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新陳代謝

為什麼使用胰島素後血糖還是起伏不定?醫師告訴你控糖關健!

示意圖。圖/ingimage
示意圖。圖/ingimage

台灣糖尿病人口在2019年已逾230萬,幾乎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 ,儼然成為國人健康最大隱憂之一,胰島素明年即將邁入一百歲,已發展出多種治療選擇,其中新型胰島素突破過去治療困境,像是「全日加值型胰島素」幫助糖友全日控糖,同時達到穩定空腹與餐後血糖效果,減少使用上的不便,讓糖友得以兼顧生活品質、重拾治療信心。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表示,糖尿病雖不至於立刻致命,但慢性併發症不容小覷,過去許多糖友因便利性不足與錯誤迷思,延誤胰島素治療時機,導致血糖控制無法達標,反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等共病風險增加;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理事蔡世澤醫師進一步指出,糖友無須過度擔憂,近來胰島素治療日新月異,更多契合生理運作的胰島素紛紛問世,除有利穩妥控糖外,在使用上也更符合人性,增加糖友對於胰島素治療的整體接受度。

胰島素百年研發不間斷!

使用更方便、兼顧空腹與餐後血糖、降低夜間低血糖風險

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理事蔡世澤醫師表示,胰島素發明至今不斷進步,早期的治療穩定血糖的時間僅能持續16-18小時,現在已有超過24小時穩定控糖的長效胰島素,也有可同時控制空腹及餐後血糖的胰島素,能讓糖友彈性選擇補充時間,並有效降低夜間低血糖風險。這些胰島素的演進,讓糖友生活更無負擔、安全更有保障,醫師在治療執行上也能更順手、達到優化血糖控制的目標。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醫師指出,過往糖友一天需補充二至四劑胰島素,或搭配使用口服藥,不僅容易忘記,出門在外更是執行不易,因此糖友常會自行減少使用次數,讓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外,更容易影響空腹及餐後血糖控制,長期下來除了有夜間低血糖風險,更會因而引發併發症,使得糖友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久而久之影響治療的決心與信心。

併發症成糖尿病糖友最大威脅!

醫師建議:控糖與共病預防是重點,胰島素治療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台灣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黃建寧理事長指出,綜觀全球糖尿病糖友約有六成為亞洲人 ,這與亞洲人飲食習慣、體質構造有關,呼籲民眾應多加注意,雖然近年來治療發展愈趨進步,疾病本身帶來的危害風險已大幅降低,但仍有多數病友曾因糖尿病併發症及其他共病而身陷險境 。

台灣糖尿病年鑑數據顯示,糖尿病糖友死亡主因最大宗為惡性腫瘤與心血管疾病 ,更有約五成糖友死於心血管疾病 ,顯見糖尿病及其共病危險性不容忽視,因此,糖友治療應積極注重血糖控制外,共病預防及治療同樣重要。黃建寧理事長提醒,除先天因素,餐後血糖飆升引發波動更是造成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主因,國際研究證實,對於高血糖糖友而言,及早補充胰島素以穩定控制血糖,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建議糖友更應及早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積極控糖、降低併發症發生機率。

糖友胰島素使用素率僅一成多!

新型胰島素使用便利、穩定控糖可望幫助糖友恢復治療信心

台灣許多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口服藥後控制血糖效果不良,經醫師評估後應接受胰島素,然而根據統計,國人僅有12%糖友胰島素使用,使用率遠低於歐美國家 !蔡世澤醫師指出,部分糖友對於胰島素仍存有誤解,例如誤解使用胰島素治療代表症狀加重,或日常生活不便,因而拒絕及時使用胰島素治療,導致控糖無法達標。

明年適逢胰島素發明第一百年,不僅證實胰島素治療是有效且不可取代的治療方式,且能透過長效、穩定、更便利的方式,提供糖友們更友善安全的治療新選擇,也期望藉此增加糖友對於胰島素治療的接受度,黃建寧理事長呼籲,糖友可主動與醫師討論,依據需求與必要性,共同擬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同時兼顧控糖與生活品質。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

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理事蔡世澤醫師

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胰島素 血糖控制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控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