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9 醫療.呼吸胸腔
搜尋
頭痛
共找到
2176
筆 文章
-
-
2023-05-08 養生.聰明飲食
草莓受歡迎卻被封為最髒水果 驗出農藥殘留超標需要恐慌嗎?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當主管機關進行市售或進口蔬果檢驗時,草莓經常榜上有名,即使鮮豔欲滴的草莓是國人喜愛的水果之一,卻也因為農藥問題而被列名為「最髒水果」之一。但檢驗出農藥殘留超標真的需要很恐慌嗎?一起來了解檢驗標準的意義!從我國主管機關邊境查驗或市售蔬果抽驗的農藥檢驗結果,到美國非營利環保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簡稱EWG)每年列出受農藥污染最嚴重的12種農作物名單,「草莓」總是長踞榜單上。在媒體大幅報導下,你是否也對這鮮豔欲滴的草莓感到心情複雜?明明是國人最喜愛的水果之一,草莓季到果園採果是最受喜愛的親子活動,手搖飲與甜點相關草莓產品推陳出新,但在大口食用同時,又總是害怕農藥殘留問題?2023年4月22日台灣農業化學會主辦的「2023食安論壇 食農教育推廣與分享系列活動:農藥在台灣」邀請到聯合國人類健康組織首席科學家暨馬里蘭大學化工及生物分子工程學系客座教授羅揚銘、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技術服務組組長陳妙帆、美國榖物協會駐台代表盧智卿、2021第二屆永續善農獎得主的苗栗大湖健生農場劉秉竑一起分享農藥使用與管理原則。為什麼草莓經常被驗出農藥殘留?用藥真的很嚴重嗎?栽種草莓時的用藥為什麼容易比其他水果來得多、導致最終的殘留量超標?劉秉竑表示,草莓因為沒有果皮所以本身就比其他農作物脆弱,因此受到病蟲害威脅的風險也比較高。在田間面對的生產難題包括劇烈天候變化、害物(病蟲草)發生又快又強、新型害物出現、防治藥劑成效不彰等,「過去有很多農友在噴藥之後發現沒有效果,所以就一直噴,也容易造成最後的檢驗無法過關。」農藥是治療手段 仍須以科學為基礎來使用與管理大家聽到農藥就很容易產生恐慌,但是換個角度想,農藥其實就是農作物的「藥」,跟人生病時會吃藥治療一樣,農作物生病時噴灑農藥也是為了讓它快速恢復健康,但是重點是需要「對症下藥」,而這也需要仰賴農友的知識與經驗判斷,以及主管機關對於農藥的把關管理。陳妙帆表示,我國推動「農藥登記審查」,重點就是為了兼顧農業生產的正面效應,也要對人類與環境取得平衡。台灣農業化學會理事長李坤達進一步說明,農藥的發展是基於實際田間需求而來,但是每種農藥的開發還是有科學根據的,且為了達到糧食安全、有足夠的供應量和好的品質,基本的用藥還是有必要,且必須以科學為基礎來使用與管理。農民需培養正確用藥觀念 以免對環境與人體造成危害對於用藥的知識不足與方法不對,也是市售蔬果農藥超標的源頭問題之一,長期在各國推廣正確農業用藥觀念的羅揚銘就表示,知識較為不足的農民會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噴灑藥劑,把農藥向上噴果樹,殊不知自己也被農藥灑滿全身,還以為噴藥後想睡覺是正常現象。當農藥超量噴灑或錯用農業,就會讓農藥累積於土壤中、對環境造成危害,對於農民的人體也會造成急性(如頭痛、皮膚過敏)或慢性(提早發育、攝護腺癌等)中毒。預防勝於治療 減用農藥不是夢劉秉竑認為目前國內草莓的農藥殘留狀況已經降低很多,是因為農藥也會推陳出新、讓農友不必用量過多就能達到治療效果,而政府也有提供農藥自主送驗的資源,可供農友自我把關,「田間用藥是有科學方法可以管理的」。劉秉竑強調,用藥並非唯一手段,應該要思考的是「噴藥沒有效,會不會不是農藥的問題?」不是發現植株長不好時就只是一味噴藥,而是得要從最基本的栽培方式去檢視與解決問題,例如土壤、水份管理、肥料。「很多人以為投入更多肥料、給更多營養,就能得到更多的收穫回報,但事實上可能適得其反。就像人類飲食如果大量攝取高糖高油,健康會出狀況,草莓也是一樣。」這也是劉秉竑認為國內植物醫師制度與人力應該趕快趕上的原因。導入病蟲害整合管理技術 精準用藥為了推廣正確的病蟲害管理、不以農藥為唯一解方,劉秉竑與志同道合的農友夥伴成立「莓事團隊」逐步協助大湖地區草莓農園朝此方向邁進,導入草莓病蟲害整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簡稱IPM)技術,基本原則有三點:1、將害物之族群維持於經濟危害水準之下,而非趕盡殺絕。2、盡量採用非化學製劑之防治方法。3、當藥劑之應用已無可避免時,宜慎選藥劑,將其對有益生物、人類及環境之影響降至最低。「化學製劑的防治要適時,用最低投入量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劉秉竑強調必須觀察植株病蟲害發生規律與徵兆,提早介入,針對病蟲害精準用藥、清園以減少害蟲藏匿地方、進行健康種苗處理(種苗病毒檢測)、適地適作適時適量適法地合理化施肥,並且做預防監測。「不是不用藥,而是精準用藥」劉秉竑說明,目的是在最少的總投入量獲取最大的防治效力與經濟收穫。「農藥超標」真的很嚴重嗎?先來了解什麼是「農藥最大殘留容許量(MRLs)」在農民正確地精準用藥同時,政府也需要把關各種農藥的用藥標準。羅揚銘說明,每個國家的農藥監管機構都會進行風險評估,為所有新鮮食材和加工食品確定「農藥最大殘留容許量(MRLs)」,此標準會考量「每日可接受攝取量(ADI)」以及國人飲食習慣,其中ADI是代表一個人每日攝入某種化學物質,終其一生都不會有健康風險的估算值。「考量食物消費模式很重要,當地人民食用某種食物較多時就需要考慮食用後的交互作用。」羅揚銘強調。在各國在訂定MRLs標準時,是為了管理所需,但該標準距離真正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劑量仍有相當大差距。陳妙帆解釋,如果ADI是100%,那麼控制所有攝取量的總和會在ADI的80%以內,但是訂定MRLs會在考量國人飲食習慣後再下修到40%左右,是相當嚴格的把關。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有食材或食品被檢驗出農藥超標,也僅代表超出MRLs的法定標準,但是距離會造成危害的程度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為什麼進口水果會有那麼多農藥超標案例?此外,飲食習慣因各國不同,綜合因素考量也導致各國的MRLs會各有差異,也因此就會出現日本進口草莓在海關頻頻被驗出超標的情形,就是因為日本MRLs標準比台灣較為寬鬆,也因此傳出日本交流協會曾向我國提出放寬農藥殘留標準的消息。長年投入國際榖物貿易的盧智卿表示,各國MRLs是依照科學為本去看個別國家的最大容許量,雖然在進口時也會進行貿易談判,但是還是會以科學為證據,並不會說開放就開放。而雖然台灣頻頻因農藥超標而退運或銷毀日本草莓,表示當你到日本旅遊時就不能吃當地的草莓嗎?當然並非如此,就跟在台灣驗出草莓農藥超標的狀況一樣,超標只是超過行政管制標準,距離人體健康危害還有很大的差距,只要在清洗草莓時注意要在「保留蒂頭」時以「流動水」仔細清洗每一顆果實,洗後才剝除蒂頭,如此即可安心食用。延伸閱讀▶美國公布「十二大最髒蔬果」名單讓你嚇到了嗎?對農藥殘留放大的恐懼可能讓你什麼都不敢吃▶草莓真的農藥很多嗎?怎麼吃才安心▶怕農藥殘留?重要的是你怎麼清洗蔬果!(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7 醫療.整形美容
滿足各年齡層媽媽變美的願望 一表看懂母親節送醫美最佳選項
【本文重點】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師唐豪悅表示,適度的醫學美容治療可以增加自信心;例如,20至30歲的女性傾向於關注皮膚護理,而30至40歲的女性則關心如何處理肝斑和其他色素問題。唐豪悅鼓勵人們與他們的醫師溝通他們的目標以獲得最佳效果。此外,一些人正在尋求傳統中醫療法進行小顏術手術。雖然這種手術以前用於幫助人們恢復癱瘓後的運動控制,但現在這種手術可以重新塑造一些骨骼,以獲得更對稱的外觀。--by ChatGPT適度的醫學美容可以增加自信,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唐豪悅表示,不同年齡層會有不同醫美需求,20至30歲女性多以皮膚管理,包括清潔毛孔、粉刺、出油或痘疤為主,較常選擇水飛梭等保養清潔課程;而年輕女性也追求「瘦小臉」,或墊下巴、鼻子讓臉型比例更完美,但又不敢做手術,因此在下巴、鼻子施打玻尿酸,也能達到立體效果。台灣女性黃褐斑盛行率高,30至40歲在意膚色管理。根據臨床統計,台灣35至45歲女性出現黃褐斑(肝斑)盛行率偏高,形成原因包括遺傳、疾病影響、紫外線刺激、濫用化妝品、睡眠不足、飲食不規律、荷爾蒙變化等,尤其女性懷孕時、更年期前後,臉上的黃褐斑顏色還會加深、面積增加。唐豪悅表示,30至40歲女性會特別注重膚色管理、雷射除斑,抬頭紋、皺眉紋、眼周細紋等會施打肉毒做處理,而黑眼圈、淚溝等問題,亦可於眼下部位施打玻尿酸。近年醫美可近性增加,價格也愈加親民,唐豪悅指出,首度嘗試醫美的民眾,初次預算約落在5000至10000元間,不太敢嘗試太侵入性項目,大多選擇單點改善為主,後續才會嘗試5000元左右的肉毒,甚至12萬元的鳳凰電波等。40至50歲女性,部分會出現法令紋、木偶紋,或有些微下垂、鬆弛等狀況,也會選擇微整形填充,或打鳳凰電波進行調整。與醫師充分溝通,最忌一窩蜂趕流行、買醫美團購券。即使高齡女性依舊愛美,70多歲的林小姐,長期住在美國,因為仍在職場工作,希望保持年輕外貌,才是對客戶、自己的尊重,每年會定期返台打電音波保養,透過拉提、緊緻,改善鬆弛肌膚,讓自己維持最佳狀態。唐豪悅表示,每個人老化程度不一,而非侵入性項目仍有其局限性,像眼袋、眼皮下垂或皮鬆,目前還是得透過外科手術改善。母親節將至,醫美也成為母親節禮物熱門選項,唐豪悅表示,包括皮秒、肉毒等項目,價格約數千元不等,作為母親節禮物也不會太傷荷包,還能讓媽媽變漂亮。不過醫美並不是打一次一勞永逸,而是需要定期保養,才能維持美麗狀態,呼籲民眾做醫美要有合理期望值,應與專業醫師充分溝通、了解可能副作用,不要一窩蜂趕流行,或買不適合自己的醫美團購券,才能減少爭議發生。透過手技調整,改善雙頰、下巴線條。除了西醫醫美,以中醫經絡理論出發的傳統整復,也能「靠手回春」。專長施行「整復小顏術」的傳統整復推拿師郭唐佑表示,人頭部結構由23個骨塊組成,當年紀增長至21歲,顱骨縫隙會不斷增大,左右臉會不對稱,若平時趴睡、手托下顎或外力撞擊,骨間縫隙還會加大。另外,嬰兒若沒注意翻身造成扁頭,顴骨看起來也會很大,小顏術是以徒手撥筋、調整結構,將臉部骨塊壓合、緊密,移位矯正達到小顏效果。談起小顏術起源,郭唐佑表示,因顏面神經麻痺、眼歪嘴斜患者肌肉麻木、氣血循環不佳,「精氣淤滯」導致面癱,透過手技按壓風池穴、攢竹穴、四白穴、迎香穴、頰車穴、顴顟穴等,加速患者血液循環,放鬆臉部線條,避免肌肉過於緊繃。後續發現該術式有小顏效果,因而進階應用於醫美層面,讓雙頰、下巴線條更加明顯,也能將骨骼調正。放鬆額頭、眉部肌肉,同步改善法令紋。一位70多歲女性,因耳朵內長帶狀疱疹,導致右半臉面癱,笑起來右嘴角無法上揚,右眼也無法完全閉合,導致睡覺時仍無法避光,經過小顏術調整,症狀大幅改善。郭唐佑指出,部分40至50歲女性自覺臉部鬆垂,透過小顏術可放鬆額頭、眉部肌肉,搭配精油按摩、拉提,同步改善法令紋、放大雙眼。而許多上班族女性感覺頭部腫脹、思緒不清、偏頭痛,皆可透過手技消除疲勞、頭部脹麻的不適。基於安全性,不建議臉部結構曾受傷者、正在戴牙套者施作;若臉部有假體包括墊下巴、鼻子者應提前告知;若有施打肉毒者建議一周後施作,打玻尿酸建議一個月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4 醫療.腦部.神經
33歲男星驚傳腦中風!身體突半邊麻痺 腦中風年齡層下降,每47分鐘就有1人死亡
33歲南韓演員崔晳鎮(최석진)是音樂劇的熟面孔,原定上個月30日演出音樂劇《海賊》,演出當天突然身體半邊麻痺,緊急就醫後被診斷出「腦中風(腦梗塞)」,劇團因而發出公告表示,崔晳鎮因將全面退出演出,消息曝光引發熱議!根據噓新聞報導,音樂劇《海賊》官方製作組1日發出公告,內容提到崔晳鎮因被診斷出有腦中風症狀,所以將中途退出演出,並表示未來他所參與的場次將會更換演員,部分場次也受到影響臨時取消。此外,崔晳鎮也發文向粉絲們道歉,表示演出當天上午突發現身體半邊麻痺,緊急就醫後發現是腦中風,他便第一時間通知公司,對於佔用觀眾寶貴時間深表歉意,「真的非常抱歉,也謝謝你們,我會盡快恢復健康,再以健康樣貌與各位見面」。腦中風患者年紀有下降趨勢腦中風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除了肥胖、三高,不良生活習慣也是誘發腦中風的危險因子。而腦中風不只是年長者人的專利,也可能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患者年紀有下降趨勢。藝人余天突然感覺右手、右腳麻痺,經檢查發現腦部有血管堵塞,判定為小中風。臺灣藝人納豆,也是因出血性腦中風導致神經受損必須展開積極復健,醫師提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抽菸習慣的人要注意。衛福部國健署指出,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共奪走11,169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腦中風為一種急症,因腦部的血流受阻無法供應腦部氧氣的需求,而發生腦功能障礙,若不即時接受有效的醫治,將會殘留中至重度殘障。台灣腦中風學會則指出,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是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其中三高患者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倍。中風經常造成失能的後遺症,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後續頻繁的就醫也造成照顧者及家庭經濟沈重的負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腦中風類型分為出血性及梗塞性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神經重症加護科科主任劉偉修表示,腦中風主要分為梗塞性(缺血性)及出血性腦中風。‧梗塞性(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血管被堵塞,症狀表現大多是眼歪、嘴斜、手腳無力。缺血性腦中風須把握3小時「救援黃金期」,劉偉修指出,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血栓造成,醫療上目前有溶解血栓劑、或動脈取栓術,可儘早排除血栓。‧出血性腦中風:是指血管破裂,導致血塊殘留於腦中,包括一般血管破裂及動脈瘤破裂,症狀表現有眼歪、嘴斜、手腳無力,嚴重會意識不清。「若突然劇烈頭痛,小心是動脈瘤破裂!」劉偉修表示,動脈瘤破裂會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不僅會有劇烈頭痛,死亡率高達五成,是除了心肌梗塞外容易猝死的疾病之一。 梗塞性(缺血性) 出血性特性血管被堵塞血管破裂:一般血管破裂及動脈瘤破裂症狀眼歪、嘴斜、手腳無力眼歪、嘴斜、手腳無力、意識不清、劇烈頭痛(動脈瘤破裂)治療溶解血栓劑、或動脈取栓術重點:排除血栓.一般血管破裂:程度輕微可藥物治療:若血塊很大或意識昏迷則手術治療.動脈瘤破裂治療5關卡:解除水腦症→手術止血→腦腫→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感染風險判別腦中風F.A.S.T口訣 把握黃金3小時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為最多,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之殘障等後遺症,因此若出現中風症狀,應立即送醫爭取治療時間。腦中風病發後的6個月是復健的黃金時期,運動能力恢復最快,掌握黃金復健期,積極配合醫療專業人員的復健治療計畫,能降低身體殘障程度,重拾日常生活功能,讓中風患者拋開病後憂鬱,讓生活更美好。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牢記FAST(快、快、快)辨別中風口訣,以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1.「F」就是FACE-臉歪: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2.「A」就是ARM-手軟: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3.「S」就是SPEECH-大舌頭:說一句話,觀察說話是否清晰且完整。 4.「T」就是TIME-記下時間、快打電話: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預防腦中風把握6原則中醫大新竹附醫腦中風中心主任陳睿正表示,要預防年紀輕輕腦中風,控制血壓很重要,平常就要養成規律量血壓,另外也要控制血糖、控制體重、戒菸,並規律運動333,避免因過胖容易產生三高,不過運動做重訓時也別突然用力過猛,以免血管破裂。衛福部國健署也指出,大部分的中風是可以藉由健康的飲食與生活型態、治療積極控制三高來預防的,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只要把握以下原則,就能夠降低罹患中風之風險: 1.掌握三高關鍵控制數字:若發現有三高問題,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如需用藥,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將三高數值控制在血壓
-
2023-05-03 醫療.婦產科
更年期熱潮紅「陰虛有火」怎麼辦?中醫教你按穴位舒緩,多吃2類食物+1茶飲
更年期症狀調理,在中醫門診時常遇見,常見不適症狀:熱潮紅、盜汗、失眠、胸悶、心悸、陰部乾澀、產後尿失禁症狀加重…等症狀。中醫可透過藥物調理來舒緩身體「陰虛有火」的不平衡狀態,讓妳度過更年期這段時間。醫學上婦女更年期(Climacteric)婦女卵巢功能逐漸衰退至完全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更年期間產生的不適症狀稱為更年期綜合症,通常在停經前數年開始,持續到停經後數年(約2-5年),停經一般發生於45-55歲前後。中醫在兩千多年前對更年期就有基本認識,黃帝內經這本書裡《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講的就是二七是指14歲前後初經來潮,七七是指49歲前後因腎精逐漸虧虛而致停經。更年期綜合症發病原因主要與腎精虧虛有關,另外與中醫的心、肝、脾密切相關。腎精分腎陰及腎陽,婦女一生因「經、孕、産、乳」數傷其血,故女子「陰常不足,陽常有餘。至更年期,腎氣漸衰,天癸將竭,精虧血少,則腎陰更顯不足,如《內經》云「年四十而陰氣自半,加之相火、肝火、心火之暗耗,指的是熬夜、情志鬱火及不當飲食都會加重傷陰,故臨床上更年期綜合症以腎陰虛居多,陰虧火旺,就產生俗稱的「虛火」的症狀。腎陰虛:常見症狀有月經延遲、量少、甚至閉經、平時帶下少、陰道乾澀、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皮膚搔癢、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腰膝痠軟、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常用方藥有左歸飲或知柏地黃丸及針灸或按摩穴道可以選擇「太谿」穴。‧太谿穴:位於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另外,婦女停經前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與精神、情緒、社會、家庭等因素有很大的關係,肝爲藏血之臟,主疏泄,調暢情志,性喜條達而惡抑鬱,生理上聯繫沖任二脈、前陰、乳房、月經、胎孕,對於婦女月經胎孕的調節有重要作用,簡單說,中醫的肝與情緒、壓力、睡眠、月經生理等關係重大,所以「調肝」也佔中醫治療很大的一部分。「調肝」在中醫的治療肝氣鬱結證:常見症狀有精神抑鬱,悶悶不樂,胸悶,脅腹脹痛,多愁易怒、血壓偏高、頭痛、潮熱汗出、失眠多夢、月經紊亂、大便時乾時溏、舌紅、苔薄白或薄黃或黃膩、脈沉弦或弦數。常用方藥有加味逍遙散或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及針灸或按摩穴道可以選擇「太衝」穴。‧太衝穴:位於足背第1-2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其它輔助穴道‧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可以調理肝、脾、腎三條經絡,是婦科要穴。‧內關穴: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心血管疾病可以輔助按壓。更年期之膳食建議‧多攝取補腎食物:如鱔魚、牡蠣肉、海蜇、海參、海帶、桑椹、黑芝麻、栗子、蓮子、芡實、核桃、黑大豆等。‧多攝取滋陰食物:牡蠣肉、海參、 秋葵、黑木耳、白木耳、各種含膠質之食物(如:豬腳凍、阿膠)等 。‧忌食辛辣、燥熱及刺激性食物。‧舒壓茶飲:甘草2錢、大棗5枚、浮小麥3錢、玫瑰1錢、酸棗仁2錢、麥門冬2錢、百合1錢、枸杞子2錢、陳皮1錢。將藥材加入1,500ml水煮沸後,小火繼續滾20分鐘,待適溫服用。醫師叮嚀更年期的症狀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完全沒症狀,有些盜汗嚴重,晚上睡覺甚至衣服都會濕透,除了可以用中藥治療,平時在家也可以輔助穴道按摩或舒壓茶飲服用,最重要的是調適自我身心狀態,維持良好作息及飲食、適度運動、多接觸大自然,以正向的心態迎接更年期,不要有過度的擔心,因為情緒也會影響生理功能。傳統醫學科衛教文章 QR Code
-
2023-05-02 醫療.新陳代謝
內分泌失調都跟它有關!醫曝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會造成哪些症狀
「醫師,公司體檢發現我的血壓、血糖都偏高。」28歲的陳小姐拿著報告進到診間。由於患者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家族史,於是醫師便開始使用藥物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林怡瑄醫師回憶起病患回診時,提到容易感到疲倦、無力,於是便替她抽血檢測,結果發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特別高。後續的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的腦下垂體有腫瘤,於是後續便轉介給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手術治療。神經外科醫師使用內視鏡,由鼻腔進行顯微鏡經蝶竇移除腦下垂體腫瘤手術。術後,患者的血糖和血壓都逐漸回復正常。林怡瑄醫師說,即使患者外觀沒有明顯庫欣氏病的樣貌,但是若出現高血糖、高血壓、無力等症狀,也要提高警覺並讓專業醫師評估,才能及早發現病因,及早接受治療。腦下垂體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位於顱底骨正中央的蝶鞍部,在後方視神經交叉的附近。腦下垂體的前葉可以分泌生長激素(GH)、泌乳素(PRL)、促甲狀腺素(TSH)、濾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和促腎上腺皮質素(ACTH)。這些激素分別有不同的功能,例如生長激素可以刺激肝臟合成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進而影響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肝臟新陳代謝、骨骼、牙齒、神經的生長,調節免疫反應,以及心臟血管內皮增生等作用相關。泌乳素與女性在懷孕哺乳期時的乳汁分泌有關;促甲狀腺素主要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調節全身新陳代謝;促腎上腺皮質素會刺激腎上腺分泌皮質醇,和全身的代謝與脂肪分布等有影響;濾泡刺激素與黃體生成素則會刺激性荷爾蒙分泌,控制精子與卵子的成熟。腦下垂體後葉主要負責釋放抗利尿激素(ADH)和催產素(Oxytocin)。林怡瑄醫師說,抗利尿激素可以調節身體的血壓、以及身體內電解質平衡和水分調節;催產素則在生產過程中會大量釋放,刺激子宮收縮,幫助順利分娩。除了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外,它們也對腦部的內分泌和情緒調節產生影響。這些激素在男女體內都有,只是比例不同。哪些原因會導致腦下垂體功能異常?除了先天發育異常可能導致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林怡瑄醫師說,腦部外傷、腦出血、蜘蛛膜下腔出血、手術、放射線治療也可能影響腦下垂體功能。而感染或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發炎反應也是導致腦下垂體功能異常的原因。另外,大量失血造成血壓過低,讓腦下垂體血流供應不足,也可能導致腦下垂體功能喪失。腦部腫瘤也是造成腦下垂體功能異常的原因,無論是腦下垂體自身的腫瘤還是周邊腫瘤的壓迫,都可能影響它的功能。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會造成哪些症狀?腦下垂體腫瘤大部分為良性,可分為「功能性」與「非功能性」。林怡瑄醫師說,功能性的腦下垂體腫瘤會分泌過多的荷爾蒙,而造成相對應的症狀。泌乳激素瘤會導致異常乳房發育及乳汁不正常分泌;生長激素瘤在小孩會導致巨人症,在成人則會出現肢端肥大症,導致手腳變大、額頭變寬、嘴唇變厚等等症狀;促腎上腺皮質素過多會導致庫欣氏症,症狀包括高血壓、高血糖、中樞型肥胖、肌肉無力、容易出現瘀斑及骨質疏鬆等;促甲狀腺激素過多會一直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造成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如手抖、心悸、緊張、焦慮、體重減輕等。當腦下垂體遭到壓迫時,可能出現分泌不足的狀況,使功能受到影響。林怡瑄醫師說,也有些腦下垂體腫瘤並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可能是在接受檢查時意外發現腫瘤。但是隨著腦下垂體腫瘤漸漸長大,便可能出現壓迫性症狀,例如頭痛、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所以必須持續追蹤觀察,必要時治療上便需要手術移除腫瘤。貼心小提醒腦下垂體是非常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種荷爾蒙調節全身的生理機能。林怡瑄醫師說,當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時,全身都會受到影響而出現各式各樣的症狀。大家若有發現相關問題,可以至內分泌科就診,和醫師詳細討論,共同找出病因並及早治療!原文:
-
2023-04-30 焦點.用藥停看聽
健保大數據揭密:最常重複用藥是這些慢性病 與一原因有關
【本文重點】台灣重複用藥藥費逐年上升,健保署引進監管機制後,重複用藥藥費在108年來到史上最低,但近3年又有上升趨勢。分析顯示,疫情後就醫恢復正常及高齡化導致慢性病人數增加,是主要原因。降血糖及抗病毒藥物是最常重複用藥的類別。重複用藥監管不僅是減少藥物浪費,更能減少民眾用藥風險,需要醫師衛教病人。--by ChatGPT台灣就醫方便,看診曾被詬病如同在逛菜市場,只要花150元掛號費,藥就能隨意拿。102年重複用藥藥費創下史上新高,達22.73億元,健保署強制介入控管,導入雲端藥歷、核扣等機制,108年重複用藥藥費來到史上新低,為6.87億元,但近三年重複藥費卻又悄悄上升,去年回升到8.13億元。健保署分析,重複用藥監管機制擴大到全藥類口服藥品後,恰好遇上疫情,就醫量少,因此維持在低點。隨生活恢復正常,又加上高齡化同步進展,也導致在全面監控下,重複用藥的藥費出現成長。重複用藥藥費年年上升,健保署祭出控管機制。重複用藥等同增加藥物浪費,也增加民眾用藥的風險。健保署自102年引進雲端藥歷系統,希望醫師開立藥物時能協助核對藥品是否重複開立,原僅列管6大類的口服藥物,後續不斷擴增至12大類、60大類,再到108年10月擴大到70大類,即全藥類的口服藥品。據健保署統計顯示,102年尚未介入控管時,重複藥費高達22.73億元,並且估計每年以近1億元的金額增長。雲端藥歷引進第一年後,103年重複用藥的金額降至19.73億元,到了108年來到最低點。健保署醫審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108年第一季以及第四季,先擴大管控60大類口服藥物,後續一口氣直接採全藥類監測,每一季核扣一次,當年度就凸顯出效果。若以原預估沒有管控制度下,重複用藥藥費成長金額與實際管控下的金額比較,從103年到111年總計減少約125.9億元重複用藥的藥費。近三年略為上揚,與疫情過後及人口高齡化相關。不過,自109年起到111年,重複用藥藥費從108年最低點的6.87億元,一路來到7.3億元、7.88億元、8.13億元。張惠萍表示,該數據中並未屏除醫師因病人強烈的主訴需求,調整劑量期間而導致重複用藥的金額。若扣除必要重複用藥情形,108年重複用藥的藥費為1.69億元、人數為32.9萬人;109年為1.41億元、32萬人;110年1.49億元、33.2萬人;111年1.52億元、36.1萬人。張惠萍表示,藥費雖成長,但以111年的人數及金額與108年對比,重複用藥人數增加,但金額並未突破108年的數據。近三年人數微幅成長,分析與疫情後就醫人數恢復正常,以及高齡化導致慢性病人數增加有關,目前的數字反而是全面監控下「趨穩」的數據。分析111年重複用藥的年齡層,超過九成五是31歲以上患者,並集中在61歲到70歲區間,占24%,重複用藥的藥費就有3,703萬元。以藥費排行,降血糖藥物名列第一、抗病毒藥物第二。若以111年重複用藥金額排名重複類別,以降血糖的藥物最多,重複用藥的藥費高達1,398萬元,張惠萍表示,該類型的藥品支付價最高的是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腸泌素(GLP1),每支給付價格約為1,300多元。雖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使用到GLP1,但台灣的糖友眾多,糖尿病也屬於需要規律服藥的慢性病,加上隨時會因應病情變化調整用藥,因此重複用藥比率高。抗病毒藥物位居第二,重複用藥藥費約為1,326萬元,張惠萍說,國內B肝、HIV、C肝患者眾多,特別是B肝的藥物貝克樂藥價高,且需要長期服用,加上副作用嚴重,如頭痛、疲倦、腹瀉、消化不良等,常有患者會需停藥再使用,也增加重複用藥的機率。以人數排行,降血壓藥第一名,安眠鎮靜與抗焦慮藥物排第二。不過,如果以重複用藥的人數分析,降血壓藥反而位居第一位,重複用藥人數多達8.5萬人,其次為安眠鎮靜與抗焦慮藥物,有6.1萬人;降血糖藥物則落到第6位,為3.9萬人。張惠萍表示,三高藥物都屬於重複用藥的大宗,高血壓不只存在於高齡者,近年也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是使用人數多,才會讓重複用藥比率增加。張惠萍表示,對於重複用藥控管的機制,除了過去雲端藥歷以及強化核檢不合理用藥核扣外,還需要醫師衛教病人,別堅持要多拿藥,多拿藥並不會比較安心,反而增加用藥風險,也可能因為忘記吃,浪費健保資源。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27 焦點.用藥停看聽
中西藥混用掌握3觀念 三高患者常見3種藥NG使用行為
台灣就醫方便,醫院、診所、藥妝店、中藥材行,都是民眾容易取得藥物或保健食品的地方,卻也造就許多用藥危機。中醫師和藥師都提醒,很多人都誤以為中藥是「吃保養的」,擅自和西藥一起吃、看心情挑著吃,結果面臨爆肝、大出血等更嚴重的後果。中醫師彭溫雅表示,病人吃藥都期待有效,有些人以為中藥、西藥一起吃,效果會更好,其實不然,因為中藥、西藥都是藥,一定會有交互作用。如果中、西藥作用機轉相同,加上中藥後,西藥又沒有減量,可能會因劑量過高而中毒;如果中、西藥合併服用後,加速西藥的代謝,反而會影響藥效。三高病人常用3種藥,混用中藥有可能產生風險■1.抗凝血劑用藥對象:裝心臟支架或有心血管疾病史者NG用藥行為:已服用抗凝血劑,又想用中藥加強「保養血管、通血路」,併服活血化瘀中藥,例如丹參、川七、紅花等。結果:抗凝血效果太強,可能導致傷口不易止血、不明原因瘀青、腸胃道出血等。■2.降血脂藥用藥對象:高血脂、三高患者NG用藥行為:已使用降血脂藥,認為血脂愈低愈好,再加上含紅麴成分的中藥或保健食品混著吃。結果:肝臟負擔過大,排毒功能受損,易引起黃疸,甚至導致猛爆性肝炎。■3.降血壓藥用藥對象:高血壓患者NG用藥行為:已使用降血壓藥,但覺得中藥很溫和,常買十全大補湯、八珍湯等藥材回家燉藥膳補身。結果:出現頭痛、頭暈、胸悶、心悸等血壓過高或血壓不穩症狀。把正在吃的西藥提供中醫師釐清用藥或保健食品「我會要求病人把正在吃的西藥全部帶來。」彭溫雅表示,很多病人拿了藥回去,服用時又自行改變劑量、挑著吃,所以她都會請病人把正在吃的藥都帶來,如此才能根據病人正在服用的藥物、身體狀況、希望達成的目的,決定最適當的中藥處方,同時也要幫助病人釐清哪些保健食品可以繼續吃、哪些則必須先停止。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行政中心藥事管理部組長、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陳玉瑩說,一般民眾認為中藥是用於保養,西藥是用於治病,可以雙管齊下,但是專業人員都知道,中藥藥效也是很強的,並不能當作保養用。長庚醫院成立中醫部門超過20年,為了避免中、西藥交互作用,已經在院內電腦系統建立自動警示系統,提醒醫師開立處方藥前注意,領藥窗口旁也有獨立空間的藥物諮詢室,可以提供病人充足而且正確的用藥資訊。治療中使用的各種中藥材 需經專業人員評估交互作用不過,在健保的雲端藥歷上,只查得到健保給付的科學中藥,民眾在外面買的濃縮中藥、中藥材、水藥是查不到的,有些中藥材甚至來路不明、成分不清。陳玉瑩表示,如果病人不說,誰都不知道,通常等到身體吃出問題、住院了,病人才會誠實回答。過去看到不少病人肝腎出問題,住院時才承認長期混服來路不明的中藥材,還得請他的家人把東西帶來醫院化驗,才能確定他到底吃了什麼。陳玉瑩指出,中藥、西藥、維生素,沒有絕對可以或不可以一起吃,但重點是要讓專業人員看過、確認它們之間會不會有交互作用,才能確保病人達成治療目標,同時兼顧用藥安全。彭溫雅表示,如果確認中藥、西藥可以吃,兩者的服用時間要間隔一小時,讓兩種藥品比較能夠分別吸收,避免彼此產生交互作用。聰明使用中、西藥,必知3個正確觀念1.中藥藥效不輸西藥,不能當作保養用。2.原本在吃的成藥、處方藥、中藥材、保健食品,讓中、西醫師都知道,最簡單就是帶去給醫師看。3.經專業確認可併服的中藥和西藥,服用時間建議間隔一小時。資料來源/彭溫雅、陳玉瑩
-
2023-04-24 醫療.耳鼻喉
鼻竇炎症狀有哪些?藥師詳解鼻竇炎原因及有哪些治療方式
【本文重點】黃膿鼻涕不一定代表鼻竇炎,也可能是鼻咽部發炎或感冒初期的症狀。鼻竇炎可能引發多種症狀,如鼻塞、膿性鼻涕、咳嗽、頭痛、臉頰脹痛等,需經醫生確診治療。若為細菌感染,醫生會給予抗生素治療,使用完整療程的抗生素才能痊癒,不得自行停藥。若為病毒性感染或與病菌感染無關,多以症狀治療為主,可使用類固醇、抗組織胺、血管收縮劑、化痰藥物和退燒止痛藥物等輔助治療。在特殊情況下,可能需要手術治療等更積極的治療方式。--by ChatGPT我最近有黃膿鼻涕,是不是得了鼻竇炎?許多民眾可能都有遇過擤鼻涕時發現黃膿鼻涕,若單靠鼻涕顏色,無法判斷病症。黃膿鼻涕不只會出現在鼻竇炎,若鼻咽部發炎,可能產生黃膿分泌物的倒流;感冒初期因鼻炎出現透明鼻涕,也可能因停留在鼻腔內較久,轉變成帶有顏色的分泌物。鼻竇炎相關症狀,包含鼻塞、鼻子有臭味、膿性鼻涕、鼻涕倒流、嗅覺衰退、咳嗽、喉嚨有痰或異物感、頭痛、臉頰脹痛、牙痛、喉嚨灼痛等,甚至出現耳悶感、倦怠、發燒等情形。若經醫師診斷確診為鼻竇炎,其病因可能與病毒、細菌或黴菌感染有關,亦可能非病菌感染造成。如果病人有細菌感染,醫師會給予抗生素治療,一般建議療程為5到14天,嚴重慢性鼻竇炎甚至可能需1到3個月的抗生素治療,病人需有耐心遵從醫囑按時用藥,使用完整療程的抗生素才能痊癒,不可因自覺症狀好轉但療程尚未結束就自行停藥,否則可能會增加抗生素抗藥性風險而影響後續治療。若是病毒性感染或與病菌感染無關,通常不需使用抗生素,多以症狀治療為主,包括使用類固醇藥物、抗組織胺藥物、血管收縮劑、化痰藥物、退燒止痛藥物等。使用類固醇或抗組織胺藥物,可幫助病人有效緩解鼻塞、流鼻水、鼻癢、打噴嚏等症狀;血管收縮劑可使病人鼻黏膜收縮,降低鼻道腫脹情形,減緩鼻塞及脹痛感,也可使鼻竇開口擴大,幫助鼻竇黏膜的纖毛運動以清除發炎分泌物;化痰藥物可稀釋膿稠的分泌物,有利於鼻涕排出;退燒止痛藥物則可減緩病人因發燒、疼痛所帶來的不適。根據病況,醫師可能建議病人可進行鼻腔沖洗,以去除鼻腔中的黏稠鼻涕、發炎物質與過敏原。針對特殊情形的鼻竇炎患者,若醫師研判使用藥物、鼻腔沖洗或其他內科治療方式療效有限時,可能會採取手術治療等更積極的治療計畫,只要病人能配合適當的醫療方案持續治療,對病情的緩解與病況的改善都有助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23 焦點.用藥停看聽
失眠就吃安眠藥?安眠藥、助眠藥常見種類及副作用一次看
失眠、睡不好,許多人會使用安眠藥,不過安眠藥屬於第三、第四級管制藥品,需經醫師處方,若服用他人藥物恐帶來其他風險,且成癮、戒斷也是一大問題。大樹藥局馬尚榮藥師指出常見副作用及相關風險,呼籲如有需求應循正規管道,先經由醫師檢查並予以合適治療。安眠藥、助眠藥常見種類,副作用、注意事項各不同!2大類安眠藥:馬尚榮藥師指出,安眠藥主要成分可分苯二氮平、非苯二氮平兩大類,苯二氮平類藥品可如triazolam、diazepam、estazolam、flurazepam等,非苯二氮平類藥品則如zaleplon、zoppicano、zolpidem等。各類藥品皆有各自的副作用,不過大致而言普遍常見協調功能喪失、記憶影響或受損、神經質受損、思想混亂、行為異常、易怒、憂鬱、成癮等。輔助入睡藥物:也有一種是在各大藥局可買到的抗組織胺類型藥物,此成分也常見於感冒藥,因此民眾吃抗組織胺感冒藥時會感到嗜睡,高劑量的抗組織胺藥物也可作為輔助入睡藥物。副作用常見為口乾舌燥、頭痛等。褪黑激素:另外褪黑激素雖不被歸類在安眠藥,但也有助於調整生理時鐘,對於需要調整者也有幫助入睡的效果。但在台灣目前非保健食品、也非合法藥物,呼籲若從國外也應由正規管道取得,以避免傷錢傷身。安眠藥副作用影響廣泛,藥師籲4族群盡量避免!基於安眠藥副作用的影響,馬尚榮藥師也指出部分特別不建議使用的族群,包括孕婦易影響母體及胎兒。以及未成年者、年輕人,容易成癮,成年後更難戒斷。而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族群,這類族群身體已有發炎狀況,更容易受安眠藥負面影響,因此也不建議,特別是這類型也多有多重藥物使用,安眠藥易與其他藥物交互作用,此族群如需使用,也更應先討論並依照醫囑服用。另外,使用安眠藥切記不可飲酒,易增強藥劑作用、情緒不穩、呼吸抑制等。咖啡、茶雖然在睡前較少人會喝,但也提醒不可搭配,以免交互作用。也不可與含抗組織胺類型藥物一起服用,除了效果增強,也易增加攝護腺肥大、青光眼風險。安眠藥長期易影響健康!藥師籲先檢查別亂吃。馬尚榮藥師提醒,安眠藥雖然可幫助入睡,但由於副作用也會影響情緒,使自律神經難以放鬆,間接影響心腦血管健康、身體易漸漸慢性發炎。據美國研究,若每個月吃30次以上安眠藥,死亡率會比一般未使用者高出25%。若每個月僅吃幾次,也會提升10-15%。另外成癮、戒斷也是一大問題,可能心悸、手抖、血壓上升、腸胃不適、焦慮、癲癇發作、記憶喪失等,不可想戒就戒,要有醫師、藥師等專業的外力介入、配套措施。建議如有失眠、睡眠障礙者,可循身心科、睡眠醫療中心等先進行檢查,並予以合適治療,改善原因,以利幫助睡眠。《延伸閱讀》 .淺眠、失眠、夢多怎麼辦?醫教10招:培養儀式感助入睡! .失眠、睡不好吃褪黑激素有用?哪些食物吃得到?醫:先了解作用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4-2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不喝咖啡頭疼,喝了胃又疼」,如何是好?
門診中。「醫師,我早上起來喉嚨苦苦的,有痰,怎麼回事?」「醫師,我晚上一躺下來就覺得火燒心,好難受!」「醫師,我早上起來一直想咳嗽,怎麼回事?」「醫師,我胸悶、胸痛,是不是心臟病?快掛了?」「醫師,我胃好痛!」「不能少喝一點咖啡嗎?」「不行,不喝咖啡頭會痛!」「頭痛一定要喝咖啡才能解痛嗎?」「是啊!改不掉啊!」這是門診中真實談話,「不喝咖啡頭又疼,喝了咖啡胃又疼!」魚與熊掌難以兼得,如何是好?這種情形令人想起了古書的記載:「欲寄征衣君不還,不寄征衣君又寒」,左右為難,「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感嘆!近年來,胃食道逆流成為新的國民病,幾乎比高血壓、糖尿病發生率還高,究其原因與喝咖啡蔚為風潮有關。有人說喝咖啡可以說是另一次鴉片戰爭,古人喝茶,茶葉裡也有咖啡因,但濃度不像咖啡那麼高。近年來,西風東漸,以茶會友被以咖啡會友取代。咖啡由於咖啡因濃度高,造成的文明病也非常可觀。正常人是食物入到胃,胃酸才會分泌,但喝咖啡會刺激胃酸分泌,因此胃裡面經常有胃酸,尤其晚上睡覺平躺時,胃酸往食道回流,造成食道下方灼燒,嚴重者食道變性,甚至演變為食道癌。正常人胃與食道中有個括約肌,醫學上稱為賁門,有些人括約肌鬆了,因此平躺時胃酸就回流到食道,甚至到喉嚨,引起咳嗽,聲帶發炎,甚至引發胸痛,以為是氣管炎或是心臟病。此外,咖啡因會刺激腦中樞,短時間讓人提神清醒,長此以往,睡眠中心一直受到刺激,好像車子已經停了卻又一直踩油門一樣,造成許多人失眠,晚上睡不著,白天精神恍惚,門診病人中,這種病人越來越多了。少量咖啡的確可讓人精神振奮,促進血液循環,一旦成癮,不見其利反見其害,令人想起滿清末年,林則徐為何要查緝鴉片而引發鴉片戰爭之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04-19 養生.聰明飲食
減脂菜單大公開:Ella吃白飯剷3公斤、劉品言「這樣吃」大瘦11公斤!7大減重法一次掌握
減肥、如何瘦得健康,是許多人的人生課題之一。不吃白飯、吃雞胸肉、沙拉,是一般人最常想到減肥的方式之一。但是減重時的三餐到底要麼安排才能有效減重?這邊一次給你海外7位名人的「減肥菜單」,讓劉品言瘦11kg的「減肥菜單」原來要這樣吃?宋慧喬:豆腐減肥法宋慧喬曾分享,自己除了運動外,在飲食上,他還靠獨門菜單「豆腐飯」減肥!吃法:以豆腐取代晚餐主食的澱粉類,三餐固定8點、12點、18點進食,只吃八分飽。營養師Stella解釋,每100公克的傳統豆腐熱量為88.4大卡,含8.5公克的蛋白質、約140毫克的鈣,並含植化素和適量的鉀、鐵、鋅等礦物質。嫩豆腐因壓制較不扎實(水分保留較多),且以不含鈣的葡萄糖酸內酯做為凝固劑,所以營養密度較差,但也因水分較多所以熱量相對較傳統豆腐低。朴信惠:小黃瓜減肥法嬰兒肥可能是許多女星的惡夢,朴信惠在剛出道時也曾有嬰兒肥、下半身肥胖的困擾,他也說自己是易復胖的體質。但他靠著飲食控制以及運動,成功減去體重,甚至曾經在一個月快速瘦下10公斤。而這套減肥菜單較為激進,因此不建議長期食用。早餐:小黃瓜1根+低脂牛奶午餐:半碗白飯+燙白菜晚餐:小黃瓜+燙白菜此外,喝足量的水也很重要!她曾分享,自己會在開水中加入2、3片薄荷葉,幫助紓壓、加速代謝、去脹氣;若有水腫狀況,就會喝紅豆水、南瓜水加強排水。劉品言:黃金減肥法天生體質易胖的劉品言,體重一直成為注目焦點,甚至在google中甚至有「劉品言 體重」等關鍵字,在14歲剛出道時,其實這讓她一度失去自信。他過去嘗試許多減肥方式,最終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減肥法,再加上運動的幫忙,成功減去11公斤。早餐:無糖紅豆薏仁、水煮蛋、拳頭大小的水果(奇異果、蘋果、櫻桃)午餐:一條魚/一塊牛排/半隻雞、拳頭大小的白飯或馬鈴薯晚餐:地瓜、蛋白質高且脂肪低的白肉、海鮮Ella陳嘉樺:白飯減肥法說到減肥,我們可能都會先從吃雞胸肉開始,原本Ella也是以吃沙拉、雞胸肉等方式減肥,但卻發現造成手腳容易冰冷,水腫狀況嚴重。看了中醫後才知道,因為身體太寒,造成體內濕氣重,反而代謝不好,因此中醫建議她吃白飯去濕氣。而他也靠這套飲食法瘦下3公斤!吃法:早、午和晚餐都以白飯為主食+蔬菜和肉類,但晚餐飯量要減少、並在5點半前吃完。其他要戒掉手搖飲和甜食;水果屬涼也在下午4點前吃完。陳妍希:碳水循環法一般民眾對陳妍希外表的印象不外乎是招牌的嬰兒肥,也因此被戲稱為「小籠包」!不過他近年來積極瘦身,並和粉絲分享自己正在執行的「碳水循環」減肥法。陳妍希表示自己過去不敢吃澱粉,但試了「碳水循環」,發現原來吃澱粉也可以好好地瘦身!1.第一天-低碳:早午餐12:30吃酪梨三明治加一點菠菜;下午一杯生椰拿鐵;晚餐6:30吃烤鴨去皮加生菜。運動搭配一堂瑜珈課。2.第二天-低碳:早午餐吃香草雞肉三明治;晚餐川燙豬肉、魚肉,加海帶芽、豌豆苗、荸薺。3.第三天-無碳:早午餐豆干2片;加餐覆盆子藍莓漿果飲;晚餐水煮魚肉、雞肉去皮,搭配豌豆苗和菇類。4.第四天-低碳:早午餐一杯生椰拿鐵,配豌豆苗和雞肉;晚餐吃貝果三明治。5.第五天-高碳:早午餐吃鮭魚沙拉和2/3貝果;加餐一杯生椰拿鐵;晚餐吃燙雞肉、白菜、莓果飲。運動搭配健身一小時、跑步機45分鐘。6.第六天-無碳:早午餐吃去皮烤鴨、酪梨沙拉;晚餐吃燙羊肉和菠菜。運動搭配跑步40分鐘。7.第七天-低碳:早餐吃貝果、鮪魚、酪梨;加餐一顆李子;晚餐和朋友吃湖南菜。運動搭配皮拉提斯20分鐘。胖艾美:邁爾飲食澳洲女星瑞貝爾威爾森(Rebel Wilson)因飾演《歌喉讚》中的「胖艾美」角色爆紅,成為大尺碼女星代表。但他在2020年決定努力減重,她透過持續的運動訓練、健康飲食(邁爾飲食)以及改變自己一些思維,兩年半就減掉約36公斤。邁爾飲食(Mayr Method):避免零食,強調吃高蛋白及富含纖維的食物,並減去麩質與乳製品、糖、咖啡因及加工食品的攝取,且每一口都咬30~50下。星野源:高麗菜減肥和被譽為「國民老婆」的新垣結衣結婚的星野源,其實也有成功靠飲食減重過!星野源表示,自己在吃飯在吃飯前,會先吃大量的「高麗菜」,避免血糖急遽上升,增加飽足感,預防過食,同時也改變吃飯順序(纖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他靠兩大原則,再加上運動,竟在兩週內瘦5公斤!吃法:準備雙手大小的高麗菜絲,將水煮蛋(或半熟蛋)、肉放入其中,最近淋上醬汁即可。小提醒:上述提及的減肥方法較為激進,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減肥還是建議正常飲食,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才不會傷了身體。減重良醫的建議減重良醫徐光漢曾提及,有患者詢問「已經少吃精緻澱粉又有規律的運動,為何體重仍然無法下降?」或是「實行了一陣子的168,但還是失敗?」想要成功減重,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除了熱量平衡外,建立起可以健康輕鬆且可長久維持的良好飲食習慣,才不會陷入反覆減重的情形。一般人最想知道的飲食習慣,也建議以「低糖、低澱粉飲食」為主,少糖、少澱粉,足量蛋白質、纖維,再加上固定的運動這3大習慣,應就可以維持良好的體態。如無法節制食欲,可以尋求醫師幫忙,或者可以考慮透過藥物減重,目前有一些FDA核可的抑制食慾藥物,可有效幫助飲食控制及減重的達成,但還是得回到最原始的飲食與生活習慣的養成,才會是可長久維持體重的方式。延伸閱讀: 「醫師也是人,我也會恐懼...」連台大醫生都束手無策,醫師林肇堂抗癌8年秘訣:早餐必備的4樣食物 生理期來就頭痛!女中醫解惑:經前、經後原因大不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8 養生.聰明飲食
葉菜類最好當餐吃完!放超過8小時衍生3問題:對身體沒好處
網路謠傳隔夜菜會致癌,主要是擔心蔬菜中的硝酸鹽在人體內合成致癌的亞硝胺,但因天然食物中的硝酸鹽濃度低,於人體合成的亞硝胺量並不足以產生癌化現象,何況目前也未有證據證實蔬菜的硝酸鹽與癌症的相關性。不建議常吃隔夜菜不過,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戴珊如還是不建議常吃隔夜菜,尤其葉菜類硝酸鹽含量相對較高,瓜果或根莖類蔬菜較少,且食物中硝酸鹽含量與季節、產地、施肥(用氮肥會使硝酸鹽濃度增加)等因素相關,慶幸的是,硝酸鹽溶於水,蔬菜經烹煮、汆燙過後可除去五成以上的硝酸鹽,但隨著存放時間變長,如隔夜或超過8小時以上,硝酸鹽將再度增加,所以,葉菜類應當餐吃完。此外,有些民眾擔心葉菜與富含「胺」的海鮮共同烹煮會產生亞硝胺,其實不需過度緊張,因為未有證據證實會致癌,且多食用抗氧化食物,例如: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芭樂、奇異果、柑橘類等,就能幫助身體化解亞硝胺。易營養流失、食物安全問題很多人認為隔夜菜是指晚餐吃剩放到第二天,其實只要放置時間久一點,超過8小時或10小時以上,都要小心有食物安全疑慮,並非一定要隔一晚。至於吃隔夜菜最擔心問題包括:■營養流失:雖無致癌疑慮,仍需注意營養流失的問題,食物經烹調後存放一段時間,首當其衝的是,水溶性維生素B、維生素C濃度會逐漸減少,但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及礦物質含量,則不會因隔夜或存放太久而降低。■食物安全問題:前端衛生方面若未好好處理,之後儲存時間越久,細菌就越容易繁衍,萬一食物中出現致病菌,食用後可能引起腹痛、腹瀉等食物中毒現象,例如:海鮮、貝類存放不當,擔心會感染腸炎弧菌;蛋可能有沙門氏菌污染風險;肉類、豆類或生菜沙拉,則可能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疑慮。食物被致病菌污染產生食物中毒的關鍵,例如熟食被生食污染,且未立即食用完畢,經過一段時間細菌繁衍越來越多,產生毒素,便出現中毒現象,引發肚子痛、腹瀉、噁心、嘔吐、發燒、頭痛、身體虛弱等症狀,厲害時會出現血便,而嚴重食物中毒也可能危害到生命,不可輕忽。■口感變差:隔夜菜再復熱,口感一定會變差,例如肉類會越煮越老,海鮮類復熱後會縮小變硬,葉菜類則會變黃、變爛,都不如現煮的美味。延伸閱讀: 。熱油爆炒青菜恐害營養跑光! 專家讚「4烹調方式」營養保留更多:微波加熱也上榜 。吃生菜沙拉較健康? 專家曝「8種蔬菜煮熟」更營養:紅蘿蔔、番茄上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18 癌症.乳癌
乳癌治療後定期回診仍會復發?3關鍵因素易復發,醫建議做3件事
歌仔戲資深花旦兼製作人郭美珠,十多年前診斷乳癌並切除右乳,近期乳癌復發,需切除左乳,讓她十分崩潰。國內乳癌治療進步,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達八成以上,但許多復發患者抱怨,定期回診,為何還會復發?長庚醫院乳房外科顧問級主治醫師陳訓徹說,乳癌復發與三大因素有關,包別是期別、類型和治療態度。。【延伸閱讀】.郭美珠乳癌復發 !「雙乳全切除」崩潰:半條命快沒了定期回診為何乳癌還會復發?衛福部110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女性乳癌排名第四,當年死亡人數2913人。陳訓徹說,國內乳癌治療進步,零期、一期乳癌治療後5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二期乳癌5年存活率也達八成,但仍有部分乳癌患者復發,轉移至肺部、腦部等,臨床上遇到有許多復發患者抱怨,都有「定期回診」,為何乳癌還會復發?影響乳癌復發3因素陳訓徹說,影響乳癌復發三大因素:一、乳癌期別為二期以上,復發機會比零期、一期高,隨著愈接近晚期癌症,復發機會更高。二.乳癌類型如為三陰性,雖然化療效果好,但治療後二、三年的復發機會高;若是管腔A或管腔B類型,復發機會相對較低。三、患者若治療態度不積極,不願聽從醫囑進行必要的治療,也會增加乳癌復發機會。3招避免乳癌復發如何避免乳癌復發?陳訓徹建議做到以下三件事:一、首先要定期檢查,雖然乳癌會不會復發和有無定期回診關係不大,可是定期回診仍十分重要,不論是透過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檢查,一旦乳癌復發,可以早期發現、治療。二、隨時觀察自己乳房有無出現腫塊、分泌物或皮膚潰瘍等症狀,以利早期發現、治療。三,罹患乳癌後,一定要依醫囑進行治療,若是晚期乳癌可透過基因檢測,採用針對基因突變的藥物進行治療。回診除乳房攝影 必要時加做肺部、腦部影像檢查陳訓徹說,以往乳癌患者定期回診時,只進行乳房攝影檢查,但現在可經醫師評估,依患者病情進行必要的抽血或肺部、腦部等影像檢查,及早發現轉移病灶,立即加以治療,如以往乳癌復發或轉移治療後,五年存活率僅7至10%,但現在已提高至30%。陳訓徹曾收治一名乳癌女子出現頭暈、頭痛症狀,研判有可能腦部轉移情形,立即進行腦部檢查,確實發現癌細胞病灶,立即手術把病灶切除,患者因此延長存達廿年,過去如果發現較晚,病人可能活不過五年,但現在可透過手術、化療、標靶治療等,延長患者存活期。【延伸閱讀】.疾病百科/乳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7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多發性骨髓瘤 滕傑林:單株抗體增生活品質
「多發性骨髓瘤是過去10年來,血液惡性腫瘤中最蓬勃、迅速發展的疾病。」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指出,對病人來說衝擊很大,患者及照顧者都很辛苦。因此治療前須經正確診斷,並擬定治療目標、方法、代價及如何評估治療效果。滕傑林指出,多發性骨髓瘤雖然不難診斷,但症狀不典型,如骨頭出現痠痛常聯想到可能是太累了,或是想去按摩,讓患者常常跑了多家醫院。多發性骨髓瘤併發症多包括高血鈣、腎功能不良、貧血及骨頭病灶四大症狀,其中貧血症狀約占七成,頭痛約占六至七成,高血鈣、腎功能不良約各占三成。滕傑林說,目前多發性骨髓瘤第一線治療最好方式是自體幹細胞移植,但國內僅20%患者進行移植,統計指出,自體幹細胞移植後,若搭配抗CD38單株抗體標靶治療,相較未使用標靶治療患者,18個月疾病不惡化存活時間高達八成,且九成患者可以存活約3年,病情不會惡化,生活品質大幅改善。👉🏻【更多精彩內容】2023癌症高峰論壇線上策展👈🏻
-
2023-04-14 醫聲.癌症防治
抗癌神隊友 權威專家獻策四大資源
血液癌多發性骨髓瘤 滕傑林:單株抗體增生活品質「多發性骨髓瘤是過去10年來,血液惡性腫瘤中最蓬勃、迅速發展的疾病。」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指出,對病人來說衝擊很大,患者及照顧者都很辛苦。因此治療前須經正確診斷,並擬定治療目標、方法、代價及如何評估治療效果。滕傑林指出,多發性骨髓瘤雖然不難診斷,但症狀不典型,如骨頭出現痠痛常聯想到可能是太累了,或是想去按摩,讓患者常常跑了多家醫院。多發性骨髓瘤併發症多包括高血鈣、腎功能不良、貧血及骨頭病灶四大症狀,其中貧血症狀約占七成,頭痛約占六至七成,高血鈣、腎功能不良約各占三成。滕傑林說,目前多發性骨髓瘤第一線治療最好方式是自體幹細胞移植,但國內僅20%患者進行移植,統計指出,自體幹細胞移植後,若搭配抗CD38單株抗體標靶治療,相較未使用標靶治療患者,18個月疾病不惡化存活時間高達八成,且九成患者可以存活約3年,病情不會惡化,生活品質大幅改善。淋巴瘤 余垣斌:化療沒想像中可怕「許多淋巴瘤病友一聽到化療就垮掉,事實上化療沒想像中可怕!」在亞東紀念醫院血液淋巴腫瘤團隊召集人、腫瘤科暨血液科主治醫師余垣斌的門診經驗中,不少淋巴瘤病患,特別是年長者在經化療等正規治療後,成功治癒,重新享有精采生活,因此他鼓勵病友勇敢踏出治療第一步。余垣斌表示,對於淋巴瘤治療,化療是重要選項。化療領域含括多種藥物,治療淋巴瘤所用的化療藥物相對使用容易,每3周用藥一次,每次2到3小時,且治療反應率達八成,即使年長者需減量,仍可發揮效果,若有嘔吐、噁心副作用,目前有很好的止吐藥可供使用,不過病患要留意感染危機,若出現發燒,千萬不要自行吃退燒藥,務必盡快就醫。研究也發現,化療合併部分標靶藥物,效果更提升。此外,像新一代標靶藥物口服BTK抑制劑等也是重要治療選項,對某些淋巴瘤病患,可在化療失敗後做救援治療,甚至可取代化療成為第一線治療,對年紀大的病人來說,比化療更安全。不過,無論採取哪種治療,病患、病患家人須與醫師充分溝通,並尊重醫師建議,不要亂服偏方、不輕易放棄,治療才會順利。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侯信安:標靶藥物減副作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年族群中,最常見的急性白血病,但治療上卻面臨「存活時間短」、「年長者治療效果差」的瓶頸,從2011年到2015年統計8,000名病友,平均存活時間8個月,60歲以上年長者僅3至5個月,在17種癌症分析中,白血病友平均損失17年半的壽命,遠高於胰臟癌。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祕書長侯信安指出,長者因體力不堪承受傳統治療,包括化學治療、血液幹細胞移植的治療,年長病人治療效果差,中位存活期僅3個月,20年來沒改善,醫療照護需求未被滿足。由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相當複雜,正確診斷、分類對治療計畫擬定至關重要,現在可利用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NGS)帶來新的希望,判斷是否要化療結合標靶治療,或是盡早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讓治療「贏在起跑點」,疾病的存活率亦有望突破。侯信安說,目前國外所使用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標靶藥物,約有10種之多,能減輕治療副作用,但國內現在引進、獲得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只有兩種,分別為BCL-2口服抑制劑與FLT3抑制劑,期待國內引進藥物的速度可以加快,也希望台灣加入更多國際臨床試驗,病友若能加入臨床試驗,也可得到新藥醫治的機會。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李啟誠:細胞治療精準滅癌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表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未來可能「完全免化療」,免疫力好壞是關鍵之一;標準治療都要先經過1個月的誘導性化學治療,高風險族群先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再進入25至30個月的鞏固性化療,小孩成功率八成五、成人則低於五成。「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結合新世代抗體注射藥(BiTE),可達到完全免化療。」李啟誠指出,根據醫學期刊「刺胳針」發布的研究,針對40位新診斷最困難治療的「成人費城染色體陽性血癌」患者,經過1年治療後,在免化療的情況下,無病存活率高達九成五,1年總存活率同樣九成五,不僅免除化療,也避免骨髓移植的毒性產生。李啟誠說明,過往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患即使完成療程後,一旦復發,5年存活率僅剩7%至8%,根治機率低;BiTE就像是體內線民,一端抓住血癌細胞、另一端抓住T細胞,誘發T細胞精準消滅癌細胞。李啟誠說,花蓮慈濟醫院5年前也協助標準療法後復發的病友,透過BiTE結合CAR-T控制住血癌細胞,並恢復體內T細胞將其改造成為更強的CAR-T細胞,對抗血癌同時也預防復發,如今患者恢復良好。真心話自殺率居高不下 方俊凱:心理照護政策不足台大公衛學院曾經進行台灣癌症患者自殺死亡比例調查,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指出,一般而言,癌患自殺死亡比約一般人的2倍,但台灣癌患標準化死亡比約2.47倍,高於他國,支持癌友需要政策推動,增加癌症心理師人力及健保給付,讓心理照護制度化,減少癌友自殺的比例。方俊凱指出,對於癌友心理的照護,國健署從癌症診療品質提升計畫開始,並推動「癌症病情告知溝通技巧培訓計畫」,讓跨領域的團隊能了解心理腫瘤學,規定每家醫院要有一位心理師負責癌友的心理照護,但經過多年,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癌症防治法」都立法,但癌患的自殺率並沒有下降。10年來,每家醫院一名心理師負責所有癌友心理照護,嚴重不足,方俊凱指出,醫學會已提出每家醫院新診斷癌患只要500人就需要一名專職心理師,每2,000人就需要增聘一名心理師,這些心理師人力缺口已提供給國健署,也希望健保署給予經費上的補助,支持癌友不能單靠NGO團體,而是需要政策來推動,才能讓癌症患者不會是一個人。照護者身心負荷大 史莊敬:資源、支援一樣重要癌症照護中,照顧者除了照料癌友生活起居,也承接癌友的情緒、外界的期待,然而,他們的感受與需求卻鮮為人知,導致生理、心理出現狀況,進一步惡化與癌友的互動。台灣癌症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史莊敬表示,照顧者因生活繞著癌友打轉,出現睡眠不足、工作受影響等問題,也會時常深陷自責、焦慮、疲倦等負面情緒,進而降低耐心,說話口氣差,動作粗魯,「癌友是會察覺出來的,如此容易引起猜疑、疏離或衝突。」他分析,一旦照顧者的感受與需求不被滿足,如沒有得到尊重與關心,休閒時間或個人空間消失等,便會感到失落,甚至對別人給予的關心產生疑惑。因此史莊敬認為,需要多項資源投入,降低照顧者的身心負荷,並在協助癌友就醫、診療、休養與復原的過程中,一同考量照顧者的想法、感受與需求;照顧者也不需過度要求自己,而是把握當下可以休息的機會,「自己的重要性需自己給,而且照顧者站穩了,才有辦法照顧癌友。」生病經驗非常寶貴 潘怡伶:癌友是職場新助力罹癌從來不會成為任何人的人生規畫,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在32歲那年確診乳癌,當時新婚燕爾才3個月,人生陡然劇變;當下腦袋雖然一片茫然,但對醫師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卻是:「我還能返回職場嗎?」所有影響人生的重大選擇,全都要在短時間內下定決心。「曾有病友在手術前被要求簽下『自願離職書』。」潘怡伶表示,病友遭受到許多職場歧視,一名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輕病友,在病床前被迫簽下自願離職書,本就緊張的心情,又因遭逢職場歧視更加自我懷疑。潘怡伶希望,罹病經驗是所有病友的寶藏,應替之「賦能」,讓罹患癌症的經驗成為職場上的助力,不論是癌症相關的學術研究、病友陪伴工作,都能替醫藥廠,甚至更多病友提供珍貴的協助,除了友善企業外,也需要更多大眾的加入,替病友創造友善的職場環境。營養超量干擾治療 黃孟娟:保健食品用錯傷身保健食品非越多越好!癌症希望基金會學術委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提醒,保健食品不當使用不僅傷身,「高劑量、多重服用」更可能與癌症治療產生衝突疑慮。黃孟娟指出,據美國Preventive Service Task Force 2022年JAMA發表的大型研究,健康人額外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對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與減少死亡風險無顯著益處。歐洲腸道靜脈營養醫學會癌症營養治療建議,癌友治療期胃口不佳,可補充符合「膳食營養素建議攝取量」維生素、礦物質,不建議高劑量及多重補充。另外,癌友普遍聽聞麩醯胺酸可修復口腔黏膜,但例行補充麩醯胺酸與血液腫瘤再發疑慮有關。建議使用劑量以0.5克/公斤/天為限,可多次漱口後食用緩解症狀,但僅有症狀短期使用,不宜例行補充。黃孟娟建議,預防癌症及降低癌症復發風險的有力做法,是實踐地中海飲食,多吃蔬果、全穀及豆類,每天攝取奶類、每週有海魚及適量優質蛋白質,減少高油食物及精緻糖攝取也是重點。乳癌荷爾蒙治療+細胞週期抑制劑 曾令民:早期高危復發率降乳癌佔據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不過,八成患者多屬於○到二期的早期乳癌。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指出,進一步以生物標記檢測分析,七成癌患為荷爾蒙陽性(HR+/HER2-),雖然預後良好,但萬一是高風險患者,會有高達七成在手術後的前5年復發,建議選擇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與傳統治療相比,能有效降低30%以上的復發風險,達到治癒的目標。癌友除了擔心復發,也害怕遠端轉移。曾令民表示,通常第一個轉移的部位有33%是在骨頭、近19%在肺部,且發生遠端轉移就是進入乳癌晚期,治療目標必須從治癒變成延長壽命。他指出,特別是高復發風險族群,像是4顆以上淋巴結感染,或是1到3顆淋巴結感染加上,如腫瘤≧5公分、腫瘤細胞分化程度第三級、Ki-67指數≧20%,通常會有三成以上會在術後的前2年復發,高達七成會在術後的前5年發生,且三成的患者會有多部位遠端轉移狀況。不過,他說,隨著醫療科技進展,目前高復發風險族群使用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週期抑制劑」,能夠有效降低30%以上復發風險,針對早期乳癌患者最怕的「遠端復發」,新藥也能顯著降低。他提醒,患者要定期追蹤,若出現淋巴結陽性等,就要回診與醫師討論治療方針。魔術子彈精準攻擊癌細胞 郭文宏:晚期治療有新武器乳癌病友進入晚期,仍有治療希望!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台灣乳房醫學會常務理事郭文宏指出,據統計,晚期乳癌病患的5年存活率為36.2%,比過去進步,隨藥物推陳出新,特別是像「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俗稱魔術子彈)的研發,更讓晚期乳癌治療有新武器,病患更有希望延續生命。郭文宏說,每4名乳癌病患中,有1人為HER2陽性乳癌,過去,HER2(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病患因疾病易惡化,復發、死亡機率較高,讓醫界很棘手,自從針對HER2陽性的標靶藥物問世,情況漸有改善,而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的出現,更受關注,這類藥物運用連接子(Linker)連結標靶單株抗體與化療藥物(Payload),好似戰鬥機配置飛彈,到腫瘤處再以化療毒性精準攻擊,只針對HER2陽性癌細胞,較不會傷及無辜。近來也發現,HER2弱陽性病患佔整體乳癌約55%,臨床試驗顯示,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對HER2弱陽性病患也可產生療效。加上旁觀者效應,致使周遭癌細胞即使沒有HER2表現,也遭受「池魚之殃」,病患存活生機大為增加。郭文宏也鼓勵病患,「積極治療,永不放棄,有一天癌症將成為慢性病!」經濟一次性支付險種佳 林志潔:商保成抗癌金融力「要建立正確金融商品知識、提升健康風險意識!」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林志潔表示,她年輕時買癌症險,而擁有足夠的金融力,罹癌時才有能力動微創手術,她也因及早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早期發現肺腺癌,並了解定期健檢的重要性。林志潔說,當初動微創手術,沒化療,但體內有傷,需休養,所以工作須減量,收入減少,加上有房貸要繳,經濟有缺口,此時,癌症險一次性支付就很重要,買保險要看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而定,需自己做功課、進行評估。林志潔提醒,長輩除了要注意健康外,近來,高齡金融詐騙日趨嚴重,已成國安議題,像往生互助會這類非法商品,很沒保障。另像一位66歲長輩原沒線上銀行帳戶,後來被騙去辦線上銀行帳戶、變更手機號碼,很快遭騙走新台幣900萬。由此可知,不只保險規劃,財產信託也值得考慮,對不懂的金融理財商品,千萬別輕易嘗試,可撥打金融服務專線1998,助釐清疑慮。整合全台保險公司 陳乙棋:縮醫療險理賠時間商業保險是癌友的重要經濟支柱,然而民眾罹癌後要申請理賠,須提供保險公司詳細病歷紀錄與診斷報告,奔波醫療院所申請文件,繁瑣費時。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資訊應用組主任陳乙棋說,壽險公會作為保險產業平台,已整合全台19家保險公司,設立「理賠醫起通」服務。陳乙棋說,該服務具一站式、無紙化的特點,民眾一機在手,只要上傳授權同意書和授權範圍,若就醫醫院是理賠醫起通合作的19家醫療院所,就能直接把治療期間的診斷報告、病歷紀錄和收據等所需資料上傳,同步授權給患者其他保險公司,民眾不必再擔心資料缺漏。他強調,此服務透過區塊鏈等技術保障個資,民眾不必擔心個資外洩。陳乙棋指出,理賠醫起通服務是建構在壽險公會整合21家保險公司的「理賠/保全聯盟鏈」之上,截至去年已為逾24萬民眾節省二次以上的重複申請過程及費用,理賠金核發的時間也從7天降至3天。壽險公會提供的「保險存摺」,讓民眾可以隨時隨地、一站式瀏覽自身所有保單重要資訊。陳乙棋表示,民眾不必擔心紙本保單遺失,能夠定期檢視保單情況,未來將納入更多給付詳情,並以免費使用為目標。新療法 舊保單理賠受限 陳碧玉:癌症保單需定期審視只有罹癌後申請理賠才會找保險公司?現在的保險公司要翻轉觀念,攜手保戶一起促進身體健康。南山人壽健康照護企劃部副總經理陳碧玉表示,作為保戶人生道路的神隊友,在健康促進期透過APP指導運動、定期健康檢查,給予回饋獎勵,如果罹癌也有「健康守護圈」從治療照護到復原期都提供足夠的支持。陳碧玉指出,根據2022年理賠數據顯示,光是癌症險理賠達135億元,平均每個月有3,000位保戶申請理賠,年紀落在40到60歲之間、女性多於男性,但近年也有好幾位40歲以下罹癌,而攤開保戶的癌症險平均保額約56萬元,隨著新的療法問世,不見得以往的保單會理賠,因此需要定期審視保單。針對年輕小資族,她建議,可以買定期癌症保障及外溢保單,待預算足夠或成家立業,首要先檢查過去買的癌症險,對於新式療法可以利用補充包險種來補齊。她舉例,一位35歲男性購買保額100萬元的10年定期險,年繳5,500元,新型補充包則有包含基因檢測、標靶藥物、微創機械手臂等,年繳約莫1萬元預算就能做到。
-
2023-04-11 名人.好食課
喝咖啡其實不會提神?深焙咖啡因含量較多?破解8個咖啡迷思
喝咖啡會心悸?喝咖啡會睡不著?其中所含的咖啡因就是眾所矢之的物質!不過,咖啡因真的這麼萬惡嗎?就讓好食課解析咖啡因的背後科學,讓你簡簡單單了解咖啡因是什麼!迷思一⟫深焙咖啡的咖啡因含量較多?破解⟫沒錯!深焙咖啡的咖啡因含量較多很多人以為深焙咖啡比較苦,所以深焙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比較高!但是,咖啡因其實是個熱穩定性很好的物質,不太會因為熱而破壞!研究發現不同焙度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並未有顯著差異!所以深焙並不會讓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增加增加!不過,咖啡在烤焙過程中會持續失水,所以重量比較輕,如果要沖同樣容量的咖啡,就會用到較多的咖啡豆,即便深焙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並未比較多,但深焙「咖啡」的咖啡因就可能比較高!迷思二⟫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咖啡因比較少 破解⟫沒錯,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咖啡因約只有一半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咖啡豆豆種有羅布斯塔與阿拉比卡兩種,羅布斯塔咖啡豆的價格普遍較為便宜且味道厚實濃烈,因此常作為配方豆的主要豆種之一,用在拿鐵、美式等義式濃縮咖啡基底的咖啡。羅布斯塔咖啡豆的味道比較厚實、濃烈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其咖啡因與其他植化素含量較高,相較於阿拉比卡豆而言,整體含量大約高出1倍!迷思三⟫喝咖啡會提神嗎?破解⟫咖啡因不會提神!是讓人睡不著!理論上,咖啡因本身不會有「提神」效果,而是讓我們睡不著!人體的睡眠機制非常複雜,包含了GABA、adenosine等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物質主要調控著人類的「生理時鐘」。其中,adenosine是啟動睡眠,也就是睡著的那一個開關機制(sleep onset)的關鍵物質!當adenosine接合在腦中的受體時,就會開啟睡眠的開關,讓我們「睡著」。 咖啡因是一種嘌呤生物鹼,與adenosine有非常相似的結構,因此咖啡因會與adenosine競爭腦部的作用受體(adenosine 2A receptor),讓腦部無法啟發「睡著反應」,因此就會睡不著迷思四⟫為什麼有人對咖啡因無感?破解⟫基因導致體質不一樣,讓腦部對咖啡因不敏感雖然說咖啡因會與adenosine競爭受體,但是這個受體(adenosine 2A)可能因為基因型的關係,讓咖啡因與此受體的敏感性下降。這個受體的基因為ADORA2A,研究發現這個基因在1083的鹼基配對上有著基因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從原本的CC型態,變成CT或者TT的型態。由於adenosine的基因在1083的位置,從C轉變成T,就影響了受體對咖啡因的敏感性,而這個變異也反應在咖啡因攝取行為。2007年美國臨床營養期刊的研究發現,帶有CC或CT型的人,比較少攝取高量的咖啡因,反之帶有TT型的人可以耐受咖啡因,所以咖啡因的攝取量比較高。迷思五⟫亞洲人比較不容易代謝咖啡因?破解⟫沒錯!亞洲人的基因導致代謝咖啡因速度比歐美人慢人體中與咖啡因有關的受體或酵素,除了adenosine 2A受體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肝臟中的cytochrome P450系統,這個系統也同時掌控了許多藥物的代謝。同樣的,基因掌控著cytochrome P450的機制,其中一個就是CYP1A2。CYP1A2的基因片段上也有許多位置具有變異,尤其在163位置的點突變(A to C)主要掌控了咖啡因的代謝。2008年的藥物基因體學期刊發現,亞洲人的CYP1A2的163位置大部分都帶有C的型態,因此讓亞洲人對咖啡因的代謝能力比歐美人種低落,這會延長咖啡因在體內的半衰期。因此同樣攝取咖啡因製品,遞延了在亞洲人體內的效果,這也可能是讓亞洲人比較不能耐受咖啡的原因之一。迷思六⟫咖啡因會導致心悸?破解⟫一般族群正常飲用咖啡不會引起心悸2006年的美國心臟醫學會期刊刊登了一項研究,研究找了近1,400位受試者,詢問其咖啡、茶與巧克力的攝取頻率,並讓受試者戴上心電圖監測儀器監控心跳狀況。結果發現這些受試者的咖啡因飲品的攝取頻率,並不影響早期心房、心室收縮等心悸指標,因此學者也推測對於一般人來說,正常飲用咖啡並不會引起心悸問題。迷思七⟫喝咖啡會上癮,不喝會頭痛、手抖?破解⟫高量咖啡飲用者,不喝時短期內會有輕微不適咖啡戒斷症(caffeine withdrawal syndrome),是大家最擔心的事情,好像只要喝咖啡就會上癮,不喝就會出現成癮戒斷症,真的是這樣嗎?咖啡因戒斷症確實是被列於精神病診斷指南(DSM-5)與醫師診斷手冊(ICD-10)中,而且也有研究在探討咖啡因戒斷症的狀況,但可能不若我們想像中嚴重!2004年的精神藥物學期刊(Psychopharmacology)的數據顯示:1. 50%的人會出現頭痛問題2. 13%的人會有功能性異常的問題3. 12-24小時後出現症狀4. 症狀持續2-9天,20-51小時為症狀高峰期1992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的數據顯示:1. 52%的人出現頭痛問題2. 8%的人有疲倦問題3. 11%的人出現活力減退現象4. 8%的人有焦慮反應5. 11%的人有情緒低落問題不過,其實這些研究的受試者都是攝取較高量咖啡製品,是每天喝2.5杯-6杯咖啡的人。這與台灣人的咖啡攝取習慣不同,所以我認為,在台灣咖啡因戒斷的問題應該不嚴重!迷思八⟫喝咖啡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破解⟫重點是鈣質攝取夠,不是咖啡量過去有新聞報導指出,有位30歲的女生每天攝取4杯黑咖啡,骨質疏鬆的狀況就像老人一樣,這是真的嗎?在2006年國際骨質疏鬆症期刊的研究發現,每日咖啡、咖啡因的攝取量增加時,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會隨之顯著增加!確實,咖啡因會活化骨骼上噬骨細胞的活性,促進骨鈣釋放進血液中,但更重要的是鈣質攝取不足!上述的數據,前提是鈣質攝取在每日700毫克以下,研究發現如果鈣質攝取在700毫克以上,咖啡與咖啡因的攝取就與骨質疏鬆症風險沒有顯著相關性了!依照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我們的鈣質大概只有攝取600毫克而已,所以想要健康喝咖啡,就要先吃夠鈣質!美國醫學會期刊也有文獻指出,牛奶可以弭平咖啡帶來的骨質風險,拿鐵就是一個喝咖啡的好方法!想更了解喝咖啡與骨質疏鬆的關係,可以看看好食課另外一篇專欄的分析喔!【2023】營養師最新分析⟫喝咖啡會骨質疏鬆症嗎?結語⟫咖啡是個富含植化素的飲品,淺焙的咖啡也含有豐富的綠原酸等營養素,這些營養素都具有幫助脂肪代謝、血糖調控等功效,因此適度喝咖啡,且不加糖、不加奶精的方式飲用,也可以選擇拿鐵順帶補充鈣質,都是很好且很健康的喝咖啡方式!【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2023】營養師最新解析⟫喝咖啡會骨質疏鬆?深焙咖啡因較多?8個迷思破解!】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10 焦點.健康知識+
一天「3個時間點」喝水防中風!中風4大高危險群預防保健法
中風意指因腦血管阻塞或出血,血液供應中斷,導致腦部缺乏氧氣及養分,進一步使局部腦細胞受損或死亡的現象。西醫將中風分為以下2種,缺血性中風表示當供應腦部血流的血管出現狹窄、堵塞,血管會隨著硬化程度提升逐漸越變越窄,當整個堵塞就會造成腦中風。另外一個造成缺血性腦中風的可能是,心臟或頸動脈管壁上掉落血栓、或是硬化的碎片,順著血流流到腦部,直接堵塞腦血管。出血性中風則為腦部血管因為高血壓、動脈瘤等問題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依腦部血管出血原因可分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動脈瘤破裂、動靜脈畸型。中醫則認為中風發生的原因,是患者平素氣血虧虛,與心、肝、腎三臟陰陽失調,加之憂思惱怒,或飲酒飽食,或勞累、外邪侵襲等誘因以致氣血運行受阻,肌膚筋脈失於濡養,內風夾痰火,上擾清竅,致腦絡阻遏,竅閉神匿。中醫將中風危險群分為以下4大類:中風4大危險群1.氣虛血瘀型:族群:平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症狀:時常感到疲勞、頭暈、心悸、面色萎黃氣色不好、走路時步態不穩,手指握物無力預防保健法:按摩手上的合谷穴,腳上的足三里穴。也可用丹參、黃耆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藉以達到補氣活血,通經活絡之功效。2.肝腸上亢型:族群:平時有高血壓的患者症狀:感到頭痛頭脹,而且伴隨有眼皮不自主顫動、眼睛紅赤,口乾口苦,手腳麻木,心煩失眠。預防保健法:按摩頭上的百會穴,以及腳上的陽陵泉穴。也可用天麻、決明子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以達到平肝熄風,滋陰潛陽之功效。3.痰濁阻絡型:族群:糖尿病、心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的患者症狀:時常感到頭部重著感、頭暈、胸悶心悸、手腳關節活動不靈活。預防保健法:按摩頸部風池穴、腳上的三陰交穴,藉以達到活血化瘀通絡之功效。4.肝腎陰虛型:族群:平時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症狀:時常感到頭暈,頭痛,耳鳴兩眼視力模糊,視物不明、臉部烘熱、兩顴骨紅、手足心熱,伴隨手指麻木心情煩躁、睡眠品質差、腰膝酸軟等症狀。預防保健法:按摩腳上的太衝穴。也可以用天麻、枸杞子、杜仲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藉以達到滋陰降火,柔肝滋胃,育陰潛陽之功效。一天「3杯水」預防中風中醫師楊素卿曾接受採訪表示,想要防止中風的發生,要先預防身體的血液過於黏稠。因此一天之中有3杯水一定要喝,包括分別要在「早上剛起床」、「睡覺前」以及「半夜喝」。剛起床時不要急著起身,先躺半分鐘,把頭搖一搖,確定沒有頭暈再起身。坐起來時花半分鐘動一動。接著再讓雙腳下垂放床邊,等半分鐘才能起身走動。中醫也能治療中風?傳統中醫將中風的治療分為2個階段——急性期與恢復期,2個時期針對不同的型態,有不同的治療:1.急性期(1)肝陽上亢,風火上擾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頭暈頭痛、面紅目赤、口乾口苦、心煩易怒、大便乾硬、舌質紅、脈弦。治療法:天麻鉤藤飲加減(2)風痰瘀血,痹阻脈絡 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舌質黯淡、舌苔白膩、脈弦滑。治療法:半夏天麻白朮湯加減 (3)痰熱壅滯,風痰上擾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腹脹便秘、大便乾硬、痰多、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治療法:溫膽湯加減 2.恢復期(1)陰虛陽亢,脈絡瘀阻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半身麻木僵硬、頭暈頭痛、耳鳴、舌紅、舌苔少、脈數。治療法:知柏地黃湯加減(2)氣虛血瘀,脈絡瘀阻 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半身麻木僵硬、舌紫暗有瘀斑、舌苔白、脈弱。治療法:補陽還五湯加減除了進行內服藥調理之外,針灸也是有效果的治療方法,透過對經絡的刺激,達到調節人體氣血陰陽的效果,若能及早介入,對於中風病人的恢復將有不錯的療效。參考資料高醫醫訊:中醫對於腦中風之預防與保健臺中榮民總醫院:腦中風的中醫治療【延伸閱讀】 很多癌症都是在50歲被發現!30、40、50、60歲,健康檢查最該注意的事(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9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贏在起跑點 血癌乳癌精準治療新希望
2023癌症高峰論壇「擁抱您,不會一個人」8日下午進行「抗癌新藥曙光」的議題發表,與會專家們帶來血癌最新治療趨勢,以往血癌治療只能使用化療及幹細胞移植,但現今已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另外,女性頭號殺的乳癌,早期患者如何避免復發、晚期乳癌的三陰性患者,都能隨醫療科技進步帶來治療希望,甚至利用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找到突變基因,進行跨癌別治療。隨著醫療科技進展,在血癌方面,尤其急性血癌及多發性骨膸瘤都有新治療,提升患者存活率。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侯信安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年族群中最常見的急性白血病,治療上卻面臨「存活時間短」、「年長者治療效果差」的瓶頸,從100年到104年統計有8千名病友,平均存活時間8個月,年長者僅3至5個月。「精準治療的時代已來臨。」侯信安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相當複雜,正確診斷、分類對治療計畫擬定至關重要,而「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帶來新希望,可依據基因變異點、年紀、共病、預後預測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判斷是否要化療結合標靶治療,或是及早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讓治療「贏在起跑點」,擬定最佳個人化醫療。「不要因為年紀,限制繼續享受人生的希望…」亞東紀念醫院血液淋巴腫瘤團隊召集人、腫瘤科暨血液科主治醫師余垣斌說,隨國人平均壽命延長,愈來愈多年長淋巴瘤患者治療後痊癒,繼續享受生活。治療淋巴瘤,化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化療沒有想像中可怕,每三周一次,每次2到3小時,反應率高達八成,效果不錯,減量也有效,但要小心感染風險,研究也發現,化療併用標靶藥物,效果更理想。另外,像新一代標靶藥物口服BTK抑制劑,對於某些淋巴瘤的治療,這類藥物可做為化療失敗後的救援治療,甚至取代化療成為第一線治療,對年紀大的病人來說,比化療更安全。不過,無論是哪種治療,病患、病患家人都必須與醫師充分溝通,並尊重醫師專業建議,不亂服用偏方,治療才會順利。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表示,急性淋巴性血癌未來可能「完全免化療」,免疫力好壞是關鍵之一;患者治療過程相當漫長,不論成人、孩童都要先經過一個月的誘導性化學治療,高風險族群先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再進入25至30個月的鞏固性化療,小孩成功率八成五、成人則低於五成。「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結合新世代抗體注射藥(BiTE),有機會達到完全免化療」,李啟誠說,花蓮慈濟五年前協助標準療法後復發的病友,透過BiTE結合CAR-T控制血癌細胞並恢復體內T細胞,並將細胞改造成為更強的CAR-T細胞,對抗血癌同時也預防復發,如今已5年,狀況良好,患者每天都能正常上班。「多發性骨髓瘤是過去10年來,血液惡性腫瘤中最蓬勃、迅速發展的疾病。」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滕傑林說,過去罹患多發性骨髓瘤被認為是悲傷的,「因為治不好,對病人衝擊很大」,患者與家人、照顧者非常辛苦,尤其患者可能因為頭痛、骨折、骨裂等,連站都站不住。滕傑林指出,多發性骨髓瘤不難診斷,但症狀不典型,民眾應多注意高血鈣、腎功能不良、貧血及骨頭病灶四大症狀,當中貧血為最大宗,約占7成,其次是頭痛約占6至7成,高血鈣、腎功能不良約各占3成。滕傑林指說,多發性骨髓瘤第一線治療是自體幹細胞移植,但國內僅20%患者進行移植,統計指出,若自體幹細胞移植後,再搭配單株抗體標靶治療,相較沒有未接受標靶治療的患者,18個月疾病不惡化存活時間高達8成,且9成患者可以存活約3年,病情不惡化、生活品質佳。在乳癌治療上,台灣早期乳癌患者多,患者治療對於復發相當憂心。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表示,在台灣,乳癌發生率是全癌別第一名,而乳癌亞期分類眾多,以荷爾蒙陽性(HR+/HER2-)占7成最高,雖然確診時多為早期,預後良好,但高風險患者有3成以上在術後前2年復發,高達7成在術後前5年發生,且3成患者有多部位遠端轉移。曾令民提醒,高風險族群指有四顆以上淋巴結感染,或一到三顆淋巴結感染,加上腫瘤大於等於五公分、腫瘤細胞分化程度第三級、Ki-67指數大於等於百分之廿,不過,隨著醫療科技進展,該族群可以選擇荷爾蒙治療搭配「細胞周期抑制劑」,相較傳統治療,能有效降低30%以上復發風險,達到治癒的目標。對晚期乳癌也不再束手無策,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乳房醫學會常務理事郭文宏說,晚期乳癌病患的五年存活率為36.2%。事實上每4名乳癌病患,有1人為HER2陽性,惡化速度快,死亡風險更高。近來發現,HER2弱陽性病患占55%,由於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俗稱魔術子彈)」出現,除了為HER2陽性病患帶來希望,也可針對2弱陽性癌細胞精準攻擊,加上旁觀者效應,讓周遭癌細胞也承受「池魚之殃」,晚期病患因此更有機會繼續存活。癌症治療進入精準醫療時代,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黃柏翔表示,「基因檢測、精準診斷與治療如同算命與改運。」先透過基因篩檢,找出各癌症特殊的基因表現,算出後續治療成效,藉此量身定制出每一位癌友的治療,對症下藥,精準打擊癌細胞,同時減少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目前最新的檢測工具是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已找出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等特殊基因表現,經過標靶治療後,均能提升存活率。黃柏翔以乳癌為例,若BRCA基因突變,將減損DNA修復能力,累積更多DNA損害與癌化風險,此基因也與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臟癌有關,但若接受對應的標靶藥PARP抑制劑,就有機會得到好的預後成果。論壇中,民眾關心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是否可以用在健康人,黃柏翔強調,基因檢測不便宜,不同癌症檢測的項目不同,需與醫師討論,至於有家族遺傳史的人,若已罹患癌症或高風險者,可以與醫師討論,但一般健康人不建議篩檢。另外,醫師們也提醒,癌症治療需要很強大的神隊友,需要醫療團隊、照顧者及病人一起配合面對,吃好、睡好、心情好,就是最好的抗癌利器。2023癌症論壇由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福部健保署、衛福部國健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聯合報元氣網、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團共同舉辦。
-
2023-04-08 養生.聰明飲食
季節變換狂打噴嚏、流鼻水?營養師授5大抗過敏飲食技巧,助你脫離衛生紙人生
你也是每次一到換季時刻,總是在流鼻水與打噴嚏中度過,一整天的好精神都被過敏消磨去了大半的人嗎?究竟除了吃藥來緩解過敏症狀外,我們還能在生活上做出什麼改變來改善過敏情形?今天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和你一起認識過敏,也與你分享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技巧來對抗過敏!過敏的成因像是吃了海鮮後覺得喉嚨癢或是換季一直打噴嚏…等,這些情形,都是很常發生的過敏現象。所謂的過敏,其實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如棉絮、花粉、海鮮…等,當成了細菌與病毒來對付,因此而產生的過度免疫反應。目前科學家們依據過敏反應發生機制的不同,分出四種過敏類型,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便是一般人生活中最容易碰到的第一型過敏反應。以下Sean會用圖片來簡述第一型過敏的反應機制。當我們接觸到過敏原時,體內的抗原呈現細胞會將其吞噬,之後把過敏原身上的情報交給輔助者T細胞來分析,分析完畢之後,輔助者T細胞會呼叫B細胞開始分泌大量抗體進入血液,同時抗體也會附著在肥大細胞上,當肥大細胞再次接觸到過敏原時,肥大細胞就會開始釋出組織胺、細胞激素的發炎物質,導致人體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現象,所以過敏所出現的症狀就是這麼產生的。過敏與感冒的辨別根據統計,台灣具過敏性鼻炎的人口佔總數的20%,換句話說,每五個人就有一人在過敏時會出現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頭痛等症狀。這些症狀跟感冒十分相似,但我們仍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區分出兩者的不同來進一步做出相應的對策。‧體溫:過敏時的體溫通常是正常的;而感冒時可能會發燒,所以體溫普遍偏高。‧鼻涕:過敏時鼻水是透明的;感冒時則會出現黃綠色的鼻涕。‧喉嚨:過敏時的喉嚨較不會有明顯疼痛情形;但感冒時的喉嚨會有較明顯的疼痛。‧身體狀況:過敏時較不會出現身體痠痛情形;感冒時則容易出現腰酸背痛的症狀。‧病程:過敏的症狀普遍會持續數日甚至數月;感冒病程約一周即可痊癒。※小提醒:若是發現自己或周遭親友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蕁麻疹、噁心嘔吐等症狀,還是要儘速就醫治療哦! 【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5大抗過敏飲食技巧現在我們了解了過敏的成因,也懂得如何分辨過敏與感冒,但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要如何從生活中改善過敏發生的機率及減輕過敏所引發的不適感。從日常的生活習慣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減少過敏出現的可能:正常作息、調整飲食習慣、規律運動、維持室內空氣品質良好、遠離過敏原及少吃含過多添加物的食品。其中最簡單且最天然的方法就是從我們的餐盤開始做起!以下Sean在這個章節會列舉出幾個特別能夠幫助改善過敏現象的功效成分與食材,一起來看看吧!‧維他命A:飲食中如豬肝、南瓜、菠菜內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維他命A除了能維護夜間視覺外,還可以促使上皮細胞分裂增殖,保持眼、鼻、口腔黏膜的健康,有效阻絕過敏原。‧維他命C:蔬果中的芭樂、綠花椰菜、甜椒都是補充維他命C的好選擇。維他命C除了能合成膠原蛋白外,科學家們也發現維他命C在免疫調節上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能讓免疫細胞保持活躍外,還能控制這些細胞的生命週期,避免免疫反應過度活躍而對身體造成傷害。不過由於維他命C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維他命,在食物製備時很容易因為環境因素如光照、加熱等因素而破壞流失,因此選擇以保健食品的形式來補充維他命C也是個很有效率的辦法。‧維他命D: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有黑木耳、鮭魚、乾香菇…等。研究發現身體內許多免疫細胞上都有可以與維他命D結合的位置,稱為"維他命D受器",這表示要能夠讓免疫細胞正常的運作也需要維生素D的幫忙。‧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多存在於奇亞籽、鮭魚、核桃…等食物中,這類型的脂肪酸可以幫助身體降血脂、抗血栓外,還能有效幫助身體對抗發炎反應,改善免疫表現,降低細胞癌化的可能。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市面上也陸續出現許多含Omega-3的魚油產品,若你屬於外食族或較難攝取到Omega-3的人,選一款安全、放心的魚油保健品做為日常的補充,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益生菌:發酵的乳品如優酪乳、優格或益生菌保健食品內都含有豐富的益生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在腸道的功能不僅是維持消化道機能,更能夠幫助我們調節免疫功能,減少過敏症狀的發生。在這裡要提醒的是,許多益生菌產品為了好吃會加入許多人工香料等不必要添加物,因此在選購益生菌產品時記得特別注意產品成分。世界過敏組織 (WAO)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的7月8日訂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希望藉此提升人們對於過敏疾病的關注與重視。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過敏列為21世紀重點研究和預防的疾病,由此可見過敏已經是一個全球高度關注的議題。充實自己的知識,保護身邊的人成了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透過文章將正確的保健知識傳遞給大家,也是『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所追求的理想,相信大家看完本篇文章後一定對過敏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就讓我們就從現在開始做起,以知識為自己及親友打造一個美好生活吧!本文為《健康知識Plus專欄》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7 醫療.腦部.神經
研究指高鎂攝取降失智症風險!預防失智遠離6大危險因子、多吃「這些」高含鎂食物
根據一項新研究指出,飲食中攝取較高的「鎂」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有關,尤其是女性。日常食物多吃綠葉蔬菜、堅果種子、黑巧克力等,都有助於「鎂」的攝取。高鎂攝取與較低失智症風險有關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其臉書分享,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的一篇研究指出,攝取高鎂飲食的人擁有較大的腦容量和較小的白質病變(WML),這兩者都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相關。研究顯示,每天攝取550毫克鎂比起平均攝取量350毫克,到55歲時,大腦年齡可較年輕一歲,尤其對女性更為顯著。研究結果指飲食中鎂的攝入量可能有助於在衰老過程的早期發揮神經保護作用,預防作用可能在40多歲甚至更早時就開始了。而如果想從日常飲食中攝取鎂,該吃哪些食物呢?日常含高鎂的食物主要包括以下幾類:高含鎂食物.綠葉蔬菜:菠菜、甜菜葉、甘藍.堅果種子:南瓜籽、太陽花籽、杏仁、核桃、巴西堅果.全穀類:燕麥、糙米、全麥麵包.豆類:黑豆、大豆、扁豆.魚類:鮭魚、鯡魚、鯖魚.黑巧克力.水果類:火龍果、奇異果、香蕉、酪梨鎂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礦物質,與新陳代謝息息相關,現任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李耀泰曾受訪指出,人體若缺鎂導致低鎂血症,早期症狀有乏力、食慾不振、疲倦、噁心和嘔吐,重者則有肌肉痙孿、麻痺、刺痛、人格改變、阿茲海默症、偏頭痛、冠狀動脈痙孿、心律異常和癲癇等,甚至因無機鹽平衡系統的被破壞,導致低血鈣和低血鉀。鎂離子缺乏者也常見血壓較高的情況,補充鎂同時有助於控制血壓,鎂也可以減少鈉的再吸收,降低心臟輸出,也能減少血管鈣化和硬化,降低血管末梢阻力,此二者可促使血壓下降。如在輕度和無併發症的高血壓患者,鎂的治療能恢復正常血壓。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30萬人罹失智症台灣失智人口逐年攀升,根據去年8月底聯合報失智專題報導,依健保就醫數據與失智人口盛行率推估,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30萬人罹失智症。失智所耗費的醫療資源及照顧成本,對誰來說都是沉重負擔。要預防失智,專家呼籲應遠離以下6大危險因子。遠離失智6大危險因子1.三高2.菸酒3.中年頭部外傷4.憂鬱5.聽力障礙6.空氣汙染【參考資料】.Dietary magnesium intake is related to larger brain volumes and lower white matter lesions with notable sex differences.王介立醫師臉書粉絲專頁.醫師提醒低鎂血症危害 這些食物富含鎂多吃可活得更美.預防方法/遠離6大危險因子 1/3的失智症可預防.失智時鐘快轉6-1:近六年健保失智就醫人數成長近二成【填問卷抽好禮】❤️邀你一起填寫「你居住的城市失智友善嗎?」調查問卷,填問卷有驚喜,憶起讓失智友善+1❤️
-
2023-04-03 養生.抗老養生
春季調養重點在養肝 中醫教你如何透過食物、中藥材和花草茶養生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春暖花開讓人容易產生「春睏」,又加上常常覺得連假後上班上課覺得生理不適嗎?這有可能就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一起看看怎麼從飲食、生活與中藥食補來擺脫令人憂鬱的「收假症候群」,並且掌握春季養生的重點吧!今年難得遇到春節年假10天加上疫情管制鬆綁,接連著228連假、以及後續的清明和勞動節連假,大部分人都重回疫情前的聚餐、旅遊等外出活動。但連續多日的聚餐應酬或旅遊難免造成身體負荷,當開工重返崗位則精神疲憊,身體倦怠而提不起勁,連假結束卻沒辦法將放假時的心情或作息順利轉換回工作或學習的狀態嗎?想到要工作或上學便感到身體無力、頭暈目眩、噁心想吐等生理不適。小心!這有可能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找上門,想擺脫這種類似憂鬱的情緒,不妨從飲食、生活與中藥食補來擺脫「收假症候群」吧!你知道自己什麼體質嗎?哪種體質比較容易有「收假症候群」除了工作特性之外,如果您有下列體質,不妨多注意是否有收假症候群:1、肝火型:平常容易性情急躁、動怒,兼有目斥、頭痛、煩躁不安、口乾口苦的。2、氣滯型:常常情緒不寧,伴有胸口悶、月經不調,容易嘆息。3、血瘀型:以身體化(自覺身體多處疼痛)為主要表現,兼有咽喉不適、胸脅脹悶,痰多咳嗽。4、腎虛型:以失眠為主要表現,兼有健忘、月經不調、陽痿、腰背酸痛的現象。所謂「體質」是指每個人受先天遺傳以及後天環境(飲食、起居作息、運動習慣、服藥形式)所交互影響,而產生具有「寒、熱、虛、實」四種特性的身體特質。1、寒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面色較蒼白、嘴巴不容易乾、怕冷且喜歡喝熱水、四肢容易冰冷、婦女多有白帶、月經常遲來且多有血塊、小便多而且顏色淡、脈象多遲緊。那你是屬於寒性體質 。2、熱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面色黃赤、嘴巴容易乾且喜歡喝水、四肢溫熱、婦女月經常提早來、小便少且顏色深黃、脈象浮數,那你是屬於熱性體質。3、虛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聲音不宏亮、不喜歡說話、說話的尾音低糜且常常聽不到、每次生病都會拖上一陣子、手心腳心常常呈現微熱、甚至午後自覺臉上有一陣陣烘熱感、脈象無力,那你是屬於虛性體質。4、實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聲音宏亮、喜歡說話、說話尾音中氣十足、精神飽滿甚至興奮、常常自覺悶熱、天冷不喜歡穿過多衣服、脈象有力。那你是屬於實性體質。什麼運動能讓開工後的生活更快步入正軌?阿利博士也建議多做這些事來幫助擺脫收假症候群這種帶點憂鬱的情緒:1、做點熱愛的小事:例如喜歡種種花或者打打電動。2、每天運動15分鐘也好:要活就要動,到健身房鍛鍊、在家做瑜珈,或到熟悉的公園快走、跑步,只要運動,就能激發身體釋放腦內啡(endorphin),這能幫助擊退憂鬱。3、冥想一下:放空、打坐一下、想一下、靜一下。4、腹式呼吸、每天15分鐘:阿利博士在Podcast《博士療聊天第55集》教過如何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調節自主神經系統,有助於放鬆壓力。春季調養重點在「養肝」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而脾胃受害則易使腎氣耗損,年節的大魚大肉造成脾胃負荷,容易出現胃腸悶脹不適或便祕,甚至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或痔瘡等舊疾復發。旅遊時外食又3餐不正常,兼之早起晚睡甚至熬夜則耗傷腎氣,出現精神不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所以中醫養身的重點在於:「顧護脾腎」。一、進入春季要養肝以中醫五行五臟五色來看,肝主「春」、「青色」 , 「春三月,此為發陳生長。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且「肝主疏泄,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故養肝最重要的是保持情緒平和,少發怒或煩躁,多食綠色食材,好好養護肝,則身體健康。二、選對食材很重要春天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少生冷、少辛辣,因「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可食用甘甜味及少量的酸味食材。 食材上選取春天當季綠色食材,如菠菜、芹菜、碗豆、萵苣、油菜、花棷菜、洋蔥、韭菜、蔥等;亦可選取雞、鴨、魚、牛奶、蛋、豆漿、蜂蜜、紅豆、橘子、蘋果、核桃等;藥膳材料則有粉光蔘或花旗蔘、枸杞、首鳥、黃耆、菊花、山藥、薄荷、香蜂草等。三、食補來養生收假後容易疲倦、有一個很大原因是因為新冠確診後、肌肉力量減少所導致,如何用食物來增加肌肉力量?有3個重點:1、3餐均衡攝取優質蛋白質:建議每天蛋白質攝取量,最好達到每公斤體重1公克,若是有在運動的朋友,蛋白質攝取量要再高一點。盡量不要一次性的進補,建議每天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並將蛋白質平均分配於3餐中攝取,增肌效果最佳。2、多補充白胺酸:由於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白胺酸,必須由食物中攝取,白胺酸是刺激肌肉生成效果最強的支鏈胺基酸,例如:海鮮、魚、雞、牛、起司等。但若是有痛風病史的患者,海鮮湯、高湯或補湯則不宜過量,以免痛風發作。3、留意維生素D的攝取:日常飲食可選擇鮭魚、鯡魚及鯖魚當做主菜,必要時可額外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是維持肌肉骨骼健康的關鍵營養素,同時具有抗發炎作用,可以協同白胺酸及胰島素刺激肌肉的合成。平日也需要適量的曬太陽。四、花草茶來養生搭配適合的茶飲:若要減少油膩食物造成腸胃負擔可以選用決明子、陳皮、山楂、薰衣草等或者薰衣草香茶,若要和緩情緒放鬆心情可以選用茉莉花、洋甘菊、百合等或者茉莉氣巡茶,養生茶也慢慢成為養生的主流方式之一,這次阿利博士在東京發表台灣醫生養生茶,原本預計只有30名參加,結果超過70名滿席,之所以大受歡迎的原因大概有幾個:1、養生茶、終於沒有中藥味道2、好喝又同時能養生3、醫生與得獎的加持,所以各位如果要喝養生茶、不用擔心會有中藥苦味了。五、藥補來養生藥補、阿利博士最推薦「四神湯」,因為四神湯可補脾胃又可補氣血,四神湯原本是乾隆下江南時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當時治好乾隆的藥方,「四臣子」中藥藥材:蓮子、淮山、芡實、茯苓,等量比例1:1:1:1,加上豬肚熬煮(傳統以形補形的概念),中醫認為有利濕、健脾胃、顧腎補肺、養心安神、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原本叫做四臣湯,因為「臣」跟「神」的台語發音是一樣的,所以慢慢變成四神湯了。四神湯的正規料理:需準備的食材有,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和茯苓,四者均量,豬小腸和米酒適量。 做法是先將豬小腸處理乾淨,整條川燙後不要剪開備用;在將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及茯苓用水洗淨後,加水浸泡20分鐘,然後把主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滾後,撈掉浮沫後改為小火,煮至豬小腸熟爛,再放入當歸煮出香味即完成,在食用前,再將豬小腸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滴幾點米酒提香即可。作法:1、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2、豬肉片燙熟備用。3、將茯苓、芡實、山藥、薏仁、蓮子放入水中,加米酒燉煮 1 個小時。4、起鍋前10 分鐘放進瘦肉再滾過、加適量的鹽調味。5、食用之前,如果有當歸米酒(一片當歸泡150cc 米酒),淋上一些風味更佳。素食者、春天要如何補?現代吃素的人口越來越多,阿利博士建議春天進補時可多攝取豆腐、毛豆、鷹嘴豆等富含蛋白質的豆類食物,加強蛋白質補充。中草藥、則建議是多以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為主、加上木耳、豆腐、黑豆等平補食材,可以幫助補氣活血,是素食者不錯的進補選擇。如果有長期便祕、口乾舌燥等容易上火體質的人,補湯中藥方則建議改採沙參、玉竹、麥門冬等性比較甘涼的藥膳來取代。2023年已經開始!新年新氣象,熬過了近3年的疫情煩悶感,世界終於開始恢復交流,阿利博士也是近3年第一次出國,這次日本演講也把台灣醫生的養生茶、登陸日本,從日本觀眾的反應,知道大眾重視預防甚於治療,像這次的收假症候群、未來的一年、也常常因為調整上班而有放長假的機會,建議大家、多從食療、花草茶、運動或者生活習慣,來預防收假症候群的發生。新的一年、阿利博士也在此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萬事如意。延伸閱讀▶失眠不用再數羊!中醫師推7類食物、5種飲品助好眠▶秋天養元氣中醫師推薦這樣吃!「寒、熱、虛、實」4種體質怎麼分?▶除了新冠還有流感!這些食物可以保養喉嚨、提升免疫力 幫助你對抗冬天病毒!(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30 醫療.泌尿腎臟
中草藥天然不怕吃壞身體?吃超過兩週就算長期用藥?吃藥到底會不會傷腎
「腎臟」是人體中相當重要的器官,受到傷害時對健康會有不好的影響;而「藥物」也是 醫生用於恢復健康的工具。然而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吃藥傷腎」這種說法。那麼為何用來幫助健康的藥品,卻會對自己腎臟有不好的影響?今天讓我們來好好解析這個問題讓大家瞭解如何安全用藥不傷腎。這篇文章除了會分別介紹傳統臨床上會影響腎臟功能的藥物,例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中草藥、鋰鹽、顯影劑等,另外還會更新最新的癌症免疫療法所致的急性腎衰竭副作用,以提醒大家安全的用藥。1.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止痛藥會越吃越上癮嗎?一般而言,NSAIDs應用於短期止痛,如頭痛、牙痛、經痛較嚴重的女性等。但連續服用超過兩週以上,就應視為長期使用。在骨科的長期關節炎以及許多慢性疼痛的病患中也相當常見此類藥物的使用。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使用NSAIDs的病患,有得到急性間質性腎炎的風險。當產生水腫、頻尿、倦怠感等症狀時,就要小心是否是藥物的副作用出現了。除了立即停藥之外,也可能需要更多控制症狀的治療。坊間有若干不肖業者或是電台廣告中銷售號稱「神奇的補藥」,誇大吃了藥會覺得「身體變爽快」等不實的治療效果。實際檢驗成分其實很多都是摻雜有類固醇與止痛藥在其中,使用上須明辨慎思!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來治療肌肉骨骼疼痛,有常見副作用,如:可能造成血壓的升高,影響降血壓藥物的療效,也會造成體內水分無法排出,使得腎功能惡化。避免開立NSAIDs給高血壓、心衰竭、及腎功能不佳病人,如果病人本身有高血壓、心衰竭、及腎功能不佳的話,開立NSAIDs可能會使上述病況惡化。因此對於此類病人,建議給予短期的止痛藥,例如Acetaminophen,Tramadol,或是嗎啡類藥物,可能相對地比較安全。[1]此外《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指出,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比未使用者,多了3倍發生急性腎衰竭風險,建議謹慎使用、減少劑量並縮短使用時間。[2]在此提醒止痛藥安全用藥的五不要點:・不聽別人推薦的藥・不相信有神奇療效的藥・不買地攤/夜市的藥・不買遊覽車/地下電台的藥・不吃別人送的藥另外止痛藥的使用時機也很重要:止痛藥應該要在開始發痛的時候吃,才會在最痛的時候發揮它最好的效果。但有些人會選擇痛到無法忍受時才吃,當止痛藥的效果未完全發揮時,卻誤認為是藥量吃得不夠,只好再吃一個劑量,因而成為過度使用的開端的原因之一。過度使用止痛藥會進一步引起身體的「耐藥性」,即使相同程度的痛,這些人也會比其他人需要更大劑量的藥物才能壓制住,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此外,止痛藥與不同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也不容小覷,若民眾對自己使用的藥物沒有正確的認知,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加重腎臟的負擔。2.中草藥尚天然,吃多不怕? 特定的中草藥成分具有腎毒性。舉例來說,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馬兜鈴和天仙藤等中草藥的成分,都含有已證實會傷害腎臟,並增加泌尿道癌症機率的「馬兜鈴酸」;因此台灣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於2003年已明令公告禁用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馬兜鈴、天仙藤等五種含馬兜鈴酸之中藥材,以減少此類傷害。另外,像是硃砂裡含有汞、雄黃內含有砷等重金屬,如果持續在身體內堆積,也會對腎臟及其他器官造成傷害。國內對中藥材在重金屬的管理上都有嚴謹規範,於九十三年二月一日曾公告明列特定藥物的限量標準為:鎘(Cd)2 ppm以下、鉛(Pb)30 ppm以下、汞(Hg)2 ppm以下。相關藥材也都有明確進出口及存量管制規範。這裡並非反對中草藥可能帶來的療效,而是要提醒大家,自行購買並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容易產生的風險。如果真的生病不舒服,應該要尋求合格的中醫師協助,而非聽信偏方隨意購藥。找到合格的中醫師之後,也務必說清楚病情,並聽明白醫師的囑咐。有時候,生活習慣的調整才是最好的良藥。若逼不得已,真的要自己買藥,也一定要選擇有衛生福利部核可許可證字號的中藥藥品,才不會傷害到身體得不償失。其餘尚有一些標榜天然草本的食品:如牧草汁、或是日本進口的極之青汁等健康食品,其成分都富含草酸及鉀離子。腎功能正常者大部分在服用後都可在體內自行代謝無負擔。然而腎功能不全的病患若在沒有警覺心的狀況下持續服用,進而造成急性腎衰竭或高血鉀需要透析治療的狀況也是屢見不鮮。3.精神病要吃藥卻越吃越糟?鋰鹽是常用於治療癲癇及雙極性情感疾患(俗稱躁鬱症)的藥物,藉由調節神經傳導物質,以減輕患者的症狀。由於鋰鹽是經由腎臟代謝排泄, 毒性常影響腎功能,使用上須監測藥物濃度(鋰鹽治療濃度範圍為0.6-1.2 meq/L)。若有在使用鋰鹽,應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查,並於發現自己有上述症狀時儘速就醫,以免顧此失彼,精神症狀得到改善,卻傷了腎臟。鋰鹽中毒的症狀包括:腹瀉、嘔吐、運動遲緩、異常虛弱或困倦、口齒不清、心率不整、心搏徐緩、癲癇或昏迷。若有疑似情形,最直接的處置是停用鋰鹽,並且針對腎臟的症狀進行治療。急性鋰鹽中毒死亡率高達 25%。鋰鹽對腎臟的影響,包括腎源性尿崩症、慢性間質性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小管酸中毒等。急性中毒時,若有神經學的症狀出現,可以使用血液透析(俗稱洗腎)治療。[4]4.無色無味 篩檢常用卻可能傷人於無形的「顯影劑」舉凡電腦斷層、心導管攝影、血管攝影等皆有使用到顯影劑,可謂是疾病診療上的利器。顯影劑雖然可以輔助醫師用影像診斷疾病,但其藉由腎臟代謝的特性也會使腎臟功能受到損傷。以前的顯影劑屬於高滲透壓物質,進入體內時會對腎臟組織造成損傷,並嚴重影響腎臟代謝廢物的功能。即使現在多半醫院已經改用等滲透壓成分,相對不會造成那麼大的傷害,還是建議各位若有接受顯影劑相關檢查時,可以詢問成分,以免造成腎臟的負擔,產生急慢性腎損傷之症狀。尤其對於已經有慢性腎臟病,或是已知對顯影劑過敏的民眾,若沒有向醫師告知病史,在不知情的情形下暴露於顯影劑,都可能引發顯影劑腎病變,不可不慎。一般顯影劑所致腎病變多在接觸顯影劑後的24 到48小時內開始有肌酸酐上升的變化,急性腎衰竭病程會持續3-5天至高峰約到7-10天達到緩解期。另外要注意的是核磁共振MRI所用的顯影劑,其所含的成分釓 (gadolinium)在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患身上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腎因性全身纖維化 (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此病之表徵主要為類硬皮症的皮膚纖維化,可能同時合併心、肺、肝、肌肉等內臟器官的纖維化。當腎絲球濾過率小於 30 ml/min/1.73m2時得小心使用,洗腎患者則建議於檢查後安排連續透析,以清除體內殘留的顯影劑。[5]5.免疫查核點抑制劑 治癌神器卻可能致急性腎損傷免疫相關不良反應(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免疫查核點抑制劑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 因其驚人的療效,在癌症治療上已經引起了新的革命。因為藥物會影響非腫瘤細胞的免疫恆定,導致免疫相關不良反應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副作用,這與細胞毒性藥物及標靶藥物的副作用不一樣,醫療人員對於這類算是時代進步所產生的irAEs 可能比較不熟悉[6]。在大型多中心回顧性研究中,報告ICI-AKI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的發生率為 2%~5%, AKI 的時間約為ICI 啟動後14-16 週左右[7]。ICI- AKI病理變化主要為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ATIN),若伴隨使用已知會導致 ATIN 的藥物如質子泵抑製劑 (PPIs)等,會提高發生的機會。後續治療須謹慎使用類固醇,待其腎功能恢復。6.藥到底吃不吃?前面的段落介紹了許多種類的藥物,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了解自己正在吃、或正要開始使用或接觸的藥品,是否會造成腎功能受損。但不管是什麼藥物,有一些原則是不會改變的,包含就診取藥時明確告知用藥史、取藥之後確實遵守醫囑及處方用藥、以及得知自己服用之藥物具腎毒性,或代謝時間(半衰期)較長時,能特別留意身體狀況之變化。其他如慢性病處方常見的血壓藥、血糖藥、利尿劑或是感染症所需的抗生素等,其實在腎功能不全患者身上也是要有所調整。舉例而言,如血糖藥Metformin在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以上就要慎用,避免MALA(Metformin-associated lactic acidosis)的產生。另外若有尿液異常,如血尿、泡泡尿等,或腎臟相關症狀時,除了多補充水分及必要電解質之外,也應該儘速回診說明病況、進行尿液檢查,根據醫師的處方調整用藥頻率與劑量。最後,即使產生以上提到之症狀,還是有可逆的機會,腎功能有可能停藥之後就會恢復,其實並不需要過於慌張,反而若因為恐懼而延遲就醫,才真的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最好找腎臟專科醫師諮詢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維持穩定且持續的慢性病用藥,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尿酸,這樣才能照顧好腎臟的健康,避免掉入洗腎的階段。參考資料:1.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2.林承叡,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苗栗:國家衛生研究院;2022。AccessedMar. 2023.3.中藥用藥安全五撇步 正確使用養生又樂活、買藥切記「五不」原則4.劉文治,蔡敦仁。鋰鹽中毒的處置。內科學誌。2002;12(5):12-27. 5.Shah AH, Olivero JJ. Gadolinium-Induced 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 Methodist Debakey Cardiovasc J. 2017;13(3):172-173. doi:10.14797/mdcj-13-3-1726.許育瑋,蔡佩芬。免疫療法的絆腳石:irAEs 。藥學雜誌。2020;36(1):18-24.7.Shaikh A. Immunotherapies and renal injury. Current Opinion in Toxicology. 2022;31:100362. doi.org/10.1016/j.cotox.2022.100362【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楊洵醫師】安全用藥不傷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30 失智.照顧喘息
照顧者壓力大睡不好又遇更年期,如何解決失眠問題?
照顧失智者勞心又勞力,照顧者常常只將注意力集中在家人身上,而忽略了自己。但若持續忽視心理壓力和身體出現的警訊,最後可能是自己先累倒,對照顧者和被照顧者而言都是損失。而長輩睡眠障礙,更是每個失智家庭共同面臨的難題。長輩該睡不睡,半夜鬧著要外出,這樣的日夜顛倒不僅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外,也會導致照顧者的作息受到影響。長期積累的疲憊和壓力,可能還會讓照顧者變得脾氣暴躁、情緒崩潰,甚至產生侍病憂鬱。照顧壓力大到讓你失眠?小心自律神經失調「如果可以給自己的壓力打1-10分,你會給自己的壓力打幾分?」很多人未必能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這正因為壓力是無形、主觀、難以測量的,所以許多人常常會忽略壓力所帶來的影響。而無形的壓力會用不同生理症狀來表現,像是頭痛、便秘、胸悶 、憂鬱等,嚴重時甚至可能改變體內的內分泌系統,慢性壓力的影響不容小覷。當面對壓力時,人的神經系統會馬上啟動。就像古人在野外時碰到獅子追趕,會開始啟動「交感神經」準備戰鬥,這時會感受到心跳變快、胸悶、呼吸急促、緊張,同時身體關閉人體不必要的系統,像是生殖系統、消化系統,所以這時不會餓也不會想上廁所。等到壓力事件結束後,身體才會自動切換為「副交感神經」模式,這時可以好好休息、睡覺。但是當你不論吃飯或是休息,腦中仍惦記着家人,可能導致你沒胃口吃飯、進而影響睡眠品質,或是為了照顧家人時常熬夜,導致交感神經過度亢奮,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出現容易疲累、失眠等症狀。解決睡眠障礙因人而異,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幫助照顧者調整自己的狀態與外在環境,讓照顧者能更輕鬆地達到休息的目的,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改變作息與觀念等來治療失眠,並且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儘量不要一睡不著或者睡不好,就想通過吃安眠藥來解決問題,避免安眠、助眠藥物過度濫用。醫生建議,如果失眠、睡不好超過一個月,而且已經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就需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如果沒時間就醫也可以試試通過「冥想」來幫助放鬆或是進入睡眠狀態。因爲壓力的本質來自於心理因素的主導,而心理對於壓力的恐懼、害怕等都是由大腦中的「杏仁核」發起。透過冥想,強迫深呼吸,進而可以讓迷走神經傳送放鬆訊號到達杏仁核,降低自己面對壓力的緊張感,瑜珈、腹式呼吸、打坐等都也有類似的功效,但這必須是要常常練習的,才能訓練大腦穩定情緒。此外,還要注意自身的營養狀況,如果營養水平過高或過低,也會對人體內的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人在處於壓力的狀態下,身體的代謝速度會加快,適時補充維生素C、B群、鎂、硒等微量營養素,不僅可以幫助調節壓力,還能使人在壓力下也能維持較好的身體狀態。女性照顧者晚上睡不好 五成起因更年期值得注意的是,照顧者當中女性佔了六成,而女性約45歲左右就會進入更年期,受到卵巢功能衰退的影響,荷爾蒙的分泌逐漸減少,容易引發許多身心不適,例如熱潮紅、夜間盜汗、皮膚乾燥鬆弛、失眠、焦慮、憂鬱、痠痛、心悸、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不同程度的症狀表現。此外,由於女性荷爾蒙缺乏,大腦中許多重要的神經傳導分泌物質也會減少,特別是跟情緒、認知、記憶有關的神經傳導分泌物;而且身體許多器官都有雌激素的接受體,如果長期刺激這些接受體的雌激素突然減少,身體產生劇烈變化,可能就會影響睡眠品質。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深層睡眠時間變短,還有更年期女性易出現的熱潮紅問題,常睡到一半體溫升高、冒汗,容易從睡夢中驚醒。醫師提醒:面對更年期失眠,建議女性多培養興趣、多愛自己一點;家人也應體恤、相互扶持,才能順利度過更年期身心不適危機。更年期是每個女性必經過程,也是正常老化現象,透過適當的作息與飲食,就能緩解更年期的不適症狀,醫師更提供9招做法,幫助大家找回一夜好眠。1. 白天盡可能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2. 忌白天躺床及過度晚睡熬夜,盡可能在晚上11點前固定時間就寢。3. 睡前1小時減少玩手機、看電視、用電腦。4. 睡前2小時內忌洗熱水澡及激烈運動。5. 睡前1至2小時避免吃消夜或晚餐吃太飽。6. 不過度依賴喝酒助眠。7. 忌躺床思考及計畫事情。8. 未經醫囑自行服用助眠成藥或安眠藥,易造成對於安眠藥依賴。9.若躺床超過30分鐘仍沒有睡意,建議起身離開床,做一些簡單的事情,等到有睡意再回到床上睡。然而無論是壓力或更年期導致的失眠,我們都應該學會審視自身的問題,如女性停經、侍病憂鬱等,送自己一份愛的禮物,不管是穴位按摩、喘息服務,甚至給自己放假都可以,或通過飲食調理、適當運動改善生活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失眠解决方案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治療。
-
2023-03-29 醫療.心臟血管
83歲老婦氣喘發作竟是心臟血管阻塞!透過就醫轉診保命
【本文重點】一位83歲的李姓婦人,在農曆年期間出現呼吸急促和喘息的症狀,被診斷出心臟血管阻塞,並在先後就醫於李綜合醫院和台中榮總進行心臟繞道手術後成功出院。家屬對兩院醫師和轉診制度感到感激,也提醒大家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的徵兆,及早就醫以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by ChatGPT83歲老婦氣喘 竟是心臟血管阻塞83歲李姓婦人農曆年間出現呼吸急促,喘到無法睡覺,到李綜合醫院就醫,發現她心臟血管阻塞,先做心導管後轉診台中榮總進行心臟繞道手術,休養後已經出院。李姓婦人女兒指出,農曆年間,媽媽突然氣喘非常嚴重,使用氣喘噴藥卻沒改善,當時老人家存有過年期間不願意到醫院就診的觀念,一直拖到年後才就診,還好沒有錯過治療黃金期。以前有迷思,認為大病要找大醫院,但是經過媽媽生病,覺得區域醫院就很棒,可省去不少等待時間,還能夠順利協助病患轉診。透過分級照顧計畫 就醫轉診救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馮致中指出,李婦到門診時,呼吸急促而且很喘,家人轉述,婦人喘到幾乎無法睡覺,當下判斷情況嚴重,幾乎是呼吸衰竭,馬上協助轉診給予氧氣。經過檢查,發現患者肺積水、鉀離子過高、心臟血管也阻塞兩條,評估後洗腎,隔天安排心導管,會同駐院的台中榮總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蔡忠霖會診,最後轉到台中榮總治療,進行心臟繞道手術,目前順利出院,每週2次到院洗腎持續治療。心臟血管阻塞的原因,根據研究顯示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有關,抽菸、年紀大、家族遺傳也是因素之一,如身體突然出現冒冷汗、噁心頭暈、呼吸困難、突然性劇烈頭痛、視力模糊,或是胸口有疼痛和壓迫感、走路時手腳不協調,都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要馬上就診。大甲李綜合醫院院長隋善中表示,李綜合醫療社團法人醫院和台中榮總已簽署分級照顧計劃,民眾可先到李綜合醫院或者掛中榮支援醫師的門診,病情嚴重的病人會轉診到中榮進一步治療,透過雙方合作計劃,提供海線地區民眾更好的醫療照顧,盼民眾多多利用分級照顧計畫,讓醫療資源有效運用。延伸閱讀:.腿部麻木、胃痛頻繁…心臟病年輕化5徵兆:非中老年人及肥胖者獨有.健檢發現膽固醇超標別擔心 用藥前固定做1件事有機會逆轉.痛一下、激烈的痛?胸痛8種原因,這2種最致命!魏崢:你該認識的心臟問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8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這種罕見淋巴瘤 竟會讓血液變稠、引起頭痛?
當血液變濃稠、中風、頭痛,一般人多會認為是三高問題引起,或是壓力太大造成,事實上,有一種很特殊的罕見淋巴瘤「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簡稱WM)也會引起這些症狀。據國外統計,此病盛行率約百萬分之一到三,推估台灣平均1年有20至50名病患,這些病患正面臨健保用藥選擇不多的窘境。亞東醫院血液淋巴腫瘤團隊召集人、腫瘤科暨血液科主治醫師余垣斌指出,華氏巨球蛋白血症屬B細胞淋巴瘤家族,它會分泌一種免疫球蛋白,分子較為巨大,被稱為「巨球蛋白血症」,「華氏」則是指發現這種疾病的瑞典醫師Jan Gösta Waldenström,他在1944年發現這種罕見癌症,因此以他的姓氏命名。出現這些症狀 誰會想到是淋巴瘤?當病患罹患此種癌症,由於免疫球蛋白愈長愈多,除了有發燒、淋巴腫大等一般淋巴瘤症狀,還會產生血液濃稠現象,一旦血液過於濃稠,便容易引發中風,病患也常出現頭痛、手麻等神經內科症狀,甚至是流鼻血、視力衰退或失明,須靠血液檢查才能揪出病灶。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病患因人數稀少,加上症狀沒有很明確,診斷較困難而不易發現。以往在治療上選擇不多,主要是以化學治療搭配標靶治療為主,但實際上必須針對不同的基因型變異對症下藥,提供個人化的治療方針,才能真正幫助病人。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 增治療新希望「近來醫界已找到一個明確的細胞突變,還有對應的標靶藥物可用。」余垣斌解釋,科學家發現在B細胞淋巴瘤的成長過程中,有一種BTK(布魯頓氏酪胺酸激酶)的蛋白與其生存息息相關,若使用BTK抑制劑,便能破壞B細胞淋巴瘤的生存鏈,多數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病患用藥後,都有不錯的反應效果,成為病患重要的治療選項,年紀較大、較無法承受化療副作用的病患最為適合。不過,目前在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方面,若要使用新一代BTK抑制劑,多數病患還是無法納入健保給付行列。余垣斌認為,站在醫師的角度,當然是希望病人可以用到最適合的藥。當已證明新一代藥物能為病人在治療上帶來更好的效益,的確應考慮納入健保給付,讓病患可以得到更多幫助。許多病患聽到罹患華氏巨球蛋白血症,便感覺運氣很差,充滿恐慌,余垣斌希望病患不要選擇逃避,只要願意接受治療,也有機會可望重獲新生。👉🏻點擊報名2023年癌症高峰論壇【擁抱您,不會一個人】👈🏻報名人數:共計100名。(依網路報名優先順序決定錄取及備取順位,需待主辦單位確認順序後,以簡訊發送報名成功通知為主。)📍時間:DAY1:04月08日(六)上午10:00至16:00 (09:30開放入場)DAY2:04月09日(日)上午10:00至15:20 (09:30開放入場)*備午餐餐盒📍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3F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主辦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健保署、國民健康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專頁
-
2023-03-28 焦點.元氣新聞
常見霸凌來自4場域 遇霸凌你該採取的行動及必知申訴管道
【本文重點】霸凌是一種行為,包括多種對身體或心理造成傷害的行為,例如傳播謠言、故意排斥、孤立、嘲笑、惡意栽贓、無理由責罵、公然辱罵、甚至身體虐待。常發生於職場、校園、家庭、網路等場域,對被欺負者會造成負面的健康和情緒問題,例如抑鬱、焦慮、憂鬱、睡眠和飲食的改變等,並可能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各種霸凌都需要及時處理,避免悲劇的發生。--by ChatGPT近期講述霸凌復仇故事的韓劇《黑暗榮耀》在全球掀起收視熱潮。無獨有偶,上周台中也爆出一名男高中生疑遭校方人員霸凌,於今年2月在家中輕生的不幸事件。現實生活中,霸凌可能發生在各種場域,最常見的莫過於職場、校園、家庭、網路…。施暴者通常會一再重覆行為,受害者可能透露出一些訊號,身邊的人如能及時掌握這些訊息並加以重視處理,就能減少悲劇的一再發生。家庭霸凌家庭裡的霸凌,最常來自於另一半,不管是夫妻還是伴侶,可能是口語的霸凌、長期冷淡忽視、肢體的霸凌、性侵霸凌等。再者,來自公婆的亦不少見,尤其來自婆婆的霸凌,更是許多嫁入家門媳婦的惡夢。之前就有一名女子,婚後疑似受不了婆婆的長期言語霸凌、恐嚇對待,在《爆料公社》以「我的婆婆殺了我」為題公開發文控訴被婆家霸凌的心情。還有父母對子女的家暴,或來自兄長的欺侮等,也是家庭霸凌的一種。【申訴管道】113保護專線、113線上諮詢職場霸凌可能是來自同事的孤立,或長官的惡意刁難,性騷擾也是常見的職場霸凌。被霸凌者多是處於職務上的弱勢,通常會為了保住飯碗、不敢與之對抗而忍耐,最後導致身心創傷。【申訴管道】先向雇主申訴,如沒有被妥善處理,可再向勞動局、勞動檢查處申訴。網路霸凌高雄醫學大學精神科主治醫師顏正芳曾在多年前舉辦的自殺防治學術研討會指出,現實生活中的霸凌事件,受害者回家後可能還有一段時間與生活空間調適與喘息;網路霸凌則打破時空限制,下班下課後仍可能在半封閉的line或公開的社群網絡上持續受折磨。並且網路霸凌流傳形式快又廣,流出後的訊息不易被刪除,也具有匿名性,加深處理難度,因此對當事人帶來的負面影響較過去都來得大,更會增加憂鬱、心理困擾、自殺意念更高。【申訴管道】直接撥打刑事局「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申訴專線(02-2577-5118)或至申訴網站進行申訴校園霸凌講到霸凌,一般最常想到的就是校園的霸凌。校園霸凌者可能來自同儕之間,也可能來自師長。我們最常聽到的情況,即那些身材、外觀、性向較特殊的孩子,最容易被欺負。而台中高中校園的霸凌,則屬於行為不當的師長所施予的霸凌。不管是來自哪方,如果大人無法警示到受霸凌孩子發出的警訊,或忽略他們的請求,將其視為多數孩子都可能經歷的校園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以為意,就很可能釀成悲劇。《healthline》曾就「如何阻止校園霸凌」報導,老年和精神心理健康執業護士、心理學家Dr. Timothy Legg列出孩子被欺負的幾個可能警告信號,家人應注意任何無法解釋的行為變化,不要總以為一下子就會過去:校園霸凌10警訊1.不明原因的割傷或瘀傷2.損壞或丟掉衣服、書籍、學用品或其他物品3.食慾不振4.只想睡覺5.特地繞遠路上學6.突然表現不佳或對學校作業失去興趣7.不再想和朋友出去玩8.經常抱怨頭痛、胃痛或其他疾病而要求待在家9.情緒起伏,如沉默寡言,喜怒無常、沮喪等10.社交焦慮或自卑【申訴管道】教育部1953專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04-37061349或04-37061800轉1329(高中職以下學制主管機關)、直轄市政府教育局專線、其他縣市教育處。面對霸凌怎麼辦霸凌是一種行為,包括一系列導致身體或心理痛苦的行為,如傳播謠言、故意排斥、孤立、嘲笑、惡意栽贓、無理由責罵、公然辱罵…等,更嚴重的則是身體虐待。被欺負者,會導致負面的健康和情緒問題,最常見即是抑鬱、焦慮、憂鬱,睡眠和飲食的變化等,許多人就算離開了霸凌的環境,也可能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或者之後自己也成為加害者。最無可挽回的,則是選擇輕生。而不管是哪一種場域的霸凌,施暴者通常會一再重覆行為,因此受暴者及身邊的人,最正確的方式不是忍耐,而是正面回應。忍讓可能使加害者更變本加厲,會換來更多霸凌。遇霸凌該採取的行動1.不要忍耐,找加害者說清楚。2.積極蒐證,善用手機錄音、錄影、對話截圖、通聯紀錄、監視器、行車紀錄器。3.讓該知道的人知道,向親友、師長、上司傾訴及申訴,撥打各單位保護專線尋求協助。4.必要時尋求體制外陳情,聘律師提告。5.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或諮商協談。6.有適當的自信心,把批評轉化為進步的動力。7.適度轉移焦點,展現自己的長處。8.休息一陣子、休長假。【參考資料】.職場霸凌「吞下去」? 精神科醫師教你4招反擊.網路霸凌無孔不入 醫師點出降低身心影響6因子.丈夫失去功能 「婆婆殺了我」名列10大情感教育事件★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3-03-27 醫療.心臟血管
沒症狀就不用量血壓?圖解高血壓危害:身體多重器官都會受損
「醫生,我最近頭暈暈的,痛痛的。」喬老闆說。「平常在家會量血壓嗎?」醫師問:「你剛剛到院的時候,血壓量起來很高呢!有192/118毫米汞柱。」「平常我都沒有不舒服,怎麼可能會沒事量血壓?」喬老闆疑惑地問著。高血壓常常沒有症狀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血壓。血壓代表著血液流動時,血管所承受的壓力。大家看到血壓的數值會有兩個,例如127/83毫米汞柱這樣的紀錄法。前面那個數字代表「收縮壓」,後一個數字是「舒張壓」。「收縮壓」代表心臟收縮時血管承受的壓力;「舒張壓」代表心臟放鬆時血管承受的壓力;因為心臟收縮的時候血管會承受高一點的壓力,因此收縮壓會高於舒張壓。在127/83毫米汞柱這樣的紀錄法下,我們可知收縮壓為127毫米汞柱,舒張壓為83毫米汞柱。平常健康成人的血壓應該是120/80毫米汞柱以內,平常應該要定期測量自己的血壓,因為當高血壓的時候,通常不會有什麼症狀。可是,長期的高血壓會帶來許多身體危害,因為這代表著血液在血管裡流動的時候,力道是過強的,不斷衝擊著血管管壁,血管就會愈來愈不健康。一個人患有高血壓的時間愈久,無論是不知情,或是不想理,總之當從來沒有控制血壓,就會愈危險,帶來愈多的併發症。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高血壓帶來的身體危害。◆ 血流不足缺血原本我們的血管應該是強壯並具有彈性的。然而當血壓大的時候,血管壁持續受到愈高的壓力衝擊,血管壁可能出現微小的撕裂傷,而這些撕裂傷容易引起膽固醇的聚集,當愈來愈多膽固醇卡在血管,血管的通道就變窄,讓血液通行受阻。血管被卡住的地方愈多,血液愈難無法進入到組織或器官。若這件事情發生在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會引發心絞痛、心律不整,這就是一般我們講到的「心肌梗塞」,指冠狀動脈被阻塞了,於是血流無法進入到心臟肌肉,心臟肌肉無法收縮做工。全身上下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血管,在高血壓的時候,不是只有心臟的血管會被破壞,全身到處的血管都可能被破壞到。像是負責性器官的血管出現阻塞,患者就會有性功能障礙。(延伸閱讀:心肌梗塞超危急!搶通血路、預防再發,心臟科醫師圖文講解)◆ 心臟衰竭血壓高,造成血管壁微小撕裂傷,導致膽固醇聚集阻塞,血管通道變窄,血液行受阻。血液通行受阻的時候,很難將血液送往各個組織與器官,心臟可能就會更費力地工作,不過效率依舊不好,左心室得要賣了老命地用力收縮,想再把血打出去一些,左心室工作這麼累,時間一久就會心臟衰竭,患者很容易喘、容易累,還有水腫情形。(延伸閱讀:心臟衰竭問題多,8個迷思要破解!)◆ 血管瘤血管持續被高血壓衝擊的時候,血管壁變得弱化,可能就膨出變成一個血管瘤,就像是被撐出一小包氣球的樣貌。當然,這樣的血管瘤本身來說就是個不夠強健的組織,因此當持續的高血壓繼續衝擊著血管壁,會讓血管瘤愈來愈大,有朝一日甚至因為撐得血管壁太薄、撐得太大而破裂,造成致命的內出血問題。血管瘤的狀況可能出現在身體各處,例如腦部的血管瘤破裂時,會讓人頭部劇烈疼痛,失去意識;在身體腹部的主動脈瘤,則可能讓人摸到一個有脈搏跳動的腫塊,萬一破裂,同樣會造成腹部劇痛並很可能奪人性命。(延伸閱讀:爆炸性頭痛、頸部很僵硬,當心腦動脈瘤破裂!神經外科醫師圖文詳解)(延伸閱讀:對付困難腹主動脈瘤,血管內固定錨釘很關鍵,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圖解說明)◆ 腎臟功能變差我們一直說到,高血壓會造成的問題是讓血管承受過高的壓力,導致血管愈來愈不健康,因此血管密集的區域一定會遭受高血壓帶來的破壞,而腎臟就是一個血流豐富的區域,很容易受到高血壓的影響。腎臟的功能是移除血液中的廢物、調解血量與壓力,製做尿液將廢物排出體外;為了達成這麼繁重的任務,腎臟裡面有密集的小型血管負責各樣工作,於是血壓高會讓負責過濾廢物的血管硬化、受傷,腎臟無法有效率地過濾廢物,工作更形艱困,最後會讓腎臟失能衰竭,喪失過濾廢物的能力。◆ 認知障礙、失智、中風高血壓久了,血管不夠健康,腦部獲取到的血流變少,腦細胞沒法獲取到足量的氧氣、養分,腦細胞死亡速度變快,導致讓人的專注力下降、記憶力變差、很難好好思考,認知功能出現障礙,更嚴重一些會到血管型失智的程度。所以啦,請記得,血管要顧好,腦部才會健康。假使是動脈粥狀硬化嚴重,血流直接被阻斷,患者有更多腦部功能區失能,就是平常我們說的「腦中風(梗塞型)」;萬一是高血壓導致了腦血管瘤破裂,則會出現出血性的腦中風。無論哪一種,腦部功能都會下降,即使沒有喪命,可能還是會帶來認知障礙及失智的長期問題。(延伸閱讀:做好這四項,減少失智風險)◆ 破壞視力與視神經眼睛構造內有許多細緻精密的血管。眼睛後方的視網膜區負責感光,當這附近的血管因高血壓受損,可能會造成視網膜出血,患者視力變得模糊,甚至完全看不到。而高血壓也會影響供應視神經的血管,讓患者視力變得更差。別等高血壓造成症狀高血壓的初期常常沒有症狀,讓人不會特別去注意。然而我們還是要盡量好好控制血壓,畢竟長期失控的血壓會導致身體多重器官受損,最後容易死在相關併發症。想要避免這些併發症,還是要早早從飲食、運動、和藥物做起,並定期測量血壓,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血壓多少才OK?有什麼症狀?高血壓最基礎知識(圖解懶人包)原文:
-
2023-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確診不強制隔離後.....要不要請假休息?快篩陰卻咳不停怎麼辦?快篩、清冠一號怎麼處理?
【本文重點】隨著新冠肺炎規範逐漸解除,民眾如何因應?雖然不再需要隔離,但低免疫力人群仍有潛在威脅,防疫物資可能成了家中堆置的障礙物,而疫苗施打也讓許多人感到頭痛。專家建議,建立類似感冒的心態看待新冠肺炎,並留意重症和後遺症的警示症狀,如喘、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需及時就醫。確診者可請病假,並在快篩陰性後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少接觸人群。至於後遺症患者,可針對個別症狀就醫,若症狀多元可至整合門診看診。--by ChatGPT新冠規範解除如何因應?民眾慢慢脫掉口罩,人與人恢復正常的交流。經歷整整三年的新冠疫情洗禮後,病毒並未完全消失,對免疫力低下的人來說,仍有潛在威脅;曾經炙手可熱的防疫物資,可能成了家中堆置的障礙物;沒完沒了的疫苗施打,也令許多人頭痛。在逐漸進入後疫情時代的此刻,民眾如何開啟新生活?我們請專家提供最實用的建議。從上周一開始,新冠肺炎輕症的患者就不再需要隔離、通報,但現在才確診的民眾,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在家休息還是去上班?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雖然新制為「0+n」,但新冠肺炎仍是高傳染性的疾病,站在公衛保護的角度,還是建議先在家休息,待快篩陰性再到公共場合、人多密集的地方。確診了,假怎麼請?→可請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內,學生不列出缺席紀錄,勞工雇主不可扣全勤獎金。針對新制上路,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日前表示,軍人、公務人員、教師、學生與勞工等族群,皆可請「病假」,學生持快篩陽性證明,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的病假不列入出缺席紀錄,家長可請防疫照顧假。快篩陽性的勞工如有症狀,身體不適無法出勤,可持「快篩陽性證明的照片」,向雇主請未住院的普通傷病假。另外,請病假者自篩檢陽性日及次日起5日內,雇主不得扣發全勤奬金。要請假休息嗎?→盡量改成線上工作,出門戴好口罩,避免與人接觸。柳朋馳表示,雖然還是看確診者自身的狀況決定是否出勤,但建議盡量改成線上工作,降低傳染機會;如果有外出工作的需求,還是要將口罩戴好、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保持社交距離。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英國一年前就已實施輕症不用隔離,當作流感看待,身體不舒服就在家休息、還可上班就去上班。但以台灣民情來看,不太能接受新冠肺炎確診者「在外面亂竄」,因此建議還是快篩陰性再出門。不過林應然也表示,環境中到處是病毒、細菌,不可能不接觸。台灣民眾多數接種過疫苗以及感染過新冠肺炎,多少都有抗體,即使被感染,多為輕症。民眾對一般感冒不會恐懼,主要也是因為多是輕症,因此應該建立類似的心態看待新冠肺炎。留意哪些重症警訊?→喘、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嘴唇或指甲床發青,迅速就醫。即使輕症不用隔離,許多確診者還是有轉為重症的風險,或是持續有後遺症。指揮中心日前提醒民眾,如出現喘、呼吸困難或是意識不清、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重症警示症狀,就要趕快就醫。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有慢性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更要注意。快篩陰,咳不停怎麼辦?→免疫力降低誘發氣喘、過敏或黴漿菌感染,需就醫對症下藥。至於後遺症,林應然表示,臨床上最常見許多已快篩陰性的確診者仍持續咳嗽,甚至長達幾個月,如果影響生活,一定要就醫。林應然說,持續咳嗽有些是因為感染新冠後免疫力降低,誘發氣喘或是導致黴漿菌感染;有些人是因為感染後的過敏反應引起久咳,因此必須就醫、對症下藥,例如開立氣管擴張劑治療氣喘或是紅黴素抗生素治療黴漿菌等。另外,民眾也可多喝熱開水並「小口小口喝」,以保持喉嚨濕潤,紓緩症狀。長新冠掛什麼科?→可針對個別症狀就醫,若症狀多元可至整合門診看診。柳朋馳表示,「長新冠」是後遺症出現超過三個月以上才算,否則只能算是「新冠後遺症」。新冠肺炎急性期的症狀大部分會在7至14天內緩解,如果和前14天相比,症狀有較為減輕,或許可以等待症狀自行好轉;但如果症狀持續甚至加劇,就建議回診讓醫師判斷。他表示,後遺症如出現呼吸道症狀,可選擇看耳鼻喉科;容易胸悶、喘,則可考慮至胸腔科看診;若有各種症狀,則可選擇家醫科先做評估,或至整合門診看診。針對出現「長新冠」的確診者,健保署推動「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除連江縣目前暫無醫院參與外,其餘各縣市都有醫院參與,合計130家。健保署表示,這項計畫會持續到指揮中心解散後6個月。截至3月13日,計畫共收案8388人,以31至40歲和41至50歲最多,分別佔21.03%及20.3%。柳朋馳提醒,出現新冠後遺症,不管中醫或西醫,都有治療基礎和方向,特別提醒孕婦、有慢性病史等特殊族群,就醫時一定要把藥備齊,給醫師做為用藥評估,並且向兩方的醫師說明正在看哪些門診,留意藥物服用間隔。新冠防疫物資何去何從?新冠疫情趨緩,只剩大眾運輸和醫療院所還強制戴口罩,確診輕症也不用隔離。家裡還有大量醫用口罩、快篩、酒精、退燒藥、維他命,甚至是處方藥、清冠一號,有些都快過期了,該如何是好?專家提醒,凡是分裝過的藥,沒吃完就要丟掉,抗生素、抗病毒藥得交到藥局,不可任意丟棄。另外,清冠一號不能當保健食品吃,過期快篩可能失準,避免口罩浪費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常戴口罩,也是幫助自己減少感染。口罩→繼續自主戴口罩,期限內用完沒問題。保持乾淨勿蒙塵,存放在乾燥陰涼處。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口罩的主要功能是過濾空氣,因此要保持乾淨,不能讓口罩蒙塵弄髒,也要避免高溫或潮濕讓材質變質。如果口罩沒拆封,存放在乾燥陰涼處,保存期限內使用都沒問題。一般醫用口罩的保存期限大約是2、3年,疫情3年來,民眾已了解到口罩在防感冒、減少過敏的卓越成效,如果能繼續保持自主防疫戴口罩的好習慣,一般家庭庫存的口罩應該都能在2、3年內用完。防疫酒精→未開封不會變質,稀釋過或分裝要盡快用掉。可捐給用量大的單位使用。大罐裝的防疫酒精也很令人傷腦筋。張文靜說,濃度高的防疫酒精如果沒開封,基本上不會變質,所以沒有過期問題,所以罐子上也不會寫保存期限。稀釋或分裝到小容器使用,就要注意時效,因為蓋子開開關關,酒精一定會揮發流失,影響消毒效果。建議要在容器註明分裝日期,盡量分裝小罐並在一周內用完。真的用不完、沒開封過的防疫酒精,可捐給用量大的單位,例如商家、幼兒園、醫療機構等。快篩→變質會讓檢驗失真,過期就丟棄別再用。過期的快篩還能用嗎?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檢驗科主任高智雄表示,每一組快篩裡面都有卡匣、採檢棒、緩衝液,緩衝液必須有效地把採檢棒上的細胞溶掉、將抗原分離出來,讓卡匣中的試紙吸附抗原的緩衝液,就會顯示檢驗結果。如果緩衝液或卡匣變質,都有可能讓檢驗結果失真,建議過期就丟掉,不能再用。退燒止痛藥與處方藥→排裝藥保存期限內仍可用,分裝、磨粉藥,沒吃完就要丟掉。疫情期間在藥局搶購的退燒止痛藥,平時大小病就醫沒吃完的處方藥,該怎麼處理?張文靜說,如果是排裝的藥,只要還在保存期限內,都還可以用,但已經被分裝成小袋、磨成粉的藥,只要該吃完的期間沒吃完,就要丟掉。張文靜表示,分裝或磨粉會讓藥品大面積接觸空氣,很容易受潮變質,沒人能確保它的品質,要是暗藏有害物質,肝臟首當其衝,肝臟又是沉默的器官,就算被錯誤用藥習慣傷害也沒有感覺,等到發現肝臟受損時,通常都已經事態嚴重。很多人都以為,只要把藥水冰進冰箱,就能放久一點,其實恰恰相反。張文靜提醒,除非藥師有交代要冰,否則都應該放常溫。如果把不該冰的藥水放冰箱,導致水分揮發或異常結晶,藥水的劑量就不對了。要丟棄過期藥物和藥水,也不能直接倒進水槽或馬桶,可以用把藥水加入不要的茶葉、咖啡渣、廚房紙巾,再與一般垃圾一起丟棄;如果是抗生素、抗病毒藥、抗腫瘤藥,因為會汙染環境,應拿到藥局檢收,民眾可上各地方藥師公會網站查詢「居家廢棄藥物檢收藥局名單」。清冠一號→有感冒症狀可服用,但不能當作保健食品吃。花大錢買「清冠一號」卻沒吃完,可以當成保健食品嗎?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祕書長陳博淵表示,清冠一號是治療性的用藥,不應該用「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觀念看待,不能當作保健食品吃。但如果有上呼吸道症狀、發燒等類似感冒的身體發炎徵兆、不確定是否再次感染,這時候要服用手邊的清冠一號,就比較沒有問題。目前也有研究在探討清冠一號對於其他病毒感染,是否也有抑制病毒複製的作用。保健食品→注意與其他服用藥品的交互作用,可請藥師協助。疫情期間買了許多維他命或保健食品,但若同時服用其他藥物,記得先請藥師幫忙看一看。張文靜說,有些藥品會與保健食品交互作用,用藥愈多,情況愈複雜,建議可將家裡維生素或保健食品的「成分標籤」拍照,然後帶著健保卡到社區藥局,簽署同意書授權藥師查詢健保雲端藥歷,比較不會掛一漏萬。民眾也要給藥師一點時間釐清,如果是多重慢性病、多重用藥的年長者,可能至少得花上一兩個小時,才有辦法精準給予個別化的建議。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6 養生.聰明飲食
頭痛、頭暈別吃這些食物!容易誘發或變更嚴重 醫指常見原因,危險徵兆速就醫
頭痛、頭暈日常相當常見,感受相當惱人,除了不適也影響生活品質。許英哲張漢明耳鼻喉科診所主治醫師劉承信在個人網站分享,頭痛、頭暈的朋友要盡量避免部分食物,並指出頭暈常見原因,若有出現危險徵兆不要拖,盡快就醫。 頭暈常見5大原因 內耳不平衡佔最大宗! 內耳不平衡:劉承信醫師指出,頭暈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內耳不平衡,約佔了40%,當中包含了約佔40%的耳石脫落症,約20%的前庭神經發炎病變,約13%的偏頭痛行暈眩,約12%的梅尼爾氏症,也約有15%的患者,是因為糖尿病、甲狀腺低下、藥物影響等其他原因所引起。 其他因素:內耳不平衡之外,其他像是換氣過度、不平衡、昏厥等其他疾病則約佔了25%,有約15%的人會是因為心理精神狀況所造成,中樞神經問題則約佔10%,也仍有10%是找不到原因被歸類在不明原因之中。 頭暈原因相當複雜:劉承信醫師說明,隨年紀增長,頭暈可說是大眾最常見的症狀,成因相當複雜,除了耳鼻喉科最常接觸到的內耳不平衡之外,舉凡是睡不飽,或是心、腦、肝、肺、腎、電解質、內分泌、視力等問題,都很有可能會造成暈眩。 頭痛、頭暈別吃這些食物! 醫:容易誘發或變更嚴重。 也正因為頭暈複雜多變,治療效果因人而異,藥物選擇也相當有限,很多患者也僅能達到症狀紓緩。因此改善不能單靠治療,日常生活也需有所調整,避開某些特定的食物,更有助大幅減少誘發頭暈機會。頭痛雖然成因未必和頭暈相同,但需避免的食物則大致相仿。 菸、酒、刺激食物:首先需避免的如菸、酒等刺激食物,儘管少量攝取酒精,仍然可能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反應,而對沒有固定抽菸者來說,突然攝取尼古丁也可能惡化暈眩症狀。 3C食物:另外也要避免「3C食物」,也就是巧克力(Chocolate)、起司製品(Cheese)、柑橘類水果(Citrus fruit),主要關鍵在苯乙胺,會影響血管收縮而易造成頭暈、頭痛,紅酒也常含有此成分。而類似的發酵醃漬食物也含有酪胺酸,也可能造成頭暈,此成分也存在於納豆、優格、堅果等。 醃漬、高鹽、加工肉品:臘肉、燻肉、火腿、培根等亞/硝酸鹽醃漬類、高鹽分、加工的食物,容易影響血管健康而造成頭暈、頭痛,高鹽分也容易加重梅尼爾氏症。 咖啡、茶、能量飲料:咖啡、茶對於頭痛的影響民眾較不陌生,關鍵在於咖啡因,同樣的,能量飲料也應盡量避免。不過醫師也提醒,若已有攝取習慣,建議慢慢減少,以避免突然戒斷產生頭暈情況。 味精、人工甘味劑:至於味精及人工甘味劑,在食用後約15-60分鐘有可能會引起頭暈、頭痛,也就是所謂的「中國餐館症後群」。 生活調整:生活方面則建議,應保持健康良好的作息、減少壓力、均衡飲食、睡眠充足,如此也對改善暈眩很有幫助。 頭暈要注意危險徵兆! 哪些情況要盡快就醫? 頭暈雖然常見,也可透過飲食改善、生活調整、就醫治療等改善,但民眾若出現危險徵兆也不能輕忽。劉承信醫師提醒,若是出現嚴重頭痛、發燒、視力模糊、手腳無力、嘴歪眼斜、昏厥、無法行走、胸痛、持續性地嘔吐等,切記盡快尋求醫療協助,這有可能是更嚴重的身體狀況。了解頭暈原因、避免相關誘發風險、必要時盡速就醫,更有助確保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頭暈4類型一張圖了解!醫:成因各不同,3情況盡早就醫! .頭痛遲遲好不了?醫解常見6類型,改善先找出原因!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