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能那樣,就不會這樣
活得愈老,聽到的人生故事愈多,這是老後有趣的地方。
朋友說:「我先生退休以後,不到一個多月就成天嘆氣,說人生無聊。我無論勸他做什麼他都回答沒意思,鼓勵也好、諷刺也罷,終於吵了一架,他最後用『我要能那樣,就不會這樣』決絕地讓我封住了嘴。」
有人引用文學家托爾斯泰評婚姻的一句話:「幸福的婚姻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婚姻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來形容人生,而老年人快不快樂也可套用這句話。
▌不快樂的理由百百種
年輕時讀英國著名劇作家、小說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的《人性枷鎖(Of Human Bondage),以為作者是加強故事性而創造那樣的角色。一路活過來才了解心理專家說「性格決定人的一生」,快樂的老人大都有一樣開朗樂觀的性格,不快樂的老人大都有很多不同的性格。
既然這樣,幹嘛還要囉囉嗦嗦談老年經驗?「我要能那樣,就不會這樣!」是的,同樣的問題落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就有不同的反應。但一個人沒老以前,誰也不知道老真正是怎麼回事。年輕人看老,就像看影視裡的老人,差不多都一樣;中年人看老有點感覺了,朋友說「六十歲以前不知道自己有腰」,非得要自己經過腰痠腰疼才知道。醫生治療也好,別人的經驗也罷,都增加了自己對待「腰」的態度和方法。
從職場退休下來,很多人以為從此海濶天空、可以「為所欲為」,但如果沒有充分準備,後來會發現面對的是一片荒原。於是手足無措、心無處安,以為老年人生就是悲涼、被歧視、病痛纏身,因此怨憤抑鬱,看誰都不順眼。對那些活得挺樂的老人嗤之以鼻:「一把老骨頭了,有什麼好樂的!」但還有些人希望老了仍然擁有生氣勃勃、健康、充實的人生,那麼專家的理論方法,快樂老人的生活經驗就不可少了。
性格比較封閉的總有各種理由拒絕改變:沒意思、我懶得、有什麼用、我早就知道了、我不想看見那些人、老了還獻什麼寶學什麼、我沒那記性、他是他,我是我……普遍說來,退休的男性比女性更難適應無職生活。「他們」以往全力以赴在工作,很少業餘興趣,除了同事,較少可以「嚼舌頭」的朋友;一個人踽踽獨行,不看路邊花草、天空白雲,要快樂,難囉!
▌退休生活其實是一種修練
其實只要開一條細縫,讓清風吹一口進來,這荒原就有了色彩和生氣。
有個真實的例子:妻子面對成天鬱悶的退休丈夫,各種勸說方法都用盡了,在决心放棄的時候,忽然看見牆上一幅已然發黃的書法,竟是五十多年前她丈夫寫的。柴米油鹽、養兒育女的婚姻生活,早就沒人「看見」這幅字了。於是她從這幅字下手,終於讓先生重拾筆墨。
「興趣大著呢,整天研究筆墨紙帖,很捨得花錢啊!各地跑著去看書法展,交了幾個書法朋友。不過孩子們有點怕他提書法,年輕人字都懶得寫啦。」她的笑容有些許複雜。但身邊人加諸在她情緒上的壓力解除了,那壓力只有經歷過的人知道。
「我要能那樣,就不會這樣」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快樂的老年是一種修練。有時靠別人指點幫助,有時靠自己覺悟,只要不把自己死死密封住,開一條細縫就行。
性格也許不能改變,可人性並沒有「絕對」的不可能。
※ 本文摘自《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
《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
作者:樂茝軍 (薇薇夫人)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2/03/30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