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5歲婦女日前因意識不清送醫,部立南投醫院確診為罕見的顱內動靜脈畸形(AVM),目前正接受積極治療。醫師提醒,年輕患者若無高血壓卻出現腦出血症狀,應警覺是否有其他潛在病因。
女患者阿娟(化名),上月因左側肢體無力、意識模糊緊急送往南投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腦部出血。由於她5月時也曾因嘔吐及意識混亂就醫,主治醫師警覺異常,安排進一步核磁共振與經動脈導管血管攝影,最終確診為罕見的顱內動靜脈畸形。
顱內動靜脈畸形 多在腦出血或癲癇發作才發現
現支援衛福部南投醫院的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陳奕安表示,顱內動靜脈畸形為先天性或遺傳性血管異常,動脈血未經微血管直接進入靜脈,容易造成血流壓力異常,引發腦溢血、癲癇或神經功能障礙。該病盛行率僅約0.14%,多在腦出血或癲癇發作時才被發現,亦有部分為健檢意外檢出。
年輕患者腦出血 可能是動靜脈畸形非典型病因
陳奕安指出,阿娟的出血位置並非常見高血壓引起腦出血的位置,經綜合判斷後,才發現病灶為AVM。他強調,年輕患者若出現腦出血,應考慮是否為動靜脈畸形等非典型病因。
目前顱內動靜脈畸形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外科手術切除、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如電腦刀或伽馬刀),及血管栓塞術,神經外科醫師將根據病灶大小、位置、血流路徑與患者整體狀況,選擇最適治療方案。
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南投醫院醫療資源近年獲得大幅提升,除成立心導管中心處理急性冠狀動脈疾病外,今年更透過醫學中心支援計畫,引進頭頸部血管診斷與介入治療技術,有效提高重大急症處置能力。
院方提醒民眾,若有劇烈頭痛、肢體無力、癲癇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及早診斷並接受合適治療,有助於避免未來出血風險及神經功能損傷。
‧60歲單身男領1700萬退休金「怕送國庫狂揮霍」五年後被友點醒了
‧獨居父失聯兒子急返家見他好好的 卻從「LINE傳訊」驚覺大事不妙
‧單吃白吐司竟比塗奶油吐司更容易發胖?糖尿病專科醫解析原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