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水梨/達人秘訣DIY 皮與籽同打能量加倍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示範達人/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 陳月卿】秋天溫差大,氣候乾燥,宜潤肺養身。中醫認為白色的蔬果有潤肺之效,而秋季正好盛產白柚、水梨等補氣潤肺的蔬果,可以適時享用。而水梨潤肺止咳的功效主要在於皮和籽,所以用水梨打汁或漿時,最好連皮帶籽。另外,燉煮水梨時,可加入像是桂圓肉、老薑等補血去寒的食物一起燉煮,有補氣血及幫助寒熱平衡功效。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示範達人/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 陳月卿】秋天溫差大,氣候乾燥,宜潤肺養身。中醫認為白色的蔬果有潤肺之效,而秋季正好盛產白柚、水梨等補氣潤肺的蔬果,可以適時享用。而水梨潤肺止咳的功效主要在於皮和籽,所以用水梨打汁或漿時,最好連皮帶籽。另外,燉煮水梨時,可加入像是桂圓肉、老薑等補血去寒的食物一起燉煮,有補氣血及幫助寒熱平衡功效。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高油、高鹽與甜食類食物,容易造成情緒煩躁加重,產生中醫所說的「陰虛」症候。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高油、高鹽與甜食這類食物,屬於中醫的「躁熱」類食物,吃太多易產生「陰虛症候群」;包含常見出現口乾、嘴破、睡不好,五心煩熱等現象。中醫師林高士表示,高油、高鹽與甜食,相關的炸烤、冰冷等食物,都可歸類在偏躁熱的食物,吃多了進入人體,都會使得身體躁熱增加,吃多了容易造成精神亢奮;產生所謂的「陰虛」症候群,包括常見出現口乾、嘴巴破,睡眠差,手足心熱,五心煩熱,情緒特別難以控制的情況。中醫調養上,主要針對「陰虛火旺」現象,常見患者表現因為長期飲食影響,舌質舌苔也可明顯出現偏紅的顏色,舌頭則明顯少舌苔,調理上可用甘露飲進行加減。林醫師表示,除了情緒影響,有些人也可能出現「肝腎陰虛」現象,伴隨腰痠背痛,睡不好,嘴巴破,口乾,可用知柏地黃丸系列調理。還有些人則會有「夾濕」現象;出現「肝經夾濕」,火氣大,消化道差,肚子易脹氣的現象,藥方可用龍膽瀉肝湯、柴胡疏肝湯調理。穴道治療部分,醫師指出,針灸可取內門、神門、曲池、三陰交等穴道,有助於安神、穩定情緒的作用。醫師提醒,除了情緒影響,垃圾食物含有高熱量、高油脂,吃過多,對於人體代謝、體重控制也有嚴重不良影響,應節制攝取。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豆漿、黃豆製品吃太多會降低懷孕機率?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黃豆製品本身富含蛋白質,營養成分高。就中醫觀點,黃豆性偏寒,如果是體質為子宮較偏明顯虛寒者,攝取量才需要較注意。或者天冷食用時,可搭配溫熱食物即可。對於黃豆製品是否可能影響男性賀爾蒙生成?中醫師林高士表示,黃豆含有異黃酮素、植物動情激素,但成分對於男性賀爾蒙影響並不大,一般人也不太可能攝取到超過的量,其實攝取黃豆製品不用過於擔心。中醫認為,懷孕較應該避免太寒冷、偏寒性的食物,如果女性下焦較寒冷;子宮虛寒,就不易受孕。常見表現出易疲勞,怕冷,體力差,都易影響受孕。偏寒食物像是水果西瓜、哈密瓜、奇異果、火龍果都是,尤其體質本身虛寒、虛證明顯者,應儘量少吃。林醫師表示,中醫對於「虛證」體質調養辨證部分,針對「脾腎陽虛」者,可見消化功能差,腰痠背痛,四肢冰冷,藥方可用右歸丸調養。而「肝腎陰虛」者,可見易上火,睡眠不好,口破口乾現象,可用知柏地黃丸調理。「肝氣鬱結」者常見兩側脅肋疼痛,睡眠差,臉紅,氣上衝頭部,可用加味消遙散調理。穴道治療部分,醫師指出,可針對腹部穴道採取灸法,幫助溫熱,如針對下腹部、骨盆腔附近,可取血海穴、關元穴調理。還有上火明顯者,則可取三陰交穴調理。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一名婦人煮了一大鍋人參補湯,準備與親友共享,最後還剩下很多,捨不得倒掉,便決定自己吃完,結果卻出現莫名心悸。中醫師陳贊文在一場講座中表示,門診中曾有一名婦人,某次食用大量人參湯,結果莫名心悸,1分鐘心跳超過200下,趕緊送醫,但後來反覆檢查,未發現任何異常,還曾轉至精神科,最後尋求中醫科的協助。中醫師陳贊文表示,婦人當初的確可能因吃了太多人參而心悸,但心臟本身可能沒太大的問題,或許第一次心悸後,心裡感到緊張,才反覆發作,最後醫師還得開導這名婦人,才逐漸平復患者的心情,病情漸漸改善。醫師表示,人參有強心作用,大量的人參是運用於快斷氣,「脈欲絕」的人,正常人一次飲用過多參湯,反而可能造成心臟跳動過速。體質適合,欲用之調養者,一次使用3至5錢已足夠。中醫師提醒,藥膳藥材的選擇,最好以屬性平穩的為主。不確定體質者也最好找先找中醫師診斷。【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民眾料理補品時常放入過量的高油肉類,中醫師郭奕德在一場講座中指出,有時可以蝦、魚替代肉類與中藥材搭配,較不油膩。中醫師郭奕德表示,無論是海產或肉類,使用上還是講求適量。中醫認為海產大都能補腎陽,海產中的蝦常與川芎、枸杞、何首烏等藥材搭配,適合年長腎虛者服食。蝦、韭菜、白果,羊肉、牛肉、核桃、栗子、桂圓在中醫被歸為溫性食材,認為腎陽虛者補充有助益。畏寒怕冷,食慾不振,排便稀軟等虛寒體質可稍補充,但仍須以均衡為原則。中醫師郭奕德表示,無汙染魚類的優良脂肪取代家禽肉類脂肪,有助減少慢性發炎。藥膳方面,黨參、茯苓、玉米鬚、酸棗仁、枸杞等溫和藥材等可以搭配魚、蝦烹煮。較健康飲食型態的重點在於配蔬果、未精製穀類及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酸有助維持腦部血管暢通,未經精製的苦茶油等也有相當高的含量。未精製穀類則多含維生素B群及葉酸,均衡攝取有助改善血循環,另使用不飽和油脂來烹調或調拌沙拉,並且少食用飽和性脂肪,將有助於血管的暢通,也對老年人健康有助益。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吃燕窩進補,小心反而吃進亞硝酸鹽。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昨天公布兩批含亞硝酸鹽的印尼燕窩,醫師提醒,長期吃進亞硝酸鹽有致胃癌風險。衛生署公布的問題燕窩,一批由林玉蓮進口的印尼SURYANADI燕窩,亞硝酸鹽量高達一千八百廿ppm;另一批,御臻寶生命科學公司進口的印尼CV. MORIA INTERNATIONAL乾燕窩,含六十六點九ppm亞硝酸鹽,所幸都在海關被擋下,未進入台灣市場。還有一批印尼燕窩因亞硝酸鹽量稍低,待業者提出複驗。食藥局組長吳宗熹指出,泥土礦物含天然亞硝酸鹽,業者若能出示證明是來自環境背景值,非人為添加,就可放行。八月中國大陸媒體披露,血燕窩可能含亞硝酸鹽,食藥局即採取邊境管制措施,只要是進口血燕窩,一律逐批查檢驗亞硝酸鹽;法令規定,亞硝酸鹽可限量添加在肉類產品,但不能加在其他食品,驗出不合格即不得進口。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說,亞硝酸鹽常用來做為火腿、臘肉的防腐、增豔,吃進大量亞硝酸鹽,可能產生變性血紅素血症;若與含胺類食物,如部分蔬菜、豆類、秋刀魚等一起吃,易變成亞硝胺,長期可能導致胃癌。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林杰樑說,問題血燕窩含一千八百廿ppm亞硝酸鹽,相當每克產品含一點八二毫克亞硝酸鹽,雖不致於急性中毒,但長期攝取仍有致癌風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院長鄭振鴻說,中醫認為,燕窩可潤肺、化痰,有助氣管好,但其實白木耳也有類似效果;若要養顏美容,還要加麥門冬、百合等滋陰保濕中藥材。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中藥除了具有體質調整的作用,部分中藥也能對症狀有快速、針對性的改善。中醫師林坤成在一場講座中表示,以腸胃道出血的症狀來說,槐花、地榆往往會在臨床上應用。腸胃道出血是症狀,背後病因不只一種。林坤成指出,如槐花、地榆之類的中藥可馬上針對症狀改善,但還是要確切診斷,找出造成出血的原因。對於胃痛又見黑便且舌有瘀斑的患者,中醫師指出,中醫常處方膈下逐瘀湯等方改善病情。另對於排便出血,尤其血色較鮮紅的患者,含有地榆的藥方也常派得上用場。排便出血問題在西醫的診斷治療同時,也可以中藥輔助治療。如便血、腹痛、拉肚子或合併裏急後重,想排便卻排不出來,比較壯實的人,可考慮槐花地榆散、葛根芩連湯為主,以清熱解毒。舌色偏紫、痛處固定,感覺有硬塊,視為血瘀,可用桃紅四物湯為主;手腳冰冷、排便稀的人則以參苓白朮散為主;潮熱者則以知柏地黃丸加減為主。若出現明顯無力、虛寒中醫常以補中益氣湯為主。但具體處方仍需由醫師診斷後決定,不宜自行服藥。中醫認為,腸胃道或婦科腫瘤與氣血阻滯有關,當有血瘀時,常給予桂枝茯苓丸;林坤成也提到,臨床使用須針對個別病情加減、調整藥方。醫師指出,肌瘤、腫塊多被中醫歸為「癥瘕」的範疇,癥瘕的形成,不僅是局部氣血阻滯、與臟腑經絡的功能失調有關。婦科子宮肌瘤常只是良性腫瘤,但增長速度快或停經後仍在持續增大者,惡性風險提高。可能與卵巢功能失調,雌激素分泌過多及其長期刺激導致內分泌失衡有關。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病人日常生活壓力太大,容易造成身體機能失衡,部分婦女經痛與壓力也有關。婦科疾病不少與壓力有關,患者可嘗試中醫療法。子宮肌瘤除非懷疑惡性變化;或引發大出血及嚴重經痛,才需要考慮手術。【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對於年長失智患者,中醫師鐘文冠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適度使用益腎活血中藥,搭配醒腦藥,可使腦血流量增加,減緩失智症狀,改善日常生活行為。中醫師鐘文冠表示,按照中醫理論,補腎可以強化腦髓,活血化瘀則能使腦血流量增加。因此失智症狀透過中醫調理可獲減緩,改善生活品質。延緩衰老及失智症狀是現代的顯學之一,醫師指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選擇適當的茶方藥膳,配合正常作息與運動,有助延緩衰老。按照體質分類選擇益氣、養血、溫腎陽、補腎及活血化瘀類藥材做為藥膳的搭配。中醫認為無力氣、經常懶得說話、面色蒼白、頭暈目昡、心悸自汗等大都可考慮補氣藥如黃耆、人參、黨參,刺五加;血虛則可考慮補血藥如當歸、熟地、雞血藤等;補腎陽者可考慮肉桂、仙靈脾;補腎陰藥則多用何首烏、桑椹、枸杞子等。但具體用藥建議仍須諮詢醫師後決定。許多中藥材兼有食物角色,是傳統醫學的一大特色;很多食物可藉藥材之效,讓人體吸收狀況更為良好;食療以外,再搭配針灸、薰臍,效果更好。【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出現肺疾咳血症狀患者,少碰刺激、容易誘發過敏的食物。中醫師蔡德豐在一場講座中指出,傳統觀點中,蝦蟹、帶魚、羊肉等屬偏升火動血的食材,無論咳血、瘡傷、風疹的民眾建議少食。針對夜咳或痰帶血的情形,中醫常用滋潤性藥方治療,對於部分慢性夜間咳嗽或痰中帶血患者具有不錯的改善效果。實際用藥選擇有賴臨床診斷後決定。慢性咳嗽或化膿痰困擾不少民眾。醫師指出,夜咳常肇因於反覆性下呼吸道感染,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出現咳血情形。聽診檢查時,呼吸會有異常,現代治療方法包括物理治療、外科治療,現代可使用化痰藥物、抗生素、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也需經常補充水份。有些呼吸系統癌症後期經過放化療後多會引發喘咳、咳血、胸痛有痰都是常見的症狀;口渴咽乾、咳痰帶血,脈弦緊、舌尖乾而發紅者,中醫常以清燥救肺湯為主方治療改善。清燥救肺湯常與側柏葉、仙鶴草相互搭配;若咳嗽氣短、舌苔白膩、浮腫懶倦、偏虛弱則可選參苓白朮散為主。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中醫師使用清燥救肺湯、麥門冬湯或二陳湯加減來治療咳嗽與氣管毛病。咳嗽期間吃冰冷、煎烤烘炸、辛辣或刺激性食物,可能會加重症狀,故醫師建議應該避免食用這一類食物。此外,中老年人常有吸收功能衰退現象,蔡德豐建議老年人避免難吞、黏稠或大塊的食物,必要時以適當的中藥或藥膳調理脾胃改善吸收能力。有些民眾吃下藥膳食補後,感到食慾不振,腹脹難受,其實腸胃運作正常,藥膳養生功能才能發揮,否則易產生滋膩感受,醫師指出,這類民眾調理身體或選擇養生方時,不妨考慮加入白朮、陳皮等藥材改善滋膩不適的問題。部分民眾服用藥膳後,反而感到不消化或腹瀉,可能是選錯藥材或腸胃功能不正常,無法吸收所致。醫師指出,輕微者可藉由木香、砂仁、陳皮等藥材改善。從生理學來解釋,老年人出現腸胃不適,很可能是因為胰臟功能退化,影響到許多其他的機能,胰臟的反應遭抑制時,胃酸大量分泌,於是容易造成十二指腸潰瘍。【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今天是立冬,新北市府為讓民眾「補」得健康,昨天邀請中醫師及藥膳專家推薦「人蔘何首烏雞湯」等三鍋養生藥膳,現場正妹喝完湯後直呼「真暖和!」還脫掉外套,只穿比基尼,噱頭十足。經發局長江俊霆說,新北市有許多中南部民眾北上打拚,工作之餘常常三五好友相約食補小酌,因此出現大量的藥膳餐廳,且新北市有1500家中藥商,居全國之冠,也提供藥膳餐廳豐富的食材來源。曾出版過「女性調理藥膳大全」一書的中醫師陳俊明說,食補可調整體質,例如女性常因末梢神經循環不良,冬天易手腳冰冷,多吃補氣藥膳就可改善。 他說,若食補又想維持苗條身材,只要常把山楂、決明子、烏梅、陳皮泡水當開水喝,可消除多餘油脂、促進新陳代謝;料理時儘量將油濾掉,可防止吸收過多脂肪。新北市中藥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卓掌權呼籲,購買中藥材要注意顏色是否正常、聞起來味道對不對,曾有民眾在路邊購買便宜何首烏,其實是會造成腎衰竭的「黃藥子」,因此買中藥要找合法的中藥商才有保障。市府經發局昨天也宣布舉辦「新北市食補好店」評選機制,歡迎店家報名或民眾推薦,市府將請飲食及中藥材專家組成評選團,從衛生、風味、創意與養身評分,總分達80分以上就入選,將由市府推薦。報名至12月2日止。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冬季飲食也有一定的原則可尋。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表示,冬天飲食首重滋陰補陽,可多吃黑色食物,因為傳統中醫認為,黑入腎,黑色食物對腎最有幫助。飲食上,三餐營養均衡即可,因為現代人吃的太好,有營養過剩的情形,所以正常建康的人不一定要補身子,進補需視體質而定。楊淑媚醫師指出,在飲食方面,其中以魚類、雞肉、瘦肉、羊肉、雞蛋、牛奶、花椰菜、甘藍菜、蓮藕、木耳、芝麻、大蒜、胡蘿葡、白蘿葡、洋蔥、南瓜、馬鈴薯、甘薯、各種豆類、海藻類等食物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為上選,譬如羊肉粥、羊肉爐,有助於溫補陽氣,防病強身。在進補方面,冬令進補的目的是用來防病強身,然而,這是農業社會時代的產物,現代人的物資生活過於豐盛,民眾平時吃得食物就含有很多的營養成分,因此,形成過於不及的現象,以前是營養不及格,現在是吃得太好、太多、太精緻,已經到了營養過剩,營養失調的程度。楊淑媚醫師強調,冬令進補的觀念也要隨著時代進行修正,應秉持藥補不如食補的正確觀念,其中以自然食物最補,建議若平常三餐營養均衡就不需要進補,若必須進補則應視個人體質虛損的狀態,給予正確的進補藥膳或食材,這方面可就近向中醫師請教怎麼補最好。【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中醫師陳逸光表示,中藥方如炙甘草湯,桑麻丸,都是美容補養代表方,藉由養陰虛血燥,促進環、代謝等作用,由內而外,改善肌膚老化。中醫師陳逸光表示,駐顏美容藥方,如炙甘草湯,有助養顏美容、增進循環、代謝、造血等作用。方中含有炙甘草、生薑、桂枝、人參、阿膠、生地黃、麥冬、麻仁、大棗。還有,可治陰虛血燥的桑麻丸;由桑葉加上黑芝麻配製而成。黑芝麻可澤潤肌膚。兩方共用有補腎潤腸,烏發美容的作用。還可補肝益腎、生精養發、抗衰老。其他單味藥還有如枸杞子,對於促進臉色氣色改善也有幫助。麥冬、天冬、菟絲子,也有潤澤肌膚作用,柏子仁、桑寄生可促進皮膚光澤。瓜蔞可去皺紋。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聯合報╱記者 施靜茹】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院長鄭振鴻說,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並未記載燕窩療效,直到清朝中期的草藥古籍,才陸續看到燕窩的記載,指其能治胃口不好、面黃肌瘦,有養顏美容之效。燕窩能在中醫養生占一席之地,「很可能是早年肺結核患者多,無藥可醫!」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曹永昌說,清朝古典名著「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年紀輕輕即患肺癆,吐血而死,因而賦予燕窩許多想像。鄭振鴻表示,本草綱目並未記載燕窩功效,直到清朝「本經逢原」,才提到燕窩可調補虛癆,治療咳吐紅痰;清朝「本草從新」,也有其能調理虛損,為癆瘵聖藥的說法。曹永昌說,中醫有所謂「吃形補形」,虎鞭用來補陽,燕窩,因為是燕子吐出唾液築成的巢,中醫就認為它能潤肺、化痰。肺主皮毛,中醫主張,肺是嬌貴的臟器,把肺養好,皮膚、脾胃也跟著好,因此,燕窩也隨之能養顏美容。中醫也認為,燕窩性溫、不燥熱,適合滋陰,但不能「救急」,必須長期攝食,才能見其功效。曹永昌表示,燕窩可和百合、桔梗、生地黃、熟地黃合併使用;若是功效不足,可選擇「百合固金湯」,止咳化痰、潤肺效果更佳。秋冬養肺●維持作息正常●適度運動,但勿選擇較喘的運動,如跑步等●少吃辛辣、燒烤等口味重食物●少喝酒、抽菸●多呼吸早晨新鮮空氣資料來源/曹永昌中醫師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愛吃湯圓以致「食積為病」的人,傳統中醫可使用中藥、針灸、藥膳茶飲加以改善腸胃不舒服的情形。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陳瑩陵表示,「食積為病」者,中醫的保和丸等處方,能消積和胃,幫助消化;山楂、陳皮等單味中藥材,也能改善食積。陳瑩陵醫師指出,山楂性味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能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常用在享受大餐後,幫助人的肚子消化,但是如果平常胃酸過多或胃容易悶痛的人,就不適合在空腹時服用;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能理氣消脹和胃,這些藥材或處方都能化解「食積為病」的情形。陳瑩陵醫師進一步指出,足陽明胃經的穴位「足三里」,有助於改善腸胃的相關疾病,按摩這個穴位也有幫助腸胃蠕動的好處。足三里位在小腿上,民眾必須讓膝蓋呈現自然垂直彎曲,在膝蓋外側有一個凹陷稱為外膝眼,在外膝眼正下方、四指併攏距離處就是足三里穴。三藥茶飲需準備山楂三錢、陳皮三錢、炒穀芽三錢,加入一千毫升水用大火煮沸後,再轉成小火煮約十五分鐘即可。適合用於餐後飲用,能幫助消化。不過,若平常胃酸過多或胃容易悶痛的人,不適合在空腹時飲用。【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冬季吃點清淡的藥膳,加強身體機能,不會增加負擔,中醫師張雲鵬指出,可取蓮子6錢、紅棗4錢、白木耳5錢,冰糖適量,將蓮子洗乾淨,以淨水泡1小時加入洗淨隻白木耳、剖開的紅棗,以電鍋蒸煮,煮好後在加入冰糖煮沸溶化即可食用。中醫師張雲鵬指出,這道蓮子羹約3~4人的份量。尤其白木耳則常用於咳嗽或喉嚨乾癢的民眾如銀耳羹、白木耳百合粥,木耳湯均有保養的效果。白木耳、蓮子,潤肺的絕佳食材,不少民眾也視之為養生食品。醫師提醒,民眾購買時,盡量不要挑顏色過白的貨品。正常的乾白木耳、百合顏色略黃,過於偏白,反而可能殘留二氧化硫。醫師指出,白木耳、蓮子,百合烹煮前盡量還是要泡水、洗淨,減少雜質的殘留。以白木耳、百合、米組成的白木耳百合粥也很適合老人肺燥乾咳,有助潤肺止咳,可改善熱病後期餘熱未清,精神恍惚、坐臥不安、心煩心悸的現象。【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吃些藥膳蝦補血潤燥。中醫師楊仁鄰表示,主要搭配的藥材有枸杞、當歸、黃耆及川芎。中醫師楊仁鄰表示,選用材料包含白沙蝦300克、黃耆3克、川芎3克、枸杞7.5克、當歸3克,鹽適量。當歸偏辛溫,有補血調經即活血,促進子宮血液循環。枸杞則性味甘平,入肝腎,補血明目,改善視力。川芎可補血潤燥,行氣去風。另外,比較虛寒者可考慮當歸羊肉生薑湯。可先將羊肉塊用沸水燙滾,去血水換清水,放入小燉鍋內;老薑去皮拍開,連同洗淨當歸、佐調味料一起放入燉鍋內,用小火慢燉一小時半,肉愈爛愈好吃;然後放入高麗菜煮二十分鐘,也可在吃時放茼蒿。主要適合食用的民眾為血虛有寒,腹中冷痛,婦女產後虛寒腹痛、虛寒性經痛,四肢不溫,夜尿清長、面色青白,偏虛寒者皆適用。但如果需要具體用藥治療,仍需先諮詢中醫師。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養生不一定總得喝些湯湯水水的藥膳,吃點餅也不錯;中醫師葉家豪指出,白朮、乾薑、紅棗、雞內金,加上麵粉、少量的油,製作成益脾餅,能消食開胃,改善食欲不振。中醫師葉家豪表示,所需材料為白朮30克、乾薑6克、紅棗250克、雞內金15克、麵粉500克,油、鹽適量。先熬取白朮、乾薑汁200毫升,在加入紅棗煮熟去棗核後壓成泥,將雞內金磨成細粉與麵粉、鹽和勻,加入棗泥及藥汁揉成麵團,在鍋內烙成餅即可食用。雞內金與萊菔子、麥芽、穀芽等均為消食中藥。雞內金也稱雞肫皮,中醫常以雞內金搭配各式藥材來治消化問題。所謂消食主要是指可改善消化不良。針對吃太多滋補油膩食物,容易感小腹鼓起,腹脹難受、排便不順暢的民眾,也需加入些許的消食藥來改善。零食吃太多造成的厭食、不消化,運用幫助消化的中藥,有助厚實腸胃機能;中醫師更建議這類食慾不振者吃些養生藥材製成的餅,有調理脾胃的作用。中醫消食藥可改善消化不良。醫師並指出,改善消化機能,主要搭配健脾胃的主方;搭配性用藥則有雞內金、萊菔子、麥芽、穀芽等。此外,中藥山楂、麥芽、神麴常一起搭配用於消食,改善飽脹;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四君子湯則用於健脾胃。食慾不佳的民眾平常也可適度飲用四神湯來健胃整腸。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喝水雖是必要,但一下子喝太快、太多,腸胃容易不舒服。中醫師林姿里在一場講座中指出,有些民眾一大早便一口氣喝大量的開水,造成胃部不適。中醫師林姿里指出,民眾認為早上起床多喝開水養生,但水不能一次喝太多,尤其避免牛飲冰開水。水分攝取最好以溫水,溫的湯為主。如果頻喝冰水,中醫認為過於寒涼,依照現代觀點,冰水刺激血胃腸血管收縮,影響水分進入血液,無法改善血液黏稠度。中醫師林姿里強調,虛寒型體質者吃西餐前倒可先喝些溫的湯,比馬上吃生菜理想,溫熱的清湯溫暖身體,改善代謝,而生菜則偏涼。但喝濃湯時建議將浮油去除,避免喝湯時,喝下太多飽和脂肪酸及熱量,對於痛風患者,肉湯內含有較多普林,不宜大量喝湯汁。飲水量不足也會讓血液黏稠,使血流減慢,除了血液中的血脂,假設因流汗、腹瀉脫水、飲水少,導致血液中水分太少,也常引發血液太過黏稠。較輕微的功能型便秘,背後原因有因長期喝水不足、忍住便意、不吃早餐或濫用瀉藥造成的反射遲鈍與精神壓力引起腸道痙攣收縮。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摘自《喝湯──時令進補,養生小鍋物》,作者:黃碧雲、陳建志,攝影:張志銘,時周文化】豬因為飼養容易,又具有骨細、筋少、肉多的特點,自古以來,就是華人社會最普遍的食用肉。中醫認為豬肉可以益氣血、潤肌膚、滋陰液。從營養成分表來看,豬肉除了優質蛋白質與脂肪外,也富含維生素B群與鉀、鐵、鋅等礦物質。松阪豬肉與產地無關,和豬肉的部位有關。是豬隻從臉頰到頸肩的兩片極具彈性的肌肉,富含彈性與油脂,其Q且彈脆的口感深受老饕的喜愛,由於一隻豬只有兩片,一片大約只有六台兩(兩百多公克)重,一直供不應求。早年即使是瘦豬肉,脂肪含量都很高,所以中醫有對豬肉有「助濕生痰」的講法,隨著品種的改良,豬肉的脂肪含量越來越低了。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到了冬天,魚鱗癬患者病情易惡化。台灣中醫老年醫學會常務理事翁瑞文醫師表示,大多數患者的皮膚常出現乾燥、增厚等情形,嚴重者患處皮膚會呈現類似魚鱗狀,有時候會脫落。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魚鱗癬患者,多半會在冬季時造成病情惡化。傳統中醫認為,這種病症的病因相當複雜,同時也不好治療,沒有特效藥,因此,除了辨證治療外,關鍵就在於忌吃六大類發物、飲食清淡、起居調整至正常狀態下,這樣才能夠改善或控制病症。翁瑞文醫師指出,飲食清淡、起居調整比較好處理,但要做到忌口就不容易,尤其要忌食「發物」。所謂「發物」是指會誘發疾病或加重病情的食物,古籍《隨居飲食譜》就將發物分為發熱類、發風類、助濕類、積寒類、動氣類、動血類等六大類。翁瑞文進一步指出,發熱類食物包括薑、韭、羊肉、香菇、川椒、花生、胡椒、辣椒、蔥、蒜、芒果、巧克力、核桃等食物;發風類食物包括芥茉、蝦子、蟹類、鵝肉、牛肉等食物;助濕類食物包括海鰻、海裡的蝦或蟹、帶魚、蛤蠣、泡菜、牛奶、起司、酸菜等食物。翁瑞文也指出,積寒類食物包括大白菜、哈密瓜、白蘿蔔、葡萄柚、鳳梨、火龍果、西瓜、苦瓜、竹筍、橘子、椰子、橘子、柚子、木瓜、水梨、山竹、蕃茄、棗子、柿子、冷飲、啤酒等皆是;動氣類食物包括羊肉、芥茉、蓮子、肥肉、雞蛋、豬油等食物;動血類食物比較少,例如胡椒。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吃了湯圓更要喝湯!中醫師李思儀表示,煮湯圓的湯千萬別直接丟棄,因為糯米含有許多維生素B群,這些維生素都為水溶性,湯汁中會保存較多營養成分,因此,吃湯圓最好連湯一起吃下。中醫師李思儀表示,自古以來中國人便有以「原湯化原食」的觀念,像是小時候總是被大人叮嚀吃餃子後要喝些水餃湯,這樣才會消化的快。同樣,煮湯圓的湯千萬別直接丟棄,因為糯米含有許多維生素B群,這些維生素都為水溶性,而維生素B群在人體中扮演輔助的角色,例如維生素B1是維持心臟、神經及消化系統正常機能。因為這些維生素都是水溶性,所以反而在湯汁中會保存較多。擔心吃完湯圓消化不良,要記住也要喝些湯,幫助吸收維生素,以助人體消化系統的運作正常。醫師也提醒,吃元宵要細嚼慢嚥;除了安全考量外,唾液中含有唾液澱粉酉每,透過唾液和食物的充分接觸與混合,可幫助糯米的分解,使黏稠的成分分解成更容易液化的狀態,以助人體吸收。中醫師李思儀表示,吃鹹湯圓時,較健康的吃法是加入以白蘿蔔湯為底湯,可達到行氣、消食的功效。此外,吃完湯圓可喝麥茶助消化;麥芽成分有助胃氣、寬腸胃、化米麵果食積,可消食除脹。鹹湯圓可選擇蘿蔔湯為底湯。李思儀表示,一般人吃鹹湯圓時,總是加入茼蒿或油蔥酥,其實最健康的吃法是加入以白蘿蔔作為底湯,因為白蘿蔔本身就具有可行氣、消食的功效,且含大量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排便,緩解因為吃湯圓容易造成上火或便秘的問題。此外,李醫師表示,擔心吃完湯圓後會脹氣不舒,可喝杯麥茶助消化。由於麥芽中含有幫助澱粉消化的α-澱粉?,在中醫更強調能助胃氣、寬腸胃、化米麵果食積,可消食除脹。現今的研究則發現α-澱粉酉每,能將澱粉切斷成長短不一的短鏈糊精和少量的低分子糖類,進而使澱粉糊的黏度迅速下降,即達到降低稠度和「液化」的作用。元宵吃湯圓應避免過量,尤其是老人及小兒更須注意。中醫師李思儀表示,湯圓主要的成分為糯米;中醫認為,糯米性味甘溫。但因為較不易消化,對於大病初癒者,或老人及小兒等,過量食用恐會造成腸胃積滯,影響脹氣和便秘的加重。中醫師李思儀表示,糯米的所含成分包括有:蛋白質、脂肪、醣類、澱粉、維生素B群等,但由於糯米澱粉屬性和一般稻米不同,在煮熟後,黏性較大,也因此較不易消化吸收。中醫認為,糯米功用為補脾肺虛寒、堅大便、縮小便、收自汗。適合脾肺虛寒型的人食用,這類族群外在表現往往容易腹瀉便溏,頻尿汗多,也常見支氣管較弱,容易喘咳或過敏等現象。不過,由於糯米不容易消化,所以連代糯米所組成的湯圓,就不適合大病初癒的人,或者老人及小兒等,過量食用恐會造成腸胃積滯,造成脹氣和便秘的加重。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鮑魚也是養生食材,甚至連殼都可以入藥。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表示,中醫認為,鮑魚性平,味甘鹹,入肝、腎經,鮑魚的殼在傳統中醫稱為石決明,這種藥材有清熱明目的作用。楊淑媚醫師指出,鮑魚能滋陰清熱,有助於改善體虛所引起的頭暈目眩、虛火勞熱、咽喉乾燥、心情煩躁易怒等症狀。不過,吃鮑魚也有一些小禁忌,譬如鮑魚肉質比較硬且難咬,也不易消化,所以脾胃消化能力差的人只要喝喝湯就好;鮑魚曬乾後存放時間較長,若要煮乾鮑魚,可先泡水等變軟後再烹煮。楊淑媚醫師進一步指出,鮑魚較為昂貴,但如果自行購買食材做料理,不但可以把價格壓下來,也能夠做成鮑魚養生雞湯,在寒冷的天氣搭配三餐食用,有助於保肝健脾益腎,顧好全家人的健康,適合在氣候較冷的環境下食用。鮑魚養生雞湯需準備乾鮑魚2隻、雞肉適量、生薑3片、米酒20毫升、鹽巴酌量。做法:先將乾鮑魚浸軟後切成薄片,然後跟雞肉、生薑、米酒等食材放在同一個鍋子裡,最後加入適量的水之後,把所有食材燉至熟爛為止即可食用。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春季宜養肝,中醫師楊淑媚表示,中醫有以血補血的說法,春季可吃些鴨血、豬血、米血糕。鴨血味甘鹹,性平,有利調理血液,血虛者有助養血,血瘀者助通血,出血者助止血。楊淑媚醫師指出,吃鴨血時應注意,當民眾食用後可能會出現排便顏色較黑的情形,這種情形只要過一、二天就好了,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鴨米血有補血、養血的好處,如果是身體虛寒或手足冰冷的人士適合食用。民眾需準備鴨米血1大塊、麻油20毫升、米酒20毫升、薑絲少許。做法:先將鴨米血切成小塊狀,然後淋上麻油、米酒,加上薑絲,用電鍋蒸至熟軟後即可食用。以形補形,楊淑媚表示,雞肝、豬肝、鴨肝等對保肝有幫助;雞肝味甘性溫,入肝經,能養肝益血,有利於改善血虛引起的臉色萎黃、眼睛疼痛、視力模糊、頭暈、婦女月經失調等症狀;也能夠用來改善腳氣病。補肝雞肝湯能補肝益氣、增強體力、保養視力,甚至減輕眼睛疲勞。需準備黃耆3錢、白芍2錢、甘草1錢、枸杞子2錢、紅棗3顆、木瓜2錢、雞肝5個、鹽巴少許。做法:食材中加入適量的水之後,燉煮約半個鐘頭,然後加入鹽巴調味後,即可喝湯吃雞肝。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蓮子具收澀止瀉的作用,如果排便經常偏軟,容易無故拉肚子的民眾可以適度補充。中醫師張雲鵬在一場講座中表示,蓮子羹可以用電鍋料理,方便簡單,又能改善體質。中醫師張雲鵬提到,蓮子可與紅棗、木耳等食材搭配,添加適量冰糖。無論是甜品、粥或是藥膳,蓮子都是養生餐點常用的材料。中醫師表示,蓮子搭配木耳改善皮膚乾燥暗沉,或是搭配豬肚、山藥、芡實等助改善婦女帶下量多及脾虛。如果是脾胃虛寒容易腹瀉,木耳可以減少,蓮子可以略增,也建議搭配豬肚、山藥、芡實等材料。從調養的角度,中醫師表示,長期服用蓮子、山藥、薏仁均可輔助改善消化道的健康,蓮子、山藥、薏仁健脾胃,藥性平和適合大多數人食用。但易便秘的人不宜過服。扁豆、蓮子粥同時適合容易腹瀉的民眾,不妨以蓮子、米各適量兩同煮,煮到蓮子鬆軟為止,食用後有助改善脾胃與消化,同時改善心煩不眠的情形。對於偏虛寒體質的心煩不寐,中醫常以蓮子百合煲瘦肉等藥膳輔助改善。材料包含蓮子、百合,瘦肉。可將蓮子、百合、瘦肉加水煲熟。然後加鹽和少量糖,調味後食用。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中醫對於美容、抗老化治療,強調從內在臟腑調養著手。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中醫認為,五臟健全,皮膚才會好。而老化又與腎氣最有關,而脾、肺、肝等疏泄功能,也都會影響身體代謝機能;進而反應外在皮膚的臉色、光澤,精氣神表現。中醫師林高士表示,雖然中醫針對美容的改善,如皺紋、皮膚下垂等問題,不如西醫整形等美容方式,直接針對特定部位皮表治療,消費者易感覺效果可能較能立即呈現。但是中醫強調,內在臟腑的持續調養,對於長久的皮膚美容保持也有一定的幫助;從整體內在調養進而改善皮膚老化,氣色差,肌膚無彈性等現象,進而幫助減少皺紋生成。但治療上也需要有耐心,應配合一定時間的調養。林醫師表示,皮膚美容抗老化中醫調理,仍應根據辨證原則,針對患者不同體質、臟腑問題用藥。針對常見的「腎陽虛」者,常見臉色蒼白,拉肚子,怕冷,腰痠背痛,小便頻,可用桂附地黃丸加減。而「腎陰虛」者,可見臉色潮紅,精神差,易口乾舌燥,睡眠差,可用知柏地黃丸加減。還有「脾氣虛」問題,可見臉色蒼白,胸悶,頭暈,可用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朮湯調理。若偏「腎陽虛」,出現拉肚子現象,可用理中湯調理。穴道治療可配合如腎俞、關元、氣海、胃脘等穴加強調理虛證症候。醫師提醒,想要皮膚好、氣色好,改善皺紋生成,平常應多運動,促進循環。生活作息正常,避免晚睡、熬夜,並避免情緒憂慮。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藥膳中所用的貝母多為川貝母。中醫師葉家豪在一場講座中表示,川貝母是略寒,味甘苦的清熱潤肺藥材,常與百合搭配等藥材搭配,主要用於改善熱燥咳。中醫師葉家豪表示,川貝母是民間常用於止咳的藥材之一,比較溫和,藥膳湯品中多用川貝母。然而川貝只是中藥「貝母」的品種之一。另一種民眾較不熟悉的浙貝母,除了也能清熱潤肺外,多用於散結節,清熱解毒。貝母屬於百合科植物,台灣市場上最常見的無非川貝與浙貝,然而並非所有咳嗽單純依賴貝母便可痊癒。醫師解釋,咳嗽是由於喉頭及氣管、支氣管的黏膜受到刺激,而發生的現象是呼吸道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藉著咳嗽排除呼吸道的異物、細菌微粒及分泌物。生病的咳嗽,一般可分為帶痰、不帶痰、帶濕痰,或帶乾痰等咳嗽,咳嗽很難治療,就是因為太多原因都可能引發咳嗽,不針對病因治通常無法改善。【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防痔瘡脫出,可配合藥膳茶飲方調理。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排便後,儘量避免用力地擦拭,可用溫水沖洗肛門。預防痔瘡脫出,可配合如廁後,用溫水坐浴方式加強循環。此外,可配合清熱、涼血中藥入茶飲方,作為日常保健調養。中醫師陳玫妃表示,茶飲方保健部分可準備黃芩3錢、藕節2錢、黃耆3錢。用800C.C的水煮至600C.C,放溫即可飲用。此道茶飲方有消大腸火、清熱、涼血的作用,改善內外痔的腫脹,及緩解出血;加上提氣的藥有助預防痔瘡脫出的症狀。排便後,醫師建議用溫水沖洗肛門,保持肛門的清潔,儘量避免用力地擦拭。上完廁所,一般用40度C左右,溫水坐浴約10分鐘,每天約2次。除了可清潔肛門外,可以幫助肛門附近肌肉的循環,減緩疼痛。飲食部分,應儘量少喝茶、咖啡等刺激飲料。生活作息應避免熬夜、日夜顛倒,也不可久站、久蹲。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煮湯時多用藕,湯頓時變得甘甜又養生。中醫師葉家豪在一場講座中指出,熟藕能生血開胃,滋養強壯,利小便。中醫師葉家豪表示,熟藕助強健體質,促進發育,煮湯時很容易搭配。另如民間也常以助退火去濕的荸薺,與熟藕合用,有助止瀉。荸薺可與蓮藕、荸薺、冰糖少許煮成湯後食用,有助健脾開胃,止瀉、退火除濕。容易流鼻血的人,民間常見用生蓮藕、荸薺,白蘿蔔,洗淨切塊,煮水喝;不過,荸薺原生長在爛泥,入口前必須清洗乾淨,除外皮,否則吃進寄生蟲或細菌。除蓮藕、荸薺外,其他具清熱化痰生津效果的日常蔬果不少,黃豆、豌豆、紅豆、、金針、木耳、枇杷、桑椹、芹菜、芥蔡、波菜等。葉家豪表示,對於體質偏水濕者,例如皮膚白嫩、身體浮腫、四肢沈重常覺得疲倦無力,不想動、小便多、喜歡睡覺者,中醫師多建議吃利水去除體內濕氣的食物如綠豆、豆芽菜、大黃瓜、鯉魚、海帶、豆腐、荸薺、菠菜等的確有幫助。較不滋膩,無助熱生痰的食物適合水濕型民眾補充,例如鱔魚、海參等也有助益。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花旗參粉、茶包究竟是中藥或食品?衛生署表示,新北市這次抽驗的產品為食品,非中藥材,按規定不得檢出農藥、重金屬。不過,衛署擬針對中藥材製成的食品,制定農藥、重金屬限量標準。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長蔡淑貞說,雖然人參、花旗參為中藥材,但包括台、韓等亞洲部分國家,習慣以少量藥材製成茶包飲用,茶包歸類為食品,依規定不得有農藥、重金屬殘留。參粉就處於模糊地帶,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說,若是花旗參、人參直接研磨成粉,中藥行及藥廠才可販售的參粉,仍屬中藥材管理;若業者分裝為小包裝,可以食品販售。他說,國內目前只針對人參訂定總重金屬殘留標準,為廿ppm,農藥DDT、PCNB(五氯硝苯)則是一ppm ,但花旗參尚無規範。中醫藥委員會、食品藥物管理局四月八日將舉行第一次專家會議,針對中藥材製作的食品,訂定合理農藥限量標準,因食品經常食用,規範會較中藥材更嚴格。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夏季氣候炎熱,民眾常用冰涼食物當作消暑解渴的最佳手段,卻不知反而影響到脾胃健康。中醫師林臻瑋表示,在炎熱環境中,大口吃冰或喝下冰涼飲料是相當享受的一件事,但過分貪涼卻容易影響到正常的脾胃機能,甚至還可能造成胸悶、胃口差等不適症,最好的辦法就是少貪涼解渴,但可適量食用消暑類食物。林醫師指出,最近天氣愈來愈熱,由於溫度升高,以致於皮表血流相對旺盛,但體內脾胃功能卻有變差的情形,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為人體氣血化生之源,管理人體消化吸收等功能,同時也是身體其他器官、臟腑等營養來源之一,如果身體要健康,擁有正常脾胃將是關鍵的一環。林臻瑋醫師指出,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脾容易被內在情緒、外在環境等因素所影響,以致於限制了脾的功能,所以有時候脾的功能就沒辦法正常發揮,脾的功能發生問題時,輕微的情形就會導致精神疲倦、身體消瘦、口渴、食慾差、便秘或腹瀉、腹脹、腹痛、頭暈等症狀。嚴重的情形則會導致中氣下陷、內臟下垂、精神恍惚、久泄脫肛、免疫力低下、便血、尿血、眩暈等症狀。中醫認為,夏季在五行中屬火,適量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材,有利於幫助清熱消暑,民眾不妨吃一些消暑類食物,譬如黃瓜、苦瓜、冬瓜有助於退火,木瓜、西瓜、水梨有利於生津止渴,金銀花、菊花、決明子能清熱解毒。如果民眾仍然擋不住冰品或冰涼飲料的誘惑,建議最好要慢慢飲、慢慢用,千萬不要大口大口猛吃或猛往肚子裡灌,因為人體處裡冷熱調和需要慢慢地進行,沒辦法瞬間達到平衡,如果是屬於寒性體質者也不能多吃,否則恐讓身體狀態失去平衡。【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炎炎夏日,食物要怎麼吃最養生?嘉義基督教醫院資材室藥品管理組藥師吳述芝表示,中醫認為,順四時而適寒暑是養生的主要原則,因為四季氣候變化對人體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要順應節氣養生,依照四季規律、特性加以調養身體,有助於降低罹患疾病的機會。,中醫認為順四時而適寒暑是養生的主要原則,因為四季氣候變化對人體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要順應節氣養生,依照四季規律、特性加以調養身體,有助於降低罹患疾病的機會。吳述芝指出,夏季是陽氣最旺盛的季節,這時候人體新陳代謝也相對處於旺盛的時期,氣血運行旺盛,但由於炎熱環境會讓身體大量出汗,所以這時暑邪犯體,極易傷津耗氣,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誘發疾病,因此,中醫認為,順應節氣養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夏氣熱,宜食偏寒涼食物。偏寒涼食物眾多,肉類包括鴨肉、牡蠣肉、鵝肉等食物;瓜類包括黃瓜、苦瓜、冬瓜等食物;菜類包括豆芽菜、紅皮菜、菠菜、白菜、芹菜、莧菜、紫菜等食物;水果類包括梨子、西瓜、柑橘、柚子、柿子等食物。其他還有綠豆、小米、大麥、小麥、生蜂蜜等食物。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南屯報導】台中市一名女大學生從小愛吃炸雞排,牛奶當開水喝,胸部升級到H罩杯,羨煞旁人,自己卻困擾不已,希望縮胸,向中醫師求助。台中市蓮樺中醫診所中醫師蔡蕙君說,這名18歲女病患讀大學一年級,因胸部太大,內衣難買,漂亮衣服穿在身上也不好看,跑步、走路都覺得「負擔很重」,害怕別人把眼光集中在上半身,上衣穿寬鬆,不敢抬頭挺胸,不但駝背日漸嚴重,還造成人際困擾。加上女學生胸部兩邊大小不一、外擴、下垂,又經常胸悶,在母親陪同下,向中醫師求診,希望胸部能小一點。蔡蕙君說,女學生經針灸加中藥治療,整個人變瘦,胸部變小,胸悶也解除了,女學生目前仍在接受治療,希望再減一個罩杯。蔡蕙君指出,乳房過度發育也會發生在肥胖男性身上,造成男胸女乳症,一名男子青春期時愛吃速食而肥胖,胸部也不小,入伍前,擔心夏季衣物單薄,影響外觀,引來同儕嘲笑,連忙向她求診,希望解決胸部太大的困擾。蔡蕙君也提醒愛美女性,長時間姿勢不良、內衣尺寸不合,或穿過緊馬甲,都會使胸部遭受過度的壓迫,導致氣血瘀滯,長期下來出現乳房悶脹、刺痛、胸背痠澀等症狀,嚴重者導致胸部發育不對稱,出現明顯大小奶。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聯合報╱林穎欣/明華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天氣愈來愈熱,汗流浹背的人們開始往冷氣房鑽,冰店或飲料店裡,許多人大口吃冰、喝冷飲。其實,利用食物或藥材健脾補胃,可增加免疫力、遠離腸胃炎。夏季時,人體陽氣趨於體表,陽氣在外,陰氣在內。在中醫來說,夏季暑熱屬陽邪,容易傷人之陰。所謂的「陰」,簡單來說,就是指身體內的津液,現代人常長時間熬夜或嗜吃重口味食物,都容易讓身體內津液耗損。天氣熱時,往往讓身體水分喪失而不自知,極度口渴下冷飲猛灌,冷飲下肚,第一個傷害的就是脾胃。脾胃是一個養分吸收與代謝的臟器,暑熱夾濕的氣候產生暑熱邪氣、冰品會產生寒邪傷害脾胃,又因夏天氣溫高,食物容易腐壞,增加腸胃炎發生率。如果脾胃運化失常,津液代謝平衡遭破壞,從而導致津液生成不足,或水液停滯不動,或津液大量流失等,直接影響人體健康。中醫十分重視脾胃的調養,補腎不如補脾,照顧腸胃、顧護津液,絕對是邁入夏季的重要課題。藥補不如食補,平時多食用對脾胃有益的食物,改善消化系統。夏季可採偏平性或涼性的食材或藥材來補脾健胃,如蓮藕、蓮子肉、薏仁、蕃薯、山藥、桂圓、紅棗、菱角、白木耳等,這類食物味甘,中醫認為甘入脾,對脾胃有補益的效用。這些食材並非一定要單獨攝取,可適時在平日餐肴中做些變化,如在排骨湯中加山藥和紅棗;在綠豆湯中加薏仁與白木耳;在偏溫性的桂圓紅棗茶中更可加入白木耳與枸杞子,一樣可以消暑。若氣溫太高或身體燥熱感重,可以在湯粥中加一小把菊花及枸杞子,有助清熱養陰。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的老人或小孩,可採用藥補,常用中藥有黨參、西洋參、人參、黃耆、白朮、茯苓、山藥、芡實、白扁豆、蓮子肉、黃精、炙甘草等,但不建議自行購買服用,經醫師診治後服用較佳。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乾燥性唇炎可能出現嘴角反覆糜爛。中醫師羅明宇表示,門診中一名24歲男性患者,屬於黏膜組織慢性炎症,出現上下唇腫脹,唇紅,呈現縱形裂溝,也感到經常發癢而不適,並且影響到飲食。伴隨排便乾、舌紅,研判是「脾虛;風熱;血燥」症候,可採補氣養血,疏風清熱,涼血潤燥治療,並應配合少吃辛辣刺激物調理。中醫師羅明宇表示,該患者上下唇腫脹不適伴脫屑已經有3個月時間,嘴角反覆糜爛,嘴唇總是腫脹、發紅、發癢、脫屑,曾看過西醫,口服維生素B1、B2,治療後唇部仍出現乾燥,表面有鱗屑脫落,癢而不適;研判是乾燥性唇炎,經過唇粘膜活檢查顯示為黏膜組織慢性炎症。前來就診時上下唇腫脹,唇紅呈現縱形裂溝,表面覆蓋白色批糠狀鱗屑。口唇腫脹如蠶繭,灼熱癢痛,乾燥脫皮,平常嚴重時還會破裂出血,妨礙飲食,伴隨食慾差,便乾,舌紅少苔,脈細數。辨證研判是屬於「脾虛血虧,風熱傳脾,脾熱血燥」症候。羅醫師表示,針對這名患者,處方給予補氣養血,疏風清熱,涼血潤燥治療方式。取連翹、生地、白朮、茯苓、石膏、防風、荊芥、黃芩、丹皮、赤芍、甘草等內服加減調理。另外,治療期間外用藥選用唇風煎,組成由白鮮皮、蛇床子、川槿皮、地膚子、苦參組成,外洗外敷和薰口。並叮囑患者應注意勿攝取蔥、薑、蒜、辣椒等辛辣食物,牛肉、羊肉和易過敏的草莓、芒果等水果。經過治療一周後,患者已經感覺口唇較舒適,癢痛及腫脹等開始消退,一個月後,皮損及症狀完全消失,稍微遺留淺褐色素沉著,再調理治療兩個月後,已經痊癒。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