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AND 難有DNR...一位好醫師的願望「願你,願望成真」
我們一生心中,究竟有多少願望呢?我們從小就被希望成為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好員工,好主管..
醫生,這個職務也是一樣,尢其是重症醫學專科醫師的我,我每天走入加護病房,我在心中會如此不禁響起那首歌:「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呀,多少祈禱在心中...」
是啊!每一個躺在床上的,都是我的病人,在他們未進入病重,病末時刻 :
我和他們只是陌生人
一直到了,他們的身體狀況變差,什至病危狀態,他們和我的關係,才由陌生人,變成醫病關係,而這當中,這些無助的生命,那些恐慌的家人,都對我這個素未謀面的重症専科醫師,燃起了非常大的希望,無非就是期待,我把快死掉的生命,可以我的專業,再度搶救回來呀!
身為專業醫師,我跟病人和家人都一樣,每次也都帶了許多希望在生活。我真的期盼日常生活都一切順利、我也期盼,我的每位病危病人,都能順利渡過這生死關頭啊!
有可能嗎?當我的醫生前輩一個一個又老、又病、又往生去了,我還每天都常被患者問:「為什麼是我得了這個病?」我內心期盼自己無憂無慮、無病無老到終,但事實的殘酷,有時候會譲這些 :
期盼,被割上了好幾刀,還留下很多傷口
當我的病患,在恐懼下,面對逐漸而來的衰老、面臨一來再來的疾病、更無奈的,要去接受不確定的死亡來臨時,他們的最期盼見到的人,就是我這個重症專科醫師!
我常常會私底下心疼,我們的生活教育,都在教如何出人頭地、都在教畢業後要如何突破最低薪;有誰在教我們面對又老、又病、又死呢?有呀 ?
我的護理師如此告訴我,那只是醫學院𥚃教的一堂課。什麼?【一堂課?就可一生受用?】我如此困惑看她問,她也困惑的不知如何回答?
我們醫護人員每天面對死亡和重病,都已經如此困惑了,那一般民眾呢?
人人一生出來,就已註定要生老病死,人人卻無視生老病死於日常生活,當家人老了、得病了、有人往生了,又如此愴慌失措,只好從家人或自己身上學習面對生死了,而這些的學習往往只有在匆忙情境下充滿了許多無奈,忽然病人往生了,陪伴的人又開後悔了。
我的病人女兒說:「後悔就是看自己媽媽一路上凋零、來不及愛到底、無奈自己身體也一直再往下凋零...」沒錯,當她媽媽病危時刻,她自己同時也是晩期乳癌,更何況她的先生,也是晚期肺癌,你們說:對於這家庭,人生還有什麼期盼?她竟回答:「盼,只要睡醒看到早上太陽,就滿足了!」那先生和自己生命呢?她馬上流淚說:「盼: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先生在旁卻跟她說:
「不需再盼有什麼,我們已在擁有了。幸福的一生 :有開始、也有了結束,不就是天長地久了嗎?」
啊!原來即使夫妻、愛人相處那麼久,對於老病死盼望的觀點也都不一樣的,但彼此都很珍惜,又很悲憂於病重病床的邊緣徘徊。
也許中國人在造字時,就已很清楚了。我們說希望,也就是說盼望了!我最喜歡解釋中國字「盼」:
「盼」,就是在「目」送下,我們生命始終「分」離,我們卻又如此不捨,才硬又把「目」「分」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大家所「盼」的一切。
在【向生往死】的生命路程,如此的不是很完美、卻又如此淒美,至少在這老病死旅程上,一路上我可以目送一人一人的分離,心情會如此不捨和悲苦,若人沒有走完病死,只有生老,這人生似乎又不完美了、但人生若走到老了,就得面對病死,又得如此淒泣,才知原來所謂天長地久,也不過是,生命有了開始,也有了結束,只是人啊,只會開始,不知道如何處理生命的結束呢!
我們醫療上的教育,卻往往扣上了好大帽子:「不允許生命結束!要搶救到底!」病人起初也帶了很多期盼來求診,殘酷的:當我不允許生命結束、堅持搶救到底,生命卻往往選擇了它應走的自然法則--生老病死。
我的病人呀,在面對重病處理後,人人也一逐漸凋零了。我終於學到了、也知道自然死亡就是美。從此我也盼大家能一路上順心順意。以前我們說的生命終點要好好善終,必須先有【DNR】 ( Do Not Resuscitate ) , 身為重症醫師的我,也越來越熟悉,原來生命要善終,更要在DNR 之前,得先有【AND】(接受自然死亡,Accept Nature Death) ; 這是多年在加護病房病人和家屬教育我的:
《沒有AND , 難有DNR》
問我,這重症専科醫師,一生還有啥期盼?只希望身為積極搶救生命的醫師,人人都有AND (允接受自然死亡,Allow Nature Death),允接受自然死亡的希望,這應也是所有人類,共同的最大希望吧!
一位好醫師的願望 ( The hope of a good doctor ),不也是人間人人的好願望嗎?是故,我醫者一生悲願請求:
願你,願望成真
※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黃軒
醫學博士。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2屆(2012)大學傑出校友。 是一名重症醫療專業醫師,是一名古文詩賦愛好者,是一名專欄作家。 著有《肺癌診治照護指南》、《生命在呼吸之間:胸腔科病房的真情故事》、《因為愛,讓他好好走》、《還有心跳怎會死?:重症醫師揭開死前N種徵兆》。
●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ooihean/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為何新冠疫苗已試驗成功卻仍有副作用?醫師解惑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打掃做家事其實很幸福?醫:別懷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匡列居家隔離人多 哪些是家庭傳播高危險群?
他們明明都有戴口罩,怎麼會傳染?醫:「這個地方,最危險」
明明就好冷,為什麼眼睛不怕冷?天冷要怎麼保養眼睛
冬天最常聽「他健康得很,怎麼會猝死?」5大隱藏式猝死族群
台灣冬天真的會冷死人!醫師:小心「1月份」心肌梗塞猝死
我急救的手,正製造一個活死人?那年聖誕節…我也曾心碎
「還刪長輩文 ?」別到父母離世才感傷自己把對話紀錄都刪了
她為省錢少換胸罩惹病上身!醫:出現5種情況就該換胸罩
喝咖啡可提高大腸癌生存率?醫:每天喝4杯效果更好
缺代謝酵素 連乾3杯酒險掛掉
回顧肺癌史 菸害最大殺手
高工生罹惡性腫瘤 兩周病逝
基因有突變 標靶藥物也恐失準
每天6女性 死於肺癌
二手菸導致肺癌 僅3成6婦女有警覺
肺癌止痛治療 保患者生活品質
預防肺癌後的悲傷 先戒菸吧!
肺癌標靶藥 非患者都適用
無症狀肺癌 別不理不睬
放療副作用:放射性食道炎
肺癌晚期 存活期評估複雜
癌患的微笑 醫師的眼淚
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 善生也善終
咳不停?食慾差? 我得肺癌了嗎?
猜你喜歡
為何新冠疫苗已試驗成功卻仍有副作用?醫師解惑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謝向堯/混亂的呢喃,可能是心裡的牽掛…居家安寧訪視 察看患者也撫慰照顧者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劉秀枝/東西找不到?別怕!可能只是心不在焉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許金川/保肝定期超檢 別光想性福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閻雲/疫情後省思 深化醫界、資通訊界合作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林思偕/查房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