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CDC
共找到
599
筆 文章
-
-
2021-11-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注射疫苗後副作用,發燒休克怎麼辦?醫師詳解
根據台大醫院設立的COVID-19疫苗專區,最新資料顯示,打完疫苗後的不舒服症狀:注射部位疼痛、發燒、休克,民眾應該怎麼反應跟處理呢?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我該怎麼辦?A: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手臂請盡量放鬆並保持活動,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如果真的非常疼痛,合併發燒,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以諮詢醫師。Q:打完疫苗之後發燒,要去看醫生嗎?可以預防性吃普拿疼嗎?A1: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使用acetaminophen退燒,其他藥物(如ibuprofen)請與醫師討論,未持續超過2天原則上無須採檢,於退燒24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但如為有較高暴露風險者或經評估有採檢需要者,仍應進行通報採檢。其他資訊請參考下方。若接種2天後持續發燒,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A2:注射疫苗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Q:是否可以使用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預防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呢?A:美國CDC不建議,因為抗組織胺藥不能預防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如果預防性使用可能會掩蓋皮膚症狀,導致延誤診斷和處理過敏反應。莫德納約百萬分之2.5~24、BNT約百萬分之11.1~13.63、AZ約為百萬分之16.83。
-
2021-11-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61歲男打莫德納第二劑3天後猝死 將解剖釐清查病史
基隆市一名60多歲男子本月14日有施打莫德納第二劑,但3天後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先有嘔吐的情,後來被看護發現沒有呼吸心跳,緊急送醫後不治。檢警相驗後表示,還要檢剖釐清死因,家屬懷疑是施打疫苗後造成。市衛生局表示,是否因施打疫苗有待中央認定, 衛生局將清查相關病史釐清。檢警日前相驗調查,一名60多歲男子,因有高血壓,曾有過中風導致行動不便,平時由家人及請一名看護協助照顧。17日上午10點多,看護發現男子躺在床上叫不醒,一看發現沒有動,沒有呼吸心跳,嚇了一大跳,叫醒家人後送醫,醫院急救後宣告不治。檢警說,男子曾有中風、高血壓病史,但家人說都控制得很好,施打疫苗前都很正常,依時程打了莫德納,約在17日凌晨有身體不適情況,主要有嘔吐等症狀,到了上午突然沒有呼吸,認為是注射疫苗引發。警方說,日前已報請檢方相驗,但無法確認死因,將擇日解剖釐清死因。衛生局疾病管制科表示,衛生局將了解狀況,如因注射疫苗後出現不適,將向CDC通報不良疫苗注射反應,是否因施打疫苗有待中央認定, 衛生局清查相關病史釐清。
-
2021-11-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ACIP一票之差暫緩校園接種 專家也列出這些但書
國內先前開放青少年按時程已可打第二劑BNT疫苗,但因證據顯示第二劑心肌炎、心包膜炎風險高於第一劑,包括英國等許多先進國家都決定只打一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透露,專家評估決定暫緩BNT第二劑校園接種計畫,等滿十周再決定。據了解,衛福部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昨天開會舉行記名投票,以一票之差決定暫緩,專家也提出一些但書,符合某些風險條件的青少年可考慮接種,並非絕對不能打。根據台大公衛學者整理,英國及香港規定,12至15歲與12至17歲青少年僅接種1劑BNT;國內即將於11月13日將開打第14輪疫苗,第二劑BNT僅提供給18歲以上成人,但指揮中心還沒定調青少年到底要不要打第二劑。今面對多位立委關切台灣青少年接種政策,陳時中表示,根據專家委員評估,目前決定暫緩第二劑接種,延長到10周後再決定要不要施打第二劑。ACIP委員、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教授張鑾英證實這項決議,分析決議背後有兩項考量。首先是考量的疫情,因目前台灣疫情控制得不錯,歐美國家大規模接種第二劑的歐美國家,多屬疫情嚴峻,其風險評估的考量與台灣不同。再者是美國CDC資料顯示第二劑心肌炎風險是第一劑的5到10倍,很多國家也都參照這項資訊,沒有施打第二劑。綜合考量上述因素,評估BNT疫苗的益處和風險之後,委員經過記名投票,最後以一票之差,決定暫緩BNT第二季校園接種計畫。張鑾英表示,專家委員的意思並非絕對不能接種,同時也列出一些但書,例如需要出國、家人有機師或醫護人員等感染高風險族群等,有這些情形者,仍可考慮接種。接下來兩周,專家委員會繼續參考相關證據資料,如果台灣疫情出現變化,或有證據資料支持第二劑混打非mRNA疫苗,例如蛋白質疫苗,專家綜合判斷利弊之後,如果認為值得打,還是會打第二劑,「一切都要讓科學證據去決定。」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第二劑沒感覺?莫德納、BNT第二劑反應大?重點解析疫苗第二劑副作用
在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從5月中旬逐漸擴大後,民眾對於疫苗接種由觀望逐漸轉趨極,至今台灣疫情也逐步控制,已經有不少人陸續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但接種後症狀依每人體質也有所不同,網路流傳「打AZ是先苦後甘」、「mRNA疫苗先甘後苦」,是真的嗎?延遲性皮膚過敏反應 非疫苗注射禁忌症根據臺大醫院「COVID-19 疫苗 知識就是力量」指出,疫苗注射後常見皮膚表現,大部分在數天後才產生的延遲性皮膚過敏反應並非下一劑疫苗注射的禁忌症,但若有任何疑慮還是建議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而大部分對mRNA疫苗產生的嚴重過敏反應會在注射後30分鐘內出現。若在數天(median onset=day 8)之後才產生hive,則較favor是正常的免疫/發炎反應;不到一半的人會在注射第二劑疫苗時產生一樣的皮膚表現,但會較輕微也會較快發生,產生delayed local reaction的病人不應使用抗生素,也應該繼續接受第二劑疫苗的施打。(推薦閱讀:接種疫苗後如何分辨是過敏or副作用? 從「7點」可辨別:發生時間也有差)接種新冠疫苗 事前不建議預防性用藥出現較明顯不良反應的時間點:AZ第一劑、Moderna & BNT第二劑。但在注射疫苗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AZ第二劑接種 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而據Taiwan V-Watch 08/04資料更新,AZ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58%,18-49歲約7成、50-64歲約4成、65歲以上約23.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約有26.9%(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約有12%第二天會於注射部位產生腫塊。AZ第二劑接種後,常見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第一劑,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18-49歲約5成、50-64歲約27%、65歲以上12.3%)、疲倦(25%);發燒約佔2.9%。(推薦閱讀:AZ疫苗副作用最嚴重?新冠疫苗到底怎麼選? 優缺點1次分析)Moderna第二劑接種 3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Modern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與關節痛(5%);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其他有注射側腋下腫脹或壓痛(<5%)。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8%、65歲以上58%)、發燒約有38.1%(18-49歲約40%、50-64歲約28.4%、65歲以上17.2%),18-64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增加而減少,並應於數天內消失。(推薦閱讀:莫德納第二劑副作用強! 2天持續「6種症狀」快就醫:胸痛、心悸極危險)BNT疫苗嚴重不良反應 七成都是男性BNT疫苗在年輕人大量施打需注意暈針副作用,美國CDC VAERS系統890萬12-17歲青少年注射BNT疫苗後通報9246個不良反應報告,大概每千次注射有一次通報。其中90.7%是不嚴重的,9.3%是嚴重的,最常見的是頭暈 (20.1%), 昏厥(syncope,13.3%), 頭痛 (11.1%),失去意識 (7.5%),盜汗 (7.4%)。(推薦閱讀:打疫苗引發心肌炎有哪些症狀?會留後遺症嗎? 專家點名「3大危險徵兆」快就醫)此外,嚴重的不良反應則七成都是男性,年齡中位數是15歲。其中最常見的是胸痛(56.4%),心肌炎(40.3%)。心肌炎通報397例,佔整個通報比例4.3%。延伸閱讀: ·混打AZ、BNT副作用風險增?保護力有影響嗎? 研究曝最新發現 ·接種COVID-19疫苗後發燒怎辦?多久會有保護力? 專家警告「這些情況」快就醫
-
2021-11-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6日起移除印度英國緬甸3高風險國家!所有旅客入境可直接檢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自11月6日起,將印度、英國、緬甸等國家自「重點高風險國家」移除。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自該國入境或具旅遊史的民眾,恢復為第三級流行地區檢疫措施,也就是說,現在沒有所謂重點高風險國,所有旅客都可以住防疫旅館或自費集中檢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指出,目前國內已累積對於Delta變異株防疫經驗,經檢討及評估後,宣布移除以Delta變異株為主的「重點高風險國家」名單,並自11月6日零時起(航班抵台時間),凡自印度、英國、緬甸3國入境之旅客,恢復為第三級流行地區抵台旅客檢疫措施。指揮中心表示,我國今(2021)年6月底因應Delta變異株而實施「重點高風險國家」來臺旅客管制措施已逾四個月,截至10月31日已執行6,360位旅客專案集中檢疫,計篩檢出28例Delta變異株病例,阻絕COVID-19病毒變異株傳入社區。指揮中心亦將持續監視國際疫情,如經監測發現新興(emerging)變異株可能對我國防疫造成重大威脅時,將再重啟「重點高風險國家」來臺旅客專案管制措施。指揮中心說明,國際COVID-19疫情持續,自第三級流行地區所有入境旅客搭機來臺前仍應取得「表定航班時間(Flight schedule time)前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且事前安排檢疫居所(僅限防疫旅宿或自費集中檢疫所),抵臺後皆須配合採深喉唾液及進行PCR檢測,並搭乘防疫車隊前往防疫旅宿或自費入住集中檢疫場所接續完成14天檢疫,且於檢疫期滿前(檢疫第12至14天)PCR檢測,並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之第6至7天以家用快篩採檢一次,亦請民眾透過雙向簡訊自主回報檢測結果。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因應農曆春節前入境人潮,自本(2021)年12月14日至明(2022)年2月14日期間,入境旅客維持14天檢疫及7天自主健康管理,相關檢疫措施請參照11月1日發布新聞稿(http://at.cdc.tw/1QI6t4)。
-
2021-11-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目前最高額救濟出爐!桃園血栓案與AZ相關獲90萬元
新冠肺炎疫苗今年三月開打,如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死亡,可通報並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疾病管制署近日公布最新會議紀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10月21日開會,共完成審議13名AZ接種者申請案,其中12人不予救濟(其中兩名獲喪葬補助30萬),僅1人研判與疫苗相關,獲得救濟90萬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案不是首例獲救濟,但應是目前新冠疫苗接種受害救濟金額最高。VICP委員會召集人邱南昌表示,預計兩周後會再開一次大會,但仍需視資料搜集情形而定。獲得救濟的個案為桃園市余○○(編號2303),專家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症狀,與接種AZ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 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 核予救濟金90萬元。專家決定不予救濟的個案包括彰化縣楊○○(編號:2758) 、屏東縣張○○(編號:2292) 、金門縣吳○○(編號:2385) 、新竹市陳○○(編號:2513) 、嘉義縣江○○(編號:2424) 、新竹市郭○○(編號:2309) 、苗栗縣黃陳○○(編號:2588) 、新北市洪○(編號:2787) 、新竹市林○○(編號:2325) 、新竹市楊○○(編號:2537) 、苗栗縣張○○(編號:2379) 、新北市陳○○(編號:2332) 。其中嘉義縣江○○(編號:2424) 、新竹市郭○○(編號:2309) 雖不予救濟,但因施行病理解剖,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 第19條第2款規定給予喪葬補助30萬元。邱南昌表示,審議結果若為不予救濟,都是有一定根據,當事人或家屬有疑義都可申訴,但除非有新事證並且可以推翻之前結果,才會再討論。部分決定下次再議的案子,主要是因為資料還不足夠,包括就醫資料還需補強,或是委員有不同見解。預計兩周後會再開一次大會,但仍需視資料搜集情形而定。VICP委員、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日前曾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說明審查流程。呂俊毅表示,個案提出申請,由各地衛生局填資料並描述相關過程,包括打什麼疫苗、用什麼批號。相關病歷資料會先送給三個委員審查,其中兩位為醫療委員,一位為律師或社會團體等非醫療委員。三名委員審查完後,再送到委員會進行討論。若原審查的三個委員意見一致,則為報告案,僅需報告即可;若三名委員的意見不一致,則為討論案,於委員會中討論達到共識。VICP審議小組會議紀錄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OZQCz187_82q8RCDfEuCbQ
-
2021-11-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埔里男子接種AZ疫苗後死亡 醫囑心血管病患者三思而行
針對埔里一名46歲男子今年7月接種AZ疫苗,曾發生不良反應,10月21日接種第2劑前,當時醫護人員雖建議不要施打,但男子仍堅持簽切結接種,最後因此喪命一事,南投衛生局長陳南松上午表示,經調出病歷後發現,男子本身就有吸菸、心血管的病史,最後死因是因他個人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心臟停止,將提報接種救濟委員會申請救濟。局長陳南松指出,經調出46歲男子病歷後,發現男子有吸菸、心血管病史,5、6、7月都有去心臟內科就診,合併有冠狀動脈血栓、心肌梗塞病症,7月分打完新冠肺炎疫苗第1劑後,1個月後因心臟不適曾回診,並完成心導管手術安裝了兩根支架,住院10天後返家,而後該名男子按規定前往接種第2劑病苗,10月21日雖經勸囑暫緩施打,但仍堅持簽下切結書接種第2劑疫苗。隔3天後,男子覺得身體不舒服,再入院調養時死亡,最後死因是他個人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心肌梗塞,南投衛生局已和家屬商討將這個案例,提到接種救濟委員會去申請救濟,看看這兩件事情是不是有因果關係,如果跟疫苗有關,就可以接受申請賠償,如果沒有,也可以認定是因原始的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部立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目前各類疫苗中,AZ病苗最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就是血栓,因此建議有糖尿病、心臟病或心血管病症的慢性病人,基於疫苗會對於患者身上的免疫系統,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如果慢性病人施打第1劑後,有明顯不良反應時,應該先暫緩,或改換中央CDC所認可的疫苗混打,但強烈建議不一定要施打,並三思而後行。
-
2021-10-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CDC:曾染疫但未接種 再感染機率為接種者5倍以上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29日公布的研究指出,曾感染新冠肺炎痊癒但未接種疫苗者,再次染疫的機率是已完全接種輝瑞(Pfizer)或莫德納(Moderna)疫苗者的五倍以上。該研究樣本是當局透過美國九個州的監測網路紀錄,找出染疫住院的成年患者進行評估,並將結果刊登於CDC「死亡率與發病率周報」(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s);研究作者指出,比較已染疫和三至六個月前接種新冠疫苗的患者中,由疫苗觸發的免疫反應比感染者體內產生的免疫力還更具保護力。CDC主任羅謝爾‧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表示:「現在我們有更多證據向民眾重申接種疫苗的重要,即使你已經感染過新冠肺炎也一樣。」本月稍早CDC也曾公布一份肯塔基州的確診數據,指未接種疫苗者二度感染的機率是已完全接種者的兩倍以上,但也未納入接種嬌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的樣本,目前當局建議接種嬌生疫苗後兩個月應盡快接種補強針。研究作者表示,莫德納疫苗的保護力比輝瑞疫苗高,且65歲以上接種補強針的保護力亦是如此。CDC公布截至8月底的數據顯示,全美16歲以上曾經染疫且體內擁有抗體的人口占比約22%,但已接種疫苗者中擁有抗體保護的比率高達九成。然而,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也在其中註明與以色列近日公布的一項報告與本研究有出入;雖然以色列的研究還有待同行評審,但該研究稱因感染使「人體自然產生的免疫力」對於二次感染具有「更持久且更強大的保護」。不過兩項研究的樣本也不盡相同,以色列研究採用任意確診者,但CDC研究特別聚焦於染疫出現症狀而就醫的患者;且以色列研究樣本也鎖定接種疫苗後保護力開始削弱的人,亦即接種疫苗至少六個月以上。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官員:未獲世衛認證疫苗 擴大認可機率不高
美國政府廿五日宣布新規定,從十一月八日零時起,所有外籍旅客必須完整接種美國食藥局(FDA)或世衛組織認證的新冠疫苗才能入境,僅十八歲以下未成年人和來自疫苗短缺國家的少數人可以例外。美國政府也要求所有旅客搭機赴美前,必須出示搭機前三天內的病毒檢測陰性報告,航空公司也要蒐集國際旅客抵美後的聯絡資料,以備日後追蹤。美國政府接受的疫苗包括輝瑞、莫德納、嬌生、阿斯特捷利康(AZ)、 大陸國藥集團和北京科興疫苗,台灣國產的高端疫苗並不在列。根據白宮資料,若是施打兩劑型疫苗,第二劑打完兩周以上才算完整接種。另外,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規定,由於混打在許多國家越來越普遍,混打任兩劑獲認可疫苗也會被視為完整接種,得以入境美國,但兩劑間隔不得少於十七天。這項新規定將取代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對中國大陸、印度、英國、歐洲申根區等卅三國實施的旅遊禁令,新規適用所有國家。至於美國是否可能擴大認可未在世衛緊急使用名單上的疫苗?一名美國資深官員說,機率恐怕不高,美國選擇FDA與世衛認可名單,因這些疫苗經過容易定義的國際認可標準程序。由於許多地區仍未開放兒童施打新冠疫苗,因此新規並未要求未滿十八歲未成年人必須完成接種。不過,兩歲以上旅客都需要繳交病毒檢測報告。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積極溝通 盼盡快成為美國施打疫苗入境名單
高端疫苗於10月25日第六度受邀參與WHO新冠疫苗討論會議,聚焦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及追加第三針疫苗兩項議題進行國際交流。由醫師連加恩報告高端新冠肺炎疫苗施打後的安全性追蹤與大規模使用的監測資料。高端今天(26日)表示,已積極在跟美國相關單位溝通,盡快取得美國官方認可。高端今天也表示,美國CDC於10月25日宣佈自2021年11月8日起,所有外國人入境美國必須完成兩劑疫苗施打,而高端疫苗目前尚不在美國認可的疫苗名單中。高端疫苗感謝支持國產疫苗且施打疫苗的民眾,並對於高端尚未取得美國或WHO認證,造成施打者一時入境美國的不便深感遺憾。高端疫苗取得EUA且佈局國際的時間相較於其他疫苗大廠較晚,目前各項國際臨床試驗、國際認證及溝通已積極進行中,高端將為國民健康及國際旅行便利性全力以赴。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高端疫苗近5,000位受試者與近95萬劑施打量皆未出現新的安全性訊號 (safety signal),常見的施打反應為注射部位的疼痛與腫脹、及全身性的疲勞、肌肉痠痛與頭痛,發燒比例更是少見。疾管署10/22統計資料顯示,目前累計已施打約140萬劑高端新冠肺炎疫苗,高端疫苗將繼續進行大規模藥物安全監測,不斷更新追蹤數據,首要確保民眾施打疫苗的安全。另外,高端表示,10月25日會議亦邀請了美國US FDA、英國MHRA、歐盟EMA、加拿大Health Canada、巴西ANVISA、南非SAHPRA與挪威Norwegian Medicines Agency等衛生主管機關分享疫苗安全性監測等議題。WHO新冠疫苗會議已是第六次邀請高端疫苗參與國際討論,從2021年5月26日起,高端疫苗分別在前五次會議中,針對保護力關聯指標 (Correlates of Protection, COP)、動物模型、高關注變異株 (Variants of Concern, VOC)、追加第三針等議題,和全球專家交流最即時的研究成果。本次會議主軸為疫苗的安全性與追加第三針討論,由連加恩醫師代表高端疫苗出席,與國際專家、各國法規單位與其他疫苗開發商分享施打高端疫苗後的安全性追蹤資料,以及在《刺胳針呼吸醫學》發表的論文。與會廠商除了高端疫苗外,其他廠商分別為莫德納、嬌生、阿斯特捷利康 (AZ)、北京科興、國藥集團、康希諾生物等廠商。高端疫苗向來秉持科學研究公開透明,以貢獻國際社會之原則,持續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的後續研究,並積極參與國際會議,向世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與技術。
-
2021-10-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了高端去不了美國 高端:造成不便深感遺憾
美國CDC宣佈自11月8日起,所有外國人入境美國必須完成兩劑疫苗施打,而高端疫苗目前尚不在美國認可的疫苗名單中。對此高端表示,感謝支持國產疫苗且施打疫苗的民眾,但對於高端尚未取得美國或WHO認證,造成施打者一時入境美國的不便深感遺憾。高端疫苗指出,取得EUA且佈局國際的時間相較於其他疫苗大廠較晚,目前各項國際臨床試驗、國際認證及溝通已積極進行中,請國人耐心等待,高端將為國民健康及國際旅行便利性全力以赴。此外,高端也說,日前第六度受邀參與WHO新冠疫苗討論會議,聚焦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及追加第三針疫苗兩項議題進行國際交流,此次會議主軸為疫苗的安全性與追加第三針討論,由高端國際暨公共事務處處長連加恩代表出席,與國際專家、各國法規單位與其他疫苗開發商分享施打高端疫苗後的安全性追蹤資料,以及在《刺胳針呼吸醫學》發表的論文。
-
2021-10-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高端無法入境美國 外交部:協助高端早日取得認可
美國11月8日起宣布所有入境旅客,包含台灣在內,都要完整接種美國FDA或WHO核准疫苗才可入境,但高端疫苗不在名單內。我外交部回應,將配合我國內有關主管醫衛機構,協助高端疫苗早日取得認可,使國人能順利赴美。美國白宮25日發布新的入境措施,自11月8日起,原則要求所有非美國籍的成年入境旅客,必須提供登機前3日內的新冠肺炎核酸檢測(PCR)陰性證明,及登機前14天內完全接種疫苗證明才能登機前往美國;上述認可的疫苗必須是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可或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使用清單(EUL)的疫苗。外交部指出,這項完整接種疫苗的新措施將對18歲以下未成年人等少數特定範圍豁免;有關美方豁免範圍、疫苗證明等執行細節,將由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進一步提供。外交部表示,自今年9月起便積極向美方瞭解新入境措施的相關內容,我國衛福部等政府相關部會也持續透過管道向美方溝通,爭取將我國國產高端疫苗納入美方疫苗清單。外交部將配合我國內有關主管醫衛機構,協助高端疫苗早日取得認可,使國人能順利赴美。此外,外交部也將繼續與美方密切協調,協助施打高端疫苗的我國政府官員公務赴訪美國不受影響。外交部表示,將於領事事務局網站公告美國新入境措施的具體細節,建議國人在出發前往美國前,先清楚瞭解入境美國的相關規定,以維護自己的權益。有關其他美方詳細規定,可隨時參考美國白宮、國務院及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網站最新公布資訊。
-
2021-10-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完整接種」的定義將改變?美CDC承認:未來可能要三劑
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CDC)主任瓦倫斯基22日在記者會上說,由於當局已核准新冠疫苗加強針,未來「完整接種」的定義可能會改變。瓦倫斯基被問到,有資格接種加強針的人,是否該去接種,才能保住「已完整接種」的身分,她回答,「我們還沒修改『完整接種』的定義」,現在不是所有美國人都有資格接種加強針,「未來可能有必要修改定義」。目前CDC對美國居民「完整接種」的定義是,接種過兩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或接種過一劑嬌生。目前美國CDC和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輝瑞、莫德納和嬌生的加強針,但只針對特定群體。CDC批准所有接種過嬌生的成人打加強針,接種過輝瑞和莫德納的年長者和免疫力低下成人打加強針。
-
2021-10-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莫德納、AZ開始施打! 疫苗嚴重過敏反應5大症狀一次看
第12輪疫苗開打,BNT、莫德納、AZ等三大疫苗今起同時施打。衛福部疾管署與台中榮總今舉辦「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線上研討會,疫苗接種後最擔心發生「嚴重過敏性反應」,以mRNA疫苗的發生率最高,約有百萬分之2.5到11左右,發生年齡落在20歲到60歲之間,接種疫苗後30分鐘內,出現皮膚起紅疹、咳嗽哮喘、胸痛胸悶、噁心嘔吐、頭暈臉色蒼白、或其他神經學反應,應立即治療。mRNA疫苗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機率最高 女性遠高於男性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調查,去年12月14日至今年1月18日,因接種BNT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的比例,約為百萬分之4.7;莫德納疫苗約百萬分之2.5。發生年齡落在20歲到60歲之間,中位數為40歲,接種mRNA疫苗較少在青少年,而接種mRNA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者有高達90%以上都是女性。接種mRNA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時間,皆在10分鐘左右。根據統計有80%是發生在15分鐘內、90%發生在30分鐘內。產生嚴重過敏反應有80%到90%都是接種第一劑mRNA疫苗時發生。美國的調查顯示,所有mRNA疫苗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比例約在百萬分之2.5到11之間,AZ疫苗發生比例為百萬分之1.8。台灣自今年3月22日開打新冠疫苗,截至10月20日為止,四款新冠疫苗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比例為百萬分之1.53,其中AZ為百萬分之1.89、莫德納為百萬分之1.34、BNT為百萬分之0.92、高端為百萬分之0.72。馬偕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李必昌表示,疫苗接種後發生嚴重過敏反應,不管是國內或是國外發生機率都相當低,但隨著疫苗將大量接種,仍需要格外注意,嚴重過敏反應若能即使給予腎上腺素,幾乎都能完全恢復,若未能即時發現導致休克等反應,極可能威脅性命。接種新冠疫苗後 五大系統出現反應別輕忽接種疫苗後產生的嚴重過敏反應,會在五大系統出現症狀,皮膚系統會出現紅疹、尋麻疹、紅腫癢痛反應;呼吸道系統會出現咳嗽、哮鳴、喘鳴、胸痛胸悶、聲音沙啞、鼻塞等;腸胃道系統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情況;心臟血管系統會產生頭暈、頭重腳輕、臉色蒼白、暈厥、休克等;神經系統會產生嚴重的不適感、有窒息將死的感覺,另外非典型的症狀如子宮攣縮、尿失禁等。李必昌表示,五大系統中,只要有任一皮膚症狀加上任一種呼吸道或心臟血管症狀,就屬於嚴重過敏反應,又或是五個系統中有四個系統的反應,只要有兩項症狀出現,都必須高度懷疑是嚴重過敏反應。嚴重過敏反應 VS. 暈針 兩者最大差異是在發生時間由於近期大量接種新冠疫苗,嚴重過敏反應常會與「暈針」的症狀搞混。李必昌表示,暈針在醫學上稱之為迷走神經反應,會發生在各年齡層,不一定是因為打針引起,而打針導致的迷走神經反應,主要是「疼痛」、「害怕」引起。研究顯示,暈針多發生在青少年,而嚴重過敏反應大多發生在20歲到60歲之間並以女性居多,暈針發生時間大多在「打針前」以及打針後的5分鐘內發生,與嚴重過敏反應大多在10到15分鐘,或是30分鐘以內發生有差異。超痛! 三大針劑 暈針人數最多李必昌表示,針對青春期的孩子調查,以三大疫苗類型,最容易導致暈針,人類乳突疫苗、三合一疫苗(Tdap)、腦膜炎疫苗(MCV4)。他分析,應該是這三類疫苗,施打後的疼痛感較顯著所致。導致暈針不一定與疫苗有關,久站、姿勢突然大幅度改變、沒吃早餐、太熱脫水都可能引發暈針。暈針只要適度休息就能恢復,最擔心是暈針時,不慎跌倒傷到頭部,或是發生車禍、撞傷等意外。避免暈針的發生,建議接種疫苗時採取「坐姿」,接種場所通風,最好有空調協助換氣,注射前,民眾已經反映頭暈,可以改採「躺姿」接種疫苗。李必昌表示,避免暈針有四大撇步,接種疫苗前一天「不要熬夜、喝酒」,「記得吃早餐別空腹」、「不要單獨前往接種」、「保持心情放鬆」。醫護人員協助接種時,也能與民眾說說話,轉移注意力,幫助降低暈針的發生率。
-
2021-10-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COVID-19 疫苗國際接種證明有3種 南投合約院所僅2家
基於民眾出國有出國需求,不少人疑問如何取得COVID-19 疫苗國際接種證明,南投衛生局長陳南松表示,縣內旅遊醫學合約醫院計有衛福部南投醫院及埔里基督教醫院等兩家,民眾可依需求前往申請俗稱黃卡的疫苗接種紀錄卡外,另可由衛福部合約的32家醫院開立的英文版診斷證明書及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做為出國的證明文件。南投衛生局指出,因應全球COVID-19疫情,衍生民眾申請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證明文件的需求,最常見的是由接種單位開立的「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俗稱黃卡),填列完整西元年、護照號碼及同護照的英文姓名,但大多是做為國內接種紀錄之用,此外,由接種醫院所開立的英文版診斷證明書,也足以證明個人接種紀錄,但要特別註記疫苗接種紀錄。衛生局建議民眾出國最好攜帶「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強調這分國際接種證明,是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及證明書格式制定,衛福部疾管署已委託國內32家旅遊醫學合約醫院,受理民眾申請開立該證明書,且需加蓋授權戳章始為有效文件,南投縣合約院所有南投醫院及埔里基督教醫院等兩家。申請「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民眾請攜帶健保卡、護照(或影本)及「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前往旅遊醫學合約醫院門診,由醫師查詢我國「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紀錄及確認後開立。全國32家旅遊醫學合約醫院名單,可至http://www.cdc.gov.tw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頁「國際旅遊與健康」項下查詢。
-
2021-10-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承認陸科興、國藥疫苗?陳時中:如何認可和運用討論中
本土疫情趨緩,民眾黨立委邱臣遠今天在立法院質詢時詢問,民眾在中國大陸接種過2劑國藥、科興疫苗者,是否得到指揮中心認可?衛福部長陳時中答詢表示,指揮中心會先登錄在相關證明裡,證明曾經有打過疫苗的事實,至於如何認可和運用,仍在討論中。邱臣遠指出,接種完2劑高端的國人很關心,若要出國能否被當地認可。陳時中說,高端在國外展開三期、歐洲準備做免疫橋接計畫,國際上未來被認可的可能性愈來愈高,實際上各國使用疫苗護照不多,大家比較關心的是美國。陳時中說,美國現在能確定開放33國已完成疫苗接種的旅客可入境,台灣還不在33國之中,但仍然是綠色名單內,未來要看11月8日美國CDC進一步公布規定,目前台灣列在低風險國家內,並沒有改變。陳時中說,未來對於國際往來開拓,基本上都會用兩指標來看,一是當地疫情情況,二是疫苗施打狀況,各國會用這兩指標交互使用,只是每國家方法和取決標準略有不同。
-
2021-10-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高端不能進美國? 高端:細節尚未揭露籲耐心等待
美國白宮日前宣布,11月8日起外籍人士只要完整接種美國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認證的疫苗都可以入境美國,但其中並不包含高端疫苗。對此,高端表示,美國疾病管制署(CDC)的規定細節尚未揭露,不宜太早論斷,請民眾再耐心等待。高端表示,美國將實施新的入境疫苗接種規定,但正式的新規定細節尚未頒布,國內媒體對此項新規各自解讀,而外媒的報導,其報導方向都是美國將放寛入境限制,而不是加強入境管制。高端指出,目前主要的爭議焦點是,應接種完兩劑疫苗的要求是針對目前禁止入境的33個國家,或是將擴及全世界所有的國家,而由於台灣目前入境美國並不受限,因此新規定的適用對象特別引起國人關注。高端也說,公司將持續關注此議題,並與相關單位溝通以協助提供正確資訊。
-
2021-10-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完整接種疫苗11月8日起可入境美 指揮中心下午2時說明
美國白宮15日宣布( https://udn.com/news/story/121707/5820804 ),11月8日起,對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的外籍旅客解除旅遊限制。認可的疫苗品牌須是美國食藥局(FDA)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證疫苗,完成二劑接種或混打接種。受認可品牌僅6款,未包含高端,美國新制恐對部分有意赴美的台人產生影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將於下午2時召開疫情記者會,由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明。屆時將提供直播。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先前透露,將取消原先33國入境美國措施,未來入境美國改為需完整接種新冠疫苗。消息一直未正式對外宣布。昨外電報導,美方宣布11月8日起,將依循先前透露的新制,入境美國需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其品牌是美國FDA以及WHO認證疫苗。美國FDA認證的疫苗有BNT疫苗、嬌生疫苗、莫德納疫苗,共三款。WHO分別為BNT疫苗、AZ疫苗、嬌生疫苗、莫德納疫苗、中國國藥、中國科興疫苗總計六款。國內第一劑疫苗覆蓋率昨達到六成。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喊出「有信心在年底前兩劑疫苗覆蓋率達六成」。疫苗供應量目前持續穩定供貨,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昨指出,將再追加新冠疫苗給台灣,等於可能第六度捐贈台灣疫苗。截至目前為止日本已五度提供AZ疫苗給台灣,累計捐贈390.4萬劑。
-
2021-10-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11/8起要求「完整接種疫苗」才可入境 混打也可以
美國白宮15日宣布,自11月8日起實施新的外國旅客入境措施,要求所有透過航運及陸運入境美國的外國旅客,必須完全接種FDA或WHO核准的新冠疫苗,並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對此,美國CDC補充,如果兩劑疫苗混打不同品牌也能接受,但必須是FDA或WHO認可的疫苗。CDC發言人15日表示,雖然不建議混打疫苗,但混打疫苗已在其他國家愈來愈普及,所以美國也可以接受外籍人士持「混打」疫苗證明入境美國。代表加拿大邊境地區的美國紐約州民主黨籍眾議員希金斯(Brian Higgins)稍早詢問CDC是否接受混打,因為加拿大有近400萬民眾(占完整接種疫苗民眾的10%)是接受是接受mRNA疫苗與AZ疫苗的混打。對此,CDC說,只要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或世界衛生組織(WHO)批准的,即使接受兩種不同品牌的疫苗混打,均可視為完整接種疫苗。目前被FDA和WHO核可的疫苗包括,輝瑞、莫德納、嬌生、AZ、中國國藥與中國科興共六種。
-
2021-10-13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每天吃阿斯匹靈防心臟病?美專家小組推翻一般認知:60歲以上長者恐現致命出血風險
美國醫學界多年來建議,中年以上民眾日服低劑量阿斯匹靈,來以預防首次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但最新研究發現,日服阿斯匹靈好處恐不抵風險;美國預防醫學專案小組(USPSTF)12日建議60歲以上長者,不要為了預防首次心臟病或中風,在沒有醫師指示下,自行日服阿斯匹靈,因為此舉並無好處。這項用藥新建議恐影響全國數百萬人;美國預防醫學專案小組(USPSTF)專家曾建文(Chien-Wen Tseng,音譯)說,沒有心臟病或中風病史的人,無須因到了特定年紀就開始服用阿斯匹靈。但這項建議不適用於有心臟病或中風病史且日服阿斯匹靈的人,另外就算無這兩項病史但已開始服用阿斯匹靈者,也勿貿然停用,應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心臟病是美國人的頭號殺手,每年約65萬9000人死於心臟病;中風則是第五大死因,每年奪走15萬條人命。出血風險 對老年人尤致命曾建文說:「全美每年約120萬人首次心臟病發或中風,此事需慎重以對。」根據該小組12日公布的建議草案,最新科學證據發現,40到59歲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日服81到100毫克阿斯匹靈,對預防心臟病或中風的「淨效益」(好處減去壞處)非常小,最好和醫師商量後再決定是否服用。阿斯匹靈能稀釋血液濃度,防止硬塊在血管內生成,預防心臟或腦部血管堵塞;但曾建文說,阿斯匹靈一大風險是造成大出血,這對老年人尤其致命;因此,小組不建議60歲以上長者為了預防心臟病或中風而每天服用阿斯匹靈。應有醫囑 別逕自到藥房買曾建文表示,本建議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開始和醫師討論,不要逕自到藥房買阿斯匹靈。這項建議草案接受公評至11月8日,這是該小組2016年建議服用少量阿斯匹靈以預防直腸癌以來,首度大幅更改用藥建議;USPSTF有關心血管疾病的建議若定案,內容將與美國心臟醫學院(ACC)和美國心臟協會(AHA)2019年更新的指南相符。對於有心臟病和中風風險的人而言,日服阿司匹靈仍有效益,但好處比預期更少。服用阿司匹靈以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建議源自1980和1990年代的實驗;AHA會長洛伊德-瓊斯(Donald Lloyd-Jones)解釋:「當時我們不太注重或不太會控制血壓和膽固醇,所以阿司匹靈有更多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空間。」近年來民眾越來越能管控風險因子,也強調健康生活;新研究顯示,把服用阿司匹靈當作主要預防策略的效益有限。
-
2021-10-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女清潔隊員注射AZ後不適 住院3個月後不治
基隆市政府清潔隊吳姓女清潔隊員,7月注射AZ疫苗後出現發燒、身體不適狀況,先後到兩家醫院住治療共3個多月,10日病情惡化不治,家屬認為因打疫苗造成。衛生局已向CDC通報不良反應,是否因施打疫苗導致死亡,有待中央認定, 衛生局清查相關病史協助釐清。環保局長賴煥紘今晚表示,吳姓女清潔隊員去年考上清潔隊員,因為打疫苗後出現身體不適後就醫治療,就醫後病情反覆,甚至曾有休克情況,衛生局一開始就已有通報不良反應事件,日前不治。環保局目前正協助相闗撫卹,相關藥物救劑則由衛生局協助,市府盡全力來幫忙。據指出,吳女7月打AZ疫苗後,因身體不適有發燒等不良反應,在基隆長庚醫院住院1個月,又轉到台北內湖三總治療2個月後,10月10日死亡。家屬認為打疫苗後才造成身體不適,施打前身體狀況都很正常。衛生局疾病管制科表示,吳女注射後出現不適症狀,一直都有住院治療,衛生局已向CDC通報不良疫苗注射反應,是否因施打疫苗有待中央認定, 衛生局清查相關病史釐清
-
2021-10-11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到底要不要驗?先弄懂何謂血清抗體檢測
最近四叉貓抗體檢測事件弄得沸沸揚揚,到底要不要進行抗體檢測,抗體檢測的原理如何?其檢測之規範如何?也是大家亟需知道而且關心的議題,美國疾病管制局在今年9月21日也草擬一份指引與規範,謹此本人收集一些文獻資料,將一些與新冠肺炎血清抗體檢測有關訊息稍作整理,與讀者分享: (一)血清抗體檢測之種類根據美CDC公佈之血清抗體檢測大約分成兩大類,其一叫做結合抗體檢測,另一大類叫做中和抗體檢測,第一大類結合抗體檢測又分為二部分:(1)結合抗體快篩試劑:它是利用簡單之側流測定方式(lateral flow test method),不需額外專門或昂貴設備,約10-15分鐘(小於30分鐘)就可以知道結果,抗體快篩能夠找到已被感染的病患或已接受疫苗施打的民眾,此檢測只要利用指間針刺滴血即可測試,非常簡單快速。(2)結合抗體-實驗室檢測:是利用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或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CIA)來檢測抗體,可以分別檢測IgG,IgM或二者合併,可偵測對抗棘蛋白(S)、核鞘蛋白(N)或二者合併之抗體,此需要由檢驗室專業人員在實驗室利用特殊儀器進行,費時要數小時之久。至於第二大類中和抗體檢測:此檢測法是利用類似ELISA的方法進行測試,了解血清中是否有中和抗體可以阻止病毒中棘蛋白(S)之受體結合區域與細胞之ACE-2受體結合。此方法需要數小時至數天,比較費時。 (二)全球新冠肺炎之抗體檢查概況到目前為止,英國曾對17歲以上健康捐血者隨機抽選250份樣本(在此期間英國疫苗之覆蓋率第一劑89%,第二劑82%),利用抗體快篩檢測,結果發現所有抗體陽性的受檢者,其中81%是疫苗產生的,另外19%是由自然感染產生的。至於美國,從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針對16歲以上捐血者,每月隨機抽選2,000位血液採樣,結果發現在2020年12月14日施打前,抗體陽性率由3.5%增至11.5%而已,而後開始施打疫苗則抗體陽性率激增至83.3%,其中的76%是因疫苗而得到抗體,足見疫苗施打的重要性。另外在此項研究中發現有一非常重要的現象,就是血清抗體陽性率隨著年齡、地區及種族有不同的陽性率而有所不同,老年及亞洲族群有較低自然感染陽性率,而施打疫苗後陽性率變為最高,足見疫苗施打對老年及亞洲族群特別有效。(三)疫苗保護原理從全球疫情及疫苗施打的狀況,充分顯示疫苗雖然無法百分之百的防止感染,但只要施打疫苗,可以刺激體內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其抗體反應可分IgG及IgM,其作用可使抗體與病毒結合,防止病毒進入人體細胞,加上疫苗亦可啟動細胞性免疫,亦會產生毒殺性T細胞、記憶性 T細胞及B細胞。所以疫苗施打,無可諱言,是防疫抗疫最重要的一環。(四)如何區分是自然感染或施打疫苗的抗體反應因為疫苗是針對病毒表面S蛋白製造的,所以打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只有針對S棘蛋白產生的抗體,如果是自然感染的產生的抗體,因新冠病毒本身之表面除了S蛋白還有N蛋白(核鞘蛋白),所以會同時產生對抗S及N蛋白的抗體。一般而言,只要有抗S棘蛋白的抗體就具有免疫保護力。(五)抗體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重要性此次萬華社區新冠肺炎確診者較多,台北市政府即將進行新冠肺炎血清抗體服務計劃,其服務計劃,主要有下列四大重要性:(i).了解過去實際感染情形,可以知道其盛行率如何?(ii).可以協助疫情追蹤調查,阻斷可能的感染源(iii).可以了解感染後免疫如何變化?何時變化?整個感染後的免疫反應可以充分掌握(iv).有助了解疫苗的保護力如何?所以此項服務計劃,有其重要性。結語有關新冠肺炎之血清抗體檢測,可用來回溯了解過去的疫情,可以用可能感染的人做為檢測對象,來了解血清中抗體是否陽性,如果抗體陽性表示已產生抗體而具有保護力,而且也有助於了解疫苗施打後產生抗體保護力的情況,對於公共衛生流行病學的調查可以提供寶貴的資料,對將來的防疫政策可供參考,希望此項計劃能夠順利成功。
-
2021-10-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怕副作用不敢打?秋冬病毒活躍 兩劑保護才完整
第一劑疫苗覆蓋率為鬆綁防疫政策、警戒降至一級的主要關鍵,指揮中心預估,10月底疫苗覆蓋率就能達到七成,屆時疫情平穩,將可能再大幅放寬防疫規定。專家提醒,為了有效抵禦新冠病毒變異株,國人應完整施打兩劑,務必把握接種機會,上網預約,依時間前往接種。疾管署資料顯示,確診新冠肺炎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或出現呼吸困難、腹瀉、嗅味覺異常或喪失,亦可能進展至嚴重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依據目前流行病學資訊,雖患者大多能康復,但許多人出現嚴重後遺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據報告,國內發生血栓機率低於國外,屬罕見不良反應。「為避免感染,施打疫苗是必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感染科教授邱政洵說,所有疫苗都有不良反應,隨著施打數量越多、個別不良反應也不同,像是腺病毒疫苗AZ、嬌生有血栓風險,mRNA疫苗(莫德納、BNT)則可能會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邱政洵表示,以國外報告來看,施打AZ發生血栓機率約百萬分之10至20,國內疫苗安全性監測報告,打AZ發生血栓機率約百萬分之6,機率較國外稍低,屬於罕見不良反應。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引用國外臨床經驗,美國40家醫院、超過200萬疫苗接種者,從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疫苗接種期前),以及2021年2月至2021年5月(疫苗接種期後),施打mRNA疫苗造成心肌炎、心包炎不良反應的確較高,整體而言,發生動脈栓塞與心肌炎風險大約10萬分之一。心肌炎好發於第二劑接種後一周內,以年輕男性為主。另外,心肌炎好發於第二劑接種後一周內,以年輕男性為主,心包炎好發於第一劑接種後2至4周,以中年男性為主。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只要接種後提高警覺,如果出現不適跡象,盡速就醫,早期診斷治療,均能順利痊癒,邱政洵強調,台灣健保體制完善,醫療水準不輸歐美,民眾不必過度擔心。從3月22日新冠疫苗開打至10月7日,累計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為8861例,其中非嚴重不良反應4613件,疑似嚴重不良反應4248件,疑似接種後死亡個案則有849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苗接種後死亡,是時序上的關聯,不一定有因果關係,疑似死亡個案的認定標準從寬,接種後死亡100天以上也會被記錄,目前為止接種後的死亡並沒有高於背景值。國外疫情仍嚴峻,應完整施打二劑,別自己嚇自己。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疫苗不良事件是指接種後出現任何身體上的不良情況,這些事件發生在疫苗接種之後,但不代表就是接種疫苗造成。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家人,民眾對疫苗應有正確認知,打破迷思,踴躍接種,不要自己嚇自己。陳欣湄指出,無論施打何種廠牌疫苗,常見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疼痛、頭痛、肌肉痛等,約在施打後48小時內發生,並於一周內緩解,若民眾施打超過一周仍發燒、疲倦,就要注意是否有其他疾病。秋冬之際,年輕族、學生開打BNT、AZ等,可能施打前剛好感冒,卻誤以為是疫苗副作用,建議民眾若觀察一周以上仍有不舒服情況,應求診醫師。雖然國內疫情趨緩,邱政洵提醒,國外疫情仍相當嚴峻,Delta變異株傳播力特別強,美國CDC今年7月底數據,Delta的R0值可高達6至8,R0值指的是基本傳染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意謂1人感染可傳6至8人,且像美國、以色列、新加坡等完整施打二劑疫苗的國家,每天仍有千人確診或「突破性感染」。邱政洵表示,疫苗接種政策應該朝著「全民施打」,衛生單位積極衛教民眾,並執行施打疫苗後續追蹤,以及不良通報、早期診斷治療;民眾對於疫苗也要有正確認知,若健康狀態良好,施打疫苗副作用極低,就應該施打。「民眾一定要完整施打二劑」陳欣湄說,施打疫苗需要時間生成免疫力,近日秋冬季來臨,病毒恐更加活躍,千萬別等疫情來才打,應盡速施打獲得保護力。
-
2021-10-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因應突破性感染 打第2劑和第3劑疫苗目的有何不同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捲起袖子,施打第三劑疫苗,向全美民眾宣導追加劑計畫起因於新冠疫苗提供的免疫保護,在完成接種四至六個月後開始減弱,且面臨變種病毒,「突破性感染」案例時有所聞,接續施打第三劑,是各國疫苗政策重要議題。第二劑疫苗主要為防重症,第三劑目的是抵抗變異株。簡單而言,第二劑疫苗主要功能為防重症,第三劑目的是抵抗變異株。美國賓州大學研究團隊年初研究指出,接種第一劑mRNA疫苗,且沒有新冠感染史的人,施打第二劑mRNA疫苗後,才能激發出完整的T細胞防護力。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說,接種第二劑疫苗除要拉高抗體外,還有另一項目標是激活免疫記憶、T細胞防護力,由於新冠疫苗大部分不是活性疫苗,除了嬌生以外,其餘國際廠牌疫苗都須接種兩劑,若接種兩劑以上,保護力都會提高。是否追加第三劑,要考量危險性及疫苗供應的穩定度。所幸台灣目前尚未受變種病毒肆虐,但各國在Delta的侵襲下,引發疫苗長期有效性的疑慮。「對抗疫情第三劑是否追加,像是一體兩面的選擇。」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說,追加的原因無非是,害怕抗體濃度隨時間而去、保護力下滑,這時就有施打第三針的必要;倘若只是要避免染疫後的重症、死亡率,相對而言重要性便減低。現實面而言,追加第三劑要考量危險性,及疫苗供應的穩定度,不同國家作法不盡相同。邱南昌舉例,像是以色列BNT供應量穩定,便實施全體國民施打第三劑。至於美國部分,CDC並不建議一般人打第三劑,但考量高風險族群,如慢性病、重大傷病者等,染疫重症風險較高,即希望追加疫苗,補足保護力。像是50至65歲有高風險疾病狀況,以及18歲以上長照機構居民應該(should)應該接種;而18至49歲有高風險疾病者,以及有高接觸患者風險和高傳播疾病風險的工作者和居民,像是第一線醫療工作者、老師、食品製造業、司機、送貨員等,則是可考慮接種(may)接種。第三劑打基礎或次世代疫苗,要看如何跟上病毒腳步。假使追加第三劑的必要性提升,疫苗的挑選又是一大學問。因為新冠病毒會持續發生變異,除了延長,以及強化疫苗保護力,疫苗本身儲存便利性、通用性,容易製造等多面向,是各藥廠投入次世代疫苗研發的主要原因。目前所施打的疫苗,都是針對病毒原型株所開發的基礎疫苗,後續所開的更新版本就是次世代疫苗,不論是施打基礎疫苗,或是挑選次世代疫苗,最怕就是跟不上病毒變異的腳步,保護力還是不甚理想。邱南昌指出,打相同的疫苗,雖說抗體濃度會更高,但學理而言,追加疫苗施打,選擇次世代較有意義。如今第三劑疫苗有三個選擇,首先是基礎疫苗,也就是現在普遍施打的莫德納、BNT與AZ等,其次則是各國現正積極研發的次世代疫苗;最後是一針裡面含有基底與次世代疫苗的混合款。追加疫苗,研究顯示未產生新型或更嚴重副作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目前AZ疫苗已經針對變異株研發出第二代疫苗,因為已有完成三期試驗的第一代疫苗,二代AZ疫苗只要做免疫橋接即可。相關研究報告顯示,接種兩劑第一代AZ疫苗之後,第三劑接種二代AZ疫苗者,效果特別好,抗體和T細胞反應都有增強,預防感染及重症死亡的效果可望再提高。輝瑞和BioNTech公司9月表示,5至11歲的兒童接種BNT疫苗後,產生很強的免疫反應,已向美國衛生監管機構提交研究數據,申請EUA授權;自南非變種病毒Beta出現後,莫德納便著手研發針對Beta的次世代疫苗,作為第三劑加強針,2021年5月公布試驗初步結果,顯示注射次世代疫苗者,可提升受試者體內對抗Beta與Delta變種病毒的中和抗體量。值得慶幸的是,追加第三劑的疫苗副作用,在各國研究顯示,並未產生新型或更嚴重的副作用,人體基本上可以負荷。在全球疫苗供應仍不足的情況下,邱南昌指出,部分國家施打第三劑疫苗,把貨源用光,反而讓其他施打率不足國家,疫情更難控制,畢竟在整個地球村,他國的流行未解,自掃門前雪是無法保證疫情不會再傳過來。總體來說,追加第三劑疫苗,與疫情現況一樣,牽涉到未來疫情走向、變種病毒演化等,全民應有心理準備面對的是變動式過程。
-
2021-10-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避免感染新冠 專家建議戒掉6個破壞免疫力的習慣
預防新冠肺炎,除了繼續拚疫苗注射率,保持自身免疫系統強大,是對抗病毒、預防重症的關鍵之一。專家提醒,有些不良飲食習慣會削減免疫力,以下是六個要避免的問題。1.飲酒過量即使短期的過量飲酒,都會改變免疫系統。發表在《酒精研究》雜誌的一篇論文提到,長期過量飲酒與免疫力衰弱相關,包括更可能感染肺炎、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這些都可能影響感染新冠肺炎的結果。其他影響包括敗血症風險增加、術後併發症發生率較高、傷口癒合不良以及感染後恢復較慢。過量飲酒包括短時間暴飲和大量飲酒。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將暴飲定義為女性一次喝四杯或更多,男性喝五杯或更多;大量飲酒指女性每周飲酒8次或更多,男性每周飲酒15次或更多。2.鹽吃太多過量的鹽分(鈉)攝取通常與高血壓相關,事實上,危害層面可能更廣。德國波恩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of Bonn)對人類和小鼠進行的一項新研究得出結論,過量鹽分可能導致免疫缺陷。研究人員發現,當腎臟代謝過多的鈉時,會發生骨牌效應,降低身體抵抗細菌感染的能力。雖然新冠病毒是病毒性疾病,但它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依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事實上,鹽分攝取很多來自加工食品,建議減少加工食物攝取,購買前記得看營養成分標示上的鈉含量,才能減少鈉攝取。3.糖攝取過量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禁食一夜後,攝取100克糖,人體免疫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會下降,一到二小時後的影響最劇烈,且持續長達五個小時。專家指出,不需要完全戒糖,但要避免長時間過度或短期大量攝取。美國心臟協會建議限制「添加糖」--女性每天不超過6茶匙、男性不超過9茶匙。1茶匙等於4克添加糖,即女性和男性每日添加糖的攝取量不得超過24克和36克。4.咖啡因過量咖啡和茶有益健康,因為含有對抗發炎相關的抗氧化劑。但是,過多的咖啡因攝取會干擾睡眠,睡眠不足會損害免疫力。專家建議務必在睡前六小時停止咖啡因攝取。5.纖維攝取不足纖維對消化系統的健康有關鍵性影響,能維持腸道細菌生態,進而增強免疫力。研究顯示,足量的膳食纖維(益生元)攝取,能支援免疫系統健康,抵禦病毒。充足的纖維還能有助睡眠。衛福部公告新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當中新增「膳食纖維參考攝取量」,19歲以上成人每日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大約為20-38g(依年齡、性別、活 動量、總熱量攝取而不同)。提高纖維攝取量的最佳方法是多吃全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穀物、豆類、堅果和種子。少吃低纖維加工食品,將含糖穀物換成帶有水果和堅果的燕麥片,將白米換成糙米。6.綠色蔬菜攝取不足攝取各種蔬果對健康大有益處,其中綠色蔬菜對免疫力特別有幫助。它們提供有助於免疫功能的關鍵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和C、葉酸,蔬菜還能提供植化素,優化腸道免疫,70%-80%的免疫細胞位於腸道。十字花科的綠色蔬菜,包括花椰菜、白菜、高麗菜、羽衣甘藍和抱子甘藍等,都是很好的選擇。資料來源/Health.com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1-10-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1月入境美國認可疫苗不含「高端」 台灣人常去國家規定一次看
路透報導,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發言人八日透露,十一月起將要求入境美國的外國旅客,完整接種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或世衛(WHO)認可的新冠疫苗,共計六款,不過高端疫苗不在其列。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台灣仍在綠色名單中,將盡快協助高端疫苗取得國際認證。美國CDC發言人說,經FDA緊急授權或核准或被WHO批准緊急使用的六種疫苗,將符合前往美國旅行的標準。根據WHO官網,目前已獲批准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包括輝瑞、AZ、嬌生、莫德納、國藥和科興。美國自去年起,針對中國大陸等卅三國實施入境限制,外籍旅客若過去十四天內曾在這些國家停留,不得入境美國,台灣當時不在限制範圍內。陳時中指出,美國的入境政策至今沒有任何變化,台灣還是屬於綠色名單,未受限制;美國開放原本受限制的卅三國旅客入境須完整接種,但台灣沒有被通知在名單內。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美國目前僅私下對外說明,尚未正式發布相關政策,台灣正積極了解美國入境新制適用範圍及相關指引,若新制只適用上述卅三國,對原本在綠色名單內的台灣不受影響,若新制適用全球,將積極爭取高端疫苗作為可以入境的疫苗。在美國CDC官網搜尋「綠色名單」(green list),最接近的結果是美國人出境到世界各地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評估圖表,分為四級,台灣屬風險最低的第一級,但這並非針對搭機入境美國旅客的分級管制名單。此外,英國、法國、斯洛伐克、菲律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酋長國,都有因應疫情針對入境旅客出發地的綠色名單,但美國沒有。白宮九月廿日宣布,美國將從十一月起,取消對來自中國大陸、印度、巴西和大部分歐洲國家在內共卅三國旅客的航空入境限制,條件是這些旅客要完整接種新冠疫苗,但當時未具體說明會承認哪些疫苗。先前陳時中曾提及台灣邊境管制會視中和抗體濃度,未來管控仍以此依據,或比照美國採完整接種疫苗?陳時中說,資料日新月異,等到開放邊境時,會參考國際經驗認定。
-
2021-10-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國限6款疫苗才可入境 陳時中:協助高端盡快國際認證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發言人8日晚間透露,11月起美國要求所有入境的國外旅客,需完整接種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疫苗,包括輝瑞、AZ、嬌生、莫德納、中國國藥和北京科興等6款,我國國產疫苗高端不在名單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美國到現在沒宣布有任何變化,我們仍是綠色名單,也會盡快協助高端得到國際認證。美國自去年起,陸續對33國實施入境限制,只要過去14天內曾在這些國家停留的外籍旅客,即不得入境美國,台灣原本不在入境限制範圍內,但11月新制開始,適用所有入境美國的外國旅客,只要沒完全接種美國規定的這六種疫苗之一者,都無法入境美國。CDC發言人8日表示,經FDA授權或被WHO列為緊急使用的6種疫苗將符合前往美國旅行的標準,本周稍早已通知航空公司可接受的疫苗種類,並補充說,CDC之後將發布完整的指引及資訊。高端不在美國認可疫苗名單中,陳時中表示,美國到現在沒宣布任何變化,我們還是綠色名單。美國要開放33國限制的任何疫苗方式,並沒有通知我們要列入名單內。他表示,高端很努力爭取國際認同,我們也在協助高端盡快得到國際認證。台灣邊境管制先前說要看中和抗體濃度,未來管控仍以此依據?或比照美國採完整接種疫苗?陳時中說,國際經驗與資料日新月異,變化很快,屆時邊境要開放時,會再參考這些方式來作認定判斷。國人在國外打第一劑疫苗,返台可施打第二劑,若在國外施打中國國藥、北京科興,第二劑應該如何施打?陳時中說,只要時間間隔夠,就可以施打。發言人莊人祥說,先前曾就此討論過,若施打國外認可但台灣沒有核准上市的疫苗,最後一劑施打時間,需間隔28天即可施打第二劑,目前臨床上並無要對中國國藥與科興做研究,專家認為任何一種疫苗都可打。陳時中說,打過中國疫苗後接種其他疫苗的案例,在東南亞情況不少,像泰國就有民眾打科興、接著在打AZ,並無數據顯示狀況不好。
-
2021-10-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0月1日流感疫苗開打分兩階段!新冠疫苗撞期「務必隔7日」再接種
明日起為今年首度流感疫苗開打,其中公費疫苗流感分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於十月一日開打,對象包含醫護、孕婦幼兒、六十五歲長者等,第二階段則於十一月十五日開打,對象為五十至六十四歲對象,此外今年遇新冠疫苗撞期,提醒兩款疫苗需要間隔至少七天後才能接種,至特約診所施打前可先行電話預約。Q: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對象?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實施對象與去(109)年相同,第1階段開打對象,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安養、養護、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第2階段開打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Q:該如何預約流感疫苗?可以上網(https://antiflu.cdc.gov.tw/)查詢流感疫苗接種醫療院所,打電話至診所預約,並且出示健保卡、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等相關證明文件。Q:接種注意事項?依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專家建議,COVID-19及流感2種疫苗接種間隔應至少7天,避免發生疫苗接種不良事件無法釐清,並在前往合約院所預約或接種前,主動告知疫苗接種史。醫師於接種前可先查詢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請民眾出示全民健保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或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確認民眾是否7天內曾接種COVID-19疫苗,並於完成接種流感疫苗後,於健保卡黏貼流感疫苗接種貼紙。Q:打過新冠疫苗,可以不需要打流感嗎?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再感染流感或合併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不但是引起重症或死亡的主因,也會增加臨床治療困難度,高風險患者務必與醫師討論接種必要性。感染科專家黃立民也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未歇、流感和肺炎鏈球菌仍在社區潛伏,「只要輪到,三種疫苗都要打」且可採打新冠肺炎前後一周,同時接種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Q:哪些人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已知對疫苗的成分有過敏者、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經醫師評估後不予接種。另外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出生未滿6個月,因無使用效益及安全性等臨床資料,故不予接種。先前接種本疫苗6週內曾發生Guillain-Barré 症候群(GBS)者,宜請醫師評估。此外,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有嚴重過敏者,可在門/住診由熟悉處理過敏症狀之醫事人員提供接種,並於接種後觀察30分鐘,無不適症狀再離開。Q:接種完流感疫苗後需要注意的事項?接種疫苗後有相當小的機率會發生立即型過敏反應,並導致過敏性休克。為了能在事件發生後立即進行醫療處置,接種疫苗後稍做休息,並觀察至少30分鐘以上,待無不適後再離開。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接種後應注意有無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意識或行為改變等異常狀況,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並通報當地衛生局。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機率,但仍可能罹患其他呼吸道感染,故仍請注意個人衛生保健及各種預防措施,維護身體健康。疾管署也已於「季節性流感疫苗Q&A」中整理多項注意事項供接種民眾參考。
-
2021-09-2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比癌症致命!送急診才知「心臟衰竭」 心臟病5年內死亡率近50%
心臟病患者罹患新冠肺炎風險高,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數據,約10.5%患者會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導致染疫後死亡,為合併症中占比最高。心臟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致死率最高的就是「心臟衰竭」,但大部分國人認知不足,誤以為「累喘腫」是正常老化,醫師呼籲,民眾應注重個人心臟健康,定期回診及健康飲食、適當運動、遠離菸酒等,疾病可獲得控制。【疾病百科:什麼是心臟病?好發族群、預防方式這邊看】心臟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比許多癌症更易致命依據衛福部109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較108年相比,死亡人數增加3%,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4萬人死亡。其中致死率最高是「心臟衰竭」,但心臟衰竭患者因低估其危險性,未必會規律就醫或用藥,且心臟疾病患者因心臟已有功能缺失或免疫功能下降等,若染疫更容易導致產生併發症,甚至重症致死。國健署運用94至104年三高資料,串接105至106年健保就醫數據,分析6558位個案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個案,後續發生心臟病風險分別是一般人的1.78倍、1.47倍及1.43倍。也有民眾因三高長期固定在醫院就診,恰逢疫情嚴峻,出現胸痛、冒冷汗等不適症狀卻不敢就醫,撐到最後一刻才送急診,診斷是心肌梗塞,因病情嚴重預後狀況很差,讓人遺憾又難過。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若發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擔憂疫情而害怕就醫,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才能增加復原機會。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表示,心臟衰竭患者初期,常有容易喘、疲累、水腫,甚至端坐呼吸等情形,多數患者,特別年長者誤以為老化,高達九成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直到緊急送醫住院後,才當場被診斷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許多癌症更易致命。侯嘉殷分享,一位男性患者未接受治療前,因嚴重累、喘、腫症狀不得不住院,原先都已寫好遺囑,後來配合用藥治療,活動力變好,恢復正常生活,還能出門遊玩三天兩夜。心臟相關疾病史民眾 染疫變為重症的比率大幅提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表示,罹患新冠肺炎臨床表現,多以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部分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毒會直接侵入心臟或使心肌發炎,破壞氧氣供需平衡來間接傷害心臟,大約25%的重症患者透過抽血檢測,發現心臟損傷的現象,其中約6.8%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徵兆。若有心臟衰竭、高血壓等心臟相關疾病史的民眾,染疫後演變為重症的比率大幅提升。趙庭興指出,依照國內心臟學會發表之指引,大多數的心臟疾病患者都可以施打新冠疫苗,不會有安全疑慮,只有極少數曾服用抗凝血劑造成血栓的患者,建議或許可暫緩施打,建議先與心臟專科醫師諮詢後,再依個人疾病狀況決定是否施打。國健署、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與台灣諾華共同響應2021年世界心臟日「Use Heart to Connect」,將與知名插畫家「小學課本的逆襲」合作,於9月29日世界心臟日當天,在心臟基金會官方粉絲專頁展開五周的圖文衛教宣傳活動,並與國民阿嬤陳淑芳合作,打造心血管疾病防治長輩貼圖,提供民眾製作屬於自己的貼心叮嚀,透過轉傳關心親友健康與接收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資訊。國健署提供護心3秘訣:1. 力行護心行動:時常關心自己與親友,彼此都要保持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規律運動、遠離菸酒、定期健檢,做好自主健康管理。2. 善用安心科技:可透過國健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了解五種慢性疾病風險,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血管不良事件,建議算完風險後落實健康指引,降低罹病風險。若有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應維持正常作息,規律服藥,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可透過健保署因應疫情指定院所開設的「視訊診療門診」,或就近於社區診所就醫,與醫療人員合作做好個人疾病控制。3. 持續用心防疫: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並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及確保個人健康。●心臟基金會官方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Heart.Foundation●國衛署心血管疾病防治長輩貼圖https://www.hpa2021whdevent.com.tw●國健署「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index.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