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3 11:39:34 運動健身
走路走到腳痛?走長路前3大行前訓練及行程中4招伸展運動一次看
近年來,出國朝聖和登山愈來愈普遍,但長時間行走對身體造成的負擔也增加。衛福部金門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珮榕建議,要保護膝蓋,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不要過度挑戰自己,注意行程中的休息時間和行李負重,並進行簡單伸展運動。此外,進行有氧、阻力和柔軟度訓練有助於增強身體和減少傷害風險。選擇適合的健走杖和護膝,並選擇適合的鞋子,也是保護膝蓋的重要因素。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3-07-23 11:39:34 運動健身
近年來,出國朝聖和登山愈來愈普遍,但長時間行走對身體造成的負擔也增加。衛福部金門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珮榕建議,要保護膝蓋,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不要過度挑戰自己,注意行程中的休息時間和行李負重,並進行簡單伸展運動。此外,進行有氧、阻力和柔軟度訓練有助於增強身體和減少傷害風險。選擇適合的健走杖和護膝,並選擇適合的鞋子,也是保護膝蓋的重要因素。
2023-07-23 11:01:44 運動健身
走路姿勢對於避免疲勞和受傷非常重要。醫學專家建議走路時保持抬頭挺胸、直立的姿勢,腳趾和膝蓋要保持一致的方向,避免過度內轉或外轉。在推進時要從腳跟到腳尖滾動,用腳掌和腳尖施力向前推進,同時要注意腳部和腿部的力量分配。若走路時腳底磨損不均,可能代表姿勢有問題,建議選擇適合自己步態的鞋子。
2023-07-23 10:09:44 聰明飲食
核桃是最健康的堅果之一,因其富含多元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抗氧化劑,對心臟和腦部健康都有好處。研究還發現,核桃可增加腦量,預防腦部早衰。建議選購不加鹽的核桃,可以單獨食用,也可與其他堅果、燕麥等搭配食用。燕麥也對記憶和學習有幫助。此外,核桃還可用來做義大利青醬,加入松子和開心果更加補腦。
2023-07-23 09:56:04 聰明飲食
有些食物任何人吃了都會有風險,因為這些食物較可能導致食源性疾病。TODAY.com採訪多名專家,列出以下七種食安科學家絕對不會碰的食品,包括生芽菜、生牡蠣或蛤蜊、生奶、生蛋或未煮熟的蛋、韃靼牛肉、未煮熟食品以及外表膨脹或損壞的罐頭。這些食品易受汙染,含有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李斯特菌等病原體。專家建議避免食用這些食品以確保食品安全。
2023-07-23 09:39:12 心臟血管
心臟病是美國人的頭號殺手,50歲才開始培養保護心臟健的習慣還不遲,但也不要偷懶,因為年紀越大,心臟病的風險越大。心臟科醫師戴維斯( Christopher Davis)說,心臟要健康,首須講究壓力管理。
2023-07-23 09:27:54 聰明飲食
多年來的研究證實,某些維生素含有對抗發炎的化合物,這些維生素可以透過補充劑獲得,當然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更好。以下為六種具有抗發炎特性的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6、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這些維生素可以透過食物或補充劑獲得,並有助於減少發炎和維護免疫系統健康。
2023-07-22 17:10:00 聰明飲食
許多人喜愛肉桂,肉桂香氣濃郁,常用於烘焙點心、咖啡調味。但近日網路盛傳「肉桂能降血糖」,對此食藥署表示,此說法並無實證,...
2023-07-22 16:15:00 聰明飲食
炎炎夏日去海邊玩耍時須特別注意,攜至戶外的食物可能因陽光與高溫變質,當食物在不安全的溫度範圍放置太久,致病細菌可能生長到危險的水平,這些病原體包括沙門氏菌(salmonella)、大腸桿菌(E. co
2023-07-22 14:15:00 中醫
明天(23日)是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是天氣最酷熱的時刻,,也是炎熱酷夏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民眾在外要提防中暑外,也要小心濕疹、腸胃、泌尿道感染等疾病。中醫師教你大暑的養生4指南,一起來看看怎麼在酷熱的天氣裡清熱祛濕。
2023-07-22 13:15:00 元氣新聞
日本2022年11月發生一起「老老照顧」悲劇,神奈川縣大磯町82歲老翁在照顧79歲妻子近40年後,將妻子連同輪椅推入海中...
2023-07-22 11:19:11 許金川
病人:「麻煩給我安眠藥!」
2023-07-22 10:16:00 領袖開講
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陳穆寬今年54歲,早在6年前,他以48歲之齡接任有128年歷史的彰基院長,創下國內醫學中心最年輕院長的...
2023-07-22 09:50:00 骨科.復健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肌肉力量下降,便有可能罹患「力弱症」。力弱症為肌少症前兆,若能在早期發現「力弱症」,便能有效評估並預防肌少症。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下降,長者常見疾病如失智症、肌少症、骨質
2023-07-22 09:38:00 聰明飲食
減重除了要飲食控制外,最好要天天運動。而減腹部脂肪的「3食物都是隱藏版地雷」,吃了當心減肥不成反而變更胖。 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輕度工作者:學生、辦公室職員等。建議一天所需熱量攝取熱量為體重(
2023-07-22 09:15:00 聰明飲食
近期新聞報導冰店的產品導致數十人出現腹痛、腹瀉,甚至是嚴重的血便、腎衰竭等食物中毒症狀,其產品檢驗出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等多種對人體有害的致病菌,這樣的新聞對於喜歡在炎炎夏日來碗冰品的
2023-07-22 00:31:00 皮膚
青春痘是最常見的皮膚疾病,夏天氣候悶熱、皮膚出油量大,恐讓青春痘更容易找上身。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理事長邱品齊表示,近年青春痘好發年齡出現「年輕化、老年化」兩趨勢,9歲的女童也深受青春痘困擾,民眾千
2023-07-21 19:10:17 精彩回顧
鑑於有許多法官推薦三總汀州院區醫療副院長謝嘉娟醫師的專業與學養,台灣高等法院特於7月21日,邀請謝嘉娟以「後疫情時代的健康管理」為題,舉辦健康講座。 謝嘉娟從全人照護的角度出發,分別以健康促進、
2023-07-21 17:54:52 新陳代謝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是體內胰島素缺乏或功能不全的慢性代謝異常的慢性疾病。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而糖尿病人要飲食控制,總免不了「這不能吃,那又不能吃」,甚至
2023-07-21 17:05:23 生死議題
老年喪偶的悲傷,非常容易被忽略,因為老年人的死亡,容易被定位成「死得其時」。 在人總有一死的前提之下,也多半會對長者有「這樣(高壽往生)已經很好了」、「年紀都那麼大了,面對生死應該早已坦然」的期
2023-07-21 16:51:14 健康瘦身
現在許多人不吃早餐,改吃早午餐,一來減重,二來可省一餐的餐食費。不過有醫師引用國外期刊研究指出,吃對早餐,每天反而能減少卡路里的攝取量,降低體脂肪。吃早餐比不吃早餐還能穩定血糖! 吃早餐比不吃早餐更
2023-07-21 15:07:01 醫聲要聞
立院臨時會今討論性騷擾防治相關事宜。立委擔心,性平三法通過後,若「113保護專線」爆量,恐排擠原先服務內容如家暴、兒虐等...
2023-07-21 14:10:00 聰明飲食
隨著現代人使用3C產品的普遍,補充葉黃素幾乎是國民運動。很多人使用葉黃素會認為高劑量偶爾吃1次即可,但其實眼睛需要持續攝取葉黃素一段時間,才有辦法讓血液中的葉黃素聚集在黃斑部,達到一定濃度,對保護眼睛
2023-07-21 13:18:15 高齡社會
人口老化,長照需求增加,一個家庭中可能同時有身障需求、長照需求的個案,不過現行制度,身障據點及長照據點分屬不同體系,衛福...
2023-07-21 11:22:43 醫聲要聞
台北榮總今宣布,原副院長高壽延任期屆滿,由神經內科名醫、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正式接任。對此,院長陳威明也予以勉勵。
2023-07-21 11:20:19 杏林.診間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應邀撰文說明中央與地方政府如何透過及時因應疫情、調整防疫強度、參考國際趨勢,逐步穩健鬆綁各項管控措施的政策。
2023-07-21 11:12:35 運動健身
宜蘭大同鄉的國家級消暑景點!松羅國家步道沿著溪流而建,步行往返2小時,路途雖長但沿路平緩好走,是老少皆宜的親子同樂步道,擁有豐富生態資源,能欣賞流瀑、溪石、山澗等景觀,親山又親水的泰雅族古早獵徑。
2023-07-21 10:23:08 醫聲要聞
「自己如果都不願意穿上軍服,難道外國人會穿來救你?」今年四月擔任赴烏克蘭義診團長的蔡維德,帶著團員到當地超商準備超音波教學的教材時,訝異於場內陳列好幾排的軍服、軍用品,內心促發了上述的想法。濃厚的戰備氛圍下,他們在烏國鄉間遇到一位對於8千多公里遠的台海局勢十分熟捻的長著。烽火連天,一句「我們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台灣。」迴盪在蔡維德、團員們心中。
2023-07-21 10:22:46 Podcast
台灣率亞洲之先挺進烏克蘭義診!肩負任務的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內科主任蔡維德帶隊,展現超乎烏國民眾、醫療人員預期的醫療專業。「遠比歐美醫療團僅單一任務,我們一次執行三項。」他說,義診、超音波教學、行動醫療站,同場加映的手術示範教學獲得良好迴響,「穆卡切沃」聖馬丁醫院院長感謝之餘也與馬偕團隊簽訂MOU(合作備忘錄),就連該市市長也親自接見致謝。盛情的回應,預告著今年九月再度整裝待發。
2023-07-21 10:09:32 泌尿腎臟
藝人黃子佼在性騷案爆發、自傷送醫後昨重開臉書、貼出長達2萬字的貼文。文中提到,在醫院時自己被插了許多管線,再穿尿布、插導尿管後,第十二天頻尿、排不出尿的情況才消失。醫師表示,導尿管多用於出血量大或時間
2023-07-20 21:57:41 醫聲要聞
我國長照政策,為廣設據點鼓勵長輩出門,參與社區活動,預防延緩失能活動,沒想到卻發生長者邊吹電扇,邊揮汗運動的窘境。近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