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關鍵數字/中風急救 3小時
【聯合報╱整理/記者張嘉芳】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黃金救援時間是3小時。患者3小時內若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約三分之一可恢復功能。一旦發病超過3小時,建議先觀察,維持血液循環;此時勿施打血栓溶解劑,以免阻塞血管一下子打通,血流瞬間衝力太大,恐增加腦出血機率。諮詢 : 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諮詢新光神經內科主任陳威宏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報╱整理/記者張嘉芳】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黃金救援時間是3小時。患者3小時內若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約三分之一可恢復功能。一旦發病超過3小時,建議先觀察,維持血液循環;此時勿施打血栓溶解劑,以免阻塞血管一下子打通,血流瞬間衝力太大,恐增加腦出血機率。諮詢 : 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諮詢新光神經內科主任陳威宏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報導】突然單側肢體無力、口齒不清,勿任意服用降血壓藥。醫師說,缺血性中風患者亂吃降血壓藥,血管阻塞會更嚴重。放任不就醫 中風機率30%-50%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威宏表示,民眾俗稱的「小中風」是指暫時性腦缺血,它是中風前兆,患者可能出現臉歪嘴斜、口齒不清等症狀,通常數分鐘或數小時恢復正常;若置之不理,三個月內中風機率達30%至50%。一般而言,暫時性腦缺血症狀,24小時內可完全恢復,但磁振造影(MRI)檢查,仍可能發現腦血管阻塞痕跡。患者若未就醫,找出致病原因並治療,恐會演變為中風。黃金治療期 兩小時內快處理 陳威宏說,血管阻塞或出血、動脈瘤破裂引起蜘蛛網膜下出血,皆會導致腦中風,其中以缺血性中風最常見,占中風比率七成以上。暫時性腦缺血的治療方式與中風無異,患者應把握黃金治療期,兩小時內就醫,由醫師評估病因,給予不同治療方式。缺血性中風 降血壓反而堵塞一旦發生腦中風,最好別自行讓患者服用降血壓藥。陳威宏說,通常出血性中風治療方式為降血壓藥,或開刀引流出血;若是缺血性中風,因血管已阻塞,一旦服用降血藥反而會造成血壓太低,血流推力減弱,腦血管阻塞情況加劇。台北榮總腦中風加護室主任翁文章說,缺血性中風發病三小時內應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約三分之一腦中風患者可恢復至正常功能。不過,即使在黃金時間內治療,仍有7%至8%的人注射血栓溶解劑後出血。超過三小時 建議觀察再施藥一旦患者發病超過三小時,醫師建議觀察就好,再視情況給予阿斯匹靈或抗凝血、抗血小板藥物,以免中風範圍擴大;這時施打血栓溶解劑,阻塞血管一下子打通,血流瞬間衝力太大,恐怕增加出血機會,反而易弄巧成拙。翁文章說,如果發生暫時性腦缺血,儘管情況已好轉,患者仍須就醫檢查,找出真正致病因,預防未來中風。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報導】暫時性腦缺血的發生原因可分為小血管阻塞、大血管阻塞、心房顫動、置換心臟人工瓣膜等,可透過腦血管超音波或磁振造影、腦部電腦斷層掃描、心臟超音波、心電圖等檢查,確定病灶。翁文章分析暫時性腦缺血原因,四成是小血管阻塞引起,大血管狹窄及心臟問題各占兩成,其他是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小血管阻塞的危險性較高,因血管較脆緣故,一旦血壓高、壓力大,易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如果是大血管狹窄導致中風,患者可置放腦血管支架,並服用抗血小板藥;心臟問題引起腦中風,建議服用抗凝血藥物預防。「暫時性腦缺血像慢性病。」翁文章說,患者發病後的復健治療以日常活動為主,包括手腳肌力、身體平衡、感覺協調、起床運動、講話、吃東西訓練等,復健科醫師會根據患者症狀,安排數個月至半年不等的個人化療程。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報╱林芸伃/壢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腦血管疾病始終占領台灣十大死因排行榜前三位。腦中風分為梗塞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國內約70%的患者為腦血管梗塞型中風。急診室中,有著各式各樣的病患,但被醫師診斷為梗塞型中風的病患,最想知道也最常問的一句話便是:「如果血管被塞住了,有辦法打通嗎?」、「打針或吃藥會好嗎?」目前,針對梗塞性腦中風,最積極及預後最好的治療,便是在症狀發生3小時內,盡快就醫治療,有機會施打血栓溶解劑。這3小時如何計算?必須由當事人或家屬確實陳述出症狀發生的時間點,如家屬明確指出,晚上七時,正當大家一起吃飯,他突然間頭暈,右側身體無力。這資訊對急診及神經內科醫師的臨床處置,相當有幫助。如果當事人在半夜三時起床上廁所,突然發現右側肢體無力,我們就必須追溯當事人就寢時間。若在前一晚十時就寢,就無法使用血栓溶解劑,因為如此一來,當事人症狀可能發生在前晚十時到凌晨三時的任何一個時間點。雖然大原則是,從症狀發生到施打血栓溶解劑,不能超過三小時。喔!但並不是每位病人都適合施打血栓溶解劑。目前,適合施打要件是從18歲到80歲的腦梗塞的病人。而在中風3小時內達醫院的患者,必須經由神經內科醫師評估其中風的嚴重度,排除肝硬化或嚴重心衰竭等內科疾病,判斷是否適合施打血栓溶解劑。且施打血栓溶解劑,最大的風險便是因腦出血等併發症,造成6%死亡率。就目前研究報告指出,使用血栓溶解劑的腦梗塞病患,可得到較好的預後及生活品質。配合復健治療,肢體失能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較少,如語言功能缺損。更重要的是,並不是打完血栓溶解劑得到較好的預後,必須聽從醫師指示用藥,定期回神經內科追蹤,以免所有努力前功盡棄了!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這是哪裡?我怎麼會在這個地方?」一名男子與妻子親熱到一半,突然失憶,不知身在何處。醫師說,暫時性失憶症可能是內頸靜脈逆流或瓣膜異常的警訊,若數小時重複問同樣問題,最好就醫。台北榮民總醫院昨天舉行慶祝醫師節暨優良醫師表揚大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鐘芷萍以「內頸靜脈逆流與老年人大腦白質病變」研究,獲得年度醫師學術論文獎第三名。北榮神經醫學中心教授胡漢華表示,大腦白質病變可能引起中風、失智、帕金森、走路步態不穩等症狀。不過,內頸動脈逆流除了與腦白質病變有關外,還會造成暫時性失憶症。胡漢華分析至少五十名暫時性失憶症個案,發現內頸靜脈瓣膜閉鎖不全或左手靜脈逆流至腦血管,是造成暫時性失憶主因,情緒激動、憋氣、洗熱水澡、剛睡醒、胸部壓力增加等因素,皆可能誘發暫時性失憶。胡漢華說,門診曾有夫妻性行為過程中,先生突然失憶,不知自己為何在床上,頻問對方這是哪裡;或阿嬤拜拜低頭,起身竟失憶;男子應酬結束,卻忘記回家的路;KTV歡唱時發作,患者行動正常,卻對環境很陌生,會一直重複問同樣問題,失憶症狀恐持續數十個小時,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對方中邪、卡到陰。國外曾分析三百五十多名暫時性失憶患者發現,夫妻親熱到一半失憶者有五十人,運動一百八十一人,憋氣五十一人、游泳四十二人、疼痛〺四人。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動作障礙科主任陳柔賢表示,暫時性失憶症需排除癲癇或腦血管循環不佳引起,患者記憶力恐突然變差、易失神,症狀可能持續一天、甚至一周,清醒後卻不記得發生什麼事。他說,暫時性失憶症,一輩子可能只發生一、兩次。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報╱莊毓民/衛生署台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神經醫學界近5年大聲疾呼,腦中風的黃金治療期是3小時。研究顯示,腦內血管圈威爾氏環完整者,血栓溶解劑對腦中風治療成效較佳。臨床發現,盡早施打血栓溶解劑,可有效改善腦中風預後,但是什麼樣的病患治療勝算最大?分析某醫學中心4年來施打血栓溶解劑的病患資料發現,腦內血管圈威爾氏環完整者,腦中風治療成效較佳,打血栓溶解劑後2小時內,三成以上有立即明顯的進步,威爾氏環缺損者,僅不到15%有立即明顯的進步。威爾氏環位於顱底,為一血管環,可串聯各主要腦內動脈,也就是當某一血管阻塞時,其他完好的腦血管可透過威爾氏環,補償阻塞血管的不足。若威爾氏環缺損,主要影響腦部側支循環建立。 威爾氏環完整者,接受血栓溶解劑注射後7天,平均神經學障礙程度為威爾氏環缺損者的一半,無論肢體無力等神經症狀,還是長期復原與失能比率,都優於威爾氏環缺損者。治療三個月後,威爾氏環完整者的病患,半數生活可自理;施打血栓溶解劑的併發症,如腦出血,發生率也低於威爾氏環缺損者。此研究將發表於美國著名的「急救加護期刊(Journal of Critical Care)」。威爾氏環缺損屬於先天性腦血管變異,臨床並不罕見,盛行率在25%至50%。過去研究也發現,先天性腦血管變異在腦中風病患的盛行率較高,暗示先天性腦血管變異可能是腦中風危險因子。根據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建議: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應接受血管攝影,暸解威爾氏環是否出現血管性變異,這些血管變異可透過慢性缺血性損傷及弱化側支循環,誘發腦梗塞,影響血栓溶解劑治療成效。先天性威爾氏環血管變異無法改變,但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與膽固醇等危險因子,可盡量彌補先天造成的缺陷。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靜脈血栓也可能發生在腸道,由於不易發現,常造成緊急狀況,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許喬博說,血栓脫落在腸內,也就是所謂的腸中風,死亡率高達九成。腸內血管堵塞可能造成腸子壞死,易引起敗血症與多種器官衰竭。許喬博曾為腸中風的患者手術,一位80歲老太太,在心房出現的血栓掉落到腸內,造成上腸細膜動脈栓合併缺血性腸炎,出現腹部疼痛、血便等症狀,也就是所謂的腸中風,透過物理抽吸微創手術,才將血栓清除。許喬博表示,物理抽吸手術是透過導管,可清除血栓九成以上,效果優於傳統手術或血栓溶解劑,但時機非常重要,需在血栓形成兩周內執行,超過兩周,效果便有限。除了物理抽吸手術,血管栓塞也可透過口服抗血凝劑、氣球擴張術、支架置放手術等方式治療。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線上企劃╱圖文:戴廷玲】根據衛生署統計,近十年國人邁入40歲後,心臟疾病死亡人數快速成長,呈現年輕化趨勢!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 程俊傑醫師表示:「大多數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發病前毫無預兆,一旦發作後未能及時救治其死亡率高達三至四成」,因此醫師建議40-60歲長時間坐辦公室、少運動、工作壓力大的白領階級,應提早重視心臟疾病的預防與保健,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為提昇民眾對於心臟疾病的認識,介入性心臟醫學會與亞培將於6/1(六)共同舉辦「人生40心起點」護心衛教講座,邀請五位心臟科權威醫師說明心臟病知識,協助民眾及早發現心血管疾病,並介紹心臟病治療新選擇,協助民眾維持良好生活品質、守護健康!主辦單位: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亞培美商台灣分公司時間:6/1(六)下午14:00-16:00 (13:00開放民眾免費量血壓衛教服務)地點: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主講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暨內科部加護病房主任 黃瑞仁醫師台北榮總重症醫學部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吳承學醫師出席貴賓: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 程俊傑醫師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秘書長 李文領醫師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任勗龍醫師活動流程:報名方式(擇一):電話專線:02-8768-2603(請於上班時間9:00-18:00來電報名)報名網址:請上Yahoo!奇摩搜尋:「心臟病、心臟講座」,點擊6/1(六)「人生40心起點」免費講座快來聽!報名,網址http://goo.gl/QAdkd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一般人心臟長在左邊,有人卻長在右邊;若要換心,那可真是大工程了。三軍總醫院昨發表亞洲首例、全球第二例鏡像右位心臟移植成功病例。患者因心肌病變合併心臟衰竭,醫師以一般人的左位心成功移植,目前病患已可下床走動,將在周六出院。為了這器官左右顛倒的手術,三總團隊沙盤推演過無數次,還請國內心臟外科權威魏崢出馬指導。手術由外科部主任蔡建松領軍操刀,在四月廿六日歷經七小時完成。手術中最大的障礙,就是要如何將一般的左位心,塞進病患的右位,而且患者除了心臟位置相反外,所有連接心臟的大血管的位置也如鏡像般全部異位,增加不少困難度。蔡建松說,手術考驗醫師接血管及保持各血管血流無阻能力,取心時,還特意多取了一段捐贈者主動脈,以做為受術者延長管,可以連接錯位的上下腔靜脈;另外,還要保留血管間的空間,避免壓迫造成血管阻塞,所以手術難度非常高。魏崢也說,就如同左右腳,現在是病患左腳放入右鞋中,即將左位心的心臟移入右位心,反而會更容易讓血管扭轉。最後衡量後,移植的心臟固定在受心者偏中間的位置。文獻顯示,過去全球有五例鏡像右位心症患者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其中一例比利時十六歲女童,術後至少存活八個月,兩名患者未出院就過世,另兩名患者未載明生死。國內昨天發表的受術者是年紀最大的一位。魏崢說,他曾為兩名此種病患做心臟移植,第一例原本可下床吃飯,遺憾的是因不明原因過世,第二例則是患者在換心前就有腦部血栓,手術雖成功但因腦部血栓,來不及出院。患者曾女士並不知道自己心臟位置跟一般人不同。直到六十四歲,食欲不振、下肢水腫等就醫,照X光片才知道心臟在右邊。經藥物治療未見效,且心臟衰竭日益嚴重,連休息都會喘,診斷為心臟衰竭合併二尖瓣膜中度閉鎖不全。四月初喘不過氣、肺水腫,送進加護病房,才知全身器官皆左右錯位。蔡建松說,一輩子能碰到一次這樣病例,是因緣,而能開刀順利是福氣。過去行醫廿多年,動過七十多例的心臟移植手術,此次首度替「鏡像右位心」患者動刀。而在軍方體系全力支援下,使三總的移植醫學可以順利發展,完成這艱鉅任務。 ※延伸閱讀》‧心臟長在右邊Q&A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台灣新生報/記者 李叔霖/台北報導】 有貧血問題的人常會出現臉色蒼白、身體虛弱、精神倦怠、昏昏欲睡、暈眩、心跳加快等症狀,有的人就會認為是身體缺鐵所造成,所以就自行使用鐵劑來補充鐵質,以便改善貧血的症狀,然而,並不是每個人補充鐵質就有用,如隨便補充鐵質,很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 專家看法: 藥劑部臨床藥學科主任劉采艷表示,其實貧血的原因有許多種,缺鐵導致貧血只是其中一個較常見的原因,因此,如果民眾沒有確定貧血原因就隨便長期大量補充鐵劑,很可能會影響到心血管,甚至於成為心血管疾病的誘因,所以民眾要額外補充鐵質時,還是應經過專業醫師診斷後再評估是否適合補充鐵質,畢竟造成貧血的原因不只缺鐵一種,只有身體缺鐵才需要補充鐵質。缺鐵性貧血需要補充鐵質,是常見的貧血種類,誘發因素是受到身體內缺乏鐵質所致,進而造成血紅素合成產生問題,最後促使紅血球血色素濃度減少,這類型患者若有嚴重貧血的問題,應依照醫師囑咐服用鐵劑,一般來說,大約六個禮拜就可望改善症狀,但有的人會因為鐵劑而發生便秘、腹瀉等胃腸道不舒服的情形,像這種情況可先少量服用、搭配富含鐵質食物即可,然後再逐漸增加服用量。在空腹的狀態下,鐵的吸收率相對較好。 飲食須知: 大量服用鐵劑可能會引起腸黏膜出血、血氧過少、代謝性酸中毒等症狀,但含鐵的天然食物通常較不會因為過量而產生毒性。很多民眾都認為,含鐵豐富的食物多來自於動物性食材,但許多植物也有豐富的含鐵量,包括深綠色蔬菜、葡萄乾、黑棗、紅棗、乾豆、全穀類食物皆是。 注意事項: 1.服用鐵劑時不可喝茶,因為茶葉中含有鞣酸,這種物質容易跟鐵離子結合,進而形成不溶性鞣酸鐵,最後將會阻礙人體對鐵正常吸收。2.服用鐵劑最好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含有鈣質、磷酸鹽,這些物質可促使鐵質發生沉澱而妨礙吸收。3.鐵劑藥物不可跟玉米、大麥、小麥、高粱等穀物服用,因為這些穀物含有磷酸、植物酸,這些物質常會跟鐵劑產生不溶性化合物,進而妨礙吸收,降低藥效。4.某些藥不利鐵劑吸收,如氫氧化鋁等,可促使鐵質沉澱、阻礙吸收。5.鐵鹽可能跟四環素類藥物形成螯合物,互相影響、降低藥效。6.維生素A可改善人體對鐵的吸收與轉運、維生素B6有利於提升骨髓對鐵質的利用、維生素B2可加強鐵質從腸道吸收、維生素C有助於形成鐵質吸收的酸性環境等。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血脂異常會引發心血管疾病,但一項最新調查卻顯示,民眾雖然關心血肪、膽固醇,但八成的人對血脂肪「有聽沒有懂」。醫師表示,血脂肪有三個指標一定要知道,「好膽固醇」是血管的清道夫,「壞膽固醇」是造成動脈硬化的主因,三酸甘油脂過高則可能引發脂肪肝。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最近針對1000名民眾進行電訪,發現有近9成民眾聽過血脂肪,但超過八成卻分不清楚好膽固醇、壞膽固醇,多數更不知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應該維持在200mg/dL以下。基金會董事蔡克嵩說,膽固醇是製造身體能量、荷爾蒙的材料,少了它人體無法運作。總膽固醇中的「好膽固醇」,有如血管中的清道夫,可以清除血管上的斑塊,好膽固醇至少要超過40mg/dL。壞膽固醇則會造成動脈硬化,必須要低於130mg/dL。至於三酸甘油脂的濃度很容易受到飲食的影響,過高會形成脂肪肝。除了注意總膽固醇,民眾也要讓好膽固醇多一點、壞膽固醇少一點。蔡克嵩說,要調控膽固醇最好的方式是運動。很多人怕膽固醇高不吃蛋黃,卻忽略魷魚、小卷、花枝等海鮮類也是屬於膽固醇較高的食材;另外,不少人愛吃甜點紓壓,但甜點高油、高熱量,也是讓膽固醇升高的原因。台大醫院營養師陳珮蓉建議,日常飲食要降低膽固醇,要少喝高湯及含糖飲料、少吃肥肉、肉燥及滷肉汁、少吃蛋黃、魚卵、蟹黃,並且避免吃含反式脂肪酸的糕餅西點、奶油等。另外,選擇低脂的乳製品,以雞肉、魚取代豬牛羊肉等,都能幫助降低壞膽固醇。 ※延伸閱讀》‧隱藏版脂肪 害你膽固醇失控‧高膽固醇 蛋黃不是罪魁禍首‧花椰菜、白菜 有助抑制膽固醇再吸收‧「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差別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根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調查,近九成民眾聽過「膽固醇」,但如果要說膽固醇到底是什麼?相信很多民眾仍然霧煞煞。民眾對膽固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直接反應在這份調查中,超過八成民眾不曉得膽固醇有「好人」、「壞人」之分,也不知道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標準應該低於200mg/dL。事實上,民眾常說的膽固醇,因為身體代謝情況不同可以分為好多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控制膽固醇 分清好與壞所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是俗稱的「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是俗稱的「壞膽固醇」;無論好人或壞人,這些膽固醇都是透過脂蛋白在血液中運送。從營養學教科書中可以發現,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組成蛋白質特別多、膽固醇特別少;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含量較高。但好膽固醇到底好在哪裡?壞膽固醇又到底壞在哪裡? 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表示,好的膽固醇在血管中扮演的是一種清道夫的角色,能夠去除血液中的雜質;而壞的膽固醇則容易堆積在血管壁中,造成血管壁阻塞,是腦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增加好膽固醇 要靠運動研究發現,好膽固醇每升高1%,可以降低1%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及死亡率;壞膽固醇每升高1%,則會增加約1%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然而弔詭的是,無論怎麼吃,人類攝取的食物進入體內後轉變為壞膽固醇居多。張釗監表示,這與先天體質因素有關,運動是研究中唯一發現可以增加好膽固醇的方法,如果不能透過運動增加好膽固醇,那只好從飲食中限制。三酸甘油脂 多來自炒菜油由於人體內的血脂主要是由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所構成,而三酸甘油脂的主要來源就是炒菜所添加的油,因此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降低膽固醇的飲食原則,首先要控制油脂的攝取量,食物盡量以低油、清蒸、水煮的方式烹調。其次,飽和脂肪酸是製造膽固醇的原料,李婉萍表示,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取,包含減少動物性油脂、內臟、蛋黃與甜點,都是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她說,很多民眾自覺很少吃動物內臟,但卻忽略肉臊、高湯、西式甜點中也含有很高的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群 助你遠離脂肪肝 維生素B群有助於預防肝臟脂肪堆積;維生素C則可以促進膽固醇代謝。這些營養素可以在全穀類食物、深綠色蔬菜、柑橘類水果中發現它們的蹤影。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火紅的蝦紅素,也有文獻證實這類富含在蝦子、藻類中的營養素,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幫助。海洋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林翰佳表示,蝦紅素能降低強烈光線對視網膜的傷害。飲食控制膽固醇 僅占30%儘管膽固醇這三個字似乎與心血管疾病脫不了關係,但其實膽固醇是人體內荷爾蒙的主要來源,也是細胞膜的成分。李婉萍表示,這也是為什麼小朋友要多吃肉才會長大的原因,因為肉類的膽固醇有助於形成成長荷爾蒙,幫助小朋友長大。由於膽固醇對於人體有一定的重要性,就算不從食物攝取,肝臟也會自動合成人體中70%的膽固醇;換句話說,飲食只能控制人體中30%的膽固醇。李婉萍表示,蔬果中不含膽固醇,且富含植醇可以抑制體內對膽固醇的吸收,規律運動則可以增加好膽固醇,因此降低膽固醇的健康生活型態,仍脫離不了多蔬果多運動的老生常談。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晚報╱黃玉芳】 喝下午茶、吃甜點可以療癒心情,但高油、高糖、高熱量的甜點,卻可能導致膽固醇過高。養師說,一名60公斤的成人一天所攝取的飽和脂肪應低於10公克,但光吃一片奶油蛋糕,就可能超過一天的飽和脂肪量,讓壞膽固醇升高,長期嗜吃甜點,極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一般人的總膽固醇應維持在200mg/dL。其中,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造成血管硬化,應低於130mg/dL ;被稱為「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是血管的清道夫,應超過40mg/dL。酸甘油脂則是食物中脂肪的運輸工具,過高容易造成脂肪肝,應維持在200mg/dL。 台大醫院營養室組長陳珮蓉說,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飲食會影響血脂,含糖量高的果凍、飲料,會讓血糖上升、三酸甘油脂偏高;製作過程添加大量奶油、全脂奶、蛋黃的蛋糕、酥皮類點心等,不僅熱量高,飽和脂肪含量也高,就會讓壞膽固醇升高。陳珮蓉舉例,一片切成扇形的奶油蛋糕,熱量就有300到500大卡,以一個成年人一天約需1500到1800大卡熱量計算,吃一片蛋糕,就等於半餐的熱量。她建議吃高熱量的蛋糕、甜點,最好多人分食一盤,不要自己獨享,搭配的飲料也最好不加糖、奶精。要從改變飲食習慣降低膽固醇,陳珮蓉提出十個原則,就是「6要減少」、「3要取代」、「1不可少」。不少人吃燕麥降低血脂,陳珮蓉說,燕麥屬於纖維高的全穀根莖類,但吃的時候,仍要注意攝取份量,不能無限制地吃,否則熱量還是會過高。另外,建議養成運動習慣,運動有助於調整血脂比例、降低壞的膽固醇,同時還能提升好的膽固醇,讓血管更健康。 ※延伸閱讀》‧壞膽固醇刺激 血管易逐漸變窄…‧怎麼吃 才能降低壞膽固醇?‧「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差異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 昆士蘭大學研究指出,魚油確實有助心血管健康,椰子油則無好處。磷蝦油也不錯,只是較昂貴。昆士蘭大學心血管醫學副教授大衛·克魯宏表示,關於椰子油的傳言愈來愈多,包含降膽固醇,改善失智等,但從實證上來看,這些都不成立。椰子油、魚油等各種油類優劣,一直受到關注。學者表示,椰子油九成都是飽和脂肪,對心血管並無益處,故平時飲食不考慮使用椰油。至於保健食品中近來很紅的磷蝦油,保健效果與魚油類似,但不會比魚油更好。如果民眾要選擇磷蝦油,不必考慮有機、野生等術語,因為大部分磷蝦油原料都來自野生磷蝦。學者建議,不要看到植物油就認為較健康,例如棕櫚油、椰子油的飽和脂肪酸比例很高,過量攝取,恐不利心血管健康。但無論哪種油,還是需要低溫處理。高溫加工萃取的油脂易變質;低溫冷壓萃取有益的油才較適合適合人體吸收。富含油脂的魚如鱈魚、鯖魚、沙丁魚,香魚等可適量補充,其中的油脂有利健康。堅果的不飽和脂肪酸相當豐富,例如核桃(胡桃)有蛋白質、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醣類等,並含有微量元素及維他命、卵磷脂,對腦部血管與健康有益處。傳統醫學認為「胡桃令人能食,通潤血脈,骨肉細膩。」從現代來看,它的確對血管健康有益處。另如松子、南瓜子及腰果等,含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植物固醇、維生素E及鎂,可減少腸道中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濃度,有益於心血管的健康,幫助維持腦部血管的暢通。不過,由於油類是熱量的來源之一,補充這類油脂時必須減少或取代原本食用的脂肪,勿以為這類油脂應大量攝取,以免過度增加熱量吸收。北市聯合醫院中醫師林在裕表示,據臨床觀察,攝取優良油脂對皮膚、頭髮的健康有幫助,常吃油炸食物則易掉髮。【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 光線刺激能幫助中風後大腦恢復。當腦部血管拴塞時,後端細胞會缺乏氧氣與養逐漸死亡,若損害部位不斷擴大,身體受影響功能也就越多,因此越早救治傷害越低,但是當傷害發生,就必須倚靠長期復健,才能逐漸恢復大腦功能,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光線刺激能加快恢復。研究團隊利用光線刺激大腦受傷老鼠,剛開始老鼠不能任意行動,連續光線刺激7天後,比起未有光線刺激老鼠行走距離更長,10天後行動速度明顯加快;研究人員認為,大腦神經受到破壞後,需要重新連結,才能逐漸恢復原有功能,在光線刺激下,加快神經連結速度,也讓老鼠活動能力復原迅速。研究學者GarySteinberg表示,當血管拴塞發生,大腦細胞開始死亡,藥物使用黃金期非常短暫,雖然復健可以逐漸恢復功能,但有可能耗費數年,若能夠縮短復原時間,光線刺激將會有巨大運用潛力,能夠想像將會有數百萬中風患者受惠,不論是家屬或病患本身,都可以早日回歸正常生活。英國中風協會ShamimQuadir博士認為,光線刺激治療想法非常有趣,未來能幫助眾多患者,但目前仍在動物實驗階段,實際運用還有一段路要走,但透過這項技術可以讓學界更瞭解中風後恢復機制,理解大腦如何重新恢復功能,或許未來有更多治療或復健方式。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醫病關係緊張解套有望。衛生署研擬「醫療糾紛處理法」與「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一旦醫病面臨醫療疏失,得先強制調解,有需要才上法院。不少醫師會採取防禦性醫療以自衛,醫界提出去刑責的聲音也愈發強烈。為此,衛生署研擬增列醫療法第八十二條之一,對醫事人員因執行醫療業務致病人死傷者的刑事責任,只以故意或重大過失為限。但法界或民間團體反對此草案,批評「重大過失」難以定義。為化解阻力衛生署法規委員會昨天研商醫療糾紛處理法和醫療事故補償法,做為配套;計畫下周將三法案送行政院審議後,排入立法院本會期。衛生署醫事處簡任視察周道君說,過去民眾因醫療疏失,常直接向司法機關提民刑事訴訟。醫糾處理法上路後,未來案件需先送縣市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由病人、家屬、醫事人員和公正人士先行調解,調解不成再行訴訟。對於保全病歷,醫糾處理法也明訂,醫院須在提出申請兩天內提供病歷給病人。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表示,醫院也會成立關懷及協調小組,當出現醫療糾紛時,協助病人先到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調解,不須上法院。民眾在意的醫療糾紛賠償金額。衛生署已從醫療發展基金,每年編列三億元提供生育事故補償,本月已實施。衛生署也擬「醫療事故補償法」,擬擴大補償科別,以醫師沒有醫療疏失的醫療事故為限,最高補償兩百萬元。周道君表示,初步將以外科手術、重大侵入性治療如心導管等,及麻醉科,為優先補償科別。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長朱顯光說,目前醫療訴訟曠日廢時,醫病常雙輸;各地衛生局雖設有調處委員會,審議醫療糾紛案,但人員素質不一,或常醫醫相護,功能不彰,樂見衛生署推出新法協助醫糾。「立意好,但緩不濟急。」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指出,藥品有藥害救濟法保障;但醫界常面臨醫糾病人「以刑逼民」,無限上綱要求賠償金額。美國一些醫院,醫師及病人在解說手術過程中就錄音、錄影,就是為了保障己身權益。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張家樂/南投報導】南投縣李姓男子去年7月車禍骨折就醫,經手術後,因肺部血管脂肪栓塞不治,死者家屬控告醫師業務過失,衛生署醫審會認定醫師沒疏失,醫師獲不起訴,家屬最近聲請再議。主治的梁姓醫師說,檢方已不起訴處分,家屬要再來一次,看診還要上法庭,讓他覺得無力又無奈。李姓男子因車禍左脛骨開放性骨折、右側橈骨閉鎖性骨折,去年7月12日下午2時送到醫院急救,經手術後轉進普通病房,病患出現反覆發燒、想吐頭暈、未排尿、嚴重咳嗽吐血等脂肪栓塞的症狀,醫師為病患打退燒針,三天後,因肺部血管脂肪栓塞不治。家屬認為,醫師應知道病人有脂肪栓塞的危險,要有因應措施或立即轉院,手術後也未將病人送加護病房觀察,因這些疏失才致命,認為醫師要負醫療疏失之責。衛生署醫審會的報告指出,脂肪栓塞的臨床症狀是呼吸短促、意識改變、皮下瘀斑和貧血,但李姓病患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情況良好,並無這些症狀;因為脂肪栓塞的發生率低,目前醫界不會把骨折手術的病人,送進加護病房觀察。何況,脂肪栓塞發病很快,李姓病患骨折手術引起栓塞,很難歸因於醫療疏失。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謝龍田/高雄報導】罹患肝硬化的鄭老太太因胃靜脈瘤出血,找一位「名醫」診治,醫師說要換肝才能根治,但她已逾排隊等候器官捐贈的年齡,無異「等死」。家人不死心,換醫院碰到醫師「不敢醫」;輾轉求助義大醫院醫學教育部長羅錦河,以「醫療三秒膠」治療,成功根治。羅錦河說,鄭婦的治本之道本來應該做「血管分流手術」,不過這種手術,病患體內的毒素無法經由肝臟排出,容易引發黃膽、腹水甚至肝昏迷等後遺症,嚴重的話,有致命風險。羅錦河使用俗稱的「醫療三秒膠」,利用胃鏡深入老婦研判出血的患處,把藥物打進血管,不到三秒就達到瞬間凝固、縮小血管的作用,很快就解除老婦胃靜脈瘤出血狀況。醫界稱「三秒膠」的組織修復凝膠源自歐洲,國內引進多年。羅錦河曾經針對靜脈瘤出血狀況,做過醫療三秒膠及結紮止血法的對照研究,發現醫療三秒膠效果較優,醫界引用比例不低。有人質疑,在血管注射醫療三秒膠,止血效果雖快,但憂心藥物阻塞血管,引發中風,羅錦河表示,這種機率在1%以下。75歲的鄭婦數年多罹患C型肝炎,衍生肝硬化。去年9月有天突然吐血,她到高雄一家大醫院就診,檢查出胃部有顆直徑約10公分的靜脈瘤。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蔡佳妤/台中報導】柬埔寨「象臂女孩」瑞君妮昨天抵達台中榮總,院方初步判斷她是血管異常,右手臂比左手腫大約四倍,近日內將先做磁振造影等檢查,以確認病因。兩歲的瑞君妮有十一公斤重,因右臂腫大,導致重心不穩,仍無法走路、站立,也常發燒,手指也出血。她的可憐遭遇經國際志工余慈薰回台尋找醫療資源,本報上月報導後,台中榮總決定接下治療的任務。瑞君妮和母親昨天首次搭機飛了三小時抵台,到台中榮總接受治療。母女透過翻譯說,母女首次搭機,都出現暈機,瑞君妮在機上也哭鬧,拿糖果哄她也沒用,下機後才展露笑顏。瑞君妮的母親對台中榮總願意救她女兒,一再表示感恩,「台灣人真是太好了」。台中榮總表示,為醫治瑞君妮的「象臂」,將由小兒血液、小兒感染、小兒心臟、小兒外科、小兒腸胃、整形外科等科別合作成立醫療小組,由榮總副院長李三剛擔任召集人。院方昨天給瑞君妮初步檢查,沒有出血狀況,心跳、血壓都在正常範圍,也排除心臟衰竭問題。小兒血液科主任張德高說,瑞君妮的右手臂比左手腫了四倍,初判是血管異常,但是否有動靜脈畸形,或是組織、骨頭肥大,需要進一步檢查。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柬埔寨「象臂女童」瑞君妮來台4周,原本腫脹的手臂經診療,已縮小五分之一,沉重負擔減輕了,瑞君妮學會走路,體重也增加2公斤,更重要的,瑞君妮找回2歲女童應有的天真與笑容。台中榮總高階影像中心昨天落成,飛利浦公司捐10萬元幫助瑞君妮與母親在台的生活開銷。瑞君妮家在柬埔寨北邊,她出生時手臂異常,生父遺棄這對母女,村落也不接納他們,直到國內義診團抵達當地,才安排到台中榮總。台中榮總小兒血液科主任張德高說,瑞君妮罹患罕見的先天血管分化不良合併骨肥大症,右臂血管缺乏彈性纖維與血管瓣膜,像是鬆掉的橡皮筋,血液流速變慢,造成手臂腫脹,淋巴腺也有類似問題,右肱骨過長,發生原因不明。醫師評估後,採取保守的內科治療,為瑞君妮的右臂束上彈性衣,施壓迫使血液、淋巴液流動,原本抵台時臂圍31公分,如今縮小到26公分,原本血小板低至9000,如今也恢復正常值,預計得再住院1個多月。瑞君妮就醫前,右手臂是沉重負擔,連走路都不成,症狀改善後開始學走路,體重也增加2公斤,她也學會用中文說「謝謝」、「再見」,可愛的大眼睛贏得醫師、護士關愛。瑞君妮的母親說,從沒想過陌生的台灣人可以愛她的女兒,愛到這種地步,謝謝大家的慷慨。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周宗禎/仁德報導】昨天醫師節,衛生署嘉南療養院醫師昨擔任「一日志工」來慶祝醫師節,十多名醫師、護理師到仁德社區為老人家義診。「希望讓自己有個不一樣的醫師節!」嘉療醫師們昨天與仁德村合辦「一日志工關懷服務」活動,提供健康諮詢、中醫經絡儀、心智量表檢測等醫療服務。村長王文道說,仁德村有很多老人家健康欠佳,很高興嘉療醫護人員能到村內提供專業醫療服務,希望未來能定期來關心老人家。護理科主任沈淑華指出,醫護人員很希望能讓社區父老感受到溫暖關懷,更希望能幫助老人家守護身體健康。除一般健康檢查,更針對父老的心智功能狀態,提供專業評估與諮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顏世卿表示,近來因日夜溫差大,心血管疾病易發生,顏世卿還解說「中風」及預防方法,教導民眾學習「是否已中風」簡單自我身體檢測,許多老人家都很感謝。參與的醫師表示,走入社區當一日志工,除服務在地民眾,了解社區父老需求,更能以輕鬆方式帶動民眾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況。醫師說,今年醫師節真的很不一樣,透過社區關懷服務,拉近了醫院與民眾距離,更落實嘉療成為「好厝邊醫院」的理想。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潘欣中/恆春報導】高雄醫學大學調查屏東縣恆春半島的醫療資源需求和服務品質,發現恆春地區每位西醫服務人數和全國平均值差距近3倍,急重症醫療資源更遠低於全國平均值,在地人赴外地就醫比例高,顯示恆春半島醫療資源城鄉差距確實嚴重。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去年針對恆春半島的6個鄉鎮進行調查,發現在需求面上,恆春半島赴外地就醫比例高、佔床比例低,在供給面,醫療人員人力不足,民眾對現有當地醫療院所提供的服務,信心不足。調查發現,全國每位西醫師平均服務人數為641人,恆春半島高出近3倍,每萬人口急性病床數,全國平均值是32床,恆春半島僅及一半;包括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車禍傷害等急重症的死亡率,均高出全國平均值,急重症的各項醫療資源也遠低於全國平均數。調查顯示,屏東半島地區病患赴屏東北部、高雄地區就診雖要多花1至2個多小時,赴外地就醫的比例還是偏高,到縣外住院的比例,甚至比縣內高出1倍;值得注意的是,屏南恆春半島病患到縣外看心臟血管科的有7000多人次、屏北地區有4000多人次。高醫建議改善之道,除強化現有醫療設備、增加醫護人力,可委託距離近、有經驗的醫學中心經營;另外,以現行健保給付制度,對有經驗的資深專科醫師,「下鄉」誘因不大,衛生署應該因應偏遠地區需求做調整。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蔡育如/新竹報導】為了嘉惠更多竹苗地區心血管病患,署立新竹醫院耗資4千萬的第2心導管室,加入營運,為新竹地區心血管照護寫下新的一頁。心臟科主任吳志成指出,這幾年新竹醫院導管室已不敷使用,尤其是血管內治療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應用範圍更加廣泛,因此,署新從去年始籌劃成立第2心導管室,經過10個月的籌備、施工與測試,終於在年初加入服務病人行列。院長陳文鍾表示,第2導管室成立,絕對不只增加服務量,且提升品質,透過設備升級,署新除培養並引進各方面心血管疾病治療人才,也會引進最新治療技術,像是心房纖維顫動的電燒治療、放置心臟內電擊器等。他表示,署新今年已經成為竹苗地區唯一心臟專科訓練醫院,也開始著手訓練心臟專科醫師,未來署新將發展小兒心導管手術,並加強與清大、交大與工研院等學術單位合作,提升新竹地區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及診療水準。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以後到醫院做電腦斷層或血管攝影檢查,民眾不必再自費使用顯影劑。健保局表示,2月起,取消適應症限制,全面給付安全性較高的非離子性顯影劑,若還有醫療院所收費,民眾可以向健保局申訴。健保局今天公布今年四項與民眾就醫權益相關的新措施。其中健保將全面給付非離子性顯影劑。健保局醫管組長蔡淑鈴表示,以往民眾做電腦斷層或血管攝影時,醫院會請民眾自費約1500元,使用副作用較低的非離子性顯影劑。但從2月1日起,健保局取消適應症的限制,均可給付,醫院不得要求民眾自費,預估一年健保多支出4.5億元,全年有20萬7000人受惠。 婦兒外科診察費提高1成7同時,針對 皮膚科、眼科等 「五官」科走紅,醫學生不願意選工時長、醫療糾紛多的婦、兒、外科,健保局今年調高了婦兒外科的醫師診察費,調高幅度達17%。並針對幼兒的門診診察費加成,從過去的3歲以下可以加2成費用,放寬到4歲以下。蔡淑鈴也說,診察費調高後,希望醫師不要吝惜給患者多一點時間,更細心問診。另外,今年也將先天性肌肉萎縮症患者,納入居家呼吸器的照護,不需要插管或氣切,即可享有健保提供的居家呼吸器醫療照護,一天給付900元,預計一年約有873人受惠。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7歲男子因車禍跌倒,手不幸被公車車輪輾過,整隻手掌只能以血肉模糊來形容;所幸,醫師巧手進行顯微手術縫合,輔以高壓氧協助傷口、骨骼癒合,不只擺脫截肢命運,還保留手部功能。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張舜程指出,交通、工安意外事故層出不窮,不乏嚴重肢體傷害,導致皮膚、肌肉、骨骼、血管及神經等不同程度損傷,甚至要截肢才能保命。三總曾收治一名20多歲軍人,因車禍兩腿遭輾,腿部組織壞死,險些要截肢。另一名男性機車騎士與公車擦撞,人跌落地時,公車車輪不偏不倚瞬間輾過他的手掌,也差點要截肢。接受高壓氧經治療後,兩人順利恢復肢體功能。張舜程說,高壓氧治療是近年常用的輔助治療工具,能有效改善患肢體存活與功能,每天進行1到2次、每次1到2小時。口、鼻吸入高壓、高濃度氧氣,能緩解組織缺氧、減少組織水腫,並增加白血球殺菌功能,加速骨骼細胞再生及血管新生,加速傷口癒合。但若術後復元不佳,仍有截肢風險。根據三總治療經驗,張舜程說,傷者生命跡象穩定,經評估,適合高壓氧輔助治療,在受傷48小時黃金時間內效果最佳。不過,健保對高壓氧治療設有嚴格給付條件,如果自費,2小時約要新台幣2400多元。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入圍五項奧斯卡的「127小時」,電影中男主角艾倫自行「斷骨」求救,連醫師都嘆勇氣可嘉。但主角在折斷手骨後,還能爬出山溝求救,許多網友表示疑惑。高雄市大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松彥指出,男主角利用槓桿原理折斷手骨,除了過人力氣和勇氣,關鍵在於善用工具先止血,才沒有造成嚴重細菌感染。「127小時」描述登山教練艾倫羅斯頓求生故事,他因意外跌落山縫內,被3、4百公斤巨石夾住右臂長達5天,最後自行折斷手骨,以鈍掉的小刀割斷皮膚和神經,爬出山縫獲救。林松彥表示,截肢手術一般都是麻醉後採用電鋸進行,男主角為了求生,將身體緊貼山壁,利用槓桿原理夾緊手骨再折斷的作法,若非得已,現實中很難見到。不過,男主角事先利用登山帶在斷骨處前方止血,斷骨後,又將不斷冒出鮮血的大血管處以布綁緊並覆蓋,避免細菌感染,是順利獲救的關鍵。林松彥說,當手臂前端阻斷血流超過兩小時,就會開始壞死,如果沒有適當處理,傷口細菌就會回溯至主血管,造成細菌感染,男主角在沒有任何專業器械情況下,果敢做出明快處理,這也顯示善於野外求生的專業。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蔡育如/新竹報導】署立新竹醫院成立細胞分子研究室,檢體或血液檢驗,不用再送到台北的分子檢驗中心,不但加快各項基礎醫學的檢驗及研究,對竹苗地區的患者將更省時便利。新竹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柯政昌表示,惡性腫瘤、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慢性疾病、B型與C型肝炎與肺結核等,嚴重威脅國人健康,各大醫院及學校陸續成立細胞分子實驗室,但竹苗地區的醫院此方面的研究相當缺乏。「成立研究室後,可以直接在新竹檢驗,節省很多時間」,柯政昌表示,過去檢體或血液都要轉送台北的分子檢驗中心,相當費時,未來研究室將提供竹苗地區檢驗及鑑定,更加省時便利。院長陳文鍾表示,基礎研究是醫療進步的根源,為提升醫療水準,前任院長張景年開始募款,一直到他接手,共募得1136萬元,建造臨床技能中心與細胞分子研究室,訓練醫師,規劃備用研究室、細胞培養室、細菌培養室、藥品室及暗房,希望造福竹苗地區民眾的健康。他說,研究室成立有助於支援醫師完成各項研究計畫,署新也和清大、交大簽訂研究合作計畫,相互支援儀器和人力,希望發現醫療新知,創新醫療技術,提升醫師專業研究能力,讓竹苗的醫療水準邁向新里程。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呂開瑞╱桃園報導】署立醫院採購弊案愈滾愈大,今天上午又有衛生署胸腔病院院長鐘威昇、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唐高駿,及署基心臟科主任林繼敏、新北市醫三重院區心臟科主任陳識中共4人被羈押。桃園地檢署偵辦署醫採購弊案行動,至今已有衛生署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6名院長、2名科主任及3名廠商等共12人被羈押。樂生療養院長李乃樞 10萬交保檢調追查署醫採購弊案馬不停蹄,上月羈押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基隆醫院院長李源芳、台中醫院院長邵國寧等人後,根據查扣帳冊和廠商供述,昨天第三波搜索,傳喚包括署立胸腔病院院長鐘威昇等4家醫院院長,陳識中等3名醫院主任及醫師等17人,其中樂生療養院院長李乃樞以10萬元交保,有的院長是以證人身分應訊。檢調查出,京鑽科技、宜德醫材和創世達實業公司,長期承包署立醫院的健檢中心、檢驗儀器和醫療器材標案,與各醫院關係良好,透過圍標、綁規格等,標走署醫器材採購。有院長家搜出裝滿錢牛皮紙袋根據檢調掌握資料,花蓮醫院96年採購3400萬元電腦斷層掃描儀器,當時院長鐘威昇涉包庇廠商;宜蘭醫院改制前,在92年採購700多萬的數位影像儀器也涉弊,現任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唐高駿是當時院長;基隆醫院心臟科主任林繼敏,92年辦理心血管檢測儀器採購案有問題,新北市醫三重院區心臟科主任陳識中也捲入檢測器材採購疑弊。檢調在蒐證時,查出鐘威昇、唐高駿和2名科主任,和3家醫療器材廠商都有疑似賄款的往來,金額在30多萬到100萬元之間,檢調在部分院長家中搜出現金及禮券,還有尚未拆封的牛皮紙袋也裝滿錢,一名主任家中的洋酒與萬寶龍名筆多到可以開店,有廠商廠商指控有官員對他們「吃夠夠」。偵訊4人都喊冤 否認收賄放水鐘威昇、唐高駿、林繼敏、陳識中等人在偵訊中都否認收賄放水,也未以綁規格協助廠商得標,聲稱是廠商誣陷,檢方認為有串證之虞聲請羈押,法院今天上午裁准。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賈寶楠、何祥裕、劉惠敏/連線報導】衛生署署立醫院採購弊案延燒!檢調昨天展開第三波搜索,傳喚包括署立胸腔病院院長鐘威昇等四家醫院院長,苑梅剛等三名醫院主任及醫師柯欣榮等十七人,漏夜偵訊中。桃園檢方指揮新北市調處,前往台南署立胸腔病院、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署立基隆醫院及樂生療養院等廿四處地點搜索,約談鐘威昇、樂生療養院院長李乃樞、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唐高駿、聯合醫院院長沈希哲等人到案。檢調在部分院長家中搜出大量現金及禮券,還有尚未拆封的牛皮紙袋也裝滿錢,一名主任家中的洋酒與萬寶龍名筆多到可以開店。秘密證人指出,某署立醫院一名主任很「敢」,採購八千萬的器材,前金後謝起碼拿走一千萬,根本是在「勒索」。衛生署副署長江宏哲表示,希望檢調能將署醫弊端清除殆盡,還署醫廉潔的空間。面對接二連三的偵辦,江宏哲不諱言署醫同仁「都快哭出來」,畢竟「長官出事,當屬下的會覺得丟臉」。 據調查,京鑽科技、宜德醫材和創世達實業公司涉嫌賄賂,長期承包各署立醫院醫療器材採購,昨天發動第三波行動。花蓮醫院九十六年採購三千四百萬元電腦斷層掃描儀器,當時院長鐘威昇可能收賄。宜蘭醫院改制前,在九十二年採購七百多萬的數位影像儀器也涉弊,當時院長唐高駿、現任放射科主任苑梅剛遭約談。樂生療養院去年採購超音波儀器,李涉嫌收賄。檢方認為基隆醫院心臟科主任林繼敏,九十二年辦理心血管檢測儀器採購案有問題,昨天再度約談他和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柯欣榮。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去年採購八千萬元心血管檢測儀器,心臟科主任陳識中昨天接受調查。桃園檢方今年三、四月展開二波偵搜,四名院長涉案遭收押,包括基隆醫院院長李源芳、台中醫院院長邵國寧、新竹醫院院長陳文鍾、嘉義醫院院長黃龍德。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簡慧珍、蔡佳妤/連線報導】遭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點名的長庚、彰化基督教醫院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昨天都否認自己「才不是血汗醫院」。長庚體系最高顧問吳德朗說,政府官員或當過官員的人,「不能黑白講」。以護理人員離職率來看,一般醫院高達百分之十二到十五,長庚只有百分之七;護理人員平均薪水達六萬八千多元,八千三百多張床,有七千七百名護士,工作條件並不差,「才不是血汗醫院」。護理人員高流動率,長庚表示,這是台灣各醫院普遍面臨的問題,長庚每年調薪百分之一點五到百分之二,也提供優渥年終獎金,薪資水準在同業間具競爭力。彰化基督教醫院發言人周志中表示,彰基在鹿港鎮增設鹿東分院、籌建員林分院,今年購入可精確掃描腫瘤和血管的新儀器;另打造乳房X光篩檢賓士巡迴車,深入中部縣市為女性朋友服務。周志中說,彰基是教會醫院,有一定使命,以醫學中心醫療品質和服務水準,支援雲林、二林、南投等偏遠地區民眾的醫療;楊前署長指彰基是血汗醫院,「彰基謝謝他的指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主任秘書吳錫金表示,醫院附屬在大學之下,若有盈餘都用在學校和醫院長期發展上,但仍以病人、改善服務品質為主,這兩項都需要經費。吳錫金表示,醫院仍有部分經費用在增聘護理人員和調薪上,醫護人才荒是全國性問題,每間醫院都缺人,院方與楊前署長在認知上可能有差距,也許是用在人力上的經費,未達到楊前署長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