固醇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增加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罹患風險。醫師強調,將高危險群病人的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以下簡稱LDL-C)控制在100 mg/dL以下,更高危險病人(如冠心症、缺血中風、周邊動脈疾病等)建議控制在70 mg/dL以下,是國際血脂治療趨勢。許多人以為只要透過清淡飲食便能降低血脂,卻不知道飲食控制其實只能改變約10~20%的低密度膽固醇。鄭醫師提醒,除了注意飲食和規律運動,若血脂仍無法妥善控制, 就需搭配服用藥物,如常使用的Statin史他汀類藥物;一旦隨意停藥,根據研究顯示,失去藥物保護效果,恐增加心肌梗塞、中風再度發生,因此定期且規律服藥,顯得極為重要。另外,也須同時注意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如肌肉痠痛)。FAST判別中風症狀 急性中風治療分秒必爭該如何判斷急性腦中風症狀?鄭建興醫師指出,熟悉國際中風口訣FAST,掌握「Face」發現突然臉部或嘴角歪斜,「Arms」感到單側手腳無力,「Speech」講話突然口齒不清或無法言語,「Time」 趕快記下時間,趕緊送醫。目前急性缺血中風的積極治療包括「靜脈溶栓」和「動脈取栓」,由醫師評估過後進行治療,坊間偏方是在發作當下針扎手指,其效用不大也無根據,若出現上述症狀,打119緊急送醫,才是正確做法。預防中風心血管疾病 力行「簡單生活七件事」該如何從日常生活中預防中風或腦部退化,鄭建興醫師呼籲,可以遵從美國心臟協會(AHA)的「簡單生活七件事」做起,改變生活型態來達成。1.管理血壓:高血壓是中風及心臟病主要的危險因子,因此,只要將血壓維持在130/80 mmHg正常的範圍,就能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 2.控制膽固醇:保持體內動脈通暢,避免中風及心血管疾病,建議控制低密度膽固醇100 mg/dL以下,若冠心症、缺血中風病患標準為70 mg/dL以下。 3.降低血糖:血糖目標值是空腹血糖100 mg/dL,有糖尿病的病人,須在家自我管控血糖,若沒有糖尿病的人,但40歲以上民眾建議規律進行檢測。 4.管理體重:建議BMI控制在25以下,建議成年男性腰圍以90公分,女性80公分為標準,超過則屬於腹部肥胖。5.保持運動 :每週達150分鐘的中高強度活動量,每週運動3次、每次30~50分鐘以上的運動,如快走、慢跑等。6.良好飲食習慣:限制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添加糖的攝取量。 7.戒菸。(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為什麼夏天也會出現心臟病? 專科醫師解析背後原因 就算反式脂肪標示「0」也不能大吃特吃! 有這條件照樣會傷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