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體溫
共找到
1407
筆 文章
-
-
2022-01-24 養生.抗老養生
手腳冰冷發麻怎麼辦?專家教做抬膝拉筋3運動,鍛鍊下肢肌力暖身體
歲末將至,一波波寒流陸續報到,手腳冰冷發麻,除了食補養生、泡熱水澡,不妨也起身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促進末梢血液暢通。每天只要練習10分鐘,就能有效通氣血、助循環,讓身體自然暖和起來,四肢不再冰冷難耐。末梢部位冰涼 體溫調節亂冬天一到,你有手腳冰冷的困擾嗎?有些人冷到發麻受不了,需要靠電暖器抗寒才能入睡。中醫理論稱為「寒厥型」體質,俗稱「冷底」,其實手腳冰冷是血液循環不佳,代表心血管系統出了問題,無法正常將氧氣及養分輸送到全身,體溫調節的平衡機制紊亂,末梢部位特別感覺冰涼。若長期有手腳冰冷問題,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應就醫檢查治療,並透過飲食、藥物及調整生活習慣進行改善。還可從運動保健著手,WaCare專家、物理治療師許愷彥分享下肢循環肌力訓練課程,循序漸進運動次數和強度,達到稍微流汗的程度,就能強化體溫調節能力。增強肌力 提升心肺功能許愷彥說,下肢肌力增強後,心肺功能也會跟著提升,對熟齡族群來說,肌力訓練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減少跌倒、骨折的風險。疫情期間,在家也能適度運動,許愷彥提醒,下肢肌力訓練課程進行前,先準備彈力帶或裝滿600㏄水的寶特瓶、無扶手椅子,就可跟著專家做三種「抬膝拉筋」運動,改善血液循環,讓身體暖起來。一日健康自主學習表:●想體驗更多主題運動,元氣網新增「元氣一日課」會員專屬服務課程,包括自主運動、生活技巧、健腦活動、健康知識等,鼓勵民眾線上學習。●首周以「抗寒力」設計一系列活力晨操、用藥安全、洗澡沐浴、無毒飲食等內容,探索自己熱愛學習的事物。
-
2022-0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亞旭電腦疫情擴散!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最新措施一次看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國內新增13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2例本土個案及4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本土個案其中2個來源分別為高雄港個案和桃園亞旭電腦廠個案,其中亞旭電腦廠驗出63例及離職員工1人,比重最高。桃園亞旭電腦工廠疫情,22日下午兩點指揮中心記者會指出,該廠累計70例個案,桃機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確診者多數為移工,也有本國籍作業員,病毒量有高有低,初判是被西堤用餐移工感染,因未採實聯制且無隔離,加上距1月9日用餐日至今已超過十天,感染範圍仍再調查。經濟部:本土疫情爆發,經濟部今表示,適逢春節前採買人潮,為降低COVID-19威脅國內社區防疫安全,經濟部已請超商、超市及餐飲業確實落實實聯制,量體溫等防疫措施,各超商超市也會加強實聯制的廣播密度提醒民眾配合實聯制,以共同維護門市人員及顧客的安全。勞動部:勞動部長許銘春表示,針對移工,勞動部除嚴格要求雇主及仲介公司配合相關篩檢及疫調,也立即啟動4大應變措施,其中,第一波將優先協助聘雇移工人數達5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進行全面快篩。內政部:內政部長徐國勇宣布,春節期間宗教場所參拜人員禁止飲食,若有平安湯圓、麵食,必須以密封盒包裝,並禁止提供餐具。若要擲筊,必須有專人每次消毒,並強烈建議民眾自備參拜器具。香客大樓以一人一室為限。另外,停辦容易人潮擁擠的集會活動,比如搶頭香、遶境、廟會,500人以上宗教活動必須提報防疫計畫,「政治人物禁止跑攤」。交通部:交通部宣布,23日起大眾運輸運具內禁止飲食。禁止民眾在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域除外)、航空國內線航班等運具內飲食,若因生理需求需喝水、服藥、哺乳,應於食用完畢後儘速佩戴口罩。另外在除外範圍內有飲食需求者,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之情形下,得於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台北市:台北市長柯文哲22日參加中正區里長座談,對於疫情,柯文哲說,他的態度,原則上維持二級警戒,但不影響民生的開始加嚴,內政部已經宣布坐公共運輸不准吃飯,過年期間宮廟活動要下降,不影響經濟活動的,應該是開始加嚴,看疫情變化再調整防疫戰術,但疫苗該打趕快打。桃園市: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在防疫會議說,亞旭電腦爆感染新冠肺炎的員工是在遠雄自貿區B棟3、4樓工作,A棟10樓則有他們的作業倉庫。港區內也有1處亞旭員工宿舍,共住209人,港區外有7處移工宿舍,共住177人,都要匡列採檢疫調。目前,加值區有34家工廠停工,除了亞旭電腦之外,其他33家均預防性停工一天,員工必須採檢,目前由機場前進指揮所負責;社區部分,桃園今天下午新增蘆竹東溪路停車場、大園三和天幕籃球場2社區採檢站。據了解,除今明兩天停工、全面清消,已經篩檢出確診的63名移工分別移至集中檢疫所或醫院,其餘的320多名移工也預計在今天下午全部移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新竹縣:新竹縣衛生局今緊急聯繫位於台元科技園區內的亞旭竹北廠,目前了解竹北廠共有178名員工,主要做研發,並無生產線和移工需求,初步調查僅有1名員工曾在1月13日到過桃園廠洽公,現已安排採檢中。新北市:新北市府主動針對亞旭中和廠相關移工是否接觸交流進行調查,該廠相關單位初步回報均無支援情況,不過22日中午市府經由精準疫調追查發現,該公司曾派遣68名勞工前往桃園廠支援,亞旭公司調動卻完全沒有通報,仲介及公司面對詢問時未說明詳情,情節重大,新北市府將重罰30萬元。高雄市:高雄市府宣布,今天染疫新增14人,其中12 人與高雄港區新光輪中島區群聚感染有關,另2例為新住民及海洋科技大學學生返北確診,市府今天下午也公布已確定的確診個案足跡。
-
2022-0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春節寺廟禁飲食、搶頭香 徐國勇:政治人物禁止跑攤
疫情升溫,內政部長徐國勇宣布,春節期間宗教場所參拜人員禁止飲食,若有平安湯圓、麵食,必須以密封盒包裝,並禁止提供餐具。若要擲筊,必須有專人每次消毒,並強烈建議民眾自備參拜器具。香客大樓以一人一室為限。另外,停辦容易人潮擁擠的集會活動,比如搶頭香、遶境、廟會,500人以上宗教活動必須提報防疫計畫,「政治人物禁止跑攤」。行政院今上午召開擴大防疫會報,徐國勇下午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他表示,春節期間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防疫措施,共同性的措施每天都在做,包含實聯制、量體溫,提供洗手或消毒用品等,更要加強環境衛生,對確診事件更要依據CDC規定即時應變。徐國勇表示,宗教場所員工與內部人員健康管理,「至少要接種兩劑疫苗」,如果沒有,請宗教團體暫時休息,等打完兩劑,14天後再來參與活動。其次,進入宗教場所要全程配戴口罩,尤其是神職人員、執事人員、主持宗教儀式人員,全數必須戴口罩。集會活動方面,徐國勇說,「所有民選公職人員及政府官員,禁止跑攤。」在過年時,共體時艱,把這波疫情很快度過,作為民眾典範和表率。其次,必須防止聚集、群聚等場所,停辦容易聚集擁擠的人潮,難以維持社交距離的集會活動,「比如搶頭香、遶境、遊行、搶春遊等,春節期間停辦。」宗教活動參與人數達到500人以上必須提報防疫計畫,經過舉辦地區地方政府同意後,始得辦理。徐國勇進一步表示,參拜、禮拜都沒問題,但必須進行人流管控。根據過往經驗,管控可人留人數,室內2.25平方米、室外1平方米,出入口必須派員管控進場人數,出入也必須分流,以宗教廟宇來說,可龍進虎出、右近左出,參拜動線需妥善規化。民眾點光明燈、捐款,要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要標示牌站立點。餐飲部份,參拜人員禁止飲食,若有提供平安湯圓、其他餐點如麵食等,宗教團體需以密封盒包裝,要有蓋子並先分裝,禁止在公共場所現場分裝。住宿方面,若有香客大樓、會館等非內部人員住宿場所,以一人一室違憲,「若是大通舖只能一人住。」另外,也禁止宗廟提供餐具;若要擲筊,則一定要派專人在民眾使用後,每一次都要噴灑酒精消毒,並強烈建議民眾自備以上祭祀器具。
-
2022-0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升溫 交通部:明起大眾運輸運具內禁止飲食
國內疫情升溫,行政院長蘇貞昌院長今上午召開擴大防疫會議,針對高雄港感染,要求交通部確實檢討防疫措施未盡完善之處,並研議列車中飲食規範。交通部宣布,明天起大眾運輸運具內禁止飲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今天本土有82例,是非常高數目,主要來源是高雄港區和桃園亞旭公司,會有些加強措施。交通部長王國材今下午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說,今天主要宣布三項防疫措。因應國內疫情擴大,明天開始禁止陸海空公共運輸飲食,車廂、船舶、航器內明天開始禁止飲食,生理需求需要喝水服藥,是可以的,但吃的話就在站區。王國材說,再來是運輸場站清消比照三級。第三是機場防疫計程車入境原先需要手填,現在用路徑旅客搭乘防疫車隊零接觸,入境不要接觸,只要掃瞄入境檢疫條碼,就有乘車單,也不用旅客拿,機場工作人員拿,再搭乘防疫計程車。交通部新聞稿表示,因應農曆春節假期將屆,預料將會湧現返鄉人潮,自23日起禁止民眾在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域除外)、航空國內線航班等運具內飲食,若因生理需求需喝水、服藥、哺乳,應於食用完畢後儘速佩戴口罩;另外在除外範圍內有飲食需求者,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之情形下,得於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違反規定,經場域人員勸導不聽者,依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第1項規定,可處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交通部說,王國材除於21日召開擴大防疫會議,請各單位針對大眾運具及場域比照三級警戒標準執行清消作業,落實相關防疫作為外,也呼籲國人,請務必配合搭乘大眾運輸量測體溫、戴口罩及遵守飲食相關規定,保護自己也維護他人健康。
-
2022-01-21 養生.聰明飲食
這7種食材、營養素主宰身體核心溫度!營養師最推這道家常菜
你可能不知道,食物中的營養素主宰著身體的核心溫度,只要吃進正確的營養素,冬天不用穿得厚重、像個不倒翁,也能由內而外暖起來。 近來天氣轉涼,讓人一到戶外不免瑟瑟發抖。其實人類是恆溫動物,若體溫低、手腳冰冷,表示身體裡缺乏相應的營養支持,不足以維持體內核心溫度,只要補充對的營養素,身體的能量充足,守得住核心溫度,就能不怕冷。 哪些營養素可以提升核心溫度呢?臺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想讓身體由內而外暖起來,可在食物中添加新鮮的辛香料,舉例來說,咖哩就是很好的保暖料理,裡面含有薑黃素,又多會加入洋蔥進去炒,更搭配了飯(澱粉)、肉(蛋白質)等食物所含的營養素,就能暖起來,只是,咖哩飯的熱量稍高要留心。 補血暖身─鐵質 除了先天性的貧血之外,女性因每月的生理期失血,很容易造成血紅素不足的貧血,缺血時,攜帶氧氣的紅血球減少,血液循環下降,血中的含氧量偏低,當然容易感覺寒冷,劉怡里建議,若沒有其他慢性疾病,月經來時吃2 至3 次低脂紅肉,例如:牛腱、里肌肉等補鐵,能很快改善,或是攝取含鐵量高的蔬菜,餐後搭配維生素C 高的水果,都有助於鐵的補充。 補身熱血─薑辣素 薑母鴨、熱薑茶都是冬天常見的菜色,吃了加入薑的料理後,會感覺到全身血液活絡起來,身體自然暖和。薑吃起來有辛辣口感,就是薑辣素的作用,它能適度促進血液循環,讓腸胃和內臟器官活絡,也是超強的抗自由基食物,對抗體內發炎有一定的效益。 合成肌肉─蛋白質 蛋白質是身體非常重要的成分之一,舉凡肌肉、指甲、頭髮、皮膚和內臟,都需要蛋白質的組成。 缺乏蛋白質者通常會怕冷、臉色差、掉髮、皮膚枯槁、肌肉量少,而蛋白質的食物產熱效應最快,所以可選擇海鮮、低脂動物性蛋白質和豆類等補充,尤其吃藥膳補品時,可用魚肉、雞肉代替豬肉,減少脂肪和熱量的攝取,而痛風、腎臟病等患者,則要切記蛋白質不可以攝取過多。 抗氧活血─硫化素 蔥蒜有非常特殊的味道,是因為其中富含硫化素所致,除了有抗氧化的功效外,也能促進新陳代謝、刺激身體汗腺。 辛香料中的大蒜、洋蔥、青蔥、青蒜,或花椰菜、高麗菜等及其他十字花科植物都富含硫化素,但很容易揮發,且硫化素溶於水、加熱也容易散失,蔬菜不宜烹煮過久,大蒜和洋蔥可以磨碎加進菜餚裡,若只拿來爆香而沒有吃進去,是攝取不到硫化素的。 促進代謝─辣椒素 在台灣,不管走到哪,麻辣火鍋、麻辣鴨血都是冬天的熱門美食!辣椒功效來源來自於辣椒素,俗稱的唐辛子,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甚至幫助脂肪燃燒。 不過,劉怡里提醒,若要達到保暖功效,必須食用辣椒本身才能攝取到辣椒素,或是切碎放進料理食用也可,唯獨胃食道逆流、胃潰瘍、食道灼傷等消化器官疾病者不適合吃辣。至於民眾最愛的麻辣鍋等再加工品,吃下的辣椒素所剩無幾外,多搭配高油重鹹的料理方式,反而增加身體負擔。 增加能量─澱粉 許多女性為了愛美而積極減重,熱量不足的情況下,也會讓身體覺得寒冷。 劉怡里提醒,碳水化合物能轉變成葡萄糖,是身體很重要的熱量和能量來源,讓身體有產熱效應,從中醫的角度看,就是能夠「補中益氣」的養分,如果不喜歡吃白米飯,或擔心熱量太高,可吃南瓜、地瓜和山藥等根莖類,同時滿足高纖和身體溫暖的營養需求。 殺菌護心─蒜素 大蒜的氣味非常濃厚,有人喜歡也有人厭惡,就是其中的蒜素成分所致,蒜素除了有殺菌效果,也富含硫化物及辛辣口感,會刺激身體感到些微灼熱及刺痛,促進血液和代謝循環,而且,在心血管好發期的冬日,蒜素還能降低膽固醇的合成,是保護心臟的好營養素。●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27歲打工討生活,被笑「明星竟然端盤子」...許傑輝:我不是最耀眼,但可以是最努力的.最好的友誼並非要聯繫頻繁!不以利益為目的的關心,對成年人來說很難得、要珍惜.98歲豐興林文貴辭世》365天只休息2天、天天騎車巡廠!堅信「別人教我兒子,比我教得好」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亞東染疫護理師 感染源不明
新北市昨宣布新增兩例確診,案一七九六七亞東醫院護理師曾到過北市科教館、兒童新樂園、天母家樂福及板橋大遠百海底撈,醫院五千多名醫護昨起緊急大篩檢,北市也匡列五校八三四人,並加嚴餐飲業防疫規範;另一名案一七九六八則是北市聯醫護理師男友,隔離中轉陽,暫無傳染疑慮。這名亞東醫院護理師卅三歲,打過二劑AZ,本月十一日接種第三劑莫德納,十五日有咳嗽、頭痛、流鼻水症狀,上午快篩陰性,晚間持續不適採檢快篩陽性、PCR陽性、Ct值二十一點五,已收治專責病房隔離治療。醫院立即通報,已匡列七十九名接觸者,目前一採全數陰性,今晚將進行二採。護理師並未接觸專責病房,感染源正在釐清,將做全院普篩、清消。疫調發現,本月十三日她帶家中二個小孩到北市士林科教館及兒童新樂園,並參與學校校外教學。台北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將等採檢結果出爐,再決定是否停課。黃珊珊表示,北市餐飲業防疫將加嚴,包括宴席不得有離桌敬酒、敬茶等社交行為,未落實防疫措施,且稽查未改善不得內用等。海底撈貼出告示牌,將從十六日晚間停業至十八日,並同步清消,但大遠百和同樓層仍照常營業。有民眾帶著小孩得知消息,馬上抓著孩子的手消毒後快速離去;進出的人潮明顯減少。北捷統計,前天進入兒童新樂園約四千七百人次,傳出確診足跡後,不少民眾憂心忡忡。有家長表示,還是等園區清消、疫情穩定並打完第三劑再去比較保險。另外,黃珊珊說,案一七九二八為台北個案,是一名四十多歲女性,在桃園機場負責檢疫、唾液採檢及量體溫等工作,十五日PCR陽性,Ct值二十一,相關接觸者擴大匡列五十人,目前正在採檢。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龍岡副供站攤商確診 疫調遭議
新冠病毒疫情在桃園中壢地區出現擴散,指揮中心十五日公布八名確診者的先前足跡,其中包括一月十日到十二日清晨四時到九時,出現在國防部龍岡福利站。不過,龍岡福利站隨即聲明指出,確診者足跡所在為一樓區域,而非福利站範圍,福利站全體員工快篩後均呈陰性反應。然而,指揮中心與福利站卻都隱而未提,該棟大樓一樓就是專責供應桃園地方各單位食材的國軍副食品供應站,也讓外界質疑疫調不實。根據指揮中心公布的足跡,從確診者連續三日,每天在副供站停留五小時,很明顯其身分應是攤商,這三天到副供站採買食材的各單位官兵,如今也暴露在感染風險下。由於國軍都是團體生活,防疫也備受考驗。陸軍司令部表示,龍岡副供站自十四日起,連續執行營區消毒三天。十日至十二日曾至副供站的官兵,依照國防部官兵自我健康管理措施,每日實施體溫量測二次,如果有身體不適症狀,立即就醫或至採檢站篩檢,目前為止尚未發現異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就像一般賣場、超市,由地方政府進行疫調後,由實聯制的資料進行匡列、採檢或通知;目前並未有國軍染疫。
-
2022-01-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蓋被子喝薑湯可抗新冠病毒? 事實查核中心:錯誤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新增17例本土確診個案,疫情群聚持續,網路現在也盛傳許多防疫假訊息,就有傳聞說喝熱水、薑湯能抵抗病毒感染,事實查核中心求證專家強調,以上作法皆無證據可消除病毒。事實查核中心在官網指出,近期通訊軟體、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指稱:「同學的親外甥,在深圳醫院工作…他剛剛來電要我轉告所有的親戚朋友,感染新冠病毒是乾咳無流鼻涕…」內容更提及:「新冠病毒在26至27度的環境下就會被殺死,所以要多飲用熱水…如果有發高燒的症狀,就蓋被子,喝薑湯,讓體內的熱能提高,抵抗病毒感染…」等。事實查核中心詢問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醫生黃士澤求證,他們表示許多呼吸道疾病的症狀都很類似,無法單靠症狀表現判斷是否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感染。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仍需透過篩檢,才能確認是否確診新冠肺炎。至於喝熱水是否有效預防病毒,黃士澤告訴事實查核中心,人喝熱水一般只能喝到攝氏40到50度,且再怎麼喝熱水,人類體溫仍會保持在攝氏36到37度,並不會因為喝熱水而改變體溫,人體也不可能長期處在高溫環境中。此外,黃士澤表示,COVID-19病毒感染一般是經由呼吸道黏膜,但喝水是進入腸胃道,這與呼吸道黏膜沒有關係。喝熱水對於預防病毒沒有作用。因此傳言指稱「在溫度26-27度的環境下就會被殺死」並不正確。而「吃薑是否能治療、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林口長庚中醫部主任陳俊良則回應,生薑能提升免疫力,但僅為食材,只能達到保健預防作用,並沒有證據證明能消除COVID-19病毒。關於針對「病毒在喉嚨停4天」、以溫水加鹽巴、茶、醋漱口是否能消除新冠病毒,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則指出,「冠狀病毒在抵達肺部前會在喉嚨停4天」並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用鹽水、茶、醋漱口,對已經侵入呼吸道細胞的病毒,完全沒有清除作用。綜合以上採訪,事實中心表示,這項傳言是「錯誤」的訊息,且內容在2020年就已分別流傳過,這回是以組合形式重新流傳,請民眾勿採信。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社區傳播風險上升 蘇貞昌:可追蹤範圍內、不能掉以輕心
疫情持續延燒,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上午8時針對國內外疫情狀況以及國內疫苗接種情形等議題召開擴大防疫會議。蘇貞昌表示,目前醫療量能以及疫苗種類及數量皆尚屬充裕,而國內疫情近日傳播事件目前雖在可追蹤範圍內,惟農曆年節將至,絕不能掉以輕心。指揮中心表示,全球疫情受Omicron株傳播影響續創新高,鄰近之亞太多國病例亦迅速增加,許多國家醫療量能因此瀕臨滿載,預期國際疫情仍會上升。國內本土疫情方面,機場疫情所衍生之銀行、餐廳、工廠及校園傳播,造成周邊社區疫情傳播風險上升,建議除應嚴守邊境,落實檢疫作為外,需再提升疫苗覆蓋率,加強通報及採檢與病例追蹤管制,落實實聯制與高風險場域管理,並加速醫療整備。指揮中心指出,目前國內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一劑為80.68%、第二劑為72.27%、基礎加強劑為0.3%、追加劑為6.66%,已施打約3,737萬人次,其中12-17歲已接種第二劑之學生,截至本(1)月16日止約為82.7萬人次,年齡層戶籍人口接種率為70.6%;此外,除地方政府或醫療院所本身的預約系統外,中央Covid-19疫苗預約系統已於上週重新啟動,今日開始進行第19期的施打,明日開始第20期的預約,希望預約系統的重啟能使施打作業更為順利。蘇貞昌在會中強調,國門是防疫最辛苦也是最重要的地方,有關指揮中心日前公布並已開始執行的長途航班入境檢疫新制,感謝交通部民航局以及機場公司的全力配合,才能夠透過空間及動線的規劃在短時間內執行各長程航班的篩檢並持續順利進行,請指揮中心與民航局持續精進相關作為,加速檢疫流程以減少返鄉國人的等待時間。蘇貞昌表示,目前醫療量能以及疫苗種類及數量皆尚屬充裕,而國內疫情近日傳播事件目前雖在可追蹤範圍內,農曆年節將至,絕不能掉以輕心,請國人務必遵守防疫規範,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家人;本月21日即將舉行大學學測,請教育部及指揮中心密切聯繫並緊密配合,透過考場與試場的防疫與分流規劃,務必採取最高規格的防疫措施,保護考生並使其能夠順利應考;此外,包括賣場、超市、市場、觀光旅遊景點、休息站、服務區以及大眾交通工具等地點,務必要做好實聯制、體溫量測以及人流進出管制,而對於類此場域的相關的清潔消毒措施,也建議採取一次性或拋棄性的清潔用品,利用資源的有效配置來減少並降低接觸的風險。蘇貞昌表示,有關近日銀行行員染疫事件,除財政部已通令各公股行庫加強遵守防疫措施外,也感謝金管會持續協助提升金融業相關從業人員的疫苗施打比率;另有關過年期間國人將有大量的換鈔需求,蘇院長請財政部、金管會以及交通部等針對相關防疫規範及作業程序再進行盤點,務必確實做到鈔券更換及再流通的相關清潔消毒措施,以保護臨櫃客戶及第一線員工。今日與會者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秘書長李孟諺、政委兼發言人羅秉成、政委黃致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次長陳宗彥、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教育部長潘文忠、財政部長蘇建榮、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衛福部次長薛瑞元、疾管署長周志浩、副署長莊人祥、羅一鈞、交通部民航局長林國顯。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仁寶平鎮廠員工確診 急採檢1500人
桃園仁寶電腦平鎮廠男女員工情侶檔因到西堤中壢店用餐確診,廠方昨天暫停生產,一千五百名員工緊急召回分批PCR篩檢,匡列二十二人居家隔離。這是繼日前連接器大廠宏致電子中壢東園廠五名員工因居服員傳播鏈染疫後,第二家電子大廠傳出員工確診。仁寶平鎮廠以生產筆電、物聯網與伺服器相關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陸續被召回採檢的員工在停車接受消毒、體溫檢測,之後入廠接受PCR篩檢;多名員工受訪表示,昨天沒有上班,知道有員工確診,收到通知後立刻趕回篩檢比較安心。雖然,該廠門口前檳榔攤老闆說,員工很少出來消費,與附近居民較無接觸關係,但該廠外籍移工大都住在平鎮中豐路多個社區,南勢里民紛紛向里長林德忠陳情,要求擴大至仁寶廠外籍移工租房附近清消。桃園市環保局長呂理德說,今天將至仁寶平鎮廠周邊及所有該廠移工宿舍周邊加強消毒,也會針對南勢里擴大清消。
-
2022-01-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下一步? 陳建仁:高疫苗覆蓋率國 不追求零確診
面對來勢洶洶的Omicron疫情,台灣該怎麼辦?「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前副總統陳建仁表示,台灣人已有足夠的防疫能力和知識,群眾心理和社會氛圍都願意配合防疫工作,不必害怕「與病毒共存」。他指出,台灣兩劑疫苗接種率破七成,而「與病毒共存」是高疫苗覆蓋率國家的作為,如英國呼籲國人學習與病毒共存,以色列、新加坡不再追求「零確診」,而是持續提升疫苗覆蓋率、大幅減少重症與致死人數。中研院新書「研之有物: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今天下午舉辦分享會。作者之一陳建仁以「台灣的科學抗疫之路」為講題分享台灣的防疫政策。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則從免疫學者的角度,探討是否能透過醫療技術降低確診患者的免疫反應,避免引發重症。2003年SARS最嚴竣時期,陳建仁接下衛生署署長一職,帶領台灣遏止疫情擴散,並積極推動組織再造、建置全國感染症醫療體系。他觀察這兩年台灣的防疫,認為全世界只有台灣能夠如此精準掌握密切接觸者。許多國家採取封城或普篩,是因為無法精準掌握密切接觸者,台灣則透過疫調做到精準防疫,因此可以不做封城或普篩。陳建仁認為,台灣防疫可以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是發現新冠病毒至前年11月疫苗問世,此時最好的防疫方法為阻斷病毒傳播。台灣能在「上半場」成功阻斷病毒傳播,歸功於 SARS 期間施行的各項防疫措施──手部消毒、量體溫、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與避免群聚。但疫苗問世後,下半場最重要的任務是藉接種疫苗提升群體免疫。陳建仁指出,在傳染病的歷史上,除了天花,幾乎沒有病毒可以被完全消滅。要撲滅新冠病毒很難,不但耗時耗錢、更耗損很高的社會經濟成本。但新冠病毒會「流感化」,傳染力高但毒力低,如挪威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僅為萬分之五,與普通感冒、流感差不多。台灣的「防疫三寶」—快篩、疫苗、口服藥物都準備好了,大家不要害怕「與病毒共存」。被問到甚麼時候可以正常出國?陳建仁認為,「是全世界疫情都得到控制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安全的,除非每一個國家都是安全的。」如果不幫助疫苗接種率很低的國家,也許有一天新的病毒又會冒出來。未來需要天天戴口罩?他認為,有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戴上口罩,是公共衛生素質的展現。而疫後的新常態生活,將會是「線上線下一起發展」,民眾必須適應疫後的數位化環境。有觀眾問陳建仁會不會再度參選?陳建仁表示,學術研究是他的終身職志與最愛,而他現在決定回到「最愛」,更何況「學術研究的貢獻不會少於政治人物。」
-
2022-01-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機8千人二採完成 監測至1月22日沒陽性「代表安全」
桃園機場爆發Omicron群聚案,至今延燒72人確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針對1938名高風險第一線人員進行二次採檢,加上6199人一般員工,如果監測到1月22日都沒有陽性出現,代表機場基本上相對安全。陳時中表示,桃園機場1月13日針對防疫車隊、手推車、清潔員、保全等高風險人員做二次採檢,其中1938人都陰性。1月14日做了較多的採檢,包括應採6347人、已採檢6199人皆為陰性,另有148人待採檢。目前看來機場相對安全,希望機場端能控制住。指揮中心於桃機設置前進指揮所,預計監測到1月22日。陳時中表示,這段時間還會有幾次快篩,下周四、五也會如同13、14日的採檢模式,針對桃機8千人進行一次PCR,如果到1月22日都沒有再出現陽性,機場基本上就恢復安全性。針對感染管控細節,陳時中表示,會持續請護理台灣隊協助,在機場做監測宣導加強感控。機場透過落地採檢、加上週期性快篩及PCR,以及員工教育訓練,機場安全性將會大幅提高。今起落地採檢若是輕症、無症狀者,將改送至加強版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陳時中表示,本來北市規畫今開30間加強版集中檢疫所,但來不及開,且班機早到,因此今天採檢陽性的境外移入民眾,在機場直接後送醫療院所。針對加強版防疫旅館量能,陳時中說,新北目前也與3家防疫旅館簽署合約、桃園也在準備中,中央也積極準備,基本上地點會在機場附近,不要太遠。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補充,輕症、無症狀者的症狀即是主訴,有人會形容熱、燒、體溫變高,但量測體溫可能在37.5度,並非真的發燒。一線人員都會忠實紀錄,特別是年輕人、小朋友等,包括主觀的發燒、變熱等主觀症狀。針對副總統賴清德今早施打第三劑高端,若要入境過境美國,是否需要施打國際認證疫苗?陳時中表示,美國有要求在考慮,但目前沒有這樣的做法。
-
2022-01-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尾牙聚餐風險大 專家籲:社交距離應拉長至2公尺
尾牙聚餐盛行,餐廳傳染風險增!近期國內本土疫情延燒,傳播聯已從桃機轉移陣地往社區前進,且包含西堤餐廳員工職員及一名歌友會家人擔任瓦城餐廳的廚師也確診,專家說,餐廳是最容易傳播的場所,需要嚴加提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特別是過年尾牙的階段,到餐廳吃東西必然無須戴口罩,加上敘舊講話,飛沫亂噴,風險更大。國內要求落實量體溫及實聯制措施,未必足夠。Omicron變異株傳播驚人,民眾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是否應自主加嚴。黃高彬認為,外界認為戴N95口罩才萬無一失,或者要帶數層口罩才安心,但反而容易戴太緊造成悶熱,因而拿下口罩,反倒形成破口,他認為可以針對社交距離從1.5公尺提升至2公尺,較為保險。面對春節即將到來,不少民眾採取七加七、十加四返家檢疫方案,憂心造成家戶感染,是否該加嚴措施。黃高彬說,Omicron變異株的潛伏期約零到六天,只要旅館待滿七日「該發病都發病」,即便有例外,感染範圍也不大。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疫情升溫 陳時中:防疫措施沒有要增強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再度升溫,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1月9日至1月24日仍維持二級警戒,沒有要增強。但重申民眾務必遵守相關的防疫規定,包括實聯制、量體溫,且宴席間不可逐桌敬酒、敬茶。至於昨天接種人數上升,共25萬848人接種,第一劑覆蓋率達80.48%、第二劑覆蓋率達71.55%、基礎加強劑覆蓋率為0.19%、第三劑覆蓋率為3.46%。陳時中表示,現在務必要遵守相關的防疫規定,包括必須落實實聯制、量體溫,場所提供洗手設備和消毒用品,且不得逐桌敬酒、敬茶。另外,打疫苗能確保個人較不容易引發重症或死亡,雖然病毒無法完全阻絕傳播,但各樣的方式可降低傳播力。陳時中表示,昨天接種最多的疫苗為莫德納,約17萬劑、BNT接種6.7萬、高端接種9400劑,請民眾依據專業證據和自己的判斷盡快接種。不過有民眾認為,現行防疫規定不禁餐廳內用卻禁止室外打籃球要戴口罩,「難道打籃球的染疫風險較餐廳內用高?」陳時中表示,這很難去比較,如果餐廳風險高也可避免前往。但是民生、大家生活的便利可增加防疫韌性,餐廳等民生場所都關掉,不見得對防疫有幫助。至於宮廟活動規範,前兩天副指揮官陳宗彥與內政部都已報告過,過年期間特別的活動會觀察疫情,內政部正進一步討論再公布。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2-01-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春節拉警報! 宗教活動加嚴 指揮中心祭四大防疫措施
本土案例今新增6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口罩措施加嚴,今再針對宗教活動祭出「四大防疫措施」,宗教活全程戴口罩、餐會不能逐桌敬酒、香客大樓除了同住家人以一人一室為限、遶境活動必須要事前申請。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呼籲,因應春節的到來,呼籲地方政府與宗教團體配合。陳宗彥表示,因應昨天維持二級警戒相關防疫措施調整,昨天跟地方政府對於宗教活動也做了溝通和討論,大家都很清楚宗教活動和祭祀等場所,都是很多人潮聚集,尤其因應春節即將到來,國人信仰上有比較人多的聚集,所以再次調整。陳宗彥表示,宗教活動首先是口罩,請神職人員講到主持儀式的時候全程戴口罩,除了飲食可暫時脫掉,其他所有儀式都要全程戴口罩。再者是餐飲部份,餐會宴席都要配合指揮中心宣布不可逐桌敬酒敬茶。在原來座位上面。環境建議部分希望有一定維持社交距離。第三是有關香客大樓住宿,除了同住家人之外以一人一是為限。遶境遊行大型宗教活動原來放寬,現在需要提報完整防疫報告,經過地方政府同意才能辦理。希望宗教團體配合,防疫計畫要完整落實。各個宗教寺廟等因為春節前往祭祀,務必請宗教團體落實實聯制以及量測體溫戴口罩勤洗手等,環境傾銷和員工健康管理也要落實。陸續也會因應調整。人流還沒調整,會因應疫情監測觀察,適度調整。
-
2022-01-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強化宗教活動防疫 繞境須提報防疫計畫報准辦理
隨著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維持二級警戒至1月24日,並調整部分防疫措施。內政部今天表示,為防堵疫情擴散,即日起,加強宗教場所及宗教集會活動相關防疫措施,除須配合指揮中心防疫指引,全程配戴口罩、落實實聯制、量體溫外,欲辦理繞境、遊行及其他大型宗教活動者,均須提報防疫計畫並經地方政府同意後辦理。內政部表示,自1月10日起,宗教團體神職人員主持宗教儀式或講道,必須全程配戴口罩。倘有舉辦餐會、宴席等飲食活動,不得逐桌敬酒、敬茶,並建議參與者維持適當社交距離。此外,如有提供住宿的場所,除同住家人外,以1人1室為限。內政部表示,為維護宗教團體內部人員自身及信眾安全,宗教團體應提供洗手設備或消毒用品,並定時清潔宗教場所、設備及用具。另外,宗教團體務必備有充足的人力落實防疫措施,並隨時注意疫情變化,維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共同支持辛苦的第一線醫護警消人員,一起團結對抗疫情。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中心:1月24日前維持二級警戒 運動、唱歌等恢復戴口罩
桃園機場疫情擴大,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1名本土個案、49例境外。指揮中心今宣布,1月9日至24日維持第二級疫情警戒標準,並調整相關規定,請民眾持續配合防疫措施。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調整相關規定包括運動、唱歌、拍照及直播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的正式拍攝或進行時,恢復為須戴口罩,但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餐飮場所須實聯制、量體溫、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陳時中說,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包括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此外,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的場所或活動,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至於,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淸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而賣場、超市、市場加強人流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不開放試吃。指揮中心將視國內外疫情及實際執行狀況,適時機動調整防疫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規範,以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
2022-01-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市宣布8大措施 要求醫療院所加嚴防疫
北部本土疫情升溫,高雄市啟動醫院加嚴管制八大防疫措施,8日起高市老人健檢暫停實施,禁止不必要探病,做呼吸道相關門診手術者應出具手術日前三天的PCR檢測陰性證明。高雄市衛生局表示,高市負壓隔離病房目前有111間,占床率未達50%,專責病房已開設170房, 占床率未達10%,另並籌設200房隔離專用的防疫旅館,落實風險管理。高雄市長陳其邁經召集專家會議,也宣布八大防疫加嚴措施,包括高雄市111年度老人健檢明起全面暫緩。非必要的一般體檢及到院勞工健康檢查等常規體檢服務建議暫停,特殊情形者可專案申請。除特殊或慢性病房外,應避免不必要的探病,探病時段每日固定一個時段,每名住院病人限每次至多兩名訪客;限一人陪病,陪病者未完整接種2劑疫苗滿14天者,應自費採檢PCR或抗原快篩。另民眾到醫院做呼吸道相關之侵入性門診手術,應出具手術日前3天內PCR檢測陰性證明;高雄12家指定隔離醫院的高風險單位人員,包括急診、加護病房及直接照護確診或疑似病患的工作人員,都應完成第三劑疫苗接種。衛生局也表示,醫事人員在各類醫事機構間的支援,已接種三劑疫苗者 ,應檢附疫苗接種紀錄卡佐證,直接到醫事人員報備支援系統辦理線上申請,如未接種第三劑者,每月應至少加做一次抗原檢驗或核酸檢驗。醫院也應落實感控,包括入院民眾量體溫、TOCC或讀卡雲端藥歷的就醫紀錄及疫苗接種紀錄。醫院門診區、公共區域飲水機及文具應限制使用,並落實定時清消、間隔座位等感控措施。設有美食街醫院應加強管理,落實實聯制、使用隔板、手部衛生、人流管制等相關防疫措施。陳其邁也提醒,人口跨縣市移動風險高,民眾要儘速接種疫苗,除必要醫療需求外,避免頻繁進出醫院,儘量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
-
2022-0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桃機清潔員曾在忠貞市場擺攤 農委會:鼓勵施打疫苗
桃機清潔人員確診,曾在去年12月30日、12月31日兩日上午9時至12時有至忠貞市場擺攤賣小孩耳環、公仔、髪圈等,傳統市場曝露風險中,有鑑於去年北農以及環南等批發市場大規模染疫,農委會表示,雖然傳統市場屬於經濟部管轄,但政府一體,還是鼓勵高風險的行業從業人員施打疫苗。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農委會負責的部分,是批發市場的承銷人,比如北農,由於去年大規模傳染,當時因為疫苗缺乏,因此有許多管制措施,包括PCR篩檢,去年5、6月份,北農的承銷人都已經陸續施打疫苗,至今已經超過5個月,因此建議、鼓勵,已經施打過兩劑疫苗的批發市場承銷人,可以配合衛福部的指引,盡快施打第三劑疫苗;但因為接種沒有強制性,會持續和北農管理團隊提醒,現在疫苗沒有缺貨問題。陳駿季表示,去年與現在的背景不同,雖然傳統市場攤商歸經濟部管理,但政府一體的,如果針對傳統市場有相關接種政策,農委會鼓勵大家接種。去年因為北農染疫事件,農委會制定批發市場交易指引,這次忠貞市場事件,傳統市場是否也會制訂指引?陳駿季說,當時因為疫苗缺貨,所以必須透過測量體溫、PCR檢測等管制作為避免疫情擴散,讓批發市場交易不中斷,外部環境不同。
-
2022-01-03 養生.聰明飲食
缺鐵就吃豬肝?補鐵食物其實分2種 專家教你怎麼吃吸收力高
製造紅血球的礦物質說到我們周遭的「鐵」,會想到的是釘子、鑄鐵鍋或平底鍋吧?沒想到我們的身體裡也有鐵,很不可思議吧!據說成人體內大約有四.二公克的鐵喔。鐵是製造紅血球的礦物質,屬於血液細胞的紅血球,其主成分是血紅素,而鐵就是形成血紅素的材料。因此簡單來說,鐵就是血液的成分,血紅素使血液呈現紅色,體內百分之六十五的鐵會與血紅素結合,將從肺得到的氧運送到全身細胞,而氧是體內製造能量所必需的原料,因此沒有鐵就會造成大麻煩。這類的鐵稱為「機能鐵」。剩下大約百分之三十的鐵則作為「儲藏鐵」儲藏在肝臟、骨髓及脾臟中,遇到出血等流失鐵的狀況時,就會釋放到血液中,作為機能鐵運作。剩餘數個百分比的鐵會與肌肉成分結合,進行氧的搬運及儲藏,並與代謝反應有關。如果鐵不足,就無法將氧送到全身,會使臉色變得蒼白,引起缺血性貧血、暈眩、頭昏眼花及心悸等,除此之外還會使注意力不集中、體溫調節功能異常、免疫力及對感染的抵抗力降低等,造成身體各種機能的障礙,所以千萬要小心。缺鐵性貧血與貧血雖然經常會說「鐵不足=貧血」,但其實貧血依照發生原因可分為不同的種類。「缺鐵性貧血」就如同它的名稱,指的是因鐵不足而引起的貧血,因為營養不均衡使鐵的攝取量不足,或是懷孕及哺乳期等使用掉大量的鐵而發生。因體內的血液量太少而引起的稱為「貧血」。月經出血量變多,或是因為疾病而持續出血時,就很容易發生。紅血球的壽命大約是一百二十天,衰老的紅血球會在脾臟被破壞,而被破壞掉的紅血球中的鐵,會再被重複利用於紅血球的合成。攝取到體內的鐵幾乎不會被排泄到體外,鐵真是環保的營養素啊。但是,如果體內的鐵量少,想當然儲藏鐵也會不足。缺乏儲藏鐵的小孩,還有特別像女性因為月經每個月都會流失鐵,懷孕或生產也是如此,本來就屬於容易貧血的族群,所以一定要更積極攝取才行!鐵分為兩種,吸收力不同?說到鐵含量豐富的食品就是「肝臟」了。鐵在動物的肝臟及紅肉、貝類、小魚等中的含量很多,在植物方面就是黃豆、菠菜和小松菜等蔬菜。這些食物中所含的鐵可以分為「血基質鐵」與「非血基質鐵」,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吸收力,血基質鐵大約比非血基質鐵高五倍。血基質鐵能夠從動物性食品,尤其是紅肉中有效攝取到,不過,肝臟中的視網醇含量豐富,所以在懷孕時要注意不要攝取過量。植物性食品及乳製品、蛋等則含有非血基質鐵,雖然吸收力低,但如果和維生素C一同攝取就能提高吸收力。還有,在攝取非血基質鐵時,如果能同時攝取動物的肉或魚肉,就能促進非血基質鐵的吸收,可以提升攝取效率。可惜的是乳製品和蛋並沒有這方面的效果。另外就是曾被稱為「鐵之女王」的羊栖菜。但這是以過去流傳下來的做法—用鐵鍋來蒸煮的時代的事了。現在幾乎都使用不鏽鋼鍋,因此已經不能稱為是「鐵之女王」了。用不鏽鋼鍋來料理的話,大約只有使用鐵鍋的九分之一而已。但羊栖菜仍舊是營養均衡的食品,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能食用以羊栖菜做的料理。而若是透過補給品攝取了過量的鐵,則會產生活性氧,所以就著重從一般飲食中攝取吧。含量豐富的食品 每1份的含量(mg)●豬肝 80g 10.4●水煮罐裝海瓜子 1/2罐=65g 19.3●遠東擬沙丁魚(魚乾)2條=50g 2.2●小松菜 2株=80g 2.2●油豆腐1/2片=100g 2.6●扁豆(乾)30g 2.7●菲力牛排肉1片=120g 2.9※ 本文摘自《世界第一好懂!營養素全書》。《世界第一好懂!營養素全書》作者:牧野直子(監修)譯者:蔣君莉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0/21
-
2022-01-02 養生.運動健身
白天休息太多,晚上又無法休息?哈佛教授教簡單做對一事緩解失眠
▌對睡眠感到緊張如果說世上有什麼地方最適合研究睡太少的影響,那個地方一定是大學。現在的學生似乎跟我在他們這年齡時一樣睡得不夠。去年有一位十分認真的大學部學生考試考壞了,到辦公室找我。我們討論這件事時,她對教材的理解程度讓我印象深刻,顯然真的是因為睡眠不足她才表現失常。她承認她通常只睡四小時,考前一晚也不例外。我問她為什麼睡這麼少時,感覺像聽到與她相同年紀的自己在講話。她通常凌晨兩、三點上床睡覺,很難入睡,覺得還沒休息夠又早早醒來。白天她沒辦法不在課堂上打瞌睡,靠咖啡因在圖書館看了很久的書之後,到晚上又沒辦法入睡。大學生是一種特別的人類。部分原因在於許多大學生初嘗長大的滋味,但還沒有擔起大人的責任。我許多睡眠不足的學生離開象牙塔之後別無選擇,只能安定下來、多睡一點,但有些人會繼續睡眠不足。依據某些研究結果,美國大約有10 %的成人罹患可診斷的失眠症(也就是經常需要半小時以上才能入睡或整晚都無法入睡),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成人覺得自己睡不夠。在其他地區,失眠的普及率也相仿。可以想見,許多失眠者,亦即大約5%的美國人,求助於安眠藥。為什麼這麼多人白天休息太多,晚上又無法休息?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探究在腦中交互作用、掌控清醒和睡眠的兩個重要生物過程。這兩個過程正常運作時,我們會在早上精神奕奕地醒來,整天大部分時間愉悅地清醒著,晚上則緩緩入睡。這兩個過程如果混亂,我們就會在課堂上或會議中不禮貌地睡著,晚上卻痛苦地難以入睡,早上又醒得太早,或是帶著恐怖的頭痛輾轉難眠。第一個系統是週期接近二十四小時的晝夜循環,由腦部下視丘(hypothalamus)中一群特殊細胞負責調節(這團細胞有個讓人昏昏欲睡的名字,叫做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這些細胞早上會通知腎臟上的腺體製造皮質醇,藉以叫醒我們。皮質醇是刺激人體消耗能量的主要荷爾蒙。夜幕降臨時,下視丘會呼叫同樣位於腦中的松果體製造褪黑激素(melatonin)。褪黑激素是「吸血鬼荷爾蒙」,有助於睡眠。晝夜系統像時鐘一樣每天依據光線亮度和其他經驗調整。有時差經驗的人都知道,晝夜節律可以藉由光線和其他環境線索慢慢調整(每天大約一小時)。如果人體完全依賴晝夜節律來調節睡眠,將會造成問題。想像一下如果連續幾天睡眠不足又沒辦法睡晚一點,或是即使睡了很多也沒辦法晚睡,會有多糟糕呢?所以,還有另一個與活動量關係密切的系統也能調節我們的睡眠和清醒狀態。這個自動調節系統的功能類似沙漏,計算我們已經清醒了多少時間,好慢慢累積壓力,促使我們睡覺。我們醒得越久,睡眠壓力就會越來越大。這個壓力來自腦部消耗能量後產生的腺苷酸等分子逐漸增多。接著我們藉由睡眠讓沙漏重新開始計時,主要是透過非快速動眼睡眠。整體說來,這個自動調節系統可協助平衡我們清醒和睡眠的時間,如果我們醒得太久,這個系統可抑制晝夜系統,協助我們回復減少的睡眠時間。在正常環境中,晝夜和自動調節系統攜手合作,維持固定的睡眠與清醒循環。但生命不可能永遠固定。如果房子失火、一群飢餓的土狼從動物園跑進社區,或是岳母突然說要搬過來一起住,那該怎麼辦?這些攸關性命的危機會啟動體內的戰或逃(fight and flight)系統,觸發過度激發(hyperarousal)狀態。一瞬間,身體會釋放出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大量荷爾蒙、加快心率、讓大量糖進入血液、暫停消化系統,同時提高警覺程度。這些荷爾蒙顯然還會抑制允許睡眠的過程,這是維持持續警戒的重要適應行為。今晚要應對緊急狀況,所以我們不會睡著。如果一切順利,火災撲滅了、土狼抓回去了,岳母也走了,我們就會回歸平衡,第二天晚上我們會睡得特別香甜,以便償還睡眠債務。戰或逃反應(也就是交感神經系統)對睡眠的影響,可以解釋運動對睡眠的影響為什麼如此重要以及有何重要。我們如果在睡前全速跑一公里或舉起重物,往往很難入睡,因為激烈的身體活動會開啟這個系統,造成激發狀態。相反地,白天做些適當的身體活動,例如踢一場足球、一兩個小時的園藝工作或長距離散步,都有助於睡眠。這些活動可以提高睡眠壓力,同時刺激身體以更深層的休息與消化(rest and digest)反應(也就是副交感神經系統)來抵消起初的戰與逃反應。除了其他效用,運動後恢復可逐漸降低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基本值、降低體溫,甚至有助於調整晝夜節律。雖然身體活動無法預防或治療所有睡眠問題,但有多項研究證明適當的運動通常有助於睡眠(但不要在睡前),規律運動的效果更好。一項涵括兩千六百名各年齡層美國人,並排除體重、年齡、健康狀況、吸菸和憂鬱症等因素影響的研究發現,每週規律進行至少一百五十分鐘中度或激烈活動的人,不僅睡眠品質改善65 %,白天也比較不容易昏昏欲睡。因此,睡眠充足可讓身體有足夠時間休息和修復,有助於增加活動量和改善運動表現。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的青少年,受傷率是睡八小時以上的青少年的兩倍。最後,身體經常缺乏活動的成人比較容易有失眠困擾。 失眠不是緊急狀況造成的一、兩晚上睡不好,而是長期狀況。它經常會引發惡性循環,所以格外令人難受。如果通勤時間過長、社會衝突或過度困難的家庭作業造成的潛在慢性壓力,使得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異常升高,我們就會在晚上該睡覺時變得過度清醒,或是在一、兩次非快速動眼和快速動眼睡眠循環後醒來。我們陷入慢性睡眠不足時會製造更多皮質醇,尤其是在晚上。皮質醇讓我們睡不著,使問題持續下去,失眠更加嚴重。 糟糕的是,導致皮質醇升高和睡眠不足的壓力,還會抑制免疫系統和指揮身體儲存更多器官脂肪,緩緩危害健康。缺乏睡眠也會改變調節胃口的荷爾蒙,使飢餓素(ghrelin)增加,讓我們感到飢餓,同時抑制降低食欲的荷爾蒙瘦體素(leptin),進而造成傷害。我睡不夠時會吃比較多零食, 許許多多睡眠不足的大學生半夜找東西吃時,學校旁邊就有便利商店可以方便地買到各種點心和高熱量零食。更糟的是,慢性睡眠不足導致慢性發炎,妨礙夜間正常製造生長激素。總而言之,睡眠不足助長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相關病症,此外睡眠不足本身也和癌症有關。接著更慘的是,體重過重的人入睡後呼吸困難的風險較高(睡眠呼吸中止),因此更容易睡不好。狩獵採集者固定活動量大且沒有律師,所以應該比大多數工業化人類更不容易失眠,但他們當然也有壓力,偶爾也會睡不著。倘若確實如此,他們幾乎篤定不會掉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代陷阱中。最常見的治標型現代睡眠治療法是用酒精自我治療;然而酒精起初讓人昏昏欲睡,但後來會擾亂維持睡眠的神經傳導物質。更可怕的是,我們已成為睡眠工業集團的犧牲品。對睡眠感到焦慮的民眾受到慫恿,花大錢購買高科技床墊、聲音製造機、抗噪耳機、遮光窗簾、防止枕邊人打呼的裝置、眼罩以及各種高效能寢具。這些大致上無害的產品,一定會讓睡在火堆邊地上的祖先覺得好笑,但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安眠藥的濫用問題。安眠藥是規模相當龐大的產業,很容易吃成習慣。除去成藥不計,美國的安眠藥處方從一九九八年至今已增加三倍以上。 安眠藥雖然相當普遍,但其實很危險。依據一項涵括三萬多人觀察研究指出,經常服用安眠藥的美國成人,其後兩年半的死亡風險增加將近五倍。其他許多研究也指出,安眠藥與憂鬱症、癌症、呼吸問題、錯亂、夢遊和其他危險密切相關。如果這些警告不夠可怕,還有幾項研究指出安眠藥的效用大多是安慰劑效果。失眠者和健康對照組服用常見助眠藥物(例如讚您眠〔Sonata〕和順眠〔Lunesta〕)的平均睡眠時間,與服用安慰劑的參與者相同(大約六小時二十分),入睡時間只減少十四分鐘,不過有些人表示第二天有記憶喪失現象。席格爾表示:「二十年內,大眾對安眠藥時代的看法將與現在我們對接受吸菸的看法一樣。」 ▌對睡眠感到焦慮做總結之前,我們再回到我在這一章開頭提出的問題:如果人類受演化影響而會盡量休息,為什麼又有那麼多人不愛睡覺?我無意忽視許多人因睡眠不足而危害自己健康和他人性命(尤其是開車時),但有些危言聳聽者不考慮演化和人類學對睡眠的觀點,經常誤解大眾的睡眠行為不正常,這種行徑跟我們妖魔化久坐沒什麼不同。製造大眾對睡眠的恐慌或許有利可圖,我們的社會也比較容易批判與身體活動和缺乏活動有關的行為。我們認為坐著就是不好、睡眠就是好。事實上,這兩種休息方式都是正常但差異極大的行為,代價和效益都很複雜,受環境和當代文化規範影響極大。如果讀者對自己的睡眠健康感到懷疑,睡眠研究人員建議問自己這五個簡單的問題: .你滿意自己的睡眠嗎? .你是否整天保持清醒,不會打瞌睡? .你在凌晨兩點到四點間是否睡著? .你晚上清醒的時間是否少於三十分鐘? .你的睡眠時間是否介於六到八小時之間?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是「通常是或總是」,就表示你睡得很滿足,知道自己通常睡得很夠。如果不是,希望讀者們尋求解決的途徑是認知行為療法等研究完整、合理又有效的方法、嚴守規律作息等良好習慣,當然還有運動。需要一再重複的是,睡眠和活動兩者密不可分:我們的活動量越大,睡得就越好,因為身體活動可提高睡眠壓力、降低慢性壓力,進而緩解失眠。就這方面而言,身體活動和睡眠不是彼此眼紅的對手,而是合作夥伴。一個人好意地經常嘮叨我們多運動,但又不時催促我們多睡覺,其實或許並不矛盾。※ 本文摘自《天生不愛動: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天生不愛動: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作者:丹尼爾.李伯曼 譯者:甘錫安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8
-
2021-12-3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照服員接連猝死...專家點隱憂「慢性病管理」最常忽略
近期陸續發生照服員猝死事件,一名59歲男照服員因出血性腦中風死亡,另一位年僅33歲的女照服員因心肌梗塞離世,還留下10歲的兒子。醫師呼籲,民眾除定期健康檢查,不能忽略慢性病管理,尤其中壯年時期應「超前部署」,從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做起,減少罹病或意外發生。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表示,照服員年齡約莫從30至50歲皆有,相較在養護機構的照服員需輪三班,居家照服員可以自由接案,但用餐時段相對不固定,甚至多半以外食為主,要均衡飲食不容易,運動頻率也不高,「照服員工作很辛苦,要搬病人或打掃,但那是勞動不是運動。」陳俊佑近年提倡「慢性病管理」,他表示,雖近年政府努力推各類疾病篩檢,但慢性病人數並未下降,很多年輕、中壯族長期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埋下慢性病隱憂,到老年就是高危險族群,呼籲應從現在開始學習認識慢性病,並改變生活型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高齡醫學暨一般內科主治醫師陳英仁表示,男性超過45歲、女性更年期後,皆要特別注意心血管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肥胖、高膽固醇、腎臟功能不全、抽菸或久坐不運動等,都可能造成生命危害。陳英仁指出,健康檢查可了解自身健康狀況,沒有特殊疾病的民眾,建議30至50歲每三年一次、50至60歲每兩年一次、60歲以上需每年一次,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膽固醇、血脂肪、尿酸、貧血等生理徵象,有相關家族史也要注意,另須搭配飲食、運動,才能有效健康促進。「對疾病了解,好比相知相識才會相愛!」陳英仁說,許多民眾缺乏「健康識能」,不了解糖尿病、高血壓等危險因子,或不認為自己「有病」,自然不懂如何管理疾病,呼籲民眾應多提升相關資訊,雖難避免猝死等意外發生,但透過自我健康維護,可大幅減少致命風險。近期天氣寒冷,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塞或中風,陳英仁提醒,家中若有高齡長輩,建議起床時先穿上衣服、薄外套保暖,並多補充水分,有慢性病者需定時服藥、監測生命徵象,包括血壓、血糖、體溫及體重等。
-
2021-12-2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39歲男追劇心梗倒地無心跳 國外研究逾5成猝死前無症狀
一位39歲男子在家追劇,當滑手機換劇時突然倒地,救護車送達醫院時已經沒有呼吸心跳,經急救恢復心跳。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內科醫師張耿豪表示,患者是心肌梗塞,經緊急心導管手術打通冠狀動脈,但昏迷指數只有3分,再做低溫治療,避免成為植物人,最後終於能夠回到工作崗位。醫院指出,救護員在救護車上經緊急使用AED電擊了3次並持續進行CPR,到達急診時仍然沒有脈搏,心電圖顯示為致命的心室頻脈,經過急診再次去顫電擊跟繼續心肺復甦術,才恢復自發性心跳。急診評估可能跟心臟疾病有關,立刻跟心臟內科聯絡。張耿豪說,執行緊急心導管,發現右冠狀動脈完全阻塞,經過支架置放後,總算回復了血流,心跳也穩定下來,但是,病人並沒有恢復意識,昏迷指數只有3分。他說,患者心跳停止後,最擔心的莫過於腦部損傷壞死成為植物人,因此,在患者血壓穩定後立刻執行低溫治療,盡全力來減少病人腦細胞的傷害。所謂低溫治療是利用降低體溫,降低腦部及全身的代謝,進入深度休息的狀態。體溫每減少一度可以減少6至8%腦部氧氣代謝率,並抑制自由基反應,來減少缺氧後的腦損傷,為身體爭取復原的時間。張耿豪說,許多國外的研究顯示,多數猝死原因都跟心血管疾病有關,尤其是冠狀動脈疾病。國外曾統計發現,5成以上患者發生猝死之前都沒有其他症狀,事前也完全不知道自己有心臟疾病,甚至根本沒看過醫生,但一發作時就是心肌梗塞、甚至死亡。他叮嚀,台灣慢性病的發生率有年輕化的趨勢,生病不再是中年人老年人的專利,現代人不能再仗著自己年輕就輕忽自身的健康。適當的運動,規律的作息,健康的飲食,定時服藥,還有戒菸,才是保持健康最重要的法門。該患者經心導管手術致放血管支架,再加上低溫治療,5天後,完全清醒,不到一周就已出院,一個月內就回到工作崗位。
-
2021-12-26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哪些選項CP值最高?一張表看懂麻醉自費項目費用
近年民眾關注手術醫療品質,更擔心術後疼痛難忍或影響復原,聚焦如何善用止痛方式。醫療院所也提供麻醉止痛自費項目,如何選擇才能達到最大效益?國泰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郭書麟說,國人醫療保險覆蓋率高,希望藉保險給付,提升醫療品質。且手術麻醉、止痛並非單一方式,現今主流已是多模式止痛,如術前給予預防性止痛藥,術中或術後透過病人自控式止痛,或術中合併麻醉深度、腦部血氧濃度等監測,增加手術安全及加速術後復原。「手術患者有三怕一希望,分別是怕痛、怕冷、怕吐及希望快一點復原。」林口長庚醫院麻醉部主任余黃平說,患者術前先經麻醉訪視門診評估適合哪種麻醉及止痛方式,因「疼痛是非常主觀的感受,不是客觀的依據。」必須採用精準麻醉及止痛舒緩術後疼痛。麻醉止痛項目1. 自控式止痛新光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葉昱伶說,術後由院方提供一台機器,並設定好止痛藥物安全劑量,疼痛時由病人自行按壓按鈕經點滴給予止痛藥,因設有安全劑量,即便多次按壓也不會超過安全劑量。該院患者對自控式止痛滿意度高,約一成五手術患者會使用。2. 非嗎啡類的長效型止痛劑術後病人可注射長效型止痛劑,藥效約維持半天至一天,當藥效退去後,若病人仍感疼痛可再度給藥,但止痛效果較傳統嗎啡止痛針稍差,僅適用輕度或中度疼痛患者,因此使用患者不多。3. 七天長效型止痛劑葉昱伶說,病人術後給予七天長效型止痛劑,雖藥效長達七天,但止痛效果較傳統嗎啡止痛針稍差,且給予七天長效型止痛藥物不符合術後疼痛立即處理原則,又無法更換成嗎啡類止痛藥,僅適用於輕度或中度疼痛者,患者接受度不高。麻醉禦寒項目熱空氣式保溫毯為避免手術室感染,手術室溫度維持在攝氏18至20度。余黃平說,對患者來說,低溫環境易造成體溫流失,可能影響麻醉效果,術中可用熱空氣式保溫毯協助病人保暖。葉昱伶說,傳統手術保溫多使用電熱毯等保暖用具,但須重複使用;熱空氣式保溫毯為拋棄式,因價格不貴,新光醫院約三分之一手術患者都會使用。郭書麟說,病人術中體溫下降,容易使凝血功能變差,增加術中大量出血風險,同時免疫力也變差,使手術傷口感染風險上升。且低體溫時心臟負荷變大,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手術時加裝熱空氣式保溫毯,提升手術安全。麻醉相關監視系統病人以為手術睡著就沒事,殊不知「睡著才是一切的開始。」郭書麟說,依病情需要不同監測系統,觀察患者麻醉藥物代謝、生命跡象及併發症等,隨時掌握手術安全。1. 麻醉深度監測部分患者因服用藥物、酗酒對麻醉藥物反應不佳,或預防麻醉藥物使用劑量太高,引發病人術後譫妄、意識混亂,可能在恢復室發生從床上掉落等自傷情形。術中可使用麻醉深度監測,特別建議服用安眠藥者使用。目前健保署核准給付移植、心臟、胸腔及氣管等重大手術,其他手術則需自費。2. 腦部血氧濃度監測葉昱伶說,曾有中風、心臟血管疾病病史者進行心臟手術時,可能因血栓等原因引發中風,應利用腦部血氧濃度監測,避免術中腦部血氧濃度不足,導致中風或腦死。3. 肌力放鬆輔助監測合併新型肌肉鬆弛拮抗藥物手術時肌肉必須放鬆,外科醫師才能下刀,患者於術中須施打肌肉鬆弛劑,藉由肌力放鬆輔助處置監視病人肌力情形,並於術後搭配新型肌肉鬆弛拮抗藥物,可讓全麻患者術後拔管時間縮短30至40分鐘,有利復原。新光醫院每月全麻、半麻手術患者中,約有200人使用。牙科自費項目牙科舒眠麻醉郭書麟說,牙科舒眠麻醉類似無痛大腸鏡等檢查,可以局部使用,但正在洗腎、肥胖、多重慢性疾病者則不適合。自費項目選擇 應請醫師綜合評估「術後感到疼痛應及時止痛,不需忍痛當作是人生修煉。」郭書麟說,手術麻醉止痛屬專業醫療,自費選項不是像網購或到餐廳點菜,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應是類似無菜單餐廳,由醫師綜合評估病人狀況,選擇最適合的麻醉方式,經醫療團隊擬定整合計畫並加以執行,病人才可於術後感受更舒服,復原更順利,讓醫病同時達到雙贏。
-
2021-1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羅列居家檢疫必遵守事項 指揮中心:「這動作」最危險
隨著春節防疫專案上路,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有7+7、10+4等不同方案,而居家檢疫期間再三強調是與其他家人不接觸,而居家檢疫要注意事情必須再三強調。衛福部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蘇家彬說,檢疫者與家人溝通應在房間內使用通訊軟體,不要打開門用喊的,這真的很危險。蘇家彬說,最近返鄉國人增加,也有人返家居家檢疫,國人在海外很久均思鄉心切,但返家檢疫者不代表自由了,還是要像在防疫旅館一樣「不能外出」,必須與同住家人不接觸,只能待在自己房間內,也別把門打開用喊的,盡量待在房內用通訊軟體或電話溝通,非得要打開門溝通,務必兩人要全程戴口罩,距離一公尺且縮點接觸時間,減少感染。至於,清洗衣物應在自己房間處理,檢疫期間結束後再一併清洗,房內應減少垃圾產出,若垃圾真的滿了,處理時切記要把垃圾袋綁好、綁緊,確定不會露出汙染到外面,開門拿到外面放好,同住者處理時要戴手套及酒精消毒。蘇家彬說,與檢疫者同住者一定要注意,不可以跟檢疫者共用房間、衛浴或一起吃飯,這是非常危險動作,重申若要溝通,應在房間內通訊軟體,不要打開門用喊的,這很危險。若採用7+7+7方案入境者的同住人屬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因此外出一定要戴口罩,跟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並記錄行程,這段時間不要搭大眾交通工具、不要去演唱會、早晚要量體溫紀錄,實名制紀錄,同住者也要第三天、第七天家用快篩確認有無感染,同住者若有類似症狀一定要跟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告知,才可以就醫,就醫時也要跟醫師講清楚,家裡有檢疫者,讓醫師做最適當判斷。
-
2021-12-19 癌症.乳癌
預防乳癌多彩虹蔬果、少吃脂肪 避開荷爾蒙保健品
乳癌是我國女性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每天平均有35位女性被診斷乳癌,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營養師表示,許多研究指出,高熱量、高脂肪及低纖維,可能是引發乳癌的危險因子,因此少熱量、少脂肪、少接觸塑化劑、多蔬果、多運動,就能預防乳癌。1忌:高油、高脂肪食物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組長周育如表示,高油、高脂肪、高熱量可能會促進荷爾蒙生成,恐增乳癌風險。像炸雞皮、雞脖子這類食物,營養價值只有脂肪,攝取過多的脂肪,可能促進過多的荷爾蒙分泌,不利健康。真的很想吃雞皮等炸物,建議一個月一次就好,同時也要多攝取新鮮蔬果,以抵銷危害。2忌:含雌激素的保健食品高危險群如有癌症家族史、壓力大、不運動者,最好避免攝取含雌激素的保健食品,如大豆異黃酮、月見草油、蜂王乳、胎盤素等。3忌:含雙酚A塑料用品此外,也要避免環境荷爾蒙,平時使用的杯瓶,最好是不鏽鋼、陶瓷或玻璃材質,塑膠水壺也要選不含雙酚A,至於寶特瓶等一次性使用的瓶裝飲料罐,則不建議重複使用。天天五蔬果 加上運動333周育如強調,天天五蔬果不是口號,彩虹原則更是防癌飲食指南,孕婦可能影響寶寶出生後的飲食喜好,所以防癌飲食要從小養成。每天至少攝取不同顏色的「三蔬二果」,例如蔬菜除了葉菜類,也可以選菇類、海菜類等,水果則是黃色香蕉、紫色葡萄、紅色蘋果等,各種顏色都要補充。蔬果除了有植化素、多酚類可抗癌,本身的抗氧化維他命C含量也很足夠,不須額外補充過多維生素C保健品,以免增加結石風險。此外,規律運動可以消耗熱量、維持健康體位,有助預防乳癌並降低乳癌復發風險,掌握333原則: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心跳維持每分鐘130下,養成運動好習慣、避免菸酒危害,就能減少乳癌威脅。中醫觀點 乳癌易感體質 可藉針灸調整中醫很久前就有乳癌疾患,稱為「乳岩」,中醫師表示,乳癌的生成可分為「肝氣鬱結」、「肝腎陰虛」、「肝腎陽虛」和「脾胃虛弱」四種,要預防乳癌,就要對這四種易感體質進行調整。除了飲食之外,哈佛研究顯示,透過針灸刺激穴位,可以導正身體電位平衡,避免乳癌發生。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心情不好會造成肝氣鬱結;而壓力大、累卻睡不著、身體易發熱則是肝腎陰虛的表現;容易疲累、臉色蒼白和過勞則是肝腎陽虛;脾胃虛弱則是免疫力差、吃麵食就體溫升高昏昏欲睡,這些都是身體慢性發炎的表現,最後可能變成乳癌,預防方法就是針對不同體質進行調整。她舉例,肝氣鬱結可以多吃深綠色蔬菜和金針花來疏肝解鬱;肝腎陰虛則要減少紅肉攝取;肝腎陽虛可以多吃藜麥、豌豆等植固醇較少的植物性蛋白質;至於脾胃虛弱則要少吃加工品,多吃原型食物。中醫針灸已經證實可以透過周邊神經傳導訊號,導正身體電位平衡,避免乳癌發生,自覺有乳癌四種易感體質者,也可藉由針灸調整體質。至於平常穴位保健,張家蓓建議,肝氣鬱結可以按壓足臨泣穴,按到有痠脹感即可,一日數次;肝腎陰虛或陽虛者,可以按壓或熱敷三陰交穴,每次十五分鐘;脾胃虛弱則是按壓或熱敷足三里穴,可改善脾胃並平衡免疫系統;此外,避免熬夜、菸、酒,減少塑化劑攝取等,都是預防乳癌的方法。
-
2021-12-1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尿液出現3顏色要當心!專家揭尿液顏色表健康狀況:尿透明別再喝水
近日氣溫驟降,不少人都會忘記要補充水分,甚至減少水分攝取,或以為沒流汗就不用喝水沒關係,但這樣恐怕會影響身體健康;而若要喝水,怎麼喝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呢?喝水好處一籮筐 孩童、成人這樣喝 每日建議成人飲用6-8杯水(240 ml/杯),國小學童至少飲用1,500 ml(毫升)水,分次小口慢慢喝,並隨著當日安排的活動行程、環境而適度調整,多喝開水除了可以避免血液太黏稠、減少熱量攝取,擺脫肥胖及慢性病威脅外,亦可維持恆定的體溫,並藉由排尿、流汗以及排便等方式,清除體內廢物,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以及避免尿道發炎,維持身體的健康。(推薦閱讀:無糖茶當水喝超傷腎! 毒物專家公布茶喝太多3健康危機) 喝水5階段 少量多次避免不適國民健康署提出「喝開水5要訣」的技巧,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如患有疾病建議諮詢醫師喝水量:1、「起床一杯水」:身體一整晚都沒攝取水分,起床後小口分次慢慢喝一杯300-500 ml(毫升)的溫開水,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2、「用餐前後配杯水」:無論是在家或在外用餐,桌上準備一杯300-500 ml(毫升)的水,餐前或餐後至少半小時分次慢慢喝,取代含糖飲料,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3、「外出要帶水」:準備500 ml(毫升)以上的水壺,外出運動時隨身攜帶隨時補充水分,增加運動時的血液循環,並避免脫水的發生。4、「製作提味水」:可在開水中添加少許檸檬片、各種新鮮水果切片等,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5、「1,500的水」:養成每天喝至少1,500 ml(毫升)開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且分多次喝、慢慢喝,喝得太急,或一次喝太多,反而會造成身體不適。 (推薦閱讀:瓶裝水含塑化劑? 毒物科醫曝「背後真相」:重複使用慘了) 水喝夠不夠 從尿液顏色判讀正常情況之下尿液多呈透明狀,顏色由淡黃色到黃褐色,尿液的顏色會隨著食物、藥物、維生素以及疾病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因此,尿液可作為人體是否需要補水或是身體情況是否良好的基礎,以做為每天自我審查身體狀況指標:(推薦閱讀: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1、透明無色:表示體內水分可能過多,不需要補充水分。2、透明黃色(淺黃色):表示體內水分充足,可正常補充水分。3、黃色:表示可能有一段時間未補充水分或有持續出汗之情形,需要持續補充水分。4、烏龍茶色:表示身體可能已出現缺水狀態,要立即補充水分。5、濃茶色:表示可能已1-2天完全沒有水分攝取,此時喝水可能對於腸胃吸收速度已經太慢,建議尋求醫療協助。延伸閱讀: ·口渴才喝水? 營養師揭「身體受不了6警訊」:小心變老、易胖 ·氣泡水取代白開水可以嗎? 小心造成「2種疾病」:常打飽嗝要注意 
-
2021-12-0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天冷背痛、三叉神經痛加劇,四招讓你遠離「天氣痛」!
在冬天的幾個月裡,每個人都容易受到寒冷的影響,但對於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人,寒冷可能會衍伸出其他問題,例如:神經疼痛加劇;大腦和脊柱基金會分享四招讓你遠離「天氣痛」。寒冷的天氣會特別影響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原因1.神經疼痛如果患有涉及神經痛的病症,例如:背痛、三叉神經痛的民眾,會發現溫度的變化深深影響著症狀,這與神經系統對溫度變化的反應有關;當溫度太高,可能會感到疲倦和昏昏欲睡,但如果太冷,則可能會加劇疼痛感。2.肌肉僵硬如果患有多發性硬化症或痙攣的民眾,寒冷的天氣會加重肌肉僵硬和痙攣,建議最好避免在寒冷環境中待太久。3.溫度感知差有些人對於冷熱的感受度差,例如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需要格外小心,不要暴露在寒冷的溫度下,或者太靠近電暖器。4.血壓如果有血壓或血管問題,需特別注意避免在寒冷天氣下長時間外出,並確保家中足夠溫暖,並固定時間量測血壓,進行監測。5.季節性流感患有某些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的人,若感染流感後出現併發症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因此每年都應記得接種流感疫苗,以預防季節性流感。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四招遠離「天氣痛」1.保暖衣物、小物不可少貼身穿著保暖發熱衣、高領內衣,可幫助維持身體溫度,外出時記得用襪子和手套保持手腳溫暖,並穿上冬季外套、帽子和圍巾。如果身體的特定部位有神經痛,須確保外出時該部位獲得加強防護,例如:三叉神經痛引起的臉部頭部疼痛,可用圍巾或套頭帽保持臉部溫暖。此外,可以使用暖暖包、熱敷墊加強保暖,或是隨身攜帶裝有熱飲的保溫杯。2.維持居家環境理想溫度客廳的理想溫度在18~21℃之間,而臥室的溫度建議保持在18℃以上。3.住家防寒措施可保持門窗關閉並使用窗簾以隔絕寒風進入,或是採用有助於環境恆溫的空心牆絕緣材料進行居家裝潢。4.其他A.確保飲食正常-有助於維持身體能量和體溫,建議可吃熱食和大量的水果、蔬菜。B.適度運動-可改善身體血液循環、產生熱量。C.藥物-如果在寒冷的天氣中神經疼痛加重,可諮詢醫師,開立合適藥物來幫助緩解症狀。D.減少外出-若非需要,建議不要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出去,盡量待在室內。
-
2021-12-07 養生.聰明飲食
冬天手腳冰冷、容易疲倦?營養師教怎麼吃能禦寒
冬天到了,有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手腳開始變得冰冷,特別是長輩們,因為血管老化失去彈性,新陳代謝變慢,加上不少人罹患三高,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問題,會加速血管老化,一旦氣溫驟降,畏寒、手腳冰冷、疲倦等狀況就找上門。想要調理冬天手腳冰冷現象,可從飲食、運動、保暖等五方面著手改善。1、足夠熱量吃完東西都會感覺熱呼呼的,這是因食物的產熱效應,所以過度節食、熱量攝取過低,會使血液循環變差,讓身體感到寒冷。建議民眾應正常進食,將體位(過輕、正常、過重或肥胖)依個人活動度(輕度、中度、重度),乘上對應的數值(20-35),就是我們一日所需熱量。例如:60公斤的人,BMI為20在正常範圍、輕度活動,每日的熱量需求則是60×25為1500大卡。2、足夠蛋白質蛋白質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熱量,容易讓人感覺暖和,比較不會造成血糖波動,建議每餐至少攝取2至3份蛋白質,每份蛋白質為190㏄豆漿、三指寬的肉、一顆雞蛋、板豆腐3方格,像胃口較小的長者,經常有蛋白質攝取不足的問題,不妨在點心時間喝杯豆漿、牛奶,或吃豆腐、雞蛋都有幫助。3、辛香料少量辛香料,除了刺激食欲外,也可以擴張血管,讓我們感覺血液循環變好,譬如薑、薑黃、蒜、辣椒、胡椒都可以在料理或熱湯時適量添加。但要注意,辛香料是讓人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增加散熱,假使在整體熱量不足的狀況下,指望多吃辛香料保暖,是不正確的。4、運動冬天氣溫低,本來就會帶走人體的熱量,可是很多人一到冬天反而關在家不想動,缺乏運動的狀況下,血液循環不好,自然比較難維持較高的體溫。因此,建議民眾每天至少做半小時的運動,強度因人而異,但有年紀的長輩可以做到有點微微出汗、感覺身體暖和即可。5、注意保暖人體最容易受寒之處,就是頭部、脖子、肩膀、背部、膝蓋、肚臍及腳底,因此冬季禦寒,這幾個部位要注意保暖,穿到讓身體感到暖呼呼,有點快出汗就對了;平時也可以多泡腳,增加血液循環,提高禦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