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15:23:16 頭頸癌
「最短命的癌症」 頭頸癌6成發現已晚期!口腔癌、鼻咽癌最常見,症狀差異比較
癌症已連續第39年高居國人死因榜首,其中好發於中壯年的「頭頸癌」,台灣男性死亡年齡平均中位數是59歲,因為發病年齡較年輕...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1-07-22 15:23:16 頭頸癌
癌症已連續第39年高居國人死因榜首,其中好發於中壯年的「頭頸癌」,台灣男性死亡年齡平均中位數是59歲,因為發病年齡較年輕...
2021-07-22 14:26:14 疫情數字
0722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
2021-07-22 13:13:12 罕見疾病
全台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已超過2000名,今年30歲的「馬桶女孩」姜藥師也是病友,15歲那年騎腳踏車時,發現左腳卡在車鍊竟毫...
2021-07-22 12:04:03 防疫懶人包
指揮中心於5月宣布實施疫苗接種假,不過並未強制雇主應給付請假期間之薪資,得由勞雇雙方自行協商約定。因此有些公司有給疫苗假,有些沒給,給的天數也不定。近期愈來愈多人去施打,年齡層也逐漸往下覆蓋,一些仍在
2021-07-22 11:28:13 百病漫談
烟花颱風逼近台灣,可能帶來致災性豪大雨,醫師提醒民眾,除了做好防颱準備,也須注意個人衛生及防護措施,像是雨水噴到眼睛,千...
2021-07-22 10:29:40 防疫懶人包
台灣接種新冠疫苗工作如火如荼,但隨著疫苗覆蓋率愈來愈高,施打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事件、對疫苗品質有疑慮的相關報導,也引發民眾的焦慮,不少人明明想「靠近」疫苗,卻又擔心。 臺大醫院在6月22日舉行記者
2021-07-22 10:16:48 照顧指南
如何和新貓建立良好關係?獸醫教你第一次見面就得寵的小撇步!獻給所有想被貓咪喜歡上的人。
2021-07-22 09:21:20 飲食與癌症
癌症治療期間常出現食慾不振、體力下降、疲倦等「食體倦」症狀都是體內發炎的警訊,許多癌友對飲食存有迷思,營養不良、免疫力不佳持續發炎,預後表現也與「炎值」息息相關,40個月存活期來看,炎值低患者,近7成
2021-07-22 00:07:00 腦中風
●中風復健可多利用政府長照服務資源協助
2021-07-22 00:00:00 中醫
今天是24節氣中的大暑。中醫師表示,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若是在外要提防中暑,也可以依照體質吃對水果降火,若屬燥熱體質,吃西瓜清熱效果最佳,若為氣虛過敏體質,可選擇木瓜等平性水果。 台北市中醫
2021-07-21 18:52:02 眼部
疫情使許多人面臨新的生活型態,許多上班族在家上班、學生們也從教室上課,變成對著電腦螢幕上課,與電腦、手機或電視螢幕接觸的...
2021-07-21 17:39:32 疫情數字
0721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
2021-07-21 16:44:42 防疫懶人包
此外,學校操場自7月31日起至8月9日開放民眾使用。
2021-07-21 15:30:06 預防自保
台北車站地下街K、Z區接連爆發疫情,研究指出,「公共廁所」可能也是新冠肺炎傳染途徑之一,國內疫情逐漸趨緩,三級警戒僅延長...
2021-07-21 14:59:40 大腸直腸癌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居冠,是治癒率及存活率很高的癌症,及早發現治療是能否治癒的重要關鍵。台安醫院外科部主任、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傳授正確預防大腸癌方法。 有家族史40歲後就應檢查 大腸癌如能早期
2021-07-21 13:22:12 專家觀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都釋放出可能降級的訊息,民眾及業者都對於庶民經濟的復甦抱持期待。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說,此...
2021-07-21 11:34:19 防疫懶人包
收到簡訊了嗎?動身前往疫苗接種站前,關於出門前要帶什麼?施打前後有哪些禁忌?若是發燒如何處理?《聯合新聞網》關心您的健康,歸納整理出在施打疫苗前後,你該知道的事。
2021-07-21 11:18:12 黃軒
解封以後持續不會「加零」?我們怎麼知道要阻隔傳播鏈?「解封以後,我們天天都會有個案呀!」 今天早上閱讀一些相關解封下的研究文章,我也剛好整理一下: 解封下,什麼時候會考慮普篩? 依據歐洲
2021-07-21 09:12:44 腦部.神經
「教育可以改善病人的命運,減少中風造成的失能。」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國防醫學院教育長李俊泰說,腦中風長年位居國內十大死...
2021-07-21 00:03:00 人生智慧
律師劉韋德在2019年推出「777遺囑產生器」,提供民眾免費下載使用,被稱作佛心App而聲名大噪。他形容,生命就像一場旅行,終有結束的一天,立遺囑不僅涉及後事安排、財產分配,更是留給生者的一封情書,一
2021-07-20 20:17:10 眼部
高雄一名50歲男性,本身是雙眼高度近視患者,先前曾因為雙眼視網膜裂孔雷射治療過,左眼還曾兩度視網膜剝離動過手術,恢復狀況...
2021-07-20 17:09:00 專家觀點
台灣疫情明顯趨緩,陳時中表示,警戒降到二級可能性很大,但強調「降級不是解封」,只是逐步放寬的「緩坡式降級」,重點是穩健、循序漸進,同時也要強化預防和應變能力,觀察到有任何疫情爆發可能性,就會重新緊縮。
2021-07-20 15:40:16 癌友故事
照顧者,你累了嗎?張鳳書《高效率癌症照顧心法》是她陪伴與照顧罹癌爸爸安度治療的日子,學習如何照顧好生病家人,也過得充實、開心、平靜的祕訣。 祕訣一:清楚知道癌症不是不治之症 我是在爸爸罹癌
2021-07-20 14:11:54 疫情數字
0720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
2021-07-20 13:51:12 長期照護
疫情期間,宅在家中活動量減少,小心肌少症找上門!豐原醫院復健科為了協助被疫情與心情困住的長者對抗肌少症,並增進長者的肌力...
2021-07-20 12:32:10 眼部
疫情三級警戒以來,各學校、補習班、安親班停課改成線上授課,正值放暑假不少學童更是整天3C不離手,視力危機拉警報,醫師提醒...
2021-07-20 12:10:16 生活用品毒害
喜愛Kakao Friends萊恩(RYAN)的朋友注意了!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中國進口的「萌趣便當...
2021-07-20 11:31:12 照顧指南
您家寶貝是不是食物過敏呢?不好意思喔,診斷方法只有一個,為期八週的嚴格的食物排除試驗,這麼土法煉鋼的方法,因為動物的食物過敏原檢測是完全不準確的喔。
2021-07-20 11:09:17 卵巢.子宮
「醫師,我的下腹都脹脹的不舒服,很容易頻尿。」王太太揉揉肚子說,「最近食慾越來越差,體重掉了好幾公斤。」 替王太太做完子宮頸抹片後,醫師便利用超音波檢查卵巢、子宮,發現有一側的卵巢變得腫大、形狀
2021-07-20 09:14:23 消化系統
● 居家防疫,發生便祕問題的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