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健康百科.百病漫談
多喝酒可讓身體保暖 真的嗎?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整理;台北榮欣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解答】 正解:天冷時,喝一點酒的確可以讓血管擴張,進而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尤其是臉部的微血管擴張,會讓人有一點溫暖的感覺;不過,這是在少量飲酒的情況下,才有保暖的作用,如果喝酒過量,反而因為酒精把體內的熱量帶到全身,反而會有散熱、降溫效果。●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身體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2009/12/29 聯合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健康百科.百病漫談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整理;台北榮欣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解答】 正解:天冷時,喝一點酒的確可以讓血管擴張,進而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尤其是臉部的微血管擴張,會讓人有一點溫暖的感覺;不過,這是在少量飲酒的情況下,才有保暖的作用,如果喝酒過量,反而因為酒精把體內的熱量帶到全身,反而會有散熱、降溫效果。●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身體健康,未成年請勿飲酒【2009/12/29 聯合報】
2014-09-23 該看哪科.皮膚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經常淋雨、很少洗頭髮的人,是否會因此容易掉頭髮?台灣中醫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以傳統中醫來看,這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現代社會環境中,由於汽機車、工廠排放大量的廢氣,飄至空氣中之後又隨著降雨落在地面上,如果淋在頭髮上就會影響到頭髮毛囊,同理,油脂也會影響到毛囊。翁瑞文醫師指出,不乾淨的雨水、油脂都會阻塞毛囊,而毛囊阻塞造成脫落、頭部血液循環不良、頭髮得不到滋潤等問題,以致於造成容易掉頭髮的現象發生,建議採取按摩的方式來按摩頭皮,有助於減少掉頭髮的機會。翁瑞文醫師進一步指出,在「養生十六宜」中有記載,髮宜常梳,常疏頭髮有助於頭髮新生,避免掉頭髮,也讓頭表血液循環變好。傳統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避免發生阻塞情形要經常按摩頭皮,可順著經絡走向用手指指腹由前往後梳頭髮,可改善頭表血液循環,讓頭髮得到滋潤。中醫認為,當腎氣不足時容易有白頭髮,反過來說,當腎氣充足時頭髮容易烏黑,而脾胃跟營養的輸送有關,所以要讓頭髮烏黑亮麗、減少掉頭髮的機會,建議可從補養脾胃、腎著手。中醫也有所謂「髮為血之餘」的說法,除了補養脾胃、腎之外,也應考慮到補血。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老人照護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鄭涵文/報導】邱爺爺摔斷肱骨,住院一周後,原本行動自如的雙腿變得軟趴無力;張媽媽腳踝水腫,聽信偏方,腫脹更嚴重。水腫、行走無力,很多人認為是自然老化現象,但若置之不理,可能導致行動快速退化,身體機能喪失。千萬別讓下半身的行動力,影響上半身的健康。襪子愈來愈緊,鞋帶愈綁愈鬆,但腰帶卻沒有變鬆,難道四肢也會變胖?不少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可以用指頭壓壓自己的腳,如果皮膚凹陷不會馬上彈回,不是變胖,其實是下肢水腫。下肢水腫是長者生活上常見的煩惱,但下肢水腫是「果」,造成的「因」卻有很多。好好的一雙腳為什麼會積水?這是因血液中含有其他水分,一旦血液循環不良,體液受到地心引力影響,就會堆積在身體下方造成水腫。水腫也是其他疾病徵兆,腎臟、肝臟、心臟、藥物等問題都可能與下肢水腫有關。下肢水腫可能原因●肺臟心肺功能通常有連帶影響,長期肺氣腫的患者,通常合併有心臟方面的問題,心肺功能不佳也會造成局部下肢水腫。●肝臟肝臟是人體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器官,肝功能不好尤其是肝硬化病患,由於蛋白質不足,影響血液滲透壓,造成水分往血管外流去了不該去的地方。這些水分如往下肢跑,就是下肢水腫;往腹部跑就會造成腹水。●腎臟談到水腫,多數民眾總是聯想到「敗腎」。到腎臟泌尿科問診,腎功能不好確實會造成水腫,但並不是多數民眾水腫的原因。腎功能不好會有蛋白尿問題,尿液會有泡泡存在,水分與鹽分無法從尿液中排除造成水腫。●心臟心臟是人體最大的幫浦,一收一縮把血液送往全身,一旦心臟功能出問題,血液自然無法回流全身,下肢距離心臟遠,血液循環更加不良,下肢水腫的情況自然常見。●久站久坐 末梢循環差老人家最常見的水腫原因,包含需久站久坐的行業,也可能因靜脈曲張導致水腫。例如長途搭飛機,下肢血液因久坐沒有足夠動力回流心臟,這類水腫通常只要活動一下就可恢復。●飲食口味太重平時因為飲食口味太重而水腫者,也不在少數。高油、高鹽都會導致體內的鈉、鉀離子失衡,讓體內水分滯留。許多加工食品隱藏高鈉,常不知不覺吃下肚。●濕熱氣候影響下肢水腫也和天氣有關,尤其夏天的濕氣與熱氣也容易造成水腫。●藥物副作用除了靜脈曲張,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水腫原因,包含降高血壓與治療攝護腺藥物,其目的是讓血管放鬆,但一放鬆後、血壓變小,反而會影響循環,造成下肢水腫。另外,糖尿病藥物也可能出現水腫的副作用。●營養不良理論上營養不良的人,因蛋白質缺乏會影響血管的滲透壓,造成水分往血管外流到不該去的地方。但臨床上這類病患少之又少,目前台灣民眾最大挑戰不是營養不良,而是營養過剩。●其他原因包含手術後淋巴阻塞、下肢靜脈發炎、罹患血絲蟲病及體質因素等,都可能造成水腫。(諮詢╱新光醫院健康檢查中心主任江柏欣、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吳季如、台大醫院老人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開業中醫師張家蓓)
2014-09-23 健康百科.精神.身心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連續九天假期,多數人吃得太好,又少運動,醫師擔心,下周一開始上班,可能會有許多人出現周一症候群,倦怠、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建議民眾趁著周六、周日,好好收心,養精蓄銳,別再熬夜看電視、打電動。上班族的春節假期長,中小學生今年寒假更長達一個月,開學後,不少小朋友也會倦怠,不想上學。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學會理事長、署立桃園療養院院長陳快樂提醒,家長們這兩天盡量不要再帶孩子出遊,應陪孩子溫習功課,盡快恢復規律生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指出,大部分民眾過年期間,吃得好、運動少,體能一定變差,連帶適應能力也受到影響,陸續出現不舒服症狀。陳維恭預估,受到周一症候群的影響,下周一的急診病人一定會增加。倒不是因為倦怠、注意力無法集中而就醫,而是因為精神無法集中,導致發生意外,例如車禍或是工安疏忽。「許多人一放假,就不用大腦!」陳維恭指出,許多上班族放假時,多半從事「不用大腦的娛樂」,像是看電視、打電動,或是熬夜打麻將,這些都會造成血液循環變差。一恢復上班時,就會覺得渾身不對勁。如何避免周一症候群?陳維恭建議,這一兩天多喝水、多運動;即使天氣冷,也應在家裡做做體操,讓身體出汗,心跳加快,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如果還是覺得倦怠、注意力不集中,有些人會至醫療院所打點滴。陳維恭指出,打點滴確實可以讓加速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但恢復體能的最好方式還是運動,這一兩天早點睡、早點起床。 【2010/02/19 聯合晚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精神.身心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在學校、辦公室待一整天,午休時能小睡片刻,有助提振下午精神,但就著桌子趴睡,卻也有健康的風險,醫師建議,不妨坐著椅子靠牆仰睡,不然帶個小枕頭墊著也好。不少人有過這類經驗,趴睡時流了一桌子口水,很是尷尬;不然就是胃脹氣,醒來後猛打膈,還無法消掉脹氣;較嚴重則是頭壓在手肘上,手麻痠無法抬起或取物。臨床發現,40歲上班族利用午休趴桌睡,醒來抬起頭,左頸側忽然一陣刺痛,右側手腳使不上力,就醫後被診斷為頸動脈剝離;還有人因為趴睡壓到手腕掛的佛珠,引發顏面神經麻痺,都是真實案例。中醫師、國內養生專家莊淑旂曾呼籲學校,不要硬性規定學生飯後趴著睡覺,因為可能會壓到眼球,升高眼壓,還會導致頭部血液循環不順暢而頭痛。中國大陸這幾年已有學校,讓學生午休以臥睡代替傳統趴睡,吃完便當就搬動課桌椅,鋪著幾張報紙席地而睡,雖然「打地鋪」有礙觀瞻,但是總比趴睡後渾身不適來得好。養生保健學會理事長楊思標說,午餐後需較多血液流向胃腸道,若餐後隨即桌上趴睡,胃腸會受壓迫,增加蠕動負擔,所以會感覺胃腸氣,時間久了易造成胃炎。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簡文仁指出,趴睡可能會壓到手的尺神經和橈神經,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易有肩痛或無名指與小指痠痛;另外,趴睡時,肩膀和手肘彎曲,脖子更前傾近90度,頭歪一邊,可能會壓迫頸動脈,嚴重時引發中風。簡文仁建議,辦公室要是有沙發,能平躺著睡是最好;不然也可把椅子推著靠著牆壁,或放在枕頭,支撐頸部;實在沒辦法得趴睡,就帶小枕頭墊著,避免頭部壓到手肘,讓身體不會過度前彎,同時臉要換邊側擺,頸部才不會壓迫過久。
2014-09-23 健康百科.精神.身心
【聯合報╱記者凌筠婷/報導】部立彰化醫院復健科主任徐永南說,因為每一個人的頭形、脖子長度不同,不可能會有一個適合每個人用的枕頭,加上各人睡眠習慣有異,加強了挑選枕頭的難度。「如果真要講究起來,習慣側睡和習慣仰躺的人,適合的枕頭就不同。」他說,因為側睡時枕頭必須填滿肩膀和頭之間的空隙;但仰躺時,枕頭應該要填滿後腦勺部分的空隙,但人在睡覺時會翻身,仰躺和側躺可能輪流,因此很難一個枕頭都適用。另外,床鋪的軟硬度也可能影響,「沒有挑選枕頭的公式,只能自己試試看。」但一般來說,支撐性夠、透氣的枕頭比較好。▇不利循環長途旅行用頸枕 不宜從頭枕到尾坐長途飛機或搭車時,有些人喜歡帶個吹氣或是固定式的頸枕,徐永南和董懿容都認為,使用頸枕是可以的,但不宜全程使用。徐永南特別強調,他不建議整個長途旅程都一直戴著,「長時間使用,會影響頸部的血液循環。」應該要一段時間就拿下來,讓肩膀和脖子都休息一下。挑選時,要看後腦勺的高度,應該在後躺時能填滿後腦勺的空間。他說,頸枕的每個角度可能會有不同的厚度,因此民眾在挑選時,應該戴著坐在高背椅上試躺,只要不論後躺或側躺都舒適,那就OK了。
2014-09-23 健康百科.腦部.神經
【內容摘自《活腦力:77個好習慣活出不癡呆下半生》,作者Satoe Shimoda/譯者卓惠娟,尖端出版】總是不見天日的腳底。我們的腳底不僅支撐我們的身體,對於刺激腦部,也扮演很重要的功能。如果看看區域反射療法,就會發現腳底的反射區相當密集。所謂腳底反射區,是指連接身體各個部位末稍神經集中的區域。尤其腳趾對應腦部及自律神經的部分非常密集。因此,只要對特定區域進行拍打或是按摩等刺激,就能增加對應部位的血液循環。另外,形成腦部及身體神經細胞的幼年期及成長期,如果多刺激腳底,也可以使神經細胞增生。能夠驗證的實例中,最有名的是鈴木一朗。眾所周知,他之所以擁有超出常人的棒球才能,主要是因為從小接受父親的訓練,但據說他的父親從鈴木一朗幼年時期,每天都幫他按摩腳底將近一個小時。因此,有人推測這可能也是他具有超出常人的運動神經及瞬間爆發力的緣故。基於這樣的理由,為了鍛鍊出活力腦,我們就來按摩腳底吧!自己進行腳底按摩雖然也很舒服,不過,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是光著腳滾動高爾夫球。高爾夫球的硬度及大小,對於腳底反射區的刺激恰到好處,既能按摩得很舒服,又能促進腦袋的靈活度。把高爾夫球貼著腳心,試著以腳部輕輕地前後轉動等,利用各種方式刺激。平時使用電腦,或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時,只要想做隨時都可以按摩,相信一定很容易成為每天的習慣。※延伸閱讀》‧大腦僵化 易罹患癡呆症
2014-09-23 健康百科.婦科
【聯合報/記者林宜靜/整理;義大醫院中藥科主任吳宗修/解答】 正解:並非不能洗頭,但洗完頭後,要趕快吹乾勿著涼;現代人因作息緊張或壓力過大,導致消化系統、血液循環或呼吸系統不順暢,如果身體疲勞或會經痛的女性,要多休息。【2009/09/01 聯合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骨科.復健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歲末年終,很多情侶及夫妻共度浪漫假期,但也出現不少男性的手臂,因為被另一伴當枕頭而麻痺。新光醫院神經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指出,這種手臂麻痺的症狀,可說是「周末夜狂歡麻痺」,因為大多數患者都是周末夜出門狂歡,手臂當枕頭,一個姿勢固定不變,時間久了,血液循環不好,當然出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毓禎最近就碰到幾例,一位26歲年輕人,假日帶女友出遊,夜闌人靜時,他讓女友的頭枕在自己手臂上睡著。隔天早上醒來時,被枕的手臂軟趴趴,舉不起來,嚇得立即就醫。另一位新手爸爸,一天晚上因受不了小寶寶不停哭鬧,獨自在客廳沙發上睡覺,以右手為枕。隔天起床後右手手腕及手指全都動不了,當下以為是中風,也嚇得馬上掛急診。王毓禎說,這些病患其實都出現橈神經麻痺的症狀,主要是手臂被壓迫太久,不是橈神經直接受到傷害,就是神經發炎或血液循環受阻,進而出現麻痺不適情形。大多數患者的症狀都算輕微,只需休息一陣子即可恢復,只有少部分嚴重患者,必須接受藥物或手術治療。連立明觀察發現,大部分嚴重患者都和酗酒或服用藥物有關,昏睡時間太長,一旦睡覺姿勢不良,手臂的橈神經遭到長時間壓迫,就會出現麻痺及傷害。
2014-09-23 健康百科.骨科.復健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經常手腳冰冷的人,在生活上有撇步暖和四肢。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吳俊賢表示,第一,首重保暖,氣溫降低的時候務必穿著暖和一點,譬如圍巾、口罩、背心、手套、衛生衣、襪子等,以達到保暖的目的;第二,可善用熱水泡腳外加按摩,溫經通絡、促進新陳代謝,同時改善足部至全身的血液循環。吳俊賢醫師舉例指出,第三,平時少喝或食用寒涼飲品,或是避開寒涼性的瓜果,尤其是婦女,在月經期間更要避免飲用冷飲。手腳冰冷者,包括水梨、柚子、葡萄柚、奇異果、椰子、橘子、西瓜、檸檬、香瓜、柿子、鳳梨、番茄、蓮霧、桑椹等水果最好少碰。吳俊賢醫師進一步舉例指出,第四,包括蓮藕、茭白筍、苦瓜、白木耳、黃瓜、大白菜、絲瓜、小白菜、竹筍、半天筍、香瓜、冬瓜、茄子、蘆筍、芥菜、荸薺、芹菜、菜頭等寒涼性蔬菜,手腳冰冷的人都應該避免食用這些寒涼性蔬菜,以免進一步讓手腳變得更冰更冷!第五,持之有恆運動有助身體血液循環更順利,以便產生足夠的熱能來溫暖四肢,同時增強抗寒的本錢,自然就可以在天冷時降低發生四肢冰冷的機會,很多運動都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以微微出汗的運動最好。第六,民眾可以藥膳食療來預防四肢冰冷,建議請中醫師確認屬於何種體質,再進行食療法改善體質,如此一來才能對症,增進療效,但民眾千萬不要道聽塗說,自己到藥房抓藥服用,因為這樣一來,很有可能身體還沒變暖卻把自己的腎臟給搞壞了!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骨科.復健
【內容摘自《全世界1/3的人都在腰痛:一看就懂!疼痛原因與改善秘訣》,作者伊藤和磨(原文作者:Itoh Kazuma),譯者劉滌昭,如何出版】持續性的壓力會造成肌肉硬化,連帶的血液循環停滯(缺血),也就無法獲得氧氣和營養的供應。這種狀態若是長久持續,疼痛物質(毒素)就會堆積,刺激神經線而引起發炎。這個發炎症狀就是疼痛的根源。腦部會使疼痛部位堅硬以保護它,但這樣反而促進肌肉更加硬化,使血液循環惡化,陷入惡性循環。
2014-09-23 健康百科.骨科.復健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近日冷氣團來襲,許多人會想去泡溫泉,不少人認為泡溫泉不但可以取暖,對風濕等疾病也有好處。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黃浩瑞提醒,年輕風濕患者發病時多半呈現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這類患者在風濕發病期間不適合泡溫泉,一旦泡溫泉,可能讓發炎加劇,膝蓋痛得更厲害。而年長風濕患者以冷痛居多,膝蓋局部血液循環比較不順暢,這類患者泡溫泉就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減緩冷痛不適。黃浩瑞醫師分析,臨床上許多年輕風濕患者為三十歲上下女性,多數是燥熱體質,身體較容易發炎,並出現口渴、嘴巴乾、拉肚子或大便硬等症狀,拉肚子現象屬熱痢,患者糞便味道往往很重,肛門易有灼熱感。年長患者出現紅腫熱痛者占少數,年長風濕患者多為虛寒夾雜體質,症狀以虛症為主,患者大多怕冷、畏風,局部循環比較差,關節也較容易出現局部變形,以冷痛為主,關節活動也常受限制。一旦天氣變冷,症狀很容易發作、加重。中醫治療年輕風濕患者時,多以龍膽瀉肝湯、木防己湯等消熱藥治療熱症,避免風濕病情進一步惡化而出現變形。治療年長風濕患者,則可能以當歸地黃丸、桂枝湯系列幫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黃醫師提醒患者最好不要吃堅果、海鮮、香菇等發物,以免引發過敏反應。另外,年長風濕患者也要做好保暖工作,以免風濕病情惡化。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骨科.復健
【內容摘自《史上最有效骨盆操:一條毛巾就搞定!》,作者福銳記/譯者劉超,康鑑 出版】導致肥胖的原因各式各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骨盆或骨骼的變形。無論是骨盆外擴亦或是骨骼變形,往往會導致位於其內側的臟器不斷向下移位,從而形成小腹。作為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臟器移位勢必導致其功能受損,引發的代謝不暢會導致脂肪無法充分消耗;內臟淋巴與血液循環不暢,則會導致代謝廢物沉積體內而無法排出,日積月累就會形成毫無曲線的矮胖體型。作為支撐人體上半身與下半身的器官,骨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常各種不良的坐行姿勢,都會導致骨盆外擴乃至變形,輕則引發肥胖,重則導致全身骨骼變形。因此,為了保證骨盆緊縮不變形,平時就要養成正確的坐行姿勢,時刻注意用力拉伸背部肌肉,使上身維持挺直。
2014-09-23 健康百科.骨科.復健
【聯合報/記者莊旻靜/報導】 許多人電腦一用就是好幾小時,一站起來覺得肩頸僵硬,就猛力以360度旋轉頸子,這樣的動作在醫師看來,是不及格的伸展操。快速轉頸子 一點也不妙「不要長期維持相同姿勢。」台大竹東分院復健科主任張泰睿表示,常見的傷害就是長時間,以一樣姿勢動作,或是做出讓自己感到疼痛的姿勢。天主教仁慈醫院復健科組長陳英如也表示,不建議快速旋轉頭部,在做肩頸伸展操時,不適合「做到讓自己痛」,她表示,「動作愈大不代表愈好」,凡事量力而為。急性期疼痛 千萬別熱敷陳英如指出,頸部疼痛有急性期,在疼痛或拉傷後72小時內,不要熱敷或大動作按摩,以免造成二度傷害。陳英如表示,出現痛感,即有可能為發炎反應,此時若熱敷,促進血液循環或新陳代謝,反而有反效果。陳英如表示,在急性期過後,患者若需做頸部伸展操,不妨先用38度至40度熱水,熱敷頸部約15至20分鐘;若要再熱敷,需相隔兩小時之後再熱敷,較為妥當。緩 解 肩 頸 痛 的 穴 位 竹北市開業中醫師鄭阿乾指出,「硬頸」 症狀不少,包含痠痛、僵硬、頭暈、目眩、氣血凝滯等狀態,若以指按摩穴位,可舒緩不適及血路不通問題,不過若症狀嚴重,仍建議就醫。鄭阿乾說,風池穴位在頸後,頭部與頸部中凹陷處,左右各有一處,適度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並讓頭腦清醒、明目,改善鬱悶感。另外,位在雙肩外側中間的肩井穴也是左右各一,適度按摩,也可調理氣血、舒緩僵硬症狀。
2014-09-23 健康百科.骨科.復健
【聯合報╱記者凌筠婷/報導】案例故事:「我長期以來脖子和肩膀都是硬的,一落枕就痛好幾天。」彰化縣一名男子說,他以前有習慣性落枕,以為這是體質問題,但後來有人建議他換枕頭,他的頭和脖子不再懸空,居然就大大改善了睡眠品質。但是他喜歡的枕頭,老婆卻睡不慣,「我覺得乳膠枕太硬,但我老婆卻喜歡。」睡太熟或睡不好 都會落枕「睡太熟或睡不好,都有可能落枕。」部立彰化醫院復健科主任徐永南說,落枕其實就是頸椎旁兩條肌肉扭傷或拉傷,若是睡太熟,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或是睡不好在床上翻來覆去,都有可能因此拉傷脖子的肌肉,造成落枕。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中醫師董懿容也說,落枕的原因大多是姿勢不良,或壓力過大而睡不好,都可能使肩頸部的肌肉錯位或發炎,造成肌肉緊繃而疼痛;現在低頭族群多,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也可能因為維持一個姿勢太久,成為落枕高危險群。血液循環順暢 能減少落枕要改善這個問題,董懿容認為民眾應該時時讓自己的血液循環順暢,平常雙手互扣,往前伸直以左右平均的力道伸展;幾分鐘後再往後伸展,或是左右兩側伸展,放鬆肩頸部和肩胛骨附近的肌肉,避免肌肉緊繃。要避免落枕,枕頭是否適合,也是重要的因子,但徐永南認為:「要挑到一個完全適合的枕頭,非常難。」猛換枕頭? 其實是舊傷沒好徐永南說,許多人都認為落枕不用治療,久了就會自己好,以至於很多人的落枕問題都沒有完全恢復,「並不是感覺不痛了,就表示落枕好了。」而這些人也會覺得「怎麼常常在落枕?」他說,其實這些人不見得需要換枕頭,而是需要好好做治療,把舊傷治好。「一開始可以冰敷緩解,但急性期過後還沒好,就要改熱敷。」徐永南認為,民眾若有落枕症狀,就要及早冰敷或熱敷,也才不會留下復發的病根。董懿容也建議,症狀發生初期不要硬是轉動脖子,可以按壓頸椎和後腦勺交界的風池穴,或是肩膀和脖子中間的肩井穴、手腕附近的外關穴,若症狀嚴重,也可以找醫師針灸,都可以緩解急性症狀。「但其實改善氣血循環,落枕也比較容易好。」董懿容說,若民眾早上發現自己落枕,可先按壓穴道緩解疼痛,下午時快走2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發熱之後,再輕輕轉動脖子,加上伸展操,也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法。※延伸閱讀》‧挑選枕頭 要填滿後腦空隙‧落枕/痠痛別甩脖子 小心傷更重‧「永」字八法鍛鍊脖子 可防落枕
2014-09-23 健康百科.耳鼻喉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常打噴嚏,可透過按壓、揉鼻、熱敷來改善。台北縣中醫師公會理事宋和乾醫師表示,若民眾的鼻子經常不舒服、打噴嚏,可經由指壓穴道、揉鼻及熱敷等方式來改善症狀,但如果鼻子已經很不舒服、症狀很嚴重時,還是找醫師診治一下才能徹底改善。宋醫師指出,冬天時,有些人的手腳容易出現冰冷的情形,這代表人體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同樣地,鼻甲黏膜也會循環不暢,所以必須想辦法來改善末稍血循,讓「冷底」的鼻病患者能變成「有熱氣」的血循體質,進而改善鼻病所引起的各種不適症。基本上有三個小撇步,第一個撇步就是指壓臉部的人中、迎香,以及耳朵的聽宮等穴道,利用手指頭按壓穴道,用指甲掐按耳朵的聽宮穴,用這樣的方式就能夠抑制打噴嚏,讓鼻塞漸漸恢復暢通。若能夠經常按壓這些穴道,將有助於暢通鼻甲內血液的血流量。宋和乾醫師進一步指出,第二個撇步就是利用食指反卡在中指背側上,用中指的第一節、第二節間的指腹進行搓揉的動作,順著鼻外側鼻線兩側上下來回搓揉,大約一百次左右,屆時將感到發熱,用這種方式能抑制打噴嚏,同時促進鼻甲的血液循環,可跟指壓穴道一起做,適合在早上起床時、晚上睡覺前進行,但搓揉時不能橫向動作。第三個撇步是做鼻子熱敷,用乾的熱毛巾或濕的熱毛巾來熱敷鼻子。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耳鼻喉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一名五十多歲婦人過年時用手機聊天拜年,她說話筒不斷傳出突然變大的嗶啵爆裂聲,婦人不以為意,仍講了一個多小時,沒想到隔天左耳聽不清楚,就醫發現聽力損傷。振興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力博宏表示,婦人說耳朵像隔層紗,聲音感覺矇矇的,檢查沒有病毒感染,研判應是突發性噪音型聽損,左耳聽力損失約五、六十分貝,面對面須大聲講話才能聽見。醫師開給婦人類固醇、減少神經發炎,又給血液循環促進劑及維他命B12,她才恢復正常聽力,但左耳仍會出現像蟬叫聲的耳鳴。還有一名四十多歲男子,過年期間在電子工廠值班,因不斷電系統一直發出像摩托車噪音的嗶嗶聲,男子兩天連續聽這些噪音,耳朵不舒服就醫,發現已有五、六十分貝的聽力損失。力博宏研判,不斷電系統音量可能達九十分貝,再加上天氣冷,血管收縮使血液循環變差,且值班未充分休息,男子聽力損傷才會這麼嚴重。「耳朵若感覺不舒服,別在同一地方待太久。」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主任蕭安穗說,人多、空間愈小,聲音易悶住,若耳朵覺得不舒服,應儘快離開現場。若聲音超過九十分貝,勿停留現場超過半小時;當音量大於一百一十分貝,勿待超過十分鐘。力博宏說,手機突然變大的啵啵雜音,可能超過八十分貝,國外研究顯示,每天用手機講話十分鐘,會增加七成耳鳴機會。
2014-09-23 健康百科.耳鼻喉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中藥搭配針灸 治療效果佳現代人壓力大,容易引發耳鳴重聽,醫師建議不妨試試中醫治療。中醫師表示,若耳朵和聽神經都沒有發生病變,患者大多只是耳內血液循環不佳,輔以中藥與針灸治療,依病況不同,聽力可於3至6個月逐漸恢復,改善耳鳴症狀。一名45歲女性患者,左耳夜間耳鳴持續4年多,今年健檢發現聽力異常衰退且有耳鳴症狀,經過X光、MRI、腦波等檢查,都沒發現異常,因此向中醫求助。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任江裕陽表示,這位患者聽力持續惡化,吃西藥不見好轉,且有心悸、胃腸不舒服現象,因此到中醫求診。由於耳朵和神經沒有病變,研判恐是患者平時太過勞心,壓力太大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影響耳內血液循環,因此引起耳鳴、聽力下降。江裕陽表示,耳鳴是一種主觀症狀,有人覺得很大聲、日常生活受不了,有人卻覺得還好,可以和耳鳴和平共處。中醫以小柴胡湯治療,並在翳風、中渚等穴位針灸治療,患者經中醫治療3個月後,聽力逐漸恢復,且耳鳴狀況也獲得改善。醫師表示,經絡是氣血聯繫臟腑和全身的通道,中醫治療耳鳴時,使用藥物和針灸疏通經絡氣血,讓耳鳴症狀獲得緩解,但提醒患者治療需有耐心,因為症狀是逐漸改善不是立即見效痊癒,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顯著。 建議多按摩 增進血液循環中醫師也提醒,現代人壓力大,應盡可能放鬆肩膀,多做繞肩或轉頭運動,也可多按摩耳朵部位,增進血液循環,避免惱人的耳鳴上身。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報導】▇ 護眼首部曲眼睛體操做護眼操之前,雙手先洗乾淨,切忌直接按壓或搓揉眼球。陳彥廷說,熱敷雙眼促進血液循環,可為護眼操效果加分,通常熱毛巾或蒸眼器熱敷2到3分鐘,就能促進血液循環。如果人在辦公室或戶外,陳彥廷建議,可雙手互搓5分鐘以上,直到手指和手掌發熱,才開始做護眼操。第一招/切換視焦1.看1公尺內的近物10秒鐘。2.輕鬆看遠方10秒鐘。3.兩個步驟輪流,做3到5分鐘。功效:訓練睫狀肌的肌力。第二招/轉動眼球張開雙眼,依序看上、下、左、右,可加快速度,做15到20秒。功效:訓練眼外肌,運動每條肌肉,保持肌力均衡。第三招/眨眼睜眼1到2秒再閉眼,不必加速,做15到20秒。功效:訓練眼輪匝肌力,刺激分泌淚液,排除淚管阻塞,可改善老人乾眼症。陳彥廷建議,全套護眼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效果最好,感到雙眼疲勞,可加做一次。如果很忙無法一次做完全套,可分開做,至少三招,每天各做一次。※延伸閱讀》‧護眼二部曲/按摩十穴位 護肝腎也養眼‧護眼三部曲/補氣養眼茶飲
2014-09-23 健康百科.皮膚
【內容摘自《 姐妹知心話:每個女人都該知道的77個保養心事》,作者蔡翠敏、吳純佩、張慈珊,書泉出版】我們也可以搭配眼部按摩手法,改善眼周血液循環的問題,因為眼周肌膚較為柔嫩,要用指腹貼合著眼球凹陷處、由內向外輕輕按壓,眼球上下亦以同樣方式進行按摩。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報╱整理/記者張嘉芳】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黃金救援時間是3小時。患者3小時內若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約三分之一可恢復功能。一旦發病超過3小時,建議先觀察,維持血液循環;此時勿施打血栓溶解劑,以免阻塞血管一下子打通,血流瞬間衝力太大,恐增加腦出血機率。諮詢 : 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諮詢新光神經內科主任陳威宏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發生意外如車禍常會發生大出血,患者經過治療後仍需進行調養,否則恐怕會產生後遺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因為車禍而求助於中醫的病患往往是為了處理後遺症而來,以血液循環問題的後遺症來說,傳統中醫多以活血化瘀、補養藥為主,再配合針灸療法來加以改善。血液循環出現不良常常都是因為患處在生理修復過程中受到患處血液循環變差所造成,最常發生在局部出血的情況,病人會感覺到肌肉僵硬或痠痛,且症狀會受到夜間循環較差而有日輕夜重的分別,經過活動後血液循環會比較流暢,症狀會趨於緩和。呂庶熙醫師指出,治療上,適合使用中藥方劑與針灸療法加以治療,剛開始會先給患者服用活血化瘀藥,等到症狀穩定後佐以補養性的藥物,例如疏經活血湯、人參養榮湯、正骨紫金丹等皆是常用的方劑,再視個別患者病情配合使用單味中藥材。呂庶熙醫師進一步舉例指出,加上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功效的川芎;能夠行氣破血,散結止痛的莪朮;有止血止痛,活血化瘀作用的川七;具有活血去瘀,排膿止痛功效的丹參;能行氣解鬱,化瘀止痛的鬱金;能調氣活血,舒筋活絡的乳香;具有活血散瘀,利氣止痛作用的延胡索等中藥材。針灸療法常用來治療病患的麻、僵、痠痛等症狀,其中以在患處施針的阿是穴是最常用的穴位。所謂阿是穴是以痛處為穴,又稱作壓痛點、敏感點、反應點。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2-1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內容摘自《百病起於寒》,作者/進藤義晴、進藤幸惠,方舟文化出版】 如果手腳或下腹部等身體位經常感覺冰冷畏寒,這是「寒性體質」。女性的下腹部有子宮及卵巢,比男性的下腹部多了更多臟器、結構也更複雜,因此很容易因為寒氣而造成老舊血液淤積。一旦出現淤積,就會導致性器官功能下降,老舊血液更難排出的惡性循環—這也是造成不孕症的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寒性體質是女性特有的問題,但「寒氣入侵」卻和性別完全沒有關係,很多男性也經常會出現手腳冰冷的問題。 當體內寒氣過重、造成身體不適,就很像河川受到髒水及垃圾污染,如果不斷掉源頭,再怎麼拼命撿垃圾或淨化污水也只是白費功夫。身體也一樣,如果不排除寒氣這個病源,體內只會不斷受到污染,最後導致疾病。 上、下各附上簡單的自我診斷表,就讓我們一起來積極排寒,努力促進血液循環,排出體內堆積的老舊廢物及疲勞物質吧!
2010-02-0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睡前腳泡熱水好入眠。老一輩常說:「腳要熱,頭要涼,睡得好」。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張盈瀅表示,用熱水洗腳或泡腳,有助於刺激腳底穴位,進而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讓氣血運行更順暢、引氣下行,最後人體將會感覺很舒適,自然有助於幫助入睡。張醫師指出,其實古早以前民眾就懂得用熱水洗腳,所以民間才會有一句俗話說:「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去;秋天洗腳,潤肺濡腸;冬天洗腳,丹田溫灼。」這句話簡單的說出用熱水洗腳的好處,加上人的五臟六腑在腳底都有相對應的穴位,所以透過熱水可望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人的腳底有許多穴位,在人體臟腑的十二經脈中就有六條起於足部,由此可知腳底穴位的重要性,因為雙腳是足三陰之始、足三陽之終,同時分佈著六十多個穴位,若在睡前用熱水洗腳、泡腳,有助於刺激這些穴位,當穴位受刺激後,將可促進人的氣血運行、疏通全身經絡,進而達到去病強身或是滋補元氣的目的。張盈瀅醫師進一步指出,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因為腳底有大量的神經末梢與大腦密切聯繫著,透過熱水的刺激,有助於神經末梢對大腦皮層產生抑制的作用,再加上腳部血液循環加快後,人的腦部將會感到舒適、輕鬆,不僅能幫助入睡,甚至於還可望消除疲勞。【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