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CDC
共找到
599
筆 文章
-
-
2021-08-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30多歲夫妻打高端掛急診返家 衛生局通報不良反應
國內第6輪預約注射疫苗,周一開始施打高端疫苗,基隆30多歲夫妻打高端後昨天傍晚雙雙掛急診,由救護車送醫。基隆市衛生局今天表示,夫妻兩人昨晚10點多打完點滴後已返家,會依照規定進行不良反應通報。基隆市衛生局疾管科長郭香蘭今天表示,昨天傍晚兩人身體不適,全身沒有力氣,呼吸有點急促,夫妻兩人搭救護車到附近醫院急診室就醫,醫院抽血,並做心電圖及一些檢查,基本上都正常,但留置醫院打點滴。晚間10點症狀緩解後,夫妻兩人都已回家郭香蘭說,後續會依照規定進行不良反應通報,至於是否和打高端疫苗有關,由CDC認定。基隆市傳出疫苗不良事件,1對30多歲夫妻昨天注射新冠肺炎高端疫苗,2人昨天都出現不適症狀。丈夫全身癱軟,妻子會打冷顫,傍晚6點多向消防局求助,由救護車送醫急診;衛生局進行了解調查。
-
2021-08-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快篩常見五大NG行為 跟著醫師這樣做不會浪費錢
疫情逐步緩降,不少企業與機構為維護場域安全,要求出入必須居家快篩。疫情間協助企業篩檢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指出,部分民眾對使用居家快篩試劑仍不了解,他提出常見的五大NG行為,提醒民眾注意,以免傷了荷包又失準。●居家快篩常見五大失誤一、操作前必須先清潔雙手,陳宥達說,如果雙手未洗乾淨,採檢棒可能被汙染,造成結果失準。二、使用前必須檢查保存期限,居家快篩跟所有日用品一樣,過期的快篩試劑有失去效力的疑慮,結果也無法參考。三、是別急著拆封,有人拿到快篩套組後馬上就拆開,陳宥達指出,這不是拆禮物,使用之前再開封,避免試劑過早暴露於環境,影響結果。四、使用時採檢棒應充分浸泡於試管,有人以蜻蜓點水的方式將棉花沾入試管,若浸泡不夠久,檢體與緩衝液沒辦法混和,會無法得到正確的結果。五、等採檢結果出來,必須擺放日期並拍照存證。陳宥達建議,可將檢驗結果與可顯示日期的物品放在一起拍照,以便後續作為證明使用。另外,各廠牌試劑在操作上有些許不同,陳宥達建議,可先閱讀仿單再進行採檢。採驗後請妥善處理廢棄物,以免造成環境汙染。●核酸檢測、抗原檢測比一比食藥署目前核准發售的居家快篩試劑有五款,部分民眾不知如何挑選。陳宥達指出,由於鼻腔可採集的病毒量最多,居家快篩試劑都是從鼻腔採檢,主要分為核酸檢測及抗原檢測。核酸檢測採用分子增幅技術,檢測檢體中是否有病毒的遺傳物質,優點是偵測靈敏,Ct值小於37就能夠偵測到,且陽性一致率較高,高達97%,但所需費用較高,單組落在新台幣1800元上下,所需採檢時間較長為30分鐘。抗原檢測運用專一結合新冠病毒的單株抗體,像是鑰匙與鎖配對結合的概念,操作方便,需時較短約15分鐘,但病毒量較多才偵測得到,陽性一致率較低,約90至94%,單價落在單支300至400元間。應該選擇核酸還是抗原快篩?陳宥達說,若染疫風險不高、必須定期快篩,考量成本,建議選擇抗原快篩;若3天內曾與高風險確診者接觸,則建議使用核酸檢測,靈敏度較高,比較不會造成誤判。●偽陰性、偽陽性怎麼辦?家用快篩雖然方便,但對於病毒量較少的Ct值較高者、無症狀感染者,或採檢不確實的人,檢測準確度讓人存疑。陳宥達說,若擔心出現偽陰性,建議採撿第一次後,5到7天再做一次快篩。不論是核酸還是抗原快篩,一旦檢出陽性,建議盡快通報各地衛生局,或自行前往相關院所進一步檢測,謹記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指揮中心「居家快篩指引」中也提醒,居家快篩只是作為輔助,若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應盡快就醫採檢與治療。●疾管署「民眾使用 COVID-19 家用快篩試劑指引」https://www.cdc.gov.tw/File/Get/WFvJFdWmBIShW-dJkkCAaQ
-
2021-08-2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哪些人容易出現「突破性感染」?看懂突破性感染7大重點
打了新冠疫苗就不會感染?全球各地都有「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病例,若完整接種兩劑疫苗滿十四天仍然確診,稱為「突破性感染」。全台嚴防Delta變異株,國內民眾苦等第二劑疫苗,是否增加「突破性感染」的風險?「突破性感染」有沒有辦法預防?元氣網整理目前對「突破性感染」的相關研究,提供七個重點提供參考。Q1:什麼是突破性感染?那一個疫苗品牌最常見?廣義來說,曾經施打疫苗卻發生確診,稱為「突破性感染」,根據美國CDC定義,針對BNT、莫德納、AZ疫苗接種二劑至少滿14日,仍發生感染事件,屬於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國內以施打二劑疫苗滿14日後仍確診,即屬於突破性感染。近期台電大樓確診女員工一度被認為是突破性感染,但她接種兩劑莫德納未滿14日確診,並不算突破性感染案例。指揮中心於8月18日公布,國內有9例打了AZ疫苗第二劑滿14日仍發生感染的案例。至於境外移入的例突破性感染病例,至8月21日累計19例,其中打BNT疫苗8例、AZ疫苗5例,嬌生和莫德納疫苗各3例。Q2:發生突破性感染,是因為疫苗不夠好嗎?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玉成指出,「所有的疫苗都沒辦法做到百分百,最好的新冠疫苗可達9成以上就已經非常很優秀。」他強調,「疫苗施打的目的有很多種,最好就是都不要有感染、次好就是感染後無症狀或輕症、再其次就是避開重症及死亡。」不能因為突破性感染就全盤否定疫苗效果。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也表示,疫苗並非百分之百,舉例來說,BNT疫苗打完兩劑後的保護力達90%,AZ疫苗也有70%,但剩下10%至30%的人仍可能感染,但兩種疫苗防止重症及死亡效果可達90%,接種仍是利大於弊。Q3:突破性感染發生,是因為Delta變異株太強?張皓翔表示,主要擔心Delta變異株對於疫苗保護力出現威脅,使保護力從九成掉到八成或六成,進一步造成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20日公布12例境外移入個案,皆感染Delta變異株,且有3例為突破性感染,他表示,Delta變異株確實對疫苗反應較弱,與突破性感染也有直接關係。黃玉成則指出,目前已知疫苗對Beta南非變異株的效果較差,但該病毒並非為國際主流變異株,感染人數不及Delta。國外報告顯示,並無直接證據證實Detla變異株會讓突破性感染增加,若要證實某變異株與突破性感染有關,必須進一步釐清確診日期、接種疫苗日期,並與符合突破性感染者一一基因定序,有其困難度。Q4:哪些族群容易出現突破性感染?該怎麼辦?「有人因為因或體質就是對疫苗反應較差,例如臨床實驗中有人每周抽血觀察,其抗體效價就是比別人低,這一類族群就比較容易感染。」黃玉成舉例,以一般民眾接種B肝疫苗例,約有5至10%接種後沒有產生抗體,新冠疫苗也同樣類似的發現。針對抗體較低的族群,如因癌症需要化療者,其抗體效價也比常人低,這一類族群可能也要提高施打劑量或補打第三劑。Q5:相較未接種疫苗的確診者,突破性感染患者的病毒感染力較低還是較高?黃玉成指出,研究顯示,接種過一劑或二劑疫苗的人確診後,其病毒量跟其它確診者差不多。但臨床觀察發現,打過第一劑疫苗的人,感染後病毒量若降得很快,代表可傳染時間縮短,例如一般確診者可能要花一周時間,Ct值才會從20降至30,接種疫苗者可能只花三天,不只縮短傳染期,也能降低復陽機率,但這需要更多醫學數據及報告佐證。Q6:降級後突破性感染是否增加?如何避免?黃玉成指出,突破性感染的前提是感染者有打過疫苗,國內外降級後,隨著疫苗覆蓋率上升,突破性感染人數也增加。「如果疫苗保護力是95%,有5%人仍會感染,隨著接種人數變多,突破性感染人數也增加。」但美國突破性感染比率不到萬分之一,並不算高。國外疫情趨緩而解封,打疫苗的人也變多,看似「突破性感染」人數增加,但與疫情警戒降級無關。張皓翔表示,民眾打了疫苗後,自然希望回歸正常生活,若能做好更嚴謹的NPI(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如戴口罩、社交距離等,自然能降低感染的機會,突破性感染機率也會降低。但他強調,即便有零星突破性感染,「但打了疫苗後,減少重症死亡率,醫療量能可以負荷,對於疫情控制就相對樂觀。」Q7:還有哪些問題也會導致突破性感染?黃玉成指出,疫苗若保存不當,冷鏈運送不佳,造成疫苗效力降低,也可能進而造成突破性感染。他舉例,mRNA疫苗需要低溫保存,BNT疫苗要在-70度,莫德納也需要在-20度,AZ則2至8度即可。各國施打疫苗時,對於運送、保存、解凍、配送等過程,仍須嚴格把關。
-
2021-08-22 名人.楊定一
楊定一/個人體質是面對疾病的關鍵
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影響,絕對不會亞於戰爭。光從近代來看,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1930年代後催生美國國家衛生院的鸚鵡熱流行、2003年在東亞爆發的SARS、2012年襲捲中東的MERS及其他大大小小傳染病,對公共衛生管理帶來很大的挑戰,對社會整體也造成衝擊。這次Covid-19全球大流行,人心隨著管制、鬆綁、防疫物資、疫苗、病毒變種等因素反覆起伏。儘管疫情還看不到盡頭,但經濟和社會活動不可能長期停滯、國際交流早晚恢復,「與病毒共生存」已是我們難以迴避的未來。許多朋友希望我能分享過去從事免疫研究的經過,以及從預防醫學和全人醫學角度來談如何對抗這場全球疫情。確實,目前主流想法都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消除病毒。然而,我還是要回到最根本的醫學常識,也就是:相較於病毒的致病力,個人的體質其實是防疫更重要的關鍵。體質,是現代的西方醫學透過代謝體學和嚴謹的統計分析也逐漸體認到的健康關鍵。許多慢性病研究都歸納出:一個人已經有的疾病(共病,comorbidity)和生活習慣,可能影響他受疾病影響的後果。此外,從免疫的角度,我也一直強調「抗發炎」的重要性。壓力、情緒和不良生活習慣都是導致慢性發炎的因子。長期發炎除導致多種慢性疾病,更會干擾人體面對病原的免疫反應。這也是一種體質。你可能會想問:一個人如果受到Covid-19病毒感染,他的結果也和體質有關嗎?答案不用我多說,任何人客觀去看大量而正規的醫療紀錄,就可以得出結論。最近,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專家分析了從Covid-19爆發以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的一年內,全美800家醫療機構數百萬名住院患者的醫療保險紀錄。研究提到,這一年來,這800間醫院共收治490萬名患者住院治療,其中55萬人因Covid-19感染而入院。光住院數字就已經反映出Covid-19對醫療系統造成的負擔,以及醫療崩潰的危險。那麼,個人的情況呢?入院的重症患者,超過九成至少有一種慢性健康問題,最常見的前三名分別是高血壓、脂肪代謝性疾病和肥胖。如果針對死亡率進一步分析,會發現肥胖帶來的風險最高,第二高則是各種焦慮和恐懼症,接下來是其他慢性病,包括已經產生併發症的糖尿病、腎臟病和各種與老化相關的神經退化疾病。從死亡率的風險因子來看,個人的壓力與情緒管理,對健康影響是不能小看的。此外,許多慢性病患者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多重退化。研究也告訴我們:比起原本健康的感染者,患有一種慢性病的感染者的死亡風險是1.53倍;同時患有超過10種慢性病的人,感染後的死亡風險甚至接近4倍。從這些數據,再加上Covid-19感染者有極高比例是無症狀感染的事實,你可能也明白:奪去生命或讓人重症而入院的,不見得是因為病毒多麼可怕,而是──個人的體質與健康是否足以面對病毒的挑戰。多年來,我透過《真原醫》從「心」的層面出發,希望幫大家為自己建構良好體質。現在回頭看,這些努力好像是為現在的挑戰所準備似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飲食、運動、呼吸和情緒管理著手,徹底改造體質。你,會選擇從哪一個環節開始呢?
-
2021-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腸胃道症狀比呼吸道症狀還早出現 醫:兒童染疫應提高警覺
原以為幼兒比較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但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發現,去年三月起,美國兒童染疫人數穩定成長。林口長庚兒童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葉栢睿表示,國外臨床文獻發現,約百分之六至十七點七的兒童確診者出現「腸胃道症狀」,部分幼兒感染者腸胃道症狀比呼吸道症狀還早出現,甚至一成只有腸胃道症狀,家長與醫師應提高警覺。葉栢睿分析今年初發表的國際文獻,發現約二成的成年新冠患者出現腸胃道症狀,其中近四成肝指數上升,一旦肝指數上升,重症比率可達六成。至於兒童染疫者,腸胃症狀比率略低,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少部分則出現迴腸炎、盲腸炎、腸套疊等,國外研究證實,出現腸胃道症狀的病童住進加護病房的風險較高,如何早期發現,介入治療,是重要課題。北醫附醫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簡睦旼表示,新冠肺炎症狀與其他感染性疾病太過相似,即使出現腸胃道症狀也沒有專一性,要釐清是否為新冠肺炎,仍需要搭配詢問TOCC(旅遊、職業、接觸、群聚等風險評估),才能判定,呼籲家長,若兒童曾有相關接觸足跡,又出現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需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訊息。
-
2021-08-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兵只能打高端? 陳時中:不強迫 但有疫苗就打
國防部規畫9月起恢復役男正常徵集,行政院今證實,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國防部,新兵除了健康檢測外,也要施打疫苗、做檢測。但目前疫苗短缺,是否有足夠量讓新兵打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一直有按照計畫,把疫苗給國軍,包括入伍新兵也是一樣,對於疫苗是否保留給新兵施打,依照國防部評估戰力為準。役男施打疫苗品牌,是否為高端疫苗?陳時中表示,不管哪一個單位,有什麼疫苗就打什麼疫苗,我們不會強迫,「但你選擇的品牌到貨速度慢,就比較慢打」。民進黨立委何志偉於臉書透露,有許多新兵出現咳嗽、高燒等症狀。陳時中說,有相關症狀出現,一般對於團體生活,軍醫會評估做檢測。雙北目前相較全台,疫情監測仍屬於中高風險等級,未來是否會降級?陳時中表示,每周會開疫情檢討,監測組就會告知各縣市風險情形,雙北目前還是中高風險,看明天是否降級,再跟大家報告。國內餐飲開放內用,可用隔板或保持距離,不過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DC)近期證實,新冠病毒會透過氣溶膠傳播。陳時中說,隔板不管是否為氣溶膠,如何預防飛沫、通風等,各國都有相關見解,「我們使用隔板,目標是預防吃飯時噴濺」。各級學校9月陸續開學,但新進教師尚未施打疫苗,陳時中說,大約4萬多劑疫苗,下周一起會陸陸續續發放下去,「一定會讓大家要打都可以打得到」。至於學校開學後,入學學生是否需全面快篩?陳時中表示,境外生有居家檢疫,滿14天就會做PCR,等於就是對境外生做普篩。至於台灣入學學生,是否要在某一情況做篩檢,目前還在研議,是否需做社區檢測,下周一會統一宣布,是否要讓學生普篩,但目前尚未傾向此作法。
-
2021-08-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駁國民黨指控 疾管署:ACIP委員有利益迴避
高端疫苗即將開放施打,國民黨今天表示,17名ACIP委員中有4名接了高端的研究計畫,計畫金額合計新台幣1900多萬元,但在決定將高端疫苗放入公費施打計畫的會議中,卻有委員未利益迴避。衛福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ACIP和食藥署疫苗EUA審查會議是兩個不同的會議,委員組成也不一樣。疾管署長、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指出,在ACIP會議中,都會要求委員充分揭露資訊並確保利益迴避,他強調該會議都很謹慎,尤其討論高端疫苗是否列入公費接種平台時,相關委員都有迴避。國民黨今天召開「利益迴避自由心證,疫苗審查黑箱無公信力」記者會,文傳會副主委黃子哲在會中表示,17名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中,有4名接了高端疫苗的研究計畫、1名擔任聯亞獨立監督委員會主委,等於近1/3的委員與國產疫苗有所連結;這些委員既然接受高端補助,高端自己也生產新冠肺炎疫苗,因此屬於ACIP會議的利益關係人、理應迴避。黃子哲說,根據7月11日的ACIP會議紀錄中,身兼高端疫苗計畫主持人的林奏延、李文生並未自請迴避,大方出席其他疫苗廠的臨床試驗報告會議,等於其他廠商被迫洩漏商業機密給高端疫苗;7月25日的ACIP會議決定將高端疫苗放入公費施打計畫內,有接高端案子的李文生請假、林奏延迴避,但參與會議的委員邱政洵並未迴避,明顯有利益衝突。黃子哲表示,林奏延去年開始就鼓吹政府應該拿出新台幣50億元以上採購本土研發的疫苗,如今接手兩件高端疫苗研發計畫,金額高達1200多萬元,卻剛好又是APIC委員,恐有利益衝突之嫌,加上林奏延過去是衛福部長的身分,且一路公開力挺高端,宛如拿錢辦事的門神。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指出,呼籲衛服部食藥署清楚說明,除了儘速將國內所有疫苗審查會議紀錄、審查委員名單完整公布外,也應一併補齊CDC、TFDA於審查會議中的報告內容,究竟如何描述國內的緊急狀態、有沒有認真審查等,應交給大眾公評。
-
2021-08-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AZ疫苗對抗Delta效力 90天內降至不到7成
英國牛津大學公衛研究發現,最常被用來對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輝瑞/BNT及AZ疫苗,在對抗猖獗流竄的Delta變異株方面,效力會在3個月內減弱。路透社報導,研究也發現,在接種2劑輝瑞(Pfizer)/BioNTech或阿斯特捷利康(Astra Zeneca)疫苗後仍染疫的人對其他人構成的風險可能比先前的變異株還大。根據在英國各地採集的超過300萬份鼻咽拭子,牛津大學研究發現,接種輝瑞或AZ疫苗第2劑90天後,預防染疫的效力分別從打完第2劑2週後的85%和68%降至75%和61%,而疫苗效力減弱的現象在35歲以上族群者身上又比35歲以下者更顯著。牛津大學醫學分析教授、這項調查的首席調查員華克(Sarah Walker)說:「這兩款疫苗打2劑後,對抗Delta的效果還是相當好。」華克並未參與研究AZ疫苗,AZ疫苗最初是由牛津大學免疫學專家研發。研究人員不會預測疫苗效力隨著時間推移會下降多少,但表示接受研究的這兩款疫苗在接種第2劑後的4、5個月內效力會趨近。這份研究凸顯出感染Delta變異株病毒所增加的風險,也顯示完整接種疫苗後仍染疫者的體內病毒含量往往與未接種疫苗的染疫者相似,顯然比Alpha變異株仍在英國強勢流竄的時期惡化。牛津大學的研究結果與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分析一致。由於Delta變異株染疫病例攀升,美國政府正在規劃下個月起普遍開放民眾接種疫苗追加劑。
-
2021-08-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多一種選擇?陳秀熙:美研究指12到17歲可接種莫德納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團隊今天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引述美國最新研究指出,12到17歲青少年接種莫德納COVID-19疫苗安全性「可接受」,且達到與青年相似的免疫反應。陳秀熙表示,科學界已證實輝瑞BNT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適合青少年施打,美國最新研究提供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實證證據,「多了一種疫苗。」未來在12到17歲階段,可考慮採BNT與莫德納並進的方式接種。陳秀熙今天舉辦「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參與者包括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賴昭智等,主題為「解譯變種病毒及疫苗防疫」。目前台灣和大多數歐美國家一樣,只開放BNT疫苗供青少年接種。隨著國際疫情升溫、變種病毒肆虐,青少年感染雖多是輕症,但仍有少數出現嚴重症狀,疫苗需求受到重視。賴昭智今天在直播中,引述美國最新研究指出,青少年(12到17歲)接種莫德納疫苗,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且在免疫反應與青年人(18到25歲)相似,血清轉陽率、抗體量甚至還高一些。青少年接種莫德納疫苗,可能會有疼痛、紅斑、腫脹、淋巴腫大等局部不良反應,也可能會有發燒、頭痛、倦怠、肌肉酸痛、關節痛、噁心嘔吐、發冷等全身性不良反應。但多屬輕微狀況,副作用不算太大。台大研究團隊追蹤美國疫情狀況也發現,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流竄下,孩童沒有疫苗保護,近期確診數和住院數激增。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呼籲各州持續實施口罩令,並讓兒童的親屬加速施打疫苗,藉此保護兒童,同時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也加速臨床實驗,希望在年底前確認疫苗對年輕族群的安全性。至於在混打疫苗的科學實證上,德國最新研究指出,先打AZ疫苗再打BNT疫苗(混打),相較於2劑都打AZ疫苗或BNT疫苗,具有較高的中和抗體保護力。混打出現的局部不良反應較多,但多為輕中度。國際疫情部分,歐洲受到Delta病毒影響,加上暑期觀光潮,產生新的一波流行。即便是接種率達9成的冰島,近期也出現多起本土個案,研究發現感染者多是20到39歲年輕人,這年齡層多施打嬌生疫苗,而嬌生疫苗發生突破性感染的比例高於其他主要品牌,因此冰島政府已開始讓施打嬌生疫苗者,多打一劑mRNA疫苗加強劑。
-
2021-08-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帛泡泡大變革!未打疫苗、入境不打疫苗者禁止入境
因開放打疫苗,又可以自由行,讓帛琉旅遊泡泡相當夯,不僅首發團幾乎滿團,訂單更是滿到九月,不過如今傳出不少台灣旅客因為已在台灣施打過第一劑AZ,打算去帛琉打「第二劑」,且希望可以混打,卻因帛琉政府不開放混打,引發爭議。且未施打疫苗、入境也無施打疫苗意願者,亦不開放入境。帛琉觀光局台灣辦事處表示,有鑑於國際疫情嚴重,台灣旅客若未施打過疫苗或無意願到帛琉打疫苗是不允許入境的;除台灣飛帛琉的航班亦只有每周一班從關島飛往帛琉的航班,對帛台旅遊泡泡的旅客是相對安全的。由於不少台灣旅客都有「混打」的需求,帛琉政府今上午緊急開會研商。帛琉觀光局台灣辦事處今表示,依帛琉衛服部通知,帛琉旅遊泡泡疫苗施打規範是依據美國CDC的規定,以保障旅客的安全,凡是入境帛琉的台灣旅客無疫苗施打史,可選擇輝瑞與嬌生兩種品項。帛琉觀光局台灣辦事處表示,8月19日後,莫德納疫苗將無法提供給旅客施打,若旅客已在台施打過第一劑 AZ,到帛琉只能施打嬌生,目前帛琉疫苗儲備量為兩千劑的輝瑞和一千劑的嬌生疫苗。帛琉觀光局台灣辦事處表示,帛琉現行入境規定為所有旅客皆須疫苗接種完成並提供疫苗接種證明,與PCR陰性檢驗報告方可入境,抵帛琉後第五天再做一次 PCR 檢驗,而帛台旅遊泡泡並無此嚴格規定,帛台旅遊泡泡由帛琉政府提供免費疫苗給入境旅客施打,並要求旅客在台灣登機前在機場做 PCR 檢驗,持陰性證明之旅客方可辦理登機手續。帛琉觀光局台灣辦事處表示,凡是由台灣前往帛琉的旅客,無論是團體或自由行的旅客,旅遊帛琉期間皆須遵守帛琉當地的防疫規定,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並使用已接受過防疫訓練並取得認證飯店、遊覽車、船公司等服務單位。
-
2021-08-17 養生.運動天地
汗流浹背≠有效運動指標 一公式教你算出最佳心率
我是在大前天(2021-8-9)收到蔡明劼醫師的新書,而隔天就發表蔡明劼醫師的瘦身新書:「內分泌失調」哪裡來的?。除了跟大家推薦這本書之外,我也試圖回答蔡醫師對於「內分泌失調」這個名詞來源的問題。蔡醫師這本新書還有另一個議題引起我的興趣。它的 Part 3是《助攻理想身材:運動篇》,而一開頭的大標題是〈醒醒吧!累得要命又汗流浹背不等於有效運動〉。在靠近結尾處蔡醫師說:【這邊要跟大家更新一個重要概念:「心跳速率」更適合當作運動效果的指標。根據運動生理學的研究,最能有效燃燒脂肪的心律大約是在「最大心律」的60%-80%這個區間。而最大心律是有公式可以計算的:最大心律 = 208 -(0.7 x 年齡)…。】這段話裡有兩個加了引號的名詞是我想要討論的,那就是「心跳速率」和「最大心律」。「心跳速率」可以縮寫成「心率」,而它的英文是Heart Rate。「心率」指的是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例如心率60就是心臟每分鐘跳60次。「心律」的英文是Heart Rhythm,而它所指的是心臟跳動的節律。大家耳熟能詳的「心律不整」(Heart Arrhythmia或Cardiac Arrhythmia)就是「心律」這個詞的最好例子。由於「心率」和「心律」發音相同,所以它們會被互用或混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於我這個人比較龜毛,所以需要先解釋為什麼我要把蔡醫師所講的「最大心律」改成「最大心率」。「最大心率」(Maximal Heart Rate)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因為醫學文獻裡一直沒有說出心率如果超過「最大心率」的話,會有什麼後果(猝死?)。不管如何,一般民眾只需要知道,「最大心率」是隨著年紀而下降,而它是可以被用來設定「目標心率」(Target Heart Rate)。「目標心率」指的是「個人所希望達到的運動目標時的心率」。如果您的運動目標是輕鬆,那就將您的「目標心率」設定在「最大心率」的60%左右。如果您的運動目標是汗流浹背,那就將您的「目標心率」設定在「最大心率」的80%左右。「最大心率」有好幾個不同的計算公式,而蔡醫師所提供的那一個【208 -(0.7 x 年齡)】是俗稱為Tanaka Formula,因為它是由Tanaka,Monahan,和Seals三個人提出來的,請看2001年發表的Age-predicted maximal heart rate revisited(重新審視年齡預測的最大心率)。但是,最常用的公式並不是Tanaka Formula,而是Fox Formula。所有主要的美國醫療機構和組織都是採用這個公式,包括CDC,心臟協會,梅約診所,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Fox Formula是Fox,Naughton,和Haskell三個人提出來的,請看1971年發表的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體能活動和冠心病的預防)。Fox Formula也比Tanaka Formula來得簡單,只要用220減去年齡,就可得到。例如一個60歲的人,他的最大心率就是220 – 60 = 160,而他的「目標心率」大約就是在96到 128之間(96是輕鬆運動,128是汗流浹背)「編按:輕鬆運動為最大心率60%(160*0.6=96),汗流浹背為最大心率80%(160*0.8=128)」。不管是用哪一個公式計算出來的「最大心率」,由於每個人的體能情況不同,所以都還可以做個大約10%的調整 。也就是說,把計算出來的「目標心率」再加減幾下(例如5),都是恰當的。當然,我也常聽有人說「哎呀!有運動就好,何必斤斤計較什麼心跳多少」。這個,我也只能尊重,畢竟這就是您的運動目標嘛。原文:最大心率,目標心率:運動指標的一些眉角
-
2021-08-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EUL清單和國家EUA授權哪裡不同?醫師詳解
疫情挑戰之下盼來新冠疫苗,近日卻網傳「日本AZ疫苗、泰國AZ疫苗尚未取得世衛EUL認證」,甚至「美國將永久停止使用AZ疫苗」。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只有向世衛簽約供應COVAX平台的疫苗廠才會列入EUL清單(編按:緊急使用清單,emergency use listing)。至於美國疫苗充足,不必再緊急授權其他疫苗,呼籲民眾從衛福部網站、Line疾管家查詢正確疫苗資訊。 謠言一:「日本AZ疫苗、泰國AZ疫苗尚未取得世衛EUL,沒有國際認證?」※破解1:全球疫苗廠均遵循一致標準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國際藥廠多會在許多國家設立疫苗廠,因此藥廠為了把關疫苗品質,一定會要全球各疫苗廠遵循完整的檢驗標準,包含國際標準、各國標準,甚至藥廠本身也會訂定更嚴格的內部管控,即使同一疫苗廠生產的疫苗,為確保每一批次的品質,也採逐批檢驗。也就是說,「無論疫苗出自日本、泰國或英國等疫苗廠,每一批次都有固定的程序、標準,出廠的疫苗品質都是一致的。」邱南昌醫師強調。※破解2:國內外疫苗都須經食藥署封緘查驗[註一]不論是台灣自製或國外疫苗進入台灣後,都不能馬上施打,必須經由食藥署進行封緘查驗,通過後才能施打。根據食藥署〔註1〕查驗標準包含相關文件,AZ疫苗至少有7項檢測:1.外觀:確認疫苗是否無異物存在。2.pH值:確認疫苗酸鹼度是否符合規定。3.鑑別:確認疫苗主成分腺病毒載體中之SARS-CoV-2棘蛋白核酸序列是否正確。4.DNA/protein比例:確認疫苗殘留不純物是否符合規定。5.細菌內毒素:確認疫苗殘留細菌內毒素是否符合規定。6.無菌試驗:確認疫苗是否未遭微生物汙染。7.效價:確認疫苗腺病毒感染力是否符合規定。邱南昌醫師說,疫苗出廠時需先通過內部品管,到台灣後再經食藥署層層把關,都是為了確保疫苗品質無虞。※破解3:世衛EUL清單與國家EUA緊急授權不該混淆至於6月4日日本捐台的124萬劑AZ疫苗,以及7月7日台灣自購的62.5萬劑來自泰國廠的AZ疫苗,網傳「日本廠、泰國廠AZ疫苗尚未取得世衛EUL,未獲國際認證」,邱南昌醫師表示,不要把世衛EUL認證與各國核准疫苗緊急使用的EUA混為一談,是兩道完全不同意義的程序。邱南昌醫師解釋,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是世界各國評估疫情情況、疫苗種類,審查相關規範後,緊急授權使用疫苗,因此每個國家各自核發EUA。[註二]至於WHO的緊急使用清單(Emergency Use Listing)[註三],是WHO擔心疫苗被搶購,致使經濟能力較差、或受其他因素干擾的國家無法取得疫苗,為了公平起見,成立COVAX平台,與各國疫苗廠簽訂契約,供應疫苗給COVAX分配使用。如果藥廠願意提供疫苗給COVAX,WHO也認證通過,WHO就會將該疫苗廠列入EUL名單。邱南昌醫師反問,假如這個藥廠,在某地的疫苗廠沒有和WHO簽約供應疫苗,「沒有要參加,怎麼可能列入EUL?」事實上,邱南昌醫師補充,若藥廠供貨COVAX平台,都會選擇合適的產地,AZ疫苗就是提供COVAX最多的疫苗,但也不是每個國家的AZ疫苗廠都簽約WHO,所以該國的AZ疫苗就不會列入EUL。謠言二:「美國的弗奇博士說,2022年美國將永久停止使用AZ疫苗」? ※破解:美國疫苗過多,不必再緊急授權給其他疫苗「美國疫苗已經太多了。」邱南昌醫師說,目前各國都是在疫苗不足的緊急情況下,通過COVID-19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然而美國已經核准BNT、莫德納和嬌生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在疫苗過剩下,美國不缺疫苗,何必再緊急授權AZ疫苗?」此外,邱南昌醫師還說,也沒所謂美國永久不使用AZ疫苗這說法,是美國目前根本不需要,也不是針對AZ,其他疫苗也都如此。謠言三:「美國不承認AZ疫苗,打AZ無法入境也無法留學美國嗎?」※破解:美國承認BNT、莫德納、嬌生以及經世衛組織核准緊急使用的疫苗,包含AZ疫苗。邱南昌醫師強調,世界各國針對COVID-19的入境標準不同,美國目前入境制度[註五],是均須檢附航班起飛前3日內COVID-19陰性檢測證明、或3個月內曾感染但已康復的證明文件[註六];另外,除了BNT、莫德納和嬌生疫苗,美國也接受WHO核准的疫苗,包括AZ疫苗[註七]。其實AZ是目前全世界最多國家採用的疫苗,並沒有在台灣打AZ疫苗不能入境美國的狀況。至於入境後是否隔離,需參考美國CDC以及各州建議。拒絕疫苗假訊息 疫情資訊看疾管署防疫網站邱南昌醫師呼籲,近日有許多關於新冠疫苗的資訊及傳言錯誤百出,斷章取義了專家發言,扭曲了專業,建議從衛福部網站、Line疾管家查詢疫苗資訊,切勿以訛傳訛。參考資料:1. 食藥署官方網站https://www.mohw.gov.tw/cp-16-62273-1.html 2. 食藥署官方網站https://www.mohw.gov.tw/cp-16-61887-1.html 3. WHO - Joint COVAX statement on the equal recognition of vaccines https://www.who.int/news/item/01-07-2021-joint-covax-statement-on-the-equal-recognition-of-vaccines4. WHO EUL list https://extranet.who.int/pqweb/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Status_COVID_VAX_15July2021.pdf 5. US CDC – Requirement for proof of negative COVID-19 test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travelers/testing-international-air-travelers.html 6. US CDC – International travel during COVID-19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travelers/international-travel-during-covid19.html  7.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fully-vaccinated.html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打疫苗後服用普拿疼會影響抗體生成? 免疫科醫師解答正確觀念 ·AZ疫苗副作用最嚴重?新冠疫苗到底怎麼選? 優缺點1次分析
-
2021-08-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哥倫比亞變異株具免疫逃脫特性 專家:易削弱疫苗效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首例「哥倫比亞變異株」(B.1.621)案例,目前尚未有文獻指出會增加傳播率、致病率以及重症率報告,不過哥倫比亞變異株帶有E484K突變,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E484K突變具有免疫逃脫特性,會削弱疫苗的保護力,但哥倫比亞變異株現在於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須留意變異株」(VOI),尚未到「高關注變異株」(VOC),現在能做的就做好邊境管控。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公布國內第一例境外驗出的哥倫比亞變異株案例,為一位60多歲自美國返台的本國籍女性,她分別在7月5日以及7月26日接種過兩劑BNT疫苗,8月3日入境採檢為陽性,當時Ct值為29,基因經過定序確認為哥倫比亞變異株。羅一鈞表示,她採檢時並無症狀,目前於醫院的負壓隔離病房接受治療,但仍舊沒有症狀,且昨天於醫院採檢時Ct值已經達到30多,顯示病毒量已經很低。將依照個案後續病毒的變化,評估是否符合解隔離的標準。羅一鈞表示,哥倫比亞變異株第一次在全球被驗出是在今年一月,五月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變異株的名單中,目前約有28個國家曾驗出哥倫比亞變異株。近期比利時一家安養院,有7位施打過疫苗的長輩集體染上哥倫比亞變異株,後續仍出現重症死亡的情況。施信如表示,哥倫比亞變異株棘蛋白有E484K突變,與南非變異株相同,而E484K突變具有「免疫逃脫」的特性,若具有免疫逃脫的特性,疫苗保護力的效果就可能受到影響,另外,哥倫比亞變異株也帶有N501Y突變,Alpha變異株(英國變異株)也帶有N501Y突變,傳播力相對高。不過現在沒有任何的證據顯示哥倫比亞變異株的傳播力比Delta高或是比Alpha高。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高關注變異株有4種,分別為Alpha變異株(英國變異株)、Beta變異株(南非變異株)、Gamma 變異株(巴西變異株)、Delta變異株(印度變異株)。施信如表示,從目前全國疫情狀況來看,疫苗對於變異株的效力可能會削弱,只是還是有辦法降低重症死亡率,國人一定要有「打疫苗沒辦法阻止罹病」,要學習與病毒長期共存。根據「疫情報導」,新冠病毒為 RNA 病毒,在複製的過程中容易發生突變而形成變異株 (variants),當 RNA 中的某些位點發生突變(包括取代或缺失)而改變原先對應的胺基酸時,就可能造成病毒蛋白結構的變化。整個 RNA 序列都可能發生突變, 但又以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上的突變最受關注。美國CDC及WHO 據這些變異對疾病表現與防治措施的影響,將變異株分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s of Interest, VOI)、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 VOC)、以及高衝擊變異株(Variant of High Consequence)。
-
2021-08-13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僅次於新冠肺炎的致死性傳染病「肺結核」 咳嗽持續多久就應該去看醫生!?
結核病 (TB,肺結核) 是一種藉由飛沫傳染而罹患的細菌感染,主要影響肺部或腹部、腺體、骨骼和神經系統。世界上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肺結核,但如果正確使用抗生素治療,是可被治癒的。什麼情況下會感染肺結核!?分享食物或飲料會造成感染嗎?肺結核是因為感染一種好氧且耐酸性的結核桿菌所引起,在台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出現,據統計發現,男性發生率大於女性,而老年人發生率大於年輕人。當患有肺結核的患者咳嗽、說話或唱歌時,結核菌就會散播到空氣中,周圍的人可能會吸入這些細菌並被感染。美國CDC表示,握手、分享食物或飲料、觸摸床單或馬桶座圈、共用牙刷、接吻,並不會造成肺結核的感染。感染肺結核的症狀只有持續咳嗽嗎?肺結核的症狀,取決於結核菌在體內的生長位置,若結核菌在肺部生長,肺部結核病可能會導致以下症狀,應盡速就醫:1.持續3週或更長時間的嚴重咳嗽2.胸痛3.咳血或痰除了上述症狀以外,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發燒、盜汗、極度疲倦或疲勞、發冷….等症狀,也可能在感染結核菌時出現。由於結核菌感染除了影響肺部以外,也會影響身體的其他部位,包括腎臟、脊柱、大腦、神經系統、骨骼和關節、腺體(淋巴結)、生殖系統、消化系統、膀胱….等。若脊柱感染結核菌,可能會出現背痛的症狀;腎臟感染結核菌,可能會導致血尿;骨骼或關節感染結核菌,可能會出現疼痛和運動喪失的情況。另外,持續腫脹的腺體、腹痛、持續性頭痛、癲癇發作….都有可能是因為結核菌對身體的感染所導致的。遭受結核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可能更容易遭受到結核菌的感染:1.朋友、同事或家人患有開放性肺結核2.居住或去過結核病高感染地區,例如:俄羅斯、非洲、東歐、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3.在醫院、療養院工作或居住4.專職負責結核病高危險患者的衛生保健工作者5.吸煙者免疫系統是保護人體的重要屏障,當出現下列情況,可能因為免疫力低下,提高感染結核病的機會,包括:AIDS愛滋病、糖尿病、嚴重腎臟疾病、頭頸癌、癌症治療期間、體重過輕和營養不良、器官移植服用抗排斥藥、服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及乾癬的藥物….等。 參考資料來源:U.S. CDC、WHO、CDC
-
2021-08-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泳池禁淋浴有道理!醫詳解病毒在水中有無感染力
昨天(10日)是降級後泳池開放第一天,但各地管制程度不一,有些地方淋浴間、戲水池、冷熱水池、SPA區、烤箱、蒸氣室不開放,也有人仍憂疫情,使各泳池人數不如以往夏天人潮。而如果您是仍憂疫情而不敢去游泳,運動醫學科醫師吳易澄撰文指出,沒有研究證明人類透過水源或受污染的飲用水感染,相對密閉空間的感染力,沒有研究證明水中感染力的存在。SARS-CoV-2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跟接觸傳染,病毒的傳染性跟病毒量、環境溼度、溫度、生物體液的狀況有關,體液(例如唾液、黏液、嘔吐物或糞便等)污染是病毒在水中最常見的傳播方式,其他像眼睛粘膜、皮膚傷口等也是少數的傳染途徑。病毒可以分為有套膜跟無套膜兩種,流感跟新冠病毒屬於有套膜,其他像腸病毒、諾羅病毒等屬於無套膜,有套膜的病毒能用75%酒精破壞外層膜,使病毒失去活性,而無套膜病毒酒精消毒效果差,需要用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才能殺死病毒。病毒能夠在人體生存的狀況並無法轉移到一些泳池用水中,新冠病毒在水中環境較不穩定,在水中的活性降低速度較快,另外對於消毒過後的水中物質(例如氯)相對敏感,而無法在泳池中傳播,這跟某些病毒不同(例如諾羅病毒、腸病毒等),它們能夠在水中存活數天,即使使用氯、臭氧或溴化物消毒仍會部分殘存。根據研究,新冠病毒對氯的抵抗力低於細菌,所以目前對於泳池的消毒做法,有效減少細菌跟無套膜病毒數量,對於有套膜的新冠病毒也有效,而過濾後的水中,新冠病毒的活性減低較快,因為水中的懸浮物質提供吸附病毒部分保護作用,減少懸浮物質,也有效減少新冠病毒傳播的可能,目前水域中存在新冠病毒的研究證據少,而且沒有研究證明人類透過水源或受污染的飲用水感染,相對密閉空間的感染力,沒有研究證明水中感染力的存在。目前WHO以及其他國家對於戶外游泳以及泳池防疫規範都有相關標準可參考,從公衛的角度來討論,防疫絕對是首要目標,但是封鎖體育場館或設施不僅中斷很多人的訓練也代表減少身體活動量、未來的健康人口比例下降,特別是在需要運動介入的族群,包括兒童、老人、孕婦、殘疾人士等。美國CDC在今年7月9日所提供給泳池的防疫標準,有列出幾個重要建議:.針對12歲以上的人建議疫苗接種.如果有生病的狀況建議 員工與泳客待在家.鼓勵兩歲以上的人,如果沒有完全接種疫苗(註一),室內非下水時要戴口罩.不管在水中或水上、室內或室外,鼓勵未完全接種的人要與人距離6英尺(約1.8公尺),修改場域佈置,包括桌子、椅子和陽傘,讓人可以距離6英尺.不鼓勵共用會接觸臉部的器材(例如蛙鏡、鼻夾和呼吸管).提醒員工跟泳客經查洗手,使用肥皂每次至少20秒,或使用濃度60%以上的酒精洗手液.確保有足夠的供應品:肥皂、洗手液、紙巾、非接觸性垃圾桶.改善室內通風與空調狀況.經常清潔接觸表面,例如桌子、休息室、椅子、門把手、洗手間和其他設備,每天至少一次(註一:完全接種是指要打兩劑的疫苗要打完兩劑、療程為打一劑藥打完一劑,例如嬌生疫苗)把關嚴格的泳池水質標準,水質需要經過過濾和消毒,符合該有的微生物指標,添加到水中的消毒劑,能殺死微生物又不傷害皮膚、眼睛粘膜,符合衛生管理辦法與消毒處理技術規範。同時淋浴的容量限制非常重要,過去國外有公共場所淋浴感染的事件,遵守嚴格的社交距離規範,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預防勝於治療,包括手部衛生、保持社交距離、飛沫預防,未下水前要戴口罩,某些在健身房可以執行的防護規定,轉換到泳池就有難度,雖然有部分面罩適合在水中使用,但防護能力有待商榷,目前沒有相關研究與政府規定建議在水中帶面罩。嚴格的症狀紀錄跟屏障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了解是否有相關症狀及接觸史,設置更衣室的屏障措施及人流管制,做好預防措施。在空氣品質的監控,室外泳池相對室內泳池安全,室內泳池必須做好通風,避免內部循環減少傳播可能,過去的團體課程可能需要有所規範,做好防護措施的個別指導與按表操課的游泳訓練,比較容易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泳池管理做好防疫措施是上上之策,制定風險評估標準以及危害分析,持續檢測目前的流行病學狀況,針對在職的員工、教練給予培訓與疫情相關在職訓練、考慮定期篩檢,入場的泳客提供足夠的衛生與防疫資訊,並做好入口處的監控與體溫量測、症狀紀錄,另外透過預約時間、單向路徑規劃、不共享置物櫃和淋浴空間等,能夠減少泳客間不必要的接觸與傳染風險。期待泳池暢游,一起做好防疫措施、享受健康!參考文獻Preventing SARS-CoV-2 transmission in rehabilitation pools and therapeutic water environments. J Hosp Infect. 2020 Aug;105(4):625-627.Possible Transmiss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in a Public Bath Center in Huai’a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JAMA Network Open. 2020;3(3):e204583.Coronavirus in water environments: Occurrence, persistence and concentration methods – A scoping review. Water Res 2020;179:115899Swimming Pool safety and prevention at the time of Covid-19: a consensus document from GSMS-SItI. Ann Ig. Sep-Oct 2020;32(5):439-448. Guidance for Public Pools, Hot Tubs, and Water Playgrounds During COVID-19. Updated Feb. 1, 2021 Content source: National Center for Immunization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NCIRD), Division of Viral Diseases
-
2021-08-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第二劑別怕打不到 陳時中:有計畫可打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曾表示,要在開學前讓所有老師打疫苗,提供學生、老師有更好保護。如今國內疫苗「告急」,基層教師質疑,第一波正式教師已接種疫苗,但第二波代理代課老師、新進教師沒下文,9月1日前「跳票機率可能很大」。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原來的目標是讓既有的老師,在開學前14天打疫苗,其餘老師有必要也不排除給予協助。學校即將展開新學期,至今還有許多老師尚未施打疫苗,基層教師擔心疫苗政策再度跳票。陳時中坦言,老師會以現在要去上課的為主,未來新進的很難去掌握,但施打率要達到一定情況。他表示,原來目標是既有的老師開學前14天打,現在的老師大部分都有造冊且施打完畢,未來新進的盡量以預約平台登記,有必要的話也不排除施打。國內莫德納疫苗短缺,先前六月中有300多萬名接種第一劑莫德納,間隔12周後將在9月中湧現,但還有許多民眾沒打第一劑,未來如何安排施打?陳時中說,有些假設情況很難回答,只能就現在的目標和方向,「我會講說,我們有800多萬劑估計要給400多萬人打,現在已經打300萬,未來能打到莫德納第一劑的人相對少」。美國(CDC)7月22日公布指引,如果打BNT或莫德納,一定要打2劑才能有足夠保護力,且BNT或莫德納不能互換,未來台灣是否仍考慮混打BNT?陳時中說,的確是有計畫,但沒有相關報導和研究指出第一劑莫德納混打無別選擇,現在以現有劑量會分做二劑來打,因此有400人可以打,但不排除根據科學證據混打,也會根據整體進貨時間去做安排。國民黨立委林奕華認為,加拿大中央政府官網對莫德納施打指引寫得非常清楚,最短3周、最長16周,但官方建議最佳間隔則是4周,認為指揮中心先前說,「不排除再延長莫德納第2劑間隔」,並舉加拿大16周為例,只揭露部分事實。陳時中回應,最佳接種時刻,各有說法不同,臨床研究也各有不同,根據讓更多人即時打到第一劑提高人口覆蓋率為首要目標,另外是保障第二劑的量予以保留。
-
2021-08-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完整接種疫苗的人 99.99%沒發生破防重症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根據對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的分析,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的人,超過99.99%沒有因突破防線的感染而必須住院或死亡的狀況。截至8月2日,美國有超過1.64億的人完全接種疫苗,其中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的只有不到0.001%(1,507人),住院的則不到0.005%(7,101人)。在所有突破防線的確診病例裡,大約四分之三是65歲或以上的老年人。根據CDC數據,大約1,500的死亡人數裡,有五分之一死於新冠以外的其他疾病,雖然他們發生突破防線的病毒感染。CDC自5月以來,一直專注調查完整接種疫苗者的住院或死亡病例。
-
2021-08-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兩位前CDC官員:按年齡打必然庫存告急?根本原因在此
明天公費新冠疫苗將進入第五輪預約接種,特別的是,第五輪是首度大規模以「莫德納第二劑」為主的梯次,將接種48.7萬人。對照中央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佈之庫存,目前莫德納剩63萬劑、AZ僅存39萬劑,以台灣接種速度之快,庫存已快探底,連指揮官陳時中都在昨天坦言「現在就是告急」。「現在的困境,是決策的結果,」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首任疾管局局長張鴻仁指出,現在疫苗探底的困境,其實是疫苗不足下,採取按年齡接種的必然結果,更深的核心問題在於「疫苗不足」。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也說,接種策略沒有絕對的金科玉律,問題根源是疫苗不足,台灣必須死皮賴臉「盧」疫苗,不要顧面子。張鴻仁分析,台灣公衛體系打疫苗向來很有效率,加上疫苗不足的現實,中央一個月前決定接種策略時,難道不知道嗎?既然知道,當初就應該可預見現在會有存量探底的必然結果。「除非還有疫苗在口袋,是我們不知道的」,因為疫苗充足的地方,都可以按照年齡往下打,最不會引起特權不公等爭議。張鴻仁補充道,醫護等第一線感染高風險、五、六十歲以上有慢性病等重症高風險群,毫無爭議應最優先應接種,但接下來,疫苗不足下,四、五十歲以下的年齡層還有區隔的意義嗎?或許沒有必要按照年齡往下打,反而應勇於擴充類別。何謂擴充類別?他舉例說,比如分配給傳播和感染風險偏高、迫切需要疫苗保護的族群,例如會接觸大量人群的工作者,包括大眾運輸司機、攤商、收銀、老師等,甚至是失聯移工。但因為一個月前選擇按照年齡往下打,上述這些迫切族群反而還沒打,心急如焚。「如果口袋裡還有疫苗馬上要進來,他的決策就是對的,」張鴻仁說,因為在疫苗充足的地方,都是按年齡往下打,照這樣做比較簡單,可達到形式上的公平,也不需要跟人辯論。指揮中心口袋裡還有沒有疫苗要來,「我們可能不知道」,所以他並不是說他這樣做一定錯,而是要提出一個問題,大家可以思考:這樣做是不是錯了?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疫苗的保護力分成「降低死亡」和「降低傳播」兩方面,要解決不同面向的問題,執行上有很多不同的策略可以選擇。基於降低死亡的優先考量,如果還沒有超強傳播力的變異株,按年齡打是沒問題的,問題複雜化就在於病毒不斷變化,高傳播力問題也要討論施文儀說,對台灣來說,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決定疫苗要優先解決死亡或傳播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疫苗不足、快見底了。這很難解決,畢竟「來源國出問題就沒有辦法,高端產量也『高』不起來。」所以現在唯有死皮賴臉、使盡吃奶力氣去「盧疫苗」,不要顧面子也不要怕不好意思。
-
2021-08-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如何釋疑 侯友宜:符合世界標準才能贏得信心
國產的高端疫苗即將開打,但未經過第三期試驗不少人提出質疑。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國產疫苗一定要公開透明,並經過國際認證,符合全世界標準才會贏得民眾信心,同時要把國產疫苗與全世界疫苗競爭,對於國內生物科技發展才最重要。侯友宜今在防疫記者會受訪指出,生物科技是國家發展重點方向,發展國家疫苗是正確的路,高端疫苗發展過程中,很多人提出不一樣看法,國家要聽進去,並把大家疑慮化為信心。侯友宜指出,高端疫苗有待政府努力在科學驗證上做好說明、提出國際驗證,用科學態度讓高端疫苗贏得民眾信任,才是最重要的。另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指出,國內可能面臨疫苗空窗期,疫苗能否準時到貨,每天都令他傷透腦筋,大概3天就會夢到一次。侯友宜說,CDC最近表示疫苗確實不夠,已經知道不夠就要不斷跟國際採購,或是採取不一樣策略與方向,一定要用行動代表積極負責任態度,讓民眾有機會接種到疫苗。
-
2021-08-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我有癌症在做XX治療,可不可以打疫苗?」哪種疫苗較適合癌症病患?
近期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台灣惡化,而台灣也進入了三級警戒,隨之新冠疫苗接種的議題也受到國人高度的關注。在這段時間有許多的癌症病友都對新冠疫苗接種有許多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有 「我在做 XX 治療,可不可以打疫苗?”,"哪個疫苗較適合癌症病患?」。因此在此整理了幾個病友常見的問題,並依現有的實證醫學以及近期更新的美國 NCCN 指引的建議予以回答。癌症病患可不可打新冠疫苗?可以!在現有 COVID-19 疫苗的臨床試驗,都只招募了極少數罹癌的病患,因此疫苗使用於這些病患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數據相當有限。但是幾個大型的研究都證實了癌症病患感染了新冠肺炎後有較高機率出現併發症及有較高的死亡率。除此之外,癌症本身或是癌症的治療都有可能使病患的免疫機能較差,而被感染新冠肺炎後會有較長的時間具有感染力,也比較容易衍生出變種病毒。因此,許多美國的專家以及腫瘤治療的學會/組織都是強烈建議癌症病患及其照顧者/同住者儘早接種疫苗。而在美國廣泛的接種癌症病患後,暫時未有任何報告顯示癌症病患施打疫苗後有較高的風險。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癌症病患因免疫力較差,由疫苗誘發出的免疫反應也可能會比健康人群弱,因此縱使完成疫苗接種,癌症病患仍須落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準則。我正在接受癌症的治療,可不可以打新冠疫苗?可以!接受目前常見的癌症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及放射治療的病人都可以接受疫苗接種。其中標靶治療、抗荷爾蒙治療及放射治療在接受治療的任何時間都可以接種疫苗。接受固態腫瘤的常規化療的病患 (如大腸癌物、肺癌和乳癌) ,暫時最佳注射疫苗的時間還未釐清,因此美國指引是建議儘早接種疫苗,而國內專家則是建議白血球恢後,以及在下一輪化療一星期前注射。血液惡性疾病的病患接受幹細胞移植、細胞治療、或是高強度的誘導性化療時,往往會造成較嚴重的免疫功能的抑制,因此需要等免疫功能恢復後再做施打。免疫治療的作用會增強會使病患的免疫增強,學理上有可能會增加疫苗的副作用,但暫時無任何研究有發現這樣的趨勢,因此美國指引是建議同日施打,以減少病患反覆進出醫院的機會,但也有部分專家建議錯開疫苗及免疫治療的注射,以利區分個別的副作用。接受大型手術的病患則是建議術後休養一段時間後再進行疫苗接種,這樣比較容易觀察手術後的併發症。較為特殊的是接受脾臟切除手術的病患,有可能會導致免疫抑制,因此需要等二週以上尚可接種疫苗。我有癌症,我應該打哪一個疫苗?都可以,不需挑選疫苗!現在國際上主要的幾種疫苗包括: mRNA 疫苗的輝瑞/BNT、莫德奈/Moderna,腺病毒載體疫苗的嬌生/Johnson疫苗、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都有個別完成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並驗證對預防新冠肺炎有顯著的效果。但由於各個疫苗的試驗是在不同的場景下進行,而且實驗設計也不盡相同因此無法互相比較。近期 Nature Medicine 也發表了一篇 40 萬人次的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英國使用的狀況,並沒有發現兩種疫苗在效果上存在任何差異。對於癌症病,暫時沒有任何證顯示哪種疫苗在安全性及保護力上較為優越。而在安全性上,mRNA疫苗不含活病毒,而腺病毒載體疫苗的腺病毒載體已被修改不具複製能力,因此這兩種疫苗學理上都可用在免疫力較差的癌症病患。 AZ 疫苗與血栓副作用隨著台灣如火如荼的進行新冠疫苗的接種,疫苗相關的議題持續被高度關注。國內現有的兩個疫苗分別為 mRNA 疫苗的莫德奈/Moderna,以及腺病毒載體疫苗的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因為AZ 疫苗的施打在國外出現數件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的案例,而導致部分病患死亡的情形,引發國人對 AZ 疫苗的一些疑慮。因此在此整理了疫苗引發血栓副作用的相關資訊以及注射 AZ 疫苗後的注意事項。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在歐洲及美國進行廣泛的疫苗接種後,陸陸續續有報告發現極少部份的病人在接種了腺病毒載體疫苗後(嬌生,AZ),出現了罕見部位的靜脈血栓,例如腦靜脈竇血栓或腹內靜脈血栓,同時合併血小板低下等症狀。這樣的副作用被命名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 (thrombo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TTS)。其發生率依歐盟及美國衛生主管機關公布的統計資料,約百萬分之十,而國內統計至今發生率為百萬分之2.1。目前雖未找到確切的危險因子,但似乎於較常見於中年女性,發生時間大多於注射疫苗後 5 至 20 天內。現在已有些研究開始釐清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發生的機轉,近期一篇發表在 Nature 的研究發現,部分的人在接種腺病毒載體的新冠疫苗會造成體內產生異常抗體,這些異常抗體會以特定方向及排列黏附在叫做PF4的血小板蛋白上,而其他抗體和血小板會跟著附著上去,導致血栓產生以及大量的血小板被消耗掉。目前報告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個案皆有檢驗到PF4的抗體,而現在疾管署也開始協助醫療院所進行檢測來協助此副作用的診斷。AZ 疫苗安全嗎?我是否適合打 AZ 疫苗?WHO、美國的CDC/ACIP、 歐洲的EMA以及國內的ACIP都有針對腺病毒載體疫苗的血栓風險做過探討,結論皆為:發生率低,接種的益處遠大於其風險,並且持續支持腺病毒載體疫苗的施打。許多病患常會問自己的狀況是否適合打 AZ 疫苗,事實上除了似乎比較常見於較年輕的女性之外,暫時尚未發現有確切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危險因子。因此疾管署僅建議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先前接種本項疫苗劑次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或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者,或是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另外,若病患對流感疫苗、常效型生長素 pegfilagrastim 或是皮下型 rituximab 有過敏史,因含有相同成份,則較需特別注意是否也對 AZ 疫苗過敏。我注射後該注意什麼?施打 AZ 疫苗後 4-28天內須注意是否有以下症狀:◎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或紫斑。如有上述症狀,有可能是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應盡早就醫檢查。
-
2021-08-05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友染疫 重症比率高3倍
根據統計,台灣新冠肺炎死亡個案,長者較多,有三高慢性病史是致死率較高主因,尤其糖尿病患感染新冠肺炎後重症的比率較高,醫師提醒,務必要嚴格控制血糖,並應完整接種疫苗,降低重症及死亡率發生。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美國CDC今年3月官網公告,表示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者,更有可能染上新冠肺炎重症。國外研究顯示,糖尿病患感染新冠肺炎後,住院或重症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研究表明,年齡較大、糖化血色素高、有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病史、肥胖等風險因素,會使糖尿病患者有更高染疫重症風險。洪建德解釋,因生病會讓血糖動員,身體會將儲存的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提供能量來對抗疾病,但身體卻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對應,血糖便會升高,此時糖尿病會難控制。有研究顯示,高糖化血紅素會增加新冠肺炎重症的風險,因此將血糖控制在健康範圍內很重要。研究數據顯示,完整接種完疫苗的糖尿病患,重症及死亡率都有明顯下降,疫苗對於糖尿病患服用的胰島素或其他藥物不會發生相互作用。疫苗常見的副作用多是輕微的,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腫脹、發紅、寒顫、疲倦和頭痛等,若有嚴重反應,可以適度服用藥物或休息緩解不適。洪建德提醒,糖尿病患在疫情期間仍應積極控制血糖,把血糖治療到安全範圍內,接種疫苗可降低重症及死亡的機率,符合接種資格時盡早施打,若有疑慮可找醫師評估。
-
2021-08-04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患新冠確診重症比例高3倍 醫揭背後原因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國內截至7月27日確診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達787人,截至7月5日公佈前百例死亡個案分析,平均73.2歲,其中95%有慢性病史,其中高血壓有49位、比例最高,其次是糖尿病有36位,同時有高血壓、糖尿病者有13位,高血脂則有6位。醫師提醒,以統計數據看來,年齡、三高慢性病史是致死率較高主因,建議除了控制血糖外,應完整接種疫苗,降低重症及死亡率發生。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美國CDC今年3月官網公告,表示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者,更有可能染上新冠肺炎重症。國外也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感染新冠肺炎後,住院或重症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年齡較大、糖化血紅素高、有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病史、肥胖等風險因素,會使糖尿病患者有更高染疫重症風險。洪建德解釋,因生病會讓血糖動員,身體會將儲存的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提提供能量來對抗疾病,但身體卻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對應,因此血糖便會升高,此時糖尿病會難控制,更容易出現嚴重血糖高低震盪,也可能導致糖尿病酮酸中毒或高滲透壓高血糖(HHS)狀態。有研究顯示,高糖化血紅素會增加新冠肺炎重症的風險,因此將血糖控制在健康範圍內很重要。兒童也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症狀通常較輕微,兒童糖尿病患與所有糖尿病患者一樣,病毒會使糖尿病更難控制,而且仍有患酮酸血症的風險,因此要做好防護措施、勤洗手。倘懷孕並患有糖尿病,感染病毒的風險不會更高,但一旦感染了病毒,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可能更大,控制糖尿病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洪建德說,研究數據表示完整接種完疫苗的糖尿病患,重症及死亡率都有明顯下降,也沒有證據顯示,疫苗對於糖尿病患服用的胰島素或其他藥物會發生相互作用。疫苗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腫脹和發紅,其他常見的是寒顫、疲倦和頭痛。大多數這些副作用是輕微的,若有嚴重反應,可以適度藥物或休息緩解不適。洪建德提醒,糖尿病患在疫情期間仍應積極控制血糖,把血糖治療到安全範圍內,接種疫苗可降低重症及死亡的機率,符合接種資格時儘早施打,若有疑慮可找醫師評估。
-
2021-08-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已完整接種新冠疫苗還會傳播Delta變異株嗎?一次看懂Delta最新資訊
你知道,我們「身邊有共同的敵人叫Delta」嗎?你們了解這位敵人至今橫行90幾個國家,你住的地方,你身邊的人,搞不好就是帶著這個Delta橫行也不自知啊!什麼是Delta變種病毒所有病毒都會隨時間變種,而COVID-19病毒已經歷了數千次變種。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始COVID-19病毒就一直在發生變異,從一個人類宿主跳到另一個人類宿主,這些突變導致了比原始COVID-19更具有一些新特徵,例如更大的傳播力。Delta變種病毒以前被稱為B.1.617.2,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傳播性最強的變種,比最初的毒株和在英國首次發現的Alpha變種更易傳播。Delta變種病毒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具傳染性的病毒。例如在6月19日,Delta變種病毒在美國佔比例僅為30%,而至7月17日,在美國的新COVID-19病例超過80%已是Delta變種病毒引起。Delta變種病毒的傳染力?1.和原始COVID-19病毒比較根據統計發現,自COVID 19 爆發的原始病毒來比較,1個確診者,原本只可以傳染2.6人,變種之後:美國變種病毒=1傳3英國變種病毒=1傳5印度變種病毒=1傳8(Delta病毒)2.和常見的病毒比較美國CDC表示,這種變種病毒株比普通感冒、流感、Ebola、天花和水痘,更具有傳染性。3.和COVID-19變種病毒比較Delta病毒株傳播能力高,比起最初在英國首次發現的Alpha病毒株更易傳播。Delta比起Alpha變種病毒,傳染力高出40至60%。相對於一年前,現在Delta變異株也比原來COVID-19病毒的傳染性要強2.5倍以上。Delta病毒,傳染力為什麼會更強了?1.複製能力更高?一個Delta病毒感染者,其呼吸道內病毒載量是原始COVID-19病毒株的1260倍,也就Delta病毒變得更具有快速的複製能力,也只有維持高複製能力(+1000以上複製能力),才能夠使Delta病毒適合在宿主內快速傳播。2.病毒量,更濃了80.65%的Delta病毒,其病毒量都是維持在>6x105 copies/mL,高濃縮的量。反之,只有19.05%的原始病毒,會維持如此高濃縮的量而已。3.傳播期,更提早 研究指出,早期原始毒株在人體內可被檢測出來的時間為7天,而Delta毒株高複製、高濃縮量,使其僅需3.7天就能被測出,更提早傳播出去。Delta變種病毒特別之處是,短時間內可以大量繁殖,令病人可以將病毒傳播出去。這時間病人可能自己也並不知道已感染病毒,幾日後才發病時才去看醫生,但等到檢測結果發現時就太遲了。4.氨基酸點,突變成功了Delta病毒變異株內的氨基酸,和原來的COVID-19病毒的氨基酸突變到有點不同了,使Delta病毒更加容易跟人體細胞的ACE2接受器結合,人更容易感染,傳播力因此更大。同時也可以,逃避身體內的免疫系統功能辨識。因此接種疫苗後,體內抗體有時候會更難認清Delta病毒變異株,從而降低了疫苗保護力。感染Delta病毒,會有什麼症狀?英國Zoe Covid Symptom研究發現,自5月起感染肺炎的患者,最多出現頭痛、其次是喉嚨痛、流鼻涕及發燒。「咳嗽也變成少見,甚至嗅覺喪失幾乎已消失了。」早前COVID-19病毒確診患者會出現發燒、頭痛、嗅覺味覺消失和腹瀉。所以,Delta病毒症狀更像一般感冒,有些患者連發燒都沒有,只有輕微的喉嚨痛、頭痛、流鼻涕等病徵。甚至有專家指出,很多Delta病毒患者僅是「重感冒症狀」為主,這得小心以免耽誤治療及增加傳播他人機會。Delta變種病毒,有高住院率?Delta病毒確實會導致致病率和住院率會上升。那是因為Delta病毒已經變種到一旦進入身體之後,理應想繁殖下一代,不會即時害死宿主。蘇格蘭最近的研究發現,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人,其住院率可能性大約是感染Alpha變種病毒的兩倍以上。Delta病毒,死亡率更高?從感染後28天數據來看,原始COVID-19病毒毒株的死亡率為1.9%;而到目前為止,其Delta變異毒株的死亡率為0.3%。到目前為止從死亡率來看,Delta變種病毒會死人,但並非更加致命,也非死亡率更高。但是「小心高住院率,仍然會消耗醫療資源的」。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是否有效?蘇格蘭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刺絡針》(Lancet) 上的統計數字,在第2劑COVID-19疫苗接種至少兩週後,輝瑞BNT疫苗對Alpha變異的保護率是92%,對Delta的保護率則下降到79%。而牛津阿斯利康AZ疫苗對Alpha的保護率則從73%,下降到對Delta保護率的60%。疫苗保護率雖然有降低,但並沒有降低太多,尤其對於重症的保護力還是有九成以上。不要以為現在的疫苗,對抗變種病毒效力不好,至少「不會輕易讓你變成重症和死亡」!你知道在美國Delta毒株感染,在這其中得到感染的新病例,有近97%的重症患者,其實都是未接種過任何疫苗的人。也許你有聽說,以色列衛生部最新報告顯示,受Delta變種病毒影響,輝瑞(PFE-US)與BioNTech(BNTX-US)的新冠疫苗效力降至39%。這不是完全沒有保障了嗎?其實這些都是小族群的研究。該份報告由於尚未公開參與實驗的人數,且針對已接種與未接種的人群進行的測試方法不同,因此統計數據可能存在偏差。儘管對變種病毒有效率降低,統計數據也同時顯示保護力下降中,輝瑞疫苗預防重症的效力估計為91%,預防住院的效力估計為88%。又根據7月21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面對變種病毒,疫苗保護力可能會少一些。我們原本的疫苗從來沒有說是100%有效的,到目前為止它們似乎對所有已知的變種都仍然有效。即使有Alpha、Delta、Gamma、Kappa、Lambda等,但「疫苗仍然沒有完全失去作用」,至少有打疫苗,你可以活著健康安心一點。已接種疫苗的人,還會傳播Delta病毒嗎?新的研究顯示,已接種過疫苗的人在感染了Delta變種之後,其鼻腔和喉嚨裡都攜帶了大量病毒。那些所謂的「突破性感染」影響的人,即便沒有症狀,也可能與未接種疫苗者一樣具有傳染性。這意味在高傳播的地區,接種過疫苗的人仍可能需要戴上口罩,不僅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保護身邊每個人。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6月23日的研究報告發現:1.如果打了AZ疫苗或BNT 疫苗後,就可以減少40至50%的家庭傳播。(Overall, the likelihood of household transmission was approximately 40 to 50% lower in households of index patients )2.如果自己是確診者,也因有AZ疫苗或BNT疫苗後,症狀也比較輕微,也較少傳播給家人(those who had been vaccinated were likely to be less severely symptomatic、and might have been less infectious than those who were unvaccinated.)(原文:Effect of Vaccination on Househol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 England)可見得打疫苗,不管是面對變種或不變種的病毒,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沒有注射疫苗,怎樣減低變種病毒感染風險?對於那些沒有資格或無法獲得疫苗接種的人來說,「戴口罩」仍然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防疫。出門要注意個人衞生、保持「社交安全距離」。要「勤洗手」,不要隨意觸碰眼、鼻和口。這是最基本的防疫措施。希望一般民眾能看懂,我們不要擔心Delta變種病毒,我只擔心:1.你沒有完整接種疫苗。2.你沒有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安距離。3.而一直怪疫苗不好,忘了「自己個人防疫行為不好,才是各種變異病毒🦠最易侵機而侵入的弱點」。※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Delta傳染力如水痘 我嚴守邊境
我國昨新增十四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十二例本土、兩例境外移入,另新增兩例死亡。國內疫情趨緩,全球仍延燒,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警告,Delta病毒變異株具極高傳染力,與水痘並駕齊驅,平均一人可傳染給九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Delta病毒傳染力驚人,不管疫苗覆蓋率高低,「全球疫情都在燒」,台灣須嚴守邊境。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強調,美國CDC資料顯示,將Delta病毒株傳播速率、模式假設為R0,發現Delta傳染力與水痘幾乎一樣,不少國家解封之後,再度引發新一波感染,為此,美國已要求民眾戴上口罩。張上淳說,「邊境嚴守很重要」,盡可能不讓Delta病毒株進到國內,或延緩它進到社區。疫苗高覆蓋率國家也不敵Delta病毒,陳時中表示,以色列、荷蘭、英國與美國等國疫苗覆蓋率屬於全球績優班,但近期疫情再起,以色列施打效果很好,原本單日確診數每天小於百人,但近期上升至兩千多,因此,即日起讓六十歲以上長者追加第三劑新冠疫苗。昨新增十二例本土個案,七男、五女,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六十多歲,發病日介於七月廿三日至七月卅一日。個案分布上,以新北市六例為最多,其次為台北市四例、桃園市及台中市各一例。至於嘉義縣水上鄉爆發職場群聚事件,共十一人確診。陳時中說,該群聚感染並未擴大,共匡列採撿九十八人,全數檢驗完畢,其中陰性八十八人、陽性十人。
-
2021-08-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建議已接種者戴上口罩 美CDC:應把Delta當成新病毒
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七月卅日公布的報告警告,Delta變種病毒恐導致更嚴重病症,而且可能像水痘一樣容易傳染,呼籲官員必須坦承「疫情戰出現變化」,應該把Delta病毒當成新病毒看待。這份研究調查麻州接種率最高郡、度假景點鱈魚角,在七月四日美國國慶周末後,當地至今已有逾九百人確診,其中約四分之三為接種完疫苗者;而這些突破性感染者中,約八成病患出現咳嗽、頭痛、喉嚨痛、肌肉痛和發燒等常見症狀。卅日公布的麻州新冠肺炎爆發的研究細節,指出已接種疫苗但仍出現突破性感染者,攜帶的新冠病毒量跟未接種者一樣多,並建議已接種者在國內部分疫情升溫區室內應重新戴上口罩。該研究因此指出,CDC口罩令應擴及全國,甚至在熱點區戶外也應戴上口罩;這項發現恐顛覆以往對疫情擴散的想法,科學家本以為已接種疫苗者染疫後病毒量低,較不容易感染他人,但是新數據顯示,Delta變種病毒並非如此容易防堵。這份文件疾呼CDC必須改變傳遞給大眾的訊息,強調接種疫苗是最有效防範新冠變種病毒的辦法,而且因為Delta變種病毒傳染力高,必須把它當成新病毒來看待,因應速度也要更快。CDC一個簡報指出,老年人無論是否接種疫苗,感染Delta變種病毒後,比年輕人有更高出現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另一項預測指出,在逾1億6300萬名接種完畢的美國人中,每周恐有3萬5000人會染疫且無症狀。這份文件概述已接種者染疫人數增加,恐產生「溝通挑戰」;地方機構擔心新冠疫苗是否依舊有效,他們也擔心大眾會覺得疫苗不再有效或者不需施打追加劑疫苗。CDC文件與鱈魚角爆發疫情均凸顯CDC面臨鼓勵民眾接種的巨大挑戰,CDC也得坦承有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雖然已接種的染疫者具傳染力,但並不常見;CDC發言人拒絕評論這些文件。白宮發言人尚皮耶卅日表示,「重點很簡單,我們得讓更多人打疫苗。」CDC文件指出,當局需要新的溝通策略,先前政府一再保證疫苗功效,但民眾聽到突破性感染後,可能會影響他們對疫苗的信心,且有遭政府背叛的感受。
-
2021-07-31 醫療.心臟血管
慢病最愛問【血栓】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血栓病患不能打疫苗? 幾個自我檢測破除迷思
前陣子施打疫苗後猝死或血栓的新聞層出不窮,搞得人心惶惶,在政府力拚疫苗施打率的情況下,民眾心裡不禁納悶到底哪些人絕對不能打疫苗?打疫苗之後,有多少機率會造成血栓呢?如果本來有血栓的病史可以打疫苗嗎?小藥師幫大家整理一些相關的問答! Q1.哪種人「絕對不能打」新冠病毒的疫苗?1.對先前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者。2.曾對MRI顯影劑、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過敏者,請告知並諮詢您的醫療人員,以防對某類有相同成分的疫苗過敏。3.對疫苗有潛在嚴重過敏反應者,則可利用下表做過敏風險評估:Q2.看新聞感覺打疫苗會血栓或猝死,這些機率高嗎?病毒載體疫苗(如AZ, Janssen)施打後,全球累積數位病例是發生罕見部位的靜脈血栓同時合併血小板低下的狀況。在歐洲跟美國,其發生率約百萬分之十。粗估血栓約為每十萬人中0.79至3.77人。Q3.有腦中風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可以。因為,目前研究認為,施打疫苗後產生特殊免疫反應引起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與多數腦中風的原因不同。Q4.有血栓相關疾病病史可否施打疫苗?大部分人可以。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一般靜脈血栓病史的人,施打疫苗後會提高產生此不良反應的機率。但如果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病毒載體疫苗(如AZ)。 Q5.我有在服用抗血栓藥/抗凝血藥,可以打疫苗嗎?打之前要停藥或調整嗎?可以。由於新冠肺炎疫苗為肌肉內注射,抗血小板藥物及抗凝血藥物可能造成局部肌肉內血腫,但打疫苗的利大於弊,故建議施打疫苗。以下是藥物的說明及注意事項:不管是服用哪種抗血栓藥/抗凝血藥,若施打前幾日內有出血傾向(例如:不明原因的皮下出血或牙齦出血),或您有其他關於服藥的問題,建議還是先與醫師先進行討論,評估且確認風險後,再決定是否施打疫苗。資料出處:1.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2021 Apr;9(4):1423-14372.CDC:Update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for Use of the Janssen (Johnson & Johnson) COVID-19 Vaccine After Reports of 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Among Vaccine Recipients — United States, April 20213.台灣腦中風學會【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居家防疫動起來 「超慢跑」簡單效果好-中風後的復健長路 風友「要認真」定目標-莊昕悅營養師/腎臟不好的糖友怎麼吃?3個小技巧攝取低蛋白飲食又兼控血糖
-
2021-07-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疾管中心:Delta變異株傳染力堪比水痘 恐引發重症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今天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內部文件形容,Delta變異株的傳染力堪比水痘,並警告恐引發重症。「華盛頓郵報」網站張貼的CDC報告中說,Delta變異株更容易突破疫苗保護,但也稱這種狀況十分罕見。CDC在報告摘要中表示,Delta變異株具高傳染性,引發的症狀很可能比起其他變異株更加嚴重,且突破性感染(接種疫苗後感染病毒)的傳播力,可能和沒接種疫苗者相比差不多。不過,CDC的數據顯示,對完成接種疫苗的人來說,疫苗在預防重症、住院與死亡方面,仍然高度有效。這些結論,很可能會引發是否有必要再度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的相關辯論。即使是在已經廣泛施打疫苗的國家以及已放寬封城限制地區。CDC報告中建議,除了施打疫苗之外,民眾普遍需要戴口罩,以降低病毒傳播。「紐約時報」同樣引述報告內容表示,這就是為何CDC本週政策大轉彎,呼籲打完疫苗的民眾,在疫情熱區室內仍應戴口罩。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Walensky)告訴紐時,最新研究顯示,已接種疫苗仍感染Delta變異株的人,在鼻子與喉嚨仍帶有大量病毒。瓦倫斯基也證實這份報告的真實性,她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我想民眾必須要理解,我們不是在喊狼來了,這真的很嚴重。這是已知傳染性最高的病毒之一,麻疹、水痘,還有這個(Delta變異株),都非常高。」報告指出,Delta變異株比起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原始病毒株更具傳染力,也比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伊波拉病毒(Ebola)、一般感冒、季節流感,以及天花病毒的傳染力都要強。報告表示,Delta變異株的高傳染力堪比水痘。不過報告也表示,Delta變異株的致命性大致與原始病毒株相同,而SARS和伊波拉等其他疾病,都有更高致死率。文件指出,CDC下一步是要立刻「承認這場戰爭已經轉變」,提升大眾對突破性感染以及接種疫苗的人可大幅降低罹患重症風險等認識。紐約時報指出,CDC可望在30日公布更多有關Delta變異株的資料。
-
2021-07-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中英醫院為沒預約者接種?侯友宜澄清:絕對無後門
新北市板橋中英醫院遭批評不必預約即可接種疫苗,市府衛生局長陳潤秋今天表示,接種資格都符合規定,且中央同意協助無法上網者造冊施打。市長侯友宜強調,依照規定絕對沒有後門。新北市議會今天由民主進步黨黨團成員施政總質詢,市議員林銘仁呼籲市府擴大防疫獎金發放對象,另盼望允許同意合約診所收取疫苗接種掛號費。市議員張志豪質疑,衛福部雙和醫院的醫學生,造冊後卻無法接種疫苗。他也詢問市長侯友宜是否支持研發國產疫苗,願不願意第二劑接種國產疫苗。市議員何博文獲爆料稱,板橋中英醫院不必預約就可打疫苗,要求市府政風處清查。市議員李坤城、戴瑋姍等人持續要求徹查市立聯醫三重院區,替沒有預約的市民施打疫苗。市長侯友宜答詢表示,聯醫三重院區施打對象為50歲以上符合資格者。每個人的網路能力不同,因里鄰長與醫院溝通後,當場造冊施打,也要求程序完備,不會排擠其他年齡層的疫苗,與8月1日暫停施打疫苗無關,也不會大開後門。中英醫院則表示,從5月26日起配合施打疫苗,都按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和新北衛生局規定造冊,預約登記施打。今日為醫院體系內員工施打第二劑,同時也透過里長造冊,協助長期到院看診的50歲以上病患施打。侯友宜表示,新北1天可接種5萬8000劑,截至昨日覆蓋率約31.3%, 感謝第一線醫護辛苦,一定會按照中央規定時間,為各類防疫人員順利平安、快速接種。他說,支援國產疫苗研發,但要經過科學驗證,要符合國際標準。他尊重CDC(衛福部疾管署)是否開放混打疫苗。自己已施打第一劑AZ疫苗,近日忙於防疫,尚未施打第二劑。衛生局長陳潤秋在答詢表示,接種的年齡與順序都依中央規定,對無法上網預約者,中央也同意由村里長造冊後接種。副市長劉和然在下午疫情說明中表示,對已登記意願卻等不到簡訊者、第二劑的長輩如何安排施打,中央預約平台系統與地方系統是否雙軌進行,將與中央溝通銜接與登錄,避免產生誤會。劉和然說,疫苗數量夠不夠,有兩項觀察指標,全國民眾依順序施打,想要打都可打得到,及想要打的疫苗種類都打得到,就代表疫苗數量足夠。希望中央承認疫苗數量與種類不足的現況,務實面對就可解決。市府公布今天新增7名確診案例,其中,1名新增本土確診,是住在台北市的旅館,目前要釐清感染源。其他6名為隔離中確診,分別是在醫療機構、遭家人、朋友感染。
-
2021-07-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二級警戒相關規範好多! QA、圖卡一次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7月27日起至8月9日全國將降為二級警戒,除了飲食外,外出全程配戴口罩,以及開放室內50人、室外100人集會活動,此外,婚宴、公祭及幼兒園、課照中心、補習班、托嬰中心、失智據點、美容美體業、宗教場所等,符合各部會規定可開放。由於管制措施陸續更新,詳情和最新進展,請查閱疾管署網站( https://www.cdc.gov.tw/ )。●學生可以上安親班、補習班嗎?答:幼兒園:(一)80%以上教師及工作人員完成疫苗接種才可開園;未施打疫苗或接種未滿14天者,首次提供服務前,應提供3日內快篩或PCR檢驗陰性證明。且每3-7天需再定期快篩(原則每7天篩檢,應變處置時得縮短為每3天篩檢)。(二)幼兒教室容留人數,以該室內面積扣除固定設施設備後,除以2.25平方公尺計算容留人數。(三)調整課程、遊戲、用餐、午睡分流管制。(四)每日幼兒入園前、用餐前後及離園後清消;師生常接觸,每日至少清消5次;每周1次全園消毒及中央空調。(五)無窗戶、密閉空間、無法保持通風之空間不得開放。(六)交通車接送服務落實防疫措施。兒童課後照顧中心:(一)工作人員未施打疫苗或接種未滿14天者,首次提供服務前,應提供3日內快篩或PCR檢驗陰性證明。且每3-7天需再定期快篩(原則每7天篩檢,應變處置時得縮短為每3天篩檢)。(二)以教室面積扣除固定設施設備後,除以2.25平方公尺計算容留人數,於教室外及門口公告。(三)供餐以個人套餐為主,分菜後上餐,用餐前後清消,並使用隔板。(四)每週機構應進行全面清消;無窗戶、密閉空間、無法保持通風之空間不得開放。(五)交通車接送服務落實防疫措施。補習班:(一)工作人員未施打疫苗或接種未滿14天者,首次提供服務前,應提供3日內快篩或PCR檢驗陰性證明。且每3-7天需再定期快篩(原則每7天篩檢,應變處置時得縮短為每3天篩檢)。(二)以教室面積扣除固定設施設備後,除以2.25平方公尺計算容留人數,於教室外及門口公告。如因容留人數限制,招收學生之對象或班別由補習班規劃辦理,建議以12歲以下兒童為優先對象。(三)如有用餐需求,應避免飲食中交談,並使用隔板,用餐前後完成清消。(四)每周機構應進行全面清消;無窗戶、密閉空間、無法保持通風之空間不開放為原則。(五)已實施線上教學之補習班,建議仍採線上教學為原則。(六)交通車接送服務落實防疫措施。社會教育機構:(一)人流管控:單一出入口館舍依總活動面積(扣除固定設備)以每2.25平方公尺1人計算管控人流,並應做好分流及動線規劃。(二)社教機構入館採預約制、團體預約參觀不得超過50人;圖書館暫停開放團體申請入館。(三)設有座位、推廣及文教活動,採間隔座、梅花座或其他保持至少1.5公尺距離之做法。(四)互動式或無法保持室內外適當社交距離之活動仍暫停辦理。(五)放映影片之劇院得開放入場(不包括表演類型之劇場),但須比照「電影院防疫管理措施」辦理。機構得自行調整場次及時間。(六)開放定時導覽及館內外教育活動,但需符合社交距離及相關防疫措施。露營或夜宿之教育活動仍暫停辦理。社區大學(秋季班報名):(一)開放社區大學受理秋季班招生報名,實體課程仍暫不開放。(二)工作人員未施打疫苗或接種未滿14天者,首次提供服務前,應提供3日內快篩或PCR檢驗陰性證明。且每3-7天需再定期快篩(原則每7天篩檢,應變處置時得縮短為每3天篩檢)。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運動團隊訓練:(一)學校固定人員返校訓練,人員造冊,禁止跨校訓練,各訓練場所同時段以室內20人、室外40人上限。(二)未施打疫苗或接種未滿14天者,首次訓練前,應提供3日內快篩或PCR檢驗陰性證明。且每3-7天需再定期快篩(原則每7天篩檢,應變處置時得縮短為每3天篩檢)。(三)工作人員(如教練、防護員)全程佩戴口罩及面罩。(四)不開放住宿。室內外運動場館:(一)室內外運動場館容留人數以最適承載量50%為限。(二)教練未施打疫苗或接種未滿14天者,於第1次授課前,應提供3日內快篩或PCR檢驗陰性證明。且每3-7天需再定期快篩(原則每7天篩檢,應變處置時得縮短為每3天篩檢)。(三)開放室內外運動場館(含保齡球館及撞球場),針對球檯、球道等相關器材、設備,間隔開放使用並符合1.5公尺距離,每球檯及每球道以2人為限,並放置酒精、拋棄式擦拭布,提供使用者清消。(四)個人自備之器具、器材,不得互相借用;如由場館提供時,於轉換使用者前後,應再次消毒手部、器材及器具。(五)團體運動及競賽開放,應符合實聯制及全程佩戴口罩,並依運動場館防疫指引辦理。(六)加強環境、器材之消毒清潔工作,至少每兩小時清潔消毒1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暑期教學活動:開放暑期課業輔導、夏日樂學及學習扶助等等靜態、校內、室內、具固定座位、固定成員之教學活動、及高級中等學校學生返校練習技能檢定等,依下列規定辦理:(一)相關工作人員(如授課教師、指導教師等)未施打疫苗或接種未滿14天者,首次提供服務前,應提供3日內快篩或PCR檢驗陰性證明。且每3-7天需再定期快篩(原則每7天篩檢,應變處置時得縮短為每3天篩檢)。(二)以教室(實習工場)面積,扣除固定設施設備後,除以2.25平方公尺,以計算各空間可容留人數上限。(三)有關學生返校練習技能檢定,屬固定崗位且固定成員,故開放辦理;其使用之設備、器材,於每次輪替共用前,均應先徹底清潔、消毒。(四)不開放暑假住宿及赴校外之活動。●可以出遊嗎?答:國家公園:除山屋及生態保護區仍持續關閉外,將開放戶外遊憩據點及國家公園內露營區,並加強監測人流,進入沙灘需落實人流管制、全程配戴口罩及維持社交距離等防疫作為,如無法全程配戴口罩則不開放;室內場所進行總量管制,上限50人,用餐依衛生福利部規定辦理;停車場調整停車數為原數量的50%,相關管制視各國家公園環境特性,因地制宜滾動調整。國家風景區:(一)封閉型景點(單一出入口之園區、遊客中心):放寬容留量承載人數至50%;入園時間放寬至公告正常營業時間。(二)非封閉型景點:可全程配戴口罩情況開放據點內海邊、沙灘,及操作騎乘器具之水域遊憩活動,但禁止游泳;在非群聚情形、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單人活動及活動前後配戴口罩下,得從事水肺潛水及衝浪。在戶外通風處、開放空間、保持社交距離下可規劃開放戶外用餐區。(三)停車場管理:停車數放寬至50%,採單一時間內總量管制。(四)國家風景區轄管露營場:容留量承載人數放寬至50%;採實聯制、出入口量測體溫、全程戴口罩、及禁止室外100人、室內50人之群聚活動。觀光遊樂業:容留量承載人數放寬至50%;入園免預約;入園時間放寬至正常營業時間;室內表演場館及展覽場館採間隔座,戶外表演劃設管制範圍,並依文化部規範辦理;無法全程配戴口罩之水域遊樂設施禁止,但全程可配戴口罩之設施可開放、設施容留人數50%;設施放寬免預約;在戶外通風處、開放空間、保持社交距離下可規劃開放戶外用餐區。旅行業:旅行團組團人數放寬至不超過50人,並依指揮中心集會活動規範辦理;另交通工具安排旅客座位相間隔;車內不得用餐、麥克風限隨團服務人員說明講解使用,使用後並清消。行程規劃安排仍應符合二級警戒標準所訂之相關防疫指引。●可以看電影或欣賞藝文表演嗎?答:文化部放寬表演場館開放觀眾入場,採間隔座、梅花座或其他保持適當距離的安排;展覽場館每一時段不受100人上限;開放戶外活動、演出及酬神戲;以及劇組放寬已實施快篩、PCR檢測或有疫苗接種紀錄逾14日者,拍攝演出時得不佩戴口罩等管理措施。7月27日起,表演場館開放觀眾入場,座位安排採間隔座、梅花座或其他保持適當距離的安排(同行者得視需要調整並坐),不設搖滾區,第一排觀眾與舞台前緣或表演區最前段距離至少3公尺以上;演職人員動線及各項使用空間應獨立規劃,並與觀眾分流。表演藝術演出(含酬神戲)及影視劇組拍攝部分,已實施快篩、PCR檢測或有疫苗接種紀錄逾14日,且於正式演出、拍攝工作期間每7天定期快篩檢測的演員及表演者,拍攝演出時得不佩戴口罩。在展覽場館部分,仍以預約制為原則,但可彈性開放現場報名,容留人數依1.5公尺社交距離計算,每一時段不受100人上限;同時,開放團體預約,每一團體每一時段以50人為上限;辦理活動時,應採間隔座、梅花座或其他保持適當距離安排,無固定坐位者,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社交距離。此外,增加戶外活動、演出及酬神等管理措施,包含應劃設區域管制範圍及出入口動線,並於入口處設置實聯制登錄機制;有固定座位者,採間隔座、梅花座或其他適當距離的安排,無固定座位者,應維持1公尺社交距離;超過250人戶外活動,防疫計畫應經地方政府核准。●可以舉辦公祭嗎?答:宗教部分,除遶境、進香、遊行等移動式活動及普渡後福宴、平安宴等具聯誼性質餐會仍然禁止辦理外,宗教場所降級後開放民眾參拜,室內最多50人、室外最多100人,也同時開放在廟埕、廣場、各類場館等辦理固定地點的宗教集會活動。自7月27日起,參加公祭的單位採推派代表出席,各地方殯儀館管理單位訂定設施管制總量,並按各廳室大小(室內以每人2.25平方公尺計算容留人數,最多50人)、建築內公共空間及喪禮上下場人流情形等整體考量,公告各廳室管制人數上限。另納骨塔部分,開放民眾進塔祭拜,室內最多50人,室外搭棚祭拜最多100人。倘若納骨塔辦理中元普渡,無法落實人流管制規定,建議由管理單位自行辦理中元祭祀,但不對外開放民眾參與。為避免聚集感染風險,各殯儀館的禮廳、靈堂、火化場、骨灰(骸)存放設施等治喪場所,應隨時加強環境清潔消毒,落實實聯制、量體溫、噴酒精、妥善規劃民眾進出動線、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並實施人流總量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