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1 健康百科.兒科
對付難纏中耳炎 預防勝於治療
中耳炎堪稱幼兒國民病,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門診中,十位病患就會有一個小孩因中耳炎就診,但許多家長把中耳炎與感冒搞混,延誤就醫,使中耳炎產生的膿液淤積在中耳腔過久,嚴重者耳膜破裂,恐永久失去聽力。肇因鼻腔細菌 三歲以下帶菌率30%中耳炎是指中耳腔受到細菌感染化膿,引發疼痛不堪,好發5歲以下幼兒,中耳炎肇因主要來自鼻腔細菌,並非是外在不潔的水,如游泳池水或洗澡水等。研究顯示,三歲以下幼兒帶菌率為百分之三十,成人則不到百分之一。黃瑽寧表示,鼻腔細菌會透過鼻水等,經耳咽管流到中耳腔,幼兒耳咽管因未發育完全,又短又窄,細菌容易進入。有躺著喝奶、有過敏性鼻炎的孩子是高危險群,家中有人抽菸,也會讓孩子耳咽管彈性變差,也可能引發孩子中耳炎。抗生素亂停藥 積水未消影響聽力而中耳炎僅半數患者會有發燒症狀,臨床發現,多數急性中耳炎的孩子,常常自己摸耳朵,且突然焦躁不安、胡亂哭鬧、食欲不振等,中耳炎無法從外觀辨識,若孩子還不會表達,家人常會忽視症狀,沒有即時就醫。若中耳腔化膿嚴重,積液太滿可能讓耳膜破裂、引發慢性中耳炎,甚至影響聽力。目前治療中耳炎,可投以抗生素,黃瑽寧建議,一定要服完7到10天的療程,以免產生抗藥性,臨床常見家長讓小孩吃兩到三天的藥後,症狀減緩就自行停藥,卻不知中耳積水未消,若積水時間超過三個月,也可能影響聽力。復發率五成 可考慮施打疫苗罹患中耳炎後,復發率高達五成,使用抗生素的副作用多,輕則拉肚子,嚴重出現抗藥性,黃瑽寧建議家長,預防勝於治療,兩歲前為幼兒中耳炎好發高峰。引發中耳炎的細菌以「肺炎鏈球菌」和「不分型嗜血桿菌」為主,目前公費疫苗已涵蓋「肺炎鏈球菌」,建議家長可與兒科醫師討論,自費施打含「不分型嗜血桿菌」的中耳炎疫苗,建議一歲之前或一歲後至少施打兩劑,以減少罹患中耳炎的機率。黃瑽寧提醒,首要應從根本改變環境,如不再躺著喝奶、家人戒菸,幼兒最好三歲以上,抵抗力發展較好再上幼兒園,以免反覆感染,增加罹患中耳炎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