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確診
共找到
9126
筆 文章
-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10例創新高!30多歲獨居男昏迷亡、小學男童也重症
國內今日新增87例中重症個案,有11例中症及76例重症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需注意的是有一名30多歲男性,本身有泌尿道結石,在家中獨居昏迷,送醫急救無效死亡。該名男性年紀輕僅30多歲,沒打過疫苗,是被其他人發現在家中昏迷不醒,急救無效且採檢陽性,死因急性呼吸衰竭跟新冠病毒感染,昏迷不醒原因是什麼要釐清。另外今日新增10例死亡個案,年齡30-90多歲,為六女四男,其中三人沒打疫苗,三人打過兩劑疫苗,四人打過三劑疫苗,皆具有慢性病史,其中年長80歲以上的共七人,皆合併新冠感染出現呼吸衰竭。羅一鈞表示,有一位個案為90多歲女性,其死因是跌倒,引起硬腦膜下出血,還有一位80多歲女性,為心肌梗塞急救無效死亡,雖然都驗出確診,但可能不是主要死因。其中不少個案有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病程中皆有用到氧氣鼻管或面罩,但沒插管或使用呼吸器。今日新增11例重症個案,有6例死亡,另外重症5例中,一位小於10歲的小學男童,沒打疫苗,本身有心臟血管及神經系統疾病,染疫後出現呼吸窘迫,目前仍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治療。羅一鈞指出,過去也公布過未滿一歲的重症小朋友,目前情況略有改善,請大家放心。今年截至五月五日, 本土累計有20萬6134例個案,其中輕症占99.74%,中症占0.23%,重症占0.03%。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隨每天個案數多,中重症人數也增加,但比例並沒有一下子往上升。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孕婦催生前一刻確診 醫護全副武裝完成接生任務
最近有一名孕婦住院催生前意外檢出COVID-19陽性,北醫附醫動員4部門共10多名醫護,全程穿著防疫裝備替她接生,寶寶出生後立即隔離,2次採檢均陰性,母女均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天上午發布新聞稿指出,近日首次替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產婦接生,跨科別動員超過4個部門、8個單位的醫護與病房團隊。北醫附醫婦產部產科主任區慶建表示,這名孕婦因懷孕週期達40週安排住院催生,不料孕婦和陪產丈夫在住院前進行COVID-19採檢時意外確診,所幸產婦曾打2劑COVID-19疫苗,並無症狀。區慶建說,醫療團隊隨即啟動相關評估,當天就安排孕婦與丈夫一起住進專責病房待產,並集結產科、兒科、手術室、麻醉科、護理部等團隊,評估最安全且適合的生產方式,並啟用負壓手術室為產婦接生。區慶建指出,隔天10多名醫護在穿著全套防護裝備的情況下,耗時1個多小時順利完成剖腹手術,誕下1名3514克的女嬰,母女均安,術後新生兒直送負壓隔離病房,由專責團隊24小時照護。北醫附醫兒科部主任張璽表示,為了降低新生兒染疫風險,新生兒進行必要的檢查後就先進到保溫箱內隔離,並轉送到負壓隔離病房內照護,目前新生兒已採檢2次皆為陰性。張璽表示,為了確保寶寶健康,嬰兒室特別安排專屬的護理人員身著全套隔離衣,以3班制輪班、24小時照護,護理團隊也透過視訊讓爸媽觀看小寶寶的狀況,場面溫馨。北醫附醫護理部主任郭淑柳指出,為了提供確診產婦高品質的護理照護,也特別調派有產科照護經驗的護理師進駐專責病房照顧並指導手擠乳技巧,希望有助其後續母乳哺餵。北醫附設醫院院長邱仲峯說,這次接生對醫護人員來說是一次特別的經驗,希望準媽媽們都能安心待產,在疫情嚴峻之際,醫護團隊也已準備好協助迎接每個寶寶的到來。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破3.6萬例、死亡10例 中重症87例皆創新高
國內新增3萬621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萬6168例本土個案及45例境外移入,有22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中新增10例死亡。其中本土案例及死亡創新高。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隨著確診人數增加,中重症人數也增加,但整體比例沒有提升,其中11例重症個案、76例中症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6,168例本土病例,為17,454例男性、18,699例女性、1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2,066例)、台北市(7,716例)、桃園市(6,271例)、台中市(1,890例)、高雄市(1,737例)、基隆市(1,427例)、台南市(923例)、宜蘭縣(686例)、新竹縣(577例)、彰化縣(448例)、屏東縣(431例)、雲林縣(384例)、花蓮縣(382例)、新竹市(348例)、苗栗縣(255例)、台東縣(169例)、南投縣(166例)、嘉義縣(130例)、嘉義市(103例)、澎湖縣(39例)、連江縣(13例)、金門縣(7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與具慢性病史。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1日至5月3日,死亡日期介於4月29日至5月2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2例男性、22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日本(1例)、越南(1例)移入,另43例移入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17日至5月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806,65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536,695例排除),其中268,569例確診,分別為11,656例境外移入、256,85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9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8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30例、台北市328例、基隆市35例、桃園市32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4例、台中市及宜蘭縣各5例、花蓮縣4例、苗栗縣及屏東縣各3例、高雄市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及台東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再嗆「好好看書」:早言明以快篩替代確診3條件
「快篩陽性視為確診」相關議題廣受討論。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天在臉書再度貼文指出,前天秘書和他討論以快篩替代確診的合適性,當時就告訴對方「在盛行率高的族群、地區或時段,就可以利用快篩替代確診」。陳並說,好好看書可以增進、增長智慧和見識,也有助於防疫措施的妥善設計。陳建仁臉書表示,自己告訴秘書去看看「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這本書的149至155頁,任何篩檢試劑都有它的敏感度、特異度、假陽性率及假陰性率,如該書表5-11所示。敏感度是指真正患病的人當中,多少人(%)篩檢呈現陽性。特異度是指真正沒有患病的人當中,有多少人(%)篩檢呈陰性。當然,敏感度越高、特異度越高,就是越好的篩檢試劑。陳建仁說,但是篩檢試劑的使用,還要考慮到篩檢的成效。篩檢成效的高低,決定於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至於篩檢的成效,亦受到疾病盛行率的影響。疾病盛行率的高低,決定了陽性預測值的高低。這就是為什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ECC)決定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盛行率較高),可以用快篩來替代確診,但是對於盛行率較低的其他族群就不合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設計的防疫措施,都有確實的科學根據。陳建仁文末指出,「好好看書可以增進、增長智慧和見識,也有助於防疫措施的妥善設計」。
-
2022-05-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桃急診滿載300快篩陽+急症湧入 僅2護師掛號崩潰哭了
國內昨已連續8天破萬例,不僅雙北急診被塞爆,桃園的醫院急診也湧入「快篩陽」民眾。國軍桃園總醫院急診部醫師楊大緯於臉書PO出照片,急診室外大排長龍,急診僅2名護理師協助約300個快篩陽性、新冠確診及急症患者掛號領藥,將近12小時沒喝水、沒吃飯,令人心疼。國軍桃園總醫院院長林致穎日前親自到急診現場視察,也發現急診壅塞的問題,近日積極籌備加開防疫門診,盼緩解急診壅塞狀況,分流患者以獲得醫療服務。楊大緯說,現在隔離措施分3種,包括「本土輕症確診者是居家照護」、「接觸者被匡列是居家隔離」、「入境者需做居家檢疫」,3種方案實施天數不同、解除隔離條件也不一樣,且天天都在更改,不要說對民眾,醫護要弄清楚都很不容易,的確讓大家無所適從。楊大緯說,近日嘗試著撥電話詢問,但打1922不會通、打縣市政府衛生局電話也不通,醫院急診常常滿線,即便打通電話了,接電話的人不見得清楚瞭解現行政策方案,難免出現「被踢來踢去」的負面觀感。楊大緯說,即使快篩實名制政策上路,臨床上仍觀察到很多民眾,出現了症狀也知道要做快篩,但就是買不到快篩,逼不得已跑來掛急診,就急診一線護理師同仁轉述,急診PCR採檢狀況非常混亂。楊大緯坦言,現在PCR普遍出現延遲狀況,快的話半天、1天會有結果,慢一點則要等2到3天,但PCR確診民眾要等到衛生局電話通知時,都已經是3、4天,甚至5天後的事,現在確實是一團混亂。楊大緯認為,求助無門時大家難免會恐慌,但呼籲大家把握大原則,首先要慢慢接受Omicron確診後,約九成九以上都是輕症或無症狀,大原則當作普通感冒處理、症狀治療,民眾可以準備常備藥物在家;但若病情有變化,且自己無法判斷會不會變嚴重,可以自行開車就醫或撥打119送醫。「疫情緊繃下,大家盡量避免責怪彼此!」楊大緯呼籲,民眾沒有症狀不必特別篩檢,有症狀者可以自行先快篩,若快篩陽性,再到社區篩檢站或醫院急診做PCR,希望把急診、專責病房留給中重症確診患者,包括老人、小孩、孕婦、機構住民、洗腎病人、癌症病人,「這些人比你我更需要床位」。
-
2022-05-0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勞保傷病給付、防疫補償金」 確診者與居隔者該申請哪個?
本土疫情嚴峻,先前根據法規居家隔離者可以申請「防疫補償金」,而勞動部5月5日再宣布放寬規定,確診COVID-19勞工在「居家照護」隔離期間,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者,可依相關規定請領「傷病給付」。防疫補償、傷病給付到底該申請哪一項?主要區別關鍵在於「是否確診」,聯合新聞網為您整理7大QA,告訴你確診者、居家隔離者可以申請哪些補助,如何領取相關理賠。▍確診者可以申請什麼補助?Q:誰可以領傷病給付?確診COVID-19的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包含:⓵收治在醫院⓶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⓷居家照護者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者自不能工作之第4日起,皆可依勞工保險條例相關規定請領傷病給付,確保勞工給付權益。但若勞工在居家照護期間,雇主仍有正常給付薪資,就無法申請勞保傷病給付。Q:傷病給付可以領多少錢?目前最高投保薪資為45,800元,假設以10天居家照護計算,依規定,自不能工作之第4日起才可請領傷病給付,亦可請領7天的傷病給付,最高可請領5,343元。Q:領取傷病給付要多久內提出?被保險人須在5年請求權時效內,提交勞工保險傷病給付申請書及給付收據等相關證明提出。▍「居家隔離者」及「照顧者」可以申請什麼補助?Q:誰可以領防疫補助金?根被匡列隔離者本人須有有衛生主管機關開立的居家檢疫、隔離通知書(包含集中檢疫、隔離)、隔離期間未領有薪水(原本就沒有工作也可以)、未領其他性質相同補助、未違反隔離規定。照護隔離者部分,如家長需在家照顧經衛生局匡列隔離的小孩,無法工作而無收入。須符合受照護者生活無法自理(如就讀國小、未滿12歲孩童)、受照護者有居家隔離通知書、無違反隔離規定。而照護者本人需原本有工作、為照顧而沒有領取薪資才能算,如原本為已退休、家管者則無法申請。符合資格者,可申請每日1000元。Q:防疫補助金如何申請?有申請期限嗎?受隔離檢疫結束之日起算2年內皆可辦理。•可以線上申請或臨櫃受理。•線上申請防疫補償網址:https://swis.mohw.gov.tw/covidweb/•臨櫃受理窗口:https://swis.mohw.gov.tw/covidweb/home/doc/%E9%98%B2%E7%96%AB%E8%A3%9C%E5%84%9F%E5%90%84%E7%B8%A3%E5%B8%82%E8%AB%AE%E8%A9%A2%E7%AA%97%E5%8F%A3%E4%B8%80%E8%A6%BD%E8%A1%A8_%E6%9C%80%E6%96%B0%E7%89%88.pdfQ:確診者也可以領居家隔離防疫補助金嗎?確診者無法請領,但「接觸者」、「照顧者」若在居隔期間確診,可改為申請勞保傷病給付,與原本每日領取的防疫補助金不衝突。Q:居隔「3+4」可以領幾天補助?前面3天隔離期間,若符合規定,可以請領補助金,但後面4天因為快篩陰性即可外出,所以無法請領。
-
2022-05-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新型菸品的危害——如何察覺孩子使用電子煙?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戒菸與保健」。非常感謝楊醫師的來稿提醒讀者菸害的程度無遠弗屆,影響身體各器官的健康。接著,透過長年關心國民保健的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游麗惠的安排,邀請到關心菸害的另一位資深醫師提醒我們紙菸固然可怕,但目前「加熱菸」之類的新型菸品所隱藏的問題更不容忽視。接著民間推動戒煙運動多年的董氏基金會,深入地探討半世紀以來全球反菸團體都為「終結紙菸」而努力,但菸商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菸品市場,接連推出的新型菸品(電子煙、加熱菸)所帶來的災害,更需要全民提高警覺。這是「醫病平台」首次探討「預防醫學」有關的議題,這也正是醫療團隊以及社會大眾都需要彼此提醒的重要議題,是醫病雙方不容忽視的領域。半世紀以來全球反菸團體都為「終結紙菸」而努力,當逐步展現成效時,菸商接連推出新型菸品-電子煙及加熱菸,以挽救日益衰退的菸品市場。美國政府過去十年對電子煙一直抱持「成年人選擇,青少年勿用」的鴕鳥態度,最終導致網路平台的廣告行銷鋪天蓋地,實體店面林立,2019年全美竟多達530萬名青少年使用電子煙。更不幸的是,同年8月開始一連串的「電子煙相關肺傷害EVALI(electronic cigarette or vaping product use associated lung injury)」通報事件,直至隔(2020)年2月止,美國官方共通報2807位住院確診病例,半數以上住進加護病房,其中逾八成為35歲以下年輕人,最終68人死亡。後因美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而停止EVALI的公開通報。儘管2019年失控的EVALI疫病,讓美國政府亟思亡羊補牢,但卻陷入更大的迷思,僅禁止八成年輕人偏好的加味電子煙。其實,電子煙不只藉口味吸引年輕人,其用法、科技時尚感及包裝都是誘惑,禁止加味電子煙不過是讓年輕人改變口味喜好而已。無獨有偶,台灣也面臨新菸草戰爭,我們正結合從南到北的家長團體設法為孩子健康與菸商對抗,也與打算對新型菸品「從『雙禁』轉為『一禁一開』」的政策展開周旋。美國血淋淋的教訓歷歷在目,我們應引以為鑑,一旦如菸商所願開放規管,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不斷地「誤用」,讓人徒呼奈何。台灣政府未曾開放新型菸品,以主管機關的「函釋」禁止所有新型菸品,但亦尚未修法明文禁止下,108年已有5.7萬青少年使用電子煙、1.6萬青少年使用加熱菸,計有7.3萬名青少年身陷新型菸品癮害!孩子們在學校(與同儕交流)、在網路(購物平台與社群媒體)、在社區(實體店面林立)隨處都可接觸到電子煙、加熱菸使用與買賣的訊息,甚至從國中生到大學生,只要開始使用新型菸品,很快地就會被吸收成為賣家下線!世界衛生組織於2021年發表的「全球菸草流行報告」中指出:「當紙菸銷售下降的時候,菸草公司強力推銷新產品,例如電子煙及加熱菸,並遊說政府放寬相關的規定。菸草公司的目標很簡單:『就是使我們的下一代繼續對尼古丁成癮』,我們不能讓菸草公司得逞」。家長如何及時察覺孩子有沒有使用電子煙,美國衛生部門列11點跡象,請父母們密切注意:1.家裡、車上或孩子身上偶而出現無法解釋的甜味或水果味;2.孩子經常感覺到頭痛或噁心;3.孩子的情緒變化大、喜怒無常、經常感到焦慮,或有無法克制的衝動行為;4.家裡有來路不明的電池、充電器、USB隨身碟等;5.用過的煙彈或拋棄式的電子煙裝置;6.類似插入式電玩的裝置;7.孩子的電子煙容易藏匿在床墊下及床頭櫃縫隙間;8.學校課業或運動成績突然退步;9.飲食習慣變得重口味,要求吃更辣的食物;10.容易氣喘吁吁;11.有頭暈的狀況。同時也進一步提醒家長們,如果孩子發生以下情況,代表他們已經電子煙成癮:1.沒有電子煙就不肯出門;2.電子煙不在身邊時會感到焦慮;3.情緒難以控制,需要吸一口才能恢復平靜;4.想吸電子煙的慾望出現而容易分心;5.半夜醒來使用電子煙;6.不吸食電子煙就會感到煩躁、不適、噁心、頭痛等。目前雖還沒有戒電子煙的方法,但臺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醫師提出建議,如果已經開始吸電子煙,只能用戒紙菸的「3不3要」原則:「不要留菸、不要買菸、不要伸手菸;要吃口香糖、要多喝水、要多運動」來戒除。2011年菸草公司跨足產銷電子煙,2015年菸草公司推出加熱菸,到2020年兩大跨國菸草公司正式聯手推出「複合式」加熱菸,就是加熱菸內藏電子煙的混合型新型菸品,為的就是突破「一開(加熱菸)一禁(電子煙)」的政策,加上電子煙與加熱菸的行銷通路多數重疊,若不「雙禁」將難防菸商掛羊頭賣狗肉的行徑。菸草公司行銷新型菸品的策略,與過去行銷淡菸的手法如出一轍。1964年美國發表第一份菸害白皮書後,全球菸害研究實證接連不斷,菸商於1970年推出淡菸,當時數以千計的醫藥公衛專業人士為其背書,認同「淡菸是減害的菸品」;直至1990年代,研究接連發現吸食淡菸者尼古丁代謝物甚至更高,美國司法部門亦認定菸商「説謊、 誤導與欺騙」,才讓大家認清菸商「淡菸減害」的伎倆!菸商的「淡菸減害」行銷,讓全球菸害防制停滯二十年,如今菸商再推新型菸品亦如法炮製。台灣《菸害防制法》整整15年未修訂,面對菸商的新型菸品攻勢更是束手無策。維護國人健康,避免孩子淪為新癮害世代的關鍵,請老師家長們都要提高警覺,共同關注,監督政府,透過政策的制定與確實的執法,加上揭露菸商的本質與積極的教育宣導,讓我們的年輕世代都能遠離新型菸品的掌控。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8旬婦連去3家急診無法就醫 侯呼籲:無症狀者不要占用
新北市一位80多歲婦人傳出疑似盲腸炎下腹劇痛,到醫院就診,但急診篩檢人潮爆量,連續了3家醫院都無法收治,只好回家,但3日竟在家中身亡。新北市長侯友宜呼籲,不要去占到急診的整個進出,影響急診的作業,讓急診的醫生忙不過來。侯友宜表示,新北市的醫療量能包括第一線的居家照護動用了12家核心醫院、412家診所,加上開設全國最多的集中檢疫中心,以及現在的空床率,新北市的醫療量能做了充分的準備,是足夠的。針對80多歲婦人的狀況,侯友宜呼籲,急診是接受急重症的,確診個案如果有症狀、快篩陽請走防疫急門診,防疫急門診跟急重症要分流出來,不要擠在急診室,讓有需要重症治療的民眾能夠快速接受急診的治療。沒有症狀的確診個案、快篩陽請走社區篩檢站。侯友宜指出,這個已經講過很多次,希望民眾一起配合,讓醫療量能因為輕重分流,不但能夠確保,也讓需要被照顧的急診也能夠充分的發揮。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沒簡訊、電子確診通知書?林右昌找原因:一開始就錯了
基隆市長林右昌今天上午在臉書貼文說,各縣市一直有許多市民朋友反映,沒有接到或隔很久才收到簡訊或是電子確診通知書;還有民眾反映,怎麼幾個朋友同時確診,但有人收到簡訊,有人卻沒有收到簡訊。他說,「各地方政府一直很困擾,但卻一直找不出原因,後來發現,原來我們大家從一開始就犯錯了。」林右昌表示,基隆也接到民眾陳情,回頭處理時,發現有很高比例的電話是錯的,或是沒有留完整電話,或是留的是市話。後來又進一步發現,民眾電話的填寫格式如果錯誤,那麼簡訊系統也無法正常發送。林右昌舉例說,比如在號碼間習慣加上「-」,或是加上空白鍵「 」,或者是在手機號碼後面再加上家中電話,或者是字跡太潦草輸入時發生錯誤。簡單來說,很多都是留存資料或填寫有誤導致。林右昌提出兩個具體建議作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請大家幫忙告訴大家,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請大家幫忙小提醒,以確保大家都能順利收到通知並回報。首先是,如果你前往採檢站進行PCR採檢時,請務必確認採檢人員幫你填寫的手機號碼是正確的;第二,如果你是在醫療院所進行篩檢,請主動要求醫療院所要更新你手機號碼與聯絡地址,因為有些院所是直接將你原有病歷上的資料直接上傳。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陽即確診」5月12日上路 侯友宜:能夠再快最好
指揮中心宣布,5月12日起快篩陽視同確診。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及新北市長侯友宜從4月底就不斷喊話中央,被問及中央是否落後,侯友宜沒有回答,侯說這樣做可讓醫療量能擺在中重症,居家隔離轉型要趕快面對解決。對於中央開放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等3類人「快篩陽=確診」,侯友宜表示,針對相關類別要擴大,前一段時間他都說,一定要讓中央把配套措施做好,昨天中央公布5月12日啟動,其實能夠再快最好。侯友宜說,考量全國PCR量能,尤其北北基桃地區,是否滿足民眾需要,PCR量能不是只有實驗室化驗最重要,重要是前端採檢,要動用很多醫事人員跟場所,PCR量能會有一定極限,就無法再往上,中央預估是20萬,新北一定會全力擴充量能,但也要有醫事人員採檢,所以希望才會推快篩陽,快速轉換後再推其他配套措施能夠更快速。侯友宜表示,快篩確認部分是否要經過醫師人員確認,整個系統傳遞如何做好通報、後端管理要做到更確實,這部分要趕快做,不然PCR到了一定程度,不趕快啟動「快篩陽視同確診」的話,以後挑戰會越來越大。針對「快篩陽=確診」,指揮中心在9天內從反對到昨天公布實施,柯文哲、侯友宜從4月底不斷呼籲,被問及是中央落後,還是因雙北不是綠營,先反對再說。侯友宜說,這樣做可讓後端醫療量能跟醫事人員全力先擺中重症跟高風險族群,也可以分一點力量做居家照顧,更重要的,居家隔離要轉型,要趕快面對解決,電子圍籬要解除,不然會讓公衛、行政體系要花時間跟浪費資源,是要確保中重症醫療量能,做好居家照護,侯友宜表示,新北現在居家照護人數3萬人,加上居家隔離4萬人,不能兩個都要守好,應該居隔要先轉型,讓民眾有自主意識,時間拖久了,民怨會很深,也浪費更多醫療資源在中重症上,希望可以快速轉換。侯友宜說,中央下午將針對居隔轉型開會,衛福部長陳時中有說要取消電子圍籬,這是從被動轉為主動的精神,只要把這部分做了,後面把快篩陽視同確診配套做好,全心全力做好居家照護跟後端中重症跟高風險族群。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蔡壁如快篩陽性 自曝病狀:喉嚨些微癢癢的
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在臉書透露,昨天開始辦公室就因為有辦公室同仁確診,開始3+4自主隔離,今天早上她再次快篩時,出現了「2條線」,「很確定的是,我知道我應該是確診了」。蔡壁如說,今天她將開始10+7的居家照護。也請各位放心,「我目前只有喉嚨些微癢癢的,其他並無大礙」。因為立院早有相關準則,她可以利用視訊質詢,不會錯過立委應有的質詢。「在此,我也要呼籲,疫情期間大家都要小心,平安!」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3症狀發燒、咳嗽、鼻塞…營養師教你吃這些補充必要營養素
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暴增,很多感染Omicron輕症者必須「居家隔離」,根據指揮中心統整的Omicron症狀,最常見發燒、咳嗽或喉嚨痛、鼻塞或流鼻水,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提出營養建議,針對3大常見症狀,幫助輕症者迅速補充營養,減緩不適、恢復體力,早日康復。一、發燒●必要營養素❶蛋白質:製造免疫球蛋白,避免肌肉等瘦體組織流失,幫助維持身體正常功能。❷水分:攝取足夠液體,可以避免呼吸道分泌物過於濃稠,加速恢復。食物選擇:魚湯、雞湯、蛤蜊湯、海鮮湯、味噌豆腐湯、豆漿、綠豆湯、運動飲料。TIPS.:如果發燒嚴重脫水,居家隔離不能出門買電解質液,可以自製簡單電解質液,幫助度過脫水風險。自製電解質液材料:鹽1/2至3/4茶匙(2.5-3.8克)、開水840ml、柳丁汁240ml作法:將三種材料混合,每隔15至20分鐘,飲用100ml左右。二、咳嗽或喉嚨痛●必要營養素❶維生素A:強化黏膜健康,幫助提升免疫功能。食物選擇:木瓜牛奶、紅蘿蔔牛奶、芒果奶昔、番茄炒蛋、番茄濃湯、南瓜濃湯、百香果優格、香瓜、紅肉李、地瓜。❷維生素D:提供連接呼吸道細胞間緊密相連區域的營養,保護呼吸道。食物選擇:鮭魚、蛋黃、乾香菇、添加維生素D的乳製品,建議可在窗邊曬太陽補充。三、鼻塞或流鼻水●必要營養素❶維生素C:強化人體免疫功能,增強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食物選擇:芭樂、香吉士、甜椒、青花菜、豌豆苗、芥藍菜、白苦瓜、奇異果。❷硫化素:降低體內發炎反應,抑制過敏反應,減緩不適症狀,每天可以添加在菜餚中,幫助呼吸道暢通,強化抵抗力。食物選擇:蔥、薑、蒜、辣椒、薑黃、肉桂、香草、九層塔等辛香料。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市明啟動小兒篩陽門診
高雄確診病例昨首度突破千例,為恐疫情往校園加速蔓延,市長陳其邁宣布明天啟動全台首創「小兒快篩陽性特別門診」,已整合9家醫院,4大社區篩檢站,從基層診所就做分流,避免病患湧向大型醫院急診室,衝擊醫療量能。高雄昨增1127例本土病例,以同住親友、校園與職場傳染最多,市長陳其邁說,高雄採檢陽性率雖在3%至4%,但Omicron傳染期只有3天,仍得努力把疫情上升曲線往下壓。高雄縣、市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與朱光興及兒科醫師賴聰宏、王玲昨同台說明即將啟動的小兒快篩陽性特別門診,指未滿18歲的兒少在家裡快篩若呈陽性,可至9大醫院、4大社區篩檢站,由駐診醫師評估是否需住院或居家照護。朱光興說,目前確診病例多屬輕症,市民如有症狀,就近找基層診所處理,基層診所會擔起守護市民健康責任。王宏育指新北確診個案單日衝破1萬,令人戒慎恐懼,呼籲除非高燒,很喘或神智不清才需立即就醫,別一下子就衝大醫院急診,避免步上香港醫療崩壞後塵。高市醫師公會榮譽理事長賴聰宏說,為疏通醫學中心大量緊急病患,快篩陽性又有症狀,可到9家大醫院附設小兒科快篩陽性特別門診或衛生局設置4大社區篩檢站,駐診醫師評估需住院或返家居家照護。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篩陽即確診…醫憂視訊確認快篩恐「真假難辨」 保險賠不賠待釐清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下午於記者會宣布,「快篩陽性即確診」適用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對象,一開始說即日起上路,傍晚更正為五月十二日起實施。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由於該措施需要更動法定傳染病系統,系統需新增檢驗項目功能,並需要時間測試,改為五月十二日上路。陳時中表示,為減少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民眾為確認是否確診,外出造成風險,五月十二日起,上述對象以快篩試劑篩檢陽性,遠距醫療經醫事人員確認後,視同確診。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樂見中央跨向一小步,但PCR確診量能愈來愈重,快篩陽視同確診不應局限這三類,應放寬更多對象,減輕醫事人員壓力。但部分臨床醫師擔心,視訊確認快篩結果恐「真假難辨」。一名北部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表示,視訊確認民眾快篩陽性是否屬實,「實在太困難了」,何況現在還有防疫保險金的誘因,如果民眾自己偽造快篩兩條線,甚至是拿別人的陽性快篩來充數,醫師要怎麼從視訊看得出來?開業小兒科醫師、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快篩陽性視同確診」需由醫師確認及開立診斷書,最難的在於無法現場辨認快篩的真偽,「如果他拿親友確診快篩結果,我也不知道對不對,因此視訊當下會要求對方現場再測一次。」林應然說,未來若要採行快篩結果,需要再三核對,避免詐保或其他用途。台大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指出,過去專家會議擔心快篩有偽陽性,因而產生不必要的被隔離者,社會成本代價大,但快篩陽性判定確診若從居家隔離者先實施,本來就在隔離的民眾即便確診,也沒有其他親密接觸者及後續隔離的問題。指揮中心說明,上述三對象快篩陽性後,可使用「健康益友App」或聯繫所轄衛生局,請遠距或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結果,個案及醫師對評估陽性結果如達成共識,則由評估確認醫師所屬醫事機構通報,由系統自動研判為確診。民眾或評估醫師對快篩陽性結果未有共識或有疑義,仍可通知衛生局安排PCR採檢。對於「快篩陽視同確診」防疫保單賠不賠?產險公會表示,由於事出突然,仍須就相關細節進一步釐清,於研議結果之前,暫持保留立場。業者表示,政策快速滾動,堪稱是產險業史上最大的變化球。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3種風險因子 可申領口服藥
居家照護人數愈來愈多,截至五月四日高達八萬一七○六人。指揮中心昨天配發兩萬人份抗病毒藥物到全台五十七家核心藥局,並公布領藥條件和流程,具慢性病、癌症等十三種風險因子者可申請。民眾透過視訊看診取得處方後,由親友代領或由藥師送藥到宅,避免居家照護者輕症忽然轉為重症。國內採購口服抗病毒藥物包括輝瑞的Paxlovid和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Paxlovid用於十二歲以上,體重逾四十公斤,未使用氧氣且發病五天內,具有六十五歲以上、癌症、慢性疾病、吸菸等十三種風險因子任一項,即可開立。莫納皮拉韋適用條件Paxlovid類似,用於十八歲以上未使用氧氣且發病五天內的患者,無法使用其他建議藥物者,並符合十三種風險因子等任一條件者。羅一鈞表示,居家照護的確診個案可由「健康益友」App或由衛生局提供專線聯繫遠距看診,醫師取得病人同意後開立處方箋,確診者可利用App或自行聯繫送藥到府的藥局,提供處方箋給藥師。參與送藥到府的一千九百多家藥局,即可到五十七家核心藥局領藥,執行送藥到府。由於確診者在家無法簽署同意書,因此改以口頭詢問或簡訊替代,在電子病歷上記載已經過病人同意字樣,視同取得同意,可開立處方。另外,近期有人在網站宣稱販售輝瑞口服藥,羅一鈞提醒,輝瑞口服抗病毒藥物為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藥品,均由指揮中心公費採購並配送,台灣輝瑞無線上藥局網站,也無透過網路銷售藥品;任何透過網路販售必須由醫師開立的處方藥物,均嚴重違法,民眾勿以身試法。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系統塞爆耗人工 居隔單開不完
收不到居家隔離通知書,是確診者與密切接觸者最大的焦慮,在疫情熱區辦理相關業務的衛政人員指出,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設計呆板,無法處理大量案例,加上人力不足,每日工時長達十四至十六小時也處理不完。指揮中心認為,只要民眾留下正確電話就能解決問題,但第一線人員認為法定傳染病系統未優化,幫助不大。新北板橋衛生所社會替代役、護理師朱冠霖負責居家隔離通知書寄發前的資料統整,包括操作法定傳染病系統登錄確診者資料,和以Trace系統連接接觸者,他負責的業務銜接確診者PCR陽性報告出爐之後,必須完成,才能發送民眾殷殷期盼的居家隔離通知書。朱冠霖指出,目前法傳等相關資訊系統有四大問題,包括法傳系統只能一個欄位、一個欄位鍵入資料;隔離哪天開始、哪天結束,得靠人工在多套系統間查詢、換算;廿歲以下居隔單只能發紙本,超過十天才發出的單子也只能發紙本;處理接觸者匡列的Trace系統速度慢,但這部分如今已改善。朱冠霖指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醫院依法要在廿四小時內通報,因時間緊迫,上傳資料六到七成都不完整,衛政人員必須自行打電話、上戶政系統查詢,一欄一欄填完。因為法傳系統沒有採檢日,也不會換算隔離開始和結束日期,衛政人員要根據病人身分證字號一個個查出採檢日,人工換算成隔離日期,非常耗時。朱冠霖表示,廿歲以上居隔單都是發手機簡訊,廿歲以下只能寄紙本。現在業務量大塞車,已經隔離逾十天者,一樣只能寄紙本。紙本都要一張一張印出來、蓋章,這些都是人工流程。至於接觸者的Trace系統因之前系統延遲問題嚴重,最近終於改善,比較順暢。面對地方反映困難,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這些都是五月一日以前的問題,現在只要民眾留的電話正確,整個都會加快。」朱冠霖無奈表示,留下正確聯絡方式的幫助有限,法傳系統仍必須要優化,才有可能處理暴增的個案。指揮中心資訊組副組長龐一鳴表示,疾管署當初設計法傳系統時,沒有設想大量病例情境,一直是人工開單;這兩年因疫情終於有電子居隔單,但人數一多仍開立不及。他坦承,上述問題一定要改善,系統必須有彈性,不論個案多少、短時間流量暴衝,都能順利運作,建議研擬如何善用雲端服務。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公費快篩 獨漏幼兒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明訂居家隔離公費快篩試劑發放數量,卻獨漏國小以下幼童;快篩實名制雖已上路,但快篩試劑普遍缺貨,連成人公費試劑也不一定領得到,而小朋友要重返幼兒園上課要有快篩陰性證明,讓不少家長相當頭痛。居家隔離「三加四」新制和「快篩實名制」上路,指揮中心發放居隔公費快篩試劑,國小至高中生發兩劑,大學以上及成人發三劑,供隔離期間初篩、有症狀或自主防疫期間首次外出時使用,學生務必於四天自主防疫期滿的隔天快篩陰性才可上學。鄭小姐五歲兒子日前流鼻水,幼兒園要求有快篩陰性證明才能入校,她帶去兒科診所看診,靠診所試劑才解決。她說,疫情爆開,如果家中有人確診,小孩一定要先做快篩,解隔離前再做一次,幼兒沒有快篩試劑,勢必用到大人的額度,萬一不夠,大人自己在居隔,還要想辦法買到試劑,不是很煩惱嗎?彰化縣鄭姓幼教老師一家四口因與確診者密集接觸,小朋友要回幼兒園須快篩陰性證明,但全家都在居隔,無法外出買試劑。幼教聯合總會總會長廖文秀指出,無疫苗可打的幼兒竟拿不到公費快篩試劑,她不解為何要獨漏幼兒,家長忙上班,下班後還要排隊買試劑,即使請假提前去排隊還是買不到,不少家長都在抱怨。高雄醫學大學附院小兒急診科主任陳泰亨說,打疫苗是疫情爆發前就要打完,現在幼兒確診數暴增,才剛要打疫苗;國外在疫情往上走時就備好快篩,台灣自製不夠,進口量能也跟不上。▍延伸閱讀:快篩劑難求/署長都確診 警政署申請5萬劑快篩卻1劑都沒拿到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柯文哲:確診黑數多 慘的是快篩劑不夠
總統蔡英文盼能夠協調更多元快篩購買通路,不要只有實名制而已。台北市長柯文哲說,確診黑數變多,北市一天一萬例以上確診數就不準了,更慘的是快篩劑不夠,連快篩陽性數字都不準,只能用直覺判斷,「有政府,沒有什麼功能」。新北市長侯友宜說,快篩買不到說了一個禮拜,「總算總統也聽到了」。侯友宜說,快篩不是今天的問題,一周前就有市民反映買不到快篩,每天都有民眾陳情,民眾非常埋怨,尤其新北市人口多,數量又少,平均花將近一個月才買得到,說了一周,總算總統也聽到了。柯文哲說,他也不知為何只有台灣缺快篩,但他已經想好最後一步了,再這樣下去,「防疫急門診」就轉成「上呼吸道症狀急門診」,有症狀就去醫院快篩,因為人民買不到。陳時中:現在已不在意黑數昨天在立院,立委指出,快篩試劑不足,很多民眾無法篩檢或不願意篩檢,甚至是篩檢陽性卻不說,讓社區存在黑數。陳時中表示現在已不在意黑數,在意的是要把重症治療好,畢竟現在逐漸要走向跟病毒共存,但會盡量滿足大家對快篩的需求。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肆虐如何增強免疫力?國際認證「10種營養素」降感染、死亡率 蛋黃、地瓜都入選
台灣單日確診屢破萬,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建議,6種維生素、4種礦物質增強免疫力,降低COVID-19 被傳染率、發病率、死亡率!營養師程涵宇說明,6種維生素(D、A、C、葉酸、B 6、B 12)+ 4種礦物質(鋅、鐵、銅和硒)對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以降低被傳染率、發病率、死亡率!6種維生素 增強免疫力1、維生素D:曬太陽、蛋黃維生素 D 不足與免疫系統功能障礙、身體發炎反應有關。研究發現維生素 D 攝入不足的個體百分比與 COVID-19 發病率之間存在正相關。(推薦閱讀:蛋黃非膽固醇元凶!蛋黃or蛋白好?  「營養價值」曝 )2、維生素A:地瓜、魚保護身體第一道防線粘膜免疫的健康,與免疫調節有關。期刊還特別講到如果缺乏維生素A又肥胖的情況下,負面影響可能會加劇!(推薦閱讀:馬鈴薯、地瓜、花生...發芽還可以吃嗎? 營養師揭「4種蔬菜」發芽更營養)3、維生素C:奇異果、聖女番茄具有關鍵的抗氧化作用。4、葉酸:菠菜、珊瑚菇幫助身體免疫反應和產生抗體。5、維生素B6:雞肉、干貝維持 NK 細胞的活性。(翻譯蒟蒻:大顆的淋巴球,幫助消滅許多種病原體) (推薦閱讀:你吃的是真干貝or假干貝? 從「外觀、汁液」秒辨是否魚漿冒充)6、維生素B 12:蜆、蛤、竹莢魚幫助產生抗體。(程涵宇營養師授權提供)4種礦物質 增強免疫力1、鋅:牡蠣、牛肉抗氧化,讓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推薦閱讀:牛肉麵加酸菜小心高血壓、腦中風! 專家揭「地雷吃法」:小菜也藏陷阱)2、鐵:豬血、鵝肉參與免疫細胞關鍵活化3、銅:海鮮、堅果幫助免疫系統的細胞們好好工作(如 NK 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推薦閱讀:堅果吃太多就是在囤油! 一天超過「這量」傷心、傷血管...還會愈來愈胖)4、硒:雞肉、雞蛋抗氧化,幫助抗體產生。延伸閱讀: ·Omicron「輕症、中症、重症」個別症狀曝! 食慾不振、拉肚子應警覺 ·確診居家照護共用浴廁如何清消?垃圾怎麼處理? 懶人包看這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嘉市新增92例確診 目前累積居隔1474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全國本土新增30035例,嘉義市新增92例確診個案,包含12歲以下14例,12-64歲 72例,65歲以上6例。市府說明,當中52例為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於居家隔離期間陰轉陽或匡列居隔採檢PCR陽性;3例曾接觸外縣市確診者;31例因有症狀就醫採檢PCR陽性、6例無症狀自行快篩。嘉義市目前居隔1474人,解隔27人,輕症居家照護人數265人。市府表示,居家照護確診者於家中有身體不適時,會由關懷院所安排視訊診療,如果是輕症或一般慢性病需診療,可下載「健康益友」APP,從APP選擇院所預約視訊診療,或是向負責關懷的院所聯繫,由關懷院所安排視訊;若身體狀況需緊急醫療,亦可透過健康益友APP,由急診醫師線上諮詢,如需送醫,醫師會即時聯繫119。衛生局提醒,居家照護確診者,在家中要注意:一、消毒清潔:使用稀釋漂白水或酒精清潔常觸摸之物體表面、共用浴廁等;配戴口罩及勤洗手。二、一人一室:避免與同住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家人接觸,勿與同住者共餐或共用物品。三、休養及多飲水:輕微症狀多可自行康復,如有發燒可服退燒藥減緩症狀;如有其他醫療需求,可連絡您的居家照護責任醫院安排視訊診療;但如有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警訊,請立即撥打119。四、主動電話連絡密切接觸者及填報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請他們自我隔離並健康監測。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陽性即確診急轉彎改5月12日上路 法傳系統沒準備好
近期本土疫情急遽升溫,為維持國內病例監測及防疫採檢量能,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原於下午二時記者會回應媒體,「快篩陽性及確診」即日起上路,到了傍晚卻發新聞稿更正為「5月12日」實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傍晚表示,由於該措施需要更動法傳系統,讓醫師進行確診檢驗結果,該系統需要新增檢驗項目功能,並需要時間做測試後,才能夠上線提供服務,改為5月12日上路。但陳時中下午表示,「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或居家檢疫期間使用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篩試劑檢測陽性,且經醫事人員確認」為確定病例條件,被媒體群問是否即日起上路,回答「是。」晚間變旋即更正日期。其中居家隔離對象於3天居家隔離及4天自主防疫或居家檢疫對象於7天檢疫期間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應留在家中不可外出,並透過遠距門診醫療。民眾可免費使用 24 小時視訊諮詢「健康益友APP」或聯繫所轄衛生局安排,請遠距/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個案及醫師對評估陽性結果如達成共識,則由評估確認醫師所屬醫事機構進行通報,並由系統自動研判為確診。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確診個案後續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局依確診個案分流收治原則,安排於住家居家照護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隔離或隔離治療,但民眾或評估醫師對於快篩陽性結果如未有共識或有疑義,仍可通知衛生局安排PCR採檢。指揮中心呼籲,民眾於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期間或居家檢疫期間如自行快篩陽性,應透過遠距門診醫療,請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及通報,以利地方衛生局盡速安排居家照護,並由醫護團隊評估提供必要之醫療服務或治療藥物。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縣+570 確診居家照護中人數破千
新竹縣今天新增570例陽性感染個案,分別為285名男性和285名女性,超過8成無症狀,年紀最小未滿周歲,最大91歲,其餘多為青壯年,尤其竹北移工宿舍爆群聚感染,目前確診居家照護中人數為1119人,居隔人數為530人。新竹縣衛生局說明,570例地區分布為竹北市207例、竹東鎮86例、湖口鄉100例、新豐鄉49例、新埔鎮23例、關西鎮27例、芎林鄉15例、橫山鄉5例、寶山鄉14例、北埔鄉4例、峨眉鄉3例、尖石鄉33例、五峰鄉4例,均已分別安排就醫住院、集中檢疫場所治療及申請居家照護方案。新竹縣勞工處呼籲,現階段採重點疫調確診者2天內密切接觸者,及確診者主動提報衛生主管機關同住親友名單、校園及公司聯絡窗口等資訊,如因情況急迫及通報時間落差,導致勞工無法事先取得隔離通知證明並據以請防疫隔離假或防疫照顧假時,建請雇主考量疫情嚴峻之下,全民皆有防疫義務,先予准假,相關請假程序後補。新竹縣社區篩檢站資訊:5日晚間6點到9點,竹北大安醫院急診室外、新仁醫院急診室外、竹東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急診室外。6日上午9點到12點,竹北新仁醫院急診室外;晚間6點到9點,竹北大安醫院急診室外、新仁醫院急診室外、竹東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急診室外。7日上午9點到12點,於竹北新仁醫院急診室外;晚間6點到9點,竹北大安醫院急診室外、新仁醫院急診室外、竹東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急診室外。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如何紓緩Omicron常見3大症狀?營養師教該吃什麼助恢復
本土疫情連續多日以來,確診人數屢創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5月5日新增3010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0035例本土個案及71例境外移入(3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而其中有99.75﹪是輕症。以目前的政策來看,79歲以下的輕症患者,大多以居家照護為主,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流鼻水、喉嚨痛、咳嗽、頭痛、發燒……等;臺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根據指揮中心2月資料統整「Omicron10大常見症狀」中,特別針對常見的3種症狀給予大家營養上的建議,並且希望大家在營養均衡的情況下,祝福大家早日康復。症狀1:發燒必要營養素◎蛋白質:製造免疫球蛋白,避免肌肉等瘦體組織流失,維持身體正常功能◎水分: 取足夠的液體,可以避免呼吸道分泌物過於濃稠,加速恢復食物選擇:魚湯、雞湯、蛤蠣湯、海鮮湯、味增豆腐湯、豆漿、綠豆湯、運動飲料tips嚴重脫水,居家隔離不能出門買電解質液,可以製自簡單的電解質液,幫助度過脫水的風險。◎自製電解質液:鹽巴1/2—3/4茶匙(2.5-3.8克)開水840ml柳丁汁240ml將三種混合,每隔15-20分鐘,飲用100ml左右。症狀2:咳嗽症狀/喉嚨痛必要營養素:◎維生素A:強化黏膜健康,提升免疫功能食物選擇:木瓜牛奶、紅蘿蔔牛奶、芒果奶昔、番茄炒蛋、番茄濃湯、南瓜濃湯、百香果優格、香瓜、紅肉李、地瓜。◎維生素D: 提供連接呼吸道細胞間緊密相連區域的營養,保護呼吸道食物選擇:鮭魚、蛋黃、乾香菇、添加維生素D的乳製品,也提醒大家可以在窗邊曬太陽補充。症狀3:流鼻水必要營養素:◎維生素C: 強化人體免疫功能,增強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食物選擇:芭樂、香吉士、甜椒、青花菜、豌豆苗、芥藍菜、白苦瓜、奇異果◎硫化素:降低體內發炎反應,抑制過敏反應,減緩不適症狀,每天可以添加在菜餚中,幫助呼吸道暢通,強化抵抗力食物選擇:蔥、薑、蒜、辣椒、薑黃、肉桂、香草、九層塔等辛香料本文參考劉怡里營養師臉書資料延伸閱讀:。疫情指數型成長來了!?人人都有感染危機,不想輕症變重症,營養師推薦每日必吃6食物 。新冠肆虐!國際認證「10種營養素」降感染、死亡率 蛋黃、地瓜都入選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澎湖今新增21起確診 全縣累計18校41班停課
澎湖縣疫情延燒!縣府今公布新增21起確診個案,所幸皆為輕症,其中6例為學生,含大專生1例、高中職2例、國中小學生包含幼兒園有3例,累積確診個案已達139例,有18校41班停課。澎湖縣政府5日公布新增21起確診案件,全縣累積確診達139例;縣府表示,第119例為23歲男性外籍老師,因症就醫,使用家用快篩陽性,至醫院採檢PCR陽性,於集中檢疫所照護。此外,第120例為澎湖籍文澳國小一年級7歲男童,男童就學的學校共4個班級停課,並實施線上學習,預計在9日、10日及11日分別復課;第121例為澎湖籍澎湖海事水產職業學校17歲男學生,該校共2個班級停課至10日,11日復課。縣府表示,第122、123、124例分別為澎湖籍40餘歲女性、20餘歲男性及50餘歲女性;第125例則為澎湖籍馬公高中16歲女性學生,該校已依規定停課,採線上教學,預計10日復課。另第126例為澎湖籍20餘歲男性,第127例為澎湖籍60餘歲男性;第128例為澎湖籍沙港國小四年級10歲男童,該班已停課;第129、131例分別為澎湖籍80餘歲男性、非澎湖籍20餘歲男性;第130例為澎湖科技大學18歲男性學生;第132例為中正國中15歲男性,第134例為澎湖籍20歲男性。第133、135、136、137例分別為澎湖籍28歲男性、60餘歲男性、60餘歲男性、50餘歲男性;第138、139例為非澎湖籍20餘歲男性及20餘歲女性。縣府指出,截至今午為止,全縣共有18校41班停課;縣長賴峰偉已指示教育處密切注意學生健康,加強通報作業,停課期間以彈性方式進行遠距教學,讓學生學習不中斷,另進行校園全面清消。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雲林今+240兒童確診人數增 目前377名兒童施打疫苗
雲林縣今天新增240例本土確診個案,1例境外移入病例,年齡分布在1至90歲,其中95人無症狀、145人分別有喉嚨痛、咳嗽或發燒等輕症症狀,縣府表示,縣內染疫者以20至29歲人數261人最多,其次是10至19歲224人,因確診年齡下降,且雲林縣尚未傳出兒童接種疫苗不良反應,家長對兒童疫苗的意願提升,截至昨天已有377名兒童完成接種。縣府統計指出,5月2日統計至5月4日止,6-11歲兒童莫德納疫苗累計已完成377人接種,目前無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通報,家長觀望接種疫苗結果後,陸續帶兒童至合約診所施打,每天施打人數皆成長,以11至12歲兒童接種84人最多,以年齡依序遞減,10至11歲73人,9至10歲62人,8至9歲57人,7至8歲57人,6至7歲44人。今天確診個案有4條傳播關聯,包括有33人因親友確診,另有11人因校園與補習班同學確診,分別遭匡列居家隔離時,篩檢陽性確診。另有25人因症就醫採檢,還有1人是在長照機構內染疫,匡列居家隔離時,篩檢陽性確診;其餘案例關聯持續調查釐清。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統計至今天止,縣內本土確診個案累計1671例,均為無症狀或輕症個案;目前尚有664名接觸者正在居家隔離中,確診者居家照護有1002人。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花蓮今628名孩童接種、4人暈針 休息後好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花蓮625人確診,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今天應是574例,會有此差距,是某醫療院所檢驗51人是陰性,誤植為陽性,指揮中心來不及更改,醫療人員非常辛苦,不會責怪。而6至11歲孩童接種,目前只有4人暈針,休息過後恢復正常,無其他不良反應。花蓮今天開放6至11歲孩童接種莫德納疫苗,同意接種率23.4%。朱家祥指出,今天預計可施打的學生人數為2934人,同意施打有682人,佔23%;接種第一站明義國小可施打人數是1348人,有258人接種,佔19%。目前只有4名小孩有點暈針,臉色蒼白、頭暈,休息後都有好轉,且暈針者都是5、6年級學生,看起來1、2年級學生比較勇敢。針對花蓮的疫情熱區,朱家祥說,現在問花蓮有沒有冷區可能更確實一點,若家裡沒人確診,家中就是冷區,在家可以脫口罩生活,一旦離開家就等於進入熱區,口罩就要戴好,做好勤洗手等防疫措施。至於今天指揮中心新增確診條件,未來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對象快篩陽性即為確診,朱家祥表示,因為這3類人與確診者密切接觸,有明確感染源頭,因此快篩就等於確診,除了這3類人以外,仍要做PCR檢驗,未來縣府都會遵循指揮中心的規定。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宜蘭今增675例 林姿妙:國三生會考前1周居家自主學習
宜蘭今增675例確診,再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其中師生染疫140人,4校全校停課、17校部分班級停課。國中教育會考將至,縣長林姿妙今宣布,為降低考生染疫風險,國三學生在考前一周5月14日至20日,暫停實體課程、居家自主學習,若需要到校溫書、者,學校會提供必要空間與協助,縣府也會補助弱勢學生午餐。南澳鄉今天新增17例;學校方面有135名學生數、5位教職員工,南澳高中、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羅東高商、私立芝蔴村國際幼兒園共4校全校停課,慧燈中學等17校部分班級停課,累計158校受影響、657位學生與45位教職員確診。衛生局長徐迺維說明,學校大部分為零星個案,通常是家長或朋友感染造成。縣內某醫護專科學校增加27人,與其學生多來自外縣市有關,該校停課後復課,不少人從家裡感染,致使確診數變多,目前採遠距教學以避免再次感染,同時暫停至各醫院的實習課程,以保全醫護人員能量。徐迺維也提到,一所中學10名確診個案,多在同一班級,看來是班級爆發群聚。按照過去經驗,只要班級停課、全校停課,可以有效阻斷感染擴張。因此他說,「社區危險性好像比學校還高一點」,為避免社區感染致使學校群聚,在不影響學生學習權益的前提下,才決定讓國三生考前一周暫停到校。國中教育會考5月21日、22日登場,教育處長王泓翔表示,為避免會考前夕出現大量居隔確診者, 宜蘭縣國三學生5月14日至20日暫停實體課程、居家自主學習,期間老師將依課表給予線上指導與關懷。若有學生需要到校溫書和自學,校方須提供空間與協助,各校也會協助經濟弱勢學生的午餐,所需經費由縣府補助。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陪孩童居隔後才知不用隔離?跨局處認知不同 北市說明
台北市今新增6422例本土,有家長反映,孩子的補習班有幼童確診,自己也被北市教育局通知匡列需陪孩童居家隔離、不能外出上班,但解除隔離後,北市衛生局卻說自己不是密切接觸者,不需要隔離,因此不給居家隔離通知書,導致無法向職場請假。針對教育局與衛生局認知標準不一的情況,衛生局發言人紀玉秋表示,為了防止病毒擴散,教育局接獲通報時,第一時間會請學校、補習班、社團等造冊、匡列接觸者,衛生局已經委託教育局協助匡列接觸者及開分相關居隔書的作業。紀玉秋表示,教育局也在4月28日辦理學校說明會,說明匡列原則,相關標準都有達成共識,若對居家隔離書有疑慮的民眾,也詢問教育局,教育局則會視情況補發。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東今新增152例確診 某養護機構再增7例
台東縣今新增152例確診,衛生局初步疫調有66例為密切接觸者、社區感染50例及外縣市足跡5例,其中某養護機構感染今再增7人,累計70人確診。衛生局表示,持續協助該機構完成確診個案分艙分流及抗病毒藥物評估給藥。衛生局長黃明恩於疫情記者會說,該養護機構目前累計有15名工作人員及55名住民確診,仍有9位住民因有發燒及血氧偏低情形,仍住院治療中。另有42位確診住民已接受抗病毒藥物使用,也安排接觸者及非確診人員PCR採檢。他表示,全縣醫院收治新冠肺炎病床使用率有19.7%,目前147床已收治29床,收治輕症的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共120床已收治71床,此外,居家照護的部分累計有488人,已解除92人,仍有396人管理中。校園部分,今天也新增17位學生及2位老師確診,累計共198位學生、16位老師。目前暫停實體上課學校共計20所。另昨天啟動6至11歲校園莫德納接種,學校接種率平均達80.6%,預計5月31日全數完成。至於昨天1名70多歲男性確診長者死亡,是否與新冠肺炎有關,黃明恩表示,死亡原因目前已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判分析,若有最新結果出爐,再另行對外說明,同時呼籲民眾一定落實防疫規範,並盡快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