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嘉芳、陳惠惠/台北報導】
「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精神科醫師說,家中有需要長期照顧的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患者,非常辛苦,在沒人分擔的情況下,長期下來,照顧者恐會「累死耗竭」,若又沒有情緒抒發管道,很容易採取激烈手段,終結患者或自己的生命。
「協助自殺有很多方法,像老翁採取這麼激烈的手段,罕見且不尋常,令人難以置信。」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尚文研判,當事人可能預謀已久,或下了決心,才會用常人無法想像的極端手法,結束妻子生命。
關西培靈醫院院長、本身也是精神科醫師的李光輝,認為這起震驚社會的案件屬於「慈悲性謀殺」。他說,老先生殺死妻子後自首,還叮嚀員警及葬儀社人員碰觸妻子屍體時要「輕手輕腳」,應是深愛對方,不忍她受苦。至於外界看來殘忍的手法,李光輝認為,老先生可能想縮短妻子及行兇過程的痛苦。
這個月五日,王敬熙在部落格裡發表「王老頭夫婦決定要安樂死」一文,昨天釘死老婆,李光輝說,由於該篇文章距離行兇時間有一段時日,可視為一種「宣告」,其實是想得到他人、甚至是兒子的回應,若有人及時勸阻或開導他,或許能阻止或延緩悲劇發生。
李光輝指出,照顧患者超過半年,高達六成的照顧家屬會出現程度不等的身心問題。張尚文說,「有人分擔照顧責任、減輕重擔」,是避免類似悲劇發生的最好方法。一般而言,照顧者若出現憂鬱、身心俱疲、對日常生活或休閒活動完全提不起勁,任何小事或言語就容易激動、生氣暴怒,菸酒經常不離手等,其實都是「快要耗竭」的徵兆,此時,他人伸出援手,才能避免照顧者壓力症候群上身。
張尚文說,一旦照顧者情緒低落,會視情況給予抗焦慮、抗憂鬱及安眠藥等藥物,但「分擔照顧責任」才是治本方法。另外,照顧者可試著「轉念」,主動向外求援,不要默默承受,跟家屬商量找看護。
另外,耕莘醫院院長鄧世雄也說,護士、醫師對於照顧者或患者也應提高警覺,該院醫護人員會針對高危險者,知會社工與宗教關懷員,評估後一旦有需要,團隊會進一步追蹤個案情況。
鄧世雄說,新年、耶誕等節慶假日,患者與照顧者容易觸景傷情、敏感、產生過多聯想,「單靠醫院不夠」,他強調,各界或社會團體必須多一點關懷,協助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走出情緒低潮。
※ SOS!自殺防治 諮詢求助管道 |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