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健康百科.精神.身心
能笑、能動、能睡 避免心靈海嘯
【聯合報╱莊聰吉/醫師(屏縣潮州)】 看完昨天「心靈海嘯!精神健康4年新低」的報導,真為寶島的同胞感到不安。精神疾病的產生,內在與外在因素扮演同樣重要的角色。很多人有種迷思,總認為外在環境友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人的精神自然不會有問題。我認識一位紐西蘭精神科醫師,他就提及,紐西蘭好山好水風景秀麗,社會福利也做得不錯,失業有失業津貼,老了有退休養老金,但紐西蘭的自殺率卻高居世界前幾名,追根究柢,就是人的心理韌性不足。如何增進心理的韌性?精神科醫師建議,應以「能睡、能動、能笑」為目標,說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依我之見,順序應反過來,先求能笑,再求能動,最後自然就能睡。記得在醫學院時,有位女同學就曾說我「笑得最囂張」,我不以為意,反而有些得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機會笑,我必開懷大笑。笑的過程能按摩全身內臟,同時刺激體內分泌腦嗎啡,讓自己放鬆愉悅。至於「能動」,有人說「要活就要動」,不限時間、地點,有機會我絕對動。早起固定到公園打兩個小時網球,有樓梯爬時絕對不坐電梯,睡前再陪妻子快走操場十圈,讓自己汗流浹背後沖個熱水澡,最後躺在床上,自然很快進入夢鄉。有些病人戲稱我是最「黑」的醫師(還好是皮膚而不是心),我引以為傲,黑表示走出戶外,而大自然的陽光是遠離憂鬱不可或缺的一環。每看到年輕人整日泡網咖、逛夜店,長期處在陰暗的角落,猛吹冷氣,不禁為他們的身心健康感到憂心。期望台灣政經環境能盡快好轉之外,西藏諺語有云:「在自身之外找尋快樂,就像在面北的洞口等待陽光一樣。」避免心靈海嘯,唯有加強自身心理韌性,清心寡慾,就如同哈佛心理學博士塔爾所說:「要提升快樂程度,除了簡化生活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