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涼,身邊就出現許多「口罩族」,有的人是已經感冒中標,有的人為求自保。季節轉換,特別容易感到身體不適,我們針對秋冬最常出現的四大類疾病問題,請專科醫師教民眾如何做好防護,面對各種疾病的威脅,如何提高警覺?
多數人不知道 溫差比低溫可怕
藝人袁惟仁日前因腦溢血送醫急救,至今仍未脫離險境。秋冬氣候變化劇烈,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期,民眾最容易忽略「短暫的氣溫變化」,像是大啖火鍋後,全身熱呼呼以為外出不用穿外套,往往打開店門後,一陣冷風襲來,就可能引發中風,醫師說「有太多案例是因此喪命」。
年約40多歲的小明,長期飲食不正常,因工作關係時常要應酬,長期累積下,已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卻完全不知。某天晚間小明在外應酬,吃熱炒、火鍋又飲酒,離開時,已經站不穩,離開店家時,一陣冷風吹來,心臟一陣絞痛。
他的朋友回憶,小明突然捧著心臟就倒下,當時還以為他是喝醉酒,但卻怎麼也叫不醒,送醫確診為心肌梗塞,所幸及時送醫,否則小命不保。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志維說,許多民眾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多著重在「保暖」,當身體很暖和時,往往會忽略溫差,如果還喝酒,感覺神經會變遲鈍,常感受不到「冷暖」,很容易發生中風。
經年累月觀察下來,秋冬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好發時刻,都是吃完火鍋,外出不穿外套,不幸中風的案例。
陳志維說,先前擔任住院醫師期間,得固定到急診值班,秋冬期間下大雨,心頭總會嘀咕著「今天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會暴增。」沒想到當天的急診量卻寥寥無幾,反而是雨後天晴,心血管急重症患者暴增。
1別被太陽騙了
避免身體呈三溫暖狀態
陳志維說,秋冬的氣候變化多端,即使大太陽,氣溫也不容小覷,以為不用穿外套的天氣,體感溫度卻低得嚇人。秋冬時節,外出前仍提醒多帶一件外套,外出先穿上外套,等體感溫度真的適應後,再依情況調整衣著,別讓身體不斷呈現三溫暖的狀態,反而傷害心血管。
2遠離流行感冒
罹流感 心肌梗塞率倍增
陳志維說,心血管疾病好發於45歲以上的男性、55歲以上女性,年紀愈長風險愈高,若有肥胖、三高、罹患流感,也同樣是高危險群。根據新英格蘭雜誌的研究調查,秋冬也是流感盛行的季節,流感與心肌梗塞呈現正相關,罹患流感的患者,出現心肌梗塞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到6倍。
3半夜如廁加衣
分段慢起身 適應溫度
常聽到老年人半夜起床上廁所,忘了多穿一件衣服,冷熱溫差造成心肌梗塞,天冷一定要在床邊多放一件衣物,清晨起床在被窩中先穿好後起身。起身時也建議採取分段的方式,先坐起來待一下,再慢慢打開棉被,熟悉溫度後再起身如廁。
4三高定時服藥
凌晨4到5點 血壓最高
人體在正常運作下,凌晨4點到5點是體內腎上腺素分泌最旺盛的期間,換言之,也是血壓最高的時候。三高的患者一定要記得定時服藥,否則即使清晨沒有起床上廁所,也可能在被窩中,因高血壓而出現心血管問題。
5避免凌晨運動
穿再暖也有危機
他也建議長輩別選擇在凌晨4點到5點的期間外出運動,此時身體血壓最高,加上是氣溫低點,即使穿得再暖也對心血管不利。清晨的運動建議可在家中做,若是堅持要在此時外出運動,一定要找另一人陪同。
6飲食多菜少肉
維持血壓恆定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秋冬氣溫變化大,血壓相對其他季節高,想要維持血壓,不僅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得注意飲食,包含多吃蔬菜、少吃肉類,不要攝取過多高鉀、高油、高糖的食物,建議可以採取得舒飲食或地中海飲食,多白肉、少紅肉,多堅果橄欖油。
7維持每天運動
在家也可練肌力
許惠玉說,每日也得維持運動的能量,餐後建議適度運動,不方便外出也可以在家中運動,原地踏步或是做體操、瑜伽等,至少增加身體的肌力,保護心血管,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