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7 科別.消化系統
搜尋
溝通
共找到
2369
筆 文章
-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專訪鐵人部長/不讓小明入境 陳時中坦言:痛苦的決定
新冠肺炎疫情來得又急又兇,二月中旬我國宣布准許陸配子女返台後引發爭議,隔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一席「自己選擇的國籍,必須自己承擔」取消前一天宣布的政策;相隔一個月,歐美疫情蠢動,大批留學生魚貫返台,指揮中心卻未在第一時間禁止,遭批評「雙重標準」。陳時中細說決策過程,坦言都是痛苦的決定。陸委會將無我國國籍的陸配子女稱為「小明」,陳時中說,陸配子女沒有台灣國籍,對政府而言等同不是台灣人,另依照兒童權利公約,保護弱小兒少,第一順位是孩子父母,其次是孩子所在地的國家,陸配子女首要負責的是中國社福單位。但陳時中說,當時中國若知,社福單位無力承受這群陸配子女,台灣將啟動人道救援,一定給予幫助。陳時中說,中國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簽署的國家之一,台灣並不是,國內是配合公約立法。但他也坦承,當時做的這個決定很痛苦。他說,當時全球都有人想來台灣,但我們無法承接這麼多人,以武漢包機為例,並不是不讓武漢滯留台人返台,而是武漢封城,是中國不讓他們離開,加上包機過程爭執不休,兩岸溝通需要談判技巧,指揮中心夾在中間很痛苦。但他的立場一直是,只要國人希望,都幫助他們快點回來台灣。陳時中說,每次的決定都是未知、具有風險的,每次他都得為決定負責。對於外界看待他是一位不帶政治色彩,具專業形象的指揮官,陳時中笑說,「我其實是政治性格很強的人」,只是他不會帶著政治性格處理公務。另外,台灣至今將COVID-19稱為武漢肺炎,陳時中說,當時稱為武漢肺炎是有道理的,主要是疫情發源在武漢,沒想到後來疫情擴散全球,目前已是全世界流行的疫情。不過現在各界都知道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為何,那就混著用就好了。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專訪鐵人部長/陳時中爆 封酒店時怕走在路上被揍
台灣新冠肺炎防疫成功,除疫情資訊透明,建立民眾信心功不可沒,指揮官陳時中下達政策的魄力也備受關注,但快刀斬亂馬的霸氣下藏著無法與外人道的痛苦。陳時中昨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不論是決定不普篩、禁歐美來台都使他承受莫大壓力,甚至怕封酒店後,走在路上被打。陳時中三月十一日在例行記者會中預測,歐洲疫情傳播恐比亞洲快速,第二波疫情來襲,感染者將從歐洲掃回台灣。陳時中十三日緊急與外館溝通禁止歐洲人士入境事宜,公開封境條件,希望將外交和經濟衝擊降到最低,「疫情比預期的更快,沒想到討論完第二天就全關了。」指揮中心三月十四日緊急公佈,三月十七日起禁止歐洲申根國家等外籍人士來台,對禁令的質疑聲浪席捲而來,陳時中說,「我們知道歐洲的疫情要起來了,我甚至覺得還是晚了一兩天。」禁止歐洲人士入境是壓力最大決策之一,但再晚幾天,對國內疫情威脅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隨國際疫情逐漸失控,指揮中心下令三月十九日「封島」,僅剩國人可入境,隔日國內單日最多確診個案,廿七例新冠肺炎確診者,境外移入就有廿四例,國內疫情到最緊張的時刻,開始出現呼籲政府執行普篩的聲音,但陳時中認為,普篩只為政策背書的工具,無效又會帶來混亂。陳時中說,連韓國也只是針對疫情非常嚴峻的大邱市執行普篩,台灣僅是零星社區感染,沒有條件花大把錢普篩,讓偽陰性多引爆恐慌。面對未知的新冠肺炎,每個政策都有風險存在,陳時中坦言,決議台灣不普篩當下很緊張,「我必須為我所做的決定負責,還好方向沒錯。」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四月八日國內出現北部酒店女公關確診,陳時中背負龐大壓力,馬上宣布全國舞廳、酒店自四月九日起無限期停業。雖陪侍業者自那天起全數「乖乖」關門歇業,「有一陣子還是會怕走在路上可能被打,更擔心轉地下化,反而有害防疫。」原各界害怕酒店女公關一百多名相關接觸者會成為擊潰社區防線,不料監測期滿無新增陽性個案結案,無進一步擴大社區風險,在全台民眾歡慶又逃過一劫之際,陳時中內心卻百感交集,「案379沒有外擴,我也壓力很大,就怕業者跑來抱怨,沒造成疫情為什麼關酒店、舞廳。」舞廳、酒店停業「滿月」之際,陳時中五月八日宣布,業者落實防疫及安全措施就可復業,此令一出,排山倒海的壓力再次找上陳時中,地方不滿背負八大復業壓力,還好台南已率先同意舞廳開業,「回復社會原來的樣子,我們都不反對。」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專訪鐵人部長/陳時中下一個挑戰 可能比防疫還困難
防疫有成,陳時中成為我國有史以來滿意度、知名度最高的衛福部長,挾著超高人氣,他即將挑戰另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那就是調漲健保費率。陳時中接受聯合報專訪時直言,「調整健保費用,不是不講的問題」,再過不久,就需面對。調漲健保費率幾乎是歷任衛生署長、衛福部長不敢碰觸的敏感議題,每次調漲,就會折損一位政務官,前衛生署長李明亮就在宣布調高健保費率後請辭下台。對此,陳時中表示,希望在他任內打破這項折損官員的隱性慣例。對於這個燙手山芋,即將接任第二任衛福部長的陳時中並未迴避,將採取直球對決,希望發揮自己善於溝通的專才,讓民眾瞭解提整費率的必要性,進而形成共識。為了解決健保財務困境,日前民進黨立委、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提出提高部分負擔方案,對此,陳時中持保留態度,且有具體想法。他認為,如調高部分負擔,不利於貧苦人家,違背健保基本精神。舉例來說,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提高就醫部分負擔就可能出現「出得起五萬元的人不用死,而出不起五萬元的人就沒了活下去的機會」殘酷案例。對於同為執政黨立委所提方案,陳時中說,「只能讓一點點」,不可能全盤接受,例如提高檢驗項目部分負擔,之前外界提議每次患者自付一千元,對許多人來說,這根本沒什麼,但有些人經濟能力不好,連買便當、顧三餐都成問題,怎有能力再付一千元。如真要調高部分負擔,陳時中認為,「需有公平機制」,他提出初步構想,先計算國人一年平均就醫次數,這就是上限,例如一年平均十次就醫,從第十一次起,才拉高部分負擔,且應有配套措施,排除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相較之下,陳時中說,「調整健保費率,比較公平。」,希望透過更理性的討論,達到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讓政府、雇主、勞工等三方同意,獲得共識。陳時中認為,勞工朋友應該想得更深遠一點,提高健保費率,看起來表面上每個月要多繳一些保費,但實際獲得的就醫保障會比較多。調升健保費率,增加健保經費,就能加速新藥、醫療新技術的引進速度,造福更多患者,陳時中說,「健保大水庫不夠,就無法投資新藥、新技術。」「如果為了省眼前的一塊錢,可能未來必須多付十元醫療費用。」陳時中以C肝口服新藥為例,健保尚未給付之前,老闆等有錢患者花一百八十萬元完成療程,認為很值得。但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如果健保不付,怎可能負擔得起。陳時中強調,很多人認為調高健保費率對勞工不利,事實剛好相反,依照健保規定,勞工、受顧者如果多出一元,政府及資方就必須多出三元,等於多享受三塊錢的健保利益,未來將盡全力爭取勞工界支持,積極協商溝通,尋求合理的費率調整方案。
-
2020-05-16 性愛.愛情診療室
讓女人失望的不是你沒有錢,而是這兩個字!
你知道嗎?婚姻是憑藉自己的勇氣和努力,用雙手為兩人創造幸福,而不是讓別人給她幸福;婚姻是在一起踏實奮鬥,婚姻是會為了兩個人共同的未來拼了命的努力。假如你遇到了一個女人願意和你同甘共苦,永遠不要低估她的決心,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女人和你同甘共苦的決心,但你要拿真心來換。因為,讓女人失望的不是你沒有錢,而是….在你身上看不到「希望」。女人不說不代表她不知道…女人不計較不代表她就不在乎…寬容別人,就是在善待自己!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生路!不要讓自己的眼睛蒙蔽了你的心,時間是最好的證人,會讓你懂得,日久不一定見真情,但是一定會見人心!夫妻恩愛物語,只要牢記這七個字!不要讓一個女人適應孤單,一旦她適應一個人了,也就不再需要你了。人人都說女人不要太要強、太獨立、太厲害,不然會讓人討厭,可是…女人若不要強、不獨立、不變厲害,誰又會在你最無助的時候伸出援手?所以女人只能讓自己堅強,只能夠沒有人的角落裏 獨自療傷,一個女人願意給男人多少時間,就是他有多愛你,其實,老公們都要知道一個男人條件再好,他沒有時間陪你,也是多餘的。助「性」!凱格爾運動找回女性陰道緊實度如果他愛你的話,怎麼會擠不出時間?女人生氣的時候 其實不是哭也不是鬧,而是 “沉默”,當兩個人沒有爭執,沒有淚水,沒有言語,沒有交流,那麼他們的愛情婚姻之路也到盡頭了,而一個男人最大的失敗就是,把疼愛自己女人的機會讓給別人,一道菜涼了我們可以再熱,一顆心若涼了卻很難再熱,怕的是一熱再熱,那顆心會變的七零八碎。老天給了我們一顆心,是要我們用來愛的,不是用來傷的,而人冷了,可以找個地方取暖,但心冷了,卻是很難再暖過來。兩個人的世界,不怕吵架,”怕冷漠”冷了一個人 ,冷的卻是兩顆心。婚姻是一條很難、很漫長的路,兩人相處難免有衝突,但是千萬不要讓對方感到心寒,給彼此溝通的時間與機會,才有希望互相扶持、陪伴、鼓勵,幸福 將會伴隨著你們。
-
2020-05-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韓媒刊登陳時中投書 分享台灣防疫經驗
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投書韓國英文報韓國時報,分享台灣應對這次2019冠狀病毒疾病做法,表達台灣對全球衛生安全無法置身事外的立場,期盼各界堅定支持將台灣納入世界衛生組織。陳時中投書連續兩天登上韓國媒體版面,韓國主要英文報之一的「韓國時報」(The Korea Times)今天刊出陳時中投書,題為「全球衛生安全,台灣無法置身事外」,分享台灣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防疫做法。文中提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截至5月10日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確診病例超過400萬名,超過28萬多人死亡;而台灣在去年底確認中國武漢發生不明原因肺炎時,立即啟動武漢直航班機登機檢疫措施,超前部署預防人傳人風險,至今累計確診440例,主要為境外移入,6例死亡,顯示防疫成效顯著。陳時中在文中分享台灣防疫實際做法,包括在第一時間根據國際疫情變化趨勢,滾動式調整登機檢疫、發燒篩檢、健康聲明需求及針對三級流行國家入境者執行14天居家檢疫等邊境檢疫措施,並建置入境檢疫電子系統,與社區關懷及生活支持管理資訊系統串接,也將旅遊史註記在健保IC卡,方便醫生及早發現可能個案。在檢驗部分,除依疫情變化逐步擴大監測採檢範圍,也回溯性採檢流感重症病人、社區上呼吸道監測個案及上呼吸道等群聚事件個案檢體檢驗結果為陰性者等高風險對象,在初期阻斷社區感染可能。文中也提及防疫必需品口罩的相關措施,台灣在1月24日就開始管制醫療用口罩出口,並徵用、擴充口罩產能,以健保卡實名制配發購買,確保醫療、防疫、民生與產業所需。陳時中強調,維護全球衛生安全亟需全體人類共同努力,台灣雖不是WHO會員,但無法置身事外,除主動通報確診案例,也積極與各國交流相關資訊,避免全球衛生安全因缺乏溝通及透明度產生致命盲點。陳時中也籲請WHO及相關各方關注台灣長期以來對全球公共衛生防疫及健康人權的貢獻,堅定支持將台灣納入WHO,讓台灣完整參與WHO各項會議、機制及活動。
-
2020-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實名制洩個資? 陳時中:改稱實聯制「為實際聯絡到」
國內疫情趨緩,各措施逐步鬆綁,今起中職放寬入場限制至每場球賽2000人,球迷可食用球場內販售、附酒精棉片餐盒,親子入場將安排連號座位;新北市府今也公布,5月18日起第二階段第一梯次疫情管制開放範圍,包括社區大學正式開學、銀髮俱樂部及社區關懷據點課程。近來室內、室外活動都會討論到實名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實名制是便於日後疫調的即時性。實名制一定是在個資不會被濫用前提下執行、規畫,「實名制的名,可能牽涉不是我們需要的個資,所以可能改稱實聯制」,意味著實際聯絡到各個對象,符合個資保戶與疫調需要。針對新北市這一波開放包括社區大學正式上課,須量體溫、戴口罩、旅遊史調查,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避免中途報名、旁聽」。銀髮俱樂部、社區關懷據點課程,也因為長輩居多,需要遵守防疫規範,維持不共餐。侯友宜表示,戴口罩原則沒有改變,校園內仍要戴口罩。對此,陳時中表示,侯今早所提的防疫相關內容是健康人不用戴口罩,戶外維持社交距離不用戴口罩,仍是照指揮中心原來所制訂的防疫大方向進行。針對健康指標維護旅行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關於認證標準與家數,這方面是由交通部規劃,認證部分詳細狀況需要再跟交通部了解。鐵路是否口罩解禁?陳時中表示,事業單位提出草案,還有些細節我們再來溝通,盡快公布。
-
2020-05-15 失智.名人專家
陳屏如/一株開啟記憶鑰匙的菜苗 讓失智者拂去孤單與寂寞
那一天是個春暖花開,微風徐徐,也是阿花(化名)回診神經內科的日子,第一次見到她,她的頭總是低低的,不發一語,向一旁的兒子說明身分及初步的基本認識後,我緩緩地蹲在阿花輪椅旁,輕撫她的雙手,輕喊她的名字,讓她感覺到我手心的溫度,溫柔的安撫使其安心是很好的做法。終於,她抬起蓋頭來,有了一絲回應,那一聲妳好,在一旁的兒子突然哽咽抽蓄著身體,告訴個管師說母親已經好久沒有講話了。進一步了解,平時主要照顧者兒子上班,阿花白天一個人在家看電視直到睡著,漸漸地互動減少了,反應也變慢了,直到煮的菜味道改變、淡漠、記憶也比較衰退進而就醫檢查。聽聞阿花以前很喜歡種菜.栽種植物,兒子擔憂母親一個人在菜園中暑,漸漸地阿花因此沒再去菜園了。於是個管師跟阿花引導也分享自己種菜遇到的困境,原本沒什麼精神的阿花整個眼睛都亮起來,從兩三個字,願意慢慢講至五六行句子,內容是分享栽種經驗。失智症藥物主要的治療方向為延緩退化的速度,還記得亞東紀念醫院一般神經內科甄瑞興主任曾分享過的文章也提過多運動、多動腦等非藥物治療,平均能讓失智症患者延緩惡化兩至三年。照顧失智症個案應以家庭為單位,最終希望個案發揮潛能,維持尊嚴‚對其家庭有所幫助。也因阿花久未出門,更別說提到「課程.失智據點」的詞彙了,所以當話題來到這兒,個管師會把詞彙轉換成「憶能促進站」 (合作的據點課程及非藥物課程的另一種說法),阿花表達她都不會,於是換個方式鼓勵著阿花,也鼓勵兒子。剛開始阿花若沒有意願上課的時候,可以在陪著她來醫院檢查的時候,順道看看個管師種的菜有沒有成功,無論是否會馬上忘記,聽到關鍵字「種菜」能燃起阿花的意願, 記憶鑰匙也隨即開啟,過程中需避免命令的口氣,換個想法,長輩生病了不是故意的,需要的是幫忙不是爭辯。叮嚀著兒子要多方嘗試,照顧沒有為什麼,惟有學習如何應對溝通是最重要的,聽完兒子決定一試。那以退為進的方法 ,阿花真的如期來到了課堂,在老師的帶領之下 ,保有阿花現有的功能,再者透過職業.喜好,讓她燃起願意動腦的動機及執行,更能從社交活動課程來幫助大腦認知功能的活化,延緩失智退化的速度。 過沒多久,又再次來到阿花回診的日子 ,阿花開心的臉龐,在她種的菜苗旁,那一刻就像一縷和煦的陽光照耀在他們的身上,兒子表示阿花短期記憶可能在轉身之後就遺忘,但是,她出門仍不忘帶著那一株栽種成功的菜苗來到醫院,兒子納悶微笑著; 個管師予以說明其實這些都在建立固定的生活常規以減少混亂的產生及緩解照顧者壓力的不二法門,也是讓照顧者在這條漫漫之路,降低徬徨,增加家屬習得因應技巧,助於喘息及紓壓。結果怎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改變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 如何用一鑰匙開啟阿花的意願,那就是要保有尊嚴,拂去孤單寂寞的感覺,那一株菜苗的溫度,就會悄然地滋長在這個家庭裡,祝福著,也讓愛綿延。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5-15 橘世代.好野橘
總是談錢傷感情?專家教你如何保障財產又不傷夫妻情
有研究指出,不論情侶或是夫妻,感情失衡很大的原因就是錢,所以跟另一半的理財方式也非常重要。理財理不好,感情也不會好的。我針對情侶跟夫妻,在不同階段提供不同的理財策略。以情侶來說,還是算獨立的個體,所以最重要的事就是必須要經濟分開,不要把錢混在一起。不要想說現在感情很好,就把錢都放在一起用。當然,我的意思不是出去吃個飯,連一塊錢也要AA,我指的是要有各別帳戶。在情侶階段,判斷對方的理財概念還有金錢觀是很重要的。我相信現在正在看這本書的你,都是對投資理財有概念,或是想要開始理解投資理財的人。如果你的另一半對理財完全沒有概念,走入婚姻後,就很容易因為錢吵架。以我自己為例,我在認識我老公時,他的理財多半是聽從朋友的建議,跟保險業的朋友買保險、跟做房仲的朋友購屋等,缺乏自己的判斷能力。我們交往後,我每天會跟他分享各種投資理財的理念及概念,他也漸漸耳濡目染,對投資理財也越來越有概念。現在我們可以一起理財,一起投資,有了共同的話題跟目標,感情自然也更融洽。判斷對方的金錢觀方式有很多種,你可以看他是不是很小氣的人?是不是月光族、揮金如土?也可以試著跟他聊一些理財的話題,觀察他的態度。你會發現,有些人會覺得很不耐煩,也不願意聆聽。如果一直呈現這樣的態度的話,未來你們有很大的機率會因金錢觀差異發生糾紛。這裡想要強調的是,並不是一定要找很會投資理財的對象,而是他必須跟你一樣願意學習、彼此溝通,未來才會是能跟你一起努力,創造更好生活的好隊友。而夫妻更像是一個共同體,共同組織一個家庭,共同為彼此的未來努力。所以這裡建議經營共同帳戶。共同帳戶有兩種:1.以相同金額建立共同帳戶這個方式適用於夫妻薪資差不多時。兩人每月固定存入一樣的金額到共同帳戶。比如說兩個人每個月賺五萬,那就可以每個月都固定匯三萬到共同帳戶。這個共同帳戶用於支付所有的家庭支出,若有小孩也可以從這個帳戶裡去支出。2.以比例金額建立共同帳戶如果兩人的薪資很懸殊,比如說老公賺十萬,老婆賺五萬,這樣如果必須每個月支出一樣的金額,老婆壓力就會相對大一些。這時可以用固定比例的方式,比如說薪資的50%,這樣老公就勢必會多出一點,因為他賺的錢比較多,不過還是在可以負擔的範圍。共同帳戶的好處,就是使兩個人對家庭都有責任,為家庭的支出付出一些心力。另外,保有自己獨立帳戶跟使用金錢的權利也比較不容易吵架。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價值觀跟金錢觀,想花錢的地方都不太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除了要經濟獨立外,夫妻之間也要保留給彼此用錢的空間,這樣就能大大降低彼此為錢爭吵的機率。針對這個共同帳戶,還可以去辦一張兩個人都喜歡的信用卡(正、附卡方式),不論是累積里程、現金回饋或是其他的優惠皆可。接下來有任何的家庭花費,你們都可以用這張信用卡去刷。這樣的做法也有三個好處,一是你就可以省去記帳的麻煩,每個月收到帳單,就會知道這個月的家庭支出大概是多少;二是你可以同時累積一些優惠,不論是里程數或是回饋;三是這樣你就不會忘記去繳水電費、瓦斯費、電話費等。這類家庭固定支出,盡量都設定在這張信用卡上,每個月自動幫你繳費。當你又設定信用卡自動繳費跟扣款時,這個共同帳戶就可以去支付這張信用卡的卡費,家庭理財也會變得清楚明瞭喔!3.婚前協議書談到兩性理財,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婚前協議書」。到底婚前協議書有沒有擬定的必要呢?在我結婚前,我諮詢過律師,後來發現婚前協議書可以約定的事情非常多,包含家事的分擔,未來小孩的教養方式,當然也包含財務方面的協定等。不過如果只是想要財務方面的協定,其實可以申請夫妻財產制契約登記即可。夫妻結婚後,可以選擇用法定財產制或約定財產制(約定財產制包含「共同財產制」和「分別財產制」兩種),來決定結婚後的財產歸屬問題,如果用約定財產制,就要訂定契約,並向法院聲請登記。法定財產制如果你沒有特別約定,那麼你就直接會是法定財產制。簡單來說就是婚前的財產是自己的,婚後雖然也是自己的,不過如果遇到婚姻關係終止的狀況(包含離婚或死亡)則會進行「剩餘財產分配」,也就是夫妻雙方各自的婚後財產扣除婚後債務後有剩餘(財產大於債務),則由雙方平均分配剩餘財產的差額。例如:老婆有10萬,老公有100萬,這時差了90萬,老婆可以要求老公支付45萬給自己。約定財產制以分別財產制來說,可以簡單理解成:人結婚了,但財產沒有結婚,夫妻各自管理各自的財產,債務也是各自分擔。而共同財產制,顧名思義就是夫妻共同擁有財產,如果遇到婚姻關係終止的狀況,夫妻各自取回訂立共同財產制契約時的財產,再用共同財產扣掉共同債務後,平分餘額。這跟法定財產制聽起來有點像,但重點在於共同財產制在婚姻關係中,財產都是兩人共有的,也就是任何財產的處分都要兩人同意,因為夫妻雙方都有所有權。以我自己來說,我傾向分別財產制,因為這樣是最簡單不複雜的,只要管好自己的財產就好。很多人會問我,夫妻或情侶之間談錢不是很傷感情嗎?以我的狀況來說,可能我自己本身就在分享理財的內容,所以跟任何人談起錢好像都不會特別突兀(笑)。我自己在跟我老公談起夫妻財產制契約時,正好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離婚,當時新聞說他老婆因為直接分得貝佐斯一半的財產,所以會變成世界第一富婆。我藉由討論這個新聞了解我老公的想法,恰好發現他也認同夫妻分別財產制的做法。如果你今天不好意思跟另一半開口,我推薦利用新聞事件或是朋友事件當一個開啟話題的「魚餌」來試探試探另一半的想法,也可以避免婚後更多金錢上的紛爭!本文摘自《打造富腦袋!從零累積被動收入:月收翻倍的財富攻略》,如何出版社 2019/12/01 出版【延伸閱讀↘↘↘】。退休到底要準備多少錢?超詳細算法一次讓你看個夠!。橘世代揮別職場 自由定義屬於你的退休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5-14 新聞.杏林.診間
蔡世滋/走在最前、守到最後…家醫讓台灣成世界防疫楷模
人類的歷史不啻是一部疫病史十四世紀以來,鼠疫、天花、霍亂、黃熱病等疾病不段地衝擊人類社會,甚而改變文明歷史。近代生態快速改變、氣候變遷,加上旅遊增加、脆弱的公衛體系,疫病益趨頻仍與複雜,傳統對於孤立疾病突發(discrete outbreaks)的危機反應(crisis response),顯然不足以因應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疫病的可怕,在於不分地域、社經地位與族群,均難豁免。醫學史學者羅森堡(Charles E. Rosenberg)曾將疫病引發的社會反應(social response),喻為劇情式章節(dramaturgic episode)四部曲,其場景依序為「逐漸揭露」(progressive revelation)、「隨機處理」(managing randomness)、「協調公眾反應」(negotiating public response)、「消退與反思」(subsidence and retrospection)。年初以還,世界各國新冠病毒疫病(COVID-19)的罹病與死亡數目不斷攀升,造成各地社會的失序與群體恐慌,一連串嚴峻檢疫、隔離、封鎖的日子不知伊於胡底。一般大眾、媒體、乃至政府「疫病的憂傷」(epidemic grief),同樣經歷否認(denial)、恐慌(panic)、恐懼(fear)、理性反應(rational response)的階段(stages)。而社會的混亂,包括恐慌、暴亂、囤積醫療物資、逃離疫區、對罹病或帶病原族群成員的暴力,在不同國度也都處處可見。台灣是世界防疫的楷模 家醫是醫療體系的磐石台灣在2003年經歷SARS洗禮,社會反應相當吻合前述羅森堡架構的模式。這次新流感期間,也曾出現囤積物資、少數對罹病或可能帶病族群的標籤化(stigmatize)以及獵巫(witch hunt)的現象,所幸也能回到理性反應。記取SARS的經驗,台灣公衛體系採取早期部署、接觸追蹤與隔離、嚴格境管的作法,「壓低疫情曲線」(flatten the curve)於醫療體系能負荷的範圍內,以維護醫療體系的運作,一般認為是這波疫情得以控制,並為國際稱羨的主因。猶記得當年謝博生教授在SARS期間及其後,領導台灣醫藥衛生界及醫學教育界,結合公私體系大量資源,進行各項改造工程(含括一般醫學、PGY訓練及醫院評鑑),其目的之一在預防另一次疫病的來襲。而今功無唐捐,哲人雖已遠,典型在夙昔,誠令人感念。家庭醫師無庸置疑是民眾健康的守門人,基層醫療更是醫療體系的磐石。設若沒有家庭醫師屹立前哨,台灣如何保持醫療體系的戰力,而免於崩潰?於是,我興起出版專冊的念頭,用以記述台灣家庭醫學界共同走過新冠戰役的軌跡,並作為今年世界家庭醫師日的獻禮。感謝許多同道的挹注,學會秘書處同仁的戮力協助,不過旬月時日,完成這本專輯。謹以片羽吉光,向所有「走在最前、守到最後」的家庭醫師們致敬!Post-covid 19的新思維、新生活與新行動連續多日來,台灣無本土新案發生,這一波新冠疫情或將落底,先前困滯的活動將逐漸復甦。「不求五月桐花開,但願六月口罩摘」,已成為全台千萬人的共同渴望。未來新冠病毒無論是流感化或另一波再浮現,均已帶給整體社會及醫界諸多的改變。家庭醫師身為照護者、決策者、溝通者、社區領袖與管理者,毋待解封之後,允宜以新思維、新生活與新行動,面對嶄新的局面,乃能「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證嚴法師法語),也才能贏在未來。基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共識,我們要深思並維護人與環境、生態的和諧平衡。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地球村的概念提醒我們痌癏在抱,超越畛域與國族,療護所有的病者與家屬。不斷自我學習,隨時汲取科學新知,才能在倡導「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外,適時有效地傳遞醫學訊息,增進民眾的健康識能(health literacy)與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 由小乾坤到大乾坤,家庭醫師要重新調整自己和四個家庭脈絡-同住家庭、職場家庭、病人家庭和寰宇家醫社群的共處與互動,藉由網路通訊媒體,彌補先前以至近期的疏離(distancing)。 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到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to act locally, think globally),讓「台灣走向世界,世界走入台灣」。我們不僅要內省、關注本土醫療模式,也當致力交流,與國際同軌。分享台灣經驗的同時,不忘檢視自身的侷限與盲點。寫於519世界家庭醫師日專輯付梓前
-
2020-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友邦全聲援台灣參與WHA有望? 陳時中:世界起風了
5月18到19日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HA)線上會議即將召開,外交部今表示,今年的友邦提案是「全壘打」14個友邦都已經完成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提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今被問到這次是否可望參與,他在記者會上語帶神秘說「先賣個關子」,會後受訪時又說,可以看到各國都在聲援台灣,「世界起風了」。陳時中說,WHA相關會議的參與,「現在先賣個關子,暫不公布」如果台灣有機會參與,對我們的決策體系、民眾溝通、篩檢選擇、疫調方式、居家檢疫與資訊化綜合運用等經驗,這是未來會跟大家報告的主要內容。會後再次被問到這個問題,陳時中進一步表示,「我們很明顯可以看到世界起風了,各國都在聲援台灣。」
-
2020-05-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各國解封 歐洲旅遊安全嗎? 西班牙研究找到辦法!
許多國家開始放寬防疫管制,歐盟(EU)13日公布要在今夏分階段重啟境內旅行的計畫,許多民眾不禁好奇夏季是否能到歐洲旅遊,如果可以的話,又該去哪裡?西班牙最近的研究可能找到解決方法。研究指出,可以依照受疫情衝擊嚴重程度而劃分的紅色區域和綠色區域,開放民眾在綠色區域間旅遊。歐洲新聞(EuroNews)報導,馬德里Esade商學院希望能將綠色區域提高至歐盟等級,研究指出,「這個想法很簡單:允許民眾在經過歐盟機構認可、不同國家間的綠色區域移動」。舉例來說,這個系統將會允許義大利南部和法國南部間的旅遊、希臘和瑞士間的旅遊。只要民眾來自歐盟綠色區域,就允許在綠色區域間移動。該研究共同作者巴爾頓(Miquel Oliu Barton)表示,「各國的綠色區域是歐盟用來標籤綠色區域的很好選擇」。取得綠色區域標籤,這個地區必須證明病毒受到控制:當地的醫院非飽和狀態、新增感染率低、病毒檢驗普及。學者建議紅色區域的高速公路出口保持關閉。巴爾頓說,「同樣的規則也應該套用在鐵路上,來自綠色區域的列車不應該停留紅色車站。機場方面相對上更簡單能控制民眾從哪裡入境、出境」。該研究提出的另一個方法是,旅客必須出示居留證,證明他們來自綠色區域。研究指出,旅遊限制將會傷害歐洲南部國家像是西班牙、義大利原本已經衰弱的經濟,這些國家與歐洲北部國家相較,更依賴觀光產業。不過,歐洲部分國家逐漸開始開放邊境,「在完善溝通和足夠保證之下,這項提案可能挽救南歐觀光季,從而減輕封鎖帶來的損失」。旅遊業占歐盟區域內生產毛額的10%。世界旅遊組織(UNWTO)指出,今年旅遊業前景慘淡,預計損失20%至30%。
-
2020-05-14 名人.莉的自由
莉的自由/為了羅志祥犧牲自我的周揚青和愷樂,結局是悲是喜?
在演藝圈憑著自己的努力與進步,而成為演藝圈大咖的羅志祥,在內地的人氣也直線上升,卻因為私生活不檢點,毀了粉絲對他的欣賞與期望。小豬與周揚青9年論及婚嫁的戀情,因為周揚青不想再忍受下去而曝光了,小豬成了標準的渣男。私生活一直多彩多姿的小豬,跟許多大咖的女星都有過緋聞,但從沒正面認愛的他,讓9年的周揚青揭開了醜陋的一面,愛恨糾葛是再也理不清了。周揚青說了小豬是她最愛的,也因為深愛而恨就更深了。試想在這9年當中,周揚青應該對小豬有過無數次的原諒,愛玩的小豬還是讓周揚青失望了。因深愛而無法得到平衡點的愛情,一但爆發,就是如此的殘忍與現實。演藝圈八卦是社會大眾最愛看的新聞,往往也會有無限放大的可能性,資訊的發達,網路的便利,所有的資訊真真假假,只能由社會大眾自己去評斷與認定,這就是身為公眾人物必須付出的代價。小豬錯了是一定,被認定是小三的蝴蝶姊姊愷樂卻為了小豬公開道歉。雖然是小三,被所有的粉絲、網友撻伐,但為了小豬,愷樂選擇面對,愛護羽毛的小豬,會因為愷樂所做的一切,而讓這段第三者之戀浮上檯面嗎?又是為了愛而犧牲自我的女性,結局是悲是喜?當事人也沒有答案吧。小豬從出道以來為工作所做的努力是所有的粉絲有目共睹,工作上的成就也是因為自身的努力該得的。反觀小豬的私生活所呈現的卻是讓粉絲瞠目結舌。出道後的小豬早期跟許多女星曖昧卻從未認愛,到了周揚青總算讓粉絲搞清楚也認定了,倆人的戀情讓所有的粉絲等著結婚典禮,卻在9年後的今天爆出了這樣的內幕,真的是傷了粉絲的心。身為公眾人物的小豬,在認錯的同時也應該有些許的無奈,其實9年的感情絕對不短,彼此一定是有愛的。周揚青所爆出的內幕也不是第9年才發生的,女人天生對情感的靈敏,在這9年當中應該也選擇了無數次的原諒,周揚青基於對愛情的執著及天生的母性,總認為愛可以改變小豬,因為愛可以感化小豬,因為愛可以使小豬變成我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9年了,換來的卻是更多的怨與恨,不要想著怎麼去改變他人,那只會讓自己心更累,不值啊!八卦新聞的渲染,時間會沖淡,大眾們會忘記。三個當事人的內心該如何自處,如何再繼續走回正軌的人生,只能靠自己的造化了。莉的解析小豬的案例告訴我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相處需要的是溝通與包容,當熱戀漸漸消退,相處就是很大的學問了。演藝圈會發生的事,在小市民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為了愛,一直容忍另一半外遇,受害者總抱著希望、夢想,我所選擇的另一半一定會為了愛而改變。錯,這個答案肯定是錯的。愛情是非常脆弱的情感,愛正濃時什麼好話都可以說,什麼缺點都可以瞞,可以忍著不讓另一半發現。可當愛情慢慢淡了,缺點就會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地呈現出來。或許在剛開始會再說些好聽的哄騙過去,在這個階段如果沒有認真思考彼此的關係該如何溝通與經營,選擇相信每一次犯錯後的甜言蜜語,而只抱著我能感化他或她,因為愛所以有一天終究會為愛情而有所改變的。不要堅持地想要去改變任何人,而是要告訴你所愛的人,相處之道必須做到一定程度的溝通及努力,才能有好的將來。每一個成年人都要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責任與代價,清楚的表態幸福、開心的未來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的。如果只有一味地容忍,一次又一次的犯同樣的錯誤,那就應該好好的思考,這段愛情退化後的關係,所帶來是一次又一次容忍與原諒,再走下去真的能快樂、幸福嗎?兩人在相處時如果雙方都覺得值得與重要,相對所帶來是各自的改變與成長,而不是弱勢的一方一味容忍,或者欺騙自己他或她會為我改變,那就會像小豬與周揚青一樣,讓當初的相愛反噬,因為愛已經漸漸變質了,變成怨,日積月累就成了恨,一但爆發就無法收拾了。相信愛情是應該的,因為愛情所帶來的甜蜜、愉悅,是所有的情感都無法取代的,但也要理性的告訴自己,當愛情退化該怎麼去經營,讓它提昇為親情,讓彼此認同這份情感的重要性。兩性之間的相處,不要執著的只想改變對方,那只會讓關係越僵化,而最需要的是感化與包容。相處之時,如果只有一方努力,而另一方只用欺瞞或是甜言蜜語帶過,這樣終究也是遍體鱗傷,也是散,何苦呢?小豬與周揚青給大眾們最好的警惕,能改早就改了,為何會是在9年後把彼此傷得體無完膚,這是大眾們應該要思考的重點。多用點理性去思考當初熱戀的愛情,為何變成爭吵與謊言,該放手就放手,有捨就有得,才不會讓自己成為一個受害者。
-
2020-05-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冠狀病毒之父院士賴明詔:新冠病毒不可能完全消除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邀請被譽為台灣「冠狀病毒之父」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演講,分享多年來研究病毒的心路歷程,也讓口腔醫學院的師生們對這個肆虐全球的病毒有進一步的了解。賴明詔表示,病毒不太可能完全消除,新病毒未來可能再出現,面對疫情不能掉以輕心。賴明詔從1970年開始研究病毒,至今已50年,從事包含癌症基因、冠狀病毒、D型及C型肝炎病毒的研究。他在UC Berkeley攻讀博士時,與指導教授Peter Duesberg共同發現第一個致癌基因src,開創了癌症研究的新領域。後來在南加大任教期間,投入冠狀病毒的研究,當時冠狀病毒不受科學界重視,因為對人類的感染只是傷風感冒的小病,但冠狀病毒的繁殖機制與其他病毒不同,讓他深感興趣,於是放棄了當時熱門的癌症病毒研究,專心於冠狀病毒研究。雖然題材冷門,但他的實驗室成為冠狀病毒研究的權威,建立了在科學界的聲譽。高醫表示,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亞洲及世界各地爆發,病原被發現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賴明詔的研究成果,成為奠定控制SARS的基礎,讓危害在短期得以掌握。2019年的COVID-19讓原本已沉寂一段時間的「冠狀病毒」,又再次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COVID-19傳播力比SARS強,甚至出現無症狀感染者,讓防疫更加困難。針對這次台灣的防疫表現,賴明詔給予肯定,但也不諱言病毒不太可能完全消除,新病毒未來可能再出現,所以面對疫情不能掉以輕心。賴明詔也以自己的研究經歷,鼓勵在場的學生,發揮創造力、追求自己的興趣,無論這個興趣是熱門或冷門,先找到自己的路,勇於嘗試新事物,培養溝通技巧,最重要的是要享受熱愛自己的工作。他也強調人文素養的重要性,人文素養就是要有健康的生命態度,正面思考,好的人際關係,以及良好的品味、品德、品質、與教養,期望大家都可以從研究中找到樂趣。
-
2020-05-13 癌症.乳癌
最易得乳癌的10大危險因子 該怎麼檢查醫生教你判別
十多年來,乳癌一直是我國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死亡率也高居第四名。據衛福部統計資料,女性乳癌的發生率這些年來逐步上升,大部分的病患都集中在45-69歲這個區間,且從2011年起,每年皆已超過10,000名個案罹患乳癌,也有約2000名個案因此死亡,對婦女健康威脅已不容忽視。政府自2002年開始提供乳癌相關篩檢,並逐步擴大對象至45-69歲婦女或二等親內血親具有乳癌病史的40-44歲婦女。實證顯示,大規模推動乳房X光攝影作為乳癌篩檢,可增加早期乳癌的發現率,進而使乳癌的死亡率降低2-3成。臨床上,乳癌常見症狀包含:乳房有腫塊但無觸痛、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乳房外型有局部或全面凹陷、乳房皮膚紅腫潰爛、腋下淋巴腺紅腫、及腋下區域有腫塊等。以上症狀可透過乳房自我檢查來發覺,但每個人乳房組織緻密程度及手上感覺不同,早期病灶可能也尚未形成摸得到的腫塊,為了能更早發現病灶,乳房X光攝影已被廣泛使用,以發現尚無症狀的病灶,避免錯過對付乳癌最好的時機。哪些婦女屬於乳癌的高危險群呢?◎乳癌家族病史◎個人乳癌病史◎個人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病史◎初經早(12歲前)/停經晚(55歲後)◎未曾生育◎未曾哺育◎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過度肥胖/攝取過多脂肪乳癌的可能的危險因子◎口服避孕藥◎更年期荷爾蒙補充雖有上述危險因子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較高,不過大部分的乳癌患者仍是沒有已知危險因子的。目前的乳癌篩檢採取的是乳房X光攝影檢查,具體作法是用透明壓克力板固定並夾住乳房(如:圖一),將乳房壓扁固定,減少組織厚度以利X光攝影。組織變薄後,小腫瘤較不會被很厚的正常組織遮住。乳房X光攝影可以看出乳房中的微鈣化點(如:圖二)或腫塊等局部結構異常。但若在乳房X光攝影中發現鈣化點,則不一定是由乳癌細胞所導致,可能導致鈣化的原因還包含了血管鈣化、纖維腺瘤鈣化、擴張乳管內鈣化、及囊腫內鈣化等等。如上所述,雖目前影像檢查已非常進步,但仍有其限制,故未能作為最後診斷的依據,且有時存在灰色地帶,故美國放射醫學會(ACR)發展出一套分類(BI-RADS),以助於臨床上正確地溝通。美國放射醫學會以BI-RADS 分類,釐清影像檢查灰色地帶診斷的依據◎若對鈣化點需要看得更清楚,或有可疑的結構扭曲或腫塊需使用超音波幫助判斷(BI-RADS 0),則可以視狀況安排乳房X光放大攝影或乳房超音波做進一步確認。◎若認為可能為良性病灶(BI-RADS 3),則可以考慮6個月後追蹤檢查。◎若懷疑為惡性腫瘤(BI-RADS 4或5),則會建議接受穿刺或切片取得細胞以確立診斷。目前政府提供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條件◎45-69歲婦女,每2年1次◎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最後要提醒您,除了可每月進行自我乳房檢查,符合乳房X光攝影受檢條件的婦女,宜依建議接受篩檢。乳房X光攝影檢查結果為陽性的流程圖
-
2020-05-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社會民眾的期待與「司法精神醫學 」專業判斷之間的落差
【編者按】最近嘉義鐵路殺警案的一審宣判,引起台灣社會的震撼以及各方人士的異議紛紛,也凸顯了司法精神醫學的專業判斷要讓社會大眾了解,仍有很長的艱辛路要走。我們即時登載三位精神科醫師發表他們的看法:一位精神科醫師第一時間來稿,表達他對這事件可能加深社會對精神病人誤解的隱憂,而指出矯正錯誤的觀念、歧視、汙名化是台灣社會應該努力的方向。我們接著邀請兩位這方面的專家學者:一位資深精神科醫師介紹早期如何發展台灣精神鑑定工作的拓荒史,並語重心長地呼籲,提升精神醫療的門診、住院及社區醫療的完整性,可以降低此傷害;一位中生代參與司法精神鑑定工作多年的精神科醫師提出其呼籲:要達到社會安全網之理想,需要多層次與多部門之防制觀點,而不是只有精神醫療系統之努力就可以做到。希望我們的共同努力,可以提升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消除因不了解引起的恐懼與偏見,也幫忙台灣社會大眾以及非專長於這方面的醫護人員更了解這錯綜複雜的專業問題。最近嘉義鐵路殺警案一審宣判,引起軒然大波。社會輿論對承審法官及精神鑑定醫師大加撻伐。顯然,社會及民眾的期待與專業判斷之間有很大的落差。 我於1970年進入台大醫院神經精神科接受專業訓練,有幸跟隨林憲教授學習司法精神醫學的理論與實務。到2004年退休為止,司法精神醫學仍一直是我關心的領域。值得欣慰的是2017年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正式成立,成為精神醫學領域裡的一門次專科。精神鑑定是司法精神醫學最早的一項實務工作。台大醫院精神部五十週年出書「五十載浮沉」,根據該書林吉崇教授所寫「日據時代精神病學史」(pp 48-61),台大醫學院前身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於1917年首度由精神科專科醫師中村讓講授精神醫學。當時台灣並無精神病患可供實習,中村讓只好以自己經手的鑑定報告作為教材。當時法院訴訟事件中,有關精神病的鑑定皆由中村讓執行,一個病例的鑑定約需一到三個月的時間,並須以二十頁到五十頁的書面報告呈送法院。近日來嘉義鐵路殺警案鑑定醫師沈正哲受到極大的壓力,讓我感觸良深。台大醫院長期接受司法單位委託的精神鑑定工作,也一樣會有來自外界的壓力。 有過一個兒子用領帶勒死父親的鑑定案例。弒父被認為大逆不道,更何況被害者是大學教授,整個社會氛圍認為應重罰逆子。承審法官接受精神鑑定書對加害者犯案當時精神狀態的報告,判決加害者免刑責,並令入適當場所治療。判決結果引來輿論譁然乃意料中之事。另一個鑑定案也是用領帶殺人的案件,這次是父親以領帶勒死子女,案發當天就安排住院精神鑑定。因加害者是知名教授,社會氛圍期待鑑定結果有利於加害者。有些單位甚至動員「學者(非精神科)」在鑑定仍在進行期間,透過媒體表達意見,認為加害者犯案當時的精神狀態已達「心神喪失(當時的法律用語)」,應與免除刑責。承審法官根據鑑定報告書判決可減輕其刑而非免其刑責。結果引來鑑定醫師專業不足的批評。上面所舉兩個例子都是台大醫院的鑑定經驗。經過這麼多年(約有半世紀了),故事仍舊一再重演。司法精神醫學的專業判斷要讓社會大眾了解,仍有很長的艱辛路要走。 其實在早期,連司法單位也常對精神鑑定報告的專業判斷提出質疑。經過溝通解釋,雙方都獲得顯著互信了解。以現行制度來看,精神病患涉及刑事案件送精神鑑定時,法官須等看過鑑定報告書再參酌做判決。這在實務工作上會帶來一些困擾。鑑定工時若拉長,會拖延法院的判決時程。而要縮短鑑定時程,就會給鑑定單位帶來工作壓力。此外,以現行鑑定費用給付來看,精神鑑定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如何減輕鑑定時程壓力,以及給付合理的鑑定費用,都是應再加以改善的實務工作。台灣的現況是精神鑑定由法院指定委託醫療單位執行。有的國家對刑事案件的精神鑑定,除了司法單位公設的鑑定醫師外,被告也可再自行找精神科醫師鑑定,其費用就由被告與醫師視案件的複雜度商量敲定。在減輕鑑定時程及工作壓力方面,特別是考量被告的醫療人權上,若有司法與醫療兼顧的司法精神病監,一方面被告住進該場所可獲的該有的精神醫療,另一方面同時進行精神鑑定。住院精神鑑定可以做得比門診精神鑑定更周詳,也可解決鑑定期間被告的治療空窗期問題。遇複雜困難的個案,可視需要延長鑑定時程。 精神病患的暴力事件,不論是對內傷害自己,或對外傷及別人,比較多是發生在治療空窗期。提升精神醫療的門診、住院及社區醫療的完整性,可降低此傷害。更重要的是要提升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消除因不了解引起的恐懼與偏見。台灣的玉里鎮以及以社區精神醫療聞名世界的比利時基爾鎮(Geel,又叫Gheel故又譯赫爾),其居民中將近半數為精神病患,且多數診斷屬思覺失調症。鎮民之間因彼此認識瞭解而能長期和睦相處,此情形在玉里鎮已超過半世紀,在比利時基爾鎮已超過七百年。有機會可去走訪,旅遊兼增廣社區精神醫療見聞,一舉兩得!
-
2020-05-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下周WHA登場 陳時中坦言我國參與機會不大
世界衛生大會(WHA)倒數計時,加拿大媒體披露,美日領銜號召,與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洲和紐西蘭等國力挺台灣參與WHA。但對於下周一開始的視訊會議我國參與機率有多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機會恐怕不大」。八國駐日內瓦聯合國大使於五月七日共同向世衛組織(WHO)資深官員提出口頭外交照會,敦促接納台灣為大會觀察員。不過外交部長吳釗燮證實,美國官方至今沒有在WHA會議中為我參與提案,我方仍須透過友邦替我們提案。陳時中表示,現在很多理念相近國家與盟邦積極幫我們爭取,盟邦會在大會中提案,這段時間我們不放棄機會,不過機會恐怕不大。而爭取參與WHA,我國去年在場外進行會談,今年有何種戰略因應?陳時中表示,持續透過外館與外交部與各國聯繫,這幾天有些國家盡到WHA面對面溝通,也會舉辦視訊會議,增強我國跟友邦連結,也增加曝光率,也希望大會中友邦的提案可以得到更多重視。
-
2020-05-1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思覺失調症」輿論翻騰 常見誤解有哪些?
【編者按】最近嘉義鐵路殺警案的一審宣判,引起台灣社會的震撼以及各方人士的異議紛紛,也凸顯了司法精神醫學的專業判斷要讓社會大眾了解,仍有很長的艱辛路要走。我們即時登載三位精神科醫師發表他們的看法:一位精神科醫師第一時間來稿,表達他對這事件可能加深社會對精神病人誤解的隱憂,而指出矯正錯誤的觀念、歧視、汙名化是台灣社會應該努力的方向。我們接著邀請兩位這方面的專家學者:一位資深精神科醫師介紹早期如何發展台灣精神鑑定工作的拓荒史,並語重心長地呼籲,提升精神醫療的門診、住院及社區醫療的完整性,可以降低此傷害;一位中生代參與司法精神鑑定工作多年的精神科醫師提出其呼籲:要達到社會安全網之理想,需要多層次與多部門之防制觀點,而不是只有精神醫療系統之努力就可以做到。希望我們的共同努力,可以提升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消除因不了解引起的恐懼與偏見,也幫忙台灣社會大眾以及非專長於這方面的醫護人員更了解這錯綜複雜的專業問題。我們多從新聞社會事件、戲劇認識思覺失調症,看到的往往是片面的資訊,因此對疾病常充斥著誤解,對多數正在努力治療的病友而言是一大衝擊。其實思覺失調症透過治療,有機會幫助病友回到原本的生活,但首先需要對疾病有正確的態度,看看以下常見的迷思你中了幾個? ●從新聞報導中覺得思覺失調症病友都具有危險性?●路上看到自言自語、行為怪異的人,都沒辦法治療了?●不願意服藥的病友就醫也沒辦法醫治?●病人不想看病,只能選擇關在家裡?減少疾病汙名 是大眾幫助病友的第一步期發生的隨機殺人案,兇嫌稱自己有多個人格、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同時辯護律師也以精神障礙為由,認為兇嫌並非故意殺人。雖然兇嫌已遭羈押等待偵查以及後續的司法判決,然而此事件再度引起社會大眾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擔憂,例如是不是如同新聞中兇嫌所述,會無法控制自己、會傷害別人等。事實上,思覺失調症與暴力攻擊或是犯罪間的關聯性並不是如此。過往許多重要研究,如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中瑞典1973至2006年國家醫療及法律追蹤資料顯示,沒有合併物質濫用的思覺失調症與一般人相較僅微幅增加暴力的可能,而與患者自身的手足相比則沒有顯著增加暴力風險。在另一篇統合分析研究中,結論也提及物質濫用是在思覺失調症中明顯增加暴力的危險因子,應著重於防範或治療合併的物質濫用上,如酒癮或是毒癮等。但即使如此,思覺失調症患者在一些被渲染的社會事件中,還是容易被冠上不定時炸彈、具有不穩定性等汙名化的說詞。不論藥物再好 不願穩定用藥 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回到疾病本身,「思覺失調症」是一個大腦的疾病,主要的症狀有幻覺及妄想等。症狀嚴重時患者會認為有人要加害於自己,感覺被跟蹤監視,或持續受到視或聽幻覺的干擾,自言自語、莫名傻笑等。但疾病的表現也可能有許多其他的症狀,如患者開始變得畏懼社交、關在自己房間、過度執著於非邏輯性的思考、學業或是工作的能力變差、顯得多疑防備、舉止打扮怪異或是日常生活喪失動力等等。近年醫療的進步,抗精神病藥物能夠改善許多症狀,並減少過往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有非常多患者在固定治療下可以回歸社會、重返職場或是校園。但不管是效果多好的藥物,如果患者抗拒,不願意接受持續的治療協助,恢復穩定的可能性就會大打折扣。臨床上常會看到患者因無法盡早診斷或治療,錯失較佳的重拾正常生活的機會,或是中斷治療後因為症狀復發而失去工作或是喪失原本好不容易的重新建立的人際互動。而有些情況則是家屬太過害怕與患者起衝突,不敢勸說患者治療或是叮嚀服藥,只好看著患者症狀漸漸變得嚴重,再次發病。協助病友有方法 認識治療選擇、建立互信關係研究資料顯示,讓患者「充分了解藥物資訊」及「良好的醫病關係」是規律治療的關鍵。例如藥物有許多種選擇,從一日需要服用多次的口服藥、一日服用一次的口服藥物、兩周一次、一個月一次到三個月一次的長效針劑都是可以使用的治療選項,治療目標是讓患者在藥物協助下維持腦部神經傳導的穩定及改善認知功能。由於思覺失調症治療是一個長遠的過程,正如許多慢性疾病,醫師與病友及家屬間的互信關係在治療上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曾經遇到有年輕的患者,經過半年的治療症狀仍然起伏不定,患者在診間很少說話,常常都是家屬代為發言,有幾次家人也提到患者都忘記服藥。但在一次患者單獨前來的機會下,才發現家屬常認為病患本身很懶散,對事情都不願用心,患者被責備後就更不願意配合治療。之後經過幾次與家屬溝通,告知缺乏動力其實是症狀的一種,鼓勵患者多與家屬對談,也設立一些生活目標讓家屬感受到患者有努力達標。家人關係間漸漸支持性變多,而患者改接受長效針治療也明顯減少忘了服藥的狀況,症狀獲得相當改善。困難就醫者 可與醫師討論居家治療目前在幫助思覺失調症病患康復的就醫部分,除了急性發病或是危急狀況下,考量急性病房住院治療以外,其他包含精神科門診治療,讓患者回診時讓醫師了解病情變化,透過敘述日常生活的情況來評估恢復的狀態,是否需要調整治療等;若是患者抗拒到醫院或是常無法規律治療而復發,也可與醫師討論居家治療的可能性。居家治療是藉由醫師直接到社區中訪視患者,討論治療方案,促進穩定服藥或是固定施打長效針劑,以達到降低復發及減少精神症狀之影響;若是病症已經大幅進步,但日常生活、人際互動或是工作能力尚未恢復,日間留院或是社區復健中心的安排,可協助患者練習生活技巧、團體互動能力、調整生活型態,患者作為學員固定參加精神復健活動,練習漸進融入社區或工作職位。思覺失調症治療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造成失能的腦部疾病,而治療則是一條蜿蜒的漫漫長路,家庭間互相的協助與關懷,患者的治療意願及主動配合,增加協助的社會資源,支持團體,在這條治療的路上都是重要的角色,也期待未來透過越來越多的復原病友,能讓社會大眾了解精神疾病本身並不可怕,進而減少錯誤的觀念、歧視或是汙名化。
-
2020-05-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印尼智庫訪問駐處代表 分享防疫籲兩國緊密合作
中華民國駐印尼代表陳忠表示,台灣與印尼的人民往來密切,兩國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更密切合作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是兩國的共同利益。陳忠接受印尼智庫、外交政策協會專訪,談及台灣的防疫成果、呼籲世界衛生組織(WHO)接受台灣參與,以及台、印尼兩國在防疫的合作。專訪昨天在線上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播出。對於台灣政府如何成功防疫,陳忠指出,台灣去年12月31日起就對從武漢直飛的班機登機檢疫等超前部署、政府與民間合作增產口罩而讓民眾能便宜、方便地買到口罩、運用全民健保等資料庫創造大數據供醫護人員辨識患者,以及運用科技確保民眾遵守隔離規範並提醒民眾注意感染風險等。被問到如何說服民眾支持政府的防疫政策,陳忠說,台灣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召開記者會,處理疫情迅速、透明,並向民眾提供專業、詳細的資訊,「提升民眾對政府的信任與信心」,民眾也願意遵守防疫原則。這是政府與社會溝通、中央與地方政府溝通的良好範例。至於是否同意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指中國應為疫情受譴責的說法,又該如何讓中國負責,陳忠說,中國應受譴責,這是非常普遍的看法,可以說「幾乎普世認同」。陳忠說,疫情在武漢爆發後,中國的回應太慢、壓制消息、並懲罰醫師李文亮等吹哨人,不只川普,全世界很多政治人物、律師、非政府組織以及個人都認為中國應受譴責。但陳忠強調,中國人民是無辜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應對疫情負責,為隱瞞疫情、延遲向世界提供正確訊息道歉,也應允許國際專家到武漢徹底調查疫情。對於台灣無法參與WHO對防疫的挑戰,陳忠說,「WHO已經被中國綁架」,台灣被排除在外,沒有國際專家協助抗疫,也無法充分取用WHO資料庫的病毒資訊,使台灣的防疫加倍困難,台灣也必須加倍努力提出適當的防疫政策。台灣在2003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造成73人死亡。陳忠指出,台灣從這個慘痛的經驗中學到教訓,建立醫療體系處理傳染性疾病的標準作業程序,台灣能面對現在的疫情,是歷經了17年的準備。陳忠表示,WHO的宗旨是「照護所有人健康」,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曾提出WHO「平等屬於所有人」的願景,但WHO偏袒中國,因政治理由排除台灣,違反這些理想。他也指出,國際社會無法分享台灣醫療體系的專長與經驗也是令人遺憾的損失。現在許多國家支持台灣參與WHO,「WHO應該思考讓台灣參與的適當方式」。對於台灣與印尼在這次疫情中的合作,陳忠指出,台灣政府將捐贈給印尼30萬片高品質醫療口罩下週抵達印尼,提供前線的醫護人員使用;台灣願意用各種方式與印尼合作抗疫,包括分享醫療照護、利用科技抗疫的經驗,以及合作研發疫苗及檢測病毒的快篩試劑組等。陳忠說,捐贈物資是「台灣與印尼人民團結」抗疫的展現,三輪慈善基金會、台商會組織、慈濟等都已紛紛提供民生物資給需要幫助的民眾,並捐贈醫院醫療用品。陳忠表示,他相信台灣和印尼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兩國的合作會比現在更密切,不只抗疫,也提振經濟,這是兩國的共同利益。印尼是偉大的國家,有偉大的人民,祈願印尼能早日克服疫情,並儘速重振經濟成長。
-
2020-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談抗疫經驗 美官學肯定台灣模式帶來希望
副總統陳建仁今天在史丹佛大學線上論壇分享台灣在「透明」之下的成功抗疫模式,美國官學界予以肯定,美國國務卿科技顧問蔣濛說,國際社會見證了2020年台灣帶來的希望。位階相當於助理國務卿的蔣濛(Mung Chiang)表示,過去數個月來有關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的起源仍沒有答案,他認為所謂國際合作奠基於透明和開放,不只是一項工作而已,國際合作的真正精髓是像台灣一樣對世界有貢獻。「台灣與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給世界的啟示」(Taiwan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Lessonsfor the World)線上論壇,陳建仁以「台灣模式」對美國社會發聲,分享4個多月來台灣的防疫行動。陳建仁從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中得到的深刻教訓開始談起,結語切入台灣奉獻國際合作打擊病毒,以及想要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行動意志力。蔣濛認為,正是台灣政府尊重言論自由,因此資訊受到信任,他深信台灣不是孤島,而是希望的燈塔、印太地區的典範。他謝謝台灣在這段挫折和磨難的日子裡帶來讓人歡欣慶賀的事物,讓國際社會見證了2020年台灣的希望,並肯定「自由是公共衛生的基石、技術進步的北極星」。蔣濛進入國務院之前是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University)電機工程與電腦科學教授,他於1977年出生在中國天津,11歲時舉家遷到香港,之後到史丹福大學求學展開學術之路,曾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授與年輕科學家的最高榮譽華特曼獎(Alan T. WatermanAward)。談到「台灣模式」的透明度時,擔任與談人之一的台裔學者陳仁宜(Lanhee Chen)分析,台灣對於疫情的「透明」有兩種層面,一是資訊的透明,另一是政府官員在回應疫情挑戰時對於政策措施的透明。儘管有些美國媒體論戰台灣模式無法用在人口較多、社會結構較為複雜的美國,但陳仁宜肯定台灣模式在經濟、公衛與社會等面向做了很好的整合,不只可以用於應對現在的疫情危機,也可以運用在其他的危機事件。世界衛生大會(WHA)今年將在5月18、19日以視訊方式舉行,台灣能否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面臨中共阻撓,陳仁宜說:「中國不讓台灣對外溝通防疫訊息一事非常真實,也是中國總體戰對台灣干預的例證。」他呼籲並建議民主國家加強、擴大和台灣的雙邊關係,讓台灣能夠參與國際組織、確保共享價值。陳仁宜是美國公共政策專家、哈佛大學政治學與法學雙博士,2012年擔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MittRomney)競選團隊政策主任;現為胡佛研究所(HooverInstitution)研究員。
-
2020-05-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968APP改版 高雄市增刪熱區最多
1968APP人潮警示功能上線後引發爭議,交通部與縣市政府溝通後增減熱區的景點,今天下午2時30分上線,改版後共有146熱區180熱點,其中高雄市增減都是最多。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交通部推出1968APP人潮警示功能,避免人潮爆滿情形重演,造成群聚染疑慮。不過,1968APP人潮警示功能上線後爭議不斷,出現半夜也顯示人潮很多,實際情況與警示不同等。行政院指示高公局、中華電信等相關單位成立戰情室,滾動檢討相關問題,日前也多次邀集縣市政府共同討論增減熱區。交通部次長王國材說,經過討論後將新增24熱區32熱點,刪除66熱區67熱點,改版後1968APP人潮警示將顯示146熱區180熱點。王國材解釋,新的人潮警示區承載容量計算方式,是偵測中華電信手機,除以占有率與持用率後,若數字小於0.5就可以刪除,反之,若大於0.5就會保留與新增,新版人潮警示功能下午2時30分上線。根據統計,刪除最多處景點的是高雄市,共刪除17熱區18熱點,其次是台南市刪除11熱區11熱點,第三則是台中市刪除9熱區9熱點。增加方面則是高雄市及台北市並列第一,高雄市共增加5熱區13熱點,台北市則是增加5熱區5熱點。六都新增景點為:台北市:永康商圈、西門町、公館夜市、饒河街夜市、花博公園。新北市:汐止姜子寮步道、瑞芳報時山茶壺山步道、烏來老街。桃園市:角板山、虎頭山。台中市:大坑風景區。台南市:左鎮化石園區及黃金海岸。高雄市:旗津貝殼館、金獅虎蝴蝶園、澄清湖、蓮池潭、西子灣景觀步道。六都刪除景點如下:台北市:無新北市:無桃園市:龍岡忠貞夜市、龍潭龍元宮、大湳公有零售市場、新屋漂流木公園。台中市:清水大街、大甲第一市場、台中秀泰廣場、文心森林公園、東海夜市、中華夜市、大雅觀光夜市、忠孝夜市、東平夜市。台南市:奇美博物館及十鼓仁糖文創園區周邊、頑皮世界、學甲慈濟宮、國宅夜市、關子嶺、善化夜市、樺谷夜市、復華夜市、同安夜市、安西夜市、尖山埤江南度假村。高雄市:IKEA高雄店、內惟夜市、旗山轉運站周邊、旗山老街周邊、興達港周邊、吉林夜市、五甲自強夜市,凱旋觀光夜市、瑞北夜市、岡山夜市、忠孝觀光夜市、大社夜市、光華夜市、路竹夜市、鳳山中華夜市、興中夜市、義大世界。
-
2020-05-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968App改版台南市熱點不再最多 新北市21個熱點最多
高公局1968App的人潮示警點今天下午大改版,刪除66個熱區(含67個熱點),新增24個熱區(含32個熱點)。其中台南市刪除11個熱區/熱點,但新增左鎮化石博物館及黃金海岸等兩處熱區,至此全台熱區/熱點最多的就不再是台南市,而是新北市有17個熱區(21個熱點)。交通部表示,本次異動之後,全台灣將有146個熱區(含180個熱點)。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說,本周一開始與地方政府溝通,昨天與台南市、 高雄市政府代表討論最久。其中台南市原提出24處熱區全刪,最後同意刪除11處,增加2處。他說,知道台南市地方的壓力很大,感謝台南願意列15處熱區(19個熱點)。台南市長黃偉哲屢次批評1968App人潮警示,指台南市有24個熱區(28個熱點)為全台灣最多,還因此讓遊客不敢來玩。他於五一連假時前往尖山埤江南度假村,說度假村亮綠燈但大家臉都綠了,因為都沒有人來玩了。此次除了尖山埤江南度假村從熱區刪除,也刪掉了奇美博物館周邊/十股文化園區、 頑皮世界、學甲慈濟宮、國宅夜市、關子嶺、善化夜市、樺谷夜市、復華夜市、同安夜市、安西夜市等。高雄市刪除的熱點/熱區最多,一口氣減少了17個熱區(18個熱點),新增5個熱區(13個熱點)。刪除的熱區以夜市居多,包括吉林、瑞北、岡山夜市、忠孝觀光、內圍、五甲自強、凱旋觀光、大社、光華、路竹、鳳山的中華夜市、興中夜市。夜市只留六合、瑞豐及林園夜市。一併刪除的還有義大世界、高雄IKEA/家樂福、旗山轉運站、老街周邊、興達港周邊。高雄新增5個熱區為旗津貝殼館、金獅湖蝴蝶園、澄清潮、蓮池潭、西子灣觀景平台。異動之後,全台熱區/熱點最多的是新北市,本次沒有刪除熱點,還增加3處熱區/熱點,包括汐止姜子寮步道,瑞芳區報時山、烏來老街等3處,異動後為17個熱區(21個熱點)。被黃偉哲點名熱點太少的台北市也只有新增,包括永康商圈、西門町、公館夜市、饒河街夜市、花博公園等5個熱區/熱點,現為11個熱區(12個熱點)。王國材說,全台縣市原本建議刪82處熱區、新增39處。行政院資安處、中華電信大數據中心依擁擠度V(流量)/C(承載容量)當指標,在建議名單中,刪除V/C小於0.5的地點,新增V/C大於等於0.5的地點,也就是有機會亮黃燈的熱區。他說,黃、紅燈亮不代表禁止旅遊,只要保持社交距離,戴好口罩,都可以快樂出遊。
-
2020-05-07 癌症.乳癌
乳癌治療換用生物相似藥 醫提醒3潛藏危機
「醫師說要換藥,這會影響療效嗎?」去年12月起,國內第一個癌症生物相似藥納入健保,乳癌患者首當其衝,最近乳癌病友協會就接到不少癌友求救電話,理事長黃淑芳說,癌友在治療過程中被換藥,這是很危險的,醫院不可因財務,而犧牲病友權益。對於國內核准及給付第一個癌症生物相似藥,乳癌病友協會與乳癌防治基金會均表樂觀其成,癌友及醫療院所多了一種選擇。但使用中的藥物突然被換成生物相似藥,看似簡單無害,背後卻潛藏許多危機。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點出三大風險,首先,部分癌友換用生物相似藥物,可能體內產生對於原廠藥的抗體,中和之後,導致藥效解離,療效變差。他說,其次,乳癌治療並非單一用藥,有時常合併兩種標靶藥物,如果其中一項換成生物相似藥,也可能影響療效。第三則是,在缺乏嚴謹臨床試驗情況下,貿然將生物相似藥適應症外推至其他癌症,這相當危險,例如,作用機轉一樣,用於乳癌的生物相似藥,竟也外推至胃癌。張金堅表示,原廠藥或生物相似藥均有不錯的療效,但蛋白質單株抗體類生物製劑,屬於四次元結構,極為複雜,只能做到相似,正在使用原廠藥物的乳癌病友,如果一下子換成生物相似藥物,實在很難保證療效。到底單株抗體類生物製劑的四次元結構有多複雜?張金堅以交通工具為例,一開始是腳踏車,接著機車、汽車、直升機,最後進化到了噴射機、太空梭,正因結構極為複雜,可能造成療效不相似的疑慮。對於癌友來說,原廠藥換成生物相似藥,可能是一次賭注,具有一定風險,張金堅說,為了避免醫療糾紛,醫師務必向病患及家屬解釋清楚,分析利弊得失,落實醫病共享決策。「務必做一個勇於提問的聰明病人」,張金堅說,傳統醫療提供者總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與病人互動時,大多被動,但現在講究以病人為中心,應該尊重患者權益,善盡告知的責任,而病人如有疑慮,就應表達想法。黃淑芳則建議,癌友應該多練習與醫師如何有效溝通,勇於提問,例如:換藥後,可能面臨哪些風險?應該注意哪些事情?病人可以選擇嗎?如果真的要換藥,是否可以採用「二二」原則?黃淑芳指出,先進國家換藥時,均採高規格的「二二原則」,原廠藥走完兩次療程,接著生物相似藥也用兩次療程,接著再換回原廠,重複三次,等確定風險及療效後,再換成生物相似藥。張金堅呼籲,醫療院所在採購藥物時,不能只求低價,在癌症用藥上,雖然換藥後的藥效差異,並非立即顯見,但攸關人命,更需謹慎,提供多樣性選擇。
-
2020-05-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加碼的1萬紓困怎申請 行政院5張圖報你知
行政院長蘇貞昌周一宣布擴大紓困範圍,加碼補助無保的弱勢勞工,卻因為手續複雜,上路時間混亂惹出民怨。行政院今公布最新的5張圖表教學,強調申請方式主要就是帶身分證,以及證明因疫情影響工作,若無證明可以簽切結書;另外還要攜帶全戶人口存摺、未具有其他保險身分,以及未領取其他政府紓困補助證明,但若沒有以上三項證明,政府也可以直接幫忙查。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上午受訪時表示,衛福部提供很多計算的公式,其實是政府機關內部的計算公式,民眾其實不需自己去算,政府出於善意想解釋給民眾聽,但民眾聽了反而覺得更複雜。Kolas表示,政府出於善意,想要解釋清楚,但如果已經造成民眾困擾,就必須簡化說明的方式,加強溝通,要做到讓人民了解滿意。
-
2020-05-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1萬怎麼領…陳時中也說難算 民眾罵翻
行政院長蘇貞昌前天宣布擴大紓困對象,要讓無保工作者「即日起」領一萬元補助,全台各鄉鎮市區公所昨天湧入民眾搶辦,但因今天才開放申請,且手續與計算公式複雜,讓民眾及第一線公務員罵翻天。昨天衛福部長陳時中數度試算公式給記者看,連他都忍不住說「真的很難算」。民怨四起龔明鑫道歉面對各界抱怨,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昨天出面道歉。他說,院長周一宣布後,許多民眾覺得是很好的政策,就趕著去申請,但行政步調沒明確說明,要向大家表達歉意;雖然衛福部事前有跟地方公所溝通,但中央跟地方政府聯繫的確要加強,讓民眾感到不方便代表還有很大改善空間,這兩天會把前置作業做好。他說,紓困方案事實上非常單純,無加保工作者,可以直接證明有工作,即便無法提出具體證明,只要切結也可以;所得方面只要申請人提供身分證字號,會透過財政部財稅資料直接處理;存款部分,正考慮透過聯徵中心處理,目標是希望民眾拿出證明的比例愈低愈好。有人領一萬有人三萬根據衛福部社工司公布的試算表,未投保軍、公、教、農、勞保等社會保險,家戶每人每月生活費為所在縣市家戶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的一點五倍到兩倍間的「無保工作者」,可領一萬元,但若家戶每人每月生活費低於一點五倍者,除了領一萬元,申請人為家中經濟主要收入者可多領一萬元,若家有懷孕六個月以上或分娩兩個月內婦女、六歲以下孩子、在學學生、身心障礙者、罹患重症者,每符合一項條件加給五千元,最高只能領三萬元。不過,公式中不但要以一到四月的家戶所得為基準計算平均收入,還要計算存款,且每人可有十五萬元存款可免納入計算,因此計算複雜。各地最低生活費標準不一,台北市領得到兩萬五千元的個案,在金門縣可能因收入過高不符請領資格。要附收入、單據、存簿因為怕有弱勢民眾聽不懂、不敢領,陳時中昨天在記者室不斷親自計算並解說,但他邊算邊說:「真的很難算」。陳時中表示,希望擴大方案能幫助到收入、存款有困難的民眾,擔心有些民眾的工作有難言之隱,不敢請領,因此在收入和存款的認定上,都會從寬認定。有民眾到蘇貞昌臉書抱怨,「區長說明要附上什麼家戶平均收入、去年報稅單據、戶頭的簿子要刷到最新那天,跟院長說法有很大出入…」受理相關業務的公務員抱怨每當擴大紓困消息一出都導致業務停擺。
-
2020-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開放長照探視 4大限制比中央更嚴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1日起開放有條件探視長照機構,新北市卻未跟進,市長侯友宜強調一定會採取比中央更嚴格的標準,再公布方案。今新北市府召開防疫會議時,侯友宜也宣布新北長照機構探視辦法,以「限人數、限時間、限地點、限年齡」為原則,每次最多一組、2名家屬探視,社會局長張錦麗指出,據媒體報導,澳洲開放後,雪梨安養院再傳出感染案例,長照機構是健康最弱勢的族群,須有更高的防疫準備和安全評估,考量長照機構防疫安全,兼顧家屬探訪親人的需求,與長照協會和業者多方研議,決定採取比中央更嚴格方式。張錦麗表示,將以「限人數、限時間、限地點、限年齡」為原則,每一機構、每一會客室、每一時段,只限一組2名家屬,除非是產後護理之家,不然兒童限制探視;至於臥床者,每一寢室限一組,一次1人探視,限時30分鐘,並全程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得共餐飲食,以確保防疫安全。張錦麗表示,新北市有217家老人長照機構、82家護理之家、49家產後護理之家、9家精神護理之家、16家身障機構和8家兒少安置機構,合計有381家長期照護機構,中央雖已訂出5月1日有條件的開放,但新北市在與長照協會和機構溝通之後,協會和機構擔心疫情尚未完全穩定,宜先從小幅度開放,以免有感染的風險顧慮,因此建議採取較為保險、安全的作法。
-
2020-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聶永真公開紐時廣告設計理念 初稿更銳利
設計師聶永真設計的廣告經集資登在紐約時報,以世界衛生組織(WHO)防疫缺口、台灣提供出口為主視覺;聶永真說,原版設計更銳利,缺口隱藏墓穴含意,之後才修為圓弧型缺口。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指責台灣人身攻擊,YouTuber阿滴、聶永真等發起募資買下紐時廣告,訴求Taiwan Can Help(台灣能幫忙),於美國時間4月14日上午在紐時紙本平板與線上同步露出。聶永真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首度揭露廣告設計想法;他說,最初募資活動是針對譚德塞不實指控,後續接到各方意見,廣告登在紐時,對話層級應提高到WHO,「告訴閱報者,台灣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提供幫忙」。擅長運用圖像溝通的聶永真表示,文字雖可提供說明,但快速讀報過程中,第一時間要先抓住讀者眼睛,才可能繼續閱讀文字訊息。聶永真以「缺口」、「出口」視覺意象為隱喻,海報上方“WHO can help?”洞口,象徵WHO在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爆發時,反應遲緩與外在政治干擾導致防疫缺口;下方出口圖像則指相對WHO坐困角度,台灣正積極建立通道、出口與方法學,對外提供最大幫助。他說,原稿缺口畫得更銳利,是沒圓角的長方形,「對歐美人士來說,直覺會聯想到葬禮的棺洞、墓穴」。團隊後續討論這樣的呈現或許會讓人不舒服、太尖銳,才修成有圓角的缺口,看起來較柔和,設計語彙雖沒那麼直接,但也可把缺口解釋為「暗黑」、「防疫漏洞」等意象。廣告推出後,網路上延伸許多二次創作,展現台灣人創意;聶永真笑說,「高手在人間,二創都很精彩」。他不擔心遭侵權,「版權是公共的,只要不是用於商業營利用途,歡迎二次創作」。他說,透過二創能讓更多人認識募資行動,他最喜歡「義大利、維大力」創意,「無厘頭但又很有趣」,也有網友做成立體版,實際呈現從上方缺口掉下、下方出口走出的感覺。這是聶永真第2次參與群眾募資在紐時登廣告,上次是幫太陽花學生運動刊登「Democracy at 4am(在凌晨4點的民主)」;聶永真表示,兩次都可看到群眾力量,「這些力量都來自於認同」。此外,他回憶過往出差到中國,好幾次在出入境時被迫要走中國公民通道,又或是當他入選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官方名錄,AGI網站上會員檔案卻被改成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讓我感覺到有點荒謬且不舒服」。聶永真說:「台灣最珍貴的地方在於可以自由地發聲,因為民主體制的關係,讓我們可以在這裡完整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話。」聶永真這幾年參與許多社會議題,透過設計簡化與整理,以圖像呈現較複雜事件,「設計也可以代表一種聲音,我只是用另一種聲音形式,在做一個公民應該要做的事」。
-
2020-05-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期間宅在家少出門 家人間的生活距離怎調整?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為了減少傳染,衛福部一再呼籲國人「少出門、宅在家」。家庭成員原本有各自不同的固定生活型態,外出者上學、工作等,在家者料理三餐、整理家務等,原本相安無事,因為家人在家的時間多了,勢必要打破原有的生活模式,如何作適當的調整,維持好的關係,變得十分重要。家人關係的調整宜注意:一、家人仍要保有各自的空間:生活空間包括物理和心理空間,家中空間使用要重新分配,例如大家都要用電腦時,該怎麼辦?考慮每位家人的需要,可能要分時段使用,如何靈活運用,有待家人溝通;心理空間則是每位家人都可保有不被打擾的時刻,有待開誠布公討論,家事也必須重新分工合作,輪流分擔打掃、採買物品等工作。二、彼此提醒和打氣:政府每天公布最新疫情,零確診時家人一起歡呼,疫情嚴峻時也不要洩氣,家人要一起共度難關,有家人不知如何方便的買到口罩,應該互相支援,家人必須出門時,提醒戴好口罩,保持必要社交距離、早去早回。三、培養家人共同興趣:家人一起玩桌遊、追劇、看勵志電影、做有氧運動等都是好事,父母親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瞭解青少年子女心中的最愛,父母先別搖頭、嘀咕,這是什麼東西啊,好好放下身段,成見擺一邊,沾上一些青春氣息,改造不一樣的生活樂趣。四、善用數位科技:家人共處的時間多了,父母親面對宅在家的子女總會多些叮嚀,聽在急欲擺脫父母管束的子女耳中,顯得有些刺耳,父母親要自我約束,可能的話,善用line之類的數位工具,適當提醒、關心即可,避免發生不愉快的衝突。危機就是轉機,家人最好每天留一點時間,彼此平心靜氣的坐下來聊一下,分享心情,從不同角度看疫情,這還真是一段家人難得共聚一堂的非常時期。
-
2020-05-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延燒至2022年
彭博社報導,專家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持續延燒2年,直到全球三分之二人口對新冠肺炎具免疫力後才能得到控制。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及政策中心主任奧斯特霍姆、醫學主任摩爾、杜蘭大學公共衛生歷史學家巴瑞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家利普西奇撰寫的報告顯示,由於新冠肺炎能透過無症狀感染者傳播,這種病毒可能比流感更難控制。報告也指出,人們出現新冠肺炎症狀前的傳染力可能是最強的。各國政府實施封鎖政策遏止疫情傳播後,正謹慎地逐步重新開放商家和公共場所。但撰寫報告的專家們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持續延燒到2022年以後。「來自政府官員的風險溝通訊息應包含疫情不會很快結束的概念,且人們需要為新冠肺炎在未來2年內周期性爆發做準備。」
-
2020-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蘇慧貞:用盡力量守住人際距離
成大校長蘇慧貞表示,新冠肺炎延燒全球,台灣全民抗疫百日,不同於多數國家,已盡可能壓低死亡人數,社會也有幸保有基本運作。但防疫進入下一階段,人與人間的社交距離成為常態,如何避免人際距離愈拉愈遠將是全民共同課題。蘇慧貞表示,大學是產生知識的地方,大學也應在危機時刻承擔起社會責任。成大作為一所全方位的研究型大學,面對防疫,重視兩大核心價值:一是學術專業,二是以科學實證來解決問題。蘇慧貞說,落實防疫,須重視資訊溝通。例如成大在一月開始布建防疫措施第一線的保全人員、宿舍管理人員、清潔人員,甚至是校安中心值班人員都配置完整衛教訓練。蘇慧貞說,防疫資訊也要精準傳遞給學生,例如部分學生從國外返國,會主動聯絡系所,不會直接回到學校。這些學生一方面保護自己,也保護自己的社群,降低大學的風險。除了資訊溝通,科技工具也發揮重要功能。蘇慧貞舉例,如線上遠距教學,讓大學在危急時刻,可繼續提供學習資源;醫院篩檢工作電子化,可減緩疑似病例對醫療院所造成衝擊;或是磐石艦事件,確診者的足跡追蹤等,都倚賴環境的軟硬體準備。但蘇慧貞說,台灣抗疫百日有成,下一步「應該要往前看」,例如當人與人間的社交距離成為常態,如何避免人際距離愈拉愈遠?目前遠距數位工具蓬勃發展,但她認為,這些工具就算做到極致,仍有根本上的缺憾——無法面對面互動。蘇慧貞舉例,該校近日舉行校務會議,與會者可自由決定到現場或使用視訊開會,「但想到現場的老師,遠遠高於留在線上的人」,顯示人們仍十分重視實體活動。為兼顧防疫與人際需求,蘇慧貞說,社會需要更努力一些,讓實體互動繼續發生,例如過去的室內課程,要開始引導室外學習的機會,或是訂出更明確的社交規範,「用盡一切可能,不要讓人際距離拉開」。蘇慧貞也說,台灣相較於多數國家,是本次防疫模範生,已盡可能壓低死亡人數,社會也有幸保有基本運作。但人民保住性命後,社會要維持生機,必須恢復經濟活動,甚至在全球疫情嚴峻之際,逐步恢復國際流動。蘇慧貞也表示,台灣有非常優質的公衛體系,且在此次疫情中受到國際矚目及肯定。台灣應趁勝追擊,分階段引介不同地區專家學者來台,藉機留住本地菁英、延攬國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