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膀胱
共找到
612
筆 文章
-
-
2020-07-02 養生.營養食譜
夏天昏沉濕邪入侵 中醫推薦三款排濕食譜
老是覺得昏昏沉沉沒精神、排便濕黏,甚至常起濕疹嗎?可能是因為濕氣太重,需要「體內排濕」啦!夏天是濕邪容易入侵的時節,尤其台灣屬亞熱帶海島型氣候,更是潮濕悶熱,中醫師提供三種排濕食譜,教大家排除體內濕氣,斬斷病根。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表示,人體的五臟六腑中,最容易遭受濕邪入侵的有肺、脾、腎,其中又以「脾濕」最為常見。由於脾主運化水濕,因此若脾腎陽虛,運化水液的功能就受到阻礙,而體內的廢棄物和多餘水分無法順利排出而成「濕氣」。瞿瑞瑩說,中醫裡說的脾主要便是腸胃功能不好,若是飲食不規則,便容易脾胃積聚濕氣。而「脾濕」會使人頭腦昏沈、「頭重如裹」,肚子也會容易脹氣、大便濕黏。而通常是脾濕沒有好好排出,則會進一步在肺和腎積聚濕氣,因此較常見於老人家或是久病、重病的人身上,通常症狀表現為多痰、下半身浮腫等,必須依靠較強效的中藥調理,較難以食療方式處理。瞿瑞瑩表示,夏天是濕邪容易入侵的季節,因此建議不要太常食用精緻澱粉類,如麵包、蛋糕等,牛奶以及如起司等乳製品也要盡量少吃。另外,瞿瑞瑩也推薦玉米鬚茶、綠豆薏仁湯和冬瓜生薑湯三款排濕食譜,在潮濕燠熱的夏天食用,讓身體多餘的水分排除,恢復乾爽、輕鬆的狀態,也避免濕氣進一步侵入肺、腎,更難治療。【玉米鬚茶】做法:選擇無毒玉米筍,取適量玉米鬚剝下、稍微清洗,接著鍋裡裝水,將玉米鬚入鍋煮開,煮滾後悶一下。濃淡皆宜,不需加糖。功效:玉米鬚茶性味甘平,能利水消腫、清熱涼血、清熱,祛除體內濕熱之氣。【綠豆薏仁湯】做法:15克綠豆,15克薏仁洗淨,加水煮成湯。夏天可酌加冰糖(性味微涼),寒性體質或經期可酌加黑糖(溫性)。功效:綠豆有清熱解毒作用,薏仁有肌膚美白功效。夏天常見皮膚過敏的症狀,可服用綠豆薏仁湯清熱消暑、利尿解毒,且具有改善水腫的效果。【冬瓜生薑湯】做法:1. 冬瓜洗乾淨,去皮去籽,切塊備用。2. 將薑切成薑絲備用3. 將薑絲放入沸水中滾5分鐘後,再將切塊的冬瓜放入,滾至熟爛後熄火4. 加入適量的鹽,健康美味的冬瓜薑絲湯即完成。功效:《名醫別錄》曾提及:「白冬瓜,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冬瓜性味甘、淡、涼。入肺、小腸、膀胱經。清熱利水,解暑熱,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瀉痢等,肥人常食之,可助於減重。生薑則性溫,能中和冬瓜之涼性,生薑皮性味辛涼,功能和脾行水消腫,主要用於水腫,小便不利。
-
2020-07-02 科別.婦科
3大常見女性泌尿道問題,專家提供預防解方
部分女性朋友都有泌尿道感染的困擾,除了頻尿、漏尿外,嚴重時反覆感染,還會有排尿疼痛、尿急等症狀,影響生活品質。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健康管理中心,協助整理以下3大常見女性朋友泌尿道問題,由聯青整合醫學診所家醫科顏佐樺醫師來為您解惑,並提供生活習慣調理的方法,讓您遠離泌尿道感染煩惱。1.有嚴重頻尿或漏尿問題,該怎麼辦?「尿失禁」,即俗稱的漏尿,男女性都有可能發生的症狀,但相較男性而言,因女性尿道較短,產生感染機率更高,另外,尿道構造變化(如分娩、手術過後等)、尿道/膀胱感染、壓力、情緒、更年期、年齡等因素,都是導致尿失禁的可能原因。顏佐樺醫師解釋,要解決泌尿道感染,最重要的是找出潛在原因,並尋求醫師的協助,「臨床上,年輕女性若因尿道感染而導致漏尿,這狀況可透過尿液檢查及細菌培養,經由確診再投以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但若是更年期的婦女,則要考量荷爾蒙變化問題。」他說明,若是尿道構造變化所引起,就需進一步做其他相關的檢查,才能從根本協助治療。2.更年期、停經婦女更容易發生頻尿、漏尿等狀況?顏佐樺醫師分析,更年期後,支撐膀胱的肌肉力量減弱,尿道和膀胱會逐漸失去彈性,導致尿液貯存功能變弱,而變得頻尿,另外,更年期後雌激素分泌減少,泌尿道和陰道黏膜變薄後,尿道口不易閉合,所以一旦發生咳嗽、大笑或是打噴嚏時,容易造成不自主漏尿的情況。顏佐樺醫師建議,若有漏尿或頻尿的狀況,可先排除如尿道感染、發炎、過敏等因素,若經檢測,確診為更年期因素,可透過口服或局部荷爾蒙治療來緩解症狀。3.尿道感染若反覆復發,難以治癒?顏佐樺醫師表示,還是要先了解尿道感染的根本原因,提供適合的藥物治療外,配合生活型態的調整,才是有效的紓緩症狀的方法,其中「鼠李糖乳桿菌(L. rhamnosus GR-1 )和羅伊氏乳桿菌(L. reuteri),此兩菌種已研究證實可以治療或預防泌尿道反覆感染。」他說明,尿道黏膜本身就有許多菌叢,因此可透過攝取益生菌,協助提高免疫能力,減少復發機率。顏佐樺醫師補充,如精緻加工、重口味、過甜等食品,容易引發體內發炎反應,而造成感染,所以日常飲食應該留意、減少攝取。他特別提醒,在診間診療時,常遇到許多民眾,為預防尿道感染,而大量攝取蔓越莓汁,但市售果汁常含糖量過高,這些都是造成尿道感染的隱藏陷阱。「女性朋友平時應補足水分,避免憋尿,更無需使用太刺激的私密處清潔劑,臨床上,常見因陰道感染而造成尿道交叉感染,所以個人的衛生護理習慣也很重要。」顏佐樺醫師建議,若自覺有疑似感染的症狀,可以先找專科醫師協助,若一年內復發超過2次、用藥後仍未改善,則可建議做進一步的超音波或抽血相關檢查,千萬不要不好意思求醫,徒增治療困難,早期發現問題,才能讓擺脫惱人的泌尿煩惱。 諮詢專家/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青診所顏佐樺醫師 ★本文經《聯安醫周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01 科別.消化系統
「造口手術」患者怕怕?專業護理師幫諮詢
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膀胱癌的比例增加,多數手術患者無法避免「造口手術」,很多患者與家屬聽到因為病情或治療上有需要進行造口手術時,會因為陌生而恐懼、擔心不會照護、不願外觀改變或無法接受排泄物從腹部排出等情況而排斥進行造口手術,加上術後需處理便袋及造口護理患者遇到困難,不知該向誰諮詢,童綜合醫院派護理師黃慧婷參加國際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證照訓練課程,獲取國際專業照護知識與技能,提供造口患者與家屬連續性與完善的照護。黃慧婷造口師透過推薦、遴選,接受320小時以上學理課程及實務技能後,去年經由考試通過取得世界造口治療師協會(WCET)及台灣傷造口及失禁護理學會(ET nurse;WOCN)雙認證的「國際傷造口及失禁護理師」認證證書;也是台中海線地區目前有取得認證的傷造口及失禁護理師,專職於童綜合醫院造口治療室,服務造口病人從住院開始到出院後在門診的後續追蹤,防止或減少造口併發症的發生,盡力促使造口患者維持最好的生活品質。童綜合醫院前年正式成立造口治療室並由專業「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提供服務,目前衛教服務量達2000人次,黃慧婷造口師表示,目前也進行術前造口定位,醫師開人工肛門前,由造口護理師事先評估病人的站坐臥姿、生活習慣等,以不影響生活為原則,在適合的開刀位置畫上記號,讓醫師可參考。如果造口位置不佳,會影響生活不便及耗材開銷,患者裝置造口袋時常覺得自己髒或臭,不敢隨意步出家門,無論造口手術是臨時或永久,為了讓患者能夠得到最好與完善的照護,現在的造口用品選擇多樣性,可依不同體型與位置有不同用品選擇,造口與造口袋平時服貼身體,以衣服遮蔽之後,平時活動也不易被發現,很多日常活動仍然可以照常,不會受造口影響。
-
2020-06-29 科別.泌尿腎臟
攝護腺肥大8小時解不出 醫師:勿延誤就醫免得要洗腎
60歲男子突然超過8小時無法解尿,下腹部不適掛急診求醫,經醫師診治為攝護腺肥大造成急性尿滯留,藉由手術改善,醫師提醒,60歲以上男性尤其要當心,切勿延誤就醫,衍生傷害腎功能,將長期洗腎。為這名男子治療的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說,當事人先前有頻尿、解尿解不乾淨、用力解尿及流速極慢等下泌尿道症狀,某次竟長達8小時解不出尿,神色慌張來醫院掛急診,經暫時放置尿管,緩解其漲尿感。進一步檢查,診斷為攝護腺肥大造成無法解尿,最後以雷射攝護腺剜除術,術後第2天拔掉尿管,順利自行解尿。林才揚指出,急性尿滯留在男性比較常見,男女比例約13:1,發生率會隨年紀增長而上升,以60歲以上男性較常發生,而攝護腺肥大造成膀胱出口阻塞是最主要原因。另外如脊髓受傷、糖尿病或中風、泌尿道感染或受傷等也可能造成。攝護腺肥大造成的急性尿滯留,起初可給予藥物治療,後續由傳統雙極電刀攝護腺刮除或雷射攝護腺剜除術;前者健保有給付,手術流血較多,住院天數約4至5天,後者得自費,費用約15萬元,流血少術後,約2天即可出院,看當事人需求。至於何時攝護腺肥大需手術介入?林才揚認為,若有重複性尿滯留、感染、持續血尿、膀胱結石、慢溢性尿失禁,建議可手術改善症狀。
-
2020-06-29 科別.泌尿腎臟
6旬男尿不出來掛急診 醫籲注意早期症狀
台南1名60歲男子因超過8小時無法解尿,下腹部不適到急診求助,檢查後發現是攝護腺肥大造成的急性尿滯留,經手術得以改善。醫師建議60歲以上男性,有相關症狀時應及早就醫。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中表示,這名病患先前就有頻尿、解尿解不乾淨、用力解尿及流速極慢等下泌尿道症狀,後來突然有一天長達8小時解不出尿,導致坐立難安,最後到醫院掛急診。急診醫師暫時放置尿管,病患的漲尿感得以緩解。林才揚表示,病患轉到門診後接受進一步檢查,診斷為攝護腺肥大造成無法解尿,在連續使用藥物並2次拔除尿管後,病患仍無法順利解尿。最後病患選擇接受雷射攝護腺剜除術,在術後第2天拔掉尿管,順利自行解尿。林才揚指出,急性尿滯留在男性比較常見,發生率會隨年紀增長而上升,攝護腺肥大造成膀胱出口阻塞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如脊髓受傷、糖尿病或中風、泌尿道感染或受傷等也可能造成。攝護腺肥大造成的急性尿滯留,一開始可以給予藥物治療,在非手術治療無法成功時,就要考慮以手術介入。他說,年紀增長是造成攝護腺肥大的主要因素,雖然有醫學研究指出,像南瓜籽、茄紅素等食物對減少組織增生有幫助,但實際效果可能因人而異。建議上了年紀的男性一旦有下泌尿道症狀時,應就醫接受檢查,以便得到適當治療,降低後續急性尿滯留發生的機率。
-
2020-06-23 橘世代.健康橘
「老爸們」停看聽,攝護腺肥大一定要手術嗎?
「晚上最常去的地方叫做廁所,枕邊人都抱怨了」、「尿意一來急如燃眉,不快跑還真憋不住」,「攝護腺肥大」是銀髮族男性最常見的排尿礙障,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這些問題是「老爸們」習以為常但卻又難以啟齒的煩惱,也是男人刻骨銘心的哀愁。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翁文慶表示,「攝護腺肥大」目前以保守治療為主,甲型阻斷劑(α-blocker)、5α還原酶抑制劑(5α reductase inhibitor)和抗膽鹼製劑(Anticholinergic)等三大類藥物療效都頗受好評。「攝護腺肥大」本身屬慢性疾病,建議需長期服藥以免症狀復發。病友在接受治療時最好多和醫師討論,避免溝通上的誤會而中斷藥物。翁文慶也提醒,日常飲食最好營養均衡,多攝取蔬菜、水果,增加蔬果攝取量,中年男性應該多攝取含有膳食纖維、鋅、硒、茄紅素、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如南瓜、牡蠣、番茄、豆製品等等;此外,也可以選擇雞肉、魚肉、海鮮、黃豆等食物,取代紅肉類,有助於保養攝護腺,預防攝護腺疾病翁文慶提到,手術屬侵入性療法,當發生尿滯留、反覆性血尿、反覆性泌尿道感染、膀胱結石及尿路阻塞引起腎水腫時,表示攝護腺肥大的病況已經相當嚴重,不儘早手術恐引起更複雜的併發症。另外當藥物治療出現副作用、療效不佳或不想長期服藥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需與醫師詳細討論。翁文慶說,一般診間,常會遇到老人家擔心自己年事已高、怕風險拒絕手術,或住院照顧問題影響到兒女家庭和工作而猶豫,有些則是耳聞手術會出現後遺症而排斥,甚至「雷射手術耗費十餘萬」的新聞都可能讓長輩擔心花費過高而放棄。誤解或道聽塗說往往會錯失手術治療的黃金時機。 他指出,目前攝護腺內視鏡手術技術已相當完善,整體效果良好、風險也很低,是手術治療時的首選方式。具多重內科疾病或高齡之風險族群,可經內視鏡手術來解決排尿障礙問題,但仍需由醫師仔細評估手術的可行性及風險。近年新興的雷射手術優點甚多(出血量少、併發症少、恢復快等),對於高風險族群來說,是值得信賴的治療方式;對於高齡長輩來說,更是可以讓自己及家人心安的手術方式。【熟齡健康精選延伸↘↘↘】。40+要注意腎功能! 五字訣「自檢是否有腎臟病徵兆」。當「每月好朋友」不再光臨!50+女男都要修的1堂課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尿路結石治療 4大醫療院所
林口長庚醫院非不得已才動刀 震波碎石門診搞定健保資料顯示,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前20名醫療院所,林口長庚排名第一。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任、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謝明里表示,林口長庚的病患來源多是自行就醫、轉診次之,多數可採取保守療法,或門診震波碎石手術處理,所以門診量高,但手術量沒有非常高。加上患者遵從性高,治療後三個月到半年回診追蹤,也讓門診量相對高。謝明里表示,林口長庚醫師與設備陣容完整,大多數泌尿道結石患者初期僅需給予水分,小結石就能自行排出。尿酸過高患者,則採取藥物治療。保守性療法不適用時,採進階治療,腎結石小於2公分、輸尿管結石小於1公分,可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此為門診手術,無須住院。若腎結石大於2公分、輸尿管結石大於1公分,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成功率低於五成,建議改採內視鏡手術。以輸尿管結石來說,可採輸尿管鏡手術,從膀胱經輸尿管,抵達結石處,以雷射擊碎結石。此外,體外震波碎石術失敗者、結石大於1公分且X光片不顯像,如尿酸結石者也適用。臨床最怕遇到鹿角結石患者,通常需採取經皮腎臟取石術,若還是無法處理,才會採取傳統開腹手術。通常結石患者治療後,五年內至少有半數可能復發,再度手術機率高,林口長庚近期發展軟式腎臟鏡,增加以內視鏡抵達結石的機會,避免開腹。亞東醫院抽菸、肥胖患者多 再忙都要起身排尿為何亞東醫院在收治泌尿道結石患者及手術數量能位居全國第二名、醫學中心第一?該院泌尿外科主任鍾旭東解釋,應與醫院位置有關,地處新北市板橋,鄰近土城、樹林,上班族及勞工族群眾多,這些都是潛在高風險族群,天熱時汗多、少喝水,就容易罹病。此外,亞東醫院泌尿科醫師眾多,處理泌尿道結石經驗豐富,醫療團隊想辦法節省診治流程,讓患者在最短時間緩解疼痛。鍾旭東觀察門診患者發現,泌尿道結石患者以男性居多,其中抽菸比率特別高,且大部分病友體型較為肥胖,容易合併代謝疾病,以致身體新陳代謝速度較慢,一旦腎臟排出雜質的速度比尿液生成還要快,堆積雜質,就會變成小結石。執醫十幾年,鍾旭東表示,光從病人神情就可以感受結石之苦。因自己體型胖胖,看診時久坐少動,也屬於泌尿道結石高風險族群,擔心有天也會嘗到苦頭,不敢大意。為此,鍾旭東要求自己,即使再忙,每三個小時都要起身尿一次。另在診間準備一壺茶,利用空檔多喝水。假日多跑步,如果真有小結石,也可順利排出體外。在飲食上則力求清淡,不可過鹹、過油,也少碰高膽固醇,盡量避免食用高普林食物,以及豆乾、豆腐等豆類加工品,吃火鍋時,絕對不喝湯底。新店耕莘醫院結石疼痛是好事 提醒盡速就醫處理「夏天是泌尿道結石好發季節。」新店耕莘泌尿外科主任廖俊厚指出,泌尿道結石復發機率相當高,只要有過痛徹心扉的感受,都不想再來一次。至於該醫院為何能夠吸引眾多患者就醫及手術?廖俊厚謙虛地說,應該是做出口碑。不過,就醫師立場來看,患者有多痛並不是診治重點,重點在於阻塞位置,以及是否能順利排除。如果結石卡在輸尿管,患者可能痛到打滾,無法排尿,但這問題還比較好解決;如果結石卡在腎臟,大部分患者只覺腰痠,身體略微發燒,因為痛感低,容易被忽略,一旦結石卡住時間過久,可能影響腎臟功能,出現棘手且不可逆的後遺症。從這個角度來看,泌尿道結石患者還是痛一點較好,因為疼痛會提醒趕緊就醫。反之腎結石拖久,腎臟功能受損,可能危及一輩子健康。廖俊厚說,「多喝水是最重要的預防之道。」維持尿尿頻率,結石的機率相對低很多。最怕的是,宅男宅女或緊盯電腦的上班族,因長時間坐著,少動、少喝水,幾乎不太上廁所,如果又常吃容易引發結石的食物,當然就是高風險族群。此外,泌尿道結石也與體質有關,很容易復發,建議定期回診,除了多喝水、注意飲食習慣之外,還應多運動,即使有小顆結石,也可能自行排出體外。台北書田診所結石引發尿路感染 男多尿道炎、女多膀胱炎依據健保署108年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統計,在診所治療者,台北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門診患者最多,108年有7402件;而在手術治療上,書田也有85件,包含膀胱鏡取石術的36件、輸尿管鏡取石術及碎石的49件,皆為基層診所第一,遙遙領先其他診所。對此,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院長、泌尿科主治醫師蔡培斌表示,書田診所從27年前創立時,就是以泌尿專科開始,泌尿科除了管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的病痛外,也管男性生殖系統的疾病。此外,腎上腺及後腹腔發生腫瘤,也屬於泌尿科的範疇。除了內視鏡、雷射碎石等設備完善,蔡培斌說,目前專任加特約醫師共20位,不輸地區醫院泌尿科醫師規模,可能也是患者信任書田的主因。蔡培斌表示,結石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男女尿路感染好發症狀不同,男性為尿道炎、攝護腺發炎等,女性則較常見膀胱炎。他說,要解決結石疼痛,一般以補充水分,給予止痛劑、化石藥物等為主,並配合觀察治療。但要根本解決,還是得將結石取出或擊碎後讓其自行排出。書田因設備完善,體外震波碎石在門診就可處理,一般來說不需住院;若結石太大,則可以內視鏡碎石處理,多數患者只需觀察住院1至2天即可出院,相當方便,相信也是讓患者信賴、治療人數多的主因。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發現結石怎麼辦?該選哪種手術處理?泌尿科醫師解析
泌尿道結石可能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依據結石的大小、所在位置的不同,處理的方式也各異。在台灣做最多的是就是體外震波碎石術,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表示,因為這個方式最不痛、不用麻醉、半小時打完石頭就可以正常上班生活,所以民眾接受度最高。體外震波碎石術●限兩公分以下結石●做完可以馬上上班張宏江表示,體外震波碎石術用於第一線治療是有健保給付的,目前規定是兩公分以下的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若確定阻塞,都可以用。兩公分以下的結石,體外震波通常都可以擊碎,效果很好。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殷約翰表示,體外震波碎石術需要兩台儀器,一台X光機定位,將結石的位置固定在另一台震波儀反射鏡的焦距上,反射鏡把正負電極接觸時產生能量集中起來之後,從體外穿過病人皮膚、肌肉,直到將結石打碎。張宏江表示,體外震波碎石術只要差不多半小時,做完可以接著上班、正常生活,術後服用有助加速排出石頭的輸尿管放鬆劑、觀察血尿情形,並於一周後回診確認還有沒有殘餘的石頭。因為有的結石鬆軟,有的較硬,但也要震波打下去,才知道石頭硬度如何,如果一次打不碎,可以再打第二次。殷約翰表示,石頭打碎之後,大約八成人都能順利解尿出來,少數不順利的情況可能是解尿會痛、有血尿、發燒,或還有石頭解不出來,可用輸尿管鏡夾出來。●誰不適合?雖然體外震波碎石術好處很多,但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殷約翰表示,大於兩公分的結石不容易打碎;有吃抗凝血劑、體質容易出血,會擔心震波造成出血;輸尿管結構先天異常等情況,打碎了石頭還是很容易卡住;輸尿管有發炎或水腫,結石會黏在管壁上面,打碎也排不出來。上述這些情況就不適合用體外震波碎石。另外,極度肥胖者脂肪層太厚,會影響能量穿透,懷孕婦女不能用X光定位,也不適用體外震波碎石。輸尿管鏡碎石及取石術●需全身或半身麻醉●術後有暫時性血尿殷約翰表示,用輸尿管鏡碎石和取石,需要全身或半身麻醉,所以通常病人要住院一天、術前禁食。輸尿管鏡是經由尿道、膀胱,到輸尿管中,透過雷射或氣壓的方式碎石再取出,沒有傷口也不會傷害組織。但如果石頭多或硬,阻塞了輸尿管,術後也需要一些時間消腫,有時候也需要放置引流管,術後三到五天內可能有暫時性的血尿。如果有攝護腺肥大,導致輸尿管管徑被壓縮者,內視鏡的管子會過不去,必須先解決攝護腺的問題再來做。張宏江表示,輸尿管鏡手術時間要看石頭大小、輸尿管管徑是否容易進去而定,如果輸尿管有扭曲或阻塞,就會比較久。通常0.5公分的石頭可以在30分鐘內做完;石頭較大者,兩小時內也要做完。張宏江表示,結石手術通常以兩小時為限,不希望花太久時間,因為輸尿管和結石都帶有細菌,手術過程中要一直用很大量的水沖洗,如果細菌隨著水跑到體內,很容易造成感染或敗血症,因此手術時間不宜太久。經皮腎造廔取石術●侵入性高、風險高至於腎臟結石,張宏江表示,因為不會痛,很容易長到兩公分以上,造成反覆腎炎或影響腎功能,才會發現。健保給付經皮腎造廔取石手術,要全身麻醉,因為侵入性較高,有出血、氣胸等風險,中型醫院以上比較會做。軟式輸尿管鏡●須自費約十萬元現在有軟式輸尿管鏡的新技術處理腎臟結石,因為管子前端能彎曲,搭配高能量雷射,可以擊碎腎臟不同角落的石頭。這個技術在台灣已經頗為普遍,但尚須自費,單次用的軟管要價十萬元左右,目前正在申請健保給付,結果還沒有定論。膀胱鏡取石術●類似輸尿管取石,技術更簡單如果結石在膀胱,狀況最單純。殷約翰表示,膀胱結石通常都是從腎臟掉出來,或是因為攝護腺肥大導致解尿解不乾淨,久了就會有膀胱結石。膀胱鏡取石的原理與輸尿管鏡相同,但是技術上比輸尿管鏡更簡單,因為膀胱內部空間大,可以很快找到石頭並且擊碎、取出。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健保大數據/泌尿道結石 男性罹患人數為女性2倍
泌尿道長了小石頭,一開始可能沒有感覺、相安無事,但當石頭從腎臟一路滑下來,掉到輸尿管,可能引起排尿不順、劇烈疼痛。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108年因泌尿道結石就醫患者多達28萬餘人,男性遠高於女性。發現結石怎麼辦?要不要處理?該找什麼層級的醫院處理?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穿越石頭陣,找到適合自己的就醫準則。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因泌尿道結石就醫的患者多達28萬餘人,雖近兩年人數比106年的29萬多人少,但都不算明顯驟降,我國主診斷為泌尿道結石患者,近三年無太大變化。患者年齡都集中在50歲到59歲,在性別分布上,整體來看是男性的19萬人遠多於女性的9萬人,多出兩倍以上。處置單純 區域醫院人最多健保大數據顯示,108年泌尿道結石門診總件數達89萬2223件,不論醫學中心、地區醫院、區域醫院、基層院所,都是泌尿道結石患者就醫選擇項目。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說,與多數疾病相比,尿道結石疾病位置明確、處置方式簡單,且機器設備都不複雜,區域醫院就可以提供民眾完善照顧。李伯璋的論點,在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分布可得到證實,區域醫院門診件數最多,達39萬1061件。同樣是可近性高的地區醫院僅次區域醫院,門診件數為20萬7498件,第三為20萬4710件的醫學中心,最後是基層診所,為8萬8954件。李伯璋說,診所門診件數少,與泌尿專科醫師開設診所較少、設備不足有關,且診所僅能執行膀胱鏡取石術,連輸尿管鏡取石都需通過跨表申請,健保署審核才能執行。生活差異 南部醫院件數少108年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前10名的醫療機構中,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各占五間。北部醫院最多、共六間,中部三間次之,東部一間,南部醫院則直到第十四名才出現,為醫學中心奇美醫院。前20名,南部醫院僅占四名。面對台灣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出現南北差異,李伯璋表示,泌尿道結石部分因素與飲食習慣有關,尤其水分攝取是否充足是關鍵。結石患者南北差異,可能與都市人的生活習慣不同有關,北部多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南部除上班族外,也有不少勞工、農漁民等,坐冷氣房的民眾可能水分攝取不足或排尿次數不夠。至於為什麼男性泌尿道結石患者是女性的兩倍?馬偕醫院泌尿科資深主治醫師林文州研判,可能與勞動工作者多為男性,一旦流汗多、攝取水分太少,就容易產生結石。另外,男性年紀一大,容易出現攝護腺肥大問題,餘尿會增加下泌尿道結石機會。檢查方式 X光足以診斷國內泌尿道結石檢查方法以腎臟、輸尿管、膀胱X光(KUB)最多,腎臟功能血液生化檢查次之、尿液檢查第三,腹部超音波、靜脈注射腎盂攝影較少。李伯璋說,當泌尿道結石有引發感染及腎臟功能問題之虞,才需多做檢驗。雖在美國泌尿道檢查黃金準則是使用電腦斷層,但其實X光就足以診斷。108年泌尿道結石治療處置及手術件數,以區域醫院的6萬7072件奪冠、地區醫院次之、醫學中心排第三,最後才是基層診所。李伯璋表示,區域醫院門診件數多,治療人數自然多,醫學中心也可能將患者下轉至區域醫院治療,既不會占用醫學中心手術量、民眾也可盡快治療,無需忍痛排隊。治療新法 也會研擬納給付李伯璋也說,有關各級醫療院所對於泌尿道結石患者採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都尊重專業認定。被問及是否鼓勵診所可朝專科診所方向發展?李伯璋說,樂見基層診所就能給予民眾最好的照顧,也鼓勵民眾住家附近若有泌尿道專科診所,也可優先考慮就近治療。李伯璋提醒,若民眾有泌尿道結石疑似症狀,如背部痠痛或下腹不適,應盡速至家醫科或泌尿科鑑別診斷。如右腹疼痛除與盲腸炎有關,也可能是結石阻塞造成疼痛,若未及時處理,恐造成感染、發炎。應由醫師評估治療方式,小石頭可多喝水排除、大石頭則需與醫師討論開刀方式,並改善生活習慣。泌尿道結石新治療方法不斷出現,李伯璋說,對病人好的東西,就會努力讓大家都有機會使用,「錢要花在刀口上。」其中逆行性腎臟內手術(RIRS),去年美國執行RIRS治療件數已超越體外震波碎石術、出現黃金交叉,健保署近期已接受這項在台灣自費需10萬元的新技術,納入健保給付申請。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健身者吃高蛋白是結石高危險族群?醫師建議這麼做
泌尿道結石(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統常見的疾病,腎臟製造尿液後,經由輸尿管到膀胱儲存,等到一定容量時再由尿道排空。由於腎臟具過濾血液中雜質、自動調節水量的功能,因此當水分不足,尿液中的結晶體濃縮、沉澱,便從腎臟的腎盞位置形成結石,隨著泌尿道到不同部位。因此不論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統稱為泌尿道結石。家族有病史 罹病機率高台北榮總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志杰表示,當結石出現在腎臟,稱為腎結石;出現在輸尿管,稱為輸尿管結石;在膀胱稱為膀胱結石;最後掉在尿道,則稱為尿道結石。根據臨床經驗,尿路結石並沒有特別好發的年齡,林志杰說通常和遺傳基因有關,若是家族中有結石病史,下一代罹病機率較高。新光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何肇晏表示,雖然根據研究,結石的成因一半以上可能和基因、遺傳有關,但臨床上不一定會對每個患者做基因分析,一來所費不貲,對臨床治療上也沒有太大意義。高危險群 水分不足、高蛋白攝取結石和病人的生活習慣也有關,當喝水量不足、排尿太少,或是時常食用高蛋白者,也容易產生尿路結石。何肇晏說,身體若處於鹼性環境,較不容易產生結石,補充高蛋白雖然對於肌肉生成有幫助,但大量攝取蛋白質,身體容易呈現酸性環境,因此較易生成結石。且蛋白質吸收和分解的過程,也容易產生結石的離子,進而生成結晶。罹患結石的病患,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為一公克以下。他提醒,健身民眾若時常飲用高蛋白補充品,可能會導致結石,因此更需要多喝水。部分疾病 容易造成結石季節也可能與結石生成有關,通常夏天排汗量大,若加上水分喝得少,便容易引發結石。但林志杰認為,依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夏天來診的病人並沒有比較多。另外,有些疾病也可能使人容易形成結石,例如尿酸過高容易形成尿酸結石、副甲狀腺功能亢進,使尿液中鈣增加,也容易造成結石。而有發炎性腸疾病或曾做過腸繞道手術者,也容易形成草酸鈣結石。結石卡輸尿管 劇痛才發現通常出現在腎臟的結石,疼痛並不明顯,較難發現。但是腎結石可能因為結石摩擦腎臟,形成血尿、腰痠、發炎等。有些患者的腎盞長出多顆結石,沉澱、累積在一起,變成5至7公分大,滿滿的鹿角狀結石,影響腎臟功能。由於輸尿管是尿路中管徑最狹窄的部位,通常結石會卡在這裡,而容易被發現。掉到輸尿管後,可能會造成腎臟尿液無法排出,引起腎積水、腎水腫,腎臟腫脹後,會有些脹痛,或是卡在輸尿管造成輸尿管痙攣。病人因結石求診時,通常都是輸尿管結石。何肇晏說,輸尿管結石痛起來像是間歇性絞痛,常常有病人痛到在地上打滾,就算改變姿勢也無法改善。膀胱結石 多為攝護腺肥大者至於膀胱和尿道結石則相對少數,因為能夠通過輸尿管掉到膀胱位置的結石,顆粒都較小,可順利通過尿道排出。因此膀胱結石常發生在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尿液滯留的病患,結石掉到膀胱卻無法順利排出。尿道結石則更少見,先天結構異常,如尿道狹窄、男性尿道角度過大,才會造成。林志杰說,這類病人常常發生「尿不出來」或是小便到一半「卡住」的情形。四種結石成分 成因不同除了依據部位分類,根據結石成分,分類也有所不同。何肇晏表示,最常見的為「草酸鈣結石」,常見於發炎性腸疾病的病人,也可能因為基因、體質而造成;「磷酸鈣結石」則與病人對鈣的代謝異常有關,可能是吃太多鈣。許多人認為結石病人不應攝取過多鈣質,但何肇晏說,若因腸道疾病引發的草酸鈣結石,反而建議鈣質攝取量需到達每人每天1000至1200毫克的建議量,才能有足夠的鈣質將草酸結合,腎臟才不會過度吸收草酸而形成結晶。另外,「尿酸結石」主要發生在高尿酸者身上,且通常同時合併痛風。其特色是X光片不容易發現,需透過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診斷;「磷酸銨鎂結石」則往往和泌尿道的細菌感染有關。結石常復發 可做尿液代謝分析尿路結石治療後五年的復發率達50%,林志杰建議定期追蹤,最好一年檢驗一次。可透過驗尿檢查是否血尿或結晶、使用X光片或超音波判斷是否尿路各部位有結石生成。何肇晏說,若結石太常復發,建議可做尿液代謝分析,針對結石成因進行治療,並做飲食控制。他建議:1.一天喝水量最好在2500c.c.以上,讓尿量達到2000c.c.。2.多吃蔬果補充檸檬酸,可減少結石產生的機會。3.少吃高鹽重鹹,避免鈉鈣離子失衡,易造成含鈣類結石。4.有些患者因害怕青菜有草酸而不食用,建議可避免單位草酸過高的菠菜、莧菜等,但仍需補充蔬果,均衡飲食。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健康醫點靈/攝護腺肥大 新興手術恢復快
攝護腺肥大是銀髮族男性最常見的排尿礙障,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是「老爸們」習以為常但卻又難以啟齒的煩惱,也是難以言喻的哀愁。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翁文慶表示,「攝護腺肥大」屬慢性疾病,目前以保守治療為主,建議需長期服藥以免症狀復發,甲型阻斷劑、5α還原酶抑制劑和抗膽鹼製劑3大類藥物療效都頗受好評。翁文慶也提醒,日常飲食最好營養均衡,多攝取蔬菜、水果等蔬果,中年男性建議多攝取含有膳食纖維、鋅、硒、茄紅素、大豆異黃酮的食物,如南瓜、牡蠣、番茄、豆製品等等;也可以選擇雞肉、魚肉、海鮮、黃豆等食物,取代紅肉類,有助於保養攝護腺,預防疾病。當藥物治療出現副作用、療效不佳或不想長期服藥,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但誤解或道聽塗說往往會錯失手術治療的黃金時機。他說,手術屬侵入性療法,當發生尿滯留、反覆性血尿、反覆性泌尿道感染、膀胱結石或尿路阻塞引起腎水腫時,顯示攝護腺肥大的病況已經相當嚴重,不盡早手術恐引起更複雜的併發症。翁文慶說,目前攝護腺內視鏡手術技術已相當完善,效果好、風險低。多重內科疾病或高齡風險族群,可透過內視鏡手術解決排尿障礙問題,近年新興的雷射手術出血、併發症都少,而且恢復快,可讓自己及家人安心。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健保大數據/結石患者就近治療 厝邊醫院門診居冠
108年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以區域醫院門診人數最多,達39萬1061件。前台北市衛生局長、亞洲泌尿醫學會秘書長邱文祥表示,區域醫院門診件數較多,與患者就醫行為有關,結石疼痛患者渴望就近、快速處理,區域醫院是好選擇。醫學中心就診 等候時間長邱文祥進一步說明,一般而言,泌尿道結石患者到大醫院處理結石,多需要排隊等候。他舉醫學中心為例,患者為了泌尿道結石檢查,可能就需等待一周,之後看報告、執行體外震波碎石術,都需要等一周,但泌尿道結石患者承受不了疼痛。反之,區域醫院看診人數較少,可最快時間確診、安排療程。邱文祥說,就他所知,區域醫院甚至可以做到當天確診泌尿道結石後,當天馬上做體外震波碎石術治療。再加上區域醫院多開設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處,比醫學中心更方便、更快速治療,更符合泌尿道結石患者需求。主治醫師多寡 影響排名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前20大醫院,林口長庚第一、第二名為亞東醫院,第三名是區域醫院澄清中港。邱文祥認為,醫院規模可能影響排名,同時他也提出,主治醫師數量更是關鍵,醫院泌尿科醫師人數多,承接業務量自然比其他醫院更大,林口長庚才會成為門診數第一。門診件數前20名單不見基層診所,邱文祥說,台灣民眾醫療知識水準高,幾乎人人知道泌尿道結石可能需仰賴體外震波碎石治療,診所沒有相關設備,自然不是優先選項。一般而言,泌尿道結石患者多是先急診,如過於疼痛,可先在診所緩解疼痛,再轉到地區醫院或區域醫院處理。廣泛的泌尿道結石含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及下泌尿道結石等。馬偕醫院泌尿科資深主治醫師林文州說,台灣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比例遠多於下泌尿道結石。澄清中港 結石處置居首據健保大數據,108年泌尿道結石處置及手術方式件數中,治療處置第一名的為區域醫院澄清中港醫院、第二為醫學中心的亞東醫院、第三名則是同為區域醫院的耕莘醫院。林文州及邱文祥都認為,泌尿道結石治療,全台醫療院所療效差不多,澄清中港治療件數多,可能與其以治療結石作為號召與作業流程最便民有關。林文州進一步分析,臨床上常見泌尿道結石患者主動提出想盡快治療的要求,區域醫院相較醫學中心流程彈性,更能吸引想積極接受治療的患者,及原在醫學中心看診、但不願意排隊等待的患者,自然處置件數就會比其他層級醫療院所多。但也有不願具名的泌尿科醫師指出,不排除有部分執行件數,是一發現有結石,不論石頭大小都執行體外震波碎石。包含非常微小、可靠保守治療改善的結石,以及超過2公分的石頭,都先施以體外震波碎石術,無法順利排出時,再改做手術取石。急診或門診處理 各醫院模式不同進一步分析健保數據會發現,澄清中港是治療處置及手術件數最多醫療院所,但門診件數僅排名第三;林口長庚雖門診件數最多,但治療處置及手術件數僅排名第四。邱文祥認為,可能與各級醫療院所營運模式有關,大醫院習慣將急診的結石患者先止痛處理,完整治療則到門診執行。但區域醫院模式稍有不同,邱文祥說,有些中小型醫院在急診接到泌尿道結石患者,可能直接在急診給予病人體外震波碎石治療,所以沒有顯現於門診件數,「兩者模式沒有對錯,只是各級醫院營運模式不同。」治療方式 體外震波碎石最多健保署醫管組科長王玲玲表示,泌尿道結石處置方式以體外震波碎石術最多,澄清中港執行量最多;排名第二的輸尿管鏡取石術及碎石,由雙和醫院執行量奪第一。執行數量最少的是膀胱鏡取石術,全台醫院執行數量都不多,其中林口長庚件數排第一。邱文祥提醒,體外震波碎石術並非萬能,結石超過2公分無法單由震波碎石,建議改採經皮腎臟造廔術;若經濟無虞且有保險,也可考慮自費用逆行性腎臟內雷射碎石手術。台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李苑如也提及,小於0.5公分的結石、無併發症者,可採保守治療,籲民眾選擇治療方式前,務必與醫師詳細討論。
-
2020-06-20 科別.泌尿腎臟
妙齡美甲師一天頻尿高達3、40次 原是這病因好發在女性
30歲的蔡小姐,從事美甲工作數年,也屢獲全國性美甲比賽大獎,近半年來飽受頻尿之苦,一天上廁所的次數高達20至30次,晚上也要起來4至5次,連幫客人彩繪指甲時,也必須頻頻向客人說聲對不起,暫時離開去上個廁所,已嚴重影響工作,經衛福部新營醫院確診為「間質性膀胱炎」,接受口服藥物以及玻尿酸膀胱灌注治療後,才有改善。蔡小姐求診時表示,半年來總是覺得一直想尿尿,雖然總是想要忍住不尿,但是那種一陣一陣下腹痙攣疼痛感,會不停地襲上來,直到尿液排出才會比較舒緩一些。頻尿的症狀,使得的他一直不敢跟朋友出去玩。她也曾經就醫,醫師告訴她可能是膀胱發炎或是膀胱過動症,服藥後症狀卻始終無法改善。為了小便,工作被打斷、晚上失眠,下了班也只敢待在家裡,讓她困擾不已!經衛福部醫師詳細問診以及尿液檢查排除泌尿道感染,在膀胱鏡檢查時發現,膀胱黏膜有多處出血點與破皮的現象,確診為「間質性膀胱炎」,在醫生建議下接受口服藥物以及玻尿酸膀胱灌注治療,治療後,頻尿與下腹悶痛的情形漸漸有改善,不僅在上班時,不再為頻尿所困擾;下班之後,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晚上睡眠也改善,整個人都精采了起來。衛福部新營醫院泌尿科主任陳建升表示,間質性膀胱炎對很多人來說是很陌生的疾病,它好發於女性,尤其是30至40歲間。主要症狀包括頻尿、急尿、下腹部漲痛或是會陰部疼痛,尤其是在憋尿的時候,疼痛感會特別明顯,排尿後痛感則會減輕。長期下來,這些症狀除了造成身體不適,對於情緒精神,甚至性生活方面影響甚鉅,病患往往會合併焦慮與憂鬱症狀。間質性膀胱炎並不像泌尿道感染一樣,是由細菌感染所造成的,它的成因一般認為是由於膀胱黏膜層的破損,尿液物質滲入膀胱壁刺激之後,產生症狀,在膀胱鏡檢查時會有獨特的表徵(如多處出血點與黏膜潰瘍破皮的現象)。間質性膀胱炎與膀胱過動症的表現也很像,都是以頻尿為主,但是,間質性膀胱炎的患者在膀胱漲尿時會有下腹的疼痛感,而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則無。陳建升說,針對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以恢復膀胱黏膜的完整性為目標,目前治療藥物採玻尿酸的膀胱灌注或口服藥物為主,除此之外,也可以灌注肝素或以肉毒桿菌施打、內視鏡膀胱水擴張或是膀胱黏膜潰瘍切除手術對某些患者也會有幫助。建議患者盡量避免吃含鉀離子或柑橘類水果、煎炸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咖啡、濃茶、酒及碳酸飲料;間質性膀胱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必須要有耐心,持續地接受治療,調整生活作息,才能讓膀胱恢復健康。
-
2020-06-18 科別.泌尿腎臟
預防泌尿道感染!除了吃24顆蔓越莓,還要多吃這3種食物
氣候悶熱是泌尿道感染的好發時節,特別是女性,因為生理結構的關係,經常反覆感染。研究發現,蔓越莓含有特殊的營養素,稱為「A型鍵結原花青素」(俗稱「PACs」),這種營養素能夠抑制大腸桿菌的附著;同時能使尿液呈現酸性,降低尿液的pH值,抑制壞菌的生長。很多女性朋友會去買蔓越莓汁來喝,但不要買含糖的果汁,因為糖分反而會促使壞菌的生長,最好是直接吃蔓越莓或是喝無糖的蔓越莓原汁。 至於要喝多少的量?研究證實,想要預防泌尿道感染,每天至少要攝取36毫克的PACs,每一顆蔓越莓約有1.5毫克的PACs,所以,一天大概吃24顆蔓越莓,就可以達到36毫克的量。 除此之外,到底應該怎麼保養、補充哪些營養素,才能有效預防泌尿道反覆感染? 1、每天至少喝2500c.c.的水分排尿是身體將新陳代謝後的老廢棄物排出體外的重要管道,假使尿液太濃、味道太重、顏色太深、有憋尿的習慣等,停留在膀胱的細菌,很容易在泌尿道中繁殖;尿液太濃,也容易引起結石而阻塞泌尿道,造成發炎的可能。建議一般健康的人,每天至少喝2000~2500c.c.的水分,而且最好不要等口渴時才喝;或者可以想成每天排尿的次數不低於7次,這樣的排尿次數量,剛好是最適合你的飲水量。 2、補充適量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幫助維持腸道內菌叢的生態,以及正常的酸鹼值,對腸道、免疫功能有益處外,許多研究報告也證實,益生菌對於泌尿道感染有幫助,可以減少陰道發炎、尿道發炎等狀況發生。 3、多食用抗發炎食物最推薦的是維生素C,因維生素C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抗發炎物質,在面對感染時補充維生素C,可以協助身體對抗感染;同時也有研究發現,服用維生素C可以對尿液產生酸化的作用,進而減少尿液的細菌量。而維生素C普遍存在蔬果當中,水果以芭樂含量最多,蔬菜則是青椒含量最多,建議生吃,因為維生素C遇熱容易失去活性。 延伸閱讀: 天熱泌尿道易發炎! 4NG衛生習慣超多人都在做 泌尿道反覆感染與吃也有關! 4NG飲食習慣要戒掉
-
2020-06-15 科別.婦科
經血多且痛 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有何不同?
32歲的小游(化名)近半年來月經量變多,本來五天可以結束的經期拖到七、八天。她來婦科求診,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長了肌瘤,由於肌瘤長在子宮腔裡面,利用子宮鏡摘除,術後解除困擾。46歲的王小姐是小游的朋友,有天兩人喝下午茶,王小姐提到自己月經來時很痛,都得吃止痛藥才舒服些,經血也比以往多。小游以自己的經驗告訴她可能子宮長了肌癅,王小姐聽了怕怕,隔天就來求診,檢查之後,確診王小姐罹患的不是子宮肌瘤,而是子宮腺瘤。子宮腫瘤有兩種:一個是肌瘤,一個是腺肌症,也叫腺瘤。這兩種瘤雖然都發生在子宮的肌肉層上,但是它們的病因並不一樣。什麼是子宮肌瘤?婦女成年以後約有20至25%的機率會長肌瘤,它是從組成子宮肌肉層的平滑肌細胞長出來的,肌瘤有時只長了一顆,更常見的是大小多顆,甚至可以多達數十顆。臨床上,子宮肌瘤未必有任何症狀,所以長了肌瘤可能自己渾然不知。最常見的症狀是經血量變多,長期大量的月經出血,會造成貧血而影響健康,若肌瘤長得太大而壓迫到膀胱,病人便會老是頻尿,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治療則視病人的情況而定,如果完全沒有症狀,只須定期追蹤檢查即可;但是如肌瘤造成貧血或產生膀胱壓迫症狀,則應手術治療;如還想保留子宮,可以把肌瘤切除掉即可。至於子宮腺肌症,是由子宮內膜異位引起,最常見的是長到卵巢上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瘤,也叫做巧克力囊腫;如果長到子宮的肌肉層組織內,就叫做子宮腺肌症。子宮腺肌症最常見的症狀,是造成經痛和經血過多,也會造成性交疼痛、貧血、不孕症和子宮異常出血等問題。子宮腺肌症迄今沒有藥物具有長期治本的效果,如果經痛不是太嚴重,止痛藥尚能派上用場。一些抑制排卵類的藥物或含有黃體素的避孕器,可以讓月經停止不來而解除症狀,但長期使用易造成骨質疏鬆等更年期症候群。如經痛實在太嚴重,或是經血太多造成貧血,則手術成為最後的選項。一般是以子宮全摘除才能徹底解決問題,不同於切除子宮肌瘤而保留子宮的方式;微創手術切除是目前最常選用的方式,但子宮切除後,病人便喪失生育能力,所以多半都是已完成生育者比較能接受。
-
2020-06-15 科別.泌尿腎臟
排尿困難、頻夜尿一定是泌尿道感染?當心是腎臟惹禍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近日,藝人小甜甜因腎臟發炎緊急住院,檢查才發現是腎結石卡在輸尿管處,引發了排尿困難、腎積水等問題。她坦言,一開始以為只是背痛,服用了止痛藥緩解,沒想到疼痛擴散到全身,出現高燒、嘔吐和血壓過低的症狀,眼看情況不對,才趕緊赴院急診。小甜甜是因為不適症狀就醫而發現腎臟結石,另外也有像45歲陳小姐一樣,經由體檢發現有左腎結石,雖然無發燒、腰痛症狀,但每天會夜尿2次,因而就醫。經檢查確認左腎有鹿角狀結石,充滿整個左側腎臟,由於結石很大,必須積極治療,否則長期必然影響腎功能。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殷約翰表示,門診觀察發現,夏季因結石求診的患者比冬季大約多2倍,其中有1成是腎臟鹿角狀結石。患者常會有血尿、腰痛、排尿疼痛、噁心、尿路感染等症狀;但也有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症狀,但經由健康檢查發現。他進一步指出,腎臟鹿角結石之所以會頻頻夜尿,是因為鹿角狀結石阻塞泌尿系統,造成尿路感染及夜尿次數增加。而當結石阻塞泌尿系統,引發腎臟感染,長期不處理,會使腎功能受到嚴重破壞。殷約翰呼籲,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沒有影響日常生活,仍應積極治療,以免腎臟遭受不可逆的損傷。若已知有結石,發生腎絞痛、腰痛、血尿、發燒等症狀,應儘快就醫。殷約翰提到,腎結石治療上,小於2公分的結石,可考慮使用體外震波碎石治療,碎石後看能否自然排出結石;超過2公分的結石,特別是鹿角狀腎結石,以往多數是以經皮腎造瘻取石術治療,在腰部打洞進入腎臟取出結石,由於腎臟有傷口會出血,需住院3至5天。此外,另一個選擇為使用軟式腎臟鏡手術,將軟式腎臟鏡由尿道經膀胱、輸尿管,直接看見腎臟鹿角狀結石,用雷射將結石打碎取出,無傷口可降低腎臟出血的風險,只需住院觀察1天,多數人可一次治療完成。適用於腎臟鹿角狀結石,或體外震波無法打碎及打碎後無法排出的腎結石。他特別提醒,預防結石平時多喝水,特別是氣溫炎熱流汗多時,更要記得補水;飲食均衡營養,儘量少鹽,避免憋尿。此外,結石是有可能復發的,若曾經接受結石治療者,建議每半年定期回診追蹤。(圖文授權提供/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蛋白質吃太多腎臟會受不了? 4種攝取方式都NG 洗腎前多數人都罹這3種病! 別等身體有警訊才想到要預防
-
2020-06-13 科別.泌尿腎臟
熟齡男不能說的「泌」密! 下水道不通恐釀洗腎危機
前陣子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流行期間,許多民眾即使有病痛也強忍不願就醫,直至目前疫情趨緩,已出現好幾位重度攝護腺肥大症合併尿滯留的患者,因延誤就醫導致急性腎衰竭,緊急插尿管後才免於洗腎。就有1名70歲男性,攝護腺腫大到正常大小的10倍大,長達2周無法順利解尿,在急診插尿管後引流約2,000cc的尿液後,超音波檢查發現雙腎皆有水腫現象,抽血檢驗出腎衰竭而緊急住院。後續施行第3代綠光雷射氣化切除術,術後經膀胱訓練後逐漸恢復解尿功能,腎臟功能也復原大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許富順指出,男性年過50後,攝護腺將逐漸肥大,除了造成排尿變慢、細小,或是無法解尿外,亦可能有刺激性症狀如急尿、頻尿或多次夜尿現象,造成生活不便。一般民眾即使知道手術可以根治攝護腺肥大問題,可是又擔心手術併發症,躊躇不決而導致病情惡化。哪些警訊是患者必須要認真考慮動手術呢?許富順分析如下:1.藥物治療後,尿流量細小且排尿困難並未改善。2.尿急一來就忍不住,常常滲尿漏尿。3.重度攝護腺肥大者,同時有糖尿病、心臟病或腎功能不佳等慢性病。許富順表示,如果用藥未改善,或發生尿急滲尿者,表示攝護腺肥大程度已嚴重擠壓到膀胱,導致壓力增加,日久將會發生膀胱纖維化,即使後來接受手術治療,膀胱的退化也無法復原。此外,本身有慢性疾病者,隨著年紀增加,手術風險也會提高,因此要以「超前部署」的概念,與泌尿科醫師詳細討論手術時機。傳統電刀刮除術或雙極電刀刮除術有術中出血的風險,術後併發症較多,有些患者可能發生尿失禁或陽萎。雷射汽化術主要的優點是術中出血量極少、安全性高,體力損失較輕微,術後尿管留置時間短,恢復也較快。許醫師解釋,目前有多種醫用雷射可進行治療,其中以第3代綠光雷射能量高,汽化效率快,大幅縮短手術時間,適合高風險者;亦可進行組織切除,再交由病理診斷。許富順強調,50歲以上的男性最好每年定期檢查攝護腺,如有肥大發生,應積極配合醫師進行治療,平日維持作息正常、不菸不酒、可多攝取含鋅食物,能避免攝護腺肥大提早發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6-13 新聞.健康知識+
「冷底」最容易有5健康問題! 醫師解析發寒真相
體溫是評斷身體健康最重要的依據,當體溫一升高,可能代表體內已經出現發炎反應,但是如果體溫過低,一樣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屬於虛寒體質的人,本身因為陽氣不足,長期處於寒涼的狀態,進而容易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外科主任陳建宏及中醫師廖千慧兩位醫師的說法,屬於虛寒體質的人,很容易感冒、經常鼻子過敏、頭痛,而且容易發胖,至於女性經常有內分泌的問題、男性則會影響性功能,甚至可能因為體溫低、代謝變差而出現三高疾病、中風,或者是讓免疫力下降,嚴重時,還有可能導致腫瘤的發生。 1、血循變慢,體重飆升 人體體溫每下降1℃,基礎代謝率就會減少約12%,身體的基礎代謝變差之後,就容易導致肥胖。另一方面,身體一旦感覺寒冷,體內的血管為了不讓體溫持續下降,便會呈現收縮變細的狀態,但卻會造成身體的血液循環狀態變得更差。 當血液循環持續不良後,血液將無法將體內的糖分與脂肪等能量來源,順利運送到全身各個細胞,身體所需的酵素、養分、白血球、抗體等物質,就無法經由血液運送到全身,自然也無法順利排出體外,當這些物質儲存囤積在體內,就會造成肥胖。 2、代謝變差,三高上身 如果新陳代謝好、生活習慣佳,吃下肚的脂肪以及糖分等物質,就容易被分解代謝掉,但是虛寒體質的人體溫偏低,這些物質無法被燃燒殆盡,只能留存在體內,時間久了,累積多了,就會導致三高狀態的發生;當三高症狀無法緩解,長時間下來,還有可能引發中風、猝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3、免疫力降,腫瘤細胞旺盛 有研究指出,當體溫上升1℃,身體的免疫力會增加5~6倍,相反地,當體溫下降1℃,免疫力則會降低約30%。 我們都知道免疫力是指白血球的活動力,當人體因為病毒或是細菌感染時,不僅會發燒,身體也會呈現高燒的實熱狀態。這也就是說,當發燒時,就表示白血球正在努力對抗病毒或是細菌的感染。 但是,如果身體溫度降低了,血液循環變差,體內隨著血液運行的白血球數量就會相對減少,對抗細菌或病毒的防禦力也會跟著降低;不但容易感冒,也可能因為無力抵禦體內的壞細胞分子,而讓腫瘤細胞活動變得更旺盛。 4、內臟功能效率低,泌尿、皮膚出問題 體寒造成全身的血液循環變差,連帶的會讓身體細胞與內臟的活動力下降;不但無法將身體所需的物資完整運送到各個部位,就連體內的老舊物質、毒素也無法排出體外,就會使得細胞與內臟功能的運作效率大大降低。 如果是腹部以下的體溫過低,大腸的運作就會變弱,因而造成便秘;女性則是卵巢、子宮的血流變差,運作效率不彰,進而影響體內雌激素、黃體激素的分泌狀況,最終導致月經不順、不孕症等,甚至還會有流產的情形發生。再者,從男性的角度來看,一旦影響腎臟、膀胱的功能,就會出現性功能障礙,影響泌尿以及生育功能。 另一方面,因為體內的老舊廢物無法排出體外,這些毒物就會轉而釋放在血液中,表現在皮膚上,就會以長痘痘、黑斑、雀斑、乾燥、凍瘡、裂傷等皮膚問題,或者讓原本就有的皮膚問題更加惡化。 5、情緒不穩定 如果下半身的溫度過低,則會造成血管收縮,血液就會容易蓄積在上半身,如果遇到氣的運行紊亂時,容易出現臉部潮紅、心悸、呼吸困難、情緒失控等症狀。 尤其,秋冬季節原本就是好發季節性憂鬱的時候,體寒的人容易有心慌的感覺,一些與「氣」相關的疾病,例如倦怠、食慾不振、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等精神性疾病,相對的,就會變得更加嚴重。 延伸閱讀: 天熱懶洋洋是體內濕氣太重! 3行為最好不要繼續做 黴菌會跑進身體發芽! 家中4處最易暗藏致命危機
-
2020-06-11 科別.精神.身心
憂鬱、焦慮會牽連泌尿道?研究證實兩者因果關係
48歲吳女士,因為失眠問題在診所拿藥,卻覺得效果不佳,於是轉至大醫院求診。經精神科醫師詳細問診後,發現吳女士不僅有焦慮症狀,也有夜尿及尿失禁症狀,轉介至婦女泌尿科門診合併治療後,症狀已改善,生活品質也提高。一般人可能以為大腦跟膀胱看似沒有關係,但真的如此嗎?因此,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部定副教授黃隆正博士與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部定教授吳銘斌博士連袂在這幾年展開一系列的聯合研究,卻意外揭開此謎團。奇美醫學中心跨團隊研究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大數據的分析,對下泌尿道症候群(簡稱LUTS)深入研究。研究發現,下泌尿道症候群不只是發生下泌尿道症狀而已,還會增加門診就診次數,同時增加住院次數,更可能合併其大重大疾病之發生,如腦心血管、阿茲海默症、憂鬱症、躁鬱症等風險。根據統計,下泌尿道症狀的人腦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冠心症、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了1.34倍;阿茲海默症增加1.63倍;焦慮、憂鬱增加了2.56倍(焦慮2.05倍、憂鬱2.19倍、合併發生2.14倍)。而下泌尿道症候群個案後續罹患焦慮及憂鬱的危險比(HR)分別為2.12跟2.03;焦慮症後續罹患LUTS的危險比為2.01;憂鬱症後續罹患LUTS的危險比為2.37。以上的研究結果已分別刊登在兩個國際知名期刊:2015年的精神科研究(Psychiatry Research)及2017年的心身研究期刊(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兩位專家的研究證實了憂鬱、焦慮與LUTS不僅有共病關係,而且為雙向的因果關係,其臨床意涵為:憂鬱焦慮導致LUTS;LUTS導致憂鬱焦慮;兩者有共同致病機轉。這樣的發現提供「腦-膀胱軸疾病」(Brain–Bladder Axis)理論一個強而有力實證支持。由於憂鬱、焦慮與LUTS存在雙向因果關係,暗示兩大疾病間可能有共同致病機轉,建議醫師應適時的相互轉介及合併治療,才能有更好的效果。黃隆正指出,憂鬱症和焦慮症是最常見的輕型精神疾病,兩者常合併發生。國內的憂鬱症、焦慮症合計盛行率約24%,發生原因為壓力或先天體質因素,此外,也常與慢性疾病有關,共病會對預後有不良影響,進一步惡化生活品質。吳銘斌說,下泌尿道症候群的盛行率約12~18%,其症狀包括(1)尿液還在膀胱時,出現失禁、頻尿、夜尿、尿床等;(2)排尿出現尿得很慢、斷斷續續、排尿疼痛、滴滴答答等;(3)排尿後感覺尿不乾淨;(4)其他如性交疼痛、骨盆腔器官脫垂、生殖泌尿道疼痛、反覆泌尿道感染等症狀。發生下泌尿道症候群的原因很多,包括年紀、神經系統、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等。黃隆正說,近幾年更發現心理因素也會有所影響,尤其是壓力造成的焦慮、憂鬱,可能是導致下泌尿道症候群之發生及病程延長的關鍵。反而言之,下泌尿道症候群對於生活所造成的影響,包括日常作息的干擾、特殊需求的經濟花費,以及情緒沮喪低落等,可能造成患者的長期壓力,進而產生焦慮、憂鬱症狀。黃隆正解釋,憂鬱、焦慮與下泌尿道症狀之所以有因果關係,在生理層面也有一些可能的解釋,譬如,透過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相關的神經內分泌系統,以及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HPA axis)的神經免疫系統,來交互影響。臨床經驗發現,抗憂鬱劑不僅只對憂鬱/焦慮有效,也可以改善一些疼痛及身體症狀,例如壓力性尿失禁。研究顯示,抗憂鬱劑可能是LUTS的危險因子;血清素系統可能和LUTS的發生病理有關;抗憂鬱劑可能對LUTS的治療有效。黃隆正建議,未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其詳細機轉、藥物發展及其他治療方法。他提到,而在奇美醫學中心相關科別之間已經有個案的跨科別轉介治療,也都有一定的成效。(圖文授權提供/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天熱泌尿道易發炎! 4NG衛生習慣超多人都在做 泌尿道反覆感染與吃也有關! 4NG飲食習慣要戒掉
-
2020-06-11 科別.泌尿腎臟
尿中有許多小泡泡 你可能得了這些疾病
門診中常有病人發現自己每回小便時,尿液裏有許多的小泡泡,恐慌的詢問泌尿科醫生,自己是否罹患腎臟或膀胱的疾病。事實上,有很多原因,都可能造成小便裏頭有許多泡泡的現象。 假如在小便時,發現尿中有許多小泡泡存在,可能因腎臟慢性發炎或糖尿病、高血壓久了之後引起蛋白尿的導致。除此之外,由於空氣充滿在環境中,廁所也不例外,當尿液沖擊水面時,也會使空氣波動,而產生泡泡,如果我們觀查在下雨時,當雨落在池塘水面時也會產生泡泡,但是如果小便時力道不強,如某些攝護腺肥大的病患,小便滴滴答答的,即便是有發炎,也可能不產生泡泡。尿液中有氣形成,首先須探討它的來源,可能是來自體內,也可能由外界進入,正常尿液是不含所謂的空氣或其他氣體,但是如果有泌尿道感染而致病原是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菌種時,這些細菌在破壞泌尿上皮或分解尿液時,就會產生氣體,導致排尿時發生泡泡或排氣的現象。另外,病患因為病情需要接受內視鏡或手術等檢查及治療時,也會由器械導入空氣,或使泌尿器官因手術直接曝露於空氣中,雖然經縫合,仍然會有空氣進入腎臟或膀胱內產生氣尿。最麻煩的就是所謂廔管,如大腸、膀胱間產生廔管,而這廔管可以因為嚴重的感染、手術後、腫瘤的侵犯或因放射線照射而產生,於是腸胃道內的氣體也會進入膀胱造成氣尿。所幸,除了泌尿系統感染外,廔管很少發生,內視鏡及手術的氣尿大多解一至二次小便後,空氣便會排出體外,並無大礙。當發現尿中有許多小泡泡存在若懷疑是否因疾病所引起,可至做尿液常規檢查,看看小便是否有蛋白尿、血尿、濃細胞是否有白血球增加的現象,也可觀察尿的比重是否過高,如果有此現象,可能因每日的喝水量太少,使得小便濃度太高而呈現茶色氣泡多,這個時候,就要檢討自己是否攝取水量不足,正常人每天都要攝取2000cc以上的水量,唯有多喝水,才不致引起尿中太多泡泡的症狀。事實上,一旦發現尿中含有很多的泡泡,經過尿液常規檢查,並無蛋白尿、血尿、或白血球增加的現象,就不必過於擔心,只要平時多攝取水份,就可獲得改善。本文摘自書田診所 延伸閱讀: 外食鹽份易過量! 家醫科醫師教你簡單算有無超標天熱泌尿道易發炎! 4NG衛生習慣超多人都在做
-
2020-06-10 科別.泌尿腎臟
卅歲男包皮反覆發炎讓小便分叉 醫師發現禍首是這件事
男性包皮、女性泌尿道反覆發炎均相當惱人,而這可能與血糖控制不佳有關。醫師表示,控糖不佳可能降低人體免疫力與傷口癒合能力,男性包皮位置與女性泌尿道的感染發炎風險更甚,因此提醒民眾積極控糖,糖尿病男性如包皮過長或反覆發炎,宜盡早割包皮。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殷約翰日前收治一名年僅30歲男性,他近半年包皮反覆感染發炎,患部紅腫疼痛、結疤影響外觀且小便分叉。就醫檢查後發現,其血糖高達350毫克/分升,是正常值一百左右的三倍以上;糖化血色素高達百分之十,遠高於百分之六左右的正常值。殷約翰說,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影響周邊血液循環,而身體組織倘若循環差、沒有血液帶進充分營養等,可能影響白血球等免疫功能,出現發炎或傷口時就不易痊癒。在泌尿道方面,控糖不佳的男性容出現包皮反覆發炎,女性則容易出現膀胱或尿道反覆發炎。男性包皮發炎的起因經常源於包皮過長、衛生清潔不佳、抵抗力下降或性接觸等。發炎時可能出現局部紅腫、分泌物、疼痛,並可能於晨間勃起時造成撕裂傷與後續結疤;控糖不佳者因傷口難癒、反覆發炎與結疤,可能使得包皮口變狹窄,排尿困難,且可能因為難以翻開清潔,使疾病更難康復。殷約翰說,男孩從出生到年老,任何時候感到包皮過長、擔憂清潔與發炎問題,都可以就醫評估割包皮。倘若包皮過長合併有糖尿病,甚至已經出現包皮反覆發炎情形,建議及早割除包皮。糖尿病控制不佳造成反覆發炎者,首先需要控制血糖;其次,可使用抗生素治療發炎情形;包皮炎反覆發作、包皮環狀結疤影響包皮與龜頭水腫且影響排尿等人,建議進行手術。割包皮手術可分為傳統包皮環切手術以及自動切割縫合微創手術,傳統手術約耗時半小時,符合條件者有健保給付;自動切割縫合微創手術以用圓筒狀的切割刀及自動縫合釘,同時切割包皮及縫合,耗時為二分鐘,傷口較平整且癒合快,但民眾必須自費。殷約翰提醒,男性每次小便後,應取衛生紙將包皮擦乾,以減少發炎機率。另外,台灣夏季炎熱潮濕,建議男性減少穿著緊身褲,亦可減少罹病風險。
-
2020-06-10 科別.泌尿腎臟
腰背痛、排尿難、頻夜尿… 專家說:不是泌尿道感染,而是這問題惹禍!
近日,藝人小甜甜因腎臟發炎緊急住院,檢查才發現是腎結石卡在輸尿管處,引發了排尿困難、腎積水等問題。她坦言,一開始以為只是背痛,服用了止痛藥緩解,沒想到疼痛擴散到全身,出現高燒、嘔吐和血壓過低的症狀,眼看情況不對,才趕緊赴院急診。小甜甜是因為不適症狀就醫而發現腎臟結石,另外也有像45歲陳小姐一樣,經由體檢發現有左腎結石,雖然無發燒、腰痛症狀,但每天會夜尿2次,因而就醫。經檢查確認左腎有鹿角狀結石,充滿整個左側腎臟,由於結石很大,必須積極治療,否則長期必然影響腎功能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殷約翰表示,門診觀察發現,夏季因結石求診的患者比冬季大約多2倍,其中有1成是腎臟鹿角狀結石。患者常會有血尿、腰痛、排尿疼痛、噁心、尿路感染等症狀;但也有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症狀,但經由健康檢查發現。他進一步指出,腎臟鹿角結石之所以會頻頻夜尿,是因為鹿角狀結石阻塞泌尿系統,造成尿路感染及夜尿次數增加。而當結石阻塞泌尿系統,引發腎臟感染,長期不處理,會使腎功能受到嚴重破壞。殷約翰呼籲,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沒有影響日常生活,仍應積極治療,以免腎臟遭受不可逆的損傷。若已知有結石,發生腎絞痛、腰痛、血尿、發燒等症狀,應儘快就醫。殷約翰提到,腎結石治療上,小於2公分的結石,可考慮使用體外震波碎石治療,碎石後看能否自然排出結石;超過2公分的結石,特別是鹿角狀腎結石,以往多數是以經皮腎造瘻取石術治療,在腰部打洞進入腎臟取出結石,由於腎臟有傷口會出血,需住院3至5天。此外,另一個選擇為使用軟式腎臟鏡手術,將軟式腎臟鏡由尿道經膀胱、輸尿管,直接看見腎臟鹿角狀結石,用雷射將結石打碎取出,無傷口可降低腎臟出血的風險,只需住院觀察1天,多數人可一次治療完成。適用於腎臟鹿角狀結石,或體外震波無法打碎及打碎後無法排出的腎結石。他特別提醒,預防結石平時多喝水,特別是氣溫炎熱流汗多時,更要記得補水;飲食均衡營養,儘量少鹽,避免憋尿。此外,結石是有可能復發的,若曾經接受結石治療者,建議每半年定期回診追蹤。
-
2020-06-06 科別.泌尿腎臟
小弟弟有異味 太太性致缺缺
小婷婚後多年遲未生子,面對長輩催生,夫妻倆都滿心期待新成員,但每當想要愛愛之前,小婷卻常聞到異味而打消性致,次數從「做一休二」,變成「月底發薪」,最後淪為「三節獎金」,老公無計可施之下前往就診,才發現因長期包莖導致包皮裡藏汙納垢,所幸手術後感情加溫,小倆口正期待新生命到來。造成無法受孕的原因很多,其中夫妻性生活不契合,做愛次數顯著偏少,往往是無法順利增產報國的主因之一,上述案例中的丈夫有包莖的問題,雖然太太曾試著協助清洗乾淨,以改善異味,但每當將包皮往下拉清洗的過程,經常有異味飄出,且先生直喊疼痛,總以「已經很乾淨了」為由搪塞,日復一日之下,往往消磨夫妻間的感情,也使求子之路更加艱辛。包皮過長雖不影響排尿,但因包皮會分泌包皮垢,如同頭皮屑一般,通常只要將包皮翻開來清洗,並不會造成大礙,不過若包皮長到無法往後推或翻出,使包皮垢累積並散發惡臭,當長期刺激陰莖頭,就容易引發包皮炎或陰莖炎,一旦細菌上行感染,會造成膀胱炎、腎臟發炎或前列腺炎。尤其包皮垢感染容易導致泌尿道發炎,甚至誘發前列腺炎,進而造成頻尿、尿急、排尿不順,以及下腹、下腰、會陰、腹股溝部、陰囊及睪丸處疼痛。包皮垢不但影響自身健康,還可能使另一半陰道感染,因男性包皮內大量的包皮垢和分泌物,會使包皮黏膜上皮細胞的防禦能力下降,加上局部環境溫熱潮濕,有利於人類乳突病毒入侵,就容易在發生性行為時傳染給配偶,誘發子宮頸癌。至於傳統割包皮手術時間約30分鐘,術後疼痛感較明顯,且需多次返院換藥,照護上較費心,若是採「微創包皮槍環切術」,切除過程約5分鐘,只需將外型有如「開瓶器」的吻合器套上陰莖後,由特殊環狀刀片搭配縫合鋼釘和矽膠縫合圈,切斷過長的包皮,並協助傷口癒合,術後傷口平整,縫合鋼釘約5至7天開始自動脫釘,一次性的醫療器材能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因此,提醒長期飽受包皮炎、龜頭搔癢、紅腫、疼痛、分泌物或包皮垢的男性朋友,應積極接受治療,才能兼顧自身與配偶的健康。
-
2020-06-06 新聞.健康知識+
6縣市高溫特報!水分補充不足很危險,當心這7種熱出來的病
全球暖化、溫室效應下,台灣夏季氣溫屢屢創下新高,豔陽與酷暑熱得讓人受不了,每到夏天,總有許多因高溫造成的健康問題頻頻發生,甚至是熱出人命的新聞事件。台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正裕指出,以下幾種都是熱出來的疾病,很多都與水分補充不足相關,民眾應該特別留意,尤其是本身或家中患有慢性疾病者,更要注意病情的變化,一旦身體出現不適的情形,最好盡快就醫回診檢查,可別輕忽高溫對身體的傷害。疾病1:心臟病心臟病容易在極端環境中發作,氣溫太熱、太冷,都會影響心臟功能。國外研究發現,炎熱高溫下,體溫每上升1°C,心跳每分鐘會快10下,容易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荷量。而心跳過快可能造成胸悶、胸痛、心悸、心律不整、頭暈、頭痛,以及心臟功能受損、心臟衰竭,甚至心臟病猝死。另外,天氣熱也會造成身心壓力過大,對於血管調節功能較差的心血管疾病族群,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病患者及年長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及狹窄的問題,都容易誘發心臟病發作。因此,一旦出現虛弱、心跳快、呼吸急促等不適症狀,最好趕快就醫。疾病2:腦中風腦中風不只好發在冬季。國內研究發現,在相對極端的高溫下,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也會呈現上升。在氣溫炎熱的環境下,流汗過多加上水分攝取不足,影響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使得血氧容量不足、血液變得濃稠,容易誘發腦血管堵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因為天氣悶熱影響身心狀態,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尤其中老年人對溫度感控能力退化,對高溫環境適應不良,建議適時補充白開水,避免血液循環不順暢。疾病3:泌尿道問題炎炎夏日正是泌尿道結石、泌尿道感染的好發季節。根據統計,夏季泌尿道結石發作的病患,是冬季的3至5倍之多,包括:尿道、膀胱、輸尿管、腎臟,都可能發生結石。水分攝取量不足是泌尿道結石的主因,由於夏天氣溫高、流汗多,造成身體水分下降,導致排尿量減少,當尿液滯留及過度飽和,就會產生結晶沈澱而形成結石。尤其是活動量大的室外工作者,更要注意水分的補充,尿液顏色呈現黃色、深色,就代表水分攝取不足,建議一天至少喝水1500~2000c.c.,且排尿次數約8~12次,可將微小的結石自然排出。另外,飲料也應適可而止,例如:含有磷酸鹽、咖啡因,或是草酸等成分,都容易促進尿液中的鈣質排出,增加形成結石的機會。疾病4:皮膚疾病夏季高溫多雨、悶熱潮濕,皮膚受到陽光曝曬、高溫及汗水等刺激,許多皮膚疾病也容易好發,例如:汗疹、濕疹、毛囊炎、異位性皮膚炎、光敏性皮膚炎,以香港腳、股癬、灰指甲等皮膚黴菌感染疾病。汗疹就是俗稱「厞子」,發生的主因就是汗流過多,引起汗腺阻塞,常見於軀幹、頸部、肘窩、鼠蹊部等部位,出現一點一點的紅疹,甚至是膿皰,通常會伴隨搔癢及刺痛感。另外,高溫潮濕的環境利於黴菌生長,好發容易悶熱的部位,如胯下、鼠蹊部、足部、腋下、乳下,以及其他皮膚皺摺,例如:香港腳、股癬、灰指甲,都是常見的皮膚黴菌感染疾病。疾病5:急性腸胃炎夏天是急性腸胃炎的高峰期。夏天悶熱沒有胃口,民眾喜歡吃生菜、生魚片等生冷食物,若是沒有經過妥善的處理及保存,很容易吃下帶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的不潔食物,造成急性腸胃炎。另外,細菌喜歡在溫熱潮濕的環境中滋生,高溫容易導致食物保鮮不易、導致腐敗,常見的病原菌有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導致食物中毒,引發急性腸胃炎,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腹痛、噁心嘔吐、血便等腸胃道問題,每天可能水瀉數次至數十次不等,讓人非常不舒服。疾病6:登革熱台灣地處亞熱帶,夏季氣候溫暖潮濕,病媒蚊特別容易孳生,每年一到夏日,新聞版面上,總會出現登革熱疫情爆發的消息。登革熱是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所傳播的疾病,被帶有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就可能會感染,常見症狀包括:高燒、頭痛、後眼窩痛、四肢肌肉酸痛、骨關節痛、噁心、嘔吐、畏光、不明紅疹或出血。大部分感染登革熱病毒,症狀有如感冒一般,極少數人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症狀,出現登革出血熱及登革休克症候群,甚至導致登革熱重症或死亡。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最有效的防治方式,就是徹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尤其在梅雨過後,清除居家環境的積水容器,到野外山區記得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在身體裸露部位塗抹防蚊藥劑,避免蚊蟲叮咬。疾病7:熱傷害高溫環境加上陽光曝曬,容易使身體流汗過多,同時大量喪失水分及鹽分,造成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就會引發熱傷害。最常見的是熱衰竭,患者會感覺非常口渴,出現臉色蒼白、頭痛、疲倦、肌肉無力、噁心、嘔吐等症狀,有時還會合併四肢痙攣的症狀現象,也就是所謂的「熱痙攣」,通常體溫不會超過40°C,只要盡快補充水分及鹽分,身體不會有大礙。最常聽到的熱中暑,則是屬於致命性急症,其實並不常見。患者會感覺非常燥熱、心跳過快、呼吸急促、血壓下降,且皮膚乾冷、無法流汗,中心體溫可能超過41°C以上,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散熱調節機制失效,出現神智錯亂、抽筋、癲癇、昏迷,嚴重的話,甚至會引發多重器官衰竭,若未及時送醫接受適當處置,死亡率高達80%。延伸閱讀: 16招杜絕熱浪威脅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 三小時內搶救熱傷害患者性命 
-
2020-06-04 養生.聰明飲食
晚上不要吃泡菜?維護身體免疫力,中醫師:6食物最好別在夜間吃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民眾除了配戴口罩、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之外,也要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中醫師建議,透過飲食與經絡養生,就是增強免疫力的好方法。衛福部南投醫院中醫師張慈文表示,從中醫角度來說,人體的防禦來自兩道路徑,分別從飲食吸收,以及從經絡輸送。 少吃涼性食物,維持氣血充足 身體前側的氣血供應主要是來自腸胃吸收營養,然後往上送到心肺,再打出去送到全身。當天氣變化大時,補充溫暖的飲食就很重要,可供應身體及時的氣血流通。 此外,可再配合使用適量的黃耆、乾薑、大棗泡茶喝,加強身體基本的防禦力。 比較涼性的食材,例如:蓮霧、橘子、西瓜、哈密瓜、火龍果、泡菜,就避免在晚上或是下雨天時食用。 淋雨後洗熱水澡,對抗寒濕邪氣 至於身體後背的防禦力,則主要來自膀胱經由下往上輸送氣血來完成。因此,出汗之後記得把汗擦乾、避免後背吹風,以免影響經絡中氣血的運輸能力。遇上下雨天如果淋雨,衣服也要趕快換掉,或者洗個熱水澡,減少寒濕之邪入侵身體的機會。 提醒民眾,保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適當抒發壓力,並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才能有效提升免疫力,因應短期內仍無法緩解的疫情。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焦慮、心悸、脾氣差,卻不是更年期?可能是「甲狀腺亢進」!8大症狀看這裡.經歷人生起落,已看開生死 老夫妻:簽預立醫療決定書,自主善終,是留給孩子的愛.爸爸住院4個月就離世 吳若權:原來死亡這麼近,交代好「3遺」後,我要以樹葬告別
-
2020-06-02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大腸癌連12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
衛福部國健署今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7年癌症時鐘快轉16秒,每4分42秒就有一人確診罹癌,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較前一年增加5852人。大腸癌連12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發生最多的是女性乳癌及大腸癌,但增加比率以早期發現者居多,國健署推估應為癌篩奏效。2017年國人十大癌症排名與2016年排名稍有變化,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食道癌,與前一年序位相比較,除其中皮膚癌和胃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2016年相同。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2017年每10萬人中有305.4人罹癌,較105年增加8.7人,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因為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料仍將持續上升。據國健署資料分析10大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除肝癌、口腔癌及胃癌發生率下降,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及食道癌發生率都呈現增加趨勢,其中女性乳癌、大腸癌標準化發生率相較2016年增加5.9人及1.6人,為發生人數及發生率增加最多二種癌症。林莉茹表示,資料分析顯示,2017年女性乳癌及大腸癌增加比率均以0期及1期發現者居多,且據國健署篩檢資料,106年乳癌篩檢數及大腸癌篩檢數相較於105年各增加約4.8萬人及2.2萬人,經篩檢發現乳癌及大腸癌個案數相較前一年各增加800多人及200多人,使兩癌增加率攀升。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9297人,2017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5.7人,較2016年增加5.7人,10大癌症發生率順位與2016年相同。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膀胱癌、白血病。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2387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81人,較2016年增加11.9人。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2016年相比較,皮膚癌和子宮頸癌順序互換,2017年皮膚癌居第8名及子宮頸癌居第9名,其餘序位與2016年相同。2017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2016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5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8歲及甲狀腺癌為50歲,與2016年相比較除其中口腔癌老1歲,其餘與2016年相同。癌症死亡率連七年下降,林莉茹說,「如今罹癌不等於死亡,應更重視確診後的醫療照顧及回歸社會正常生活。」國健署署長王英偉鼓勵,實踐防癌新生活從預防及篩檢做起,特別在後疫情期間仍要以「自我保護」、「預先準備」、「緊急就醫」,掌握重獲健康契機。
-
2020-05-30 癌症.抗癌新知
勞工別輕忽!血癌、肺癌、肝癌恐與工作有關
勞工職業病意識低?去年勞保職業病給付案件,職業相關癌症只有四例,職業病醫師表示,與工作相關罹癌,需要在工作場所暴露一段時間,尤其長期接觸化學物質引發的血癌、肺癌、肝癌,都是國人癌症前幾名,勞工得病不易聯想與工作相關,最常被忽略。中山大學附設醫學院職業醫學科主任陳俊傑, 若因工作接觸有毒物質造成的癌症,往往都要累積很長時間才會發現罹病,甚至退休後才發現,此時就醫很難追究與工作相關。或者一發現罹病,人就走了,後續更難鑑定。肺癌、血癌、肝癌等,都是常見的職業癌症,但一定要有特定的職業接觸史。例如長期吸入有毒的有機溶劑,容易罹患肺癌;游離輻射或接觸重金屬(如RCA案)則可能出現血癌。根據勞動部職業性肝癌與膀胱癌認定參考指引 ,長期接觸氯乙烯罹患肝癌,但一般需要10年,而且還要合理考量其他致病因素,例如喝酒、黃麴毒素、無機砷暴露等。至於可能得職業性膀胱癌的職業就有接觸各種染料及顏料的紡織工人,接觸四胺基聯苯的輪胎與橡膠製造,或如皮革工人,接觸鄰甲苯胺(o-toluidine)的油漆工等。陳俊傑說,雖然長期暴露有毒物質可能罹癌,但目前只有接觸石綿導致間皮性細胞瘤,最容易在第一時間診斷與職業相關,其他如肺癌、肝癌等,因為都是國人羅癌前三大,而肝癌又有本身是否為C肝、B肝帶原等因素,甚至個人飲酒、家族遣傳等複雜因子,多數勞工罹病後,不會往職業相關聯想,錯過鑑定或追查的機會。陳俊傑認為,由於勞工生病第一時間都往專科門診看診, 建議未來若能讓相關科別的醫生也有警覺,在健保碼註記可能與工作相關,然後寄給個案,提醒可能與工作相關,或許能讓更多勞工得到鑑定機會,讓職業病黑數更能浮現。
-
2020-05-29 醫療.消化系統
大便大不出來怎麼辦?超過5分鐘易便秘,用這姿勢放鬆肛門
「我慘了!只要每次硬便排不出來,用力好久後就會覺得有東西翻出肛門外,是不是痔瘡復發了?」痔瘡手術後,我們有時會聽到病人焦急地進診間敘述便祕時的各種症狀,事實上,就算再健康的肛門,只要是便祕時出力擠壓超過5分鐘以上,都可能有直腸黏膜暫時翻脫或肛門充血的狀況,偶一為之,不見得會帶來什麼問題;但若反覆發生,久了就會帶來新的痔瘡症狀。所以便祕這種惱人情況,能避則避。不少病人前來求診時往往急於解決痔瘡,事實上,如果排便習慣不良、容易發生便祕,先解決便祕才是一切根本。否則,只搞定痔瘡卻還是便祕,手術後也會很快復發。不忍便,培養定時排便好習慣好的排便習慣,從尊重便意開始,切忌忍便。忍便忍久了,等同是在訓練直腸忽略糞便到來的指令,久而久之,便失去正常排便的反射,到時就算直腸裡真的累積了糞便,也會因為缺乏便意而排不出來。排便不必每天有,3天1次或1天3次,都屬於正常的範圍,畢竟每個人腸胃蠕動快慢不同,只要順暢過關即可。理論上,當每天就寢、起床、三餐進食的時間都固定時,腸胃的生理時鐘也會跟著穩定。我也曾遇過病人,每次排便都固定在間隔3天後的某個早晨,這樣的排便習慣其實沒問題,但看了坊間排毒書上強調應每天排便,所以很困擾地來到門診;我和護理人員花了很長時間幫助她重新建立觀念:只要繼續保持,並不需要特別服用軟便劑、緩瀉劑或做任何清腸治療。不過,要是你持續1週都沒有任何便意,甚至是為了減重、減脂而服用含有腸道刺激性的減肥藥,導致今天拉肚子數十次,之後3到5天完全沒有便意,即使坐在馬桶上半小時也沒有任何腸蠕動的感覺,都是不正常的。通常最容易促進大腸蠕動的時間,是在早晨起床時,此時腸胃也才剛醒來,如果能空腹喝1杯馬克杯大小和室溫差不多溫度的開水,便能觸動腸胃道蠕動的反射,帶來便意。習慣早上排便的人,若每次想排便的時間都在晨會之間、或剛好是在趕著上班的路程上,建議提早1個小時起床,讓腸道蠕動習慣跟著提早1小時,先好好清空腸胃再開始一天的行程。身體有自己的規律,就算工作日夜顛倒,只要固定作息、用餐,通常就能有固定的排便時間;掌管腸道的自主神經有自己的節律,我們雖然無法用意志力控制腸道蠕動,但掌握規律,就能抓住節奏。另外,排便時請不要一邊看書或滑手機,一有便意進入廁所,務必在5至7分鐘內將直腸排空,才能減少肛門持續受壓的時間。尊重便意,就是尊重自己的身體給予的訊息,切勿讓任何事情阻撓排便。如果你的排便習慣始終不固定,除了審視飲食方式以外,請注意,這是身體正在對你發送「應該更珍惜它」「請不要忽視它」的訊息。自我鍛鍊排便肌群人體的腹肌與骨盆腔肌群,不但平衡著身體重心,也掌管著排便時的力道。骨盆腔肌群承載著膀胱尿道、子宮陰道、直腸肛門,然而,它的力道和彈性會隨著歲月漸漸乏力鬆弛。尤其是女性朋友經過懷孕生產的考驗後,如果缺乏適度運動和鍛鍊,很容易出現骨盆腔肌群鬆弛的問題,衍生出來的症狀就是漏尿、陰道鬆弛、排便無力而衍生便祕情形,或甚至輕微滲便。所以,適度運動是重要的,無論是跑步、游泳、有氧訓練或每天靜坐時,練習提肛、縮陰道的凱格爾運動3至5分鐘,都對訓練骨盆腔肌群有幫助。另外,排便姿勢也會影響排便的難易度,如果你排出的糞便是濕軟的,但排便施力上有困難,可以試著換用蹲姿馬桶、在坐姿排便時稍微傾身向前,或在腳下墊張小凳子,以便拉直乙狀結腸過彎處的曲度,幫助順暢解便。凳子的高度則因人而異,我在臨床上曾遇過一位病人,在試了3種廠牌的凳子後,才找到適合自己的命定腳凳呢!書籍介紹痔瘡自救全書:痔瘡專家教你預防、診斷、自療、術後保養,搞定國民病一本就通!作者:鐘雲霓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20/01/03作者簡介/鍾雲霓現任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曾任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總醫師、外科住院醫師,渾然天成聯合診所痔瘡專任醫師。熱愛外科與手術的鍾醫師,喜歡無影燈下專注做著精巧縫合的每個時刻,十多年外科經驗讓她有「痔瘡達人」之稱。常受邀各大健康節目,如《別讓身體不開心》《健康兩點零》《57健康同學會》及訪談節目《SS小燕之夜》《媽媽好神》等,現為《醫師好辣》固定班底,更是台灣媒體提到痔瘡手術的第一諮詢醫師。延伸閱讀: 明明醫院裡每天洗澡,她卻仍拜託孩子再洗一次...一個病床上阿嬤沒說出口的最後願望
-
2020-05-28 癌症.卵巢.子宮
初期症狀與腸胃道疾病超像! 40歲以上女性要慎防「無聲癌」
一位年紀相當年輕的何小姐,在懷孕時期被診斷出罹患卵巢癌,當下想到可能無法陪伴小孩成長,便失控抱著身旁的護理人員放聲大哭,儘管當下的情緒難以平復,但為了孩子,何小姐鼓起勇氣積極抗癌,相信醫師並與醫師討論後續的治療方式是的第一步,因為她知道唯有相信專業,積極治療方能有效抗癌,也持續的學習與癌症共處。 根據世界卵巢癌聯盟的資訊,卵巢癌是女性最常罹患的癌症的第七名,每年全球約有30萬名女性罹患卵巢癌。另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5年卵巢癌的新診斷人數為1507人,與民國95年的1000人相比,診斷人數成長逾5成,死亡人數也從380人上升至656人,增加超過7成。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多數卵巢癌患者年齡大多介於40到59歲,這個年齡層的女性大多處在三明治階段,以照顧家中成員為生活重心,而忽略自己的身體狀態,輕忽了症狀,因此延誤發現疾病的時間。 台大醫院婦產部鄭文芳主任指出,卵巢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有些症狀又與腸胃道疾病相似,如腹部脹痛、便秘、腹瀉,或是因為壓迫膀胱而頻尿,這些中年女性常見的問題,容易讓患者延誤了就醫時機。 而卵巢癌不像乳癌與子宮頸癌已宣導多年,許多人對於卵巢癌相對仍較為陌生,近5成患者確診時已經是第三、四期,比乳癌高出14%,也比子宮頸癌高出13%,使得卵巢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相較於乳癌的五年存活率平均約可達9成,卵巢癌的五年存活率僅在4成左右。 過去晚期卵巢癌治療以化療為主,但現在有基因檢測,針對B RCA基因突變的患者,也有標靶治療可運用,最重要的是跟醫生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堅持治療,能維持好的生活品質。延伸閱讀: 別小看分泌物! 沉默婦癌初期5情況最易被忽略 不只更年期後易得卵巢癌! 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