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三陰性乳癌
的結果:共找到 91 筆 約 0秒治療癌疲勞、預防偏頭痛 多款高價新藥最快三月納給付
健保署今宣布已通過給付多款新藥,癌藥部分有四款,包括黑色素瘤的雙標靶藥、三陰性乳癌PARP抑制劑標靶藥、前列腺癌新成分口服藥、癌因性疲憊症的注射劑更是台灣自行開發、領先全球上市,一劑要價1萬2650...
乳癌化療中,我是不是無法生育了?年輕、中年、老年得乳癌要怎麼治療,名醫提供指引
乳癌自民國98年便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年增萬名以上病例,且逐年增加。雖然乳癌治療進步,整體五年活存率達85%,早期(0-1期)乳癌更超過九成,但對於年輕的乳癌患者,罹癌是人生的全面衝擊,工作、...
那怕只有1%機會 她患三陰性乳癌因免疫治療獲好轉
40多歲王小姐因有家族癌症病史,2年前,乳房篩檢確診為第二期的三陰性乳癌,今年3月,生活和家庭的多重壓力下,癌細胞已轉移到頸部淋巴,被醫師宣判最多只剩2年,原本萬念俱灰,最後在朋友一句玩笑話「你已經...
二寶媽勇抗乳癌轉移 名醫籲:正確治療乳癌就像慢性病
今年41歲的波麗露露個性開朗,外形俏麗,看不出她過去四年經歷生死關頭。2016年她第二個寶寶剛滿一歲,重返職場才未滿一年,6月摸到右乳有硬塊,她以為是哺餵母乳的塞奶現象,加上工作育兒兩頭忙,拖了兩個...
癌篩政策/石崇良:邁向精準醫療時代 檢測的管理策略
精準醫療的時代來臨,在管理上,衛福部次長兼任醫事司司長石崇良在參加「精準醫療時代的全癌症治療」專家會議上宣示,基因檢測執行單位以醫療院所或醫療院所委託單位為主,執行項目以醫療目的,且需「有藥可醫」,...
我的經驗/癌症,是要你轉彎的病…一位年輕乳癌患者的心聲
定期檢查兩個月後確診乳癌三期末2018年10月,左側乳房開始不尋常的用力抽痛,雖沒有乳癌家族史,但因從小子宮問題多,使用的藥物有造成乳癌的風險,所以我從很早就有定期檢查乳房的習慣,加上確診前兩個月才...
專業觀點/加入病友團體 正向面對
根據本土研究,我國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的復發和轉移危險期,通常是手術後三年內,但復發時間因人而異。有人治療後半年內就二度復發,也有人可以拉長到一、二年以後。三陰性乳癌是荷爾蒙陰性、her2陰性、黃體素受...
三陰性乳癌標靶藥有健保了!多項新藥給付預計11月生效
乳癌是女性十大癌症之首,2017年就有1萬3965人被診斷出乳癌,當中大約2000人是屬於最難治的「三陰性乳癌」,以往沒有健保給付的藥物可用,只能化療。健保署今宣布首次納入三陰性乳癌的標靶藥,口服P...
三陰性乳癌擴散該怎辦? 醫師說這2項檢測要做
「乳癌殺手」三陰性乳癌,擴散了怎麼辦?義大癌治療醫院癌症醫療副院長饒坤銘醫師指出,過去擴散的三陰性乳癌以化療為主,不過近來已有免疫治療、標靶治療,尤其是針對BRCA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藥物PARP抑制...
乳癌治療不用怕 醫生幫你破解迷思
近年來乳癌發生率逐漸上升,乳癌的治療選項也愈來愈多元,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外科主任莊捷翰醫師表示,確定診斷後醫師會根據癌症分期與患者的期望來擬定治療策略,總體來說乳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
依照期別、腫瘤特性 醫師教你如何量身訂作乳癌治療
乳癌長年高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慶幸的是,當代醫療技術持續演進,目前第O期到第三期多能治癒,第四期也有機會當作慢性病控制。同時,有越來越多醫院的西醫部門與中醫部門合作,幫助患者減緩治療過程中的不...
健保大數據/乳癌手術集中大型醫院 中西醫整合多在中小型醫院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乳癌權威黃俊升表示,乳癌好發年齡在五十幾歲,比其他常見癌症年輕許多。而因為基因和生活環境等因素差異,台灣乳癌盛行率還是低於歐美,不過因為近年篩檢普及、整體壽命延長,台灣乳癌患者的...
乳癌候選人是妳?乳房外科醫:這些習慣都是致癌因子
乳癌嚴重威脅國內女性建康,每年新增一萬五千多名乳癌患者,且年輕族群罹癌比率愈來愈高。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提醒,抽菸、喝酒、肥胖、不運動、家族史、不良生活形態為致癌因子,如果這些危險因子都集合在...
爭取生機 乳癌標靶藥物擴大給付
乳癌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每年新增1.5萬名乳癌患者,而天價般的標靶治療讓病患看得到吃不到,中央健保署今年陸續通過Pertuzumab、CDK4/6抑制劑的標靶藥物,預計將給付3287針Pertu...
癌細胞缺氧 與癌症轉移的關係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分別由凱林(美國哈佛大學)、塞門薩(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及雷克里夫(英國)三人獲獎。發現細胞如何感知細胞氧濃度變化,並產生因應。從乳癌觀點,解開乳癌細胞在缺氧環境中,會促使乳...
當聰明病人 認識乳癌必備醫藥詞彙
罹患乳癌,該如何當個聰明病人?罹癌時的慌亂,再聽著陌生醫學名詞,許多病患就醫過程充滿挫折。醫師建議,學會幾個必備詞彙,客觀地描述自己症狀、討論資料時,務必要讓醫師知道完整來源、選擇一個可信的醫療代理...
術後輔助性治療 與乳癌共存
一名36歲的準媽媽,準備迎接家中的第二胎,當懷孕進入25周時,卻意外發現乳癌!身為護理師,身為人母,她更堅定的配合治療,懷孕中接受三次化學治療,以達到縮小腫瘤的目標,在大腹便便的32周時,進行乳癌切...
交大、北醫大合作開發「癌症膜蛋白調控網路」
癌症連續37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第1名,為提高癌症標靶治療精準度,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藥物設計及系統生物團隊與台北醫學大學乳癌研究團隊合作,研究近2千種膜蛋白對應於15種癌症之生化調控網路,開發...
三陰性乳癌 國衛院發現新療法
乳癌為台灣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每年新增個案約萬人,罹癌已夠慘,如果為三陰性乳癌,可說雪上加霜,僅能接受化療,且容易復發轉移。國衛院發現,如能夠抑制MCT-1致癌基因,加上Tocilizumab免疫療...
三陰性乳癌治療瓶頸 國衛院研究露曙光
三陰性乳癌患者治療易有瓶頸,國衛院研究發現,MCT-1致癌基因在乳癌高度活躍,透過抑制MCT-1表達,結合特定免疫療法,可加強抑制三陰性乳癌細胞生長跟轉移。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