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便秘患者使用非處方瀉藥可能會增加患失智症的風險。醫學專家建議,想治療便秘應積極改變生活方式,例如多喝水、增加膳食纖維、規律運動等方式來改善,而非直接以吃瀉藥的方式解決。
使用非處方瀉藥 罹失智症風險增64%
一項發表在《神經學》雜誌上的研究指出,便秘患者使用非處方瀉藥可能會增加患失智症的風險,其認知能力下降的可能性提升了50%,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了64%,患血管性癡呆症的風險增加了97%。這項大規模研究來自哈佛大學、中國和英國的研究人員,他們使用了10年期間,介於40至59歲之間超過50 萬人的數據。研究人員認為,使用Miralax等滲透性瀉藥的人確定面臨更大的風險,該藥物的作用是將身體其他部位的水分吸入糞便中,以軟化糞便。這些藥物可能會以一種在神經系統中產生毒素的方式影響腸道細菌,而這些毒素會傷害大腦。
腸道菌叢失衡 便秘、憂鬱、失智症都來
事實上在2020年時,台北榮民總醫院研究團隊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罹患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在內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出現失智症的風險是沒有罹患這些疾病患者的兩倍以上。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曾在《元氣網》撰文指出,腸道菌叢失衡將導致百病生,腸道各種疾病都可能發生,還影響睡眠及產生精神方面的疾病,嚴重者還會導致中風、失智症、自閉症等。而透過「吃好、睡好」二個方法,可讓腸道好菌增加,除了要有正常充足的睡眠,地中海飲食也能顯著增加腸道好菌,相反如果常食用高脂肪、高醣及高熱量的西式飲食,會減少腸道好菌,並降低腸道菌的多樣性。
腸道不健康引發的健康問題
.口臭
.腸道疾病,如:大腸激躁症、便秘、消化不良、大腸發炎、直腸或乙狀結腸潰瘍等。
.癌症:大腸直腸癌。
.睡眠及精神方面疾病,包括焦慮、憂鬱、認知、記憶及判斷等。
.中風、失智症、自閉症等。
便秘問題如何解
根據衛福部南投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醫學上對便秘的定義是指每週解便次數少於三次或排便用力且排出乾硬的糞便。至於多久解便一次才叫「正常」,必須視年齡、飲食習慣和日常活動及個人體質而定,正常排便的定義是三天一次或一天三次均屬正常。
而確實許多民眾在面對便秘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先用藥,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曾受訪指出,這觀念並不正確,建議先多喝水、多吃蔬果,也可以採取腹式呼吸法幫助排便,平時就容易便秘的民眾,也可以多喝幫助腸胃蠕動的優酪乳、乳酸菌等。如果上述方法無效,透過藥物改善便秘是不得已的選擇,而無論使用軟便劑、瀉藥、浣腸,都需先經醫師處方,以免過度濫用恐怕有依賴性,未來若沒有使用藥物就可能大不出來。
6招維護腸道健康
1.多喝水:每日水分建議量:體重乘以30。
2.日常生活增加活動量、規律運動
3.使用坐式免治馬桶,每天固定時間坐於馬桶上以沖水刺激肛門,促使肛門擴約肌收縮進而排便。
3.增加膳食纖維,多吃蔬果:如地瓜、燕麥、菇類、牛蒡、柳丁、芭樂等。
4.吃好的油脂:橄欖油、酪梨油、苦茶油
5.補充益生菌:多吃優格、優酪乳,及含寡醣食物(助益生菌生長):洋蔥、蘆筍、豆漿、大蒜、蜂蜜。
6.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大多有高糖、高鹽、高脂肪的問題,吃多會破壞腸道的菌叢生態。
【資料來源】
.張金堅 /便秘、憂鬱、中風…腸道菌叢失衡百病生!教授曝2個改善重點增加腸道好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