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長庚醫院
共找到
1273
筆 文章
-
-
2021-11-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再接其他疫苗 專家:快出國再打較好
我國產高端疫苗遲遲無法獲得國際認證,目前承認接種高端疫苗可入境或入境免隔離國家僅有四國,包括紐西蘭、帛琉、印尼、貝里斯。因此指揮中心宣布解套方式,接種高端疫苗且有出國需求者,可再打三款國際認證疫苗。但打過高端疫苗再多打其他疫苗副作用是否過於強烈?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次蛋白疫苗接其他疫苗不會有太大的副作用,但等快要出國再打較好。但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第二劑甚至第三劑的副作用甚大,若已打過高端疫苗再接種其他國際疫苗,是否會有強烈副作用?施信如表示,疫苗打過一陣子後抗體下降,未來勢必要打第三劑。以學理上來看,次蛋白疫苗後接mRNA或腺病毒疫苗副作用不高,就像接種流感疫苗間隔七天後就能打新冠肺炎疫苗一樣。施信如說,現在接種高端疫苗已有基本防護力,主要只是為了國際認證問題,而必須補打,且只要打一劑,抗體就會顯著上升。因此她認為,若是高端要接其他國際疫苗最好等到確定要出國、抗體下降後再打追加劑,較有意義。而長庚醫院針對完整接種AZ疫苗者,進行第三劑混打高端和其他mRNA疫苗的臨床試驗。施信如也透露,目前已完成收案,初步觀察「AZ+高端」的抗體優於「AZ+AZ」,但低於「AZ+BNT」和「AZ+莫德納」。
-
2021-11-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放行高端「指揮中心說了算」 專家批:混打搞雙標
接種高端疫苗且有出國需求者,可再打三款國際認證疫苗,然而目前高端第三劑及混打實驗尚無臨床數據,恐成為「四劑超人」、「四劑實驗白老鼠」。反觀國外實施已久的AZ混打mRNA疫苗,我國迄今卻未讓一般民眾混打,有上百萬人等待中,防疫協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批,「在處理混打或第三劑時,都說要等臨床數據出爐,但根本沒有這回事,打或不打,都是指揮中心說了算!」長庚醫院針對已經完整接種AZ疫苗者,進行第三劑臨床實驗收案,最快十一月中旬施打mRNA疫苗或高端疫苗,結果預定年底出爐,而國內目前仍無高端混打其他三大國際疫苗的臨床實驗報告數據,但指揮中心卻宣布讓欲出國的高端接種者可以改打他牌疫苗,專家認為是政策鬧雙標。王任賢指出,參考國際研究以及學理,許多國家混打疫苗已經行之多時,但指揮中心認為效益不大,缺乏臨床數據,再三推阻,能拖就拖,能擋就擋,即使現在疫苗存貨已經足夠,仍是如此。對於打了兩劑高端,再打AZ、莫德納、BNT等疫苗,就相對寬鬆,此時就說不需要臨床數據。陳時中:不得已變通措施對於外界質疑,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這是針對特殊出國需求者「不得已的變通措施」,若當地國沒有嚴格入境需求,不需要改打,也已請專家就時間點進行配套及建議。被問及高端是否難以取得國際認證,「此路不通」,陳時中則說,「不會不通,而是要有方法可以解決問題。」陳時中強調當初考量年輕學子在疫苗缺貨之際,接種序位較後面,而提供高端疫苗,但日後返美復學上課時,入境困難,才有此權宜之計。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提醒,高端疫苗僅國內開打,在國際期刊中混打等相關資料少,「我國欠缺的拼圖,是高端與不同廠牌疫苗混打數據,例如抗體效價、副作用生成等。」現階段因出國者需求較緊迫,開放補打其他疫苗,但若本身沒有出國需求,仍不建議多打。指揮中心:四國承認高端原本指揮中心公布,共有六國承認高端疫苗,不過,昨晚發布新聞資料,指稱資料有誤,拿掉以色列及阿根廷,僅剩紐西蘭、帛琉、印尼、貝里斯等四國,認可接種高端疫苗者可入境,且免隔離。
-
2021-11-13 養生.人生智慧
為什麼預先折好葬禮用蓮花、提早寫辭世信...這些「花20年在等死的人」給作家王浩一的領悟
等天黑、等老、等死,絕對不是人生答案。生命其實不是個待解的難題,而是去發現生活的奧祕,那是想辦法體驗每天的滋味,努力用整個身心去感受過什麼,不要傻傻地坐以待斃。他們花二十年的時間在等死◎九十一歲伊藤婆婆:早上拉開窗外的紙屏風一位住在日本千葉縣的伊藤女士,獨居的她今年已經九十一歲,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所有認識的人都已經陸續離世。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拉開公寓窗戶外頭的紙屏風,當是迎接早晨的儀式。早年她習慣也喜歡透過窗戶,看著鄰近公寓的孩子在樓下廣場嬉戲,看著在社區游泳池戲水的家人。只是時光久遠,樓下廣場已經再也沒人聚集玩耍,而游泳池早已乾涸。家人們、老朋友也一個一個離世……她是最後的一位,彷彿她是負責關燈的人。她的鄰居,住在樓下的一位六十七歲婦女,一直到了死後腐爛的惡臭氣味擴散,才被人發現,但是沒有任何人認識她;另一名六十九歲的先生,甚至在死後三年才被察覺。這三年間,每月房租及水電費仍舊自動地從他銀行帳戶的餘額內扣除,直到戶頭數字歸零,相關單位才留意到異狀。伊藤女士在九十歲生日當天,寫了「辭世信」,信中交代了後事的安排。每天睡前,她會規律地關上窗前「紙屏風」,次日醒來再度拉開它。她委託了對面的鄰居幫忙注意紙屏風的開啟與關閉。「如果哪一天早上,屏風沒有拉開,就代表我死了。」◎七十八歲龜山獨居陳媽媽:在家中折紙蓮花社工訪問前,桃園龜山七十八歲獨居陳媽媽,總先用大花布蓋住餐廳的大圓桌。那是過去一家人吃飯時慣用的桌子,現在平日只有一個人在家吃飯,這張桌子許久不用了,桌面上頭已經擺滿了各式物品、餐具、藥罐等等。當有人要來訪前,她總是這樣遮掩著桌面的雜物,不讓外人看到。多年前,老伴與兒子因病前後離世,唯一的女兒嫁到台北,她有自己的小家庭。女兒不常回家,但總會打電話回家聊聊工作雜事、生活狀況。但是長年獨居的陳媽媽,沒啥訪客,也鮮少跟朋友外出互動,老人家顯得憂鬱,家裡散發一種沉悶的氣息。長庚醫院社會服務處的社工師,將她列為輔導個案,定期探視與關懷。劉姓社工描述,第一次拜訪,應門的陳媽媽一頭亂髮,居住環境還算整齊,但是客廳角落擺著幾只紙箱,裡面全是滿滿手折的紙蓮花,甚至一朵朵紙蓮花已經外溢在地面上。陳媽媽說:「現在剩我一人,後事我也有所準備了,蓮花折好,這樣女兒也不用麻煩。」在沙發坐著聊著,看似一派輕鬆的陳媽媽,順手又拿起福金紙開始折了起來……。◎七十二歲湖北的羅奶奶:日記裡寫著「今日無事」唯一的兒子在廣州工作,母親則獨自住在湖北老家,她已經七十二歲了,鄰人稱她「羅奶奶」。廣州真的遠,工作也無法讓兒子隨心所欲常常回家探視母親,一年也就一次兩次回家。上次回家的時間,則是春節過年假期,前後三天又離開了。在兒子離開一個月後,母親生病了,羅奶奶自己撐著,沒多久就死了。母親去世的消息,兒子在三天後才知道。銜哀回家料理母親的後事,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一本貼身的日記。羅奶奶退休前是一位老師,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但退休後,孤零零地一個人過日子,時間長了,但可以寫的東西愈來愈少。兒子翻閱母親的日記,發現近一年來,寫得最多的是「今日無事」。日記的最後一頁:「沒什麼事,我就先死了。」他們正在等死的幾個特徵《老年的意義:我和那些老人共處的一年》,英文的書名是Happiness Is A Choice you Make,幸福是自己所選擇的。書本裡提到作者的小結論:不出門、不好好吃東西、不服藥的人活不長。不吃、不藥這個好懂,對於「不出門」的老人,則標題「社交孤立會要人命」。書本探討:年長者剩下的時間有限,他們進行「某種時間規劃」,不再掛念令他們疲憊或需索無度的人,所剩的「時間」,他們會用支持自己人來填滿。年老的人不再建立新關係,而是更依賴他們現有的人際關係。問題是,當支持自己的人、現有的關係一旦斷裂,情感交流停止,生命進入「麻木無感、無動力」階段,「不出門」成了表徵,也成了問題,這是個生死問題,也是社會問題,說「他們在等死」。村上春樹《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說:「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對於「不出門」的人,顯然是絕對孤寂,是沒有任何值得等待的人,歲月漫長已經成了一種煎熬。一些社會學研究者往往會列出長長清單,說明那些「正在等死的人」的特徵點:把生活等同於活著、消極悲觀情緒籠罩、不再嘗試改變、停止努力、精神世界空虛、對未來一片迷茫、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我保留社會學者他們的泛眾說法,跳過這些清單。只來說說其中一個特點:「沒有了詩和遠方。」關於這個「生命絕對乾枯」特點,我有想法:詩,就是對生命的讚詞或是傷懷。遠方,就是夢想和等待。故友郭漢辰去世前一天,依舊寫著詩,凝視死神不管現在對自己的生活是滿足或是遺憾,對自己的生命是謳歌或是悲鳴,如果還「活著」,內心深處就會有對應的詩句,抒發對生命的深邃體驗。即使是「必死之前」,美人遲暮、病入膏肓、安寧期間……他們也會有詩,那是環繞著人類的靈魂航行。屏東作家郭漢辰是我的故友,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凌晨病逝。他去世前十天,我在屏東眷村「勝利新村創意生活園區」,這是他所經營的「永勝5號」書店,有一場《哲學樹之旅》新書分享會,漢辰還擔任了我的引言人。當時,我知道他生病了,但是不知已經這麼嚴重。去世當天,從臉書傳遞來的意外噩耗,反覆看了幾次,現今想起仍是一陣傷痛和不捨。漢辰的妻子翁禎霞,她在收拾心情之後,上午第一時間,即在臉書貼出郭漢辰過世的消息。臉書上她說著,漢辰前一天還在病房中惦念著稿子,最後由他口述、她代打字。翁禎霞說他留下的最後一段文字是:「不知怎麼了,世界就停止了,人們忙著禁止旅行、人們忙著恐懼,忙著囤積物資,世界就停止了。……連我的世界都停止了。」「那個晚上,我在無邊無際的黑暗裡漫遊,偶爾有些片段的記憶,但多數是無邊的漫遊,彷彿沿著峭壁而上,我知道此路有些驚險……。」(文字未完,不可能有下文了)翁禎霞在臉書這麼寫著:「沒有想到,他的世界竟如他所描述,真的停止了。」即使是最後一天,郭漢辰依舊以詩的靈魂擁抱世界,然後優雅地告別親友。活著的人最重要,活著就是要繼續走下去對生活索然無味,對生命已經沒有任何夢想,把自己活得像一座廢墟,殘破不堪,不知什麼是悲傷、歡愉。甚至對於「死亡」也不在乎,偶爾會對死神露出嘲笑的嘴角。對自己的死亡,對他人的死亡,全不在乎。哀莫大於心死,或是卡在幽谷爬不出來,最後就放棄了。那是現代人的哀歌議題:「孤獨死」或是孤獨而死。二○一六年夏天發行的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君の名は),由新海誠編劇與執導,票房極好(繼宮崎駿之後第二位達成百億日圓票房的日本動畫導演),獲得許多大獎,當然這位一九七三年出生的導演,因此更引發了世人對「他的過去」的好奇與重視。宮崎駿的作品總能吸引闔家觀賞,而新海誠的作品特色,卻如二○○二年《星之聲》(ほしのこえ)作品所獲得的評論:「孤獨到讓人無法呼吸的電影,卻能療癒你內心的空洞寂寞,包含在等死的人。」新海誠擅長描寫現代人的孤寂與憂傷,也擅長關注失去摯愛的痛苦與無奈。在作品裡,他一直說著一個道理:「誰都不可能跟誰在一起一輩子。」人類就是這樣子,必須習慣「失去」。活得比較久的人、失去所有家人的伊藤婆婆、龜山獨居的陳媽媽、湖北寡居的羅奶奶……每個人在不同時間一定會失去一些人,包含摯愛。新海誠在《追逐繁星的孩子》(星を追う子ども)作品裡,他依舊表現著「你不是一個人,我們都好孤獨」態度。電影裡隱藏著許多關於人生的話題:「在死亡面前,每個人都像個孩子。」新海誠閉口不談死亡,卻以最溫柔的方式告訴觀眾:「活著的人最重要,活著就是要繼續走下去。」歲月漫長,戛然一個人!真是啃食人心的孤寂社會學家說「在等死的人」多是「剩下一個人」寂然狀況,他們的「與人親密的對象」消失了,所以造成內心窒息與壓抑的處境。「什麼是親密?」心理學家說那是一種「心理的安全」,真正的安全可以導致「真正的親密」關係,所以一旦失去親密的對象,從這一方來看對面的一方,就是死亡。我常想:在等死的他們還做夢嗎?他們又做了什麼夢?人生就是因為「失去」,因為無常,才會惆悵?因為親密的對象消失,才讓人無法忘懷,才讓人痛不欲生,才進入「等死」模式?孤寂地「一個人」生活,大部分都是從「自哀自憐又悲情」開始,之後不自覺地變得睡眠時間過多,或是睡眠過少,對自己以前喜歡的興趣與嗜好,變得無感。發現「時間變多」了,卻不曉得日子怎麼辦,隨時隨地沒有安全感,也開始控制不了情緒…。過去的日子,他們或許希望「不用在乎別人的生活標準」,渴望「不用再接受他人的日常擺布」。現在一個人了,終於可以實現過去的夢想,追求「自自由由」。但他們卻凍住了,像是一隻加拿大野鹿,在夜間猛然被燈光照射,嚇住了。人哪,會看著遙遠自在的行雲,嚮往天上的舒卷和漂流。如果戛然一個人,卻又害怕寂靜無聲,害怕那種只剩自己一人與反覆陷入自我思緒漩渦。我們要說的是,讓「失去」的哀傷情緒走完之後,「自我照顧」成了新課題,等死絕對不是唯一的選項。自己要想辦法度過,或者尋找協助,讓生命重新有「詩和遠方」是很重要的!等天黑、等老、等死,絕對不是人生答案。生命其實不是個待解的難題,而是去發現生活的奧祕,那是想辦法體驗每天的滋味,努力用整個身心去感受過什麼,不要傻傻地坐以待斃。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然後「向每一個夕陽敬酒」,即可。書籍介紹向夕陽敬酒:生命深秋時的智慧筆記作者:王浩一出版社:有鹿文化出版日期:2020/12/04作者簡介王浩一: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對於知識的輸入,像是油井的挖井工人,從一個點鑽入之後,一直深入到最根底處開採。對於文字的輸出,則像是一位數學家的橫向思考,習慣把不相關的東西,找到新關係。雜學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中年過動兒;寫古蹟建築,總先拭去歷史塵痕,尋訪古人的風水與文化密碼;寫食材美食,喜歡帶著筷子,用胃來上地理、歷史課;寫城市旅行,總從菜市場小農的夏瓜秋果開始,記錄古廟老街和文創小店;寫珍貴老樹,往往另闢蹊徑,探討昔日種樹人的心思;寫歷史筆記,則是把各種英雄的智慧,對照《易經》每個卦的心理情境;寫心理哲學,孤獨心事總在一個人的旅行之後,開始飛翔。延伸閱讀: 濕疹、尿布疹、念珠菌感染...「萬用藥膏」止癢抗炎真那麼神?醫師從成分到用法一次解密
-
2021-11-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保溫杯不適合裝咖啡、奶茶?顏宗海教你如何遠離生活毒害
台灣新冠疫情趨緩,防疫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各種生活毒害卻無所不在,尤其常用到的各類塑膠製品,是否有塑化劑?該如何使用才安全?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在元氣網粉絲團直播時強調,不是所有塑膠製品都有塑化劑,但所有塑膠材質都不可放進微波爐加熱。熱剩菜剩飯 要拿掉保鮮膜現代人外食比例多,不管內用、外帶或外送餐點,都常使用到免洗餐具、碗盤、杯子等,日常生活中也常用到許多塑膠物品,許多人擔心這些東西可能含塑化劑,有吃毒下肚的疑慮。顏宗海表示,塑膠製品有1至7號,並不是每種製品都有塑化劑,只有3號PVC(聚氯乙烯)才有塑化劑;5號PP(聚丙烯)相對較安全,可耐高溫到攝氏120至130度,但也不適合放入微波爐加熱。家庭最常用到的塑膠製品就是保鮮膜,常見晚上的剩菜剩飯會用保鮮膜包好,或用美耐皿器具盛裝再放進冰箱,顏宗海提醒,隔天要再拿出來加熱食用時,保鮮膜要記得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以美耐皿盛裝的食物,必須換成瓷碗或玻璃碗盛裝,否則美耐皿加熱會釋出三聚氰胺而易傷腎。少用保麗龍碗、美耐皿筷子現在許多人會買超商微波即食品,雖然超商的微波加熱,使用的材質及微波時間都經過計算,但顏宗海仍建議,不管它是使用PVC、PE(聚乙烯)等塑膠包材,還是要把外包裝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較安全。塑膠材質6號PS(聚苯乙烯)也是不耐高溫,最常見的製品是保麗龍,顏宗海說,大家已較少使用了,但仍有少數泡麵是保麗龍碗,應盡量避免選購。美耐皿同樣不耐高溫,提醒愛吃鍋的人,不要用美耐皿的筷子,在熱騰騰的火鍋湯裡夾食物。顏宗海強調,所有的塑膠容器都不耐高溫,盛裝熱食應選用不鏽鋼、玻璃、瓷器等材質較好。但瓷器要注意有顏色的圖樣在外面,才不會將重金屬吃下肚。車內瓶裝水 溫度高會變質市售瓶裝水最常用的是1號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材質,許多人會把瓶裝水放車內,顏宗海說,PET也不耐高溫,並不適合放在有時溫度會過高的車內,雖然PET不會溶出塑化劑,但卻可能有其他物質,如國外曾驗出含有微量銻。保溫杯裝熱咖啡 盡快喝完最安全也最環保的做法,就是自己帶保溫杯,但也有「保溫杯不適合裝咖啡、奶茶等飲料」的疑慮。顏宗海解釋說,其實都可以裝,重點是應盡快喝完。醫學上有「危險溫度」的名詞,不是不能用保溫杯裝熱咖啡、熱奶茶,問題在於存放的時間與溫度,若放太久保溫杯內溫度下降至7至60度的危險溫度,就容易造成微生物汙染。熟食便當同樣要盡快吃完不宜久放,以避免食物中毒。至於保溫杯的清洗,不鏽鋼的內膽建議用海綿清洗即可,避免用鋒利的刷子刷洗,也不要太用力刷,若把塗層破壞掉,恐會有金屬釋出。不鏽鋼理論上應不會生鏽,若生鏽應馬上汰換。還有許多人愛用科技海綿刷洗保溫瓶、杯子等,顏宗海指出,科技海綿不要用來洗碗筷、杯子等食用餐具,只能使用於環境清潔。
-
2021-11-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內首度第三劑疫苗混打計劃 長庚宣布兩周內啟動
為了解國人對新冠肺炎疫苗保護力,長庚醫院啟動第三劑疫苗混打計劃,一周前已通過衛福部核准。長庚醫院新冠疫苗接種推動團隊總指揮、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今表示,目前正在招募受試者,希望2周內正式啟動臨床試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舉辦第74屆醫師節慶祝大會暨資深醫師及醫療典範獎頒獎典禮」,邱政洵獲頒防疫特殊貢獻獎。邱政洵說,各種疫苗對新冠肺炎重症或死亡,具有很好的保護力,但針對預防感染,疫苗免疫力仍會隨時間下降,尤其是現今主宰全球流行的強勢Delta變異株,更是讓整體防疫面臨更高一層挑戰。邱政洵說,該院提出針對高風險且已接種兩劑AZ疫苗的族群,接種第三劑不同廠牌疫苗的免疫生成性與安全性臨床試驗。收案對象為高接觸風險第一線醫護人員及航空機組人員等,人數共計400人,希望透過國內首次第三劑施打臨床試驗,協助政府作為擬訂第三劑疫苗施打政策的參考。邱政洵說,目前醫療人員報名相當踴躍,機組員則因班表安排比較難配合,目前仍在招募受試者階段,希望2周內正式啟動臨床試驗。此計畫以單盲性臨床試驗,讓符合資格族群接種第三劑加強劑,並分成第三劑接種1劑高端,或1劑BNT,或1劑莫德納,或半劑莫德納,各收案100人,共計400人。邱政洵說,第三劑與第二劑至少間隔3個月,接種後將追蹤1年,期間於接種1個月後會進行免疫反應檢驗,並完成初步研究報告,並於6個月及12個月再進行檢驗,相信試驗結果可成為國家未來新冠疫苗施打政策重要的參考依據。部分國家因應疫情延燒且病毒持續變異,已開始接種第3劑追加劑,甚至研議接種第4劑,外界關心,究竟新冠疫苗要打幾劑才是盡頭。邱說,隨新冠肺炎口服藥物問世,確實有機消滅疫情,一生中可能最多打3劑疫苗即可。
-
2021-11-05 新聞.杏林.診間
一支老錶紀念一段醫病的信任與依賴!吳麥斯緩步走進患者生活、與病人一起面對病痛
越過一塵不染而潔亮如鏡的長廊,踏上十樓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辦公室,亮著燈的玻璃小櫃擺滿橄欖球紀念物,既聚足青春的足跡與歡顏,也記錄運動場的半生榮譽,照片影像更藏著高難度的年齡忖度。同學曾兆麟掌鏡下,像拍功夫片似的捲髮飛揚、翻滾跳躍,陽光燦笑與哲學式沈思交融,無處不展現吳麥斯力與美的極致。逆境中成長茁壯,吳興街人的精神做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兩樣事來平衡工作與休閒,多麼值得感恩,「最好的團隊,沒有福報成就不了,沒有惜緣之心,恐也達不到半個世紀吧。」回想小時候唸書一路順遂上了建中,原本以為台大沒有問題,未料,因準備太晚只在台北醫學院看到自己的名字。「失落難免,當時覺得不很舒服,也曾考慮要不要重考,」吳麥斯轉頭大笑:「不過後來很認真打橄欖球就沒再想了。」那個年代,有不少被認為應該考上台大,聯考發揮失常的孩子進入北醫,「對從小一帆風順的小朋友來說,那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挫折。」吳麥斯說,但倒過來想,年輕時的不順遂,讓自己認清一山還有一山高,不要太自以為是,其實是件好事。北醫前醫學院長黃朝慶也在2016年出版的《挫折,是祝福的開始》中提到,北醫剛從吳興街起步時,不是當時的第一志願,資源不豐,造就北醫人性格誠樸、想法多元的特色。畢業後人才雖然各奔東西,但之後一個個變成獨當一面的校院、醫院的院長與泰斗。這種不怨天尤人、從逆境中奮鬥拚搏出一片天空,正是「吳興街人的精神」。開始打橄欖球,就不得不提到一輩子的好友曾兆麟醫師。「我們是高中同學,大學又同班,感情很好。」吳麥斯笑著說,曾兆麟人生很有規劃,要當小兒科醫師、學攝影、打橄欖球,「所以我就被他拉去加入橄欖球隊了。」橄欖球的特點就是不受體型限制,多元包容,什麼人都能打。每個背號的球員皆有不同的任務,分工明確,穿幾號球衣就打哪個位置。「我比較小隻,但高中是田徑隊的,所以一開始穿14號,打最需要速度的wings(翼鋒)。」吳麥斯細數每個位置的作用:「後來改打center,現在老了就打scrum-half,串起前鋒跟後鋒,是場上的指揮塔。」學生時代就展露出好人緣與領導力,吳麥斯擔任隊長,帶著大家連續兩年獲得全國盃亞軍,只輸給了陸軍官校,「他們體力太好了啦,實在擋不下來。」滿場追趕跑跳碰,給予吳麥斯全新的領悟,學到的第一堂課就是不怕跌倒,「摔倒後不要用手硬撐,柔軟著地才不致於負傷。」這與吳興街人面對挫折的精神如出一轍,人生中總是會面臨許多困難,學會怎麼在著陸時降低傷害,才能盡快爬起來,繼續奮鬥。習慣疼痛,臉部縫過200多針第二堂課是習慣疼痛,訓練與比賽常常撞得亂七八糟,回家躺了好幾天動不了都是家常便飯。久而久之,被磨到痛點比別人高,耐力與意志力也自然提高。「我臉上縫過200針,可能還不止。」吳麥斯撥開濃密又自然捲的瀏海露出額頭,手再指著左鼻到嘴角的位子,然後又捲起褲管說,「眼角嘴唇都縫過,十字韌帶斷掉也開過刀。」嘴唇的傷痕是兒時頑皮的紀錄,小時候住在靠淡水河的大稻埕,為了防止淹水,家家戶戶都會築起高高的水泥門檻,台灣話叫戶橂(hōo-tīng),自己調皮摔倒是家常便飯。有天房東熱情的招呼他吃早餐,一個跌倒,瓷碗撞破割傷嘴唇,縫了起碼二、三十針,「五十幾年前的技術,當然縫得不是很好。」吳麥斯靦腆的笑說。雖然沒有太注意外表,某次遇見長庚醫院整形外科權威陳昱瑞榮譽主委時卻被發現不對勁,問道:「你嘴唇,是怎麼樣?」「小時候跌倒,縫的。」陳昱瑞教授立即安排時間,以整形外科追求完美的高標準,把傷口拆掉重新縫合,將嘴唇拉密,讓微笑曲線重新再現,幾乎不見疤痕。未料沒多久,這個球場上的拚命三郎又因衝撞激烈而摔倒,整個嘴唇幾乎要掉下來,再度忍痛縫了二十幾針。認真換來超級球技,球技卻不留情的引來一身傷痕,身為明星球員,引起集中防守無可避免,大一時十字韌帶還斷掉過。吳麥斯輕描淡寫的笑說,「打球都會受傷啦,」自己雖然跑跳靈活但體型比較不利,勇敢奮身擋球的結果,導致後來肩膀也遭罪,還勞好友義大醫院杜元坤院長執刀,「他說手術成功、縫得很好,繼續打球沒問題。」「我朝五晚九上班已經吃不消了,一整天還混身痛。」雖然嘴裡抱怨打完球後週一、週二痛到走路也抬不起腳,但是盼到週末,吳麥斯與一群球友照樣興高彩烈地去球場拚輸贏,好像疼痛不曾發生過,周而復始的,忍耐再忍耐,與疼痛和平共處。不懼挑戰,上場前就準備要贏第三堂課呢,是勇於面對挑戰。每場比賽都無法預測對手如何高大強壯,但一踏上球場絕不容退卻,一定要拚命守住對手爭取最後的勝利。吳麥斯說,有一次去加拿大比賽,外國球員體型壯碩,一開場就有如綠巨人浩克般猛衝過來,使盡洪荒之力才成功阻擋。「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面對再怎麼大隻,都要無畏擋住,那是責任。」活動力與意志力雙強,參加比賽的目標當然要贏,「我們是去贏的,所以事前當然要做最好的準備。」為了取得勝利,吳麥斯平常還會在腳踝綁上沈重的鉛塊走路,雙腳各負重二公斤,正式比賽前的一、兩個月還從早綁到晚加強,比賽時跑起來才輕而有力,用超人速度在球場狂奔得分。比賽有輸有贏,面對敗仗,吳麥斯也有一套哲學,「雖說參加比賽就是為了贏,但也不用太在意輸贏,這也是橄欖球教我的,結束就結束了。」即便輸了比賽,練習時流下的汗水也不會白費,那些累積都會成為自己的經驗。有一年要到台南參加全國冠軍盃,比賽隔日不巧撞上病理科的大考,面對醫學系這個難關,十幾個四年級的同班同學在比賽前一天一起挑燈夜戰,讀到半夜四點多也不願放棄比賽,發揮吳興人的堅持到底精神。「上半場打得還不錯,但下半場就完全沒力了,被修理得很慘,」吳麥斯笑說:「參加了就要盡力,盡了力以後再談輸贏吧!」腎臟病患,重返人間的哲學家回到醫療的專業,吳麥斯說,生命從海水中誕生,進入淡水,步上陸地,「腎臟是經過最少六百萬年的演化所形成的器官,負責處理身上水跟電解質,可以說是人體的環保局。」而腎臟科大約在1960年才從內科中獨立出來,算是比較新的科,這個器官非常精細,還有許多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因此非常耐人尋味。吳麥斯還認為,腎臟病患其實是上帝的選民,是生死的哲學家。「心臟或肝臟等大型重要器官如果衰竭,沒有器官可移植人就走了。但腎臟不同,是唯一一個衰竭後不用移植,可以靠著透析治療讓病人多活五到十年的器官。」天天與這群死過一次,又重返人間的患者相處,過程中充滿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抽絲剝繭,仔細推敲,找出問題施予治療是醫者的任務。腎功能為什麼突然變差?是感冒吃藥,應酬飯局,或是去了南部進香?「所以我常說,內科其實是非常精準的科。」每次問診,吳麥斯都緩步走進患者生活,暢談生活瑣事,直到找到可以幫助恢復的要點。以純粹觀點延伸半生職志,吳麥斯參透白塔真味,醫緣原本無盡期,唯真誠的給予病患強大支撐。當身子虛弱導致心靈脆弱,白袍醫生的專業醫囑往往重塑逐漸弱下來的心智,再返強大,「病人其實是我的貴人,讓我有機會聽到他們的故事。」一代接一代,謙卑再謙卑院長例行的行政事務繁忙,但吳麥斯一樣總是將病人放第一位。天生長著一張和氣的臉,溫柔專注的眼神,不受歲月篩擇的孩子氣,更增添走進診間每個時刻的暖意。他的診間中總流動著「有緣相遇」的人間至善唯美,既已相遇,就心靈接近的一起面對病痛。病人細述時緊張焦慮,醫生傾聽時同情理解,同處一個空間,進行著故事的續篇。照顧過的病人一代接著一代,「我到哪裡病人就跟到哪裡,從阿公、兒子照顧到孫子。」也不一定是腎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都來掛號。基隆一個年輕女病人甚至緊張地屢屢問他,「你什麼時候退休?你退休後,我該怎麼辦?」這種緊張,是病人的常見情緒。吳麥斯覺得,這是醫生這個職業的特性,站在病患的視角施以鼓舞,即便老生常談,也盡可能要賦予安慰。即使深夜接到緊急電話,也要用專業堅定,帶著溫柔的口吻撫平所有疑慮不安。尊重醫學倫理,奉行仁心仁術的信仰,吳麥斯盡全力為腎臟病患者延續生命,追蹤他們的生活,每個步驟貫徹落實。他手腕上曾經戴著一只超過三十年,上了年紀的老派Seiko錶,來自年輕時遇見的一位病人。因為生病的緣故,老爺爺情緒總是陰晴不定,不好相處。「被不舒服的感覺困擾太久,爺爺一定想得到安心的治療與安慰。」於是吳麥斯每天耐心的陪他聊天,即使後來病況下滑,他也去加護病房探望。往生後家屬告訴他:「這是爺爺交代,一定要轉交給你的禮物。」以老錶紀念一段彼此的全然信任與依賴,吳麥斯也時刻提醒,要聆聽病人的聲音。「感謝上天的恩寵,讓我可以走進別人的故事去感受病痛,」在腎臟科長期臨床,這樣的故事特別多,彼此陪伴已經像家人一樣,他們無異用人生在教育吳麥斯。「這也是別的職業不容易辦到的事,」認真與病人對話,感受到被理解而安心,授課時與學生分享眉角,並用身體力行示範如何用心傾聽。」因醫生天職而有幸走進病人的故事,因了解枝節而找到病痛的源頭,醫病共同體,與康復的距離,其實那樣近。(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庚混打第3劑計畫起跑 羅一鈞:指揮中心尚無考慮實施
為了解國人新冠疫苗混打保護力,長庚醫院疫苗第三劑混打計劃,一周前已通過衛福部核准,將於下周正式展開混打臨床試驗。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臨床試驗若有具體重要結果,會再與大眾分享,但指揮中心現在並無考量混打第三劑。針對88位長者現況,莊人祥表示,有兩位民眾到急診就醫,但都已返家休息。今天則有六位民眾急診,其中一位安排住院觀察,另兩位留院觀察,三位已返家休息;症狀多為頭暈、發燒、全身痠痛,將繼續觀察。至於屏東錯打疫苗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將等衛生局呈報才會討論懲處。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今早指出,長庚第三劑混打計畫將以單盲性臨床試驗,讓符合資格的族群接種第三劑加強劑,並分成第三劑接種高端、輝瑞(BNT)、莫德納以及半量莫德納;對象為有高接觸風險第一線醫護人員及航空機組人員等,人數共計400人。而針對屏東縣發生將應接種莫德納疫苗第二劑的長輩88人錯打成AZ疫苗,莊人祥表示,因合約醫院拿疫苗時混到AZ疫苗,接種時沒有發現,疾管署昨天也派員與衛生局一起訪查醫院,暫停接種作業,等到接種的工作人員和教育訓練改善才會繼續提供接種。莊人祥表示,相關懲處會請衛生局呈報上來後會再討論。而針對接種不同廠牌疫苗的處置,原先ACIP工作小組就曾針對疫苗接種實務討論過,原則上不建議交替使用,但如果不小心交替使用,也不建議進行補接種。接下來也會請ACIP專家針對整個過程進行了解,亦即後續針對打錯針的民眾如何處置並精進未來防範作為。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獲衛福部核准 長庚醫院展開新冠疫苗第三劑混打試驗
為了解國人新冠疫苗混打保護力,長庚醫院疫苗第三劑混打計劃,日前已通過衛福部核准,將於近期正式展開混打臨床試驗,對象為有高接觸風險的第一線醫護人員及航空機組人員等,人數共計400人。長庚醫院希望透過第三劑施打臨床試驗結果,協助政府作為擬訂第三劑疫苗施打政策的參考。長庚醫院新冠疫苗接種推動團隊總指揮、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各種疫苗對於新冠肺炎重症或死亡,具有很好的保護力,但針對預防感染,疫苗免疫力仍會隨時間下降,造成優先施打疫苗的各國皆面臨突破性感染問題。尤其是現今主宰全球流行的強勢Delta變異株,更是讓整體防疫面臨更高一層挑戰。邱政洵說,Delta變異株除傳染力強,免疫逃脫特性也讓世界各國重新審視自身疫苗政策,包括以色列和美國已相繼開始追加第3劑,因此第3劑混打試驗勢在必行。邱政洵說,該院日前提出針對高風險,且已接種兩劑AZ疫苗的族群接種第三劑不同廠牌疫苗的免疫生成性與安全性臨床試驗,日前通過衛福部核准,將準備正式展開臨床試驗。邱政洵指出,此計畫將以單盲性臨床試驗,讓符合資格的族群接種第三劑加強劑,並分成第三劑接種高端、輝瑞(BNT)、莫德納以及半量莫德納,各收案100人,共計400人。除評估第三劑接種不同疫苗的安全性外,亦會做中和抗體的測量來評估免疫生成性。此項臨床試驗瞄準在一線醫療場所工作的醫護人員以及接觸變異株高風險的航空機組人員等高風險的族群,希望可以透過此第三劑提升這些重點族群的疫苗保護力。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暨林口長庚醫院院長程文俊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長庚醫院致力於各項防疫任務,維持抗疫醫療量能,亦積極執行各項疫苗相關研究,以期讓台灣的疫苗政策運用能達到最大的彈性。目前在本院進行第二劑疫苗混打的臨床試驗已收案完成,將開始展開第三劑混打試驗。此第三劑疫苗施打試驗為領先世界趨勢的試驗設計,也預期可對台灣目前因疫苗到貨不均的現象提供適當的政策建議,使疫苗分配及使用可以達到公衛利益的最大化。
-
2021-11-0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糖尿病三高長者「腳麻」別輕忽 延遲就醫恐截肢
老人家容易腳酸、腳麻,大多人以為是正常退化常忽視。醫師提醒,民眾行走後腿部肌肉發生缺血、疼痛,休息後又恢復正常,可能是「間歇性跛行」,是周邊動脈阻塞所造成,容易誤認是退化性疾病,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導致腿部缺血發黑、肌肉溶解,嚴重恐截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在台盛行率約15.6至32%,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表示,周邊動脈阻塞與許多心血管疾病相同,都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或三高慢性病所引發的血管病變,好發於50至60歲的民眾。他表示,多數慢性病民眾會注意心血管疾病,卻忽略下肢可能出現周邊動脈阻塞。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顏旭霆表示,周邊動脈血管疾病有四、五成的病人無症狀,初期的症狀輕微,常被認為是退化性關節炎,認為走路腳麻了,休息一下就恢復,若從間歇性跛行演變到缺血病變時,末梢組織可能已壞死,像是剪指甲時傷口持續好不了。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分為四級,顏旭霆表示,第一級患者症狀輕微,多為腳部冰冷或出現腳麻,但有些患者完全沒有症狀出現;第二級患者腿部動脈阻塞,開始出現間歇性跛行的症狀;第三級患者阻塞嚴重,腿部即使在休息狀態下仍會疼痛;第四級動脈幾乎完全阻塞,腿部出現壞死或壞疽的現象。顏旭霆說,周邊動脈血管疾病患者男性佔多數,長期抽菸、交際應酬等,不僅是動脈粥狀硬化惡化指標,也增加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建議民眾應早期篩檢,發現罹病應儘早治療,減少併發症及恢復生活品質。顏旭霆表示,治療周邊動脈阻塞手術目前以外科繞道手術為主,屬於健保給付,傷口較大且須耗費較長時間復原;另有周邊氣球導管手術,透過局部麻醉,從鼠蹊部或手腕等處動脈穿刺進入周邊血管,撐開血管增加血流量的方式,或可放入支架或搭配斑塊旋切術刮除斑塊,傷口較小對病人利大於弊,不過手術效果也有限,且為自費手術單價偏高。一名60多歲男性患者居住金門,腳痛多年不良於行,疫情期間症狀加劇,躺著或坐著都疼痛,因擔心疫情不敢就醫,忍痛三個月後,兒子驚訝發現父親腳步發黑、失去知覺,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搶救。醫院協助轉往北榮診治,經過手術後幸運保住雙腿。陳沂名表示,若6小時黃金時間內若沒有打通血管,有很高的機率必須截肢,若發現腿腳麻痛的症狀就應該警覺,拖到動脈完全阻塞才到醫院尋求協助,往往錯過黃金搶救期。平時亦摸「腳脈搏」自我檢查,若血管疏通則正常,若摸不到或無脈搏,應該就醫檢查。顏旭霆表示,會先評估民眾症狀嚴重程度,給予不同醫療建議,若只是間歇性跛行,可以先用運動或藥物改善,或持續疼痛或傷口不會好,要趕快打通血管,否則可能進展到截肢。更提醒民眾應調整飲食及作息,避免術後仍有機會復發。
-
2021-11-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張上淳曝台大「AZ+莫德納」混打結果:拉長時間也無妨
雖然醫護已可開始混打「AZ+莫德納」,但相關混打試驗計畫,包含台大醫院、長庚醫院等都持續進行中。不過,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今天透露,台大的試驗計畫已完成接種後14天以及28天的抽血分析,發現「AZ+莫德納」的抗體效價優於「AZ+AZ」,但與接種兩劑莫德納相當;另間隔八周效果略好於間隔四周,因此就算拉長接種時間也無妨。張上淳今出席「第十屆東南亞及西太平洋雙區聯合應用流行病學研討會」。他於會後接受訪問時表示,台大的「AZ+莫德納」混打實驗已有初步結果,但「莫德納+高端」的混打試驗則尚在進行中。他說,這次「AZ+莫德納」的試驗共收案400人並分為四組,包括「AZ+AZ間隔八週」、「AZ+莫德納間隔八周」、「AZ+莫德納間隔四周」、「莫德納+莫德納間隔四周」。根據接種後14天和28天的抽血檢驗的結果來看,「AZ+莫德納」效果高於兩劑AZ,和兩劑莫德納相當;出現副作用的人數比例則較接種兩劑相同疫苗高。不過張上淳說,雖然人數比例較多,但都屬於局部疼痛、發燒等中等程度的副作用反應,並沒有比較劇烈。在混打接種間隔方面,張上淳表示,間隔8周組較間隔4周組的效價略好,但差異不大,因此如果混打時間的兩組時間間隔較長者效價略好,但兩者差異不大,也就是就算拉長時間接種第二劑也無妨。張上淳表示,相關試驗成果近期將發表,另外也將持續追蹤,待接種三個月後再行抽血檢驗分析。
-
2021-11-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神農獎得主打第一劑AZ逾1個月肺栓塞 疑疫苗惹禍
2017第30屆全國十大神農獎得主、嘉義縣東石鄉養殖漁民林篤毅,正值壯年,無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也無病史,7月30日在東石衛生所打第一劑AZ疫苗,9月26日北上參加婚禮回家,晚間突然急喘無法呼吸,到嘉義長庚掛急診,診斷肺栓塞,病情危急,開刀住院保命,他懷疑是疫苗惹禍。縣衛生局說,可依規定申請藥害審查救濟。「健康真的是無價!」林篤毅說,9月26日發生呼吸困難現象,半夜馬上前往長庚醫院急診,經心臟血管外科檢查診斷確定是肺栓塞,5個多小時開刀,將堵塞在肺部裡的血塊清除,住進加護病房7天,恢復狀況良好,轉入一般病房再觀察6天,二次進出醫院,日前出院。住院每天就是做增加肺活量的復健,慶幸的是,很多病患遇到這病況是昏迷救治,更嚴重是猝死,在情況危急下,「我還是清醒進院診斷,真是命大」,但這代價就是在胸前留下20幾公分的印記,時刻提醒健康的重要。他表示,他不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也無病史,7月30日在東石衛生所打第一劑AZ疫苗,9月26日北上參加婚禮回家,晚間突然急喘住院,他懷疑是疫苗惹禍。嘉義長庚說,肺栓塞原因多,初步排除疫苗。衛生局表示,林篤毅打疫苗超過1個月發生肺栓塞,是否疫苗惹禍需檢驗鑑定,可依規定申請,嘉義縣至今共計36人申請疫苗藥害救濟。林篤毅養烏魚、繁殖台灣鯛魚苗,從事烏魚子製作近20年,採用安全健康養殖烏魚,遵循傳統手工古法精製,生產烏魚子風味鮮美,入口軟Q,多次在全國烏魚子競賽獲獎,打響「林家烏魚子」品牌,推出烏魚子醬,獲選農委會海宴水產精品獎。
-
2021-10-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青少年第二劑BNT喊卡「改成人先打」 三因素納入考量
國內12歲至17歲青少年已於九月底接種一劑BNT疫苗,現已間隔滿四周,但第二劑BNT疫苗喊卡且時程未定,第十三輪改讓十八歲成人先上。ACIP委員、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指出,將衡量青少年染疫後的重症風險、不良反應及未來病毒的高傳染力,作為第二劑開打依據。他指出,國內青少年及兒童感染者約一千位,不到十位有肺炎,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機率不高,加上疫苗帶來的心肌炎疑慮未明朗,施打二劑急迫性低,但考慮學生族群傳染力高,若該族群無完整免疫力,面臨爆發大規模感染,恐會擴散到家中,造成停學、停課,影響甚大,也需通盤考量。指揮中心也請教育局發放第二劑BNT接種同意書,國內家長憂孩子接種後併發心肌炎陷入苦戰。黃玉成指出,國內已知有15例青少年併發心肌炎症狀,嚴重程度仍需觀察。若以色列十月公布的數據中,全年齡層施打五百萬劑BNT疫苗,產生一百多個心肌炎重症,僅一例死亡,比例仍低。另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輝瑞兒童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可適用於五至十一歲兒童,劑量僅為成人疫苗的三分之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若接種年齡層要下開至兒童施打,需先向輝瑞藥廠拿到臨床試驗結果,並送審食藥署後修改仿單,將觀察各國施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做為決策依據。
-
2021-10-3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健保大數據/心肌梗塞治療特色院所
急診件數No.1林口長庚醫院/時間就是「心肌」 打通愈快 救回愈多健保資料庫統計,109年林口長庚診斷心肌梗塞的門診總件數居全國第二,達32,857件;急診件數則是全國第一,達1,145件;於急診初次診斷為心肌梗塞人數也是全國最高,達869件。林口長庚心臟內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林佳濱認為與醫院地理位置,以及醫院團隊有絕對關係。林佳濱分析,林口長庚是桃竹苗地區唯一的醫學中心,南新北,包含新莊、泰山、五股、樹林的患者,也會往林口長庚送。林口長庚鄰近機場,曾有位台商搭乘飛機時心臟不適,抵台後馬上搭計程車直奔林口長庚。治療心肌梗塞必須與時間賽跑,心臟科醫師有一句名言「時間就是心肌」,愈快打通血管,能夠搶救到的「心肌」愈多。林口長庚通過醫策會「冠狀動脈疾病照護品質認證」,患者確診後必須在90分鐘內打通血管,也必須能全年無休立即啟動心導管室。林口長庚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多達50人、心臟內科加護病房床位數達20床,一般住院病房床位數、心內床數達120床,醫院團隊陣容堅強,能達到全人照護。林佳濱表示,心肌梗塞患者多與三高及抽菸有關,很多患者因心肌梗塞後,才被診斷出其他慢性病,後續接受團隊整合治療。門診件數No.1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平均47分鐘打通血管 遠低於國際標準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109年心肌梗塞門診件數逹35,386件,位居全國第一。中國附醫內科部心臟血管系心導管室副主任盧炯睿表示,中國附醫心臟血管中心病人抵達急診室到施行心導管手術打通梗塞血管(D2B)平均需47分鐘,遠低於國際標準90分鐘。盧炯睿說明,心臟疾病長年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又以急性心肌梗塞為首,病患往往面臨立即死亡的風險,伴隨不良預後也困擾終身。中國附醫心臟血管中心2009年成立胸痛中心,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搶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連4年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標章肯定。為提升醫療品質,除應用AI建置12種心律不整診斷程式,並加以開發ST上升型心肌梗塞的AI 心電圖判讀系統;同時運用胸痛中心資料庫建立依年紀、性別、不典型症狀及過去病史評分系統(ASAP Score),將這兩項創新輔助運用於急診胸痛病人,最短D2B縮短到32分鐘,榮獲去年第17屆國家新創獎。中國附醫除了有堅強的心導管團隊,更著重於心肌梗塞病患出院照護,包括藥物、戒菸門診、復健團隊、出院訪視,提供病患全方位的醫療。區域急診No.1新北市雙和醫院/設立心血管中心 心臟科醫師24H待命新北市雙和醫院109年心肌梗塞急救件數為535件,為區域醫院第一名。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劉如濟表示,院內多年前成立急性心肌梗塞治療小組,後來還擴大設立「心血管中心」,整合多科室治療心肌梗塞患者,依照個別狀況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台灣每年超過1萬5千多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在102年成立心血管疾病照護中心,105年正式成立心血管中心。整合多科室團隊為病患治療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內科、心臟外科、急診醫學科、家庭醫學科、復健醫學部、社區醫學部、營養室、藥劑部、護理部。劉如濟指出,雙和醫院的心臟內科、心臟外科皆有主治醫師24小時待命,不管任何時刻都有堅強的團隊,讓OHCA患者能在入院後第一時間接受治療。由於醫院是重度急救責任醫院,所以急診室都是主治醫師駐診,設有ST上升型急性心肌梗塞(STEMI)之起動機制。劉如濟表示,醫院不只急救系統完整,後續照顧系統也相當完整,有物理治療師提供完善的心肺復健計畫。另外,專任藥師還會與主治醫師溝通,依病人身體狀況給予不同用藥,並持續追蹤藥物療效反應及不良反應。地區門診No.1員林基督教醫院/術後長期用藥、追蹤 減少二次梗塞發生彰化縣員林基督教醫院109年心肌梗塞門診數9,178件,為全台地區醫院第一。員基副院長、心臟科醫師張永明說,一旦發生過心肌梗塞,術後除了長期用藥控制,一定得定期回診、調整生活飲食等,減少二次梗塞、腦中風等風險。張永明說,心肌梗塞是死亡率高的疾病,治療一定要搶時間,員基心臟科的設備引進和總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相同,不僅有兩間心導管室,五名緊急心導管醫師輪值。一般醫學中心才會處理的緊急心肌梗塞葉克膜搶救也能做。通常病人到院前在救護車上的心電圖就已上傳到醫院,一到院就能掌握搶救先機,搶救得快,病人預後會更好。心肌梗塞病患年紀有下降趨勢,張永明說,最近曾在一周內收治兩名三、四十歲的心肌梗塞病患,到院時都已梗塞,必須做心導管放支架,問病患平常都沒感覺不適嗎?病患自己說還好,反而家人說患者最近會說胸口悶悶的,年輕族群可能自認年輕,想不到心血管早已出問題。張永明說,心肌梗塞病人術後一定要定期追蹤回診,持續吃抗血小板藥,不要心存僥倖,因為「再一次」有可能就再見了,二度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通常術後狀況會更差。
-
2021-10-28 癌症.卵巢.子宮
達文西微創手術切除肌瘤 幼教老師自然產喜獲女
41歲蕭小姐從事幼教工作,35歲時想懷第2胎但始終未有下文,檢查後發現有子宮肌瘤且位置影響受孕,需切後除才能增加受孕機會,嘉義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李中遠研究病例後,決定採達文西手術切除肌瘤並縫合子宮,術後懷孕39週順利生產,母女均安。李中遠與蕭小姐討論後,建議採單孔腹腔鏡加上1個輔助孔,執行達文西手術切除子宮肌瘤,術後病人腹部只有兩個微創傷口,比傳統手術4至5個傷口更少,且單孔較易取出肌瘤縮短手術時間,且單孔位於病患肚臍位置,術完成後腹部單孔傷口與肚臍合而為一,達到美觀的要求。李中遠表示,子宮肌瘤常見育齡婦女,症狀如經血過多、經痛等,除藥物治療外,目前醫界多使用子宮肌瘤切除手術。通常依大小、生長位置以及數目來決定以傳統開腹或者是腹腔鏡進行手術。目前外科手術已朝微創發展,腹腔鏡手術也應用在切除子宮肌瘤,其中仍有不少限制,可藉由達文西機器手臂解決,李中遠說達文西手術應用在內視鏡子宮肌瘤切除上最大的好處是「微創」,如同醫師親自縫合子宮傷口。李中遠解釋,一般女性切除子宮肌瘤多採剖腹,主要擔心傷口在自然產時,子宮收縮過程中有破裂風險,蕭小姐因為子宮肌瘤切除後採達文西機器手臂縫合,傷口有較佳的癒合及強度,待產過程仍適合陰道生產,免除病人剖腹生產的風險與不適。蕭小姐術後復原良好,半年後自然懷孕,於懷孕39週破水自然生產,出生女嬰體重3640公克,非常健康,他也感謝長庚醫院達文西團隊,精準掌控產程進展並隨時注意母女狀況,讓她可以平安生產。
-
2021-10-2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腰痛是腎臟病嗎?醫:不可大意 4種人最容易洗腎
腰痛起來時,除了閃到腰,許多人也會擔心是否是腎臟出問題,甚至擔心是否可能需要洗腎,不少人會前往腎臟科檢查。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醫師表示,雖然腰痛多與肌肉、骨骼等結構性原因有關,但若出現相關症狀還是得要留意腎臟疾病的可能。 腰痛3大類型。腎臟病少見,但不可大意! 顏宗海醫師表示,診間不乏腰痛前來腎臟科就診的民眾,不過多數檢查發現是和肌肉拉傷有關,也就是常聽到的閃到腰,又或者是骨骼的問題,如椎間盤突出。腰痛可分成三大類型,包括和骨骼、肌肉、神經有關的結構性疼痛;與發炎、疾病、免疫疾病有關的發炎性疼痛,例如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以及臟器性疼痛,包括了民眾常聽說、常會擔心的腎臟問題。當中以結構性和發炎性最為常見,臟器性雖然較為少見,但一樣不可大意。 腰痛是腎臟病嗎?醫:留意相關合併症狀。 腎盂腎炎:顏宗海醫師表示,腎臟疾病繁多,與腰痛有關的較常見包括了急性腎盂腎炎、腎結石、腎臟腫瘤等。主要和泌尿道感染有關,腎臟屬於上泌尿道,下泌尿道受到感染若嚴重,就會侵襲到腎臟,因此此問題也較常見出現在女性族群身上。也因泌尿道感染,患者常會出現發燒、噁心、想吐等症狀,更嚴重可能出現血尿。 腎結石:腎結石則好發於男性族群,主要和飲食習慣有關,因飲食不當、飲水不足等原因,使得礦物質結晶沉積在腎臟當中,久而久之形成結石,最常見的結石為草酸鈣結石,若結石卡住輸尿管會引起腎水腫,進而造成劇烈疼痛。腎結石主要症狀包括了排尿疼痛、尿量減少、血尿,若合併泌尿道感染也可能出現發燒、噁心、想吐等症狀。 腎臟癌:至於腎臟癌,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發生,不過通常較常出現在年長族群身上,致病的原因如多數癌症,與遺傳、菸酒、肥胖、疾病有關。因是癌症的關係,腎臟癌除了腰痛、血尿等泌尿道症狀之外,患者也容易出現常見與癌症有關的症狀,如體重不明下降、食慾不振、容易貧血等症狀,若轉移到他處,則也會出現相關症狀,如骨轉移出現骨痛。 顏宗海醫師提醒,雖然腰痛多與肌肉、骨骼有關,但若出現這些不尋常的症狀,萬不可輕忽認為只是閃到腰或其他問題,應盡早就醫檢查,以避免誤判而延誤就醫。 4種人最容易洗腎!早檢查、遵照醫囑最重要 說到腎臟疾病,不論是因為腰痛而懷疑,又或者已經過檢查確診,民眾往往最擔心的就是洗腎。對此顏宗海醫師表示,上述3種與腰痛有關的腎臟疾病,僅有嚴重的腎結石所造成的雙側腎水腫才有可能進入到洗腎這個階段。常見引起洗腎的原因並不會造成腰痛,根據衛生主管機管統計資料相關病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腎絲球腎炎、多囊性腎臟病等疾病,其中又以糖尿病最為大宗。 顏宗海醫師表示,這些疾病雖有所不同,但會走到洗腎都有個共通點,就是未妥善治療或控制原有的疾病。例如許多民眾日常出現疼痛就吃止痛藥而不就醫治療,又或者就醫治療後因各種聽來的迷思而不吃藥、自行停藥,包括認為吃藥傷身體、吃久了變藥罐子、藥吃多了會傷腎,或是聽信各種來路不明的偏方、親朋好友介紹的民俗療法,這些都可能導致延誤治療、疾病不受控制、惡化等,最終導致洗腎,舉例來說,這些情況就常見出現在糖尿病患者身上。 提醒民眾,不論是否發現的症狀為腰痛,任何疾病都應盡早檢查找出原因,找出原因後也要確實的接受治療,以避免惡化或出現合併症。 《延伸閱讀》 .睡覺躺平會背痛,側躺就沒事?醫指常見2原因,4招有助改善! .為什麼會腰痛?一張圖看懂!醫:6情況早就醫,七成易復發。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27 新聞.元氣新聞
癌症基因資料庫無法取得原始資料?醫師指取決於用途
台灣推動個人化精準醫療,由衛福部、國衛院、羅氏藥廠合推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10月18日正式啟動,預計與台大醫院、台大癌醫、林口長庚、基隆長庚、台中榮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台北慈濟醫院、義大醫院共九醫院配合,提供2000例癌患者全方位基因檢測及量身訂做標靶用藥,價值逾2億元。但CTWANT報導,此合作計畫內情不單純,羅氏藥廠所提供的基因檢測資料並非基因原始資料,而是經過整理的數據,對台灣後續基因藥物、細胞治療等研究價值有限。參與該合作案的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說,該案主要是用在癌症患者治療方面,日前才完成簽約,將透過檢測分析癌症患者的癌細胞基因有無異常或突變,以作為用藥、評估預後等參考依據。王正旭指出,許多癌症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後,可能出現癌細胞基因突變或產生抗藥性,若經癌細胞基因分析可能會發現,癌細胞抗藥性的基因變化,或經過基因重組可能研發出的相對應藥物,這些原始資料理應送回原單位及醫院,這對臨床治療是重要的,也是精準治療的重要精神。王正旭說,該計畫均由參與醫院內的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並都有充分討論,要提供哪些資料應也有被確認,但詳細提供哪些資料,還必須查看合約情形,而這次基因檢測完成後,將牽涉到美國羅氏、德國默克、日本中外製藥共3家藥廠的提供治療藥物情形,因此檢測資訊勢必需要共享。王正旭表示,該院將收案肺癌、食道癌、胃癌、膽囊癌、膽管癌、肝癌等患者,但這些患者須經標準治療無效後,且病情仍持續惡化,經患者同意進行基因檢測後,尋求其他可能的藥物治療。王正旭說,外界質疑國際藥廠不提供原始資料,原因是現在許多研究為跨國性、全球性,並均為具豐富資源、經驗、實力的國際藥廠主導;就台灣來說,也有許多業者也想要介入癌症新藥或基因檢測試劑研發,但政府要求相關研究檢體要送到可以進行完整分析的業者,國內相關人士可能擔心對方不願提供原始資料,但這屬雙方誠信原則,一切就是回歸合約內容。專長基因篩檢及分子生物學的開業醫師曾嶔元說,相關藥廠未提供基因檢測結果的原始資料給予國內相關單位,或是相關基因檢測原始資料未留在國內,這取決於國內各單位與國外藥廠簽署案件,是為研究用途或臨床治療而有所不同。曾嶔元指出,若為臨床治療患者,藥廠可以提供修正後的檢測資料,讓醫師在臨床治療時有好的參考數據,是不需要提供基因檢測的原始資料,因基因檢測須在國外進行分析,相關資料就不需留在國內。但若是研究用途,藥廠所提供的基因檢測資料就應有原始數據資料,基因檢測原始資料須留在國內,以用於往後疾病治療、新藥研發等。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說,羅氏等藥廠須提供何種資料,他並不清楚,但就以往與國際藥廠合作經驗,對方常不願提供原始分析數據,這已是長久以來的情形,很多藥廠不願意提供,是為進行大數據分析,以利後續新藥研發;至於,這次藥廠要提供何種數據資料,參與合作的藥廠應說明清楚。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WHO啟動疫苗試驗高端入選 專家樂見:走向國際一大步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哥倫比亞、馬利與菲律賓衛生部啟動「團體試驗疫苗」計畫,台灣國產高端疫苗成為首波入選候選疫苗名單。專家認為,高端本身就是好的疫苗,先前因資本不足、台灣無疫情、跨國試驗碰外交問題等,先前有不少困境,如今WHO願協助,算是高端很好的出路,十分樂見。WHO與哥倫比亞、馬利與菲律賓衛生部啟動「團體試驗疫苗」計畫,由科學家及專家組成小組,選擇有效且安全疫苗,快速評估候補疫苗,目前已開始招募志願者參與試驗,且已審查20支疫苗,首波入選的2種疫苗正在接受團體試驗,其中一種就是台灣的高端疫苗。台灣疫苗協會推動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高端本身就是好的疫苗,早晚會獲得國際認證,先前做臨床試驗碰到困境,包括資本額不足、國內無疫情、國外臨床試驗碰外交問題等原因,導致高端難以往前邁進。黃玉成表示,高端屬於傳統次單位蛋白疫苗,研發速度本來就比較慢,不像病毒載體、mRNA疫苗,可以在兩三週內做出來,蛋白質疫苗需花半年準備。世界上除了Novavax以外,高端是第一個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的次單位蛋白疫苗,研發速度已算快。另外,黃玉成也提到,研發疫苗不論研發、資金都缺一不可,高端公司僅一百人,要做研發本身就不容易,中央挹注高端經費一億元,相較美國補助Novavax十六億美金,幾乎難以比擬。台灣用小資本額還可以做到這種局面,真的要珍惜。黃玉成表示,臨床試驗動輒萬人起跳,起初AZ疫苗在英國做臨床試驗時,數據結果並不是太好,後來AZ到美國啟動3萬人臨床試驗才算完整。台灣到今年初確診僅幾百人,高端很難在台灣做傳統第三期臨床試驗,如今WHO出面協助,對高端是很好的出路,相當樂見。我國食藥署先前通過高端EUA,採用免疫橋接方式,比較高端與AZ疫苗施打後產生中和抗體數據。雖當時看來是「全球首創」,如今歐盟也同意此做法,準備給予認證。黃玉成表示,近期有法國疫苗廠研發滅活病毒,採免疫橋接方式與AZ做試驗,相較之下,疫苗製程難度,高端的次單位蛋白疫苗較滅活病毒難研發,可見我國給予EUA過程仍然嚴謹。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則興奮在臉書表示「恭喜恭喜!高端疫苗的國際認證走出一大步!希望能做出很不錯的保護力!」。他說,「就是連醫師之前還不敢大聲說的,WHO贊助去哥倫比亞做傳統三期的那件事。現在確認了!高端Medigen的次單位蛋白疫苗是其中之一。另外一支疫苗是Inovio的DNA疫苗」,他也興奮直呼「恭喜恭喜!高端疫苗的國際認證走出一大步!希望能做出很不錯的保護力!」
-
2021-10-2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骨折一旦發生便不可逆 專科醫教3招解除骨鬆風險
骨鬆骨折好危險!髖骨骨折死亡率高! 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第四名,其中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據統計顯示,65歲以上老人約有30%至50%曾在一年內發生過跌倒事件,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老人曾在家中跌倒,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嚴重可能造成生活品質降低與失能臥床風險等,死亡率更高達約22%,提醒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做好日常防護,才能有效降低骨鬆骨折風險。 跌倒骨折竟是骨鬆?停經後婦女務必提高警覺! 骨質疏鬆為骨量減少或骨密度下降,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導致骨骼脆弱,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急速降低,骨質流失速度將迅速增加。因為骨鬆導致的骨折,有6%民眾會發生髖關節骨折,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內女性死亡率達15%,男性死亡率高達20%,且存活的病患中三分之一從此失去自理生活能力,需要他人照顧。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黃駿豐主任表示,台灣每三位50歲以上女性中,就有一位罹患骨鬆,且有二分之一的機率發生骨折情況,國人雖然對骨鬆普遍認知度高,但對嚴重骨折風險卻無警覺,導致許多民眾直到意外跌倒而骨折就醫,才發現已罹患骨鬆。 定期檢查骨密度 及早發現、持續治療防骨折 骨鬆患者相較於一般民眾,更容易發生骨折,若能及早發現、持續治療,骨折機率將大幅下降,一旦自行停藥,骨折機率甚至會比治療之前還要更高。除了留意自己有沒有駝背、變矮或下背疼痛等症狀,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至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藉由DXA骨密度檢測(雙能量放射線吸收測量法)確認自己的骨密度,以利及早發現骨鬆及早治療。 骨鬆的治療有多種選擇,主要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作用,傳統治療骨鬆藥物多為單一作用,目前已有同時可對抗骨質流失、促進骨質生成的雙機轉藥物,可為罹患嚴重骨鬆,與因骨鬆骨折住院、希望降低再次骨折風險的患者,提供另一種積極的治療選擇。 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黃兆山醫師提醒,骨鬆患者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若因疫情中斷治療,將會導致嚴重後果,目前疫情趨緩,使用骨鬆藥物的患者應繼續接受持續治療,保持無發生骨折對於骨鬆相當重要。有部分的藥物延遲會造成骨質流失、骨折風險增加風險,建議與醫師討論回診時間,或透過視訊門診方式開立藥物,遵循醫囑積極配合治療。另外,進出醫院時務必做好防疫措施,只要有穩定且長期的治療,都可以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預防未來骨折情況的發生。 「防意外、防跌倒、防骨折」解除骨鬆風險! 骨折一旦發生便不可逆,民眾可利用骨鬆三級警戒自我照護,進行生活調整: 一級警戒:自我照護防骨折 保密防跌不骨折,注意日常環境需視野良好且確保行經路徑以避免跌倒,除多曬太陽增加體內維生素D轉化,也可搭配適當阻力運動促進骨質生成。 二級警戒:遵從醫囑防停藥 骨鬆患者若自行中斷用藥將導致骨質流失,並提升骨折風險。建議已接受治療患者,聽從醫囑定期回診並持續用藥,以防自行停藥後病情惡化。 三級警戒:骨折發生防失能 骨鬆患者容易併發脊椎壓迫性或髖部骨折,導致不良於行,20%的髖部骨折患者將在一年內死亡,若出現劇痛或骨折狀況,應立即就醫。 《延伸閱讀》 .骨鬆染疫重症、死亡風險高?打疫苗有副作用嗎?要注意什麼? .慎防「髖關節骨折」突襲!醫:前3年致死率達50%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24 養生.聰明飲食
除了熱量什麼都吃不到 營養師建議吃泡麵把握3原則
五月中旬疫情爆發,全台量販店泡麵瞬間被一掃而空,每家每戶囤積各式各樣泡麵。但隨著疫情趨緩,有不少網友笑稱,搶到的滿滿泡麵,恐怕到明年都吃不完。營養師提醒,泡麵並非十惡不赦,可在緊急時刻補充熱量,但泡麵除了熱量,幾乎沒有營養素。以營養角度來看,不建議常吃泡麵,若一定要吃,建議把握三原則,加蔬菜、加半包醬、不喝湯,降低身體負擔。蔬菜包脫水蔬菜份量極少,僅剩些微纖維,完全沒有營養價值。北醫附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泡麵幾乎沒有營養,除了熱量什麼都吃不到。有些人認為乾燥蔬菜等同蔬菜,蘇秀悅強調「根本吃不到蔬菜該有的營養素」,生鮮蔬菜具有纖維、礦物質、維生素,但脫水後的乾燥蔬菜營養素、礦物質流失,僅剩些微纖維,但泡麵裡乾燥蔬菜的量僅一個小指頭大小,就算吃到,攝取的纖維也極度不足。粉末包鹽、味精、香料,各種風味多利用添加物達到理想口感。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林詩紜表示,泡麵乾燥粉末包的成分除了鹽、味精,還有不同的添加物,如牛肉麵風味的泡麵,調味粉末不太可能是熬煮牛肉後濃縮製成,而是利用添加物達到理想口味。常見的添加物如香料、色素、糊精、磷酸類添加物、嘌呤核苷磷酸二鈉、著色劑、抽取精粉等,可達到鮮味,也讓湯頭顏色誘人。油包多含飽和脂肪,威脅心血管健康;香精、乳化劑影響肝腎功能。泡麵的油包常使用沙拉油、棕櫚油、食用香精、抗氧化劑、乳化劑、阿拉伯膠等。蘇秀悅表示,不論沙拉油或植物油,主要希望使產品穩定性增加,這類油脂雖然沒有反式脂肪酸,但有飽和脂肪酸,容易增加膽固醇,威脅血管健康;香精、乳化劑等,對於肝腎功能多少都有負擔。吃前看標示一碗泡麵 吃掉一天鈉含量根據市售泡麵營養標示,一碗泡麵的鈉含量從1100毫克到2300毫克不等。蘇秀悅表示,「太高了」,目前成人每天攝取鈉含量應低於2400毫克,等於6公克的鹽,吃完一碗泡麵等於把一整天的鈉都吃了。她建議,吃泡麵時,油包與調味粉末只加一半,且「千萬不要喝湯」,如此才能把鈉含量攝取降至一餐平均攝取量。近年流行乾拌麵,林詩紜也建議把醬料包減半使用,畢竟乾拌麵沾醬料,是「每一條麵」都裹著滿滿的油與鹽,相較於泡麵,吃進肚裡的量更多。林詩紜表示,如果不習慣原本的味道改變,可以適度加上檸檬汁、義大利香料等,增加香氣又減鈉,但千萬不要再加鹽。同時也建議加一些蔬菜、蛋,添加營養,但不建議添加額外的加工食品,如貢丸等,以達均衡飲食。總量未減少添加物種類多 並無法分散風險大陸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曾提出,泡麵添加物種類愈多,反而每一種用量較少,分散風險,不至於過量食用,因此建議民眾選擇泡麵時,應選添加物最多的。但這樣的說法,國內專家並不贊同。林詩紜表示,不只泡麵,加工食品都含添加物,有些添加物過量食用已被證實影響神經或發育,如小朋友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症狀。對於一般人,攝取過多添加物會增加肝臟、腎臟負擔。建議添加物攝取愈少愈好,平時盡可能多吃「原形食物」。
-
2021-10-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憂副作用「被車輾過」 醫:沒這麼恐怖 發燒機率多5%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釋出利多,將開放部分民眾於第13輪AZ可混打mRNA疫苗。開放混打在即,有人馬上取消第二劑AZ預約,有人則擔心混打會出現「被車輾過」副作用,躊躇不定。醫師指出,混打保護力較強,第一劑與第二劑間隔接種時間未滿,可以等等看混打,但不建議第一劑接種超過12周者繼續等下去。且混打的副作用也沒有這麼可怕,比兩劑都打AZ,多出5%發燒機率。混打會吃副作用全餐?台大醫:僅發燒機率多5%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混打沒有這麼可怕,如果混打會威脅生命,全世界混打的人恐怕都已經奄奄一息。施打每一款疫苗都會有副作用,別以為第二劑打AZ疫苗沒有副作用,仍會出現發燒、頭痛、畏寒、發冷等情況,同理,接種BNT也會有類似的副作用發生。黃立民表示,打過新冠疫苗的民眾,會分享接種第一劑與第二劑的心得,往往會得到打AZ第一劑、mRNA疫苗第二劑時副作用比較強,導致民眾在考慮要不要混打時,就把兩者的經驗混在一起考慮,甚至「超譯」認為混打很恐怖,會威脅生命。他再次強調「沒這回事」。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接種第一劑AZ發燒者約有40%,但接種第二劑發燒狀況變少。混打AZ+mRNA的受試者反應發燒、冷顫、肌肉痠痛、頭痛、虛弱等副作用是高於兩劑都接種AZ疫苗者。黃立民表示,其實混打與兩劑都打AZ,唯一差別是發燒的機率多出5%,也因為發燒機率變高,其餘副作用的感受度也會提升。混打可提升保護力 需注意疫苗不良反應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也表示,無論是混打或是兩劑都接種AZ,都會產生副作用,但很多人會把副作用當作「疫苗不良反應」。他解釋,所謂的不良反應,像是AZ會有一定的機率出現血栓、mRNA疫苗會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如果第一劑接種AZ者,決定第二劑要接種mRNA疫苗,應該要注意接種後,有沒有出現胸痛、心悸、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以及暈厥等症狀,一旦出現應立即就醫。根據瑞典近期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混打新冠疫苗保護力研究。AZ+AZ保護力50%、AZ+BNT為67%、BNT+BNT為78%、AZ+莫德納79%、莫德納+莫德納為87%。邱政洵表示,這是瑞典於真實世界統計出的保護力結果,說明混打可提高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的能力。他建議,如果現在尚未滿要施打第二劑者,可以等等看混打,如果時間已經超過8到12周,建議排到就馬上接種,否則時間拉長疫苗免疫效果恐會降低。他舉例,目前新加坡以及以色列,都是非常前期就開始接種新冠疫苗的國家,接種率極高,後續準備開放後,卻又面臨疫情捲土重來,顯示疫苗完整接種後,保護力是會消退的,也呼籲民眾盡速完成兩劑接種,後續再由政府評估,是否要再加打第三劑。另外,如果第一劑接種AZ疫苗後,出現非常嚴重過敏反應,就必須要換另外一個廠牌接種,勢必得混打。邱政洵表示,理解疫苗副作用可以幫助度過不舒服感,不要因為害怕副作用而不打疫苗,疫情之下仍建議完整接種疫苗。各類疫苗常見副作用● AZ疫苗:1.注射部位疼痛 54.2%2.疲倦 53.1%3.頭痛 52.6%4.肌肉痛 44.0%5.畏寒 31.9%6.關節痛 26.4%7.發燒(>38度) 7.9%● BNT疫苗:16歲以上青少年或成人1.注射部位疼痛 84.1%2.疲倦 62.9%3.頭痛 55.1%4.肌肉痛 38.3%5.畏寒 31.9%6.關節痛 23.6%7.發燒(>38度) 14.2%12歲到15歲青少年1.注射部位疼痛 90.5%2.疲倦 77.5%3.頭痛 75.5%4.肌肉痛 42.2%5.畏寒 49.2%6.關節痛 20.2%7.發燒(>38度) 24.3%● 莫德納疫苗:1.注射部位疼痛 92.0%2.疲倦 70.0%3.頭痛 64.7%4.肌肉痛 61.5%5.關節痛 46.4%6.畏寒 45.4%7.發燒(>38度) 15.5%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 製表/陳雨鑫聯合報
-
2021-10-18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精準醫療 國衛院推整合平台打世界盃
癌症邁向個人化精準醫療是現今潮流,但是要做到「精準」,背後需要龐大的資料庫。因此衛福部、國衛院和羅氏藥廠合作,共同執行「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為人體生物資料庫和精準醫療結合的第一個示範計畫,第一階段將有包括台大醫院、台大癌醫、台中榮總等九家醫院針對六種癌別進行收案。國衛院長梁賡義表示,未來也會推動到其他癌別,盼有更多醫院和藥廠共同加入計畫,「一起打世界盃」。癌症治療的標靶治療藥物,若能透過全方位的基因檢測,就能找出最適合藥物。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出席計畫啟動儀式時表示,80年代時做胃癌和肺癌病例對照研究,當時在台大、榮總、國泰、馬偕等醫院收案很辛苦,當時國家若有好的資料庫,就不用一一收病例對照組。這次國衛院推動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計畫則與藥廠和醫院合作,由羅氏藥廠提供原先的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BCT)全方位基因檢測2000例,並由羅氏與台灣默克集團與台灣中外製藥組成共同聯盟,依基因檢測結果,提供最適合的癌症標靶用藥給參與此計畫的病患。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表示,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於2019年啟動建置,已成功邀請30家人體生物資料庫加入,收案個數達51.1萬人。而原本單純研究性質的人體生物資料庫,將朝三大方向推動整合平台,包括單一窗口、所有參與平台院所的檢體等資訊統一格式化、給予適合標拔藥物的加值服務,以加快建立真實世界醫療大數據,未來可應用於藥品查驗登記、核准開發上市或變更適應症。示範計畫第一階包括台大醫院、台大癌醫中心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基隆長庚醫院、台北慈濟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義大醫院等九家醫院,針對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膽囊癌、胃癌、肝外膽管癌、胰臟癌等六種癌症病患,於10月進行收案。參與計畫的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COVID-19(新冠肺炎)終究會過去,但癌症的病人終究需要處理。個人化醫療並非新觀念,但過去會失敗是因為不夠精準,在全基因體時代,將有更好的方法對病人做更好的分析。他更表示,防疫期間台灣組成防疫國家隊,在精準醫療上,各醫院更應攜手組成國家隊參與計畫,透過計畫累積的數據,不只對台灣的病人,更能對全世界有相同問題的病人給予更好的治療,「不只打台灣盃、更要打世界盃」。
-
2021-10-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AZ+莫德納優於AZ+AZ 指揮中心:會因應資料做政策調整
國內現有新冠疫苗廠牌,包括AZ、莫德納、BNT及高端,目前多以同廠牌施打二劑疫苗,有民眾反映,施打第一劑AZ疫苗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第二劑是否可以混打其他疫苗?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若有通報不良事件,可依照醫師指示下,混打其他廠牌疫苗。莊人祥表示,針對混打計畫,有發文給各醫療院所,目前第一類人員可混打AZ與mRNA疫苗(限莫德納)。若民眾打了某一廠牌疫苗,過敏或嚴重副作用,可請醫師寫診斷證明,或通報不良事件,取得過敏或不良事件通報後赴指定醫療院所,在醫師指示下,可以混打其他品牌疫苗。目前BNT疫苗到貨充足,是否可以混打AZ?莊人祥說,針對混打部分,包括其他國家研究、以及我國自行研究,目前都在進行中,第一類醫療人員可以混打AZ+mRNA疫苗。至於國內現有疫苗用途,AZ、莫德納先以第二劑施打、BNT以第一劑為主,等後續疫苗供後穩定後,才會考慮AZ混打BNT情況。國內混打實驗計畫,包含台大醫院、長庚醫院等持續研究中,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台大醫院「AZ–莫德納」混打實驗已有初步結果,比二劑AZ疫苗佳,且與AZ混BNT疫苗相當。外界關心,何時會公布混打計劃,以及擴大AZ混打莫德納?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數據資料等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來再說明,目前並沒有完整結果,他不便針對初級資料說明,會因應資料做後續混打政策調整。
-
2021-10-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大「AZ+莫德納」混打進展最快? 長庚10月底也有結果
國內混打實驗計畫,包含台大醫院、長庚醫院等,也持續進行混打研究中,台大醫院表示「AZ–莫德納」混打實驗已有初步結果,比二劑AZ疫苗佳,且與AZ混BNT疫苗相當。然而國內早已開放醫護人員進行「AZ–莫德納」混打,長庚醫院收案700名醫護進行抗體追蹤及觀察,可望在10月底公布結果。另外疾管署委託在北中、南、區院所進行混打計畫,加上國內BNT疫苗到貨,未來各醫院是否還有進一步考慮可在二劑混打BNT,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北部已收案完成,中南區仍在收案中,該計畫會陸續追蹤抗體維持狀況供政策參考,並不會因結果出爐就開放國內混打BNT疫苗。李秉穎表示,疾管署委託北區院所的台大醫院主持「AZ–莫德納」、「AZ–輝瑞」、「高端–輝瑞」、「高端–高端」混打後抗體追蹤計畫,每案預計收到200多人,從收案到觀察至少有一年半期觀測,但關於台大醫院自行主持的混打實驗,不清楚目前進度是否為進展最快。但他指出,若台大醫院初步表示,已完成「AZ+莫德納」混打數據屬實,其保護力跟國際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較「AZ–AZ」效果佳,而與「AZ–BNT」效果相當,也僅代表國內做出來的結果,都與國際數據吻合。中區院所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進行主持,中國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目前仍在收案中,但認為在國外已有混打及抗體效價的實驗成果,且施打對象涵蓋不同人種,數據完整,台灣卻要再自行針對EUA疫苗進行混打抗體追蹤,該計畫意義不大且勞民傷財,若要針對高端疫苗等國產疫苗進行實驗,那應該由高端自行主持。長庚醫院也有兩組混打研究正在進行,林口長庚醫院分子感染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兒童感染科醫師陳志榮指出,其中一項臨床試驗是比較「AZ–AZ」、「AZ–高端」等效價進行追蹤,第二劑疫苗隨機分配,共收案100人,已經收案完成,預計下個月有結果。另外一項則是觀察性研究,是根據長庚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AZ–AZ」、「AZ–莫德納」、「莫德納–莫德納」進行抗體追蹤,總計已收案700多人,預計10月底就會有結果。未來針對是否會針對BNT進行混打計畫收案及追蹤抗體追蹤,他認為醫護人員多已施打完一劑疫苗,第一劑打BNT疫苗可能性不大,未來可針對院外一般民眾進行收案,若有施打BNT疫苗者欲知道自己抗體狀況也能至醫院追蹤。
-
2021-10-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抗菌洗手乳能「抗菌」?賣場買回的東西先噴酒精?顏宗海破解防疫錯誤觀念
防疫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日常生活毒害卻仍無所不在。udn × 「元氣網粉絲團」今(13日)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教大家如何輕鬆防疫、避免各種生活用品毒害的方法。顏宗海首先談到自身防疫方法,他說最好的方式仍是老生常談的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而市面上琳瑯滿目各種品牌的抗菌洗手乳、消毒產品等,是否真有助於「抗菌」?顏宗海指出,洗手就用肥皂、清水洗最好,若在外面沒水可洗的地方則用75%的酒精代替。抗菌洗手乳、消毒產品、乾洗手可能含有其他添加物及芳香劑等,都沒有用清水及酒精來得好。此外,疫情期間許多人買東西回家後,會先用酒精噴一下東西的外包裝,顏宗海表示不必要,酒精噴手即可,不需噴物品及食品。國內外專家都指出,新冠病毒主要還是存活在有生命的生物體上,它不會通過食物傳播;國外還有研究報告指出病毒會在外科口罩存活7天,但顏宗海強調,這個病毒量很低,且停留不代表會傳染,大家大可不必過度擔心。也有很多人會用次氯酸水、漂白水(次氯酸鈉)來消毒,顏宗海表示,這二樣僅用於環境消毒,並且因其對皮膚具有刺激性,所以次氯酸水、漂白水擦過後,需再用清水擦過一次。另一重點則是一定要稀釋後再使用,一般家庭用濃度約1:500(PPM),而若是家裡有自主健康管理者、確診患者或醫院使用,濃度則會加倍。並記得使用時最好穿長袖、戴口罩、戴護目鏡、保持環境通風,以策安全。顏宗海說,急診室也常見有人擔心使用一種消毒產品力道不夠,於是用漂白水加鹽酸,結果產生氯氣,引起呼吸困難送急診。因此顏宗海說,清潔消毒把握一個原則,即一次用一種即可,用多種效果不會比較好,反而可能傷身。
-
2021-10-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超商即食品整個進微波OK嗎?各種塑膠製品怎麼用才安全?顏宗海教遠離生活毒害
現代人外食比例多,不管內用或外帶,都很常使用到免洗餐具、碗盤等,日常生活也很常用到塑膠物品,使用這些東西到底有沒有問題呢?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簡單來說,塑膠製品使用上先記住二個大原則:不是所有塑膠製品都有塑化劑,但所有塑膠材質都不進微波爐加熱。顏宗海表示,塑膠製品有1~7號,並不是每種都有塑化劑,只有3號PVC有。5號PP聚丙烯相對較安全,耐高溫可到120-130度,但PP也不適合進微波爐。家庭最常用到的塑膠製品就是保鮮膜,例如晚上剩菜剩飯會先用保鮮膜包好再放進冰箱,或是有些人會用美耐皿的器具盛裝,顏宗海提醒,隔天要再拿出來加熱食用時,一定要記得把美耐皿器具換成瓷碗或玻璃琬,否則美耐皿加熱會釋出三聚氰胺;保鮮膜更要記得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另外現在許多人都會買超商微波即食品,雖然超商的微波加熱,使用的材質及微波時間都經過計算,但顏宗海仍建議,不管它是使用PVC、PE等哪種塑膠包材,其實還是要把外包裝拿掉再放進微波爐加熱較安全。6號(聚苯乙烯)也是不耐高溫,6號最常見的製品就是保麗龍,目前保麗龍大家已較少使用,但仍有少數泡麵是保麗龍碗,應盡量避免選購。美耐皿同樣不耐高溫,他提醒愛吃鍋的人,不要用美耐皿的筷子下熱騰騰的火鍋湯裡夾食物。也同上所述原則,所有的塑膠容器都不耐高溫,要耐高溫就要選用不鏽鋼、玻璃、瓷器等材質較好。但瓷器就要注意有顏色的圖樣在外面,才不會把重金屬吃下肚。1號PET最常見的則是瓶裝水。許多人會把瓶裝水放車內,顏宗海說,PET也是不耐高溫,因此不適合放在有時溫度會過高的車內。而雖然PET不會溶出塑化劑,但卻可能有其他物質,如國外曾驗出瓶裝水含有微量銻。最安全也最環保的做法,就是自己帶保溫杯。因此有些人可能會從家裡裝熱咖啡到公司喝,但又有人說,保溫杯不適合裝咖啡、奶茶等飲料,到底怎麼做才好?顏宗海說,其實都可以裝,重點是應盡快喝完。醫學上有個名詞叫「危險溫度」,因此不是不能用保溫杯裝熱咖啡熱奶茶,問題在於存放時間與溫度,放太久保溫杯內溫度下降至7-60度的危險溫度,就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熟食便當同樣要盡快吃完不宜久放,以避免食物中毒。至於保溫杯的清洗,不鏽鋼的內膽建議用海綿清洗即可,避免用鋒利的刷子刷洗,也不要太用力刷,若把塗層破壞掉,恐會有金屬釋出。不鏽鋼理論上應不會生鏽,若生鏽應馬上汰換。還有許多人愛用科技海綿刷洗保溫瓶、杯子等,顏宗海指出,科技海綿環境用可,不要用來洗碗筷、杯子等食用餐具。蔬果的清水只建議用流動清水洗,,不需用任何其他如蔬果清潔液、洗米水、麵粉、太白粉等清洗。他說蔬果清潔液可能可以把很蔬果洗的很乾淨,但若沒沖乾淨反而會將清潔液吃下肚。顏宗海最後分享自己的排毒養生法,他指出他的養生法很簡單,就是不菸不酒、均衡飲食、少油少鹽、低普林、避高溫,這些大原則就能創造健康生活。
-
2021-10-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女清潔隊員注射AZ後不適 住院3個月後不治
基隆市政府清潔隊吳姓女清潔隊員,7月注射AZ疫苗後出現發燒、身體不適狀況,先後到兩家醫院住治療共3個多月,10日病情惡化不治,家屬認為因打疫苗造成。衛生局已向CDC通報不良反應,是否因施打疫苗導致死亡,有待中央認定, 衛生局清查相關病史協助釐清。環保局長賴煥紘今晚表示,吳姓女清潔隊員去年考上清潔隊員,因為打疫苗後出現身體不適後就醫治療,就醫後病情反覆,甚至曾有休克情況,衛生局一開始就已有通報不良反應事件,日前不治。環保局目前正協助相闗撫卹,相關藥物救劑則由衛生局協助,市府盡全力來幫忙。據指出,吳女7月打AZ疫苗後,因身體不適有發燒等不良反應,在基隆長庚醫院住院1個月,又轉到台北內湖三總治療2個月後,10月10日死亡。家屬認為打疫苗後才造成身體不適,施打前身體狀況都很正常。衛生局疾病管制科表示,吳女注射後出現不適症狀,一直都有住院治療,衛生局已向CDC通報不良疫苗注射反應,是否因施打疫苗有待中央認定, 衛生局清查相關病史釐清
-
2021-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從接送到接種 院所揮汗全程低溫呵護
醫療院所是絕大多數COVID-19疫苗配送的終點站,疫苗像黃金又像VIP,到貨時間飄忽不定,藥師或護理師常常等疫苗到半夜,擔心開天窗,大熱天裡悉心呵護疫苗溫控品管,確保每一針能如期、如質接種到民眾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對於降低重症與死亡率、恢復正常生活的成效有目共睹,全球各國力拚疫苗涵蓋率,台灣在9月底接種破千萬劑,疫苗涵蓋率 逼近6成,並以10月底達到7成為目標,正在締造台灣公共衛生史上最大規模的全民預防接種。其中,亞東醫院就施打了超過25萬劑,在亮眼成績的背後,有一群藥師、護理師團隊在日常工作之餘,犧牲休假和下班時間,揮汗加班,忙著運送、把關疫苗品質。「還記得拿到第一批COVID-19疫苗的時候,手上拿著的彷彿是黃金。」亞東醫院藥品調劑科主任江宏彬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笑說。江宏彬就像亞東醫院的疫苗保母,有多達9成的疫苗是他親自開車接送,另有1成是直接由中央配送至醫院,但每一瓶疫苗都得經他確認溫度、批號,層層把關,才能施打到民眾體內。「溫度」是疫苗管理中最重要的環節,江宏彬說,為確保疫苗在運送過程中維持低溫、避免碰撞,領疫苗時總得確認冷凍監視片裡的「凍球」是否破掉,並放進鋪有厚厚泡棉的保麗龍箱,運抵醫院後再輕手輕腳放進專用冰箱,註記疫苗廠牌及批號,以防疫苗發生安全問題時,能第一時間掌握哪些人打到有疑慮的疫苗。亞東醫院疫苗接種量相當大,還得支援大型接種站,有時短短一天接種超過1萬劑,為了確保疫苗供應不間斷,5月開始大量接種疫苗以來,江宏彬幾乎「隨扣隨到」,時刻待命領疫苗。有時候一早收到衛生局通知、下午就趕去領,不分平假日,除了領疫苗,還得領疫苗接種記錄卡、針具等,每次都是滿滿一整車,甚至得跑3、4趟才能載完。江宏彬回憶,有幾次因班機延誤,隔天要打的疫苗直到前一晚都沒到貨,他只好整晚在醫院癡癡地等,直到接近半夜終於領到疫苗,這才鬆口氣。類似的驚嚇經驗不只發生在亞東醫院,台北長庚藥劑組組長黃竹君也記憶猶新,她說,上半年數度因疫苗延誤送貨,隔天接種差點開天窗。她曾經埋怨衛生局太晚送疫苗,一問之下才發現,衛生局幾乎天天在包貨、送疫苗,經常忙到半夜2時才開始有人下班,感嘆「大家真的都很辛苦」。黃竹君說,正因疫苗每一支都彌足珍貴,長庚醫院收到疫苗後會逐支疫苗貼上QRCode,註記每支疫苗何時開瓶、使用在誰身上,並且替不同廠牌疫苗準備專屬的房間,每天盤點數量,笑稱「就像照顧VIP一樣」。到了離島、偏鄉,在人力吃緊的狀況下,衛生所主任只好校長兼撞鐘,樣樣親力親為。阿里山衛生所主任張泰昇說,他們每週都會帶著冰桶,開1個多小時的車下山領疫苗,為了避免車程顛簸不慎打破疫苗,放疫苗的冰桶都有自己專屬的位置,特別固定好。到了連江縣離島,疫苗得搭船從南竿送往馬祖的四鄉五島,北竿衛生所主任陳行鑫說,每當疫苗運抵,他們都會帶著保冷裝置到碼頭領疫苗,所幸COVID-19疫苗解凍後都能在攝氏2到8度保存一段時間,保存上不算太麻煩。
-
2021-10-12 新聞.活動快訊
元氣網明日直播/腎臟名醫顏宗海 教你遠離生活毒害
防疫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勤洗手、戴口罩外,其實,生活毒害幾乎無所不在。毒物專家、腎臟科名醫顏宗海指出,不少化學物質存在於生活中,例如清潔用品、洗碗精、塑化劑等,外帶餐點使用免洗或塑膠餐具盛裝熱食有食安問題,一旦添加化學物質用品使用過量,就容易危害身體健康,必須慎防。明(13)日中午12時30分,udn × 「元氣網粉絲團」將共同進行直播,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教大家如何輕鬆防疫、避免各種生活用品毒害的方法。歡迎讀者及網友至元氣網粉團線上踴躍留言提問,顏醫師將會有最詳細的解答。
-
2021-10-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完疫苗常見7大皮膚症狀 皮膚科醫籲一情況速就醫
新冠疫苗施打日漸普及,除了較為常見的注射點疼痛、頭痛、發燒等副作用外,民眾也陸續發現皮膚上出現紅疹、腫脹等皮膚過敏反應。 出現這樣的情況讓許多人不免緊張,對此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昭瑜醫師在社群分享,此情況多屬正常現象,但也有需要多加留意的情況,並教大家如何分辨及改善症狀。 打完疫苗皮膚紅、腫、癢?醫指常見7皮膚症狀! 黃昭瑜醫師表示,新冠疫苗反應可分成「急性過敏反應」及「延遲性反應」兩種,急性過敏反應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包括氣喘、腫脹、昏厥等,建議施打疫苗後觀察30分鐘,因此打完疫苗都要求在施打地點觀察15分鐘,並建議返程途中持續觀察。 延遲性反應如本次討論的皮膚過敏反應,往往較晚發生,患者可能在隔日後才陸續出現,包括了局部注射反應、延遲性手臂腫脹,又稱新冠手臂(Covid arm),以及蕁麻疹、麻疹樣、紅斑性之痛症、注射填充物紅腫、皮下廣泛小出血點等。 前6種情況屬於輕微、正常的延遲性過敏反應,較常見出現於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上,民眾出現時並不必過度緊張,改善症狀即可,可循皮膚科醫師開立口服藥物及藥膏使用,並做冰敷改善症狀,後續可正常接種第二劑疫苗。 不過「皮下廣泛小出血點」,就需稍加留意,此可能為血栓血小板低下,是非常罕見的症狀,常見會合併頭痛、腹痛、全身倦怠、下肢腫脹、視力模糊等症狀,必須和血管炎區分,並且需盡速就醫,以策安全。 除了上述7種延遲性皮膚症狀外,黃昭瑜醫師也提醒,若是接種完疫苗後30分鐘到4小時之內,出現了嚴重的血管神經性水腫、氣喘等症狀需提高警覺,此屬於急性嚴重過敏,需盡快就醫,並且不適合施打該疫苗,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副作用多留意免恐慌,疫苗早打做好防疫最妥當 黃昭瑜醫師提醒,上述資訊是引用美國皮膚科醫學期刊JAAD及國際期刊NEJM,可作為參考,但無法取代醫師的專業判斷,呼籲民眾保持警覺即可,不必過度恐慌。 也呼籲民眾,疫苗多少有副作用,新冠肺炎籠罩全球的當下,預防重症、死亡最好的方法還是盡早施打疫苗,有疫苗就盡早施打,以取得並提升保護力,並且持續遵守防疫原則,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即便現階段台灣疫情日趨穩定,一樣應做好各項防疫措施,以利一起度過疫情威脅,更有助安穩的防疫新生活。 《延伸閱讀》 .一圖看懂!打完疫苗可以XX嗎?10件日常大小事,重症醫詳解! .打完疫苗肌肉痛、關節痛?醫指2大主因,超過一周盡早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