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31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糖,是健康殺手?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5-07-31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7-21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手搖杯含糖飲料如同碳水化合物界的怪獸」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張以承表示,絕大部分手搖杯飲品均添加玉米果糖,長期飲用容易引起脂肪肝,讓血脂、膽固醇變高,還會成癮,他就不准孩子喝手搖杯飲品。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陳妙心表示,世衛組織今年3月公布糖份攝取指引,游離糖(額外添加糖分)建議每天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的十分之一,否則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一般建議一天攝取量以總熱量的5%為宜。以60公斤、輕度工作成人計算,每天熱量建議攝取1800 大卡,每天飲用一杯全糖手搖杯飲料,已攝取100大卡,已經超過5%的建議量,如果一天喝上兩杯、攝取200大卡糖分熱量,就破了十分之一的上限。張以承指出,玉米果糖便宜、甜度高,早就成為手搖杯飲品的甜份主要來源,長期攝取恐危及健康,建議最好不要飲用,如果嘴饞建議買中杯、微糖,如果喝不完,丟掉也沒關係。◎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7-09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肝基會今天發表「國人肝病認知與態度」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對肝炎預防疫苗注射有錯誤觀念,誤以為打B肝疫苗也能預防C肝、A肝,且超過五成對於肝病的傳染途徑認知不足,還有超過八成以為運動可預防肝炎。肝基會表示,運動確實可以預防或改善脂肪肝,但無法預防B、C肝。肝基會這項調查,分別針對食、醫、注、性、預、樂等六大面向,調查國人肝病認知與態度。肝基會副執行長粘曉菁表示,透過調查了解,民眾對肝炎預防、篩檢等,仍有很多錯誤觀念,例如過去政府推動公筷母匙,很多民眾誤認為只要不共用餐具,就可以預防所有肝病。她解釋,公筷母匙主要是預防A肝,B、C肝多是經由血液、體液等傳染,包括刺青、共用刮鬍刀等都可能傳染。另外,粘曉菁說,運動雖可以預防脂肪肝、三高,但對B、C肝等無法有效預防。為了推動正確保肝觀念,並針對偏鄉需求提供健康檢查的服務,肝基會和超商業者合作,提出2015年「救救肝苦人」計畫,持續性免費推動偏鄉肝炎、肝癌篩檢與後續就醫協助。肝基會也和全台54家合作超商門市,利用附近廣場等舉辦抽血篩檢,20歲以上民眾均可免費抽血檢查,除篩檢B肝等,也針對三高代謝等超過20項問題進行檢查,並進行衛教宣導。◎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6-15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很多人認為「脂肪肝」是一種良性疾病,對人體無立即的威脅性,說穿了,只是肝臟比較胖,對健康危害不大,不用治療也可以,真的是這樣嗎?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譚健民醫師指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及特殊類型的脂肪肝,如C型肝炎脂肪肝、藥物性脂肪肝、營養不良性脂肪肝等。 脂肪肝同時預示肝臟損傷和一些潛在疾病。譚健民醫師說明,脂肪肝的臨床表現輕者無症狀,重者病情兇猛,已有研究指出,脂肪肝為肝硬化的前兆,同時也是進展為肝癌的主因。許多患者體檢時查出脂肪肝,卻因早期症狀輕微、吃喝無礙、面色紅潤等種種假像,因此忽視它的嚴重後果。 隨著生活水準提高、飲食西化,肥胖症與飲酒人數增加,肝臟問題也逐漸被重視。肝臟是脂類代謝的主要器官,任何干擾脂類消化、吸收、運輸、分解和合成代謝的因素均可使脂肪在肝臟中過量堆積,從而引起脂肪肝。嗜酒、肥胖、糖尿病、病毒性肝炎、高脂血症、肝毒性物質接觸史、長期胃腸外營養等都是主要的危險因素。譚健民醫師指出,由於肝臟無神經,無法感覺疼痛,等到有痛感時,往往為時已晚,呼籲民眾平時飲食清淡、維持規律運動、健康作息,才能真正的護肝。【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5-06-10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喝兩罐碳酸飲料會增加肝病的風險。科學家發現,每天喝超過一罐含糖飲料(如可樂或檸檬水)的人比那些不喝碳酸飲料的人更容易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他們還警告說,含糖飲料與糖尿病和心臟病也有關聯。不過科學家們也發現,低糖碳酸飲料似乎不會有此負面作用。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研究了2634位中年男性和女性,被試者需要報告他們每天喝了多少咖啡因飲料或含糖飲料,如可樂、水果混合飲料、檸檬水或其他非碳酸水果飲料。被試者需要經過進行電腦斷層掃描以確定肝臟累積多少脂肪,其中並有一些人被發現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團隊發現,與那些不喝含糖飲料的人相比,報告每天喝超過一罐含糖飲料的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更為普遍。這項研究在《肝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上發表,在考慮過年齡、性別、體重、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如卡路里攝入量、是否酗酒、吸煙)等因素后,認為含糖飲料與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關。研究人員也發現,低糖可樂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無關。一名研究人員 :「如同越來越多的研究一樣,我們的研究也認為含糖飲料或許與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關,也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有關。到目前為止,檢驗含糖飲料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觀測研究依然很少。」◎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6-02 癌症防治.肝癌
藝人安鈞璨因肝癌引起併發症過世,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指出,隨醫藥發達,肝病的平均死亡年齡是六十九歲,B、C型肝炎是肝病主因,定期追蹤、治療,大多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不過,臨床醫師提醒,肝臟沒有痛覺神經,不適症狀易遭忽略。安鈞璨出身偶像團體「可米小子」,六月一日凌晨因肝癌引發大量胃出血病逝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得年卅一歲。安鈞璨自團體解散後,到藝人黃立成投資的夜店擔任公關經理,曾在節目坦言度過兩年日夜顛倒的「陪酒生活」,健康亮紅燈,種下病因。友人透露,兩周前安鈞璨到醫院檢查即發現肝癌末期,醫師宣告生命只剩兩個月,但安鈞璨僅撐兩周就過世,讓家屬、友人悲痛不已。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表示,四十歲以下年輕族群罹患肝癌,九成是肝炎病毒引起,其中B肝病毒占八成、C肝病毒占二成。簡榮南說,肝臟無痛覺神經,發生肝病時,患者無法自我察覺,待腫瘤長到十到十五公分時,才會出現體重減輕、黃疸、上腹部不適等症狀。值得一提的是,熬夜並非肝病的主因,但國健署調查發現,近九成民眾認知錯誤,顯示國人對於肝病知識不足。國健署建議,民眾應抽血檢驗了解自身是否為B、C肝帶原,若是帶原者,須每半年接受抽血及超音波檢驗。研究顯示,透過持續追蹤及治療,B、C肝炎患者可降低肝癌發生機率。營養師程涵宇建議,民眾應避免食用發霉食物及黃麴毒素,且為免於造成脂肪肝,應減少攝取飽和油脂、每餐以七分飽為原則、多喝水以及攝取大量蔬果,並且維持規律的運動,維持肝臟健康。◎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5-31 運動養生.運動天地
為了讓體格強碩、撐得住西裝,30多歲的凱文下班後就往健身房跑,平均每天重訓一個多小時,且平常就很節制飲食,但常吃肉補充蛋白質,希望可以長出肌肉,飲食控制加上長期重訓,一年下來他從小弱雞變成了金剛狼。最近參加公司健康檢查,各項檢查幾乎一切正常,且體脂肪比率相當低、不到10,但讓他傻眼的是,居然有中度脂肪肝。看到檢查報告,他忍不住在臉書上戲稱自己是「壯鵝」,直呼肝臟若拿來煎烤,應該會油滋滋的很好吃。許多朋友留言,很難置信健身房裡最積極做重訓的健康寶寶,怎麼可能會有脂肪肝,認為可能是他平常愛吃甜食;還有人則建議他喝檸檬水,可以消除脂肪肝;也有網友留言表示,脂肪肝是疲勞造成的,應該多休息、少熬夜,就會逐漸恢復正常。凱文納悶,自己運動量相當大,平常也很少吃甜食,更不太喝含糖飲料,只有為了長肌肉天天吃肉、補充高蛋白,以及有時約朋友吃燒肉、火鍋,他會專挑牛肉,懷疑是否因此出現脂肪肝。台灣肝臟研究學會秘書長、基隆長庚胃腸肝膽科教授級主治醫師簡榮南指出,國人脂肪肝盛行率近四成,平均每10人就有四個人有脂肪肝,身體質量指數如果超過24,則脂肪肝比率將達七成。簡榮南說,檢測脂肪肝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身體質量指數,只要攝取過多熱量,脂肪囤積首站就是肝臟,如果身體質量指數超過27、到了肥胖程度,幾乎百分之百有脂肪肝。為何經常健身運動,體脂肪比一般人還低,還會出現脂肪肝?簡榮南解釋,運動消耗的熱量有限,例如慢跑半個多小時所消耗的卡路里,還沒有喝下一杯奶昔來得多。為了讓肌肉變大,必須額外補充肉類等蛋白質,但一般用餐不太可能只吃肉,還會加上麵、飯等主食,這些澱粉進到人體肝臟,很容易就轉化為肝醣及脂肪,長期累積還是可能導致脂肪肝。此外,長時間重訓加上蛋白質攝取,肌肉會逐漸變大,但實際熱量消耗卻沒有想像中來得多,不少熱衷健身的人儘管體脂肪不高,卻因熱量囤積有脂肪肝。簡榮南表示,光靠健身、重訓,很難預防脂肪肝,應該從飲食控制著手,不要吃太飽,最好只要七分飽,每天三餐記錄熱量攝取,少吃油炸食物、少喝含糖飲料。此外,重訓所消耗的熱量有限,還應加上有氧運動,多流汗、運動到略喘的情況;建議上班族多走路、多爬樓梯少搭電梯,並且均衡飲食,只要不讓熱量囤積體內,就可有效預防脂肪肝。如何避免脂肪肝1.飲食均衡,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攝取,最好餐餐七分飽。2.少吃澱粉及油炸食物,適量飲酒。3.每天運動30分鐘,達到流汗、略喘。4.運動後不要食用高熱量食物,以免囤積熱量。資料來源/簡榮南醫師;整理/李樹人◎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4-21 運動養生.運動天地
醫師表示,運動不足引發的最常見問題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肝功能差、尿酸等,甚至恐引發腦中風、心臟病;不管何時開始運動,都有助身體健康,推薦可快步走,且提醒上班族每坐50分鐘,應起身活動5到10分鐘。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蕭敦仁表示,通常人只要睡眠不足、工作壓力大,就會不想運動,這常是中壯年族群的生活寫照。但不動很容易讓體重飆升,蕭敦仁說,一旦過胖,最常見的問題是三高及脂肪肝,體重過重可能與蛋白質攝取過量有關,恐引起尿酸、痛風等毛病。蕭敦仁說,所謂的每天運動30分鐘,可以採一整天累積方式;例如每隔50分鐘起身活動5到10分鐘,倒水、爬幾層樓梯、伸展都能累積運動量。◎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3-15 名人在線.許金川
王先生是某公司老闆,但老是精神不濟,白天整天打哈欠。老婆擔心他肝不好,帶來求診。他看了很多醫師,做了許多檢查,肝指數GOT、GPT稍高,體型肥胖,幫他做了超音波是中度脂肪肝,但沒肝硬化。「晚上睡覺會打鼾嗎?」他轉頭望了他老婆一眼。「會喔,連家裡的狗都會打鼾呢!」連小狗都會打鼾,第一次聽到。原來家裡經濟狀況好,每天大魚大肉,吃不完的就給小狗吃,長久下來,小狗營養過剩,體型肥胖,所以睡覺也跟主人一樣會打鼾。打鼾看似事小,因為很常見,古代張飛睡覺時鼾聲如雷,眼不閉目,讓要刺殺他的敵人遲遲不敢下手;現代的小偷可能醫學常識比較豐富,就會知道主人睡著了,正是下手好時機。打鼾表示睡覺時空氣經過狹窄的呼吸,因此發出聲音來,由於引起二氧化碳堆積在血液內,呼吸因而中止;但由於氧氣不足又會刺激人體呼吸中心開始呼吸,通常會有一聲喉嚨聲,再跟著大聲呼吸。長期氧氣不足會引起記憶力減退,白天記憶力無法集中,精神萎靡,醫學上稱為「呼吸中止症候群」。近年來,醫界越來重視這個問題,因此各大醫院紛紛成立呼吸睡眠中心,在專門病房睡一晚,用儀器就可以正確診斷。新年新希望,去油減肥,消脂保肝,讓人人活得輕爽,才能長壽保平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擔任受贈單位、PUMA主辦的「2015 PUMA螢光夜跑」活動即將展開。台北站5/16(六)在大佳河濱公園舉辦,採預約抽籤制,3月16至19日受理預約登記,3月20日抽籤。參加者將有機會獲得免費完整肝炎、肝癌檢驗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訊息:www.puma-nightrun.com.tw,或至肝基會官網:www.liver.org.tw查詢,免付費保肝諮詢專線:0800-000-583◎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3-10 運動養生.有元氣
黑木耳有「素中之葷」美譽,不但是各種美食的最佳配料,本身就含有護肝、護膚、強化骨骼和牙齒、預防貧血與便秘等功效,好處說也說不完,把黑木耳與同樣擁有豐富膳食纖維的紅蘿蔔一起切絲做涼拌,就能促進腸道蠕動,而黑木耳的膠質,還能吸附油脂,幫助將毒素順利排出體外。食療效果1 排除毒素:黑木耳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強烈的吸附力,進入腸道後會吸水膨脹,並會逐漸平貼在絨毛細胞表面,吸附油脂,刺激腸道蠕動,幫助體內廢物排出。2 降低血脂:黑木耳含多醣體,對降低膽固醇的效果顯著,可清除血管內的膽固醇,也能降低血脂濃度,還能抑制脂褐質的沉積,並使其逐漸淡化。3 預防脂肪肝:卵磷脂屬於脂質的一種,可清除積存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和脂肪,有助於避免脂肪堆積在肝臟中,可預防脂肪肝和肝臟的疾病。選購:購買黑木耳,先觀察形狀是否完整,肉厚不厚,光不光滑,有無呈現半透明狀,用手捏是否具有彈性。符合以上標準,才是好的黑木耳。保存:新鮮木耳洗淨後放入塑膠袋或保鮮盒中冷藏,約可保存10~14天。處理:處理黑木耳時,不宜以熱水浸泡,會失去保水度,宜用冷開水清洗與浸泡。涼拌黑木耳材料:新鮮黑木耳150克,小黃瓜100克,紅蘿蔔50克,蒜末15克,白芝麻5克,冷開水1/2杯調味料:橄欖油1大匙,白醋1/4杯,糖、鹽各1/2小匙,醬油少許作法1 黑木耳、小黃瓜、紅蘿蔔洗淨,切絲。2 將黑木耳和紅蘿蔔放入滾水汆燙20秒,撈出待涼。3 所有調味料、蒜末和冷開水混勻成醬汁備用。4 將小黃瓜、紅蘿蔔、黑木耳依序擺盤,淋入醬汁,撒上白芝麻即可。資料來源:蔬菜營養圖典作者:陳彥甫出版社:人類智庫
2015-03-02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身高不到150公分,體重卻已70多公斤,一名幾乎天天喝手搖杯飲料的小五男學生竟患有脂肪肝;醫師警告,大部分含糖飲料均添加果醣糖漿,該成分會在肝臟中轉換成三酸甘油脂堆積在肝臟,造成脂肪肝。代謝症候群比率越來越高毒物學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指出,蔗糖成本高,現在廠商、冷飲店幾乎都採用大桶裝的高果醣玉米醣漿,以求符合經濟效益,但這也使得國人代謝症候群比率越來越高。姜至剛解釋,糖、澱粉進入人體後,會轉化成葡萄糖,在消化過程中,透過檸檬酸循環,讓葡萄糖轉變為肝醣,儲存於肝臟中。但果醣糖漿的代謝方式不同,當人體攝取過多的果醣糖漿,就會在肝臟和脂肪組織中轉換成脂肪酸和三酸甘油脂。國內脂肪肝患者年輕化由於大多數市售含糖飲料都含有大量果醣糖漿,過量攝取不但傷害肝臟功能,且直接增加代謝症候群發生率,這也使得國內脂肪肝患者年輕化,連國小學童的肝臟都可能包裹著一層層肥油。好心肝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粘曉菁指出,不少人從小偏愛汽水、手搖杯等含糖飲料,不太喝開水,以致於小小年紀就脂肪肝。粘曉菁最近收治一名小小脂肪肝病患,才小五就有嚴重脂肪肝,身高不到150公分,但體重已有70多公斤,家長擔心長不高陪同就醫,超音波發現他有嚴重脂肪肝,且血液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均偏高。肥胖和偏瘦 易有脂肪肝粘曉菁說,除了肥胖易有脂肪肝,體型偏瘦的人也可能有脂肪肝,臨床顯示,每四名瘦子就有一名脂肪肝,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雖然少吃高油、高鹽等食物,卻常喝手搖杯含糖飲料,攝取過多的果醣糖漿。粘曉菁建議,多運動、避免飲用市售果汁或含糖飲料,有助避免脂肪肝;若真要喝手搖杯,盡量選「無糖」、「無奶精」,至於商家號稱的「黃金比例」,口感雖佳,但一定不健康。小辭典:脂肪肝脂肪肝是三酸甘油脂聚積於肝臟細胞的一種疾病,引發脂肪肝的原因包括肥胖、飲酒、糖尿病、血脂肪過高等四大因素,其中以肥胖最常見,攝取過多熱量無法消耗,自然會轉化成脂肪,囤積於脂肪組織及肝臟。目前診斷脂肪肝主要以腹部超音波檢查為主,診斷準確率可達97%,通常分為正常、輕、中、重等四級。如為中、重度脂肪肝就應提高警覺,因為肝臟細胞容易發炎,導致細胞壞死、肝硬化,提高罹癌風險。資料來源/粘曉菁醫師
2015-01-20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北市有一名二十多歲男子,不菸、不酒、無重大病史,自認為平時飲食還算均衡,沒想到做了健康檢查後,竟發現自己年紀輕輕居然有脂肪肝!成功大學醫學院李伯璋教授表示,脂肪肝是最容易引起肝指數不正常的肝問題之一,大約有兩到三成的國人有脂肪肝。肥胖者與代謝異常者,確實是脂肪肝的高危險群,脂肪肝也與飲食有關;但是,脂肪肝不完全是因肥胖與飲食所造成的。許多人認為脂肪肝就是「油包肝」、脂肪肝就等於油脂攝入過多。其實不然!「脂肪肝」是指肝臟細胞內因代謝異常而堆積了油泡,而這些油泡就是三酸甘油脂。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肝臟腫大、代謝問題與其他疾病就會併發。李伯璋教授解釋,有許多患有脂肪肝的人,也可能是因基因缺陷而患有脂肪肝,所以可知,罹患脂肪肝的原因絕不是只有肥胖。又因肝細胞是脂肪代謝的關鍵,而脂肪代謝過程中,累積在肝臟的廢物多寡,與全身的新陳代謝功能息息相關,所以肝細胞進行脂肪代謝的各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問題、同時也可能是導致脂肪肝的因素。李伯璋教授舉例說,脂肪酸的轉移、分解有問題、脂肪合成過多,或肝細胞的中毒及營養不良等,都可以出現脂肪堆積在肝細胞裡,而不僅是油脂吃得過多這麼簡單。李伯璋教授指出,罹患脂肪肝的原因有許多,飲食與肥胖只是最常見的成因之一。要遠離疾病就要由日常起居做起,平時飲食勿攝取過多油脂,控制飲食配合適量的運動來維持標準體重,作息正常才能遠離肝病、脂肪肝。【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4-11-17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飲食油膩、少運動,當心脂肪肝提早報到。一項大型健檢資料分析顯示,國內20多歲年輕男性竟有3分之一有脂肪肝;19歲以下男性,有脂肪肝的比率也有16%。有醫師曾收治一名14歲男孩,愛喝珍奶、吃薯條,加上天低頭滑手機、不愛動,健檢發現已有輕度脂肪肝。開業家醫科診所醫師張盈寬,分析健檢機構去年7萬多人的健檢資料,發現有3萬多人、占近44%有脂肪肝;脂肪肝比率最高的是40至49歲男性,有66%有脂肪肝;女性脂肪肝比率最高的年齡是60-69歲,占57.20%。值得注意的是,有脂肪肝的民眾,25%的男性、40%的女性BMI值正常,容易被輕忽。整體看來,70歲前,男性脂肪肝的比率皆明顯大於女性,但70歲後,反而女性脂肪肝比率較高。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男孩(19歲以下),竟然也有16%、相當大約每6個男孩就有一人有脂肪肝。張盈寬說,除了酒精性脂肪肝外,多數脂肪肝形成與飲食油膩、不運動有關,導致熱量過剩、脂肪堆積在身體、肝臟等。他在臨床上就發現很多年輕小胖子,每天盯著3C產品、不愛運動,卻愛喝珍奶、愛吃速食,長期下來脂肪肝悄悄上身。他在臨床也碰過40歲男性,BMI24左右,中等身材,健檢才發現有脂肪肝,問診才知道他偏愛糕點、甜食,喝咖啡時也會加較多糖,可能因此導致脂肪肝,後改掉甜食習慣、多運動,才好轉。張盈寬建議民眾少碰甜食和油膩食物,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運動最好要達到連續喘氣15分鐘以上。北醫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范豪益表示,不理會脂肪肝,嚴重的可能會引起肝硬化,雖然脂肪肝多數沒有明顯症狀,但身材肥胖者,幾乎都有脂肪肝問題,除飲食清淡、多動,最好盡量不要熬夜、維持正常作息,才可避免形成脂肪肝。【2014/09/18 聯合晚報】
2014-11-17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洪永裕/澳洲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 近年來,國人脂肪肝發生率偏高,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對9000名上班族做超音波檢查發現,罹患脂肪肝的比率高達43%。除了肥胖,高血脂(尤其是高三酸甘油脂)、酗酒、糖尿病控制不良、C型肝炎、藥物(例如類固醇、治療免疫風濕藥物)等,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見原因。尤其是,長期食用以劣質油品烹調食物,所造成的潛在傷害,亦不能排除。油品經過反覆高溫油炸,會裂解成游離脂肪酸,也就是它的「酸價」愈高,代表油脂「酸敗」的程度愈大,品質愈差;而在油脂酸敗的過程中,會產生「過氧化物」,人體如果攝取愈多,導致體內「自由基」增加,經年累月使得肝臟機能受損,造成FABP(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一種運送脂肪酸到肝細胞代謝的特化蛋白)的合成減少,終致脂肪代謝失調。根據澳洲國家醫學研究基金進行的脂肪性肝炎(Steatohepatitis)病理及藥理研究,讓實驗老鼠餵食高脂肪液體飼料及連續15天施打經高溫處理的結核菌液,每兩日抽血檢測肝功能(SGOT, SGPT, LDH及GGT),滿15天後犧牲老鼠,進行肝臟灌流及病理切片。結果發現,實驗動物顯現脂肪性肝炎的病徵。過度的肝細胞間脂肪囤積會造成組織的氧化傷害(oxidant stress),導致細胞的ATP(三磷酸腺苷)被排除,肝功能出現障礙。另外,從肝臟藥劑動力學研究,更可看到肝臟對藥物的代謝功能顯著的下降;粒線體是細胞的發電站,一旦病變,所有肝臟細胞的生化活動都會受到影響。從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也發現,脂肪性肝炎之肝細胞粒線體,已出現結構變形。除了上述病理現象外,劣質油品會產生「壞」的花生油酸(花生烯酸),人類若長期食用,會造成肝臟慢性發炎、肝硬化,最終造成肝癌。這段期間國人一定會擔心餿水油帶來的健康危害,基於脂肪肝炎目前無特效藥,建議民眾平常可多攝取含Omega-3的魚油來減輕傷害。理由是,酸敗的油脂會活化細胞中δ-5-desaturase,使花生烯酸的產量增加,而魚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EPA可抑制此轉化酵素,使花生烯酸的產量減少,進而抑制壞的前列腺素(例如PGE2、PGF2、Thromboxane A2、LT),這些前列腺素會促進發炎反應、過敏反應、血小板凝結、血壓升高、組織水腫等),達到減輕肝細胞傷害的效果。總之,在劣質油充斥的環境,且食品檢驗單位無法有效替消費者把關的情形下,個人如何自保就變成很重要。【2014/09/30 聯合報】
2014-11-17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你有脂肪肝困擾嗎?根據健檢機構資料統計分析,台灣每5人中就有2人有脂肪肝問題。醫師提醒,脂肪肝患者,若不加以改善生活習慣,放任脂肪肝症狀持續存在,恐增加肝硬化、肝癌的發生風險,使健康狀況亮紅燈。建議患者不妨透過「週週345」的生活習慣協助改善。你是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嗎?當心!吃下過多高油、高鈉、高糖食物恐增加罹患脂肪肝的風險。脂肪肝增加 三餐外食是關鍵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醫師表示,導致現代人脂肪肝比例大幅上升的原因,大多與三餐外食的飲食習慣脫離不了關係,在食用大量高油、高糖、高鈉食物的情況下,容易使脂肪大量囤積於負責代謝運作的肝臟周遭,引發俗稱「肝包油」的脂肪肝症狀。脂肪肝真有這麼可怕?王志堂醫師進一步說明,若忽視脂肪肝問題,放任肝指數飆升,會影響肝臟代謝,使肝功能出現異常,對健康造成危害。根據臨床統計約有10%的脂肪肝可能進展為脂性肝炎,其中的1/3可能惡化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更有研究指出約1%至2%的肝癌與脂性肝炎有關。防脂肪肝!週週345養生如果有脂肪肝問題,該如何改善、避免惡化呢?王志堂醫師指出,對於脂肪肝目前並無專門的治療藥物,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還是得從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配合運動、飲食控制、減重及治療相關代謝異常問題,才是根本的解決方式。至於良好生活習慣的原則為何?王志堂醫師提供一套「週週345」的口訣,供患者參考:王志堂醫師表示,脂肪肝是可逆性,如果持續飲食調節,配合適當的運動,將有助改善。(圖片/王志堂醫師提供)【遠離脂肪肝 週週345】:1.每週運動至少3次。2.每次消耗400卡以上的熱量。3.減重每週不逾0.5公斤。對於有脂肪肝問題的患者來說,只要保持上述3項要點,並搭配均衡營養素攝取,五穀雜糧、蛋白質、奶類、脂肪適度攝取、不過量,並減少多餘卡路里的攝取,增加蔬果食用量,三餐定時定量,避免速食和飲料,減少反式脂肪及玉米果糖的攝取,就能有效改善脂肪肝症狀的發生。【醫師小叮嚀】:王志堂醫師也提醒,若真有脂肪肝問題也不用太過擔憂,一般而言脂肪肝是可逆性,尤其是輕度脂肪肝,如果持續飲食調節,配合適當的運動,將有助於改善脂肪肝問題、使肝功能恢復正常。【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2014-11-17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晚報╱陳麗婷】 有些民眾透過健檢卻無法檢查出肝硬化,國泰綜合醫院肝臟中心主任胡瑞庭表示,透過超音波檢查雖能看出是否有脂肪肝,但初期肝硬化不見得看得出來;但如果要用侵入性方式,例如肝切片評估是否有肝硬化,不少民眾會感到害怕而不敢做。他提醒,民眾若已是B肝、C肝患者、又有脂肪肝,最好與醫師討論定期追蹤,避免導致肝硬化卻不自知。台灣人超過三分之一患有脂肪肝,除與代謝症候群有密切關係外,也可能是飲酒過量等因素引發,甚至可能惡化為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另外也會增加罹患冠心病、中風及周邊血管疾病的機率,甚至引發慢性腎病。B、C肝炎患者在台灣約有350萬人,假如合併中度以上脂肪肝,在超音波檢查時卻可能查不出來,有可能導致纖維化或肝硬化危機。胡瑞庭表示,傳統以肝穿刺來評估肝脂肪積聚量及嚴重程度,了解發炎與纖維化程度;但肝穿刺屬於侵入性,多數民眾因為害怕,會選擇方便簡單的超音波等檢查,但這只能測試脂肪積聚達33%以上的肝臟,不能評估嚴重性。另外,胃鏡若看到食道靜脈擴張,屬於間接證明肝硬化的證據;還有一種肝臟脂肪纖維震波掃描,比現有的超音波敏感度更高,也屬於非侵入性檢查,且可測出脂肪肝及肝硬化狀況。當發現有肝硬化現象時,就可進一步切片確診,趕緊接受適當治療,避免惡化。胡瑞庭說,其實不管是何種原因產生的慢性肝病(肝炎、肝硬化、持續肝功能檢查異常、脂肪肝等),都應該定期接受檢查;尤其台灣是B型肝炎的好發地區,及早檢查出慢性肝病,就可根據檢查結果及治療成效,每6至12個月再追蹤檢查。除了有症狀時及早就醫、選對檢查方式,平時的護肝也很重要。如果是飲酒造成脂肪肝,應該先戒酒;B型或C型肝炎患者要積極接受治療,高血脂患者經醫師評估後服用降血脂藥物控制血脂,並且注意吃新鮮食物、不亂服成藥,才能減輕肝臟負擔。【2014/10/26 聯合晚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報導】台灣有小吃王國的美稱,對於外食族覓食十分方便,不過,三軍總醫院營養師林晏如說,國內的外食普遍有高鹽、高油、高糖的趨勢,長期下來恐增加心血管及肝、腎的負擔,加速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的到來。另外,有些食物為了保存會添加合法的食品添加物,雖然對身體不會有立即的危害,但若長期大量食用也可能潛藏危機。高油難代謝 吃出脂肪肝台灣目前約每2到3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日前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曾針對3851名上班族做的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有41.9%的上班族有輕重程度不一的脂肪肝,營養師表示,這是餐餐老是在外的上班族免不了的趨勢,脂肪肝又與日常飲食習慣有很大關聯,呼籲民眾慎選外食種類。新光醫院前營養師程涵宇也說,外食已經是現代上班族無法避免的趨勢,但是有些高鹽、高油脂的外食,例如時下最夯的現擠霜淇淋,以及因韓劇而被炒熱的韓式炸雞配啤酒,都很危險,高油脂食物會讓肝臟代謝吃不消,產生大量熱量並轉化成脂肪,長期累積就會造成脂肪肝,甚至肝硬化。單點比較好 別貪圖套餐程涵宇就曾收治過一名45歲的男性,平時工作需要大量體力,習慣三餐吃較油膩的炸雞腿、炸排骨便當來維持飽足感,加上有喝酒的習慣,出現脂肪肝也不以為意,後來惡化成肝硬化,腹部積滿腹水,肚子比孕婦還要大。因此,慎選外食的種類是外食族必修的課題,林晏如指出,若是選擇現場烹調的外食,如麵攤、鐵板燒等餐廳等,點餐時不妨告知老闆,自己的餐點要少鹽、少油,不要加額外的醬料。選擇餐點時,也盡量不要選擇量大價格又划算的套餐,最好是單點,以免攝取過多熱量。前菜選沙拉 清水過個油以去西餐廳吃飯為例,前菜最好選擇生菜沙拉而非湯品;生菜沙拉的醬料可選擇熱量較低的和風醬,且不要以直接淋在生菜上,可以沾的方式使用;若要選擇湯品,最好挑選熱量較低的清湯而非高油脂的濃湯;餐後的甜點則可以選擇水果或是奶酪。如果是已經烹調好的料理,如自助餐、便當等,林晏如建議,便當菜色往往口味較重,可以拿一杯清水過油,或是將部分的飯不要吃,拿來吸油,就可以減少鈉和油脂的攝取。少加工食品 多膳食纖維另外,程涵宇說,外食族膳食纖維攝取不足也是常見的問題,每日最好攝取2到3碗的蔬果,碳水化合物也盡量選擇全穀類的食品。此外,也要盡量避免食用加工食品、易產生黃麴毒素的食物等,並且恪守不過度飲酒、控制食物熱量等,若工作太過繁忙,也可多攝取一些蜆類避免肝臟負荷過大。▇ 如果很難拒絕……辦公室午茶多人分食 分散風險除了正餐,團購甜食或下午茶來杯手搖飲料,也是上班族最夯的活動,林晏如說。不少甜食多添加果糖,果糖攝取過多會增加糖尿病、高血脂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有些業者會宣稱以蔗糖來取代果糖,但糖類攝取超過一天熱量10%,對身體都有危害。此外,近來研究也發現,碳酸飲料成分中的磷也會傷心傷腎,增加慢性病風險。林晏如表示,若想要享受美食,或是擔心不訂下午茶有人際壓力,可以選擇分食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甜食,只要不超量,就可以兼顧健康又維持同事間的感情。
2014-09-23 癌症防治.肝癌
【聯合報╱採訪整理/記者詹建富】Q:老婆40歲,身材苗條,體重45公斤,最近做超音波檢查竟發現有脂肪肝,難道瘦子也有脂肪肝?會轉變成肝癌嗎?A:隨國人飲食西化,常見文明病「脂肪肝」的發生率也愈來愈高,臨床粗估,每兩位接受腹部超音波的民眾,就有一人有脂肪肝現象。臨床所見,肥胖者檢出脂肪肝比率,幾乎八九成,由於平常高熱量飲食攝取過多,人體把過多熱量或養分轉化成脂肪,貯存在肝臟,在肝細胞內可見到脂肪顆粒累積,就是一般人所稱的「肝比較『油』」。有脂肪肝的人,體型大多屬中廣身材。讀者太太身材苗條,為何也有脂肪肝?身材較瘦的人,檢出脂肪肝比率較低,但約有一至二成有脂肪肝,可能與體質有關。如前所述,脂肪肝原因很多,主要是肥胖,其他如糖尿病、酗酒、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過高、B型或C型肝炎患者,及因嚴重氣喘而需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都能出現脂肪肝。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葡萄糖利用發生障礙,進而導致脂質代謝障礙,最後在肝內發生「脂肪浸潤」病變。另外,慢性C型肝炎合併脂肪肝患者,對干擾素合併ribavirin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效果相對較差。單純因肥胖引起的脂肪肝,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機率低,但約有二成脂肪肝患者因持續性慢性發炎,若無積極治療或除去可能傷害肝臟的危險因子,約一成可能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尚無藥物可有效治療脂肪肝,但大多數脂肪肝都有一定的成因,切勿等閒視之,應針對病因尋求治療。諮詢/肝病防治基金會副執行長粘曉菁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聯合報╱記者李易昌/三重報導】世足季軍、冠軍賽今明凌晨相繼登場,醫師提醒,這段期間球迷長時間盯著電視、熬夜觀戰,都對眼睛及肝臟造成損耗,建議多讓眼睛休息,補充綠色蔬菜,最好找時間補眠,讓身體徹底休息。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昨天舉辦護眼愛肝保健康的活動,眼科主任陳裕芳提醒民眾,長期熬夜看球賽要注意可能引發黃斑部病變。尤其足球賽上下半場各45分鐘,沒有穿插廣告,民眾要多利用球賽中間休息15分鐘,讓自己的眼睛也能休息,不宜從頭到尾緊盯螢幕。陳裕芳表示,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點,一旦受損,患者所看的世界會變成「中間一團黑,旁邊線條都是歪斜」,但患者常以為是年紀大自然老化所致,不予理會,時間一久可能造成失明。陳裕芳說,黃斑部病變好發在患有糖尿病、高度近視、受到撞擊或是長時間用眼等情況,不一定兩眼都出現病徵,所以民眾可以雙眼輪流從家裡紗窗往外看,如果發現中間變黑,紗窗線條卻歪斜,那就得儘快就醫。消化內科醫師葉文俊說,熬夜一定對身體、精神狀況不好,但是世足冠軍賽當天是上班日,民眾若無法獲得充足休息,可以多補充綠色、高纖維質的蔬菜,起碼對已經受損的身體有些幫助。他表示,民眾看球賽時,常搭配消夜零食,甚至大口吃肉、大口喝啤酒,這些往往是造成脂肪肝的禍首;脂肪肝是文明病,而且多與肥胖、常吃高油脂食物有關,嚴重會造成肝功能異常,並多是造成非病毒性肝炎的主因。葉文俊說,民眾還是要注意少吃油炸、甜點等熱量高的食物,即使受不了美食誘惑,仍要適量攝取,暴飲暴食隔天也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划不來。【2014/07/13 聯合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元氣周報/記者趙容萱/報導】「醫師,我這麼瘦,怎麼會有脂肪肝?」很多民眾和鄭姓小姐一樣,誤以為脂肪肝是胖子的專利,接到自己的健康檢查報告寫有「輕度脂肪肝」,懷疑自己是拿錯健康檢查報告,其實脂肪肝不是胖子的專利。上班族群 43%肝臟包油 肝病基金會對9000個上班族做超音波檢查發現,罹患脂肪肝的比率高達43%,其中男性上班族更高達49%。另有研究指出,台灣成人脂肪肝盛行率約三成。換句話說,每三個成人中,至少有一人是脂肪肝,遠高於B型、C型肝炎。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腸胃肝膽科主任陳季宏說,脂肪肝就是閩南語俗稱的「肝包油」,也就是肝臟囤積了太多脂肪,最常見與肥胖有關。尤其現代人飲食精緻、肉吃得多,運動量不夠,肥胖造成的脂肪肝最常見,這也讓很多人誤以為肥油上身才會有脂肪肝。肉多菜少 脂肪愛往肝裡去 但其實很多瘦子還是有脂肪肝的困擾,例如高血脂、糖尿病等家族史者雖不胖,但卻有脂肪肝;瘦子族群中,生活作息不正常,包括熬夜、睡到中午、不吃早飯,不愛吃蔬果,甚至激烈減肥,都易引起脂肪肝。陳季宏說,像飲酒過度,造成酒精性肝炎,以及B肝、C肝帶原者,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良、藥物影響(例如類固醇、治療免疫風濕藥物),容易有脂肪肝;體重過瘦,也有脂肪肝問題;甚至有些臥床病人因營養吸收不好,也有可能出現脂肪肝。快速減肥 瘦了身體肥了肝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民眾快速減肥,也會有脂肪肝的問題。陳季宏說,有的病患採取禁食、吃素等方式快速減肥,一個月暴瘦十公斤以上,或者一周減肥超過五公斤,減肥很有成效,但容易出現脂肪肝。原因出在攝取的營養成分不能滿足體內機能需要,體內缺少蛋白質和維生素,影響蛋白和磷脂的合成,導致脂蛋白生成不足,而糖皮質類固醇分泌增多,大量游離脂肪釋放到血液中,超過脂蛋白轉運能力而沉積在肝臟內,引發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元氣周報/記者趙容萱/報導】定期檢查 預防肝硬化腫瘤「我有脂肪肝,該怎麼辦?」很多人拿到健檢報告,發現自己有脂肪肝,不知如何是好。署立台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童圭涵說,脂肪肝治療的重點,就是針對引發脂肪肝的因素對症下藥。脂肪肝一般沒有外顯的症狀,很多人是在定期的健康檢查發現,或者是肝功能異常升高,出現如疲倦、惡心、厭食、黃疸、右上腹腫脹等不適症狀,就醫才發現。陳季宏說,脂肪肝比正常肝臟更易受到藥物、化學毒物、酒精、缺血以及肝炎病毒感染傷害;且長期脂肪肝可能轉變為肝硬化、甚至肝腫瘤。定期抽血 觀察肝功能指數陳季宏指出,脂肪肝一般來說沒有症狀,對身體是否會造成影響可透過肝功能指數判讀,因此做健康檢查時,除了超音波之外,最好同時抽血,檢查肝功能指數是否正常。陳季宏建議,一般民眾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習慣,一旦發現有脂肪肝,即使無症狀,也不要掉以輕心。若脂肪肝合併肝功能異常者,最好每三個月抽血、每半年做一次超音波;若為單純脂肪肝,半年追蹤一次即可。檢視生活習慣/脂肪肝怎麼來 就要怎麼治童圭涵說,由於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很多,民眾應經由醫師診治,查出引發脂肪肝的因素,並且對症下藥。1. 肥胖引起:單純肥胖引起脂肪肝,就要靠減重,應均衡飲食、多運動,當體重超標時就要特別注意。2. 家族病史:高血脂、糖尿病等家族史者,更要特別留心飲食,控制血脂或血糖。3. 酗酒肝炎:如果是酗酒或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就要戒酒,或者針對病毒進行治療。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熬夜、睡到中午、不吃早飯,有吃消夜習慣、不愛吃蔬果或偏食、多坐少動,以及不愛運動,也都易衍生脂肪肝,應戒除。 ※延伸閱讀》‧飲食精緻化 瘦子也有脂肪肝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熬夜、吃宵夜又不運動,小心脂肪肝上身!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分析20年來健檢資料庫,發現過去20年成年人脂肪肝比率激升18倍,1993年受檢者脂肪肝比率僅2.8%,2013攀升至52.9%,每兩人就有一人脂肪肝,主因為太晚用餐、飲食西化。5成男上班族 有脂肪肝研究人員分析3萬6208名受檢者資料,發現脂肪肝比率隨年齡上升,40歲以上超過六成有肪肝,70歲以上更高達七成五,男性盛行率為女性的1.8倍。肝病防治基金會副執行長粘曉菁指出,脂肪肝已經成為普遍文明病,肝基會調查發現,近五成男性上班族、四成女性上班族有脂肪肝,至偏遠鄉鎮義診時,甚至曾發現脂肪肝比率高達六、七成。年輕瘦子 罹病率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脂肪肝出現年輕化趨勢!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門診常有不少體型偏瘦的20多歲人,被測出脂肪肝,得知結果時幾乎都無法置信,直說「不是胖子才有脂肪肝」。鄭乃源表示,去年20至29歲的受檢年輕族群,近三成驗出脂肪肝,但平均體重未達過重,代表越來越多瘦子因不良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導致肝臟異常。脂肪肝與代謝症候群、動脈硬化、體重過重、體脂率過高等疾病息息相關。聯安資料庫發現,動脈硬化及大腸癌患者,超過六成有脂肪肝,乳癌患者超過五成有脂肪肝。鄭乃源認為,重口味、沒規律運動、長期處於高壓環境等,是脂肪肝的危險指標。他建議減少攝取形成脂肪肝的飲食,如酒類、精緻加工食品及高熱量、高油等食物,且切記不在晚間8時後進餐,晚餐以優質蛋白質及高纖蔬果為主。因為太晚吃,多餘熱量就會轉化成脂肪。 ※延伸閱讀》‧脂肪肝… 一般沒有症狀‧脂肪肝患 沒喝酒也可能肝硬化‧脂肪肝怎麼來 就要怎麼治 ‧兒童脂肪肝 爸媽拉警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在台灣,肝臟疾病很常見,以非酒精性脂肪肝為例,成年人脂肪肝盛行率約百分之二十六到百分之三十四。在美國,有三千萬以上民眾患有肝臟疾病,像C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肝癌患者人數也正在上升。事實上,過度嗜吃甜食、嗜喝含糖飲料、過度飲酒不只會讓腰圍越來越粗,也會對肝臟造成不利影響。美國肝膽腸胃科醫師、羅格斯大學肝臟移植醫學主任尼可拉斯‧皮爾索普羅斯接受美國福斯新聞網訪問時指出一些民眾常見肝臟疾病迷思,並提供正確肝臟保養之道。 迷思一:只有喝酒、濫用藥物的人才會得肝臟疾病? 不只喝酒、濫用藥物的人才會得肝臟疾病。有些小孩子是從父母那裡得到肝臟疾病,也有不少人是因為大量攝取高熱量食物、含糖食物而出現脂肪肝,進而造成肝臟發炎問題。 迷思二:只有和別人共用針頭的人才會得C型肝炎?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管署資料顯示,除了和別人共用針頭,C型肝炎傳播途徑還包括輸血、血液透析、針灸、刺青、紋眉、穿耳洞、與他人共用牙刷或刮鬍刀、不安全性行為等,也可能透過母子垂直傳染。在美國,有些年長者是在醫院感染C型肝炎,因此醫療人員必須嚴格遵守醫院各項操作、執行指南,才能保護大眾肝臟健康。 迷思三:肝臟不好,只要注意肝臟疾病威脅即可? 肝癌患者人數越來越多,肥胖、病毒性肝炎是主要原因。肥胖、病毒感染等問題不只會影響肝臟,也會衝擊全身器官,所以肝臟不好時,最好也要多留意全身健康狀況,才不會讓情況惡化。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全球資訊網資訊,要避免A型肝炎、E型肝炎上身,就要多注意飲食衛生,A型肝炎有預防疫苗可打,近年來,台灣衛生環境改善不少,因此A型肝炎變得比較少見。B型肝炎、C型肝炎都是透過體液、血液接觸傳染,其中B型肝炎有預防疫苗,而C型肝炎沒有預防疫苗可打。要減少B型肝炎、C型肝炎罹病機率,就要盡量避免不必要輸血、打針、穿耳洞、刺青等,若真的必須要輸血、打針、穿耳洞、刺青,器械消毒就顯得格外重要。【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專題報導】 過去認為肝硬化是不可逆,台大內科部教授陳健弘表示,近年研究發現,因B、C型肝炎造成肝硬化的患者,持續用藥超過5年,有機會改善肝硬化。肝纖維化指肝臟反覆發炎、修復,造成結疤組織,最後便是肝硬化。陳健弘說,臨床試驗發現,因B肝、C肝導致肝纖維化的患者,只要服藥控制病毒量,雖然無法回復成沒有任何纖維化的肝,但肝硬化程度可以改善,也可降低肝癌發生。不過,研究也發現,改善肝硬化無法在治療1、2年就有明顯效果,必須持續5年以上。陳健弘表示,只有病毒性肝炎造成的肝纖維化、肝硬化,有機會逆轉,肝硬化患者約九成都是B肝、C肝病毒控制不佳導致,其中5%可能惡化成肝癌。其他如酒精、脂肪肝等造成的肝硬化,沒有明顯證據顯示可以改善,建議脂肪肝患者控制肥胖、高血脂和血糖。肝硬化可分代償性肝硬化與和代償不全性肝硬化,前者無症狀,一旦出現腹水等症狀,就是代償不全性肝硬化,必須接受肝臟移植,否則面臨生命危險。避免惡化,代償性肝硬化患者飲食需控制蛋白質與熱量,以體重60公斤為例,熱量及蛋白質需求分別為每公斤體重30大卡和?1.2g,全天需蛋白質72g(見下表)。衛福部日前公布,肝癌高居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肝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指出,近年來肝硬化從病因研究、診斷到治療都有長足進步,但每年肝癌死亡人數約8000人,80%合併肝硬化;慢性肝病、肝硬化死亡人數約5000人,相當於每天有33人死於肝病,癥結在民眾預防觀念與認識不夠深化,肝臟又沒有痛覺神經,使得國人容易輕忽而延誤治療契機。陳健弘說,肝臟是體內最大器官,負責進行解毒、分解與合成養分,當肝臟病變,由肝臟提供給各器官進行作用的養分或血液,都受波及,嚴重肝硬化對腦部、心肺功能、腎臟、脾臟、骨髓、內分泌及免疫功能等,都有影響。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採訪整理/記者詹建富 諮詢/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每題10分,總計100分。1.( )如果常常覺得很疲累,一定是肝不好。2.( )肝癌初期就會覺得疼痛。3.( )如果熬夜工作就會爆肝。4.( )打了B肝疫苗就不會得肝病。5.( )一個人有可能會感染到A肝又感染到B肝。6.( )即使出現肝硬化,肝指數仍有可能是正常的。7.( )肝癌和肝炎一樣會傳染。8.( )只有胖子才會有脂肪肝。9.( )肝臟良性腫瘤日後有可能轉為惡性。10.( )出現蜘蛛痣,就代表有肝硬化或長了肝癌。【解答區】1.(X)正解:一般人常把疲倦與肝不好扯在一起,其實只要工作太忙、壓力過大、睡眠不足,都會感到疲倦,並不代表肝不好。但如果是肝不好引起的疲倦,意謂肝炎發作很厲害(甚至是猛爆性肝炎),或是肝硬化末期、肝癌末期。2.(X)正解: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除了表面包膜外,它並沒有痛覺神經。很多人到門診找醫師說肝在痛,事實上大多不是肝在痛,如果真的肝在痛,通常只有三種情形,其一是肝癌很大且頂到表面的神經;其二是肝癌雖然不大,但剛好長在表面,刺激了表面神經;其三是肝癌破裂出血,肝表面以及腹膜的神經受到刺激引起疼痛。3.(X)正解:網路流傳許多爆肝的說法,但熬夜、睡眠不足會不會真的「爆肝」,在醫學上並沒有直接的證據。醫學上只有猛爆性肝炎這個字眼,意指短時間之內肝細胞大量發炎壞死,剩下的正常肝細胞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發病時人也會疲倦,皮膚及眼睛會變黃,肝指數一、二千以上,若沒有及時積極治療,部分患者六至八周內會因肝昏迷而死亡。4.(X)正解:B肝疫苗並不是所有肝病的預防針,而是只有預防B型肝炎病毒所衍生出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但仍無法預防因吃藥、喝酒、脂肪肝或自體免疫問題引起的肝病問題。5.(O)正解:A型肝炎與B型肝炎的病毒結構不同,傳染的方式也大不同,A型肝炎是經由遭A型肝炎病毒汙染的飲食或飲水傳染;B型肝炎的傳染方式有二,一是母體垂直傳染,也就是母親在生產時將B肝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其次是水平傳染,因日常生活中刺青、看牙、共用牙刷或刮鬍刀、穿耳洞等引起。但A肝抗體對於B肝病毒沒有保護力,相反的,B肝抗體對A型肝炎也無防禦效果,是有可能分別被A肝及B肝感染。6.(O)正解:抽血檢查肝指數正常,並不代表肝臟沒有纖維化或肝硬化,甚至肝癌。相反的,一旦脾臟腫大加上白血球及血小板下降,加上白蛋白減少、黃疸指數偏高及凝血時間延長,就已經是嚴重肝硬化的症狀了。7.(X)正解:與肝臟有關的疾病當中,各種病毒引起的肝炎是會傳染的;其他如酒精性肝炎、自體免疫性肝炎、藥物引起的肝炎,並不會傳染給他人。至於肝硬化及肝癌本身是不會傳染的。8.(X)正解:不管高矮胖瘦、年紀大小,只要一不小心,脂肪肝都有可能悄悄上身。臨床上,包括體重過重、缺乏運動、血脂肪過高(包括膽固醇及三酸肝油酯)、服用藥物(例如類固醇)、糖尿病、酗酒等,都是脂肪肝的潛在因素。9.(X)正解:肝腫瘤有良惡之分,血管瘤、肝水泡、增生性結節等,都屬於良性肝腫瘤;惡性肝腫瘤則包含肝細胞癌、膽管癌等。如果本身沒有B肝、C肝,經過肝臟穿刺進行病理分析,結果為良性肝腫瘤,就不會有轉惡的危險,往後只要定期接受超音波及抽血檢查肝指數、胎兒蛋白即可。10.(X)正解:蜘蛛痣是指長得像小蜘蛛的紅色痣,中間紅色的小點是小動脈,紅點的旁邊則圍繞著許多小血管,大都出現在臉部、前胸或者是上臂。臨床上大約三分之一的肝硬化患者會出現蜘蛛痣,通常不會自行消失;但一般人也可能短暫出現蜘蛛痣,特別是孕婦、使用避孕藥的婦女或進入青春期女性,因此,蜘蛛痣無法作為判定肝臟健康與否的指標。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記者林麒瑋/報導】隨著國人飲食西化、食材精緻化的影響,常見文明病「脂肪肝」的發生率也愈來愈高,加上運動量不足,許多上班族一坐就是一整天,小心長期下來,脂肪肝也找上你。兩個做超音波 一個肝包油臺大醫院竹東分院腸胃科主治醫師施文迪表示,脂肪肝顧名思義,就是肝臟脂肪的堆積,正常的肝臟脂肪是在5%以下,若檢測超過5%,就代表有脂肪肝。美國成人平均患有脂肪肝的比率有三成,國內之前曾做過普及檢測,在上班族中也有近三成的人患有脂肪肝。肝病防治基金會調查,每兩位接受腹部超音波的民眾,就有一人有脂肪肝現象。臨床顯示,患有脂肪肝的患者,大部分多屬中廣身材,臺大醫院竹東分院營養師陳曉蒨表示,飲食習慣是造成脂肪肝最主要的原因。女性患脂肪肝 程度多較嚴重BMI指數高於30的人,患有脂肪肝的人佔有八成;BMI指數25至30之間,脂肪肝患者也佔五成以上。另外,常吃高糖、高油、高鹽等食物,或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過高,都是脂肪肝的高危險群。而糖尿病、B型、C型肝炎患者、因嚴重氣喘而需長期使用類固醇的人,也有比較高的比率罹患脂肪肝。施文迪表示,由於女性的體內脂肪普遍較男性高,因此女性若患脂肪肝,程度也會較男性嚴重。胖子機率高 瘦子也有機會有人會問,「肥胖的人才會有脂肪肝嗎?瘦子也會有嗎?」臨床所見,肥胖者檢出脂肪肝比率幾乎八、九成,由於平常高熱量飲食攝取過多,人體把過多熱量或養分轉化成脂肪,貯存在肝臟,在肝細胞內可見到脂肪顆粒累積,就是一般人所稱的「肝比較『油』」。雖說患有脂肪肝的人,大部分為肥胖身材,但並不代表瘦的人就不會有脂肪肝。施文迪表示,少部分患者,雖然身形瘦小,但也有脂肪肝的狀況,主要原因是缺少運動,讓脂肪堆積在內臟,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脂肪肝的現象。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蔡宛玲表示,身材較瘦的人,檢出脂肪肝比率較低,但約有一至二成有脂肪肝,可能與體質有關。每六個月 超音波追蹤一次肝是個沉默的器官,因為肝臟沒有神經,所以人體感受不到。臨床調查,初期脂肪肝患者,並不會有所覺察,大部分要靠「超音波檢測」或「電腦斷層」發現。檢測脂肪肝的另一項依據,是「肝功能指數」,肝病防治基金會表示,一般人正常肝功能指數是40,若高於40就有脂肪肝的現象。透過肝功能和超音波的檢測,脂肪肝患者能清楚確認自己的狀況,施文迪建議,若檢測發現有脂肪肝的患者,應該每六個月追蹤一次,才能確保肝的正常運作。消除脂肪肝 得靠減重運動施文迪表示,人體內臟脂肪與體重成正比,體重愈高,內臟脂肪也愈高,內臟脂肪無法在短時間內降低。治療脂肪肝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靠減重和運動,透過正常的減重,讓體內脂肪減少,利用運動促進新陳代謝,消耗體內脂肪,自然就可以將脂肪肝降低。蔡宛玲並建議定期追蹤超音波,查看脂肪肝是否獲得改善。若不調整生活方式,只希望利用藥物來改善脂肪肝,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 脂肪肝5大成因1.體重過重(BMI質高於25)體重越重,體內脂肪就越高。2.糖尿病患者五成糖尿病患者有脂肪肝的現象。3.C型肝炎患者C型肝炎患者肝臟容易堆積脂肪。4.過度減重者(1個月超過5公斤)迅速減重會影響身體脂肪代謝,導致脂肪堆積在內臟。5.酗酒肝臟是解酒的主要器官,時常酗酒造成肝功能過高,產生脂肪肝現象。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超時工作要爆肝了。」這句話是個誤會,中西醫一致澄清,醫學上沒有「爆肝」這個名詞,而且肝不好的禍首不是累,而是太胖了。國泰健康管理中心針對一萬三千多人調查發現,不論每天工作有沒有超過八小時,都有百分之廿八的人肝功能異常,但如果身體質量指數大於廿四,肝功能異常風險是一般人的二點七倍。至於熬夜會導致肝功能變差?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直言,醫學上不鼓勵熬夜,但沒有任何研究證實熬夜會傷肝,長期熬夜會讓肝指數升高,僅止於個案觀察,因為每個人的睡眠習慣都不一樣。「爆肝是現代人的流行用語,不是醫學名詞。」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翻遍中醫典籍,從來沒有爆肝這個名詞;他說,中醫提到的肝是指內分泌與情緒,內分泌與情緒失調久了,會造成循環障礙。熬夜爆肝的錯誤觀念已根深柢固,國民健康署近年兩次調查都發現,超過九成民眾認為,熬夜是肝不好的主因,只有一半民眾認知到B型與C型肝炎才是肝病主因。事實上,肝功能異常的主要原因除了太胖造成脂肪肝,還是病毒感染。楊培銘表示,國內九成肝癌患者都是病毒性肝炎造成,脂肪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率非常低,充其量代表營養過剩,「還來不及演變成肝癌,就死於心血管疾病。」國泰健檢預防醫學部醫師陳皇光說,國內成年人約百分之廿五到百分之〺三有脂肪肝,雖然僅少數會演變成肝硬化,但通常表示代謝症候群已經找上門。陳皇光建議,肝功能要回復正常,除了預防病毒性肝炎外,控制飲食多運動,才能避免脂肪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