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4 12:00:55 醫聲
新冠疫苗接種率跌到谷底 醫:流感、新冠三合一快篩盡快上市
國內 COVID-19 疫情緩步升溫,疾管署日前預估 12 月底至 1 月中疫情將達高峰,屆時每日最多將新增 2.4萬例病例以及 200 例中重症個案。醫界認為,目前疫苗施打率非常低,再加上醫療院所的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3-11-14 12:00:55 醫聲
國內 COVID-19 疫情緩步升溫,疾管署日前預估 12 月底至 1 月中疫情將達高峰,屆時每日最多將新增 2.4萬例病例以及 200 例中重症個案。醫界認為,目前疫苗施打率非常低,再加上醫療院所的
2023-11-14 11:38:34 罕見疾病
先前脊髓肌肉萎縮症(SMA)一劑藥物治療要價4900萬元的消息一出,引起社會大眾討論,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楊銘欽表示,世界罕見疾病組織曾提出10個針對罕病的策略,包含社會文化應包容罕病,尤
2023-11-14 11:01:51 罕見疾病
「給生病的人有一條路走!」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院數據科學中心執行長蒲若芳說。 蒲若芳指出,國內的藥物給付是透過比照十國中位價,並經過核價的過程,給予支付價,但是隨著新創藥物越來越多,價格也非常高,給付應有新的思維與作法,否則勢必面臨窘境。在多元新藥時代,應該互讓一步,讓事情可以推展下去。
2023-11-14 10:27:23 罕見疾病
談到罕病臨床上遇到的困難,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簡穎秀表示,在診斷部分,台灣新生兒篩檢涵蓋率雖高,但仍有家長因故不做,以及部分有治療藥物的疾病尚無篩檢方法;在治療部分,全球目前約6、7千多種已知罕病,但台灣公告僅242種,其餘還無法得到罕病相關資源。
2023-11-14 10:04:57 元氣新聞
「XXX醫師好嗎?」、「乳癌要看哪些醫師比較好?」、「XX醫院有推薦什麼醫師嗎?」民眾對於就醫的需求很多,不只是疾病要看哪科,也包含醫院的選擇、藥物資訊、自費項目等,當中更重要的是醫師資訊。到底這個醫
2023-11-14 10:02:28 精彩回顧
台灣即將進入高齡化社會,許多問題伴隨而來,其中,獨居長輩比率攀升,不婚不生、少子化、子女外出就業等因素造成家庭結構改變。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統計,全台高齡獨居住宅數已超過57萬戶,不論是未婚或者離婚
2023-11-14 10:00:25 罕見疾病
「對我們罕病病患、家庭來說,這件事攸關生死,我們不能再忍了!」身為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之一,同時也擔任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的曾敏傑悲憤表示,二代健保實施以來,罕藥通過健保給付的時間更長、通過健保給付的比率更低,評估流程所耗費的時間更久,罕病病患本身就已經很脆弱、命在旦夕,藥物選擇多半稀缺、匱乏,面臨平均兩年半的新藥等待期,這些等待新藥治療的罕病病人,歷年來國健署資料庫已有兩千多名病患過世,顯見等待新藥治療的罕病病人生命是如何脆弱,這些現實數據的背後,都是斑斑血淚。
2023-11-14 10:00:00 杏林.診間
從小就是藥罐子,看過的各科門診不計其數,其中最讓我心有餘悸、如驚弓之鳥的是牙科。只要一聽到「吱、吱…」,尖銳的牙鑽機聲音,我便全身發抖。 年過七十,我的齒牙動搖,咬合力量下降,吞嚥困難,因此看了
2023-11-14 09:44:49 活躍好學
「工作完全改變了我!」今年80歲的桂圓奶奶(白桂貞),是麥當勞「阿嬤級」員工。52歲那年進入空巢期,生活頓失重心,恰好住家附近新開一間麥當勞,正在招聘兼職人員,在兒子鼓勵下去應徵,卻從此翻轉人生。
2023-11-14 09:33:00 食安拉警報
下一波東北季風會更強!不少民眾想吃火鍋暖身體,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最新農產品農藥監測結果,整體不合格率為8.5%,其中更不...
2023-11-14 09:30:10 罕見疾病
「罕病是揹負人類演化上的原罪,他們無從選擇的被生下來,很多罕病是基因變異造成,是大自然決定讓他們活在這個世上,因此給予罕病更多治療上的資源是合理的。」罕病基金會董事長、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蔡輔仁心疼地說。
2023-11-14 09:00:38 罕見疾病
「罕病用藥給付太慢,已導致病友死於可治之病,讓人非常沉痛。」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目前全台在世等候罕藥給付的病人共有6053人,其中等待唯一罕藥的病人,共1591人,超過2千名病人等不到罕藥
2023-11-14 08:10:00 聰明飲食
辰時又名「食時」、「早食」等,此時為準備吃早餐的時間,因為太陽已經升起,是天地陽氣最旺的時候,因此,在辰時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即便吃多了,因代謝良好,並不會發胖。 【編註】辰時:7點到9點
2023-11-13 23:15:14 罕見疾病
「給生病的人有一條路走!」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院數據科學中心執行長蒲若芳說。
2023-11-13 22:35:15 罕見疾病
二代健保實施後,罕病藥物納入健保路迢迢,等待期從原本的五點二個月,變成廿九點九個月,讓病患懸命等候;即使納入健保給付條件...
2023-11-13 22:00:15 慢病防治
根據媒體民調,高達百分之九十一點三的民眾支持照顧罕病,贊成應及早治療避免嚴重失能。台灣曾是罕病照顧的優等生,罕見疾病基金...
2023-11-13 21:30:16 罕見疾病
為保護罕病病患的治療權利,不受到其他預算排擠,我國在二○○五年將罕見疾病用藥列入專款專用。然而,罕藥通過健保給付緩慢又困...
2023-11-13 21:04:25 罕見疾病
台灣第一部罕病建言白皮書在今天公布,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沉痛表示,「罕病用藥給付慢,導致人民死於可治之病。」目前全...
2023-11-13 20:03:00 營養食譜
每年的10月到12月是柿子成熟的季節,儘管柿子有高維生素C、幫助消化、促進排便、有助視力保健等好處,提醒大家,將柿子放進嘴裡前,要注意不要空腹吃,也不建議與高蛋白食物,如肉類、雞蛋、豆製品、海鮮等一起
2023-11-13 17:51:37 杏林.診間
簡維崧醫師是泰安鄉泰雅族人,有張俊秀的明星臉,心地善良,早期任職婦產科,後來開家醫科診所。他看診時態度溫文儒雅,知無不言,有時還拿著人體內臟模型,幫助病人了解,深受病患的信任與愛戴。 我們全家人
2023-11-13 17:32:32 心臟血管
有句話說,「能躺著就不要坐著,能坐著就不要站著」,不過對心臟健康而言,這可能只說對一半,一項新研究發現,站立和睡覺都比久坐的行為更好。 根據雪梨大學和倫敦大學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
2023-11-13 14:51:21 杏林.診間
年輕時,喜歡從事登山、網球、長跑、羽球等運動,但都是高強度運動;中年過後,我加入球隊,下班後幾乎都在球場上奔馳,運動量增加,食量也隨之加倍,熱量轉換為脂肪儲存在體內,就變成大腹翁。隨著逐日增加的體重,
2023-11-13 13:21:00 運動健身
秋冬時難以抵擋美食的誘惑,不知不覺小腹開始崛起了嗎?免擔心,今天就來分享,如何在家中只需10分鐘的徒手訓練,就能燃燒脂肪、收緊腹部,找回健康與自信體態!
2023-11-13 12:17:55 保健食品瘋
包爾文(Neil Paulvin)是研究長壽與再生醫學的醫生,在這個領域已工作了20年。他說,他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服用什麼樣的保健品能延緩衰老。 過去幾年來,包爾文每天服用的保健品是牛磺酸(
2023-11-13 10:36:08 新手照顧
照顧失智家人,除了照顧技巧,還需要靈性關懷,所謂「靈性」指的是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甚至是人與宗教信仰,連結各關係的「愛」,能帶來光與溫暖,進到失智症者內心的世界,感覺自己並不孤單,也不會因生病而被遺棄,能夠被理解包容。
2023-11-13 10:29:24 新陳代謝
糖尿病分兩類型,第一型糖尿病是因胰島細胞遭到破壞,進而導致胰島素缺乏;第二型糖尿病則是身體組織對於胰島素有阻抗性,進而造成糖分代謝異常,病人若無法藉由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來控制血糖,則需採取藥物治療。
2023-11-13 10:09:26 健康瘦身
讀者L-S Chang在2023-10-20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您好:在2023/10/11早安健康網站發佈的文章大力推崇所謂『夜蜜減肥法』。想請教您此『夜蜜減肥法』是偽科學嗎?在此
2023-11-13 09:43:33 好食課
今天好食課楊婷貽 Christina營養師就來教教你去餐館怎麼挑肉不怕胖!奉上牛肉部位熱量/脂肪/蛋白質圖鑑! *以下熱量數據皆以牛排餐館常見份量(8盎司=266.5克)做呈現 牛頭 牛舌(To
2023-11-13 08:54:27 杏林.診間
【編者按】:本週是三位醫學生有機會較長時間追蹤病人寫出的學習心得。一位長期與癌症奮鬥的女病人讓學生有機會了解病人做決定時,並不只是醫療團隊的意見為主,病人需要考量個人生活環境以及獨居者要照顧腸造口的困難,而使學生學習到「每個病人都有它特殊的困難,只有當讓醫療團隊能夠使病人說出他們的困難,我們才有辦法做出有可能做到的最好的治療」。
2023-11-13 08:05:00 抗老養生
隨著天氣開始轉涼,空氣中的濕氣降低,人體容易因缺水而感到口乾舌燥、皮膚乾癢,這就是所謂的「秋燥」。醫師表示,皮膚乾燥的情況可以喝百合枸杞菊花茶緩解,或者攝取攝取富有膠質或膠原蛋白的食物保水;若口乾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