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亞硝胺
共找到
75
筆 文章
-
-
2024-12-22 名人.李偉文
擔心食物致癌什麼都不敢吃?2個決定性因素才是保持健康關鍵
假日上午爬山後,一群朋友在山腳下找了家餐廳吃飯,大家聊起飲食養生的話題。有位朋友說他的孩子消夜喜歡吃泡麵,她很擔心防腐劑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我嚇了一跳,這位高學歷的朋友怎麼還會以為泡麵有防腐劑?其實泡麵可以放很久,不是因為它含有防腐劑,而是麵條經過油炸,去除裡面含的水分,所以細菌就不容易生長。吃太多泡麵之所以不健康的原因是營養不均衡,而且這些包裝的速食產品往往含太多脂肪與鹽。經過油炸的麵條,不是我們以為的只是單純的麵粉,而是含有大量的油脂。到一定年齡後,大家都很重視養生,高度關心健康資訊之下,看到專家說這個東西含致癌物、那樣食物有致癌可能,常常把自己嚇得什麼都不敢吃,其實這都是過度擔心了。我們該害怕的不是食物中添加的極微量化合物,而是好吃的飲料、蛋糕、甜點吃得太多。《救命飲食》這本書,作者提到媒體常常會誇張報導事情的嚴重性,而許多研究人員也會有意無意地誤導,為了爭取研究經費而誇大其辭,他舉了一個例子:「假設你朋友想讓你接觸NSAR(亞硝胺),罹患喉癌。他給你的NSAR的量就和給老鼠「低」劑量一樣──你到朋友家,他就請你吃燻香腸三明治,上面有整整一磅(約450公克)的燻香腸,你高高興興的吃了,然後他又給了你一份,一份接一份、一份接一份……你得吃下27萬個燻香腸三明治,而且每天這樣吃,吃超過30年!這樣一來,照體重比例來算,你吃進去的NSAR大概就和「低劑量」老鼠一樣多了。」同樣的,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吃太多也會有問題,比如曾有研究報告提到,若一下子吃進大約四湯匙的鹽巴,也會急性中毒。所以再好的東西,對人體有益的食物,一下子吃了太多,也都會有問題;同樣的,有些也許有問題的東西,只要數量不是太多,人體大都可以代謝掉,不必過度緊張。因為現代人怕得癌症,所以研究什麼東西會致癌的計畫比較容易爭取到經費;同時,媒體為了收視率與增加廣告收入與銷售率,會有許多故意引起大眾恐慌的報導。近年有一些較激進的營養學家主張,應該把「糖」列為會上癮的毒品,因為近代大部分的慢性病都是來自醣類攝取過多導致的肥胖。其實說起來也有道理,影響健康的關鍵並不需要斤斤計較某個特殊成份,而是不要被好吃的食物誘惑而飲食過量。希臘醫藥之神希波克拉提斯曾表示,所有的藥物就是毒藥,毒藥也都可以是藥物,關鍵就在「使用的劑量」。不要說到藥房買的藥,連我們日常食物也是如此,比如喝一小杯酒對健康有益,但若很短時間內喝下一整瓶高粱酒,就會酒精急性中毒,有生命危險。曾有一個大學女生與同學打賭,一下子灌下半瓶高粱,中毒死亡;最近也有一位電腦工程師,到夜店喝酒過量而死在廁所。「飲食不過量」是保持健康的決定性因素,就像糖與脂肪是人類生存與代謝的必需品,但是過量也會產生很多疾病。偏偏現代的飲食習慣與廉價食品的生產模式,不知不覺就會讓我們吃太多。所以,每天有意識地注意自己所吃的東西,少量但是多種類的飲食來源,才是確保健康的簡單方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2-13 養生.聰明飲食
吃鍋不健康?譚敦慈:你以為很營養的「一物」別吃!火鍋食材順序這樣煮
依據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報告,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和子宮體癌,其實當中就有許多癌症和「吃」及生活習慣有關。病從口入,我們平常吃的食物你有注意過嗎?紅肉、加工肉品、火鍋真的很危險?除了飲食外,還有哪些地方可能會有致癌風險?就由長庚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譚敦慈來一一替大家解惑。日常生活中的毒物飲食中的毒素在日常生活中我比較害怕的是「黃麴毒素(編按:較常見於花生及其製品、玉米、開心果以及乾豆類。且黃麴毒素具有肝毒性,也已被證實為致癌物質)」,也因為台灣正處海島型、氣候屬屋暖潮濕的國家,就比較容易長黃麴毒素,其實我們平時只要控制在12度以下,食物買回家打開後放在冰箱、乾燥箱,降低溫度及濕度後,就算發霉,也不會有黃麴毒素的問題。香味的毒素許多人愛擦香水,或是在家中放置香氛增添儀式感,但這些持久不散的香味其實都可能加了定香劑(恐含有塑化劑或有機溶劑)。再來很多人擦香水喜歡擦在手腕,或是脖子、耳朵後面,但毒物學會建議若要擦香水,往上噴一下再走過去,香水落下來的味道不僅更適合你外,這方式對自己也比較不會造成傷害。生活用品中的毒素再來就是五顏六色的餐具、居家用品等,這些物品可能含有重金屬的定色劑,用久剝落就可能攝取到重金屬。想防癌,一定要吃或一定不能吃的食物?如同上面提到的黃麴毒素,許多人會認為病從口入,那飲食方面是不是也要特別注意?其實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要吃跟絕對不要吃的,就算偶爾吃到加工食品也不需緊張。雖然紅色加工肉品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致癌物質,高雄醫學大學和哈佛大學曾有個研究顯示,小孩子一個禮拜吃兩片火腿,就會增加兒童血癌的風險。能抑制亞硝胺的水果農委會也曾做過一項實驗,一顆芭樂解18根香腸的毒,這告訴我們,高維生素C含量的水果可以抑制亞硝胺。但其實亞硝酸鹽不是那麼毒,算是必要之惡,若香腸沒添加亞硝酸鹽我自己也不敢吃,因為就可能會生肉毒桿菌。再來,吃香腸的烹調方式不要直接炸或是烤,因為其中的亞硝酸鹽遇到高溫,就會變成亞硝胺,建議香腸先用水煮蒸過後,再稍微烤、煎一下,讓溫度的變化不那麼大,就可以減少亞硝胺的發生。另外,很多人會覺得酸的水果維生素C高,錯了!其實維生素C第一名的水果是芭樂,再來是釋迦、木瓜。還有要注意的是,醃漬菜類的製程需要發酵,若發酵時間過長,很容易產生黴菌,導致黃麴毒素的汙染,像是酸白菜、梅乾菜等,但如果黃麴毒素不小心入口也不用太緊張,只要多搭配深綠色蔬菜,就可將黃麴毒素加速排除掉。「濕式煮法」避免癌症威脅很多人養生都是清蒸、水煮、不加油和鹽,其實不需要不一定要這樣。我建議其實可以靠「濕式煮法」來烹調,濕式煮法顧名思義就是要有點水,像是炒菜加點水,不僅不會焦掉,也不會有因高溫產生的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對人體具有致突變性或致癌性)。至於調味料,我就會使用多一些九層塔和香菜。煮菜盡量要有多顏色的變化以及避免乾式烹煮。再來,以下列舉三種常見的加熱、烹調方式:・烤箱、氣炸鍋:溫度儘量設在120度以下,較不易產生有毒物質。若怕不熟,就延長烹調的時間。・微波爐:根據研究,微波爐是最能夠保留食物營養的方式,但微波爐的使用還是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第一、溫度。微波爐是靠水分子撞擊產生熱,因此當超過500cc湯品放入後,可能會造成受熱不平均的問題。因此想要加熱完全,就一定要加熱一下,拿出來拌一拌再繼續加熱。第二、容器。微波容易生成有毒物質的容器包括塑膠製品、美耐皿、有金屬邊的、有顏色的,還有保鮮膜。第三、帶殼帶膜的食物(如荷包蛋)不放入微波爐。冬季必備的火鍋,需要注意什麼天氣漸冷、冬天要來了,許多人開始吃鍋,網路謠言總說吃鍋不好?過去有研究,火鍋湯煮了30分鐘後,亞硝酸鹽量增高,也可能會有致癌的風險,但陽明交大今年有項新研究發現,國人吃下最多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食物來源並非加工肉類製品,而是來自蔬菜與米飯。調查也指出,吃香腸(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對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幫助。雖然亞硝酸鹽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是火鍋的湯還是不要多喝,很多人會認為湯很營養,我們就有遇過很多病人開刀、癒後不佳,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喝湯(沒吃料單喝湯)。我認為吃鍋就是在補充纖維素,菜吃得比較多,像我自己就特別愛吃麻辣鍋,我的點法是「麻辣鍋去油」,煮法的順序則是:青菜-海鮮、豆腐-肉。最後要特別留意的是,洗腎患者不要吃組合肉(會有磷酸鹽的問題),若一般人要吃組合肉,就要煮到全熟。延伸閱讀: 正常人不需要吃維他命,吃多了恐洗腎!營養博士揭開「維他命」真相
-
2024-11-27 養生.營養食譜
「亞硝胺」剋星,用它包烤肉吃解膩又健康!一狀況避免選購
你認識萵苣嗎?聽到萵苣可能就以為是西式義式餐點吃的「生菜」,除了生菜,平常你可能也蠻常吃萵苣,只是不知道。例如去小吃店麵館常會叫一盤「大陸妹」,它就是萵苣的一種,叫做「福山萵苣」。萵苣堪稱「最乾淨蔬菜」 更是「亞硝胺」剋星萵苣是相當優質的蔬菜,含有95%以上的超高含水量及豐富營養,包含維生素A、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質鉀、鈣、磷、鎂、鈉等。並且它熱量很低,每100克只有12大卡。而因為萵苣生長速度快、較少病蟲害,栽培過程使用少用農藥也是它一大優勢,在食藥署年度水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大部分都是合格,堪稱「最乾淨蔬菜」。更厲害的是,萵苣葉可以分解食物中的亞硝胺,被稱為天然的亞硝鹽阻斷劑。尤其烤肉時最常出現亞硝胺,所以很多人用它包著烤肉吃,不但可解膩也更健康。挑選萵苣小秘訣 葉脈紅化避免選購而萵苣家族不止一種,根據《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指出,其實萵苣有很多種類,根據食用部位,分為葉用萵苣 和莖用萵苣,其中葉用萵苣又依照生長的形狀分為結球萵苣、半結球萵苣與不結球萵苣。挑選時,注意看葉片應要完整無破損或蟲孔,葉片顏色翠綠不要黃化,葉片硬質不軟化腐爛。結球萵苣與蘿蔓萵苣長期貯藏後,葉片上會產生褐斑,如果外葉葉脈紅化成粉紅色或紅褐色,應避免選購。萵苣與蘋果、香蕉一起放較容易爛萵苣的葉片遇水容易軟爛,保存時應避免事先清洗,需保持乾燥以塑膠袋包裹好,擠出空氣置於冰箱的冷藏區即可。還要特別注意的是,萵苣要避免與蘋果、西洋梨、木瓜和香蕉等水果一起保存,由於這些水果保存過程中會產生高量乙烯與二氧化碳,易造成萵苣葉片黃化甚至出現褐色斑點,影響萵苣品質。【參考資料】.《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 .《衛福部食藥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9-26 癌症.食道癌
方文琳證實罹食道癌!為何會得9成男性患者的癌症,方文琳自曝2致命習慣
59歲女星方文琳今(26日)凌晨在社群發文吐露自己罹食道癌零期,自曝罹癌可能原因是愛喝濃烈的高粱及熱湯。方文琳在動完手術後兩個月,確定自己沒事才發文分享這段期間的心路歷程,同時提及謝謝江蕙牽線認識榮總醫療團隊,也謝謝江蕙來探病。方文琳得食道癌 自曝愛喝濃烈高粱及熱湯方文琳表示自己是在今年6月底於健檢中心做全身健檢發現食道癌,當時切片報告是癌前病變,之後轉榮總接受切除腫瘤手術。方文琳提到,術後幾天喝水、流質食物,都有吞嚥困難和疼痛感,「有說忍不住可以吃止痛,但我不願意,因為必須記取教訓,我無法忘記女兒滿是淚水無助的雙眼,看得我心都要碎了…」說到生病原因,方文琳提及女兒哭著對她說:「不該妳會有啊,這癌幾乎是以男性為主,都是妳!都是妳愛喝高粱!」方文琳坦承,這幾年來都在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原本不喝酒以及討厭喝酒人的她,因緣際會認識了高粱,尤其在更年期煩躁身心症狀時當作睡前的放鬆解藥,沒啥酒量的她喝上幾口就可熟睡七八小時。此外,她還指出自己平常也超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因此她認為可能就是因為愛喝濃烈的高粱及熱湯,傷害了食道吧!食道癌9成以上患者為男性 初期多發現吞嚥困難根據衛福部112年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序,食道癌排名第九,高達9成以上為男性,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是因食道癌驟逝。日前因電視武俠劇「天蠶變」走紅的港星徐少強,也是因為食道癌病逝。食道癌好發於50至70歲男性,發生原因與抽菸、喝酒、常吃含亞硝胺的食物、過熱飲食、食道曾受腐蝕傷害有關。由於食道癌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多數病人都是因出現吞嚥困難、吃不下、體重減輕、胸部或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解黑便或慢性咳嗽等症狀時才發現。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食道癌」介紹,真正引起食道癌原因仍不清楚,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食道癌可能5成因年齡:大部分的病人都超過60歲,且以男性居多。個人因素:長期有吸菸、嚼食檳榔和飲酒過量等不良習慣以及口腔衛生不良的人皆會增加罹患食道癌之風險。飲食習慣:長期食用高溫或太燙的食物、醃燻燒烤的食物及醃漬食物,也會增加罹患食道癌之風險。發霉的食物也可能會導致食道癌的發生。其他食道本身的疾病,例如:食道被化學灼傷、逆流性食道炎、巴瑞特氏食道症、食道憩室、食道失弛張症、食道灼傷狹窄以及放射線照射食道,皆可能會誘發食道癌。環境因素:飲水及食物中含有過量的「亞硝基胺」是高度導致食道癌的物質。》看完整疾病百科食道癌酒精與7種癌症密切相關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顯示,酒精與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口咽癌、喉癌和乳腺癌等7種癌症密切相關。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方俊凱曾受訪指出,酒精、乙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明訂為一級致癌物,不論有沒有基因缺陷導致的酒精不耐症,民眾都不應該喝酒過量,若有酒癮,建議尋求專業管道戒酒。日常3件事預防食道癌在食道癌的預防上,國健署提醒民眾日常生活中應注意3件事,避免對食道造成負擔。多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多運動,都是防癌的老生常談。1.避免過燙的食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請民眾將食物送進口中時,務必注意溫度是否過燙,或是儘量待食物稍微溫涼後再食用。2.減少含亞硝胺食物,及時戒除菸、酒、檳榔: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減少食用此類含亞硝胺食物,有助「離」癌遠一點。3.有異狀速就醫:食道癌的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導致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而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平時就需留意自身的不適感,切勿輕忽,如出現上述症狀時,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參考資料】.《方文琳》臉書粉絲專頁 .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4-09-10 養生.生活智慧王
蒜頭殺菌又抗癌!變綠色、藍色...發芽還能吃嗎?教你4方法剝蒜不沾滿手蒜味
蒜頭(garlic)含有大蒜素及鋅、硒、銅、鎂和鍺等諸多營養成份,具有提升免疫力與養生保健的雙重作用,被美國癌症醫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列為抗癌蔬果之一,更有人稱蒜頭是「抗癌之王」。蒜頭(大蒜)的10種功效蒜頭為蔥科蔬菜,和蔥、韭菜、洋蔥是近親,台灣產季多集中在3至4月,以雲林、彰化、臺南為主要產地,而雲林部分地區及宜蘭的產季為11-2月,經乾燥處理後可持續延長供應至11月。依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資料顯示,每100公克的蒜頭含有熱量122卡、水分65.6克、膳食纖維4.2克、鉀423毫克、鎂20毫克、葉酸44.8微克等等營養成分。以下整理說明蒜頭功效與好處:抗菌:蒜頭含有無色、無味的蒜氨酸,經擠壓將其組織破壞或切碎接觸空氣後會產生大蒜素,是蒜頭臭味的來源,具有潔淨血液、殺菌及保健作用,被視為天然的抗生素。另外,營養師Emma說明,大蒜素具有優異的殺菌能力,對胃幽門螺旋桿菌有很好的清除效果,可幫助循環、預防血栓,不過煮熟後會減少大蒜素,抗發炎能力也會下降。增強免疫系統:2016年一項研究表明,蒜頭萃取物 (AGE) 可增強免疫系統,對於預防感冒、流感有幫助,因大蒜中的化合物可能具有抗病毒特性,除了增強免疫系統之外,還可能有助於防止病毒進入體內細胞或在細胞內複製。抗腫瘤、抗癌:台北榮總營養部營養師舒宜芳指出,蒜頭可抑制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與代謝,強化身體解毒酵素的作用,並加強細胞的修補功能與免疫力,藉以抵抗癌症的侵犯,有助預防胃癌、大腸癌與喉癌等癌症,而其萃取物可降低癌細胞的增生能力,並調節免疫功能與發炎反應,甚至引發癌細胞的程式化死亡,可抑制攝護腺癌細胞與乳癌細胞株的增生。調節心血管功能:蒜頭含有的大蒜素為一種抗氧化劑,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能有助於預防血栓形成,而紅血球可將大蒜中的硫化物轉化為硫化氫,有助於擴張血管,進而達到調節血壓的作用,不過對於降血脂的功效尚需更多研究證實。降低化學性肝毒性:大蒜可保護肝細胞免於受到某些有毒物質的侵害,可以防止對乙醯氨基酚引起的肝毒性,而大蒜萃取物可減少脂質過度氧化並增強抗氧化防禦系統。維持血糖穩定:大蒜含有楊梅素 (myketin),對於降血糖相當重要的一種植化素,而大蒜素可促進胰島素分泌,使細胞有效吸收並運用葡萄糖,以達到降血糖、穩定血糖濃度之作用。不過,國健署指出,目前動物性試驗方面已證實,黑蒜頭具有較佳的抗氧化能力,可減輕高血糖引起胰島素抗阻性,對預防糖尿病和其併發症有助益,但人體試驗尚無實證具有治療糖尿病的功效。可能有助預防失智:大蒜含有抗氧化劑,可支持身體保護機制以防止氧化傷害,進而降低失智症等相關疾病的風險。目前動物研究表明,大蒜中的大蒜素也可能有助於防止認知能力下降,不過尚需更多研究證實對人體有效。 改善骨骼健康:大蒜可能有助於減少導致骨質疏鬆症的氧化壓力,尤其是停經後女性。另外2018一項研究發現,連續12 週每天補充1克的大蒜,有助於減輕患有膝骨關節炎和肥胖/超重女性的疼痛。 清潔皮膚: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指出,大蒜的抗菌特性和抗氧化劑可殺死引起痤瘡的細菌進而達到清潔皮膚之作用。不過,大蒜可能會導致皮膚灼燒感,建議諮詢醫師專業建議後再嘗試。 消滅香港腳黴菌:大蒜具有抗菌之作用,對於消滅黴菌也有影響,患有香港腳者可將腳浸泡於大蒜水中或將生大蒜塗抹在腳上,可能可以消滅引起香港腳患者搔癢的黴菌。4種快速剝蒜小撇步!輕鬆剝蒜皮不沾滿手蒜味相較於進口蒜頭,台灣國產蒜之蒜梗直挺、實心,蒜仁尖細,蒜球外觀類似蓮霧,且辛辣風味優於進口蒜。蒜頭可謂各式料理最佳辛香料,不過每次備料時剝蒜總是讓手上沾滿蒜味怎麼辦?農糧署公開4種快速剝蒜小撇步,讓你輕鬆剝蒜皮也不會沾了滿手蒜味。.搖晃剝皮法:把乾燥的蒜頭裝進保鮮盒搖晃約20秒,利用摩擦力與撞擊力去皮。.刀背拍扁法:以刀背將蒜頭拍扁後,蒜衣與蒜頭就會自動分離,不過蒜頭無法保持原粒完整。.微波剝皮法:放入微波爐設定7~10秒,以熱力使蒜頭皮肉分離,要留意微波過久會使蒜頭變熟。.溫水剝皮法:浸泡在70~80度溫水10~15分鐘後,就能輕鬆將蒜皮撕下,但蒜頭泡水會使蒜味變淡。參考資料:農業兒童網、台灣癌症防治網、鮮享農YA - 農糧署、台灣癌症基金會、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Healthline、Cleveland Clinic 延伸閱讀:防癌聖品》這樣吃大蒜,能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但這種人吃了反傷身曾是台積電工程師、管理上千名員工...40歲就「肝硬化前期」!他靠「全身拍毒法」養出自癒力
-
2024-08-30 醫療.新陳代謝
吃加工紅肉不但易罹腸癌,也增糖尿病罹患風險!專家建議2類食物替代
吃加工紅肉不但會增加罹患腸癌風險,研究指出,還會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專家建議以植物性食物和魚類來取代加工紅肉。吃加工紅肉易罹患2型糖尿病根據《healthline》報導,9月即將發表在《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吃紅肉和加工肉類(如火腿、培根和香腸)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風險。因為加工紅肉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鈉和防腐劑,例如硝酸鹽,這些物質與導致胰島素阻抗有關。加工肉類中使用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形成的化學物質亞硝胺,也可能破壞 DNA 並傷害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從而導致胰島素水準降低。烹飪方式也是一項重要因素,小規模試驗顯示,肉類在油炸或燒烤高溫下會產生影響葡萄糖代謝的副產物,可能會導致氧化壓力、促發炎反應以及隨後的胰島素抗性。此研究雖不可能完全忽視所有其他可能的風險因素,但結果仍可作為參考。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體雖能夠製造胰島素,但其量不足以降低血糖。當體內長期處於血糖偏高的環境,細胞對於胰島素的需求增加,時間久了就會加速這些細胞的衰竭,產生「胰島素阻抗」,使細胞對胰島素的作用降低,細胞無法利用體內所製造的胰島素,亦即體內細胞無法正常運作使葡萄糖進入細胞。慢性胰島素阻抗可能導致糖尿病前期,如果不治療或無法治療,則可能導致2型糖尿病。【延伸閱讀】.胰島素阻抗是什麼?胰島素阻抗有哪些症狀?可以吃什麼及不能吃什麼?.疾病百科/糖尿病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替代品雖然肉類是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但紅肉及加工肉品吃太多會增加腸癌、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等多種問題,因此專家建議幾種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替代品,適時替換食用,不但可攝取到等質的營養,也可減少疾病罹患風險。1.植物性蛋白質:豆類、扁豆、鷹嘴豆和豆腐等食物也富含蛋白質、纖維和必需營養素2.魚類:尤其是鮭魚、沙丁魚和鯖魚,富含有益心臟健康的 omega-3 脂肪酸。【參考資料】.《healthline》 .《BBC》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10 癌症.飲食與癌症
從飲食降低罹癌風險的最佳方法 腫瘤專家自揭很少吃一類食物
生活消費網站Parade報導,如果想藉由飲食來預防癌症,腫瘤學家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一種應該盡量少吃的食物。休士頓胃腸道與血液腫瘤內科專家麥克索德(Anaum Maqsood)表示,多吃抗炎食物,是透過飲食降低罹癌風險的最佳方法;雖然沒有任何食物能預防癌症,不過健康飲食有助於降低風險。她說,多吃蔬菜、全穀物、水果、豆類、堅果和種子,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劑,能對包含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發揮防護功用。那麼又該避免哪些食物?麥克索德說,她很少吃的一種食物是加工肉類,因為它們含有亞硝胺(nitrosamines)。亞硝胺被認為是一種強致癌物,與肺癌、腦癌、肝癌、腎癌、膀胱癌、胃癌和鼻竇癌等多種癌症有關。科學研究已證明,多吃加工肉類與癌症風險增加存在關聯。一項研究發現,食用加工肉類會使患乳腺癌的機率增加 6%,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 18%,此外還會提高罹患其他癌症的風險。腫瘤與血液疾病專家蘭道(Daniel Landau)說,他盡量避免食用過度加工的食物。 他常說,只要是袋裝的,就可能不健康,這包括洋芋片與其他含有大量鹽、防腐劑的零食。他指出,多數袋裝食品都含添加劑,以防止變質;這些防腐劑通常具有毒性,其中一些甚至被列為高度致癌物。研究顯示,飲食中含大量超加工食品與整體癌症風險間存在關聯。除了盡量少吃包括加工肉類在內的超加工食品外,麥克索德還建議盡量少飲酒;在數百項科學研究中,飲酒與增加罹患各種癌症的風險有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01 焦點.用藥停看聽
食藥署下令回收重鬱症藥物6萬錠,主因是檢出「致癌物」
憂鬱症藥物回收通知,安定性測驗發現「亞硝胺」超標回收憂鬱症患者服藥得注意,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一款藥品第二級回收警訊,為鴻汶醫藥實業有限公司產製的「忻樂膠囊30毫克」。食藥署表示,「忻樂膠囊30毫克」批號「646038」藥品,不純物含量「亞硝胺」成分超出可接受限量值,食藥署啟動回收。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該藥品於112年健保用量10萬多顆,市佔率0.328%,三同藥品中,國內仍有9張許可證,回收應不致導致缺藥。王德原表示,食藥署4月17日收到加拿大官方通報表示,國外藥廠針對這款藥物進行安定性試驗時,發現不純物「亞硝胺」成分超標;全球自107年開始發現部分藥品的賦形劑成分中的有機溶劑胺,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因此各國針對特定藥品都開始進行監測。「國內相關監測持續進行,都在監控範圍。」王德原說,國內同步監測藥品不純物亞硝胺是否超標外,也要求廠商自主檢驗、通報,本次收到加拿大官方通報是「國內首例」。忻樂膠囊30毫克回收並不會導致缺藥問題王德原指出,忻樂膠囊30毫克主要用於重鬱症、廣泛性焦慮症、糖尿病周邊神經痛、纖維肌痛。112年健保用量10萬079顆,市佔率0.328%,本次回收一批,國內銷售600瓶、共6萬錠得回收;同劑型、劑量、成分的三同藥品國內仍有9張,因此不會導致缺藥問題產生。食藥署已要求廠商應於民國113年5月17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並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延伸資訊:藥物百科 忻樂膠囊30毫克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04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是香腸!國人吃最多的硝酸鹽、亞硝酸鹽是「每餐必吃2種食物」 1動作降危害
 普遍民眾存在這項認知──「吃香腸、加工肉品或吃太多烤肉,因含有大量硝酸鹽、亞硝酸鹽,將大幅提高罹癌風險。」這個說法不盡然正確,近期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調查發現,國人攝取最大量的硝酸鹽、亞硝酸鹽來源,其實是「蔬菜」、「米飯」,事實上,亞硝酸鹽還具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顛覆眾人觀點!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真正導致罹癌的罪魁禍首,其實是「亞硝胺」,尤其在烤肉時,當含有硝酸鹽、亞硝酸鹽的食物遇上高溫,就會導致亞硝胺的產生。 亞硝酸鹽遇高溫 產生「亞硝胺」才是罪魁禍首 顏宗海醫師說明,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醫學理論都指出,含有亞硝胺的食物要少吃,否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癌症風險。根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研究統計,每人每日攝取超過50克(約1.33兩)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約2.66兩)的紅肉(豬、羊、牛),將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亞硝酸鹽其實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根據食藥署規範,凡加工肉品類,包括香腸、火腿、培根、臘肉,可適量添加硝酸鹽、亞硝酸鹽,以預防微生物汙染(例:肉毒桿菌)、腐敗,及食物中毒;硝酸鹽、亞硝酸鹽會使肉品的顏色更鮮豔,因此又稱之為保色劑。 加工肉品先水煮再烤 降低亞硝胺產生 不過,目前亞硝酸鹽類不宜添加過量,食藥署規定,每1公斤不能添加超過0.07公克的亞硝酸鹽類,乃因當含有亞硝酸鹽的加工肉品經過高溫烹煮,如:燒烤,就會產生大量的亞硝胺,顏宗海醫師表示,「有的人形容,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必要之『惡』。」必須添加於食物中,以避免食物中毒的風險,但添加過量,會造成癌症風險,必須有所限制,此乃權宜之計。因此建議民眾,想品嚐美味燒烤,同時避免亞硝胺危害,建議先將加工肉品水煮至七、八分熟,再放上烤盤,「因為水的沸點只有攝氏100度,而燒烤可能高達攝氏200度,此舉能減少高溫烹調產生的亞硝胺。」食用時也可以搭配新鮮蔬果,因其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也可降低亞硝胺的危害。 蔬果所含硝酸鹽水煮後被破壞 不需擔心產生亞硝胺 不過,蔬菜中若含有硝酸鹽,經過高溫烹調是否亦會產生亞硝胺,提高罹癌風險呢?顏宗海醫師解釋,農民種菜時,會施加肥料(氮肥),使得蔬菜裡會含有硝酸鹽,不過,由於硝酸鹽屬於水溶性物質,通常烹煮過程中,成分就會被破壞,因此不用擔心。而蔬菜所含的其他成分,包括:膳食纖維、多酚、維生素等,對於身體有龐大的助益,已大幅超過硝酸鹽帶來的風險。不過,千萬不要食用不新鮮的蔬菜,因為當進入腸胃道和胺類結合,就會形成亞硝胺。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紅麴餅乾,紅麴香腸、紅糟肉,紅麴加入食物真有保健效果? ·烤香腸配發酵乳品會致癌? 專家曝「要害成分」
-
2024-03-06 養生.聰明飲食
萵苣6大功效…抗癌、降血壓!萵苣怎麼洗才乾淨?結球、半結球,清洗方法略不同
萵苣(Lactuca sativa L.)俗稱劍菜、鵝仔菜、媚仔菜,其營養價值極高,對於預防癌症、降血壓都有幫助,更被日本奉為「抗癌蔬菜」。萵苣有哪些營養與功效?常見品種有哪些?本文一次整理,文末教你兩道萵苣料理。萵苣種類有哪些?萵苣類屬於冷涼蔬菜,適合於低溫乾燥的環境生長。根據農糧署指出,萵苣家族依不同食用部位,可分為莖用萵苣(萵菜心)和葉用萵苣,而葉用萵苣以雲林西螺、二崙、崙背為主產地,依其結球方式,可細分為不結球、半結球和結球三種。 不結球萵苣:常見蔬菜為A菜、皺葉萵苣。A菜的葉片細瘦、厚度較薄;皺葉萵苣的葉片皺縮不結球。 半結球萵苣:常見蔬菜為福山萵苣、蘿蔓萵苣。福山萵苣葉片微捲且厚實;蘿蔓萵苣葉片厚實多汁呈圓筒狀。 結球萵苣:常見蔬菜為美生菜,外形類似高麗菜,葉片厚實多汁呈圓球狀。萵苣營養一覽表萵苣家族含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C、B群等營養。以下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整理每100公克的莖用萵苣、結球萵苣與不結球萵苣營養組成: 從上表可知,萵苣的營養組成差不多,但仍有些許差異,不結球萵苣相較結球萵苣,不結球萵苣的鉀、鈣、鎂、維生素A、胡蘿蔔素等等營養含量皆高於結球萵苣。萵苣6大功效:降血壓、抗癌...萵苣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營養,對於抗氧化、抗癌有幫助,其白色乳汁含有的「萵苣素」,在醫學上更有鎮定安眠作用,但也是萵苣的苦味來源。以下整理說明萵苣功效:.抗癌:萵苣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可轉化為維生素A,是一種抗氧化劑,有助於維持上皮細胞結構正常、抵抗致癌物入侵、延遲癌細胞轉移,並可使正在變異的細胞轉為良性。有研究發現,萵苣含有芳香烴羥化脂,能分解食物中的亞硝胺,對於預防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統癌症有一定作用。.促進乳汁分泌:萵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預防皮膚乾燥、牙縫出血,對於產後婦女也有促進乳汁分泌的作用。.促進腸道蠕動:萵苣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及水份,可促進腸道蠕動,對於改善便秘與預防大腸癌有一定幫助。.幫助造血與胎兒發育:每100公克的不結球萵苣含有51微克的葉酸,葉酸又被稱為「造血維他命」,除了參與DNA、RNA的合成與複製之外,更是製造紅血球不可或缺的物質,對於胎兒的神經系統也有助益。.護眼:缺乏維生素A會造成眼睛乾澀、夜盲症等問題,適當補充維生素A有護眼之作用,維生素A也能保護皮膚黏膜健康,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防抽筋、降血壓:莖用萵苣、不結球萵苣及結球萵苣皆含有豐富的鉀,鉀離子具有調節血液與組織的水平衡和酸鹼平衡、協助神經訊息傳遞和肌肉收縮及維持心肌正常之作用,有助於預防抽筋及降血壓。萵苣怎麼清洗?萵苣的清洗方式依種類而有些微不同。農糧署表示,結球與半結球萵苣清洗第一步驟應為剝除1~3片外葉丟棄,將整顆萵苣放置流動水下沖洗1分鐘,而不結球萵苣清洗第一步驟為去除腐葉及根部後,將整株菜葉放置流動水下沖洗1分鐘,接下來的清洗步驟則都相同,皆取所需的分量,放入滿水盆中,以流動水加強清洗菜葉間凹面處1分鐘,可換水清洗1~3次,最後以飲用水浸泡半分鐘,可換水浸泡1~2次,建議應儘速料理食用。2道萵苣料理推薦美生菜、皺葉萵苣、蘿蔓萵苣適合生食,A菜及福山萵苣則建議炒熟後食用。以下推薦兩道萵苣料理食譜,喜歡萵苣的您不妨一起動手做做看。蠔油西生菜(參考:詹姆士YouTube頻道)食材:西生菜1顆、蠔油3大匙、豬油1大匙、鹽、白胡椒做法: 將豬油+蠔油+白胡椒+鹽巴拌勻,做成醬汁。 先把西生菜剝成小片狀後,入滾水鍋汆燙,取出後與醬汁拌勻即可。涼拌萵苣筍(菜心)食材:萵苣1顆、蔥、紅辣椒1條、麻油、醬油1-2湯匙、米醋1湯匙、糖1茶匙、鹽。(*可依個人喜好,撒上一些切碎的花生或其他堅果,以增添口感)做法: 萵苣洗淨後切成適口大小的片狀。 將蔥和紅辣椒切絲。 取一乾淨的碗,將醬油、麻油、米醋、糖、和少許鹽混合均勻成調味醬汁。 將切好的萵苣、蔥絲和紅辣椒絲放入碗中。 將調味醬汁倒在蔬菜上,輕輕攪拌均勻,確保每片萵苣都沾滿醬汁。 完成後,放入冰箱冷藏片刻,使味道更加融合。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台灣癌症基金會、農業知識入口網延伸閱讀: 「看不清楚」怎麼辦?是近視、老花、還是白內障?「8大眼疾」視力模糊的原因、症狀一次解析(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2-27 癌症.其他癌症
哪種癌症是「隱藏版癌王」?高危險族群有哪些?有哪些早期症狀可注意?
80歲李奶奶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倦、眼睛明顯變黃,就醫進一步檢查,確診是「膽道癌第4期」,且已經遠端轉移,經治療半年,病情控制穩定。每年二月是「世界膽道癌月」,由於膽道癌不易診斷,很難早期發現,加上致命率高,因而冠上「隱藏版癌王」的稱號。膽道癌在亞洲發生率較西方國家高,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高齡長者、患有肝臟疾病、肥胖或糖尿病、有抽菸酗酒習慣的民眾等高危險族群,應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若出現黃疸、發燒、短時間內體重莫名下降、右上腹持續疼痛或摸到腫塊等常見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7成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 10大高危險族群需留意常見症狀膽道癌並非是單一器官的癌症,而是分布在膽道系統的癌症總稱,種類包括肝內膽管癌、肝門癌、遠處膽管癌、膽囊癌以及壺腹癌,台灣較常見的膽道癌病人多為肝內膽管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白禮源指出,目前對於膽道癌的致病機轉尚不清楚,可能是膽道系統慢性發炎所導致。膽道癌的10大高危險族群:1.先天膽道結構異常者2.罹患膽道相關疾病者,如慢性膽管炎、膽結石、膽管硬化症等3.肝病患者,如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等4.肝內結石者5.肝臟寄生蟲感染者6.經常接觸戴奧辛、亞硝胺等有害物質者7.60歲以上高齡長者8.肥胖者9.糖尿病患者10.有抽菸、酗酒習慣者台灣膽管癌患者多數為肝內膽管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白禮源說,膽管癌患者如果腫瘤長在末端膽管匯集之處,會因為黃疸產生而被注意。然而,臨床上近7成膽道癌患者發現時多已是晚期,合併局部淋巴結轉移或遠處器官轉移。膽管癌患者常見症狀:黃疸、持續性右上腹疼痛、體重下降、胃口不佳、惡心嘔吐、右上腹摸到腫塊、發燒、全身搔癢、尿液變深等。免疫合併化療用於晚期膽道癌一線治療 降低死亡風險、延長存活期白禮源指出,膽道癌較難早期發現,具有侵襲性強、惡性程度高、治療棘手和預後差的特點,尤其轉移性膽道癌的五年存活率小於5%。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對於無法手術的晚期病患,治療多以化療為主,但效果有限。統計顯示,手術後預後不佳,五年復發率達7至8成;接受輔助性化學藥物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約20至30%;轉移性膽道癌對化療反應率20至30%,抗藥性相當嚴重。近年免疫療法興起,化學藥物治療加上免疫藥物的合併療法已被列為晚期膽道癌的第一線治療。臨床研究顯示,免疫療法合併化療藥物,比起單獨使用化學藥物治療,可以降低死亡風險約20%,兩年存活率提升超過1倍,為晚期膽道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22 癌症.食道癌
65歲男解黑便、胸腹疼痛!檢查竟是食道癌第2期 做好3件事助預防
65歲邱姓男子有喝酒習慣,日前因解黑便、胸部及腹部有輕微疼痛到大千綜合醫院急診就醫,胃鏡檢查發現病患食道中下段有腫瘤,切片檢查為惡性腫瘤,經電腦斷層及正子造影檢查後,確診為食道癌第2期,院方立即安排胸腔外科醫師進行手術切除,病患術後順利恢復,持續於門診追蹤、狀況良好。食道癌好發於50至70歲男性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洪吉來表示,食道癌好發於50至70歲男性,發生原因與抽菸、喝酒、常吃含亞硝胺的食物、過熱飲食、食道曾受腐蝕傷害有關。由於食道癌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多數病人都是因出現吞嚥困難、吃不下、體重減輕、胸部或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解黑便或慢性咳嗽等症狀時才發現。洪吉來指出,早期的食道癌可進行手術治療切除腫瘤,若腫瘤是位在表淺的食道黏膜層,可接受內視鏡手術切除即可;若腫瘤侵犯至食道黏膜下層或更深位置,必須以開胸手術切除腫瘤及食道重建。晚期的食道癌治療會建議以手術搭配放射及化學治療,以提高疾病控制率與存活率。預防食道癌必「做好3件事」洪吉來建議,想預防食道癌發生,務必戒菸、戒酒、戒檳榔,避免吃含亞硝胺(醃漬、煙燻)或過熱的食物,同時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以降低食道癌的發生率。由於食道癌不易早期發現,多數食道癌病人發現時已是晚期,造成治療後的預後不佳,因此如有感覺吞嚥異常且超過兩周仍未改善,務必要盡快就醫檢查,釐清病因、正確治療。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6 養生.聰明飲食
吃隔夜菜會致癌?可以放多久?對身體危害、加熱及保存方式一次看懂
隔夜菜可以放多久?年節將至,許多民眾在團圓之際會準備滿桌子佳餚,最後將吃不完的飯菜冰進冰箱隔天再加熱。究竟隔夜菜會帶來哪些危害?坊間傳言隔熱菜會致癌是真的嗎?隔夜菜可以放多久?本文一次整理隔夜菜常見QA以及隔夜菜加熱方法。吃隔夜菜會致癌嗎?坊間流傳隔夜菜吃多了會致癌是真的嗎?由於種植蔬菜需使用肥料栽種,可能會有硝酸鹽殘留,尤其是綠葉類蔬菜留殘含量較高,若後續保存方式不當,亞硝酸鹽在高溫或酸性等條件作用下,加上攝取含胺的食物,就有可能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不過,以一般民眾的飲食頻率及攝取量來看,隔夜菜中的亞硝胺含量還不至於危害人體。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表示,雖然蔬菜未妥善貯藏,確實有可能因細菌滋生而產生亞硝酸鹽,但機率非常低,而且大多人在食用隔夜菜前,通常會加熱再吃,高溫也具有殺菌作用。另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張瑄筠指出,葉菜類雖然含亞硝酸鹽,但目前尚未有足夠的研究證明會提升致癌率,而且清洗蔬菜時就可洗掉表面的亞硝酸鹽,加上葉菜類富含植化素、維生素C、E等抗氧化物,因此不必太擔心亞硝酸鹽致癌問題。隔夜菜的危害!留意冷藏及加熱溫度由上述可知,隔夜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非常低。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營養師許啓松提醒,民眾無須過度擔憂隔夜菜致癌問題,反而要注意隔夜菜冷藏溫度,若保存溫度不夠低,可能會引起微生物汙染,進而增加腸胃炎的風險。許啓松進一步說明,以蛋為例,蛋屬於優質蛋白質,若全熟的蛋吃不完就應盡快放入7℃以下的冰箱冷藏,下一次食用前應加熱至至70℃以上,食用時應注意有無異味或變質;而半熟蛋則容易滋生病菌,建議當餐吃完,不宜隔餐再吃。至於,很多人會將料理完全放涼後,才放進冰箱冷藏。張瑄筠提醒,7~60℃屬於危險溫度帶,多數細菌可在此段溫度區間快速生長並繁殖,建議稍微放涼到不燙手的溫度、一小時內要放進冰箱,就該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冷凍,快速降溫到7℃以下才能有效抑制細菌滋長;另外,將食物放在電鍋中保溫,其實也不正確,保溫狀態溫度通常低於60℃,也會使細菌滋生,建議應儘速冷藏,以免食物變質。隔夜菜可以放多久?反覆加熱會沒營養?冰箱的冷藏只能抑制細菌,並不能滅菌、殺菌,建議冷藏的隔夜菜應在2~3天內就該吃完,冷凍則建議7~10天吃完,若有變質或異味就不該再食用,而且蔬菜加熱後容易變色、口感變差,通常不會留到下一餐食用,建議吃隔夜餐時,再煮一些新鮮蔬食以確保營養均衡。至於,隔夜菜反覆加熱會造成營養流失嗎?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若是和現做料理相比,再度加熱的食物確實會造成水溶性維他素B、C等些許營養流失,但是醣類、脂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營養,並不會因為加熱而消失。隔夜菜保存、處理5注意事項毒理專家招名威表示,不建議剩菜反覆加熱,因為要確保細菌與毒素被殺光,加熱溫度必須在攝氏100度以上,而且隔夜菜細菌滋生後會有「內毒素」問題,要破壞內毒素加熱溫度則可能需要達到160以上,以一般的微波、水煮、水蒸等加熱方式都無法消滅。以下整理隔夜菜保存及處理5點注意事項:1.食物應煮熟,隔夜菜充分加熱:營養師方慈聲建議,尤其是非牛肉類的其他蛋白質,皆應充分煮熟以免細菌滋生或是食物中毒。2.使用公筷:避免菜餚沾到口水,因碰到口水再經長時間儲存容易滋生細菌。3.食物分裝,只復熱當餐的量:許多民眾會煮一大鍋的滷肉、咖哩,建議先將食物分裝冷凍冷藏,下一次用餐時,只取當次用餐可吃完的量加熱。4.海鮮不留下餐:海鮮類易滋生細菌,不建議留置下一餐繼續食用,並注意該餐的營養搭配。5.保存容器選擇:張瑄筠指出,隔夜菜應以玻璃與不鏽鋼材質容器保存較安全,且需徹底清潔乾淨,若容器或塑膠蓋已有刮痕,可能會藏瘀納垢,應立即汰換,以及留意和蓋內側矽膠條環清潔,避免黴菌及細菌滋生而污染食物。參考資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臺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懂你想吃的營養師方慈聲Grace、李婉萍營養師-營養工具書、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能長壽.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9 養生.聰明飲食
吃火鍋容易胖?肉晚點吃、喝湯趁早…營養師教5招,吃鍋可以愈吃愈瘦!
冷冷的天,配上熱熱的火鍋,滿滿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一般人認為吃火鍋好像很容易胖,其實從外食的角度來看,火鍋有飯有肉又有菜,而且青菜的量比外面的便當要來的多,只要選對湯底、選對食材,火鍋也能愈吃愈瘦。吃火鍋減肥5大招1.選擇清清如水的湯底火鍋湯底就是熱量的關鍵。建議選擇看起來清清如水的湯底,像昆布鍋、蔬菜鍋、菌菇鍋、番茄鍋;不建議挑選麻辣鍋、酸菜白肉鍋、咖哩鍋、沙茶鍋等高油脂的湯底,這類的湯底,只要喝下一碗等於吃下200大卡的熱量,是清湯湯底熱量的40倍之多。2.喝湯要趁早喜歡喝湯的人,建議烹煮肉類或火鍋料之前喝,因為這兩種食材煮下去後,油脂和熱量大幅提升,此時若喝湯或是煮了蔬菜,別忘了葉菜類也容易吸油,就壞了我們的減肥之路。有人認為火鍋的湯富含食物的精華,喝下去有益健康。研究發現,無論是什麼湯底,只要煮超過半小時,裡頭的亞硝酸鹽濃度就會增加,如果這時候又攝取大量含胺的蛋白質食物,尤其是不新鮮的魚類,就會與之結合成有致癌風險的亞硝胺。盡管沒有喝湯,卻放入會吸湯汁的冬粉、麵條、白飯,這種吃法同樣會吃進有害物質。3.先煮菜盤→根莖類→肉或豆腐→火鍋料有許多人一進到火鍋店,就會先涮起一片又一片的肉來吃,或直接盛一碗肉燥飯或咖哩飯來吃,這樣容易使我們吃進過多的熱量。建議先煮蔬菜及菇類吃,讓肚子有飽足感,比較不會吃進過多熱量;再來是煮根莖類,像地瓜、南瓜、芋頭、山藥,可以取代主食,如飯、冬粉、烏龍麵、王子麵等容易讓人發胖的精緻類主食。第三是煮蛋白質類,像豆腐或肉類,若要減脂,蛋白質類首推吃板豆腐,因為豆腐裡的大豆蛋白是零膽固醇,對於有高血脂、高血壓的族群來說,是相對更友善的健康食材。最後才是煮火鍋料,想要減肥的話,菜盤裡的火鍋料盡量都要避免,因為火鍋料熱量高,譬如100克炸豆皮含358大卡,4個貢丸有234大卡,逼近一碗白飯的熱量,而且還很鹹,真的不利減肥。4.醬料挑選天然食材吃火鍋潛藏的高脂跟高鈉陷阱是「沾醬」。建議用清淡的白醋、薄鹽醬油,取代傳統醬油和沙茶醬。而胡麻、芝麻醬,花生粉的油脂含量也高,而且也不知道花生粉有沒有黃麴毒素的問題,建議以醬油、白醋、蘿蔔泥、蔥薑蒜、天然的辛香料來製作沾醬。5.附餐選擇無糖茶很多人會喝酸梅湯解膩,有調查發現,店家提供的酸梅湯含糖量超高,平均每100毫升含8.6克糖,有一間知名火鍋店,每100毫升甚至高達16克糖,大約是3顆多方糖的含糖量。建議大家吃火鍋最好配水,或是無糖茶為主,這樣才符合增肌減脂的目的。(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15 癌症.食道癌
食道癌常伴隨這癌症同時發病!醫籲日常留意3要點,過燙食物、加工肉品都危險
食道癌罹患者男性居多,與喝酒、嚼食檳榔等習慣息息相關。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顯示,109年食道癌罹患者9成都是男性,且多半都有吸菸、喝酒、嚼食檳榔習慣有關,國健署提醒3點生活型態要注意;醫師則說,食道癌發生部位有上中下段,很多患者罹患食道癌後,連帶有下咽癌,且並非「擴散」,高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健檢。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統計,109年有2875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男性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9歲,近7成個案在50至70歲間罹病,成為男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名、癌症死因第5名。而食道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癌5年存活率3成,遠不及全國癌症病患的6成,存活率也大幅落後於日韓。得食道癌後 常連帶罹患下咽癌國健署統計更發現,109年食道癌新發個案中,77.9%有吸菸行為,53.5%的個案有偶爾喝酒或習慣性喝酒,48.5%有嚼食檳榔習。國泰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顏銘宏表示,食道癌發生率在台灣男性是女性的9倍,患者共通點都是有菸酒檳榔的嗜好,且多為勞務工作者,因此即使不舒服,都會選擇硬撐,到最後真的不行才就醫,往往都已經晚期癌症。顏銘宏說,食道癌發並位置在食道的上中下段都有可能,生活習慣狀態不佳導致的往往是中段也最常見;下段第二常見,主要是HPV病毒感染的問題,導致下咽癌;許多患者不只下咽癌,同時還會罹患食道癌,且並非擴散,而是多點同時發病。食道癌日常留意3要點 國健署提醒民眾平時生活要注意3要點:1.避免過燙的食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請民眾將食物送進口中時,務必注意溫度是否過燙,或是儘量待食物稍微溫涼後再食用。2.減少含亞硝胺食物,及時戒除菸、酒、檳榔: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減少食用此類含亞硝胺食物,有助「離」癌遠一點。3.有異狀速就醫:食道癌的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導致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而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平時就需留意自身的不適感,切勿輕忽,如出現上述症狀時,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國健署指出,抽菸、飲酒及嚼檳榔是多種癌症的共通危險因子,呼籲有接觸菸檳酒習慣的民眾儘速戒除,以避免癌症找上門。顏銘宏則說,高風險族群特別是有吸菸、喝酒、吃冰郎習慣的民眾,每1至2年要做一次消化道胃鏡,若能及早發現不一定要開刀,可以刮除甚至用電燒就好;日本推動健檢相當早,因此篩出許多第0期的患者,台灣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4-01-15 癌症.肝癌
施明德罹肝癌多年,「沉默殺手」5症狀,診斷出來多已晚期!這些名人都因肝癌病逝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今天清晨病逝台北榮總,享壽83歲,今天也是施明德的生日。施明德罹患肝癌近20年以上,並於2006年倒扁靜坐前,向外證實罹患肝腫瘤,並確診是惡性腫瘤。 據了解,施明德事B肝帶原者,為肝癌的高危險群。「肝癌號稱沉默的殺手」,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衛福部統計,20年來「肝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或第二名,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數約5000至7000人。延伸閱讀· 王光輝、吳孟達、金庸…這些名人都因肝癌逝世!初期肝癌無明顯症狀 局部症狀明顯時多已晚期台灣癌症基金會引用國衛院國家癌症研究中心醫師林育佳指出,初期肝癌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在晚期,或當局部症狀明顯時才被診斷出來,因此增加治療的困難度。小的腫瘤只能靠影像檢查來偵測,所以定期檢查是很重要的。肝癌常見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胃口不好、疲倦、發燒及體重減輕5大症狀,或是右上腹部悶痛不適,有時會出現傳到肩膀的輻射痛。其他比較不常見的症狀,包括腸胃道出血、肝衰竭 (出現腹水、黃疸、肝腦病變等)、腫瘤破裂出血等。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在台灣,慢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因,約有6%至70%是B型肝炎引起,約20%是C型肝炎所引起的。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之後,有一部份人會變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能會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再罹患肝癌,這就是所謂「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另外,各種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和肝癌的發生有關。如醫學研證實,黃麴毒素會增加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而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間接增加了致癌的危險,也像抽菸導致肺癌一樣值得注意。肝癌只要發現得早,是可以治療的,而且效果不錯。目前肝癌的治療方法已相當進步,常見的治療有手術切除、無線電頻燒灼術、血管栓塞、局部酒精注射、局部醋酸注射、微波凝固、冷凍療法、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療法以及支持性治療等。其中以前三種治療(手術切除、無線電頻燒灼術、血管栓塞)最為普遍。延伸閱讀.比熬夜更傷肝的3件事!其中「1件事」最讓人不以為意,卻默默傷害你的肝臟肝癌如何預防?不吸菸、不酗酒。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度疲勞。注射B型肝炎疫苗。注重飲食衛生。減少食用含有亞硝胺的食物。不吃發霉食物。肝癌高危險群(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或B、C 肝炎帶原者)應定期主動至醫院追蹤檢查。》疾病百科/肝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5 癌症.肝癌
陳文茜曝施明德進加護病房生命垂危!肝病演進三部曲 晚期肝癌治療效果已非常有限
主持人陳文茜4日於《TVBS戰情室》節目中透露,82歲的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目前住進加護病房,正在洗腎、生命垂危,且病情愈來愈惡化,他的小孩正搭飛機返台,希望幫爸爸做最後加油。根據《ETtoday》報導,陳文茜透露,施明德11月中因肝癌復發住進榮總,本來情況穩定已先出院,但回家後又因大失血,6天前再次住進榮總加護病房。陳文茜指出,施明德住院十多天已開了3次刀,肝、膽都有發現問題,目前生命垂危未脫離險境,身體非常虛弱。肝病演進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的肝病演進過程,被喻為「肝病三部曲」。B型肝炎、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是引發肝病三部曲的重要原因,B肝帶原者有三分之一機率終其一生會變成肝硬化或肝癌,其他三分之二可能停留在慢性肝炎或成為不活動型帶原者;C型肝炎嚴重者可能導致肝臟纖維化,再轉變為肝硬化或肝癌。晚期肝癌治療效果有限 嚴重者三個月內就可能辭世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曾受訪指出表示,肝臟是無聲的器官,肝臟病變患者不會有感,早期能夠發現的患者大多是長期控制B、C肝或定期健檢發現,等到不適才就醫大多是晚期,而晚期肝癌的治療效果有限,從診斷到死亡平均半年到一年,嚴重者三個月內就可能辭世。肝癌初期症狀無明顯症狀 晚期治療工具有限楊培銘表示,肝癌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但是若是已經出現黃疸、腹脹、疲倦、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又或是肝衰竭、肝昏迷,恐怕都已經是晚期肝癌,而晚期肝癌治療工具有限,導致死亡率極高,近年雖有免疫療法,但僅對20%的晚期肝癌患者有效,延長約39個月的壽命,但仍遠低於早期治療的效果。預防肝癌的發生十分重要。如果皮膚出現肝掌、蜘蛛痣、黃疸等「2紅1黃」症狀時,可能是肝硬化、肝癌等肝臟病變的警訊,必須慎防。肝癌如何預防?.不吸菸、不酗酒。.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度疲勞。.注射B型肝炎疫苗。.注重飲食衛生。.減少食用含有亞硝胺的食物。.不吃發霉食物。.肝癌高危險群(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或B、C 肝炎帶原者)應定期主動至醫院追蹤檢查。》看完整疾病百科【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26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烤肉含亞硝酸鹽的食物不能和含胺類的一起吃?教授這麼說
今天在LINE群組看到一個TikTok短片,裡面是《健康2.0》主播鄭凱云在告訴大家「中秋節有兩種東西千萬不能一起吃」。她主要是說,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香腸、熱狗、培根、火腿等等)碰上含有胺類的食物(鯖魚、秋刀魚、花枝、干貝、優酪乳),就會形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是WHO公佈的一級致癌物。首先,這位主播所說的「亞硝胺是WHO公佈的一級致癌物」有兩個錯誤:第一、進行致癌物分類的機構並不是WHO,而是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IARC在名義上雖然是隸屬於WHO,但實際上它的運作是不受WHO的規管,而它對於某某東西(例如電磁波)的致癌性也會與WHO的意見相左。請看打手機會致癌?醫生說的。第二、IARC是將亞硝胺歸類為2A級致癌物,而不是一級致癌物,可是鄭凱云卻竟然說「這是千真萬確的」。IARC目前共有95項2A級致癌物,包括紅肉(牛羊豬肉,跟燒烤無關)。更讓人傻眼的是,IARC將所有含酒精飲料,包括啤酒和紅酒,都歸類為一級致癌物。請看致癌物分類專著。再來,我已經發表了14篇與亞硝酸鹽相關的文章。在亞硝酸鹽致癌?誤會大了這篇文章裡我是這麼說:「亞硝酸鹽」在高溫或酸性的條件下是會跟「胺」結合而形成「亞硝胺」,而有一些用動物做的實驗有發現「亞硝胺」是會致癌。但是,目前還沒有「亞硝胺」會在人體致癌的證據。不管如何,就因為「亞硝胺」有在動物發生致癌的現象,所以醫學界一般是建議不要常吃高溫燒烤的香腸、培根、火腿等等添加了「亞硝酸鹽」的肉品。儘管如此,傳言裡常說的【因為肉品裡含有大量蛋白質,所以很容易形成「亞硝胺」】,是不對的。事實上,「亞硝胺」的形成是因為「亞硝酸」跟游離的「胺」結合,而非跟蛋白質結合。游離「胺」在肉品裡(不論是新鮮或加工)的含量通常都不高,而加工肉品裡的「亞硝酸鹽」含量也會隨著時間而降低(轉化成「硝酸鹽」)。所以,加工肉品的「亞硝胺」致癌疑慮,其實是被過度渲染。請看The use and control of nitrate and nitrite for the processing of meat products。事實上,我在2017-11-7發表的1顆芭樂幹掉18根香腸裡有說,香腸所含的飽和脂肪,鹽分,及卡洛里,也許才是更值得關心。還有,我在2018-3-25發表的烤肉,高血壓裡也有說,烤肉會產生一些有害的化學物質,而這些物質不但可能致癌,也可能會誘發氧化應激,炎症,胰島素抗性,以及高血壓。所以,加工肉品,尤其是用燒烤的,最好還是偶爾為之。還有另外三個有趣的事實是,(1)我們的口水裡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而這對我們的健康是至關重要,(2)來自食物的「硝酸鹽」及「亞硝酸鹽」被認為是有益健康的,請看Food sources of nitrates and nitrites: the physiologic context for potential health benefits以及Nitrate and Nitrite in Health and Disease,(3)有研究顯示,「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可以被用來治療心衰竭。也就是說,傳言中的毒藥卻可能是良藥,請看Harnessing the Nitrate–Nitrite–Nitric Oxide Pathway for Therapy o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總之,不論是隔夜菜,或是加工肉品,有關它們因為含有「亞硝酸鹽」而會致癌的說法,都是源自於錯誤認知而造成的以訛傳訛。有關亞硝酸鹽對健康的益處,也請看我較新發表的亞硝酸鹽, 可防心血管疾病, 陽明交大逆轉性發現?。原文:中秋烤肉致癌,健康2.0主播散播錯誤健康資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3 癌症.飲食與癌症
許多癌症是自己吃出來的!營養師曝「12大類易致癌食物」你絕對要少吃
癌症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大多數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人和大多數癌症倖存者的年齡都在65歲以上。許多類型的癌症透過篩檢(如乳房X光檢查、結腸鏡檢查和皮膚檢查)能夠提早發現,都可加以治療控制。倘若已經發生,癌症並非絕症,仍然可以與個人的醫療團隊配合,維持健康生活,改善高齡癌症者的生活品質(包括治療期間)。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延緩腫瘤形成的速度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延緩腫瘤形成的速度。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有一項臨床醫學研究報導,提到「罹患癌症的人當中,有三分之二大都是運氣不好」,這指的是細胞「基因」的改變,千萬不可以誤解成聽天由命。事實上,每一個個體內或多或少都有癌細胞存在,人體具有極為奇妙的防衛系統,在免疫功能好的狀況下,會自動將不好的細胞排除;反之狀況不好時,這些癌細胞就有可能快速不正常增生,進而侵犯身體正常生理功能。也有不少人在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後,第一個反應是心理上出現憂鬱,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品質及飲食。換言之,不少癌症病人並非死於原來診斷的病症,而是因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下降,治療效果不佳,或是有其他併發症。因此,一旦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務必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積極地治療;而不是沮喪或迷信於沒有根據的偏方。癌症患者的熱量攝取應該比一般人多20%。在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攝取足夠的各種營養素,讓身體備足本錢,維持良好免疫功能,以接受治療期間的種種挑戰。延緩癌細胞演進 應避免12種食物以下12類食品,儘可能從日常飲食中去除:1.微波爆米花:微波爆米花所使用的紙袋內層,含有一種名為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的有毒物質。2.番茄罐頭:大部分罐頭食品已被塑化劑雙酚A(BPA)汙染,這會誘發基因異常。尤其番茄罐頭最為嚴重,因為番茄浸泡在酸性液體中,鋁罐容器內層塗面上的BPA會滲入番茄原料中。選擇玻璃罐裝為宜。3.加工過的肉類製品:例如香腸、火腿、熱狗、培根、燻肉等,含有亞硝酸鹽,當轉變為亞硝胺,有致癌疑慮。4.人工飼養的鮭魚:養魚場飼養鮭魚,有時會使用抗生素、殺蟲劑及不明的化學物,這些可能會造成細胞異常,甚至也可能被多氯聯苯(PCBs)和汞汙染。5.玉米脆片或洋芋片等各種香脆零食:香脆零食含有會導致血清壞膽固醇上升的反式脂肪,此外鹽、人工調味料、防腐劑以及人工色素的含量都很高,再者為了增加脆片脆度,添加的丙烯醯胺(acrylamide)是種致癌物質。6.原料中使用氫化油(hydrogenated oil)的加工食品:例如烘焙食品、餅乾、各種酥脆零食經常用其來保存和改善食品外觀。這類食品同時含高量ω-6脂肪酸,攝取過多ω-6脂肪酸會誘發身體發炎,影響健康。7.醃漬或煙燻食物:這些食品含鹽量高且有各種添加物,絕對會造成負面的生理影響。8.基因改造的農產品:例如玉米、馬鈴薯、穀類和黃豆,大都是基因改造生物體(GMOs),會誘發免疫系統使身體發炎。至今醫學上尚無肯定的科學證據,但潛在的負面影響仍不排除。9.含高量精製糖的食品:例如糖果、蛋糕、餅乾、汽水、可樂、甜茶及各式甜點,大都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漿,會誘發體內發炎。10.含人工甜味劑(代糖)的飲料和加工食品:人工甜味劑雖不含熱量,但仍會使體重上升及導致糖尿病,且在分解後對胃產生毒性。11.含有酒精的飲料:過量酒精會增加口腔、食道、肝、直腸、結腸癌及停經後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12.紅色肉類:紅色肉類,例如牛肉含有高量的飽和脂肪酸,可能會增加直腸與攝護腺癌的機率。本文節錄:時報出版 《打造健康的老後:少吃藥、少坐臥、少加工,65歲後一定要知道的飲食生活觀念》延伸閱讀:.罹癌絕不是運氣不好!營養師傳授不易得癌症的7種飲食原則.70%的老化速度可由自己掌握!專家曝「延緩老化」秘訣,加速變老7地雷別做.「抗老」怎麼吃?專家點出7個好習慣+10大抗老化食物越吃越年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3 癌症.飲食與癌症
預防癌症到底該怎麼吃?針對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的防癌食材一次看
擔心癌症上身嗎?台灣十大死因中,癌症已連續超過40年名列頭號殺手,若想遠離癌症,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可或缺,但我們可以吃些什麼來預防癌症?而針對前幾大癌症的高風險族群,如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等,又可以怎麼挑選適合的「防癌食物」?想預防肺癌請吃...一般會認為白色食物像是糖、鹽、麵粉等吃多容易有害健康。然而,白色水果、蔬菜這類的白色食物對於患有肺部或支氣管等疾病的人,則是有很大的益處。1.白色蔬果白色食物中所含的花黃素(anthoxanthine)具有溫熱性質,可緩解咳嗽、去痰。白色蔬果包括桔梗、蘿蔔、洋蔥、黃豆芽、梨子等,但因花黃素易溶解於水中,快速清洗後,最好在短時間內做好料理,避免浸泡在水中過久。2.優格《美國醫學會腫瘤期刊(JAMA Oncology)》中的一項研究發現,常吃優格或喝優酪乳和沒有攝食的人相比,罹患肺癌風險比較低。3.綠茶發表在美國癌症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Cancer)的研究發現,每天喝5杯以上綠茶的人,可以降低肺癌的風險。4.全穀類、糙米維生素B可降低肺癌的風險,B群存在於全穀類、魚、瘦肉、雞蛋裡。糙米富含礦物質硒和維生素E ,可以增進肺部健康。5.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和其他十字花科的蔬菜可以預防肺癌和改善阻塞性肺炎和氣喘的症狀。6.胡蘿蔔、紅紫色蔬菜富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可以預防肺癌,包括胡蘿蔔、各式紅紫色的蔬菜如紫色高麗菜、茄子等。想預防肝癌請吃...肝病最主要的原因來自肝炎,當肝臟負擔過荷導致發炎,B型肝炎、C型肝炎持續超過半年,可能造成肝臟纖維化、壞死、肝功能異常,甚至肝硬化,有極高可能導致肝癌。另外高風險群也包括家族史、抽菸飲酒、糖尿病患者、肥胖以及生活作息不佳者。另外除了肝炎,近幾年也有一個危險因子逐年上升,那就是「脂肪肝」。脂肪肝其實不是油或脂肪吃太多才會有,愛喝酒、愛吃甜食或喝含糖飲料、減肥不當的人,也會使得身體營養不良、不均衡,讓脂肪在肝臟堆積。目前醫學上雖然沒有研究證明哪些食物可以預防肝癌,但以下列舉對保護肝臟有幫助的食物:1.優質脂肪健康的脂肪攝取可以支持細胞生長和保護器官,包括橄欖油、芥花籽油、酪梨、堅果類、瓜子類、魚類等。2.燕麥燕麥是增加膳食纖維的好方法,膳食纖維對維持良好消化至為重要。此外,燕麥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β - 葡聚醣可以對抗發炎、幫助調節免疫系統,在針對小白鼠所做的實驗,燕麥中的 β - 葡聚醣可以幫助減少肝臟所儲存的脂肪,也對保護肝臟有所幫助。3.大蒜有研究發現,蒜素目前已被證實可以防止腫瘤增生、抑制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與代謝。但要注意,加熱之後會降低蒜中的抗癌有效成分,最好能將生蒜切薄片或拍碎後,放置常溫中10分鐘,讓空氣與之接觸,能讓蒜中的蒜胺酸、蒜酶轉化為蒜素,提高抗癌效用。4.葡萄和莓果類食物葡萄和莓果類食物是白藜蘆醇的理想來源,白藜蘆醇在細胞和動物研究中,證實具有抗胰臟癌的效果,可以壓抑癌細胞的生長、加速癌細胞死亡,另外莓果類食物也含有抗氧化劑和膳食纖維,有助預防癌症。5.咖啡咖啡之所以能減輕肝病惡化,據推論可能是喝咖啡較不會罹患糖尿病,而糖尿病與肝病,如脂肪肝息息相關;也有推論是咖啡能夠減輕人體內的發炎反應,和緩肝臟發炎,因此能夠減少肝臟纖維化及肝硬化的發生。第3種推論則是咖啡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減輕對肝臟的損害。想預防大腸癌請吃...大腸癌發生的原因之一,有不良的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建議可從改善飲食著手,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果,促進排便,幫助腸道蠕動,減少食物停留腸道過久,而引發不好的變質機率。推薦以下幾種防癌食物:1.富含 Omega-3 的魚類營養師劉怡里指出,「魚類」如秋刀魚、鯖魚、虱目魚,皆含有豐富Omega-3脂肪酸,有抑制發炎的功效,其中秋刀魚的Omega-3含量高且價格便宜,加上此魚種屬於小型的深海魚,食用起來也很安全。不過秋刀魚內臟油脂含量高,建議避免攝取。2.番茄含有豐富β胡蘿蔔素的「番茄」,可以降低發炎反應,尤其煮熟、加了油進去的番茄,β胡蘿蔔素吸收更高。若不敢吃番茄的人也可以用地瓜葉、南瓜替代。3.燕麥或薏仁燕麥和薏仁都有黏黏滑滑的口感,具有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幫助排便。4.豆類食物豆類食物中含有葉酸,具有修復的功能,若大腸癌病人痊癒,在事後預防也可以多攝取豆腐或豆干、豆皮(非油炸)等食物,補充葉酸。5.綠茶、薑黃「薑黃」有抑制發炎的功效,若不喜歡薑黃,也可以選擇以「綠茶」取代,咖啡因沒那麼高,一天可喝2杯。另外,想預防大腸癌要盡量避免這兩類食物:1.加工重組的食物加工重組的食物缺乏自然養分,雖然可以充飢,但長久攝取下來,身體的營養會變得不均衡。過多的紅肉攝取,會代謝出許多硫化物,破壞大腸中的生態,造成壞菌繁殖較快、益生菌不足。而非天然成分的奶茶、人造奶油等食物,會累積許多壞油脂在血管內,造成病變,同時破壞腸道修復,導致黏膜被破壞,長期發炎的腸道就有癌化、長瘜肉的可能。2.太過冰冷的食物冰冷的食物易影響血液循環,造成風險、病變,影響消化,不利於油脂的吸收,雖然身體會自行調節體溫,但太常吃冰冷的食物還是會影響消化的能力,建議不要太常吃。想預防乳癌請吃...有許多因素會導致乳癌,其中一個常見因素就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健康的飲食雖然無法神奇地治癒乳癌,但根據研究,還是有些食物能有助降低罹患乳癌發生的機率。1.海藻類食物哈佛大學公衛研究人員指出,餵食海帶的老鼠比不吃者,產生乳癌的比率較低。同樣的,日本婦女罹患乳癌的比率是美國的1/3,也可能是因海帶吃得多的關係。海帶、綠藻含葉綠素,具抗癌作用,而它所含的維生素C及類胡蘿蔔素也可對抗自由基。2.大豆食物多吃如豆腐、味噌等大豆食物,大豆含genistein,為一種天然的植物性動情激素,能和乳房接受器結合,而減少乳房細胞接受器和致癌型式的動情激素結合。另外素食者也比一般人罹患乳癌的機率低,這可能與她們體內「脫氫異雄固酮(DHEA)」的值較高有關。DHEA全名為「脫氫異雄固酮」(dyhydroe-piandrosterone),是人體內最多的固醇類荷爾蒙,能夠轉換為男、女性五十種以上的荷爾蒙,因此也被稱為「超級荷爾蒙」。3.菇類多吃如香菇、舞茸、松菇、靈芝等菇類食物,舞茸能刺激免疫機能及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舞茸的D-fraction,為舞茸中的活性成份,雖不能直接殺癌細胞,但可以活化免疫系統,來對抗乳癌。香菇含多醣類稱為lentinan,能活化免疫系統。靈芝的有效成份也為多醣體。4.十字花科蔬菜多吃如高麗菜、孢子甘藍、花椰菜、綠花菜、甘藍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生吃、川燙或蒸煮方式,是保留抗癌營養素最佳的烹調方法。十字花科蔬菜含硫化合物,稱為吲哚(indole),能經由減少身體的動情激素來避免誘發乳癌的生長。有研究指出,十字花科蔬菜能將身體中的動情激素由癌症誘發型轉成抗乳癌型,indole中的indole-3-carbinol具有抑制乳房癌細胞產生的功能。5.深海魚類每週至少吃3次深海魚,如鮪魚、鮭魚、鱈魚、沙丁魚。深海魚含Omega-3脂肪酸,會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前列腺素會引起發炎反應,抑制免疫系統對癌細胞辨識的能力。在英國有針對24個歐洲國家之乳癌和結腸癌死亡率之研究,發現多吃動物性脂肪者容易得癌症,而魚消耗多的國家則癌症發生率較低。例如芬蘭,發現比起良性纖維瘤的患者,乳癌患者乳房組織的EPA、DHA含量較低。而在愛斯基摩,常吃高量的Omega-3脂肪酸者也較無乳癌發生。參考資料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資料延伸閱讀: 原來黑木耳加兩種料,就是最強的「血管清道夫」!16種食物清血排毒防中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2 癌症.飲食與癌症
罹癌絕不是運氣不好!營養師傳授不易得癌症的7種飲食原則
癌症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大多數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人和大多數癌症倖存者的年齡都在65歲以上。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的數據,癌症是65歲以上人群中第二大死亡原因,年齡在65歲以上,有28%的男性和21%的女性被診斷有癌症。美國癌症學會公布,2023年新病例數為1,958,310人(男性51.59%,女性48.41%)。但因2019年之後治療方案進步,死亡人數下降33%,609,820人死於癌症(男性52.82%,女性47.18%)。在臺灣,癌症是十大死因之首,發生人數2020年一年內有11萬人。在中國,2022年癌症新病例數約是美國的兩倍,但死亡病例數約是美國的五倍。許多類型的癌症透過篩檢(如乳房X光檢查、結腸鏡檢查和皮膚檢查)能夠提早發現,都可加以治療控制。倘若已經發生,癌症並非絕症,仍然可以與個人的醫療團隊配合,維持健康生活,改善高齡癌症者的生活品質(包括治療期間)。罹患癌症絕不是運氣不好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延緩腫瘤形成的速度。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有一項臨床醫學研究報導,提到「罹患癌症的人當中,有三分之二大都是運氣不好」,這指的是細胞「基因」的改變,千萬不可以誤解成聽天由命。事實上,每一個個體內或多或少都有癌細胞存在,人體具有極為奇妙的防衛系統,在免疫功能好的狀況下,會自動將不好的細胞排除;反之狀況不好時,這些癌細胞就有可能快速不正常增生,進而侵犯身體正常生理功能。也有不少人在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後,第一個反應是心理上出現憂鬱,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品質及飲食。換言之,不少癌症病人並非死於原來診斷的病症,而是因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下降,治療效果不佳,或是有其他併發症。因此,一旦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務必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積極地治療;而不是沮喪或迷信於沒有根據的偏方。癌症患者的熱量攝取應該比一般人多20%。在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攝取足夠的各種營養素,讓身體備足本錢,維持良好免疫功能,以接受治療期間的種種挑戰。良好的飲食內容可以延緩癌細胞的生長癌細胞的形成有兩個階段,首先是細胞內基因DNA發生異常,造成細胞病變的致癌啟始因子包括:石棉、輻射線、黃麴菌毒素、農藥、殺蟲劑、激素等。一旦細胞內基因異常形成所謂的癌細胞,在成長為腫瘤,影響到正常生理功能的過程中,會因應環境以及飲食內容而有「加速」或「延緩」病變速度的兩種可能性(參考圖3-5):兩種會「加速」癌細胞形成的促進因子(1)飲食:過量蛋白質、高飽和脂肪酸飲食、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煙燻及鹽醃食品、某些人工添加劑、色素……等。(2)環境:水汙染、缺乏運動、飲酒、吸菸、二手菸……等。反之,可以「延緩」癌細胞形成的兩種因子(1)飲食:抗氧化劑、維生素A、E、C、膳食纖維、硒等礦物質。(2)環境:遠離所有促進因子。雖然仍無法完全掌控細胞基因的異常,但日常生活中可以經由減少接觸環境中的汙染因子,來減低基因異常的發生速度,以健康飲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來延緩癌細胞形成的過程。由飲食延緩癌細胞形成若要延緩癌細胞的生長,多吃蔬菜水果是最簡要的方法。一些研究表明,癌細胞偏愛在酸性環境下生長,所以多吃蔬果可以使體液偏微鹼性1,換言之素食者罹患所有癌症的風險都較肉食者低,但不代表要飲用鹼性水。此外有乳癌和大腸癌高危險機率者,飲食中過多的飽和脂肪酸會加速癌細胞的生長;反之增加飲食中膳食纖維的攝取量,縮短代謝廢物殘留在體內的時間,可以減緩癌細胞的形成速度。發霉的玉米及穀類(米)絕不能吃,因為很可能含有黃麴菌毒素,其會導致肝細胞變異成癌細胞。燻烤和醃漬食品所含的硝酸鹽添加物,會加速胃癌細胞的形成。而維生素C可以減少傷害物質的形成,所以在吃烤肉、香腸或熱狗的同時,必須同時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例如與橘子或新鮮的橘子汁一起食用。注意香腸和烤肉不要和養樂多或其他乳酸飲料共同食用,這兩者的組合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延緩癌細胞生長的飲食原則以下提供7個飲食原則,可以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加以修正,以減少不良的飲食因素,改善健康狀況,正在接受治療的人也可以參考:1.增加植物性食物,減少動物性食物‧ 增強膳食纖維的攝取量,多食用蔬菜及全穀類。‧ 減少肉類的攝取量,尤其是紅色肉類及加工肉品。2.增加健康油脂,減少飽和脂肪酸‧ 烹調或涼拌時,採用橄欖油替代麻油、奶油、豬油或雞油。‧ 盡量去除肉類所含有的肥肉部分,以減少動物性飽和脂肪酸的攝取。‧ 每週至少吃1~2次的魚或海鮮。‧ 減少速食、油炸食品、加工食品的攝取。‧ 仔細核對營養成分標示,避免含有氫化油、高果糖玉米糖漿、人工色素、人工調味劑、防腐劑、棕櫚油和椰子油的加工食品。3.增加含抗氧化力的食物‧ 增加攝取顏色深的漿果類水果:藍莓、黑莓和深色葡萄。‧ 增加攝取各種各樣顏色鮮豔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多攝取天然食物,減少加工食品。‧ 食用燒烤或加工肉品時,在同一餐中同時攝取橘子或其他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和水果。‧ 在烹調中添加可以增強免疫力的植物香料,例如咖哩、大蒜、薑、九層塔等。‧ 飲用足夠的水分。4.避免在烹調過程產生致癌物‧ 採用水煮、清蒸、涼拌等較為健康的食物烹調方式,避免在烹調、加熱過程中產生致癌物質。‧ 避免高溫加熱食用油。‧ 避免食用過度燒烤的食物。5.注意使用的容器以及食物的保存‧ 避免食用發霉的食物。‧ 正確使用微波爐,使用可耐高溫的玻璃、陶瓷容器、耐熱型塑膠容器加熱,不要任意使用塑膠容器。‧ 選擇品質好的碗盤、杯子、鍋鏟,勿忽略這些也可能是汙染食物的外在因素。‧ 避免用塑膠袋、免洗餐盒等盛裝熱食,高溫會讓塑化劑滲入食品。‧ 請將食用油儲存在密閉容器中,並儲存在陰涼避光處。6.確保衛生與食品安全尤其是癌症治療期間免疫力較弱,一定要注意!‧ 準備食物及進食之前,務必要用肥皂充分洗手,而不是消毒液。‧ 蔬菜和水果必須徹底清洗乾淨(不妨在浸泡的水中加入數滴白醋)。‧ 食物必須保存在適當的溫度下,儲存在冰箱(低於4℃)或冷凍庫中,抑制細菌的生長。‧ 生肉、魚、家禽和雞蛋必須分開處理。‧ 徹底清洗使用過以及接觸過生肉的餐具、檯面、砧板、海綿或抹布。‧ 肉類、家禽、海鮮必須徹底煮熟,食用前,使用食物溫度計測量肉內部中心點的溫度(畜肉須煮熟至中心溫度72℃以上,禽肉則須煮熟至中心溫度74℃以上),以確保食物安全。‧ 忌吃未經處理過的蜂蜜、牛奶和果汁,選擇經巴氏殺菌過的產品。‧ 避免沙拉吧、壽司、未煮熟的肉、魚、貝類、家禽和雞蛋。7.舒適的用餐地點與用餐方式,促進食慾‧ 自備餐點,以確保食物的內容、分量及安全。‧ 確保進食的環境乾淨衛生,避免吵雜擁擠。‧ 依據個人的吞嚥能力,調整食物的型態。本文節錄:時報出版 《打造健康的老後:少吃藥、少坐臥、少加工,65歲後一定要知道的飲食生活觀念》延伸閱讀:.抗癌怎麼吃?營養師授癌友「9要9不要」飲食攻略,幫助康復遠離癌症.70%的老化速度可由自己掌握!專家曝「延緩老化」秘訣,加速變老7地雷別做.「抗老」怎麼吃?專家點出7個好習慣+10大抗老化食物越吃越年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4 醫聲.慢病防治
抽菸青少年「增25倍機率吸毒」 一觀念錯誤反而損及自身
正直學生暑假期間,孩子若沒有安排暑期活動、課程,在吸菸同儕的影響、慫恿及好奇心驅使下,很容易受到菸品誘惑,開始嘗試菸品,若不立即戒斷,就會陷入菸癮的萬丈深淵。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青少年吸菸原因是「紓解壓力」,但不僅無法緩解壓力,還增加酗酒、吸毒比例,反而危害自身健康。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簡任技正劉家秀表示,全球每年800萬人因吸菸導致死亡,吸菸還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癌症、皮膚老化、呼吸道疾病等健康危害。兒童、青少年吸菸會造成生長遲緩、活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更嚴重的事,吸菸更是造成物質濫用的重要原因,據統計,吸菸的青少年成為酗酒者機率是不吸菸者10倍,嘗試毒品的機率則高出25倍。國健署「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發現,有22.6%國中生及36.4%的高中職生正在抽菸,而持續抽菸的首要原因是「紓解壓力」。劉家秀說,抽菸不但無法緩解壓力,還增加健康危害。劉家秀指出,吸菸造成二、三手菸,也會造成自己與他人的健康危害。三手菸是菸熄後殘留衣物、牆壁、家具、頭髮、皮膚及地毯表面等環境污染物,也有可能再度排放至環境中,與其他汙染物質形成更強的新毒物,如亞硝胺等致癌物質。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青少年千萬不要因好奇、同儕壓力而嘗試吸菸,同時也提醒家長,應多留意及關心孩子的交友狀況,若有吸菸的家長,應以身作則開始戒菸。劉家秀表示,可以透過運動來紓壓,建議父母鼓勵孩子暑假與好友從事運動等正向休閒活動,也能增加同儕友誼。任何菸品對身體百害無一利,更無所謂的減害,劉家秀表示,當戒菸第20分鐘開始,血壓及心跳下降恢復正常,呼吸道症狀也會獲得改善,如果戒菸1年,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50%,而戒菸達10年以上,罹癌的風險也會降低。若身邊有親友正在吸菸,可撥打國健署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或使用Line通訊軟體(ID:@tsh0800636363)進行戒菸相關諮詢。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
-
2023-06-15 癌症.肝癌
20歲女咳嗽不止竟是肝癌轉移 醫:早期肝癌症狀不明顯 3症狀恐已「肺轉移」
早期肝癌症狀不明顯 出現咳嗽、咳血恐已轉移肺臟依衛福部統計,國內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約為1.1萬人,好發年齡高峰期多為50歲以上,但臨床上仍有20、30歲發病的年輕個案。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陳三奇說,臨床上曾收治一名20多歲女性,經確診肝癌治療後控制病情,日前出現咳嗽症狀,原以為是感冒,但一個月後症狀並未痊癒,檢查竟罹患肺癌,再進一步檢查確定為肝癌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肺部,提醒若出現咳嗽不止、咳血、胸痛等症狀應速就醫。陳三奇指出,該名20多歲女性,起初是覺得腹部悶痛就醫檢查,確診為肝癌,經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但日前出現咳嗽症狀,同時又有腹部悶痛,而先檢查罹患肺癌,進一步確定為肝癌復發,此時肝癌復發時,腫瘤約已有10公分,肺部轉移也出現7、8顆小腫瘤,所幸經標靶及免疫治療,病情獲得控制。肝臟「沉默器官」 早期症狀不明顯陳三奇表示,肝臟無痛覺神經,常被稱作「沉默器官」,肝癌好發原因,其中約6成是B型肝炎、2成是C型肝炎,其他為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因素所致,但如果體內已有病毒,再合併喝酒等行為,罹患肝癌風險將更為提高,而20至40歲發病個案,可能是出生時就遭到母親的垂直感染或基因所致,但此類個案於臨床上將為少見,肝癌如果以轉移至肺臟,可能出現咳嗽、咳血、胸痛等症狀。陳三奇說,一般年輕族群對於肝癌往往較為輕忽,早期症狀也不明顯,若沒有定期檢查,很難早期發現,但若早期發現,可經手術、電燒等治療獲得痊癒。不過,當患者出現黃疸與急性腹痛,甚至整個肚子都已脹起來時,曾看過最大的肝癌腫瘤有20、30公分,占據腹部三分之一的空間,此時疾病多已進展至晚期。如何預防肝癌?陳三奇說,若要預防肝癌,目前衛福部國健署針對45歲至79歲民眾(原住民提早至40歲),都可接受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若發現帶有B肝或C肝病毒,進而長期追蹤及治療,且平時少喝酒、少吃油炸食物、多蔬果、多運動,避免肝癌上身。目前對於晚期肝癌患者可使用化療與標靶藥物治療,但有些病人對這些治療反應不佳。陳三奇說,所幸,近年肝癌治療加入免疫療法,於臨床試驗中,經標靶藥物治療的肝癌病人,再合併免疫療法治療,約有五成患者可將存活期延長到近2年,或是免疫治療再加上免疫治療,與過去治療相比都有許多進步,此外,治療副作用較輕,患者能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7件事預防肝癌.不吸菸、不酗酒。.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度疲勞。.注射B型肝炎疫苗。.注重飲食衛生。.減少食用含有亞硝胺的食物。.不吃發霉食物。.肝癌高危險群(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或B、C 肝炎帶原者)應定期主動至醫院追蹤檢查。看完整疾病百科/肝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28 養生.營養食譜
做菜抗癌三寶是常見3種辛香料 營養師曝防癌飲食的重要3訣竅
【本文重點】添加辛香料到餐點中有助於預防癌症。青蔥含微量元素硒,抗菌、抗發炎、舒張血管、維持腸道健康;薑的成分可抑制腫瘤生成;大蒜富含蒜素、類黃酮,具防止腫瘤增生的效果。此外,每日攝取足夠膳食纖維與益生菌可降低腸癌的發生率。飲水量應為體重x30。以上方法皆有助於排毒,增加代謝功能。--by ChatGPTTIP1 每天添加辛香料到餐點中•青蔥含微量元素硒,可降低胃液內的亞硝酸鹽含量,對預防胃癌有功效。硒也能幫助合成麩胱甘肽,麩胱甘肽有抗氧化的作用。常有人不喜歡蔥的刺激性氣味,這味道來自於有機硫化物、蒜素的揮發性成分,可以降低體內氧化壓力,幫助代謝有害物質,降低癌症的罹患率。另外,青蔥還有抗菌、抗發炎、舒張血管、維持腸道好的菌相⋯⋯等好處。•薑它的抗癌活性成分有薑酚、薑辣素、薑醇。其中的薑辣素進到人體後,有抗發炎與抗氧化的功能,有助抑制腫瘤生成。有些研究發現薑醇的功能可以抑制癌細胞移轉。一般市場上常分為:嫩薑、老薑、乾薑,其中老薑的薑辣素含量較嫩薑多,而乾薑外皮粗厚,通常搭配中藥材一起煎煮。•大蒜有人稱它抗癌之王,富含的蒜素、類黃酮具有防止腫瘤增生的效果,可抑制致癌物亞硝胺,還能增強免疫力,對於胃癌、大腸癌等有預防作用。吃蒜最有效的方式是生食,而且要蒜素跑出來必須先把大蒜切開,所以早期媽媽煮菜會把大蒜拍裂,這樣做是對的;再等10到15分鐘之後,也剛好是備料的時間,蒜素就會產生。吃西式餐點時,會碰到把大蒜泡在橄欖油裡,有研究發現,大蒜保存在橄欖油中,可以加強植化素的功能,大家也可以試看看自製。TIP2 每天攝取足夠膳食纖維與益生菌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有毒物質排出,降低腸道黏膜病變風險,減少腸癌的發生率。高纖食物來源:•全榖雜糧類:燕麥、薏仁、全麥饅頭、地瓜等。•豆類:豆漿、豆干、毛豆等。•蔬菜類:花椰菜、地瓜葉、香菇、黃豆芽、黃秋葵等。•水果類:柳丁、芭樂、奇異果等。很多的研究都發現腸道的健康跟癌症呈現正相關性,所以膳食纖維加上蔬果攝取不足,可能跟很多癌症都相關,例如:乳癌、肝癌、胰臟癌、攝護腺癌、肺癌、胃癌等等。所以,在此鼓勵外食族群真的要好好保養自己的腸道,如果無法攝取足夠的蔬果,也可以輔助適當的益生菌保健食品來照顧好腸道環境的健康。TIP3 每天水分要足夠水是身體最重要的解毒成分,參與人體消化、吸收、循環、代謝等運作,我們身體各個器官都需要水分運作,所以喝水對抗癌非常重要。成年人每天要喝多少水?健康成年人每天飲水量計算:體重x30例如,女生50公斤一天總水量是:50x30=1500c.c.這些水分,包含食材中的水跟額外喝進來的湯湯水水,如果遇到流汗更多的時機,可以再多補充水分,來達到排毒增加代謝的功能。薑黃花椰菜炒甜椒材料:白花椰菜100克、甜椒50克、蘑菇60克、薑黃粉1小匙、蒜頭3瓣、橄欖油15c.c.、鹽適量、黑胡椒適量作法:1.乾鍋煎蘑菇,稍微軟後加橄欖油、蒜片爆香。2.加入白花椰菜、甜椒炒熟。3.撒上薑黃粉、鹽、黑胡椒調味即完成。●虱目魚菲力燴蔬菜材料:冷凍虱目魚菲力150g、水60c.c.、金針菇60g、洋蔥¼顆、胡蘿蔔5公分段、薑絲5g、水60c.c.、醬油1大匙、味醂1小匙、蘿蔔泥50g作法:1.胡蘿蔔去皮切絲;洋蔥切絲;金針菇去蒂頭後對半切;虱目魚菲力撒上鹽靜置15分鐘。2.起一油鍋,將虱目魚菲力煎至表面上色起鍋備用。3.同一油鍋,薑絲、洋蔥續下胡蘿蔔和金針菇拌炒。4.加入下水、醬油味醂一大匙煮滾。5.續下煎好的虱目魚菲力煮一下,起鍋前下蘿蔔泥拌一下即完成。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19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飲用水中的硝酸鹽恐致攝護腺癌 多吃「這種蔬果」減少危害
攝護腺癌在全球各地的發生數有愈來愈多的趨勢,2020年估計就有約 1,414,259的新病例產生(佔當年所有癌症中的7.3%),根據台灣衛福部公布,攝護腺癌發生率佔台灣所有癌症中的第六位(每年發生數7,115人),相比於美國,雖然國人的發生率僅為美國的1/7,但死亡率卻為美國的1/3,顯示台灣的死亡率偏高,故需加緊衛教,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外,更應進一步地防患於未然,預防其發生才是。攝護腺癌致病原因多 亞硝酸鹽和硝酸鹽也可能影響然而,攝護腺癌致病的原因目前仍然未完全了解,它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尚未明白確定是何種致癌物(Carcinogenic Agent)所造成的少數幾種癌症之一。目前已知的危險因子是: 年齡、種族和家族史(包括遺傳),攝護腺癌除了有大家所熟知生長緩慢的惰性種類外(Gleason評分小於 8),其實也有具侵襲性和致命性的攝護腺癌(Gleason評分大於 8),但我們仍然不清楚影響其差別的主要原因在哪裡。當然,許多針對攝護腺癌的更多危險因子也已經相繼被提出來,像是抽煙、不健康飲食、超重肥胖和缺乏鍛練等等,以及,接觸到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例如橙劑(Agent Orange;含戴奧辛)和殺蟲劑等等都是,就在最近(2022年)還報導了食品添加劑中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與攝護腺癌之間的關聯性。目前,人類飲用水中的硝酸鹽主要是來自於農業栽種所使用的肥料和畜牧業所產生的糞便,它們很容易被雨水沖刷到土壤的含水層內以及河流中,硝酸鹽是一種化合物,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類改變了它的自然循環,破壞了環境平衡,因此,全世界水循環中的硝酸鹽含量正在逐漸上升中,而人體所攝入的硝酸鹽主要是通過食物和飲用水。當攝入的硝酸鹽因為任何原因被還原為亞硝酸鹽後,這時候在胃的酸性條件下,亞硝酸鹽就有可能和胺(amines)或醯胺(amides)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亞硝基化合物(例如亞硝胺,2A級致癌物)。所以,當身體內的條件容易導致這類反應發生的時候,攝入較多硝酸鹽或亞硝酸鹽時,就有機會對人類致癌。目前,科學界關於飲用水中硝酸鹽暴露量與癌症之間的流行病學研究仍然有限,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另外,飲用水中的含氯消毒劑及其副產物碰到氨(NH3+)的時候,就有機會和氯結合形成氯胺(Chloramines),也可能形成致癌的亞硝胺,因此,科學家就想要了解飲用水中硝酸鹽的暴露量與攝護腺癌間的關聯性。2023年3月8日西班牙巴塞隆那全球衛生研究所,專門從事水污染研究的維拉紐瓦教授(Cristina Villanueva)在國際期刊《環境與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結果表明,飲用水中硝酸鹽的攝入量越高,與攝護腺癌的關聯性就越大。與攝入較低硝酸鹽的參與者相比(一生平均每天少於 5.5毫克),攝入較高硝酸鹽(終生平均每天超過13.8毫克)的參與者,其罹患低侵襲性的攝護腺癌的可能性高出1.74 倍,而罹患高侵襲性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則更為驚人,高出近2.78倍之多。顯示出一個人在成年後通過飲用自來水和瓶裝水所攝入的硝酸鹽(Nitrate)總量可能是攝護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特別是高侵襲性的腫瘤。實驗是這樣進行的,2008~2013年期間,在西班牙總共招募了1,624位年齡在38~85歲之間的男性,其中697人是攝護腺癌病患(97例屬高侵襲性),927人則是對照組(研究期間無任何癌症)。每位參與者從18歲起,飲用水中的硝酸鹽攝入量均需詳細計算,首先是了解他們居住史和飲用水的類型(自來水、瓶裝水,或者井水),如果是自來水,就依據當地市政府或特許公司公佈的飲用水中硝酸鹽的管控標準,如果是瓶裝水,就使用當地最暢銷品牌的分析數據,如果是井水,就會以不同地點的地下水監測數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實驗中,纖維攝入量較低(≤11 克/天)的參與者中,硝酸鹽攝入量較高會使罹患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增加 2.3 倍。 然而,在纖維攝入量較高(>11 克/天)的人群中,較高的硝酸鹽攝入量就與前列腺癌的增加無關聯性。多吃五顏六色蔬果 可減少飲用水硝酸鹽負面影響因此,若能多吃纖維、水果、蔬菜和維生素C就可以減少飲用水中硝酸鹽的負面影響,而剛好在2023年3月南澳大利亞大學科學家的最新研究,定期食用五顏六色的水果和蔬菜的男性被診斷出患有攝護腺癌的可能性較小,進一步支持這項發現。水果和蔬菜中的抗氧化劑、維生素C和多酚可以抑制亞硝胺在胃中的形成機會,同時由於纖維有助於腸道益生菌,也可以防止食物衍生出有毒物質,包括亞硝胺。正因為如此,陽明交通大學食安所林怡君教授在2022年召開記者會時就說明,如果硝酸鹽攝入的來源是來自於蔬菜水果,則不必擔心,甚至對心血管有幫助。但需提醒的是,若從培根、臘肉或香腸等加工紅肉吃到的亞硝酸鹽,則仍然還是應該少吃才是。而今天這篇研究論文提醒大家的是,如果硝酸鹽來自於飲用水,就可能和來自於蔬菜水果,必須有不同的考量?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多納特-瓦爾加斯研究員(Carolina Donat-Vargas)進一步說道,在歐洲也已經觀察到飲用水中硝酸鹽含量和攝護腺癌之間的關聯性,目前歐盟法規是每升水中硝酸鹽不得超過50毫克,未來應該考慮降低。但她也特別強調,喝到高含量的硝酸鹽的水並不意味著就會得癌症,這篇論文只是提供了該關聯性的第一個證據,往後需要通過更多的研究來加以確定,因此,要斷言因果關係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作者期望這項研究和其他研究可以鼓勵政府降低飲用水中允許的硝酸鹽含量,以確保對人類健康沒有風險。最後,期望未來更多的研究能有助於提高人們對水中污染物,以及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加以重視,並能影響政府確保對這種自然循環的保護有更嚴格的管控,像是結束對化肥和殺蟲劑的濫用,並鼓勵減少動物性食品的消費來優先考慮保護地球的綠色飲食,才是王道。參考文獻1.Carolina Donat-Vargas, Manolis Kogevinas, Gemma Castaño-Vinyals, Beatriz Pérez-Gómez, Javier Llorca, Mercedes Vanaclocha-Espí, Guillermo Fernandez-Tardon, Laura Costas, Nuria Aragonés, Inés Gómez-Acebo, Victor Moreno, Marina Pollan, Cristina M. Villanueva. Long-Term Exposure to Nitrate and Trihalomethanes in Drinking Water and Prostate Cancer: A Multicase–Control Study in Spain (MCC-Spain).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23; 131 (3) DOI: 10.1289/EHP113912.Varinderpal S. Dhillon, Permal Deo, Michael Fenech. Plasma Micronutrient Profile of Prostate Cancer Cases Is Altered Relative to Healthy Controls—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in South Australia. Cancers, 2022; 15 (1): 77 DOI: 10.3390/cancers15010077(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8 養生.聰明飲食
葉菜類最好當餐吃完!放超過8小時衍生3問題:對身體沒好處
網路謠傳隔夜菜會致癌,主要是擔心蔬菜中的硝酸鹽在人體內合成致癌的亞硝胺,但因天然食物中的硝酸鹽濃度低,於人體合成的亞硝胺量並不足以產生癌化現象,何況目前也未有證據證實蔬菜的硝酸鹽與癌症的相關性。不建議常吃隔夜菜不過,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戴珊如還是不建議常吃隔夜菜,尤其葉菜類硝酸鹽含量相對較高,瓜果或根莖類蔬菜較少,且食物中硝酸鹽含量與季節、產地、施肥(用氮肥會使硝酸鹽濃度增加)等因素相關,慶幸的是,硝酸鹽溶於水,蔬菜經烹煮、汆燙過後可除去五成以上的硝酸鹽,但隨著存放時間變長,如隔夜或超過8小時以上,硝酸鹽將再度增加,所以,葉菜類應當餐吃完。此外,有些民眾擔心葉菜與富含「胺」的海鮮共同烹煮會產生亞硝胺,其實不需過度緊張,因為未有證據證實會致癌,且多食用抗氧化食物,例如: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芭樂、奇異果、柑橘類等,就能幫助身體化解亞硝胺。易營養流失、食物安全問題很多人認為隔夜菜是指晚餐吃剩放到第二天,其實只要放置時間久一點,超過8小時或10小時以上,都要小心有食物安全疑慮,並非一定要隔一晚。至於吃隔夜菜最擔心問題包括:■營養流失:雖無致癌疑慮,仍需注意營養流失的問題,食物經烹調後存放一段時間,首當其衝的是,水溶性維生素B、維生素C濃度會逐漸減少,但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及礦物質含量,則不會因隔夜或存放太久而降低。■食物安全問題:前端衛生方面若未好好處理,之後儲存時間越久,細菌就越容易繁衍,萬一食物中出現致病菌,食用後可能引起腹痛、腹瀉等食物中毒現象,例如:海鮮、貝類存放不當,擔心會感染腸炎弧菌;蛋可能有沙門氏菌污染風險;肉類、豆類或生菜沙拉,則可能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疑慮。食物被致病菌污染產生食物中毒的關鍵,例如熟食被生食污染,且未立即食用完畢,經過一段時間細菌繁衍越來越多,產生毒素,便出現中毒現象,引發肚子痛、腹瀉、噁心、嘔吐、發燒、頭痛、身體虛弱等症狀,厲害時會出現血便,而嚴重食物中毒也可能危害到生命,不可輕忽。■口感變差:隔夜菜再復熱,口感一定會變差,例如肉類會越煮越老,海鮮類復熱後會縮小變硬,葉菜類則會變黃、變爛,都不如現煮的美味。延伸閱讀: 。熱油爆炒青菜恐害營養跑光! 專家讚「4烹調方式」營養保留更多:微波加熱也上榜 。吃生菜沙拉較健康? 專家曝「8種蔬菜煮熟」更營養:紅蘿蔔、番茄上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12 養生.聰明飲食
為何鮭魚、鮪魚呈紅色是白肉?速懂紅白肉分類方式及營養價值
動物性肉品是蛋白質來源,主要分為紅肉與白肉兩類,營養價值略有不同,紅肉含有更多礦物質,白肉則蘊含優質蛋白質。長久以來,紅肉攝取過量一直被認為有致癌風險,但近年陸續有相關研究推翻「紅肉較不健康」的觀念。今天元氣教你如何區分紅白肉,各取其優、適當攝取,避開不利健康的風險因素。國民健康署時常叮囑民眾,應少吃紅肉、多吃白肉。更有研究指出,攝取過量紅肉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聽起來紅肉似乎對健康有相當大的威脅,但真的是這樣嗎?營養師說,紅肉雖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但當中也含有鐵、鋅、維生素B12等營養素,重點仍是「均衡不過量」食用。年前年後許多公司聚餐、親友團聚、從尾牙到春酒,餐餐葷腥不忌,東坡肉、滷肉、烤肋排、炸豬排都是餐桌上的常見佳肴,難免吃下過多的肉品。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將增加17%的大腸癌罹患風險。分類方式紅肉肌紅蛋白較多,生肉呈現紅色。常用紅肉四隻腳、白肉兩隻腳區分。日常飲食上,該怎麼辨別紅肉?營養師劉怡里表示,紅肉因含有較高的「肌紅蛋白」,為動物肌肉內的蛋白質,負責運輸體內氧氣等,因此烹調前的肉質為紅色。但為何被歸類為白肉的鮭魚、鮪魚,肉質也呈現紅色?劉怡里說,鮭魚食用甲殼類,而甲殼類中所含的類胡蘿蔔素,造成肉色偏紅;而鮪魚則被研究分類為肌紅蛋白較多的白肉。通常紅肉指的是豬、羊、牛、馬肉等。劉怡里說,營養衛教上常將「四隻腳」的家畜類分類為紅肉,「兩隻腳」的雞、鴨、鵝,以及魚類、海鮮類則稱作白肉。營養價值紅肉:鐵質含量高,女性、孕婦、貧血者的重要營養素。劉怡里表示,相較白肉,紅肉營養價值中有更多的鐵、鋅、維生素B12,主要富含鐵更是女性生理期、缺鐵性貧血族群、兒童青少年發育期需多攝食的,醫師也常提醒孕期第三期的女性多補充,可提供寶寶出生4個月內所需的鐵。白肉:高蛋白、低脂肪,魚類含豐富Omega-3脂肪酸。白肉被視為「優質蛋白質」,劉怡里說,白肉因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例如,家禽類中的雞胸肉、雞里肌肉,相對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類。海鮮除了脂肪含量較低,也富含鋅、牛磺酸等營養素;魚類除了高蛋白,還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可以抑制發炎反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增強抗氧化能力,是白肉中相當好的選擇。鮭魚、鮪魚、秋刀魚、鯖魚等魚類,DHA、EPA等Omega-3脂肪酸最豐富。食用風險加工紅肉易致癌少碰為妙,新鮮紅肉應限量,避免心血管風險。劉怡里指出,紅肉脂肪含量普遍比白肉多,其中飽和脂肪酸比例也較高,嗜吃大量紅肉,長期易造成身體發炎,肥胖機會增加,間接提高致癌風險。紅肉因為脂肪、膽固醇也較高,過度攝取除了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婦癌中的子宮頸癌、乳癌也都和高脂肪有關。因此,紅肉與癌症雖非直接相關,但確實間接增加風險。若要遠離紅肉帶來的癌症風險,劉怡里建議,攝食紅肉每天不要超過70公克;加工肉製品盡量避免食用,如貢丸、火腿、肉鬆、臘肉等,當中含有的亞硝酸鹽若與胺類食物一同食用,會結合成致癌物「亞硝胺」,長期累積就成為癌症的危險因子。劉怡里表示,若要減低亞硝酸鹽成為致癌物亞硝胺的機會,維生素C可以阻斷亞硝酸鹽與胺類的結合,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例如芭樂、柳丁、柑橘類、小番茄、木瓜等等。但要遠離亞硝胺,根本之道還是少吃加工肉類食品。
-
2023-02-09 癌症.食道癌
吞嚥時有異物感恐已晚期 醫提醒應盡快戒除3物遠離食道癌
一名59歲男性患者,長年抽菸、喝酒、吃檳榔,數月前開始出現吞嚥困難、喉嚨卡卡,就醫確診食道癌三B期,須先電療、化療後再開刀切除腫瘤。醫師提醒,台灣每年超過2千人死於食道癌,9成患者皆為男性,因不易透過篩檢早期發現,要遠離食道癌,應盡快戒除菸、酒及檳榔。食道癌第一、二期5年存活率仍有5成資深藝人安迪因食道癌病逝,享年57歲;裕隆董座嚴凱泰也因食道癌逝世,享年54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表示,食道癌初期通常無症狀,當出現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時,可能已經進入晚期階段,臨床上統計,食道癌第一、二期5年存活率仍有5成,但若進入第三、四期中晚期,5年存活率剩下15%,且預後多半不佳。分析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食道癌新發個案中,77.9%抽菸、53.5%飲酒、48.5%嚼食檳榔。陳志毅指出,食道癌的患者大多是男性、勞工族群居多,目前難以透過提早篩檢揪出病灶,僅能透過胃鏡、食道鏡做確認。食道癌症狀:吞嚥困難、火燒心、聲音沙啞除男性以外,也有罕見女性食道癌患者。陳志毅表示,有一名29歲女性患者,因感覺喉嚨卡、吞不下,經過食道鏡檢查,確診為食道癌一期,原來她從20歲起在八大行業工作,一天平均喝10罐啤酒,加上抽菸行為導致罹癌,經過開刀後,目前已經追蹤7年,病況得以控制。陳志毅提醒,食道癌除了吞嚥困難外,也可能有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症狀,建議民眾應盡早戒除菸、酒、檳榔,減少攝取含亞硝胺加工食品,以及少吃過酸、過辣、過熱的刺激性食物。
-
2023-02-09 癌症.食道癌
吃過燙的食物易罹食道癌!9成是男性,把握防癌3要點
食道癌患者9成以上是男性,醫師提醒,主要是不良生活習慣如吸菸、飲酒、吃檳榔等導致,愛吃辣、重口味也有影響,且逾一半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5年存活率僅剩15%。食道癌9成以上是男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民國109年有2875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2030人,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男性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9歲,約有7成個案發生於50至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接受媒體電訪表示,食道癌患者向來都是男性占9成以上,跟賀爾蒙無關,主要還是生活習慣,例如吸菸、飲酒、嚼食檳榔等造成,且以勞工族群機率高。陳志毅說,食道癌1期、2期的5年存活率超過5成,但半數以上患者發現時已經是第3、第4期,因此預後差,5年存活率只剩15%。他指出,食道癌前期沒有症狀,很多人等到吞嚥困難才就醫,食道是圓筒狀,通常有吞嚥困難感覺時,等於食道已塞住一半,還有些人不把喉嚨卡卡當作一回事,延誤黃金治療時期。防癌步驟:落實健康生活、遠離致癌因子、規律運動陳志毅提醒,食道癌目前沒有實證有效的篩檢工具,落實健康生活、遠離致癌因子及規律運動是必要的防癌步驟,已知食道癌致癌因子包括抽菸、飲酒、嚼檳榔、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等,以及過熱的飲食溫度、食道曾受腐蝕傷害、吞嚥功能疾病、胃食道逆流、肥胖及口腔衛生不良等。食道癌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導致食物逆流、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國健署呼籲,民眾應把握「避免過燙的食物」、「減少含亞硝胺食物,及時戒除菸、酒、檳榔」、「有異狀速就醫」3要點,平時就須留意不適感,切勿輕忽,如出現前述症狀時,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