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搜尋
溝通
共找到
2351
筆 文章
-
-
2021-11-0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肩胛酸痛多日不知是心肌梗塞!2醫院聯手救他命
64歲林姓男子有洗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今年2月肩胛酸痛、睡不好,以為是勞累所致,直到胸悶加遽喘不過氣,向衛福部豐原醫院掛急診,發現為急性心肌梗塞,出現心臟衰竭,經院方快速聯絡,當晚轉進台中榮總加護病房,由心臟外科醫師吳詠斯接手,順利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康復出院,如今接受復健,逐步能恢復日常生活機能,他在今天到台中榮總現身說法,並感謝兩家醫院聯手救命。台中榮總長期以來與豐原醫院合作關係相當良好,今年更是注重與豐原醫院相互輔助、服務患者的範圍。豐原醫院肩負起豐原、東勢地區第一線警急狀處理,順利治療很多患者,尤其當患者病況嚴重,需要接受心臟手術,藉由與台中榮總心臟外科醫師團隊的合作,給予患者最適當的治療。吳詠斯說,林姓病患在2月6日出現胸悶加遽,2月8日因喘不過氣向豐原醫院掛急診,經豐原醫院副院長曹承榮帶領的心導管團隊檢查後,發現有冠狀動脈狹窄合併急性心肌梗塞,且有心臟衰竭。她指出,由於林先生有慢性疾病,狀況複雜,經緊急處理後,經過合作的快速聯絡管道,當天晚上轉入台中榮總加護病房,由她接手,2月10日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2月13日轉入普通病房,2月19日順利恢復出院,目前狀況穩定且逐步能恢復日常生活機能。台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副主任魏皓智說,藉由與豐原醫院合作,特別是在心臟血管疾病患者這部分,建立溝通和即時互助的聯絡「熱線」,守護更多中部患者的心臟血管健康安全。
-
2021-11-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旅館難訂 11月10日開放集檢所釋出3500間房
春節返鄉及入境旅客全面改為「十加四」檢疫,引起退房爭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在疫情記者會中,對於造成防疫旅館業者及民眾困擾表達歉意,但強調民眾家中若無合適房間,仍應於原處十四日檢疫,十一月十日將宣布集中檢疫所開放預約,規畫釋出房間數為三千到三千五百間。春節防疫旅館亂象頻傳,繼訂房量能不足後,昨又傳出台北市有兩間防疫旅館不願配合縮短住宿天數;指揮中心籲訂不到房者「分批返台」,也遭批評。陳時中說,訂房爭議將視觀光局與旅社簽訂的補助條款而訂,已請主管單位與業者溝通。交通部長王國材說,從十四天變成十天確實有些轉換期,會持續溝通;觀光局長張錫聰表示,依照個別旅客定型化契約規定,旅客可主張變更房間天數,且不可歸責雙方,也不可收手續費,希望大家互相體諒。若有爭議事項就按消保法規定處理,這會產生消費處理成本,非大家所樂見。部分國家疫情有再起的趨勢,有醫師評論國內現處於「暴風雨前的寧靜」,陳時中表示,一直都有可能性,隨時保持戒慎恐懼,但無須太悲觀。近期日本疫情陸續降溫,包含東京、大阪等地陽性率持續下降,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日前表示,可參照「台帛旅遊泡泡」模式,建立「台日旅遊泡泡」,優先開放至北海道、沖繩、四國等人口較少地區旅遊。陳時中指出,疫苗覆蓋率達一定程度加上境外疫情趨緩,可望放寬邊境措施,台日雙邊旅遊會積極透過外館商議,針對歐洲議會代表團訪台,將由外交部提交計畫至指揮中心審核。
-
2021-11-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12家醫院8日起開特別門診 可預約打第2劑莫德納
北市衛生局今天表示,12家醫院包含馬偕、北市聯醫陽明、仁愛院區、萬芳、景美等,8日起開設莫德納特別門診,供18歲以上民眾打過第1劑莫德納疫苗逾10週者預約接種第2劑。台北市衛生局下午舉行視訊記者會表示,8日起開設莫德納特別門診,18歲以上民眾接種第1劑莫德納疫苗已達10週者,可至12家醫院預約接種莫德納第2劑。衛生局指出,馬偕、三總松山、長庚、博仁、宏恩、秀傳、萬芳、景美、中國醫附設台北分院、中心綜合醫院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仁愛院區等12家醫院,只要18歲以上接種第1劑莫德納疫苗間隔10週,即可直接至各醫院網頁預約掛號,再帶小黃卡跟健保卡去施打。衛生局表示,有醫院反映開了許多量能但預約情況不夠踴躍,經跟中央溝通過後,中央讓醫院可自行開放讓民眾網路預約。此外,由於中央放寬疫苗殘劑規定,醫院不能因為湊不足人數就拒絕開瓶疫苗,民眾既然來了就要讓他接種到,醫院也要依接種資格備好候補名單,如果真的開瓶疫苗但打不完,這樣的耗損是可被容許的。另一方面,北市今天新增1本土病例案16547,為30多歲女性,因為要陪病所以做過多次採檢皆為陰性,這次也是因為要繼續陪病才驗出陽性。案16547在9月3日打過第1劑AZ疫苗,CT值40,抗體部分則需要二採才能判定;接觸者7人採檢皆陰性,其中5人為同住者,匡列居家隔離。昨天的本土案例16358則是採檢接觸者17人皆陰性,足跡衛生局也都已掌握。因此案較不接觸外界,還有1人正在確認是不是他的接觸者。
-
2021-11-06 失智.照顧喘息
照護選擇/父母需要人照顧,該辭職的是我嗎?先考慮好「這3點」才不後悔
步入中年職場,年邁雙親的身體在這個時候出了狀況,該離職照顧重病或失智的父母嗎?有些人甚至擔任主管職務,工作與照顧壓力更難向他人傾吐,根據統計,台灣長照、臥床的照護平均約8至10年,對照顧者來說是一條漫漫長路,壓力和過勞可能發生不善照顧,甚至造成家庭長照慘劇。照顧父母責任由誰擔?別被傳統價值觀綁架45歲的林小姐,單身住在家裡,擁有令人欽羨的中階主管職。年邁70的媽媽最近健康出了狀況,記憶力大幅衰退,變得不愛出門,睡眠紊亂且情緒不佳。好不容易哄去就醫,醫師診斷為輕度失智,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照顧。因為手足婚後都搬外面自組小家庭,照顧媽媽的責任自然落到她身上。初期工作、家庭兩頭燒,體力不堪負荷,萌生辭意專心照顧媽媽,但好不容易累積的工作專業該就此中斷嗎?照顧家人的責任該如何跟手足商討分配?Q1:討論照顧責任的注意事項,該怎麼做才不會撕裂手足感情?在台灣,傳統照顧者通常是女兒、媳婦,或是住在家裡的單身成員,有些人為了照顧長輩,不得不放棄工作,等到父母離世時,也難以再回到職場,造成自己生活不易。照顧父母是全家人的責任,在法律上更是必須!心理師吳若慈建議,首先充分了解長輩的疾病狀況,跟醫生討論各階段的照護方式後,再與手足分工,避免意見不合、找不到共識。若家庭成員都有人力照顧上的困難,可討論一起出錢聘請移工居家照顧,或尊重老人家的意願送至安養機構。(推薦課程:24小時不間斷,照顧者快崩潰了!一次說長照2.0有哪些喘息服務可使用)Q2:父母需要人照顧,該辭職的是我嗎? 中年職涯中斷後,大多很難再回到職場,吳若慈分析,回歸家庭要考量1.父母失能狀況 2.餘命還剩多久 3.照顧工作是我能負擔的嗎?綜合以上三項,再列出自己的年齡,是30歲、40歲還是50歲,各年齡的經濟承擔風險,以及回到職場的機率。💡 建議要看清現實面,包括存款和體力,「生活大小事都要你來做」的狀況下可以堅持多久,否則再多的愛都會被磨光。Q3:如何紓解心理上的照護壓力,別讓自己陷入憂鬱?日復一日的照護工作,非常耗費體力和心神,吳若慈說明,千萬別把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也不要認為請手足幫忙是自私的行為,照護是團隊工作。學會減輕負擔,理解「這並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千萬不要默默承受,或是因為照護放棄自己的人生。💡 適時尋求資源協助,可諮詢各地長期照護管理中心,運用「喘息服務」給自己留點時間放空休息。照顧家人先把自己擺第一,善用日間照護與喘息服務根據國內的資料統計,台灣約有230多萬人為失能、失智家人照顧所影響,每年更有13多萬人因照顧離職。吳若慈分享遇到許多類似狀況,主要照顧者設定的停損點時間到了,或是不堪負荷提出幫忙需求,家人常會脫口說出:「你就是愛計較」、「爸媽這麼疼你,為什麼不犧牲一點」、「送父母到照護機構就是不孝」,這些親情勒索的言語,把照顧當作是義務。💡 照顧者要拋開傳統的孝順觀念,不要因為自己沒時間照顧父母而深感愧疚,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照顧好病人。Q1:如何避免因為照顧父母,換來一無所有的臨老人生?台灣邁入高齡社會,照顧者高齡化的現象也越趨普遍,青壯年要有心理準備未來面臨的照顧難題。事先做好理財規劃,包括購買醫療險、殘扶險、長照險等,免於財務危機。(推薦課程:別等失智才來擔心錢,可提前規劃保障!搞懂「這3種方法」不需為錢擔憂保資產)Q2:政府有哪些資源可運用,降低照護者的負擔?善用長照2.0的補助及服務,可以在居住的鄉鎮市區,尋找需要的長照服務,即便所住的區域並未提供,也可透過各區轉送服務,送至符合需求的長照機構。撥打長照專線1966,照管中心會派照管專員到府評估失能等級;在想要休息的時候,也可申請喘息服務。吳若慈提醒照顧者,當遇到緊急事故,心理衝擊大約需要2個星期慢慢恢復,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冷靜下來跟手足好好溝通協調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記得照顧自己為第一優先,照護費用最好由親人的年金與存款支應,或是手足共同負擔,為自己存留退休老本。
-
2021-11-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春節返鄉鬧訂房糾紛! 陳時中致歉 11月10日開放集檢所
國內為因應春節返鄉潮,開放入境旅客可採十日入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四日於可返家居家檢疫。對此,指揮中心陳時中說,如果家中沒有合適房間,仍舊要在原場地進行14日檢疫,不能返家。然而即便採「十加四」提高翻床率,依舊無法解決防疫旅館量能不足問題,對此交通部及指揮中心也盼民眾「分批返台」遭批評。陳時中表示,「家人之間不會故意要求分批返台,但如果訂不到旅館或時間不滿意,可以提早回來。」至於未來集中檢疫所也會在11月10日宣布預約細節。但春節返台「十加四」卻也造成旅館反彈,有民眾想修改十四日訂房縮短為十日遭拒絕。陳時中說,要看觀光局跟旅社補助條款如何訂定,若有訂房爭議要回到消保法規定,也有請觀光局跟業者溝通。陳時中在記者會中也民眾及業者困擾致歉,表示「因檢疫時程縮短,造成原來預定旅社困擾,我們表達歉意,但這不得已情況,可讓比較多國人春節返回台灣,讓大家能跟家人相聚,請大家多多包涵,也多多配合。」
-
2021-11-05 新聞.元氣新聞
不只年輕人! 長輩疫情期間整天掛網就為這
偏鄉長者過往因距離遙遠,下山就醫、復健不容易,近年國健署、原民會與科技平台WaCare合作,研發遠距智慧平台,讓長輩線上與醫療專家面對面,聽課、做運動以及個人醫療諮詢等,提供長輩有多元醫療照護,甚至成為全新數位社交場域,讓長輩每天早到晚「都掛網」。「研發遠距智慧銀髮科技互動平台5D計畫成果發表會」今於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國健署長吳昭軍說,透過數據(Data)、數位(Digital)、對話(Dialogue)、尊嚴(Dignity)及擴散(Diffusion)的5D理念,拉近距離突破偏鄉資源不足的問題,專家亦可免於路途遙遠及交通不便,直接在線上教學。WaCare遠距健康延攬物理治療師、護理師、營養師及運動教練等15個領域專家,共同在線上設計失智預防、用藥安全、飲食控制、心肺有氧、伸展瑜珈、藝術治療等多元課程,讓長者及照顧者在家也能學習新知識,並獲得陪伴。WaCare遠距健康執行長潘人豪表示,目前已有50多位專家提供1100多堂線上健康促進課程,全台有15個縣市、60多個社區據點在線上參與,截至今年10月參與人數多達3萬多人次,最高曾有單場500人同時在線。潘人豪表示,線上平台致力促進民眾居家健康、協助照顧者建構照顧能力,整合多元專業醫療資源。疫情期間實體活動受限,而數位虛擬化空間不受影響,順利引進社區,長輩有任何健康問題,可線上諮詢專家,及早下山就醫。照服員亦可透過平台學習更多專業知識。潘人豪指出,平台集結超過千位專家,包括醫師、護理師、營養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聽力師等,提供遠距服務,也針對不同社區及文化,分析社區疾病樣態及健康需求,而設計個人化服務。疫情期間,潘人豪發現,部分社區照服員專業背景不足,不了解長輩需求,長輩也不願意分享,因此線上增加「健康導師」,透過線上與長輩溝通互動,了解長輩需求並記錄,提供給照服員參考,協助引介長照資源等,這些服務過去僅在醫院、長照機構內,如今透過網路,擴及到各地社區內。潘人豪表示,疫情期間開放平台給各社區使用,長輩從不會用手機,到子女、孫子協助長輩上線,平台形成的新數位社交場域,也有專家陪伴,讓不少長輩「早中晚都掛在線上」,樂得將數位融入生活,他表示,今年做出「數位健康分級」,從過去的自主照顧就醫,到現在長輩可線上上課、做健康諮詢,成為全新的健康促進模式。
-
2021-11-0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請讓他好好的走! 我是醫師,我不做惡魔妨礙自然老衰死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的主題是「當親人面臨重病時」。一位太太在先生嚴重頭部外傷後,幾年來隻手扛起照顧摯愛家人的各種辛勞工作,寫出這篇令人感動也感傷的文章。一位女兒在父親病危時,要求醫生盡全力搶救,而三年來他老人家在安養中心,完全沒有溝通能力,吃喝拉撒樣樣需要別人照顧。女兒百感交集,但最後還是覺得「不管怎樣,做就對了。」一位長年關心這議題的醫師,應邀闡述她長年的倡導:「愛一個人,請讓他好好的活,時候到了,也請讓他好好的走!」隨著醫學的進步,延長生命的方法越來越多,也使我們不得不思考「怎麼樣的活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活」。我們應該主動與親友討論自己對生命的看法,並造訪各大醫院在「病人自主權利法」通過之後,所成立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以避免將來我們無法好好的走,照顧我們的人也無法好好的活。每個人注定來世間陪人走一段,不管是父母陪子女、老師陪學生或先生陪太太走一段,時間到了,總要分手。來看診的老病人常會問我:「醫師,我會死嗎?」我總開心的回說: 「阿伯,您一定會死,我也會死,如果人不會死,會變成妖怪喔!」阿伯聽了,會心的一笑。死亡沒有說明書 卻有保證書死亡雖然沒有說明書,卻有保證書。沒有人能活著回來告訴您死的過程如何,死後又如何,但死亡意謂著無論如何痛苦,這一段痛苦終有出路,死亡的存在保證生命有被「登出」的權利。如果您相信有來生,那這個死亡意味著我們的希望來了,因為所有的病痛下輩子就好了,而且會以全新的樣貌迎接來生。聖經上說一粒麥子若不是掉在泥土上,怎麼能生出更多的麥子來?若您是基督徒,死了回歸主懷有什麼不好?若您是佛教徒,死後回到佛國淨土有什麼不好?不管用任何方式來看待死亡,死亡都是另外一種方式的存在,至少死掉的這個人,他的精神和他的愛,永遠活在愛他的人心目中,死亡最深層的意義,就是要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有誰真正在意 他們被抽痰時流下的眼淚過去我常以為人都希望自己活的久一點,但許多病人告訴我 「醫師!我不怕死,只怕痛!」「醫師,我又沒有做錯事,為什麼把我的手綁起來?」 這是一位曾入住加護病房的老先生哭著對我說的話,他無辜的眼神我永遠記得。然而有多少臥床的老人手被綁起來,只因為要防止他自拔鼻胃管?有多少意識不清的長者一天要被抽數次痰?他們被抽痰時流下的眼淚,有誰真正在意?不想痛苦的活著!多數醫護簽下DNR 甚至胸前刺上了DNR醫院的同事們經常說,他們自己絕對不要像這樣痛苦的活著,因此他們都簽了不被挿管急救意願書(DNR),有一位甚至在自己胸前刺上了DNR三個字。一位資深的呼吸治療師說:「家屬要是孝順,就自己將老人帶回家,親自為老人抽痰,為老人翻身、擦澡、挖大便,最好自己也被抽一次痰,感受一下被抽痰的痛苦。」人生無常 捍衛母親最後的尊嚴再怎麼孝順的子女也無法取代父母受苦,我的父母親用辛勤的雙手養大了八個小孩,我是集所有寵愛於一身的么女,不僅父母兄姊、連兄嫂和姊夫們也對我疼愛有加。母親時常告訴我們做人要孝順,父母在時供養一粒土豆,勝過死後拜上一個豬頭。母親也告訴我:「八十歲不留過夜。」意即若有年過八十歲的長者來我們家聊天,如果他沒有主動說要留在我們家過夜,不可以強留人家,因為人生無常,萬一他半夜死了,不清楚的人還以為我們做了什麼事。母親的這一些話影響我很大。母親說:「人要活就要動,如果要靠人把屎、把尿、翻身、擦澡,那是歹命。而好命,就是能吃、能動、少病痛,有尊嚴地終老在自己喜愛的家。」因此,當母親突然大量腦出血倒地送醫時,看了腦部電腦斷層,我沒有花上幾分鐘,當下決定將母親送回台北哥哥家。因為,即使手術成功也是植物人,也極有可能死在開刀房,我要捍衛母親的善終,我要她美美的、沒有痛苦、有尊嚴的離開人世間,而我是她最寵愛的女兒,也是當時家裡唯一的醫師。【編輯推薦:「媽媽對不起,我不知道急救會讓妳七孔流血...」醫師急診室觀察:有這種家人,是病人生不如死的開始】不做惡魔 妨礙自然死有一位法師曾說:「淨土在那裏?只要人心向善,人間即淨土;屎尿地獄在那裡?走一躺養護院就知道。」日本有一位醫師作家中村仁一說:「對於那些不計一切代價,努力讓自己父母親苟延殘喘活下來的家人,我將他們稱為惡魔般的家人。」我也時常提醒醫療團隊,我們不要做惡魔,妨礙自然死。事實上,我們常用最壞的態度來對待對我們最好的人。在職場上,你會將「視病猶親、顧客至上」掛在嘴邊,回到家裡,可能將職場的怨氣帶回家,也很可能想保有父母親還在的假象,或為了私利,讓父母親另類的活在痛苦中,以一個連子女自己都不想要的方式存在著。前些日子,有一位網友求救,她說自己的母親幾個月前腦中風,已在復健中,沒想到之後又發生腦出血,目前已完全臥床,意識不清,用上導尿管、鼻胃管和抽痰管。而每次看到母親被抽痰的痛苦,她的心很痛,因為母親曾告訴她不要讓她像隔壁鄰居意識不清的活著,而此刻的她正違背母親的交待在做母親不願意做的事。她問我該怎麼辦呢?我說:「就順著母親意識清楚時的交待吧!孝順兩個字,少了順字就是不孝順。」【編輯推薦:「我愛你,我讓你好死」 破除9迷思 讓病人安寧謝幕】怎麼可以假愛之名 讓父母親手被綑綁起來當了三十年的醫師,看過了不少類似的案件,如果你自己都不希望被插鼻胃管、被抽痰,那你怎麼可以假愛之名,讓父母親手被綑綁起來,只為了保住那根鼻胃管不要被父母親拔掉?家屬常說捨不得老人家死,如果家屬捨不得,躺在床上的人就動彈不得;放不下,就要付出代價。如果是老人家照顧老人家,那真是很大的負擔,想當年我的父親洗腎,母親相對健康,但母親常說,很可能她會先走,因為照顧的人壓力很大,果真母親早父親三年離開人間。佛說八大人覺經提醒人要有八大覺醒,其中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如果我們每天將無常與多欲為苦放在心上,自然心存感恩,活在當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若貪求不自然的長命與貪愛則是多欲,自然受苦。真正的愛是無私的,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量的,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真正的孝順是讓父母臨終無障礙,而不是讓父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無效醫療加上不適當的生命觀 生命品質與尊嚴蕩然無存醫療的本質是行善,當醫療已無法達到增進健康或減少傷害時,醫療的正當性就消失了,這時維生設備的不給與撤除,並不違法,也不會違背倫理原則。這二十多年來,臺灣因健保給付無效醫療加上不適當的生命觀,許多生命末期的病人被無情的困在病床上,肢體攣縮甚至褥瘡,生命品質與尊嚴蕩然無存。關於生命末期,美國、英國、澳洲安寧方式都不同美國老年醫學會這幾年一直在宣導重度失智的老人不要挿鼻胃管,因為對病人的生活品質沒有好處。全世界死亡品質第一名的英國現在為植物人移除鼻胃管時,只需要家屬與醫師達成共識就好,不需要法律文件。若重度失智老人得了肺炎,在英國可以不用抗生素;在死亡品質第二名的澳洲,則只建議使用口服抗生素。幾年前,國外有一個針對安養院的重度失智老人存活問題的大型研究,結果發現當他們出現第一次吃東西有困難或第一次肺炎時,相較於沒有出現這些現象的重度失智老人,其一年後的存活機率下降許多,可以說一旦出現這些現象,就是進入生命末期。所謂生命末期就是若有醫師對某個人病情非常了解,若這個人一年內突然死去,醫師並不意外,就是生命末期。北歐非常重視生命品質與尊嚴,他們則是拉長到十八個月,他們認為生命是為了快樂而繼續,所以不在病床上說再見。隨著家庭結構的改變,老人的照顧是一大問題,我曾住在某養生村兩天,那兒的老人很幸福,每天定時有人廣播提醒他們出來做運動,看門診有人安排和接送,有外出採購專車,有許多的社團可以參加,還有一個提供金融服務的小辦公室,像這樣的養老院才算是老人的第二個家。 我是醫師,我不做惡魔每個人的生命價值觀不一樣,我無權管他人的想法,但身為一位醫師,我有義務提醒我的病人和家屬可以選擇不要受苦。生命的意義不在時間的長短,而在思想行動力的衡量,我們要的是可以感受到愛、享受生命美好的傳記式生命,而不是生活無法自理、靠人灌食、靠人幫助排泄、甚至靠呼吸器維生的生物式生命。愛一個人,請讓他好好的活,時候到了,也請讓他好好的走!我是醫師,我不做惡魔妨礙自然老衰死!
-
2021-11-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傳出防疫旅館不願旅客改住10天 王國材:持續溝通
為增加春節防疫旅館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12月14日起改為「10+4」,(10天住防疫旅宿或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4天可返家在家檢疫),不過近日卻出現有防疫旅館不願意配合縮短天數。對此,交通部長王國材說,會持續溝通。王國材今天出席2021台北國際旅展開幕式,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針對有業者不願意配合,會繼續溝通。春節回國同胞真的比較多,從14天變成10天確實有些轉換期,會加強溝通。對於有旅館業者不願配合10+4,還是想照原訂房計畫執行,觀光局長張錫聰受訪時表示,會尊重業者跟訂房旅客意願,呼籲盡量騰出空間,讓想回來的人可以盡量多一點人回來入住防疫旅館。不過他也說,這是要雙方都有意願(指旅館業者跟旅客)才有可能促成,仍呼籲業者配合指揮中心宣布機制。張錫聰說,處理上家屬盡量同住一房;涉及旅客航班更改,王國材已協調民航局跟航空公司,方便民眾更改航班。變更住房天數比較可以騰出空間,提升住房供給量,但不是強制大家,就是彼此之間互相協調,希望變成三波段周期,以增加防疫旅館量。張錫聰說,地方政府很努力把旅館部分輔導加入,逐步有些成績出來,相信會有更多防疫旅館投入。但他說,輔導成為防疫旅館要兩到三周,觀光、警政等單位要共同會勘,還要符合指揮中心指引,有一定流程,才能成為防疫旅館。媒體追問,所以業者不一定要配合改十天,還是有強制性?張錫聰說,旅客有提出要求就可以(改),按照個別旅客定型化契約規定,旅客可以要求主張變更房間天數,且不可歸責雙方,也不可收手續費。難免有嫌麻煩的狀況,但就會產生紛爭,希望大家互相體諒若有爭議事項就要按消保法規定處理,還會產生消費處理成本,不是大家所樂見。但他說,不是所有業者都這樣,抽訪時業者都表示願意配合這個過渡期。至於不願配合業者有多少?張錫聰說,沒有掌握具體數字。他說,要不要成為防疫旅館都是補貼性質,當然呼籲拿了政府補貼可以盡量配合,地方政府在輔導過程中也有觀念溝通跟簽訂切結,若有發現個案會掌握然後協調地方政府做處理。針對業者喊話趕快開國門,是否有評估期程?王國材說,還是由指揮中心決定,業者都準備好了,國外攤位也有這個想法,準備迎接國外觀光客,但現階段還是先振興國旅,擴大內需。王國材說,交通部也將持續推動區域觀光聯盟策略,結合區域觀光資源, 優化台灣多樣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並以前瞻計畫持續打造六處國際級魅力景點(110-111),包括大野柳、東北角沙丘藝域、日月潭、阿里山、東海岸島嶼、澎湖黃金海岸,提供國人及國際遊客更精緻、更多元的觀光選擇。
-
2021-11-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婦打BNT不適遭恩主公逼退 一度瀕死兒痛批:不負責任
新北三峽恩主公醫院傳出有婦人打疫苗後出現不適,到醫院掛急診,院方以「正常反應」為由拒看、逼退掛號;不料婦人狀況急轉直下,最後插管並裝上葉克膜才救回來,兒子認為是醫療疏失,痛批醫院「不負責任」。院方今下午則表示,當時檢傷人員初步測量,婦人血氧等數據正常,且她說想返家休息觀察,家屬的說法應屬溝通上誤會。有位民眾在社群媒體發文,媽媽因施打BNT疫苗後,出現呼吸喘、呼吸困難,前往恩主公醫院想掛急診,院方以「正常反應」為由拒看、逼退掛號;直至隔天下午,媽媽開始出現嚴重心律不整後,甚至狀況急轉直下,一度被告知要有放棄急救的準備,最後插管並裝上葉克膜才救回來,民眾在臉書發文怒控醫院「不負責任」。恩主公醫院今日下午發出聲明表示,10月21日民眾至急診就醫驗傷時,經檢傷人員初步測量並告知病人目前血氧等數據正常,病人在過程中表示已好轉,並說想返家休息觀察,檢傷人員也有提醒有不舒服狀況需返診就醫。住院期間醫療團隊皆與病人及家屬說明,病況變化與處理方式,並依規定通報「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持續關心追蹤病人狀況,目前該位民眾已康復出院。民眾的反應屬溝通上的誤會。新北衛生局說明,該名婦人10月18日接種BNT疫苗,10月21、22日連續兩天出現會喘症狀到醫院急診就醫。10月25日家屬致電衛生所通報,便協助填寫申請中央疫苗不良反應通報審議,該日醫院也有同步上傳通報,期間衛生所護理師持續關懷追蹤民眾健康情況,後續需要協助的地方,衛生局將持續協助。
-
2021-11-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春節返鄉改10+4旅館仍缺!境外親屬入境難度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非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人員,前10日可入住防疫旅宿,後4天可返家在家檢疫,但仍有許多民眾依舊訂不到防疫旅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觀光局已協調地方政府加速旅宿業者投入量能,短期內可增加旅館數的開設。此外他也指出,返鄉規定從原先14天檢疫改成「10+4」之後,也希望各地方政府能協助跟旅館溝通說明,協助需要訂防疫旅館的民眾,此外也會鼓勵民眾分批返台,民航局航空公司都會協助改機票因應,優先補足空房問題。對於國內工作或讀書的外籍人士表示希望接家人來台,指揮中心曾於10月提到同意外籍工作者配偶子女入境。莊人祥表示,目前仍屬於邊境嚴管時候,這段期間,指揮中心針對有需要人道考量的部分都會協助讓他們入境,但是在春節期間較有困難,但有人道考量的都可提出來。
-
2021-11-04 新聞.元氣新聞
未成年人流產決定與家長協商 民團要求社政、醫政協助
本報今獨家報導,優生保健法修法在即,將取消已婚婦女人工流產須取得配偶同意權的規定,甚至優生保健法也將改名為生育保健法。令人關注的修法議題,還包括未婚未成年人要不要人工流產,應由自己決定,父母(法定代理人)不能違背當事人意願,當雙方意見衝突時須經第三方協調。專家表示,應藉由社政、醫政提供協商機制。長期關注未婚未成年人懷孕、生育,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淑芬說,該基金會2000年開始,這21年來不斷倡議,未成年人懷孕初期、生產前,應經由第三方協商,包括生育、養育及協助未婚媽媽等討論,讓青少年與父母做好溝通。國健局(現為國健署)於2010年成立青少年親善門診中心「Teens’幸福九號」,提供兩性交往、各種避孕方法等諮詢,以及事後緊急避孕與終止初期懷孕等服務,並由醫師與及其父母親詳談。不過,王淑芬說,受限於法令未明文規範下,當進行諮商時,對於已經失去家庭功能的未成年人來說,往往很難突破,如有些未成年人已找不到父母等。王淑芬說,雖然2023年民法將成年人年齡從20歲放寬為18歲後,依優生保健法對於未成年的規定也會將為18歲以下,可以解決部分的問題,但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懷孕、生子問題還是需要被重視。王淑芬指出,依去年數據統計,全國未成年懷孕人數為2154人,該基金會目前進行全國性服務,每年輔導未成年人懷孕、生子個案約600人,其中年齡18歲以上至20歲比例約占8成,18歲已下約占2成,其中多數為生產後的未成年人,甚至也還有收出養輔導,在台灣不會讓未成年人有走頭無路的一天。王淑芬表示,整體社會對未成年懷孕、生子仍帶有污名化、標籤化,認為他們是早戀、早性、早婚的一群人,而不被社會所接受,但每個人有不同的處境及社會脈絡,不會有人想年紀輕輕就成為父母,因此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支持。王淑芬說,未成年父母生活很辛苦且可使用的資源薄弱,政府應從托育、教育著手,除特殊境遇家庭的未成年父母外,其餘未成年父母也應享有優先受託的福利,才有辦法舒緩壓力,找尋自我教育發展的機會,才有機會可以回到學校,避免陷入養育困境。王淑芬說,基金會有設有全國未成年懷孕諮詢專線或是網站服務,建議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可以匿名求助與諮詢,而各縣市政府應對未成年懷孕應提供社政、醫政、勞政等方面協助。
-
2021-11-04 新聞.元氣新聞
優生保健修法/醫界:有人憂婚姻會失和
懷孕妻子可自己決定要不要這個孩子、青少女懷孕後可堅持將寶寶生下來,優生保健法大幅修法後,完全展現女性自主權,但臨床婦科醫師看法一不,有人認為,已婚懷孕婦女想不想生,這應是取決於個人意志,贊成修法;但也有醫師擔心,造成家庭、夫妻關係緊張、失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劉偉民表示,門診常遇到太太想拿掉孩子,但先生不願意簽名。醫師從事醫療行為,應尊重當事人意願,已婚孕婦如果不想生,應有個人理由,他對這次修法採正面態度。婦產科權威、總統府資政李茂盛表示,配偶沒同意權,約束力似乎也消失,有可能增加婚外情機率,如果沒有妥善溝通,婚姻恐陷入緊張態勢。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指出,在亞洲國家中,台灣在性別平權、女權等領域,愈來愈成熟,社會共識形成後,通過修法的機會相當高。
-
2021-11-04 新聞.元氣新聞
拒給1萬孝親費挨譙「不孝」 社會新鮮人嘆:待業還被罵廢物
子女長大後給父母孝親費是義務嗎?該給多少才算合理?一名剛出社會的男網友在網路論壇訴苦,不住家裡的他被父母要求每月要給1萬元孝親費,他認為負擔太重想溝通,卻被罵「不孝子」,讓他直呼被「情緒勒索」。這名男網友在「Dcard」發文,內容寫到自己剛找到工作,父母看到他的錄取通知後,就上網查詢他可能的待遇,並要求每月上繳1萬元的孝親費,遠高於他原先設定的3到5千元額度,讓他無法接受。然而他試圖找父母溝通,卻被冠上「不孝子」的罵名。發文者坦言,從小到大父母沒讓自己餓過,高中生活費5千、大學8千,學費靠學貸。大學畢業後找到外縣市的工作,每個月底薪6萬,加上其他津貼可破10萬,每個月的主要支出包括家裡房子的貸款1萬,和房租、保險、電話費等,以及父母要求的孝親費1萬。他強調孝親費「多少錢不是重點」,只是他在外租屋、父母也尚未退休,況且當他畢業後待業等當兵期間,雖然沒拿生活費,還是被父母一直罵「廢物」、「米蟲」,在學時也數次透露自己沒存錢,以後可能要靠他養。他認為父母沒有好好規劃後半人生「很不負責任」,雖然他願意回報養育之恩,「但不是在父母退休前」,直言現在每個月要求1萬元是「情緒勒索」。其他網友的意見分為正反兩派,一派站在父母立場,「小時候你爸媽幫你把屎把尿,買玩具給你,你半夜哭鬧他們都細心照顧你,送你唸小學國中,現在出社會給個1年12萬過分嗎?」、「你爸媽如果從來沒虧待過你,我覺得就給吧,有什麼好抱怨的?」、「1萬還好啊⋯每個月都給還加給過年紅包,家庭開銷也多少出一點」。不過另一派則支持發文者,直指這是「標準養兒防老的父母」,「住外面還給到1萬太多了吧」、「錢是越年輕越貴,不如存下來等父母真的需要再出手幫忙」、「生小孩不等於投資,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還是覺得小孩長大要有所回饋?而且剛出社會就要背負龐大經濟壓力」、「如果家人今天需要用錢,我們一定會拿出錢來幫忙…但父母又不缺錢的情況,幹嘛去剝奪小孩的生活品質?」。也有不少人認為孝親費是「心意」,不該「強索」,「經濟能力能給多少就給多少,重要的是心意」、「照顧(小孩)本來就是義務,生之前就要想好的」、「自己願意且能負擔的情況下給出去的才叫孝親費,父母開口要叫作勒索」、「我從小就被灌輸不需要給孝親費的觀念,但反而這樣才讓我想主動給孝親費」。
-
2021-11-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檢疫鬆綁「10+4」效果有限 旅宿業者盼同住條件再放寬
中央宣布非高風險國家返台檢疫鬆綁改「10+4」,造成防疫旅館訂房大亂,新竹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鄭建宏觀察,已訂房者大多會繼續在旅館住滿15天,不太可能提前退房,效果有限。他認為,政府應放寬檢疫同住條件,除了家人可同住外,讓在海外時就同住者、如學生也能一起檢疫,就可釋出更多房間。鄭建宏在新竹市經營的飯店旅館配合轉作防疫旅館,他說,因明年春節返鄉人數眾多,自家防疫旅館房間早就訂滿,不少人晚來只能排候補,政府宣布調整檢疫政策為「10+4」之後,旅館電話昨天被打爆,但他認為政策本就難以面面俱到,能夠體諒,但仍希望政府宣布前能跟業者先溝通討論。鄭提到,縮短成10天在防疫旅館檢疫後,多出來的4天也不可能再卡客人進來,確實會有點尷尬,加上放寬家人可同住一間房檢疫,員工目前還在清點房間數量,畢竟有些客人還是決定維持一人一間,不一定會因應政策放寬,而真的決定改住同一間房。政府規定返台民眾10天在防疫旅館檢疫後,可提前返家再檢疫4天,但返家檢疫有一定資格限制,必須1人1戶或單獨1人1室且家人打完2劑疫苗後滿14天等,鄭建宏認為,這樣的條件要符合有一定難度,檢疫者也會評估自己的住家條件,也怕返家後有染疫風險,反而會繼續選擇在旅館住滿15天。雖然政府確定開放夫妻等家人可在防疫旅館同住一間房,但他認為,同住條件可再度放寬,例如開放原本在國外就同住的學生也能回台一起檢疫,前提是要提出海外同住證明,在台灣的家人也要掛保證,他相信能夠再釋出更多防疫旅館房間,兩人同住也能夠享有房價減免。新竹市議員廖子齊也接獲民眾陳情,她說,新竹市已經訂不到1月的防疫旅館了,急需中央制定兼顧防疫和住宿量能的規定,但縣市政府也有責任更積極地協助擴充防疫旅館的量能,建議應參考台中市民政局之前為協助返國市民安排居家檢疫推出的線上登記表單,讓訂不到旅館的返國市民能夠登記,使需求確實浮現,讓國人好返家過年。
-
2021-11-0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爸爸病危後靠「氣切」救回生命! 在護理之家陪他度過往後餘生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的主題是「當親人面臨重病時」。一位太太在先生嚴重頭部外傷後,幾年來隻手扛起照顧摯愛家人的各種辛勞工作,寫出這篇令人感動也感傷的文章。一位女兒在父親病危時,要求醫生盡全力搶救,而三年來他老人家在安養中心,完全沒有溝通能力,吃喝拉撒樣樣需要別人照顧。女兒百感交集,但最後還是覺得「不管怎樣,做就對了。」一位長年關心這議題的醫師,應邀闡述她長年的倡導:「愛一個人,請讓他好好的活,時候到了,也請讓他好好的走!」隨著醫學的進步,延長生命的方法越來越多,也使我們不得不思考「怎麼樣的活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活」。我們應該主動與親友討論自己對生命的看法,並造訪各大醫院在「病人自主權利法」通過之後,所成立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以避免將來我們無法好好的走,照顧我們的人也無法好好的活。 爸爸三年前嚴重中風,送到醫院時差點就回天乏術,在搶救過程中,醫師曾語重心長地詢問我和弟弟,是否要盡力搶救,如果爸爸的命救回來,卻要面臨長期照顧的問題時,我們是否還願意救? 由於親身經歷到爸爸手腳有力的求生過程及看到他大口呼吸的模樣,所以我和弟弟經過審慎商量與評估後,決定請醫生盡全力搶救,而醫院的醫護團隊也盡心盡力,讓爸爸的生命再次延續。不過為了搶救爸爸的命,必須進行氣切才能維持生命,我和弟忍痛簽下手術同意書,但從此以後爸爸就終身無法再發出聲音。後來爸爸生命穩定後,我們完全不知道爸爸到底還認不認識我們,因為他只能點頭及搖頭。爸爸接受醫治期間也有一些人對我們為爸爸做的氣切決定及生命的品質有所質疑,但不是子女的他們,真的無法瞭解我們當時做決定的難為與痛苦,而我和弟弟覺得只要做好我們該做的事就好,就不必太理會旁人的閒言閒語。爸爸生命呈現穩定狀態後,由於他行動無法自主、生活無法自理,我們只好委由醫療及環境品質較佳的護理之家對他全時照顧。住進護理之家後,爸爸成為他們的新住民,全時都有護工及護理師照顧,每隔一段時間的餵食、餵藥及身體清潔、大小便的清理等,定期定時的血壓量測、抽血檢查,五官及皮膚不定時的觀測與用藥,讓爸爸生命的延續,獲得妥善有效的照顧。居住當地的弟弟和弟妹,每天會撥空前往探視,而居住他地的我和家人,也至少每個月請個幾天假,回到家鄉的護理之家看看爸爸,雖然我們真的不知道他認識我們的程度有多少,但至少和他打招呼時,他會和我們眼神對焦,還會跟我們點頭,有一些親人之間的小小交流,讓我感恩不已。時間飛快,轉眼間,爸爸在護理之家已經居住了三年多,期間爸爸曾因長期臥床而得到一些病症,也曾發燒不止引發肺炎,再次住進加護病房一個多月,每一次的住院對他對我們來說都是煎熬,看他打著點滴身體插著一些管子,都讓我們不捨,我們的心也跟著他病情的不明發展而難過不安。還好一切到最後都轉危為安,苦盡甘來,烏雲過後現藍天,當他病情平穩出院,再次回到他護理之家的病房時,我們忐忑不安的心才放了下來。爸爸居住的是兩人房,他們都是臥床病人,通常安排的都是同性人員居住,在這不長不短的三年裡,爸爸的同住鄰床住民,已經更換兩人,前一個病人的家屬跟我們家人一樣,經常前來探視,但現今病人的家屬可能因為忙碌,從未見其探視過。多年來,這個護理之家已成為爸爸的另一個家,他的吃喝拉撒睡,完全都在這個家中解決,每每去探視時,看到護工與護理人員與他對談與互動時,都能以溫言柔語及開玩笑的方式與他連結,讓我窩心不已、溫馨感滿滿。記得有一回,我還親眼見識到護工們,以穿手套的手為大便不順的爸爸處理他排便的問題,原本躁動不已的爸爸,在護工清柔完成處理後,整個人變得清爽與舒適,然後沒有罣礙、舒舒服服的睡去。我看了很感動,一直向護工道謝,但她們總謙稱這就是她們工作的日常,能夠讓每一個在他們這裡居住的住民,身體健康、吃得下、睡得著、排得出,身體運作沒問題,就是每一位醫護人員最歡喜的付出,也是她們該做的事。她們每項工作做得自然,但她們為每位住民做的每個動作,卻是值得親眼所見的我學習與欽敬的事。其實就我以前的想法來說,對於他人的屎尿,不管是味道還是實體,我會非常排斥及嫌惡,但看到護工們,不但不畏懼,還把這樣清理的工作視為平常,真的是顛覆了我以前的執著想法,而且我還為此深深自我檢討一番,把這樣的畫面化為感恩的想法,不再對生命賦予的外在排泄物有所排斥與掙扎。現在,我還是每個月回去探視爸爸一次,真的非常感恩老天爺的恩惠,讓爸爸還活得好好的,讓我還有機會回故鄉看看他,看到爸爸從剛開始患病時的滿身插管,慢慢減少為三管(尿管、氧氣管跟鼻胃管),到現在只剩餵食流質食物的鼻胃管,就覺得很欣慰,雖然爸爸現今動彈不得,手腳也有些變形,但能趁此機會幫他按摩手腳(以前爸爸沒患病前,我們是有距離的),增進父女之間的情感,也算是爸爸患病後的一項良性的收獲。爸爸不能講話,我去探視他的時候,就對著他講一些村里的事情給他聽,也向他傳述他認識的親人的現況,有時候我就寫字讓他看,有時候拿各類鈔票讓他觸摸,有時候就放音樂給他聽,打開電視讓他觀看,還隨著音樂聲跳舞娛親,我的各種表現,爸爸的回應不大,但我相信聽得到這些親人的聲音,看到親人晃來晃去的身影,他的心裡應該會有溫馨與幸福感才對。「不管怎樣,做就對了。」我在爸爸的另一個家,建立起像家一樣的情感,也以感謝的言行與照顧他的醫護人員互動,就連清潔房間的人員,我都同理以對,每每都會帶一些食品,與她們分享,希望藉由良善的互動,為爸爸的餘生帶來一些看得見陽光的片刻。
-
2021-11-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AZ血栓 接種救濟90萬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最新資料顯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日前完成審議十三名AZ接種者申請案,十二人不予救濟(其中兩名獲喪葬補助卅萬),僅一人研判與疫苗相關,獲救濟九十萬元,此為新冠肺炎疫苗三月開打後,受害救濟最高金額。獲救濟個案為桃園市余姓民眾,專家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症狀,與接種AZ疫苗相關。混打沒指引 醫師憂出事背黑鍋【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新冠疫苗貨量穩定,中央擬開放AZ混打BNT、莫德納疫苗,但台北市議員耿葳說,民眾第一劑出現不良反應,第二劑想要混打,卻沒有明確指引,僅由基層醫生負責,對醫生相當不公平,若出事恐讓第一線醫護背黑鍋。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說,現階段確實無明確規範,會向中央溝通。耿葳昨在北市議會警政衛生部門質詢時指出,北市施打第一劑出現不良反應的民眾約五百人,其中施打AZ後出現不良反應有三七四人、莫德納一一四人、高端十九人、BNT有六十五人。但目前除了AZ外,第一劑接種其他疫苗而產生不良反應,第二劑該怎麼打?中央公布的指引僅說「經過醫師評估,可選擇適宜廠牌完成接種」。耿葳說,近期接獲基層醫師陳情指出,若醫師自己評估後幫民眾打第二劑,萬一不幸發生狀況,這黑鍋誰來背?黃世傑說,目前由醫師評估,確實會造成疑慮,市府會跟中央反映,盼有指引。
-
2021-11-03 新聞.用藥停看聽
高血壓藥不純物超標下架 賽諾菲全數合格仍回收914萬顆
國內數百萬高血壓病患使用含有Irbesartan成分的降血壓藥物,今年初歐盟發現其中製程所產生之不純物疊氮AZBT,恐有致癌疑慮。食藥署即函請生產的數家國內藥廠自主檢驗,10月初抽驗發現國內今年1月份起8款、共36批藥品此成分超標,強制要求全數下架回收。其中,法國大廠賽諾菲因製程更新,1月起進口台灣之該藥品全數合格,未被列強制對象,但仍秉持負責任的態度,成為國內第一家主動回溯過去3年,展開預防性回收之藥廠。賽諾菲台灣表示,因應歐洲藥品管理局(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等監管單位對原料藥Irbesartan含疊氮不純物之建議,早於事件之始起便與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即時溝通匯報,持續自主監控並做好生產控管,確保2021年1月起進口至市場之藥品,其Irbesartan不純物含量,皆低於標準值5ppm。雖未被食藥署列入1月份起該不純物超標之藥品強制回收對象,賽諾菲表示,病人用藥安全至關重大,仍主動自11月1日起,在經銷商、藥局、以及醫院,針對2018~2020年間之9批藥品( Aprovel(安普諾維膜衣錠150mg/300mg)以及Coaprovel(可普諾維膜衣錠300mg) 予以回收,共914萬顆藥品。調查發現,這3款藥品為國人主要降血壓用藥,去年總用量超過3800萬顆,除了原廠更有數家學名藥廠也生產此藥。其中以「安普諾維膜衣錠150毫克」總用量最高,達2029萬顆,占同成份藥品用量的81.27%。 根據國際標準,AZBT每日限量為1.5微克,食藥署要求生產 此成分藥品的藥廠進行自主檢驗,一旦發現違規,務必立即通報回收。賽諾菲重申,為確保Irbesartan原料藥中的疊氮不純物含量在可接受的限度範圍內 賽諾菲亦採取一切必要的行動,包括改變原料藥生產過程,以避免不純物之形成。賽諾菲在2020年12月根據藥物警戒資料庫的臨床數據、藥物警戒教科書、文獻回顧進行了全面評估,結果並未發現任何跡象顯示該藥品導致相關不良事件報告之發生頻率或性質有改變。此為主動預防性回收。賽諾菲台灣強調,Aprovel(安普諾維膜衣錠150mg/300mg)以及Coaprovel(可普諾維膜衣錠300mg)被許多人用來治療本態性高血壓,以及治療併有高血壓及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的高血壓及糖尿病性腎病變。若病人自行停用這些藥物,其帶來的健康風險可能高於該不純物在低含量時的潛在風險。
-
2021-11-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層怕!第二劑混打由醫師選疫苗 北市將向中央討指引
台灣新冠疫苗貨量穩定,中央擬開放AZ混打BNT、莫德納疫苗。北市議員耿葳指出,民眾第一劑出現不良反應,第二劑想要混打,但卻沒有明確指引,僅由基層醫生負責,對醫生相當不公平,若出事恐讓第一線醫護揹黑鍋,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說,現階段確實沒有明確規範,會向中央溝通。耿葳今在北市議會警政衛生部門質詢時指出,北市施打第一劑出現不良反應的民眾約500人,其中施打AZ後出現不良反應有374人、莫德納114人、高端19人、BNT有65人。但目前除了AZ外,第一劑接種其他疫苗而產生不良反應,第二劑該怎麼打?中央公布的指引僅說「經過醫師評估,可以選擇適宜廠牌完成接種」。耿葳表示,近期接獲基層醫師陳情指出,若醫師自己評估後幫民眾打第二劑,萬一不幸發生狀況,這黑鍋誰來揹?耿認為,中央應有一個建議或指引,而不是把責任推給醫師;黃世傑坦言,目前是由醫師評估,確實會造成疑慮,市府會跟中央反應,希望有一個指引。耿葳再指出,指揮中心於10月28日發布新的鬆綁政策,很多場域及規定都放寬,但醫院探病仍相當嚴格,有人指出,婆婆在醫院準備拔管離開人世,但2個兒子因2小時探望扣打已用掉,困在防疫旅館無法出來,最後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黃世傑回應,這是中央在9月14日針對Delta病毒所修正的規範。耿葳表示,人性的考量與防疫中間應取得平衡,若遇到特殊狀況,或許可透過專案來幫助民眾;黃世傑表示,將和中央溝通,希望有更合理的考量。
-
2021-11-03 養生.家庭婚姻
孕吐難受、身材走樣,老公薪水多她一倍卻要「產檢費用AA制」 孕婦大嘆做人好難!
懷孕吐到很難受、身材又走樣,老公還補刀說「產檢AA制」,誰不爆氣?老公連產檢費用也要AA制,讓老婆心裡很受傷懷孕生小孩後,真的有辦法繼續「AA制」嗎?一位孕婦在Dcard發文,她和老公交往5年、結婚2年,薪水她4萬、他8萬,吃飯一直都AA制,通常是她一餐、他一餐,但不會算得很詳細,家事平時也會分工,「他煮飯我洗碗他掃地我拖地」。兩人有共識想要生小孩,努力了半年多,最近好不容易懷孕了,第一次產檢後發現要自費檢查的項目價格都挺高的,但產檢費用不能省,還是會做,原PO表示:「老公跟我說這些費用看他要先出我再給他一半,還是我先出他再給我錢。」原PO完全沒想到老公會算得那麼清楚,「我也不是在意那些錢,只是感覺問題!」最後她雖然答應了,但有點不開心,「覺得我吐的要死身體很難受,又要承受身材走樣的各種問題,結果產檢費用還要跟我AA,心裡有些不平衡,但是又怕說了會引起紛爭,做人好難啊。」她怨嘆道,月子中心的費用,因為她想住所以自己負擔就算了,但「產檢都我在苦還要跟我AA」,想跟老公說又怕雙方心裡留下疙瘩,但不說又覺得難受,陷入兩難。網友:要生小孩就不要AA制! 網友一面倒表示,這個真的太誇張了,「小孩跟他姓會給妳一筆錢嗎」、「到時候你生了小孩如果沒有收入了怎麼辦」、「懷孕後女人一些無形的付出都不能用金錢衡量」、「如果餵母奶所需的精神和時間、生產的痛、恢復到正常健康的身體,這些要怎麼AA?」 有人認為,結了婚要生小孩就不要AA制,以後還有很多公不公平的問題,比如他加班,妳去接小孩回家顧,這樣他的加班費是他的嗎?再來因為你都無法配合加班也無法升遷,他升遷了多的年薪算誰的? 網友強調,女人付出身體生小孩,產檢、月子中心老公出錢,這也是AA呀!「誰說AA只能用在錢上,既然無法平等,本來就要以其他方式要求平等」。真正的婚姻,是互相體諒與扶持 網友點出,原PO應該是個非常不計較的人,因為連月子中心都自己出,比起來產檢更算小錢,但既然不開心,就不要委屈自己,「太壓抑很容易影響心理健康」。 有媽媽分享,跟老公薪水差不多,結婚後懷孕前也一直都是AA,「懷孕後身體上的各種不適,他就突然說不要AA了,也不讓我做家事了。」老公還貼心說,如果真的不舒服沒辦法去上班,在家休息也沒關係。 網友認為,「看來是不明白婚姻真正的意義⋯真正愛妳的男人不會跟妳計較這種錢的⋯」婚姻裡很難計較公不公平,真要計較,男人不必懷孕、女人要承受生產風險一出生就不公平!另一位網友說得好:「婚姻裡除了信任以外,很多事情都是互諒互助互愛的。」老婆累了,老公幫忙做家事;老公壓力大,老婆的工作也能貼補家用,沒有誰該做什麼,只有互相體諒與扶持。 原PO最後決定跟老公溝通,把心裡的話告訴他,老公聽完她的想法,感到非常抱歉,「他說他是真的沒想太多,他會負擔生產費用之類的。」她強調,老公平時對她挺好、夫妻感情也還處於熱戀期,只是老公偶爾神經大條罷了。以後兩人會開一個共同帳戶,各自依薪資比例存錢當公款,家庭支出都由這邊處理,小孩出生後也討論好會分工照顧。
-
2021-11-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調人才培育 陳建仁:佈局30年台成功控制新冠大流行
我國自五月爆發新冠肺炎社區流行以來,疫情逐漸趨緩,甚至已連續七天無本土病例。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天出席「第十屆東南亞及西太平洋雙區聯合應用流行病學研討會」提到,台灣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成功控制疫情,就在於我國建立完整的流行病學和疫調人才。因新冠肺炎疫情延宕一年的「第十屆東南亞及西太平洋雙區聯合應用流行病學研討會」終於在今天揭幕,來自東南亞及西太平洋雙區域及歐、美、非洲等20多國的防疫專家齊聚一堂,交流傳染病監測與疫情調查,並分享新冠肺炎防治經驗。衛福部次長薛瑞元、前副總統陳建仁等人也受邀出席。陳建仁致詞時表示,台灣在1982年爆發小兒麻痺流行,當時美國疾控中心派員前來台灣調查並協助培育流病人才;1983年成立的流行病學調查班(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ETP),更是我國往後疫調人才的基石。陳建仁表示,台灣在2003年遭受SARS襲擊時,因為疫調人員不分晝夜的合作,運用其知識、技能,才能在三個月內成功控制疫情。而2019年末出現的新冠肺炎大流行,也仰賴這些疫調人才協助,才能成功控制。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防治訓練網(Training Programs in Epidemiology and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Network, TEPHINET)於1997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共同資助成立,並致力於推廣各國應用流行病學人才培訓計畫,台灣也是創始會員之一。而TEPHINET每兩年舉辦一次區域性應用流行病學研討會,台灣曾於2001年及2007年成功主辦第一屆及第四屆「東南亞及西太平洋雙區聯合應用流行病學研討會」,這次再度取得主辦權;並藉由這次研討會可和其他國家交流各種傳染病的監測、防治經驗,進而加強區域及全球公共衛生網絡。疾管署長周志浩則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的疫調精緻、快速,將與其他國家相關經驗以及如何與社會溝通等議題。
-
2021-11-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院不衝量可能嗎?基層醫:績效薪資制是根本問題
全國五大醫院團體日前拜會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宣示不衝量、支持健保財務永續,陳時中也重申將在不影響弱勢前提下繼續推動「使用者付費的部分負擔」。基層醫師工會提醒,績效導向的薪資制度下,減少醫療服務量就會導致薪資銳減、妨礙勞動條件提升。醫改團體則表示,部分負擔與其說是抑制浪費,更像是增加收入,可以調整,但希望有更充分的公共討論,已將受到衝擊的弱勢族群減少到最低。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陳亮甫表示,醫療確實應回歸專業需求,不是一昧滿足民眾要求,多數醫師也無意衝量、濫做檢查。但臨床很常遇到民眾無法理解為什麼要額外付錢,第一線人員不一定有時間妥善解釋,希望政府用心多做好社會溝通,把規定講清楚,以避免造成醫病關係緊張。一名資深醫師表示,坦白說,很多病人是醫師創造出來的,醫療需求是誘發出來的,壞習慣也是被醫師慣壞的,因為大家都怕沒業績。陳亮甫表示,疫情期間,因為民眾來診下降、常規手術取消,已導致許多醫師收入銳減。因為立基在績效導向的薪資制度下,只要服務量減少,勞動條件就很難提升。如果不能面對這一點,光是醫院宣誓不衝量,能改變臨床醫療行為的程度很有限。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調整部分負擔作為增加健保收入來源,可能更勝於抑制浪費的手段。因為醫改會長期關心醫病關係,大部分病人都很聽醫師和醫院的話,會聽從安排,所以部分負擔調漲對於抑制浪費,一定有短期效果,但長期來看,有錢人還是無所謂。林雅惠表示,守護健保財務健全是大家共同的希望,但不能只有短效的政策或措施,需要有多管齊下的中長期計畫,有許多好的政策都值得好好討論、搜集各方意見。有了民意基礎,健保改革才能穩健的推展,不會受到政治脈動的影響。
-
2021-11-0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當親人面臨重病時... 七十六歲老看護雜記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的主題是「當親人面臨重病時」。一位太太在先生嚴重頭部外傷後,幾年來隻手扛起照顧摯愛家人的各種辛勞工作,寫出這篇令人感動也感傷的文章。 一位女兒在父親病危時,要求醫生盡全力搶救,而三年來他老人家在安養中心,完全沒有溝通能力,吃喝拉撒樣樣需要別人照顧。女兒百感交集,但最後還是覺得「不管怎樣,做就對了。」一位長年關心這議題的醫師,應邀闡述她長年的倡導:「愛一個人,請讓他好好的活,時候到了,也請讓他好好的走!」隨著醫學的進步,延長生命的方法越來越多,也使我們不得不思考「怎麼樣的活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活」。我們應該主動與親友討論自己對生命的看法,並造訪各大醫院在「病人自主權利法」通過之後,所成立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以避免將來我們無法好好的走,照顧我們的人也無法好好的活。2013年,我們回台掃墓,和老同學健行餐敘樂翻天,五月底那個周末午餐晚餐接著來,最後一攤我沒有去,老公先去看牙醫再直接到餐館,那個午睡我做了一個惡夢,夢見我帶著老公的骨灰自己坐飛機。回家後他在關陽台門時向後直直地重重地摔倒在大理石上,因腦傷送醫院急救。我不想再回顧整個過程,總共在三所醫院共住院七個月。因為建中同學的鼎力相助,讓他得到VIP 的待遇,感謝七十幾個同學的不間斷探訪。過去的腰椎腹腔引流管(LP shunt )喪失功能,在同學的大力幫忙下,老公再次緊急進入開刀房,醫師再度操刀,成功為老公裝了頭部的腦水引流器。回到關渡不久告訴回台照顧他的大兒子說:「這菜太難吃,醒來了⋯⋯」我妹淡水的公寓讓我們暫住,因復健治療在附近很方便。後來他吵著要回美國,先回小兒家,那時他還能在社區散步,他又吵著要回亞歷桑納州優馬的家,已整理好在出售中,室內空無一物,但是在回家前乾兒女送回原先他要捐出的傢俱,他們認定我們會再回來,回到家冰箱滿滿,廚房用品齊全,睡床也準備好了,幸福呀!有這麼好的乾兒女,真是遠親不如近鄰,感謝他們的照顧。我們再繼續經營絲花的生意,有天發現老公因腦部受傷左眼視力欠佳,我們決定退休。退休後因為老公的情況,我不敢做什麼規畫,但是有人為我唱讚美歌說我做什麽就像什麼,梅莉史翠普說:「轉變的能力是比美貌更有用的名片。」我不是千面女郎,更不是心理學的多重人格,在辛苦的看護工作中,要求自已不能迷失,要活的自信快樂而且美麗,因為我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又好學不倦,DNA 給我的能力和智慧,也是上帝父母的恩賜,原本是焦頭爛額的工作,我除了天天寫小品文內容包羅萬象,還抽空玩縫衣機手作,最大勇氣是自拍,騷首弄姿穿上自縫或由特大號改的衣服用來送人,當起美美的「老麻豆」。六年前退休時,老公除受傷的語言區講話用詞不妥但其他生活可以自理,可是在2019年COVID-19爆發後,他腳力功能突然退化,變得不良於行,這時我申請了助行器,他會在夜晚醒來用助行器去上廁所,慢慢地無法對準目標,最後變成在浴室門口就亂灑尿,非常困擾我。我什麼都會就是不會清潔房子、擦地板,幸好有人介紹找到一個打掃阿姨,一週一次來我們家深度清潔房子。有清潔工並沒有讓我閒下來,先生半夜的連環Calls擾人清夢,因聲音熟悉要不然會嚇出心臟病,常常不知道為什麼他會叫我不停?本來想要問問老人精神科醫師的老同學有沒有藥,後來作罷。除了安眠藥物還有什麼辧法嗎?像我的心理醫生曾經開過避免做夢的藥物,孫女兒幫我查過還沒有正式核准上市,我沒吃照樣做各種彩色的夢。那陣子因睡眠不足,白天的我像個僵屍也瘦了十磅,自問身體是否亮紅燈,好在全身檢查都沒事,可能只是自己太疏忽飲食吧!4月22日我還能自己帶他去打Moderna疫苗,之後開始申請了一張床放在客廳,一來我可以睡得安穩些,我一好友說:「給他躺下去就完了!」事實上他兩腳已無力站立,更不用說用助行器走路了,連搬到輪椅上都很困難,以前他常常在半夜醒來吵得我睡眠不足,現在有時候早上他會「哭夭」,用肚子餓將我吵醒。餵早餐時床可以調高些,而且有欄杆防止他跌下床,新款的床還有按摩舒壓墊,理想、方便、實用,白天我都隨侍在側,坐在沙發上寫作、玩遊戲等,另外小狗奇娃娃巧巧白天也都依偎在阿公身傍不離不棄。老公169磅,我手無縛雞之力,換尿布、床單、墊布都要拉動他的身體,有次我用力過度,右肩膀疼痛難耐,大約在1到10的痛度是8,所以立即和家醫連絡,他們為我訂了下午四點看診。因為是最後一個病人,家醫和我相談甚歡,我帶了之前醫生開的四種止痛藥,詢問該如何使用。因為這位金髪胖胖的家醫本身有個八十歲的父親也有失憶症,由媽媽居家照顧⋯⋯兩人心有戚戚焉!最後我請求開照X-Ray的檢查單,可以不用先預約,希望在看骨科醫生之前就有報告,謝謝她開了檢查單。隔天一早就做了X-Ray ,接下來去了骨科診所掛號,我妹說的我人緣不錯,想到建中方大老闆恭維的話:「威姫你是個難得的外交人才。」其實我一向對人和藹可親,每一科診所的護士,我一進門都叫得出我的名字,因為我是少數有笑容的亞洲人吧!約到看醫生的時間是四點,我也驚訝自已有這份運氣,感謝醫護人員對我照顧,當然也是我一向待人處事的風格得到了回報。醫生像老朋友,她看了X-Ray 報告,手肘沒有什么大礙,肩膀的疼痛歷史悠久,她要為我安排照肩膀MRI,她看到我右肩幾乎痛不欲生,我比比打針的動作。她點點頭,一切在不言中,拿來類固醇針劑,唉呦呦⋯⋯忍者威姫,有氣無力地問醫生:「你知道有多痛?」她回答:「是的,我膝蓋也挨過一針。」兩人心照不宣苦笑。住在大城市的朋友肯定羡慕我神通廣大,兩天內完成治療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媲美阿湯哥。有日一朋友在洛杉磯看醫生,因為塞車嚴重,在高速公路花了兩小時多,結果醫生看診不到二分鐘!在MRI掃描後,醫生發現右肩膀的肌腱斷裂,有快二公分的撕裂傷,可以開刀縫合,但是術後要使用吊帶,六個月後才可完全復原。我是個右撇子,這下子不就像廢人一般了,考慮再三還是小心右肩動作,先不開刀。七月,我完全不迷信,是巧合吧?就在那天我幾乎崩潰,不知道為什麼從早到完換了八次尿布,慘況空前創世紀來的金氏世界紀錄,我差不多玩完了,還好兩個兒子是我的情緒垃圾桶,我沒上吊、沒吃安眠藥啦!你們說説是不是見鬼了?
-
2021-10-3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健保大數據/心肌梗塞治療特色院所
急診件數No.1林口長庚醫院/時間就是「心肌」 打通愈快 救回愈多健保資料庫統計,109年林口長庚診斷心肌梗塞的門診總件數居全國第二,達32,857件;急診件數則是全國第一,達1,145件;於急診初次診斷為心肌梗塞人數也是全國最高,達869件。林口長庚心臟內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林佳濱認為與醫院地理位置,以及醫院團隊有絕對關係。林佳濱分析,林口長庚是桃竹苗地區唯一的醫學中心,南新北,包含新莊、泰山、五股、樹林的患者,也會往林口長庚送。林口長庚鄰近機場,曾有位台商搭乘飛機時心臟不適,抵台後馬上搭計程車直奔林口長庚。治療心肌梗塞必須與時間賽跑,心臟科醫師有一句名言「時間就是心肌」,愈快打通血管,能夠搶救到的「心肌」愈多。林口長庚通過醫策會「冠狀動脈疾病照護品質認證」,患者確診後必須在90分鐘內打通血管,也必須能全年無休立即啟動心導管室。林口長庚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多達50人、心臟內科加護病房床位數達20床,一般住院病房床位數、心內床數達120床,醫院團隊陣容堅強,能達到全人照護。林佳濱表示,心肌梗塞患者多與三高及抽菸有關,很多患者因心肌梗塞後,才被診斷出其他慢性病,後續接受團隊整合治療。門診件數No.1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平均47分鐘打通血管 遠低於國際標準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109年心肌梗塞門診件數逹35,386件,位居全國第一。中國附醫內科部心臟血管系心導管室副主任盧炯睿表示,中國附醫心臟血管中心病人抵達急診室到施行心導管手術打通梗塞血管(D2B)平均需47分鐘,遠低於國際標準90分鐘。盧炯睿說明,心臟疾病長年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又以急性心肌梗塞為首,病患往往面臨立即死亡的風險,伴隨不良預後也困擾終身。中國附醫心臟血管中心2009年成立胸痛中心,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搶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連4年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標章肯定。為提升醫療品質,除應用AI建置12種心律不整診斷程式,並加以開發ST上升型心肌梗塞的AI 心電圖判讀系統;同時運用胸痛中心資料庫建立依年紀、性別、不典型症狀及過去病史評分系統(ASAP Score),將這兩項創新輔助運用於急診胸痛病人,最短D2B縮短到32分鐘,榮獲去年第17屆國家新創獎。中國附醫除了有堅強的心導管團隊,更著重於心肌梗塞病患出院照護,包括藥物、戒菸門診、復健團隊、出院訪視,提供病患全方位的醫療。區域急診No.1新北市雙和醫院/設立心血管中心 心臟科醫師24H待命新北市雙和醫院109年心肌梗塞急救件數為535件,為區域醫院第一名。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劉如濟表示,院內多年前成立急性心肌梗塞治療小組,後來還擴大設立「心血管中心」,整合多科室治療心肌梗塞患者,依照個別狀況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台灣每年超過1萬5千多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在102年成立心血管疾病照護中心,105年正式成立心血管中心。整合多科室團隊為病患治療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內科、心臟外科、急診醫學科、家庭醫學科、復健醫學部、社區醫學部、營養室、藥劑部、護理部。劉如濟指出,雙和醫院的心臟內科、心臟外科皆有主治醫師24小時待命,不管任何時刻都有堅強的團隊,讓OHCA患者能在入院後第一時間接受治療。由於醫院是重度急救責任醫院,所以急診室都是主治醫師駐診,設有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STEMI)之起動機制。劉如濟表示,醫院不只急救系統完整,後續照顧系統也相當完整,有物理治療師提供完善的心肺復健計畫。另外,專任藥師還會與主治醫師溝通,依病人身體狀況給予不同用藥,並持續追蹤藥物療效反應及不良反應。地區門診No.1員林基督教醫院/術後長期用藥、追蹤 減少二次梗塞發生彰化縣員林基督教醫院109年心肌梗塞門診數9,178件,為全台地區醫院第一。員基副院長、心臟科醫師張永明說,一旦發生過心肌梗塞,術後除了長期用藥控制,一定得定期回診、調整生活飲食等,減少二次梗塞、腦中風等風險。張永明說,心肌梗塞是死亡率高的疾病,治療一定要搶時間,員基心臟科的設備引進和總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相同,不僅有兩間心導管室,五名緊急心導管醫師輪值。一般醫學中心才會處理的緊急心肌梗塞葉克膜搶救也能做。通常病人到院前在救護車上的心電圖就已上傳到醫院,一到院就能掌握搶救先機,搶救得快,病人預後會更好。心肌梗塞病患年紀有下降趨勢,張永明說,最近曾在一周內收治兩名三、四十歲的心肌梗塞病患,到院時都已梗塞,必須做心導管放支架,問病患平常都沒感覺不適嗎?病患自己說還好,反而家人說患者最近會說胸口悶悶的,年輕族群可能自認年輕,想不到心血管早已出問題。張永明說,心肌梗塞病人術後一定要定期追蹤回診,持續吃抗血小板藥,不要心存僥倖,因為「再一次」有可能就再見了,二度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通常術後狀況會更差。
-
2021-10-30 養生.人生智慧
不要靈堂和告別式!詹雅雯淚訴唯一掙扎放不下這件事
台語金曲歌后詹雅雯正努力對抗帕金森氏症,她上公視「36題愛上你」聊到自己確診後的心情,也鼓勵病友們「你們一定要接受,而你會活得更好」。詹雅雯前後入圍金曲獎10次,2008年以「人生公路」專輯獲得金曲最佳台語女歌手獎,整張專輯的製作都是在澎湖完成。她表示當年因離婚到澎湖療傷散心,卻在當地遇見她曾輔導過的女受刑人,她形容「她在廟宇學畫,村裡的阿桑知道也接受她的過往,還介紹兒子給她,就建立起家庭」,這段因緣際會令詹雅雯深有所感,因而創作出整張專輯。詹雅雯因兒時的困頓,讓她在演藝圈積累出成就後,開始帶著信念行善,甚至還自己組志工團回饋社會,吳姍儒稱讚她是「慈善天后」,詹雅雯認為自己不敢接受這稱號,解釋行善的心情是「錢要跟大家分享才叫做錢,因為錢只是放在你口袋裡的紙;你分享了,它才是利益」。今年初確診帕金森氏症,詹雅雯反倒在網路上更加活躍,並樂於與眾人溝通、對話,唐綺陽感嘆:「真的好像要奪走妳什麼的時候,妳的生命力就來了。」詹雅雯坦言:「病生這麼多了,我再不講的話,一猝死那怎麼辦?」炎亞綸也好奇,對網路上酸她「生病炒新聞」的質疑,詹雅雯反問:「出道30年,我為什麼要在這一年才炒新聞?」同時也認為「如果你認為我(病情)是假的,我多麼希望是假的啊!謝謝你的祝福,你真是菩薩!」聽了她正向的回應,炎亞綸忍不住表示:「老實說,真正生病的是丟出這個問題的人。」詹雅雯沒有自怨自艾,「生病了,我還在家裡待著,那不是浪費生命嗎?」她透露,先前因病在台大醫院住院期間,被醫護人員「我們不希望病人把自己當病人」的道理所點醒,所以自己用實際作為鼓勵所有病友「你們一定要接受,而你會活得更好」。如今對生命的體悟更深,詹雅雯也對人生最後一刻如何走過已有想法,她說「我喜歡梔子花,其他什麼都不要」,認為不用辦告別式、不要有靈堂,只希望朋友們「去買一束梔子花,放在哪裡都好,我就覺得這芬芳的人生可以有一個很圓滿的結局」。看似堅強的詹雅雯,聽到唐綺陽一句鼓勵的話「盡量活得比爸媽久」,忍不住當場落淚。她紅著眼眶說:「這原本是我最大的問題,但這個癥結我也放下了,我一直在掙扎要活得比父母久,但後來發現人的因緣……我連這個都要放下。」
-
2021-10-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藍委質疑疫苗不良反應通報失靈 疾管署:加強和基層溝通
國民黨立委林文瑞今天表示,民眾陳小姐向他陳情,她在7月打完第一劑AZ疫苗後出現下肢無力的症狀,之後就醫醫生只開消炎止痛的藥給她,但她症狀逐漸嚴重導致多次跌倒,進行關節更換手術,還因此向親友借貸度日,林文瑞認為政府有責任向國人說明並提供醫療救治和救濟的管道。林文瑞今天舉行記者會。陳小姐說,她打完第一劑AZ一周後開始腳無力,越來越嚴重,變成不能走路,她連絡衛生局,衛生局幫她叫救護車送醫,醫院幫她做核磁共振等檢查都顯示沒有問題,醫生開消炎止痛的藥給她,她回去後頻繁跌倒,粉碎性骨折,換關節手術花很多錢,向親友借貸度日,醫生一直跟她說她的狀況和疫苗無關,相關單位在問題還沒解決的情況下還一直催她打第二劑,她因此向基隆市議員韓世昱和林文瑞求助。林文瑞說,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截至10月20日為止,國內接獲疫苗不良事件通報已破萬件,這樣的數字令人心驚,打疫苗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造成許多人不安,政府不斷強調打疫苗是「利大於弊」的選擇,這說法固然沒錯,但是針對注射疫苗後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政府也有責任向國人說明並提供醫療救治與救濟管道。林文瑞說,唯有完善救濟國人才能安心打疫苗。衛福部目前雖已成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理疫苗受害事件,但救濟程序漫長,審理過程緩不濟急;且若第一線醫事人員警覺性不足,未能將病患列入不良反應通報系統,就更遑論後續的疫苗安全性監測機制是否能夠及時介入,對於第一線醫事人員的相關資源挹注,衛福部與指揮中心責無旁貸應負起最大責任。國民黨立委吳怡玎說,這麼多不良反應事件,政府的數字、資訊公開透明很重要,不要蓋牌,對於相關案件政府應該從寬認定,也希望中央和地方溝通,讓通報條件和流程更清楚,在證據的取得上該驗血的要驗、該檢查的要檢查,不要讓民眾覺得政府鼓勵大家打疫苗,但事後有不良反應都不理,這會影響施打意願。台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研究所教授何建志說,新冠疫苗是人類首次施打,很多實證醫學還在進行,許多因果關係還不夠明確,國人相信政府所以打疫苗,政府應訂定相關SOP,協助基層醫療人員及早診斷疫苗的後遺症和副作用,陳女士的案例,若能及早做血栓檢查,用藥物緩解,狀況可以避免,在修法部分因為母法已經有了,政府可以制定行政命令統一程序,讓委員及早發放救濟金,也讓民眾知道政府會照顧人民。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有持續和醫療院所溝通,表明因果關係不是通報的必要條件,未來會持續加強溝通,也會告訴衛生局他們也能協助通報,受害救濟民眾可以自行提出申請,只要填申請單,不須提供病歷、佐證,他們會調閱,有獨立專家委員會審理因果關聯性,若民眾懷疑自己打疫苗後的不良狀況和疫苗有關都可以通報,不需要確定因果關係才能通報,也都能提出申請,他們現在都強化流程,會加速審議速度。
-
2021-10-29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疫情失眠加劇! 4成有困擾 亂吃安眠藥死亡風險增
疫情期間衝擊,民眾面臨工作及經濟壓力、家人衝突、憂心染疫等,導致睡眠問題增加。醫師提醒,若長期受失眠困擾,且不當服用安眠藥易導致成癮,死亡風險增加,甚至又加深憂鬱狀態,陷入惡性循環。台大醫院精神科名譽教授李明濱指出,曾有患者因近三個月內出現憂鬱問題就醫,一問之下發現吃了十二年的安眠藥。由於藥物長期抑制腦部,對精神健康未必佳,再加上近期疫情壓力大、愛犬過世,才引爆進一步憂鬱問題。李明濱今天在國衛院論壇討論指出,據統計全台15歲以上人口,有250萬至300萬人有睡眠困擾,吃的安眠藥多到可以繞台灣高速公路一圈,且用藥問題名列前茅,就連去年有4萬個自殺案件通報,近三成使用鎮靜安眠藥尋短。近二年又遭逢國內外新冠疫情爆發,面臨經濟、人際、工作等多重壓力下,民眾反映在睡眠出現困擾。另外情緒困擾上,也要多關心曾確診及隔離民眾、800名確診死亡者的家屬或疫情下中小企業員工的身心狀況。台大醫院睡眠疾患中心主任陳錫中指出,失眠90%都跟其它共病有關,如高血壓、新衰竭、COPD(慢性呼吸道疾病)等,而心理因素中憂鬱症就占一半。據統計數據指出,使用安眠藥的風險勝過失眠症本,其死亡機轉不明,但可能跟兩點息息相關。第一,患者本身的多重疾病,本身就導致風險增高,第二,部分安眠藥會抑制呼吸、增加死亡風險。他說,「百分百安眠藥並不存在,長者用藥的安全性仍未定」,安眠藥的副作用跟使用量成正比,要協助病患正確且適量使用。台大醫院護理學系副教授吳佳儀表示,鎮定安眠藥與不良癒後等死亡風險,包含如車禍、跌倒意外、嚴重感染及憂鬱、夜間死亡、惡性腫瘤等,但民眾面對長期失眠,往往就醫及尋藥過程,時常覺得無效、不知道該怎哪個醫師幫忙,陷入惡性循環。據統計,國人失眠比例占四成,輕微患者占二成五、中重度患者則占一成五。在安眠藥使用上,更名列國際排名第6至10名,且在103年至107年逐年上升,他說,患者面臨不同階段的共病都需要被判斷,進行跨科的失眠處置流程,也可發展睡眠App等科技輔助。另外包含患者可進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焦點團體治療等,還有建立「找對醫師用對藥」等觀念,也需要改善醫學、醫師教育,提升醫事人員對用藥了解、跟病人建立討論及溝通,同時也要建構失眠處置流程,讓民眾初次看診就遇到「對的醫師」,避免藥物濫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可以進行呼吸放鬆、肌肉放鬆、靜坐瑜珈等幫助改善睡眠困染。國家衛生研究院也特別邀請國內十名睡眠醫學及跨領域專家,薈萃十七個經典指引,撰寫七萬字的「失眠診治準則」供醫界指引,內容可針對心臟病、懷孕、更年期等不同患者,一般民眾也可按照自己的需求挑選章節閱讀。※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10-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癌末病人臨走前真誠地與家人說完「人生四道」
【編者按】生離死別是人生無法避免的殘酷事實,本週的主題是探討不同層面的死別。一位麻醉科醫師以充滿感性的文筆分別寫出兩種不同人生階段的死別,一篇是描寫孕婦與剛從母體分離的死胎,一篇是勸三十幾歲的友人不要再讓癌末的姊姊繼續治療而受苦,以及一篇來自安寧照護的工作人員與面臨人生最後階段的癌末病人解說「道謝」、「道愛」、「道歉」、「道別」的「四道人生」。第一次看到來自中國南京的陳姓男子是一個月前的事。那時,他剛入住安寧病房,正由太太陪他四處熟悉環境。陳先生身材高瘦,看來虛弱,卻談吐文雅、舉止大方,給人不錯的印象。根據資料,他現年才四十出頭,卻已是胃癌末期的病人。陳太太可以使用簡單的英語,加上手勢與肢體動作,勉強能夠與團隊溝通;陳先生本人則僅有英語單詞的程度,表達困難,聽力也相當有限。見到我,他們很高興團隊裡面有了「溝通無礙」的人;也因為這個緣故,我每次值班時,都想辦法多花些時間在他病房,或者與他們夫婦聊天,或者幫醫師或者護理師當翻譯。陳先生在中國是工程師,來到加拿大之後,因為語言方面的障礙,只能在研究室擔任技工之類的工作,無法展其長才,有些鬱鬱不得志。他長久以來就被胃疾所苦,後來不幸被診出是胃癌,在中國曾開過刀,也做過相關的治療。安然過了一些日子;本來以為已經逃過一劫,哪知去年再度復發時,已是病入膏肓的末期。陳先生對自己的病情相當了解。雖然不幸正值壯年就得了不治之症,身為虔誠基督徒的他,倒也沒有什麼怨言;他認為這是神的旨意,他唯有接受一途。對於「死亡」之後的去處,他也堅信不移地認為他會回到天父那兒,享受永遠的福樂。「不過,我擔心的是瀕死時,可能會疼痛難當,也因此在無法控制之下而走錯路,到不了天父那兒。」有一天,陳先生有些憂心忡忡地對我說道。我告訴他減輕疼痛是安寧療護的目的之一;並安慰他照顧團隊會竭盡所能,讓他的疼痛減到最低。同時,我也教他簡易版的藏傳佛教「頗瓦法」——觀想著形殘體弱的自己正浸淫在一片光明、溫馨的天父大愛之中,讓自己變得清淨自在、無掛無慮,也得到安慰與療癒;同時,觀想當年降生世間,以救贖人類罪惡的耶穌基督,正站在遠處的那端,用博愛、慈悲治癒自己;同時,微笑著向他招手。這時,他就可以一面向祂表達堅定的信仰,並懺悔自己的過失,一面淡定自如、安詳無懼地藉著他們之間息息相連的心,向祂飛去,投向他的懷抱,奔向永生。「這樣我就不會走錯路了嗎?」他將信將疑地問著。我解釋說:這種預備方法,在西藏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讓無數人得到善終;當然,我是把原先「頗瓦法」裡使用的「佛」、「菩薩」,或者「先賢大德」,用耶穌基督取代而已,其作用應該相同。我還鼓勵他平時就要隨時準備,最好,在他每天就寢前的晚禱之後,就施用「頗瓦法」來預備身心。聽我這麼說,陳先生鄭重地答應說他會照著做的。一星期之後,我再看到他時,他雖然身體又羸弱了些,但是反而精神奕奕,臉上常有笑容。那天,我沒看到他的夫人,病房裡卻有一位遠道來自中國的訪客——陳先生的孿生兄長。這位只比陳先生早了五分鐘出生的哥哥,下飛機後,就立刻搬入病房陪弟弟;而將絕大部分原來是弟媳婦一手包辦的照顧事宜,完全攬了過來。他們兄弟幾年不見,再相見時,雖然依舊手足情深,卻也已經到了死別的前夕,令人不勝唏噓!因為病情的關係,陳先生已經無法嚥下固體食物;只能飲用流質。而他又特別喜歡有糖飲料:一會兒就要他哥哥為他到廚房拿冰淇淋,一會兒又請他到外頭買奶昔或汽水。一天下來,他哥哥跑進跑出、跑上跑下的,總會不下於十來次,他卻不厭其煩地為弟弟服務,絲毫都不曾有過怨言。看弟弟吃得開心,做哥哥的,雖然心痛,卻也感到欣慰。有一天,我在陳先生的病房裡陪他,看他哥哥跑來跑去地,突然我注意到,每次陳先生由哥哥手中接過飲料時,他都只是笑了一笑,就開始開懷暢飲。趁著哥哥不在,我笑著問他怎麼不曾聽到他給哥哥道謝。聽了我這麼一問,陳先生怔了一下,接著說:「自己人嘛!不用客套的。」我知道在華人的文化傳統上,自己人的確不講客氣話的,但是,為了訓練自己謙虛的美德,也讓他人感受到自己那一份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感激之情,「客套話」還是不能少的。我這麼說了之後,陳先生點點頭,同意我的話。把「道謝」介紹給他之後,接著,我又跟他談及「道歉」與「道愛」的必要性。陳先生想了一想,說「道謝」和「道歉」都不困難,但是「道愛」有些難以啟齒,畢竟,在華人的文化裡,除了熱戀中的情人之外,這是不太常表現的感情,「愛」字更是很少掛在嘴上。於是,我請他試著用英語說:「I love you!」簡單的句子難不倒陳先生,練習了幾次,他就說得清楚、懇切了。正說著,陳先生的哥哥由外頭進來,給他帶來一小罐橙汁。陳先生一邊伸手接過果汁,一邊看了我一眼,同時清楚地向哥哥說了聲:「謝謝你!」才說完,做哥哥的萬分驚奇之餘,隨口答道:「謝什麼?自己親兄弟!」聽了哥哥這麼說,陳先生連忙說:「不!不!不是這麼說,自己人也該道謝的。何況你大老遠跑來看我,又任勞任怨、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我真的是特別感激你的;我、我……I love you!」聽弟弟這麼說,哥哥起先有些愣住了;一陣子之後,感動得一個大步跨過去,把弟弟緊緊抱住,兩個人頻頻拭淚。我見狀就一面遞給他們面紙,一面起身,悄悄離開病房,以便他們兄弟好好宣洩他們之間比血還濃的親情。「道謝」、「道愛」、「道歉」和「道別」俗稱「人生四道」,其實就是人際之間交往時最真摯、也是最需要表達的感情,這卻也是人們以為理所當然而經常忽略的事。如果我們在平時就把前三者時時發自內心,放在嘴邊、學習表達,不僅可以增進情誼,在最後那時刻來臨時,「道別」也就比較容易了。離開了陳先生的220病房,我為陳先生這麼快就能不拘泥於「與家人不用客套」的傳統習俗而慶幸。我相信在他與家人真誠交心地「道謝」、「道愛」、「道歉」之後,在最後一次修習「簡易頗瓦法」時,他也應該可以自在地與至愛的親朋「道別」,而瀟灑地投向耶穌、進入永生的。(本文所述發生於溫哥華新冠疫情爆發前)
-
2021-10-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自購疫苗柯文哲透露:已跟陳時中談 中央說會買夠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赴議會專案報告防疫振興等相關政策。對於台北市將編列28億元預算自購第三劑疫苗,柯文哲透露,他大前天晚上與衛福部長陳時中談疫苗施打需求量能的問題,也跟陳時中提到北市自購疫苗第三劑議題,柯說,陳時中的意思是,「中央會想辦法買到足夠的疫苗」,柯當場回,那不要緊,北市府這幾天會發函給衛福部,要衛福部回函給市府中央的疫苗採購計畫及時程,等中央的採購計畫怎麼樣,再來決定台北市這28億元預算,要怎麼處理。柯文哲說,日前他為了疫苗的事情,他親自拜訪陳時中,因最近有疫苗供需與量能施打的問題,他認為,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第一步,找陳時中是為了因疫苗一下子多,一下子少,尤其台北市從第二期到第十一期,準備的量與實際打的量多了35萬,儘管衛福部還是有多開需求,但台北市最後還是有剩餘的量,未來疫苗的供應與施打,經過溝通後,gap差額應該會差少一點。柯也說,當天他也問陳時中,北市府這幾天會針對自購疫苗發函給衛福部,陳時中的意思是說,中央會想辦法擺到足夠的疫苗,柯說,那不要緊,北市府回函給衛福部,給市府疫苗的採購計畫及時程,北市府跟議會爭取預算也比較好討論。柯文哲表示,台北市這28億元自購疫苗會先放著,等衛福部的公文來,中央疫苗的採購數量時程,台北市再來決定疫苗自購28億元怎麼處理,比較有科學根據。柯文哲表示,台北市自購疫苗的結碖是,北市府先提出28億元預算,台北市政府的採購程序也都準備好,就等中央的採購計畫怎麼樣,再來決定這28億元預算要怎麼處理。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澎湖老翁打莫德納皮膚潰爛 莊人祥:是舊案
隨疫苗大規模開打,國內疫苗覆蓋率達69.49%、劑次人口比為每百劑 99.09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新增139件不良事件,其中9件死亡。而針對傳出澎湖男性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皮膚潰爛,莊人祥則表示,此案為舊案,7月14日已通報不良事件,衛生所也已協助家屬申請VICP。新增九件死亡事件中,五例為AZ疫苗,為2女3男,年齡介於43歲至84歲,接種疫苗後6日至65日間發生;4例為接種莫德納疫苗,為3女1男,年齡介於69歲至76歲,接種疫苗後15日至27日間發生。至於澎湖個案,莊人祥表示,為一名70歲老翁,本身有高血壓、乾癬等免疫疾病。7月2日施打第一劑莫德納,當天未出現不舒服症狀,返家後當天雙下肢紅疹,7月5日出現發燒、輕微呼吸困難、皮膚紅疹、膿包而前往急診就醫,後續發展成急性廣泛性膿皰症,7月14日已經通報不良事件,目前衛生所協助家屬申請救濟。另有民眾陳情自己的哥哥接種疫苗後疑似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但健保給付住院僅42天,不知如何是好。陳時中則表示,需再與醫療院所了解,若能知道哪家醫院較能清楚狀況。但一般住院天數,健保的規定為參考值,而非「死規定」。但個案住院天數已足夠,有例外時或許需和醫院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