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6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CDC
共找到
599
筆 文章
-
-
2021-09-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 4大注意事項不可不知
各縣市中秋節後展開BNT校園接種作業,陸續傳出學生接種後不適的零星個案,大多學生在休息後已無大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國內首例BNT不良事件通報,一名13歲男學生9月23日接種後出現皮疹及嘔吐。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有哪些注意事項,聯合新聞網整理如下:●接種後該注意什麼:‧接種後以坐姿休息15至30分鐘。‧接種後的副作用症狀於數天後消失。‧若持續有不適症狀,務必立即就醫。●常見反應: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依據疫苗臨床試驗及上市後監測顯示,接種第二劑的副作用發生比率高於第一劑。●發燒反應: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38℃),依據BNT162b2疫苗臨床試驗,發燒比率平均約24.2%,第二劑較第一劑比率高(依據美國CDC V-safe資料12-15歲第一劑約10%,第二劑約30%)。一般約48小時可緩解,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釐清病因。●心肌炎及心包膜炎:依據疫苗上市後安全性監測資料,接種BNT162b2疫苗後,曾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病例。這些病例主要發生在接種後14天內(亦有極少數個案發生於接種後2周至4周間),較常發生在接種第二劑之後以及年輕男性,但評估後BNT162b2疫苗用於年輕族群的整體臨床效益仍大於其風險。接種疫苗後28天內如出現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包括:‧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心悸(心跳不規則、跳拍或顫動)‧暈厥(昏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出現上述任一症狀時,應立即就醫。並於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若為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可經由醫療端或衛生局所協助通報至「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3-aXlTBq4ggn5Hg2dveHBg )。資料來源/疾管署網站「COVID-19疫苗校園接種作業」、「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臉書粉絲專頁
-
2021-09-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誰該打第3劑疫苗?美CDC建議這二類族群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顧問小組今天建議向65歲以上美國人及因固有疾病而有重症風險的民眾,施打輝瑞/BNT的COVID-19疫苗追加劑。路透社報導,不過,顧問小組不建議替年輕成人注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追加劑,包括在具染疫高風險機構中任職與居住的醫療人員,如此可縮小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昨天發布的緊急使用授權範圍。美國疾管中心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dvisory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表決通過的指引,仍須經疾管中心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Walensky)簽名。這項建議不具約束性,各州與其他管轄區可以不理會,並採用其他方法施打追加劑。不過,在FDA通過緊急使用授權後,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投票通過表決,讓有關當局最早可自本週起,向至少6個月前打過輝瑞(Pfizer)和德國BioNTech共同研發疫苗的數以百萬計民眾注射追加劑。除年長者外,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也建議向所有患病的50歲以上者及部分患病的18到49歲民眾施打追加劑,根據他們個別的風險特徵施打追加劑。上述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某些心臟疾病與慢性腎臟病和肺部疾病。這項建議僅涵蓋至少6個月前施打第2劑輝瑞疫苗的民眾。疾管中心表示,符合上述條件的目前約有2600萬人,其中65歲以上有1300萬人。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目前反對向醫療人員、教師以及在遊民收容所和監獄服務的人員施打追加劑,部分原因是執行接種提案具有困難度。美國有1億8000多萬人完整接種疫苗,相當於符合接種資格人口的約64%。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統計,美國境內確診累計達4266萬7380例,染疫不治病例累計達68萬4286例。
-
2021-09-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自購1600萬劑疫苗何時到貨? 陳時中鬆口:希望年底前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年2月時指出,我國已確定獲得國外疫苗約2000萬劑,包含COVAX平台約476萬劑、1000 萬劑AZ及505萬劑莫德納,有望在第二季前到貨,但國民黨立委洪孟楷今於立法院質詢時質疑,實際到貨量落差大,剩下的自購數量究竟何時能到貨?衛福部長陳時中則鬆口,希望自購的1000萬劑AZ及605萬劑莫德納(7月加購100萬劑)年底之前可以進來,COVAX的機會則是越來越小,但陳時中也補充,「我不是廠商,我們會盡量談」。對於韓國衛福部次長親率代表團向莫德納成功催貨,我國是否曾派任何官方代表?陳時中則回應,「我們有很多方面努力,具體成果就是上周108萬劑進來,每一個國家用的方法不同,我們是努力過的」。陳時中也說,我國與莫德納接洽的最高層級代表為食藥署長,並會不定時向他面報。洪孟楷詢問,政府喊出十月底以前達到第一劑接種率七成、第二劑三成,但現在還短差約一千萬劑疫苗,該怎麼處理?陳時中表示,已確實掌握九百萬劑左右;至於是否大多是BNT?陳時中坦言,BNT會占相當數量,這個月會進來比較多。對於美國11月將要求外國旅客完整接種疫苗才可入境免隔離,我國的高端疫苗或是疫苗混打政策,是否能符合美國標準?陳時中表示,有透過關係跟美國CDC詢問中,兩劑是否都要一樣的疫苗,美國目前並沒有講,還需要溝通。
-
2021-09-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染疫不一定輕症 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嚴重恐奪命
國內129萬名國、高中生,今起陸續在校園施打BNT疫苗,根據教育部公告,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苗栗縣等今率先開打,多數縣市則於明天施打。指揮中心昨表示,雙北家長同意書已達94%,各縣市規畫2周內施打完畢。小兒科醫師提醒,青少年若感染新冠肺炎,雖大多為輕症,但仍有機率引發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嚴重可能致命,接種疫苗仍利大於弊。三軍總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張佳寧表示,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大多輕症、無症狀,少數人可能有「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併發症,症狀為發高燒、腹痛、結膜炎、皮疹、唇部充血發紅等「類川崎氏症」症狀,尤其20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發生率約萬分之3.16,嚴重者可能休克甚至死亡。張佳寧指出,即便是輕症或無症狀,仍可能有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像是疲憊、專注力下降、頭痛、鼻塞,兒童及青少年發生率為2至13%,並持續數周至數月,可能影響生活品質。歐美各國也注意到青少年感染風險,5月份美國開始為12至17歲青少年施打新冠疫苗,法國、德國、新加坡、義大利等國家,也陸續在今年6、7月為青少年施打。學生接種BNT疫苗,張佳寧提醒,若有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反應,大多在數天內消失,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接種部位。也可能會有發燒或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等症狀,通常在48小時左右可以緩解。許多家長憂心施打BNT疫苗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張佳寧表示,心肌炎顧名思義是心臟肌肉發炎、心包膜炎是包在心臟外面的結締組織發炎,兩者可單獨或同時發生,但發生機率小於萬分之一,相當罕見。國外研究顯示,心肌炎、心包膜炎主要在接種疫苗後14天內發生,對象多為年輕男性,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心悸、暈厥,或是運動耐受不良,像是走幾步路就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僅極少數在接種疫苗後2至4周發生。張佳寧提醒,接種疫苗後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經過充分治療與休息,大多可以完全恢復健康。張佳寧表示,施打疫苗後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包括呼吸困難,臉部或喉嚨、眼唇腫脹,心跳加速、頭暈無力、皮膚紅疹等,建議接種後在接種區休息觀察15至30分鐘,確定沒有任何不舒服在離開現場。學生集體接種疫苗,也常出現「暈針」情況,張佳寧表示,暈針是恐懼的心理作用轉化為身體反應,通常發生在打針當下或接種後5分鐘內發生,包括頭暈、噁心等症狀,休息過後即可緩解,暈針與疫苗安全性並無關係。她提醒,接種疫苗前不要預防性使用退燒或止痛藥,接種後避免食用過於刺激、辛辣食物,要多喝水、正常飲食。張佳寧指出,根據美國CDC統計,未接種疫苗的青少年,感染新冠病毒的住院率為接種者的10倍。與感染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如呼吸衰竭、心臟衰竭相比,接種疫苗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相對輕微,若12歲以上學生無疫苗接種禁忌症,皆鼓勵接種。若要施打流感疫苗應間隔至少7天,其他疫苗至少間隔14天。
-
2021-09-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未來去哪自費驗抗體?117家指定檢驗機構名單公布
網紅帶頭公開接種疫苗後抗體檢驗數據,社會大眾才發現,原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沒開放自費驗抗體,但指揮中心也順應民意,預定本周三開會討論相關指引,包括收費標準、檢驗方法、檢驗單位應詳細說明的內容等。疾管署官網17日也更新「全國血清抗體檢測指定檢驗機構名單」,全國各縣市共有117家院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待檢驗指引訂好、正式開放可自費檢驗之後,也會以這117家院所開始做為主要檢驗單位。莊人祥表示,之前說國內只有12家指定醫療院所可驗抗體,是指因應機組員按規定每三個月需自費檢測抗體(由公司出錢),有12家指定院所專門負責機組員的檢驗。莊人祥表示,其實全國各縣市共有117家院所都是可驗抗體的血清抗體檢驗機構,只是一直沒有開放自費檢驗,僅限於「公費」。例如進行疫調時,地方衛生單位如評估有需要驗抗體,就會就近送到這些醫院或檢驗所。這117家血清抗體檢驗機構包括基隆2家醫院、北市15家院所、新北市15家院所、桃園市12家院所、新竹縣市6家院所、苗栗縣1家院所、台中市12家醫院、彰化縣6家醫院、南投縣3家醫院、雲林縣3家醫院、嘉義縣市7家院所、台南市10家院所、高雄市15家院所、屏東縣4家醫院、宜蘭縣2家醫院、花蓮縣2家醫院、台東縣2家醫院。全國血清抗體檢測指定檢驗機構名單將不定時更新於疾管署官網: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yuNKM3fnmrjMFbnP4yzesg
-
2021-09-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預防BNT引發心肌炎 新加坡建議接種後1周內避免激烈運動
台灣將自23日起為12至17歲學生施打輝瑞/BNT疫苗,由於國外有青少年,特別是男生接種BNT疫苗後出現心肌炎或心包炎副作用,引起不少家長擔憂,新加坡政府建議接種後一周內避免激烈運動。新加坡因一名16歲青少年在接種輝瑞疫苗後的幾日內做重訓而導致一度停止心跳,於今年7月5日更新對所有接種mRNA疫苗,包括輝瑞和莫德納疫苗民眾的指引,在接種第一劑或第二劑後的一周內,避免劇烈運動,特別是青少年和30歲以下男性。新加坡衛生部表示,政府的專家委員會仍然建議接種mRNA疫苗利大於弊。但建議在接種後的一周內,避免劇烈運動。不過,只有新加坡提出這方面的警告。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正在密切監督接種mRNA疫苗後產生心肌炎或心包炎副作用,特別是青少年和男性年輕成人,較常發生在打完第二劑之後,而且是在接種的一周內發生。CDC強調,出現心肌炎或心包炎症狀後,一般在接受治療和休息後很快恢復,診斷為心肌炎的患者必須先諮詢心臟科醫師,才能恢復運動和體育活動。心肌炎或心包炎症狀包括胸痛、呼吸急促、心悸和心臟怦怦跳,如果在接種數日內發生,必須緊急就醫。
-
2021-09-15 養生.聰明飲食
常喝氣泡水易造成骨頭鈣質流失?專家替你破解迷思
飲用氣泡水兩大原則高溫炎熱,稍微一動就滿身大汗,許多人猛灌汽水可樂,擔心發胖,就換喝氣泡水,有人買了氣泡機,天天自製氣泡水,國防醫學院公衛學系教授祝年豐提出飲用氣泡水兩大原則,不可添加糖漿,腸胃功能不好者少喝,避免脹氣。事實上,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局(CDC)曾建議,以氣泡水來替代汽水可樂等高熱量飲料,但氣泡水必須是沒有調味,直接加壓溶入了二氧化碳,而不是添加蘋果、檸檬等口味的氣泡水。祝年豐指出,沒有調味的氣泡水就是添加二氧化碳的開水,因為有了氣泡,增加口感,感覺起來比水好喝,對於部分認為開水沒味道,不愛喝水的人來說,倒是可以嘗試喝氣泡水。有些網友認為,常喝氣泡水,可能破壞牙齒琺瑯質,容易蛀牙,不過,研究顯示,氣泡水的pH值約為5左右,並沒有低到足以侵蝕琺瑯質,至於可樂等碳酸性氣泡水,就比較可能影響口腔健康。常喝氣泡水,容易造成骨頭鈣質流失?此外,常喝氣泡水,容易造成骨頭鈣質流失?祝年豐說,這並無學理根據,國外部分研究顯示,常飲用汽水與骨頭的礦物密度下降有關,但這與單純的氣泡水無關。祝年豐表示,氣泡水就是加了二氧化碳的開水,喝下去後,就等於喝開水,只是增加口感,建議購買時,以單純氣泡為主,盡量少喝有味道的氣泡水。如果使用氣泡機,自製氣泡水時,如添加糖漿,可能更好喝,但也增加熱量,不利於減重、控制體重。另外,腸胃功能不好、胃食道逆流患者應該盡量少喝,以免腸胃脹氣,或讓病情惡化。★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9-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遲遲等不到第二劑 小黃司機抱怨:我們成了莫德納孤兒
國內疫情起起伏伏,不少人都期待可以施打完整兩劑疫苗,不過國內疫苗供貨始終吃緊,全台約有343萬人打到第一劑莫德納,但第二劑僅有33萬人接種,其餘300多萬人只能一等再等,也引發不少民眾不滿,其中北北基桃計程車駕駛,第一劑即是施打莫德納。如今眼看第二劑接種時間就要到了,但第二劑在哪裡都還不知道,氣得台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今發文給交通部,呼籲不要讓三萬五千名計程車司機成為莫德納孤兒。工會表示,交通部於7月2日至7月16日,針對北北基桃計程車駕駛專案施打莫德納疫苗,依據CDC公告7月2日至16日,莫德納疫苗施打第一劑後,施打第二劑時間為9月10日至9月24日,眼看7月2日當天施打疫苗的計程車駕駛員都已經超過指揮中心公告第二劑施打時間,但至今仍未有第二劑施打相關進度與消息。工會質疑,完全不見交通部有任何與指揮中心協調爭取默德納第二劑動作,質疑交通部怠惰失職,導致如今根據交通部專案施打莫德納第一劑的三萬五千名計程車駕駛員已然成為莫德納孤兒。工會強調,交通部應立即向指揮中心爭取默德納疫苗第二劑數量,執行第二劑莫德納疫苗計程車駕駛員施打專案,平息三萬五千名計程車司機成為莫德納孤兒之怒。
-
2021-09-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感染新冠肺炎會有後遺症嗎?研究報告曝真相
我在2021-9-7發表無症狀患者也會有新冠後遺症?名醫又發謬論,駁斥一位醫生對於新冠肺炎後遺症的錯誤論調。兩三個小時後臉書朋友羅先生就回應「為何幼兒染疫後,至今未發現任何『重症』者需住院??」。隔天,讀者Jessica也在這篇文章的回應欄裡留言:「想請問若兒童確診COVID-19大多都是無症狀或輕症,那輕症的部分會有後遺症嗎?目前是否有研究顯示相關數據呢?謝謝!」我想,讀者之所以會關心兒童新冠肺炎,應該是跟最近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感染有關。但是,羅先生所說的「至今未發現任何『重症』者需住院」,並不是兒童新冠肺炎的真正情況。美國CDC有一個網頁叫做Provisional COVID-19 Deaths: Focus on Ages 0-18 Years(暫時COVID-19死亡人數:聚焦0-18 歲年齡段)。它列舉了從2020-1-4到2021-9-4美國各年齡層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死亡人數:0-4歲: 1485-18歲: 33819-44歲:19,99445-64歲:120,51565-74歲:144,02075歲以上:358,842總人數:643,857從這些數據就可看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還是有可能致命,只不過案例是遠遠少過於成年人(註:我駁斥的那位醫師也曾發表文章說年輕人的死亡率比老年人更高,請看醫師胡扯新冠肺炎:年輕人死亡率更高?戴口罩運動致死?)。至於讀者Jessica所問的「兒童新冠肺炎會有後遺症嗎?」,由於這方面的案例不多,所以相關研究也就很少。根據我在PubMed的搜查,第一篇相關論文是發表於今年3月,而它的標題是Cas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suggest that children may experience similar long-term effects to adults after clinical COVID-19(病例報告和系統評價表明,兒童在臨床COVID-19後可能會經歷與成人相似的長期影響)。這篇論文包含了5名瑞典兒童的病例報告以及他們父母所報告的長期症狀。這5個兒童的中位年齡為12歲(範圍9-15),4個是女孩。 他們在臨床診斷出COVID-19後出現了6-8個月的症狀。沒有人在診斷時住院,但後來有一個因心肌周圍炎而入院。所有5個孩子都有疲勞、呼吸困難、心悸或胸痛,4個孩子有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無力、頭暈和喉嚨痛。有些人在6-8個月後有所改善,但他們都感到疲勞,沒有人完全回到學校。第二篇相關論文是今年7月發表的,而它的標題是Preliminary evidence on long COVID in children(兒童長期 COVID 的初步證據)。這項研究共調查了129名感染新冠肺炎的18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在初診後60至120天內評估的30名兒童中有20名至少有一種持續症狀(13名有一種或兩種症狀,7 名有三種或更多); 68 名兒童中有在診斷後 120 天或更長時間內至少出現一種症狀(21名有一種或兩種症狀,14名有三種或更多)。在診斷後120天以上的68名兒童中,有29名仍然被這些症狀困擾。第三篇相關論文也是今年7月發表的,而它的標題是Long-term Symptoms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兒童和青少年感染 SARS-CoV-2 後的長期症狀)。這項研究發現在109位血清陽性的青少年和兒童中,有4位至少有一種症狀持續超過12個禮拜,而最常見的持續症狀是疲勞,無法集中注意力,以及更需要睡眠。第四篇相關論文是上個月發表的,而它的標題是Intriguing new faces of Covid-19: persisting clinical symptoms and cardiac effects in children(耐人尋味的Covid-19新面孔:兒童持續存在的臨床症狀和心臟影響)。這項研究共調查了121名感染新冠肺炎的18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他們的症狀是胸背痛、頭暈、頭痛、心悸、疲勞、氣短、失去平衡、及咳嗽。其中45位的症狀在康復後持續至少1個月。第五篇相關論文是這個月才剛發表的,而它的標題是Persistent symptoms in Swedish children after hospitalisation due to COVID-19(由於 COVID-19 住院後瑞典兒童的持續症狀)。這項研究共調查了55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並且住院的18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它發現其中 12位病患有持續症狀。這12位中的8位覺得疲勞,而這是最常見的症狀。6位有輕度持續症狀,與COVID-19的關係不確定,包括模糊的症狀,例如父母報告說儘管生長良好但食慾不振,嬰兒鼻子充血和體溫間歇性升高。4位有多種可能與 COVID-19 相關的嚴重症狀。所有4人都報告了疲勞和頭痛或肌痛,3人報告了認知困難。原文:兒童新冠肺炎有後遺症嗎?
-
2021-09-12 新聞.元氣新聞
911引發疾病 數萬人罹癌超越攻擊死亡數
九一一受害者賠償基金(Victim Compensation Fund,簡稱VCF)在九一一事件20周年前公布特別報告指出,比起恐怖攻擊事件當下死亡的人數,有更多人死於和此事件相關的疾病。「九一一事件過後數十年,數萬名應變人員和倖存者因為暴露於有害環境而生病或死亡。」司法部長加蘭德(Merrick Garland)在報告中寫道:「在我們紀念九一一恐攻20周年之際,承認那場悲劇的持續影響是很重要的。」九一一紀念館(9/11 Memorial & Museum)資料顯示,這起恐攻造成2977人罹難,另有19名劫機者死亡。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世貿中心健康計畫」報告指出,截至今年6月,近8萬1500名應變人員和近3萬600名生還者申請此計畫,獲得與攻擊相關後遺症的免費醫療觀察與治療,50州居民皆能申請。報告指出,慢性鼻竇炎是與攻擊相關的最常見疾病,已知2萬7250名應變人員和6200名生還者為此所苦,另有2萬4900名應變人員和近5200名生還者胃食道逆流,逾1萬4400名應變人員和9300名生還者罹患各類癌症。其他受害者因九一一事件而出現的症狀還有氣喘、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等。1.25萬人 罹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超過1萬2500人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所苦,近3500人產生焦慮,約3400人經歷重度憂鬱疾患。報告指出,獲得賠償的48%受害者罹患癌症,其中20%的人除了罹癌外還有其他疾病。根據「永不忘記英雄」法案(Never Forget the Heroes Act),VCF賠償九一一事件的倖存者、罹難者家屬、應變人員、清除後續殘骸的工作人員,以及恐攻當天暴露於遇襲環境中的所有人。報告指出,申請補償通過的比率為79%,VCF基金已賠償逾4萬人、發放逾89億元;2021財政年度,生還者申請案件接近4700件,應變人員申請者則逾3650件。VCF副事務長史黛芬妮‧藍薩姆(Stefanie Langsam)說:「對許多人而言,精神痛苦與生理疾病一樣難受,這些現在已成長為青壯年的受害者,從來不了解無病痛的人生;我們無法改變他們所處的情況,但我們盡可能地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
2021-09-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研究:完整打疫苗染疫病故風險比不接種小11倍
傳染力強的Delta變異株已是常見的COVID-19病毒,但美國衛生當局今天表示,相較於未接種疫苗的人,已完整接種者染疫死亡的機率小了11倍,住院機率小了10倍。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發表了3篇新研究,上述數據來自其中一篇,而這些研究都強調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能有效防範染疫帶來的嚴重後果。其中一篇研究的數據指出,莫德納(Moderna)疫苗在Delta變異株流行期間提供的防護力略高,但尚不清楚原因。美國總統拜登昨天才宣布一項積極的防疫新計畫,其中要求規模超過100人的公司必須讓員工接種疫苗,或每週替他們做篩檢。美國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今天在記者會上說:「正如我們在一項又一項研究中所示,疫苗是有效的。」第一項研究調查了4月4日到6月19日之間美國13個管轄區的數十萬病例,在這段時間,Delta尚未成為主要傳染的病毒株。研究員把這段時期的數據與6月20日到7月17日之間的資料相比較,發現兩個時期之間,已接種疫苗者的染疫風險略微升高。原本,已接種者的染疫風險比未接種者小11倍,後來差異縮小為5倍。但疫苗對預防住院和死亡的防護力維持穩定,只是在65歲以上長者群體中,防護力下降幅度大於年輕群體。美國CDC和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正在評估追加劑的必要性,若拜登政府本月稍晚開始推行施打追加劑,年長者可能將是首批接種者。另一項研究蒐集6月到8月超過400家醫院、急診部門、急症診所的資料,依照不同廠牌評估疫苗效力。在預防住院的效力上,成效最好的依序是莫德納、輝瑞(Pfizer)、嬌生(Johnson & Johnson),保護力分別是95%、80%、60%。整體來看,疫苗對所有年齡層預防住院的保護力有86%,但對75歲以上者,保護力下滑到76%。輝瑞和莫德納兩種mRNA(傳訊核醣核酸)疫苗在防護力上總是略優於利用腺病毒載體技術研發的嬌生疫苗,可能因為嬌生是單劑型疫苗。
-
2021-09-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雙北防疫規定不同步 新北副市長:方向一致但尊重差異性
新北疫情連環爆,但同為共同生活圈的台北市沒有跟新北同步防疫規定,例如仍開放內用,外界質疑是否會增加防疫難度,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表示,雙北都有保持聯繫,共同默契是防疫方向一致,但尊重各自的差異性。劉和然表示,雙北是共同生活圈,包含跟桃園、基隆、宜蘭都是,會有共同聯繫跟溝通管道,以這次疫情來說也跟北市保持暢通方式聯繫,他自己就跟副市長黃珊珊保持聯絡,以相關標準跟餐廳內用等都做過詳細討論,雙邊共同默契是生活圈的防疫方向會一致,但會尊重各地方的差異,雙北的人口數不同、幅員遼闊程度跟差異性也很大,會回到縣市特性,相關都還在持續溝通中。被問及是否會呼籲中央提前施打BNT疫苗,劉和然表示,防疫有兩件事是相輔相成,包含疫情防治跟疫苗施打,只要爆發疫情,不管在哪個縣市都要持續進行防治,疫苗施打是全國性、有系統的作為,不論是哪個類型、分布在年齡層跟該有什麼遊戲規則,都要持續往下施打,提高覆蓋率是防疫重要一環,施打順序跟類型之前就不斷呼籲中央,要越快、越廣、疫苗進來越多越好。劉和然說,在疫情防治部分,都不斷強調都是中央跟地方共同合作,地方最重要的是了解第一線實際狀況,加上科學、專業來務實處理,其中疫調非常重要,過程中會接到非常多建議,甚至用質疑的口吻,市長侯友宜也不斷強調,不要被建議跟語氣影響工作士氣,都要虛心接受、當成善意提醒,才不會在雜務施作中影響防疫作為。劉和然也舉例,假如有10人確診,分成不同區域或是同一區的作為不同,疫調過後都會經過專業討論,跟CDC防疫醫師討論,以板橋某社區A、B大樓作為不同,都是用疫調結果進行專案討論,做出決定,今天多了13校停課3170人預防性停課,都會誤會疫情變嚴重,也會感受到家長的心理跟恐慌,都是有跟學校討論後,針對有居家隔離的學童班級進行預防性停課,但只要PCR結果都是陰性,隔天就恢復上課,新北面對Delta病毒一定會審慎防疫,把防疫做好。
-
2021-09-09 失智.大腦健康
慢性病、失智症不來找 健康飲食與規律活動不可少!
隨著科技發達與交通的便捷,加上今年COVID-19疫情嚴峻,民眾外出意願降低,且限縮活動的空間及時間,導致生活型態更趨向靜態,根據美國CDC調查顯示,肥胖除了造成多重慢性疾病外,罹患COVID-19住院風險增加3倍,且死亡率較健康體位住院者多2倍,因此維持健康體位及養成規律身體活動才能增加抵抗力。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近年致力於培養市民健康生活習慣,109年結合專業團隊設計「改變180、月來越健康」的養成活動,更於今年度廣邀市民朋友參與,自110年9月8日(三)起辦理為期3個月的「Health Family In Taipei」系列活動,邀請市民朋友揪家人一同挑戰自我,賺健康得好禮!超過20萬元以上好禮等您來參加! 均衡飲食&身體活動不可少 慢性疾病不來找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布 109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結果,癌症已39年蟬聯國人死因第1名與49年臺北市十大死因之首,其中慢性疾病囊括7項,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指出身體活動不足與不健康飲食即是導致癌症與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臺北市109年調查發現市民在飲食上蔬菜、水果及豆魚蛋肉類的攝取量易超量,而堅果種子類及乳品類偏少,顯示市民朋友在飲食上的不均衡。教育部體育署「109年運動現況調查」顯示,臺北市規律運動人口中35-39歲族群因過於繁忙沒有時間而導致運動人口比例低。衛生局黃世傑局長呼籲落實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的健康生活型態,才能預防癌症及慢性疾病的發生,亦可以增加自身抵抗力。Health Family邀您動起來!109年度臺北市衛生局結合專業團隊透過與不同家庭型態之市民朋友的對話,了解他們飲食及身體活動的問題與需求,發現臺北市成人及長者族群更容易忽略身體活動的養成,且通常在身體有狀況或怕健康問題影響家人時,才會正視運動的重要性及提高意願; 另也發現成人族群因工作忙碌,時常購買外食而忽略均衡飲食,進而影響家中孩童及長者的健康。臺北市衛生局及專業團隊藉由7場服務設計工作坊,統整442位市民朋友的需求及發想,聚焦需求開發「改變180、月來越健康」均衡飲食與身體活動工具,包含學生的健康繪本、職場工作者的健康桌曆與社區長者的健康月曆,期透過紀錄每日飲食及身體活動以養成市民「關注自己、改變行為」的健康新生活運動,串聯家中學生、成人及長者族群,藉由提升家人彼此互動及感情連結以建立群體健康的家庭,另外團隊也定期收集市民的回饋修正與優化健康促進策略,為臺北市民開創永續的健康創新服務設計。邀請市民朋友一起成為「海爾斯家庭,月來越健康」。Health Family在臺北 身體健康GO!為養成市民健康均衡飲食、規律身體活動習慣,臺北市衛生局邀請市民夥伴參與 「Health Family 海爾斯家庭,月來越健康」系列活動,活動內容包含:健康生活紀錄競賽:邀請市民朋友藉由「好食日誌紀錄」及「愛動日誌紀錄」,記錄每餐六大類食物攝取及每日身體活動量,建立良好生活習慣養成,藉由活動參與改變自我。Design Your Health 職場疫起均衡飲食:多數人有將近三分之一以上時間處於工作環境,為打造健康職場,除了個人賽制的健康生活紀錄競賽外,增設友善職場團隊獎項,歡迎職場夥伴組團參加,互相激勵、打氣,一起賺健康得獎金。疫起健康飲食動-追劇獎金獵人大賽:臺北市衛生局特別邀請身體活動及營養專業團隊線上開講,提供您零距離了解如何吃得健康、動得有勁! 並邀請市民朋友一同作伙秀,秀出你最有創意的生活紀錄影片或照片!樂食愛動疫起來 20萬元好禮等你來抽!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鼓勵市民朋友愛上身體活動並注重均衡飲食,自今(110)年9月8日推出為期3個月「Health Family 海爾斯家庭,月來越健康」系列活動,完成各項活動即可參加抽獎,完成越多抽獎次數越多,超過20萬元以上好禮等你來抽!為了讓市民朋友持續改變、挑戰自我,衛生局將加碼於12月再推出3個月的系列活動及獎勵,邀您健康來挑戰。相關活動訊息可至Facebook活動粉絲頁及Instagram活動專頁查詢或洽承辦單位02-2736-1661分機2683,歡迎市民朋友挑戰自我,揪身邊親友一同加入Health Family行列。
-
2021-09-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8歲以下BNT疫苗將開打 家長應多鼓勵接種防重症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9月23日起開始在校園接種BNT疫苗,是台灣目前18歲以下族群可接種的疫苗,有鑑於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桃園中壢天晟醫院小兒科兼企劃室主任温秀惠醫師表示,家長應該讓小孩接種疫苗,以增加群體免疫力、減少重症病例,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指出,疫苗是安全且利大於弊,應鼓勵接種。温秀惠指出,歐美已接種疫苗的青少年研究顯示,雖然兒童的症狀比成人輕微,但確診後仍有少數會造成嚴重的肺部感染,及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應避免傳染家庭成員及確診變異株的機會。根據美國CDC資料,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期間,約有890萬12至17歲的青少年接種BNT,而不良事件共收到9246份的接種報告,有90.7%為非嚴重不良事件,9.3%為嚴重不良事件,其中心肌炎佔40.3%,初估此副作用的整體通報率,不及萬分之一。接種BNT疫苗後,症狀在第2天最明顯,全身性反應在第2劑更常見,可能疲倦、頭痛及肌肉疼痛,更嚴重會發燒,少於1%需就醫。温秀惠進一步表示,大家特別擔心嚴重副作用會造成心肌炎或心包膜炎,根據美國CDC統計注射第2劑mRNA 疫苗顯示有心肌炎發生率為百萬分之12.6,。而美國兒科醫學會雜誌也發表7例14至19歲的男性青少年,接種第2劑BNT疫苗四天內,併發急性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個案報告,這些病例都有胸痛、心電圖異常及肌鈣蛋白升高的現象,發生機率極低且治療後都迅速恢復健康。温秀惠提醒仍需注意注射第2劑BNT疫苗後的幾天,若出現胸痛、呼吸急促、心悸等症狀,應立即至大醫院就醫。
-
2021-09-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美研究顯示:接種流感疫苗 可降24%新冠感染
每年秋冬季是流感流行季節,今年的流感疫苗施打比以往更重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台灣民眾無論有無接種新冠疫苗,都需要施打流感疫苗,美國研究顯示,打流感可降低24%新冠病毒感染。現行國際間持續進行新冠肺炎相關研究,美國邁阿密米大學米勒醫院研究更發現,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58%中風率、45%敗血症發生率、20%進加護病房機率和58%急診就醫機率。黃立民說,根據英國研究,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死亡率是只感染新冠肺炎的2.27倍,若原先是重症患者,合併感染後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6.33倍。民眾擔心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撞期」,兩針間隔太近恐有疑慮。指揮中心定案,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參考各國彈性作法,決定打了第一劑新冠疫苗之後,間隔七天就能打流感疫苗。黃立民以國外研究為例指出,同時施打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不良反應低、效用都能保存,美國CDC也建議,民眾可在不同部位,分別施打兩劑疫苗,減少出入醫院機會,降低群聚感染。由於12歲以下兒童無法接種新冠疫苗,所以比成人更需注意流感接種,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19歲到49歲民眾也需盡快自費施打流感疫苗,以提升自我的保護力和家庭的安全。
-
2021-09-08 養生.聰明飲食
大力水手卜派吃菠菜就能長出肌肉?菠菜營養到底有哪些?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在1930年代到1970年代之間長大的孩子,一定都看過一部經典卡通動畫「大力水手卜派」,卜派吃了波菜罐頭就有立竿見影的力大無窮效果可以對抗壞人,也因此很可能在成長過程中也會認為吃菠菜是一種卓越的肌肉鍛煉方法,但菠菜跟力量之間卻沒有足夠的科學佐證,但即使是如此菠菜仍舊富含許多營養素。1930~1970年代間長大的孩子,肯定忘不了這個經典英雄角色「大力水手卜派」,這部在1929年連載的美國漫畫卡通裡,主角卜派在體力不支的時候吃下菠菜罐頭,瞬間精力充沛、肌肉膨脹,戰鬥力全滿,成功反轉贏過反派布魯托,讓女友奧莉薇心動不已。這部卡通的成功,讓不少孩童心中深深相信過吃菠菜罐頭就會得到這樣力大無窮的效果。但到底為什麼作者會用菠菜來傳遞這樣的形象,而不是其他種類的蔬菜呢?菠菜代表力量的卡通神話,來自硝酸鹽這部大家廣為人知的美式卡通出自於一位名為Elzie Crisler Segar的漫畫家,卜派這個角色在他的筆下成功成為大力水手傳奇,但透過菠菜罐頭瞬間力量倍增,有科學證據嗎?根據營養學家的分析推測,由於運動或是體力大量消耗的過程中,人體會迅速消耗體內的硝酸鹽,而是菠菜恰巧含有大量的硝酸鹽,所以大量攝取菠菜,被認為可能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受力,但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證據顯示兩者有絕對的關係。但其實比起吃菠菜可以長肌肉這個卡通神話以外,菠菜其實大有其他已有科學證據的好處。真正有科學證據的菠菜營養即使攝取菠菜能夠健壯肌肉這個說法,並沒有十足的科學證據,但除了這個功效以外,菠菜其實仍有其他營養物質能夠為人體帶來好處。首先,菠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抗氧化劑如葉酸、鎂、維生素A、K與纖維素等,能夠提供人體不同的調節功能。舉例來說,菠菜還有非常多維生素K,對於血壓的調節與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相當大的幫助。值得一提的是菠菜中大量的葉黃素,根據2019年3月發表於《Food Chemistry》期刊的研究中提及,葉黃素在臨床醫學上被認為可以有效維持眼睛健康,並降低黃斑部變性的發生機率,但在加熱的過程中這類物質會被分解,因此以果菜汁或是生食沙拉的方式攝取能夠達到最高的效果。除此之外人們已熟知多種綠葉蔬菜與十字花科的蔬菜都有預防心臟病與中風以及特定癌症的發生機率,菠菜也在這個行列之中。根據專門研究人類神經學的期刊《Neurology》中,於2018年6月發表的研究中表示,包含菠菜在內的多種綠色蔬菜飲食,似乎具有延緩認知能力下降的效果,研究中更表示每天攝取1.3份以上葉菜類的人相較於不攝取或是少攝取的人,身體各項綜合指標整整年輕了11歲。並不是十全十美,菠菜也有缺點即使菠菜擁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但它也有缺點。菠菜由於本身的鈉含量就相當高,倘若大量的攝取可能會有鈉攝取過高的問題,因此在烹調時的調味也要相當注意。再者,菠菜內含有草酸,草酸會與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如:鈣質,使得這類營養物質反而無法被人體吸收。此外,過多的草酸也是造成腎結石的原因之一,這對於本身有這類疾病困擾的人並不適合大量攝取,大量的維生素K也可能會干擾正在攝取血液稀釋劑(抗凝血劑)的功能。罐頭加工其實會破壞菠菜營養,為了安全也須避免生食從當年大力水手卜派而捲起的菠菜罐頭風潮來看,從長時間加熱會破壞營養素的罐頭包裝就可以知道,罐頭絕對不會是攝取菠菜營養最好的辦法。若是要完整攝取菠菜的營養素,許多人會選擇以生食沙拉的形式來料理,但生食卻存在一定的風險,可能會攝取到病原菌,如大腸桿菌、李斯特菌等。也因為如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至少要將菠菜在160度下煮15秒,這樣可以殺死潛在的病原菌。當年的卜派風潮引發大眾對於菠菜營養價值的高度信賴,但其實綜合以上菠菜的好處與壞處就可以了解,單一攝取某類食物並不健康,特定族群還有可能會因此讓身體的狀態更不好。所以了解食物營養的同時,也要知道正確的攝取方式以及攝取量,才能有辦法將食物的營養攝取最大化。參考資料▶Does spinach make you strong? Ask Popeye -- and science延伸閱讀▶受傷時能當你的重要防禦!日常飲食別忘了攝取維生素K▶認識植物性鈣質:豆漿、綠色蔬菜補鈣效果比牛奶好?▶日本料理講師用4大步驟傳授挑選蔬菜的秘訣(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9-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市師生是否普篩?新北:CDC有新規範就因應處理
因中秋連假,9月11日要彈性補課,但新北接連爆發染疫,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表示,補課是因為隔一周的中秋節連假彈性調整,這是全國性一致做法,中央是否因為疫情發展考量有所調整,會尊重中央決定。目前染疫多為小學生或是幼兒園學童,市長侯友宜表示,會嚴格落實防疫查察,責成教育局針對該安親班、補習班等等活動的地方,要求強化防疫。名嘴周玉蔻稍早在臉書貼文,並指侯友宜「開鍘安親班罰款20萬」畫錯重點,紅屁股要被看光光了,新北市副發言人蔡畹鎣表示,教育局對此已經說明,還是要把疫調做好、阻斷傳播鏈,避免擴大,不需要太多口水。至於是否考慮讓全市所有學校師生普篩,劉和然表示,開學前就有訂相關SOP,包含到校規範跟隔板等,其中老師到學校上課之前就全面施打疫苗,完成施打兩劑就可正常進出校園,沒有施打疫苗或是只施打第一劑未滿十四天,每七天就會快篩一次,也已經配發5萬多劑快篩給學校,只要有需要就可使用,隨著疫情發展,CDC如果有新的規範,新北就會因應處理。
-
2021-09-07 該看哪科.感染科
接種流感疫苗刻不容緩 專家:降低24%新冠感染率
秋冬季節是流感好發的時刻,也是呼吸道病毒盛行季,今年的流感疫苗施打比以往更重要。專家指出,台灣民眾無論有無接種新冠疫苗,都需要施打流感疫苗,國際研究更顯示,打流感可降低24%新冠病毒感染。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今天舉行疫苗衛教宣傳記者會。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與會出席。台灣在5月開始迎來疫情大爆發,國內看似疫情趨緩,但近期又爆出長榮機師突破性感染、新北幼兒園群聚事件,防疫需再次上緊發條,而秋冬將迎來流感季節,一般呼吸道預防感染也需要注意。現行國際間持續進行新冠肺炎的相關研究,並肯定流感疫苗有助於降低新冠肺炎感染與重症率。黃立民指出,美國研究發現,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24%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無獨有偶,美國邁阿密米大學米勒醫院的研究也發現,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58%中風率、45%敗血症發生率、20%進加護病房機率和58%急診就醫機率。黃立民也說,根據英國研究,同時感染流感和武漢肺炎,死亡率是只感染新冠肺炎的2.27倍,若原先就是重症患者,合併感染後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6.33倍。民眾擔心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撞期」,兩針間隔太近恐有疑慮。指揮中心定案,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參考各國彈性作法,決定打了第一劑新冠疫苗之後,間隔七天就能打流感疫苗。黃立民則以國外研究為例,他指出,同時施打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不良反應低、效用也都能保存,美國CDC也建議,民眾可在不同部位,同時施打兩劑疫苗,減少出入醫院機會,降低群聚感染。不過,民眾還是遵循中央規定進行接種為佳。由於12歲以下兒童無法接種新冠疫苗,所以比成人更需注意流感接種,因為在三級警戒,或日常防疫時,他們勤洗手、戴口罩,長期處於低病毒或細菌環境,常見的的病毒、細菌消失,可能造成「免疫負債」,意思是未來面臨傳染疾病時,很可能造成大流行。黃立民呼籲家長,不論是否已經打過新冠疫苗,全家人都應施打流感疫苗,讓家庭保護力更完整,只要6個月以上的小嬰兒就能接種流感疫苗。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則指出,19歲到49歲民眾不屬於公費流感補助族群,也需要盡快自費施打,以提升自我的保護力和家庭的安全,去年流感疫苗不到1個月就快打完,建議需要提早預約。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學生打BNT有3天疫苗假 家長也可請防疫照顧假
首批93.3萬劑BNT疫苗到貨,優先給12至17歲的學生族群造冊施打。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他指出,經勞動部與人事總處討論後,疫苗假以3天為原則,不會列入出缺勤紀錄,必要時可作延長,家長如因學生接種疫苗需請假照顧,也可以請防疫照顧假。針對接種對象和順序安排,潘文忠說,包含國中、高中五專前三年,還有9月1日前滿12歲的國小學生,大約有125萬人符合接種資格。接種對象包含特殊學校、實驗教育、自學、矯正學校、少年觀護所、境外台校、外僑學校、中正預校,大學附設七年一貫學制,預計從高中五專依序往國中施打。校園施打BNT,9月4日至16日開始就會依照意願進行造冊,之後意願書留在學校彙整後,再進行疫苗配送等準備,9月23日開始校園集中接種,中間遇到中秋連假,預計於連假後做集中接種安排。潘文忠說,接種流程部分,主要有國高中和五專前三年及相關機關學校,會發送相關須知和評估意願書,學校造冊完之後有兩種接種方式。其一是在校園集中接種為大多數,9月23日開始也會提供接種後注意事項,由地方衛生單位安排專業醫護團隊人力到校接種;另一則是,如果後續家長有意願或是評估考量,會到醫療院所接種,這會由預約平台登記預約後再到醫療院所接種。另外,針對國小滿12歲學生或自學生或境外台校目前在國內的學生,由教育局處把意願書和須知發送後,到預約平台登記再到醫療院所接種。沒有學籍的部分以專案進行,潘文忠說,請他們到預約平台登記並到醫療院所接種,由於這部分比較不容易聯繫上,青少年可以自行到CDC平台搜尋校園接種作業,可看到意願書和須知,也可以預約登記。至於接種的方式,潘文忠說,校園集中接種從9月23日開始,安排周一到周五中午過後,以利觀察後續狀況,家長不陪同為原則,讓入校人數減少的防疫考量。接種後注意事項會提供,當天課程以靜態活動為主,可觀察學生身體狀況,如果有身體不適也會即刻聯繫家長送醫,兩周內會規劃妥適課程避免激烈活動。第二部分針對到醫療院所接種,潘文忠則說,民眾請到預約平台並到院所接種,後續會再公布,預計接續在校園集中接種後進行,選擇此方式建議家長陪同。
-
2021-09-0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打了疫苗仍確診?防範Delta 必知突破性感染6要點
國內五天內出現三名機師確診,三人皆是接種完兩劑AZ疫苗滿14天,仍發生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的案例。突破性感染讓台灣再次感受新冠病毒的威脅,特別是國際間大流行的Delta變異株,傳播力與其他變異株相比更強。什麼是「突破性感染」?以下整理6個重點。Q1:什麼是突破性感染?A:完整接種疫苗滿14天卻確診,稱為突破性感染。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定義,針對BNT、莫德納、AZ疫苗接種兩劑、嬌生疫苗接種一劑,至少滿14天,仍發生感染事件,屬於突破性感染。Q2:發生突破性感染,是因為疫苗不夠好嗎?A: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玉成指出,所有的疫苗防護力都沒辦法做到百分百,疫苗施打目的,最好不要發生感染,其次是感染後無症狀或輕症,避免重症及死亡。不能因為突破性感染就否定疫苗的效果。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說,BNT疫苗打完兩劑的保護力達90%,AZ疫苗也有70%,但剩下10%至30%的人仍可能感染,但兩種疫苗防止重症及死亡效果可達90%,接種仍是利大於弊。Q3:突破性感染發生,是因為Delta變異株太強?A:張皓翔表示,主要擔心Delta變異株對於疫苗保護力出現威脅,使保護力下降造成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Delta變異株確實對疫苗反應較弱,與突破性感染也有直接關係。黃玉成說,目前已知疫苗對Beta南非變異株的效果較差。國外報告顯示,無直接證據證實Detla變異株,會讓突破性感染增加。Q4:哪些族群容易出現突破性感染?該怎麼辦?A:「有人體質就是對疫苗反應較差,例如臨床實驗中有人每周抽血觀察,其抗體效價就是比別人低,這類族群就比較容易感染。」黃玉成舉例,一般民眾接種B肝疫苗例,約5至10%接種後沒有產生抗體,新冠疫苗也有類似發現。針對抗體較低的族群,如癌症接受化療的患者,其抗體效價較低,這類族群可能必須提高施打劑量或補打第三劑。Q5:突破性感染患者體內病毒量高嗎?A:黃玉成指出,研究顯示,接種過一劑或二劑疫苗的人確診後,其病毒量跟其他確診者差不多。但臨床觀察發現,打過第一劑疫苗的人,感染後病毒量若降得很快,代表可傳染時間縮短,例如一般確診者可能要花一周時間,Ct值才會從20降至30,接種疫苗者可能只花三天,不只縮短傳染期,也能降低復陽機率。Q6:如何避免突破性感染?A:根據美國CDC建議,即使完整接種疫苗,室內公共場所仍應該要配戴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不斷呼籲,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與人保持社交距離。
-
2021-09-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面罩如何消毒?美國CDC授6步驟+1情況該丟棄
每天搭乘大眾運輸,出門在外必戴口罩,也有越來越多人會戴上防疫面罩,但拿下面罩後正確的落實消毒,才能真正避免染疫問題。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部主席史蒂文戈登醫學博士說,面罩提供了另一層保護,可以防止進一步傳播。不過美國疾病預防中心(CDC)提醒面罩也不應被視為口罩的替代品。面罩凹折損壞 重新更換不使用史蒂文戈登醫學博士說,面罩是由圍繞面部彎曲的塑料、有機玻璃面板以及適合的鬆緊帶所組成。為了能在配戴時得到絕佳的保護,配戴時應超過下巴並圍繞臉部兩側,且額頭和面板間不應有任何縫隙。根據CDC提醒,面罩不應被視為口罩的替代品,CDC建議可以戴上一次性的面罩,至於面罩的使用期限,CDC指出,若是使用非一次性面罩無凹折、損壞或破裂時,則可以反覆地使用它,若是已損壞,請不要嘗試修理,並勤於更換,或大量購買一次性面罩。回家清潔面罩後 減少染疫風險請戴上口罩降低感染COVID-19的風險,回家後一定要確實做好清潔。首先將面罩浸入溫的肥皂水中,去除所有表面的污染物,接著再用軟海綿或布輕柔地清潔表面,最後再用超細纖維的棉毛巾沖洗,輕輕地擦乾面罩。另外,也可用抗菌濕巾清潔面罩,但要注意很可能會有殘留物。或者也可使用70%異丙醇濕巾進行消毒,但是不建議以清潔窗戶或家用清潔劑來清潔,刺激性清潔劑很可能會損壞它。 選用中性清潔劑 擦拭面罩內外處如果面罩製造商有說明禁止的清潔方法,CDC建議採取以下步驟:首先,戴手套後盡可能選擇中性清潔劑或清潔濕巾來擦拭面罩內部。其次,再選擇浸有消毒液的濕巾或乾淨的布來擦拭面罩的外部,以去除殘留物。再者,將面罩放置陰涼處,自然風乾後,最後摘下手套,完成手部清潔,如此才能確保面罩的防護能力。(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為什麼久戴口罩、護目鏡會頭痛? 醫揪「關鍵原因」:3方法可救 ·降低染疫風險!酒精、漂白水、次氯酸水...你用對了嗎? 專家詳解「使用重點」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追確診機師足跡 下午2點半發110萬筆「細胞簡訊」警示
我國近期出現三名長榮機師「突破性感染」,其中一機師兒子也染疫,其就讀台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昨起停課14天,緊急採檢2845人,桃園市也升級二級加強警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針對幾位確診者活動軌跡,因此匡列8月13日至9月2日這段時間,將發出110萬筆「細胞簡訊」,曾經與確診者有接觸過,或軌跡重疊,若身體疑似有症狀,要及時就醫諮詢或採檢。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下午2半後,會有疫情的警示簡訊,針對幾位確診者活動軌跡範圍,在8月13日至9月2日的匡列活動時間,曾經在這些時間與確診者接觸、與活動軌跡重疊,有疑似症狀出現者,可以就醫評估,到社區篩檢站採檢。陳時中說,下午大約發出110萬筆的警示,大家不要緊張,就是注意有沒有身體症狀,要及時跟醫師諮詢或是直接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因應國籍航空機師及家人群聚事件,將於今天針對今年8月13日至9月2日期間,曾與確診者接觸或曾於相關時間及地點出入之民眾,發送疫情警示簡訊,內容如下:[疫情警示]因您曾於8月13日至9月2日期間與確診者接觸或活動軌跡重疊,如於8月13日之後曾有COVID-19疑似症狀,請就醫評估或可至社區篩檢站採檢。指揮中心說明,收到簡訊者若有不適,務必正確佩戴醫療口罩儘速就醫,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療人員相關暴露及接觸史。指定社區採檢院所醫院清單可至疾病管制署網站查詢: http://at.cdc.tw/5y262t 。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QA/Delta變異株兵臨城下 突破性感染七大問題一次解惑
長榮航空5天內3名機師確診,3人皆是接種完2劑AZ疫苗滿14天,具有完整保護力,仍發生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的案例。突破性感染也讓台灣再次受到新冠病毒的威脅,特別是國際正在流行的Delta變異株,傳播力與其他變異株相比更強。截至9月3日為止,台灣疫苗施打覆蓋率為42.82%、劑次人口比46.8%。Q:什麼是突破性感染?突破性感染是指完整接種新冠疫苗,具完整保護力者,仍舊感染新冠肺炎。Q:為什麼會發生突破性感染?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但是新冠疫苗與多數的疫苗相同,沒辦法達到「100%」的預防效果。加上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病毒變異是可以被預期的,即使打滿二劑疫苗且滿14天,具有疫苗說明書上的完整保護力,仍難擋病毒變異後,出現「免疫逃脫」的現象,削弱疫苗的保護力,導致病毒仍可感染人體。Q:發生突破性感染,還會傳播病毒嗎?會。但目前未有相關的研究可推估,突破性感染者感染不同變異株後,傳播效率是否與沒有施打疫苗感染者相似。不過,依照國內外的資訊,發生突破性感染的感染者,Ct值仍可能低於20。Q:既然會發生突破性感染,為什麼還要接種新冠疫苗?根據美國CDC對於突破性感染的介紹,完整接種二劑疫苗且滿14天者,比沒有接種新冠疫苗,或只接種一劑新冠疫苗的民眾相比,面對新冠病毒仍具有顯著可降低住院、死亡的能力。美國CDC透過COVID-NET監測美國新冠患者的住院治療情況,8月13日發布針對突破性感染的監測報告,65歲到74歲的族群中,完整接種BNT疫苗,預防住院的有效性為96%、完整接種莫德納疫苗也有96%、完整接種嬌生疫苗為84%;75歲以上族群,完整接種BNT疫苗,預防住院的有效性為91%、莫德納96%、嬌生為85%。該份報告顯示,完整接種新冠疫苗,對於預防重症仍有顯著的效果。Q:台灣有發生突破性感染案例嗎?有。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自7月2日到9月3日,公布的249例境外移入案例中,有41人發生突破性感染;本土確診案例有8人發生突破性感染。Q:打哪一款疫苗品牌容易發生突破性感染?國際上已上市的新冠疫苗都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台灣41名境外移入發生突破性感染者,接種的疫苗品牌:12人 AZ疫苗11人 BNT疫苗4人 嬌生疫苗3人 莫德納疫苗4人 國藥疫苗2人 Covaxin疫苗1人 科興疫苗1人 智飛疫苗1人 衛星五號疫苗1人 AZ+莫德納疫苗混打1人 AZ+BNT疫苗混打註:全球各類疫苗接種總數,未有相關的統計數字。發生突破性感染須影響因子,包含該地區盛行率、衛生條件、NPI作為、個人免疫能力等。台灣8例突破性感染者,接種的疫苗品牌:皆為AZ疫苗註:截至9月2日為止,完成2劑AZ疫苗接種有62.9萬多人;完成2劑莫德納疫苗有32.3萬多人。Q:如何避免突破性感染?根據美國CDC建議,即使完整接種疫苗,室內公共場所仍應該要配戴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不斷呼籲,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與人保持社交距離。
-
2021-09-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9月6日起 役男入營前快篩免付費
內政部今天表示,目前役男入營前,均已實施旅遊及接觸史調查、額溫量測及自我健康關懷聲明卡檢核等防疫措施,為了加強役男入營相關防疫作為,指揮中心今天宣布,6日起新增實施入營役男應於入營前3日(不含入營當日)免費快篩,以保障入營服役群體安全。內政部表示,新制實施後,即將入營的役男,應於入營前3日(不含入營當日)持徵集令(常備兵役、補充兵、一般替代役)、入營通知書(研發替代役)或錄取通知書(志願役)及健保卡,至鄰近的COVID-19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https://antiflu.cdc.gov.tw/ExaminationCounter)或其他由地方縣市政府的指定醫事機構,進行免費COVID-19抗原快篩。內政部表示,入營集合時,役男須先出示健保快易通APP篩檢結果提供查核,篩檢結果為陰性者,才可以報到入營。內政部表示,內政部提醒役男,前往快篩前,應先洽詢欲前往採檢的院所或醫事機構是否已實施役男入營公費快篩作業、篩檢時間及是否須預約等注意事項。至於明天將入營的替代役役男,因作業整備因素,規劃於役男抵逹成功嶺後,再實施篩檢。
-
2021-09-02 焦點.元氣新聞
56歲男吸電子煙兩周身體急速變差 想戒斷卻發現肺壞了
使用電子煙短短兩周竟引發嚴重肺損傷。一名56歲男子一天一包菸,連續抽38年,有天老菸槍想嘗試電子煙,短短吸兩周後發現,運動開始會喘、乾咳,甚至食慾開始變差。他的症狀持續兩個月後,決心要戒菸,赴門診檢查發現,肺部已經泛白浸潤,有發炎現象,肺功能降到同齡者的6、7成,確診肺損傷。電子煙危害不在話下,其成分複雜,因個人體質造成的危害也不同。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說,電子煙油含丙二醇、甘油、尼古丁與其他化學品,如水果味、薄荷味、 焦糖味,等化學香精與增溶劑,已知有近 1萬6千種添加物用於煙油調味。電子煙油加熱後,釋放出甲醛、乙醛,分別為一、二級致癌物,還有重金屬,像是鉻、錳、鎳、鉛。澳洲研究,電子煙可檢出超過164種有毒物質,造成人體嚴重傷害,尤其是肺部。美國則是在2007年允許電子煙進入市場,幾年後發現肺部新興疾病,美CDC特別在2019年,正式將電子煙引發的肺部疾病,如肺部損傷等,命名為「EVALI」 。收治這名男子的王鶴健說,肺損傷是否為「EVALI」,必須先排除新冠肺炎,或相關感染引起,而醫師在問診時,也會特別詢問是否有抽菸習慣,並加問是否吸食電子煙,因為民眾會認為,電子煙根本不算是菸品。該男子經檢查發現,肺部確實有異常,肺功能降到同年齡層的6、7成,肺容量已明顯變小,氣體交換變差,甚至住院沒有改善,進一步切片發現,肺部有纖維化現象。王鶴健提醒,電子煙成分不明,有些不良業者甚至會加入大麻油成分,這都是加速急性肺損傷的因素。另外,美國在電子煙進入市場後發現,有20%的青少年使用過相關產品。王鶴健呼籲,電子煙是青少年使用紙菸的入門,使用電子煙的兒童與青少年,未來吸紙菸動機更是高出兩倍,除增加一般心血管疾病風險外,也增加罹患新冠肺炎與重症風險。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1-08-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籍貨輪船長發燒死後確診 曾停靠台中港25小時急清消
一名在巴拿馬籍貨輪「KAMO」工作的菲律賓籍船長,因在台北港外海突然發燒,經送醫搶救仍不治,死後驚傳船長新冠肺炎檢測呈現陽性。據了解,該艘貨輪8月25日曾停靠台中港約25小時裝載機件,但尚未抵達下一站日本,就在台北港外海傳出船長發燒事件,台中港務分公司今天上午緊急進行清消作業。據了解,一艘巴拿馬籍貨輪「KAMO」從泰國出發,貨輪8月25日下午1點30分抵達台中港,裝載機件後,在台中港碼頭停靠約25小時,26日下午2點42分出港,前往下一港日本。未料,貨輪尚未抵達日本,船長在台北港外海時出現發燒症狀,貨輪在外海下錨,並請求海巡協助,以接駁方式將船長送醫,經搶救不治,並傳出船長死後新冠肺炎檢測呈現陽性。台中港務分公司表示,該貨輪船長及船員共20人,貨輪25日停靠台中港14號碼頭後,期間有引水人、船代、貨主及海關人員到船上,但皆有遵守防疫規定,並以手機遠距離溝通、裝載機件;另有一名船員曾下船查水呎,作業時間30分鐘內,但並沒有直接與岸上人員接觸。今天上午9點至中午1點半,台中港務分公司已針對14號碼頭、引水人的辦公廳舍進行清消,後續由CDC匡列相關接觸人員。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基隆夫妻打高端疫苗後二度救護車送醫 已住院觀察
基隆一對30多歲夫妻,前天施打高端疫苗後晚雙雙掛急診,打完點滴後返家。但昨晚7點多,消防局再度接獲2人報案,都有肢體無力等症狀,救護車再將2人送到醫院檢查。醫院說,夫妻和前一天症狀差不多,覺得肢體無力等不適症狀,抽血檢測等檢查都正常,但為求慎重,院方安排兩人住院觀察。部立基隆醫院急診室主任陳世雄醫師說,夫妻兩人昨晚7點多快又回到醫院,覺得同樣的症狀,有不舒服的狀況,初步檢查報告都正常,但因是二次轉診的案例,在急診立場來說,慎重來處理,昨晚安排住院觀察治療。這對夫妻前天注射新冠肺炎高端疫苗,衛生局疾管科說,前天傍晚兩人身體不適,全身沒有力氣,呼吸有點急促,夫妻兩人搭救護車到附近醫院急診室就醫,醫院抽血,並做心電圖及一些檢查,基本上都正常,但留置醫院打點滴,晚間10點症狀緩解後,夫妻兩人都已回家。衛生局表示,將會依照規定進行不良反應通報,至於是否和打高端疫苗有關,由CDC認定。消防局指出,昨晚7點多接獲夫妻2人報案,身體再度感到不適,有四肢無力等症狀。衛生局也進行了解,主要患者出現肢體無力等情況,兩次就醫症狀類似,是否和疫苗有關,會了解並通報處理。
-
2021-08-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夫妻昨打高端後掛急診打點滴 今晚二度救護車送醫
基隆一對30多歲夫妻昨天施打高端疫苗後,昨天傍晚雙雙掛急診,由救護車送醫,昨晚10點多打完點滴後返家。沒想到今晚7點多,消防局再度接獲2人報案,都有肢體無力等症狀,救護車再將2人送到醫院檢查。院方表示,夫妻和前一天症狀差不多,都有肢體無力等不適症狀,會抽血檢測、為兩人打完點滴後再住院觀察。這對夫妻昨天注射新冠肺炎高端疫苗,衛生局疾管科說,昨天傍晚兩人身體不適,全身沒有力氣,呼吸有點急促,夫妻兩人搭救護車到附近醫院急診室就醫,醫院抽血,並做心電圖及一些檢查,基本上都正常,但留置醫院打點滴,晚間10點症狀緩解後,夫妻兩人都已回家。衛生局表示,將會依照規定進行不良反應通報,至於是否和打高端疫苗有關,由CDC認定。消防局指出,今晚7點多接獲夫妻2人報案,身體再度感到不適,有四肢無力等症狀。醫院表示,目前正在檢查中。衛生局則說,了解釐清中,目前主要患者出現肢體無力等情況,是否和疫苗有關,要再了解。(影片由讀者提供)
-
2021-08-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Delta肆虐 陳秀熙:各國開打第3劑 國際疫苗分配緊繃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指出,在Delta變異株病毒的肆虐下,許多國家開始施打第3劑疫苗,使國際疫苗分配更為緊繃。陳秀熙帶領研究團隊今天上午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分析全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狀況和科學研究進展。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病毒肆虐下,許多國家因「突破性感染」使疫情再升。陳秀熙指出,台灣自今年7月2日起對境外移入個案進行基因定序,總計192例中,87%為Delta變異株,且高達72%為無症狀及症狀前個案,有34例曾接種過疫苗。陳秀熙表示,Delta病毒具有驚人的傳播與突破性感染能力,台灣和各國政府都須提高警覺,做好嚴格的防範。國際上,已有許多國家開始施打第3劑疫苗,例如很早就開始接種輝瑞BNT疫苗的以色列,近期開始對60歲以上年長者施打加強劑。研究團隊引述以色列近期分析對60歲以上民眾施打第3劑輝瑞疫苗的效益,顯示能預防86%感染,有效對抗Delta病毒,副作用和第2劑相近或更少,因此預計將第3劑年齡進一步下修。土耳其、烏拉圭、智利、柬埔寨、泰國等國,則因前2劑施打中國疫苗(科興或國藥),無法有效對抗變種病毒,因此也開始補打輝瑞或AZ疫苗。美國同樣飽受Delta病毒威脅,變種病毒不僅在未接種疫苗者間迅速流竄,近期也發現許多已完整施打疫苗仍確診的「突破性感染個案」。美國CDC(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分析,輝瑞與莫德納疫苗在面對Delta病毒時,效益分別降低到52%與50%。美國FDA(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已批准針對免疫系統較弱的長者與特殊族群,施打第3劑疫苗,並預計自9月20日起,所有人都可注射第3劑。WHO(世界衛生組織)於8月4日呼籲各國在9月底前暫緩施打疫苗加強劑,將疫苗留給不足的國家,讓醫護人員、年長者、較脆弱的族群至少能接種1劑疫苗,但歐美國家受到變種病毒影響,傾向先在自己國內展開第3劑接種。研究團隊指出,近來許多專家紛紛討論疫苗分配對感染的影響,認為如果分配的是科興等免疫保護持續力較差的疫苗,在每日疫苗施打率過慢或是傳播力高的時候,即便將疫苗分配給低疫苗取得國家時,疫情仍無法有效控制。然而,若分配的疫苗是莫德納等持續力較佳的疫苗,適當分配則能有效控制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