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膽固醇
共找到
1682
筆 文章
-
-
2023-10-27 醫療.心臟血管
高膽固醇竟是遺傳所引起!一次了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症狀、遺傳與治療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一種常見的遺傳疾病,病人會在年輕時就出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偏高現象,也就是「高膽固醇」是由遺傳所引起。元氣網整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原因、遺傳、症狀、篩檢和治療的基本常識,了解此疾病的面貌。什麼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是一種遺傳疾病,病人的血液中會出現高膽固醇的問題,主要是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數值過高,因為肝臟無法正常的移除低密度脂蛋白(LDL)。這類型的病人會隨著年齡成長,身體越來越無法代謝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造成低密度膽固醇數值會較正常人偏高,如果LDL-C在成年人超過5 mmol/L (190 mg/dL),或在兒童超過4.1mmol/L (160 mg/dL),通常醫師就會懷疑是否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跟正常人相比,年輕時(此處定義為男性55歲以前,女性65歲以前)就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約20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原因是什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一種常見且嚴重的遺傳疾病,根據學者推估,發生率介於1/200人〜1/500,全世界的病人數介於1400萬和3400萬人之間。低密度脂蛋白(LDL)中所包覆的膽固醇,常稱為「壞膽固醇」,因為此種脂蛋白容易在血管中沉積,長期下來就會堆積在血管內引發血管阻塞。LDL會在肝臟與肝臟細胞上的「LDL受體(receptor)」結合,低密度脂蛋白就會進入肝臟細胞進行分解與利用,所以LDL受體(receptor)具有調節血液中LDL濃度的作用。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病人大多是「LDL受體」發生突變,無法有效與血液中的LDL結合,也就無法將LDL在肝臟內進行分解,導致病人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的濃度會顯著上升。少數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病人是LDL的結構發生突變,導致突變的LDL無法與「LDL受體」結合,同樣也就無法在肝臟內分解LDL,也會讓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的濃度顯著上升。血液中的LDL長期濃度偏高下,就會比正常人更容易發生血管阻塞的問題,因此導致後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如何遺傳?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有兩種類型:異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eFH)和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oFH)。 ●異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eFH):大多是從父母其中一位遺傳到異常基因,而另外一個則是正常基因。也就是說,病人會帶有一個正常的基因與一個異常的基因,在家族中觀察可以發現病人的家屬,包含:雙親、兄弟姊妹和孩子,會有一半的機率會罹患該疾病,而非所有人都會罹患。異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病人心血管疾病的平均年齡,男性大多落在42~46歲,女性則多落在51~52歲。●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oFH):這類型的病人極為罕見,病人從父母雙方都遺傳道變異的基因,因此基因變異的狀況更加嚴重,如果沒有進行治療,可能會在20歲前發生心血管問題。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症狀?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並不一定會發生明顯的症狀,部分病人會出現以下症狀後,經由醫師診斷後發現:●黃色瘤(xanthoma):在腳跟或背側的肌腱出現腫脹。●眼瞼黃斑瘤(xanthelasmata):在眼睛周圍的皮膚內,發現有黃色的沉澱物。●角膜老年環(Arcus senilis corneae):角膜周邊會出現環狀的脂質沉積現象,通常是白色或灰色不透明的物體,最終有可能形成一個環狀。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如何篩檢?醫師如果懷疑病人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會進行以下的檢查:●血脂相關檢測:檢查血液中不同類型的膽固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量和三酸甘油脂。 ●基因檢測:了解是否帶有基因變異,並且確定診斷。●家族史研究:需要了解其他家庭成員是否也有心血管疾病,是否有過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家庭成員也需要進行基因檢測,確認是否有此病。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如何治療?飲食需要控制嗎?目前臨床上治療是採用多重管道的治療方式,重點治療方式還是以藥物治療與飲食為主:1.降血脂藥物: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兒童目前建議2歲後需要定期篩檢血脂數值,如果兒童的低密度脂蛋白高於160mg/dL時即應開始藥物治療。低密度脂蛋白的治療目標為低於100mg/dL,已有血管疾病的患者建議控制在70mg/dL。2.飲食控制:生長中的小孩每日熱量的攝取其中脂肪部分盡量小於30%,飲食可以透過少油來達成。飲食需要增加水解纖維素的攝取量,每天至少10克,水果和蔬菜有益降低血中膽固醇。3.良好的生活作息:如果有菸癮需要戒菸、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如果體重過重則需要減重。4.LDL分離術:當飲食和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時,需針對超高的血脂進行血液透析(LDL分離術),協助排除LDL,可改善皮膚的黃色瘤和心血管病變。但長期治療會讓小孩產生不舒服感。5.肝臟移植:移植正常肝臟組織,分泌酵素發揮排除LDL功能,缺點需要終身服用免疫控制劑。6.基因療法:未來或許可以會發展出有效的基因療法,將異常的基因替換出來的可行性。參考資料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指南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 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
-
2023-10-25 失智.大腦健康
改變飲食習慣為時不晚 中年這樣吃可在幾十年後有益大腦健康
在中年時期改變飲食習慣以保持大腦健康還為時不晚!根據一項刊登在《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期刊的研究表明,女性在中年期間採取旨在降低血壓的飲食方式,例如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簡稱DASH),幾十年後出現記憶力減退和其他認知能力下降跡象的可能性會降低。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檢視超過五千名中年女性對遵行控制高血壓的得舒飲食嚴格程度,參與者當時的平均年齡為49歲。該飲食包括大量食用富含鉀、鈣和鎂的植物性食物,並限制飽和脂肪、膽固醇、鈉和糖。過去有研究表明,中年時期若出現高血壓,是認知能力下降和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延伸閱讀:得舒飲食怎麼吃?不該吃什麼?對哪些人特別有益?】研究人員發現,最嚴格堅持得舒飲食的女性在老年時出現記憶問題的可能性降低17%。該研究的資深作者Yu Chen博士表示,「經過30多年的追蹤研究,我們發現中年時堅持得舒飲食的程度越高,女性在晚年出現認知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小。」對心臟有益的飲食如何預防認知能力下降?營養師和營養顧問Kelsey Costa告訴《healthline》,有益心臟健康的得舒飲食富含一些常見於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和種子中的營養素和生物活性化合物。這些成分具有抗發炎和抗氧化特性,可以減少大腦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同時促進神經元的連接,有助於大腦的整體健康和功能。Costa還指出,通過限制紅肉、加工肉品和含糖食物的攝取,對心臟健康有益的飲食方式可能可以減輕高脂肪和糖對觸發腦部發炎和澱粉樣蛋白生成的損害,而這些蛋白與阿茲海默症有關。Costa補充,心臟健康飲食可以對腸道微生物產生積極的變化,這可能通過減少發炎並支持影響情緒和認知功能的神經傳遞物質的產生,有助於抵抗年齡增長所帶來的認知能力下降。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還有哪些?美國德州大學休士頓醫學中心心臟科醫師John Higgins告訴《healthline》,除了得舒飲食之外,另外兩種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還包括地中海飲食和植物性飲食。【延伸閱讀:地中海飲食是什麼?地中海飲食有哪些食物、怎麼吃及好處一次看】Higgins指出,這些飲食具有以下核心要素:.它們含有來自特級初榨橄欖油或鮭魚等來源的單元不飽和脂肪或多元不飽和脂肪。.它們降低了膽固醇和鈉的攝取量。.它們提供富含鉀的食物,如菠菜、山藥、酪梨和香蕉。.它們提供豐富的新鮮蔬菜、豆類、堅果、全穀物和瘦肉蛋白質。除此之外,大多數遵循心臟健康飲食的人還遵循其他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體育活動。.每週至少進行一次社交,最好是面對面的。.減重,使體重指數恢復正常,讓BMI數值低於25。.讓血脂、血壓和血糖處於正常範圍內。.戒菸或不吸菸,包括避免二手菸在內。.每晚獲得7至9小時的睡眠。【資料來源】.Women with a Heart-Healthy Diet in Midlife Are Less Likely to Report Cognitive Decline Later.Women Over 40 Who Adopt DASH Diet May Have Lower Risk of Cognitive Decline
-
2023-10-25 養生.聰明飲食
膽結石會消失嗎?該怎麼吃?「5大飲食原則」避免發作,別誤信1偏方錯過治療黃金期
膽結石是無聲的疾病!是由於因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增加,致使膽汁過於濃稠,逐漸形成結晶所造成。依發生位置可分為膽囊結石及膽管結石。膽結石形成後,不會自行溶解消失。往往等痛到去看醫生,才發現自己有膽結石,進而開刀取膽成為「無膽」之人。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教你透過5招「飲食調理」減少發作,也不要誤信偏方錯過治療黃金期。膽結石8大高風險族群1.喜歡吃重油2.肝硬化、酒精性肝病3.急速減重者 4.長期斷食者5.兩餐隔太久 6.肥胖者 7.糖尿病患8.停經後女性「6招改善飲食」避免膽結石發作膽結石雖不會消失,但透過「飲食調理」可以很好的減少發作。高敏敏提醒,膽囊的主要功用是儲存膽汁、幫助消化油脂,所以不要讓他過度負擔。1.簡單烹調飲食避免吃太油,以蒸煮取代油炸、油煎。2.多吃原型食物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主食部分也可以用部分未精緻澱粉取代精緻澱粉。3.多吃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幫助吸附膽酸,和糞便一起排出。4.不要吃大飽吃大飽容易使膽囊收縮激烈,讓結石卡住。5.避免甜食避免攝取過多糖分及脂肪,增加消化負擔。6.勿備偏方有偏方是用化石草溶解膽結石,但實際上是無法溶解。膽結石形成後原則上是不可逆,可透過飲食調整減少發作。但嚴重發作時大多都要切除膽囊,不要錯過治療黃金期。胃痛vs.膽結石 怎麼區分很多人的膽結石在一開始都被誤以為是胃痛,直到就醫後才發現是自己有膽結石,究竟胃痛跟膽結石該怎麼區分,才不會耽誤黃金就醫時間。1.疼痛部位.胃痛:上腹微靠左.膽結石:上腹微靠右,甚至痛到背或肩2.發作時間.胃痛:空腹或飯後均可能發作.膽結石:大多在飯後發生3.藥物改善.胃痛:9成胃藥可以改善.膽結石:胃藥無法改善高敏敏提醒,兩餐之間也不要間隔太久,你的膽囊太久沒有收縮,很容易膽汁堆積、易結石。她表示其實膽結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沒有善待身體,建議最好每年定期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若出現莫名腹痛、胃痛、吃胃藥後不好轉時,請及早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延伸閱讀:.你知道什麼是總膽管結石嗎?飯後腹痛千萬別拖.不吃早餐容易胖!外食早餐大多缺乏1營養素,營養師教6招健康吃.一吃飯就腹痛當心膽結石 醫揭何時該取出結石:常做2事易成高風險群
-
2023-10-25 醫療.心臟血管
心跳幾下是正常?心跳過快或過慢會怎樣?如何正確測量心率?
隨著一整天的時間變化,你的心臟都會加速和減慢,以適應身體對氧氣不斷變化的需求。休息時心率較低。當運動時,你的心臟會加速並泵出更多的血液,從而使富含氧氣的血液流動並到達你的肌肉。你的心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是多少?你的心率或脈搏是你的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所謂正常心跳或心率則因人而異。你的身體會自動控制你的心跳,以適應你正在做的事情或周圍發生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當你活躍、興奮或害怕時,你的心跳會加快,而當你休息、平靜或舒適時,你的心跳會下降。你的心率也是你整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因為從本質上講,你的心率可以衡量你心臟泵出血液的難易程度。換言之,當你的心率太快或太慢時,可能是心臟或其他健康問題的徵兆。預期正常的心率應該是多少?事實上,量測心跳即是測量休息時心率(Resting Heart Rate),休息時心率是指當你休息或不活動時,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Beats per minute, Bpm)。一般來說,你的休息時心率取決於你的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 你的休息時心率取決於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若你越年輕,你的心率往往越高,心跳也就越高。兒童的預期休息時心率範圍為:.新生兒(出生至4週):100-205 次 bpm*。.嬰兒(4週至1歲):100–180 bpm*。.幼兒(1至3歲):98-140 bpm*。.學齡前(3至5歲):80-120 bpm。.學齡(5至12歲):75-118 bpm。.青少年(13至18歲):60-100 bpm。*這些心率適用於醒著的兒童。當他們睡覺時,他們的體溫可能會更低。對於成年人(18歲以上),預期休息時心率範圍為60-100 bpm。當你的休息時心率超出這些範圍(過高或過低)時,可能是出現問題的徵兆。.心搏過速:這是指你的休息時心率超過100 bpm,這是一個異常高的心率。.心搏過緩:這是指你的休息時心率低於60 bpm,這是一個異常低的心率。然而,如果你的體力活動非常活躍,你的休息時心率可能低於每分鐘60次。競技運動員的休息時心率可低至40 bpm左右。然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心率將低得危險。如何測量你的心率?要測量你的心率,只需檢查脈搏。雖然心率和脈搏之間存在聯繫,不過它們在定義上並不完全相同:心率是指你的心臟在給定時間的跳動速度,脈搏是你感受心率的方式。每次心臟跳動時,它都會擠壓並推動血液通過體內的動脈網絡。脈搏是指當心臟泵出更多血液以維持血液循環時,動脈壓力會短暫上升。在兩次心跳之間,你的心臟會放鬆而降低壓力。你可以在靠近皮膚表面的動脈上感覺到血液在泵送,像是你的脖子、肘部內側,甚至腳的頂部,不過手腕仍是測量脈搏最方便的地方。要檢查手腕脈搏,請將食指和中指的指尖放在另一隻手腕的手掌側,意即位於手腕拇指側上的骨骼和肌腱之間,並用手指輕輕按壓,直到感覺到血液在手指下跳動。當你感覺到脈搏時,計算15秒內的心跳次數,然後將此數值乘以4以計算每分鐘的心跳次數以獲得你的心率。哪些因素可能影響你的心率?雖然正常的心臟跳動次數因人而異,有許多因素會影響你的心率,包括:.健身和活動強度:心臟是一塊肌肉,能通過運動得到加強。進行大量體育鍛煉或運動能力很強的人通常心率較低,因為他們的心臟狀況更好。.吸菸:菸草煙霧中的一氧化碳會減少血液中的氧氣量,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刺激身體產生腎上腺素,兩者都會導致你的心率上升。.情緒: 壓力、焦慮、恐懼或強烈的情緒會提高心率。慢性壓力會使你的身體不斷過度暴露於偏高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壓力賀爾蒙中,這會升高你的心率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身形:額外的體重會給你的身體和心臟帶來壓力。多餘的脂肪會限制血液通過靜脈和動脈的流動,導致心臟以更高的頻率跳動。此外,肥胖會導致稱為心律不整的異常心率,嚴重時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氣溫:在炎熱潮濕的氣候和運動期間,你的心率會增加並泵出更多的血液來冷卻皮膚表面,並將熱量從核心傳遞出去。當身體在寒冷的天氣中失去熱量時,你的心率會降低以保持核心溫度。.脫水:當身體在運動或某些原因導致脫水時,血液會變稠,血液中的代謝廢棄物會堵塞血液,你的心臟會更加努力地排出廢棄物並維持正常的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另外,酒精也會導致你的身體脫水並導致心率加快。.咖啡因、藥物、營養和草藥補充劑:咖啡因、海洛因以及某些去充血劑(decongestant)和支氣管擴張劑會刺激神經系統以增加心率。某些補充劑,如鉀或葡萄糖胺會導致心率不規則。.藥物:心臟病患者通常服用的抗憂鬱藥以及乙型阻斷劑和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等藥物可能會降低心率,而甲狀腺藥物可能會增加心率。.心血管疾病、高膽固醇或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會導致危險的心搏過緩(low heart rate)。高膽固醇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從而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脈搏的速度和規律性可能會發生變化,同時可能意味著心臟病或其他需要解決的疾病。.身體位置:休息、坐著或站著,你的脈搏通常都是一樣的。不過有時候,當你站立前15到20秒時,你的脈搏可能會上升一點,但幾分鐘後它應該會穩定下來。哪些原因可能導致你心率過快?通常身體狀況不佳的人,他們的休息時心率可能會更高,這是因為效率較低的心臟需要更頻繁地泵血,才能輸送相同的血液量。 更重要的是,任何對你的身體或精神造成負擔的事情都會導致你的心率上升。例如受到感染的狀況,你的心臟必須更頻繁地跳動才能滿足身體的需求。又是或者精神壓力,例如焦慮會激發你戰鬥或逃跑的反應,這與心率加快和血壓升高有關。可能造成心率較高的原因包括: .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 .脫水。 .抽菸。 .飲酒。 .感染和疾病。 .血凝塊。 .壓力和焦慮。 .睡眠不足。 .懷孕。 .某些藥物。 哪些原因可能導致你心率過慢?較低的心率可能表示心臟工作效率較高。例如對於運動員來說,休息時心率為40 bpm可能是非常正常且健康的。 大體上,當你的心臟變得更強時,它可以在每次收縮時向身體泵出更多的血液,心臟不必頻繁地跳動以泵送血液來滿足需求。因此,休息時心率也會隨之降低。 另外,65歲以上的成年人心率通常比年輕人低,因為他們的心臟會因經年累月的磨損而減緩。同時,保持較低的精神壓力也有助於降低心率。可能造成心率較低的原因包括: .運動員般的生活方式。 .65歲以上。 .放鬆的狀態。 .一些心臟藥物,例如乙型阻斷劑和抗心律不整藥物。 .某些健康狀況,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和糖尿病。 .電解質失衡,例如高鉀。 如何降低過快的心率?你的心率可能會因緊張、壓力、脫水或過度勞累而暫時飆升。通常坐下、喝水或緩慢深呼吸,可以降低心率。為了長期降低心率,以下為可參考的方式:.多運動:從長遠來看,鍛煉是降低心率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每天鍛煉30分鐘會逐漸減緩你的心率。.減輕壓力:放鬆方式像是冥想、太極拳和其他減壓技巧,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降低休息時心率。.避免菸草製品:吸菸者的休息時心率較高,戒菸可讓心率下降。.減肥:身體肥胖,心臟就越需要努力為它提供血液,減肥可助減緩心率升高。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心率和血壓是兩個獨立的測量值。雖然心率是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但血壓是血液通過血管的力量。你的心率可能會安全地翻倍,而你的血壓可能只會略有增加。兩者都是心臟健康的指標,都應定期監測。心跳過快或過慢何時要看醫師?你的心率只是健康狀況的一項指標。為了了解你的心率是否為潛在問題的徵兆,你還需要更多資訊。 首先是尋找模式,像是透過使用智慧手錶監測心率或量測脈搏來了解你的心率通常是多少,這樣有助了解什麼對你來說是正常的心率。如果你發現心率超出正常範圍,請檢視自己是否出現以下跡象:.與心率過快相關的可能症狀:胸部不適、胸痛、呼吸急促。 .與心率過慢相關的可能症狀:疲勞、頭暈、暈眩、昏倒。如果出現異常的心率以及以上這些引起關注的症狀,這應該是你尋求醫療協助的提示,因為心率的變化以及這些症狀可能表示你的心臟功能未達到最佳狀態。 除了上述狀況外,如果有出現以下跡象,也建議應該與你的醫師討論你的心率狀況,包括:.如果你的心率持續過快或過慢。.心跳漏一拍或不規則。.如果你在檢測脈搏時感覺到一種震動感,而不僅僅是單一的「咚」聲。這被稱為「震顫」,可能是某些心臟和循環問題的徵兆。.如果你有心悸(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而不是摸脈搏的不愉快感覺)。【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Pulse & Heart Rate.What’s a Normal Heart Rate? And What Your Heart Rate Is Telling You.The Heart Foundation:YOUR HEART RATE.Mayo Clinic:What's a normal resting heart rate?.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ll About Heart Rate (Pulse).WebMD:What to Know About Your Heart Rate
-
2023-10-23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易消化卻對腸道健康極重要 一次看懂膳食纖維在體內的作用
何謂膳食纖維?除了可調整腸道環境還有很多生理機能體內消化酵素不易消化掉的「難消化成分」,總稱為膳食纖維。纖維素或果膠等來自植物的膳食纖維,常用來構成細胞壁;而甲殼素或殼聚糖等來自動物的膳食纖維,常見於外殼。膳食纖維除了促進腸道蠕動改善如廁習慣,還有調節生理機能的成分,可讓飯後的中性脂肪穩定上升。因這樣的機能性深受矚目,也被稱為「第六大營養素」,不過,它原是跟醣類一起納入碳水化合物中。膳食纖維可大致分成不溶於水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以及可溶於水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前者可於腸道吸水鼓脹,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便。於是,致癌物順利排出,可預防大腸癌。而後者於腸道變成果凍狀,穩定醣類的吸收,抑制血糖值急速上升;此外,也能吸附膽固醇隨糞便排出。何謂咀嚼?咀嚼就是用牙齒咬碎食物再與唾液混合。咀嚼有以下重要功能:①促進唾液分泌,順利消化食物 ②促進唾液分泌,預防齲齒 ③活化大腦,預防認知症等疾病 ④刺激飽食中樞,預防肥胖 ⑤唾液裡的過氧化酶酵素可抑制癌症等疾病。「腸活」與膳食纖維日文中的「腸活」,指的就是調整腸道環境,讓腸道發揮原有的作用。為了達到「腸活」的效果,「飲食」、「運動」、「睡眠」三者均衡十分重要。首先是「飲食」,最重要的是活絡益生菌。所以,要多攝取富含益生菌的「發酵食品」,或可於腸道成為益生菌食物的「膳食纖維」或「寡醣」。如果是海帶芽味噌湯這類發酵食品結合膳食纖維,或者是香蕉優格這類發酵食品結合寡醣,效果更好。其次是「運動」,最好能活絡腸道蠕動,或者是刺激腹部周遭的肌肉,像是走路、體操、伸展、深蹲等,可按自己的節奏和緩執行的運動。重點在於:雖然簡單也要每天做。早上起床慢慢按摩腹部,有助於排便。最後是「睡眠」,重點在於睡眠品質。必須活絡副交感神經,身體才能放鬆,安穩入眠。平常要有足夠的休息,才能活絡腸道蠕動,調整腸道環境。膳食纖維於體內的作用小腸無法消化的最後進入大腸膳食纖維進入嘴裡咀嚼,因質地較硬,要花時間咀嚼。咀嚼動作能促進唾液分泌,預防齲齒或牙周病,還能刺激飽食中樞,預防肥胖。而進入胃裡的膳食纖維遇水鼓脹,體積增加,容易有飽足感。如果是黏液性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包裹胃裡的食物,延緩吸收速度,避免血糖值急速上升。到了小腸,可妨礙其他內容物的移動,延緩吸收速度,避免血糖值急速上升。再者,也能吸附膽汁酸或膽固醇等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最後進入大腸的膳食纖維,因為富含水分,增加了糞便的重量,蠕動運動更加活絡,可促進排便。加上致癌物於腸道滯留時間變短,還有防癌的效果。此外,膳食纖維還能成為有益人體之腸道菌的食物。像這樣的腸道菌稱為「益生菌」,而可作為益生菌食物的是「益生元」。透過腸道菌讓食物發酵,製造短鏈脂肪酸、氫、甲烷等物質;短鏈脂肪酸被吸收後成為熱量。腦部和腸道息息相關一緊張就肚子痛,可說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經驗,其實這是身體的司令部―腦部狀態影響腸道機能所導致的狀況。近年來已知腸道跟腦一樣,也有可以傳達訊息的神經網絡;就算沒有大腦的指令,腸道能處理感受到的訊息,送往腦部,影響情緒,因此,腸道被稱為「第二個大腦」。由此可知,腦部和腸道息息相關。身處於壓力社會,好好整頓腸道環境,對於心理健康來說非常重要。便祕的形成機制一般都說無法順利排便的狀態是「便祕」,但精準定義的話就是「超過3天沒有排便」或「每天雖有排便,卻有殘便感」。口腔裡的食物經過咀嚼,通過食道進入胃裡,由胃液消化成粥狀送往小腸。這時身體會吸收必要的養分和水分,剩下的殘渣送往大腸。這些殘渣會在大腸停留1天到2天,吸乾水分後形成固態糞便送往直腸。直腸壁受到刺激出現便意,接收腦部指令從肛門排便,這整個過程不順,就很容易便祕。便祕可分為「遲緩型便祕」、「壓力型便祕」和「直腸型便祕」3種。遲緩型便祕起因於大腸功能不佳。如腸道鬆弛或腸道功能不佳,糞便滯留大腸時間變長,水分變少、糞便偏硬,為最常見的便祕型態。壓力型便祕乃自律神經的副交感神經失調,導致腸道緊繃而引起,糞便如羊屎般呈顆粒狀。而直腸型便祕起因於直腸排便功能不佳,糞便已到直腸卻無法排出體外。長期臥床的老年人常有這類型便祕。雖說便祕成因因人而異,但過度節食導致膳食纖維或水分攝取不足,缺乏運動或壓力等,都會造成便祕。跟男性相比,女性的腹肌較無力,排便力道也較弱,比男性容易便祕。想改善便祕困擾,可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其中的纖維素或半纖維素[*]可增加糞便量,刺激腸道。再者,喝冰牛奶也能改善便祕;因裡面的乳糖可以刺激胃或大腸,促進排便。※ 本文摘自《來自日本NHK 打造健康每一天的營養大全》。《來自日本NHK 打造健康每一天的營養大全》作者:上西一弘, 藤井義晴, 吉田宗弘譯者:高淑珍出版社:方舟文化出版日期:2023/09/20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22 醫療.新陳代謝
症狀不明顯而未積極就醫 醫師曝全台隱形糖尿病患至少30萬人
糖尿病位居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第六名,長期血糖控制不佳,併發症多,最為一般人所知的共病包括視網膜病變、末梢神經病變、洗腎等。但許多人不知道,糖尿病也是導致心臟衰竭的主因之一。為什麼糖尿病患容易併發心衰竭?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是什麼?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病患,每年以新增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18歲以上台灣民眾的糖尿病盛行率是11.1%,其中男性為12.4%、女性9.7%。就國人十大死因分析,108年至110年糖尿病排名都為第五名,111年則排名第六位,死亡人數達1萬2289人,較前一年增加7.3%。死亡年齡中位數為79歲,男性為75歲、女性82歲。成人健檢使用率低、「糖胖症」年輕化,糖友比檯面上更多。糖尿病學會常務理事、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杜思德說,全國糖尿病患約230萬人,依臨床觀察,應還有約30萬人沒有被診斷發現,其中有三大原因:1.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沒有進行相關檢查,或有檢查但未積極就醫,依空腹血糖值標準每百cc血液100毫克、糖化血色素6.5%,若只是超過一點點,一般來說,民眾沒有明顯症狀。2.45歲以上成人健檢使用率低,無法早期發現糖尿病。3.肥胖造成的糖尿病病人,也就是「糖胖症」已有年輕化趨勢,但年輕人工作忙碌多不積極就醫,即便就醫也無法在醫院長期治療。出現吃多、喝多、尿多、體重降低,血糖多已爆表。隨著糖尿病病情惡化,開始出現吃多、喝多、尿多及體重降低的三多一少症狀,此時飯後血糖值多已超過標準,高達每百cc血液250、300mg/dL,「這時血糖已經很高了」。因此,血糖值標準及有無症狀,兩者間的落差頗大,民眾一定要多加注意。新光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病科主治醫師朱建宇說,全國糖尿病約230萬人,「這數字絕對是低估的」。臨床發現,許多病人因開刀治療住院而意外發現罹患糖尿病,也有民眾於健檢時發現,他甚至預估此類患者可能還有60、70萬人沒有被檢查出來。心血管病變,糖尿病最常見的致死原因。「糖尿病最常見致死原因,就是心血管病變。」朱建宇說,糖尿病併發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中風,主因是血糖高造成血管硬化,同時患者也容易合併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過高,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心臟三條冠狀動脈、大腦細胞血流,一旦阻塞就會引發心肌梗塞、心衰竭、中風。糖尿病對於血管硬化的影響,也出現在足部末梢血液循環及神經傳導,也就是所謂「糖尿病足」。朱建宇表示,血液循環不順易造成軟組織缺血、感染,如果感染嚴重時,將引發敗血症,恐有致命風險。而病患足部缺血也會影響神經傳導,導致神經病變、壞死,如正常人腳踩到釘子,感覺疼痛會立刻縮腳,但糖尿病患可能沒有痛覺反應,即便受傷也沒有感覺,往往傷勢嚴重才驚覺受傷。長期高血糖,白血球偏低、免疫力下降,全身器官都受害。朱建宇說,糖尿病患者受體內高血糖影響,白血球偏低、免疫功能下降,如果足部傷口無法癒合,並持續惡化,最後可能面臨截肢、敗血性休克,致命風險均可能上升。另外,糖尿病還會引發腎臟病變。朱建宇指出,糖尿病患血糖高,也會造成腎臟的腎絲球組織病變,過濾血液、體內毒素及廢物的能力下降,進而出現蛋白尿等,長期以來可能引起慢性腎臟病。而眼睛內的小血管受損後,也會引起視網膜病變、出血,嚴重時更有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甚至失明的可能。
-
2023-10-21 醫療.心臟血管
中風後該怎麼吃?有吞嚥困難怎麼辦?8大飲食原則避免營養不良及二次中風
在台灣,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是長年盤據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每年平均奪走1萬多條人命。它不像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徵兆明顯,腦中風是一種突然、讓人措手不及的疾病,輕微者可引起肢體障礙,嚴重者會有生命危險。通常男性超過五十歲、女性停經後、家族中有相關病史、有三高慢性病的民眾,都是高危險群。多數患者在中風後,會因為口咽部的肌肉無力導致食物無法往下送,有吞嚥困難的問題,無法順利進食造成,進食量不足、營養不良的情況發生,導致身體日漸消瘦,此時必須改變飲食方式及習慣,協助進食。腦中風病患的飲食原則 中風時的飲食分為「急性期飲食」及「恢復期飲食」,急性期飲食是中風病患有昏迷或意識障礙,不能正常由口進食,此時必須以鼻胃管管灌食供應營養。恢復期飲食是中風病患經醫師吞嚥評估,可以自行可以咀嚼及吞嚥,此時飲食以半流質飲食或軟質為主,再逐步協助訓練腦中風患者的吞嚥功能,改善吞嚥問題以避免嗆到,直至恢復為正常的飲食習慣。中風恢復期飲食8建議 1.均衡飲食,攝取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五穀類、魚肉蛋豆類、奶類、蔬菜類、油脂類、水果類。適量而不過量的攝取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有助維持中風患者的良好營養狀態。2.控制熱量,避免過胖過瘦中風病患常因行動不便,以致活動量降低,每天消耗的熱量減少,應限制熱量的攝取,維持體重避免肥胖,體重若增加過度,也會影響復健成效。但若因沒有胃口而導致體重異常降低,會影響復健治療的成效。3.多吃高纖維食物,養成良好排便習慣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各種蔬菜、水果、糙米、燕麥、全穀類及豆類,可幫助排便、預防便秘、穩定血糖及降低血膽固醇。4.限制飽和油脂及膽固醇的攝取多食用脂肪含量較少的魚肉、雞肉、瘦肉、豆類製品。烹調用油宜選擇植物油避免使用豬油、牛油等動物性脂肪。避免高膽固醇食物如:內臟類(腦、肝、腰)、卵黃類(蛋黃、蟹黃、鮭魚卵…)、動物性的頭部(雞頭、魚頭、蝦頭…),容易被忽略的油脂陷阱,如花生、瓜子、腰果…,滷汁、菜湯、濃湯,調味料,沙拉醬、芝麻醬等,也應避免。5.避免吃鹽份高食物,食物調味宜清淡人體若攝取過量的鹽份會使體內水份滯留,容易造成血壓升高,也因而增加腦中風的機率。因此食物調味宜清淡、限制飲食中食鹽的量、不吃高鹽食品,避免吃罐頭及加工醃漬食品,如:醬油、醬瓜、醬菜、等。6.適量水份攝取適時的補充水分可避免中風患者脫水,造成血液濃縮而使腦循環變差。7.適量飲酒,不酗酒適量飲酒能幫助血液循環,但酗酒會影響正常飲食,導致營養不均衡及併發疾病發生。且飲酒過量者其血壓比少喝酒者高,故應限制飲酒量以降低導致腦中風機率。8.不抽煙、不吸二手煙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導致微血管收縮、阻礙血液循環,吸菸會增加再度中風發生的風險。腦中風發生時的7個緊急處理1.不要搬動患者,移動時要固定其頸部2.患者臉轉向側面,保持呼吸道暢通,注意清除痰及嘔吐物3.解開束緊的衣物如領帶、皮帶、胸罩等4.維持環境安靜,光線不要太亮,保持通風5.不要餵食任何東西,以免嗆入氣管6.儘快聯絡119,送醫治療7.送醫途中,未經醫師指示,不可服用降血壓藥物療腦中風病患通常有吞嚥困難,一次無法吃太大量食物,建議少量多餐。食物以均衡六大類食物,食物種類多樣化為主,讓全身能營養支援,保護腦功能,促進神經細胞的修復和功能的恢復。看完以上介紹的腦中風病患飲食原則,知道飲食該如何調整了吧,若您或身邊的家人是中風病患,務必替他的飲食做把關。再逐步協助訓練腦中風患者的吞嚥功能,直至恢復為正常的飲食習慣。延伸閱讀:.中風會好嗎?有哪些前兆?「法令紋」是關鍵!把握黃金復健期3關鍵.一個人腦中風可能讓整個家庭破碎 專家教腦中風辨識口訣FAST.二次中風如何察覺?眼神、血壓是重要觀察指標參考資料:.腦中風飲食之 護 理指導-台安醫院.竹山秀傳醫院-腦中風飲食.亞東醫院-認識腦中風
-
2023-10-20 養生.聰明飲食
常吃鹹酥雞小心氧化膽固醇、壞掉的花生有黃麴毒素…營養師教常見3類毒物正確排毒法
診間故事秀蘭在廚房裡準備一家子的餐點,「老公、兒子最愛吃我滷的豬肉,今天就幫他們滷一鍋吧。」正準備要拿鍋子,想起早上看的電視節目,裡面的營養師說:「要小心氧化膽固醇,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關鍵!」營養師還說炸雞、炸排骨會有氧化膽固醇,還有什麼食物會有?滷豬肉有沒有?「唉∼早知道剛剛就寫起來⋯⋯」這些都是對的# 油炸食物要少吃# 蔬果可以排毒# 補充好食物來排毒營養師劉怡里帶觀念台灣歷年來發生了好多次的食安危機,例如在海鮮裡面發現的重金屬汙染;做油炸食品的有沒有定期更換油品;花生製品裡面發現了黃麴毒素汙染等等。長時間高溫油炸,除了油品變質、酸價問題,有研究證明肉類過度油炸會產生會氧化膽固醇,這是一種對心血管傷害非常大的物質。如果真的不小心把這些遭到汙染的產品吃進肚子裡要怎麼辦?有什麼方法可以應對呢?其實,在我們日常吃的生鮮蔬果裡面,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幫忙排除重金屬、黃麴毒素、氧化膽固醇這類有毒物質。重金屬如果你不小心吃下含有重金屬的食物,因為重金屬大部分都是從肝臟代謝,麩胱甘肽(Glutathione)是肝臟很重要解毒酵素的重要成分,能幫助強化肝臟解毒速度,還可以護肝。所以我會建議多吃些麩胱甘肽的原料,像是:番茄、胡蘿蔔、花椰菜、黃秋葵等。維生素C 也是有效的抗氧化的物質,也能幫忙排除體內的重金屬。除了遭到汙染的食物;另外,有些國人喜歡吃的食物中也比較容易吃到重金屬,比如說常常吃下水湯、動物內臟等。重金屬(解毒成分:麩胱甘肽和維生素C)麩胱甘肽:番茄、蘆筍、胡蘿蔔、花椰菜、菠菜、黃秋葵、酪梨、大蒜、洋蔥、青椒、菇類、茶。維生素C:綠豆芽、大頭菜、皇宮菜、花椰菜、油菜花、甜椒、香椿、辣椒、野苦瓜、香吉士、芭樂、木瓜、奇異果、龍眼、釋迦、草莓、甜柿、聖女番茄。氧化膽固醇一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過高,會促進動脈硬化,而氧化的LDL 是加速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食物經過高溫油炸,外食常吃到油炸的肉類,比如炸肉排、炸雞,如果常吃炸雞、鹹酥雞的人就要多多注意。或是老滷的滷肉,就是滷很久的肉都容易有氧化膽固醇的問題。氧化膽固醇跟心血管疾病有明顯的相關,當外食無法避免的時候,建議當餐可以多吃高纖維的食物來幫忙代謝。氧化膽固醇(解毒成分:高纖維食物)皇帝豆、碗豆仁、花豆、薏仁、豆漿、黃豆、黑豆、黃豆芽、鮮香菇、牛蒡、地瓜葉、黃秋葵、紅鳳菜、海梨、柳丁、芭樂、棗子、奇異果、聖女番茄、黑棗。黃麴毒素如果常常吃到有黃麴毒素的食物,例如貯存不當的花生、中藥材、發霉食物等等,容易造成上吐下瀉、頭痛、急慢性肝病變,嚴重引發肝癌。特別建議發霉的食物不要吃,也可以多補充深綠色蔬菜,並且多喝水,有助加速毒素排出。黃麴毒素(解毒成分:綠色蔬菜)空心菜、青江菜、綠蘆筍、青蔥、芥藍、川七、青椒、紅鳳菜。(本文摘錄自出色文化出版《全民營養必勝攻略》)
-
2023-10-20 醫療.心臟血管
26歲男胸悶掛急診竟心肌梗塞!年輕心梗多因高血脂,吃燕麥能降LDL嗎?醫師給建議
急診醫師分享,一名男子因胸悶急診,竟是心肌梗塞,需要馬上做心導管緊急處置。Icu醫生陳志金也在臉書發表看法,認為媒體誇大的標題和描述不能偏離事實太多,否則容易造成民眾的誤會。不過心肌梗塞年輕化的問題仍值得注意,年輕族群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高血脂增加的盛行率相當顯著,控制血脂中的壞膽固醇(LDL)非常重要。26歲壯男胸悶掛急診 竟是心肌梗塞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一名男子掛急診自述胸悶,柯世祐看了病患資料才26歲,身體壯壯的、精神也還不錯,心想應該只是緊張焦慮或肌肉拉傷,症狀應該不嚴重,抽完血、做完衛教就能讓他返家休養。胸悶在急診檢傷分類屬2級,患者掛完號就直接被帶去做心電圖。而就在患者做心電圖做到一半,柯世祐就被叫過去看,他一看患者心電圖竟是下壁心肌梗塞,血管完全塞住,需要馬上做心導管緊急處置。柯世祐當下馬上打給心臟內科醫師告知,心臟科醫師還誤以為患者56歲,吃驚的確認該病患竟才26歲。高血脂、高血壓、抽菸、常吃炸物…心肌梗塞危險因子集結柯世祐指出,該患者主前降支幾乎完全塞死,另外2條血管也有塞住,最後在3條血管放了4個支架。後來追查病因,柯世祐原懷疑男子可能有風溼免疫疾病或凝血問題,但查了之後並沒有問題。再仔細追問家族史及生活習慣,患者父親也在40多歲時就發生心肌梗塞。另因男子家中開鹽酥雞攤,他國小開始就要幫忙顧店,有時因為爸媽太忙沒煮飯,就自己弄來吃「有事沒事吃一下」。再加上本身有抽菸,也有高血脂及高血壓病史。柯世祐說,除了沒有糖尿病及年紀未滿45歲,該男子算是集結了所有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Icu醫生陳志金 籲媒體內容勿誇大誤導民眾不過針對這起病例,Icu醫生陳志金也在臉書發表看法,他認為媒體誇大的標題和描述不能偏離事實太多,否則容易造成民眾的誤會。以下是陳志金覺得不合理的疑問:1.首先,心肌梗塞是看「心電圖」診斷,不是「電腦斷層一掃」就可以診斷的。 2.「心電圖」是貼上去記錄電氣訊號,不是用「掃」的,沒有「掃心電圖」這種事。3.阻塞的是哪一條血管?是做心導管檢查來確認的,不是做電腦斷層!4.病人並沒有「血管全塞死」!他是「一條幾乎完全塞死,另外兩條也有塞住(部分)的狀況」。報導內容:「左前降支幾乎完全塞死,另外2條血管也都有塞住的狀況,最後3條血管放了4個支架。」5.「心電圖做到一半」就診斷,不是說不行,是有點誇大。如果是下壁梗塞,當然有機會在做到一半就診斷。 不過,一般都是等「做完」以後,再整張判斷,沒差那幾秒的時間。另外,除非是醫師「親自」做心電圖,否則,很難在「心電圖做到一半」就診斷。 報導內容:「沒想到心電圖做到一半時,發現該名患者居然是心肌梗塞,而且是血管完全塞住,屬於下壁梗塞,心電圖ST段上升,需要馬上做心導管,病況非常緊急。」6.「下壁梗塞」似乎跟「左前降枝完全阻塞」,不太符合?還是這個人的解剖構造有異於常人?(資料來源:《Icu醫生陳志金》臉書粉絲專頁)心肌梗塞典型症狀 持續胸悶合併氣喘、冒冷汗心肌梗塞主要是冠狀動脈血管內的硬化斑塊破裂,引發急性血栓,阻塞了血管所致。典型症狀為持續胸痛、胸悶超過20分鐘,合併氣喘、冒冷汗、頭暈、心悸,或突然喘不過氣來。凡吸菸、肥胖、三高族群、患有第二型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甚至有遺傳性家族病史,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哪些人容易得到心肌梗塞?1.隨年齡增長而提高。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又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2.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者。尤其糖尿病患常合併有三高,加上多重代謝異常,壞膽固醇容易囤積在血管內,造成大規模阻塞病變。3.情緒容易緊張、易怒、憂慮和恐慌者。4.過度勞累、生活壓力大者。5.缺乏規律運動習慣者。6.膽固醇、血脂肪及三酸甘油脂數值過高者。7.菸癮者,因抽煙會加速粥狀動脈硬化。8.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或有冠狀動脈心臟病家族史者。患者因動脈硬化血管腔狹窄,很容易造成阻塞。》疾病百科/心肌梗塞高血脂盛行 心肌梗塞年輕化主因統計顯示,近年來急性心肌梗塞確實有年輕化趨勢,像上述患者差不多情況的年輕患者愈來愈多。臨床顯示,生活壓力沈重,加上愛吃高油、高鹽、高熱量等食物,血脂偏高,加上抽菸,這些都是導致年輕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而之前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曾提醒,年輕族群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高血脂增加的盛行率相當顯著,控制血脂中的壞膽固醇(LDL)非常重要。高血脂評估服藥治療 建議一天一餐燕麥降總膽固醇醫師提醒,高血脂初期無明顯症狀,如同健康的隱形殺手,若有壞膽固醇偏高問題,可視是否已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來決定藥物介入的時機。而除了服藥,並可藉由修正生活型態控制LDL,達到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建議可先從控制飲食著手,最好減少脂肪攝取,尤其牛肉、羊肉、豬肉等紅肉及豬油、牛油等動物油。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曾受訪指出,目前醫療指引中沒有特別指出哪種食物可有效降低LDL,如大眾偏愛的燕麥無法顯著降低LDL,但因可減少總膽固醇,所以是很好的主食替代品,他常建議門診患者一天中可至少一餐主食為燕麥,另外,肥胖、缺乏運動也可能間接增加LDL膽固醇,應保持每周規則運動習慣。【資料來源】.《Icu醫生陳志金》臉書粉絲專頁.《醫師好辣》節目.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19 養生.聰明飲食
萬聖節要到了!南瓜營養價值高熱量低,10大健康好處一次看!營養師傳授4個挑選小技巧
萬聖節即將來臨!小朋友總會興致勃勃的期待各種變裝派對,還可以提著南瓜造型的小提籃向附近鄰居要糖果,「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萬聖節的南瓜燈南瓜燈(Jack-o'-lantern)可以說是最能代表萬聖節的特色裝飾了!它的作法很簡單,首先要挑一個大小適中的南瓜,才能確保裡面的空間放得下蠟燭。再來就是將喜歡的表情畫在南瓜外皮,並在南瓜頂部切出個可放下蠟燭的圓形蓋子,用湯匙把裡面的果肉及種子挖乾淨後,再雕刻表情、擺進蠟燭、蓋上蓋子就大功告成啦!做南瓜燈時挖出來的南瓜果肉及南瓜子也千萬不要浪費,經過適當烹調後就能變身佳餚,不但美味,還十分營養。南瓜的營養價值南瓜在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中是全榖雜糧類(注意!不是蔬菜喔~),它熱量低,含有膳食纖維、豐富的礦物質及維生素,是很理想的主食來源呢!以下有一張常見全榖雜糧食物的熱量表,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來,南瓜是熱量相對低的食材,所以如果有體重管理需求,想吃的低卡健康又不想餓肚子的話,南瓜就是你的好夥伴。南瓜除了熱量低外,還含有許多營養素:• 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飽足感、促進好菌生長及幫助排便順暢,對腸道健康十分有幫助。• 維生素南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幫助維持夜視力、維持皮膚健康、提升身體免疫力及幫助牙齒及骨骼的正常發育等功能。• 礦物質南瓜中含有磷、鉀、鎂、鈣、鐵、鋅等多種礦物質,對於維持心血管健康、骨骼健康、或是補血等都有幫助。南瓜子的好處南瓜果肉十分營養,裡面的南瓜子也不惶多讓,經清洗、烘培過後就變成常見的古早味零嘴-白瓜子,除了直接吃,還能進一步榨成南瓜籽油,具有多種用途。南瓜子屬於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主要成分為脂肪,其次是蛋白質,最後才是碳水化合物。南瓜子及南瓜籽油是良好的油脂類來源,裡面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減少冠心病風險。其中更包括人體必需脂肪酸-亞麻油酸omega-6(ω-6)及次亞麻油酸omega-3(ω-3),他們在體內可以合成其他脂肪酸,負責提供能量、促進新陳代謝、幫助維持身體的各項功能,ω-3脂肪酸還具有抗發炎、改善憂鬱症、抗癌等多種作用喔!除此之外,南瓜子裡面還含有膳食纖維及多種礦物質,包括鋅、鎂、鈉、鉀、鈣、鐵、磷等,平常適量吃(每天一小把,約10g)可以保養身體,維持健康。挑選南瓜的4個小技巧1.外觀:外表應乾燥、完整、無病蟲害、撞傷或其他損傷。2.蒂頭:越綠代表越新鮮,越黃越乾燥的成熟度越高。3.硬度:用手指按壓表皮,表面要結實不凹陷。4.重量:拿在手上要有沉重感。南瓜的保存方式挑選到好的南瓜,也要注意一下南瓜的保存方式。平時將整顆南瓜存放乾燥處即可,但如果是已經切開來食用的話,建議將剩餘部分的南瓜子、中間棉狀纖維部分先清乾淨,再切塊冰冷凍或冷藏保存。 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3-10-18 養生.聰明飲食
得舒飲食是什麼?得舒飲食怎麼吃?不該吃什麼?對哪些人特別有益?
什麼是得舒飲食?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簡稱DASH)的研發,旨在用日常食物降低血壓,而無須靠藥物治療。與同樣有科學支持的地中海飲食非常類似。得舒飲食強調魚、家禽、全穀物、富含纖維的蔬菜和水果、低脂或脫脂乳製品、豆類、堅果、植物油和種子的攝取,並避免吃含糖飲料、糖果和飽和脂肪,如肥肉、全脂乳製品。【延伸閱讀:地中海飲食是什麼?地中海飲食有哪些食物、怎麼吃及好處一次看】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歸納,得舒飲食模式可被歸納為以下5原則:1.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2.大量蔬菜,適量水果。3.選用低脂奶。4.蛋白質以白肉為主。5.每天記得吃堅果,烹調換成植物油。得舒飲食怎麼吃?得舒飲食對心臟有益,因為它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同時增加鉀、鎂、鈣、蛋白質和纖維的攝取量,這些營養素被認為有助於控制血壓。.全穀物:未經加工的全穀粒,如糙米、藜麥、全麥麵包、全麥麥片、鋼切燕麥片等。.水果:蘋果、柑橘類、梨、香蕉、葡萄、葡萄柚、漿果類如藍莓、草莓等。.蔬菜:番茄、南瓜、綠花椰菜、菠菜、番薯、青豆、胡蘿蔔、羽衣甘藍等。.低脂或脫脂乳製品:脫脂或低脂牛奶、乳酪、優格、大豆飲料等。.瘦肉、魚和家禽:去皮雞肉或火雞、鮭魚、鮪魚、鱒魚、牛、豬和羊肉的瘦肉塊,一定要去除皮和脂肪。選擇烘烤、燒烤、蒸或煎,而不是油炸。(蛋黃每周不超過4個,2個蛋清相當於 28克肉的蛋白質).豆類及堅果種子等健康脂肪:扁豆、鷹嘴豆、杏仁、核桃、花生、葵花籽、特級初榨橄欖油、酪梨。根據美國國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提供的範例,若是以每日攝取2000卡路里的熱量來計算,這意味著大約6-8份穀物或穀物產品(建議全穀物)、4-5份蔬菜、4-5種水果、2-3種低脂乳製品、2份或更少的每份3盎司(約85克)的肉、家禽或魚,2-3份脂肪和油,以及4-5份堅果、種子或豆類。它建議將甜食和添加糖的攝取量限制在每週5份或更少。得舒飲食不該吃什麼?.含鹽量高的食物,如加工食品或餐廳餐點。.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如肥肉、全脂乳製品、椰子油和棕櫚油。.糖(包括人工甜味劑、含糖飲料和無糖糖果)。.過量飲酒。得舒飲食有什麼好處?特別適合哪些患者?高血壓患者:得舒飲食特別適合高血壓患者的原因在於,它的鈉含量攝取上限為每天2,300毫克,能降低到每天 1,500毫克更佳——這符合美國心臟協會的建議。美國國家心肺與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發現,得舒飲食顯著降低血壓,並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多項研究一次又一次證實得舒飲食的好處。2020年發表在《營養學進展》期刊上的一項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得舒飲食顯著改善高血壓和非高血壓成年人的血壓數值。在《美國預防醫學期刊》2019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4,000多名參與者進行了13年的追蹤,以比較他們的飲食和心臟衰竭狀況,結果發現,得舒飲食有助預防75歲以下參與者的心臟衰竭。痛風患者:另外,得舒飲食還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的人體內尿酸濃度,這使他們容易罹患痛風。由於痛風患者通常也患有高血壓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得舒飲食是改善所有這些疾病的最佳選擇。甚至有一些研究指出,得舒飲食是一種預防癌症風險的素食選擇。2019年發表在《流行病學年鑑》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這種飲食能降低患高侵襲性攝護腺癌的風險。糖尿病及腎臟病患者:遵循得舒飲食也可預防糖尿病的發展,這一點在2017年發表在《營養學期刊》的薈萃分析中得到證實,同時也可以預防腎臟病的發展。整體而言,得舒飲食作為一種健康飲食模式,可能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和痛風的風險。得舒飲食有什麼缺點?嘗試得舒飲食並沒有什麼缺點,唯一比較麻煩的是,需要花更多時間自行備餐,畢竟市售現成餐點不易達到得舒飲食的要求。制定每天三餐的飲食目標、準備食材、烹飪確實要花上一些時間。另外,得舒飲食因為富含礦物質,腎功能有問題的病人,須與醫師討論是否適用。除非是流汗過多的運動員、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的工人,或醫師建議不要減少鈉攝取的人,否則不必擔心鈉攝取量太少。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說法,身體每天只需要少量的鈉來運作(約500毫克)。得舒飲食和地中海飲食差異在哪?根據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衛生營養》(Public Health Nutrition)期刊,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均富含水果和蔬菜、穀物、豆類和堅果,其飲食攝取量的特點是低血糖負荷和豐富的抗氧化劑含量。地中海飲食的脂肪含量高於得舒飲食,而得舒飲食的脂肪含量較低。一方面地中海飲食與許多健康益處相關,包括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降低全因死亡率。地中海飲食的特定成分,例如富含油酸(Omega-9)和多酚的橄欖油,以及體力活動、適量的能量攝取和最佳體重,阻止與心血管疾病發病和進展有關的生物途徑,例如血管變性(vascular degeneration)。地中海飲食的抗氧化、抗發炎和抗血栓特性主要歸功於其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及橄欖油等。另一方面,得舒飲食主要由瘦肉、低脂乳製品和全穀物以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組成。適度的能量攝取和最佳體重,阻止與心血管疾病發病和進展有關的生物途徑,例如血管變性。因此,它需要攝取低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飲食,同時也攝取富含纖維和微量營養素,如鈣、鎂和鉀,這些對於維持正常血壓水平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至關重要。【延伸閱讀:地中海飲食是什麼?地中海飲食有哪些食物、怎麼吃及好處一次看】開始進行得舒飲食前該做什麼?在開始新的飲食計畫之前,請諮詢醫師,評估血壓、體重和心臟病風險因素,以確定適合自己的飲食計畫。請務必與醫師討論正在服用的任何藥物,以及飲食計畫會否有影響。切勿在沒有醫師同意的情況下,自行停止服用任何控制高血壓或膽固醇的藥物。【資料來源】.Why the DASH Diet Is One of the Best Eating Plans for Your Entire Body.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Diet Review: DASH.DASH Diet: What Is It, Meal Plans and Recipes
-
2023-10-17 養生.聰明飲食
麻油提味又養生,4好處大解密!不只抗老護心,還補鈣健骨防便秘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民眾對於食用油的選擇也愈發重視,因此如何選對「好油」顧健康,成了許多人關心的議題。在眾多油品中,「麻油」就因為豐富的營養價值而備受矚目。麻油是經由黑芝麻高溫焙炒並榨取而成,不僅能夠提升食物風味,還有助於保健養生。想知道麻油對身體有哪些益處嗎?以下就整理了網友熱議的麻油好處排行,快來看看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麻油好處」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4大麻油好處。顧皮膚又護心血管! 麻油4大好處大解密觀察近1年內網友針對「麻油好處」的相關話題討論,可以發現麻油中富含的「芝麻素」對降低血壓、改善血脂很有幫助,能夠減輕心血管與心臟的負擔。此外,也有營養師指出「麻油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有助於保護心血管健康。就有網友分享自己的菜單,說明「麻油涼拌龍鬚菜清爽開胃,麻油本身很香也可以保護心血管」,引起網友共鳴「麻油超適合涼拌,用來調味小黃瓜、豆芽菜、豬肝都超讚」、「麻油薑蛋是我冬天的最愛」,直呼麻油是兼具美味與健康的好油。而麻油中「維生素E」則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幫助清除自由基,延緩老化、提升肌膚的柔軟度與彈性。有中醫師就表示「食用麻油能滋補肝腎,潤脾血、故不老」,認為麻油是滋補氣血的聖品,有助於肌膚保養。另外,也有網友發文分享保養秘方「將麻油塗抹在肌膚上打圈按摩,可以減少皺紋」,對此不少醫師都回應「麻油最好用於烹調,不要塗在臉上」,尤其是嬰幼兒的皮膚敏感脆弱,隨意塗抹麻油容易導致過敏或感染,提醒民眾切忌「誤信偏方」。麻油還能改善便秘問題? 以中醫角度解釋其中原因此外,在中醫的角度認為,吃好的油脂有助於滋養潤燥,因此麻油對於「便秘」可以起到舒緩作用,改善腸燥性便秘或糞便乾硬問題。就有網友發現「每次吃麻油雞都排便很順暢,但其他的雞湯沒有這種感覺」,好奇其中的原因,吸引網友留言解答「應該是麻油的關係,我吃麻油涼拌的食物也超順暢」、「油脂本來就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搭配蜂蜜效果更好」等,也有中醫師說明「蜂蜜和麻油皆可潤腸」,可以解決部分人士的便秘問題。你也喜歡麻油料理嗎?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芝麻油是最好的3大油品之1,讓你可以吃得健康,又能享受到美食療癒。不過也提醒大家,就算是好的油脂也要適量攝取,同時也要補充其他的營養素,才能均衡吸收營養,讓健康保持在最好的狀態!延伸閱讀:.降低膽固醇怎麼吃?飲食5原則幫你遠離高膽固醇風險.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日本人長壽秘密! 納豆「納豆激酶」有益心血管、遠離三高風險★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7 名人.好食課
公蟹也有蟹黃蟹膏?它其實是這部位!一圖看懂如何辨別沙公及沙母
又到了吃螃蟹的季節!有些人喜歡吃重量重,肉多的,有些人則專挑蟹黃多的,但你知道要怎麼辨別螃蟹公母嗎?蟹黃是卵嗎?網路上謠傳螃蟹熱量、膽固醇高是真的嗎?就讓好食課Anna李宜樺營養師破解迷思給你聽!沙公、沙母、處女蟳、紅蟳都是青蟹!去菜市場常聽到人講紅蟳、沙母、沙公,其實這些螃蟹的學名都是“鋸緣青蟹”,只是依據性別、有無交配而有這麼多俗名!初淺分類如下雄:沙公,也叫菜蟳雌:→未交配過:處女蟳→有交配過:紅蟳、沙母,如果要再細分紅蟳與沙母的差別,通常沙母比紅蟳大隻,且腳上及腹部會有花紋,紅蟳則無沙公、沙母怎麼分?主要可依據腹部的蓋子去區分,如果是呈現較尖的三角形,像穿丁字褲一樣,則為沙公,母的蓋子則會偏橢圓,沙母及紅蟳的蓋子會比處女蟳更大一些,且蓋子會於交配後呈墨綠色沙公也有蟹黃?其實我們常認為是蟹黃的地方,不見得是螃蟹的卵或精子,而是螃蟹的肝胰臟,而沙公腹部偏兩側處呈白色或灰綠色的才是蟹膏,也等於是他的副性腺(精囊)與精液而沙母的蟹黃則實質還包含了橘黃色的卵巢與卵細胞,與黃色的肝胰臟!螃蟹熱量高嗎?其實一隻螃蟹熱量並不高,以一隻12兩(454公克)的螃蟹來說,一隻實際上可食部分不到35%,以160克計算熱量也只有195大卡,不到一碗飯的熱量,但膽固醇還是需要注意,一隻大約即有474毫克,大約等於兩顆蛋的膽固醇量!但如果避開蟹黃/膏吃其實還好,單純蟹肉,每100公克只有53大卡,12兩螃蟹肉大約90克中,膽固醇也只有97毫克。而蟹黃/蟹膏則要多加注意,每100公克蟹黃/蟹膏熱量約210- 240大卡,膽固醇則於450-550毫克!雖然目前每日膽固醇上限(過去是建議低於300毫克)已被取消,但仍建議如果自身有高血脂問題,一天攝取膽固醇量仍應低於300毫克,能避開蟹黃/蟹膏,單吃蟹肉最好!【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誰說螃蟹熱量高?一招辨別沙公、沙母】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7 養生.聰明飲食
麩質和低脂飲食是膽結石風險因子?教授告訴你真正的元兇
讀者Yu-Shih-Lin昨天(2023-10-12)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您好,我在李思賢醫師的臉書看到他有提到膽囊的部份。我想請問,麩質是膽結石的獨立風險因子嗎?感恩。」首先,我在2023-6-27有發表一篇關於這位醫師的文章全麥麵包會肌少症,醫師說的能信嗎。我也有發表十幾篇關於多位醫師散播毫無科學根據的「麩質有害論」,例如:無麩質飲食可以改善不孕症,解決少子化?麵食會造成骨質疏鬆?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李思賢醫師昨天(2023-10-12)在臉書說:『很多人會被告知,膽囊有問題(通常是結石),應該要吃少油的飲食,但這也是非常大的誤會,因為膽囊之所以會結石,是因為膽鹽(膽酸)和膽固醇的比例失衡,膽固醇過於飽和,膽汁的濃度過於濃縮,才會使膽結石產生。所以如果實行少油飲食,膽囊會更少收縮,缺乏健康收縮的膽囊,膽汁就會在其中過度濃縮。…容易提高膽囊問題的風險因子有「女性」、「麩質」、「懷孕」、「甲狀腺低下」、「胰島素阻抗」、「肥胖」、「快速的減重」、「無胃酸」、「低脂飲食」、……』我先用gluten(麩質)和gallstone(膽結石)或gallbladder(膽囊)在PubMed做搜索,搜不到任何相關論文。我接著用“low fat”(低脂)和gallstone或gallbladder做搜索,也是搜不到任何相關論文。我又接著用gallstone和”risk factors”(風險因子)做搜索,搜到下面這4篇相關文章:1980年:Prevalence of gallstones and risk factors in Caucasian women in a rural Canadian community(加拿大農村社區白人婦女的膽結石盛行率和危險因子)。年齡之外的危險因子是肥胖、每日能量攝取範圍狹窄、每日鈣攝取量低和活動量有限。1990年:Risk factors for gallstones among Chinese in Taiwan. A community sonographic survey(台灣華人膽結石的危險因子。 社區超音波檢查調查)。探討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肝炎、肥胖、高血脂和糖尿病(DM)。在我們的研究中,年齡和糖尿病是與膽結石相關的唯一重要因素。(註:作者是高雄醫學院團隊)2014年: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gallstones in Uighur and Han Chinese(維吾爾族及漢族膽結石盛行率及危險因子)。維吾爾族群膽結石盛行率顯著高於漢族族群。進一步對不同民族地區的膽結石危險因子進行分析發現,年齡是兩組人群膽結石的危險因子;三酸甘油酯、體重指數(BMI)和高密度脂蛋白是漢族人膽結石的危險因子,而總膽固醇(TC)、性別和脂肪肝是維吾爾族人膽結石的危險因子。2022年:Risk Factors for Gallstones and Cholecystectomy: A Large-Scale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Japan(膽結石和膽囊切除術的危險因子:日本一項大規模人群前瞻性隊列研究)。年齡增長、高體重指數和糖尿病與男女膽結石的風險有關。在男性中,追蹤期間體重增加或減少> 5公斤以及壓力與膽結石風險相關,而酒精攝取量與風險呈負相關。在女性中,追蹤期間體重增加>5公斤、吸菸、更年期和降血脂藥物與膽結石風險相關,而月經初潮晚與膽結石風險呈負相關。梅約診所列出的膽結石風險因子是:女性、40 歲或以上、美洲原住民、墨西哥裔西班牙裔、超重或肥胖、久坐、懷孕、高脂飲食、高膽固醇飲食、低纖維飲食、有膽結石家族史、患有糖尿病、患有某些血液疾病,例如鐮狀細胞性貧血或白血病、減肥速度非常快、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例如口服避孕藥或荷爾蒙治療藥物、患有肝臟疾病。約翰霍普金斯列出的膽結石風險因子是:肥胖,使用雌激素、懷孕、美洲原住民、女性、年齡,60 歲以上的人、使用降膽固醇藥物、糖尿病、快速減肥、禁食。英國衛生部列出的膽結石風險因子是:女性、肥胖、年齡在 40 歲或以上(年齡越大,患有膽結石的可能性越大、患有影響膽汁流動的疾病(例如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或產科膽汁淤積)、患有克隆氏症或腸躁症、親密的家人患有膽結石、最近體重減輕(透過節食或減肥手術)、正在服用一種名為頭孢曲鬆的抗生素(ceftriaxone)。從上面那4篇論文和這三個資訊可以看出,麩質和低脂飲食都沒有被列為是膽結石的風險因子。高脂飲食則有被列出是膽結石的風險因子。原文:麩質和低脂飲食是膽結石風險因子,醫師說的能信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7 醫療.心臟血管
爬樓梯就有效!研究教你這樣走就能降低2種致命心臟病風險
運動對心血管健康有助益,但不是每個人每天都能撥出時間運動,不過有新研究表明,每天至少爬五層樓梯可以降低兩種致命心臟病的風險。一項發表在《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期刊上的研究發現,每天爬五層以上的樓梯,可以將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風險降低20%。事實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連同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是全球主要的死因。冠狀動脈疾病是指心臟動脈中黏性斑塊的積聚,缺血性中風則是指血栓堵塞腦部動脈。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人們每天爬了多少樓梯與患有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使用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超過45萬名成年人的健康數據,並且根據家族史、遺傳風險因素以及高血壓和吸菸史等既定風險因素,計算參與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另外,也調查了參與者的生活習慣和爬樓梯的頻率。研究的隨訪時間中位數為12.5年。研究發現,每天爬更多樓梯尤其可以降低那些不易受心血管疾病影響的人的患病風險。然而,更易受影響的人群患心臟病風險可以透過每天爬樓梯來「有效抵消」。該研究通訊作者Lu Qi表示,短時間的高強度爬樓梯是改善心肺健康和血脂狀況的一種省時方法,特別是對於那些無法達到當前身體活動建議的人來說。Qi指出,樓梯是公共場所提供的低成本活動方式,可以讓人們每天增加運動量。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與從未報告爬樓梯的人相比,在研究期間停止每天爬樓梯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整體而言,研究發現突顯了爬樓梯作為一種一般大眾預防動脈鈣化性心血管疾病措施的潛在優勢。為什麼爬樓梯對心臟有益?心臟病專家Vignesh Raghunath告訴《Verywell》,定期爬樓梯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為這是一種能增加心率的體育活動。當你透過爬樓梯、跑步或騎自行車等體力活動提高心率時,有助於增強心肌並使其更有效地向全身泵送血液和氧氣。Raghunath表示,透過體力活動提高心率也有助於調節和降低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濃度,這些都是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子。雖然該項研究表明每天爬樓梯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可能存在聯繫,但專家表示,這還不足以說明爬樓梯將成為心臟健康的預防措施。美國心臟協會John A. Osborne醫學博士告訴《Verywell》,該篇研究顯示了降低心血管風險的相關性,但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證明因果關係。雖然研究發現每天定期爬五層樓梯與降低某些心臟病的風險有關,但Raghunat表示,生活方式和飲食等其他因素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你想增進心臟健康,美國心臟協會Life's Essential 8可能是一個有用的起點。這些準則包括:.每週至少從事150分鐘的體能活動。.選擇健康的飲食模式,包含大量天然食品、水果、蔬菜和堅果種子等。.戒菸。.每晚睡7至9小時。.管理你的體重。.控制膽固醇、血糖和血壓。【資料來源】.Walking more than five flights of stairs a day can cut risk of heart disease by 20%, study says.Take the Stairs to Reduce Your Heart Disease Risk: Study.Here's How Many Stairs You Should Climb a Day for a Healthy Heart
-
2023-10-17 養生.聰明飲食
高纖低熱量的茄子有5大好處!茄子高溫過油不變黑,加「1步驟」還能去油!
茄子不算多數人普遍接受及喜歡的一道菜,可能是它不容易煮的好吃,又容易變黑,因此較不受歡迎。但其實茄子高纖維、低熱量、極具營養價值。想要煮出「好看」的茄子,只要先高溫過油,再進滾水裡煮,不但可以保持顏色不變,還能去油。台灣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茄子,最盛產的時期是在5到11月。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曾PO文介紹,茄子不僅富含水分,更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P及鉀等營養素。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茄子熱量低,是纖維的極佳來源,已被證實有助消化和控制膽固醇。它還含有大量抗氧化劑,一直以來被證實可以減緩發炎反應。《healthline》也曾整理介紹茄子的許多健康益處。茄子5大好處1.富含多種營養素茄子富含水分及膳食纖維,更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P、鈣、磷、鎂、鉀、鐵、銅等多種營養素。2. 富含抗氧化劑預防多種慢性病紫色的茄子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具有抗氧化特性的色素,抗氧化劑有助身體免受自由基有害物質的傷害,也可預防多種慢性病,如心臟病和癌症。3. 可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由於其抗氧化劑含量,一些研究表明茄子可能有助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改善心臟功能。4. 促進血糖控制茄子富含纖維和多酚。研究指出,這兩者都可能有助於降低血糖水準。5.有助減肥茄子纖維含量高,熱量低,可以促進飽腹感,減少卡路里攝入量。購買茄子怎麼挑選?而因為茄子的外表本身就是色彩亮麗,因此購買時也可盡量挑果皮亮紫色、外表亮澤的為佳。茄子挑選觀察4大重點1.果皮呈亮紫色2.果型完整有亮澤無損傷3.果實飽滿有彈性4.果底不膨大以免過熟茄子怎麼煮才不會變黑?根據《農業兒童網》撰文指出,茄子切開和烹煮時會變黑,是因為它含有一種叫「單寧」的酚類化合物,很容易被氧化,反應時間越長,就會從褐變黑,水果中像蘋果、梨,也都有這種成分。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維生素E和維生素P,可增強血管彈性,所以烹煮時盡量不要削皮。茄子之所以不被大多數人喜愛,也正是因為要將它煮的好吃又好看不容易。一般在外面賣的茄子料理為了讓顏色漂亮,通常會用大量的油炸,這樣雖然煮起來好看,但也比較油,《農業兒童網》教大家在家處理時可以先用高溫的油過油40秒,然後再放進滾水裡煮一下,不但可以保持顏色不變,還能去油。接著再用調味料涼拌或下鍋快炒或煎,就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茄子料理。【資料來源】.農業兒童網.鮮享農YA - 農糧署.《healthline》.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15 醫療.骨科.復健
如何知道自己有肌少症?醫師教自我檢測法,5種相關疾病的預防策略
老年人肌少症,又稱為老年性肌肉減少症或老年性肌肉流失症,是指隨年齡的增長,肌肉質量和功能逐漸下降的現象。年紀達30歲過後,平均每年肌肉量會減少1-2%,60歲之後,減少的速度增快,尤其在7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更加明顯。老年人肌少症的特點.肌肉質量減少:肌肉截面積減少進而使脂肪和結締組織浸潤,尤其以第二型肌纖維減少更多。這不僅影響到體型,還進而導致肌肉力量和耐力的下降。.力量和功能下降:肌肉力量和功能減弱,這導致日常活動變得困難,影響其獨立性和生活品質。.代謝率降低:肌肉在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其減少導致基礎代謝率的下降,使老年人更容易積累脂肪,增加肥胖和相關疾病的風險。.骨質疏鬆風險增加:肌少症可能導致骨質疏鬆風險增加,進而可能增加骨折和其他骨骼相關問題的可能性。2019年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共識會議,提出亞洲人的標準以小腿圍以及SARC-F問卷作為篩檢.小腿圍量測指標:男性<34公分、女性<33公分.歐盟肌少症工作小組的SARC-F問卷,總分達4分以上符合以上其一,可進一步檢測以下二點 .手部握力:切點為男性小於 28 公斤,女性小於 18 公斤.體能表現:五次椅子站立測試(從椅子坐著起身)超過12秒,或六公尺步行速度小於1.0 m/s若又符合上述其一,建議尋求醫師協助,透過生物電阻抗分析或雙能量 X 射線吸收儀檢測,若中軸肌肉量下降達到一定程度,則確診為肌少症。肌少症5種相關疾病+預防應對策略1.骨折風險增加:老年人肌少症導致肌力下降與骨骼變得脆弱,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出現骨折,尤其是髖部和脊椎骨折。骨折不僅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還可能導致長期的康復過程和功能障礙。預防和應對策略.鈣和維生素D攝取:鈣和維生素D對於骨骼健康至關重要,可以通過飲食或補充劑獲得。.骨密度測試:定期進行骨密度測試可以幫助早期檢測骨骼健康問題,及早採取預防措施。2.代謝疾病:肌肉質量的減少使脂肪組織的比率上升,會增加胰島素組抗性,這增加了老年人患上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代謝性疾病的風險。預防和應對策略.均衡飲食:適當的飲食有助於維持血糖水平穩定。降低食物中的糖分和高GI(血糖指數)食物的攝取,增加蔬菜、全穀物和蛋白質的攝取。.定期檢查:國健署推動65歲以上每年一次老人健檢,定期檢查血糖相關檢驗數值,以及其他與代謝健康相關的指標。3.心血管疾病:脂肪組織的比率上升,使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進而導致心血管健康惡化,這包括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等問題。預防和應對策略.定期監測:老年人應該定期測量血壓和膽固醇,確保其在正常範圍內。.健康飲食:減少飽和脂肪和鈉的攝取,適當增加飲食中的膳食纖維、健康脂肪和抗氧化劑。4.認知功能下降:肌少症可能與認知功能下降和失智症風險增加有關,對其生活和獨立性造成嚴重影響。預防和應對策略.認知訓練:參加認知訓練活動,如解謎、遊戲和學習新技能,可以有助於保持大腦的活躍。.保持社交互動: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可以刺激大腦,有助於減緩認知功能下降。5.抑鬱和焦慮:肌少症導致老年人活動能力下降,社交互動減少,進而引發抑鬱和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預防和應對策略.心理健康支持: 與家人、朋友和專業心理健康專家保持聯繫,提供情感支持和建議。.保持活躍: 適度的運動和社交活動有助於維持情緒穩定和心理健康。適合肌少症老年人的運動模式包括輕度抗阻力訓練、有氧運動、日常步行和伸展運動。老年人肌少症引發的相關疾病範圍廣泛,可以通過適當的預防措施和健康管理來減少這些疾病的風險。保持適當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飲食、定期運動、心理健康支持和定期健康檢查,將有助於老年人維持健康、積極的生活。同時,也鼓勵家人和社區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有助於老年人健康的環境。延伸閱讀:.40歲肌肉開始流失,增加肌少症的風險:4穴位按出好胃口.好好走路就不會老!87歲金融退休董座推薦CP值最高銀髮運動.肌少症也可能提高失智風險!長輩開罐沒力、易跌倒 當心是肌少症警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4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人生有幾歷?學歷、經歷、病歷…
幾位老友相聚,交換人生經驗。醫師:「人生有三歷!」律師:「我才兩粒,你怎麼會有三粒?難不成,醫師三粒才正常?」醫師:「年輕拚學歷,中年拚經歷!」律師:「這也才兩粒,我們律師也是一樣兩粒啊,而且律師跟你們醫師一樣愈老愈有經驗愈值錢!」醫師:「我們醫師要常看病人的病歷,年紀愈大,病歷愈厚,通常…」風水師說話了:「對啊,病歷愈厚的,就要早點看黃曆啊!生不逢時,死也要看看個吉時吉日啊!」其實也對,人生應該有四歷。古人說:「未知生,焉知死?」一般人只想到年輕時好好讀書拚個好學歷,好找工作,找工作也要能找到好公司,拚到好職位,「經歷」有了,從此豐衣足食,家庭幸福美滿,從此王子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上面是童話故事,事實上只描述了人生前半段,人生最困苦的日子,事實上是在後半段的老病死。隨著歲月的成長,人變老,人體老化,中年以後各種毛病相繼出現,例如年輕時大魚大肉,生活習慣不正常,中年以後很容易罹患三高症—即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高,此時有人開始看醫師吃藥,病歷慢慢變厚,藥愈吃愈多,40歲開始吃4粒、50歲吃5粒、70歲吃7粒…。及至老了,各種腦血管、心血管毛病及癌症相繼出現,如果得了這些病,病歷一下子就厚起來了,此時診間相見就是比誰的病歷厚了。如果平常有定期看醫師、定期服藥,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可以及早治療控制,癌症也可以早期發現,雖然病歷厚,但是慢慢堆積而厚的,通常都可以及時救回來,又如有了B、C肝,不定期抽血檢驗肝功能,也不定期做超音波,等到肚子大了起來,人瘦了下去,趕快求醫,此時通常醫治困難,病歷也是突然變很厚,通常是不祥之兆。此時鼻胃管、中心靜脈導管、氧氣管、導尿管,人體有洞的地方插滿管,病人辛苦、家屬也心酸。如果醫治困難,回天乏術或為了避免痛苦,採安寧療法,這時只能找人看「黃曆」,找良辰吉日,歸天去了!這就是人生,但如果知道人生不只有兩歷,而是有四歷,「『歷歷』皆辛苦」,尤其最後兩歷,在拚學歷與經歷後,好好注意健康,四歷兼顧,人生即使不是彩色的也很完美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 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10-14 養生.聰明飲食
新鮮雞蛋怎麼挑?要放哪裡保存?營養師解析最常被問的雞蛋5QA
新鮮雞蛋怎麼挑?雞蛋要放哪裡保存?解析最常被問到跟雞蛋有關的5個問題!根據統計,在台灣每人每年會吃掉超過350顆雞蛋,幾乎等於是一天一顆!對於我們每天都會吃到的「雞蛋」,你夠了解嗎?今天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和你分享一些有關雞蛋的小知識吧! 【健康知識Plus劃重點】-5個跟雞蛋有關的小知識一、雞蛋怎麼挑才新鮮?可以利用下面這3個簡單的方式來判斷雞蛋的新鮮程度:1.觀察蛋殼表面:鮮蛋的蛋殼較粗糙,且附有一層如霜狀的粉末,色澤鮮亮潔淨;反之陳列較久的蛋的蛋殼較為光亮,還可能會有些許裂痕。2. 輕搖蛋體:用手夾穩雞蛋後在耳邊輕輕搖晃,新鮮的蛋因蛋汁較濃稠,晃動時不會發出聲音,也不會有晃動感;反之較為不新鮮的蛋,搖晃時會有較明顯的水聲及晃動感。3. 置於光線下照射:將雞蛋置於光線下,若為新鮮的蛋呈微紅色,氣室面積小且蛋黃輪廓清晰明顯;不新鮮的蛋則會發現很大一塊的氣室及明顯的氣孔與污斑。二、買回來的雞蛋要怎麼保存?新鮮的雞蛋建議冷藏保存,避免高溫存放。並且記得鈍端朝上擺放,讓氣室位於上方,可減少蛋液與蛋黃接觸氣室的面積,有助於延長保存期限。三、洗選蛋是什麼意思?這表示我不用再洗一次嗎?洗選蛋是指利用現代化設備,先透過外觀檢查篩除破裂蛋、裂殼蛋、軟殼蛋等不良品後,再澈底清洗蛋殼上之污物,經風乾、油蠟處理及照蛋檢查後,依蛋的重量予以分級包裝,最後再運輸販售的蛋品。雖然洗選蛋出廠時已經過基本的選別與清潔,不過基於運輸與儲存過程等食品安全的考量,Sean還是會建議大家於烹煮前用清水再沖洗一次。但若沒有馬上要吃蛋,則不建議一買回來就下水清洗,以免水分從蛋殼的毛孔進入內部,反而更容易讓蛋壞掉。四、雞蛋不能吃太多,膽固醇會飆高!?首先告訴大家一個觀念:人體內的膽固醇大約有70%是來自於肝臟自行合成;只有30%是來自於飲食。且在正常的代謝情況下,身體會自行調節膽固醇的生成量。因此,除了患有高血脂症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需要嚴格控制膽固醇攝取量的族群要特別留意,一般身體健康的人,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都可以適量攝取雞蛋喔(每天約1~2顆)!五、紅雞蛋和白雞蛋,哪個好?常聽老一輩的人說紅雞蛋比白雞蛋營養是真的嗎?事實上,雞蛋外殼的顏色會有所差異是因為蛋雞的品種不同所致,與雞蛋本身的營養成分並無直接關連;雞蛋的營養主要還是取決於雞隻的飼料供應與健康狀態,而不是只看蛋殼顏色或大小就好。因此選擇新鮮、乾淨、品質好的雞蛋才是更重要的。雞蛋作為國人最常見的食材之一,充分了解它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在看完今天的文章後,相信你一定已經學到了許多關於雞蛋的有趣知識,當下次有人問到你關於雞蛋的學問時,你也一定可以對答如流囉!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3 退休力.健康準備
好好走路就不會老!87歲金融退休董座推薦CP值最高銀髮運動,這樣「健走」防失智遠三高
本人每日維持健走已有46年,迄今已走了地球三圈半,有幸被稱為「臺灣健走先生。」雖然已高齡87歲,但是健檢數字仍與60多歲的壯年人不相上下,這都是因為長期運動與重視養生所獲得的結果。2020年底,應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之邀,與臺北大學城高齡族介紹「健康學老」,透過五堂課與七百多人次分享個人實踐力行的體驗。本文謹摘錄五堂課的講授重點,鼓勵高齡者積極追求健康老化。2016年WHO對於「健康老化」的定義是「健康老化不只要免於病痛,還要維持身體功能,不失能、失智,就連心靈層面也要健康,擁有活躍社交生活,對社會有所貢獻。」而要維持身心健康,便需要養成「三加一」的良好生活習慣。其中「健康均衡飲食(50分)、適量運動不傷身(30分)、充足睡眠(20分)、加上良好的情緒管理」,就會擁有健康百分百的效果。CP值最高的銀髮運動 健走有十大效益維持健康的許多方法當中,「健走的十大效益」對長輩而言是CP值最高的運動。不僅可以預防失智、遠離癌症、擺脫三高、強力瘦身、神奇抗老、強化心力等。持健走杖健走更能預防跌倒骨折、增進骨質密度,並可降低30%膝關節和髖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挺直上半身,避免駝背等,可謂益處多多。但在運動的同時,要多瞭解個人的體適能和運動性質,不要勉強,避免過度造成運動傷害。現實生活中對長者影響健康的七個殺手:包括有「高血糖症、高血壓症、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肝功能病變、骨質疏鬆症、阿茲海默症」,平時應定期進行健檢,同時關注健檢數據的變化。例如HDL(高密度膽固醇)維持在60至80之間,男性低於40、女性50(因有雌激素)是屬代謝症候群,應就診治療,以防突發心血管疾病。指數越高血管較不易堵塞,而健走運動也有助於大幅提升HDL。美國舊金山運動醫學會曾提出一項口號:「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一天走一哩,醫生遠離我(a mi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鼓勵中老年人要多運動。運動雖非萬能,但沒有運動是萬萬不能的。「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你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加上三力(知識力、意志力、實踐力),必能心想事成,實現「健康老化 活躍老年」的璀璨人生。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尤其不希望帶給後代照護的辛苦,更要持續運動。常聞道「一人中風,全家發瘋」,這句話彰顯出一人的不健康,會對家人帶來龐大的財力負擔與精神壓力。2021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女性84.23歲、男性77.69歲),但健康餘命僅有72.3歲,平均仍要遭受8.5年病魔的折騰。根據衛福部統計,平均一人臥床至離世需支出710萬元,一人不健康就會對家庭成員造成極大的負擔,何況如果是兩個人呢?讓食物成為最佳的健康醫藥「健康是要讓食物成為最佳的醫藥」,健康均衡飲食:飲食不傷身,要吃非加工健康食物。健康均衡飲食注意6件事❶ 用餐至少30分鐘,每一口細嚼慢嚥20~30下,如此有益腸胃消化,且咀嚼有預防失智之效。❷ 要三低三高選用低糖、低脂、低鹽、高纖維、高蛋白和高鈣質食物。❸ 均衡飲食,蔬菜、水果、脂蛋白、澱粉類各25%,腸胃健康者除鳳梨外,宜飯前先吃水果,可避免食道逆流,若有腸胃疾病者則飯後吃。❹ 適當補充營養品:如維生素B、C群;但A、D、E、K屬脂溶性,過多不易排出體外,會影響腎臟代謝。❺ 補充足量水分,每天喝水2000cc至3000cc,能預防中風及維護良好腎臟功能(有心臟病、腎臟病患者應遵醫囑限量)。❻ 每天攝取1800大卡熱量為宜;足夠基礎代謝、運動和工作等所消耗熱量(若長期累積7700大卡熱量,會增加體重1公斤) 。「水」是人類生命力的來源:生活當中可以養成隨身攜帶水的習慣,水可以讓身體完整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分。而茶和咖啡都含有單寧酸會破壞蛋白質、鐵質吸收,因此要避免餐前或隨餐飲用,最好在餐後一小時才喝茶或咖啡。預防失智殺手(阿茲海默症)的良方:睡眠、健走美國克里夫大學法克多拉(Factora)博士的研究指出,失智症是大腦認知功能退化所引起的疾病,但大腦卻是人體重大器官中最晚才開始老化者,大腦要到70歲才開始老化,但其他身體器官如耳朵於60歲開始老化,眼睛、肌肉、腎臟40歲開始老化,而肺臟30歲、心臟20歲起就開始老化。失智症的預防包括「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增加身心靈活動」:而中強度有氧運動(如健走、游泳、慢跑、自行車、部分球類運動等)也可以讓大腦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腎腺上素,進而強化記憶力(認知功能),避免發生失智症。1998年的醫學研究指出,健走等有氧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海馬迴」細胞再生,代謝腦部「β類澱粉蛋白」,同時也分泌多巴胺等物質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海馬迴」負責大腦記憶功能,透過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提高記憶力或延緩老人失智。不僅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延緩失智,良好的睡眠品質也能將大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代謝掉。「睡眠是健康長壽美容的良藥」,對高齡者而言「睡眠」的確十分重要,但大多數沒運動的高齡者都很淺眠,無法進入第四期深層睡眠狀態,因此大腦無法有效代謝「β類澱粉蛋白」,經年累月的堆積也易導致失智。健走之所以能被WHO稱為最完美的運動,除了施行便利之外,還具有預防失智(代謝大腦有毒類澱粉蛋白)、遠離癌症(腦內啡抑制癌細胞)、擺脫三高(增強血管彈性)、強力瘦身(代謝燃燒腹部脂肪)、甩掉憂鬱(陽光療癒心情愉悅)、神奇抗老(排泄系統良好)、強化心臟(迷走神經使心肌有力)、增強骨密(骨骼強健不易跌倒骨折)、舒緩壓力(交感神經轉化成副交感神經)、及激發創意(湧現靈感增強記憶力)等十大效益。只要「好好走路,就不會老」,這也是健康學老最簡單的方法。 正確強力健走:腳尖向上微翹+深呼吸「行禪」就是「動禪」,效益是「靜(坐)禪」三倍以上。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健走禪)。如何健走?首先要學習「走路」,「腳後跟先著地,再次腳板、腳尖向上微翹、腳離地時用腳尖頂住地面,身體往前推出(Push Off)」,這樣走路的時候速度就會快,「腳尖向上微翹」的用意在於避免跌倒,如果腳尖沒有往上微翹,可能會踢到路上的障礙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跌倒骨折,反而會造成傷害。其次是呼吸的方法,平時練吐吶,多運用長而慢的「深層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氣至腹部下丹田,再以口吐(呼)氣。以「吐」的時間,相對「吸」的時間長更佳(2:1倍)。「深層腹式呼吸」可以將肺臟使用的部分提高20%~40%,透過大量的氧氣來活化身體60兆細胞。在健走時,可用8步為一個循環,前4步用鼻子吸氣看向遠方,後4步用「嘴巴吐氣同時提肛(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視線焦距也可適時遠近調整。視距的調整有助於預防老花眼,而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也具有維護男性攝護腺功能、或預防女性尿失禁的效果。健走若不使用健走杖時,要讓肩膀放鬆不用力、將雙手手臂往斜前方、斜後方擺動,這樣可以保護肩膀不受傷。健走也可以強化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而擺手可以強化手臂二、三頭肌的肌肉,都可以預防肌少症和跌倒骨折的風險。使用健走杖可以增強背部肌力、防止駝背、減緩髖關節和膝關節30%的壓力負擔。此外,用健走杖規律前後擺動時,肌肉連動和諧共振,也有助於防止脊椎側彎。健走速度是要每分鐘達120~140步(快走140/m以上)、心跳率達100~120下,每分鐘便可以消耗5大卡的熱量(300/H),同時排汗比排尿具有17倍(100cc 84mu/4.9mu)更好的排毒功能。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 Dr.White曾說過:「腳是第二個心臟」;經常健走可以逐漸增強小腿肚肌肉,強健的小腿肌和下肢微血管力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將靜脈血液強力輸送打回心臟,若小腿肌肉圓周男性<34cm、女性<32cm,有肌少症跌倒骨折的風險,易導致失智。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日出時間,因為太陽出來之後植物才會開始行光合作用,這樣呼吸到的空氣才會是氧氣,最好的運動時間是日出後一小時;在清晨運動可以呼吸空氣中的負離子、芬多精及少量臭氧,是上天恩賜有益人類健康的禮物。有「規律運動」生活化的人,睡眠品質一定好。每天應該要睡7–8小時,太短或太長對身體都不好。重視睡眠黃金時段,有利身體的器官排毒,褪黑激素修補細胞。以下為各器官修復時間:淋巴PM.9~PM.11膽囊PM.11~AM.1肝臟AM.1~AM.3肺臟AM.3~AM.5大腸在清除廢物的時候AM.5~AM.7,這時必須要清醒過來,以便如廁讓大腸排除廢物。小腸最佳的吸收養分時間是AM.7~AM.9,所以早餐在這時間吃完,對身體最好;但運動後30分鐘用餐可增加肌肉7%,減少腹部脂肪增加24%。「健康學老」不是單純壽命延長,而是要免於疾病、失能、失智、臥床。唯有實踐才能享有健康長壽的幸福樂活人生。生活習慣維持「三慢四快」「追求健康、熱愛工作、終身學習、美好人生」,這是我個人的座右銘。我過去觀察到許多事業有成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平時都會利用時間去運動,日復一日的閱讀、思考,也可以避免大腦失智。尤其保持每天學習金融、基礎醫學等新知識的習慣,這些維持數十年的生活習慣,更帶來健康和快樂的生活。我個人也有「三慢四快」的生活習慣。首先,「三慢」指的是「吃飯要慢、火氣上升要慢、脈搏要慢」。吃飯要細嚼慢嚥,每次用餐時間超過30分鐘,因唾液是最好的抗氧化劑,當牙齒嚼動時會衝擊大腦內皮細胞,有防止老人失智症之效;生氣不僅傷害大腦與心臟,同時也會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肝臟、肺臟、腸胃系統造成傷害;一般人靜息時脈博跳動每分鐘約在60–100下之間,正常人每分鐘脈博次數愈低,代表心肌越有力,以每分鍾55~65下最健康,特別是運動選手。「四快」則是「走路要快、反應要快、排泄要快、入眠要快」,健走時內心哼歌,可以促進體內產生大量HDL-C(俗稱好膽固醇),也是我的秘方(選定自我喜好歌曲);平時多動腦、多閱讀、多運動,可以維持大腦反應快速與靈活,也能預防失智症;平時飲食營養均衡、水分攝取充足、每天有運動習慣,自然睡眠品質會好,腸胃自然健康,排泄也會順暢;快速入眠可以讓身體確實得到休息,平日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到了晚上就寢時,也會很快進入深層睡眠。 日常作息遵守「三、八」制經營健康和經營一家公司一樣,企業對於各部門、各處室的運作是否順暢,經營體質是否健全良好等,都必須要十分用心注意。同理,個人經營健康管理,也要關心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和按摩12長壽穴位(百會穴、風池穴、迎香穴、膻中穴、神厥穴、命門穴、合谷穴、內關穴、湧泉穴,太衝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五臟六腑就像企業總公司的五大部、六大處室,而12個長壽穴位如同12家分公司。這些都需要每日用心經營。「健康的身體是需要意志力不斷努力實踐所得來的」,正如同公司透過財務報表來管理績效,自己也可透過健康存摺與健檢報告來檢視自我健康。生活作息要遵守「三、八」制,即睡眠8小時、坐姿8小時及站姿8小時。國人平均日坐10.5小時,美國人平均日坐12.5小時。醫學研究發現「久坐會短命」,每多坐一小時將減少22分鐘壽命;因此每天坐著時間要以8小時為目標,盡量不超過。韓國醫學大學研究,睡眠效益呈現U字型,U型底是每日睡眠7–8小時,每日睡足7–8小時對身體最健康,過少或過多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另外要切記「坐不如站、站不如動、動不如走、走不如健走」,期盼高齡者要盡量避免久坐。「三憂六怕」意識警愓人上了年紀之後,也要有「三憂六怕」的意識。三憂:憂失智(要健走)、憂肌少症(要運動)、憂骨折(要曬太陽)。六怕:眼睛最怕曬(要帶太陽眼鏡)、頸椎最怕吹(要圍圍巾)、喝水最怕快(喝一口水時要呼氣停頓半秒防嗆)、腸胃最怕冷(要喝溫水,少吃冰冷)、室內最怕灰(要維持室內空氣清新)、晨運最怕早(樹木要等日出後才行光合作用)。這三憂六怕也是我個人的養生心得,與大家分享。總之,你想要「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和三力「知識力(方法)、意志力、實踐力」,投資時間「持續健走」,就能心想事成達成願望。(本文轉載自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發行之《學老誌》創刊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2 養生.聰明飲食
水煮蛋怎麼煮最好剝 網友狂推1台灣經典廚房神器
水煮蛋要怎麼煮才會好剝又成功?沈姓網友在臉書公開社團「家常菜」分享,關鍵是冷水加鹽煮;不過,不少網友推薦1款堪稱台灣經典的廚房神器,就算是新鮮的蛋,也一樣好剝。冷水加鹽煮 水煮蛋好剝 臉書公開社團「家常菜」有103.6萬名成員,不少網友分享自己的拿手菜和料理方式。曾有網友提問,為何他煮的水煮蛋很難剝,甚至蛋白都快被剝光。當時不少網友回覆,雞蛋太新鮮就會這樣。沈姓網友昨天圖文並茂分享水煮蛋好剝秘訣,他表示,冷水加一湯匙鹽,接著冷水開中小火滾後,繼續煮15至18分鐘,關火沖冷水即可。有網友說,「我是冷水下蛋,水開1分鐘關火,悶到水冷就很好;也就是中午煮晚上吃,或是早上煮中午吃」、「氣室打洞就好」、「氣室用刀戳開後放入冷水一起煮開1分鐘後,關火泡一下就可以了」。用大同電鍋蒸也好剝不少網友推薦使用大同電鍋用蒸的方式也可以完成水煮蛋,輕鬆方便又容易成功。網友說,「我都直接用大同電鍋下去蒸 新鮮蛋也一樣好剝」、「電鍋,3張衛生紙加1杯水,跳後5分鐘掀蓋的蛋黃都很黃!很甜」、「電鍋蒸省事,也不用什麼衛生紙,好吃好剝」、「用電鍋,省事又方便,也不怕煮過頭或忘了關火,電鍋跳起就好了」。【延伸閱讀】.烹煮方式不對反而增熱量 專家揭哪種雞蛋煮法最健康及最糟糕.要吃蛋,就要連蛋黃一起吃!怕膽固醇過高、心血管疾病?醫師破迷思
-
2023-10-09 醫療.骨科.復健
40歲肌肉開始流失,增加肌少症的風險:長輩沒食欲攝取不足,4穴位按出好胃口
● 肌少症是老年殺手,易致運動障礙● 營養不良是肌少症發生原因之一● 按摩穴道可促進食欲和消化吸收秋高氣爽,天氣轉涼讓人食欲漸漸大開,看著滿桌當季的海鮮佳肴,長輩吃了幾口就不再提起筷子,「我吃不下、沒胃口」。連著幾周,身形明顯消瘦、走路的步伐變慢變小,家人帶去就醫被診斷為「肌少症」,需從飲食和運動下手改善。均衡營養 攝取足夠蛋白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40歲之後,肌肉量會隨年齡增加而減少,流失程度與速度因人而異,若早期發現徵兆,應適當治療,且補充均衡營養、養成規律運動。飲食部分,每天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一般人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0-1.2公克蛋白質,換算60公斤的中壯年,每天需攝取60至72公克蛋白質。若擔心膽固醇過高,可選擇魚肉、雞肉等白肉,以及雞蛋、牛奶、豆類製品等食物。規律運動 從每周2次開始有氧運動、肌力健身、平衡協調、緩和伸展等,都是對抗肌少症最有效的訓練方式。建議先培養運動習慣,從每周2次運動開始,逐漸增加到每周運動3至5天。預防或延緩肌肉流失,除了彈力繩、啞鈴、壺鈴等阻力訓練外,看似動作緩慢的太極拳,經由意念帶動身體各部位,有助於步態平衡穩定、增加下肢力量;還可以透過快走、慢跑、單車、登山、游泳訓練大腿肌肉,維持肌肉功能。改善腸胃 增進食欲助消化林舜穀表示,吃不夠、營養不均衡、蛋白質攝取不足,容易引發肌少症,一定要想辦法刺激食欲,包括改變食材、增加口味變化,按壓穴位也能達到開胃健脾的效果。人體的前臂與小腿上,有相應的二組穴位,平常多按摩,可促進腸胃消化、調理身體內部,避免退化與失能上身。可按摩手部和腳部的二組穴位,分別是上廉穴、下廉穴以及上巨虛、下巨虛。按摩上廉穴可調和腸胃、通經活絡;按摩或針灸下廉穴,可清腸毒、治便祕。按摩對應大腸的上巨虛、對應小腸的下巨虛,能緩解腸胃炎、消化不良,按摩時可坐著微屈膝,輪流輕揉小腿前外側位置。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09 醫療.心臟血管
代謝症候群會有什麼症狀?代謝症候群5指標及檢查、預防方式
中年時期是晚年能否維持健康的重要分水嶺,一項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歐洲心臟病學會大會上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中年時期只要出現三個稍微不健康的特徵,即血壓、膽固醇或血糖數值輕微升高,就會使早逝的風險增加三分之一。研究人員指出,具有這種「一系列輕微不健康特徵」(或稱為代謝症候群)的中年人,他們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也高出35%,並且比同齡人早兩年遭遇這些疾病。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990年至1999年間在瑞典參加過心血管篩查項目大約三萬四千名40多歲和50多歲的人進行檢視,例如為他們測量腰圍,並進行血壓和膽固醇等其他檢查。若受試者有以下三個或更多特徵,則被判定患有代謝症候群,包括:1.男性腰圍為102公分(約40吋)以上/女性腰圍為88公分(34吋)以上,2.總膽固醇6.1mmol/l(毫摩爾/升)以上,3.收縮壓130mmHg(毫米汞柱)以上和/或舒張壓85mmHg(毫米汞柱)以上,4.空腹血糖5.6mmol/l(毫摩爾/升)以上。研究人員發現,被判定為有代謝症候群患者在隨訪的27年期間其死亡風險,比沒有代謝症候群的對照組成員高30%。此外,代謝症候群患者發生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像是心肌梗塞或中風的風險則增加了35%。據估計,全球高達31%的人口患有代謝症候群。先前的研究表明,患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患糖尿病、心臟病、中風和過早死亡的風險較高。該研究主要作者Lena Lönnberg博士在新聞稿表示,許多40多歲和50多歲的人腹部有點脂肪,血壓、膽固醇或血糖略有升高,但自我感覺總體良好,不了解風險,也不會尋求醫療建議。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為以後的生活積累了問題。Lönnberg指出,由於代謝症候群是一系列危險因素,因此每個單獨成因不必達到大幅提高的程度。事實上,大多數人在出現導致需要就醫的症狀之前,都會在數值略有升高的情況下生活多年。在研究中,患有代謝症候群的中年人比那些沒有不健康特徵的中年人早2.3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血壓是最危險的因素,特別是對於40多歲的女性而言,這突顯了控制血壓的價值。Lönnberg表示,研究結果強調通過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危險因素的重要性,以便採取預防措施預防心臟病、中風和過早死亡。作為一般經驗法則,即使你感覺良好,也要每年檢查血壓,避免吸菸,注意腰圍,並且保持每天運動習慣。什麼是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是一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中風風險的病症。它還可能導致其他健康問題,例如與動脈壁斑塊積聚(動脈粥狀硬化)和器官損傷相關的疾病。若是及早檢查的話,是可預防也可治療的疾病。哪些人是代謝症候群患者?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如果以下五項組成因子,符合三項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為:.腹部肥胖:男性的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
-
2023-10-08 醫療.心臟血管
高密度膽固醇(HDL)越高越好?如何增加HDL?6QA破解膽固醇迷思
健康檢查看到「膽固醇」項目出現紅字,你知道自己的數值代表什麼嗎?膽固醇數值是心血管健康的指標之一,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心臟科醫師林威辰參考文獻和門診經驗,以Q&A問答協助民眾認識膽固醇。Q:高密度膽固醇是好的膽固醇,越高越好?高密度膽固醇(HDL)太高太低都不好,過高的HDL也可能與特定心血管事件相關。根據國健署的建議:男性>40 mg/dL或是女性>50 mg/dL。過去西方的大型流行病學觀察研究發現,血清中如果有較高的HDL的人,他們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比較低。整體來說,研究觀察到每上升1mg/dL高密度膽固醇,會下降大約2%到3%的心血管死亡率。只是後續有些大型觀察研究,仍無法證實高密度膽固醇有預測能力,甚至非常高的高密度膽固醇和死亡率增加有關,特別在高血壓病人身上。過高的高密度膽固醇和特定心血管事件機率增加的關聯,目前機制還不清楚。因此簡單的說,高密度膽固醇太高或太低都不好。Q:如何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地中海飲食能抗氧化,運動被認為最有效果。目前已知可以增加高密度膽固醇的方式,主要有飲食、運動和藥物三種。飲食的原則就是以地中海飲食為主,包含蔬菜、水果、堅果類、橄欖油和魚肉,避免紅肉和香腸、培根等加工製品。地中海飲食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會有幫助,可以改善高密度膽固醇功能和抗氧化。過去也有小規模的觀察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改變血脂肪的組成,血中高密度膽固醇在數個月運動介入後提升,甚至被認為比飲食控制更有效。雖然高密度脂蛋白長期被視為血管清道夫,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然而過去數個大型藥物臨床研究,使用菸鹼酸、纖維酸衍生物或膽固醇酯轉移蛋白,有效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數值,但目前並沒有臨床研究可以證明,使用藥物提升高密度膽固醇可以避免心血管疾病。Q:提升好膽固醇,就能降低壞膽固醇?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靠史他汀藥物控制。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如運動、減少卡路里避免肥胖,對於血脂肪的組成會有幫助,並降低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提升高密度膽固醇。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壞膽醇藥物的史他汀藥物,也有增加好膽固醇的效果。Q:吃素可以降低壞膽固醇嗎?研究顯示,吃素會顯著降低膽固醇,但不會改變三酸甘油脂濃度。相較愛吃肉類食物,素食者可能可攝取更多的纖維、鎂、鋅、鐵質、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等。相關研究統合分析發現,吃素會顯著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但不會改變血清中三酸甘油脂濃度。Q:體型偏瘦的人通常不會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低密度膽固醇與體質相關,瘦子也可能膽固醇過高。肥胖被認為與血脂肪異常相關,會造成三酸甘油脂上升、高密度膽固醇下降、低密度膽固醇上升,但總量不會明顯上升。過去觀察研究發現,BMI值小於27的人,隨著體重減輕,血清的低密度膽固醇就越低。但要小心的是,低密度膽固醇受體質因素影響很大,不代表體型偏瘦的人,就不會有膽固醇過高問題。Q:膽固醇的高低與壓力有沒有關係?壓力會使血脂表現不良,需適度運動緩解。有觀察研究發現,壓力是三酸甘油脂和低密度膽固醇上升的危險因子,並且和高密度膽固醇降低有關。研究者建議若有長期工作壓力或慢性壓力的人,要有適度的運動以緩解慢性壓力造成的健康問題。責任編輯:辜子桓、吳依凡
-
2023-10-08 醫療.心臟血管
營養師建議降低膽固醇,飲食要從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著手!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成為國人健康殺手,衛生福利部調查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高居第二,而心血管疾病又往往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密切相關。「三高」中,「高血脂」占比最高,根據衛福部2017到2020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台灣高血脂的盛行率大約是26%,每4人中就有1人。對抗高血脂,飲食至為重要。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陳玉婷指出,雖然高血脂主要是高膽固醇與高三酸甘油脂,但日常飲食中更應該注意的其實是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膽固醇主要來自體內分泌,三酸甘油脂多因攝取過多熱量。攤開健康檢查報告,高血脂的欄目中通常有「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兩項。膽固醇其實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肝臟也會自行製造,由於儲存在血管中,過高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等風險。血液中的第二種脂肪──三酸甘油脂,則是人體攝入多餘脂肪酸時,儲存在血管內的後備脂肪。當身體大量活動需要能量時,細胞就會將之分解為脂肪酸。換句話說,三酸甘油脂過高,除了先天基因缺陷,很大程度來自攝取過多熱量,數值過高可能造成胰臟炎。這兩種血液中的脂肪,膽固醇的主要來源是肝臟合成,約占70%,剩下30%則由食物中獲得;三酸甘油脂一部分由腸道吸收食物中的脂肪轉換而成,另一部分由肝臟合成。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與膽固醇製造有連動關係。陳玉婷指出,要對抗高膽固醇,飲食中更應該注意的其實是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從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畢竟只占了30%左右,剩下由肝臟製造的膽固醇,則與上述兩種脂肪酸有密切的連動關係。近年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減少攝入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能更有效降低血脂。飽和脂肪常見於紅肉類如豬牛羊肉,以及蛋、全脂乳製品。陳玉婷說,從做菜用的豬油,到一般常食用的臘肉、香腸、培根等紅肉製品,都含有高量的飽和脂肪,有高血脂疑慮的民眾最好減少攝取。飽和脂肪之外,也要小心反式脂肪。反式脂肪是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陳玉婷表示,反式脂肪常出現在糕餅零食等加工食品中,奶油、奶精和油炸物也是高危險區。儘管衛福部2018年7月已經明文禁止使用反式脂肪,仍無法保證加工過程不會產生,民眾仍須注意精緻、加工食品。除了以上兩種脂肪,陳玉婷也建議民眾盡量少食用高膽固醇含量的食物,常見有內臟類、蟹黃、魚蝦類的卵,以國人常食用的豬肝為例,每100克就含有260毫克的膽固醇,紅蟳蟹黃的膽固醇含量更高達每100公克296毫克。至於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方式則相對單純:降低熱量攝取。常見的高熱量食品包含精緻甜食、含糖飲料、紅肉類、酒精等等。多蔬果、少紅肉、多白肉、用植物油,用地中海飲食保護血管。陳玉婷表示,有高血脂疑慮的民眾可以嘗試「地中海飲食」,多攝取蔬果類,少吃紅肉、多吃白肉,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蔬果類提供的纖維、尤其是水溶性纖維有利於分泌膽汁,肝臟就會代償性的消耗膽固醇,有效降低血脂,可以從蘋果、香蕉、橘子等國內常見蔬果中選擇。蛋白質補充方面,陳玉婷建議以白肉為主,常見的魚類如鮭魚、鮪魚、鯖魚等都能幫助增加好膽固醇,不過要注意的是,要攝取魚類的肉,而非內臟或卵,魚卵、蝦卵、蝦膏等膽固醇含量相當驚人,要避免。除了肉食,黃豆是非常好的抗膽固醇食物,黃豆製品如豆腐、豆漿、味噌等都能提供蛋白質,且不含飽和脂肪與膽固醇。油炸、油煎最糟;清蒸、水煮最佳;燒烤、燉滷次之。陳玉婷指出,除了食材,烹調方式也影響甚鉅,少用油炸、油煎或含油量高的烹調方式,以清蒸、水煮、涼拌取代,若嫌太過清淡,燒烤、燉滷也是不錯的替代方式。選油方面,少使用豬油等動物性油脂,以橄欖油等植物性油脂代替。陳玉婷最後仍要提醒,飲食只是整體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若要預防高血脂,除了改變飲食型態,戒菸戒酒、規律運動,維持正常生活作息才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飽和脂肪食物紅肉類豬牛羊肉蛋奶類蛋、奶油、起士、全脂或減脂乳製品烹調用油豬油、椰子油、棕櫚油紅肉製品臘肉、香腸、培根等甜點白巧克力、布丁等各種炸物雞排、薯條等反式脂肪食物油炸物薯條、雞排、鹽酥雞、油條、甜甜圈、洋芋片等糕點類餅乾、蛋糕、麵包、酥餅等奶油類奶精、花生醬、焗烤、濃湯、爆米花等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8 醫療.心臟血管
降膽固醇藥服用需終生?怕副作用怎辦?健保給付原則為何?
偏愛紅肉、油炸美食,又缺乏運動,50多歲許先生在幾年前健檢報告血液檢查項目幾乎滿江紅,隨後就醫,確診為高血脂肪,低密度膽固醇超過200mg/dl,比許多人的總膽固醇數值還高,經醫師評估後,建議服用降血脂藥物,膽固醇數值逐漸降至正常值。新冠疫情結束後,許先生至大陸旅遊三個星期,期間放寬心情,大吃大喝,常忘了服用藥物。返台後回診,抽血報告顯示,低密度膽固醇竟從之前80mg/dl,驟升至178mg/dl,他自己嚇了一跳,而醫師也皺起眉頭,問他「是否自行停藥」。三至六個月非藥物治療無效後,健保給付降血脂藥物。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欣寧表示,膽固醇紅字、數值異常,已經成為常態,相關調查發現,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逼近五成,主要原因為飲食西化、嗜吃油炸速食、缺乏運動,加上體質所致。在檢查出高血脂後,務必規律用藥,否則數據一定反撲、驟升。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表示,依照健保給付規定,一般民眾如低密度膽固醇偏高,還未突破190mg/dl警戒線,需先經過三至六個月非藥物治療(飲食控制、運動、戒菸、戒酒等),回診後數值仍降不下來,才開始給付降血脂藥物。裝過支架、有病史者必須直接用藥,將數值壓至最低。至於裝過心血管支架、罹患心肌梗塞,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即使接受非藥物治療,也無法有效壓抑低密度膽固醇數值,因此,必須直接用藥,只要規律用藥,幾乎都能把數值壓到理想值。從初級預防觀點來看,低密度膽固醇如果超過190mg/dl,接受藥物治療,數值恢復正常,甚至更低,就可降低日後心血管風險。至於次級預防,例如,曾放過心血管支架、中風、心肌梗塞的患者,治療目標就必須壓至100mg/dl,甚至70mg/dl以下,將血管阻塞的風險降至最低。黃欣寧舉例,56歲陳先生為三高病友,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且曾腦中風,在治療高血脂時,就必須更為謹慎,採用更高強度的降血脂藥物,藉此預防二次中風。怕副作用、怕一輩子吃藥,患者拒吃藥的兩大原因。「許多高血脂患者抗拒用藥,令人遺憾。」李浩維說,降血脂藥物效果良好,但臨床發現,排斥用藥的病友大有人在,原因有二,一為副作用所致,二為不想終身用藥。常見降血脂用藥可分為Statin類、Fibrates纖維酸鹽類、總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膽酸結合樹脂、菸鹼酸類等五大類,各有其優缺點,以Statin類藥物為例,它是醫師最常開立的降血脂藥(如冠脂妥、立普妥),可抑制肝細胞中的膽固醇合成相關酵素,藉此降血脂。但副作用為頭痛、噁心、疲倦,以及肌肉痠痛、肝功能指數上升。因此,患者在初次服用前,必須先確認肝腎功能。每三個月回診,觀察治療效果、評估副作用。此外,服用降血脂藥的病友必須每三個月回診抽血,檢查相關數值,除了觀察治療效果,也由醫師評估副作用高低,如果副作用讓病友感到不適,影響用藥意願,就會更換其他類別藥物。李浩維表示,上述五類藥物均獲健保給付,新一代降血脂藥PCSK9抑制劑屬於第三線藥物,目前仍須自費,兩周注射一次,用藥相對簡易方便,但每次費用約八千多元。醫師最怕:患者數值降、自行停藥,又未回診追蹤。「我必須吃一輩子的降膽固醇藥物嗎?」黃欣寧表示,這是門診高血脂患者最常詢問的一句話,依照臨床經驗,如用藥效果良好,順利達標,且數值相當漂亮,許多病友就會自行停藥,但這也是醫師擔心的事情,因為停藥之後,數值可能又往上竄升。黃欣寧指出,許先生就是最典型個案,規律用藥期間,低密度膽固數值相當低,顯示治療效果良好,但只是稍微放縱三周,就從80mg/dl升至178mg/dl。幸好他定期回診,才察覺異狀,如果懶得回診,又中斷治療,勢必成為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一旦發病,可能就是一齣人生悲劇。藥物治療搭配飲食5祕訣降低膽固醇數值事半功倍:1.減少攝取精緻澱粉,多吃原形食物。2.多吃好油,少碰壞油:選擇油品時以Omega-3、9不飽和脂肪酸為佳,如堅果類、鯖魚、鮭魚、秋刀魚等。3.避免攝取反式脂肪。4.多攝取富含抗氧化植化素的蔬果。5.多攝取富含高纖維質的食物。資料來源╱施奕仲責任編輯:辜子桓、吳依凡
-
2023-10-08 醫療.心臟血管
專家教你看懂健檢數據中總膽固醇、各種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正常值
民眾健康檢查中,常見到膽固醇出現紅字,有人不以為意,有人緊張兮兮。到底膽固醇數值代表什麼?超標多少該積極處理?要不要吃藥控制也常讓患者糾結。膽固醇數值是心血管健康的指標之一,多數高膽固醇患者沒有症狀,日積月累之下,逐漸出現間歇性跛行、心絞痛等症狀,此時血管已阻塞大半。大部分成年人拿到健康檢查報告時,最常出現紅字的項目就是血脂肪,血脂肪項目又細分為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HDL-C)、低密度膽固醇(LDL-C)、三酸甘油脂(TG),相較於只有兩種數值的血壓,血脂的組成相對複雜。如何一眼看懂血脂報告?專家表示,低密度膽固醇數值高低,與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為最重要的血脂數據。總膽固醇怎麼算出來的?公式: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5)例如:高密度膽固醇60mg/dl、低密度膽固醇100mg/dl,三酸甘油脂為150mg/dl,換算下來,就等於190mg/dl,在正常值之內。膽固醇是製造荷爾蒙原料,三酸甘油脂是身體必要燃料。聯安診所心臟科主任施奕仲表示,早期談及血脂肪,可分為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兩大數值,看似危害健康,但卻是身體所需的必要成分。膽固醇由肝臟製造,為製造荷爾蒙的原料,而組織細胞也需要適量的膽固醇;至於三酸甘油脂,為身體所需的必要燃料,當血糖不足時,就派上用場。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各有其功能,一旦數值超標,就可能危害健康。施奕仲表示,以一般成年人來說,總膽固醇應該在200mg/dl以下,三酸甘油脂則在150mg/dl以下。聯安診所統計近五來年兩萬三千多人健診資料,總膽固醇偏高、超過200mg/dl者,占比超過五成,等於每兩人就有一人血脂異常,值得警惕。發生過心血管疾病者,壞膽固醇須控制在100mg/dl,甚至70mg/dl以下。近15年來,醫界將總膽固醇再細分為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施奕仲指出,前者被喻為「血管內的清道夫」,屬於好的膽固醇,數值高一點,超過60mg/dl,就屬於理想值,可有效清除血中垃圾,有助於降低血管阻塞風險。低密度膽固醇就是壞的膽固醇,被稱為「血液中的垃圾」,一般建議,應該低於130mg/dl,適量存在,數值不要太高,可讓清道夫(高密度膽固醇)有事情可做,維持體內正常運作。反之,如果偏高,超過190mg/dl,就必須接受藥物治療,藉此降低數值。對於曾放過心血管支架、中風、心肌梗塞等患者來說,標準更為嚴格,必須壓至100mg/dl,甚至70mg/dl以下。動脈粥狀硬化無症狀,45歲以上每年一次血液檢查。馬偕健康檢查中心主任胡光濬表示,低密度膽固醇過高,將加速動脈粥狀硬化速度,狀況嚴重時,就會造成血管阻塞,最後導致許多器官因缺血性變化而壞死。最可怕的是,動脈粥狀硬化,造成血栓,進而提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急重症風險。由於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過程緩慢,幾無症狀,一旦出現腦中風、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時,常令人措手不及,通常預後較差,這正是高血脂被稱為健康「隱形殺手」的原因。聯安診所分析兩萬多人健診資料,34%受試者低密度膽固醇異常,是否必須立即用藥,則需進一步接受醫師評估。施奕仲建議,45歲以上民眾每年都需接受一次血液檢查,掌握自身四大血脂指標。健檢報告發現血脂肪過高,先從調整飲食和運動下手。如何避免血脂肪偏高?胡光濬建議,應從改善生活型態及規律用藥等方面著手,在生活型態方面,包含飲食、運動、戒菸、戒酒。在飲食方面,攝取均衡健康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全麥、豆類、魚類,避免食用過多油炸食物、紅肉與人造奶油、糖類。此外,養成運動習慣,可以加速脂肪代謝,讓低密度膽固醇不致偏高。運動本身也可改善高血壓、血糖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由於高血脂不痛不癢,沒有症狀,胡光濬提醒,成年人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如血脂肪過高,就需提高警覺,改善生活型態與飲食,如果醫師評估後,認為必須用藥治療,患者務必規律用藥。責任編輯:辜子桓、吳依凡
-
2023-10-08 癌症.飲食與癌症
可預防癌症還有助提高治癌療效 4位癌症醫師的早餐選擇一次看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指出,健康的早餐不但可預防癌症,還有助於提高治癌療效,「史隆凱特琳癌症紀念醫院」腫瘤內科醫師科曼也認為,早餐「確實能讓每天都有一個全新的開始」。鋼切燕麥‧堅果種子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醫院黑色素腫瘤助理教授麥奎德每天早餐少不了燕麥片,她說:「我最愛鋼切燕麥(Steel-cut oats),因為纖維含量更高。」並表示:「我喜歡燕麥片搭配亞麻籽、南瓜籽或任何堅果和種子。」(註:鋼切燕麥,也稱為粗燕麥片,是整粒燕麥的碎粒,已切成兩到三顆針頭大小的碎片。然後可以將碎塊出售或進一步加工以製成比整粒碎粒的薄片更小的燕麥片。)克利夫蘭診所腫瘤專家卡馬斯也愛吃燕麥片,並添加草莓和杏仁增添風味,同時攝取健康脂肪,他表示:「雖然蛋白質含量不如其他早餐食物,但真的讓我有飽足感,可以撐到吃午餐。」另外有時也會吃高蛋白能量棒,提供身體所需的熱量,而且挑選富含纖維質和低糖的能量棒,他並說:「許多能量棒會添加大量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全麥吐司‧花生醬‧水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西德尼·金梅爾綜合癌症醫院教授普拉茲表示:「我幾乎每天都吃同樣的早餐,就是兩片薄全麥吐司加上花生醬。」有時也會在吐司和花生醬之間,再抹上一層薄薄的奶油,再搭配當季新鮮水果食用。普拉茨說吃早餐時,應避開讓血糖升高的食物,因為高血糖和初期糖尿病皆有罹癌風險,她表示:「雖然花生醬含有大量脂肪,但血糖增加和下降速度也會變慢。」優格‧莓果‧炒蔬菜麥奎德還建議多吃優格,以降低罹癌風險,他表示:「這就是為何我努力在三餐飲食加入益生菌食物。」而且她只吃不含糖分、自然發酵的原味優格,再搭配種籽、乾果或新鮮莓果食用。麥奎德也建議早餐攝取蔬菜,她個人在料理菜肉餡蛋餅時,會添加大量炒蔬菜,例如菠菜、甘藍、甜菜等,並推薦攝取洋蔥和大蒜這類益生元食物,促進腸道健康。雞蛋‧咖啡至於早餐常見的雞蛋,麥奎德說:「雞蛋是蛋白質和優質脂肪的重要來源。」建議適量即可,同時科曼也建議避免吃蛋黃,以防攝取過量膽固醇和不必要的脂肪。還有幾乎人手一杯的咖啡,卡馬斯表示:「從防癌角度來看,咖啡確實具有預防效果。」麥奎德也指出:「多項資料顯示,適量喝咖啡可減少罹癌風險。」更重要的是,早上喝咖啡有助於大腦運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7 醫療.心臟血管
高血壓常見藥物有哪些?有哪些副作用?破除高血壓藥物的6迷思
高血壓的藥物種類很多,這是因為導致高血壓的機制不同,所以發展出不一樣的藥物。也因此,每個高血壓病人使用的降血壓藥物會有很大的差異!「元氣網」整理醫師開高血壓藥物的原則、有哪些常見的高血壓藥物,讓高血壓病人能夠更了解自己所使用的藥物。醫師開立高血壓藥物的原則有哪些?當醫師得知病患出現高血壓問題時,根據病人的情況考慮所使用的藥物:1.嚴重度:病患的血壓有多高?如果病患的血壓值是血壓非常高,就會使用藥效較強的高血壓藥物,讓病患的血壓可以降低下來,避免持續對身體造成較為嚴重的傷害。2.原因:雖然高血壓多數是原因不明,如果是已知高血壓的原因,醫師也會對症下藥,選擇針對原因改善的藥物。3.共病:病患有時還有許多疾病連同高血壓一起發生,使用藥物時必須連同這些共病或潛藏的疾病一起加以考慮,選擇合適的藥物,常見的共病有:糖尿病、高膽固醇、慢性腎臟病等,潛藏的疾病可能有:中風、心肌梗塞等。了解常見的高血壓藥物類型有哪些?這些藥物各有哪些副作用?下面這些藥物較是高血壓的常用藥物醫師會根據上面的3原則來選擇藥物,幫助病患血壓下降。 1.利尿劑:人體中的水分含量與血液中鈉離子濃度有關,當血管中的鈉離子濃度增加時,血管的水份也會增加,當血管中的水份增加時,心臟需要的力道也會增加,血壓就會上升。而利尿劑主要透過增加排尿來減低體內的水分和鈉離子濃度,當人體中的總體液量降低,就能讓心臟泵血的壓力降低。據國外研究指出,部分利尿劑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的效果,但長期服用有可能會讓糖的耐受性變差,病患有可能攝取過多糖卻不自知,導致血糖偏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小心使用。常見副作用:●利尿劑藥物會有頻尿、脫水的現象,較不適合在晚上使用,會增加夜尿的風險,部分病人會因夜間頻尿而出現失眠等問題。●利尿劑藥物容易會排除較多鈉、鉀離子,有可能會有低血鈉與低血鉀的問題,為避免低血鉀問題,可使用具有保鉀效果的利尿劑類藥物,或可以飲食增加高鉀食物的攝取。2.鈣離子通道阻斷劑:英文寫作Calcium channel blocker,常簡寫為CCB,這類藥物會阻斷用來細胞間用來進行傳導訊息的鈣離子通道,阻斷的結果會讓血管中的平滑肌處於放鬆的狀態,心跳放鬆變慢,藉此達到血壓降低的目的。CCB類的藥物不能使用在心臟衰竭的族群中,會讓病情更加嚴重。常見副作用●部分病患會出現心臟不正常跳動(心悸)、頭痛等疼痛發生。●部分病患可能會有噁心、腸胃不適,伴隨皮膚搔癢出疹等症狀。●不可吃葡萄柚或喝葡萄柚汁。3.血管收縮素轉化酵素抑制劑:英文名稱是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常簡稱為ACEI。這類藥物具有減少血管收縮素的產生,讓病患的血管不易收縮,血壓自然就會下降。此類藥物優點在於不會影響血糖、血脂和尿酸,對這幾種共病影響較小。但這類型藥物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懷孕婦女不適合使用。常見副作用:●味覺改變、食欲降低,有還會出現皮膚起紅疹,嚴重會有血管神經性水腫等問題。●可能會有高血鉀的風險,對於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可能會增加腎臟損傷的疑慮。4.血管收縮素接受器阻斷劑:英文名稱是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常簡稱為ARB。這類藥物是阻斷血管收縮素跟肌肉細胞或血管細胞進行結合,使血管收縮素無法正常作用,進而促使血管不易收縮而讓血壓下降。但這類藥物會影響胎兒在母體內的發育,懷孕婦女不適合使用。常見副作用:●容易暈眩、失眠,背部和腿部容易疼痛,有時還會附帶腸胃道的問題,例如:腹瀉、消化不良等。●不適合與ACEI類藥物合併使用,不僅會增加高血鉀的機率,對於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可能會增加腎臟損傷的疑慮。5.乙型阻斷劑:英文稱為β-Blocker,具有抑制人體交感神經的作用,讓心跳變慢與血壓下降的作用,所以也被當成降血壓藥物使用。因為會遮蔽低血糖的現象,一般不建議糖尿病患者使用此類藥物。此外,乙型阻斷劑會出現呼吸不順的副作用,慢性肺阻塞和氣喘患者也不建議使用此類藥物。常見副作用:●會出現咳嗽、呼吸不順等呼吸症狀;還會出現疲倦、失眠、運動能力降低等問題。6.甲型阻斷劑:英文稱為α-Blocker,主要透過阻斷α-腎上腺素受體,讓末梢血管擴張,因此達到降血壓的效果,目前這類藥物更多應用在攝護腺肥大的治療上,高血壓治療已經較為少見。並且心臟衰竭的病人不適合使用這類藥物。常見副作用:●一開始服用這藥物時,容易發生有姿勢性低血壓,起床時不要太快,避免因姿勢突然改變,導致低血壓而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7.直接血管擴張劑:能夠讓血管平滑肌放鬆,所以末端血管阻力下降,因而讓血壓下降。常用在頑固性高血壓或高血壓急症當中使用。常見副作用:●常見副作用:頭痛,嚴重會引起心律不整的問題。高血壓藥物控制目標為何?高血壓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建議改用居家血壓而不是診間血壓來做為高血壓的診斷和分級,居家血壓採用「722原則」,連續7天量血壓,早晚量血壓「2次」、每次量測以「2次」取平均數。居家血壓只要高過130/80 mmHg,就可確診為高血壓。醫師會根據病人的情況,如果為低風險的病人可以血壓≧140/90 mmHg再進行治療,其他高風險的病人會是血壓≧130/80 mmHg進行治療。不同的共病族群,控制血壓的目標也不同,簡單原則如下:●建議血壓控制目標為小於130/80 mmHg: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症)、慢性腎臟病(尚未進入洗腎階段)、有使用抗血栓藥物的族群。●建議縮壓目標值須小於130 mmHg:65歲以上老人和心臟衰竭的病人。實際病人血壓的控制目標,仍需由主治醫師根據病人的病情進行決定。破解高血壓物的使用迷思1.醫師開立高血壓藥物時,通常會與共病一起考慮,所以有服用其他藥物或有其他疾病的病史,請務必告知或提醒醫師,請醫師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高血壓藥物,同時也避免藥物的交互作用所帶來的風險。2.高血壓的藥物是為病人量身設計,當發現自己血壓高時,不可以向他人「借藥來吃」,或者向推薦親朋好友使用特定藥物,因為醫師使用藥物只能針對特定病人,不能任意進行「藥物共享」。3.高血壓藥物的選擇,為了增加療效會有合併多種高血壓藥物的情況,治療時請隨時與主治醫師了解病情,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4.降血壓藥物原則上不會影響腎功能,但如果血壓控制不好,長期處在高血壓,反而會讓腎功能惡化,嚴重時會需要洗腎。所以定時服用高血壓藥物,將血壓控制正常,反而能夠保護心臟,也避免日後洗腎。5.服用抗高血壓藥物後有注意事項,應在3小時內避免飲酒不節制、洗熱水澡、做耗費體力的運動。6.高血壓為慢性疾病,需長期治療控制,不可自行因血壓高低而任意停藥或增加減少藥量,鼓勵民眾每天固定時間量測血壓並記錄,可供醫師回診判斷之用。忘記吃高血壓藥物時該怎麼辦? 1.一般的高血壓藥物,如果忘記的時間點在兩次服藥時間的中間點時間內,則可以補吃,反之如果超出則不用補吃,且下次服用部可一次服用雙倍,避免影響藥物濃度,引起副作用。2.需要「隨餐服用」的降血壓藥物,如果忘記服用,應該避免補吃,避免血壓降的太多,造成病人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