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9 醫聲.癌症防治
搜尋
惡性腫瘤
共找到
509
筆 文章
-
-
2023-04-08 癌症.其他癌症
主持人沈鴻元發病僅1小時走了!享年49歲 醫籲「隱藏癌王」出現3症狀快就醫
【本文重點】知名愛樂電台主持人沈鴻元因膽管癌病逝,享年49歲。去年5月被診斷出病情,住院治療3至4個月後出院,病情好轉。上周日還錄節目,昨晚與家人聚餐突然感冒發燒,隔天病發後不到1小時就離世。醫師表示,膽管癌致命率高,有「隱藏版癌王」的稱號,若出現3症狀要注意,及早就醫。--by ChatGPT沈鴻元病發僅1小時亡 享年49歲「爵士一哥」愛樂電台主持人沈鴻元今(7)驚傳因病離世,享年49歲。沈鴻元去年5月診斷出膽管癌,住院治療了3、4個月,病情好轉後出院,他也十分樂觀,被關心病情他都表示狀況不錯,一直都有在進步。他上周日還和好友蘇重錄節目,本來都還好好的,昨晚沈鴻元還與家人聚餐,結果突然有點感冒發燒症狀,隔早病發僅1小時就撒手人寰。沈鴻元有「爵士一哥」之稱,在廣播界有相當的地位,他的離開令許多聽眾不捨。好友資深樂評蘇重在臉書發文哀悼:「實在太震驚,到現在都不能相信。沈鴻元,好走。」間接證實這個令人難過的消息。好友何穎怡也在臉書發文哀悼表示:「老天太殘忍。他才49歲。我絕不信神,永遠心中無神。因為神若存在,不會懲罰好人。創世意義只為看戲?最最不能忘記剛踏進愛樂時,他不認識我,巴著雷光夏要她介紹我們認識。從此這位高大壯碩的爵士男就成為我生命裡的一幅美麗光景。他會去一個有酒有菸有肉有音樂有胡說八道損友的地方。別跟我說那就是天堂。天堂不配!」愛樂電台在臉書粉絲專頁貼出照片及遺言,紀念這位畢生奉獻給爵士樂的「爵士一哥」:親愛的聽眾朋友,「爵士一哥」沈鴻元,在今天離開了我們...雖然不捨,但每當搖擺的旋律響起,你總會想起他。當然,還有那「沈氏幽默」會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請用一首爵士樂,為他送行。哦,你知道的,不夠「屌」的,不行!「各位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沈鴻元!你可能已經聽說,我去了那個充滿爵士樂的天堂!不用為我擔心,我會在那兒和爵士大師們乾杯!」出現3症狀要當心 小心罹患膽管癌許多名人都因膽管癌病逝,包括前駐泰國代表李應元、資深歌手美黛、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之子辜啟允等。長安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余承儒表示,膽管癌是一種從膽管上皮細胞長出來的惡性腫瘤,是除肝癌外,第二常見的肝膽惡性腫瘤。一般來說,膽管癌少見於年輕病患,被確診患者大都是60~70歲的人,男性略多於女性。大部分膽管癌並無明顯成因,但一些造成膽管慢性發炎的疾病,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膽道寄生蟲感染的病患,或是有纖維多囊腫肝疾病患者,都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膽管癌。另外如膽管結石或先天膽道異常,或是發炎性腸炎患者,也被認為是產生膽管癌的危險因子。他提醒,一般只有出現在肝門或總膽管附近的膽管癌,才會因為膽管阻塞而造成皮膚癢、黃疸、眼睛泛黃及小便呈茶褐色等症狀,比較容易被診斷出來。但大部分出現在肝臟裡面的膽管癌,症狀並不明顯。民眾一旦出現右上側腹痛,或噁心、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等不特定症狀時,要盡早就醫檢查,有可能是膽管癌的初期徵兆,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膽管癌致命率高!8成患者罹癌時多屬晚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系內科肝膽科主任賴學洲表示,膽管癌不易被發現診斷出來,尤其當腫瘤不到2公分或者3公分以上,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也常不易發現病灶,導致高達7至8成患者被確診罹癌時多屬晚期,癌細胞已淋巴轉移甚至遠端轉移至肺部或骨頭、腦部,讓治療變得棘手。膽管癌致命率高,有「隱藏版癌王」的稱號。由於肝內膽管癌的惡性度高存活率低,賴學洲提醒患者平時應避免菸酒及食用油炸油膩食物等,目前建議有B、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透過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抽血檢查甲型胎兒蛋白、肝功能指數、肝內膽管癌的CA199癌症血清標記等,仔細確認肝臟及膽管情況,才能「肝膽相照」保健康。延伸閱讀:.尿液變深、糞便變淺…「隱藏版癌王」膽道癌7危險因子:膽結石也需留意.噁心想吐、上腹痛是膽囊癌?醫:6個高危險因子要注意,做這檢查才心安.癌症稱霸十大死因之首38年 多集中在55歲以上族群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用心與病人交流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與兩週前同樣是「醫學生從病人學習到的心得」,但每個醫學生都有不一樣的故事。一位醫學生寫出兩篇很久以前的病人給他留下的印象。他由一位病人康復後送給他的手作娃娃,想起自己與病人的各種對話,而說出令人感動的「謝謝那些愛與勇氣們,讓我們(醫學生)在成長的路上變成更好的人(醫師)。」同時也回想起另一位在安寧病房照顧過的病人與其夫人的互動,說出自己的感觸,「只但願那些捨不得離開的愛都能保有溫暖,讓分隔人世與天國的人們記得彼此的存在,來生再聚。」另一位醫學生在一位癌末病人在安寧病房過世好幾個月以後,以「用心與病人交流」為題,寫出自己與病人及其家人的互動,而最後道出「一直都陪在臨終病人的至親和照顧者們,你們默默地付出、承受在旁愛莫能助的痛苦和心理壓力,是很勇敢也是願意無私奉獻的一群人。」這些習醫者都因為有這些令人感動的時刻支持著,他們才有辦法一直走下去,成為有同理心的好醫師。延伸閱讀:醫病平台/謝謝那些愛與勇氣們延伸閱讀:醫病平台/那些捨不得離開的愛這篇文章想表達對這一位病人的敬意,也想對一路陪伴在癌末病人身邊並默默付出的至親們說聲辛苦了。初次見面打開病房的門,病人正站著和太太在閒聊。我和學長向他們自我介紹,說明我們是接下來負責照顧他的團隊,想先來了解他的病況。這一位病人是年屆七十的伯伯,他在五年前曾罹患肺腺癌並接受了外科治療,病況穩定。一直到兩年前常覺得頭疼,且影像追踪發現有小腦的轉移,才重新接受抗癌治療,接著便持續追踪。而近半年發現左下肢麻痛以及無力,加上最新的影像檢查顯示薦神經出現了新的腫瘤,所以這一次入院主要目的為調查這新的症狀是否和腫瘤的轉移和壓迫有關。伯伯衣著乾淨整齊,非常有禮貌,雙眼專注地看著我們,對我們的提問也耐心地回應,且口齒清晰。在理學檢查時他的配合度極高,簡直是個標準病人。身體診察在神經系統的確發現伯伯有左下肢無力和辨距不良的狀況。從問診結果得知伯伯目前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狀態仍不錯,自覺身體狀況良好。因此,他倆對住院檢查這一件事感到非常錯愕,好奇已穩定追踪幾年的病況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轉變?太太滿臉的焦慮和懊悔,不時質疑過去所做的治療。從談話找中我們得知伯伯退休前是機師,在退休以後就帶著太太一起周遊各國。好景不長,追踪和治療限制了他們倆原先悠遊自在的生活,這幾年只能待在國內,兩人互相扶持。問診的過程中太太常搶著回答,看似比先生還要理解他身體的狀況,同時毫不掩飾地碎念丈夫的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兩位的互動不自覺地流露出十分緊密的夫妻之情。就算不是過著理想中的生活,兩人有著彼此的陪伴,看似也非常地富足。尊嚴伯伯個性爽朗健談但有些倔強,即使提著瘦弱的身體也不願讓身旁的人幫忙,常說「我自己來可以」,甚至我們離開病房時還站起來送我們出去。隔天主治醫師來查房的時候說些讓他休息的話,伯伯卻回應「不需要,我現在比你還壯叻」,讓我們覺得可愛又好笑。這一次住院主要的檢查是腰椎穿刺,藉此去確認腦脊髓液裡面是否有癌細胞。這個檢查需要病人高度配合,讓他保持著「蝦米彎」的屈曲姿勢好長一段時間。學長用超音波確認了位置、消毒、止痛、入針、靜待脊髓液慢慢流出。在一旁協助的我留意到伯伯緊張害怕的眼神,於是為了轉移他的注意力,我們開始和伯伯聊了起來,問他在飛行的生涯中最喜歡哪個國家、和太太怎麼認識等等生活上的大小事。伯伯的話匣子瞬間打開,開始侃侃而談。印象深刻的是伯伯在檢查順利結束之後,拍了拍學長的肩說了一些鼓勵的話。即便是面對檢查本身的恐懼,還有檢查結果所帶來的未知命運,當下伯伯還是保有寬容的心去對待晚輩,這寬大的心境讓我打從心裡地敬佩。在和腫瘤科的主治醫師討論病情時他說了一件令我們非常驚訝的事。事實上伯伯在最近一次的回診時其實已經有行動不便的狀況,但他拒絕使用輪椅,從醫院門口走到診間竟花了1小時。這和我們在病房當中所問出的病史有很大的落差。雖然小腦的平衡和雙腳的控制已經開始不如以往,但伯伯仍不喜歡讓別人攙扶或幫忙,所以寧願謝絕他人好意自己慢慢來。這讓我意識到在病房這小小的空間和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我所了解的病人是經過他言語修飾的,當中包含了病人對自身的期待和他想要展現的面貌,而經驗不足的我自然沒有察覺當中的蹊蹺。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只要還能自我表達的時候,他都想用自己的意識去生活。我的病情真的已經那麼糟糕了嗎?早上打開病房的們,耳邊傳來的是很愜意的indie folk音樂,就像在公路之旅時會邊開邊哼的歌。眼前兩位正在吃早餐,畫面很好看。入院的這幾天太太都沒有留下來過夜,因為伯伯說他沒有什麼需要照顧的地方,讓她回去休息。太太調皮地回應說「他就是嫌我煩,我不在讓他耳根清淨點」。於是早上都通勤過來醫院陪伯伯,很甜啊!檢查結果出來的確有發現異常的細胞,雖然無法確定是否為癌細胞,但搭配臨床症狀和影像檢查,腫瘤已經開始有腦脊髓液的轉移幾乎是不容爭辯。這樣的病情進展速度變得非常快,時間開始變得緊迫。按照規定病情解釋這一件事情必須由主治醫師來說明,所以在伯伯詢問我們檢查結果的時候我們只好說結果還沒出來,需要再等一等。就算我們有權責能夠傳達病情,當下的我也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開口。對我來說揭露壞消息是一個艱難的任務,因為這對病人來說是改變生命篇章的轉捩點。人真的是情感非常豐富的個體。整理的過程中發現醫學知識就像醫病關係的基底,與人交流的過程是讓人更深刻於心的元素。二者必須兼顧。這次住院的最後一天,腫瘤科和安寧團隊的主治醫師一起來向伯伯解釋病況,說明了惡性腫瘤的腦脊髓液轉移的預後不佳,放射治療效果差強人意且副作用大,所以接下來的治療主軸為緩和醫療,同時說明他們所能提供的照護內容。這消息讓夫婦倆非常錯愕、無助。原以為入院找到原因即可接受治療,一如既往地接受追踪就好,但事情卻有了不一樣的展開,最讓他們無法接受的是生命開始倒計時。由於當下已無住院需求,接著他們便辦理離院,先回家休息。終末之旅約莫一個月以後,伯伯再一次入院。走進病房,他緩緩地站起來跟我打招呼,舉步維艱,不怎麼說話,但雙眼仍與我對視並專注地聆聽。他變得非常消瘦,坐著讓我聽診的時候撐著身體的手甚至在發抖。問他這幾週在家裡身體有哪裡不舒服,他含糊地說吞東西有些困難,接著主動帶我慢慢地逛起與病房連通的會客室來,生硬地岔開話題,說要請我吃飯。伯伯依然倔強,想要平淡地帶過自己的病況。依太太的敘述,伯伯自上一次回家以後吞嚥困難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導致胃口不佳、全身無力,生活起居的照護完全需要依靠太太。以她一人的體力實在無法支撐伯伯的居家照護。所以主治醫師建議他們入院接受安寧團隊的治療。伯伯的病情每況愈下,而身邊的太太是最清楚不過,所以在這時主動向醫院尋求協助。和上次一樣,太太看到我們時不自覺地分享兩人的往事,唯一不同的是,她表達已不再奢望伯伯能夠好起來,只希望減緩任何疾病所造成的痛苦。我們見證了太太心理階段的轉變,從否認、氣憤,到妥協,心理實在有些不捨。看著活潑健康的親人因為癌症的吞噬而走向生命的尾聲,至親們愛莫能助的心無時無刻都在消耗他們的精神和心靈。雖然她不曾喊累,但疲倦的神情無法被掩飾,無助和悲傷展露無遺。常聽到這一句話,「日子還是要過」,被逼迫著成長和堅強的人們總是能在逆境中找到一絲希望並堅持下去。既然無法治愈,那就求痛苦的消弭吧,充滿韌性的人們。已經開始忘記如何呼吸的中樞接下來幾天我都抽空去病房看伯伯,大部分時間他都在睡覺。身旁是一位剛請來的看護阿姨,在吃飯時間把伯伯叫醒,並幫他擦身、換尿布。我嘗試跟伯伯聊天,他勉強能發出一些聲音來回應,已經無法完整的對話。伯伯的呼吸開始變得不規律,出現呼吸停頓,接著快深的呼吸,再來變得淺慢然後停頓,周而復始,是所謂潮式呼吸(Cheyne-stokes breathing)的表現。病情進展的速度非常快,短短的幾天內,伯伯進入了昏睡的狀態,對外界的刺激沒什麼反應。我嘗試詢問太太的踪跡,想和她聊聊天,但看護說她已經好幾天沒來了。想必是無法接受丈夫現在的病況吧。照顧癌末的親人需要很大的勇氣,也要強忍著無止盡的擔心和害怕,害怕離別那一刻的到來,害怕無法承受離別的自己。小妹妹你有信仰嗎?曾經在聊天的時候伯伯有問我是否有宗教信仰,接著分享他在迷失方向的時候會到祈禱室靜坐禱告,說假如你進來病房沒看到我,那我應該是在六樓(祈禱室)了。在伯伯開始進入昏睡狀態時,和我一起照顧伯伯的學長提醒我可以帶身邊信仰基督教的同學一起到床邊為伯伯唱聖歌、禱告。我本身沒有特別信仰哪一個宗教,也不太了解宗教能如何給予人們力量,但我還是去執行了,因為當下我認為這個舉動非常貼心,再來是我們能為他做的事也不多。非常感謝三位善良可愛的同學和我一起到病房去做這一件事。播著背景音樂,同學們開始吟唱,在平靜溫暖的旋律下,伯伯閉著眼安靜的聆聽,溫暖的手輕輕地被我們握著。聖歌結束後同學用禱告做結尾,那些話語非常溫暖、堅定、有力量,像是在告訴伯伯他不會孤身一人,背後還有強大的靠山給予支持和指引。這時昏睡中的伯伯開始呻吟,濕潤的眼角流下了眼淚,手開始緊握。應該是有聽見吧,我們想。同學問我有什麼想對伯伯說,當下我的腦袋真的一片空白,淚水也不聽使喚直流。最後只說了「 伯伯辛苦了,好好休息」。宗教溫柔的一面,讓在世者善別,臨終者善終。在病人在無法表達、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時,信仰就像大海中的浮木,讓他可以在漂泊的過程中找到一些依靠。而在世的人也藉此機會好好的面對臨終的病人,勇敢說出內心的話。尊重病人的信仰,並且嘗試給予病人精神上的力量,或許無法給予病情任何正面的改變,但卻能給予心理上的療愈,無論是病人或是照顧者,心理都能得到某種程度的救贖。感謝一直都陪在臨終病人的至親和照顧者們,你們默默地付出、承受在旁愛莫能助的痛苦和心理壓力,是很勇敢也是願意無私奉獻的一群人。
-
2023-04-07 癌症.皮膚癌
「金剛狼」休傑克曼疑癌復發動刀!醫:基底細胞癌像黑痣易輕忽,一方法預防
主演電影「金剛狼」男星休傑克曼,近日在社群放上自拍影片,鼻頭貼著醫療膠布,疑似是多年皮膚基底細胞癌復發,目前正等待檢驗結果。休傑克曼在影片中提醒,出門請做好防曬,不要輕忽太陽的威力,「自己就是從25年前埋下的病因至今。」醫師表示,基底細胞癌為皮膚最常發生的癌症,同時也是最好治療的癌症,建議民眾平時務必做好防曬,以防癌症上身。基底細胞癌像黑痣,易被輕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說,皮膚表皮分為三層,從上而下為角質層、鱗狀細胞層與基底細胞層,一旦基底細胞發生突變即會引起癌症,基底細胞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約數百人,高於同樣為皮膚癌的鱗狀細胞癌發生率為每十萬人約數十人至一百多人,惡性黑色素瘤則為十萬人約個位數,因此,基底細胞癌為皮膚最常發生的癌症。潘企岳表示,基底細胞癌其實很像一顆黑痣,往往會被輕忽,但若此黑痣出現範圍漸漸擴大,邊緣開始隆起,且黑痣中間常常破皮、潰瘍、不容易癒合等症狀,應速就醫檢查,並進行切片檢查,一旦確診後,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只要手術切除乾淨幾乎不會復發,僅需治療後定期追蹤即可。長期日曬好發 預防務必做好防曬潘企岳指出,基底細胞癌好發原因多與日曬有關,因此,西方人較東方人容易罹患此病,可是基底細胞癌為皮膚最常發生的癌症,因此,國人患病情形也不少見。基底細胞癌好發部位在臉頰、鼻頭或耳朵,但也可能是接觸化學物質等非日曬因素,造成基地細胞變異,此類發生部位可能在生殖器或腋下等處。潘企岳提醒,基底細胞癌發生原因是長期日曬,為預防癌症,防曬十分重要,在陽光強烈下,應撐傘、戴口罩、戴寬邊帽及擦防曬乳,以降低罹癌風險。疾病百科/皮膚癌皮膚癌是指皮膚表面發生的惡性腫瘤,好發生臉、頸、手臂常被陽光照射的部位,最常見的三種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細胞癌。「金剛狼」罹患的基底細胞癌,通常看起來表皮周圍光亮凸出;呈現膚色伴隨有微血管擴張的小腫塊,中間偶爾有潰瘍傷口,70%到90%發生在臉部等陽光照射到的地方。》看詳細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3 醫療.耳鼻喉
吃東西常嗆到,喝水、吞口水都沒有用!耳鼻喉醫師警告:恐是1疾病前兆
文摘自吞嚥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是人體許多部位的複雜分工、細緻合作所達成的完美結果,從看到食物起,吞嚥動作就開始了,連心中喜不喜歡這食物、烹調方式等,都是吞嚥重要的一環。食物吞嚥4階段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薛智仁指出,正常的食物吞嚥過程,由上到下大致吃東西常噎到嗎?吞不下食物?喉嚨老是覺得卡卡的,連喝水、不斷吞口水都沒有用?別小看簡單的吞嚥動作,它可是一門大學問。可分為口腔準備期、口腔轉送期、咽喉期及食道期等4個階段。●口腔準備期:當食物放入口中,因為無法直接吞嚥,我們的嘴唇、牙齒、舌頭、臉頰肌肉、顳顎關節等部位必須通力合作,動作必須協調,才能把食物咀嚼磨碎,形成食糜,這就是口腔準備期。●口腔轉送期:食物經由咀嚼並與唾液混合之後形成的食糜,由舌頭將食糜往後推送,引起吞嚥的反射動作。當然食物的性質不同,吞嚥過程也會有部分差異,例如是液體狀的食物,就不需要有咀嚼動作,直接流過口腔往後推送。在此階段,口咽之間需緊閉,才不會影響吞嚥的流暢。●咽喉期:吞嚥反射把食糜繼續推送經咽部到食道上方,此時咽部關閉、喉部上提、聲帶關閉、咽部與食道之間的括約肌放鬆,食糜順著咽部肌肉的蠕動進入食道,過程大約只有1秒。這1秒的時間看似簡單,其實學問可不小,因為不論是吞嚥、呼吸、說話等,用的都是同一個通道,正常人不會有何感覺或困難,也不需要特別思考,而是一種非自主性的吞嚥反射,從舌根把食物往後送之,軟顎必須往上升,後咽壁往前傾,口咽及鼻咽的通道要閉合不可有空隙(食物才不會進入鼻腔),同時喉往上抬(所以,吞口水時會看到喉結往上抬),聲帶閉緊(避免食物與水進入氣管),會厭軟骨下壓,喉部及咽部空腔分開,咽部及食道間的括約肌鬆開,食物或水進入食道,如此精緻複雜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都出錯不得。●食道期:食糜經過食道,約需8∼20秒的蠕動時間,接著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鬆開使食物通過,在正常情況下,食物通過後括約肌就會立刻關閉,以免食物逆流進食道。在這4個吞嚥階段,任何一個或一個以上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患者無法順利進食、噎到或嗆到,不但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甚至引起吸入性肺炎,嚴重時還可能阻塞呼吸道,造成生命危險。吞嚥困難 嗆咳都可能吞嚥這麼重要的功能,也會有發生困難的時候。薛智仁表示,吞嚥困難在醫學上稱為「吞嚥障礙」,指的是在機能上、構造上或心理上的因素,造成進食時食物不容易咀嚼、吞不下或是容易嗆到,就可稱為吞嚥障礙,嚴重且長期吞嚥困難的患者,比較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產生營養不良。吃東西常嗆到,也可能是吞嚥障礙的症狀之一,薛智仁說,很多平常出現的症狀,都可能是吞嚥障礙引起,包括咀嚼或吞嚥時需要過多的口腔動作、進餐中或進餐後常出現咳嗽或嗆咳現象、一進食或喝完飲品就咳嗽或嗆咳、每一口食物都必須吞嚥2、3次才能吞下、進餐後舌面上仍然殘留許多食物、食物堆在口腔內的一側而患者卻不自覺、咀嚼時口中的食物往外掉、明顯流口水(尤其在用餐時特別明顯)、平時嘴邊嘴角常有多量的分泌物或口水、進食後說話時常會有咕嚕等聲音。 吞嚥困難的2大發生原因小小一個吞嚥動作,是由許多器官共同合作完成,只要任何一個部分出現異常,都可能讓患者有吞嚥困難的感覺。形成吞嚥困難的原因,薛智仁表示,大致上可分為運動性吞嚥困難與機械性吞嚥困難2種。◎運動性吞嚥困難指的是支配吞嚥步驟相關的肌肉或神經發生問題,使得吞嚥時肌肉蠕動不全或在食物的輸送過程無法順利進行,而吞嚥反射必須透過神經傳輸,當感覺神經或運動神經出錯,也可能影響吞嚥。會引起這類吞嚥困難的病變,包括中風後吞嚥困難、巴金森氏症、瀰漫性食道痙攣、食道弛緩不全症、食道硬化症、軟顎或硬顎缺損、失智症、顏面神經麻痺、帶狀皰疹影響控制吞嚥功能的迷走神經等。◎機械性吞嚥困難指的是常見的食道腔狹小,或較少見的吞入食物太大導致食道被哽住,而舌癌、口腔癌、或食道與胃交接處的賁門附近有胃癌等,也是機械性吞嚥困難的原因之一。食道腔狹小原因,可能是食道良性或惡性腫瘤、食道發炎潰瘍結痂而縮小了食道腔空間等,例如食道癌、逆行性食道炎或潰瘍治療後結痂性食道狹窄、誤食硫酸或鹽酸等腐蝕性物質,經過治療後纖維化的狹窄等。小症狀可能大疾病從疾病來看,只要會影響到正常食物吞嚥4個階段的疾病,都可能造成吞嚥困難。口咽部的疾病如口咽炎、口咽損傷或潰瘍、口咽的腫瘤等;食道的疾病如食道炎、食道良性腫瘤、食道癌、食道有異物卡住、食道肌肉功能失調、甲狀腺過度腫大等。其他部位的疾病也可能引起吞嚥困難,像是神經或肌肉疾病如腦中風、失智症、帕金森氏症、重症肌無力、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等;或是全身性疾病如狂犬病、破傷風或中毒等,也會影響吞嚥功能。常見的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影響吞嚥功能,有些患者老是覺得喉嚨卡卡的,吞口水也卡卡的,怎麼清都清不乾淨,就可能與此有關。由於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愛吃刺激性食物,導致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很多,而逆流的胃液消化酶可能引起咽喉食道黏膜的破壞,造成咽喉炎等,會影響吞嚥功能。不過,如果吞口水不受影響,吞嚥固體食物卻有困難時,則有良性或惡性腫瘤的機會就大增了。小心癌症上身引起吞嚥困難的疾病幾乎遍及全身,而出現的特徵則視疾病造成口腔、咽部或食道問題而異。薛智仁指出,會引起比較嚴重的吞嚥困難症狀者,最令人擔心的是惡性腫瘤,若發生在口腔、咽部疾病,主要特徵是在口腔準備期、口腔轉送期、咽喉期的吞嚥初期,就會有遇到障礙的感覺,且常常伴隨著嗆咳、喉嚨裡似乎有食物殘留感等症狀。若發生在食道疾病引起的吞嚥困難,以食道癌來說,主要特徵為持續性、進行性的吞嚥困難,最初可能只覺得吞嚥食物通過食道時有不適感或阻塞感,幾個月後逐漸發現食物通過時會受到阻礙,漸漸地無法吞嚥固體食物,接著只能攝取流質食物,到最後甚至完全不能進食或進食後會嘔吐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遠離疾病威脅吞嚥困難的高危險群,包括容易引起腦中風的三高族群、曾有腦部外傷、腦性麻痺、帕金森氏症、口咽食道部位的惡性腫瘤、老人失智症等的患者,這類患者要多加注意。薛智仁說,有些日常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必須改變,才能避免吞嚥困難發生,遠離疾病威脅。像是菸癮、酗酒、嚼檳榔、吃太燙、煙燻、醃漬、刺激性食物等,會增加口咽癌或食道癌風險;嗜食辛辣、油炸、太油太甜食物者,再加上生活不規律、壓力大,易引起胃食道逆流、心血管與腦血管病變等,這些都可能引發後續的吞嚥困難。吞嚥困難的原因眾多,薛智仁強調,治療時必須先找出病因再對症下藥,例如胃食道逆流,則可先從改變飲食及生活調整做起,並可加上藥物治療;如果有惡性腫瘤或狹窄問題,則可考慮手術移除或繞道手術,對於受損的吞嚥功能,則可進行吞嚥復健治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2 名人.傅志遠
「說不定是弄錯了」家屬逃避現實,堅持要檢查到沒癌症!醫師怒了
某天值班,接到急診會診。一位中年婦女持續腹痛,在外院做過初步的治療但沒有改善,因此轉診到本院。看過病人的影像檢查後,我有自己的判斷,但同時也有一些疑問。病人的膽道明顯擴張,這是典型膽道阻塞的表現,也因此黃疸指數也偏高。通常造成膽道阻塞的原因,不外乎結石或腫瘤。而這個病人的檢查中,並沒有明顯的結石,反而是膽道周邊有不少不該出現的增生組織,這樣的影像讓我強烈懷疑是膽道腫瘤。但令人不解的是,雖然膽道阻塞,但裡頭卻有一根支架,顯然病患先前已經接受過治療。所以我必須把病史給弄清楚。病人對自己的病情一問三不知,她兒子表示三個月前因為同樣症狀去過另一家區域醫院,但關於外院的診斷、治療,都講不出個所以然。比較明確的是,他們似乎對外院的處置不甚滿意。「當時的醫師有告訴你們,令堂得的是什麼病嗎?」「他們就只說膽管阻塞,然後放個支架就叫我們回家了。我母親究竟是什麼問題?」「就膽管阻塞的處理來說,外院放的支架已經解決,但造成阻塞的原因還要再檢查。就目前的影像檢查,腫瘤的可能性比較大。」「你說『可能』,那就代表也可能不是腫瘤對不對?如果是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這個部位的腫瘤很少良性的可能。不過要住院做進一步檢查。」「你所謂很少有良性腫瘤,那就是說還是有機會對不對?」病人的兩個兒子,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家屬無非希望從我口中聽到一些比較正面的消息,自然把期望放在那可能性不高的例外。接下來的幾天,病人陸續又做了不少檢查。但每一項都指向病人可能是惡性腫瘤,而且是第四期無法切除的型態。最後的檢查只剩下病理切片的結果。我請放射科醫師從皮下穿刺到病患的肝臟附近,取得檢體化驗。這是個有高度風險,但又不得不做的檢查。我得用病理切片來證實癌症的存在,如果能接受化療,或許有機會延長壽命。不過,當切片結果沒有看到惡性細胞時,並不代表病患沒有癌症,可能只是取得的檢體不足以確診,應該再做第二次。簡單來說,雖然還沒有最後的病理報告,但病人有癌症的事實已經確定。做檢查的目的是為了「證明癌症的存在」,而不是「證明癌症不存在」。這個邏輯,我花了不少時間說服家屬。由於病情相當複雜,我打算將個案提報到腫瘤團隊會議中做進一步討論。這是一個由胃腸科、放射科、外科、病理科所組成的專家會議。因此會議所做的結論,應該是具有相當的公信力。會中所有人一致認為,這是個無法切除的惡性腫瘤,結論和我想的一樣:當病理報告確定癌症的診斷後,就該開始化學治療。只是大家也不理解,何以外院的醫師沒有針對膽道阻塞原因做進一步檢查。切片檢查的結果約需五到七天,等待的過程中,什麼治療也沒辦法做。雖然家屬總期待著化驗報告沒有惡性細胞,但這卻是我最不樂見的結果。因為這意味病人得再做一次檢查,再承受一次針插入體內的疼痛與風險,預期的治療又得再等下一輪的五到七天。結果出來了。報告顯示雖然有部分異常細胞,但檢體量太少,還無法達到確定診斷的等級,因此建議再重做一次切片檢查。沒想到,正當我準備召集家屬說明病情之時,負責帳目的書記人員,拿了一張「重大傷病確認單」給我。這表示病患的健保卡中已被註記了某項符合重大傷病的診斷,書記要我確認病患此次的住院,是否符合這項重大傷病。病患的重大傷病是:膽道癌!這令我相當意外,理論上重大傷病是註記在健保卡上。當病患就醫時,應該就查得到這筆資料。何以住院一星期後,才出現這個診斷?「這是昨天健保局才核准的,送審時間是兩星期前。」書記把詳細資料遞到我面前,送件醫院是病患前一家就醫的院所,送件時間是來本院就診的前幾天。病情討論室裡,病患的先生、兒子、媳婦都在場,等我宣布檢查結果。原本我已經準備好的說詞,因為這一個突發事件有了改變。「病理報告的結果出來了,沒有明顯惡性腫瘤的證據。」「我就知道來大醫院檢查是對!」家屬們立刻爆出了歡呼。「理論上應該要再做一次檢查,不過現在已經不需要了。」我面無表情地告訴他們,接下來的計畫。「為什麼?是不是因為已經確定不是癌症了?」「剛好相反,因為已經確定是癌症了。」「可是你不是說,病理切片沒有看到癌症嗎?」「可以不要騙我了嗎?你母親早就被證實有癌症,連重大傷病卡都核發下來了。」家屬們臉色微變,但很快就恢復激動。「我不相信小醫院的切片結果,我只相信你們大醫院的!」「我建議從現在起,清清楚楚地告訴我,你們過去的就醫過程,唯有誠實面對,我才能幫你母親。」「我母親上星期才剛出院,但我覺得前一家醫院診斷太草率,隨隨便便就說我媽是癌症末期,所以出院後直接轉到貴院,我想再確定一次。」「我怕你會先入為主就認定是癌症,所以才保留了一些事實,就是希望你能重新客觀的判斷。」事實證明,家屬從頭到尾都知情,我和團隊被當做猴子耍。「因為你們不能接受事實,結果拿你母親的生命來冒險?我不計較你們騙我,但因為這樣的欺騙,導致你母親接受風險這麼高、卻又完全不必要的檢查!」我也對前一家醫院感到抱歉,其實人家該做的全做了,我竟然懷疑他們延誤了診斷。「我就是想要再確定一下,說不定是弄錯了……」「不會再有檢查了,因為診斷已經確定了。」「你真的那麼篤定?」「你母親的癌症是中華民國衛福部官方認定的,難道你要我推翻它嗎?坦白說,過去一周所有的檢查都是原地踏步,不但沒有好處,而且傷害病患。你母親的壽命只剩幾個月,現在又浪費了一星期!」「我要求再做一次檢查,自費也沒關係。」「這種高危險侵入性的檢查,如果不是你當初隱瞞病情,我根本就不會安排!」我直接拒絕。「現在有兩個選擇:第一是接受事實,趕緊開始治療,說不定還有機會;要不就是出院,到另一家醫院,同樣的手法再來一次。只是現在健保卡已經註記,大概沒那麼容易成功,而且這是浪費你母親的生命。」家屬沒被我說服,當天下午立刻出院。也沒有要求複製本院的檢查與病歷,我想知道他的下一站,另一家醫學中心?沒有籌碼的賭徒,重新發牌豈能改變戰局?故事講到這裡,我可以理解不肯接受事實的心情,可是看病不是商業談判,保留最後一張底牌,只會滿盤皆輸。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1 醫療.耳鼻喉
脖子、頸部腫大是癌症?醫指3可能性,出現8症狀盡早就醫
發現頸部腫塊總會有點緊張,深怕是癌症,不過其實那並不是最常見的,因此謹慎為上,但不必緊張。許英哲張漢明耳鼻喉科診所主治醫師劉承信在個人網站分享,指出主要3大原因,以及癌症警訊和檢查方式,提醒民眾如有發現合併症狀應盡早檢查,以利確保健康。 脖子、頸部腫大是癌症?醫指3可能,發炎感染最常見! 劉承信醫師指出,頸部腫大可分成3大類原因,包括先天性腫塊、發炎感染、良性或惡性腫瘤,其中最常見的其實是發炎感染使得淋巴腫大。 發炎感染淋巴腫大:頸部構造密布著大大小小的淋巴結,聚集專門對抗病毒和細菌的淋巴球,因此淋巴結本來就存在,只是腫大到讓人摸得到,原因可如感冒、鼻竇炎、中耳炎等發炎疾病。 先天性腫塊:先天性腫塊則是手術時最多看到的囊腫類型,常見包括腮裂囊腫、甲狀舌骨囊腫、皮下囊腫、唾液腺囊腫、黏液囊腫等。其他也包括了因血管異常而發生變化的囊腫,不過相對少見。 良性/惡性腫瘤:至於民眾常最擔心的惡性腫瘤,或一般的良性腫瘤,門診中最常見的是甲狀腺腫瘤,以及口腔癌、喉癌、下咽癌、鼻咽癌的淋巴結轉移,唾液腺腫瘤則是當中最常見的。其他也包括淋巴癌、神經髓鞘腫瘤、內分泌腫瘤等少見疾病。 脖子、頸部腫大防癌症,出現合併症狀盡早就醫! 即便發炎或感染造成的淋巴腫大是頸部腫大最常見的原因,但還是得留意癌症,劉承信醫師表示,民眾若有發現頸部腫大,也可觀察是否有其他合併症狀出現,包括沒有減重的情況下,體重半年內掉了10%的不明體重減輕,以及口鼻出血、單側耳鳴耳悶、張口困難、吞嚥困難、呼吸困難、聲音沙啞,以及腫塊很硬、表面不光滑、無法滑動等異常腫塊,這些都是癌症高度可能性的徵兆。而醫師也多會在檢查前了解病人情況。 脖子、頸部腫大可做什麼檢查?醫指常見4項,瞭解確切原因! 為瞭解頸部腫塊的確切原因,醫師也會做詳盡檢查,劉承信醫師指出,檢查方式常見可為觸診檢查、內視鏡檢查、超音波檢查,以及抽血檢查和進階的影像檢查。 理學觸診檢查:觸診可觀察患者的腫瘤大小、硬度、彈性、固著度、是否疼痛、表面光滑等。而這不只是隨便摸摸,經耳鼻喉頭頸外科長期訓練、觸摸過上千人的手感,光是觸診就可知道很多事情。 內視鏡檢查:鼻咽喉內視鏡則可詳細檢查頭頸部區域,診斷或排除癌症的風險,包括鼻子、鼻咽、口咽、喉部、下咽等各區域,這也是透過門診即可進行檢查,快速方便、免禁食、且無痛。 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檢查可直接直擊腫瘤位置,可說是醫師的透視鏡,快速、方便、無痛,透過影像即可判讀。而對於有高度懷疑病變的腫塊或淋巴結,甚至可再搭配細針抽吸檢查,不用開刀就可以初步知道診斷。 抽血檢查&影像檢查:抽血檢查可更精確診斷感染、癌症指數,也可再藉由電腦斷層、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攝影等進行進階影像檢查,更有助鑑別診斷病灶、擬定後續的治療方向。 脖子、頸部腫大謹慎但別緊張,觀察症狀、盡早檢查,預後佳! 劉承信醫師提醒,頸部腫塊雖然發炎感染較為常見,但也不能忽視。醫師表示,診間常遇到只是發炎感染造成頸部腫大,長期不追蹤處理也完全沒有影響。但也遇過確診早期淋巴癌,在化療和放射治療下恢復良好。也有遇過頸部腫大不以為意,檢查發現是甲狀腺癌,經手術後定期追蹤,一切順利。也遇過案例體重減輕、無法進食,檢查後發現是下咽癌第四期,已經無法手術,只能免強嘗試化學治療。 醫師呼籲,寧願小心謹慎,也別掉以輕心,通常預後良好的都是早期就發現的患者,民眾日常可在洗澡時自我檢查,若有發現合併相關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利確保健康。 《延伸閱讀》 .甲狀腺結節可以不用理它?醫:「4情況」及早治療避免惡化 .淋巴癌來得又快又猛!及時確診是治療關鍵!出現6大症狀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31 癌症.頭頸癌
18歲起菸酒檳榔不離口 49歲罹口腔癌
54歲的永安是口腔癌患者,18歲進入營造業當學徒,做過模板、裝潢、鐵工,卻養成菸酒、嚼檳榔習慣,49歲時嘴巴突然張不開,口腔內傷口難癒合,就醫確診口腔癌四期,歷經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因外觀改變講話不清,一度只能靠流質飲食過活。口腔癌好發於25至44歲男性,嚼檳榔、吸菸是造成口腔癌的主因,罹病後輕則毀容,重則奪命。根據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新增8277名口腔癌病友,我國十大癌症發生人數口腔癌排名第5位,而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口腔癌為第3名。據勞動部調查,台灣勞工口腔癌發生人數前三大行業,分別是漁撈業、建築工程業及汽車客運業。營造業從業人員因工作環境、社交文化及需要付出大量體力,常以菸、檳榔、酒維持工作強度及品質。台灣檳癌防制聯盟主席韓良俊表示,預防口腔癌,應拒絕菸檳、定期檢查,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任一症狀,應盡速至牙科或耳鼻喉科治療,也呼籲政府盡速訂立「檳榔危害防制專法」,增強民眾對檳榔危害的認知。疾病百科「口腔癌」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之總稱,大部分屬鱗狀細胞癌,可出現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唇、舌、口腔底、頰黏膜、齒齦、硬腭部、臼齒後區及軟腭部。絕大多數的口腔癌是由黏膜上皮的鱗狀細胞惡化所形成。》看完整(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26 癌症.頭頸癌
「霹靂火」編劇鄭文華咽喉癌逝 一次了解成因、症狀與預防
【本文重點】咽喉癌是一類常見的頭頸癌症,發生在喉嚨或喉頭,主要發生在男性。其癥狀包括喉嚨痛、聲音沙啞等,需要及時就醫。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過量飲酒、病毒感染、飲食缺乏水果和蔬菜等。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療法等。預防喉癌可以通過戒菸、適量飲酒、健康飲食和保護自己免受HPV感染。--by ChatGPT台灣電視史經典復仇劇「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所創話題與收視紀錄,至今近20多年來仍無戲劇打破紀錄,該系列編劇也是前三立創作中心總監鄭文華在去年12月因為咽喉癌離世,享壽65歲。什麼是咽喉癌?咽喉癌是一個通用術語,適用於在喉嚨(咽癌)或喉頭(喉癌)中發生的癌症,屬於頭頸癌的一種,主要發生在男性。喉部結構複雜,包括9塊軟骨和各種軟組織,是呼吸道的重要部分,上下分別與口咽和氣管相連接。若喉癌細胞擴散,可能侵犯周圍部位,影響正常生理功能運作。咽喉癌可根據其發生部位分為聲門癌、聲門上癌和聲門下癌,其中最常見的是聲門癌,佔所有咽喉癌超過60%的發生率,其次是聲門上癌,發生率超過30%,而聲門下癌的發生率則較低,不到10%。咽喉癌的症狀包括喉嚨痛、聲音沙啞等,這些症狀發展緩慢,且與其他疾病相似,因此患者經常忽視早期症狀,最終可能延誤發現的時間。》看更多咽喉癌診斷方式咽喉癌跟其他發生在喉嚨的癌症有何分別?根據梅約診所資料,以下為常見發生在喉嚨部位的癌症:.鼻咽癌始於鼻咽部——鼻子後面的喉嚨部分。.口咽癌始於口咽部——口腔後面的喉嚨部分,包括扁桃體。.下咽癌始於下咽——喉嚨的下部,就在食道和氣管上方。.聲門癌始於聲帶。.聲門上癌始於喉頭的上部,包括影響會厭的癌症,會厭是一塊阻止食物進入氣管的軟骨。.聲門下癌始於喉頭下方的聲帶下部。咽喉癌危險因子有哪些?.使用菸草,包括吸菸和咀嚼菸草。.過量飲酒。.病毒感染,包括人類乳突病毒(HPV)和EB病毒。.飲食中缺乏水果和蔬菜。.胃食道逆流。.在工作中接觸有毒物質。抽煙和飲酒被認為是引發喉癌的主要因素,此外,若長期暴露於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如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甲醛、殺蟲劑等,也可能成為導致咽喉癌的慢性刺激因素。然而,其中最具危險性的因子仍是抽菸,因為香煙中含有已被證實為致癌物質的焦油,過度吸入會導致喉部黏膜增生、變性,並可能引起癌症。咽喉癌症狀有哪些?.聲音沙啞(持續兩週以上).咳嗽.痰中帶血.分泌物增加.呼吸困難.吞嚥疼痛.喉嚨痛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治醫師李佳融曾受訪表示,咽喉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但如果超過兩周以上都未痊癒的聲音沙啞症狀,應懷疑可能不是感冒、感染所致,必須就醫檢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咽喉癌治療方式有哪些?咽喉癌的治療方式基於許多因素,例如咽喉癌的位置和階段,所涉及的細胞類型,細胞是否顯示HPV感染的跡象,你的整體健康情況以及個人偏好等。根據梅約診所、克里夫蘭診所資料,以下是有關咽喉癌相關的治療方式:.手術:旨在盡可能多地切除癌症腫瘤,同時保留你的喉部以及說話和吞咽的能力。.放射治療:放射治療使用來自X射線和質子等來源的高能束將輻射傳遞到癌細胞,導致它們死亡。.化療:化療通常與放射療法一起用於治療喉癌。某些化療藥物使癌細胞對放射治療更敏感,但結合化療和放療會增加兩種治療的副作用。.靶向藥物治療:靶向藥物通過利用癌細胞中促進細胞生長的特定缺陷來治療喉癌。.免疫療法:你身體的抗病免疫系統可能不會攻擊你的癌症,因為癌細胞產生的蛋白質可以幫助它們躲避免疫系統細胞,而免疫療法通過干擾該過程起作用。咽喉癌該如何預防?沒有百分百有效的方法來預防喉癌的發生,但為了降低患咽喉癌的風險,可以採取以下防範作為:.戒菸或不吸菸。如果你吸菸,請戒菸。如果你不吸菸,就不要開始。.如果有的話,只適量飲酒。.選擇富含水果和蔬菜的健康飲食。水果和蔬菜中的維生素和抗氧化劑可以降低患咽喉癌的風險。.保護自己免受HPV的侵害。一些咽喉癌被認為是由性傳播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你可以通過限制性伴侶的數量並在每次發生性行為時使用保險套來降低患HPV的風險。【參考資料】.Mayo Clinic:Throat cancer.Cleveland Clinic:Throat cancer
-
2023-03-23 癌症.頭頸癌
陳凱倫罹扁桃腺癌,頸開12公分切腫瘤重生!出現頸部腫塊、聲音改變...6種症狀要當心
【本文重點】資深藝人陳凱倫,去年11月發現右頸部有異狀,檢查出罹患扁桃腺癌,12月低調接受手術切除腫瘤,留下12公分長的疤痕。原本醫師評估還要進行35次電療,但他擔心會失聲,改以口服化療藥物半年。他期盼能養好身子,早日康復。--by ChatGPT曾3度獲獎廣播金鐘獎的資深藝人陳凱倫,在去年11月65歲時檢查出罹患扁桃腺癌,12月低調住院手術切除腫瘤,手術後右頸部留下12公分長的疤痕,原本醫師評估還要再進行35次電療,但他為了還能使用嗓子,因此改以口服化療藥物半年。摸到右頸鼓一塊 竟檢查出扁桃腺癌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陳凱倫表示,94歲媽媽去年住院6次,他天天去醫院探望,去年11月中他如常去醫院照顧媽媽,轉頭講話時摸到自己右頸部鼓出一塊東西,當下就掛號醫院的耳鼻喉科,初步檢查說沒事,但安排進一步切片檢查後發現不正常,醫師要他馬上去做正子掃描攝影,當下他就知道是惡性腫瘤,當天仍忍著疲憊與驚嚇完成活動主持,也請老婆不要告訴任何人自己的病情。開刀日逢65歲生日 也是「重生日」陳凱倫3周後在老婆安排下,於台大醫院手術切除腫瘤,右頸部留下12公分長疤。他表示,開刀那天12月14日剛好是自己的65歲生日,也是「重生日」!昨日(21日)他再度發文感謝老婆黃莉屏,謝謝老婆這些年為自己的犧牲與成全,如今罹癌老婆幫忙處理一切對內與對外的事務,一切都仰賴著她,期盼自己能養好身子,早日康復。最後更表示「老婆繼續是我這輩子的『專屬經紀人』。她說了算!」,今22日已是自己重生的第98天!不做化療但要做35次電療 擔心會失聲改吃化療藥陳凱倫在台大醫院開刀切除腫瘤後,原本醫師判定不用做化療,但要做35次電療,為了活命只能答應。但後來接到某歌王友人傳訊透露自己10年前也得癌症,做5次電療之後就不做了,因為沒有聲音讓他覺得「那我活著要幹嘛」。這讓靠嗓子吃飯的陳凱倫也擔心電療會失去聲音,最終和醫師討論決定改吃化療藥。當時醫師還警告化療藥可能會有「嘴巴爛光」的副作用,但很幸運地到現在,僅到晚上容易嗓子啞及感到疲倦,其餘沒有太多副作用。感恩老婆照顧 讓癌症4期→1期這段時間陳凱倫在老婆悉心照顧下,原本曾被醫師研判為「4期」,開刀後主治醫生稱是「1期」,抗癌的艱辛路程全都曝光。除了服用化療藥治療,老婆每日為陳凱倫準備健康養生餐,買最新鮮的食材,讓他只吃原型食物,不吃任何加工食品。他也喝大量綠茶,每天清晨固定到公園吸收芬多精,勤練太極拳。「這次回診,醫生很驚訝我恢復特別好!」,被醫師誇讚恢復狀況不錯,經評估5月之後應可逐步回到工作崗位!頸部發現腫塊並持續變大 檢查發現扁桃腺癌一位48歲婦女,自已摸到左側頸部有一小小的腫塊,因無痛而不以為意,沒想到一個月後感覺腫塊好像持續變大而求診,經全身正子攝影和切片檢驗確診是左側扁桃腺癌。耳鼻喉科林奐宇醫師表示,頸部出現不明腫塊的原因十分複雜,應即早就醫找出病因。扁桃腺癌好發於40歲以上的病人,通常與抽菸、酗酒等習慣有關,但也有不明原因罹癌。扁桃腺癌初期症狀大多不明顯,直到腫瘤侵犯到周圍組織,才可能出現喉嚨腫痛的症狀。頸部腫塊依發生的原因主要分為三大類:發炎性、先天發育不良性、腫瘤性。其鑑別診斷可先針對年齡層來做初步的區分。‧年紀15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多半是導因於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淋巴腺炎。其次是先天性的病症(如甲狀舌骨囊腫),最後才是腫瘤(如甲狀腺瘤、淋巴瘤等)。‧年紀16至40歲的青年、成人:先天發育所致的囊腫(鰓裂囊腫)與唾液腺疾患(唾液腺炎、唾液腺結石)遠較發炎性與腫瘤性的腫塊多見。‧年紀40歲以上的成人與老年人:一旦出現頸部腫塊則必須優先考慮是否潛藏有惡性腫瘤所致的頸部淋巴轉移。林奐宇提醒,另外腫塊發生的部位也是一項有利的鑑別線索,一般頸部腫塊多數以淋巴結居多,但是根據不同的部位也會也其他的考量。例如:耳下部位的腮腺、下頷部的唾液腺及頸部正中央偏下的甲狀腺,這些也都是有可能發生頸部腫塊的原因之一。6種症狀恐是惡性腫瘤 應做頭頸部詳細檢查在耳鼻喉科的門診中,因為頸部出現腫塊而來就診的患者實不在少數,且有日漸增加的趨勢。林奐宇提醒,成人頸部腫塊越來越大、腫塊有消但沒有完全消失、聲音上的改變、吞嚥有困難或是疼痛、同側耳朵疼痛或是聽力異常等現象,是有潛藏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建議應該先找耳鼻喉科醫師做頭頸部詳細的檢查,先排除癌症的可能,才是最安全的作法。隨著科技的進步,頸部超音波檢查可以說是醫師的另一隻手,在門診就診時可同步檢查,再配合細針抽吸更能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度。而全身正子攝影更是提供癌症的精準部位及罹癌的期別,做為精準治療的重要參據。延伸閱讀:.耳朵痛不停恐是癌前兆!出現6大症狀快就醫.中年男子右耳長期疼痛 一檢查竟是扁桃腺癌.男吞嚥困難!拖半年檢查發現罹扁桃腺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2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走向慢病化 次世代基因檢測帶來跨癌別治療新趨勢
精準醫療時代來臨,讓癌症治療有慢性病化的機會,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洪逸平指出,精準醫療最新的趨勢,是利用次世代基因檢測找出突變基因,進行跨癌別治療,讓相對棘手的癌症也有被治療的機會。「次世代基因檢測最大的優點,就是有機會根據不同癌症共同的基因變異,找出可能的治療的方法,以消化道癌為例,有些胃癌患者會帶有肝癌的共同的突變基因,大腸癌也有些基因上的突變,有可能與肺腺癌相同,膽管癌也有可能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這類基因突變常見於肺腺癌,一旦找到有藥物治療的相對應基因突變,患者就有被該藥物治療的可能性。」洪逸平樂觀地說。洪逸平指出,針對一些困難性的癌症,國衛院有研究計畫可以幫患者做基因檢測,一名膽管癌患者加入計畫後,發現帶有FGFR陽性反應,就給予標靶藥物治療,讓原本只有幾個月的生命延長到1年。跨癌別的治療已成趨勢,洪逸平手上有一名胃癌晚期患者,目前已接受手術並追蹤兩年無復發,比起同樣期別的大部分病人,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和存活期,原因在於,胃癌患者有5%到10%會帶有乳癌常見的第二型人類上皮成長因子受體(HER2)陽性的機率,治療前先進行HER2檢查,剛好有適合的新藥臨床試驗,使用後藥效極佳,腫瘤縮小至可以開刀,經過手術後,目前一切正常,因此精準醫療時代,帶給以往棘手的惡性腫瘤病患一線生機。洪逸平解釋,若針對HER2檢測,只需要病理部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即可初步診斷,不過,如果發現患者的治療不如預期時,就會建議啟動次世代基因檢測,找出其他任何基因突變的可能性,我們部門每個月會進行一次分子腫瘤多專科討論會,會中有病理部及相關腫瘤的專家提供建議和經驗分享,藉由個案討論讓醫療團隊成員找到對病人更適切的精準治療。另外,洪逸平也認為,台灣必須有自己本土的基因資料庫,台灣已有獲得美國及台灣政府認證的實驗室,衛福部也要求基因檢測的實驗室需與醫院合作,報告由經過認證的醫院發出,讓民眾更有保障。● 「給神隊友的一句話」「藉由團隊合作進行癌症個案的討論,為病人帶來個人化治療,是雙贏的局面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響應今年 #世界衛生組織 的新計畫,除了關注癌症本身外,更要重視癌友、家人與醫療團隊,因此我們邀請2位知名癌友家屬分享照顧歷程、20位癌症權威開講,讓這些神隊友提供癌友身心靈全方位的支持。👉🏻點擊報名2023年癌症高峰論壇【擁抱您,不會一個人】👈🏻報名人數:共計100名。(依網路報名優先順序決定錄取及備取順位,需待主辦單位確認順序後,以簡訊發送報名成功通知為主。)📍時間:DAY1:04月08日(六)上午10:00至16:00 (09:30開放入場)DAY2:04月09日(日)上午10:00至15:20 (09:30開放入場)*備午餐餐盒📍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3F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主辦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健保署、國民健康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專頁
-
2023-03-18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台灣首批腫瘤科醫師張俊彥 不捨病患化療神經痛動念鑽研,10年開花結果
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院長張俊彥,投入癌症領域完全陰錯陽差,卻在臨床工作中找到從醫的目標:「找出化療引起神經痛的解方」,一頭栽下去就是十多年,研究也在今年開花結果,找到具潛力的藥物。張俊彥去年十月底接任院長後,盼能助北醫體系完成更多癌症研究,拓展實力。張俊彥曾任三軍總醫院腫瘤科主任、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所長、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所長、成大醫學院院長及成大副校長等,其經歷都與「癌症」相關。台灣腫瘤科醫師 他是首批當初張俊彥投入腫瘤科完全是誤打誤撞。在醫療專科化剛起步的年代,腫瘤科的前身是血液科,是當年的冷門科系,他不想投入競爭極強的外科領域,選擇了血液科,後來又分出腫瘤科,成為現代的顯學。他是三總第一批的腫瘤科醫師,也是台灣第一批的腫瘤科醫師。三總看診期間,癌症患者一年比一年多,看到患者化療後產生的副作用令他相當苦惱,特別是化療後的神經痛,用盡各種方式都無法改善患者的不適感。病患化療神經痛 動念研究十多年前,一位罹患肺癌的女性患者,化療後出現嚴重的手部神經痛,每次門診都說:「醫師,我的手好麻、好痛!」他只能開藥給她使用,但藥物完全沒效,卻還是要給藥,後來這位患者手的麻痛感更嚴重,幾乎已經影響生活。那時他開始思考,有沒有辦法為這些患者做一些事。在醫院內做研究不容易,第一次嘗試宣告失敗,在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所長時,第二次嘗試還是失敗,到成大擔任醫學院院長,終於蒐集到各種資源,加上原本國衛院資源,持續進行研究。經過十年,終於有結果。張俊彥說,某些患者化療後,因為體內特殊基因,才會出現化療後的神經痛。再經過六、七年找尋可以改善神經痛的藥物,在今年找到具有潛力的合成藥物,並申請專利,將論文發表在頂尖期刊「藥物化學」 (Journal of Medical Chemistry) 中。後續開始臨床試驗,希望能看到最終的結果。張俊彥接任台北癌症中心最重要任務,結合北醫大體系三家附設醫院的臨床研究,目標走向醫學中心,臨床研究是基礎,同時得加強教育。因疫情而備受討論的mRNA疫苗,原本研究目標是作為癌症疫苗,但因疫情嘗試做新冠疫苗,未來癌症疫苗的研發將是癌症研究領域的重頭戲。養生祕訣/不把工作帶回家 減量飲食早睡早起北醫大台北癌症中心院長張俊彥說,工作如果做到沒辦法再突破,就會想換一份工作。接受新挑戰,總會有各式各樣的壓力,他調整壓力的方法,就是「提前把工作做完」,不把工作帶回家;休假時,摸個兩圈麻將,和朋友聊聊天,就是他的紓壓養生法。無論是工作、生活,都要符合「人性」,才能在壓力中找到快樂的方式。工作減壓是很重要的事,能幫助工作效率提高。張俊彥的工作減壓原則是「絕對會把事情提前做完」,拖延只會讓自己很焦躁,按部就班完成,不僅能讓同事好做事,自己內心也舒服,回家也不必再想著還有工作沒做完而焦慮。不過這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他說,找到快樂的養生法之前,得先認識自己。過去他曾著迷打高爾夫球,但每一次開球都是凌晨五點,不喜歡遲到的他,隔天如果要五點開球,他會擔心睡過頭,焦慮到整晚睡不著,加上左手因為打球姿勢不對,出現五十肩,最後索性不打了。現在則是下班散散步,偶爾跟太太外出走步道,加減運動。為了維持體態,現在會吃得比較少,以前吃一碗飯,現在改吃半碗,餐盒也從一盒改吃一半。張俊彥說,現在少吃一些,目的不是減肥,「我是要維持體重」,他很滿意現在微胖的身材,他笑稱,「微胖」才有本錢消耗,如果沒有熱量就沒有長肌肉的空間。飲食上沒有特別忌口,好吃的東西照吃,肥肉這麼好吃一定要吃,只是以前吃一盤,現在吃一、兩塊,採取「減量飲食」。其餘甜食、飲料,他本來就不愛,並沒有特別調整。而他最堅持的則是「早睡早起」,規律的生活作息,是他有意識地刻意練習來的,讓自己有辦法可以順利工作,好好生活。張俊彥小檔案年齡:66歲專長:癌症療法及抗癌藥物研發、各式惡性腫瘤、腫瘤急症、癌症計畫書設計和血液疾病現職: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癌症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經歷:三軍總醫院腫瘤科主任、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所長、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國立成功大學名譽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國衛院生技與製藥研究所所長給病人的一句話雨過天晴,人生仍是充滿希望的。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15 癌症.大腸直腸癌
第4期大腸癌該如何治療?專科醫詳解大腸直腸癌手術術式比較
根據衛福部108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直腸癌是全台癌症發生數第一多、發生率第二高、死亡率第三高的癌症,當年因大腸直腸癌死亡的人數是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12.81%[1]。根據國外2020年的數據,大腸直腸癌是全世界死亡率第二高的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攀升中,甚至在高收入國家中的發生率是低收入國家的四倍之多[2]。比起其他癌症,大腸癌的治療仍有發展空間,因此本文要介紹大腸癌的治療手段以及不同階段的治療目標。現代大腸直腸癌治療觀念介紹在傳統治療中,大腸癌的治療手段主要是外科手術以及化學治療。然而,轉移的病人預後較差,想要增加治療效果,就必須合併多種療法,混合穿插使用,才能兼顧療效與生活品質,過去單一療法的硬拚,已逐漸淘汰。例如:在手術前或後進行輔助治療,可以有效縮小或穩定腫瘤的大小,減少復發的機率[3]。以下分述目前治療大腸癌的主流手段,希望給讀者正確觀念:外科手術的治療目的與適合病患手術切除,是最可能治癒大腸直腸癌的方式之一,不論是1~3期,或是已經轉移的第4期, 能手術完整切除腫瘤的病人,將享有更長的存活期,包括肝、肺或腹膜轉移[4-6]。我手邊有好多第4期患者,經手術治療後,已達癌症痊癒條件(5年後沒復發),到現在還常常相約去爬山。1-3期大腸直腸癌對於沒有轉移的大腸癌,外科手術是治癒大腸癌的最主要治療手段。治療目的是要移除體內所有腫瘤組織,並將周圍可能受癌細胞侵犯的血管及淋巴結清乾淨,而且切除後還得進行腸道重建手術。這項手術十分強調主刀醫師的經驗值與技術,完整切除掉腫瘤及可能侵犯的範圍,是治癒大腸直腸癌最重要的一步。我強調的D3淋巴清除,就是這樣的概念。手術雖然效果好,但還是有風險。有經驗的醫師應該評估患者的年紀、營養體力、大腸品質、腫瘤位置、及是否合併複雜內科疾病,再來決定外科手術的執行。不少患者來我門診求助時,已經造成腸道阻塞合併營養不良,這時我會建議先放大腸支架並補充靜脈營養,1~2周後再進行腫瘤完整切除,如此不僅減低手術併發症,更增加存活率[6]。我強調,癌症治療需把握時間沒錯,但對於體況虛弱的病患,反而應避免馬上接受大型腸道手術,防止手術後產生併發症,使原本虛弱的病人,病情雪上加霜[8]。術前準備好,比術後補救來的重要!大腸直腸手術術式的比較依照傷口大→小,包含傳統開腹手術、微創腹腔鏡手術、自然孔輔助微創手術。其實不管哪一種手術方式,只要能將腫瘤細胞清除乾淨都是好手術!過去的研究顯示三種手術對大腸直腸癌長期治療效果,沒有任何差異[9, 10]。唯一的差異在病人術後的恢復速度,想當然爾,傷口越小,術後復原更快、疼痛度更小、傷口表面更美觀、術後的併發症也更少,因而更能不費力地進行下一階段的治療,這些在我2020年的文章中都有清楚闡述 [10]。至於近年常聽到的機器達文西手術,也是微創腹腔鏡手術的一種,只是醫師操作介面不同,但病人傷口大小也類似,國際文獻報告達文西大腸手術在短期與長期的預後,與傳統微創腹腔鏡大腸手術相似[11]。手術方式如何選擇?醫師會根據腫瘤大小、緊急狀況、醫師個人能力、醫院設備與團隊合作默契等綜合條件來決定手術方式,這部分牽涉到醫師的專業能力與經驗。在病人條件許可下,我個人推薦選擇自然孔輔助微創手術(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與一般腹腔鏡手術最大的差別是不再從體表切開傷口,而是從自然就存在的孔洞如肛門或陰道,放入器械進行微創手術進行切除後或標本取出,造就病人腹壁極小傷口,也因此恢復更快,相對一般腹腔鏡手術更美觀、術後疼痛更減少。有三年追蹤的研究證實,病人的併發症、存活率及復發率與一般腹腔鏡類似,在腫瘤比較小的情況下使用自然孔腹腔鏡手術甚至比一般腹腔鏡效果更好[12]。第4期大腸直腸癌面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全身性化學治療才可以阻止癌細胞到處亂竄,然而,唯有手術完整切除轉移病灶,才有治癒的可能。根據過去經驗歸納,肝臟轉移大小5公分內及數量3顆內[4]、肺臟轉移大小2公分內及數量1顆[5]、腹膜轉移PCI小於6分[6],這些都是可直接手術切除的範圍,手術對存活率有明顯助益。面對轉移病灶更大或數量更多的患者,則應該先進行全身性化療,以限制轉移病灶的大小與分布數量,達到可完全切除的地步時,再來進行手術治療。記得,第4期絕非末期,透過完整的治療規劃,還是有治癒的機會。癌症出現腹膜轉移時 需要整合型治療[13]雖然全身性化療是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最主要的方法,但面對腹膜轉移的病人來說,血管腹膜障壁(blood-peritoneal barrier) 會阻礙藥品從血管進入腹膜腔,進而導致靜脈化學治療效果很差[14]。雖然部分腹膜轉移(PCI < 6),可進行腫瘤減積手術(CRS, Cytoreduction Surgery)解決,然而一旦腹膜轉移範圍增加(PCI>10),PRODIGE7臨床研究則發現,要在術後增加HIPEC治療,才能有效延長病人存活期[15]。所謂腹腔溫熱灌注化療HIPEC(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就是把化學治療藥物加熱(41-43度)並灌注在病人腹腔裡面,藉由熱能與化療藥物一同殺死游離在腹腔內的腫瘤細胞,並深入腹膜內。目前腹膜轉移治療的準則分為2階段:第一階段需進行腫瘤減積手術(CRS),完全切除腹膜腫瘤、第二階段再進行HIPEC,藉以完全清除癌細胞。主要適用於腹膜轉移癌,除了大腸癌之外,卵巢癌、胃癌等腹腔內癌症也會使用這種方法。對於瀰漫型腹膜轉移患者(High PCI score),該怎麼辦?這類型的患者占大多數,因為轉移數量大,難以將腫瘤切除乾淨,而且常造成腸道阻塞,手術時間長又破壞多,若勉強執行HIPEC+CRS成功率一定低且併發症風險高,對病人健康無疑是雪上加霜。幸好近年來又有新的術式發明,才改善了這群病人的預後,名為腹腔高壓氣霧化學治療PIPAC(Pressurized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PIPAC的作法是使用高壓注射器及霧化機、將化療藥物以氣霧型態打入腹腔中,藉此將藥物均勻分散,再加上升高腹腔內壓力至12-16mmHg,將霧化後化療藥劑更容易且深入地打入腹膜內,抑制惡性腫瘤生長,直接降低腹膜腫瘤的數量。比起傳統化療副作用較小,不需要減積手術也可以縮小腫瘤體積,大幅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但若患者有腸道阻塞的問題時,一定要先以外科手法解決腸道不通的問題,再輔以PIPAC治療,才能成功抗癌。HIPEC與PIPAC的比較以上兩種腹腔內化療的治療目標不同:CRS+HIPEC是以治癒為目標,期待完全消滅腹膜腫瘤細胞,但只能選擇腹膜腫瘤量少(PCI
-
2023-03-10 癌症.頭頸癌
喉嚨痛、易嗆到、體重減輕...可能是甲狀腺異常!盡速檢查避免延誤治療而癌變
嘉義有名60歲的邱姓婦人,因甲狀腺功能低下長期服用補充甲狀腺賀爾蒙藥物,今年抽血檢查甲狀腺刺激激素數值異常,轉診至台中榮總嘉義分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吳崇榮透過儀器檢查結果為「甲狀腺惡性細胞」,目前持續接受治療並追蹤。醫師提醒民眾及時檢查避免延誤治療。甲狀腺癌好發於中年女性 須及早就醫治療醫師吳崇榮表示,依據國健署癌症統計報告中指出,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排名,男性為第13位,女性為第4位;甲狀腺癌女性發生人數約為男性的3倍,且好發於中年女性。而甲狀腺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患者經由醫師的觸診檢查後,約十分之一的人有甲狀腺腫瘤,且以女性佔多數,大部分檢查結果為良性腫瘤,是甲狀腺癌的機率並不高,但仍須及早就醫治療。出現5症狀需特別注意吳崇榮表示,如發生以下症狀請特別注意:1.頸部出現腫大或腫塊2.頸部疼痛或是喉嚨痛3.吞嚥和呼吸困難、容易嗆到、有壓迫感。4.持續性咳嗽、聲音沙啞5.體重減輕。醫師建議,如有以上症狀立即就醫安排檢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是惡性腫瘤所致,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甲狀腺超音波 檢查甲狀腺是否有異常吳崇榮表示,甲狀腺結構上是否有異常,最好的判斷方式則是靠甲狀腺超音波檢查,一旦有異樣,再進一步接受甲狀腺細胞穿刺檢查,能盡早確認是否為惡性腫瘤,提早接受手術治療,以免延誤病情;一般因甲狀腺功能低下而在接受甲狀腺賀爾蒙治療的民眾,建議一定要接受過甲狀腺超音波檢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特別是甲狀腺惡性腫瘤,以免一味服用藥物而錯失治療的先機。甲狀腺癌甲狀腺癌依其組織形態之不同,可大分為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未分化癌四類,其中以「乳突癌」所佔比例最高,其他的癌則較少。甲狀腺癌的發生率較低,容易治癒。更多資訊請看元氣網疾病百科 >>>甲狀腺癌延伸閱讀:.甲狀腺結節需要開刀嗎?放著不管會變甲狀腺癌?醫師解答「大脖子」真相.甲狀腺癌新增個案逐年增加 出現這5大症狀別輕忽!.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得甲狀腺癌?醫教你從脖子觸感初步檢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8 醫療.耳鼻喉
3原因讓喉嚨老是卡卡,出現這4種症狀才可能罹食道癌
「覺得喉嚨卡卡,一直有異物感,吞不下去也咳不出來⋯⋯ 」「喉嚨不舒服,不停清喉嚨、咳嗽變成習慣,有點尷尬⋯⋯」「聲音老是沙啞,多說些話就喉嚨痛⋯⋯」這些是在耳鼻喉科門診,每天都會聽到的主訴。排除掉一些急性、細菌感染等情況,常被診斷為『慢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常見的病因1. 鼻涕倒流:包括過敏性鼻炎與鼻竇炎等。2. 與焦慮、壓力相關的咽喉緊張症:話講多了就會有症狀,一直清喉嚨,放假休息好了,上班又復發。常見於老師、業務、醫生、服務業等上班需要一直講話的族群。3. 咽喉胃酸逆流:逆流的胃酸及食糜內容物造成喉嚨的慢性發炎。由於這個疾病愈來愈常見,以下進一步說明。咽喉逆流的症狀及徵象「聲音沙啞、反覆清喉嚨、吞嚥困難、慢性咳嗽、咽喉異物感等」。從以上描述可看出,幾乎是慢性咽喉炎的同義詞了。每當告知病患時,病患總會回說:「可是我沒有覺得胃酸逆流啊!」確實,咽喉逆流與常聽到的胃食道逆流不同,不常有胸口灼熱感(火燒心)、或胃酸逆流感,研究發現逆流到的喉嚨的不一是液體,也可以是氣體;不一定是酸性的胃酸,也可以是非酸性的膽汁或消化蛋白酶。咽喉逆流的診斷診斷鼻出血,因為看到血;蜂窩性組織炎,會有紅腫熱痛,但關於咽喉逆流,醫生無法在咽喉看見胃酸,只能從它走過留下來的痕跡分析判斷,為了增加診斷的準確性,醫生會透過問診(或問卷)評估症狀及利用咽喉內視鏡來檢查。咽喉內視鏡可以直接查看喉部及聲帶,檢查喉嚨黏膜是否充血、聲帶有無水腫或附近組織有無損傷,這些都是咽喉逆流的跡象。內視鏡並不會讓人太不舒服,會建議患者接受檢查,主要是要先排除口咽或喉嚨惡性腫瘤的存在。咽喉逆流的藥物治療治療的目標是減少胃酸的刺激。與一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同,面對喉嚨慢性發炎,民眾會問是否要用消炎藥或抗生素,但消炎止痛頂多用於急性期,這類藥物可能會刺激更多的胃酸而加重病情,另外抗生素是用來消滅細菌的,而慢性咽喉炎很少是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的。常用的藥物有:1️.胃酸抑制劑,減少胃酸的分泌量,有以下兩種: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耐適恩Esomeprazole、泰克胃通Lansoprazole、百抑潰Rabeprazole Sodium)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泰胃美cimetidine、胃莫潰famotidine、善胃得ranitidine)2️.制酸劑(胃藥),用來中和胃酸3️.其他:海藻酸製劑(在胃部形成屏障阻擋逆流)、促腸胃蠕動藥(加快胃排空)、抗憂鬱劑(調整自律神經的失調)治療流程需要吃多久的藥取決於您症狀的嚴重程度,一般會建議治療兩到三個月,並追蹤觀察用藥後的病況,約有五、六成的病患會得到改善;對於沒有改善的病患,可以調整藥物的劑量與使用時間,從治療的結果來倒推可能的病因,也就是說,如果治療有效,可以反過來確認這個診斷。如果治療無效,就要思考其他疾病的可能,因此,需要與您的醫生密切合作,以尋求最佳治療方案。治療兩、三個月後,如果沒有進步,會建議患者進一步接受檢查,找出更準確的病因和決定下一階段的治療方向。檢查包括:1.胃鏡檢查: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排除食道癌。2.24小時食道酸鹼度檢查:紀錄逆流的發生頻率及時間,是目前最客觀的診斷工具。3.食道動力學檢查:檢查食道蠕動功能。至於那些吃了藥會好、停藥又復發的患者,更是需要與醫師討論如何服藥,而且要密切追蹤有無用藥的副作用,以最常使用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來說,要注意可能造成身體微量元素(如維他命B12、鈣、鎂離子)吸收不良、造成困難梭狀芽胞桿菌有關之下痢、腎臟疾病等等。(註:筆者曾聽聞有些病患為求方便自行到藥局買藥,一試成主顧吃長期,實在毋湯!)逆流患者的生活與飲食胃酸是好東西,但分泌太多就不好,藥物的目標是減少胃酸分泌,但這比較像是治標,真正治本的方法應該去思考它為什麼會分泌太多,之所以會分泌太多還是歸因於不合適的生活方式與飲食型態。生活型態:壓力、焦慮、熬夜、宵夜、暴食、抽煙⋯⋯,老生常談了。飲食建議:植物蛋白(各式豆類、燕麥、堅果、菠菜、花椰菜、蘑菇⋯⋯)、各式蔬菜、低脂的動物性脂肪(魚肉、雞胸肉、里肌肉⋯⋯ ),有研究指出地中海型飲食會有幫助,烹調料理方式也有影響,宜清淡、避辛辣。過度加工的精緻澱粉、高油脂的紅肉、各類零食、甜點,都是地雷。美國消化醫學會的治療指引,建議少量多餐、減重、戒煙,避免油膩飲食、碳酸飲料⋯⋯,睡眠時枕頭墊高或者左側側躺。至於咖啡,廣告台詞耳熟能詳,連醫生都直覺它就是胃酸逆流的原兇,但是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其實並無相關,咖啡可能只是代罪羔羊。關於胃酸逆流跟飲食型態的研究仍在進行,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所有關於飲食的衞教,醫生也只是根據病理生理的推論來給出建議而已,其實最正確的飲食方式並不是聽別人的,而是聽自己的!「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傾聽自己身體怎麼說最重要,吃了之後覺得不舒服的就是少吃!」其實不管是咽喉逆流、胃食道逆流,或是想要減重、促進健康、避免大腸癌等其他惡性疾病,最重要的都是調整生活方式與飲食型態,管好所有吃進肚子裏的東西,就先健康一半了!【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關於胃酸逆流變成慢性咽喉炎的那些事】
-
2023-02-18 醫療.消化系統
腐肉味、血腥味…這4種臭屁味有點危險!導致放屁的前兩名食物是它們
放屁是人體正常生理現象,但屁味經常會讓人覺得有點困擾,卻也透露出身體的健康警訊。肝膽腸胃科醫師分享,臭水溝味、腐肉味、魚腥味、血腥味這幾種排氣異味要特別留意,可能有腸胃道病變,甚至也可能是惡性腫瘤。4種屁味,危險!有的人聞到屁味,就是光覺得臭而已,其實屁味是有差異的。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許秉毅在YouTube《健康2.0》節目中分享,屁味是透露身體健康警訊的重要觀察指標,正常人的屁味是帶點硫磺味,但有幾種異常的氣味需特別留意。《元氣網》整理腸胃科醫師們所提醒過的「危險級」屁味,不要忽視,盡快就醫檢查。1.臭水溝味:可能是因感染性腸胃炎,壞菌分解食物殘渣導致。2.腐肉味:可能是感染阿米巴痢疾、潰瘍性大腸炎等疾病。3.魚腥味:腸胃道出血、胃癌(惡性腫瘤)、胃潰瘍出血,血流經腸胃道後被細菌分解,就會飄出魚腥味。4.血腥味:腸道有病變,例如腸道潰瘍、慢性發炎,甚至惡性腫瘤,因為腸道有傷口出血,排出來的味道可能有血腥味、也會較濃郁。放臭屁跟大腸癌有關?至於,一直有網路流傳說法,指放臭屁跟大腸癌有關?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曾受訪解釋,其實並沒有直接根據,只能說飲食習慣和大腸癌有很大關連,如果愛吃肉類、燒烤、加工肉製品,這類高蛋白質食物本來就比較容易產生臭屁,而這些東西本身就是大腸癌高風險食物,最好不要多吃。導致放屁前兩名食物:「花生」和「番薯」而排氣的異常味道除了反映疾病之外,最常見的情況其實仍與飲食有關。一般而言,肉吃的比較多,屁就會比較臭。吃較多菜的人,放的屁通常比較沒那麼臭,不過仍有某些蔬菜會有特別的異味,如十字花科的花椰菜、高麗菜、洋蔥等,由於含有硫的成分,容易使氣體有臭味。現任羅東聖母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李惟陽曾受訪指出,蛋白質多的食物吃多容易排出臭氣,但導致放臭屁的前兩名食物為「花生」和「番薯」。「乳糖不耐症」者,喝牛奶或乳製品後,肚子發脹會連連放屁,因此患者也盡量少攝取這類食物。李惟陽說,放屁和肉類食物關係不大,反倒是攝取澱粉類、豆類食物放屁量會增加。【資料來源】.便便的旅程/花生番薯 2大造屁食物.放臭屁跟飲食有關 帶血味要小心.屁聲好尷尬 關鍵時刻別吃的食物
-
2023-02-16 焦點.健康知識+
體重不明原因減輕別太開心!可能是甲狀腺亢進與糖尿病
● 體重半年內不明原因少5%到10% 恐與疾病有關● 甲狀腺亢進症狀不明顯 至少三個月才會被察覺● 糖尿病前期體重不會減輕 進入糖尿病後體重掉體重減輕有可能是疾病找上門嗎?飲食如果沒有特別控制,或是生活習慣出現大幅改變,體重半年內若掉了原本體重的5到10%,就得注意可能疾病找上身。最常見造成體重減輕的原因以糖尿病、甲狀腺亢進等內分泌代謝異常為大宗,而最嚴重可能是惡性腫瘤所致。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莉棋表示,正常在有控制飲食並搭配運動的情況下,體重下降的速度應維持在每個月1到2公斤左右,過於偏激的減重,如不吃不喝等,短時間內體重雖會快速減輕,目前已有研究顯示,快速減重會嚴重影響免疫系統及代謝系統,如出現不明原因掉髮、經期紊亂等。沒減重卻出現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年輕女性小心「甲狀腺亢進」如果沒有執行減重計畫,體重卻不明原因減輕,常見以糖尿病和甲狀腺亢進為主。黃莉棋表示,甲狀腺亢進多發生在年輕女性,其症狀以手抖、容易喘、心悸、盜汗、體重減輕作為表現。不過,甲狀腺亢進症狀較難察覺,等到出現明顯的手抖、心悸等,往往已經超過三個月以上,且即使是體重減輕,也常被認為是一件「開心的事」,不會被在意而錯過就醫時機。因此,大多數的甲狀腺亢進患者都是健康檢查時才會被揪出。甲狀腺亢進患者通常是家族遺傳,但並非每一個人都會發病,誘發甲狀腺亢進的因素多與「壓力」有關,尤以女性為大宗,從職業觀察,學生、金融業、科技業、教職人員有較多甲狀腺亢進患者。甲狀腺亢進疾病進程是如何?治療與照護的重點有哪些?甲狀腺分泌不正常,會影響女性排卵,生理周期變亂,進而影響受孕,嚴重甲狀腺亢進患者可能會造成甲狀腺風暴,不時發高燒、精神混亂,也會增加發生心律不整的機率,嚴重則會因心律不整導致死亡。甲狀腺亢進患者定期服用降甲狀腺素藥物,平均二年可以停藥,患者除了服藥仍需要調整作息,降低生活壓力,飲食也得降低攝取含碘食物。甲狀腺亢進患者在甲狀腺指數不穩定前,則不建議劇烈運動,應等指數穩定後,再透過規律運動,達到排除生活壓力的目的。引起體重異常減輕有可能是糖尿病!「血糖量測」早期篩出糖尿病前期黃莉棋表示,另一種體重減輕最常見的原因則是糖尿病,糖尿病典型的症狀為「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和體重減輕。糖尿病病人胰島素分泌異常,使葡萄糖進入細胞的作用喪失,身體容易無法獲得足夠能量,以致於體重減輕。糖尿病前期的病人,通常不會有體重減輕的症狀,而是正式進入糖尿病後才會出現。確認自己是否是糖尿病的潛在病人,可以從量測血糖確認,飯後血糖(吃第一口飯後2小時),正常人血糖不能超過140mg/dl,超過200mg/dl就是糖尿病,介於140到200mg/dl間,可以先查看自己的飲食狀況,是否是吃太多精緻澱粉,讓血糖瞬間上升,如果飲食一切正常,就得注意可能已進入「糖尿病前期」。黃莉棋表示,飯前血糖常被國人忽略,飯前血糖正常值應落在70到99mg/dl間,超過126mg/dl間就屬於糖尿病。如果血糖監測出現異常,必須盡速至新陳代謝科就醫,抽血檢驗糖化血色素,正常人糖化血色素應在5.6mg/dl以下,5.7到6.4mg/dl就應該要追蹤,6.5mg/dl就屬於糖尿病。「血糖量測」篩出糖尿病前期飯前血糖70到99mg/dl間:正常超過126mg/dl:糖尿病飯後血糖(吃第一口飯後2小時)不超過140mg/dl:正常介於140到200mg/dl間:糖尿病前期超過200mg/dl:糖尿病糖化血色素5.6mg/dl以下:正常5.7到6.4mg/dl:追蹤6.5mg/dl:糖尿病避免疾病上身,平時應多關注自身的身體狀況,定期量測體重外,也建議民眾,無論年齡,定期量測血糖與血壓,至少每個月在家量測一次,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13 名人.陳亮恭
陳亮恭/微醺夜 4名大叔自剖熟年人生
2023年的除夕夜,四位大叔(三位耳順、一位半百)在研討會及晚餐後的九點,來到鄰近名古屋車站的小店,氣氛微醺之際展開以下對話:大叔想搬往電梯公寓阿弘:你知道東京文京區不到25坪的公寓要價一億日幣嗎?簡直貴得離譜,自從小孩獨立生活搬出去,原本透天厝的家變得很大,把房子換成有電梯的公寓比較實用,但實在貴到無從下手。阿秀:對,我也想換屋,現在房子這麼貴,我家透天厝在京都,阿亮,你要不要來日本置產?我便宜賣你,我再去買電梯公寓。阿亮:我一直羨慕日本的透天厝,有自家院子,在比較郊區的地方感覺生活悠閒,怎麼你們現在都想賣掉,搬到市區公寓?阿秀:除了現在空間需求不一樣外,我腰椎骨刺壓到神經,行動偶爾感到不舒服,我在辦公室都坐在復健彈力球上,隨時伸展腰椎,晚上喝酒後多走幾步就撐不住,必須蹲在路邊休息一下,還被路人以為我醉倒了。阿弘看向旁邊問道:阿文,你太太一個星期回家幾天啊?平常有人陪你嗎?阿文抓抓頭說道:還好,她外地的工作收入不錯,每周還是會回家兩、三天,平常女兒跟女婿會來陪我,我去年退休,剛轉任到私人機構也挺忙的。怕太太只剩半年生命阿弘說道:你們知道嗎?去年我太太突然在右側胸部摸到硬塊,我檢查後覺得很像惡性腫瘤,除了趕快安排就醫外,我突然間覺得人生很無助,想到如果她只剩半年生命,我居然感到害怕!最後雖然檢查正常,一周的煎熬彷彿完整跑了趟人生跑馬燈,然後我看看自己的體檢報告,與同事討論後決定開始吃藥,你們都有吃藥嗎?幾乎全員都有「兩高」所有人都點頭,統計起來,幾乎全員都湊了糖尿病以外的兩高。阿亮說:我很掙扎要不要吃藥,所有指標都算正常,但我看自己的好膽固醇這十年間從90掉到70,壞膽固醇從70到110,我就感受到老化。我學生小周,血液檢驗正常也沒症狀,高階健檢完就附贈兩根心臟支架!又怎麼能預期呢?我血壓更是起伏,休假時很正常,工作都偏高,但天天都在工作啊!若吃血壓藥,整天無力、疲倦,無法工作。阿秀與阿弘同時說:所以我們都吃低劑量降壓藥,膽固醇的藥雖然還沒吃,但很多同事都說該吃了。阿文說:我早就吃啦,血壓、膽固醇、尿酸,一日三顆藥,一切都蠻正常的,阿弘你建議我用新的降血糖藥來減重,但我只要瘦下來,我太太就擔心我是不是得癌症,逼我做各種折磨人的內視鏡。兩個小時,大叔微醺之際暢談熟年生活困擾,阿弘是東京大學老年醫學科教授、阿秀是京都大學教授,現任日本國家研究中心理事長、阿文是剛退休的名古屋大學老年醫學科教授,阿亮來自台灣……。
-
2023-02-12 癌症.胃癌
胃癌治療一定要開刀嗎?速懂胃癌有哪些手術方式及術後風險
胃惡性腫瘤(胃癌)會有什麼症狀呢?在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10十大癌症死因中,胃癌排名為第8名。就不同性別來看,胃癌位於女性的第6位,男性的第8位。但是初期的胃癌通常不具特異性的症狀,部分患者會因為腫瘤出血造成消化道出血及貧血的症狀,有些比較後期的患者可能因為腫瘤變大造成上消化道阻塞,產生吃了就吐的症狀,若時間較長,也會出現體重減輕、營養不良等表現。若腫瘤進展到腹腔內轉移,患者可能出現腹脹及腹水。胃癌要怎麼檢查呢?上消化道的疾患,包括癌症的診斷,都需使用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進行檢查。若有懷疑的病灶則需做組織切片取樣檢查。在組織病理檢查確認為胃癌後,醫師會安排電腦斷層掃描做進一步的評估,包括評估有無胃周圍的淋巴結或是遠端的淋巴結轉移、有無腹腔內轉移,或遠端器官轉移。目前使用的胃癌分期系統是依以下三個方面來評估腫瘤狀態,包括腫瘤侵犯胃壁的深度、淋巴結轉移狀況,以及有無遠端器官轉移的情形。醫師會再依腫瘤的臨床期別與患者討論治療策略。胃癌要怎麼治療呢?一定要開刀嗎?對於可以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部分胃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手術,與充分的淋巴結廓清,仍是目前胃癌的標準治療方式。手術後的檢體經病理科醫師檢查後,確認腫瘤以及淋巴結轉移的狀況,再依最終的腫瘤期別安排後續的定期追蹤或治療。胃癌有哪些手術方式呢?手術方式主要分為次全胃切除或全胃切除手術,與充分的淋巴結廓清。手術方式的選擇與腫瘤大小、腫瘤位置,及周邊受腫瘤侵犯的組織有關。另外患者本身的狀態也都必須列入評估。若腫瘤位於胃的近端,包括:胃的入口,即賁門(cardia)、胃底部(fundus)、高位的胃體部(high body),通常需做全胃切除手術。若腫瘤位於較低位的體部(lower body)、胃竇部(antrum),與胃的出口,即幽門(pylorus),則可考慮次全胃切除手術。切除腫瘤及胃部後,醫師會以小腸與食道斷端或殘存的胃部進行吻合,以恢復消化道的連續性。若腫瘤僅侵犯胃部的周邊組織,例如:脾臟、胰臟、結腸等器官,但無遠端器官轉移,這些患者仍可考慮接受外科手術完整切除原發病灶及受影響的器官組織,以達成根除性手術的目標。若腫瘤僅有輕微腹膜轉移,無其他遠端器官轉移的證據,經醫師評估後,部分患者可考慮接受腫瘤減積手術(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與腹內高溫療法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等治療方式。我適合微創手術嗎?因為手術器械以及影像系統的進步,微創手術廣泛應用於各類疾病的治療,並達到良好的成果。微創手術的優勢在於減少或縮小手術傷口、降低術後疼痛,可能能讓患者術後較快恢復,縮短住院天數。目前腹腔鏡的手術方式與達文西手術系統也可應用在胃癌患者的治療上。但腫瘤疾患的治療重點是根除性手術治療,手術前的評估面向包括患者本身的狀況、原發腫瘤的狀況與腫瘤期別、醫師專精的手術方式,以及該地區的醫療水平。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或是尋求多方建議。根除性手術(Radical surgery)與姑息性手術(Palliative surgery)前面提到外科手術治療仍是目前胃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以外科手術完整切除原發病灶以及充分的淋巴結廓清,即根除性手術。但若腫瘤已經產生遠端轉移,即第四期的胃癌時,無法單以外科手術進行完整切除,即無法進行根除性手術治療。該階段的治療是以全身性的治療為主。但第四期胃癌患者的原發腫瘤若產生嚴重併發症時,外科手術還是有介入的角色,該類手術即稱為姑息性手術。姑息性手術比較常見的手術適應症有下列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腫瘤產生出血,無法以胃鏡止血,也無法以血管栓塞止血。第二種情況是腫瘤吃穿胃壁,造成消化道穿孔併發腹膜炎,造成嚴重感染及敗血症。第三種情況是腫瘤造成消化道的阻塞,患者無法獲得腸胃道營養支持,無法進行後續全身性的治療。姑息性手術的目的為解除腫瘤產生的併發症,並非治療腫瘤疾病本身。手術有什麼風險呢?所有的外科手術都可能會有傷口疼痛、傷口感染、術後出血等風險,胃癌手術當然也不例外。另外與胃癌手術切除病灶後的消化道重建相關的風險包括消化道吻合口(包括食道空腸吻合口、胃空腸吻合口,空腸空腸吻合口等處)癒合不良,造成吻合口處的消化液及食物滲漏,或是吻合口狹窄或阻塞。與淋巴結廓清相關的風險包括乳糜腹水與胰臟炎等。胃切掉的話要怎麼吃東西?不管是全胃或部分的胃切除,手術中都會進行消化道重建。胃癌手術後部分患者可能會有傾倒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吸收不良及脂肪痢,以及貧血的表現。手術後的患者一樣可以經口進食,獲得充足的營養。但須做部分飲食習慣的調整,醫師和營養師也都能提供飲食衛教與諮詢。結語目前胃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仍是外科手術,部分患者需再配合手術後的全身性治療。因為手術器械以及影像系統的進步,微創手術與達文西手術系統也廣泛應用在胃癌患者的治療上。醫療團隊會與患者一起討論,找出最適合個人的治療方式。參考資料及文獻1.衛生福利部110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2.Gastric cancer. Lancet 2020; 396: 635–483.Japanese gastric cancer treatment guidelines 2018 (5th edition). Gastric Cancer (2021) 24:1–214.Short-term Outcomes of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 With D2 Lymphadenectomy to Open Distal Gastrectomy for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KLASS-02-RCT). Ann Surg 2019;270:983–9915.The Landmark Series: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CRS/HIPEC) for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Metastatic to Peritoneum. Ann Surg Oncol (2021) 28:4130–41376.Long 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metastasised gastric cancer treated with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IPEC: A multiinstitutional cohort from PSOGI. 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47 (2021) 172–180【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俊銘醫師】胃惡性腫瘤(胃癌)的外科手術治療介紹】
-
2023-02-12 醫療.泌尿腎臟
50歲後一半男性有「攝護腺肥大」困擾!如何改善與治療?
65歲的王伯伯是一位退休老師,過去身體硬朗並沒有特別的毛病,然而最近這二個月開始發現小便尿流變細,常常要靠下腹出力才能將尿解完,上完廁所不到一個小時又感覺到尿意需要再跑廁所,有時候一個上午就跑了四、五趟廁所!以前晚上頂多起來上一次廁所,最近則是每晚爬起來二到三次讓他相當困擾,因為晚上睡眠被中斷導致白天精神也變得不好,終於下定決心來給看泌尿科。攝護腺是男性獨有的器官,平時會分泌攝護腺液形成精液的一部分幫助精蟲在射精過程中排出尿道。成年男子的攝護腺大小大概是20克,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加攝護腺的體積也會隨之增加,由於攝護腺的位置就位在膀胱開口跟尿道的交界,一旦攝護腺的體積大到壓迫尿道甚至長進膀胱,就會產生各種下泌尿道症狀。50歲後 一半的男性有攝護腺肥大困擾通常在過了50歲之後,有將近一半的男性會受到攝護腺肥大的困擾,來到80歲之後,攝護腺肥大的盛行率更是高達90%。臨床上我們將攝護腺肥大造成的下泌尿到症狀分為兩類,第一類稱作儲尿症狀包含:頻尿、急尿以及夜尿;第二類則是排尿徵狀像是:尿流變細、解尿中斷、解尿需要出力以及解尿解不乾淨。通常泌尿科醫師會使用一項名為國際攝護腺徵狀評分表(IPSS)的問卷來評估病人攝護腺肥大的嚴重程度。這個問卷會根據上述七項解尿徵狀來打分數:0-7分為輕度,8-19分為中度,20-35分則為重度攝護腺肥大。攝護腺肥大的檢查針對攝護腺肥大的病人,醫師一開始會安排的幾項檢查包含:肛門指診、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指數、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量測攝護腺大小以及安排尿流速和餘尿的檢查。肛門指診的目的是為了要排除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如果摸到硬塊或是結節就要高度懷疑攝護腺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另外PSA也是一個必要的檢查之一,經由血液PSA檢查,可確認是否罹患攝護腺癌。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可以客觀的告訴病人攝護腺體積的大小。尿流速以及餘尿的檢查則可以幫助醫師判斷攝護腺肥大是否已經造成尿道阻塞,進而使得病人的最大尿流速變慢、餘尿增加。攝護腺肥大的藥物治療目前針對攝護腺肥大有許多的治療方式,泌尿科醫師在評估過後會跟病人討論藥物治療抑或是手術治療。針對攝護腺肥大所引起的下泌尿道症狀的藥物包含傳統的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這類藥物最主要的作用是放鬆膀胱頸,使得膀胱開口的阻力降低。另一類的藥物則是雄性賀爾蒙阻斷劑,這類藥物可以阻斷一種體內讓攝護腺組織增生的酵素,通常在服用四到六個月後攝護腺的體積會逐漸縮小。然而這二種藥物都有各自的副作用,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效果快但無法縮小攝護腺體積,部分病人可能會造成逆行性射精以及姿勢性低血壓的副作用。雄性賀爾蒙阻斷劑需要服用一段時間後才可以觀察到攝護腺體積縮小,有時候對於已經造成排尿障礙的病人緩不濟急。另外,它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會降低性慾,因此在服用這兩種藥物之前,醫生必須明確地告知病患藥物的相關副作用。攝護腺肥大的手術治療如果解尿的症狀在藥物治療之後仍然沒有改善則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目前全民健保已經將雙極電刀攝護腺刮除納入給付的項目,取代過去使用單極電刀的手術方式,大幅降低術後發生水中毒的機會。然而,針對高風險的族群像是年紀太大、具有心血管疾病,或著曾經發生中風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的病患,若是攝護腺體積太大就不建議使用雙極電刀刮除攝護腺,因為電刀刮除的手術時間較長,會增加出血需要輸血的風險。近期,有許多關於攝護腺肥大的新穎治療方式包括:使用高溫水蒸氣燒灼攝護腺組織(Rezum ®)、透過高壓生理食鹽水分解攝護腺組織(AquaBeam®),抑或是藉由血管攝影術將攝護腺動脈栓塞(Prostatic artery embolization),使得攝護腺因缺血而達到體積縮小的功效。但是目前歐洲泌尿科醫學會,美國泌尿科醫學會,以及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等,均將這類治療方式視作研究性質的試驗而未將其列為攝護腺肥大的標準治療。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仍然是治療攝護腺肥大最有效的黃金標準。
-
2023-02-11 醫療.新陳代謝
肥胖是一種病!蘋果型、梨型、沙漏型...你屬於哪種?營養師授10招減重小撇步
新冠肺炎(COVID-19)的疫情仍然持續中,這段時間以來疫苗接種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都關注的議題,「打了究竟有沒有效?」、「打了會增加什麼風險」之類的問題便是大家最為好奇的。先前就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肥胖者不僅較健康人更容易罹患新冠肺炎,且演變成重症以及不良的預後機率也更高。日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也提醒,肥胖、內臟脂肪過高者,打疫苗的效果可能會打折扣,這也讓大家開始擔心自己是否也是肥胖的體位而影響疫苗的保護力。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呼籲大眾正視肥胖對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體重過重與肥胖的盛行率為45.4%,雖然上升的趨勢較前幾年已有趨緩,但比例仍在增加中,代表「肥胖」已經是我們必須好好正視與面對的問題。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你認識一下什麼是肥胖?肥胖又會造成哪些問題呢?以及教你一些小撇步讓控制體重不再是難事喔! 肥胖的定義首先我們要認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WHO建議使用BMI來衡量肥胖的程度。BMI的公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下表列出由BMI分類各種體位,在台灣,BMI介於24~27 kg/m2被定義為體重過重,27 kg/m2以上則為肥胖。範例:身高170公分,體重60公斤的人計算BMI計算:BMI=60/1.72 =20.76 (kg/m2) 3方法評估自己是否有肥胖的問題另外,我們也可以使用以下這些方法,來評估自己是否有肥胖的問題:• 體脂肪率體脂肪重量占身體總重的百分比,男性的正常體脂肪率為15~25%,女性則為20~30%,超過這個範圍就算是肥胖喔!• 腰圍衛福部定義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80公分者為腰圍過大,意指腹部脂肪過多,罹患代謝相關疾病的風險也會變高喔!• 腰臀比腰臀比是由腰圍除以臀圍計算得來的,這個數值更能夠初步的看出脂肪分佈的位置,因此近年來腰臀比也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當男性腰臀比>0.9、女性>0.85時就算是異常喔!肥胖的種類常見的肥胖依照脂肪分佈的部位不同有三種類型,而不同類型在減重時要著重的地方也不同喔!• 蘋果型蘋果型肥胖的特徵是脂肪通常堆積在腹部及腰部,主要為上半身的位置,體型就像是一顆蘋果一樣,通常男性肥胖屬於這個類型。蘋果型肥胖因為脂肪常分佈於內臟,因而容易提高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減重時應著重在「飲食控制」會更加容易喔!• 梨型梨型肥胖的特徵是脂肪通常堆積在腹部、臀部及大腿等下半身的位置,因體型類似一顆西洋梨而得名,通常女性肥胖屬於這種類型。梨型肥胖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雖不像蘋果型一樣高,但風險相較於一般人仍是比較大的,且仍會增加雙腿的負擔因此容易有靜脈屈張、關節相關的問題。而這類型的肥胖主要需要對抗「頑固脂肪」所以不容易減重,建議除了飲食控制外,最好著重在下半身的肌力訓練才更有效果喔!• 沙漏型沙漏型肥胖是蘋果型與梨型的綜合,常發生在停經後的女性身上。通常是本來就有梨型肥胖,停經後因為少了雌激素的保護,囤積脂肪的速度更快,造成上下半身都胖的狀況,內臟脂肪也增加,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跟著增加了!沙漏型肥胖者減重時建議飲食控制與肌力訓練等運動並行,會有更好的效果呦!影響肥胖的因子造成肥胖的原因是很複雜的,有些不單單只是熱量攝取過多的問題,可能還跟生活習慣、疾病…等等其他的原因有關係。在執行減重之前,一定要先知道造成自己肥胖的真正原因有什麼,才能正確的減重喔!• 遺傳參與人體體重調節的基因與神經因素很多都是受遺傳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常常會有「一家人都胖」的現象產生,當然這一部份也跟共同的生活習慣及環境相關,但遺傳也是決定肥胖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喔!• 飲食習慣經常過度飽食、三餐不定時、宵夜習慣、經常外食、偏食等等不佳的飲食習慣,常常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營養不均,也容易造成內分泌或神經失調,進而導致肥胖喔!• 活動量(運動)活動量多寡是決定每天熱量消耗的一大因素,在同樣的飲食攝取下,久坐不動的人熱量消耗低,容易造成熱量盈餘,體重也會上升喔!另外,運動有助於增加肌肉量,進而提高基礎代謝率,讓每天消耗的熱量更提高喔!• 睡眠習慣睡眠時間不足會影響飢餓以及食慾的內分泌調節,晝夜顛倒或是習慣晚睡也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造成脂肪堆積進而導致肥胖喔!• 疾病有許多內分泌或代謝相關的疾病都會造成肥胖,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多囊性卵巢等等,必需先改善疾病的狀況才有機會改善肥胖的問題。• 藥物有些藥物可能會影響體內的代謝系統而造成肥胖,例如:部分糖尿病藥物、類固醇等等。• 心理因素情緒及壓力因為容易影響內分泌以及個人行為,在失調的狀況下容易會導致肥胖。肥胖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衛福部公布的109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結果,其中就有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7項與肥胖有關,肥胖確實造成了許多健康上的不良影響,WHO也提出了肥胖可能會提高罹患以下疾病的風險:• 心血管疾病(主要為心臟病及中風)• 糖尿病• 肌肉骨骼疾病(特別是骨性關節炎)• 部分癌症(包括大腸癌、乳癌、肝癌、前列腺癌等等)而除了上述這些疾病之外,由於肥胖會導致體內代謝異常,進而引發一連串的健康問題,因此肥胖還有許多「併發症」,包括我們常說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是近幾年很常聽見的「代謝症候群」,這些疾病除了跟生活型態相關,其實也都跟肥胖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有許多研究都證實,肥胖者只要能夠減輕5%~10%的體重(例如90公斤的人,減少5公斤),就能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也減少上述這些風險喔!此外,除了生理上的問題,肥胖可能也會導致心理上的影響,由於出現肥胖的年齡層已經越來越低,在心智都未發展成熟的孩童階段,體重過重以及肥胖的孩子可能會要承受許多同儕間歧視的眼光,甚至是到了成年後進入社會,仍有許多人因為身材問題而飽受冷嘲熱諷。種種原因讓肥胖防治成為現今非常重要的課題。減重小撇步-成功不再是難事相信嘗試過的人一定知道,減重必需非常有恆心毅力才能成功,除此之外還須具備正確的觀念,才能「健康的瘦」。許多人往往因為沒辦法堅持下去而放棄,導致體重一直停在原地甚至復胖,這邊就來教大家一些減重小撇步,讓你的減重之路不再看不到終點喔!1.設定「可以達成」的目標及合理的速度,每週以減輕0.5~1公斤為原則較適當,並將目標階段化,達成一個階段就可以給自己一些小獎勵,提高堅持下去的動力。2.選擇適當且自己有興趣的運動,除了能夠事半功倍之外也要能持之以恆3.訂定「能夠執行的」飲食、運動計畫,太高難度或短時間內大幅度改變的計畫很容易造成執行上的困難導致失敗4.尋求專業的醫師及營養師協助制訂減重計畫及菜單,並詳細紀錄每日的飲食及運動狀況,不要使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或偏方5.食用保健食品須選擇正確且經過認證的6.飲食相關: ✓ 三餐定時定量,且不偏重任何一餐,避免宵夜及點心 ✓ 細嚼慢嚥,增加進食的時長(最好超過20分鐘) ✓ 用餐順序可以將湯、蔬菜及水果往前擺 ✓ 學習拒絕親友遞來的非計畫內食物7.在可能過度進食的時間計劃做點別的事、培養新的興趣,轉移注意力8.保持良好的心情,並避免利用進食來抒發情緒9.充足睡眠,每天睡滿7小時10.同居者、親友間的支持及肯定很重要看完這篇文章後有沒有更認識肥胖了呢?將自己的身體保持在最好的狀態,才能讓疫苗發會最好的效果喔!如果你正在被體重問題所困擾著,也可以多看看我們其他的文章,由營養師帶你認識不同的減重飲食,一起來戰勝肥胖吧!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3-02-09 醫療.婦產科
停經後又來月經代表回春?小心子宮內膜癌悄悄找上門
門診上偶然發現57歲婦人點滴出血已經3個月,婦人還以為是自己回春,醫師建議先去婦產科檢查,醫院超音波檢查看到子宮內膜增厚,幸好子宮鏡檢查排除惡性病變,追問發現原來是婦人為保持青春活力,長期服用胎盤素,建議停用以後就沒再出血。停經後又出血 非月經來潮實為疾病中醫師賴睿昕解釋,更年期婦女停經後又發生陰道不規則的出血,在清代《傅青主女科》就有提到:「婦人有年五十外,或六七十風,忽然行經者,或下紫血塊,或如紅血淋,人或謂老婦行經,實非經也」,「乃肝不藏,脾不統之故也」這種現象在中醫來看並非月經來潮,而是疾病的反應。更年期後正常來說是一滴血也沒有,只要是出血就算不正常,更不可能有返老還童之說。但是有些婦女會在更年期過後,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如果突然停用荷爾蒙亦會造成出血,所以停經後出血的原因可大可小,賴睿昕醫師說明,最常見的為萎縮性子宮內膜炎,老年性陰道炎、子宮頸瘜肉,但是也可以很嚴重如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等。通常出血時間越長或是出血量越多其患惡性腫瘤的的可能性較高。依照出血量、色、質、味 辯證用藥中醫師通常針對陰道異常出血的量、色、質及氣味,並結合患者的其他症狀及全身情況綜合分析,給予辨證用藥。●出血色淡、質不濃稠,並有倦怠無力,氣短懶言且自覺小腹有空空等症狀,屬於氣虛證,常使用補中益氣湯配合完帶湯治療。●出血量不多,顏色鮮紅、質稠,同時表現 腰痠腿軟,咽乾口燥,陰道乾澀灼痛或陰癢等症狀,屬於陰虛證,常使用滋陰降火湯湯配合一貫煎治療●出血見有帶下量多,色黃、有臭味,表兼有溼熱(或溼毒),屬於虛中夾實證,這時中醫常使用龍膽瀉肝湯和八味帶下湯治療。●陰道出血量時多時少,顏色紫黯有塊,同時見有小腹疼痛拒按,按壓有刺痛感,或者小腹有腫塊的,便屬於血瘀證,這時會使用少婦逐瘀湯和大黃蟅蟲丸治療。賴睿昕醫師指出,臨床上停經後出血不一定都與婦科有關,因為胃腸道病變引發肛門出血,或是泌尿系統的毛病而從尿道口出血,此二處的出口與陰道恰為鄰居,常被誤認。慢性疾病如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接受抗凝血劑治療後,也會引起停經後的陰道出血,所以發現異常出血,應立即就醫檢查確診,才能及早治療。雌激素過度刺激恐致子宮內膜癌 這些異常要注意更年期婦女是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族群,雌激素過度的刺激是導致子宮內膜癌常見的因素,賴睿昕醫師提醒,體型肥胖,初經來得早,晚停經的婦女(大於52歲),從未生育過的女性要特別注意,常見的異常症狀包括:●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變多等異常出血●持續性陰道出血或紅色分泌物●貧血●倦怠●下腹疼痛若能及時警覺自身健康異狀並就醫,依照醫囑進行檢查,透過子宮鏡檢查及內膜切片證實病灶,及早接受治療,阻斷疾病進展,再藉由中醫調整陰陽氣血,可以穩定女性荷爾蒙,減低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會。而糖尿病、高血壓、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以及愛吃紅肉或脂肪的食物的女性,則要提高警覺陰道是否有出血。當發現有任何惡性腫瘤的可能,要先以手術為優先考量,中醫做後續的調理避免再度復發。賴睿昕醫師分享,當停經後又異常出血也容易引起貧血,此時應注意飲食調養,多吃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肝、雞蛋、牛奶和瘦肉等。還有含有豐富的鐵和葉酸的綠葉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油菜、櫻桃、莧菜、薺菜、蕃茄、柑橘、桃李、鳳梨和紅棗等,對避免產生或減緩停經後出血的程度,會有很大的幫助。 【延伸閱讀】發炎體質退散! 婦科名中醫四招提升受孕機率停經後出血非逆齡,要小心! 「這些人」恐子宮內膜病變上身【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681】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2-03 醫療.眼部
眼睛長腫瘤不必摘眼球!質子治療恢復視力保命
眼睛長腫瘤不必摘眼球,質子治療恢復視力保命!三年前,49歲賴小姐右眼看東西扭曲變形,感覺地面隆起不平,室內燈光昏暗,症狀持續數月未改善,就醫檢查確診罹患罕見的「眼內黑色素惡性腫瘤」。林口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周宏達說,傳統眼腫瘤治療為摘除眼球,但經評估賴小姐可採質子放射治療,腫瘤即獲得控制,視力恢復到1.0。林口長庚眼科部主任黃奕修表示,一般黑色素瘤常長於皮膚,因眼睛也有黑色素細胞,眼球內或眼球周邊因此可能生長黑色素瘤,據統計,亞洲每千萬人每年發生率為2至6位,台灣每年新診斷病人約5至15位。眼球黑色素惡性瘤可怕在於「只要腫瘤超過0.3公分厚度,就有能力轉移」,目前包括眼球摘除等任何治療都無法降低病患死亡率。眼球黑色素惡性瘤不必摘眼球 質子治療恢復視力保命賴小姐說,確診罹患眼腫瘤時,「感覺是從很高的地方掉到無底洞」,因對看不見有極度不安全感,因此治療不選擇摘除眼球。周宏達指出,眼腫瘤初期症狀不明顯,可能只有持續看到閃光及飛蚊症,很多病人確診時腫瘤厚度已超過1公分,錯過黃金治療時機,所幸,賴小姐眼腫瘤厚度約0.8公分可進行質子放射治療。林口長庚放射腫瘤部副部主任王俊傑說,質子放射治療像標靶導彈,可準確到達病灶位置後,再一次把能量釋放,在控制腫瘤同時,也保留周邊正常組織,大幅降低傳統放射線的輻射副作用。周宏達表示,依歐美大型研究,使用質子治療眼內黑色素瘤,經過一至兩周、共約5至10次療程,原發腫瘤控制率超過90%,眼球保留率75%至93%,高達三至四成的病人視力得以保留。但治療病患眼腫瘤厚度應小於1公分,且治療後10年,約半數的病患會因腫瘤轉移而死亡,因此須持續追蹤。林口長庚副院長吳俊德說,目前已著手籌畫「眼腫瘤中心」,除了持續優化質子治療,下一步還將發展眼腫瘤細針切片、基因檢測及存活率預測等更尖端技術,提供國人及亞太地區更完整的眼腫瘤治療服務。
-
2023-02-03 醫療.一般外科
名嘴蔡玉真自曝已切膽囊!什麼情況需切除膽囊?名醫經驗分享「無膽之人」怎麼吃
電視名嘴、資深媒體人蔡玉真在臉書發文自曝宣布加入「無膽聯盟」,表示自己因膽囊長息肉,已進行息肉與膽囊的切除,並宣布從此不再參與任何談話性節目談政治。為何需要切除膽囊?膽囊息肉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介紹,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內壁黏膜上突起的增生組織,在超音波影像上,呈小結節狀或乳頭狀隆起物,多數病患沒有不適感,通常在例行健檢或是膽結石術後才發現膽囊息肉。可分為良性或惡性病變,大部分的膽囊息肉為良性病變,部分尺寸較大的息肉可能是惡性腫瘤。》看詳細現任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新竹臺大分院外科部主任何明志曾接受《好心肝會刊》訪問表示,如果膽息肉小於1公分,看起來不像惡性,也沒有症狀,建議6至12個月追蹤一次超音波即可。如已有症狀、或息肉超過1公分、或合併有膽結石或原發性膽道硬化症的病人,以及合併其他惡性膽息肉的危險因子如膽囊鈣化、單一息肉、息肉底部沒有細柄、有糖尿病者,或是追蹤起來息肉有愈來愈大趨勢者,則會建議切除膽囊,避免癌化。膽結石還有一種常見需切除膽囊的原因是膽結石,膽結石沒辦法只把石頭挑掉,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當膽結石出現輕症的疼痛症狀時,就建議將膽囊切除,否則膽結石後續造成的影響將遠大於初期的症狀,放太久也可能癌變,膽囊癌的發生率雖然低,但也值得注意。也有些人會一直忍,若已痛到無法忍受才就醫,往往已經是急性膽囊炎,也必須立刻開刀切除膽囊。急性膽囊炎腹痛是很常見的症狀,但有時可能不止是普通肚子痛。國軍桃園總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楊大緯分析,臨床上通常是有一個局部症狀、加一個全身性變化會懷疑是膽囊炎,局部症狀可能會有上腹痛,甚至有些人會痛到背後去;而全身性變化就是可能會發燒,或安排抽血檢查白血球發炎指數高等,這樣就會懷疑是急性膽囊炎,須安排影像學檢查,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囊沒了會怎樣?不能吃油?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膽汁、輔助消化功能,尤其高油膩食物更需要膽汁幫助消化。有些患者會有疑慮,擔心膽囊切除後,不能吃油膩食物、油炸物?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石宜銘曾接受《聯合報》訪問表示,膽囊切除了,膽道還在,而且膽道有彈性,可略為擴張,取代膽囊儲存膽汁的功能。只有少數病人術後吃油膩會拉肚子,絕大多數都可以恢復正常飲食。台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兼任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也表示,少數人沒了膽囊,吃太油會腹瀉,但這是因人而異。如果不放心,可以慢慢調適,觀察吃不同食物的身體反應。不過不管是否會造成不適,不要吃太油也是較為健康的飲食習慣。「無膽之人」怎麼吃?胃腸肝膽權威、秀傳醫院創辦人黃明和自己也因急性膽囊炎摘除膽囊,他曾受訪分享術後及日常飲食。.術後:飲食應清淡,以免膽汁分泌不及,但3到6個月後飲食就可恢復正常。.日常:除了不要太油膩,其他都與一般人飲食無異,少量多餐就好。不太吃澱粉,早上吃個蛋、水果沙拉、優酪乳,中午多吃蔬菜。【資料來源】.到底要不要開刀?切除膽囊後不能吃油?醫詳解如何應對膽結石.膽出問題可能是4種疾病,其中這2種惡性高!.腹痛恐是急性膽囊炎 醫師提醒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健保大數據/膽結石切除膽囊 沒必要使用達文西手術.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膽道專家爆膽囊炎 急返台微創動刀
-
2023-01-31 醫療.消化系統
125公斤卡車司機靠「胃鏡縮胃手術」 減21公斤!改善胃食道逆流、預防癌症
靠胃鏡縮胃手術 從125公斤降至104公斤高雄44歲于先生體重達125公斤,因嚴重胃食道逆流求醫,經內視鏡診治及藥物治療但改善有限,醫院建議進行體重管理,透過胃鏡縮胃手術利用胃鏡縫合胃壁降低胃容量,再配合正確飲食與運動習慣,術後3個月體重降至104公斤,成功甩肉21公斤。于先生從事卡車運輸業,長途開車導致吃飯時間不固定,回家就癱在沙發上,缺乏運動習慣,疲累就想用精緻澱粉、糖類飲食慰勞自己,日積月累體重高達125公斤,BMI高達35,已屬於重度肥胖,加上惱人已久的胃食道逆流症狀,讓他下定決心要改變現狀。改善胃食道逆流、預防癌症于先生到小港醫院胃腸內科求診,醫師沈群勝建議利用胃鏡內視鏡縮胃技術,保留胃底功能且不會加重胃食道逆流症狀,另外根據過去文獻經驗能保守達到理想體重25%的減重,多餘體重60%減重的效果,除能藉由減重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更能降低後續體重過重導致慢性病的可能。沈群勝表示,肥胖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與許多疾病的發生有關,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疾病、膽囊疾病、皮膚疾病、胃食道逆流等,食道腺癌、胃癌、大腸直腸癌、肝癌及胰臟癌等惡性腫瘤,也和肥胖有高度相關,應即早控制並預防疾病發生。胃鏡縮胃手術與外科縮胃手術不同沈群勝說,胃鏡縮胃手術與外科縮胃手術不同,無皮膚傷口及疤痕,屬於非破壞式的胃部塑形,胃鏡縮胃是藉由縫合器械與經口胃鏡結合,在胃壁內側進行交錯縫合,將胃像荷包一樣摺疊縫合起來,可縮小胃部容量70%,減緩胃排空速度並增加飽足感,且能降低飢餓感,藉由減少病患食量及減少熱量攝取達到減重的效果。于先生術後隔天即開始液體進食,兩周後開始攝取軟質食物,除術後當日稍感胃部悶痛之外,並無明顯的疼痛感,出院即可恢復日常生活作息。沈群勝強調,肥胖造成的相關慢性疾病不容忽視,應該即早控制體重,預防疾病發生,但是若無法達成體重下降的目標,建議可至門診討論介入性治療方式,術後搭配規律運動及健康飲食,找回健康人生。
-
2023-01-29 養生.聰明做健檢
高階健檢項目有哪些?醫師教你如何用健保給付卻有高規格檢查
「小資族健檢」、「尊爵健檢套餐」、「菁英健檢套餐」,進入各家健檢中心網站,項目琳瑯滿目,各式菜單令人眼花撩亂,不知如何挑選。高階健檢價格昂貴,零輻射磁振造影MRI、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正子攝影(PET),如果全包,恐10萬元起跳,值得花大筆錢投資健康嗎?醫策會健康檢查品質認證委員會召集人洪子仁表示,如以價格來分類,健康檢查可分為三大類:1.基礎健檢以血液、尿液等檢查為主,配合醫師理學檢查,例如,員工健檢,價格約在三至四千元。2.完整健檢以基礎健檢為底,再加上無痛腸胃鏡、腹部超音波、癌動脈超音波等項目,價格約在三萬元上下。3.高階健檢除了完整健檢外,另有磁振造影(MRI)、 電腦斷層(CT)、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 (LDCT)、正子攝影(PET)等高階影像檢查,一般需要兩天,如果全做,費用恐超過12萬元。正子攝影輻射劑量疑慮,已隨科技進步大幅降低。上述非侵入性的高階影像學檢查,分別可篩檢出哪些身體問題呢?● 磁振造影(MRI)以固態組織(腦、肝)為主,可以提早發現腦血管病變,如腦中風、失智等,自費檢查約2.5萬元。● 電腦斷層(CT)以會動的組織(心臟、肺臟)為主,可以偵測出心血管狹窄程度(自費檢查約2.2萬元)、肺部結節(自費檢查約8000元)等。● 正子攝影(PET)掃描全身惡性腫瘤,自費檢查約4萬元。對於卵巢癌、攝護腺癌等生殖泌尿系統癌症,則靈敏度較低。正子攝影給人輻射劑量的疑慮,讓不少民眾為之卻步。洪子仁表示,近年來,影像科技進步許多,也讓常見的正子示蹤劑(18F-FDG)劑量愈來愈低,從一開始的10MCI單位,下降至5MCI單位、3MCI單位,大幅降低輻射量,接受度也隨之增加。洪子仁表示,高階健檢範圍涵蓋腦部、心臟血管、惡性腫瘤等,但費用較高,相對檢查人數較少。以新光醫院健檢中心為例,每月約有600多人接受完整健檢,高階健檢僅約20、30人。精挑細選把握「專案套餐」,也能找到實惠的高階健檢。因費用昂貴,洪子仁建議,如果經濟能力許可,在年滿50時,可以送自己這份健康大禮,健檢結果當成身體健康背景值,再依照健診報告、家族史、生活習慣(是否抽菸、酗酒、熬夜,以及有無運動習慣),由醫師評估後,擬定後續健檢規畫。「只要仔細挑選,也可以找到高CP值的高階健檢。」洪子仁表示,許多健檢中心常在某些節日推出「專案套餐」,費用較為實惠。再者,民眾可根據年齡、性別、家族史,選擇不同的影像檢查項目,例如,超過50歲的男性、有心肌梗塞家族史,就先加選256切等高階電腦斷層,瞭解心血管狀況。機器雖強大,判讀更重要,健檢品質不能只看價格。至於花了大錢、做了高階健檢,結果正常,是否就能萬無一失?洪子仁表示,近年來,許多醫療院所紛紛引進先進的影像檢查儀器,有如軍備競賽,機器滿分,但做最後判讀時,也可能跟不上腳步,如果判讀錯誤,就容易引發不必要的醫療處置,甚至醫療糾紛。「不能只看價格,更應該關注健檢品質。」洪子仁表示,醫策會於民國一百年起推動「健康檢查品質認證」,專家委員實地至醫療院所視察健檢中心環境、儀器及醫療人力及判讀品質,目前已有50多家通過審核,取得認證,可作為民眾選擇健檢場所的重要參考依據。五癌篩檢當先鋒當結果異常 高規檢查健保給付什麼是CP值最高的健檢?答案是「國健署成人五癌篩檢」。洪子仁說,健檢不見得一定要花錢,只要符合成人癌症篩檢資格,接受篩檢後,結果異常,就可到院接受進一步高規格檢查,且有健保給付。
-
2023-01-17 焦點.元氣新聞
70歲歌仔戲演員連明月換肝後心臟積水逝世!名醫提醒別輕忽脂肪肝,4習慣避免肝臟危機
【2023/01/16編註】資深歌仔戲女星連明月去年12月初一度傳出病危,隨後接受兒子捐肝,這段時間雖仍住加護病房觀察,16日凌晨4點多卻因心臟積水,病情急轉直下,搶救1小時後宣告不治離世,享壽70歲。》詳細新聞連明月在去年10月曾上節目受訪,提到有次上廁所上到一半昏倒,醒來發現已經燒到40度,就醫檢查才發現已肝硬化,而且肝的旁邊還長了一顆腫瘤。據《中國時報》報導,連明月的乾弟弟表示,連明月的肝已無功能,只要進食就會拉,只能靠打點滴補充營養,因此醫生建議換肝。什麼情況必須換肝?肝病不能治療嗎,什麼程度會需要換肝?亞東醫院一般外科鄭國祥副院長曾於《亞東醫訊》撰文解釋換肝的情況:適合換肝:大多數有末期肝臟衰竭的病患都適合接受肝臟移植,包括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臟代謝疾病、B型肝炎或C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炎引致失償性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自體免疫肝炎、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但肝功能不適合腫瘤切除、Budd-Chiari症候群、猛爆性肝炎或藥物引起之急性肝衰竭、或其他末期肝臟疾病,無法以傳統方法治療者等等,均是移植的適應症。不適合換肝:禁忌症包括敗血症、有肝以外的惡性腫瘤治療後未達五年(原位癌不在此限)、重度的心肺疾病、酒精成癮而未戒酒半年以上或藥物濫用的人等等,這些就不宜考慮執行肝臟移植手術。此外,肝癌病患接受肝臟移植也有條件限制,如果3種情形者,才符合肝臟移植的條件:●癌細胞沒有轉移到肝臟以外的器官。●肝臟相關的大血管沒有癌細胞造成的侵犯或癌栓。●腫瘤如果為單顆,大小不得大於6.5公分;腫瘤如果為多顆,最多不能超過3顆,此情況下每顆大小也不能大於4.5公分,3顆腫瘤最大的直徑總和不得大於8公分。肝臟移植需評估等待換肝也不是說換就換,需經過評估後登錄等待。根據北榮移植外科「肝臟移植術前Q&A」衛教資料指出,待贈者由胃腸科醫師依病患病情轉介給肝臟移植外科醫師。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及綜合評估後,再將個案送至健保局審核,待審核通過後才進入待贈者名單。而醫院又是如何決定肝臟移植的受贈順序?這主要是取決在病患疾病的嚴重度以及與捐贈者比對血型時是否相同或相容。至於捐贈者器官的大小與受贈者體型大小是否適當,以及待贈時間的長短反而是次要的考慮因素。好不容易等到了受贈器官,肝臟移植也不一定成功,手術成功率約七到九成以上,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受贈者當時病情的穩定度。如何避免換肝危機?罹患肝癌的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也曾於2020換肝,當時次子顏仁賢配對捐肝,由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執刀,手術順利成功。陳肇隆曾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以往亟需肝臟移植才能存活的患者,以B、C等肝炎患者為主,但隨著B肝疫苗接種,C肝全口服新藥問世,最近一兩年則是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患者,或是兩者合併的個案激增。隨著肥胖人口的增加,未來因脂肪性肝炎而需肝臟移植患者將愈來愈多。陳肇隆提醒民眾應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均衡,並控制體重,且避免酗酒,才能避免「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危機。【資料來源】.什麼情況要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呢?哪些人不適合?.北榮移植外科「肝臟移植術前Q&A」.衛福部公布:我肝移植成功率逾八成 高雄長庚雙冠王
-
2023-01-09 焦點.元氣新聞
回首2022/向他們說聲再見 追悼英女王、倪匡、顧寶明等名人
2023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回首2022年世界殞落了許多曾經引領風騷的一代人物,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中共領導人江澤民、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巴西球王比利、作家倪匡等人。國內也有不少知名人士離世,像因癌症病逝的蔡頭、巴戈、朱俐靜、余苑綺等人,或是疾病過世或猝逝的顧寶明、明金成、張念慈等人,《元氣網》回顧有哪些名人在2022年離開世人。引領世代的代表人物伊麗莎白二世 96歲/英女王 史上在位最久女君主英國前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9月8日駕崩,享耆壽96歲。她1953年加冕至今在位70年,成為英國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全球史上視事時間最長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國家元首,畢生服務公眾,鞠躬盡瘁。》看更多戈巴契夫 91歲/改革蘇聯終結冷戰蘇聯末代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久病纏身,8月30日辭世,享耆壽91歲。他執政期間推動開放與改革力圖復興,最終導致蘇聯解體與冷戰終結,西方世界奉他為「可以打交道的改革者」,蘇聯共產國家則視他為「民族罪人」。》看更多江澤民 96歲/勇於探索兩岸關係前中共領導人江澤民因患白血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11月30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6歲。六四事件之後趙紫陽遭罷黜,江澤民匆匆登上中共總書記大位,是中國新經濟崛起、兩岸關係翻轉的關鍵時期。》看更多球王比利 82歲/巴西足球傳奇 世足賽3度奪冠唯一一位三度贏得世界盃足球賽冠軍、被封為「球王」(O Rei)的巴西足球傳奇人物比利(Pelé,又譯貝利),12月29日在巴西醫院因大腸癌去世,享年82歲。比利逝世讓整個足球世界,尤其是培養和崇拜他的巴西陷入哀傷,因為它們永遠失去了「國寶」。》看更多安倍晉三 67歲╱最長政權日相 推動安倍經濟學安倍晉三是二戰後最年輕的日本首相,也被視為二戰後最重要的日本國家領導人。安倍曾任首相長達三一八八天,是史上任期最長的日本首相。安倍在7月8日奈良市街頭輔選演說時,遭槍手持改造槍枝伏擊身亡,終年67歲,留下戰後日本政治史上最無言的結局。》看更多2022年因癌症離世的華語圈名人倪匡 87歲/皮膚癌名作家倪匡以衛斯理為筆名寫的小說「鑽石花」,開啟了華文世界科幻小說的時代。據倪匡生前朋友透露,倪匡生前患有皮膚癌,已在港島防癌會「賽馬會癌症康復中心」住院一段時間,身形也明顯消瘦。他離世前對朋友表明,「唔怕死」(不怕死),又形容離開人世「早日解脫」。倪匡於7月3日逝世,享年87歲。》看更多【疾病百科】皮膚癌大部分的皮膚癌都發生在臉部、頸部、前臂和手背等暴露於陽光的部位,陽光中的紫外線是導致皮膚癌最主要的原因,另外人工紫外線如太陽燈及日光浴中心,或將皮膚曬成古銅色的燈具,也可能導致皮膚癌。最常見的三種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細胞癌。巴戈 67歲/胰臟癌巴戈8歲就以童星身分出道,參與過不少台語電影,國立藝專畢業後,他成為華視基本演員,80年代他和鄒美儀主持的華視「雙星報喜」紅極一時,兩人還以該節目拿下金鐘獎最佳主持人獎,這也成了他的主持代表作。曾自曝一年只休假5天,半退休後生活過得怡然自得,不料2月16日傳出胰臟癌過世,享壽67歲。》看更多【疾病百科】胰臟癌是一個高度惡性的疾病,約90%的病人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因爲胰腺位於腹膜後,惡性腫瘤藏在體内,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好發60歲以上男性、家族病史者、吸菸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及長年接觸化學藥品者。蔡頭 71歲/肝癌資深藝人蔡頭在2021年11月傳出肝癌末期,不料2022年1月26日傳出病逝消息,據報導蔡頭早在消息傳出1個月前就病逝雙和醫院,享壽71歲。蔡頭個性率直,生前曾表示若有天走了也不會告訴大家,此外,他生前也拒絕上節目聊過世友人,表示不願賺死人財。》看更多肝癌小辭典台灣肝癌的患者以「病毒性肝炎」為最大宗,大多是B、C肝的帶原者,其次為酒精性肝炎,第三位為脂肪性肝炎。肝癌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但是若是已經出現黃疸、腹脹、疲倦、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又或是肝衰竭、肝昏迷,恐怕都已經是晚期肝癌。朱俐靜 40歲/乳癌從選秀節目《超級偶像》出道,纖瘦的身軀卻能唱出極具爆發力的歌聲,這巨大的反差,是朱俐靜給人的第一印象,從超偶出道12年、出過多張專輯的她,在2021年發片記者會上宣布罹患乳癌,於7月3日逝世,享年40歲。》看更多【疾病百科】乳癌乳癌是從乳腺的上皮細胞或小葉生長出來的一種惡性腫瘤,因癌細胞的生長失去控制,會侵入並破壞鄰近的組織及器官,或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其它器官。乳癌真正的病因尚待研究,下列幾項可能有關:輻射線、病毒、女性荷爾蒙、飲食(高脂肪食物)、酗酒及遺傳基因。余苑綺 39歲/大腸癌藝人余天的二女兒余苑綺自2014年發現直腸癌第3期後,積極接受治療,抗癌長達8年,但在2019年再度復發持續化療,接著癌細胞擴散到肝臟及淋巴,2022年病情每下愈況,癌細胞擴散到全身,於8月21日病逝,享年39歲。》看更多【疾病百科】大腸癌一般所說的大腸直腸癌是屬於腺癌,也就是從腸黏膜上的細胞所演變出來的癌症,其確切的病因仍然不明。90%以上的大腸直腸癌是由息肉轉移而來,會演變成癌症的息肉一般稱為腺瘤性息肉。而到底有哪些因素會造成腺瘤性息肉的惡性變化呢?除了家族病史等遺傳因素外,大腸直腸癌的發生主要仍與生活習慣有關。2022年因心血管疾病逝世的名人顧寶明 72歲/心肺衰竭從綜藝節目演短劇走紅,再以舞台劇《暗戀桃花源》中的「袁老闆」奠定喜劇一哥地位,人稱「寶哥」的顧寶明舞台上搞笑逗趣,讓丑角散發人生不同層次、笑聲中帶著喜怒哀樂。3月19日因腸胃道出血導致心肺衰竭,不敵病魔病逝,享壽72歲。》看更多明金成 51歲/心因性休克中年得子、喜迎龍鳳胎的知名戲劇導演兼演員明金成,擅長拍攝偶像劇,以執導《我的秘密花園2》嶄露頭角,於1月20日才和妻子歡喜迎接龍鳳雙胞胎,未料寶寶還沒滿月,他卻於2月8日猝死,原因為心因性休克,年僅51歲。》看更多張念慈 72歲/心臟病台灣浩鼎生技創辦人暨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念慈博士,12月29日傳出在美國聖地牙哥家中因突發心臟病猝逝,享壽72歲。據了解當天上午九點,張念慈還和台灣幾位主管通電話討論事情,沒想到半小時後台灣端就接獲美國傳來的噩耗,令浩鼎員工都感到震驚。》看更多楊碧雲 84歲/腦中風淡水老街阿婆鐵蛋創立於1980年,是淡水最早賣鐵蛋的老店,當初阿婆鐵蛋創辦人楊碧雲經營小吃店,滷蛋經過多次滷製,滷蛋越滷越小,味道越來越好,意外成為現在的「鐵蛋」。楊碧雲不僅事業有成,對於回饋地方公益更是不遺餘力。7月12日因腦中風突然倒下,送醫後搶救不治,享壽84歲。》看更多柯賜海 66歲/心因性休克因經常在媒體採訪新聞現場站在受訪人背後高舉抗議牌,因而被封「抗議天王」的柯賜海,近年因罹患帕金森氏症已顯少露面,11月21日被發現陳屍於北投區建國街前山公園籃球場旁的車內,法醫相驗後證實死因為心因性休克自然死亡。》看更多
-
2023-01-04 癌症.抗癌新知
女網選手「女金剛」罹兩癌 醫師研判可能的致癌原因
傳奇女網選手、綽號「女金剛」的娜拉提洛娃昨傳出同時罹患喉癌及乳腺癌,並開始接受治療,她於2010年已曾罹患乳腺癌治癒。民眾疑惑,乳腺癌治癒超過10多年還會復發嗎?喉癌與乳癌為何會同時出現?醫師表示,乳腺癌是否為10多年後復發,必須依2010年當時治療情形而定,但因不了解當時治療狀況,目前難以判定。喉癌及乳癌則沒有直接相關性,研判可能是病患的致癌基因較強,但也有可能是,此兩種癌症為透過不同罹癌途徑所致。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蔡欣恬表示,依癌症登記規範來說,當乳癌治療5年內沒有轉移或復發,即代表乳癌已經治癒,超過5年後出現的乳癌都屬於新的癌症。但乳癌是否復發,仍必須依第一次治療情形,如果罹患癌症的乳房已進行全切除手術,並於5年後在同側的胸廓上發現癌細胞,此種癌症可說是局部復發,但如果非屬於此種情形,或是癌細胞出現在另一側乳房上,就是新發癌症。蔡欣恬說,一名癌症患者身上有可能出現二至三種癌症,像是乳癌患者體內的BRCA1、BRCA2基因變異,即與卵巢癌有很強的相連性,或是肺癌與大腸癌也有相同的基因變異情形。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治醫師李佳融說,一名病患同時罹患兩種癌症,有可能是患者體內有罹癌變異基因的相關性,但喉癌及乳癌沒有直接關係,研判可能是病患的致癌基因較強,但也有可能是,這兩種癌症為透過不同罹癌途徑,喉癌最常見的致癌原因是吸菸、喝酒。李佳融說,國內喉癌好發年齡為40至60歲,男性多於女性,致病原因是長期吸菸、喝酒及吃檳榔,讓喉部粘膜反覆受到致癌物質刺激引發癌症,而在國外女性吸菸、喝酒比率較國內女性高,有較高的機會罹患喉癌。另如果長期在充滿化學刺激物的環境工作,也可能罹患喉癌。喉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但如果超過兩周以上都未痊癒的聲音沙啞症狀,應懷疑可能不是感冒、感染所致,必須就醫檢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喉癌治療方面,依病情不同,第一期、第二期喉癌可以經手術切除病灶,但若是第三期頸部淋巴結出現不會痛的硬塊,且體積愈來愈大,則必須使用手術、電療、化療等方式,而第四期患者甚至需要切除整個喉嚨,成為無喉者,此時必須學習食道語或電子助講器,才可以與外界溝通,遠離喉癌一定要戒除吸菸、喝酒及吃檳榔。至於乳癌預防方面,蔡欣恬說,國健署針對45歲以上未滿70歲女性,每兩年提供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但卻讓許多女性等到45歲才開始檢查,其實女性年滿30歲後,就可以經由臨床醫師評估,開始定期進行乳房檢查,以利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早期治療。要預防乳癌應維持正常生活型態、飲食,少吃脂肪含量太高的食物,如高油、高脂的炸物、甜點等,最重要的是,千萬不可吸菸,喝酒也不要過量。是否每名乳癌癌症患者都需要進行基因檢測?蔡欣恬說,目前多針對病情嚴重病人進行檢測,希望透過檢測找到對應的藥物加以治療,而有乳症家族史的女性進行基因檢測為的是,是否考慮像演員安潔莉納裘莉一樣進行預防性切除,如果沒有想這樣做,其實不需做基因檢測。女性也常擔心服用避孕藥、女性荷爾蒙補充品等可能誘發乳癌。蔡欣恬說,避孕藥只要停用,對罹患乳癌的影響就會消減,而更年期所補充的女性荷爾蒙補充品,如果服用5年內不需擔心,但若服用10至15年以上,乳癌機率將會明顯增加,另有女性會補充胎盤素、蜂王乳等,因含有女性荷爾蒙成份也必須節制。
-
2022-12-29 焦點.健康知識+
明年3月17項達文西手術費納入健保給付!最多省16萬元減輕就醫負擔
健保署宣布,肝、肺、腸、胰切除等17項達文西手術費納入健保給付,近千人受惠,預計最快明年3月1日公告實施,依手術類別不同,每人最多省下16萬多元手術費。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在有限預算下選擇較有價值的新醫療科技納入健保給付,部分病人確實對達文西手術有需求,醫師可藉由達文西機械手臂輔佐執行精準切除、修復和縫合,降低手術風險,未來民眾選擇「肝部分切除術」等17項達文西手術,比照健保腹腔鏡手術項目申報,僅需負擔達文西手術相關醫材費用。健保給付肝、肺、腸、胰切除等17項達文西手術費: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陳依婕指出,上述17項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多數以治療惡性腫瘤為主,預計約有930名國人受惠,其中使用最多的「低前位直腸切除術」為700人,其次是「Whipple氏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約140人、「肝部分切除術」約58人。陳依婕表示,17項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中,每年可幫民眾省下近8400萬元,舉例來說,國人最常使用的「低前位直腸切除術」,約可省下9萬7564元;肝葉切除術及肺葉切除術則省下6萬到15萬元不等;最昂貴的手術為「Whipple 氏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 氏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幽門保留式」 ,則可省下16萬783元。但民眾仍須自付醫材費,約10萬至25萬元。陳依婕說,自2021年起,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台灣胰臟醫學會等多個醫學會陸續向健保署建議,包括肝、肺、胰臟、直腸、十二指腸等重要器官的達文西手術,技術已相對成熟,且經醫療科技評估(HTA)具安全及療效實證,實證資料亦顯示有助於減少手術時間及出血量,所以醫療服務共同擬訂會議最後討論一致通過,同意手術費比照胸(腹)腔鏡手術項目,由健保給付,民眾將僅需負擔相關醫材費用。健保署也強調,為維護達文西手術執行品質,訂定執行醫師之專科別限制、要求醫師須經訓練並由特定學會認證後方可執行達文西手術。將規範醫療院所執行17項達文西手術,應於申報費用後2個月內上傳術後14天內是否發生不良事件、術中出血量等手術及療效資料,以利後續臨床實證追蹤評估。延伸閱讀:‧該選擇達文西手術嗎? 你必須知道的達文西優勢與缺點‧達文西機器手臂 讓口腔、咽喉癌也能「病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