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2 失智.失智專題
搜尋
女性荷爾蒙
共找到
187
筆 文章
-
-
2024-03-22 焦點.元氣新聞
她喪子差點壓力過大心碎致死 心碎症候群背後藏「身心議題」
「心碎」真的可能致死。一名50多歲女子,正經歷喪子之痛,天天以淚洗面,某晚突然胸悶暈厥送醫,女子心肌酵素上升,急診判定「心肌梗塞」,送進導管室治療,放置導管後,竟發現冠狀動脈並未堵塞,左心室卻呈現章魚壺狀,結果為罕見的「心碎症候群」,經投藥治療後,所幸救回一命。心碎症候群、心肌梗塞症狀難辨別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劉力瑋表示,心碎症候群又稱為「壓力性心肌症」,患者多數因情緒壓力引起,九成患者為女性,特別是更年期過後的女性,最容易引起心碎症候群,學界推測與女性荷爾蒙缺失有關。除了該族群以外,罹患憂鬱症、焦慮症、有抽菸、酗酒等習慣者,也屬於高危險群之一。劉力瑋表示,心碎症候群的表現方式與心肌梗塞相似,初期會感覺到胸悶不適,有時伴隨「劇烈疼痛」,心碎症候群的患者送到急診時,醫療人員難以透過症狀辨別是心碎症候群還是心肌梗塞,甚至連心電圖、檢測心肌酵素,兩者表現都完全一致,僅能透過導管手術釐清心臟冠狀動脈釐清,是梗塞還是心碎症候群。劉力瑋表示,當被判定是心碎症候群時,僅能透過支持性療法,改善症狀,並且投以心臟衰竭的藥物,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鹽皮質類固醇、乙型受體阻斷劑、利尿劑等,心臟功能約能在一周至八周左右開始好轉。心碎症候群與心肌梗塞一樣都具有危險,據研究,心碎症候群是患者處於嚴重高壓時,腦內邊緣系統異常,交感神經過度活化,血壓快速升高,讓左心室變大,且會呈現如日本傳統捕捉章魚的「章魚壺」形狀,因此,心碎症候群還有另一個名稱為「章魚壺心肌症」。呈現章魚壺的狀態下,心尖收縮能力變差,血液難以被運送到全身,患者有機率會休克,有些則會誘發致死風險極高的肺水腫、心衰竭、心律不整等。據統計,心碎症候群的患者約有1%到3%的機率死亡。正經歷重大創傷 增心碎症候群發生率劉力瑋表示,蠻多心碎症候群的患者發病時,正經歷生命中,重大的創傷,如喪親、失婚、失戀等。患者多數藏有「身心」課題,若遇到心碎症候群的患者,也會同身心科醫師,透過長時間的心理調適,才有助於預防心碎症候群再次發生。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劉育嘉表示,現代人生活繁忙,時常疏忽情緒,累積許久就會成為壓力,心碎症候群的患者如果被診斷具有身心問題,醫師會嘗試協助患者逐步與情緒共處,先理解再排解。第一步建議,讓自己認識情緒,學習觀察以及了解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會產生各類不同的情緒;第二步是不要排斥負面情緒,生氣、難過、悲傷對於人類來說都是重要的情緒,背後都代表著身體反應的訊息,情緒沒有對錯,迎接情緒需要花時間練習。第三步則是表達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背後代表的原因後,開始慢慢表達情緒,學習去描述,不只幫助自己了解當下的狀況,也能讓身旁的人可以理解自己,讓溝通更有效率;第四步是調節情緒,當得知自己會受情緒影響,可透過練習幫助自己調節到舒適的程度。劉育嘉表示,這些步驟看似簡單,但每一步都很難,特別是踏出的第一步是最難的,不過當患者有意識要面對情緒,就已經做到「自我察覺」,也就是踏出第一步,如果已經進入第一步,再往下認識自己的情緒開始卡關,建議可以尋求醫療或是心理諮商的協助,由專業人士的帶領可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劉育嘉表示,情緒是一座大山,這個山是讓人生豐富的資源,只要妥善認識,能大幅降低壓力對於人類的傷害,也能避免心碎症候群等其他身心疾病的發生率。劉育嘉醫師小檔案現職: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學經歷:成大醫學系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總醫師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專科醫師台灣精神醫學會精神科專科醫師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專長:失眠、焦慮症、憂鬱症、恐慌症、強迫症、自律神經失調、創傷後壓力疾患、失智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器質性精神病劉力瑋醫師小檔案現職: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台南市立醫院師資培育中心主任學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台大醫院心臟科總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住院醫師專長:高血壓、高血脂、心衰竭、瓣膜性心臟病、冠心病、末梢血管疾病、糖尿病、冠狀動脈旋磨術、頸動脈支架術
-
2024-02-25 癌症.其他癌症
「抓龍根」也能揪出睪丸癌!泌尿科醫師教民眾如何早期發現睪丸癌?
有網友在臉書分享,在半套店接受打手槍、抓龍筋(即攝護腺按摩)服務時,被「有經驗的姐姐」摸到睪丸硬塊,進一步至醫院檢查,竟發現罹患睪丸癌。泌尿科醫師表示,臨床觀察,男性不易在洗澡時發現睪丸異常,抓龍筋、親密行為是睪丸癌早期發現的關鍵。睪丸癌平常不易發現,睪丸如果有單側無痛腫大需要多加注意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系副系主任陳煜表示,睪丸癌病灶若在表面,觸摸時可明顯摸到突出的硬塊,但不少患者病灶位於睪丸深處,外觀除睪丸體積稍微變大,沒有明顯改變,早期發現並不容易;男性洗澡時多以簡單清潔陰囊、陰莖為主,不會進一步觸摸上述部位,如果病人自主發現異常時,腫瘤體積常已過大。依臨床觀察,因過程中會碰觸、按摩會陰處、大腿內側,並拉扯陰囊、精索,抓龍筋過程是最容易發現睪丸癌的方式,不少病人是與妻子、女友發生親密關係時發現異狀。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洪峻澤指出睪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見無痛腫大、變硬,有沉重感或合併陰囊積水,男性女乳化。患者有10%會因睪丸腫瘤出血或梗塞造成急性疼痛,10%會出現遠端轉移的症狀如背痛、咳嗽、咳血、骨頭痛、下肢浮腫等。會痛的陰囊腫大多是感染造成,以附睪炎和睪丸扭轉最常。若是無痛腫大反而較嚴重,慢慢發生的無痛腫大可能是精索靜脈曲張、附睪囊腫、陰囊水腫和疝氣,短期無痛腫大必須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大多為單側,兩側同時發生的機率僅1到2%。睪丸癌的發生率與好發族群:●美國睪丸癌盛行率為每10萬人2至3人,台灣盛行率較美國低。●隱睪症是睪丸癌的主因,發生機率較一般人高4到6倍。●母親懷孕若使用女性荷爾蒙製劑也會提高兒子的罹患率。●成長過程中若有睪丸外傷、感染引起萎縮,也可能誘發睪丸癌。(整理洪峻澤主任說明)睪丸癌的診斷、治療與預防陳煜表示睪丸癌臨床診斷方式,會先以觸診方式檢查,再以超音波、抽血、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等檢測方式確立診斷。至於治療方式,根據臨床指引,睪丸癌患者一經確立診斷,會建議患者直接切除睪丸,不會進行穿刺等術前診斷;睪丸癌有時是雙側同時發生,長在睪丸處的淋巴癌也多是雙側同時出現腫瘤,但不論切除雙邊、單邊睪丸,臨床上均會建議患者,先將精蟲冷凍,未來若有生育計畫時就能使用,「畢竟剩下單側睪丸,萬一因車禍等原因導致功能出問題,生育計劃會被迫打斷。」洪峻澤建議男性至少每月一次定期自我檢查兩邊睪丸,最好時機是洗完熱水澡後,觸摸大小是否對稱一致、有無疼痛、變硬。懷疑有問題應立即找泌尿專科醫師診察,千萬不要諱疾忌醫,若能及早切除腫瘤,治癒機率很高,術後定期追蹤即可。延伸閱讀:元氣百科:睪丸癌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31 醫療.精神.身心
疲倦、煩躁、食欲不振…「壓力荷爾蒙」腎上腺可能出狀況,1方法可檢測
有「壓力荷爾蒙」之稱的腎上腺皮質醇,是幫助人體應對生理或心理的重大事件,若常感到心力交瘁、疲倦,可能是腎上腺出狀況。榮新診所副院長康宏銘表示,長期的壓力會導致腎上腺皮質醇與DHEA同時耗竭,出現腎上腺功能不全相關症狀,可以補充腎上腺糖皮質素(可體松)治療改善。生活小事都覺得煩躁…腎上腺出狀況了一名68歲女性,近2個月一直感覺很疲倦,出門不久就想趕緊回家休息,遇到生活上的小事就覺得很煩躁,運動時也感覺力不從心,就醫檢查發現,腎上腺皮質醇及脫氫異雄固酮(DHEA)嚴重不足,進一步檢查證實,是腦下垂體疾病,造成次發性腎上腺功能不全,補充腎上腺糖皮質素(可體松)治療後,疲勞的症狀獲得改善。康宏銘表示,長期的壓力狀態,最終會導致皮質醇與DHEA同時耗竭,出現疲倦、心力交瘁、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血壓降低等腎上腺功能不全症狀,一般是漸進緩慢的過程,次發性腎上腺功能不全的原因,除了下視丘或腦下垂體的疾病,也常見於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之後的後遺症。治療方面,康宏銘說,出現壓力時,腎上腺皮質醇會增加,濃度會上升;壓力持續時,腎上腺皮質醇濃度仍然偏高,但DHEA濃度開始下降;壓力一直未緩解,腎上腺皮質醇及DHEA濃度就會同時下降,進入耗竭的狀態,可補充腎上腺糖皮質素為主,必要時可補充鹽皮質素及DHEA,同時可透過減壓、改善生活型態、補充DHEA或相關營養素等方式,讓腎上腺荷爾蒙逐漸回復正常。抽血檢查可得知腎上腺皮質醇及DHEA濃度腎上腺檢測,主要是透過抽血檢查腎上腺皮質醇及DHEA的濃度。.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皮質醇又稱為「壓力荷爾蒙」,用來幫助人體應對生理或心理的重大事件,長期升高會對身體許多器官造成傷害。.抗壓荷爾蒙:腎上腺也同時分泌大量的DHEA,又被稱為「抗壓荷爾蒙」,除了用來做為男女性荷爾蒙的前驅物質,DHEA也可以減緩皮質醇所帶來的傷害。(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4 癌症.乳癌
事前避孕藥只會傷身嗎?外國研究指出可預防卵巢癌、子宮內膜癌
不少有避孕需求的女性都會選擇服用事前避孕藥,若有正常服用的話,事前避孕藥的保護率可以達到99%。但避孕藥只會傷身嗎?長期服用是否會致癌?元氣網整理了避孕藥與癌症的相關性,一起來看看。事前避孕藥避孕率可達99%口服(事前避孕藥)是透過賀爾蒙的雌激素、黃體素抑制排卵,從而防止懷孕,適合不會忘記定時服用的人。若有正常服用的話,事前避孕藥的保護率可以達到99%,是所有避孕藥中避孕效果最好。第一次服用前,建議找婦產科醫師諮詢評估是否能吃此藥物。優點:·避孕成功率在99.9%以上。但需長期且穩定服藥,才能達到避孕效果。·除了避孕,也能調經、改善經前症候群及青春痘。·停藥次月即可備孕,不影響胚胎生長發育。·降低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缺點:·若記性不好忘了吃,要在時效內補吃,才不會影響避孕效果。·有增加乳癌的風險,有乳癌家族病史者要注意,服用前要找婦產科醫師諮詢。·有服藥後副作用,恐會有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若出現不適感應立即停藥。事前避孕藥可避孕又防2癌根據《Medical Xpress》報導,近期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對25萬多名婦女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藥可預防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且停止使用後,保護效果會持續數十年,這項研究發表在《癌症研究》雜誌上。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婦科癌症,其終生患病風險略高於2%。子宮內膜癌稍微常見一些,但由於症狀較明顯,因此通常能在早期發現,因此死亡率較低。然而,卵巢癌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因為它通常在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之前才被發現。在目前的研究中,科學家比較了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和從未使用過的女性之間的乳癌、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研究發現,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患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要低得多;即使停止使用口服避孕藥15年後,罹癌風險仍比未服藥的女性低了50%,停藥後30-35年仍然檢測到風險降低。台灣的婦產科名醫、台北秀傳醫院院長鄭丞傑表示「口服避孕藥可以避孕又可防癌」,國外不少醫學文獻證實,服用避孕藥物,可以減少罹患卵巢癌風險。他建議沒有懷孕、生育過的女性,或初經早(11足歲之前)、停經晚(52族歲後),及連續打針或服用排卵藥物一年以上等危險族群,最好在醫師評估下服用口服避孕藥物,讓卵巢暫時休息。事前避孕藥恐致乳癌?以往事前避孕藥也常被認為與靜脈栓塞和乳癌等副作用有關。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卻提出不同的見解,「事前避孕藥使用者罹患乳癌的風險略有增加,但在停藥後幾年內增加的風險就消失了」。研究結果表明,即使短期風險增加,曾經使用過的乳癌和從未使用過的乳癌的,終生風險可能沒有差異。究竟事前避孕藥是否會導致乳癌?國外許多研究出現2極論點,根據《台灣癌症防治網》表示,一些研究認為使用口服避孕藥會增加乳癌的風險,但是也有其他研究顯示並不會增加風險。例如在2021年一項報告顯示在25歲前使用口服避孕藥反而降低了9%罹患乳癌的風險,最近瑞典一項研究也顯示使用荷爾蒙避孕藥罹患乳癌的絕對風險很小。《亞東紀念醫院》表示,導致乳癌發生的原因與許多因素有關,乳癌危險因子包括:遺傳、飲食生活習慣、第一胎生育年齡超過三十歲、未曾生育者、停經後肥胖、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初經在12歲以前、停經在55歲後等,而這些危險因子並不容易預防。預防乳癌的正確觀念,應該要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或乳房超音波,才能達到有效的篩檢、早發現早治療,進而降低死亡率。看完以上研究可發現,事前避孕藥除了可避孕,還能預防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部主任陳怡仁醫師表示,在全世界婦產科醫生過去40年使用避孕藥的經驗,口服避孕藥是一個安全也且有效的避孕方法,而且新一代的避孕藥已改良並且降低心血管之副作用,而乳癌的發生率增加,可能是因為服用避孕藥的婦女常自我檢查或常看醫生檢查的結果,但它確實減少良性乳房疾病的發生率。因此在醫生評估後,仍可安心使用避孕藥。參考資料:medicalxpress、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亞東紀念醫院、元氣網、台灣癌症防治網延伸閱讀:.愛愛後不想當爸媽!5大避孕方式優缺點一次看.射精前戴套即可避孕?醫提醒:計算排卵日避孕有前提.避孕藥該怎麼吃才能有最大效果?專家提醒這族群要小心
-
2023-12-31 醫療.精神.身心
女性患者遠多於男性!輕鬱症、重鬱症及廣泛性焦慮症怎麼區分?
近年國人精神疾病就醫人數上升,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精神疾病的問題應該要做全盤考量,健保只是政策的一環,不能只重視疾病本身,應從早期的心理健康促進著手預防。他同時呼籲,民眾除了注意自身情緒問題,也要扮演親友的「守門人」。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近年國人憂鬱症、焦慮症等負面情緒就醫狀況。誘發憂鬱、焦慮等症狀的原因多重,不只是心理因素,生理疾病也會引起相關症狀。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精神問題會引起生理症狀,如血壓高、腸胃道症狀、腸躁症等;反之,生理問題也會造成精神疾病,例如慢性病或是重大疾病的壓力,也會造成焦慮及憂鬱。5人就有1人服用安眠、鎮定藥物,可見失眠問題嚴重。根據健保統計,從106年到111年,包括輕鬱症、重鬱症、焦慮症等就醫人數都逐年增加,石崇良表示,國人精神疾病的問題可以從兩個面向略窺一二,分別是「物質濫用」及「失眠狀況」。111年使用安眠、鎮定藥物的申報量高達11.2億顆,使用人數高達453萬人,以我國人口推算,約5人就有1人服用。石崇良表示,安眠藥使用量反映國人失眠問題嚴重,雖然失眠原因不全然是憂慮、焦慮導致,但也代表國人壓力管理的需求。他也引用國外研究表示,疫情期間酒精等物質濫用狀況增加,加上疫情改變精神疾病患者的就醫規律,影響病情控制,也讓就醫人數呈上升趨勢。女性就醫人數遠高於男性,老人憂鬱常被忽略。若依照性別比例來看,各類精神疾病,女性就醫人數的占比都達總數的六成,遠比男性多。石崇良表示,傳統刻板印象影響之下,男性常忽略自身就醫需求,特別是精神疾病容易被標籤化,常諱疾忌醫。精神衛生法推動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希望把精神疾病去標籤化,將其視為需要穩定就醫治療的慢性病。以就醫年齡來看,因廣泛性焦慮症、重鬱症、輕鬱症等就醫患者,以60-69歲族群最多。而男性在重鬱症的每十萬人口就醫率中,更是年紀愈大、就醫者愈多,從111年的數據來看,60-69歲有890人、70-79歲1,033人、80-89歲1,083人,90歲以上則達到1,192人。石崇良提醒,不要把老年人的憂鬱症狀誤為「老化」,長者常被認為「老了就不愛動、對事情提不起勁」,更容易讓老年憂鬱症被忽略。1925安心專線提供心理諮商、評估轉介服務。石崇良表示,精神疾病的防治,要從早期的心理健康促進下手。他以癌症來比喻,及早篩檢、早期介入治療以阻斷疾病發展,甚至走在更前端,著手危險因子的戒治、環境改善等。衛福部1925安心專線(依舊愛我)有全年無休的心理諮商,當面對情緒困擾、壓力或自殺問題等,可以提供輔導、評估轉介等功能。心健司也有「心情溫度計」,透過簡單的問題讓民眾自我評估心理狀態,並提供求助建議。石崇良呼籲民眾,一起扮演「自殺守門人」,關心身旁親友,做好「一問二應三轉介」:一問「主動關懷、積極傾聽」,二應「適當回應、支持陪伴」,三轉介「資源轉介,持續關懷」。心理治療給付長期偏低,將檢討調整。針對年輕族群,衛福部也提供15至30歲民眾3次諮商補助,其中建立正確的就醫觀念,就是目標之一,希望讓民眾勇於求助。根據統計,使用該諮商補助者有三成屬於高風險,石崇良說,透過諮商讓高風險民眾被發現並及早就醫。另外,心理治療的給付長期偏低,健保署也將著手檢討。一次「支持性心理治療」,必須由精神科醫師下診斷,心理師進行,至少要10分鐘,健保給付97點,換算成實際金額可能不到80元。石崇良表示,113年將著手「醫療服務資源耗用相對值」檢討,會通盤檢討醫療服務,心理治療已經納入排程,最快114年有望調整。近年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的就醫人數逐年上升,健保醫療費用也增加。健保統計,憂鬱症的就醫件數111年達266萬件,與106年相比成長7%,費用也增加到45億點;焦慮症111年就醫件數165.7萬件,與106年相比成長42%,醫療費用來到15億點。疫情加速社會變遷,適應困難者更易有負面情緒。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表示,憂鬱症、焦慮症出現增加趨勢,一來可以歸於醫療資訊發達、就醫率增加,二來是新冠疫情加速社會變遷,適應困難者更容易發生焦慮或憂鬱。憂鬱症的評估,須根據症狀嚴重程度、病情、持續時間等研判。成年人連續2年,幾乎天天悶悶不樂,或是青少年連續一年情緒低落或容易亂發脾氣,臨床上判斷為「輕鬱症」;連續2周以上持續低落、提不起勁,並符合美國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9項指標一半以上者,臨床診斷為「重鬱症」。另一方面,焦慮症可分為分離焦慮、畏懼症(包含社交畏懼症)、恐慌症、廣泛性焦慮症。方俊凱表示,各種焦慮症表現出的症狀差別不大,通常是自律神經失調、心跳加快、呼吸困難、手腳發抖等,但誘發的原因則不同。「分離焦慮」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分開引起;「畏懼症」可能是害怕特定物品(如蟑螂),或是害怕社交;若是什麼都可能引起焦慮,就屬於「廣泛性焦慮」。輕鬱症、重鬱症及廣泛性焦慮症怎麼區分?輕鬱症病程持續較長,一般在兩年以上,但症狀相對輕微,還不至於喪失日常生活功能。重鬱症為陣發性,時間較短但症狀嚴重,已妨礙正常生活能力。廣泛性焦慮症焦慮症的一種,對許多事情過度焦慮及擔憂,容易慌亂緊張,不像其他焦慮症,與特定情境有關。女性患者遠多於男性,與荷爾蒙變化有關。不論是焦慮症還是憂鬱症,女性就醫人數都比男性多,特別是重鬱症、輕鬱症以及廣泛性焦慮症,女性就醫數約比男性多一倍。以輕鬱症為例,111年女性就醫人數134,993人,比男性69,844人多將近一倍;111年廣泛性焦慮症就醫女性163,380人,也比男性89,754人多近一倍。方俊凱說,女性受生理影響,月經周期會帶動女性荷爾蒙(動情素)影響,例如月經前後或是更年期前後情緒較不穩定,即受荷爾蒙變化影響。其中「社交畏懼症」是少數男性就醫次數多於女性的精神疾病。方俊凱分析,男性在社經地位上承擔相對重的責任,又較不願意和親朋好友談論內心話,容易導致不想社交,進而演變成畏懼症。社交畏懼症男性較多,患者普遍年輕。若從就醫年齡層來看,重鬱症、輕鬱症以及廣泛性焦慮症的就醫高峰,106年到110年落在50-59歲,111年則落在60-69歲。方俊凱說,這個年齡層處在退休階段,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很多事情改為線上處理,這類族群對於電腦資訊的掌握相對較弱,而以往的工作技能一旦無法發揮作用,就容易出現適應障礙,連帶會導致憂慮、焦慮加劇。不同於上述疾病,社交畏懼症(約兩千人)及分離焦慮症(每年僅百餘人)患者較年輕。方俊凱說,社交畏懼症與人生經歷有關聯,如果沒有經過適當教導或自我成長不足,面對人際互動問題會有恐懼。加上疫情期間缺乏實體互動,學生一入學就碰到疫情,同學變成「一個帳號」,也會加劇適應困難。特別是疫情下,社交畏懼症跟畏懼症有些重疊,因為害怕感染而避免與人接觸,導致社交焦慮。輕鬱症治療建議輔以心理諮商,重鬱症以藥物為主。治療用藥上,方俊凱表示,以往焦慮症會給予鎮定劑,憂鬱症則是抗憂鬱劑,但是因為這兩者都與血清素不穩定有關,因此現在傾向都先給予「抗憂鬱劑」調控血清素,狀況比較差者再輔以「鎮定劑」,避免直接使用鎮定劑可能產生依賴感。另外,在輕鬱症跟重鬱症治療上,輕鬱症因為持續時間比較長,問題可能落在生活型態或是社會環境等,建議要加上心理諮商;而重鬱症則是以藥物為主,諮商為輔,希望讓多巴胺、血清素盡速提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06 醫療.泌尿腎臟
50歲以上男性注意!頻尿、夜尿、尿不乾淨…攝護腺肥大別再吃紅肉!一文看懂6大飲食要點
隨著年紀增長,男性攝護腺組織增生機率也隨之上升,50-60歲男性約有50%有攝護腺肥大之現象;80歲攝護腺肥大比例達75%;90歲約9成有攝護腺肥大。攝護腺肥大是什麼?攝護腺肥大前兆有哪些?手術有哪些種類?飲食禁忌為何?一文看懂攝護腺肥大症狀自我評估、改善辦法。攝護腺是什麼?攝護腺肥大5原因攝護腺位在膀胱出口正下方直腸的正前方,下面接著尿道,為男性才有的器官,又稱為前列腺,是下尿路必經通道,與分泌腺體、生殖功能有關。隨著年紀增長,攝護腺會產生良性增生變化,當組織逐漸增生則會造成攝護腺肥大,進而引起排尿障礙。根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簡宏祐表示,良性攝護腺肥大在醫學上的定義為組織學上的細胞增生、腺體腫大,造成臨床上尿道阻塞症狀,俗稱下泌尿道症候群(lower urinary tract syndrome,LUTS)。造成攝護腺肥大的原因,包括:.年紀:攝護腺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大.男性荷爾蒙:荷爾蒙刺激造成組織增生.生活習慣:抽煙、喝酒、肥胖.內科疾病:肝硬化、高血壓.其他:種族、社會經濟地位、遺傳基因等攝護腺肥大7症狀、3階段攝護腺肥大常見症狀如下:.尿流細小、無力.小便須等待一陣子才能解出來.餘尿感,老是覺得膀胱裡的尿液無法完全排空.頻尿,剛上完小便1-2小時內又需再次小便.解尿要用力、解完後滴滴答答.來不及解尿,有時一尿急會來不及上廁所.夜尿次數增加,晚上睡覺需起身小便數次攝護腺肥大3階段症狀依上述提及之症狀又可劃分為3階段。根據臺安醫院衛教資料指出,攝護腺肥大症狀有早期、中期及晚期3階段,症狀分別如下:1.早期:尿道因壓迫而產生阻力,膀胱仍可有力收縮及排尿;夜尿次數增加,出現不舒服排尿症狀但尚未出現殘尿。2.中期:膀胱無力出現殘尿,假使惡化甚至會有血尿。3.晚期:排尿需花費長時間會造成阻塞性腎功能障礙,甚至無法順利排尿(尿滯留),若不治療會危害到身體健康。 攝護腺肥大症狀自我評估攝護腺肥大需要治療與否,可依症狀輕重來評估,症狀輕度者觀察追蹤即可、中度症狀以上的者才需要以藥物或手術治療。以下整理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問卷IPSS(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攝護腺肥大治療分2種:藥物、手術在治療攝護腺肥大前,泌尿科醫師常會先以肛門指診 ,了解攝護腺體積並經由觸診篩檢攝護腺癌,會經直腸或腹部超音波客觀測量攝護腺體積,並瞭解是否有攝護腺中葉肥大或攝護腺癌之可能,排除癌症可能性後,再依患者症狀對症下藥。攝護腺肥大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3種:甲型腎上腺受體阻斷劑,放鬆攝護腺及膀胱頸平滑肌,減少尿流阻塞,有助改善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5a還原酶抑制劑,抑制男性荷爾蒙轉化為攝護腺可利用之形態,避免攝護腺持續增生並使攝護腺體積縮小,適用於攝護腺體積>30mL,同時患有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之患者;PDE5抑制劑,可改善性功能障礙及攝護腺肥大的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目前僅Tadalafil(5mg,每日錠)獲歐洲泌尿醫學會治療指引許可,可用於治療男性下泌尿道症狀。若患者已出現反覆泌尿道感染、尿滯留、膀胱出口阻塞相關的腎功能惡化、膀胱結石,攝護腺肥大引起的反覆血尿等攝護腺肥大引起之嚴重症狀,則應接受手術治療;或是藥物治療無效、副作用太大也可考慮。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指出,攝護腺肥大手術方式包括單極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適用於攝護腺體積30-80ml且合併中度以上的下泌尿道症狀;雙極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相較於前者有較高安全性;開放式攝護腺切除手術主要用於80ml且有中度以上的下泌尿道症狀,因微創技術進步,逐漸攝護腺雷射手術取代,已較少使用;攝護腺雷射手術安全性及止血效果優於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服用抗凝血劑或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之病患均適用。攝護腺肥大如何改善?7大飲食禁忌、保養改善攝護腺肥大的關鍵莫過於預防勝於治療。若已有排尿症狀者,應儘速就醫,遵循醫囑進行治療並調整生活習慣、飲食等。生活調整包含戒菸、戒酒,保持心情愉悅、避免壓力過大;避免久坐、久蹲、久站使骨盆腔充血,惡化小便症狀;避免服用含有抗組織胺或抗乙醯膽鹼之藥物,以免加重排尿症狀。根據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指出,攝護腺肥大飲食保養應注意以下幾點:.避免憋尿並適時補充水分:切勿一下喝太大量液體或利尿飲品,如:酒、濃茶、咖啡,會使膀胱快速膨脹而影響收縮功能,以及多吃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避免刺激攝護腺而影響排尿。.少吃紅肉,多吃白肉:攝取過多脂肪會刺激荷爾蒙過量分泌導致攝護腺癌生成,減少紅肉(如豬、牛、羊)、富含油脂魚類(如鱒魚、鯰魚、人工飼養鮭魚)食用量,多吃雞肉、火雞肉、鱈魚、旗魚、鮪魚、大比目魚等白肉,以降低攝護腺癌風險。.多吃含鋅食物:鋅在精蟲及攝護腺保健上有益處,可多食含鋅食物,如:牡蠣、海鮮、蛋、肉類、全穀類、堅果類、大豆、南瓜子、花椰菜、花生、紅蘿蔔等。尤其南瓜子含有抗氧化劑、維生素E及植物性化學物質,會干擾前列腺素代謝,有助改善括約肌機能、調節尿液排泄並增進膀胱肌肉彈性,進而改善攝護腺肥大症狀並預防攝護腺癌。.含茄紅素食物:茄紅素可抑制攝護腺相關疾病並減少發生率,其抗氧化作用可與維生素E及s-胡蘿蔔素一同對抗自由基破壞正常細胞。蕃茄、紅色西瓜、葡萄柚、木瓜、紅柿、葡萄、櫻桃、紅甜椒、芭樂等都是良好攝取茄紅素的天然食物。.微量元素硒(Selenium):硒是一種抗氧化劑,參與前列腺素的新陳代謝作用,可預防抑制惡性腫瘤,尤其是攝護腺。含硒食物包括啤酒酵母粉、大蒜、洋蔥、鮪魚、鯡魚、綠花椰菜、小麥胚芽、全穀物、芝麻、紅葡萄、蛋黃、香菇等。.富含異黃酮和黃酮類食物:生鮮蔬菜水果、黃豆、黃豆製品及豆漿富含異黃酮和黃酮類,可與女性荷爾蒙競爭接受體,進而減少女性荷爾蒙結合到細胞外,也可作為抗氧化劑清除游離基,抑制男性荷爾蒙對攝護腺的刺激。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盤點臨終病患「人生最後悔5件事」!醫:做好4件事活出無憾人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3 醫療.骨科.復健
35歲後骨質開始流失 別讓自己變骨鬆預備軍
骨頭的健康與否密切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尤其是老年人若骨質疏鬆,肌肉又不斷流失、缺乏肌力訓練,不僅肌肉乏力容易失去平衡跌倒,一旦跌倒也容易骨折。過了35歲以後,骨質便開始流失;到了65歲,每年更是骨質流失急行軍,要做好骨質保衛戰,必須擁有正確的觀念。聯合報元氣健康講座邀請骨科醫師,面對面與民眾衛教,做好觀念備戰。最怕骨折臥床!骨鬆居長者「常見慢性病」的第四位。根據國健署統計,骨質疏鬆症已成為65歲以上長者「常見慢性病」的第四位,千萬不可輕忽。全台將近700萬人口有骨鬆的問題,更多時候自己「並不自知」,直到跌倒、骨折發生後,復原時程漫長,最終演變成需要長期臥床、需要人照料的窘境。元氣健康講座「保骨補鈣有一套骨質優化無煩憂」邀請慈民骨科院長、宏恩醫院骨科、中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盧異光,向民眾說明「骨科學」。盧異光說,每個人的骨骼是透過「成骨細胞」、「破骨細胞」來進行新陳代謝,因此不同部位骨折復原時間都不同,平均手指4周、手腕6周,若是大腿、小腿等大部位骨骼則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復原,全身的骨骼大約3年會「煥然一新」一次。男女一到更年期,成骨細胞居劣勢,骨鬆開始發生。骨骼受損的復原期間並不算短,若要保持健康的骨骼,就更得瞭解到自己的骨密度健康狀況,尤其許多人並不了解自己其實已經是「骨鬆預備軍」。盧異光指出,成骨細胞會讓骨骼變強壯,但到了30歲左右便開始逐漸走下坡,通常30至35歲成人的骨量最好,後續便以每年0.2%的速度流失骨質;65歲以後更以每年2%至5%速度加速流失,不可不慎。「成骨細胞一旦少於破骨細胞,就容易骨鬆。」盧異光說,女性荷爾蒙有抑制破骨細胞的功效,男性的睪固酮也同樣能夠減少破骨細胞,因此一旦到了更年期,成骨細胞就會逐漸屈居劣勢,骨鬆便容易發生。九成民眾鈣質不足,需長期補充足夠鈣質。除了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的功能外,鈣質攝取對於骨密度影響也是相當重要,但調查顯示,全台其實高達97.6%的國人都鈣質不足,因此,市面上有許多鈣營養補充品,也名列國人最常攝取的保健品第二名。盧異光說,常見大致有幾類,碳酸鈣類吸收率約27%,檸檬酸鈣類吸收率約35%,但碳酸鈣易有脹氣、便祕等副作用,導致民眾無法長期使用,補鈣效益也不顯著。目前市面上有較新型的非晶鈣(ACC),研究顯示溶解度、吸收率都很高,可有效的提供鈣質,讓骨骼利用,減少副作用的產生;更可同步刺激成骨細胞增生,臨床應用上已有改善骨密度、縮短骨折病患復原期的多起案例。30多歲骨質巔峰建議作檢查,可當日後監測基準。盧異光說,生活中種種因素都會影響骨質,長期服用類固醇、更年期後、酗酒、抽菸、熬夜、缺乏運動、營養不均衡都是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特別是父母兄弟姊妹有骨質疏鬆、身高開始變矮、體態明顯愈來愈駝背的人,更是高風險族群。目前骨科中一致認定的「黃金標準」即為「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DEXA)」檢查,放射量很低,符合條件下也有健保給付,建議民眾在30多歲骨質巔峰時,就可以開始檢查骨密度,作為後續監測的基準。預防骨鬆兩大原則1.營養補充要留意,增加鈣質吸收率。影響鈣質吸收的食物、藥品相當多,抗憂鬱劑、碳酸飲料,菠菜由於含有草酸,讓鈣不容易被吸收,建議與鈣片間隔一個小時再食用。腎功能不好的民眾則不建議吃檸檬酸鈣,恐造成腎臟過大負擔。盧異光建議,每天可喝兩大杯牛奶補充鈣量,或是透過營養補充品,每天可曬曬太陽20分鐘取得維生素D。2.骨骼肌肉不可分,要做有效運動。運動對骨質來說至關重要,但重要的是「有效運動」。盧異光說,骨骼跟肌肉密不可分,因為骨骼的強壯得與肌肉在「拮抗作用」中訓練,若是經常臥床的人骨質疏鬆,補充再多營養品也都無法改善,是典型的「失用型骨質疏鬆」。訓練骨質的運動基準要以「肌肉有收縮、拉扯骨頭」且時間不低於30分鐘。平時上班族久坐,則建議每小時做各30秒的「手指、手腕、手肘」轉動,腳部踢一踢、扭一扭,打斷工作的連續性,讓肌肉放鬆一下,避免肌肉問題影響到骨骼健康。
-
2023-12-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熱飲紙杯會溶出塑化劑嗎?顏宗海解析哪些一次性食器需要注意
台灣人愛喝手搖杯,夏天來杯冰涼沁脾的冷飲好不爽快,冬天則來一杯溫暖心扉的熱飲挺過寒冬。台灣多個縣市自今年下半年開始「禁用一次性塑膠杯」,不僅為了環保,同時也減少塑膠杯遇熱時可能釋放出來的有害物質。但「紙杯」就絕對安全嗎?是否也暗藏危機?聚乙烯PE遇上過熱液體,多少會溶出化學物質。台灣人冬天喜歡喝熱甜湯,燒仙草、豆花、紅豆湯圓,統統都得用紙杯盛裝,有時為了消費者攜帶方便,上面再封上一層塑膠封膜。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表示,紙本身「不防水」,若要盛裝液體就得「加一層膜」,而那層膜就屬於PE(聚乙烯)材質,若遇到過熱的液體多少會釋放出化學物質,能夠自行攜帶杯具盛裝是最好的。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手搖紙杯或是其他熱飲紙杯使用到PE(聚乙烯),多是LDPE(低密度聚乙烯),也常見於塑膠袋、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等,飲料杯上的封膜也同樣是PE塑膠,耐熱70至90℃。雖說聚乙烯化學結構上對人體健康並未有太大影響,但若是盛裝太高溫的液體就容易融化,無法達到防水效果,建議若要購買熱飲,可自備玻璃器皿盛裝。PVC材質最要注意,超出耐熱溫度會釋出塑化劑。便利商店、超市內販售的許多商品也都使用塑膠的容器,例如布丁盒、豆漿瓶等等,使用的則是PP(聚丙烯)。顏宗海說,聚丙烯耐碰撞、耐高溫,耐熱溫度100至140℃,丙烯本身沒有毒性,但超出耐熱溫度也會釋放出丙烯,間接接觸到食物。最需要注意的是PVC(聚氯乙烯),顏宗海說,PVC常用於保鮮膜、雞蛋盒、調味罐中,耐受溫度僅60至80℃,雖然可塑性高,因此可做為保鮮膜,可是一旦超出耐熱溫度,就會釋放出對人體有毒性的塑化劑。保麗龍耐熱度不佳,已逐漸禁用於食器。同樣具毒性的還有「保麗龍」,過去部分手搖杯使用保麗龍材質的杯子,許多日本知名泡麵杯也都採用保麗龍。不過,顏宗海指出,保麗龍的化學結構為許多苯乙烯聚集而成的「聚苯乙烯(PS)」,本身就是具有毒性的化學元素,對人體具有「神經毒性」,在動物試驗中也確實發現致癌性,只是尚未發現對人體致癌的證據。顏宗海表示,保麗龍並非好的食物器具,其耐熱僅70至90℃,若要泡泡麵,水的沸點是100度,一旦沖入熱水,難免有毒性釋出;苯乙烯的神經毒性,過去常在工人身上發現,主要是暴露量過大,造成頭暈、疼痛及手麻、手腳無力等神經系統影響。目前包含台灣在內的各國,都逐漸禁用保麗龍作為食器。雙酚A不耐酸、鹼、高溫,常用於塑膠水壺。而民眾時常擔心的「雙酚A」是否也藏匿於平時盛裝的一次性食器中?顏宗海表示,雙酚A主要用於聚碳酸酯(PC)製品,如塑膠水壺、奶瓶,以及罐頭食品的內襯鍍膜中,正常使用的狀態下不會溶出,除非在酸性、鹼性以及高溫的環境下,才會溶出毒性。顏宗海說,雙酚A確實具有毒性,有輕微的女性荷爾蒙作用,研究發現長期接觸將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胰島素抗性、生殖障礙、慢性腎病、肝臟疾病,以及胎兒缺陷或導致孩童輕微智能障礙。但雙酚A在人體內的半衰期6小時,且不會累積。國內已禁止奶瓶添加雙酚A成分,平時正確使用運動水瓶,不要超過120至130℃,基本上不會有過高的暴露量。美耐皿含三聚氰胺,避免高溫暴露。較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日常在夜市、美食街或到餐廳常看到的「美耐皿」。顏宗海提醒,美耐皿廣泛運用在生活周遭,其耐熱溫度110至130度之間,由於當中含有「三聚氰胺」,暴露過多有腎結石風險。建議吃火鍋時,筷子若是美耐皿材質,避免直接夾取鍋內高溫食物,也不宜將美耐皿餐具放入微波爐、電鍋等高溫環境中加熱食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09 癌症.乳癌
乳癌治療吃了抗荷爾蒙藥物難入睡?先別依賴安眠藥,改變睡前4習慣
資訊很發達的世界,大家都會互相比較,想要知道癌友們都做什麼治療。你開完刀以後吃什麼?我開完刀醫師怎麼沒有開這個藥物給我? 乳癌是一個量身訂做的治療,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化療後還需要吃荷爾蒙藥物,有些人則不用,多數於腫瘤特性與個人體質有關係。 何謂荷爾蒙藥物荷爾蒙藥物其實是要做抗荷爾蒙治療,也就是透過藥物去抑制女性荷爾蒙。為什麼要抑制女性荷爾蒙? 因為有些人的腫瘤,特別喜歡女性荷爾蒙的存在,也就是對於女性荷爾蒙敏感,因此可以藉由藥物來抑制女性荷爾蒙,減少與腫瘤的接觸,就可以更容易殺死癌細胞。如何知道腫瘤對荷爾蒙的敏感性要怎麼知道腫瘤是不是對女性荷爾蒙特別敏感,醫師會透過穿刺檢查、手術的檢查來得知!.穿刺檢查.手術檢查檢查發現腫瘤對荷爾蒙敏感的話,在手術或是化療後,醫師就會建議吃抗荷爾蒙藥物,來抑制女性荷爾蒙,讓癌細胞不要再受到荷爾蒙的刺激,減少成腫瘤的機會。建議荷爾蒙治療2原因在少數的情況下,雖然腫瘤型態對於荷爾蒙不是很敏感,不過醫師會考慮患者的年紀,若年紀非常年輕,這需要防患未然的,必須要先把荷爾蒙壓得低低的,畢竟年輕女孩子荷爾蒙是很旺盛,先讓荷爾蒙作用好好休息,再來對症下藥治療腫瘤。1.腫瘤對女性荷爾蒙敏感。2.腫瘤較頑固,患者年紀輕,要先降低荷爾蒙。在治療過程中,當你有疑慮,覺得自己有需要吃這個藥嗎?你可以開口問問醫師,為什麼建議要抗荷爾蒙治療,也會就能解答心中的疑惑。使用抗荷爾蒙的藥物影響睡眠嗎許多乳癌患者吃了抗荷爾蒙藥物後,變得非常難入睡,而且很容易醒來,其實這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一般的正常女性到了 50 歲之後,將會面臨的更年期症候群之其中一個症狀,正是入睡困難。因為在這段期間,體內荷爾蒙開始起起伏伏,而影響到入睡習慣。因此治療乳癌需要服用一些抗荷爾蒙的藥物,也是開始準備改變荷爾蒙的濃度,當然就影響睡眠了。 4 字箴言改變睡前習慣請妳記得,想要開口跟醫師要安眠藥物之前,絕對可以先調整生活來幫助自己入睡。以下提供4字箴言助眠小撇步:4-2-1-0,來幫助大腦休眠。❹ - 在睡前 4 小時不要吃東西因為一旦吃了東西,腸胃道需要6-8小時去做消化,那就會干擾到入睡。❷ - 睡前 2 小時不喝飲料因為喝了飲料以後,到了膀胱差不多就是要睡覺的時間,就絕對會影響到睡眠了,所以睡前2小時不要喝東西。❶ - 睡前 1 小時不要碰會發光的東西不看電視、手機或平板。因為大腦接受到這些會發光的電子產品,就會開始運轉,會開始思考的,飛入了思緒模式,就會變得很有精神。所以睡前一小時,可以選擇看看報紙或看看書,來取代看手機或平板。⓿ - 睡覺的當下要睡覺的時候,所有的燈都要關暗,在關暗的狀態下,腦袋才會告訴自己,現在的狀態就是要好好休息。而在全黑的狀態下, 身體會分泌幫助睡眠的因子,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好的睡眠。▎結尾抗荷爾蒙藥物讓荷爾蒙不是很穩定,所引起的睡眠困擾是正常情況。因此在吃安眠藥之前,請問 4-2-1-0 你做到了嗎? 請記得先用 4-2-1-0 來幫幫自己。
-
2023-11-04 養生.聰明飲食
被日本人譽為山中的鰻魚!「山藥」護血管、助消化... 8食譜一次看,教你山藥排骨湯怎麼煮?
山藥給人最普遍的印象就是吃起來「黏答答」的,因此在日本也被稱為「山中的鰻魚」。而在中醫觀點上,山藥被認為是秋季的潤補聖品,自古以來,山藥就有「神仙之食」、「食物藥」的美稱。山藥的功效營養有哪些?進補湯品「山藥排骨湯」怎麼煮?山藥禁忌有哪些?以下帶您一次瞭解。山藥的功效與營養山藥又名淮山,有「神仙之食」的美名。自古以來,它就被譽為補虛佳品,備受稱讚。《神農本草經》曾指出:主傷中、補虛除寒熱熱邪氣、補中益氣。而《本草綱目》也指出:宜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山藥的模樣貌不驚人,土褐色的外皮,外形呈較細的圓柱狀,肉白而堅,咀嚼時口感微酸發粘。金門縣衛生局醫療刊物《養生醫療健康島》指出,山藥中含有大量澱粉及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膽汁鹼(choline)、尿囊素(allantoin)等。其中重要的營養成分薯蕷皂,是合成女性荷爾蒙的先驅物質,有滋陰補陽、增強新陳代謝的功效;而新鮮塊莖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粘液質、消化酵素等,可預防心血管脂肪沉積,有助於胃腸的消化吸收。許多古典醫籍都對山藥作了很高的評價。《養生醫療健康島》對於山藥功效的介紹整理如下:1.能防止心血管系統脂肪沉澱,保持血管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減少皮下脂肪沉積。2.中醫認為山藥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3.對肺虛咳嗽、脾虛洩瀉、腎虛遺精、帶下及小便頻繁等症都有一定的療補作用。4.山藥含有可溶性纖維,能推遲胃內食物的排空,控制飯後血糖升高,還能助消化、降血糖。5.山藥屬於高鉀低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於預防高血壓。山藥排骨湯怎麼煮?加紅棗、枸杞更養生美食頻道「天天好味 Home Cooking」Amber老師分享家常山藥排骨湯食譜,搭配紅棗枸杞,養生又簡單,以下介紹食材準備與做法。食材準備:.台灣山藥 400g.排骨 400g.米酒 50ml.紅棗 8顆.薑片 20g.水 900ml.枸杞 適量做法: 步驟1.備料:切薑片,枸杞、紅棗洗淨泡溫水。 步驟2.準備一盆水倒入白醋1/2小匙,放入去皮切塊的山藥浸泡備用。(防山藥氧化) 步驟3.排骨汆燙後撈出洗淨瀝乾備用 步驟4.排骨、山藥、米酒、紅棗、薑片、水900ml入電鍋蒸,外鍋加2杯水。 步驟5.開關跳起後燜5分鐘,加入枸杞續蒸5分鐘。 步驟6.開關再次跳起後,加鹽2/3小匙調味即完成山藥排骨湯。Tips:步驟2也可於水中將山藥去皮,撈出切塊再放回。泡醋水是為了不讓山藥氧化變色,要蒸煮前再撈出。步驟5可用筷子插入山藥,若筷子可輕易刺穿過,代表山藥已煮好。台灣產陽明山山藥質地細緻,生、熟食或熬湯都適合;日本山藥水分多帶甜味、適合涼拌及生食。山藥還有8種吃法,食譜一次看吃膩山藥排骨湯?其實山藥還可以做成甜品、炒食、炸物,台灣癌症基金會分享以下8個山藥食譜,不妨在家嘗試做看看多樣化的山藥料理:1.糕點:棗泥山藥糕做法如同麻薯,山藥蒸熟和糯米粉,再蒸熟後以棗泥作餡,便成一可口糕點。2.湯圓:300公克山藥去皮蒸熟加500公克糯米粉(或樹薯粉)混合揉成粒狀小湯圓,如同芋丸,紅薯丸,煮紅豆湯,酒釀,湯圓均可。3.生食:a.生山藥片:去皮後過鹽水或檸檬水,冷藏防止氧化,吃時像切生魚片方式,加入喜愛的沾料沾食即可。b.將山藥切碎或磨泥,加生雞蛋混入滾燙的乾飯或稀飯內食用。4.山藥香菇雞湯:雞半隻,香菇數枚,待湯熬好後,將山藥切片放入。5.炒食:a.山藥炒蛋:將去皮山藥切絲,加入打散的雞蛋,待油熱後倒入鍋內,煎炒成塊形,加鹽、蔥後取鍋。亦可摻入紅蘿蔔炒食,添補維生素A。b.紅燒黃熬:紅燒雞中加山藥一起熬煮,亦可用豬肉或牛肉代替,是動植物蛋白的混合菜,補神強身。c.山藥肉圓子:將肉丸及山藥燴煮上桌,為一道下飯菜。6.煎糕:紫色山藥磨漿混合糯米漿或樹薯漿,攤平煎出。7.炸食:切塊沾粉如炸蔬菜般製作。8.包子饅頭:如山藥饅頭,山藥麵條,山藥包子等。山藥禁忌是什麼?這類女性不宜吃多山藥有補肝、補腎的作用,由於山藥屬於薯芋科,以澱粉居多,有補充元氣之作用。不過,周宗翰中醫師曾表示,山藥裡有荷爾蒙雌激素,以及類雌激素,會讓子宮內膜增生,若是女性荷爾蒙不穩定,同時有服用添加類雌激素的食物,將會破壞體內雌激素、黃體素平衡而造成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或是乳房纖維腫脹,因此這類女性不宜大量吃山藥。此外,山藥屬於高鉀食物,有腎臟疾病的民眾要稍加注意。山藥如何保存?台灣癌症基金會分享,山藥皮薄肉厚,皮易剝落,收藏時應用軟紙或泡棉保護冷藏。山藥屬地下塊莖,並為深耕植物;平滑者可沖洗後去皮,不平滑者則先刷洗後再去皮,可避免過多黏液糖及蛋白流失。去皮後可過鹽水減少褐變,保持色澤。不過農糧署提醒,山藥去皮時,黏液中含草酸鈣針狀結晶體,會刺激人類的皮膚毛細孔,因此造成雙手發癢。想吃山藥,可是怕手癢該怎麼辦?試試看圖卡中的2個方法吧!資料來源:金門縣衛生局醫療刊物《養生醫療健康島》、天天好味 Home Cooking、台灣癌症基金會、農糧署延伸閱讀:.削山藥手癢怎麼辦?防接觸過敏、切口變黑,料理方法大公開.物價貴到吃不起!醫推薦5組「協同飲食」聰明吃,讓營養1+1>2.山藥怎麼煮?煮熟還是生吃?保留營養才能顧腸胃
-
2023-10-26 養生.運動健身
每天總是覺得很累、老是睡不飽?三大招趕走慢性疲勞!
現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慢性疲勞成了現代人的通病,即使有足夠的時間睡覺。這樣的疲勞不僅影響工作效率,還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今天影片中的林侑融博士,將分享三個有效的方法,擺脫慢性疲勞,重拾精力。編輯推薦追求完美就是愛自己?彩妝師的領悟:盡力了、學習放手,才能真正愛自己告別乾唇少女!10款「開架極保濕護唇膏」推薦 曼秀雷敦頂級滋養、妮維雅多重修護 養護唇部每一天2023第58屆金鐘獎亮點懶人包!頒獎人、表演嘉賓、轉播資訊一次看第一招戒除咖啡和能量飲料是第一招。根據林侑融博士的觀點,儘管咖啡因可以暫時刺激腎上腺分泌皮質醇,使人感到精力充沛,但長期下來,腎上腺可能會變得疲勞,將導致精神疲憊,並引起一系列的負面副作用,如女性荷爾蒙失調、更年期提前、卵巢早衰、男性性功能下降、憂鬱症、睡眠問題、發炎性免疫系統疾病等。第二招333自然醫學水療法是一種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的方法,類似於運動的效果。對於初學者來說,要特別注意避免燙傷,可以自行調節水的溫度。林侑融博士建議,如果你有慢性疾病或體弱的情況,最好使用溫水,同時要避免將溫水應用在有皮膚損傷的地方,以免感染。第三招林侑融博士也指出,疲勞可能是各種潛在疾病或問題的表現,因此必須釐清是因為不規則的生活作息導致的暫時性疲勞,還是症狀已經持續三個月或更長時間,需進一步進行疾病鑑別診斷。慢性疲勞可能有多達12種常見的潛在病因,只有確定了根本原因,才能針對性地進行治療,以實現長期的緩解和康復。還想了解更多健康內容相關資訊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運動場上最香是她!挺過選秀、才藝賽不斷失敗,啦啦隊女神小李 「只想著下一次要更好!」【心理測驗】你是伴侶眼中的神隊友?這八個題目告訴你答案!身材大誤區,很多人練身材,其實忽略了這一個重點!「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03 醫療.消化系統
胃食道逆流「火燒心」胸悶、食道痙孿…必知5大危險因子和10大改善方法
一名50歲女性,經常感到食道有灼熱感、胸悶、吃東西易有食物卡住,近期進食後胸悶情況更嚴重,喝水還發生食道痙孿,吃了各種胃藥都沒有效果,經胃鏡檢查發現,食道黏膜偏白輕微發炎,確診為胃食道逆流,醫師研判患者食道黏膜較敏感,即使吃制酸劑效果也不佳,改用食道黏膜保護劑後,症狀終於改善。 一名60歲男性,因胸悶、飯後飽脹感、睡前胃酸逆流嚴重,即使以枕頭將頭墊高,仍難以入眠而就醫,胃鏡檢查發現為賁門鬆弛引起的胃食道逆流,服用制酸劑後症狀改善。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有那些?會併發那些問題?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包括喉頭有異物感、胸悶、吞嚥困難、火燒心、嘔酸、慢性咳嗽等,倘胃酸逆流到口腔,還可能會出現口腔異味、牙齒敏感、牙齒酸蝕等情況。長期胃食道逆流可能增加食道潰瘍、食道癌的風險,恐引起多種併發症,包括食道炎、食道狹窄和巴雷斯特食道症,以及鼻炎、鼻竇炎、咽喉炎、氣喘、支氣管炎、肺炎、睡眠呼吸中止,蛀牙、牙周病,尤其食道癌在胃食道逆流患者中,發生率比一般人高達30至40倍。常見胃食道逆流原因3大類邱展賢說,胃食道逆流發生原因,分別為食道蠕動異常、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賁門鬆弛等3大類。食道蠕動異常食道蠕動異常者會覺得食物卡在喉嚨,持續有異物感、胸悶。邱展賢說,發生原因與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有關,氣候的變化、壓力、情緒不穩等都容易引起,因此在天氣炎熱或是寒冷時症狀會更加明顯,生活、工作、課業壓力增加,也會加重症狀,一般使用促進食道蠕動藥物治療。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者,因為食道沒有保護層,被胃酸侵蝕時就會發炎,喝水、飲食刺激下容易感覺不適,除了服用食道黏膜保護劑外,還要配合飲食調整,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飲品。賁門鬆弛賁門鬆弛引起胃食道逆流者與生活習慣有關,經常暴飲暴食、吃飯速度快,或是體重過重都容易引發,治療上使用藥物外,調整生活習慣及適度減重,才能改善並且避免反覆發作。改善胃食道逆流10建議1.配合醫師開立口服藥治療。2.戒菸、戒酒3.過重者減輕體重4.睡前2至3小時避免吃東西5.睡覺時床頭枕頭墊高6.避免穿緊身衣物7.飲食要少吃油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8.避免快速進食9.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10.三餐避免吃太飽倘持續發生胃食道逆流症狀,應儘早就醫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胃食道逆流5大危險因子1.肥胖2.飲酒、抽菸3.飲食重口味、愛吃消夜4.情緒壓力大5.使用氣管擴張劑、三環抗憂鬱劑、鎮靜劑安眠藥、高血壓藥物、女性荷爾蒙(黃體素)。(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01 醫療.骨科.復健
臉上皺紋多 可能與骨質疏鬆有關!3件事觀察是否有骨鬆
鬆鬆垮垮的皺紋,跟硬硬的骨頭有關?國外研究發現,皺紋愈多的人,骨頭愈差,可能與「骨質疏鬆」有關聯,建議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外觀愈年輕的人 骨密度愈高美國耶魯大學2011年在調查女性荷爾蒙與停經症狀的研究中,發現了骨質疏鬆與臉上的皺紋有些關聯;這兩年荷蘭也發表了一篇研究,發現外觀愈年輕的人骨質密度也會愈高。其中的道理,在於皮膚跟骨頭中都存在有大量第一型膠原蛋白,當身體因為老化、壓力大、代謝不良而影響膠原蛋白生成時,表現在外表上就是皺紋增加,表現在身體裡面就是骨質密度下降。現代愈來愈多人的工作型態以坐辦公室為主,久坐、少運動,長期下來衍生出了許多問題,最常見「三高」問題,也就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實際上還忽略了一個隱形殺手「骨質疏鬆」。髖部骨折 一年內死亡率2成骨質疏鬆的問題很重要,卻常被大家忽略,得到骨質疏鬆,大部分的人直覺反應是補鈣就好。實際上,一旦有了骨質疏鬆就容易發生骨折,如果沒有好好處理,以常見的髖部骨折來說,一年內的死亡率兩成,五年內死亡率高達五成,比許多癌症的死亡率高,不可不慎。骨質密度就像氧氣,平常沒有感覺,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發現它的重要性。門診常有病人問:「腰痠背痛、膝蓋痠痛、走不久,是不是骨質不好?」其實這些跟骨質密度的關聯性不大,要知道骨質密度最好的方法,還是到醫院以精密的儀器測量最準。平常在家有3件事可以初步觀察是否有骨鬆:3件事觀察是否有骨鬆1.身高較年輕時減少3公分以上。2.背靠牆面時頭無法貼緊牆面距離3公分以上。3.體重過輕,BMI
-
2023-08-21 醫療.消化系統
口臭、更年期恐有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嚴重恐致食道癌 8招改善
一名50多歲女性,經常感到食道有灼熱感、胸悶、吃東西時有食物會卡住的感覺,近幾週進食後,胸悶情況更嚴重,喝水還會突然食道經孿,吃了各種胃藥都未見療效,經過胃鏡檢查,發現食道黏膜偏白,為食道輕微發炎,醫師研判中年女性食道黏膜較敏感,即使吃制酸劑效果也不佳,後續改用食道黏膜保護劑,症狀終於改善。胃食道逆流常見3類型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胃食道逆流發生原因可分為3類,包括食道蠕動異常、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賁門鬆弛。常見症狀包括喉頭有異物感、胸悶、吞嚥困難、火燒心、嘔酸、慢性咳嗽等,倘胃酸逆流到口腔,還可能會出現口腔異味、牙齒敏感、牙齒酸蝕等情況。1.食道蠕動異常食道蠕動異常者,喉嚨會持續有異物感、胸悶。邱展賢說,發生原因與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有關,氣候的變化、壓力、情緒不穩等都容易引起,因此在天氣炎熱或是寒冷時症狀會更加明顯,生活、工作、課業壓力增加,也會加重症狀。像是一名16歲女學生,近期出現胸悶、咽喉異物感、胃酸逆流,甚至一吃東西就吐,吃胃藥後病況時好時壞,就醫診斷為胃食道逆流,改用促進食道蠕動藥物,症狀明顯改善。邱展賢說,統計發現,國二至國三、高二至高三孩子引起的胃食道逆流,多與情緒壓力引起的胃不適有關。2.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者,因為食道沒有保護層,被胃酸侵蝕時就會發炎,喝水、飲食刺激下容易感覺不適,除了服用食道黏膜保護劑外,還要配合飲食調整,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飲品。3.賁門鬆弛賁門鬆弛引起胃食道逆流者與生活習慣有關,經常暴飲暴食、吃飯速度快,或是體重過重都容易引發,治療上使用藥物外,調整生活習慣及適度減重才能改善並且避免反覆發作。胃食道逆流5大高危險族群1.肥胖。2.飲酒、抽菸。3.飲食重口味、愛吃消夜:太甜、太油的食物、柑橘類水果、咖啡、茶、辛辣食物等。吃宵夜與距離睡覺的時間間隔太短。4.情緒壓力大。5.用藥者:氣管擴張劑、三環抗憂鬱劑、鎮靜劑安眠藥、高血壓藥物(鈣離子拮抗劑和乙型受體拮抗劑)、女性荷爾蒙(黃體素)等藥物。邱展賢說,胃食道逆流恐引起多種併發症,包括食道炎、食道狹窄和巴雷斯特食道症,以及鼻炎、鼻竇炎、咽喉炎、氣喘、支氣管炎、肺炎、睡眠呼吸中止,蛀牙、牙周病,尤其食道癌在胃食道逆流患者中,發生率比一般人高達30至40倍。改善胃食道逆流 生活、飲食習慣要調整邱展賢建議,要改善胃食道逆流,除配合醫師開立口服藥治療外,生活、飲食習慣也要做調整,包括戒菸戒酒、過重者減輕體重、睡前2至3小時避免吃東西、睡覺時床頭枕頭墊高、避免穿緊身衣物,飲食要少吃油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快速進食,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三餐避免吃太飽。8招改善胃食道逆流1.口服藥治療2.戒菸戒酒3.減重4.睡前2至3小時避免吃東西5.睡覺時床頭枕頭墊高6.避免穿緊身衣物7.飲食要少吃油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8.避免快速進食,三餐避免吃太飽。【延伸閱讀】疾病百科/胃食道逆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19 醫療.新陳代謝
吃低脂、拼命運動竟反變胖!營養師揭「16個減肥雷點行為」,很多人正在做
有時候自己覺得是在用健康方式在生活,少吃多動在減重!可是當吃得太少,做了過多讓自己感到壓力山大的運動時,可能已經踩到了減肥地雷,導致成效不佳。營養師揭「16個減肥雷點行為」營養師程涵宇列出減肥中最常見的16個錯誤:1.只關心體重如果是用健康的方式在減重,覺得體重掉得不夠快是「非常正常」的!體重計上面的數字只是衡量體重的其中一種方式,我們的體重會受到很多原因影響造成波動,甚至在幾天的時間內波動1-2公斤,包括吃了什麼食物、攝取水分多寡、女性荷爾蒙變化/經期影響、增肌減脂中。如果體重計上的數字不動,你可能正在減少脂肪增加肌肉中,但記得要持續地喝足夠的水;若有持續的在重訓,則會增加肌肉並減少脂肪,因此量體脂是一個好方法,或者是體重沒有改變,但可以感覺到腰部的肉變少了,建議可以準備一個捲尺量腰圍,並且每個月幫自己拍個照,看看減脂身形的變化。2.吃太多容易減肥失敗。就算是好的肉、好油,例如海鮮、雞胸肉、堅果也都是要適量吃勿過量。3.吃太少每天被飢餓感包圍,並且會新陳代謝降低、肌肉量降低。4.不運動或運動過度不運動會使肌肉量下降、新陳代謝降低;運動過度則讓自己感到壓力、影響荷爾蒙。5.不阻力訓練舉重、阻力訓練可以幫助提高新陳代謝率,增加肌肉量,幫助減脂,而且有助於減掉肚肚的脂肪。6.掉進低脂陷阱標榜低脂的食品通常被認為可以幫助減肥。可是有時候可能會反效果。因為這類型的產品有些可能會加糖來讓食物變得好吃,有些一小盒的低脂優格170g就添加了23.5 公克的糖;此外,低脂肪產品也比較容易覺得飢餓,最後可能會導致吃進更多的食物。7.高估運動消耗的熱量研究發現,大家往往會高估自己在運動中燃燒的熱量,也就是覺得自己運動快累死想說應該至少有消耗500大卡,晚餐可以多吃一點多吃+400大卡,但事實上運動只消耗200大卡,運動吃之間來來回回等於+200大卡。8.蛋白質吃不夠想減重蛋白質一定要吃夠。足夠的蛋白質可以幫助:降低食慾、增加飽足感、減少體重回升、維持或增加新陳代謝率、在減肥期間保護肌肉量避免流失太多,因此需確保每餐都含有高蛋白食物;好的蛋白質不僅限於肉類或奶製品,豆類、藜麥(全穀雜糧)和亞麻仁籽也是含有較高蛋白質的食物。9.膳食纖維不足吃足夠的膳食纖維可以覺得飽,就算是沒有限制熱量的吃隨便亂七八糟吃,足量的膳食纖維也可能對減肥有幫助。10.低醣中但吃太油低醣(低碳水化合物)和生酮飲食有助於減少飢餓感和減少熱量攝取,但若是不小心吃進過多的脂肪或過多身體不需要的熱量,可能會造成減重效果差。11.不餓卻吃個不停舊式的減重觀念大概就是叫你要少量多餐,這樣才不會餓,但是這樣做容易不小心出現2個致命的缺點:1.永遠不會覺得飽、2吃進的熱量超過身體所需,所以餓了再吃,不要吃個不停。12.沒有設定目標設定減肥目標可以讓自己更有動力。13.沒有做飲食紀錄若沒有習慣記錄飲食,攝取的熱量可能比以為的還要多;減肥中重要的營養素包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也可能比想像的要少。14.喝含糖飲料不喝含糖飲料是能明顯減掉體重的好方法。15.不看產品標示產品標籤上的標示提供了成分、熱量和營養素。在選擇食物時,正確看標示是很重要的事情,了解食物才會選對食物,特別是外食族一定要看。16.加工食品太多減肥常見失敗的原因就是吃太多高度加工的食物導致,且影響腸道健康、造成身體發炎反應、容易不小心吃過量熱量也過量,因此建議盡量選擇少加工的天然食物。延伸閱讀:.飯、湯、肉、菜先吃誰?營養師曝「正確用餐順序」吃飽又易瘦.營養師揭「15種湯麵熱量+避雷」指南!高血壓、痛風不能吃這些麵.減肥總失敗又復胖?「6招不復胖飲食法」照著做體重不會忽高忽低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2 癌症.癌友故事
唐玲胃癌挺過8次化療!靠運動「超慢跑、滾輪按摩」走過人生低潮
2019年,女星唐玲接了舞蹈選秀節目而努力學習國標舞,在一次練舞時受傷,看診吃藥後卻覺得胃悶、脹氣,醫師建議安排照胃鏡檢查,卻沒想到診斷出胃癌!唐玲受到嚴重打擊,腦海不斷浮現:「為什麼是我?」自認是認真生活的人,上天為什麼這麼不公平。罹癌是自找的! 反省得胃癌原因唐玲說,以前總把癌症跟不治之症畫上等號,罹癌後,覺得離死亡很近,對病情充滿未知與恐懼。為了緩解心中的不安,上網搜尋各種資料,發現自己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喜歡吃加工食品,這些都是慢性胃炎及胃癌的好發原因,罹患癌症怪不了別人!螢光幕前,唐玲積極參與各種通告,尤其是需要體力、腦力的綜藝節目,包括電視戲劇演出,給人陽光、健康的正向印象。螢光幕後,唐玲投入運動、宗教信仰,對生活保持滿滿熱情。突如其來的噩耗,心想「絕對不可以告訴任何人」,擔心健康的形象毀了。得知罹癌消息後,仍裝作沒事般照樣上節目通告,唐玲看著台下觀眾快樂大笑的模樣,忍不住自憐自艾,引發更多負面情緒。某次,腦海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上帝會讓我獲得醫治,並希望我傳遞信仰的力量,我將是癌症治療成功的見證,一切都會好轉。死亡教我如何活 積極治療、重拾運動在省思罹癌原因後,唐玲告訴自己「不能再這樣消沉了」,決定接受命運的考驗,歷經切胃手術、8次化療,對抗病魔期間,經常開直播與粉絲聊天,分享生活點滴趣事,慢慢讓自己的人生回到正軌。但是,2022年初,發現癌細胞轉移到左側卵巢,再次與癌症奮戰。一度抗癌成功,沒想到這次疾病來勢洶洶,癌細胞轉移惡化至第4期,聽從醫師建議切除卵巢和子宮。唐玲分享,術後幾天,出現燥熱、盜汗、失眠、恐慌等症狀,以為是更年期報到,醫師解說卵巢切除會停止分泌雌激素,後續可用低劑量的女性荷爾蒙藥物治療控制。失去卵巢和子宮後,才知道各個器官的重要性,某次跟朋友的聊天對話,啟發自己可以成為「罹癌也能活得很好」的個案,把生病當作「身體故障」,用飲食和運動幫助身體修復。從發現罹癌的震驚沮喪,到抗癌的堅強求生,如今每天都在研究如何開心生活,並學習與癌共存,不把自己當「病人」,認真過好每一天。BOX 唐玲推薦「超慢跑」運動、「滾輪按摩」紓壓唐玲熱愛運動,喜歡有氧、重訓、瑜伽,癌症治療後最明顯的症狀之一就是容易疲勞,運動可以改善因罹癌所導致的癌因性疲憊症。低強度的超慢跑結合有氧、鍛鍊肌力、加強心肺耐力,室內、戶外都能進行,很適合癌症病友。覺得胸悶、筋骨痠痛時,使用滾輪按摩肩背,放鬆肌肉。◎超慢跑步驟1、準備節拍器或手機下載APP,調整180 bpm,頻率是每分鐘180步,跟著tempo一起跑。步驟2、用最自然的姿態慢慢跑,抬頭挺胸、收緊腹部核心,雙手跟著自然擺動,手肘稍微往後幅度多一點。步驟3、室內超慢跑原地踩踏即可,戶外可原地、可維持每分鐘180步的速度前進,每次以10分鐘為運動單位。◎滾輪按摩1.躺在瑜伽墊上,滾輪放在背部,慢慢移動部位按壓,同一個部位勿超過30分鐘。2.坐在瑜珈墊上,將滾輪放在小腿後側,一腳伸直放在滾筒上,屁股懸空來回滾動。3.進行大腿後側的放鬆,雙手打直以手掌撐住地面,臀部控制力道來回滾動。4.用趴臥的姿勢撐地,將滾筒放在大腿內側下方,來回滾動放鬆肌肉。【免費線上課程】抗癌神助攻!節拍超慢跑不傷膝 心肺、肌力一次鍛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3 養生.運動健身
鐵腿怎麼辦?專家教你鐵腿發生時比按摩更快恢復的自救方法
難得出國旅遊,第一天興致高昂到處逛,過兩天開始「鐵腿」,特別是下樓梯或從坐姿站起,雙腿痠痛到令人咬牙切齒,到了第四天只想坐著不動,希望能趕快回家。旅遊期間走路量大增,最怕鐵腿,運動醫學專家拆解這些問題的背後成因及預防方法,就算遇上了,也知道該如何自行處理、迅速緩解。鐵腿是肌肉纖維微小拉傷,常發生在運動後24到72小時內。台灣運動物理治療學會秘書長簡若恩表示,鐵腿不是乳酸堆積,乳酸很快就會代謝掉,但鐵腿通常發生在運動後24到72小時內,又稱為遲發性肌肉痠痛,是肌肉纖維微小拉傷或肌肉筋膜之間的沾黏被破壞,所引起的輕微發炎反應,會有局部紅腫熱痛的現象。至於疼痛,是因為發炎物質產生的速度大於身體代謝的速度,逐漸累積,刺激到肌肉及其附近的血管和神經,引起疼痛不適感外。也會因為疼痛閾值降低,造成疼痛敏感的情形。當鐵腿發生時,反而要繼續輕度活動,才會好得快。簡若恩表示,有時運動選手訓練強度拉高,也會鐵腿,這時不會建議他休息不動,反而會請他去做輕度的有氧運動,例如慢跑,作為動態的恢復。因為輕度活動可以帶動身體溫暖、循環變好,發炎物質可以更快被代謝掉,提早舒緩痠痛;假使休息不動,反而要花更久時間才能緩解鐵腿的不適。活動量力而為,或穿彈性褲提升肌肉收縮效率。「要預防鐵腿,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能耐。」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骨科名醫葉文凌說,如果知道活動量很可能會超過自己的負荷,就要量力而為或是採取輔助手段,例如穿著彈性襪或彈性褲,可以幫助提升肌肉收縮效率,減少肌肉的勞累和傷害,不過這類機能服飾的缺點就是比較悶熱,穿一整天會有點不舒服。除了不要超過自己的能耐,提升肌肉量也是預防鐵腿的好方法,特別是肌肉快速流失的中老年人。葉文凌分析,肌肉骨骼系統大約從25歲開始逐漸老化,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運動員大約35歲就要從第一線退下來,就是因為速度節奏逐漸跟不上了。增加肌肉量可防鐵腿,出國前3月前就要開始訓練。葉文凌表示,隨著年紀增長,女性荷爾蒙、雄性素都會減少,結果就是肌肉流失速度加劇,肌肉量減少也會提升骨鬆的機率,變成肌肉、骨質雙雙流失的局面。如果中年以後沒有繼續積極訓練、維持肌力,以前年輕時一口氣走5公里沒問題,漸漸可能會力不從心,甚至造成急性運動傷害,例如抽筋、鐵腿,甚至是壓力性骨折。「想為了出國旅遊增肌,至少3月前就要開始做。」葉文凌建議,除了養成運動習慣,增肌期間也要注重營養及蛋白質攝取。建議每1公斤體重可以吃1.5公克的蛋白質,選擇魚肉或雞胸肉,比較沒有油脂過高的問題。出國期間也不要因為怕胖就不吃澱粉,反而應該要吃,因為旅遊期間走很多路,澱粉類是很重要的能量來源,不應在身體正需要的時候減少攝取。走路護腿4重點走路前,先做下肢伸展運動。簡若恩建議,出國旅遊每天出門走路前可先做下肢伸展運動,例如站姿將單腳往後拉,可伸展大腿前側和髖關節;站姿體前彎可伸展腿部後側;再者是可以靠牆翹角尖,伸展小腿後側。每個動作停留2、3秒即可,如果是去天氣比較冷的國家,伸展更要確實,能避免肌肉拉傷,建議每個動作多做幾回合。帶小球,放鬆足底筋膜炎。簡若恩建議,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隨身攜帶一顆小按摩球,坐在椅子上,用腳掌輕輕踩著按摩球畫圈,就能放鬆緊繃的足底筋膜。行前也可以找物理治療師評估足底筋膜炎的成因,並學習用肌內效貼布輔助足弓支撐的貼法,出國時自己貼,分擔足部的壓力,可減少足底筋膜發炎疼痛的機會。鐵腿了,不要再用按摩滾輪。簡若恩提醒,已經鐵腿的時候,最好不要再用按摩滾輪用力滾腿,有些人以為這樣就能消除鐵腿,而且要愈痛愈好,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鐵腿就是肌肉已經有一些微小傷害,如果還用按摩器大力去滾,可能會更痛。出水泡,擦凡士林貼OK繃。如果腳上磨出水泡,建議只要用凡士林擦,然後以OK繃覆蓋就好。建議不要把水泡弄破或把皮掀開,這樣反而容易引起傷口感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0 養生.聰明飲食
薏仁有助預防癌症,特別是「這2癌」!薏仁11個功效,7種人請少吃
隨著氣溫慢慢升高,面對逐漸濕熱的天氣,中醫講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此時應更注意生活起居,適應節令變化,增加免疫力做好養生。此時的養生聖品推薦「薏仁」,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薏仁熱量不高,卻有飽足感,且薏仁含有多醣體,有助提升身體對癌細胞的防禦能力。但薏仁好像有很多種類,像是紅薏仁、小薏仁、大薏仁、白薏仁等,到底差別在哪?吃薏仁有什麼禁忌嗎?薏仁算是澱粉還是蛋白質食物嗎?專家一次解答!薏仁能預防癌症?是的。「薏仁」又名薏米、薏苡仁、苡仁,其味甘、淡,性微寒,具有消水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的功能。中醫師葉育韶表示,薏仁因含有多醣體,適度補充這類食材增加自然殺手細胞及T細胞,活化吞噬細胞產生干擾素,促進抗體產生,有助抑制癌細胞生長,提升身體對癌細胞的防禦能力。另外薏仁中也含有一種叫「薏苡仁酯」的物質,這是一種重要的抗癌劑,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幫助預防胃癌及子宮癌。不過長庚紀念醫院基隆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也提醒,千萬不要因為薏仁能抗癌,就只吃薏仁,尤其癌症患者需要各種不同能量,才能與病魔對抗,在吃薏仁的同時,一定要搭配其他食物、均衡飲食,才不會排擠其他營養。薏仁有什麼功效與禁忌?薏仁除含有蛋白質、脂質、礦物質、維生素等成分外,還含有多種植化素,包括薏苡素、薏仁酯、薏苡多醣及其它植物固醇類或酚類化合物,功效甚多:1.抗癌:薏仁含的薏仁酯、薏苡多醣在抑制腫瘤、提高免疫力上有良好功效。2.益腸胃:薏仁富含水溶性纖維,有助腸道健康,適合脾胃虛弱者。3.降血糖:薏仁中的「薏苡多醣」有顯著降血糖功用。4.降血脂:薏仁中的脂肪酸及豐富的水溶性纖維,能顯著改善血脂。5.降膽固醇:能加速肝臟排除膽固醇,效果比燕麥還好。6.減重:膳食纖維豐富,能助排便、增飽足感;豐富的維生素B2,可促進營養吸收和代謝。7.調節女性荷爾蒙、助孕:薏仁可調節女性荷爾蒙,促進分泌黃體激素,促進卵巢分泌雌激素。另根據農委會資料,紅薏仁能分離出促進排卵的活性成分,幫助不孕症婦女排卵、懷孕。8.抗菌、消炎:薏仁含多種能抗菌、消炎、抗過敏的酚類化合物。9.抗痙攣:含有類似肌肉鬆弛劑的成分,可抗痙攣。10.養顏美白:含有維生素B1、鈣、磷、鐵、水溶性纖維、蛋白質、油脂等營養素,能軟化皮膚角質、保溼抗皺、滋潤肌膚、除痘去斑,造就了眾多薏仁化妝水的產生。11.抗氧化、抗老:維生素E的抗氧化功能,能清除自由基、抗衰老,延年益壽。7種人少吃依照中醫觀點,有下列情況者,應謹慎食用薏仁:1.糖尿病患:薏仁澱粉含量多,熱量很高,須注意攝取量。2.腎臟病患:薏仁的鉀、磷含量高,當成主食容易吃多,增加患者負擔。3.孕婦:薏仁能利尿,水分排出較多,以至於減少羊水量,嚴重者恐導致流產,故不宜多吃。4.女性經期:薏仁性屬寒涼,生理期若食用過多,容易排經不順、加劇經痛。5.虛寒體質者:不適宜長期吃薏米。6.便秘的人:薏仁有利溼功效,吃多會讓便秘更嚴重。7.少汗或頻尿者:須嚴格控制食用量。真、假薏仁怎麼分?簡單來說,稱為糙薏仁、紅薏仁、精白薏仁與大薏仁的都是真的薏仁;而從歐洲和澳洲等地進口,以小薏仁、洋薏仁和珍珠薏仁為名的則是假的薏仁,它們其實是精製大麥,其顆粒較小呈橢圓形,且腹溝極淺近乎線狀。市售的薏仁中,僅少部分是台灣本土產,絕大部分是從寮國、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地區進口。台灣本土產的薏仁都屬於糙薏仁(即俗稱的紅薏仁),特色為顆粒較小、麩皮顏色較紅有光澤,且腹溝較窄較深。而進口的糙薏仁,其特徵為顆粒較大、麩皮顏色從偏黃褐色至紅棕色都有,且腹溝較寬較淺。此外,從越南進口的有些糙薏仁,其麩皮顏色偏紅棕色,與台灣本土產很難區別。而市售精白薏仁和大薏仁的特色則為顆粒較大、顏色較白且腹溝較寬較淺。紅薏仁、白薏仁差在哪?經過精白作業去除麩皮的是白薏仁,大粒種體積大,市面上約9成是進口;而紅薏仁顆粒較小約白薏仁的一半,大多國產,保有暗褐色麩皮。紅薏仁的麩皮富含「薏仁酯」,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等營養價值都要比白薏仁高出很多,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養生好食材。不過紅薏仁的澱粉含量不少、熱量高,糖尿病人食用要當心,孕婦也不適合多吃。紅薏仁顆粒較小,約白薏仁的一半,但養價值比白薏仁高紅豆薏仁湯對身體的好處?將薏仁和紅豆一起煮成湯,是消腫、減肥的好幫手,中醫利用它這種「清」的性質,來為人體除濕。紅豆含有一種皂鹼,有健胃、生津、益氣、消腫及解毒等功能,對於治療腳氣病效果極佳,還有預防便祕、增進排便順暢的效果,適合濕性體質的人。薏仁則是含有薏苡素,可清熱排毒,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且所含蛋白質可分解蛋白質酵素,軟化皮膚的角質層,讓皮膚更顯光滑有彈性。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腸道癌症發生。薏仁是澱粉嗎?是喔!家庭醫學科李文祺醫師曾在臉書粉專上發文提到,有些食物中潛藏澱粉,例如薏仁的澱粉就超過蛋白質,如果無法正確分辨食物中的潛藏澱粉,將導致身體在無形中攝取過多的熱量,一不小心可能造成肥胖。除了薏仁,其他豆類像是紅豆、綠豆、大紅豆、皇帝豆、蠶豆、豌豆仁、鷹嘴豆等,它們所含有的澱粉都超過蛋白質含量,食用上須特別注意。延伸閱讀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
2023-07-09 醫療.骨科.復健
女性停經後骨質流失快 補鈣須長期並搭配運動與曬太陽
骨質疏鬆症是年長者常見慢性疾病之一,但往往因無症狀常被忽略。據2005年到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男性23.9%、女性38.3%。年過30歲後,骨質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流失速度為每年3%,如何存骨本,攝取足夠且有效的鈣質,需搶在骨鬆流失前就開始做好功課。骨鬆難察覺,常等到跌倒、骨折才發現骨質已空洞。骨質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流失,台灣正處於高齡化社會,推估全台約有700多萬人口有骨鬆疾病。許多長輩對於骨質疏鬆症「有認知」,但卻不懂得預防來延緩骨鬆發生。臨床上,高比率的骨鬆患者都因骨折就醫,才發現自己有骨鬆,此時往往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骨鬆骨折好發於三大部位,分別為脊椎、腕部、髖部。有骨質疏鬆症的長者,若不幸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死亡率高達20%。只要曾發生過骨折,二度骨折機率是一般人兩倍以上,每次骨折都增加死亡或長期臥床的機率。停經後女性骨質流失快,須定期做骨密度檢查。幾乎所有人都可能出現「骨質疏鬆症」,但有效保養或降低骨鬆提早來臨的風險,能幫助自己進入老年時,仍可擁有勇健的身體。骨鬆有十大風險因子,女性、缺乏運動、吸菸、飲酒過量、缺鈣、家族病史、體重過輕、長期使用類固醇、日曬不足或有甲狀腺疾病等。與男性相比,女性骨質較少,比男性脆弱,加上停經後,缺乏荷爾蒙保護,更容易讓骨質流失。若加上缺乏運動,骨骼缺乏肌肉保護更容易受傷,也增加骨鬆機率。停經後的女性因缺少女性荷爾蒙的保護,讓骨質流失的速度加快,過去女性平均50歲左右才進入更年期,但近年發現45歲左右的女性就陸續開始出現經期異常,比起過往更早面臨停經的問題。建議40歲以後定期做骨密度檢查,而補鈣對於女性而言,更需要提早開始補充;如已經進入更年期的女性,也應該要避免跌倒發生,減少骨折臥床的機率。長輩牙口不好、腸胃吸收力較差,飲食補鈣效率不佳。花蓮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姚定國表示,門診許多骨鬆患者對補鈣有迷思,認為多吃小魚乾、喝牛奶、多運動、曬太陽就足夠。他表示,長輩的補鈣方式與年輕人不太一樣,年輕人可透過多吃含鈣質食物及多曬太陽、多運動補足,但長輩牙口不好,加上胃腸的吸收能力也有限,建議可利用服用鈣片來增加補足機會。姚定國說,鈣片分為結晶鈣與非晶鈣片,前者分子大,後者分子較小,建議長輩可選擇非晶鈣片增加鈣質吸收效率。他於2012年第一次做身體健康檢查時,發現骨密度為-1.5,正常值介於+1.0到-1.0間,他不以為意,第二次再做骨密度檢查,骨密度僅剩下-2.2。見到數字下降,他立刻開始展開補鈣計畫,接觸到非晶鈣,當時每天吃二顆,持續半年,第三次骨密度回到-1.7。姚定國表示,骨鬆是慢性疾病,也是正常老化過程,避免骨質嚴重地快速流失,即時補鈣有機會降低骨質流失速度,但沒辦法短期就恢復,需要長期使用,並且搭配運動、曬太陽等,才能逐步恢復。
-
2023-06-30 醫療.消化系統
健檢肝臟發現血管瘤!肝血管瘤會變成肝癌嗎?醫師建議這樣處理
Q:健檢時醫師說有肝腫瘤,又說只是良性血管瘤,什麼是血管瘤?為何又稱為腫瘤?A:在醫學上,當局部組織出現異常增生時通稱為腫瘤,因此聽到身上有腫瘤不需太過擔心,腫瘤不等於癌症。肝臟內可能出現多種良性的腫瘤,包含肝血管瘤、肝臟囊腫、局部結節性增生、肝臟腺瘤⋯等。血管瘤是肝臟內血管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腫瘤,是肝臟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文獻,血管瘤的發生率可高達2~20%。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出現血管瘤,其中以30~50歲的女性最常被發現有血管瘤。大部分的血管瘤體積小,也不會造成任何症狀,通常是健康檢查或是因其他原因做腹部影像學檢查時意外發現。當血管瘤大於10公分時,可能產生腹痛、噁心嘔吐或容易有飽足感等症狀。在嬰兒身上若有大型血管瘤,可能出現凝血功能障礙,稱為Kasabach–Merritt症候群。Q:肝血管瘤除了做超音波檢查,還要做什麼檢查確認嗎?A:典型的肝血管瘤在超音波下是均質、高回音性、有明顯邊界的病灶,但若患者是中重度脂肪肝,肝臟照起來很白,肝血管瘤相較之下就可能看起來像是陰影。小於2公分的血管瘤,只要每6個月到醫院以超音波追蹤檢查即可。但若它變大,或是超過2公分,醫師覺得必要時,會安排第二種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是磁振造影檢查。雖然超音波檢查已相當精準,當無法百分之百確診時,仍需要藉助其他影像協助診斷。電腦斷層與核磁造影可更清楚瞭解腫瘤內血流分布狀況,可更確定腫瘤的性質。Q:肝血管瘤會變成肝癌嗎?需要做什麼追蹤?A:一般來說,肝臟的血管瘤是良性的,不會變成肝癌(惡性腫瘤)。但由於惡性腫瘤的多變性,早期的惡性腫瘤可能與良性腫瘤較難以區分,因此當發現肝血管瘤時,仍建議每6個月到醫院以超音波追蹤檢查,主要是為了追蹤腫瘤的大小,惡性腫瘤通常會隨時間逐漸變大,即使第一時間誤判腫瘤的類型,超音波追蹤時仍可以及早發現問題,仍有較高機會接受根除性手術及治療。Q:原本肝血管瘤只有兩顆,後來做超音波檢查又多兩顆,為何會這樣?A:肝血管瘤發生的原因尚不明確,在國外有一些理論被提出來,可能是出生就有一些缺陷瘤或異位的組織細胞。多數的人只會有單一顆血管瘤,但約10%的人可能出現不只一顆。有些人會隨著年紀增長,血管瘤的數目跟著增加,從原本肝臟裡只有一個血管瘤,後來變成兩個、三個甚至更多。Q:肝血管瘤會變大嗎?大到什麼程度需要手術處理?A:肝血管瘤除了數目會增加外,血管瘤的體積也有1/10機率會變大,生長速度為平均18個月體積長大兩倍,但通常長到某一個程度就會停止生長,可能是受荷爾蒙的影響,研究發現,懷孕跟使用女性荷爾蒙時較常發現體積的增長。由於血管瘤是良性的病灶,多數僅需定期超音波追蹤,不需要接受治療。少數需治療的血管瘤是因為其造成肝臟或其他器官的壓迫,影響了正常的生理機能,才需藉由手術來改善,醫師不會以血管瘤大小決定手術時機。另外,在嬰兒身上出現前面提過的Kasabach–Merritt症候群時,也應接受治療。【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9期(2022-07-12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26 癌症.飲食與癌症
子宮內膜癌患者不能吃豆類食品?醫師建議每日攝取黃豆量
子宮內膜癌患者不能吃豆類食品是真的嗎?一位五十多歲停經後婦女,2022年於本院做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結果「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細胞 (ASCUS) 」,婦產科醫師建議進一步檢查。在陰道超音波檢查中發現子宮內膜長瘜肉,3月中旬患者接受子宮瘜肉切除,病理報告「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醫師仍不放心。於4月安排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手術後的病理報告竟然為「子宮內膜癌」,為求慎重起見,於是再安排輔助性放射線治療。前些日子,這位病人跑來問我:「賴醫師,朋友告訴我不能吃豆類食品,是真的嗎?」我回答:「妳當然可以吃囉!黃豆、豆腐、豆漿還有其他豆製品都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我接著說:「喔!我知道妳是擔心裡面的大豆異黃酮是嗎?」,病人 …。女性荷爾蒙與癌症關連性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相關聯的癌症有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雌激素會刺激這些含有荷爾蒙受體細胞的生長,使女人出現第二性徵,包括:胸部更豐滿、皮膚有彈力、人變得青春美麗、懷孕生小孩 …)。當然,雌激素也可能會刺激正常細胞癌化現象;或者促進患者的癌細胞再度增生,導致日後癌症復發或轉移情況發生。大豆異黃酮是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的化學結構與功能類似女性雌激素,故稱為「植物雌激素」,不同於「動物雌激素」(即在自己體內製造或動物產生的雌激素)。大豆異黃酮是「弱雌激素」作用,不會有細胞癌化情況發生,有許多大型臨床試驗都支持這個論點,所以不用害怕雌激素的副作用。對於停經後婦女,因體內雌激素減少,容易造成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因此許多醫師及營養師都建議停經後婦女應該多喝豆漿和豆製品。 每天要攝取多少豆類食品才夠?根據許多醫學文獻發表:『建議每天攝取大豆蛋白25公克或大豆異黃酮40~80毫克』。 若以大豆異黃酮含量占黃豆 0.2%,則每日需攝取黃豆量 = 50 ÷ 0.2% = 25000 毫克 = 25 公克 = 豆漿 1.5 杯 = 傳統豆腐 5 格 = 嫩豆腐3/4盒 = 小豆干 1.5 片。這是約略計算值,癌友們可以自行增減量或選擇自己喜歡的豆類製品,重要的是『持之以恆,以竟其功』。每日需攝取黃豆量(擇一) 每日需攝取黃豆量 = 50 ÷ 0.2% = 25000 毫克 = 25 公克 =豆漿 1.5 杯=傳統豆腐 5 格=嫩豆腐3/4盒=小豆干 1.5 片(本文出自《腫瘤科賴易成醫師手札》粉絲團,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25 焦點.器官捐贈移植
器官移植成功率高不高?健保大數據揭密:腎臟移植技術純熟、肺臟移植存活率最低
【本文重點】台灣自97年起累計有1萬3,212人接受器官移植,其中肝臟移植人數居冠,其次是腎臟和心臟。男性佔三分之二,因容易得到會走向器官衰竭的疾病;不論是心、肺、肝、腎、胰、小腸,男性五年和十年存活率都低於女性,肺臟移植的10年存活率差異最大,女性56%,男性僅7%。腎臟的存活率最高,因技術純熟。每個器官的免疫排斥風險都不一樣,肺臟5年存活率最低。心臟移植費用最高,而大愛捐獻仍不足,最大挑戰是勸募。--by ChatGPT隨著醫療進步,器官衰竭也能靠移植延命,台灣從97到110年,累計有1萬3,212人接受器官移植,以肝臟移植人數居冠,達7,229人(占54%)、其次是腎臟4,580例(34%),心臟1,092例(8%)。肺臟、胰臟移植皆僅100多例、小腸移植不到20例。值得注意的是,這1.3萬人中,三分之二都是男性,心臟移植男性是女性5倍,肝臟移植2.5倍,肺臟移植是1.5倍。末期肝病、心血管疾病盛行率,都是男多於女。男性多,是因為比較容易得到某些會走向器官衰竭的疾病。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李明哲分析,肝硬化、B肝、C肝、酒精性肝炎等會進入末期肝病的疾病,盛行率都是男多於女;三高、動脈硬化、肥胖、抽菸這些容易傷心、傷肺的危險因子,也是在男性比較普遍。林口長庚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江仰仁表示,器官分配原則不考慮性別,但女性停經之前,有女性荷爾蒙保護,心血管疾病和中風都很少,除非年輕時就有肥胖、三高等問題,否則女性心臟病都在停經後才慢慢發生。腎臟和胰臟移植則是男女比率相當,李明哲表示,有三分之一的腎臟病是糖尿病引起,糖尿病的男女差異就不大。五年存活率腎臟最高,主因移植技術純熟。器官移植病人的存活率也有性別差異,不論是心、肺、肝、腎、胰、小腸,男性5年和10年存活率都低於女性,又以肺臟移植10年存活率差異最大,女性56%,男性僅7%。5年存活率以腎臟最高90%,其次是胰臟86%、肝臟75%,心臟68%、小腸64%,肺臟最低只有56%。10年存活率排名不變,腎臟和胰臟都有八成,肝臟66%、心臟53%、肺臟29%。唯小腸移植案例太少,歷年累計才14例,還沒有術後10年的資料。腎臟存活率最高,主要是因為技術純熟。江仰仁表示,台灣腎臟移植1968年就成功,比肝臟移植早20年,技術相對成熟。不過,腎臟是比較容易排斥的器官,移植最重視交叉配對,如果有配對到捐贈者,但交叉配對呈現陽性,術後比較容易排斥,醫師也不建議做移植。李明哲說,腎臟移植已發展了80年,免疫方面的研究最透徹,手術時間較短,術後併發症較少,日後如果移植腎也衰竭了,也能靠洗腎延命。健保資料顯示腎臟移植後,高達七、八成的病人,都能過上5到10年免於洗腎的生活。肺臟幾乎都是免疫細胞,排斥問題使存活率最低。每一種器官的免疫排斥風險都不一樣,李明哲說,肺臟5年存活率最低,因為整個肺臟幾乎都是免疫細胞,一旦發生排斥,很容易再次衰竭,通常等不到二次移植就會過世。江仰仁表示,肺臟移植是在最近幾年才做得比較積極,十年前做的病人太少,所以這部分的存活率資料誤差較大。李明哲表示,以肝臟移植為例,如因肝癌需移植,移植後約有二成病患會復發肝癌,因為病人必須持續服用抗排斥藥抑制免疫系統,導致腫瘤無法有效治療,患者因此死亡率很高。心臟移植費用最高,每人每年430萬至540萬。健保統計近10年抗排斥藥物費用,每人每年約120到130萬元。如果加上手術、住院、門診追蹤及檢驗檢查等,每人每年的平均總醫療費用介於240到260萬元之間。花費最高的是心臟移植,每人每年約430至540萬元,肝或腎移植則是300至400多萬元,肺臟或小腸移植約200多萬元。對醫師來說,醫療技術不是問題,最大的挑戰是勸募。李明哲指出,等腎者累計超過8000人,活體捐腎和大愛捐腎是一比一。肝臟有超過1000人在等,但每年大愛捐肝僅約100例,剩下都要靠活體捐贈,活體和大愛約為四比一。至於心臟,隨時有250人在等,但大愛心臟只有60到90例,等待期間只能靠左心室輔助器延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19 退休力.健康準備
72歲吳念真自曝跌倒2次換住電梯大樓!跌倒成熟齡第2大死因,7症狀自我檢測肌少症
據衛福部日前統計,2021年有1813名國人因跌倒死亡,在65歲以上長者死因中排名第2。名導演吳念真日前出席一場活動時就表示,自己之前住在山區透天,光是樓梯就50幾階,自己與老婆都曾在樓梯跌倒,現在年紀漸大,最近也買下台北市88坪的大樓住宅,讓他自嘲:「我今年72歲了,還在為房事煩惱!」,也驚訝北市房價非常高。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吳念真上月受邀出席活動時,分享購屋經驗。他表示,過去20多年都是住在新店「青山鎮」獨棟別墅,「光是樓梯就有52階」,跟老婆都曾在樓梯跌倒過。 吳念真也因此認真考慮,是否該換無障礙的平面大樓,因此他將內科的商辦賣掉,買下位於北市88坪大樓當退休宅,據悉這間新房總價超過8000萬元。 吳念真表示,在換屋的過程中,被台北市的高房價嚇到,感嘆自己人生第1間房,當時在台北每坪單價8~9萬元,雖然利率有11%之多,但仍可在期限內繳清房。對照如今的高房價,年輕人若沒有親人幫忙,真的很辛苦。 彭淮南也從老公寓搬到新大樓 不僅是吳念真,過去《今周刊》也曾報導,央行前總裁彭淮南也自麗水街老公寓搬到電梯大樓,他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因為年紀大了才換有電梯的房子,換屋不是為了投資,是老公寓無法改建加裝電梯。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也曾表示,長者購屋除了把電梯列為必備,也會希望有24小時管理、不脫離原有生活圈,因此高齡長者成為蛋黃區購屋的中堅族群。 根據衛福部2021年公布的2020年最新十大死因統計,65歲以上長者10大死因,事故傷害排名第6位,每10萬人口就有56.4人因事故傷害死亡,有1813人因跌倒死亡。 高齡長者嚴重跌倒可能導致長期臥床,甚至骨折、顱內出血、死亡,過去也不乏名人因跌倒離世的案例,知名詩人管管2006年就是在家中不慎跌倒不治,而資深台語唱將高向鵬則是2021年過馬路時摔倒,昏迷1年仍在2022年10月辭世。此外,國寶歌仔戲大師、「陳美雲歌劇團」團長陳美雲日前也因步履失穩滑倒,就再沒醒過來。 中年後肌力下滑、易跌倒 對此,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楊育菱表示,因為老化導致身體的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弱、容易跌倒,同時伴隨著身體活動量降低、活動功能變差、步行速度及耐力下降,會導致日常活動能力降低、失能,增加住院或死亡風險,是不能輕忽的。 肌少症症狀7個自評標準回答是的選項越多,越有可能有肌少症(台中榮總提供)□ 提不動菜籃或購物袋。□ 手沒力、打不開瓶罐。□ 走路變慢、不休息能走的距離變短。□ 走路不穩、容易腿軟常跌倒。□ 從床上坐起或椅子上站起來需要用手支撐。□ 無法一口氣走樓梯上樓。□ 需要柺杖或扶手才覺得比較安心。 至於要如何預防或治療肌少症?楊育菱說,第一招是重視營養。每天建議要攝取1.2-1.5g/kg蛋白質,最好能分在三餐攝取優質含有leucine(白胺酸)的蛋白質,例如牛奶、黃豆、花生、雞肉、瘦肉、魚等;而維他命D的補充也相當重要,可以多吃鮭魚、鮪魚、鯖魚或起司、蛋黃等;含抗氧化物質的蔬菜、水果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需要攝取。 第二招則是運動。運動可以減緩肌肉流失與功能退化,特別是阻抗性運動,這也是目前預防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例如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運動,建議民眾每週至少做三次,每次至少30分鐘,包含暖身與有氧運動、肌肉訓練、緩和伸展及平衡協調運動。 最後是利用藥物。目前不建議使用生長激素、男性荷爾蒙、女性荷爾蒙,倒是有一種常用的降血壓藥(ACEIs),具有增加肌肉組織、改善生理功能的作用,且仍有一些新藥還在試驗中。楊育菱提醒,中年過後就要適度對於營養及運動更多所著力,才能預防老後發生肌少症,避免跌倒骨折等風險。●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在去旅遊車上腦出血,子孫決定不開刀、不急救!暖醫:想一想還有什麼事放不下?讓她安心善終 .抗癌的秘訣相當簡單!只要這樣吃「3大類全食物」就好了.給想預防泌尿道感染、失智症的你!每天食用這一小碗,就能降低感染、改善記憶力
-
2023-05-19 焦點.健康知識+
20種最痛疾病堪比自然產!皮蛇像被火燒、偏頭痛被尖物刺…還有這種病異常勃起超痛苦
生病之所以辛苦,在於疾病帶來的疼痛有多巨大!多數小病可能是輕微、短暫的症狀,但有些病的疼痛程度特別高,可能使患者極度痛苦到無法執行日常事務,對生活造成影響。根據英國媒體《THE SUN》引用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資料,NHS列出了被認為最痛苦的20種疼痛疾病。像是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皮蛇)、痛風、叢發性頭痛…等,都入列,有些疼痛指數堪比女性自然產,或更甚。(以下為隨機排列,並非依據疼痛強弱順序)帶狀皰疹(皮蛇)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末根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就誘發病毒再度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出現群聚呈帶狀的水泡,並伴隨不同程度的神經痛、發癢等。看詳細疾病百科〉帶狀皰疹(皮蛇)新光醫院疼痛照護中心主任陳瑞源曾受訪指出,因為帶狀疱疹病毒會破壞神經,發作初期開始感到疼痛,多數患者以「火燒、電擊或針刺」形容發作時的痛苦,研究發現,皮蛇疼痛指數比生產痛還高。痛風痛風是體內尿酸代謝異常而引起的疾病。當人體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尤其是尿酸值變化大時,容易導致尿酸鹽沉積在關節裡形成結晶,進而結石、產生痛風石。痛風痛起來,不但不良於行,還會痛得要人命。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關節部位嚴重的疼痛、紅腫和炎症,疼痛感逐漸嚴重,甚至無法忍受,持續幾天或幾周不等。疼痛發作時會在半夜熟睡中痛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類似於腳趾被火燒一樣。看詳細疾病百科〉痛風心臟病發作心臟病發作有些前兆症狀,最典型的是胸痛,還有其他如上背痛、胃絞痛、腿部或腳踝腫脹、極度疲勞、感到噁心出汗…根據女性健康雜誌網《Womens Health》報導,有患者形容心臟病發作就像有一隻大象壓在胸口上或上背部,如果上背感到劇烈的壓力,可能是心臟病的症狀。看詳細疾病百科〉心臟病叢發性頭痛叢發性頭痛好發季節變換的1月到3月,根據病患描述,疼痛起來的程度不亞於生孩子,疼痛等級高達10分,教人生不如死,也稱做「自殺頭痛」。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中心主任王署君曾受訪指出,叢發性頭痛的病患常被誤以為是偏頭痛,根據研究,病患平均疼痛八年之後,才會被正確診斷為叢發性頭痛。看詳細疾病〉你是偏頭痛?還是叢發性頭痛?偏頭痛看詳細疾病百科〉偏頭痛很多人可能無法體會偏頭痛到底有多痛,台灣頭痛學會曾分享案例,患者指出,偏頭痛發作時,猶如大象在腦中奔跑或遭尖銳物穿刺,痛到想剖開腦袋。叢發性頭痛與偏頭痛經常會被混淆,腦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曾於臉書分享這二種頭痛的區別: ※偏頭痛1.好發於女性2.頭痛位置不一定侷限在一側3.搏動感的抽痛4.頭痛到需要休息5.怕光與聲音6.噁心嘔吐7.每次疼痛可持續4-72小時8.少數產生視覺障礙、聽覺障礙預兆※叢發性頭痛1.好發於男性2.疼痛位置在單側眼周及太陽穴部位3.嚴重頭部戳刺痛4.自律神經症狀:流淚、眼睛紅、眼皮腫、鼻塞、流鼻水等症狀5.是極難忍受的疼痛,又稱為自殺型頭痛6.發作週期像鬧鐘般準時固定7.每次疼痛可持續30分鐘-3小時8.頭痛時坐立難安與激動腎結石藝人胡瓜以前曾在半夜腎結石發作,痛到在地上滾不動,他形容像腰被扯裂,當時趕緊掛急診開刀。有結石的人都知道,痛起來真是要人命,有醫師指出,結石疼痛指數堪比女性自然產過程。不同位置的結石,症狀也有差異。振興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楊景偉曾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當結石掉入輸尿管,卡在輸尿管的結石發作,會出現血尿、解尿疼痛、腎臟水腫、發燒、惡心、嘔吐等症狀,若結石在上段輸尿管則易引起腰痛,發生在中段是腹痛,結石在下段會下腹痛。看詳細疾病百科〉腎結石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是大腦中最粗的一根神經,主管顏面感覺,分別位在額頭、鼻子下巴附近。通常會在眼周、耳周、牙齒周圍及臉部引起強烈疼痛、灼熱、電擊感,與隱隱作痛、或持續性的牙痛不一樣。嘉義長庚副院長暨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仁宗曾受訪指出說,據統計,三叉神經痛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發作前常沒有預兆,但可由觸摸臉部、風吹、咀嚼、說話或刷牙而引發如電擊般的疼痛。看詳細疾病百科〉三叉神經痛急性胰臟炎胰臟發炎可以是急性的或慢性的,急性胰臟炎意味着胰臟因某種因素受到重大傷害而受損,其病程緊急且持續數天至數周。急性胰臟炎主要以上腹部疼痛為主,通常進食後加劇、前傾身緩解,可能轉移痛至背部,還有腹脹、惡心、嘔吐、發燒等症狀。急性胰臟發炎程度,可能從輕微至相當嚴重的併發症,嚴重時死亡率甚至可達10~20%。看詳細疾病百科〉急性胰臟炎鐮刀型貧血鐮刀型貧血是一種紅血球異常的罕見遺傳性疾病,患有此症的病人,因紅血球變型成「鐮刀型」或「新月型」,造成紅血球攜氧量減少,並容易發生紅血球破裂現象形成貧血。如果患者體內的紅血球出現大量破裂,可能造成血液濃稠而阻塞血管,使患者出現骨骼、關節、腹部劇烈疼痛。鐮刀型紅血球也可能堵塞陰莖的血管,造成陰莖異常勃起,且經常久久無法消退,令患者很痛苦。泌尿科醫師指出,病患陰莖海綿體持續充血,時間一久會疼痛,痛到根本不會想發生性行為。看詳細疾病〉他太持久她喊救命 原來有怪病、中年男子勃起持久超過4小時,原因竟是「這種貧血」引起闌尾炎(盲腸炎)闌尾炎以病程可區分為「急性闌尾炎」與「慢性闌尾炎」,急性闌尾炎發病快且嚴重。常見症狀為噁心、嘔吐、發燒及右下腹悶痛感,當手按壓患者右下腹部,再放開時,疼痛會加劇,即「反彈疼痛」,必須立刻動手術切除。看詳細疾病百科〉闌尾炎(盲腸炎)胃潰瘍胃潰瘍有部分患者有出血、胃穿孔、阻塞等併發症,出血的症狀包括吐血、吐黑色物質、解黑便、頭暈,甚至於休克等,穿孔患者症狀則包括嚴重腹痛、發燒;有阻塞併發症的患者會有嘔吐、腹脹,吃了少量的食物就飽脹、便秘等。也有患者出現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狀。看詳細疾病百科〉胃潰瘍纖維肌痛症日前,24歲的日本知名AV女優結城莉乃才宣布自己罹患纖維肌痛症。「神祕的疼痛」纖維肌痛症是一種慢性全身疼痛,因壓力改變神經穩定性,出現全身廣泛疼痛,合併記憶力衰退、疲憊、失眠、頭痛、憂鬱和下腹痛等周邊症狀,也可能與其他疾病共存。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韋達曾受訪指出,肌痛症的疼痛感不見得是針刺、刀割,它類似深層組織疼痛,常見疼痛部位在肩頸、背部和四肢,容易讓人誤以為是身體緊繃而非疼痛,增加診斷困難。看詳細疾病〉全身痛到想輕生 小心纖維肌痛症骨折很多原因會造成肋骨骨折,如車禍、跌倒、高處墜落等造成的外傷,甚至急救時的胸部按壓等。桃園孫德金診所醫師孫德金曾在《聯合報》撰文指出,一旦受傷通常是嚴重頭頸部外傷的結果,且會傷及重要神經血管。中段肋骨骨折斷端容易刺傷肺部,下段骨折則容易刺傷脾、腎、橫膈膜。側面肋骨骨折最痛,後面次之,再來是前面。痛不只是疼痛,還會讓你不敢用力呼吸、不敢咳嗽、不容易清除痰液而造成肺炎,讓你不敢翻身、不能好好睡覺休息,傷口不容易癒合。看詳細疾病百科〉骨折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是脊椎的退化性疾病,因椎間盤脫水、失去彈性,造成上面的小神經發炎、疼痛,甚至產生肌肉緊繃、關節老化,這些都會引起下背疼痛。痛的程度要看壓迫到哪些神經,如果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坐骨神經,疼痛會往下延伸至腿部、腳部,甚至造成患者腳麻無力,就變成坐骨神經痛。少數還可能造成脊髓腔狹窄或壓迫到膀胱神經,出現馬尾症候群,導致患者大小便失禁、肛門會陰部周圍麻木等症狀。看詳細疾病百科〉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是指疼痛感沿著坐骨神經的分佈區域,通常始於下背部與臀部,沿伸至大腿、小腿與足踝。典型坐骨神經痛的症狀為下肢刺痛、灼痛、麻木或感覺異常,患者在咳嗽、打噴嚏、舉重物等使腹壓增高的動作時,會使疼痛的症狀加劇。看詳細疾病百科〉坐骨神經痛五十肩(肩周炎)運動醫學名醫、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曾受訪指出,五十肩好發於50歲以上女性,保護身體筋骨的女性荷爾蒙減少,肌腱關節逐漸磨損老化,多重情況影響下,肌腱開始發炎疼痛,有的患者會痛到像刀割般,愈痛愈不敢動,愈不動關節就會慢慢沾黏起來,進而演變成五十肩。症狀包括肩頸部疼痛、肩膀僵硬、手舉不起來、肩關肩在某些角度的活動度受限等,患者夜間睡覺時疼痛感會更為劇烈。看詳細疾病百科〉肩旋轉肌袖病變(五十肩)關節炎關節炎是導致關節疼痛和炎症的病症,最常見的是退化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是老化過程的正常現象,但不只是年紀增長,發生挫傷、拉傷、扭傷、骨折等因素,也會引起關節炎,最終造成關節退化。主要症狀是疼痛、腫脹、畸形和功能障礙。看詳細疾病百科〉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疾病,成因複雜,可能受環境、病毒、細菌共同影響,導致免疫系統出錯,攻擊身體,病人全身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嚴重發炎。特殊症狀是「晨僵」,即早晨出現關節劇痛而痛醒,且關節僵硬的感覺會持續一段時間,通常要等到中午左右才慢慢改善。看詳細疾病百科〉類風濕性關節炎子宮內膜異位症許多女生都會經痛,經痛可能是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等不同情況引起。原本屬於子宮裡的內膜組織,剝落後在體內到處蔓延,若跑到卵巢內生長,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跑到子宮肌層的則稱做「子宮肌腺症」;跑到腸胃附近,就容易產生腹瀉、胃腸疼痛及腹腔內沾黏。婦科名醫劉偉民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的主要症狀就是經痛,特點為隨著時間延長,越來越痛。年紀越大,症狀越來越嚴重,且容易合併腸道炎,因為子宮內膜侵犯腸壁,甚至刺穿腸道,有人因此經常腹痛、腹瀉。看詳細疾病百科〉子宮內膜異位症複雜性疼痛症候群(CRPS)根據chatgpt解釋,複雜性疼痛症候群(CRPS)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慢性疼痛疾病。它通常發生在手臂、腿部、手腳等四肢,但也可能發生在其他部位。CRPS的疼痛程度超過了正常的傷害程度,例如,即使是輕微的刺激也可以引起強烈的疼痛。疼痛可能是持續性的、劇烈的、燒灼感、刺痛感或麻木感,且疼痛可能會向四肢的其他部位擴散。此外,CRPS還可能伴隨著局部的腫脹、皮膚變色(通常是紅色或藍紫色)、溫度變化、運動功能受限、肌肉痙攣、關節僵硬等症狀。手術後疼痛根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衛教資料指出,手術後常因組織受損引發術後急性疼痛。通常疼痛程度在術後前1-2天最強烈,之後隨著傷口癒合而減輕。病患實際感受到的疼痛強度,會因傷口大小、深度、部位、是否合併感染或發炎、及本身對疼痛的敏感度而有所差異。常見症狀包括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速、臉色蒼白、肌肉緊繃、腸蠕動降低、皺眉冒汗等。初期疼痛劇烈時,多以強效類鴉片藥物止痛。【參考資料】.《THE SUN》PAIN THRESHOLD The 20 ‘most painful’ conditions that can affect your health according to the NHS.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衛教資料
-
2023-05-17 養生.健康瘦身
醫生教你瘦!不挨餓、不吃藥、不復胖成功減重24公斤的祕訣大公開!
減肥一定要餓肚子嗎?吃許多減肥藥都不見效反而弄壞身體?「宋晏仁醫師 x Cofit 初日」的李唐越醫師將以他自己如何成功減掉24公斤的經驗談,教大家如何正確、健康、有效的減肥,趕快點開影片來看看!曾經因工作壓力肥而讓體重飆破90公斤的李唐越醫師,歷經被病人指著說:「你自己吃那麼胖,你還敢叫我減肥!」因而下定決心上健身房認真減重、以身作則,但即使是醫生也遭受挫折,不當健身的方法讓增肌變成增肥。李唐越醫師分享他減重的祕訣主要有四點,配合有效和規律的運動,以及飲食之外,還要維持動態的生活;他還不藏私地分享獨家減重食譜「李最瘦蛋白爆量鍋」,熱量只有504卡,料理方法非常簡單快速上手。當減重期遇到卡關,李唐越醫師建議停下來檢視身體和心理有沒有被忽略的地方,不要只靠一種極端式飲食法。他認為飲食的控制、規律的運動、作息的調整、壓力的釋放,四者缺一不可。原始影片宋晏仁醫師 x Cofit 初日 YT延伸閱讀喚醒臀肌、核心肌群與腹肌,物理治療師5動作矯正骨盆前傾和腰痠!遠離婦科疾病、平衡女性荷爾蒙兩類食物搞定!「女子漾」提供女性優質生活的體驗與想像,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女子漾網站:https://woman.udn.com女子漾YT: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女子漾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女子漾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3-05-07 養生.抗老養生
營養師推「八二法則」防衰老又滿足口欲 還能減少自由基產生
【本文重點】母親節前夕,營養師分享了幾個凍齡的方法:抗氧化飲食可延緩衰老,高鈣飲食可以留住骨質,維持腦力可以增加思維敏捷度。她建議在日常飲食中減少油炸、加工食品、糖和澱粉的攝取量,飲食中多攝取蔬菜,並維持「八二法則」,即健康食物占八成。她還建議多攝取維生素A、C、E等抗氧化成分和Omega-3等好油,避免高溫烹煮的食物,多選涼拌或蒸煮食材。--by ChatGPT「妳們看起來像姊妹一樣!」現代媽媽懂得保養,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除了外貌,內在年輕也要兼顧,看不見的骨質和營養流失,正悄悄偷走健康。抗氧化飲食可減緩衰老,有效率的高鈣飲食留住骨質,多學習維持腦力。母親節前夕,陪媽媽一起學習凍齡。全天下女性都想永保青春,透過日常飲食也能做到抗氧化,讓身體機能維持最佳狀態。「自由基」是老化、疾病元凶,營養師建議減少油炸、加工品及糖、澱粉份量,並提高蔬菜量,最重要是維持「八二法則」,健康食材占飲食的八成。新光醫院營養課股長許為捷表示,自然界中的物質由原子、分子、化合物組成,物質周遭皆有電子圍繞,一旦失去電子後,將會變成自由基,處於活性極強、不穩定狀態,會急著想掠奪其他物質的電子。以人體來說,呼吸、新陳代謝、免疫反應等皆會產生自由基,會破壞細胞、產生疾病及老化。維生素A、C、E、微量營養素如硒,抗氧化能力強。許為捷表示,在一般狀態下,人體的自由基處於平衡狀態,當人體受到病毒攻擊,自由基會協助抵抗,但當體內有過多自由基時,會造成身體發炎,也會引發連鎖反應,使得細胞、DNA、脂質遭破壞,進而使身體細胞老化、功能受損,甚至引發疾病。以運動員為例,因長期運動導致體內自由基過多,外表較同齡來得成熟;而不良習慣如愛吃油炸、加工品,或壓力、熬夜、焦慮也會產生自由基。攝取維生素A、C、E等,或補充微量營養素都有助抗氧化。許為捷指出,「硒」是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SHPx)的輔因子,可避免細胞受到氧化破壞,可透過堅果、海產、瘦肉或保健食品補充;硫化物亦可抗氧化,可攝取十字花科、洋蔥、蒜、韭菜;茄紅素也擁有高抗氧化能力,有助心血管健康。低溫烹煮減少自由基產生,Omega-3不能少。許為捷表示,20至40歲女性若有懷孕規畫,可補充葉酸、鐵質;40至60歲女性則需著重保護心血管,補充魚油Omega-3、維生素D3及鈣質,B群有助維持造血功能,讓免疫系統運作正常;50至60歲女性為避免肌少症,除了鈣質,亦可多補充鎂,可安定神經、幫助睡眠。許為捷提醒,無論任何年齡層,應降低糖類攝取,也應避開高溫烹煮的食物,包括炸物、滷味等,近年日本流行低溫烹煮(sous vide),維持美味又能降低體內產生自由基機會。而民眾可採取地中海飲食,包括大量蔬菜及魚肉,尤其魚肉脂肪中含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人體抗氧化。更年期女性穩定荷爾蒙,需攝取足量蛋白質。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營養師莊譓馨表示,更年期導致女性荷爾蒙減少,穩定荷爾蒙可延緩老化,也能預防骨質疏鬆、心血管問題。蛋白質、好油是構成荷爾蒙的重要原料,許多女性怕膽固醇過高,不敢補充蛋白質,反而會引發肌少症,建議每天應攝取足量蛋白質,每10公斤需要一份,60公斤的成年人一天需要6至8份蛋白質,例如每餐至少要吃一個手掌心大、1公分厚度的魚、肉或豆製品。莊譓馨指出,黃豆、山藥及亞麻仁籽富含雌激素,亦可提升荷爾蒙分泌;而晚睡影響荷爾蒙分泌,使負責修復功能的生長激素及褪黑激素不足,加速老化,建議在晚間11點至凌晨4點間進入熟睡狀態。若採168斷食,建議早餐要吃、晚餐跳過。近年許多民眾瘋168間歇性斷食,莊譓馨表示,間歇性斷食原理是當人體留有12至16小時空腹時間,身體會啟動荷爾蒙進行細胞修復,包括改善胰島素阻抗及心血管等問題。有些民眾選擇不吃早餐做168斷食,但減肥效果不顯著,她建議可以改為晚餐斷食,早餐是一天能量的重要來源,建議自製養生飲品,例如豆漿搭配亞麻仁籽、黑芝麻或卵磷脂,補充維生素E、鈣質、鐵質,營養又顧腦。而現代人壓力大,會想吃甜食紓壓、照顧大腦情緒,她建議民眾採取「八二法則」,健康食物占八成、兩成留著「放縱」,維持健康也能讓心情愉快。外食族蔬果量攝取不足,也常面臨高油、高糖及精緻澱粉問題,長期下來增加身體發炎機率,不僅是老化元凶,還會造成心血管、慢性疾病、癌症發生。莊譓馨建議,民眾多攝取五色蔬果,增加抗氧化來源,並減少高溫烹煮、油炸食物,可多選涼拌、蒸煮食材。莊譓馨建議多攝取含Omega-3、Omega-9的好油,例如橄欖油、苦茶油、亞麻仁油等,以及葵瓜子、杏仁、松子、芝麻等堅果類,皆有助於抗發炎及保護心血管。肝臟代謝排毒蔬食沙拉材料:甜椒、酪梨、番茄、蘆筍、奇異果、水煮蛋(2顆)、巴西堅果(2顆)、紅洋蔥、香菜。作法:將材料加入後,用檸檬汁、橄欖油、鹽、黑胡椒調味。營養價值:1. 酪梨、蘆筍:富含穀胱甘肽,能幫助肝臟代謝排毒。2. 巴西堅果:硒是榖胱甘肽抗氧化機轉的重要營養素。3. 番茄、紅洋蔥和香菜能增強抗氧化、修復細胞。富含抗氧化維生素食物:1. 維生素A:豬肝、奶油、起司、蛋、牛奶。2. 維生素C:芭樂、彩椒、奇異果、檸檬。3. 維生素E:葵瓜子、玄米油、杏仁、松子、黑芝麻。資料來源╱營養師莊譓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1 焦點.杏林.診間
卵巢癌病人只放腹水堅持不治療!醫師想起柯P講過的一段話決定這樣處理
病人是長相清秀、談吐輕柔的中年女性,來診主訴「腹脹想要放腹水」,在女兒攙扶下,她緩慢地步入看診室,儘管穿著寬鬆的衣服,但偌大的腹部仍舊非常明顯,下肢也因為靜脈回流受阻顯得異常腫脹,被迫只能穿著寬鬆的涼鞋。病人外觀看起來並不像酒精性肝硬化,臨床經驗告訴我應該是卵巢癌病人,我請護理姊妹找一張床讓病人躺下、備物,我則是去推超音波過來準備掃描。儘管腹水穿刺引流是急診人再熟悉不過的醫療處置,但每一次看見病人因為腹壓過大必須半坐臥才喘得過氣,腹部與下肢因為過度腫脹失去皮膚應有的紋路,身體受盡病痛折磨至此,還是不免在內心深處嘆一口氣。超音波掃描定位、穿刺、腹水回流、接上管路、接上空瓶、開始引流。乳糜色的腹水源源不絕地流進瓶子,病人輕嘆一口氣後閉上雙眼休息。腹水量非常驚人,一瓶接著一瓶,看來幾公升是跑不掉了,我趁看診空檔到床邊檢查引流是否順暢,順便詢問病人病情,確實是卵巢癌患者沒錯。「目前在哪一間醫院治療呢?治療狀況如何?」「我沒有在醫院治療,是採自然療法。」我在內心深處嘆了第二口氣,想了想,還是決定跟病人說。「小姐,這樣講可能很冒犯,但,我接受的醫學訓練告訴我,妳應該接受手術,把診斷跟分期弄清楚,然後按照指引接受相對應的治療才是。」「醫師,謝謝你。」病人看了一眼旁邊的女兒,接著說:「我做了很多功課,開刀、化療、標靶,這些治療一樣會衍生很多問題,我還年輕,我想要維持我認為比較好的狀態陪伴孩子久一點。」「了解…… 引流看起來很順暢,如果沒有不舒服,我們就多引流一點,回去會比較舒服,妳先休息,不打擾妳。」「醫師,我知道你是關心我,謝謝你,真的。」我回到位置上,繼續替其他病人看診,腦海裡卻無法不去回想我曾經看過的那些鼓起勇氣接受治療、最終病情仍舊惡化的卵巢癌患者,撐著受盡折磨後呈惡病質的身體,挺著跟眼前的病人一樣因為頑固性腹水而變得偌大的肚子,反覆地進出醫院。一段時間過去,引流已經將近5公升,病人腹部與下肢腫脹消去大半,也開始看得見皮膚紋路了,儘管還可以繼續引流,但跟病人討論之後,我們決定引流先到這邊就好,請護理姊妹協助病人移除引流管路。「醫師,謝謝你,護理師,謝謝妳。」病人在口罩後面的眼神帶著一點點來診時沒有看到的笑意,在女兒攙扶下,緩步離開急診。隨著臨床經驗累積、親眼所見,我慢慢能夠體會,如何面對疾病,醫師並不一定是對的,病人也不一定是錯的,但,究竟該如何面對生老病死?我想起柯P講過的話:「園丁無法改變春夏秋冬,只能在春夏秋冬之間,讓花朵長得好看一點;」「醫生無法改變生老病死,只是在生老病死之間,讓病人活得好看一點。」醫療有其極限,也總是充滿各種不確定性,但做為一個醫療人,至少「讓病人活得好看一點」,永遠是我們能夠把握的。我們繼續努力,心存善念,盡力而為。(本文獲楊大緯醫師臉書《楊大緯 面對問題的急診醫師》授權刊登,非經允許請勿轉載)疾病百科/卵巢癌卵巢是女性的生殖器官,主要功能是排卵,並且產生女性荷爾蒙,包括動情激素及黃體激素,卵巢癌是指女性卵巢內的正常細胞出現異常分裂的情形,並形成腫瘤。卵巢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往往誤以為腹脹不適是單純的腸胃道問題,多次就醫發現不尋常,輾轉至婦產科確診時經常已是晚期。》看完整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7 癌症.乳癌
腸道細菌好壞也與乳癌有關 醫曝「這族群」最需注意
國內乳癌患者逐年增加,好發原因除飲食西化外,也可能與腸道細菌有關。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教授侯明鋒研究發現,腸道細菌不平衡,將影響女性荷爾蒙,一旦體內雌激素含量增加,進而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因此,除定期進行乳房篩檢、飲食少油外,還需注意腸道健康,才可遠離乳癌。衛福部110年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女性乳癌排名第四,當年死亡人數2913人。為了解腸道細菌對乳癌患者的影響,侯明鋒進行研究,蒐集267位女性的糞便細菌,包括四種族群,分別是未停經且未罹患乳癌女性50名,停經前即罹乳癌患者100名,非乳癌停經女性17名,停經後罹患乳癌患者100名。研究發現,原本經由肝臟代謝排出的雌激素,會被腸道內壞菌分泌的β-葡糖苷酸酶,水解後再吸收回到體內,造成體內雌激素含量增加,進而增加乳癌風險,但這樣情況主要發生在停經後的婦女。這項成果發表於「實驗及分子醫學(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期刊。近年來許多醫學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影響廣泛,甚至與許多疾病高度相關性。侯明鋒說,乳癌為女性最常見的疾病,建議女性應多注意腸道健康,增加腸道好菌。坊間指出,要增加腸道好菌應補充益生箘,但侯明鋒說,補充益生菌是否可遠離乳癌,目前沒有相關證據,必須要有更多的研究加以證實。乳癌如何預防1.定期自我乳房檢查:女性應每天稍加留意自我檢查乳房,一旦出現有疑似乳癌初期的症狀時,應該進一步的到醫院追蹤確認。2.每年定期至醫院接受專科醫師的學理檢查,並配合乳房超音波及乳房X光攝影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3.減少攝取高脂肪食物。4.多運動,心情放輕鬆,減低工作壓力。5.避免太晚生育。看完整:疾病百科/乳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5 醫療.婦產科
「舌頭麻刺」竟是更年期報到!如何察覺自己是否進入更年期?女人該懂的11種症狀
日前,1名57歲婦人就醫詢問:「醫師,為什麼我常常會突然覺得很躁熱,舌頭也麻麻的?」婦人原以為是自體免疫疾病導致,進行性荷爾蒙檢測後,卻發現其女性荷爾蒙數值相當低。醫師判斷應該是進入更年期後,荷爾蒙過低影響神經系統,才有舌頭麻刺的問題,給予荷爾蒙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更年期不等於停經 而女性過渡到停經前這段時間隨著年齡增長,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女性開始邁入「更年期」的階段,只是女性對於更年期會產生哪些症狀未必了解,甚至以為更年期等同於「停經」。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表示,更年期指的是女性過渡到停經前的一段時間,因此不會等到停經才有更年期症狀。更年期是女性必經的人生階段,發生在女性「停經前」的一段時間,因性荷爾蒙分泌過程震盪,所以可能產生各式各樣的症狀,身體各器官、系統都可能發生變化,像是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骨骼系統、皮膚系統都會受到影響。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停經的定義指的是連續1年沒有月經。該如何察覺自己是否進入更年期?蘇聖傑表示,「年齡」與「症狀」是判斷重點。一般更年期約在40至45歲出現徵兆,持續4至7年不等。而性荷爾蒙逐步不穩定、下降時會引發許多表現:▸月經週期性改變▸熱潮紅▸陰道乾▸性慾減少▸漏尿▸泌尿道感染▸新陳代謝改變▸體重增加▸盜汗▸憂鬱▸焦慮有些症狀表現讓婦女很難開口與家人討論,甚至有些症狀不典型、不顯著,因此不容易發現是更年期在作祟,但究其原因卻可能都跟荷爾蒙變化有關係。雌激素及黃體酮2類荷爾蒙 影響女性經期變化女性經期變化受2個重要的荷爾蒙影響,分別是雌激素及黃體酮。雌激素下降會導致熱潮紅;黃體酮下降則會影響神經、睡眠、情緒等。進入更年期,雌激素與黃體酮會依照不同速度下降,且黃體酮下降速度比起雌激素更快。蘇聖傑指出,當女性缺少黃體酮容易感到焦慮,而焦慮會讓不舒服感受被放大,讓女性更年期期間身心都難受。這也是為什麼縱使熱潮紅症狀結束,仍有可能因為黃體酮的變化產生其他狀況,如情緒問題、感覺異常、睡眠不佳。對此,其實可以藉由「女性荷爾蒙併腎上腺壓力皮質分析」評估荷爾蒙老化程度與壓力荷爾蒙是否平衡。此外,荷爾蒙的不平衡可能與新陳代謝、骨質密度、脂肪代謝、情緒認知、婦科癌症、免疫疾病有高度相關,若檢查發現荷爾蒙明顯不足,便會視個案狀況,給予雌激素乳液或黃體酮等進行治療。更年期早晚因人而異 壓力也影響荷爾蒙的變化為什麼有些人更年期早、有些人更年期晚?蘇聖傑解釋,除了外在環境因素影響之外,「壓力」更是關鍵因子。當身體面對壓力時,會大量消耗黃體酮以製造應對壓力的皮質醇,因此容易導致性荷爾蒙不足。更年期症狀的嚴重度及持續時間因人而異,想要度過一個好的更年期,避免不良生活習慣、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減少焦慮是不二法門。蘇聖傑解呼籲,建議更年期的婦女在照顧家人及忙於工作的同時,抽出時間檢查荷爾蒙狀態,關心自己的健康。★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