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5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黃豆
共找到
454
筆 文章
-
-
2023-03-14 癌症.飲食與癌症
有乳癌、子宮內膜癌還能吃豆類製品嗎?大豆異黃酮到底是治癌還是致癌?
跟西方人的飲食習慣大所不同,比起西方人較喜歡喝牛奶;亞洲人則是習慣到「來X永X豆漿」來一杯溫暖的熱豆漿,暖心又暖胃。無奈江湖上不斷盛傳,關於豆類製品中的雌激素會提升乳癌或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難道我們女性朋友就該從今日起禁絕豆漿,邁開腳步走出華人的飲食文化了嗎?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象醫師先來比較了一下美洲與亞洲的乳癌盛行率,在2002年的一篇研究中,比較了25個國家五年內的乳癌盛行率,發覺北美洲是1.5%;西歐是1.2%;而亞洲則是僅有0.3-0.5%。所以說……我們就可以大膽聲稱豆類製品的飲食習慣是造成乳癌發生率低的原因嗎?非也非也,那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讓我們再繼續翻找其他的資料吧!讓我們慢慢進入主題吧!其實植物中本來就含有的雌激素,不同於人類女性的雌二醇(17β-estradiol),植物的雌激素稱為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是提供植物性雌激素營養補給和幫助平衡的荷爾蒙。而異黃酮素(isoflavones)為一種植物性的雌激素,因為在大豆中的含量很高,所以稱為大豆異黃酮(soy isoflavones),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大豆異黃酮的結構跟人體的是很類似的。(下圖)為何雌激素會讓癌症風險上升?接下來我們聊聊為何雌激素會讓癌症的風險上升吧,其實我們雌激素其實分成兩種型態,分別是「Alpha第一型」跟「Beta第二型」,第一型Alpha主要的作用是「使細胞增生」,在女生身上主要是作用在乳腺、子宮內膜跟卵巢的某些細胞;而第二型Beta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細胞增生」,主要的作用地點在腦部跟免疫系統。而人體女性中的主要雌激素「雌二醇」作用在Alpha第一型的效果很強,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長期的雌激素暴露會讓乳癌跟子宮內膜癌等風險增加。而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中最為人所知的大豆異黃酮(soy isoflavones),雖然作用的地方為「Alpha第一型」跟「Beta第二型」兩者都有,但是他的濃度是人類女性「雌二醇」的十萬分之一到一千分之一,而且還會讓「Alpha第一型」的活性降低,所以以原理來看,主要來自大豆的大豆異黃酮是個非常安全的植物雌激素[3]。大豆異黃酮到底是治癌還是致癌?有人說,大象醫師那是紙上談兵阿!實際這些植物雌激素吃進肚子裡,誰知道會怎樣!問得好,證據這不就來了嗎!在2009年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一篇大型研究中,收錄了5042個人,都是有食用黃豆類食物的族群,平均追蹤了接近四年,主要討論「黃豆攝取對於乳癌病人存活率的影響」。最後的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後的乳癌患者,如果是多食黃豆食品者,大約每天吃到11公克的大豆蛋白(Soy protein)或是40毫克的大豆異黃酮(soy isoflavones),可以有效顯著降低乳癌死亡率與復發的危險性[4]。在經過兩年後,2011年又有一篇發表於乳癌研究治療(Breast cancer research treatment)的期刊[5],研究大豆異黃酮的攝取量和乳腺癌的發生率及復發之間的風險關聯,共收錄了乳腺癌復發4篇及乳腺癌的發生率14篇,總共18篇的研究結果,結果發現:大豆異黃酮的攝取與乳腺癌的發病風險呈現負相關,也就是說攝取較多大豆異黃酮者反而風險較低。然而,大豆的保護作用,只是在亞洲人的研究中觀察到,但西方族群則沒有,此外攝入大豆異黃酮與乳腺癌復發的風險也同樣呈負相關。大象醫師最後綜合了以上兩篇大型研究,是鼓勵多攝取黃豆及其製品的。但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研究來告訴我們最新資訊喔!而哪裡可以吃到大豆異黃酮呢?目前已知至少有300多種植物含有此成分,而大豆異黃酮的食物來源中,最重要的就是黃豆及其製品們,如豆腐、豆漿、豆干、豆粉、味噌、納豆等,但在加工的過程中其實也會大大影響其中大豆異黃酮的含量。除了以上介紹的之外,毛豆、山藥、甜豆、豌豆、地瓜、四季豆、花椰菜、芹菜及菇蕈類也都含有,但份量實在都遠低於黃豆,其餘的食物則含量很少或是沒有。結論其實我相信結果應該挺出大多數人意料之外的,沒有想到平平都含有雌激素,但結果卻會差那麼多。大象醫師建議如果是一般人,一天可以安全地吃進去25克的大豆蛋白質(約200公克豆腐或500cc豆漿)。但如果你是要吃進大量的豆類製品、又或是你本身已經有乳癌或子宮內膜癌的,還是建議找你的臨床醫師討論喔!參考資料1.Estimates of the world-wide prevalence of cancer for 25 sites in the adult population2.Estrogen Receptors Alpha (ERα) and Beta (ERβ): Subtype-Selective Ligands and Clinical Potential3.Addressing the Soy and Breast Cancer Relationship: Review, Commentary, and Workshop Proceedings4. Soy food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survival. JAMA . 2009 Dec 9;302(22):2437-43. doi: 10.1001/jama.2009.1783.5. Soy isoflavones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or recurrence: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 2011 Jan;125(2):315-23. doi: 10.1007/s10549-010-1270-8.【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大象醫師】有乳癌、子宮內膜癌的話,我能吃豆類製品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0 養生.聰明飲食
2023超級食物出爐!今年沒有「浮萍」,但眾人熱愛的這2物入榜
【本文重點】超級食物是指那些被認為對健康非常有益的食物,外媒《Good Housekeeping》所列的2023年十大超級食物中,有多項是大眾熱愛且熟悉的食物,如咖啡、黑巧克力,還有豆類、生薑、莓果等都是人們熟知的超級食物。此外,也有好幾項是這幾年不少營養專家都推薦的好食物。然而,日常飲食仍應盡可能多元化,才能確保身體得到各種不同全方位的營養。。--by ChatGPT超級食物,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對健康非常有益,且含有豐富營養的食物。」Chat GPT也告訴我們,「超級食物是指那些被認為對健康非常有益的食物」,如藍莓、鳳梨、綠茶、堅果等都在列。每年都會有媒體列出超級食物的清單,去年被票選的超級食物TOP10中,第一名竟然是「浮萍」!而外媒《Good Housekeeping》所列的2023年十大超級食物,有多項是大眾熱愛且熟悉的食物,如咖啡、黑巧克力。此外,也有好幾項是這幾年不少營養專家都推薦過的好食物。2023十大超級食物1.發酵食品《Good Housekeeping》註冊營養師Stefani Sassos指出,這裡所說的是帶有活菌和活性培養物的發酵食品,如酸奶、克非爾(點此看什麼是克非爾)、奶酪、酸菜、康普茶和豆豉等都是,它們含有多種類的益生菌,對改善腸道菌叢失衡有顯著效果,而腸道健康了,也能遠離便秘、憂鬱、中風等疾病。2.十字花科蔬菜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包括了大白菜、小白菜、白花椰菜、綠花椰菜、青江菜、高麗菜等,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這些青菜都含有硫配糖體、異硫氰酸酯等抗癌成分,平日多吃,可減少罹癌風險。3.生薑和薑黃薑黃素因其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已連續幾年被選為超級食物,也一直是保健食品的熱賣選項。不過根據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張詩宜在《國泰醫訊》撰文提,薑黃的諸多功效有許多其實仍待研究證實,且由於其不溶於水和容易代謝消失的特性,建議與油脂、黑胡椒(因含胡椒鹼)或製成複合物才能增加利用率,且根據目前文獻並不建議長期規律高劑量補充(每人每日容許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0-3毫克)。其實從天然食材攝取還是最好的,咖哩就是一個好選擇。4.莓果藍莓、草莓等莓果類富含類黃酮素,能護神經、延緩腦退化,可改善認知,降低失智症及阿茲海默症罹患風險。5.豆類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六大類食物中,「豆魚蛋肉類」的選擇優先順序第一位就是豆類,豆類是補充蛋白質的絕佳來源之一,而且葷素皆宜,尤其在現今缺蛋之際,豆類更是扮演重要替代角色。6.大麻籽根據維基百科介紹,大麻籽為大麻的種子,去除外瞉後的產物,可以食用及製油。比奇亞籽或亞麻籽的蛋白質含量更高,是一種健康食品。Good Housekeeping Institute營養實驗室副主任、註冊營養師Stefani Sassos指出,大麻籽富含纖維、維生素 E 和多種礦物質,還有omega-3和γ-亞麻酸,有助於減少炎症。7.咖啡國內外許多研究都指出,喝咖啡能降低許多疾病風險,包括遠離中風、心臟病、糖尿病、痛風,還能護肝、減重。甚至還有研究指出,鍛鍊前喝咖啡的人可以改善運動表現,不妨試試。儘管喝咖啡的好處這麼多,但醫師也提醒,成人一天攝取的咖啡因量最好在300毫克以下。8.石榴除了減緩老化,石榴還具有抗氧化功能,可降血壓,且有益心臟健康。9.黑巧克力黑巧克力含類黃酮、可可多酚等,抗氧化功能比維生素C、E還強,可保護心血管,對大腦保健也有益處。黃烷醇也有抗氧化功能,有助於肌膚養顏美容。外媒《healthline》曾報導,黑巧克力含豐富的抗氧化劑與礦物質,適量吃對健康有7大好處。但營養師提醒,黑巧克力所含可可脂成分較高,熱量也高,怕胖的人要節制食用。10.朝鮮薊朝鮮薊(artichoke)在台灣並不常見,根據美國《預防》雜誌指出,朝鮮薊能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其富含水溶性纖維也有助降低結腸癌風險;也有專家認為,朝鮮薊中的維生素C有助預防乳腺癌。大量的磷和葉酸(促進胎兒發育的關鍵)和鎂,也促進骨骼健康。最後仍要提醒大家,即使某種食物被認為是超級食物,也不能一昧狂吃,單獨依賴某一食物來維持健康是不可能的。飲食應該盡可能多元化,才能確保身體得到各種不同全方位的營養。回顧2022超級食物1.浮萍2.薑黃3.芝麻醬4.石榴5.辣6.蔓越莓7.發酵食物8.十字花科蔬菜9.古代穀物10.大麻【資料來源】.The 10 Top Superfoods of 2023.2022超級食物第一名竟是「它」!蛋白質比黃豆高,富含60種營養素,可入菜還能當中藥.美國《預防》雜誌掛保證 原來咖啡好處這麼多.維基百科--火麻仁.降膽固醇、改善關節炎…薑黃素真有那麼神?研究數據告訴你真相
-
2023-03-09 醫療.心臟血管
貧血不是光補充鐵就有效!貧血分兩種,治療方式也不同
【本文重點】南投市一名母親因讀高中女兒健康檢查有貧血,詢問醫師如何補充鐵質以改善女兒貧血症狀,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提醒貧血有多種原因,如缺鐵性貧血、巨球性紅血球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和先天紅血球缺陷等,因此需確認貧血原因後對症下藥。若是營養性貧血,可多攝取富含蛋白質及鐵、維生素B12、葉酸高的食物,如黃豆、肉類、動物肝臟、魚類、蛋類、深綠色蔬菜、堅果種子、牛乳及乳製品、糙米、全麥、燕麥等。在確定貧血原因之前,不應自行進行鐵質補充。--by ChatGPT南投市一名母親因讀高中女兒健康檢查有貧血,急著詢問該怎麼補充鐵質,才能將女兒血補回來。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說,貧血分為營養不良性貧血及先天性遺傳貧血,要先確認貧血原因才能對症下藥,不是一直補充鐵,貧血就能改善。造成貧血原因很多 確認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南投醫院表示,貧血是指紅血球與血紅素數量不足而導致人體攜帶氧氣的能力下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男性血紅素小於13gm/dl,女性小於12 gm/dl,即稱之為「貧血」。黃淑敏說,造成貧血原因很多,常見有缺鐵性貧血、巨球性紅血球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及先天紅血球缺陷所導致之貧血等。所以又分為營養不良性貧血及先天性遺傳貧血。.營養性貧血:營養性貧血是指鐵質、蛋白質、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銅及鈷等營養素缺乏時,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血紅素。此外,維生素B12和葉酸也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元素,缺乏這些營養素也可能導致貧血。若是營養性貧血,可多攝取富含蛋白質及鐵、維生素B12、葉酸高的食物,包括:黃豆、肉類、動物肝臟、魚類、蛋類,深綠色蔬菜、堅果種子、牛乳及乳製品、糙米、全麥、燕麥等。如果民眾其他慢性疾病需特定的飲食需求或限制,建議諮詢營養師或醫師,確定飲食攝入是否符合需要。.先天性遺傳貧血:先天性遺傳貧血原因可能是家族遺傳,或基因合成異常造成的遺傳血液疾病,譬如:鐮刀形細胞貧血、地中海貧血,補充營養素效果有限,嚴重時須採換血或輸血矯治。在確定貧血原因之前 不應自行進行鐵質補充黃淑敏說,出現貧血症狀,建議諮詢醫師找出原因,再決定應有的治療。如果是缺鐵引起,通常建議患者補充鐵質,以幫助身體製造足夠的血紅素。但是,如果貧血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那麼補充鐵質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幫助。因此在確定貧血原因之前,不應自行進行鐵質補充。延伸閱讀.發生貧血就是缺鐵?亂補鐵恐傷身!醫:注意合併症狀當心是癌症.為什麼蹲久了站起來會眼前一黑?是貧血嗎? 5點注意事項助預防.吃菠菜木耳治貧血?食療法補血避免2大錯誤觀念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1 養生.聰明飲食
雞蛋除了蛋白質還有哪些營養素?吃不到蛋可吃這5類食物替代
台灣從過年前就鬧蛋荒,每天缺蛋快200萬顆。雞蛋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卵磷脂,營養價值相當高,很適合牙口不好的老少民眾。但,此時可以吃什麼食物來替代蛋的營養呢?【延伸閱讀:雞蛋營養成分一覽】1.優質蛋白質雞蛋最重要的營養素為蛋白質,一顆雞蛋約含7公克蛋白質。其實,含蛋白質營養的天然食物相當多元,從豆類、魚、肉、牛奶都可以獲得。建議豆類可以優先選擇傳統豆腐、豆乾這類含鈣量多的豆製品,豆漿以無糖豆漿為主;肉類選擇雞胸肉、魚肉、瘦肉等,以免吃進過多的膽固醇及飽和脂肪,不利心血管健康。2.維生素B群蛋黃的維生素B群含量豐富。許多天然食物也富含維生素B群,像糙米、全穀雜糧、麥片等,可取代精製白米、白麵條,不僅營養豐富,也可攝取到較多膳食纖維;素食者易缺乏的維生素B12,可由海帶、紫菜、菇類、乳製品、豬肉、牛肉補充。其他如豆製品、奶類、肉類及堅果,也富含維生素B群。3.卵磷脂蛋黃中的卵磷脂具有乳化、分解脂肪的作用,可增進血液循環、改善膽固醇代謝等好處。事實上,黃豆同樣富含(大豆)卵磷脂,更棒的是大豆零膽固醇,不需要擔心蛋吃多恐會讓膽固醇飆升的問題。【延伸閱讀:替代雞蛋的食物,竟然有它!】4.微量礦物質:鈣、鐵、鉀等100公克的雞蛋約含50毫克鈣質,從奶類、傳統豆腐、豆乾、小魚乾、黑芝麻、深綠色蔬菜一樣可以攝取到豐富的鈣質,尤其全年都是產期的芥藍菜,鈣含量不僅豐富,吸收率也高;鐵質可以從紅肉、深綠色蔬菜、豬血、鴨血裡獲得;至於鉀離子就更容易了,幾乎存在各類蔬果中,只要有奉行天天五蔬果,就不會有缺鉀的問題。5.脂溶性維生素A、D、E維生素A廣泛存在顏色橘紅的植物裡,如地瓜、紅蘿蔔、菠菜、空心菜、油菜、南瓜等,動物的肝臟含量也豐富;有陽光維他命別稱的維生素D,則可由深海魚、乳製品、曬乾的香菇、豬肝、黑木耳中吃到;維生素E可從各式的天然植物油、酪梨、堅果類,以及深綠色蔬菜取代。特別提醒,維生素A、D、E為脂溶性維生素,與油脂一起搭配食用吸收率更好。【延伸閱讀:缺蛋是誰的錯?資深記者帶你從「洗選蛋」看更多問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26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少吃海鮮能預防痛風嗎?醫曝殘酷事實:僅靠飲食控制改善不大
坊間常看到火鍋店大賣「痛風鍋」,以內含滿滿的大份量海鮮來打響名號。但少吃海鮮真的就能預防痛風嗎?醫師表示,僅靠飲食控制對痛風的改善作用不大,僅能作為輔助治療,最好的方式還是定期吃藥,並多喝水。尿酸結晶不只出現在關節,也會沉澱在皮膚下或腎臟。高醫大免疫風濕科顧問教授蔡文展表示,當尿酸過多,就像水中太多鹽巴無法溶解結晶,形成痛風石。通常尿酸值超過7.0mg/dL就容易形成結晶,若沉積在關節腔內,就容易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但痛風石不一定沉積在關節,國泰綜合醫院風濕免疫學科主任級醫師陳堃宏表示,第一次發作常發生在下肢關節,如大腳趾、腳踝、腳背,之後可能會慢慢擴散到其他部位,如皮膚、腎臟,且不一定出現急性疼痛。他表示,有些結晶會出現在皮下,因此病患會發現手肘後有軟軟的突起,除非卡住關節才會造成疼痛;有些結晶則在皮膚沉澱,出現白白黃黃的突起,往往是因親友注意到「樣子奇怪」才發現。患者類型:先天尿酸代謝異常單靠飲食控制,效果微乎其微,需服用藥物。如果尿酸值過高,但未曾痛風發作,該如何預防?陳堃宏表示,日本的治療傾向是,一旦尿酸值高達9.0mg/dL,即使沒有痛風發作或結晶,就會開始用藥;台灣則偏向美國式的治療方針,有症狀、急性發作時才治療。不過,蔡文展說,現在台灣也開始針對尿酸值高達10.0 mg/dL的無症狀患者,給予促進排泄尿酸的藥物,如Narcaricin治療,否則單靠飲食控制,「CP值不大。」》看更多本補麻隆相關資訊陳堃宏說,尿酸主要是普林代謝出問題,三分之二來自體內代謝、身體DNA的裂解,從食物攝取而來的普林在人體微乎其微,僅有三分之一。因此若受遺傳、體質影響,天生尿酸產量就比較多的人,「就算不吃不喝、只喝白開水,尿酸值仍可能高達8.0mg/dL以上。」靠著嚴格的飲食控制,僅能下降尿酸值約1左右,影響甚微。因此這類尿酸高者,以藥物控制更為有效。患者類型:後天飲食失控造成中年發福、愛吃高熱量食物,可先由飲食控制降低尿酸。不過有些病患是中年後發胖,愛吃高熱量食物,主要是因後天因素造成尿酸過高,陳堃宏表示,這些人如果尚未發作,就會積極鼓勵他們控制飲食,或有機會扭轉、讓尿酸降低。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說,痛風好發族群為男性、有家族史或是愛吃海鮮和喝酒者,因此這些族群可以透過健康檢查檢驗尿酸,如果尿酸值較高,但不符合吃藥資格,也可先多喝水,促進尿酸排泄。痛風該如何預防?痛風的飲食原則包括:.維持理想體重:BMI =體重(公斤) / 身高2(公尺2),正常範圍為18.5≦BMI<24。.若體重超過理想值 10%時,應慢慢減輕,每月以減重 1-2 公斤為宜,但不宜於急性發病期減重。.避免攝食高普林的食物:如動物內臟、魚皮、海鮮類(尤其是蛤蜊、牡蠣、吻仔魚)。.適度攝食乾豆、種子、堅果:目前是否應避免攝食此類食物仍有爭議,因此類食品平時是以乾燥型態出現,故每 100 公克所含普林並不低,約為 50~150 毫克之間,由於其蛋白質含量豐富,定量食用並與肉類替換,應無需顧慮其普林含量,但並不建議取代榖類當作主食以免過度攝食。.適量蛋白質,避免暴飲暴食。.少油:多用蒸、煮、滷、涼拌的烹調方式。.多喝水,有益健康:足夠的水分可以幫助排出體內過量的尿酸。.避免飲酒:酒在體內代謝產生乳酸,會影響尿酸排泄,間接促使痛風發作。》看更多痛風相關資訊到底能不能吃?豆類影響不大 酒精不碰為妙痛風若已發作過,是否也需靠嚴格飲食控制?李信興表示,如果藥物控制良好,尿酸值都在5.0mg/dL以下,食物選擇不需要太過嚴格控制,只要不暴飲暴食,或是忽然大量攝取蛋白質即可。不過黃豆被列為中普林食物,因此有許多病患或健身者對豆漿是「想吃卻又害怕」。李信興表示,根據研究,植物性蛋白質對痛風的影響沒有動物性蛋白質來得大,且豆類製品對痛風影響較少。「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6診治指引」也指出,國外研究追蹤4萬7,150名40至75歲非痛風患者的男性達12年,分析其飲食狀況和痛風發生的關聯性,結果發現食用包括黃豆等豆類、蕈菇類,並不會提高痛風發生的風險。因此病患對豆漿、豆腐類製品不需要「避之惟恐不及」。倒是酒精會造成尿酸升高及痛風發作,因此痛風患者需減少酒精攝取,尤其啤酒更是少喝為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19 養生.養生
素食者也要小心糖尿病! 專家曝「2高1低」食材陷阱恐惹禍
近期部分素食者社群熱烈討論的,是素食者容易罹患糖尿病。日前圓寂的星雲法師,就因生前罹患糖尿病,長期洗腎,使得各界對於素食者的糖尿病患比例多這件事,引發關注。大家都知道,很多洗腎患者是從糖尿病開始,進展到需要洗腎的階段。實際上素菜料理為了增添風味,經常使用油、糖或沙拉醬等方式調味,反倒製造「高油、高碳水、低蛋白質」2高1低的陷阱,引發血糖異常。那麼素食者應該如何避免糖尿病呢?你認為南瓜、地瓜與皇帝豆是蔬菜? 實際上不然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王昀儀營養師表示,台灣的素食者多會食用全榖雜糧類食物,地瓜、南瓜、皇帝豆、蓮藕、鷹嘴豆等。不少人以為他們是蔬菜,實際上他們應當是澱粉,若食用過多會造成血糖升高。同時,不少素食料理為了讓風味豐富,經常使用油炸、甚至加入沙拉醬等,變成高油高糖的料理,吃下後容易引發飯後血糖異常升高。除此之外,素食者蛋白質類食物攝取較少,三大營養素攝取比例容易失調,演變為高油、高碳水、低蛋白質的飲食習慣,長期下來易造成血糖異常問題。隨意購買坊間台灣素食便當,就能注意到五穀飯比例偏高、配菜常見到有南瓜、地瓜、杏鮑菇,或是炸過的豆包或油豆腐。這樣的飲食,容易造成蛋白質攝取偏少以及油脂攝取偏高,吃過以後的結果,就是血糖異常上升。至於造成糖尿病的可能原因,王昀儀營養師認為,是因素食者在食物攝取上種類限制較多,為了在有限的食材範圍內,展現不同的風味,在烹調會相對複雜。不論是否吃素,造訪素食自助餐,有時可看到油炸過的素肉,甚至上面有沙拉醬等好吃的素料,而這些料理的糖、油、醬料添加較多,過度調味容易額外攝取過多的熱量,讓原本吃素是為了養生的目的,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吃錯午餐 下午經常很餓吃更多另外王昀儀營養師表示,素食者食物種類攝取通常缺乏蛋白質,都是蔬菜類跟全榖雜糧類居多,容易在餐後2到3小時感到飢餓,會促使想再吃東西的慾望。而辦公室下午茶時間通常在這個時間點,若經常喝飲料或吃餅乾、蛋糕等精緻澱粉攝取,不只體重增加也讓血糖升高,將刺激更多胰島素分泌,長此以往導致胰臟超量工作,反應變得不夠敏感,而引發糖尿病。避2高1低陷阱只要調整飲食習慣 特別是這項不能吃最後,針對素食者的飲食建議,王昀儀營養師建議素食者多吃天然食材,不過度加工及調味。並且適量攝取蛋白質食物,例如豆腐、豆干、生豆包、豆漿、毛豆等豆製品。其中王昀儀營養師要特別強調,避免吃百頁豆腐這個「陷阱」!很多人,不論吃不吃素,以為百頁豆腐是豆腐,其實百頁豆腐主要是由大豆蛋白加上大豆油製成,不同的製造廠商會添加不同的成分,有些會再添加澱粉和鹽調味,有些廠商還會添加糖、味精等等,所以百頁豆腐被認為是加工程度很高的豆類製品。根據台灣衛福部的食物代換表,百頁豆腐被歸類在高脂肪的豆魚蛋肉類,同樣被歸類在高脂肪的豆製品還包括素雞、素魚。最後王昀儀營養師提醒,較健康的豆製品為無糖豆漿、生豆包、臭豆腐(未油炸)、干絲、嫩豆腐、傳統豆腐、五香豆干、小方豆干、黃豆干等,建議大家可多攝取這類優質的豆製品,才能吃出健康。★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3-02-11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純素營養不均?大豆會增加患乳腺癌風險?美國營養學會解惑植物性飲食5大迷思
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採取素食飲食有益身體健康,且大眾也逐漸可接受此飲食概念。實務上也有人開始減少肉類攝取,但不免會出現素食、純素飲食是否健康的疑慮,營養學會表示適當的素食,包含純素,對身體來說有益健康且營養充足,並能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美國營養學會列出5個有關植物性飲食的迷思:迷思一:採用素食、純素飲食,很難獲得足夠的蛋白質肉類已成為蛋白質的代名詞,儘管如此,透過多樣化的飲食,即使不吃肉,也可以輕鬆獲得足夠蛋白質。與動物性蛋白質來源相比,植物性蛋白質通常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和更少的飽和脂肪,這兩個要件是維持心臟健康飲食關鍵。植物性蛋白質來源:豆類(黃豆、扁豆、豌豆和花生)、豆製品、全穀類、堅果和種子。對於奶蛋素食者來說,低脂或脫脂奶製品和雞蛋也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迷思二:維持強壯骨骼,飲食中必須包含乳製品乳製品並非唯一幫助建立和保護強壯骨骼的食物。骨骼健康需要多種營養素,包括鈣、維生素 D 和蛋白質。羽衣甘藍、綠花椰菜、青江菜、含鈣豆腐和強化豆漿等,多種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鈣。菠菜的鈣含量較高,但草酸鹽含量也很高,會降低鈣的吸收,可攝取其他綠色蔬菜,促進鈣的吸收。植物性奶、即食穀物和 100% 果汁等強化食品和飲料,也都可以獲取鈣和維生素 D。除了飲食攝取外,瑜伽、跑步、快走和重量訓練,也對增加骨骼強度有幫助。迷思三:吃大豆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對於純素食者和素食者來說,飲食中加入強化豆製品是滿足蛋白質和鈣需求的簡單方法。目前仍無證據顯示大豆會致癌,無論飲食偏好如何,多樣性都是關鍵。將動物性蛋白質換成大豆是增加膳食多樣性的好方法。可選擇較少加工的來源,如豆豉、毛豆和豆腐。迷思四:素食不適合懷孕、童年或運動員素食或純素飲食可以滿足生命各個階段的營養需求,包括懷孕和哺乳期、童年和參加競技運動者。懷孕期間,需要更多的鐵,但植物來源的鐵吸收較差,孕婦應該多吃富含鐵的食物,還有維生素 C 的來源食物,幫助吸收,也可和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額外補充營養品。嬰幼兒和青少年,素食可以維持正常的成長。與成人一樣,由於身體消化植物蛋白的方式,純素兒童的蛋白質需求可能較高。然而,飲食提供足夠的熱量和食物的多樣性的話,通常可以得到充足營養。多數運動員都需要增加能量、蛋白質和營養素以獲得最佳表現,仍可從植物性來源獲得所需營養,只需要在飲食菜單上做好妥善規劃。迷思五:僅因吃某樣食物是素食就表示對健康有益採取素食並不自動等同於身體健康。餅乾、薯片和甜麥片可能是素食食品,但也可能含有大量的糖分或鈉。現在要吃素很方便,包括素食漢堡等加工食品,但飲食中加工較少的食物應該佔素食的大部分才是。最好的飲食選擇,就是多吃蔬菜、水果、全麥和瘦肉蛋白食物。
-
2023-01-27 養生.聰明飲食
春節4成民眾平均胖1.7公斤!「5招剩菜處理法」將剩菜變健康好菜
春節期間民眾與家人圍爐,可能攝取過多食物、零食,其中暗藏高油、高鹽、高糖及膳食纖維不足等問題,加上過年運動量不足,根據調查,春節期間近5成民眾運動量減少,4成民眾體重平均約增加1.7公斤。國健署提供5招處理剩菜方法,讓民眾也能將剩菜做出健康飲食。第1招:分類包裝善保存建議一開始列好採買清單,避免過度購買;並依照人數多寡適量烹煮。剩餘的年菜不可於室溫下放置過久,要盡速分類、少量分裝放於冰箱,之後再取需要量出來復熱、烹煮,以減少營養素流失。第2招:充分加熱保安全不管是存放在冷藏或冷凍的食材,食用前應充分復熱,以免細菌滋生影響健康。第3招:天然食材增美味利用蔬菜、水果搭配過年剩菜,不管剝絲涼拌、切塊拌炒或當作湯底,都能增加營養又能去油解膩。另外,善用花椒、八角、肉桂、迷迭香等天然辛香料,提升飲食的變化性,讓餐點更具風味和特色。第4招:留心細節顧健康傳統年菜整體來說口味較重,再次烹煮時應避免重複加入過多調味料和醬汁;而反覆加熱的湯品,可能含有高鉀、高鈉、高普林,建議減少食用,或重新熬煮新湯。第5招:多元選擇巧替換黃豆製品除了低脂,也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另,全榖和未精製雜糧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素,運用這些多元食材取代魚肉,讓菜餚更健康營養。國健署說,善用5招及「我的餐盤」均衡飲食的概念,就能將「剩菜」搖身一變為另一道具創意與巧思的「好菜」。更別忘了把握春節最後幾天和親友出遊動一動,增加身體活動量,年後輕鬆回歸正常生活。
-
2023-01-21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阿公阿嬤吃飯不煩惱!3招教你輕鬆備餐給牙口不好的長輩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農曆春節假期,是一家團聚吃飯的大日子,大多數人帶著自己的小孩回去探望爸媽,許多人會選擇「洗手作羹湯」親自下廚做飯給老人家品嚐,不過,要讓牙口已經退化的長輩吃得下、吃得好是需要用一些巧思的唷!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教大家3招,讓你做出來的美味佳餚能夠讓爺爺奶奶吃的開心又健康!長輩吃飯會遇到什麼問題?‧進食方面:年紀大了之後牙齒的功能也會漸漸下降,可能會有缺牙、牙縫變大、牙痛等問題,導致咀嚼能力不如年輕的時候,造成長輩進食意願減少。而唾液本身分泌也會逐漸減少,導致長輩常常覺得口腔內有異味、食慾下降,而神經系統的退化也連帶影響吞嚥功能,容易有嗆咳的問題。‧腸胃方面:由於年紀漸長,我們體內的消化酵素分泌減少、腸胃蠕動減緩,因此消化吸收的能力會變差,造成腸胃不適,常常容易有消化不良、脹氣、便秘的問題。‧其他:長輩可能會有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這些藥物有可能影響味覺及食慾,進而降低長輩們對用餐的興致。3招輕鬆備餐照顧牙口不好的長輩許多長輩因為有上述這些問題,所以餐餐幾乎只吃白稀飯或其他流質食物,除了長輩對於這樣的餐食容易感到膩以外,長期下來會導致牙口情況更加退化、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導致肌少症、骨質疏鬆症等老化疾病更快發生。其實,晚輩在備餐時如果發揮一些巧思,就可以讓牙口不好的長輩也能吃得營養又開心喔!第1招:調整食物質地並非所有食物都必須打成糊狀才能讓長輩食用,其實許多長輩還是有一定的咀嚼及吞嚥功能,在牙口狀況許可的情況下盡量讓長輩能看見食物原本的樣子會比較好喔!除了將食物切成小碎塊,在製備時也可以善用一些小技巧來軟化食材:•肉類:先使用肉槌或刀尖敲打,去除筋膜後再進行烹調。也可以使用富含蛋白酶的新鮮水果(例如鳳梨、奇異果等)來醃肉,能夠幫助軟化肉質喔!•蔬菜:許多老人家會直接避開纖維較多的蔬菜,但其實長久下來會導致纖維攝取不足,影響消化及排便。可以將蔬菜洗淨切好後冷凍1-3天,要料理時直接拿出烹煮,質地會變得較軟,又不會影響色澤喔!當然,也可以直接選擇本身質地就比較鬆軟的食物來進行烹調,例如較軟的魚肉、蒸蛋、豆腐。另外,適合長輩的食物質地有很多種:軟質、剁碎、細碎、細泥、半流質、濃流質等等,在備餐時可以先詢問專業的醫師或營養師,確認長輩的牙口及吞嚥狀態適合哪一種食物質地喔!第2招: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材,尤其是蛋白質長輩們由於牙口及吞嚥功能的退化,常導致進食意願不高,進食量也少,久而久之會造成營養不良使身體功能更加衰退,並持續惡性循環。因此可以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例如:地瓜、馬鈴薯、牛奶等等,以及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蛋、黃豆製品等等。讓身體攝取到足夠的營養,才能維持正常生理機能,也能讓退化相關的症狀不要這麼早發生。第3招:注重色香味由於年紀漸長後味覺、嗅覺功能會下降,唾液量減少也會讓口腔長時間在乾燥狀態,導致長者常會出現口腔異味、食慾不振、吃東西可能會食之無味等問題。因此在幫長輩們備餐的時候也要注意餐點的美觀,除了配色要盡量豐富之外,若有改變食物的質地也盡可能地將每種食物分開擺放而不是全部混在一起,如此一來才會增加長輩們的進食意願。另外,在調味的時候也可以多運用天然的蔥、薑、蒜、九層塔等來增添風味及層次,避免過度使用鹽巴、醬油等調味料反而會有慢性疾病的風險。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餐點能讓長輩提升食慾,也能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還是非常有品質的喔!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學起來了嗎?過年除了展現孝心之外,今後要為牙口不好的長輩們備餐也不用再煩惱囉!其實製作長輩的餐點,更需要花費心思去設計,因為唯有他們願意吃、吃得好,才能繼續擁有健康的身體。這邊當然也要提醒如果是面對生病的長輩,記得要遵從醫師及營養師的飲食建議去做調整,才能讓長輩們吃得營養健康又安心!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3-01-19 養生.聰明飲食
研究稱素食者BMI低、肌肉狀況差 營養師教你如何改善避免骨鬆
●防骨鬆,每天飲食補足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慢跑、健走、肌力運動維持肌肉量,避免跌倒骨折女性長期吃素,小心髖部骨折風險高。根據「每日科學」發表的英國研究顯示,女性素食者相較普通葷食者,髖部骨折風險高出33%,分析可能與素食者攝取較少維持骨骼、肌肉健康的營養素有關。國健署提醒,若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建議每日應攝取足夠的鈣質、蛋白質及維生素D。素食者BMI低 肌肉狀況差這是由英國里茲大學團隊進行的研究,2萬6318名女性受試者經過20年追蹤,發現822名髖部骨折患者,約占總人數3.1%。受試者區分普通葷食者及素食者,並進行兩組對比,發現素食者罹患髖部骨折的風險,較葷食者高3成3。研究結果顯示,女性素食者恐有髖部骨折的潛在風險,且素食者平均身體質量指數(BMI)略低於普通葷食者,意味骨骼、肌肉狀況可能較差,髖部骨折風險更高。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莫雅淳指出,女性相較男性來說,有較高的骨折風險,若是素食者,更需要注意營養素攝取。國健署調查發現,國人每日鈣攝取量不足,19至44歲平均攝取505毫克、45至64歲攝取566毫克,僅達到建議攝取量一半。為延緩中年以後骨質流失速度,避免發生骨折或肌少症,莫雅淳強調,每日應攝取足夠的鈣質、蛋白質及維生素D。像「每日喝1.5到2杯乳品」可滿足成人一日約四分之一鈣的建議攝取量,或「攝取高鈣食物」,包括起司、黑芝麻、小魚乾、傳統豆腐,以及深綠色蔬菜如地瓜葉、莧菜,每份100公克深色蔬菜的鈣含量大於75毫克。傳統豆腐豆乾 鈣含量較高莫雅淳表示,以葷食者來說,攝取鈣質的來源比較豐富,包括牛奶、乳製品等,但純素食者的鈣質來源較侷限,有些豆製品的含鈣量沒有想像高,例如比起吃嫩豆腐,更建議吃鈣含量更高的傳統豆腐、豆乾;豆漿雖然是豆製品,卻不能取代乳品的含鈣量。建議素食者可多從豆製品、深綠色蔬菜攝取鈣質。人體肌肉主要由蛋白質構成,若肌肉量過少,恐會增加肌少症風險。莫雅淳指出,相較葷食者可以透過蛋奶素、不同種肉類來攝取蛋白質,純素食者的蛋白質來源大多以豆類為主,包括黃豆、毛豆、黑豆或豆腐、豆乾等,雖然市售不少黃豆加工品,像素雞、素鴨、素火腿等增加菜色風味及造型,但加工過程營養容易流失,且為精緻加工食品,建議仍以食用原態食物是較好的選擇。莫雅淳表示,研究中提及女性素食者BMI較低,代表體重也較輕,骨頭外包覆的肌肉量、脂肪量可能不足,保護作用也不高,因此骨折風險相對高。建議除攝取鈣質外,要多補充維生素D,可透過吃菇類食物、每日曬太陽約20至30分鐘生成維生素D,進而促進人體鈣質吸收。也要透過慢跑、健走、肌力運動來維持肌肉量,以避免跌倒、骨折,影響未來生活品質。
-
2023-01-11 養生.聰明飲食
高普林食物一定痛風?營養師:豆類、菇類可吃反而水果要注意
腳踝、膝蓋、手指傳來陣陣疼痛,紅腫的關節一發作起來真是痛的不得了!高尿酸是痛風的主要危險因子,可說是除了三高以外的「第四高」。常聽到要吃「低普林」才能降低尿酸,那不吃後就不會痛風了嗎?為什麼會痛風?在午夜時分,關節突然感到紅腫熱痛,疼痛來得如疾風快速,讓人措手不及又叫苦連天。痛風,又稱作代謝性關節炎,由於體內的代謝產物「尿酸」出現代謝異常,導致尿酸結晶在關節或黏液囊中,這時白血球便將尿酸結晶視為外來物,進而攻擊結晶引發劇烈的發炎反應,甚至出現「痛風石」。高尿酸≠痛風,但會提升痛風機率人體中的尿酸有 80% 是內生性代謝,20% 是來自食物中的普林,普林(嘌呤)是構成 DNA 與 RNA 的重要原料,經由肝臟代謝後形成尿酸,最後來到腎臟隨尿液排出。為了避免痛風找上門,常聽到不能吃高普林食物,但其實高尿酸血不等於痛風,有三分之一的痛風患者尿酸生成量正常,不過身體無法排除尿酸而造成痛風。痛風發作的主因並非飲食,多半和遺傳體質有關,話雖如此,若放縱自我暴飲暴食,吃起大魚大肉,過量的普林若無法順利代謝,高尿酸血症確實易提升罹患痛風的機會。像是海鮮類、內臟等高普林食物,都須多加注意攝取量。適量吃豆類、菇類不會引起痛風「我有痛風可以吃豆腐、喝豆漿嗎?」過去在普林含量的食物列表,黃豆製品被歸為中高普林,不少病人都會擔心吃了會更痛。根據研究指出,食用豆類、蕈菇類並不會增加痛風風險,豆苗、豆芽等也可以適量食用。兩大飲品阻礙尿酸排出網傳有些水果可以排尿酸,鼓勵大家多吃,但其實沒有這樣的功效!反倒是水果吃太多,會攝取過量果糖,它和酒精一樣會代謝成乳酸,阻礙尿酸的排泄,還會加速尿酸形成,要避免啤酒等酒精飲料,以及含果糖的手搖飲。水果本身對健康有益,但要控制份量,每餐一顆拳頭大小即可,盡量避免濃縮好幾顆糖量的果汁,可選擇無糖的茶、咖啡,還有文獻指出每天喝 2 杯牛奶能降低痛風發生機率!營養師提醒,平時要多喝水幫助尿酸排出,每日至少 2000-3000 cc。不只飲食和生活作息要調整,痛風患者也要搭配藥物雙管齊下,才能有效達成日常保健,預防痛風發作!參考資料:1.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 Gout Symptoms, Causes & Diet Recommendations2. 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診療指引延伸閱讀:常見關節炎有哪些?避免促發炎食物火上加油!
-
2023-01-10 養生.健康瘦身
有片|一日減醣三餐加點心,用千張豆皮製作低脂高蛋白料理
疫情期間宅在家,少運動又認真煮放任吃,漸漸忘記當初飲食控制的初衷,讓Albee三寶媽的體重從49公斤上升52公斤,面對體重計顯示的現實,她才趕緊重拾起減醣飲食生活。現在她要跟大家分享利用千張豆皮來製作高蛋白質的減醣菜色和小朋友的點心,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這次Albee三寶媽從早、午、晚餐,外加小朋友的下午茶點心,都是以千張豆皮為主要製作材料。早餐從營養好吃又好做的千張蔬菜蛋卷開始,使用千張替代蛋餅皮,配料使用各式蔬菜,由此降低不少熱量。中餐也是製作方式簡單的蔬菜雞肉鹹派,將千張當做派皮,放上雞胸肉塊、蔬菜、蛋液等再送進烤箱烤15分鐘即成,另外同樣做法製作小朋友的點心焗烤雞肉鹹派,讓小朋友吃得心滿意足。晚餐四菜一湯,以千張蔥肉餅取代白飯為主食。千張在市面上有很多選擇,Albee三寶媽提醒一定要選擇非基改黃豆製成、不添加防腐劑、漂白劑和色素才是好的千張。想學做更多作法簡單又美味的減醣料理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簡單的千張豆皮料理學起來!原始影片Albee三寶媽 教養生活YT超媽事務所 Youtube 頻道延伸閱讀低卡減脂,好吃又好做的豆腐漢堡排佐和風蘿蔔醬高纖高蛋白瘦身湯,風味十足的韓式牛肉海帶湯「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12-30 養生.聰明飲食
2022超級食物第一名竟是「它」!蛋白質比黃豆高,富含60種營養素,可入菜還能當中藥
近幾年受到疫情影響,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飲食健康,讓營養豐富的「超級食物」都有著高支持度,2022年被票選的超級食物TOP10中,第一名竟然是「浮萍」!除了可觀賞,還能食用跟當作中藥,來看看浮萍的營養價值及如何食用跟入藥。2022超級食物 第一名竟是「浮萍」全球女性時尚美容雜誌《柯夢波丹》公布的「2022超級食物」排名,第一名的超級食物竟是「浮萍」。沒有想到吧!平常在池塘邊看到的水生植物浮萍,不僅能觀賞,還能吃,更能當作中藥使用,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浮萍蛋白質比黃豆高 且富含纖維浮萍的營養在許多方面都超過了其他超級食物,根據德國及印度科學家的研究顯示,一種特定的浮萍—Wolffia globosa,具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45%成分是蛋白質,比率高於黃豆的36%。浮萍除了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富含鐵、葉酸、膽鹼、維生素B12、omega-3脂肪酸和所有9種必需氨基酸等60多種營養素。有助於降血壓、降膽固醇,有益人類心血管健康,並能改善胰島素和糖水平的調節。 專家表示,將浮萍乾燥後磨粉,可成為高蛋白(含量68%)食品,而且富含纖維。浮萍可食用 也能當作「中藥」根據採訪中醫師賴睿昕報導,浮萍是東南亞國家常見的食材,經常被用來當作蔬菜食用,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味道嘗起來類似菠菜,可以生吃跟煮湯都非常適合。浮萍也具有藥性價值,能製成藥散、藥丸、藥膏,可以內服、外用。賴睿昕表示,浮萍性寒、藥性屬辛,為辛涼解表藥,歸經於肝經、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發散的作用,可透疹、祛風、止癢、利水及消腫;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浮萍主風濕麻痺、跌打損傷、口舌生瘡、目赤翳膜。浮萍可為素食者的健康飲食選項 是過敏者佳音浮萍的一大優點是它具有相當中性的味道,加進各種食譜內不會影響食物的美味,可嘗試將它添加到沙拉、冰淇淋、醬料、麵包、三明治、蛋糕、湯類、麵食中。雖然營養價值高,大量生產卻須克服一個問題。由於浮萍生長在水中,具有吸水中的化學物質的特性,生長過程會直接接觸水源中的雜質和污染物,因此必須確保浮萍來自安全無虞的水源地才可安心食用。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浮萍粉或可取代牛奶或黃豆製成的乳清粉,當作素食者的健康飲食選項;浮萍粉的好處是原料無基因改造疑慮,且不含麩質和乳糖,是過敏者佳音。據估計,隨著全球人口增加,未來30年的糧食需求將增加70%,生長快速、到處可養的浮萍可能成為解決糧食危機的妙方。
-
2022-12-25 醫療.泌尿腎臟
每個男人都會有的毛病 醫授減緩攝護腺肥大的飲食與預防方法
攝護腺體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持續增大,即使接受過手術後,攝護腺仍有機會繼續增大。然而只要手術當中攝護腺刮得夠多夠乾淨,大部分的人一輩子都不需要再手術一次。雖然攝護腺肥大主要與基因遺傳有關,但還是有一些預防或減緩攝護腺肥大的方法:1.避免攝取過多高熱量高脂肪食物、避免過度肥胖: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攝護腺癌的機率與攝護腺肥大的速度。2.少吃刺激性食物像是辛辣食物、咖啡及茶:這些都會刺激膀胱與攝護腺讓排尿症狀更嚴重,尤其是頻尿、急尿或夜尿。3.多吃高纖維食品:食物中的纖維素能幫助排除體內的荷爾蒙及脂肪。4.多吃含抗氧化功效的食物,像是南瓜子、茄紅素及含硒食物。5.多吃富含大豆異黃酮食物,像是黃豆製品及豆漿:異黃酮可抑制男性荷爾蒙對攝護腺的刺激進而減緩攝護腺肥大。最後,攝護腺肥大是每個男人終究都會有的毛病,常常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會打亂日常生活。只要男人有排尿症狀或懷疑自己有攝護腺肥大,建議立即尋求專業的泌尿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另外,建議所有40歲以上男人定期做抽血檢驗攝護腺癌症指數(PSA)及肛門指診,可及早發現攝護腺癌及攝護腺肥大。現在的醫療非常進步,不管是藥物或手術,都可以讓你的排尿與生活大大的改善,讓男人舒舒服服的尿尿,安安穩穩的睡覺。【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李致樵醫師】攝護腺肥大的飲食與預防方法】
-
2022-12-23 醫療.腦部.神經
讓大腦慢一點老!營養師揭「日常6關鍵」 提早開始做有助延緩失智
平均壽命延長,80歲以上的老人中,每5人即有1位失智患者,想擁有健康又長壽的晚年生活,延緩大腦的退化成為重要的健康議題。營養師提醒,日常可利用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來保養大腦,不僅能延緩失智症的到來,甚至避免罹患失智。 郭綜合醫院營養科組長郭家伶表示,隨著歲月的累積,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因過量的β-類澱粉蛋白沉澱,使腦神經細胞纖維化,此外,大腦的血管數量也逐漸減少,造成大腦供氧及供能短缺,使大腦細胞漸漸邁向瀰漫性萎縮的狀態。就會導致長輩出現記憶力、理解力及定向感的喪失,導致最後找不到回家的路。延緩失智6方法:提供大腦關鍵營養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只要提早以健康飲食及良好生活習慣,好好地保養,可以達到防範或延緩失智症效果。她提供以下6點「讓大腦慢老」的生活提案:1、使用天然的消炎食物,清除腦中β-類澱粉蛋白: .西洋芹、絲瓜、大白菜、小白菜、高麗菜、綠花椰菜等青菜,富含維生素E、具有清除過氧化物、抗氧化能力;而咖哩及薑黃所含的薑黃素,也可以保護神經細胞免於過氧化物的侵害。 .綠茶中的兒茶素、紅葡萄酒中的白藜蘆醇及水果酵素中的植化素萃取物,皆可降低海馬迴裡毒性β-類澱粉蛋白的沉積率。 .除了吃消炎食物外,良好的睡眠可以使腦脊髓液有更好的循環,並可以排出過量的β-類澱粉蛋白。 2、利用食物的氣味,喚起過去對味道的記憶:食物的氣味能刺激海馬迴的神經迴路,喚起過去對於味道的記憶,此外,持續學習及豐富的社交活動,也可以刺激新神經元的生成。 3、提供腦神經細胞充足的氧氣:養成每天簡單的體育鍛鍊,以增加氧合作用。以綠葉蔬菜、海藻類食物所含的葉綠素刺激血紅素的生成,增進紅血球的攜氧量。4、提供腦神經細胞足夠的能量:退化的大腦對葡萄萄的利用效能不佳,可改用適量的椰子油提供中鏈脂肪酸,做為補充大腦的能量來源。 5、提供腦神經細胞所需的營養素: .利用亞麻仁油、芥花油、核桃油、冷榨橄欖油、魚油等優良的油脂,改善神經細胞膜之間的連結,形成細胞膜良好的流動及訊息傳遞。 .適量的膽固醇食物,也是為維護細胞膜生成的關鍵成分。 6、提供原料製造腦神經細胞間的傳訊物質:雞蛋、黃豆、肉類、魚、牡蠣、牛奶、乳酪、啤酒酵母、花粉、小麥胚芽、燕麥、全穀物、堅果、黑巧克力等食材,可供應乙醯膽鹼、γ-胺基丁酸、血清素、多巴胺、腎上腺素等神經傳訊物質所需原料,例如:色胺酸、苯丙胺酸、酪胺酸、牛磺酸、腦磷脂等。除此之外,維生素B6、維生素B12,也是神經元正常運作所需的營養素。郭家伶表示,大腦是一個人最高的指揮中心,隨著生命歴經15~20年後,無聲無息地退化,不過,只要利用以上6方法積極調整飲食,並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相信一直活到老,腦袋仍可以保持靈光,延緩退化造成失智。【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9361.html】
-
2022-12-04 養生.聰明飲食
豆漿純不純?營養師教看營養標示:這數值低於2.6克就算過度稀釋
豆漿是許多國人早餐首選飲品之一,坊間豆製飲品五花八門,包含豆奶、黑豆漿、濃豆漿、蜜豆奶、豆乳、沖泡豆漿粉等,選購豆製飲品應該怎麼挑?元氣周報列出十大QA,協助民眾解惑。Q:豆漿不像鮮奶,有標章認證,購買盒裝豆漿,應注意哪些標示?豆漿的主成分為黃豆、水,其餘還有糖分等,不同於鮮奶是由生乳殺菌而成,條件嚴苛,價格也高,因此認證機制上,豆漿製品比較像是飲料,飲料相對沒有認證的必要。不過,國人對於黃豆為基改或非基改有「知的需求」,豆漿多會標示是否為基因改造黃豆製成。如果想辨識豆漿「純不純」,是否過度稀釋,可以檢視包裝豆漿的蛋白質營養標示,每100毫升低於2.6克,都屬於被過度稀釋,如果蛋白質含量高於2.6克,甚至達到5克以上,黃豆濃度高,喝一杯等於喝到兩杯的營養價值。Q:近年出現「濃豆漿」,強調纖維添加,蛋白質更高,口感更濃稠,選購這類豆漿須注意?濃豆漿是指稀釋水分較少,蛋白質含量通常會高於5克以上。添加纖維是為了增加口感,屬於合法添加。但依照健康飲食的建議,膳食纖維建議每天25克,纖維的來源,不建議只來自一餐,可以平均分配到三餐,黃豆纖維容易引發脹氣,建議適量攝取。Q:黑豆漿與一般黃豆漿營養成分有差異嗎?黑豆與黃豆都能製成豆漿,黑豆的蛋白質比黃豆低,因此市面上也較少出現「黑豆腐」,每100公克的黃仁黑豆,蛋白質約20克左右,黃豆蛋白質約為35克左右。黑豆富含花青素、維生素B群、維生素E、葉酸等;黃豆富含鉀、鈣、鐵、鋅等。Q:豆漿加熱後上層會出現一層完整「豆皮」,代表蛋白質含量較多?只要是豆製品製成的豆漿,加熱後都會產生豆皮,如果黃豆加得少,水分加得多,蛋白質不足將難以產生豆皮。傳統豆漿店確實可以透過「豆皮」來確認基本的濃度,但通常水只要不加得太誇張,如一比九,一般來說豆漿加熱後都還是可以產出豆皮。Q:和奶粉一樣,現在也出現「豆漿粉」選項,選購這類商品須注意?豆漿粉與奶粉的概念類似,透過脫水,讓原本的飲品呈現粉狀,雖然是經過脫水加熱的程序,但並不會影響太多營養素成分,像大豆異黃酮並不會有太大差異,如果為了攜帶方便,可以選購豆漿粉。Q:超市的豆漿有的稱「豆奶」,兩者是否相同?豆漿在CNS的標準中就叫做「豆奶」,其標準中明訂,豆奶是指大豆經加工處理後製成並包裝之乳狀飲品,粗蛋白須在2.6%以上;調製豆奶是指含50%以上之豆奶為原料,以大豆或大豆蛋白產品經加工處理後製成並包裝之乳狀飲品,必要時得添加營養劑及風味料,粗蛋白在2%以上。Q:日本的「豆乳」喝起來比台灣「豆漿」濃郁,兩者的差異是?日本的豆乳是否等於台灣的豆漿,難以確認。但日本的豆乳其蛋白質高於台灣的豆漿。同樣240毫升,台灣的豆漿蛋白質大約為7克,日本豆乳可以達到10克。Q:蜜豆奶是牛奶還是豆漿?蜜豆奶屬於一種調製豆奶,市面上被稱為蜜豆奶的產品,大多會用雞蛋作為調味,依照CNS的標準,調製豆奶的粗蛋白會在2%以上。坊間也會把牛奶加入豆漿中,依照食藥署的建議,成份比較多的,會將名稱放在前方,如牛奶豆漿,表示該產品的牛奶含量多於豆漿,名稱相反,其成分多寡則反之。Q:強調不濾渣的豆奶,比較營養嗎?濾渣的豆奶或豆漿,口感比較好,過去過濾掉的豆渣,會轉作為肥料,主要是營養價值高,如果豆奶或是豆漿沒有濾渣,將會保留較多的黃豆營養素以及纖維。黃豆的營養素如蛋白質、膳食纖維、大豆異黃酮、維生素、礦物質等。Q:乳糖不耐症患者,喝豆漿或是豆奶,可以避免腹瀉、腸胃脹氣嗎?牛奶的營養素沒辦法被豆漿或豆奶取代。牛奶屬於奶類,豆漿或豆奶屬於豆魚蛋肉類。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喝豆漿或豆奶可以避免腹瀉,但無法避免脹氣,豆類屬於產氣食物,主要是豆類含有寡醣,屬於短鏈碳水化合物,小腸較難消化吸收,容易滯留在腸道中,腸內細菌容易發酵產生氣體。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
-
2022-12-04 養生.聰明飲食
牛奶和豆漿哪個比較營養?營養師詳解2者強項及誰不適合喝
冬天早晨,來杯溫熱的牛奶或豆漿,帶來幸福感,而豐富的營養也喚醒身體的元氣。在超市的冷藏櫃,鮮奶和豆漿是鄰居,你是否曾在此猶豫買鮮奶好,還是豆漿好?牛奶含鈣多、維生素A豐富;豆漿不含膽固醇、膳食纖維豐富,這兩種飲品有各自的營養專長,我們請營養師分析,看看你適合哪一種,或者,兩種輪流喝,是更營養均衡的選擇。早晨喝一杯牛奶或豆漿醒腦,豐富營養也補充身體元氣。營養師提醒,許多人誤以為「豆漿可以取代牛奶」,其實牛奶和豆漿所含有的營養不同,雖然都有蛋白質,但動物性、植物性各有不同特色,而兩者的鈣質含量差別大,建議輪流喝或挑選適合補充品,才能均衡營養。牛奶強項→鈣、維生素A、B營養師張家榕表示,牛奶屬於乳製品,是常見補充鈣質、蛋白質的來源之一,尤其每100ml的牛奶中,即有100mg的鈣質,更是補充鈣質的最佳來源。營養師夏子雯表示,牛奶中含有維生素A、B6、B12、D、K,而維生素D及乳糖、蛋白質、胺基酸則有助於增加鈣質吸收。以補充鈣質來看,夏子雯指出,成年人一天需攝取1000mg,青少年需1000至1200mg,而更年期婦女一天也要1200mg,飲食中如小魚干、小方豆干、黑芝麻等鈣含量高,但較難大量攝取,因此牛奶是快速補充鈣質的來源,或透過鈣片來補充。牛奶富含維生素B2,也可解決口角發炎問題。豆漿優點→膳食纖維、大豆異黃酮張家榕表示,豆漿為豆魚蛋肉類,富含膳食纖維,含有大豆異黃酮、卵磷脂等天然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可緩解女性更年期所產生的不適;卵磷脂可乳化油脂,將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脂肪乳化成微小粒子,使其溶於血液中,運回肝臟被代謝掉,有助維護心血管健康。夏子雯表示,豆漿是良好蛋白質來源,一般市售盒裝豆漿400毫升,約有2份蛋白質,若濃豆漿約3份蛋白質,若一天需攝取6至8份蛋白質,每天喝一瓶豆漿即可補充2至3份,且豆漿內含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含量。用豆漿補鈣,CP值太低;糖尿病患者,喝牛奶注意血糖。比較牛奶、豆漿的熱量,張家榕指出,以100ml來看,全脂牛奶平均為63大卡,無糖豆漿則是35大卡,兩者所含有的蛋白質約3克,但熱量卻相差近一半,想要減脂的民眾多半選擇補充無糖豆漿;但若想增肌,則可選擇低糖豆漿或是低脂牛奶;牛奶有助於生長發育,衛福部也建議小朋友每天攝取1至2杯,補充每日所需的鈣。。張家榕表示,鈣質有助肌肉、神經放鬆,因此許多人睡前習慣喝杯牛奶較好入睡。但若有乳糖不耐症、乳製品過敏者,喝牛奶容易脹氣;而牛奶中的乳糖會影響血糖波動,有血糖問題、糖尿病患者,喝牛奶時應注意份量。常有人誤認「牛奶可用豆漿替代」,張家榕表示,若要補充蛋白質,豆漿的確可以作為替代選擇,但若要補充鈣質,每100ml的豆漿僅有14mg的鈣質,要補充鈣「CP值太低」,建議鈣質補充可透過其他食物,像是豆腐、豆乾、小魚乾、芝麻來攝取。動物性蛋白含必需胺基酸,植物性蛋白含纖維、特殊植化素。牛奶、豆漿中所含的蛋白質,分別是動物性蛋白、植物性蛋白。張家榕指出,動物性蛋白中含有人體所需的9種必需胺基酸,此外也含有維生素B12,有助於鐵質吸收;而植物性蛋白除黃豆及其製品、黑豆、毛豆等,其餘需搭配全穀類,蛋白質吸收才較佳。不過植物性蛋白含有膳食纖維、特殊植化素,且飽和脂肪較低,較不會造成膽固醇過高問題。營養師分析乳糖不耐症 改喝優酪乳夏子雯指出,乳糖不耐症者因缺乏乳糖酶,無法完全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產生脹氣、腹瀉等不適症狀,若仍想喝牛奶,可嘗試連續喝1至2周,誘發體內乳糖酶生成,若無法適應身體不適,可改選擇優酪乳、優格、低乳糖牛奶等乳糖含量較少的,或選擇無乳糖牛奶。全脂或低脂 看個人需求市售牛奶分為全脂、低脂等,夏子雯表示,以國健署建議來看,一般人無論喝哪一種乳品皆可,像小朋友成長過程很也需要脂肪,喝全脂牛奶也很好。至於有高血脂、三酸甘油脂較高者建議選擇低脂;有糖尿病者應控制份量;腎臟疾病者不建議攝取高磷食物,牛奶就是其一,建議要觀察抽血報告再飲用。痛風患者 也能喝豆漿黃豆雖然屬於高普林食物,但豆漿是中普林食物,張家榕表示,當痛風患者急性發作期,不要喝太多豆漿,若沒發作,每天一杯豆漿不是問題。夏子雯表示,許多文獻指出,攝取黃豆製品後血中尿酸會微幅增加,但跟痛風發作並無相關;反而是酒精、含糖飲料才會抑制代謝、使尿酸值過高,更應避免。
-
2022-11-30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容易蛋白質缺乏?營養師指3大類來源,這樣吃不超量:體重X0.8-1.2
素食雖為一種健康的飲食型態,不過也常讓人擔心是否會營養不良,像是不吃肉就吃不到肉類的蛋白質,擔心吃素蛋白質選擇少而攝取不足。對此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羅季怡營養師表示,只要選對食物並攝取足夠,素食者也可以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吃素容易蛋白質缺乏?營養師:可從3大類來源攝取! 羅季怡營養師表示,蛋白質其實不只存在於肉類、蛋奶類,很多食物當中都有蛋白質存在,蔬菜水果其實也有,只是含量相對較少,對於素食者而言可選擇的主要可為三大類,包括豆類、豆製品,還有全榖雜糧類,以及種子堅果類。 豆類、豆製品:黃豆、黑豆、毛豆等都是常見且良好的蛋白質來源。而以此為原料所製成的豆腐、豆漿、豆乾也是不錯的選擇,蛋白質不會因為再加工而流失。像是光是一杯240ML的豆漿,就有約7公克左右的蛋白質! 全榖雜糧類:全榖雜糧類可提供醣類及蛋白質,是人體的熱量來源之一,其中「藜麥」更有相當高比例的蛋白質,也被稱為超級食物,其具有完整的9種胺基酸,可提供「完全蛋白質」,是個非常出色的蛋白質攝取來源。此外,乾豆類的紅豆、綠豆、鷹嘴豆也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種子堅果類:種子堅果類一般被認為是良好的油脂來源,其實也含有相當高比例的蛋白質,像是花生、南瓜子、葵花子等這些蛋白質含量都非常高。不過也因為是油脂的攝取來源之一,以此攝取時需留意,避免健康又營養反而過量、油脂攝取過多,一般建議一天攝取1-2湯匙份量。 從植物攝取蛋白質會不足?營養師:1+1更能補足! 從植物攝取蛋白質,許多民眾會擔心是否會不夠,對此羅季怡營養師表示,其實多元攝取、多種不同來源搭配便可解決此問題,營養也更均衡,更有助養生。 為什麼可能會不足?羅季怡營養師說明,人體的蛋白質是由20種胺基酸所組成,當中有9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也就是「必需胺基酸」,需要透過食物攝取。若食物當中9種都具備,即稱為「完全蛋白質」,如前述提到的藜麥,黃豆及豆漿、豆腐等黃豆製品也都是其中之一。而若是缺少一種就稱為「不完全蛋白質」,此類型不用擔心身體無法正常運作,大多數的素食蛋白質來源都屬於不完全蛋白質,若是能攝取到完全蛋白質自然更好。 1+1互補,補足蛋白質!想要攝取完全蛋白質,可先了解每個來源的胺基酸都各有不同,可以將兩種以上搭配在一起食用,如此便可補足缺乏的胺基酸。羅季怡營養師舉例,像是豆類和穀類所缺少的胺基酸正好不同,兩者搭配在一起便可互補,因此常看到豆類和全榖雜糧類一起食用。同樣的道理,堅果類和豆類、全榖雜糧類搭配,也可補足彼此的不足。 蛋白質怎麼吃才夠、不超量?簡單計算:體重X0.8-1.2! 體重X0.8-1.2:那麼蛋白質怎麼吃才算足夠、沒有過量?羅季怡營養師表示,可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參考,常見的公式為「體重的0.8-1.2倍=每日蛋白質攝取公克數」,如此就可以知道一天需攝取蛋白質量。 視個人需求調整:羅季怡營養師也表示,此數值可作為基準值,視個人活動量、生活型態可再作調整。例如55公斤的上班族,長期都沒有什麼運動,蛋白質需求量較低,可55X0.8,即為44克蛋白質;若有重訓或是體力活為主,蛋白質需求量較高,就建議55X1.2,即為66克。另外,高齡者因為身體吸收率變差,蛋白質需求量自然也會較高,也會建議體重X1.2。 實際份量計算:在實際份量計算上,豆魚蛋肉類可補足7公克的蛋白質稱為1份,以手掌略估份量,女性一個手掌可達3份、約21公克蛋白質,男性則為5份、約35公克蛋白質。因此若是需要44克蛋白質的民眾,份量就約為2個女性手掌大小,可參考計算。 豆製品加工越少越好,蛋白質適量更助健康! 羅季怡營養師也提醒,許多豆製品會額外加工,建議還是多選擇加工程序、添加物越少越好,例如豆漿、豆腐、豆乾等。而像是素雞、素火腿就會有較多的添加物或油脂,容易增加身體負擔,建議盡量避免。也提醒蛋白質不是吃越多越好,超過需求量恐成脂肪堆積,腎臟不佳者則會加速腎臟損壞。若民眾有需求也可尋求營養師協助規劃完整的飲食建議。 《延伸閱讀》 .最佳減重飲食法:彈性素食!營養師:穩降體重,還助防三高、癌症! .素食者必知吃法,防缺6營養!避免肌少、掉髮、骨折,更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1-26 養生.聰明飲食
乳糖不耐症別擔心,不是只有牛奶能補鈣!1圖看10大高鈣防骨鬆食材
鈣是人體含量最高的礦物質,也是維持生理機能的重要營養,鈣質補充不足就容易出現骨質疏鬆、心悸、失眠等問題,那我們該如何有效攝取鈣質呢?網路上就有關於高鈣食物的話題討論,快來看看網友怎麼說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網友熱議的「高鈣食物」相關話題,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10大高鈣食物清單網路聲量排行。不能喝牛奶! 乳糖不耐症可挑起司、優格補鈣觀察網路上對於「高鈣食物」的相關話題討論,可以發現「乳製品」是多數網友公認的優質鈣源,有網友就在社群討論區表示「說到補鈣就想到牛奶」,認為乳製品除了營養美味外,還能製作成不同風味的產品滿足味蕾,其他網友也補充「乳糖不耐症的朋友可以選擇食用高鈣起司」、「優格和優酪乳補鈣外,還能增加腸道益生菌」,推薦大家可以做出不同的嘗試。▲網友熱議10大高鈣食物清單,網友推薦乳糖不耐症者可選擇起司、優格、優酪乳來補鈣。(圖/《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提供)高鈣豆腐這樣選 牛奶加芝麻粉具加乘效果「黃豆食品」也是不少人心儀的補鈣好選擇,其中「小方豆乾」就因為高鈣含量而備受營養師推崇;另外,豆腐也是經常被提到的補鈣好物,不過豆腐的鈣源多來自於凝固劑,因此並非所有豆腐都含有充足的鈣含量。有民眾就發文請益「傳統豆腐與嫩豆腐的鈣含量相同嗎」,底下網友留言解惑「要補鈣就吃傳統豆腐」,說明傳統豆腐以硫酸鈣為凝固劑,所以凍豆腐和板豆腐都是相當不錯的鈣質來源,反觀嫩豆腐則因爲採用葡萄糖酸內酯,以致其補鈣效果不顯甚著。身為高鈣堅果「黑芝麻」也同樣受到熱議,日前就有網友在討論區分享「先炒熟芝麻再磨成粉狀,可以更好吸收營養」,引起許多人出聲附和如「在牛奶或豆漿加芝麻粉,美味程度和鈣質含量加倍」、「奶奶會喝芝麻糊補鈣,還可以改善失眠」,但也提醒民眾芝麻含有高量油脂,還是要適量食用,以免攝取過多熱量。補鈣方式五花八門,在了解高鈣食物後,也要搭配均衡飲食與運動,才能有效增加鈣質吸收,強化骨質密度。★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1-25 養生.聰明飲食
黑五不只購物節!營養師激推5種養生必吃的「黑色食物」
近年來「黑色星期五」已經成為瘋狂購物節的代名詞,這是由歐美品牌帶來的黑五購物潮。「黑色星期五」指的是美國感恩節後的星期五,這天是感恩節後開業的第一天,而在美國,人們大多從這時候開始準備聖誕節的佈置、禮物,因此很多店家的業績都會提升。漸漸的就有「黑色星期五」這個說法出現,期望在這一天店家的營收可以由虧轉盈,演變之今就成為了「黑五購物節」的潮流。除了購物之外,在營養保健知識方面我們當然也要跟上潮流啦!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大家認識5種必吃的黑色食物,讓你在黑五購物節搭配攝取,滿足購物慾的同時也照顧自己的健康喔!1.黑木耳說到健康的黑色食物,絕對不能不提到鼎鼎大名的「黑木耳」啦!別看它外表看起來不討喜的樣子,其實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12、花青素、鈣、鐵等等營養素,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蔬菜喔!尤其是膳食纖維的含量,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每100公克的黑木耳就可以提供高達7.4克的膳食纖維,相較於等量的青花菜含有3.1克、菠菜1.9克的膳食纖維,黑木耳的纖維含量真的是非常豐富呢! 也因此黑木耳具有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血管、抗血栓、預防血管粥樣硬化的效果,而擁有「食物界的阿斯匹靈」的美稱!另外它也能幫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也能提供飽足感,對於有體重管理需求的人是非常好的食材選擇!黑木耳是一年四季都吃的到的食物,無論是涼拌、當作佐菜、或是入湯都是非常美味又健康的料理喔!2.黑芝麻黑芝麻在六大類食物中被歸類在「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富含維生素E、芝麻素、鈣質、鐵質…等等,具有抗氧化、維持心血管健康、預防骨質疏鬆的效果喔!比較特別的是,儘管黑芝麻的脂肪多,但比例卻非常優質:45%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40%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以及15%的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例如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需脂肪酸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LA,18:2)就是黑芝麻中主要的脂肪酸形式喔!除此之外,黑芝麻最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它的「鈣」含量了!每100克的黑芝麻能提供1479毫克的鈣,相較於白芝麻僅有76毫克而已。這邊建議大家喝牛奶的時候可以加入一匙黑芝麻,雙重補鈣又不用擔心熱量過高喔!3.黑豆黑豆其實與黃豆、青豆一樣都是屬於大豆,只是種皮顏色不同所以名稱以及富含的營養素有所不同!而黑豆的外皮顏色之所以呈現黑色,原因與它本身富含花青素有關。除此之外,黑豆中的維生素A、胡蘿蔔素、葉酸以及膳食纖維含量都遠遠超過黃豆,尤其是膳食纖維,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克的黑豆含有23.3克的膳食纖維,是黃豆的兩倍多呢!也因此黑豆能維持消化道的健康,也擁有極佳的抗氧化、抗發炎的效果喔!一般常見的吃法是將黑豆先蒸熟之後做涼拌料理,口感清爽解膩;有些人也會選擇將黑豆作為佐料來煮湯或入菜,同樣非常健康又好吃喔!4.黑米「黑米是什麼?」、「跟紫米一樣嗎?」相信這應該是大多數人看到黑米時的反應。其實黑米跟紫米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食物喔!以下就來比較兩者的差異: • 紫米:又稱為「黑糯糙米」,屬於糯米類,吃多了容易脹氣。口感比較黏,升糖指數也較高。• 黑米:又稱為「黑秈糙米」,屬於梗米類,吃起來口感也比較粗,但是升糖指數較低,可以像白米一樣適合長期食用。黑米富含花青素、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維生素C、鐵、鎂、鋅、錳、銅等營養素,100公克的黑米含有165毫克的花青素,相當於46顆櫻桃的含量呢!因此黑米具有抗氧化、抗發炎、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建議大家下次可以嘗試將黑米取代部分白米,混入鍋中一起蒸煮,可以攝取到更多膳食纖維以及抗氧化的營養素喔!5.桑椹桑椹是盛產於每年4~6月的水果,富含花青素、多酚類、類黃酮、維生素A、維生素C,以及一般水果較少有的維生素E,因此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最特別的是,桑椹屬於莓果類,這類水果在加工製成果汁、果醬後,仍能保有花青素、類黃酮等營養,因此,不加糖的純桑椹果醬或100%天然的桑椹果汁,對身體也是有益處的喔!小小一顆桑椹其實對人體有非常多的好處!桑椹有延緩大腦老化、抗發炎、幫助記憶、保護神經、調節免疫等功效,目前學術界也積極在研究其對於阿茲海默症的幫助。而由於它的產期非常短暫,外觀又沒有保護的皮或殼所以保存非常不易,因此是非常珍貴的水果呢。下次遇到桑椹產季記得要好好把握一下,將新鮮桑椹加入沙拉中一起吃可以增添不同風味,或是煮成果醬搭配麵包,也可以榨成果汁飲用都非常美味喔!看完今天介紹的5種必吃黑色食物,有沒有發現黑色的食物其實意外的充滿營養呢?雖然他們可能看起來不怎麼可口,但都是對於人體非常有益的食物喔! 建議大家平常在規劃飲食的時候,除了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之外,也要兼顧食材的多樣性,因為每種不同顏色的蔬果都富含不同的植化素及其他營養。今年黑五購物節,也讓你的飲食跟上流行腳步吧! 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11-13 養生.聰明飲食
靠吃對食物增加成功機率 營養師推薦8種食物有助健康減重
減肥常常是起頭容易、維持難,除了高熱量美食容易讓人破功,無法掌控的壓力和睡眠不足,也把體重再度推向高峰。專家推薦將以下食物納入日常飲食,可以大大增加減肥成功的機率。1.蘋果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熱量大約95大卡、含5克纖維。蘋果皮中含有天然植物化合物「熊果酸(ursolic acid)」,研究顯示可增加脂肪燃燒。選擇無農藥的蘋果、連皮一起吃,能獲得更多好處。2.蘆筍蘆筍利尿、纖維含量高,有利對抗腹脹和減重。它還富含維生素A、 C、E、K、B6,以及葉酸、鐵、銅、鈣和蛋白質,是抗氧化劑的豐富來源。3.豆類富含蛋白質的各種豆子(黃豆、毛豆、黑豆、鷹嘴豆等),是嘗試減肥的最佳食物之一。豆類代謝緩慢,可以維持更長時間的飽足感,因而減少食物攝取,達到減肥效果。半杯的豆類提供約110大卡、7克蛋白質,與1盎司(約28克)的雞肉或魚肉所含蛋白質相當。4.漿果類忍不住想吃甜食時,就吃漿果(藍莓、覆盆子、桑葚、黑醋栗、草莓等)吧!漿果熱量低、纖維含量高,一項研究顯示,與吃65大卡含糖零食的人相比,吃65大卡漿果的人,在晚餐時少吃了133卡路里。另一項追蹤20年、調查超過13萬名成年人飲食模式的研究,發現漿果是維持健康體重的最佳水果之一。5.柑橘類一顆中等橘子約含60大卡和3克纖維,而葡萄柚約含100大卡、4克纖維。柑橘類因高含水量和高纖維,被列為低升糖指數的水果,可穩定血糖、維持飽足感更久。6.蛋蛋曾被視為高膽固醇大敵,但研究證實,適量吃蛋並不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一顆蛋的熱量大約80大卡,富含讓人有飽腹感的蛋白質、維生素E。7.希臘優格高蛋白質和低含糖量,可以幫助抑制食欲。希臘優格的蛋白質是一般優格的兩倍左右。一項為期6年、追蹤超過8500名歐洲成年人的研究報告指出,每天吃一份或更多希臘優格的人,相較於每周吃少於兩份的人,超重的可能性降低20%,肥胖的可能性降低了38%。8.馬鈴薯老是被當成罪惡食物的馬鈴薯,居然有助減肥?事實上,馬鈴薯含有大量纖維,尤其在馬鈴薯皮裡。纖維會讓身體有飽足感、減少進食。一個中等大小馬鈴薯,約含150大卡熱量。
-
2022-11-12 養生.聰明飲食
從數據看素食、葷食者,誰更健康? 飲食注意事項ㄧ次看
素食者體脂率、膽固醇明顯較低、但三酸甘油脂卻偏高,建議吃對蔬食、了解自己身體健康數據。素食者的體脂率、膽固醇數值明顯較葷食者低近年蔬食大受歡迎,許多人加入吃素和蔬食的行列。如何健康吃素?一項收集五年數據的資料庫分析顯示,女性吃素比率明顯高於男性,素食者的體脂率、膽固醇數值明顯較葷食者低,但三酸甘油脂偏高,尤其是50歲以上女性,推測可能與食用過多油脂和糖有關,建議吃蔬食時避免攝取過多油脂。台灣最喜歡吃素的縣市第一名:澎湖縣「美兆健康大數據庫」近五年分析顯示,從2017-2021年,吃素的男性占2.09%、女性3.23%,女性明顯偏高;以年齡層來看,素食者平均以50歲以上居多;最喜歡吃素的縣市第一名,竟然是澎湖縣,素食占比6.99%。吃素降低膽固醇 但為何三酸甘油脂數值不降反升?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中,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都是重要的參考數值,進一步分析健康檢查數據,發現素食者的體脂率、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LDL)都比葷食者低,但三酸甘油脂(TG)卻比葷食者高。從上述調查推論,吃素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為何三酸甘油脂的數值不降反升?根據「美兆健康大數據庫」資料分析,葷食者三酸甘油脂平均數值104.39,素食者反而是107.97。如果膽固醇正常,但三酸甘油脂偏高,仍然可能有慢性病風險。推測隱藏在不均衡的素食飲食背後的殺手可能是「糖」,尤其是精製醣類及攝取過高的熱量。「美兆健康大數據庫」經理莊淵傑進一步指出,數據中發現男女大不同,素食者的三酸甘油脂數值比葷食者高,竟以女性居多。在不同年齡層的男女素食葷食者的數值差異中看出,男性三酸甘油脂數值,在葷食及素食者的數值並沒有太顯著的差異,但女性素食者的三酸甘油脂數值高於比葷食者,尤其是50歲以上族群。推側原因可能是女性食用油脂比率較高,飲食上如吃太多精緻醣類,會在肝臟轉換成油脂,也是造成三酸甘油脂變高的原因之一,再加上遭逢更年期。建議吃蔬食時避免攝取過多油脂,50歲以上女性更要特別注意。素食飲食注意事項根據亞大附設醫院醫院衛教資訊,提供素食飲食注意事項:一、什麼是素食?素食是指飲食中不含肉類、魚類,及其他動物性食品的飲食。依所選擇食物限度的不同,又可區分為:‧純素食(完全素食)者:指完全不食用動物性食品,如肉、魚、奶、蛋類。‧蛋奶素食者:除了奶、蛋及其製品,不食用任何其他動物性食品者。二、素食健康原則:(1) 盡量廣泛選用不同種類且未經精製食品,例如可將黃豆加入五穀飯中一起煮食,且黃豆及其製品是品質較優良且經濟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可多選食。(2) 奶類和蛋類是品質優良的蛋白質,並可提供維生素 B12,食用純素食時則應補充維生素 B12。(3) 多選用蔬菜及水果類,因其可提供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柑橘類的水果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可幫助鐵質的吸收。(4) 食用堅果類食品應注意攝取量,以免因大量攝食造成熱量過高;亦應儘量減少食用,只提供熱量無其他營養素的食物,如:糖果、汽水等,避免引起肥胖症。(5) 飲食要多變化並注意廣泛地攝取各類食品,避免集中選用某些類別的食物,以維持營養的均衡。(6) 純素食者,應注意補充維生素 D(或曝曬日光),以提高鈣質的吸收。(7) 避免攝食過多的高油、高鹽的加工素食製品,如:素火腿、素肉燥,應以天然食物為主要來源。(8)勿攝食過多的脂肪,少吃高溫油炸、油煎的食物。參考資料:‧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素食飲食注意事項
-
2022-11-09 癌症.飲食與癌症
黃豆到底防癌還是致癌?網友最關心10大防癌食物清單一次看
說到最可怕的疾病,相信大家都會想到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而WHO(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有30-50%的癌症是可藉由飲食、作息習慣的調整,來降低罹癌機率,例如透過每日攝取足夠6大類食物及少油、少鹽、少糖,可預防癌症的發生。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防癌食物」相關話題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10大防癌食物網路聲量排行。 「豆類」含豐富膳食纖維 「這些食物」有益女性健康觀察網路上對「防癌食物」的相關話題討論,可發現以「豆類」食物聲量奪冠,特別的是,不少網友對豆類中的「黃豆」保持疑慮態度,認為「黃豆中的雌激素可能會造成乳癌」,但有醫師於節目分享「事實上,黃豆中的大豆異黃酮與膳食纖維能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對健康有正面的作用」,引起熱烈討論,網友紛紛表示「原來黃豆致癌是迷思!」、「看來早餐飲料要改喝豆漿了」,不過也有民眾提醒「黃豆要記得選非基改的,不然反而更不健康」,表示食物還是天然一點對身體比較好。 聲量排行第二的「蘋果」同樣備受關注,有新聞提及芬蘭研究顯示,蘋果中含有類黃酮素,具有強抗氧化力,能幫助抑制肺癌,對此,有網友說道「現在空污越來越嚴重,真的要多吃蘋果」,表示身在空氣不好的都市,平時會盡量攝取對肺好的食物;而排行第三的「堅果」則擁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罹患胰臟癌的風險,許多民眾也表示自己有吃堅果的習慣,留言像是「我每天都會吃一小匙核桃跟杏仁」、「堅果不只健康,也很好吃」,但也有在健身的網友提醒「吃堅果要注意量,太多熱量會爆表」,表示堅果雖然健康,一次還是少量為宜。 此外,針對女性的健康飲食,除了「咖啡」含有多酚類物質,有機會降低得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國際期刊最新研究也顯示,「菇類」中的麥角硫因則對預防乳癌有幫助,民眾看了紛紛說道「太好了,我假日都用咖啡開啟美好的一天」、「準備去全聯買菇菇回家」,而針對男性好發的攝護腺癌,則可以多吃「番茄」,豐富的茄紅素具有抗氧化能力,有網友表示解惑,笑道「難怪我媽每次都叫我爸多吃番茄,終於知道為什麼了」。 看完以上的文章分享,你是不是也已經把防癌食物記錄下來了呢?無論如何,想要有健康的身體,均衡飲食還是最重要的!
-
2022-11-06 養生.營養食譜
小小一顆干貝 蹦出絕妙滋味
我都叫它干貝,或刻意寫成乾貝,表示乾貨;但口語表達時,老闆會以為白色的大海鮮,「其實你說的叫『珠貝』啦,小小的像珍珠,這是最正確的說法。」但說珠貝反而有人聽不懂,所以還是叫干貝吧!我處理干貝有固定流程:先用熱水汆燙,倒掉水分,再加入淹過干貝的米酒,電鍋外放1碗(以下都指吃飯用碗)水,跳起來後放涼瀝乾,去除外表的雜質和邊角的柱筋,再用刀背壓成絲。若為了擺盤和視覺效果,有時我也放整顆,像有一次我用菠菜打成汁,製作一道碧綠湯,就是將一顆顆圓滾滾的干貝落在鮮綠色的湯品上,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另外,年菜的湯品我也愛用干貝燉雞湯,鮮甜好喝。平日我最常用它作XO醬,適用於炒、拌、蒸、煮、煨……雖然是小小的一顆,卻能蹦出絕妙的好滋味。自製XO醬食材:干貝150克、蝦皮100克、辣椒50克、蒜頭50克、沙拉油500克調味料:壺底油精1瓶(70克)、蠔油1大匙前置作業:準備3個250ml的罐子,放到鍋內以滾水殺菌,瀝乾備用。作法:1. 蝦皮洗淨,瀝乾水分,備用。2. 干貝蒸熟後撈出,用刀背壓碎成絲。蒸干貝的水可留起來當高湯用。蒜頭和辣椒洗淨切碎。3. 炒鍋放500克沙拉油。油溫稍微上升後(小火),先放蝦皮,炒1分鐘後再依序放干貝、蒜頭、辣椒續炒。(食材下鍋的先後次序,可自行決定,亦可另放金華火腿)4. 保持中小火,拌炒10分鐘後,加1瓶壺底油精和1大匙蠔油。5. 關火,放涼,裝罐。6. 可裝成3罐250毫升的XO醬。● 多出的XO醬可當禮物送給親朋好友;若只想作一罐,可依食材遞減。金銀干貝湯食材:8顆小干貝、1盒雞蛋豆腐、1根蔥綠作法:1. 將蒸熟的干貝壓成絲狀(或撕成絲)。2. 準備湯鍋,放3碗雞高湯,上面掛上不鏽鋼瀝水濾網勺。3. 雞蛋豆腐切成片狀,用湯匙按壓,豆腐穿過細緻的濾網即成細絲。不過很多豆腐細絲會貼在濾網背面,只需用湯匙輕輕刮下。4. 鍋中加入作法1蒸熟的干貝汁和干貝絲,以小火慢慢煮滾。5. 加1/4茶匙的鹽、雞粉,香油(醬油膏或蠔油亦可,用意在於調色)。6. 加太白粉水攪拌,增加湯品濃稠度,讓滑嫩的豆腐絲和富有嚼勁的干貝絲,細細分明地飄在雞湯上,看起來更好喝。7. 盛入碗中,撒點蔥綠點綴。● 若不喜歡勾芡,作法6可省略。● 由於豆腐和干貝兩種食材顏色相近,拍照時特地舀一匙讓讀者看清這道的確有干貝絲。● 這道像極了文思豆腐。一般人印象中的文思豆腐需要以精細的刀工,切成數千根細絲,好像經驗老道的師傅才作得到,其實只要使用不鏽鋼瀝水濾網勺即可。● 如果覺得這道湯品太單薄,可加細麵線,吃起來較有飽足感。干貝銀芽食材:8顆小干貝、1包黃豆芽(約150克)作法:1. 黃豆芽去頭去尾,視為銀芽,泡在水中,吃起來較清脆爽口。2. 取出蒸熟的干貝撕成絲狀,用餐巾紙擦乾水分。3. 炒鍋內放1.5大匙油,放入干貝絲,由於容易噴油,最好蓋上鍋蓋,約1分鐘後,干貝變成金黃色,瀝乾油,盛起備用。4. 剩下的油爆炒銀芽,加入一點鹽和雞粉調味,大火炒約1分鐘,放進干貝絲拌炒均勻。或將干貝絲撒在銀芽上亦可。
-
2022-11-06 養生.聰明飲食
植物奶能取代牛奶嗎?專家解答哪種營養成份更能被人體吸收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近年,以植物奶取代動物奶的風氣興盛。除了疾病如乳糖不耐症的影響,許多人也因營養價值或環保考量而開始飲用植物奶,但動物奶與植物奶的成分其實大不相同,且計算碳足跡還需考慮長程運輸的問題,兩者難以輕易相互取代!近年來吹起植物奶的風潮,從率先搶進咖啡廳市場的瑞典植物奶品牌Oatly帶起,不少品牌提倡健康、環保、愛地球、營養價值等口號,根據《食力》「你是『鮮奶』控嗎?市售鮮乳國內外、大小廠你如何選?」問卷調查發現,消費者由動物奶轉為飲用植物奶的主因分別為:營養價值(44.1%)、環境永續(32%)、個人疾病(27.7%)等,難道植物奶這些項目真的都輸給牛奶嗎?動物奶營養價值無可取代的原因是它:人體吸收率佳「植物奶終究沒有辦法取代牛奶。」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明汝說。不管是動物奶或是植物奶,多數人最在乎的就是營養價值,但以基質來源完全不同的兩種產品來看,這樣的比較其實並不公平。即使不是自己主動選購植物奶,走進咖啡廳也常聽見店員在點餐時詢問,是否要「升級」加購更換成燕麥奶,讓不少消費者下意識認為植物奶是更好的選擇,覺得營養價值更高或是更健康,「以燕麥奶來說其實它的熱量並不低,因為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陳明汝說,且即使是植物奶也有營養成份的差異。「如果真的要說營養價值,豆漿才是最理想的植物奶選擇。」陳明汝分享到在比較營養價值時,最重要的是看消化率(digestibility),也就是指食物經過人體消化系統後,真正能吸收營養素的比率。除此之外,牛乳在重要的營養素鈣質提供上,植物奶很難取代,動物奶在此略勝一籌。特殊族群對植物奶仍舊有需求植物奶並不是完全沒有優勢。「乳糖不耐症、或是對牛奶過敏的人,可以選擇植物奶飲用。」陳明汝笑著說。亞洲人高達70%都患有乳糖不耐症,有這類症狀的人喝了乳製品最多的反應就是腹瀉,陳明汝也直言症狀輕微的人其實可以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去喝,腸道微生物其實可以透過刺激、訓練,對於乳醣的分解能越來越好,腸胃也會越適應。此外,在加工技術上,通過水解其實可將90%的乳醣進行分解,但這樣的加工過程中可能會讓牛乳產生些許苦味,消費者在喝到苦味後往往難接受,也因此在鮮乳上不太常見到這種處理方式,多是配方乳粉才會以此加工來解決乳醣所帶來的腹瀉問題。此外,對牛乳過敏主因是牛奶中含有β-乳球蛋白(β-lactglobulin),這個物質是人體中不存在的蛋白質,面對外來蛋白質,部分群眾就可能在飲用過後發生過敏不適反應。面對這樣體質不適,植物奶就會是更好的選擇。而植物奶所能提供的營養與動物奶也有不同。以燕麥奶為例,之所以被極為推崇的主因被認為是一種健康、可持續的牛乳替代品,其健康益處與β-葡聚醣(Beta-Glucan)的存在有關。EFSA(歐洲食品安全局)於2009年就公開表明,β-葡聚醣每天攝入至少3公克,能夠幫助維持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豆漿中同樣也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成分,如異黃酮、多酚等,對心血管健康同樣具有很好維護效果。從生產體系來看,植物奶真的比較環保嗎?植物奶最常被提出的優勢,莫過於環保概念。牛奶最常被拿出來檢討的主因是畜牧業不管是在土地、水資源的使用高,加上牛隻溫室氣體排放的程度對於環境也造成不小的影響,但植物奶就真正環保嗎?事實上,以台灣的現況來說,植物奶不管是原料或是產品,居多仍舊是以進口為主,從整個供應原料到最終產品來計算碳足跡歷程,以台灣仰賴海運進口來看,加上長途航運,硬生生就是將碳足跡的數字上加了一筆。面對這樣的問題,其實台灣也有品牌選擇在地原料製作成植物奶產品,好比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所輔導,並由義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北市農會合作製造,所推出的「100%台灣產黃豆奶」產品,所使用的黃豆就是來自高雄的「高雄9號」及「台南10號」產銷履歷黃豆,以環保的角度上來看就能更落實碳足跡減少。而瑞典植物奶品牌Oatly為了更符合自己所倡議的環保訴求,也盡可能去改變長程運輸的事實,除了2022年將以新加坡工廠供應亞洲市場需求之外,也將在2023年在英國開設工廠,目前預估的產量約為年產3億公升植物奶,以因應英國植物奶需求提升的趨勢,相較於當地的畜牧業碳足跡可望減少至少7成。而能不能相應對走到地產地銷、減少碳足跡,主要的考量仍舊脫不了市場需求與產業型態。反觀畜牧業對於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其實不少牛乳品牌也都將關注落在環保,除了牛隻養殖環境、飼料改進來減少碳排放外,也思考排泄物要如何再有效利用。除了大規模的循環利用資源可能要耗費大量成本投注,但其實也有相對較簡單、成本較低的方式可以下手,如食品大廠義美將牛乳的包裝材料首先納入可改變的範疇,利用甘蔗汁所製成的生質塑膠,讓紙盒能夠100%回收再利用,這也都是希望夠平衡畜牧產業帶來環境困擾。而單純以運輸成本來看,台灣地產的牛乳除了免除長時間航運以外,以加工流程上來看鮮奶進場的時間幾乎是2天內就絕對需要進行處理,否則品質就容易產生變化,在新鮮程度上、運出成本上相近於進口植物奶產品仍具有一定的優勢。簡單來說,不管是牛乳或是植物奶的存在價值,並沒有可能取代對方,而是能夠滿足各自不同需求的族群。踏入植物奶市場已有15年愛之味董事長陳冠翰也表示:「植物奶是完全另一個市場的存在,並不是為了取代牛奶而生。」在現下的趨勢來看,如何開發出符合消費習慣的產品,才是植物奶真正應該鑽研的道路。【本文出自食力Vol.26季刊《乳業戰爭 九大擂台誰是贏家》】延伸閱讀▶2019年起植物奶成長率持續超越動物奶! 燕麥奶空降咖啡館、搶奪牛乳市佔▶燕麥奶大勢崛起,但它的健康、環保價值真的如宣稱說的那麼好嗎?▶瑞典研發出全球第一款「馬鈴薯奶」飲品!不含常見過敏原、生產比燕麥和杏仁更環保(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10-28 醫療.婦產科
女性停經多在45至52歲!3招改善熱潮紅、心悸、失眠...更年期身體不適
52歲的吳媽媽近來常感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半夜難以入睡,還會有突如其來的燥熱感,甚至夜間出現盜汗等症狀,嚴重影響睡眠品質,經由醫師說明後,才了解原來這些都是更年期常見不適的現象。婦女更年期 多在45-52歲發生更年期是生命中自然轉變的一個階段,許多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而婦女大約發生在45至52歲,根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50至54歲婦女約有8成、55至59歲婦女則有9成,有經期不規律或已停經的更年期變化,且停經年齡平均發生在50歲左右,表示女性有1/3的歲月是在更年期後渡過。卵巢功能退化 會有常見生、心理不適這段期間由於卵巢功能開始退化,導致雌激素的分泌減少,部分婦女會出現生理、心理的不適症狀,及常見更年期不適情形包含: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煩躁、記憶力減退等,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更年期不適的影響程度因人而異,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需要進一步尋找婦產科或家醫科醫師的協助,以改善相關不舒適的情況。3大緩解秘訣 改善更年期不適 改善更年期不適,最基本就從日常生活調整做起,簡單自我照護方法,國民健康署提供3個秘訣:1.均衡飲食:均衡攝取各類食物,遵守低脂、高纖、高鈣原則,並補充天然雌激素食物,可選擇黃豆類及其製品、全榖雜糧、牛蒡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2.放鬆舒緩:建議睡前做溫和及放鬆身心的活動,如泡熱水澡、冥想、瑜珈、深呼吸等,有助於安心入眠,避免劇烈活動影響睡眠。3.規律運動:規律的生活作息及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每週至少150分鐘,增加心血管健康,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國民健康署也鼓勵民眾,透過培養興趣或找到新的核心價值,例如:公益活動、志工服務等,依自己狀況訂定生活目標,改善心情同時也能促進大腦的健康,更多資訊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製作的「婦女更年期保健手冊」,或利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搜尋及下載使用。
-
2022-10-28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豆、澱粉豆、蛋白質豆,3大豆類一次分清楚!小心這「偽豆類真澱粉陷阱」熱量超高
對於健身的人來說,想要練出完美線條,就得多攝取蛋白質來作為重要的肌肉合成來源。不過,市面上的豆類千百種,有時名稱裡有含「豆」字,卻又不是真正的豆類,如果沒有搞清楚成份,通通都吃下肚的話,恐怕會適得其反,最怕的還會愈吃愈胖!澱粉、纖維、蛋白質,你吃的是哪一種?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說明,雖然豆類都叫做某某「豆」,不過個別豆類在口感上還是有差,而依其主要的營養素,大致可以將它們分成三大類:◎澱粉豆:紅豆、綠豆、皇帝豆、花豆顧名思義就是澱粉質含量較高的豆類,20g的乾澱粉豆約含有15g的碳水化合物,雖然熱量和白米飯差不多,比較起其他營養素卻是澱粉豆大獲全勝,不僅比白米飯多出3倍蛋白質、30倍膳食纖維,鉀、鈣、鎂、鐵等營養素也是白米飯的8~15倍不等。◎蔬菜豆:豌豆莢、豇豆、四季豆、翼豆蔬菜豆的爽脆纖維感,吃起來就很像一般所吃的蔬菜。只要是在蔬菜裡能想到的營養素,如鉀、鈣、膳食纖維等,在這些豆裡通通都能找到,屬於低熱量且高纖維的豆類;想要減肥的人如果想換個菜單,不妨從蔬菜豆下手,不僅能增加飽足感,也能減少熱量攝取。◎蛋白質豆:黃豆、黑豆、毛豆、鷹嘴豆蛋白質豆的口感較紮實,還會有淡淡的豆香味,且豆如其名,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一般來說,20g的乾蛋白質豆,或50g生鮮蛋白質豆(例如毛豆仁)就含有7g蛋白質,約等於30g的肉類,因此若是想大量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豆類或其製品如豆漿、豆腐等,都是非常優質的選擇。不過,程涵宇提醒,需要控制熱量的人就要注意了,因為蛋白質豆的熱量可是不容小覷,以常見的黃豆為例,攝取乾黃豆20g就有71卡的熱量,但去皮雞胸肉30g卻只有它的一半。 優質蛋白質來源 大豆異黃酮好處多程涵宇提到,豆類含有富含的異黃酮素(isoflavones),為一種植物性的類雌激素,又因為在大豆中含量最為豐富,因此又被稱為「大豆異黃酮」。由於結構與雌激素類似,不僅能減緩停經婦女的骨質流失,也能調節女性荷爾蒙不足所產生的相關症狀。除此之外,根據臨床研究,大豆異黃酮本身還具有啟動體內抗氧化系統的功能,因此也能清除體內自由基,降低乳癌死亡率與復發的危險性,對於廣大女性來說,既能養顏又能保健身體。而大豆異黃酮的功效還不只這些,程涵宇解釋,大豆異黃酮能降低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以預防動脈硬化或冠狀動脈相關疾病。至於豆類煮久了蛋白質會不見嗎?程涵宇強調,並不會,在一般烹煮的情況下,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是不會被破壞的。常見豆類加工食品 留意購買地雷我們生活周遭充斥著許多豆製品,如豆漿、豆腐、豆乾、豆花、豆皮等,大部分都是由黃豆加工而來,而許多人一聽見「加工」二字,不免會在購買上持有疑慮。為此程涵宇表示,其實只要秉持原料非基因改造、製程安全衛生,無額外的添加物等基本三大原則,就能先掃掉一堆地雷。有趣的是,豆腐跟人不一樣,留越多渣的豆類加工食品,就代表它的膳食纖維越多,對人體也越好。建議在挑選豆類加工品時,也盡量以天然的米白或米黃色的食品為佳,像是市售的褐色豆乾大多摻有焦糖色素,就須特別留心。這些豆腐沒含大豆成分 天然豆類吃進營養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有些冠名「豆腐」的產品,其實不是真正的豆腐,不僅蛋白質含量較低,還會帶來超高的熱量!程涵宇指出,沒有大豆成分的「豆腐」其實意外的不少,包括芙蓉豆腐、杏仁豆腐、魚豆腐等,都是使用其他東西加工而成。好比百頁豆腐,其實是大豆分離蛋白再加上植物油以及加工過後修飾澱粉所製成,其油脂含量是傳統豆腐的5倍,熱量更是傳統豆腐的2.4倍。程涵宇提醒,想要吃進豆類的營養及好處,還是優先選擇天然的豆類,例如黃豆、黑豆、毛豆、鷹嘴豆,或是微加工的豆類例如豆腐、豆漿等為佳。延伸閱讀: ·看起來無害卻超肥!營養師揭「豆腐熱量陷阱」排行 百頁豆腐竟比油豆腐還油 ·「三色豆」沒營養? 其中2樣就是澱粉!營養師揪3常見隱形肥胖蔬菜 
-
2022-10-25 醫聲.慢病防治
詹宏志曝罹糖尿病不敢吃「甘納豆」 專家:吃對這些豆,有助控制血糖!
知名作家、Pchome網路家庭創辦人詹宏志日前透露自己罹患糖尿病多年,喜愛美食的他因此必須忌口,連最愛吃的「甘納豆」也忍痛放棄。不過專家解釋,糖尿病患者只要吃對種類,黑豆、納豆等豆類食物,其實有助於促進胰島素分泌,進而降低血糖。糖尿病無法根治 患者需終生調整生活型態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每年台灣糖尿病新生個案人數約為十六萬人,已經超過今年台灣新生兒人數的十二萬。事實上,糖尿病目前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且共病眾多,患者或需要終生服藥、施打胰島素,也必須積極調整生活型態,飲食即為重點之一。現年66歲的詹宏志近日發表新書《舊日廚房》,該書係他個人首部飲食文學作品。在月初一場新書分享會上,詹宏志憶起人生中不同階段的美食經驗。他提到,阿姨結婚時的聘禮是甘納豆,年幼家貧的詹宏志,原以為終於有「甜頭」可吃,結果聘禮依照地方風俗,必須退回、不能吃,他便在街上哭了起來。如今已是德高望重的作家、企業家,不少聽過這段經歷的友人,每逢年節,就會送上甘納豆做為賀禮,詹宏志笑稱:「可是現在我是糖尿病的病人,其實是不能吃它的!」黃豆可降血糖 部分豆子屬五穀雜糧類 應與澱粉代換詹宏志口中的「甘納豆」,是一種以栗子、花生、白雲豆等豆類,經過糖漬處理製成的古早味蜜餞類食品,與名稱極其相似的「納豆」並不相同,後者是由黃豆發酵而成。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指出,在台灣甘納豆多使用白雲豆進行加工調理,過程中會額外加入精緻糖,糖尿病患者需限量食用。納豆的作法,則是使用黃豆加入納豆菌發酵製造而成。他表示,黃豆本身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能夠抑制蛋白質分解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可使體內胰島素分泌更加旺盛,進而降低血糖值。黃建寧表示,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豆類,包含下列三種:一、黃豆(含納豆)二、黑豆三、鷹嘴豆黃建寧解釋,黃豆屬於水溶性食物纖維,在消化系統能延緩醣類的吸收,抑制血糖值急速上升。此外,因為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1,有助燃燒醣類熱量,避免多餘的葡萄糖蓄積在體內。黃豆的其他成分,如:皂角苷、金雀異黃苷、卵磷脂,則可減少血液中的脂肪、抑制體重增加,有助減緩肥胖型糖尿病患病情。黑豆的「蛋白質+纖維」黃金組合,能夠促使人體的消化道以適當速度蠕動,並於過程中被妥善分解,使血糖上升速度趨於穩定。鷹嘴豆的升糖指數相當低,有助於控制血糖值。其成分包括約七成的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和少量脂肪和纖維。蛋白質和纖維,在體內會減緩碳水化合物吸收,有助調節血糖。其他豆類,如:紅豆、綠豆、皇帝豆,在六大類食物中被歸類為「全榖雜糧類」。黃建寧表示,糖尿病患者只要多加留意,與飯、麵等澱粉類食材進行代換,便可食用,不至於對血糖變化造成直接影響。美國糖尿病學會:豆類屬「超級食物」有助血糖管理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則將豆類封為糖尿病患者的「超級食物」,同時建議糖尿病患者每週在餐點中加入乾燥或低鈉的豆類。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出,腰豆、白腰豆、斑豆、黑豆皆屬於富含維他命與礦物質,如鎂、鉀的食物,且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此外,由於豆類成分不含碳水化合物,每半杯卻可以提供等同於半盎司動物性肉類的蛋白質,並且沒有有害健康的飽和脂肪。國外健康網站《Healthline》亦報導,豆類具有升糖指數較低(低GI)的特性,有助糖尿病患的血糖管理,其健康價值勝過許多澱粉類食物。事實上,豆類的成分中富含蛋白質與纖維質,每餐適量食用,有助健康,是低醣飲食的重要選項。國際醫學期刊《JAMA》的一項研究結論則顯示,若把豆類納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低升糖指數飲食當中,除了可以幫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亦可降低患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即冠心病,CHD)的機率。豆類怎麼煮才安全?專家:注意食鹽添加量至於如何食用豆類才安全、不會造成反效果?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可以使用罐裝豆類,但要記得把水瀝乾,以免攝入其中含有的鹽分。《Healthline》專家也提醒,雖然豆類可以做成任何形式的料理,如:沙拉、砂鍋菜、十穀米等,但糖友烹調時應特別注意不要加入過多的食鹽,反而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蒜頭、孜然、鼠尾草等作為辛香料,是可以嘗試的調理方向。延伸閱讀1/專題|糖胖症襲台! 拼WHA二〇三〇糖尿病目標 賴清德籲整合各界資源延伸閱讀2/罹這癌症機率激增239%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糖尿病是疾病之母,器官保護最重要!
-
2022-10-24 養生.聰明飲食
豆腐放冰箱前,一動作防微生物孳長!專家:表面出現黏液就是壞了
豆腐,一直是深受台灣民眾喜愛的美食,但是,豆腐有哪些種類?如何製成?以及它的正確保存方式? 百變豆腐 原料大不同 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高彩華教授說明,豆腐屬於加工品,傳統豆腐的口感適中,可在冷凍後做成「凍豆腐」,發酵後做成「臭豆腐」;盒裝豆腐的口感較軟嫩,可添加雞蛋做成「雞蛋豆腐」。此外,常見的「百頁豆腐」並非以黃豆為原料,而是將大豆分離蛋白加上油、澱粉、調味劑,再以硫酸鈣當作凝固劑成型製成之產品。而「芙蓉豆腐」雖然名稱中有豆腐二字,但成分中並沒有黃豆,而是純粹用雞蛋加上調味料製成。 豆腐屬低GI食物 2類油脂多須慎食 高彩華教授指出,以黃豆為原料的豆腐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熱量也低,也屬於低GI(Glycemic Index,升糖指數)食物,內含的「大豆異黃酮」更是優質的植物性雌激素。但是,百頁豆腐與芙蓉豆腐中含有較多油脂與鹽類,特定疾病飲食患者食用前須經醫師評估,避免過量。 豆腐小心選購 這樣保存不出錯 高彩華教授提醒,選購商業包裝豆腐時,先注意是否逾有效日期,並注意賣場冷藏溫度是否足夠,回家後馬上置入冰箱中保存並於效期內食用完畢;而於傳統市場選購豆腐時,應先注意表面是否有黏液?聞起來是否有酸味?若有此現象,可能已腐敗,不宜購買。從傳統市場買回的豆腐應立刻放入冰箱,並在一兩天內食用完畢;也可考慮在放入冰箱前,取出豆腐稍以煮過的冷開水沖洗表面,放進加蓋保鮮盒,再注入煮過的冷開水,可稍微延緩微生物的孳長,但仍須儘快食用完畢。此外,家中冰箱的溫度應該要確保在7℃以下,冰箱內部也應該要定時清理;同時將生魚、生肉與豆腐分層、分區擺放,才能避免交叉污染的疑慮。【資料來源】 健康醫療網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