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媽媽寶寶
聽健康
人人都不希望遇到婆媳問題,但能遇到好相處的婆婆與媳婦可遇不可求,若真的無法符合自身期待,又該如何面對?身為先生又應如何扮演好隊友的角色,讓關係有正向的發展與良好維繫?掌握專家分享的4大原則,讓和諧的婆媳關係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婆媳關係不等同於家人或親子關係,陳彥琪心理師提醒,婆媳互動時,必須先放下對於這段關係有過多的期待,才不會在關係中產生失落感與衝突。
遇到婆媳問題時,陳彥琪心理師建議,不論身為媳婦、先生或是婆婆都能嘗試掌握以下4個原則:
1.保持距離.劃清界線
首先探索自身的心理界線,了解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最自在,例如:媳婦思考是否與公婆同住、哪些事需要婆婆協助、哪些不需要等,並保持最讓自己最舒服的距離;婆婆在面對媳婦或兒子過分索討、要求幫忙照顧孩子時,也可嘗試善意的合作討論,與兒子、媳婦談妥是否該付保母費用、該做到哪些協助等,雙方才能就事論事,也較不容易有過多期待,而動輒為生活上的小事引發衝突。
2.夫妻相互支持
夫妻間應相互成為隊友,時常透過討論來達成共識、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在面對有些無法解決的婆媳問題時,也要能相互支持,當夫妻間關係夠牢固足以支持媳婦時,媳婦不必強迫自己和婆婆有同樣的觀念,也不需要為努力符合婆婆的期待而感到委屈,應該是讓夫妻與長輩間有更多的討論空間。
3.思考共同目標
在面臨對孩子教養、家事與生活上的觀念不同時,一般做法多會想透過說服與改變對方來解決問題,但這時容易陷入爭吵與拉扯。建議先思考雙方的共同目標為何,才能開啟有效溝通的大門,例如:雙方教養觀念不同,婆婆認為孩子不乖就得打罵,媳婦則覺得孩子知道錯在哪裡更重要,若能了解彼此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孩子好,即能在所建立的共識下,相互討論哪些方式才是對孩子是最好的,且不致陷入雙方各持己見、相互攻擊的情況。
4.尋求專業支援
面對婆媳問題時,建議應適時尋求他人的傾聽與專業資源,和姐妹、好友訴苦,或藉由心理諮商師引導來幫助開啟正向溝通的習慣、累積好的溝通經驗,未來有其他問題產生時,就能以更為健康的心態來面對,也能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除了上述大原則,陳彥琪心理師也分別針對3方提出建議,當出現婆媳困擾,可以嘗試這樣做,讓自己以更好的心態與方式來面對,也避免讓關係惡化。
◎媳婦照顧自己.減少批判
在婆媳關係中,身為媳婦並不需要時時刻刻隱忍,而有滿腹委屈,試著多照顧自己一些,並和先生擁有良好溝通,也能維繫與婆婆間最舒服的距離。
.自我照顧:照顧孩子有時已經讓身心疲憊,若同時希望能於婆媳關係中扮演好媳婦角色,也會無法負荷,這時媳婦先允許自己休息、照顧自己,並放下被婆婆認可的期待,無須要求自己成為一百分的媳婦,放寬心、有些事未符合婆婆的期待、被婆婆嫌不夠好也沒關係!如此才能正向面對關係的挑戰,並有良善的溝通。
.不插手先生的親子議題:若媳婦觀察到先生與公婆間有親子議題需要去解決時,儘量不插手處理,只要支持先生去面對即可,例如:遇到金錢上的問題,婆婆認為兒子給的孝親費太少缺乏安全感,但媳婦認為應該要劃清界線,不能任由婆婆無止境地索討,這時媳婦要避免插手或想辦法說服婆婆,而是由先生來和婆婆溝通,讓先生去解決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
.和先生討論:出現婆媳問題時,夫妻共識是首要條件,當媳婦認為婆婆的行為讓自己感到不舒服,或想表達自身的想法與觀念時,建議都和先生溝通討論,當夫妻達成一定共識,才能共同面對與解決,太太也才能擁有先生足夠的支持。
.減少批判:媳婦不以批判的角度來否定婆婆的觀念或行為,認為婆婆觀念老舊、沒有接受新知,不斷以修正、訂正錯誤觀念的方式來對待,婆婆也會反抗。
◎先生避免當法官.好人讓給太太當
先生若能夠成為太太的好隊友,幫助婆媳關係融洽,自己就不會夾在媽媽與太太之間,時常被迫選邊站而陷入兩難。
.避免迫於解決問題:陳彥琪心理師表示,出現婆媳問題時,先生常會陷入要解決問題的狀態,「那你就跟我媽說就好」、「你就不理他就好」或是「順著他的意就好」這些話會讓太太更生氣、難過;「媽你不要這樣」、「媽你這樣不好」也會讓媽媽無法接受。過於急迫想解決問題時,不僅會有永遠解決不完的問題,例如:談好小孩不能喝養樂多,轉頭卻又發現奶奶給了孩子棒棒糖等,也容易兩邊不討好,先生自己也會背負極大壓力。多給太太支持,讓她感受到兩人是隊友,可一起解決許多困難,有時,只要先生願意理解或表達支持,就能增加和太太一起解決問題的意願與能力。
.不急著下定論:不急於下定論或當法官判定對錯,才有機會看見彼此的需要。例如:媽媽極度想要干涉自己的生活,這時不先否定媽媽,而是找到長輩在此行為背後可能有「被需要」的動機與需求,才會想表達意見與介入,這時,可以和太太一起思索能做什麼來滿足長輩的需求,如此就不會一直在抵抗上浪費力氣,例如:為長輩安排其他活動,讓他們感覺自己是有功能、被需要的。
.成為好隊友.好人讓太太當:家人間可能因想法上的不同而有所爭執,而況對於婆婆而言,媳婦是外人,若直接來批判自己自然會觀感不佳,加上婆婆對於兒子的想法較能接受,因此,先生要做好太太與媽媽間的溝通橋樑,將和太太討論後的共識,以自己的需求與立場來的表達,媽媽就不會將所有的責任怪在太太身上。另外,也能幫助太太在媽媽面前建立好形象,例如:每逢過節送禮時,先生與太太可以共同挑選媽媽喜愛的禮物,再由先生告訴媽媽,禮物是太太堅持選的,好人讓太太當,可以讓婆媳關係更加和諧。
想改變已經執行了五六十年的生活習慣,對婆婆而言並不容易,面對子女以批判的角度質疑自己時,更無法進行溝通。婆婆適時尋找生活新重心,相信兒子有獨自成家的能力,減少介入、給予尊重,讓自己與晚輩的關係不再緊張兮兮。
.嘗試放手與休息:有些婆婆會認為,自己辛苦一輩子,還幫媳婦照顧孫子、處理家事,做了很多卻仍被指責、嫌棄而感到不開心,存了一輩子的積蓄,幫兒子買房卻發現兒子不會為自己留下長輩房,而覺得孤寂,陳彥琪心理師鼓勵身為婆婆的長輩,可以嘗試讓自己休息,並相信兒子有承擔責任的能力,將生活重心放在自己身上,過自己想要的老年生活。
.參加活動滿足心理需求:邁入老年後,婆婆會因為失去了收入來源而缺乏對金錢的安全感、兒子結婚失去生活重心或感覺自己不再被需要,建議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其他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方式,例如:加入社區活動、團體等,也可以和另一半一同上長青課程、爬山等,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豐富多采,當這些需求能夠藉由活動來滿足時,婆婆也就能減少向兒子索討或想管兒子或媳婦的念頭,婆媳問題自然也會減少許多。
陳彥琪心理師表示,通常兩人意見不同時,第一個念頭便是說服、修正對方,「你哪裡錯」時常成為爭執的開端,建議在婆媳關係中能使用三明治溝通法來溝通,先肯定對方的付出,再提出內心真正的需求,最後再表達希望對方能怎麼做,例如:媳婦希望婆婆減少給孩子吃糖,可先感謝婆婆幫忙照料孩子三餐,接著告訴婆婆,因為醫師表示孩子一直吃甜食容易蛀牙,必須減少糖分攝取,最後提出下次由自己自備點心或水果盒等,將自己也能接受的選項提供給婆婆,彼此再多做溝通,如此對於雙方而言都會是較能接受的方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