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焦點.杏林.診間
搜尋
自由行
共找到
80
筆 文章
-
-
2024-08-08 焦點.健康你我他
防詐騙怎麼做?/假醫師騙盤纏 三年後落網了
我主動向前為他指路,看他放下手機一臉徬徨無助,他說:「我是高醫婦產科張xx醫師,來陽明開會,手提袋掉在計程車上,身上只剩300元,也連絡不上朋友,已向警廣求助,一直未得到回應…。」這是16年前的事,當年先生要從台北南調高雄,同行又同科,心想以後會常碰面,看年齡相仿,忠厚誠懇的外表,很難不讓我同理他的困境。當時我出來散步,只帶了零錢包,將僅有的1000元給他,他說機票2200元,因母親家在附近,他隨我進入社區,又聽到他說飯店還沒退房4200元未付,於是我向母親借了5500元給他,委婉地請他給張名片,並告知先生再兩天就要去高雄就任新職,他卻說名片連同皮夾一起掉在車上。走出社區,他攔了計程車快速上車,沒有道謝、道別,允諾盡速還錢。看到他臉色有點驚慌、額頭冒汗,我心往下沉。回家上高醫網站,當然沒有張xx醫師;去電飯店,也沒有剛來退房的張xx先生。兒子安慰說,在當時情境,他也會和我做一樣的事,先生不敢罵我笨,只說就當花6500元上一堂防騙術,外加實習,還送他台北兩天一夜「機加酒」自由行。3年後,在聯合報台北地方版看到:「高雄醫師」信義區騙盤纏,自稱張xx的騙徒,因多位受騙者指認落網。我想始作俑者是我,因為我的善良好騙,讓他食髓知味。
-
2024-08-02 焦點.元氣新聞
8月新制整理/免費心理諮商擴大至45歲、花東住宿旅遊都有補助
每個月開始都有一些新制,8月也有不少新制上路,在健康醫療的部份,例如衛福部擴大免費心理諮商對象,罕病SMA藥物給付不再設限等。《元氣網》整理8月新制供大家參考。健康醫療相關新制免費心理諮商擴大對象衛福部擴大免費心理諮商對象,從原本的15至30歲增加至15至45歲,提供3次免費心理諮商。「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地圖索引(https://sps.mohw.gov.tw/mhs)」8月1日也將正式上線,有需求民眾可上網查詢諮商合作機構地點、電話等,也會顯示各機構剩餘諮商補助名額。若接受完整三次諮商評估後,仍有需求,可接受健保給付的支持性心理治療,或至全國51處社區心理衛生據點,也可尋求地方政府開辦的心理諮商據點共有381處,尋求協助。高中職增「身心調適假」每學期可請3天教育部修訂法規,新增高中職「身心調適假」,每次請假以半天或1天為單位,1學期以3天為限;定期學業成績評量(段考)及學期補考期間不適用。但因高中職學生多數未成年,教育部規定學生請假前,應出具家長或實際照顧者同意證明。雇主未提供降溫設備將挨罰勞動部修正發布「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加強高風險作業加強勞工安全與健康防護作為,其中新增戶外熱危害高風險作業管理,規定熱危害風險等級達第4級以上者,雇主應設置遮陽、降溫設備,適當休息場所及提供充足飲水或飲料,新規自4日起生效。8月份將以輔導、宣導為主,但不排除開罰,最高可罰到30萬元。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為照顧偏鄉民眾,健保署最新修訂偏鄉地區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整合社區醫院醫療及人力資源,提供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壓病人,完善且整合性的醫療照護。未來地區醫院忠誠慢性病患將擁有個案管理師,與具慢性病照護訓練醫師主動提供照護,如生活型態諮商,定期提醒健康檢查、癌症篩檢及預防接種,取代過去病人生病才到醫院看醫師的服務型態。新制原預計8月1日實施,但行政流程未完成,最快待8月中旬上路。罕病SMA藥物「無條件全給付」健保署宣布,「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用藥,包括背針、口服藥等,8月1日起放寬給付,不再設限, 預計有280名病友可受惠,每人每年約可省下藥費七百多萬元。「手語視訊轉譯」App 正式上線衛福部社家署與數發部推出「手語視訊轉譯」App,因應聽障民眾在職場、洽公、就醫等需求,除有政府手語資源的場域,私人生活中訂餐廳、旅館等,也可透過App與手語翻譯員視訊,以3方通話方式協助與業者溝通;業者也可回播專線電話02-77550101,透過分機號碼找到特定聽障者。「手語視訊轉譯中心」八月一日開始服務,周一至周六每天早上9時到晚上7時,國定假日休息。生活相關新制花東住宿旅遊補助0403地震重創東部觀光,觀光署推出花東自由行、團客補助,自由行花東住宿每房最高1000元補助,團客入住花蓮最高補助2萬元、台東補助1.5萬元。花蓮自由行獎勵方案早在5月中就開始了,台東補助則從8月1日起至9月30日。》振興花東旅遊獎勵申請懶人包住宅貸款補貼113年度住宅補貼8月開始受理申請,今年住宅補貼受理申請期間為8月1日上午9時至8月30日下午5時止,受理申請項目包含「自購住宅貸款利息補貼」及「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申請方式為「線上」及「郵寄」兩種,由戶籍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受理申請及審查。租屋族免費法律諮詢為協助租屋族解決租屋糾紛,內政部長自1日起開辦免費提供租屋族租屋糾紛法律諮詢服務。租屋族如果遇到對不合理要求提前解約、苛扣押金等租屋法律問題時,都可以市話直撥法扶基金會「住宅租賃糾紛諮詢專線」412-8518(手機加02,撥通後轉2再轉6)。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9:00-12:30、下午1:30-5:00,將由專業律師提供相關的法律諮詢或意見,協助租屋族能勇於維護自身合法租屋權益。【參考資料】.聯合報系資料庫.衛福部
-
2024-03-16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法學博士院長吳文正人生「追求可助人的價值」,以精神科為終身志業
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是南部精神醫療網的核心醫院,肩負精神病患醫療與照護使命,服務雲嘉南342萬名鄉親。院長吳文正到任四年來,積極提升醫療品質、用心照顧病患,並且擴大服務量能,在院外成立「友窩團體家屋」,讓病情好轉的患者在重回社會前,能有穩定適應的處所。嘉療也將在安定區增設兩百床整合長照中心與住宿長照機構、社區復健中心,同時規畫兒童日間醫院、擴建第二院區、成立司法醫學中心。對於接踵而至的工作壓力,吳文正正向面對:「嘉療人都有三頭六臂,別人不做的我們來做。」院方常收到民眾來信對醫護團隊表達感謝之意,可見同仁們的努力獲得肯定。關懷弱勢 興起攻讀法律長期在國內精神醫療院所任職的吳文正,在行醫生涯裡發現家暴等司法處分,常未顧及當事人精神狀態影響權益巨大,若缺乏法學素養難以協助弱勢。他曾診療一名酒癮者子女監護爭議時,感到力有未逮的無奈,因此發願深造,最終取得台大法律博士學位,成為罕見兼具法學、精神醫學專業的醫師,進而出任衛生署心理衛生科長,專注提升精神醫療品質。大學時,吳文正對「一句話的功效,可能大過手術」的精神醫學頗感興趣,但起初只是休閒、課後學習,直到大三參加救國團助人志工訓練、擔任義務張老師輪值諮詢服務,周遭有許多社工系、心理諮商系的志工與專任張老師,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因此取得醫師執照後,他選擇當時非常冷門的精神科為終身志業。耐操耐煩 不怕值班加班「身為醫師就該充實專業能力,把病人照顧好、當個好醫師。」吳文正向來不怕值班、加班,對工作上的瑣碎小事,例如陪復健病友完成洗車訓練,他都盡可能親身參與,「耐操耐煩」是他的工作哲學,也是醫院經營管理心法。勿忘初衷 時刻心存善念「勿忘初衷」是吳文正的座右銘,也期許嘉療同仁實踐此理念。他更時刻提醒自己及大家要心存善念,牢記「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的「三好」,廣結善緣留下好口碑,因為「心善命就好、能逢凶化吉」。回首過去,吳文正認為,人生各階段都有意義,讓他逐漸體會人生應該是「追求可助人的價值」,凡事盡力而為,就能「莫枉此生」,這是他的核心價值。人難免有挫折,只有努力關注當下、全心投入,才能應對壓力。他不特別注重養生,平常飲食不忌口,作息也很隨意,偶爾打籃球、游泳,有空看場電影、出門自由行,讓自己放空紓壓。吳文正小檔案年齡: 63歲現職:衛福部嘉南療養院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東吳大學法學碩士經歷: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衛福部八里療養院代理院長、衛生署八里療養院副院長、輔仁大學醫學院及法律學院兼任助理教授、台灣醫事法律學會常務監事、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常務監事專長:精神醫學、刑事法學、經營管理給病人的一句話:心美人就美、心善命就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3 退休力.社會連結
熟齡旅遊不再把行程塞滿!定點遊「留白與體驗」享受與伴侶家人的共處時光
熟齡旅遊不再把行程塞滿到處打卡,而期待留白與體驗,享受與伴侶家人的共處時光。許多人偏好「一站式服務」,一個定點就能解決旅行的多數需求,近年來受熟齡青睞的郵輪旅行即是。熟齡旅遊定點遊夯 被稱「郵輪一哥」的孫珣恒五十歲才開始郵輪旅行,六年玩下來,現在他不只自己玩,也會帶郵輪團。孫珣恒和太太愛旅行,以往都是自由行,到每個城市拉著行李,動輒走上兩、三萬步,中年後他跟太太說:「不要再這樣玩了,我們已沒那個體力了。」坐了郵輪後發現新世界,立志和太太坐郵輪環遊世界,可分段完成、又不用拉行李奔波。以前孫珣恒認為郵輪是有錢人的消遣,但現在已經是大眾化的旅行方式。「把它當成移動飯店的思考就對了。」飯店有一星到五星、房型有簡約到豪華,都可以依預算找到適合的房型。他舉例,從台灣出發的郵輪,若是是淡季又選最便宜的內艙房,四、五天的行程可能不到兩萬元,費用包吃包住包移動,效益非常高。孫珣恒說,若時間和預算允許,他建議飛到國外搭乘,因為從台灣出發的船旅客多是台灣人,行程多是日本、南韓,從國外登船會有許多外國人,光是登船的氣氛就不同,郵輪停泊點也比較多元。一站式服務免奔波 位於雲林斗六的「紅螞蟻生態世界」則是另一種一站式服務的旅遊形式。五百元入園費,可以看表演、有吃不完的食物,還有園區的植栽、自然生態、風景可以四處遊走。不少長輩跟著遊覽車來過一次後,發現這樣玩真是舒服,便帶著家人來,家庭旅行一家三代,甚至到五代,在這裡待上四小時,沒有趕行程壓力,尤其不用去餐廳匆匆忙忙吃一頓飯。園區員工廖科宏說,他們最高齡的客人是一位一○五歲的爺爺。另外有一○三歲林璋阿公,還有一位一○二歲的李陳邊阿嬤,都是園區常客。去年一○三歲阿公還和他的兒子與孫子特地來園區過生日。數位版看這裡 獨旅 怎麼開始? 在日本,偏好「一人旅遊」的民眾僅次於「夫婦旅行」,獨旅是日本熟齡新的旅行趨勢,一個人旅行,彈性又自由,也不用顧慮旅伴喜好心情。從未獨自旅行、日語五十音都唸不全的王玉華,兩年前退休後開始到日本「獨旅」,一玩就是廿幾天。熟齡獨旅,如何開始?進數位版看看王玉華的經驗。熟齡旅遊夯/用App「聊天」交朋友?退休族獨旅不孤單 10撇步教你如何開始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9 活動.活動
享受無負擔的旅遊,退休後搭台灣好行趴趴走!
每天趕上班、趕報告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退休後出遊難道還要趕行程嗎?內行的才懂!老玩童都搭「台灣好行」-塞車、長途駕駛、找停車位等問題,一次解決,讓你退休後的旅遊不再有壓力,想去哪玩就去哪玩,通車期間想要小憩也無負擔。搭乘「台灣好行」是最適合樂齡族的旅遊方式許多長輩退休後不願跨出家門,多是因為沒有體力長途開車,或是不知道怎麼運用大眾運輸工具到達旅遊目的地,也有很多人因此選擇參加鄰里長或旅行社舉辦的旅行團,與之相比,台灣好行多自台鐵、高鐵等大眾運輸站點發車,接駁旅客至觀光景點,是自由行首選的交通運具。目前全台共有超過70條台灣好行路線,無論是想要體驗客家風情的南庄、山光水色的日月潭、茶葉飄香的阿里山或是白沙椰林的墾丁恆春等特色景點,台灣好行都有到達,並且直至114年8月31日前,用電子票證(含行動支付)搭乘台灣好行,都可以享有半價優惠!平價的票價、易等易搭的班次,可以充分滿足樂齡族深度探訪臺灣的旅遊交通需求。 點對點直接接駁,省去多日遊景點轉乘的不便除了從交通場站可直接轉乘很便利,台灣好行特別加開了全台知名景點的點對點直接接駁路線:「日月潭-溪頭線」以及「日月潭-阿里山線」的路線,讓到日月潭遊玩的旅客,可以選擇往南順訪溪頭或是阿里山,安排三日甚至五日的旅程,有效減少每次出遊往返的乘車時間外,更是大大降低了旅費,讓想要出門玩的老玩童們,不用再擔心旅途的不便,輕鬆出遊無負擔! 現在出發,還有機會抽好禮!即日起至113年3月10日止搭乘任一條台灣好行路線,就有機會獲得iPhone 15、星級飯店住宿、涵碧樓自助午餐等旅遊好禮,搭愈多愈好抽!【台灣好行串遊拼圖】活動時間👉112/12/29~113/3/10活動方式👉掃描車內「台灣好行串遊拼圖」海報QR code,搜集串遊拼圖,每4片拼圖就可獲得抽獎券1張活動網址👉https://puzzle.linebot.tw/one/【搭好行喝珍奶】台灣好行與歇腳亭攜手送好禮,憑台灣好行搭乘紀錄至Sharetea歇腳亭,門市消費任一飲品,即贈「台灣好行磁鐵」;單筆消費超過$300,再送「限量行李掛繩」*各門市好禮數量有限,兌換完畢即截止【快速拼圖蒐集法】眾人集力▶推薦親朋好友加入活動LINE好友,就送1小塊拼圖(每帳號限3次)聯名放送▶至歇腳亭門市掃描串遊拼圖海報,或購買歇腳亭限定聯名串遊杯掃描杯身QR code,也可獲得1小塊拼圖(每帳號限1次,限定聯名串遊杯數量有限,發完為止) (交通部觀光署廣告)
-
2023-12-13 養生.生活智慧王
旅平險懶人包/旅平險有包含醫療嗎?不便險又是保障什麼?出國必備4保險轉移風險
今年初以來疫情漸緩,出國旅遊的人愈來愈多。不過旅途中狀況難料,一般都會建議行前購買保險。但買旅平險就足夠嗎?不便險又是保障什麼?《元氣網》為您整理出國必備保險懶人包。【案例】一名41歲台籍男子日前赴泰旅遊出車禍,被送到500公尺遠的私立醫院,但院方卻以男子是外國人,擔心後續會收不到醫療費等原因拒收,該男子後來被送到10公里外的公立醫院,最終宣告不治。【專家意見】針對海外旅遊就醫,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首先要確定當地有無疫情或傳染病,建議民眾出國前可先到旅遊門診就醫,並施打預防當地傳染性疾病的疫苗。而旅遊時可能會有突發意外傷害與疾病,這無法在出國前預測,提醒民眾出國前,應確認投保的旅平險中附加的意外傷害醫療險、海外突發疾病險的額度是否足夠,這兩種險都是以實支實付方式給付,可以轉移增加的財務風險。洪子仁提醒,出國旅遊盡量結伴同行、避免落單,就醫時透過親友或者旅伴的協助溝通、確保會付款,避免發生類似無法付款的疑慮。【出國必備保險1-旅行平安保險】最基本的就是旅行平安保險。旅行平安保險主要提供被保險人於契約有效期間內,因遭受意外傷害事故(指非由疾病引起之外來突發事故),導致身體蒙受傷害而致失能或死亡之保障。【註】金管會提醒,未滿15足歲被保險人投保傷害保險(含旅行平安保險)以喪葬費用保險金額為限,保險公司於承保未滿15足歲被保險人時,因核保作業需累計同業喪葬費用保險金額,需時作業。如有為未滿15足歲被保險人投保傷害保險(含旅行平安保險)之需求,應提早辦理,以免影響投保權益。【出國必備保險2-旅平險+傷害醫療費用附加條款】旅平險搭配傷害醫療費用附加條款,保障旅遊期間受傷就醫衍生的醫療費用支出風險。【出國必備保險3-旅平險+海外突發疾病醫療健康保險附約】旅平險還可加保海外突發疾病醫療健康保險附約,保障在海外因突發疾病住院、門診或急診診療所需之費用風險。【出國必備保險4-旅行不便險】旅行不便保險,是保障因旅程取消、班機延誤、旅程更改、行李延誤、行李損失及旅行文件損失等相關風險,其中旅程更改保險可提供海外旅行期間,因目的地發生天災所致被保險人更改預定行程所增加的交通或住宿費用,讓旅遊更安心,例如因為颱風而使行程延誤,旅遊不便險就有涵蓋理賠。旅行不便險分以下2種給付方式。至於該選哪一種,則沒有一定答案,只能根據實際情況與賠償程度做選擇。.定額給付:優點是簡單易懂,理賠快速,保費較低,缺點是賠償金額可能無法完全補償實際損失。適合旅行計畫比較固定的行程,或參加旅行社旅遊團體的自由行加保。.實支實付:優點是賠償金額較高,多數可完全補償旅客損失,保費較高且理賠手續可能較為繁瑣。適合旅行計畫較為彈性的自助行,及旅遊風險較高的目的地國家。最後還是要提醒,各家保險公司相關規定不同,投保前還是要詳加瞭解相關保障內容、範圍、除外責任及理賠條件等,並依自身需求購買,才能達到轉移旅遊風險的保障。【資料來源】.金管會保險局.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07 養生.人生智慧
帶著爸媽去旅行,一同創造珍貴回憶!旅遊專家傳授「帶長輩出國旅行6攻略」
陪伴父母去旅行,是一種修行,更是回憶。2018年開始,我固定每年都會帶家人出國旅行,這幾年帶了爸媽去日本、韓國、汶萊、馬來西亞、印尼、南美、瑞士跟斯里蘭卡,每一次訂機票之前,都會問自己:「真的嗎?」畢竟帶家人自助跟獨自出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個人崩潰跟一家人崩潰,我寧可選前者,但是,有些事情不做,以後都不會做。 帶長輩出國旅行6攻略1.首先經過家人的同意,先行訂購機票並確定出行旅遊日期。2.再來規劃大致的行程與交通方式,盡量以最難搞的家人作息時間、個人偏好與生活習慣為制定方針,不要一廂情願帶入個人喜好去安排,事前查好景點資料、預定住宿與餐廳名單,最好有第二跟第三種備案選擇。 3.出發之前必須再三叮嚀外出不比家裡,務必收斂脾氣與壞習慣,請入境隨俗不要任意喧嘩張揚。4.外出之後也要提醒各國文化差異,請勿做出逾矩行為,盡量約法三章,出國旅行與國內旅行不同,翻臉也不行馬上回家。 5.出門前說明景點以及交通距離,隨時注意時間並提醒不要等到尿急才上廁所,準備溫水瓶與零食點心,提醒走路不要太急,勿逞強,累了就休息。6.多找位置可以坐著歇息,景點安排順暢,盡量不趕時間,三餐飲食正常並配合用餐習慣,作息時間依照父母的習慣調整,如果能睡個午覺就更好。並隨時提供景點資訊與文化資訊,讓長輩可以隨時調配體力進行旅遊。 獨自旅行跟帶父母去旅行的差別在哪? 一個人去旅行,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選擇幾點睡,可以一整天哪裡都不去,選一間咖啡館就好好發呆。帶父母去旅行,要配合家人早起跟早睡,有固定的作息,沒有咖啡廳,沒有商店街,只有景點、餐廳跟住宿三個點。 一個人去旅行,自助功課可以做一半,反正到時候再想辦法,不能去的就直接放棄算了。帶父母去旅行,事先要查好所有景點、交通跟備案,做好每個人口味調查,吃飯吃麵吃泡麵吃便當,不能吃的就不要碰。 一個人去旅行,可以一整天不說話,帶父母去旅行,要聽家人說整天話,有些話你不想聽,也不能不聽。一個人旅行,會打扮的漂漂亮亮拍照,什麼地方都想要自拍,想要上傳到社群媒體。帶父母去旅行,完全不想拍照,你忙著顧他們,根本沒時間裝扮自己。 一個人去旅行很自由 帶父母去旅行是不想有遺憾 老實話,我還是喜歡一個人勝過帶父母去旅行,但阿姨說,有人總是在父母過世後才發現,自己失去了他們,後悔當初怎麼沒有做什麼。 爸爸說,隔壁的鄰居上週進了醫院後到現在還沒出來,這個年紀看了太多失去,也怕哪天就輪到自己。也告訴我,賺了一輩子的錢也帶不進棺材裡,為了旅行,他會好好保養身體。年紀越大,更明白父母親不見得可以陪伴終生,再老一點,或許誰都走不動,不想等到哪天白髮斑駁,徒留原地的遺憾。 每個人的家庭背景都不同,也並非真的帶出去旅遊才叫做孝順,只是剛好家人看我一年到頭四處旅行,也想體驗自助旅行的感受。我認為父母跟成年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應該是階級式的關係,彼此互相尊重與包容,而不是誰應該為誰做些什麼。你能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不要有遺憾就好。 我也跟父母收錢,帶他們去旅行 許多人誤解,我帶爸媽去旅行全程費用由女兒買單,我告訴他們:「帶爸媽去旅行,我會跟父母收錢,這是我們家的習慣。」由我規劃自助行程內容,也交給我處理機票跟訂房雜項,最終全部費用各自均攤,沒有親情折扣價碼,偶爾我媽還會請我吃飯。親子旅遊出國明算帳,不會造成兒女經濟上額外的壓力,這樣子女也更願意帶他們出門旅行! 帶家人去旅行,是一種緣分的延續,記憶的延伸 隨年紀逐漸明白,帶家人去旅行這件事,唯有自己入火坑,也沒有人能逼我入火坑,雖然每次帶長輩出門都會握緊拳頭、眉頭緊鎖、心力交瘁,不過一趟好的旅行,可以讓他們增廣見聞,並能跟左鄰右舍說嘴很久,這是久待在家裡不會有的新鮮感受。 我常笑說,一個人旅行,你會活得像自己,帶爸媽去旅行,你會完全失去自我。但這就是一家人阿!吵吵鬧鬧才是正常。 我告訴爸爸,未來荷包有多餘的錢我們就買機票出去玩,車子舊了可以使用就好,衣服夠穿就好,能帶你跟媽媽出門,是一種記憶的延續。人生沒有太多以後,也不想老了才後悔,趁著彼此身體健康出門,沒有遺憾活著就好。 延伸閱讀:.愛犬長腫瘤被宣告剩2年壽命,主人帶環島留下珍貴回憶.熟齡族自由行怎麼準備?專家:做好「幾件事」減少糾紛.沒錢但想出國旅行怎麼辦?旅遊專家授「省錢旅行4指南」本文節錄:《每一次出發都有意義》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07 活動.精彩回顧
老盟「戴上希望‧找到你」嘉年華 愛的手鍊幫八千失蹤長者回家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老年失蹤人口有逐年增加趨勢,其中失智症走失為最主要原因,占31.83%。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老盟自90年成立「失蹤老人協尋中心」,22年來致力推廣愛的手鍊,期望預防走失,同時使長輩在保有隱私的情況下,享有自由行動與尊嚴的生活。老盟2日舉辦「戴上希望•找到你」嘉年華活動,邀來林逸欣、郭芝吟與柯棨棋擔任一日大使,現場分享與長輩相處的暖心故事,邀請7組人氣歌手Live演出及現場闖關活動,促使世代融合,讓年輕族群認識預防走失識別物「愛的手鍊」,提升對失智者預防走失的認識與協助,共同建立安心守護網。「戴上希望•找到你」嘉年華活動由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指導,老盟秘書長張淑卿提出四項目標:青銀共好世代共融、搭建防走失協尋網、實現自由行動尊嚴與推動高齡友善社區。她呼籲如家人患有失智症或出現相關病徵,恐有走失風險者,都能透過「失蹤老人協尋中心」諮詢,如設籍台北市年滿65歲以上具有中低收入戶,或持有警察局所開立之走失紀錄證明者備妥證明文件,都能免費申辦「愛的手鍊」。現場與會貴賓還包含社家署副署長周道君、立委吳玉琴、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長姚淑文、聯合勸募協會理事長鄭信真。王爺爺和江奶奶都是「愛的手鍊」長年配戴的使用者,其中80歲的王爺爺已配戴「愛的手鍊」6年,仍活躍於社區活動中。他說,現在戴著手鍊出門很有安全感,太太也放心。「愛的手鍊」是一條不銹鋼手鍊,印有24小時協尋專線及個人代碼,只要撥打電話、報出代碼,便能協助即時聯絡走失者家屬。截至112年7月底,配戴手鍊尋獲的比例近乎100%,成功幫助超過8,363人與家人重聚。老盟105年起在富邦人壽及各界小額捐款的支持下,與全國各醫院失智症共照中心合作,由醫師一診斷,診間即發放免費「愛的手鍊」,建立綠色通道一條龍服務,便利申請程序、節省民眾奔波時間。富邦人壽表示,隨著高齡化的社會趨勢,台灣失智症人口持續攀升,警方受理協尋失智老人走失案件日趨增加,期待透過支持嘉年華活動與服務,為失智病友及家屬提供關懷協助,鼓勵配戴愛的手鍊,為失智高齡長輩打造安心外出生活,盼透過多方協力共築高齡關懷生活圈,使長者安全且自在的生活於社區。「預防走失及失蹤協尋資訊」 失蹤老人協尋中心🔹申請專線:(02)2597-1700🔹上網查詢:http://www.missingoldman.org.tw🔹申請對象:有走失之虞者(如失智症、智能障礙者及精神病患者)🔹免費申請所需文件:身心障礙證明、醫生診斷書、中低或低收入戶證明、走失紀錄
-
2023-09-05 養生.人生智慧
沒有錢但想出國旅行怎麼辦? 旅遊專家傳授自助新手「省錢旅行4指南」
以前碰到有人問:「口袋沒有錢,好想去旅行,該怎麼辦?」內心就會打個十足大問號,你沒錢關我什麼事?畢竟問神明本期樂透彩中獎號碼,祂也不會明著把正確數字告訴你。 沒錢但想旅行怎麼辦? 後來就轉念釋懷,大多數人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出國很貴」,卻不知道貴在哪裡,也不知網路旅行社(OTA)可以直接購買便宜機票,還有各地青年旅館跟普通餐廳可以替代選擇。 錢,是多數自助新手出發旅行前的心魔,怕花費太多會錢包耗竭,而遲遲不敢下定決心。事實上,一切都跟個人選擇有關。同樣的旅費,有人一週花得精光不剩,也有人善用規劃與工具能一年出國好幾趟。我屬於後者,而累積多年的經驗跟心得,在後面的章節中將會把這些方法都告訴各位。 自助新手如何準備第一筆費用出國旅行自助新手該如何開始著手準備第一筆費用出國旅行?首先要選擇品質等級。簡易來說,所謂國外自助旅行就是自行購買機票到不同國家生活幾天,仔細區分下來有很多不同類型。機票有一般航空、廉價航空,住宿有五星級店跟青年旅館,景點有付費遊樂園跟免費的公園,餐食有米其林等級飯店跟路邊小吃攤,當地交通有火車巴士或計程車,也可以選擇健康免錢的徒步健行。 不同的價格就代表不同服務等級水準,費用則是取決你的選擇,倘若想要奢華享受,保證所費不貲,倘若只是想走馬看花,也能便宜行事,如果只是想要最低預算的出國旅行,就可以用窮遊方法出走,想要不花一毛錢去旅行,那就必須承擔其風險與難度。 曾經我就遇過幾個不花半毛錢環遊世界的旅人,利用搭便車 、沙發衝浪 、換宿 ,節省交通跟住宿費用,以及打臨時工或街頭賣藝負擔生活開銷,問他們有沒有想回家,或是回家賺錢後再出來旅行?他們都搖搖頭說「會用這種方式繼續走下去」。 沒錢有沒錢的方式旅行,也能生活在他處,但絕對不是:「因為沒錢,所以我沒辦法出國。」的一句話否定帶過。 如何選擇平價的國家為出發的首站呢? 我最常被問到:「雪兒,我沒出過國,英文很弱,錢也不多?該怎麼選第一個國家呢?」我會建議你用以下幾點為考量重點:物價、語言、機票價格、天數。 A.各國物價水平一日消費 以台灣的生活水平來說,日韓的物價是比較接近,東南亞生活消費則相對便宜,香港、新加坡屬於高物價國家。出發之前選定國家就等於占去大半的旅費。我認為出發前了解周遭國家的地理位置、物價、生活水平是基本功課,大多數人第一次自助旅行不愉快,便是因為沒有入境隨俗而鬧出各種笑話,或著聽取別人建議去了國外,卻跟原本想像都不同。 B.機票價格取決航空公司與服務內容 以台灣出發為例,一般國籍航空費用占比最高,可選廉價航空優惠期間,折扣價格非常有吸引力,票價取決市場供需原則,淡季時會有促銷,旺季時價格會提高,長程線比較貴,短程線比較便宜。想找便宜的機票就必須掌握促銷、淡季、航線等原則。 C.語言請善用肢體與網路翻譯 大多數人害怕出國是擔心無法與當地人溝通,事實上,隨著科技發達,手機翻譯功能已經強大到能解決大部分問題。而且常在世界走跳的旅人,真正實用的英文就是那幾句,而所需的語言學習也沒有想像中困難,只是使用熟悉度高或低而已。過去在路上我也常遇見一句英文都不會說的旅伴,他們絕非膽識過人,而是明白語言只是出走時使用的其一工具,絕非必要工具。 D.實際費用高低取決旅行的天數 該怎麼抓一趟出國的旅費?通常扣除機票費用,我會以計算一天生活費為主,生活費由住宿、餐食跟交通組成。東南亞國家平均旅費大約落在一千到兩千台幣之間,東北亞及歐美則落在兩千到三千之間,景點門票額外計算,如此而來就能抓出一趟五天四夜的旅程花費大概是多少,相信大多數人不是口袋沒錢,而是沒有準備好旅行出發的錢。當然你會說有這麼便宜嗎?一天生活組成就是吃跟交通,交通省不了,餐廳價格絕對可以有選擇性。 當然,準備好錢仍然還是不夠的,自助旅行的定義就是凡事都要自己處理,包括購買機票、預定住宿、查交通時刻表,這些雜項如何在旅途中順利的完成?事實上在大千網路世界裡,書店的旅遊專櫃裡,許多「第一次去**就上手」的書籍,只要經歷一次,下次就不會害怕。 踏出去不一定都會成功,失敗是必然的 有錢的人也會思考如何玩出精緻趣味的旅途,沒錢的人也可以把窮遊當作一個訓練的跳板。出發前請選擇挑戰某個項目當作目標,例如想去滑雪、想去迪士尼樂園、想爬萬里長城。千萬不要「這個好像也不錯」、「那個好像也很好玩」,最後哪裡都沒去,所有夢想都變化為泡沫。 我總告訴讀者,出國旅行是跳脫現實最快的途徑,但並不能解決現實生活的困境,只能短暫讓人抽離某個環境的情緒。讓你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開始改變的契機,經歷不同旅人跟風景的洗禮,會慢慢明白自己的底線以及方向,這些不見得都可以在旅行中馬上找到,但卻可以成為日後你反芻的養分。 旅行是養分,但必須踏出去才能為日後的記憶施肥。 延伸閱讀:.愛犬長腫瘤被宣告剩2年壽命,主人帶環島留下珍貴回憶.熟齡族自由行怎麼準備?專家:做好「幾件事」減少糾紛.誰說熟齡不能獨旅!「大人的冒險」是挑戰也是享受本文節錄:《每一次出發都有意義》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24 退休力.自在獨立
一個人的旅行/熟齡族自由行怎麼準備?專家建議做好「這幾件事」減少糾紛
一個人旅行對時下年輕人非常普遍,但其實熟齡族群也是一個人旅行的生力軍,不論跟團還是自由行,不論是出國還是國旅,愈來愈多熟齡人士投入這場大人的冒險,旅行是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只要出發,永遠不遲。專家建議愈來愈多人自由行,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發言人李奇嶽指出,旅遊消費型態確實發生轉變,自由行人數增加,連帶像餐券、門票、機場接送、當地一日遊規畫、代訂餐廳等「單一旅遊元件商品」也熱銷,過往只接團客的旅行社,也一改營利模式增加許多自由行衍生商品。不過,今年第一季旅遊消費糾紛統計,最多的也是單一旅遊元件商品相關糾紛,李奇嶽提醒,自由行雖方便,但出國前仍要做足功課,盤點好自身的國際移動能力、語言能力等,若不做功課,找景點、餐廳可能繞一個小時都去不到要去的地方,做足功課才能旅遊自在。李奇嶽提醒,自由行不論國內外旅遊,都要投保旅遊不便險、旅平險等,規畫要去的景點、餐廳;若要出國,要先查好當地國的駐外辦事處,或台灣國人旅外的投訴電話,手機網路、通話都要確保能夠使用,落地後餐廳、司機、住宿旅館的聯絡方式,要確保網路暢通,才能用Google定位導航,也要讓人找得到你。●來測退休力:https://pse.is/3uraub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 延伸閱讀:.一個人的旅行/出遊遇混亂!紀金山重新探索自己 「原來我還會這個」.一個人的旅行/52歲遭遇工作瓶頸+健康警訊!小娟透過打工換宿在旅途中重生.一個人的旅行/誰說熟齡不能獨旅!「大人的冒險」是挑戰也是享受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24 退休力.自在獨立
一個人的旅行/誰說熟齡不能獨旅!「大人的冒險」是挑戰也是享受
「旅行,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已成為走出既定生活、跳出舒適圈的精神標語,不只年輕人一個人出發,「50+」以上的熟齡單獨旅行逐漸成為趨勢。專家觀察,無論跟團或自由行,愈來愈多熟齡旅客獨自旅行,有人視一個人旅行為自我挑戰,有人享受一個人的自由,紛紛投入這場大人的冒險。旅遊是許多人慶祝疫情解封最直接的行動,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發言人李奇嶽表示,旅遊需求永遠都在,整體經濟結構下,熟齡屬於較富裕的族群,各國開放邊境後,仍擔綱旅遊的主力;而一個人旅行的族群輪廓相當多元,有人隻身到印度禪修,也有人喜歡找度假村住上一周放鬆。熟齡出去玩 女多於男雄獅旅遊副總經理單葑觀察,熟齡單人旅客通常是在五十歲以上、退休或半退休人士,「他們可能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和經濟能力,去完成未能實現的旅行夢想。」熟齡旅客對旅行的追求,不僅是為了休閒和放鬆,更重要的是為了增加知識、體驗文化和探索世界的多樣性,另外,女性通常多於男性。在熟齡單人旅客的旅遊型態,大致分為兩類。一是高規格、高單價的出國「圓夢團」,旅遊目的地以歐洲最受歡迎。二是成長速度相當明顯的國內旅遊。單葑表示,根據雄獅旅遊統計,對照疫情之前的二○一九年,今年五十五歲以上且單人參團的旅客人數,成長了百分之五十五。早在二○一八年,雄獅旅遊就推出「大人囝仔聚樂部」系列遊程,四年來吸引近十六萬熟齡族參加。五十四歲的雅婷是醫護人員,她這幾年開始參加登山攝影,雖然在南部工作,每次「跟團」得要特地北上,但她總是早早安排好假期,一定準時出現在集合地點。單身的她喜愛戶外活動,尤其喜歡親近山林,山壯闊又靜謐,在山上看雲朵變幻,吹著山上的風,讓她心情平靜。一個人登山不易,所以雅婷把握和大家一起上山的機會,但她也不覺得需要呼朋引伴,因為即使是朋友,喜好未必相同,加上醫護人員須輪班,假期也不一定能在一起。她說,一起上山的山友本來不認識,但同行也成了朋友,「喜歡山的人都很友善」。怕異樣眼光 「誰看你呀」六十歲的大明想在盛夏時來一趟台東單人小旅行,本來擔心家人反對,沒有想到受到女兒極大的鼓勵。一開始覺得自己一個大叔單獨出門可能會遭異樣眼光,但實際走下來發現,「誰看你呀!」這次出門讓他很有收穫,發現日後自己可以和家人一同旅行,也可以自己一個人,人生大進步。單葑表示:「對熟齡單人旅客來說,旅行已經成為一種持續性的陪伴,讓生活充實、豐富;雖然是一個人的旅行,但卻不孤單。」靜宜大學退休教授、好好園館創辦人紀金山認為,即使自己一個人報名旅行團,破冰活動過後,就開始有了社會連結,不再是一個人了。對於這場大人的冒險,紀金山說,旅行有兩種意義,一是「拓邊」,理性地循序漸進,把本來的框架變大,跟團或自由行、國內外都行,只要離開熟悉的地方,框架自然會變大;二為「打破框架」,跟不熟悉的人一起走,即使是自己一人去歐洲,還是有別人一同搭機,是追求更多流動、尋找自由,做不一樣的轉換。●來測退休力:https://pse.is/3uraub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 延伸閱讀:.一個人的旅行/出遊遇混亂!紀金山重新探索自己 「原來我還會這個」.一個人的旅行/52歲遭遇工作瓶頸+健康警訊!小娟透過打工換宿在旅途中重生.一個人的旅行/熟齡族自由行怎麼準備?專家建議做好「這幾件事」減少糾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24 退休力.自在獨立
一個人的旅行/出遊遇混亂!紀金山重新探索自己 「原來我還會這個」
旅行,是離開既定生活模式的方式,一群人出遊能夠獲得美好的回憶,但一個人出遊卻能不斷突破自己。好好園館創辦人紀金山表示,「旅遊是負起自我責任的方式」,尤其退休後的人,被工作綁住的理由不復存在,空出的時間就是把自己的生活過到好,此時,「旅行」便是很重要的工作。旅遊是在追求混亂 培養覺察力「為何要強調一個人旅行?因為某種程度上,旅遊是在追求混亂。」紀金山對旅行有著相當通透的看法,他說,一個人旅行並非只在獨自享受,亦非很有秩序的走景點,因為旅途中難免會遇到混亂,混亂中伴隨著一些危機,「試著把它搞定」,不靠思維而是通過覺察力,看別人怎麼搞定,學著自己搞定。一個人旅行培養的是覺察力。紀金山認為,人生有「身心靈」三層次,身體在乎快樂、享受,單純慾望滿足就會得到;心理在乎秩序、有條理,得到控制感的成就感,有秩序地控制眼前這一天,就會覺得心理平衡;而靈性是喜悅,是在解決問題時,一種在混亂中,查覺到未曾感受過的自己。重新探索自己 「原來我還會這個」「原來自己還會這個呀,」紀金山指出,一群人旅行是物質享受、快樂連結,有人享受發號施令、有人享受順從;一個人旅行則是搭錯車、錯過班機等等,在危機中感受到自己未曾看見的能力,這得在混亂中搞定才能獲得。不過,紀金山也說,一個人旅行並不一定要「獨自出行」,旅行的目的在於新鮮感,在新鮮感中「發現不一樣的自己」,跳脫家人的關係,補充更多社會連結;雖然三五好友一同旅行很方便,吃飯可以坐滿一桌不孤單,但,自己一個人出遊,可能被迫與別人並桌、跟別人共乘,是重新「運作心智」,想辦法創造連結;即使是自己報名旅行團,破冰活動過後,有了社會連結,你就不再是一個人了,只要不是與老朋友出遊,跟團在型態上也能是一個人的旅行。並非所有銀髮族都適合獨自出行「長輩跟子女旅遊會變笨。」紀金山一語道破,長輩喜歡由子女安排著出去玩,等同將自己的資源交出去,透過依賴子女產生退化的力量,藉由「不喜歡出去」控制子女安排他們的旅行。但「不應讓長輩在不該依賴的時候依賴」,若子女早早就順服,日後恐養成更嚴重的依賴情形。紀金山表示,出遊是為了增加新鮮感,在老套路中找到新的地方,再老的套路都要找出新概念,挖掘新的東西,活到老學到老。天底下沒有新鮮事,就是學會不斷轉化自己,讓靈魂可以提升,不會待在沙發上,把昨天今天明天都過得一樣,老後成為一塊石頭。不過,並非所有銀髮族都適合獨自出行。紀金山表示,年紀過大不應該鼓勵獨自出遊,若堅持要獨自出遊,是沒有病識感的任性,像是失智症前期的長輩,會有自信心突然大增的狀況。因此若年紀大會開始迷路,但不相信自己不行了,子女就應該開始用遠端定位設備,否則非常容易發生危險。紀金山說,年輕時出遊是冒險,年長後出遊是調劑,讓自己維持改變的動力,保持自己改變的能量;與家人同遊不是連結,而是珍惜彼此的親密關係,出遊能夠增進關係的家庭,即使待在家也能夠很親密。退休的人應學會更負責任的生活紀金山指出,退休的人應學會更負責任的生活,清楚知道生活的好壞都是自己選的,若將資源用在子女身上,將自我的責任推給子女,沒辦法過好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要探索即將的未來,退休後找尋自己老後的居所,規劃好生活的安排。因此,紀金山相當推薦年輕人帶著長輩去到好好園館住一晚,讓長輩知道,未來生活能有新的安排模式,有種地方比家裡還要方便;若手術需要有人照護,也可以來住一個月,有專人協助術後復原,算是相當特殊的銀髮旅遊模式,但也能替長輩帶來正能量,鬆開他們的框架,便不會只想著依賴子女。「退休後可以重新梳理人與人之間、與家人之間、與內在自我、社會,乃至於大自然的關係。」紀金山表示,從工作中脫離後,過去被工作困住的理由不復存在,剩下的時間就是把自己的生活過到好,更負責任地做自己,而旅行就是很重要的工作。旅行有兩種意義 拓邊+打破框架紀金山說,旅行有兩種意義,一是「拓邊」,理性地循序漸進,把本來的框架變大,跟團或自由行、國內外都行,只要離開熟悉的地方,框架自然會變大;二為「打破框架」,跟不熟悉的人一起走,即使是自己一人去歐洲,還是有別人一同搭機,是追求更多流動、尋找自由,做不一樣的轉換。不過,紀金山也提醒,旅行得要有目的地,建議子女與長輩談論旅遊,讓他們規劃自己的旅行,甚至建立夢想清單,「如果中樂透想去哪裡玩?」若想要去歐洲,就陪著長輩把歐洲當作夢想清單,讓長輩有出走的動力;亦可帶著長輩出去一兩次,讓長輩在有安全感的環境下習慣,重拾跟外界連結的能力,在不過度依賴子女的前提下,建立起老後的生活習慣。●來測退休力:https://pse.is/3uraub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 延伸閱讀:.一個人的旅行/52歲遭遇工作瓶頸+健康警訊!小娟透過打工換宿在旅途中重生.一個人的旅行/誰說熟齡不能獨旅!「大人的冒險」是挑戰也是享受.一個人的旅行/熟齡族自由行怎麼準備?專家建議做好「這幾件事」減少糾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24 退休力.自在獨立
一個人的旅行/52歲遭遇工作瓶頸+健康警訊!小娟透過打工換宿在旅途中重生
「旅行,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已成為走出既定生活、跳出舒適圈的精神標語,旅遊的方式愈來愈多元,不一定要花大錢住飯店,「沙發衝浪」、「打工換宿」、「Au Pair」都是時下興盛旅行模式。52歲打工換宿 到異地旅遊、體驗生活小娟52歲,她選擇打工換宿到異地旅遊、體驗生活,從馬場到旅館業都不辭辛勞。對於旅行她說,「旅行像是叢林裡的種子,等到老樹倒下、照到陽光後,才會發芽。」她也是如此。打工換宿是透過替觀光、民宿、旅館業者提供勞動、專業性質服務,以換取住宿或其他觀光資源的一種旅行方式。打工換宿在年輕族群中相當活躍,更有許多以此為號召的臉書社團,匯集了台灣甚或是世界各地的觀光業者,以及想要打工換宿的群眾。不僅僅是年輕人,中壯年族群其實也是打工換宿的生力軍。過往多是大學生寒暑假期間因為沒有足夠的旅遊預算,因此選擇以打工換宿的方式到異地旅遊;但在社會人是在轉職期的空檔中,也會選擇用換宿的方式離開既定的舒適圈,到往異地,獲得新的啟發。工作瓶頸+健康警訊 以打工換宿方式旅遊「我50又2歲,今年是我重生的第二年。」離開原本待了幾十年的職場,小娟在50歲那年因為在工作上遇到瓶頸,當身心都出現了健康警訊,下定決心要離開原來的環境,但她也說,「現在只是中場休息」,在沉澱過後仍將返回職場。離開職場後的小娟開始四處旅行,她從桃園跑到台南、屏東、花蓮,都是以打工換宿的方式旅遊。她表示,「在僵化的場域中,我的思想無法跳脫循環,」若一直拘禁在相同的區域,就無法把自己倒空,裝入新的東西。在花蓮,小娟到一處生態農場當小幫手,因為農場主理人對自然生活的理念,在那裡學會種菜、育苗,甚至學蓋房子、生火,通通都要自己來。後來到屏東另一處生態園區,協助園主打理園區,但換宿期間得在園區內搭帳棚、燒柴洗澡、三餐自理,但她卻感到相當舒心,但每天醒來就能看到大自然。在台南打工換宿時,小娟同時也到馬場「打工換騎馬」,一周六天在台南的民宿整理房務,一天到馬場幫馬洗澡、清理馬糞,即使相當辛苦她也在所不惜。同時,小娟也喜歡賞鳥、攝影,在台南的日子每天早上六點晨起,騎著機車跑到鄰近的候鳥棲地賞鳥。30多歲熱衷登山 開啟旅遊出走能力小娟旅遊出走的能力其實並非離職後突然長出來的。小娟表示,因為在30多歲時相當熱衷於登山,當時跟著登山團時常直接在柏油路邊,搭著帳篷就睡覺,第一次爬百岳全身痠痛,隔天得吃肌肉鬆弛劑,半夜起床發現旁邊睡的都是不認識的女生;當時對於旅行的要求條件很低,甚至每周都去登山兩次,周末就直接跑到台北車站,看到有登山團在集合,直接向前詢問是否有空位可現場報名,上了廂型車擠到貼在車壁上也要去登山。因為喜歡,所以歡喜做,甘願受。受家庭影響 思考出新的人生方向 家庭對小娟的影響甚深,她說,母親過世前為了多賺錢,總是摸黑做手工,一直久坐又不捨得去上廁所,最後卻驗出三高、糖尿病甚至洗腎住院,賺了很多錢但都用在醫藥費;感覺為他人付出了所有,但自己卻沒有照顧到,即使留下了錢財,也沒有造福到自己。小娟沒有選擇走入婚姻,但她也養了一隻烏龜寵物,旅行的期間都託付給摯友照顧。小娟表示,著實相當感謝朋友義不容辭的情義相挺,讓她能夠安心外出遊玩;而旅行也讓她走到新的地方,旅途中認識新的朋友,透過他們的觀點,找到解決生命遇到的困境,思考出新的人生方向。「一棵老樹倒下,底下的種子才會發芽。」小娟說,旅行、出走一直都是埋在心中的種子,而且早在多年前就種下,因為以前被工作綁住,總覺得自己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直到痛定思痛,脫離原本既定的環境後,才讓種子照到陽光,開始萌芽;她也才理解,原來這一路走來,都是為了等待這一次重生的機會。●來測退休力:https://pse.is/3uraub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 延伸閱讀:.一個人的旅行/出遊遇混亂!紀金山重新探索自己 「原來我還會這個」.一個人的旅行/誰說熟齡不能獨旅!「大人的冒險」是挑戰也是享受.一個人的旅行/熟齡族自由行怎麼準備?專家建議做好「這幾件事」減少糾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2 癌症.攝護腺癌
85歲李家同自曝罹癌!PSA指數超標一定是攝護腺癌?醫教2生活習慣+7食物預防
【2023/5/11編註 】知名作家李家同教授在臉書發文告知大家自己近期檢查發現罹患攝護腺癌,但癌細胞是否已經擴散,要看以後的檢查才知道。知名作家、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教務長、靜宜大學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暨大資訊工程學系及資訊管理學系教授李家同,今(11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前些日子做了一次攝護腺切片檢查,被醫生告知攝護腺癌。至於癌細胞是否已經擴散,要看以後的檢查才知道。很多好友知道後對他表達關懷,這讓他感到有一些罪惡感,「因為我實在沒有資格受到如此關懷的。」他表示自己畢竟已經是85歲的老翁,且攝護腺癌也不是什麼非常可怕的癌症,他目前沒有任何不舒服之處。一向關心教育的李家同希望大家不妨多多關心那些家境不好的孩子們,讓他們有更好的競爭力。PSA指數超標,一定是攝護腺癌?醫師教你2種生活習慣+7種食物助預防【 聯合報/楊雅棠、吳貞瑩、宋凌蘭/報導】攝護腺癌高居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6位,台灣每年新增5千多名攝護腺癌患者,其中30%發現時已是晚期、轉移性攝護腺癌,有80%至90%病人轉移的部位是到骨頭。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醫師表示,因攝護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若有症狀也與攝護腺肥大相似,容易被忽略,導致確診攝護腺癌時,已為晚期且合併骨轉移的機率偏高。但與其它癌症相比,攝護腺癌的死亡率相對較低,攝護腺癌第一期到第三期患者,經診斷和治療後,10年存活率可達95%,但如果到了第四期已轉移後才發現,10年存活率就下降到48%。攝護腺癌有什麼症狀?早期攝護腺癌沒有明顯症狀,當腫瘤逐漸侵犯尿道、膀胱頸時,則會發生解尿不順的症狀,如頻尿或尿液難以排空,由於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因此常被忽略。嚴重者也可能出現血尿、尿失禁等。若更晚期發生癌細胞骨轉移時,會有骨頭疼痛、甚至行動不便的情況發生。攝護腺癌成因與高危險群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泌尿科主任周固表示,攝護腺癌的直接原因不明,一般推斷與下列因素相關:1.性荷爾蒙:與男性荷爾蒙(雄激素)有關。2.基因遺傳:如果父親或兄弟患有攝護腺癌,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即會加倍,目前醫界認為遺傳因素扮演了重要角色。3.種族:攝護腺癌是美國男性癌症中最常見的癌症,美裔黑人佔所有罹患攝護腺癌的六成,亞洲人的發生率則較低,但台灣患者近年有上升趨勢。4.年齡:男性罹患攝護腺癌風險隨著年齡而增加,一般而言,男性50歲前較少發生攝護腺癌,但過了60歲後,發生率便急劇升高,以六、七十歲發病最多,且年齡愈大,罹患攝護腺癌機率愈高。研究發現,80歲以上男性約八成有攝護腺癌。做什麼檢查可以發現攝護腺癌?國防醫學院院長、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查岱龍說,通常攝護腺癌可透過肛門指診和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 PSA),最後加上切片來確診。1.藉肛門指診檢查有否硬塊攝護腺位於膀胱尿道交界處,以手指伸入肛門約4公分處即可觸及,正常攝護腺組織應該是柔軟有彈性的,如果摸到有如結節般的硬塊,甚至堅硬如石頭,則可能是罹患攝護腺癌,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但是肛門指診無法摸到太小的病灶,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測彌補了這項缺點。2.抽血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是一種攝護腺產生的水解酶,功用是液化精液讓精蟲易於游動。PSA存在於腺體上皮細胞中,當發生癌病變時,會增加滲漏進血中的量而使血中濃度上升。通常PSA正常值在0至4毫微克/毫升(ng/ml),如果PSA超過正常值,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增加。以60歲男性為例,PSA通常在4毫微克/毫升( ng/ml)以內,若數值高於4,在4到10毫微克/毫升間,罹患攝護腺癌機率則增高20%至24%。3.切片確診攝護腺癌最終的確定診斷,須要靠病理切片,透過針刺切片檢查是否有癌細胞。但即使病理切片結果是良性組織,病患仍須提高警覺,在門診繼續追蹤。PSA指數升高代表一定有攝護腺癌?查岱龍強調,PSA的值異常並不代表就是罹患攝護腺癌,攝護腺發炎、攝護腺良性肥大或尿道發炎,也可能讓數值上升。周固指出,除攝護腺癌致PSA升高以外,還有許多因素會影響PSA數值,如年齡、攝護腺大小、尿路感染、攝護腺炎、射精、攝護腺受傷、攝護腺受傷以及接受內視鏡檢查或手術。此外,檢查前有性行為,甚至騎馬、騎車多次摩擦,以上原因都可能導致PSA短期或持續的升高,所以PSA升高不用太擔心,但要積極找醫師治療。周固提醒,影響PSA的因素多且PSA代謝慢,一般民眾檢查數值若偏高,可隔3至4個月檢查,若數值仍高,需定期追蹤。期間需控制影響數值的其他因素,如不要去騎腳踏車、馬拉松比賽等摩擦攝護腺的活動,避免影響檢查結果。攝護腺癌各期治療策略 攝護腺癌手術有哪些方式,如何選擇?1.傳統手術:出血多恢復慢 已少使用傳統攝護腺手術,健保雖有給付,但因耗時較久(需四小時以上),傷口大(至少12公分)且恢復期長,甚至還有可能有三成以上機率會漏尿、七成會出現勃起功能障礙,所以部分患者不願治療。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指出,在臨床上,傳統攝護腺手術出血量高,加上腹腔鏡、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陸續問世,明顯優於傳統手術,大部分醫學中心醫師不會選擇傳統攝護腺手術。 和信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樹人也持相同看法,攝護腺傳統手術時,在病患肚臍下方開一道約12公分傷口,然後分離攝護腺上的性神經,進而完整將攝護腺與膀胱、陰莖、血管等組織分離,進行單獨摘除處理後,才能縫合。 傳統手術術中易大量出血,且開完刀後,患者因傷口劇痛,至少需住院一周外,且會尿失禁至少三到六個月,所以和信醫院幾乎不開傳統手術,他近年來僅開了四例。2.腹腔鏡手術:傷口小 需純熟技術與經驗張樹人表示,腹腔鏡手術與傳統手術相較為二度空間(2D),透過內視鏡讓視野放大約三、四倍,醫師只需在患者腹部上開四、五個約一公分的小孔,以人工方式操作器械,有著失血較少、傷口小、復原時間較快的優點,雖需自費,但耗材等費用比達文西手術低。但張樹人也說,從技術門檻來看,腹腔鏡比達文西手術還要複雜困難,器具無法像手腕一樣旋轉,醫師必須有純熟經驗及技術,才能勝任。3.達文西機械手臂:出血少,但耗材費用高昂與腹腔鏡不同的是,達文西機械手臂為3D空間,相較簡易,張樹人解釋,達文西由醫師操作機器人手臂輔助來執行外科手術,透過高放大倍率鏡頭,放大病灶組織,有助減少對組織造成的傷害,且出血量更少、降低感染機率及尿失禁。張樹人以自己執行手術經驗為例,執行達文西手術時,手術時間都在兩小時內,失血量可以控制在100cc,大幅降低術後疼痛感,復原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短,術後三至四天就能出院。 不過,張樹人強調,依國外研究顯示,腹腔鏡與達文西手術在攝護腺癌的治療效果上,並無明顯差別。值得一提的是,健保目前以「未列項方式」給付達文西切除攝護腺癌,給付5萬966點值,患者必須自付耗材費用,約在20至30萬之間,台大醫院約25萬元,和信醫院約23萬元,如果多使用一隻機械手臂,就多收一至二萬。放射線療法-可用於不適合手術的高齡患者 查岱龍指出,早期攝護腺癌通常侷限於器官裡,建議手術切除,但有時病人身體狀況不好、年齡太大,或本身不願意接受手術,即便是早期患者,也可選擇放射線療法。查岱龍說,「有些病人會選擇兩種以上治療方式。」早期攝護腺癌可做根除性治療,用外在的力量將攝護腺、儲精囊、以及骨盆腔淋巴結切除。除了開刀手術外,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也是另一種常見的根除方式。林口長庚泌尿腫瘤科主治醫師馮思中指出,手術切除的範圍較大,儘管現在已有達文西手臂微創手術,但由於攝護腺癌的病人年齡層較高,手術仍有一定風險。因此,使用放射線治療便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針對非早期攝護腺癌,或再發風險高的個案,也會選擇使用放射線治療。每次15分鐘 無傷口無疼痛攝護腺癌放射治療是將高劑量輻射線集中於攝護腺腫瘤和儲精囊、骨盆腔淋巴結等高風險區域,破壞分裂繁殖的癌細胞,屬於根除性治療。放射線治療不用住院,但需要每天到醫院照射一次,每次約15分鐘,持續約七到八周。治療過程中,病人只要在治療室床上靜躺不動,機器自動旋轉定位,並在每個方位進行照射,因此治療中不會流血,不會痛,也沒有傷口。可能傷及直腸和膀胱攝護腺位於骨盆腔裡,放射線可能會造成直腸和膀胱的傷害,並可能影響神經組織的功能。少數人可能會發生出血性膀胱炎或出血性直腸炎、血尿或大便有血等。馮思中表示,雖然放射線治療並非照射全身,而是針對局部,但傳統光子輻射照射範圍較大,可能傷及其他器官造成副作用。現在技術日新月異,目前健保給付包括傳統的強度調控(IMRT)或3D順型(3DCRT)治療模式,以三至七個角度照射治療。許多醫院也有自費項目,如質子治療,可以將劑量集中在某一深度,讓周圍的組織維持在極低的劑量;或是搭配導航式影像放射,讓定位更加精準,以減低副作用。荷爾蒙療法-暫時壓抑癌細胞,主要用於晚期攝護腺癌。在攝護腺癌的治療中,荷爾蒙療法也是常見的治療手段。馮思中說,荷爾蒙療法不是常規的根除治療,只是輔助性療法,僅能暫時壓抑癌細胞,主要用於晚期攝護腺癌,或透過輔助放射治療,控制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男性荷爾蒙是攝護腺癌細胞的「營養」,若要讓癌細胞縮小,就是「把營養拿掉,讓它沒有養分」。給藥簡單 八成晚期患者有效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張宏江說,荷爾蒙治療的優點是給藥方式較簡單,可隨時停止,且能延緩癌細胞生長,三期以上患者八成有效,病情約可延緩兩年。荷爾蒙治療為也是所謂的「去勢療法」,目的就是盡量消除男性荷爾蒙的產生,主要有切除睪丸和藥物使用兩種方式,前者常讓病人產生閹割的恐懼,造成挫折感,因此現在較常使用化學去勢,意即藥物的方式進行。研究顯示,化學去勢和手術去勢對於攝護腺癌的控制效果差不多。常有副作用 影響骨質、肝功能書田診所院長蔡培斌表示,荷爾蒙療法藥物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控制中樞神經的腦下垂體,進而抑制全身性荷爾蒙產生;另一類是阻斷男性荷爾蒙和其受器結合,達到去除男性荷爾蒙對攝護腺癌細胞的作用。兩大類藥物有口服或針劑,選擇性多,只要符合適應症,大部分健保都有給付。荷爾蒙療法常有副作用,例如,男性女乳化、熱潮紅、骨質變差、心血管疾病等,也要注意肝功能的狀況。化學治療-最後手段 減輕癌症疼痛一般在癌症治療中常見的化學治療,在攝護腺癌的治療較不常聽到。馮思中解釋,並非沒有使用化療,只是因為攝護腺癌對荷爾蒙治療的反應太好了,多半等到荷爾蒙療法失效,且開始有其他部位的轉移,才開始化療。合併骨轉移的晚期患者如何治療?張延驊醫師指出,即使是晚期合併骨轉移的攝護腺癌,仍有不同治療方式可提升生存率。一位72歲的林老先生,出現頻尿、尿流細小等症狀,以為是老化現象而忽略就醫,後來因骨頭開始劇烈疼痛、影響生活品質,才到醫院檢查,確診為晚期攝護腺癌,並已發生骨轉移。起初林老先生採用荷爾蒙療法,以藥物抑制男性荷爾蒙對攝護腺癌細胞的刺激,但約一年後產生抗藥性,骨頭又開始劇烈疼痛,攝護腺癌復發。後來採用近年較新的「同位素療法」,在完成鐳-223的療程後,林老先生已能自由行走,恢復生活品質。張延驊醫師分析,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時,會產生生骨性病灶,癌細胞破壞骨骼結構,骨頭變得脆弱、疼痛,易發生病態性骨折、脊椎塌陷嚴重,不少晚期病患即因骨折離世。同位素療法是將二氯化鐳Ra-223經靜脈注射至體內,因鐳223與骨骼合成重要成分「鈣」化學結構相似,所以會跑到有骨骼轉移的病灶,鎖定癌細胞,釋放強大的放射線,引發高頻率的能量讓雙鏈DNA斷裂,殺死癌細胞。同位素療法便利性高、無痛,副作用多為腹瀉,適合發生骨轉移且骨頭疼痛的病人,但不適合轉移到其它內臟器官的患者。如何預防攝護腺癌?1.避免高油、高熱量的西式飲食書田診所院長蔡培斌表示,高油、高熱量的西式飲食(western diet)為攝護腺癌的風險因子,應該盡量避免。至於坊間相傳茄紅素、南瓜子和石榴,只能做為飲食上的參考,對單一病人來說並沒有真正的療效。2.減少紅肉、燒肉等富含動物性脂肪的食物,少吃油炸物。和信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樹人說,減少攝取紅肉、燒肉等富含動物性脂肪的食物,尤其高溫油炸物,容易產生致癌物質;另外,近期有研究發現,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也是攝護腺癌高危險群,男性須留意。張樹人表示,近三年門診發現,攝護腺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一成多為50歲以下,且多數一來就是末期,扣除年齡因素,主要與致癌環境、飲食西化有關。他舉例,許多年輕人喜歡吃火鍋,吃牛肉時,偏好雪花牛、和牛等油花漂亮肉類,富含油脂,口感較佳,但長遠下來對身體的影響難以估計,因此,他自己專點全瘦、沒有油花的肉片。7種食物 預防攝護腺癌好幫手美國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普遍程度,僅次於皮膚癌,七分之一男性將在有生之年得此癌。但是飲食有助預防,這些食物可保護攝護腺:1.番茄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顯示,一周吃10份番茄,可把得攝護腺癌的風險降18%。該研究不止包括番茄,也納入番茄汁和加入番茄同煮的豆子2.綠茶綠茶含豐富的抗氧化物多酚,被證明是抗癌好幫手。凱斯西方儲備大學的研究發現,綠茶不僅防範細胞氧化,也可阻止癌細胞擴散,因為促成細胞自然死亡。3.咖啡「腫瘤科年報」系統性審查發現,含有抗氧化物的咖啡,喝得愈多,致命形式的攝護腺癌就愈少。不過,審查未能確定咖啡是否預防攝護腺癌。4.地瓜葉含有豐富多酚的另一種食物是地瓜葉。研究顯示,地瓜葉精的多酚含量,比菠菜多42%。此外,地瓜葉還有豐富的維他命B、β-胡蘿蔔素、鐵、鈣和鋅。5.十字花科蔬菜高麗菜、綠花菜、孢子甘藍、白花菜,都屬於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和有抗癌效用的植物化學成份。實驗發現,攝取較多十字花科蔬菜,攝護腺癌大幅減少。6.魚類舊金山加州大學的研究發現,奧美加-3脂肪酸提升大腦健康,也降低攝護腺發炎。每月吃1到3份,男性風險大降36%。但是這並不表示所有含奧美加-3脂肪酸的魚都有用,瑞典研究顯示,鹽漬的魚或燻魚反而提高得攝護腺癌的風險。7.核桃s對老鼠的實驗發現,含有多量整粒核桃或核桃油的飲食,放慢攝護腺癌的生長。核桃含奧美加-3脂肪酸,但它其他成分似乎也有抗癌作用。【參考資料】李家同臉書
-
2023-03-13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陪父抗癌化作藝術泉源 眼球先生伴癌友:這條路不孤單
拿起麥克筆在畫紙上快速揮舞,不到幾分鐘,閉著眼睛的小孩、垂耳兔子等童趣插畫豐富了白紙,戴著頭套的眼球先生特別寫下一行「Have a nice day」,他說,每天都是唯一一天,是好是壞都要珍惜當下。現職藝術創作的眼球先生,以自身陪伴罹癌父親的經驗,透過藝術牽起癌友及陪病者,在這條抗癌的道路不孤單。「對我來說這是一段旅程,改變對於生命的想法和死亡這件事情的態度。」父親離開多年後,眼球先生緩緩地說出這段話,但心中仍記得接到父親得了腦癌的衝擊,內心害怕與焦慮,不斷自問還能做些什麼?對於措手不及的病情變化,更是無力招架。眼球先生說,每個人在罹癌之前都沒有經驗,更無法做好罹癌的事前規劃,碰到生活中的大小事很難一直找醫護人員討論,直到接觸了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在治療之外的照護、資源媒合等建議,過程中他也和朋友學習了精油芳療,替平日不多話的父親按按手腳,兩人也能從肢體接觸感到對方的關心、安慰和放鬆。為了不想留下遺憾,父親手術完的一個月,眼球先生和哥哥探詢他的意願,大膽地規劃一趟日本自由行。眼球先生坦言,父親當時的狀況不是太好,行動不太方便,但是過程留下許多回憶,笑說:「吃燒肉時,很難想像一個病人會主動要啤酒來喝。」不過,回台後病情復發快速,不久父親還是離開。這一路走下來,眼球先生深刻了解照顧者的心靈也需要休息調適,「遇到家人患有重病,整個家庭都會變得凝重,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吵架。」他認為,必須要有自己的空間,經常趁父親在治療時,外出喝杯咖啡、看書、看場電影或是拾起畫筆塗鴉,短暫抽離目前的情景。身為藝術創作者的眼球先生利用各種媒材,將這段稱作旅程的點滴分享給大眾,像是以心經260字為題材所編導的舞台劇「260號房」,講述體悟到人生中的生老病死,也作為送給父親的離別禮物;同時,他也將自己彩繪的繽紛插圖海報,妝點於父親當時躺在冷白孤寂的加護病房經驗,成為了日後彩繪各大醫院癌症病房的契機。其實彩繪癌症病房也是透過癌症希望基金會才促成這段緣分,至今已與五間醫院合作。眼球先生印象深刻的是基隆長庚醫院,他蹲點觀察每位前來看診的病患,感受到眼神中的不快樂、不安,於是從中創作出繽紛的人物,大量使用亮色系顏料塗滿病房,就連上班的醫護人員回饋,心情變好之餘,病人的回診率也提高。現在,眼球先生持續和癌症希望基金會開設癌友及照顧者的「藝術心療癒」,引導他們用鮮豔的色彩及舞台劇般的肢體動作,表達無法說的言語或內心情緒。他說,「很多人可能不認識自己,所以面對疾病都是別人跟你說怎麼做,但可能會有更適合自己的方法,所以透過藝術來讓大家找尋答案。」眼球先生說,曾有一位中國來台治病的患者,剛開始參與活動時露出的不自信、格格不入感,時間久了慢慢地露出笑容,還會精心打扮來上課,行為也活潑起來。他認為:「雖然疾病本身沒有巨大改變,但是課程帶給自信開朗,知道如何和自己相處,這是我想要做的。」「沒有誰打包票會得癌症,不能因為覺得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就事不關己。」眼球先生希望能串起大眾對癌友的關心,他願意將自身走過來的經驗、資源分享,並利用專業的藝術創意替癌友們做些事,同時鼓勵患者及家屬能有一顆平靜的心,將癌症視為老天爺給的禮物,這份禮物象徵著生命意義,更珍惜所有。● 眼球先生過往經驗「一個旅居地球的外星人,企圖用不同的創作方式,讓地球生活可以更有趣」。地球職業:跨界藝術家,於2002年成立「眼球愛地球」工作室,便開始以眼球的形象大量創作,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開一點!」則是他的創作哲學。擁有劇場編導、演員、歌手、舞台設計、服裝設計、藝人造型師、圖文作家等多重身分,持續將自己的創作與公益結合● 眼球先生的爸爸資料年齡 : 73歲癌別 : 惡性膠質瘤癌齡 : 1年多● 「給神隊友的一句話」「珍惜每一天,快樂與不快樂的,都一起好好感受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響應今年 #世界衛生組織 的新計畫,除了關注癌症本身外,更要重視癌友、家人與醫療團隊,因此我們邀請2位知名癌友家屬分享照顧歷程、20位癌症權威開講,讓這些神隊友提供癌友身心靈全方位的支持。👉🏻點擊報名2023年癌症高峰論壇【擁抱您,不會一個人】👈🏻報名人數:共計100名。(依網路報名優先順序決定錄取及備取順位,需待主辦單位確認順序後,以簡訊發送報名成功通知為主。)📍時間:DAY1:04月08日(六)上午10:00至16:00 (09:30開放入場)DAY2:04月09日(日)上午10:00至15:20 (09:30開放入場)*備午餐餐盒📍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3F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主辦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健保署、國民健康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專頁
-
2022-11-28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樂齡網15周年 助巴友解凍雙腳 自信踏出嶄新人生
依健保資料庫110年的統計,台灣有77,428人罹患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是一種中高年齡患者居多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雖然有藥物治療,但是病友與同住家屬仍然面臨長期照護的壓力,特別是巴友的居家獨立生活,如同許多病友都會出現凍腳與小碎步的「凍結步態」問題,使病友在家裡走動時,照護家屬都不得掉以輕心,深怕他跌倒或是停在原地走不動,使得巴友無法自立生活,迫使品質大受影響。針對「凍結步態」問題,目前已有一些輔具開發出來協助病友能邁開步伐,緩解生活的不便。來自丹麥的陪步光學器便是一組讓巴金森病友穿戴在腳上的行走輔助工具,它透過視覺提醒的方式,強化了大腦指揮不動的運動神經讓走路的指令可以良好的傳到腳部,促使走路的動作做出來,協助巴金森病友在小碎步與凍腳的情況有另一種改善的方式。 陪步光學器穿戴在病友的腳上,並在病友的腳前投射一條能指引病友走路的橫線,透過視覺的方式讓病友有明確的走路目標去跨過腳前的橫線,因此,明顯改善小碎步的問題,也緩解凍腳的問題。這般機動性好且不需要別人幫助的輔助工具,讓巴友在家裡能自由自在的行走,不用為小碎步與凍腳煩惱。少了擔心,讓照顧者也能安心讓巴友在家自由行,大幅度增強了自立生活的能力。歐美相關研究顯示,自主生活能力增加,能進一步提高巴友的社交能力,延緩老化。適逢樂齡網創立屆滿15周年,秉持創立初心,協助樂齡族維持或強化其活力、提昇其生活品質,因此樂齡網特別捐贈30組陪步光學器給台灣巴金森氏症權威主治醫師及職能治療師,包含台大醫院神經部巴金森及動作障礙中心吳瑞美主任、北醫神經內科葉篤學主任、中國醫神經部蔡崇豪部主任、高雄長庚神經內科暨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林祖功醫師、社團法人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王志元職能治療師等,藉此做為臨床輔助工具,幫助台灣高齡巴友,協助其自立生活。樂齡網盼公益捐贈這一小步,能助巴友自信踏出嶄新一大步,正常走路維持生活機能,不再害怕跌倒成為日常,讓巴友及家屬都更有信心擁抱美好生活。樂齡網免付費電話 : 0800-600-176 (樂齡人,一起樂)樂齡網 : https://www.ez66.com.tw/新聞聯絡人樂齡網 行銷部 劉潔涵 02-2577-5025#18 / 0926-530-053 Elaine.liu@ez66.com.tw
-
2022-11-14 醫聲.醫聲要聞
開卷有醫|西進大陸、遠征中東 前貿協董事長王志剛打開台灣醫療能見度
台灣各類服務業當中,「醫療產業」發展穩健,而且人才濟濟,從台灣醫療產業的表現,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之際,台灣因為醫療公衛水準高,免受嚴重流行疾病之擾,醫療服務業被政府列為往外拓展台灣服務業的核心重點,名副其實。不過,醫療服務產業由於本質上具有「非營利、懸壺濟世」的使命,有別於一般服務業,二〇一〇年以前,台灣的國際醫療行銷通路有限,國內各部會的資源亦尚未整合。 「礙於預算有限,貿協盡全力地用最少的錢做最大的事。」曾任貿協服務業推廣中心主任、現任產覽暨會議公會秘書長的張正芬回憶,那些年為了行銷與宣傳台灣醫療服務的優勢,王志剛帶頭示範「處處皆可置入」的行銷功夫,只要有演講或致詞場合,他都不忘宣傳台灣醫療服務的優點、鼓吹台灣觀光醫療行程的特色。 ECFA助跑 台灣醫療服務業搶進中國大陸王志剛二〇〇八年七月才就任,當年十月貿協與國泰金控子公司國泰人壽合作推動「兩岸觀光健檢考察團」,國泰金控透過集團資源整合,邀請國泰在大陸地區的高階科技企業保戶及東方航空集團、上海知名醫院代表等共十七人,來台體驗七天六夜的健檢、觀光行程。這個「首發團」開啟兩岸間高端醫療觀光旅遊的風潮,貿協服務業推廣中心規畫此活動的思維是,壽險公司招待企業保戶來台獎勵旅遊,企業保戶可以一來再來,人數和次數不受限制,商機不可小覷。國泰金也能透過與貿協合作的指標團,推廣國泰醫院健檢服務、創造未來兩岸合作商機,並促進國泰在大陸的品牌知名度。大陸「錫安醫療健康管理中心」是另一著名案例。貿協在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底籌組醫療訪問團拜會廣州台商協會,促成引介新光、國泰、長庚、榮總、高醫、萬芳、彰基、童綜合、阮綜合、秀傳、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及利欣美容診所等十八家國內大型醫療院所與該中心簽約合作,並與大陸中山等三家醫院、世界抗衰老協會、達安基因策略聯盟等機構合作,成為貿協首例成功輔導的大陸醫療轉介平台。 台灣的醫療服務業能夠加速前進中國大陸,與ECFA的簽署息息相關。當時正值兩岸打開貿易壁壘的歷史時刻,二〇〇八年台灣經歷二次政黨輪替,工商界刊登大幅廣告,要求執政黨政府和對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以免「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二〇一〇年將完成降稅,會對台灣出口產生排擠效果,不利台灣經濟發展。馬政府順應民意並向大陸表達諮商意願,而在雙方已陸續簽署多項合作協議的前提之下,中國大陸也善意回應,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終於在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九日簽署,並在立法院通過後,九月十二日生效實施。ECFA簽訂後,台灣醫療服務業在中國大陸享有超WTO待遇 ,台灣業者可以在台商人數較多的五個省市設立獨資醫院;另外,中國大陸居民所得快速增加,消費能力穩定成長,在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台灣的醫療服務業有更多機會針對中國大陸的高所得族群,發展醫療觀光市場。 名品展拉近台灣醫療服務與大陸民眾的距離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台灣開放陸客自由行,同年的六月九日貿協服務業推廣中心就在瀋陽台灣名品展規畫「台灣觀光醫療形象館」,共有包括長虹、敏盛、華肝基因、安法、大學眼科、哈佛健檢及雄獅等十二家台灣醫療服務廠商與觀光旅遊業者參展,這是台灣觀光醫療首度以形象館方式在台灣名品展試水溫。 當年醫療廠商看準未來陸客自由行商機,例如康聯推出「如同到五星級飯店渡假的高階健檢」、「沒有藥水味、只有咖啡香」;哈佛也以健檢第一品牌的概念行銷大陸市場,醫美廠商爭取大陸市場觀光醫療商機,鎖定大陸商務客,預期這一中高端族群的醫療觀光團,在台灣的消費支出,遠超出一般陸客觀光旅遊支出的一.五倍以上。 由於迴響熱烈,台灣醫療服務專區「健康美麗形象館」自此成為貿協在大陸辦理名品展的亮點之一,王志剛在每場名品展的開幕致詞中,也都特別提及台灣的醫療服務,以更接地氣的方式,拉近大陸民眾與台灣醫療服務的距離。例如二〇一二年青島台灣名品展上,分成美容生技區、健康醫美形象區,在「美容生技區」裡,台灣廠商邀請山東青島參觀民眾體驗面膜、膚質檢測,試喝含玻尿酸有美容效果的飲品,甚至現場使用按摩器,擦用按摩霜,吸引大批民眾嘗試,展覽尚未結束,產品已銷售一空,北京、上海等百貨公司爭相想引進櫃位,也有不少當地企業想經銷這些保健及美容商品。在「健康醫美形象區」,貿協以健康美麗精品體驗館方式呈現,館中有各式各樣的體驗活動,二〇一二年的巧心展示,如今回頭看,都還是很吸引人的健康醫美體驗。參觀民眾站上「人體組成分析儀」,輸入身高、體重、年齡,兩分鐘就可以拿到彩色的人體健康分析報告,還有現場體驗玻尿酸保濕導入、水感膠原動力光再生、恢復水嫩亮白無瑕的肌膚,活力氧、動力光及神奇的電波拉皮機,可讓鬆弛老化肌膚,立刻恢復緊緻及光彩。這些健檢、醫美業者都還搭配到花蓮、台北觀光的套組,準備健康樂活行程、體驗台灣各地名產,吸引青島民眾。醫療科技方面,設有App互動專區,即利用平板電腦結合醫院及景點,可模擬身歷其境暢遊台灣北、中、南及東部各地;另在舞台區,還有護士教導瘦身操,或者做拼拼樂等互動遊戲。當時青島健康醫美形象館每天都人潮滿滿,大排長龍,體驗健檢或醫美後,不少民眾向現場參展業者及單位諮詢,展現參與台灣健康美麗行程的高度興趣;還有人搭二小時的車,就為了參觀體驗,因為早就聽說台灣的醫療技術及品質、服務都好,而且還可到寶島遊覽,有人聽王志剛開幕致詞介紹健康醫美形象館,談到要做醫美就要做成中華兒女的樣子,還回應王志剛的「召喚」,醫美錢給自己人,別給韓國人賺走。 根據貿協統計的資料,二〇一三年上半年大陸就有近八萬人赴台接受觀光醫療服務。二〇一三年九月南京台灣名品展期間,當地媒體「中國江蘇網」報導指出台灣擁有世界級的醫療美容技術水準,與歐美國家同步,對台灣名品展中的台灣健康醫美館的評論是,「在展示先進技術和體驗健康檢查方面下足功夫。」媒體提到南京民眾關心到台灣醫療觀光的價格,張正芬代表貿協受訪時說,「一般性的疾病診療費用,大約是大陸方面的三分之一。」在治療之前,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也都要進行保證書的簽署,一旦發生問題,可通過當地辦事處、大陸海協會、台灣海基會來解決爭端。 除了健檢和醫美,二〇一三年舉辦的一系列名品展,更力邀台灣名醫到現場,設置醫師諮詢區,和參觀群眾進行交流。二〇一三年北京名品展邀請了台大、長庚、台安及敏盛等四家台灣頂尖醫院的六位專科醫師進駐,包括眼科、心臟科、整形外科、皮膚科及微整形等,展覽期間每天提供民眾免費的專業諮詢。展期最後一天,有一位特別從外省市搭飛機趕到展館的民眾,慕名找上當時駐館的台大醫院簡雄飛醫師,想要修補之前在大陸整型整壞的部分;諮詢後也敲定次年安排於台大醫院手術。台安醫院在產後護理及孕產婦照護領域有豐富經驗,也在北京名品展期間接觸到大陸淘樂思教育管理集團的子公司禦貝,洽談後發現一胎化解禁後,中國大陸育嬰服務市場值得深耕,雙方於是簽署合作備忘錄,透過管理技術交流,提供大陸孕婦及嬰兒更安心、全面的照護。這一年北京名品展還有一場溫馨的「台灣醫療打造健康美麗人生」見證記者會,吸引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社、海峽衛視、東南衛視、廈門衛視等超過三十家媒體的踴躍報導。記者會主角是一名來自北京的郭媽媽,當時北京醫院告訴懷孕已二十周的她,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其肚子裡的寶寶患有先天性唇顎裂,存活率不高,照顧十分不易,建議不要將孩子生下來。她另外又去北京協和醫院看診,醫師表示,這種情況是可以被修補的。於是郭媽媽不放棄希望,透過網路,得知台灣長庚醫院的陳國鼎醫師是這方面的權威,因此毅然決然將小孩帶到台灣接受手術、過程順利,翻轉了郭小弟的命運,使其健康快樂成長。「我認為我的決定非常正確!」郭媽媽在記者會中和大家分享台灣醫療團隊對待病患如家人般呵護,「從入院前聯絡、安排、檢查與治療過程,一直到手術後的一年時間中,醫療團隊的照護與關心沒有停過」,話語裡充滿感謝。 在國際舞台宣傳台灣醫療服務配合政府積極推動醫療服務國際化及產業化,外貿協會也利用各項管道,推廣台灣優質的醫療服務。在海外的考察團部分,前往韓國、泰國、緬甸、蒙古等地,幫醫療相關業者先做好評估和準備。二〇一二年倫敦奧運期間,貿協與英國BBC網站進行網路媒體行銷,讓台灣的健檢醫美能夠快速的讓國外消費者看到,並且持續邀請國際媒體來台體驗與報導。同時,在國外機場刊登觀光醫療燈箱廣告,北京首都、上海浦東等,以及在桃園中正機場華航貴賓室安排數位看板,並與華航合作,在十萬張的登機證背面刊登「健康美麗台灣行」的廣告,就是要將台灣最具特色的醫療服務推廣出去,向廣大的中國大陸居民「發聲」,吸引陸客來台體驗醫療服務以及安排觀光行程。順應陸客消費習慣,貿協鎖定中國銀聯卡,在其宣傳摺頁「台北地圖」上刊登廣告宣傳台灣醫療服務,成功推出「台灣醫療旅遊App平台」,在iOS與Android系統均可以瀏覽。 外貿協會另在四個國內機場負責營運五個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分別是台北松山機場、桃園第一及第二航廈、台中清泉崗及高雄小港機場,提供搭機旅客國內醫療服務資訊及協助,從二〇一三年啟用到二〇一六年階段性任務結束營運,服務業推廣中心統計,期間服務全球各國人數達三十五.九萬人次,推薦提供醫療服務的業者有六十三家。除了大陸市場,貿協也努力在東南亞、穆斯林市場尋找台灣醫療服務發展的可能性,例如組東南亞醫療拓銷團,宣導台灣在重症治療的成功案例,以協助行銷台灣醫療品牌。二〇一二年林口長庚醫院參加貿協舉辦的海外推廣活動,初期在海外辦病友會,邀請曾到長庚醫院治癒的當地病友現身說法,分享來台成功治病經驗,以鼓勵當地病患來台就醫。二〇一三年到林口長庚醫院就醫的國際病患即呈現百分之百成長、二〇一四年更是一五一%的年成長。王志剛任內創設的台灣醫療服務業國際化的模式,後繼者發揚光大,二〇一五年後,貿協同仁協助林口長庚醫院針對不同目標市場採取不同的行銷規畫,例如在杜拜採醫療論壇,將台灣長庚特色醫療介紹給當地醫師,開發當地醫護人員來台代訓方式,或者由當地醫師轉介重症病患到林口長庚就醫的國際醫療商機。對東南亞地區,則是健康諮詢及洽覓醫療轉介合作夥伴,開發國際病患來台就醫。 人道救援 台灣醫療守護健康無國界令王志剛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越南阮氏的案例。二〇一一年十一月,越南最大外文媒體《VN Express》報導越南中部有位Nguyen Thi Ngoc Mai (阮氏玉梅)患有嚴重早衰症,長年受罕見疾病所苦的她,已經有生命威脅。二〇一二年初在胡志明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商務組,以及貿協台灣貿易中心駐胡志明市辦事處、台商來億集團、健橋公司與長榮航空等單位協助下,這位實際年齡只有二十七歲,但外表看來猶如七十多歲老婦、罹患「成年型早老症」的越南病患阮氏玉梅跨海來台就醫,阮氏是由弟弟陪伴來台,當貿協與醫療團隊前往接機時,看到的景像,竟像是弟弟陪同媽媽來台就醫。 在中國附醫國際醫療中心院長陳宏基這位知名整型外科醫師的巧手下,阮氏在台灣終於獲得重生,二〇一二年五月治癒後返國。王志剛認為,這個國際醫療案例,已成功讓台灣醫療走向世界,台灣醫界本著人道救援的精神救助病患,已樹立令人尊敬的典範。經濟部非常認同王志剛的觀點,委託貿協於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一日及五月十六日分別在台北、越南胡志明市舉行兩場國際記者會,希望讓國際人士了解台灣優質的健康照護環境,也可開發國際病患來台治病的醫療服務商機,藉此成功建立台灣健康產業品牌及知名度。阮氏玉梅十歲就發病,來台醫治前,因為沒錢就醫只能吃當地草藥,她在記者會上現身,並說,「我有兩個生日,一個是我出生的生日,一個是我來到台灣的那天,台灣讓我的生命重新燃起希望!」張正芬說,貿協長期推動台灣觀光醫療,但是罕見疾病、急重症的治療,也是貿協努力的目標,這些罕病和急重症的治療,可以證明台灣醫術已超越國際水準,人道救援的國際醫療案例也成功為台灣醫療走向世界的最佳典範,讓貿協更有繼續推廣台灣優質國際醫療服務的動力。 王志剛在貿協董事長任內,醫療服務轉介平台觸角甚至也伸向中東地區。二〇一四年二月,貿協與衛福部合作,由衛福部長邱文達帶領台灣近四十名醫療院所代表,遠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傳推廣我國優質醫療服務,透過貿協在杜拜的台灣貿易中心穿針引線,規畫成立我國在中東地區的第一個醫療轉介平台,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三日,在貿協的見證下,杜拜Zebeel集團與國泰、振興、長庚、中榮與敏感醫院等五家台灣醫療機構簽訂合作意向書,台灣與中東地區的醫療轉介平台正式落實,首發中東醫療團也來台,當日並有三位阿拉伯民眾來台體驗健檢服務。時任貿協副秘書長的葉明水強調首發中東醫療團來台甚具指標性,中東地區因醫師及護理人員短缺、慢性病人口大幅成長,對優質醫療服務需求很高,在此之前,中東人士習慣到歐、美、韓國及泰國等地區治療疾病,相信此次首發團,可感受台灣高品質的醫療技術與服務,而透過口碑行銷,有助更多中東人士來台使用我國優質醫療服務。※ 本文摘自《跨越—王志剛白首話當年產官學生涯》,時報文學出版。 《跨越—王志剛白首話當年產官學生涯》作者:王志剛口述、曾桂香撰文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2/10/14
-
2022-11-14 焦點.長期照護
張慶光/貼心智慧科技 讓老後生活更便利
國發會最近發布了最新的人口推估報告,再次強調台灣在2025年便會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五個人中,將有一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由於少子化伴隨著高齡化而來,很多人開始擔心未來照護資源不夠。很多IT廠商關注到此需求,陸續投入相關產品開發,小至滿足單一需求的產品設計,大到智慧住宅等系統性整合,近年開始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銀髮智慧科技儼然成為新顯學。不過,我發現大部份廠商所開發的產品多是以減輕照護者負擔為目標,如:長者遠端監控系統、電子尿布,甚至排泄自動處理裝置。這些產品當然有其需求,但是都偏重於失能之後的照護商品。有沒有在長者還沒進入失能或在微失能狀態下,可以應用科技來輔助其回復獨立自主生活能力的產品呢?我一直認為,面對超高齡社會的解方不是一味增加照護資源或投入照護商品研發,而是應該想方設法減少照護的需求,從而延緩長者進入失能的時間點,這樣才能真正舒緩長照資源缺乏的壓力,也才能讓長者享有尊嚴有品質的晚年生活。身體的老化無法避免,但若能經常保養,老爺車也能優雅上路。事實上,以現代科技及生技的發展,大部份人體功能退化所喪失的功能,都可找到相對應的產品來補足。眼力退化有老花眼鏡、放大鏡甚至電子擴視機;聽力退化除了傳統助聽器,也有針對輕微聽損長者所設計的輔聽器,而且不一定要塞在耳道裡,拿著像手機大小的音聲擴聽器,靠近耳朶就可聽見對方的聲音被放大。腳力退化有電動代步車或最新的外骨骼裝來輔助行走,也有人工智慧的手腳復健機協助回復行走能力。有些身體的退化不是因為自然的老化,而是疾病引起,如因為巴金森氏症所引起的不自主手抖或「步態凍結」現象。對於手部抖動的人來說,要自己好好吃一頓飯非常困難,因為手不停地顫抖,用一般餐具舀起食物很容易灑落,造成用餐不方便,甚至需要他人協助餵食,不僅感到尷尬、自卑,久而久之對生活都會失去信心。針對此問題,樂齡網引進一款防手震湯匙,運用最新感應技術,達到抵消85%手部抖動的防震效果,讓長輩可自食其力,協助其找回生活自信。另外,許多巴金森氏症病友都會出現凍腳及小碎步的「凍結步態」問題,病友在家裡走動時,照護家屬都不得掉以輕心,深怕他跌倒或停在原地走不動,使得巴友無法自立生活。最近樂齡網亦上架了一款來自丹麥的陪步光學器,它是一組可穿戴在病友腳上的投影設備,在腳前可投射一條能指引病友走路的橫線,透過視覺方式讓病友有明確的走路目標去跨過腳前的橫線,可明顯改善小碎步,也緩解凍腳的問題。這雖非高科技的產品,但卻能讓巴友在家自由行,大幅度增強了自立生活的能力樂齡網成立15年來,賣過許多智慧照護用品,有些新產品號稱結合了最先進的ICT技術、感測元件、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分析等高科技。不過,真的能獲得市場青睞的,往往不是什麼太高科技的產品,真正能為長輩接受的產品,還是看你有沒有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設計,不要因為智慧而忽略了貼心,能解決問題的才是好科技。
-
2022-10-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掏腰包負擔國人赴日PCR費用? 高端「強調11字」回應
日本開放接種國際認證疫苗旅客入境自由行,但高端不在認證名單上,因此國人赴日恐得多花3500元自費取得PCR證明。台北市長參選人黃珊珊與媒體人周玉蔻都提議應由高端公司提供前往日本民眾PCR費用。高端公司發言人李思賢今回應強調,「大家的心聲都有聽見」。黃珊珊先前表示,如果打高端疫苗不能出國,高端應幫忙出PCR的3500元費費用,且高端也有PCR技術,高端自己是不是要負點責任?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則回說,要由高端公司做決定,目前還沒有決定方案,但與高端公司保持聯繫中。周玉蔻今天在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也表示,對這四個月內要去日本的人來說,高端補打政策緩不濟急。「應該叫高端幫大家做免費PCR,他們自己就有設備」。她強調,「這不是錢的問題,是『奇摩子』(心情)的問題」。李思賢回應,這幾天各界的心聲高端都有聽到,內部都有討論相關事宜,但進一步會朝哪個方向發展,則無法預告;目前仍是往WHO團結試驗的方向做努力,但能否通過已超出高端所能夠掌控的範圍。至於入境日本PCR費用是否能夠由高端公司負擔?李思賢說,任何情況高端都會進行思考、評估。他強調:「大家的心聲我們都有聽到。」
-
2022-10-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想出國的高端族注意了!疫苗補打5大QA一次看 間隔時間、廠牌選擇有限制
日前日本宣布開放已接種國際認證疫苗的旅客入境自由行,但國產的高端疫苗卻不在適用範圍,導致當初施打高端疫苗的國人赴日還須多花3,500元做PCR。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天(19日)鬆口,表示即日起開放接種高端疫苗且有出國需求的民眾公費補打。本文整理出補打時需注意的5點QA,供近日計畫出國的高端族參考。Q1:誰可以補打?接種高端疫苗且有出國需求的民眾,可依欲入境國家的查驗需求(包含登機/入境限制、豁免檢疫/隔離措施或取代檢驗陰性證明等),在出具相關證明文件(如電子機票或就學/工作證明等)後,接種1至3劑我國核准專案輸入之COVID-19疫苗。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高端疫苗第一劑共接種100萬人次,三劑都打高端者約30多萬,因補打人數應落在30萬至100萬間,至於多少人要出國則無法估計,不過國內目前補打疫苗庫存量尚能因應,屆時若有缺乏會再採購。Q2:補打劑次與間隔?接種高端疫苗以外廠牌之第1-2劑視為基礎劑,需與前一劑間隔4週(28天)以上;高端疫苗以外廠牌之第3劑視為追加劑,需與前一劑間隔至少12週(84天)。另外,指揮中心提醒,民眾接種後可至「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申請系統」(https://dvc.mohw.gov.tw/)下載疫苗接種的數位證明,建議於完成接種後2天以上申請,供入境他國查驗使用。Q3:有哪些廠牌可以選擇?王必勝說明,高端族並非只能補打同為次蛋白疫苗的Novavax,國內目前擁有的3種廠牌、4款疫苗皆可選擇,包括BNT、莫德納、莫德納次世代及Novavax。不過要注意的是,其他廠牌疫苗皆可混打,但最新開放接種的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僅能作為第3劑的追加劑使用。Q4:打滿6劑是否有健康疑慮?高端族原先的3劑再加上補打的3劑,一人最多會打到6劑,令許多民眾擔憂打太多疫苗是否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對此,王必勝強調, 6劑的準則並非隨便亂訂,而是比照先前美國拒絕非施打其建議疫苗者入境方式,當時就已開放補打,也經過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討論,如今只是擴大適用範圍。Q5:未來還會繼續提供民眾施打高端嗎?王必勝說,目前高端的國內緊急使用授權(EUA)還是有效的,因此還是會在國內提供的接種疫苗名單內。至於未來他國是否有可能採納高端,王必勝表示仍會持續與日方交涉,但主要著眼於高端在WHO的團結試驗結果,以及WHO緊急使用清單(EUL)的申請,目前高端透過澳洲在協助EUL,都有追縱進度。Q6:高端接種者,目前可入境的國家以及不可入境的國家有哪些?
-
2022-10-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加七」新制13日上路 篩陽隱匿怎麼辦?專家這麼說
明起實施邊境檢疫「○加七」新制,無論自由行旅客或團客、境外生、國際移工,都可免除居家隔離,直接進入自主防疫七天,七天期間住所一人一室,快篩陰性才能外出,陽性需主動通報。但國人不免擔心,快篩陽性者隱匿不報或突然陰轉陽,勢必讓本土疫情更加嚴峻。如何面對後疫情階段的新生活、新挑戰?台大感染科教授黃立民認為,公司企業應該制訂比政府還嚴格的防疫措施,例如員工出國洽公、旅遊,返國後最好在家工作兩天,即使快篩陰性也不要急著進到辦公室、廠房生產線。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部分入境者可能隱匿快篩陽性或是中途陰轉陽,對社區造成風險;建議新制上路後,如有外賓來訪,仍需嚴格執行社交距離、戴口罩,並避免共餐或喝咖啡等需要脫口罩的活動。「務必接種次世代疫苗,尤其是中老年人。」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則提醒,過去認為第三劑接種後有助於降低住院率,但最新研究發現,第三劑接種六個月後,預防住院的效果明顯變差,約降低五成。黃立民提醒,疫情拖了快三年,許多民眾對防疫已疲乏、鬆懈,甚至對染疫數字無感,這也說明了為何單日確診四、五萬人,連假期間各地夜市、風景區、百貨公司仍湧現人潮。雖然中重症、死亡個案並不多,但民眾不可有賭一把心態,家裡有年老、孕婦、幼童等重症高風險族群,仍應做好個人防疫措施,避免染疫傳給家人。
-
2022-10-07 醫聲.罕見疾病
一年藥費數百萬!罕病FAP病友:新藥不納健保恐走投無路,絕望欲赴瑞士安樂死善終
因恩慈專案獲得治療,又因專案終結而無藥可用,他的兄長絕望欲赴瑞士安樂死善終;父親早在數年前因病過世;因同樣的疾病離世的堂叔,捐贈了大體供醫學研究之用;57歲的吳先生本人也發病了,雖也參加恩慈計畫而取得藥物,但該案將於今年底結束。金融業出身的他,引用業界術語坦言,「我的生命已經沒有Plan B(備案)了。」流竄在吳先生家族中的致命威脅,是名為「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P)」的晚發型罕見疾病,在全台不分期別,僅有約一百二十名患者。前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恭平表示,FAP係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意即若父母其中一人罹病,其子女不分性別,罹患FAP的機率高達五成;國內FAP患者的「運甲狀腺素蛋白(TTR)」突變基因型態多為「A97S」,特性是發病時間晚,平均發病年齡約為55歲。FAP疾病進程快 不治療患者2至3年面臨失能「病來得晚,惡化卻很快。」林恭平說,不少FAP患者初診時,主訴症狀是手腳發麻,在無法接受治療的情況下,兩、三年間就逐漸喪失行動能力,需坐輪椅或臥床,日常生活受盡折磨;若生理機能持續退化,患者多在發病後,平均八年就離世。擔任金融業協理級主管,長期外派美國的吳先生,在大哥52歲確診FAP後,他利用年節回台的時間與姊姊一起接受基因檢測,結果發現自己具基因變異,姊姊則幸運地未檢出異常。那年,吳先生才剛邁入50歲。確診後一年,吳先生請調回台,FAP的症狀,也隨著病程演進而逐漸出現。林恭平指出,FAP的典型症狀包括遠端肢體感覺異常,自律神經問題導致的頻繁腹瀉與姿勢型貧血,顯著的體重下降,以及類澱粉纖維素堆積導致的心律不整;若為男性,則會有勃起障礙。這些症狀特異性不高,導致疾病診斷耗時長,且易被誤診為特定的免疫疾病。吳先生起初對於姿勢型貧血不以為意,直到有一天,母親回家時按了電鈴,他起身開門時,竟失去知覺,跌落地面,「我才知道,這跟一般的貧血完全不一樣。」喝水都困難 肌肉退化患者自理能力漸衰「我爸還在的時候,住的是公寓,每次要看醫生,我就要一路把他揹下樓。」隨著肌肉機能逐漸退化,FAP患者自理能力漸衰。退化沒有放過吳先生,他拉起短褲褲管,原應壯碩的大腿,竟纖瘦無比。所幸,在恩慈療法下服用藥物,吳先生發病至今逾六年還能走動,然而不論出入何處,都要拄著雨傘行的拐杖。當然,他的生活也大受影響。愛好旅遊的他,如今每天至多只能行走四千步,且上下樓梯格外吃力。甚至,連簡單地打開瓶蓋喝水,對他來說,都十分困難,遑論扣鈕釦等細微動作。自從病症加劇,吳先生已鮮少穿著需扣釦子的衣服,褲子也選擇寬鬆、好套上的為主。此外,因爲聲帶處的類澱粉物質堆積,他的聲音也逐漸沙啞。日前與許久未見的大學朋友相聚,對方還以為他感冒了。頓失生活重心 吳兄抑鬱欲安樂死「我只跟他說,我們有遺傳疾病,我不想說太多。」診斷出FAP後,吳先生便回台辦理退休,早早遠離工作,和老同事也自此不再聯絡;只剩下幾個大學時期的老朋友還有聯繫。「那是一種自卑感。」同期同事累積了工作資歷,過著光鮮亮麗的主管生活,他卻只能退休在家,在僅剩的閱讀、散步兩個興趣支持下,度過百無聊賴的日子。「我哥哥更慘,除了看醫生以外,沒再出過門。」吳先生的兄長,曾受任職的航運公司派駐杜拜,在當地擁有兩位司機;如今,隨著FAP病程進展至第二期,幾乎難以行動,前後落差不言可喻,因此相當抑鬱。吳先生說,隨著供給治療藥物的恩慈計畫結束,兄長無奈之下心生赴「瑞士旅遊」——安樂死的念頭。新藥遲未納保、要價數百萬 吳先生:已走投無路以瑞士旅遊代稱,除了透露對兄長的不捨,更是因為擔心自己有天會走到那一步,讓吳先生難以開口說出「安樂死」三個字,他透過恩慈專案使用FAP口服藥物近兩年,該專案將於今年底結束。然而,此藥物至今遲遲未被納入健保,而該藥藥價昂貴,成人使用一年就要花數百萬台幣,常人難以負擔。對於未來,吳先生只說,如果FAP新藥再不納保,真的走投無路。FAP的顯性遺傳特性,讓吳先生家族中不少人都為此病症所苦,不過因為健保尚未將FAP治療用藥納入給付,知道自己帶有FAP的基因變異,將在未來的某一天發病,只是徒增絕望、心理壓力。吳先生說,包含他的兩位女兒在內,許多家庭成員因此並不願意接受基因篩檢,過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日子。知道又如何?無藥可用家族不願篩檢「就算現在不篩,結婚前也一定要篩。」吳先生說,透過婚前的基因檢測,決定是否孕育後代,可以減少新生FAP個案,「讓FAP這個罕見疾病更罕見,最終消失。」為造福FAP病友,吳先生表示,除了自己出來面對鏡頭提出呼籲,其堂叔在過世後將大體贈與台大醫院,是國內首位捐出大體的FAP病患。林恭平說,以葡萄牙的研究為例,帶有FAP基因變異的患者,有超過九成的機率會在人生中的某天發病,台灣雖無相關研究,但他鼓勵家族中有FAP患者的民眾,盡快進行基因檢測,「至少先有了解,加上已有治療選項,可以進行後續規劃。」若已懷孕,也可透過胎兒的基因篩檢,知悉胎兒是否有基因變異。取得用藥具防治意義 病團:應終結家族遺傳惡夢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則表示,幫助FAP患者取得治療,提高其家族成員篩檢意願,在FAP疾病防治上意義非常重要。由於FAP發病時間晚,患者正值壯年,多是家庭支柱;此外,就像吳先生,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已經生兒育女,令人憂心,「幫助他們取得治療,是鼓勵他們去做篩檢,終結家族遺傳的惡夢。」早期FAP無藥可用,患者只有換肝一途,不但成效不佳,患者還要煎熬等待肝臟移植。林恭平說,近年國際上有RNA靜默治療等新療法通過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治療成效佳,可以減緩患者的退化、失能。林恭平曾有患者透過臨床試驗取得治療,結果過了五、六年,還能自由行走,「在以前,早就必須坐輪椅了。」他呼籲藥商與健保議價取得共識,幫助患者盡快用藥。針對FAP新藥給付,陳莉茵說,患者到了第二期,肌肉退化等情況嚴重,需要藥物延緩惡化速度,盼藥商合理降價。然而,議價須有合理誘因,她建議放寬使用門檻,讓各期別FAP患者均可使用,患者人數多,藥商就比較願意減價。「照顧罕見疾病就是照顧大家的下一代,治療是防治的第一步。」陳莉茵說,找出FAP高風險家庭、做有效的防治,才能真正避免悲劇不斷複製、重演。
-
2022-09-26 焦點.長期照護
為何相較於國外,台灣使用鼻胃管比例偏高?葉書銘醫師教你想要不插管的老年該做哪些準備
編按:高齡者因進食困難插上鼻胃管灌食,是台灣照顧現場極常見的現象。使用鼻胃管的病人,還有可能拔管、恢復以口進食的能力嗎?羅東博愛醫院吞嚥機能重建中心主任葉書銘指出,把握復健黃金期,吞嚥障礙是有機會逆轉的。老後不希望依賴鼻胃管灌食,中年有哪些該知道的事?2017年,皇冠集團創辦人平鑫濤失智、中風,妻子瓊瑤和平家子女為了他該插鼻胃管與否而發生爭執。插上鼻胃管後,還有可能恢復以口進食嗎?羅東博愛醫院吞嚥機能重建中心主任葉書銘指出,民眾或許認為,高齡者一旦裝上鼻胃管,就只能灌食到生命的最後。其實,經由積極復健,病人是有機會拔除鼻胃管的。他以自己的病人為例,有位80多歲、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奶奶,因為手術後腹腔感染,住院將近一個月。出院後,原本可以自理生活的奶奶,卻因為臥床過久,失去自主行動和進食的能力。剛轉到博愛醫院時,奶奶不只插鼻胃管灌食,也有心臟衰竭、肺部積水等問題。心情低落的奶奶告訴醫師:「你讓我吃能很快就走的藥好嗎?」治療完肺部積水、經過吞嚥訓練後,3週後奶奶成功移除鼻胃管,恢復以口進食及體能訓練。出院前,「無管一身輕」的奶奶,已經可以自由行動,人也精神許多。台灣病人插鼻胃管比例高於歐美!方便照顧,但不會降低吸入性肺炎風險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吞嚥機能重建中心,於2021年5月嘗試開立全台第一個鼻胃管移除病房。葉書銘指出,像奶奶這樣成功拔除鼻胃管的案例,在臨床上並不罕見。「我們看到一些有機會經口進食的病人,卻因為種種原因長期放置鼻胃管,其實滿可惜的。」他認為,相較於國外,台灣使用鼻胃管的比例偏高,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有吞嚥困難的長者吃飯或餵食,一餐往往要花上一、兩個小時。對照顧人力不足的家庭、護工必須一對多照顧的長照機構而言,放置鼻胃管灌食是較有效率的做法。其次,歐美病人在意身體形象。當無法以口進食時,病人多半會選擇做胃造廔手術,在胃上方開「胃造口」,經由廔管灌食。但國人對於在腹部上打洞、穿孔的手術,接受度仍偏低。此外,對於病情已無法逆轉的末期病人,許多家屬仍有「不吃會餓死」的觀念,希望灌食到最後。然而,葉書銘指出,放置鼻胃管灌食雖然方便照顧,卻仍有發生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一來,病人雖不經口進食,仍可能被自己的口水嗆到、進入氣管,引起肺部發炎。而鼻胃管通過胃與食道之間的幽門,若灌食太多、消化不良且灌食後平躺,食物可能逆流,同樣會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若能經由訓練,讓病人找回以口進食的能力、拔除鼻胃管,才能從根本解決吸入性肺炎的問題。移除鼻胃管的復健訓練,怎麼做?哪些病人有機會拔除鼻胃管?三大評估指標,家屬願意支持很重要葉書銘指出,病人發生吞嚥障礙、無法以口進食的原因很多,包括衰弱、中風、失智、腦外傷、脊椎損傷⋯⋯等。能成功移除鼻胃管的病人,通常需具備幾項條件:第一,年齡愈輕、認知功能未受損的病人,普遍恢復潛能較佳。年紀愈長,病人愈可能有衰弱、失智等多重疾病,導致拔除鼻胃管的難度提高。第二,病人發生吞嚥障礙的原因,是近期的急性事件或慢性失能?若是前者,把握復健黃金期,盡快展開訓練,往往可以很快拔除鼻胃管。但若是後者,例如病人已因失智長達數年無法以口進食,則逆轉的可能性也較低。最後,家屬的支持程度、是否有充分的照顧資源,亦是能否拔除鼻胃管的重要關鍵。葉書銘回憶,鼻胃管拔除病房第一位收治的病人,是位輕度中風的患者。患者中風之後,還因糖尿病傷口感染導致左腳膝下截肢,身上還有因照顧不佳產生的褥瘡。葉書銘評估,若病人可以裝上義肢、恢復體能後積極復健,成功拔除鼻胃管的機率不低。然而,家屬因經濟考量,無法讓病人住院訓練太久。患者無法在短時間內拔除鼻胃管,選擇先行出院。出院後一個月,病人就因為發生吸入性肺炎再度住院,不久後即過世。葉書銘指出,曾因吞嚥障礙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病人,即使移除鼻胃管,仍要注意患者飲食質地、進食姿勢,進食時間也可能比一般人久。「有時,家屬認為沒有人力照顧、只能送機構,就會選擇繼續放管路。」照顧者的支持意願,對復健成效有極大的影響。想拔除鼻胃管,復健怎麼做?把握前2個月黃金復健期,拔管成功機率高葉書銘建議,想讓病人拔除鼻胃管,可先至復健科門診進行評估。藉由鼻咽內視鏡、吞嚥攝影檢查,確認病人在哪一個進食階段發生問題。若評估有機會拔管,則安排語言治療師進行吞嚥訓練,學習吞嚥技巧、強化吞嚥反射和相關肌群的力量。病人進步到什麼程度,可以拔除鼻胃管?葉書銘指出,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將食物由稀薄到濃稠分為0~7級。當病人可以吞下3種質地以上的食物、進食量也不錯,經檢查確認進食無嗆咳等安全問題時,就有機會移除鼻胃管。依病人的體能、病況,吞嚥訓練可能為期數天或數週。葉書銘指出,曾發生過吸入性肺炎、失智、中風、腦傷導致吞嚥中樞異常的病人,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訓練。以中風病人為例,病情較嚴重者,甚至得訓練超過半年才能拔除鼻胃管,安全地進食。他建議,病人剛放置鼻胃管的前2個月,可把握時機積極復健。否則,除了吞嚥肌群持續退化,進食與照顧模式的改變,很可能演變為長期仰賴鼻胃管灌食,拔管難度也隨之提升。儘管復健並不輕鬆,但葉書銘指出,病人吞嚥功能進步,不只可拔掉鼻胃管享用美食,也可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風險。即使是不放鼻胃管、選擇做胃造口的病人,若吞嚥功能嚴重退化,也可能被自己的口水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因此,不論是放置鼻胃管、做胃造口的病人,吞嚥訓練都能幫上忙。中年開始為不插管的老年做準備!健康飲食、運動,防多種慢性病老後不想插鼻胃管,現在可以怎麼做?葉書銘指出,病人需要插上鼻胃管灌食,最常見的原因包括失智、中風、衰弱等慢性病。因此,不想插鼻胃管,就要預防這幾種疾病。飲食上,營養均衡、多吃堅果、魚油、避免精緻、高糖的食物,可延緩大腦退化。日常生活中常常動腦、與人社交,可增加「認知儲備」,有助預防失智。運動則應兼顧有氧和阻力訓練,增進心肺功能、維持肌肉量。此外,進行吞嚥訓練時,語言治療師有時會請病人大聲說話。葉書銘笑說,「大家沒事可能不會大聲講話,但是多唱歌還不錯!」唱歌不僅可以訓練喉嚨、咽喉等部位的吞嚥肌群,也可控制聲帶閉合,減少日後進食嗆咳的機率。他指出,持之以恆地維持健康飲食、運動和作息,不僅未來插管機率大幅降低,還可以預防多種慢性病。健康的老年,從中年就要開始做準備!原文:幫病人移除鼻胃管,找回吃美食的樂趣!葉書銘醫師:想要不插管的老年,中年該做哪些準備?
-
2022-09-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高端想赴日本得先自費3500做PCR? 王必勝認了:日本現在未列高端
日本宣布10月11日起,開放入境自由行,並恢復免簽證措施,同步取消每日入境5萬人上限。昨日行政院也宣布,預定10月13日邊境啟動「0+7」的防疫政策,讓不少民眾搶買日本機票。然而高端不在日本認證疫苗中,打高端民眾前往日本得額外花費PCR費用。日本目前認證的疫苗,包含:BNT、AZ、莫德納、嬌生、Novavax與印度的Covaxin疫苗,並未認可台灣的高端疫苗,若不符合日本疫苗施打條件,需在出國前72小時持有PCR陰性證明,至少要花3500元做PCR,若急件費用更要價4500元。我國過去針對施打高端疫苗者,若因緊急事由須出國,提供額外施打其他廠牌疫苗。不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此方案目前只針對美國,因為美國若沒有施打美國認證的疫苗,完全無法入境,因此提供施打高端疫苗者,可以補打其他疫苗,在一個月內即可完成。針對日本限制,指揮官王必勝說,「日本現在沒有列入高端」,也沒有針對高端做討論,另外方法就是提供PCR證明,而PCR有自費問題。王必勝說,觀察日本邊境管理措施,近期開放速度很快,因此也觀察說,是否有取消疫苗相關限制、是否可以再施打其他疫苗的可能性。
-
2022-09-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邊境「0+7」將解封 醫:健康自己顧4大提醒
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邊境「0+7」預計10月中旬前解封。台中市診所協會理事長、兒科醫師曾崇芳建議,面對政府寬鬆防疫政策,代表民眾健康自己顧好,提醒高危險群、幼兒疫苗打好打滿,符合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快去打,以及防疫做好做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表示,邊境「0+7」開放的時程,應該會落在10月中旬前,並將在下周率先放寬入境唾液快篩 PCR 政策,改為發放給入境旅客 4 劑快篩,可在7天自主管理期間使用。曾崇芳認為,邊境「0+7」上路後,入境台灣者旅遊團及自由行都只需「0+7」,也就是不用隔離,只須自主健康管理7天,入境若無症狀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並全面恢復免簽證待遇機制。防疫政策鬆綁有助於國內民眾出國的旅遊、商務、經濟發展,但面對政府的寬鬆防疫政策,也代表民眾健康由以前政府的全民防疫政策來保護民眾,現在民眾必須有自己保護自己。曾崇芳建議,第一,新冠肺炎新型次世代疫苗陸續進來,第一波施打對象,政府提供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及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接種追加劑使用,應趕快打好打滿;第二,至於6個月到4歲幼兒第二劑施打率偏低,全國不到10 %的情況下,幼兒疫苗要打好打滿,避免幼兒確診後不適,以及減少近九成MIS-C發生機會。曾崇芳指出,第三,根據今年澳洲的流感疫情趨勢及今年台灣流感疫情的監測,今年可能會一波流感大流行,全國約15%到20%人口感染,10月1號符合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趕快去施打,避免心觀奇流感的雙重夾擊。第四,防疫做好做汭,避免公共場所的出入,當出門在外,除了戴口罩、請勤洗手、不摸口鼻、揉眼睛保護自己不被其他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病毒。
-
2022-09-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王必勝鬆口:入境「0+7」10月中旬前開放 入境唾篩PCR改4劑快篩
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表示,機場若不做唾篩PCR,要如何進行快篩等規畫都已擬定,僅剩實施的時間待決定。他今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電台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時說,邊境唾篩PCR將改為快篩,入境旅客將獲得4劑的快篩,在七天自主管理期間使用。王必勝昨說,若入境機場人數上升,檢驗恐造成等候時間過長,因此指揮中心都已有規畫,當不做唾液篩檢後,怎麼發快篩進行篩檢措施等等,目前只剩實施時間待決定。王必勝今天說,本來預期疫情這周或下周最高點,看起來可能上周就是最高點,當初設定條件達高點、趨勢向下就大幅度開放,只要觀察再一周就可以確定。王必勝說,「0+7」上路時間最快在10月15日前上路,同時也將放寬七天自主健康管理規範,將有大幅度鬆綁。但在此之前,下周將率先將入境唾液快篩PCR政策,改為快篩即可。王必勝表示,入境旅客將獲得4劑的快篩試劑,在「3+4」隔離期間,以及後續將更改為「0+7」的七天自主管理期間使用,建議出門前使用,若陽性就自主通報。王必勝也說,指揮中心也將開放「一般社會訪問及觀光」入境,也就是開放自由行,世界各國的旅客屆時都可以來台灣,但實施日期仍待決定。「0+7」規畫將公布 王必勝:10月中旬以前 最晚10月15日【聯合報/ 記者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全球防範新冠肺炎近3年,國人引頸期盼邊境何時開放「0+7」。外傳「0+7」即將上路,只剩公布時間未定。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早上接受媒體人周玉蔻電台「新聞放鞭炮」專訪說,「0+7開放的時程應該會落在10月中旬以前」,0+7的後七天自主管理也會更加鬆綁。王必勝今接受專訪一開頭就表示,今早上行政院討論過後,會後記者會上後可能會公布「0+7」的規畫,但時間點上未明朗,僅透露會在「10月中旬以前」,最晚10月15日,強調仍要「再觀察疫情一周」。「0+7」政策上路後,後面七天自主防疫也將同步調整,王必勝說明,先前自主防疫不能外出用餐、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但這樣的限制,對觀光來講就沒有意義,因此這部分也會大幅度鬆綁。對於外傳可能要選10月10日國慶日上路,王必勝說,沒有考慮這方面,指揮中心用專業的部分(規畫)。指揮中心預計下周宣布0+7開放日期,王必勝說,不會是10月1日,我們會做綜合判斷,也請專家一起幫我們看,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開了專家會議對這件事情做研究,會議上專家都認為要走向開放,可是要在國內疫情可控、趨勢向下的情況之下找時間點,我們依據專家建議找時機。王必勝說,我們有66國互惠免簽,外交部是在分成兩階段在恢復,前面已經恢復54國,後面會再把剩下的都恢復。現在進來都是免簽。對於沒有互惠免簽的國家,我們會開放「一般社會訪問及觀光」,等於世界各國都可以來我們台灣。中國部分會請陸委會再做評估。關於口罩令何時解除,王必勝說,國人配合度高,簡單又有效的防疫方式,會比較晚解除口罩令。現在是都要戴,某些情況可以不戴,未來疫情趨緩,「我們會說都不用戴,什麼情況要戴,都會講清楚」,這樣方式慢慢進行,口罩對於新冠肺炎、流感都有保護效果,但大眾捷運系統、密閉空間是都一定要戴。
-
2022-09-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解封/疫情後第一次出國該注意什麼?出入境須知及個人防護一次看
新冠肺炎疫情2年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9月22日證實將放寬邊境措施,採取兩階段放寬,第一階段9月29日起,放寬入境檢疫7天皆可一人一室;第二階段預計10月13日實施,入境可望免隔離,採「0+7」自主防疫。疫情就要結束,想出國該做好哪些準備?《元氣網》為您整理出入境相關規定及個人防疫原則。3+4→0+7 邊境採階段性開放針對邊境管理措施鬆綁,指揮中心指出將採階段性開放:第一階段:9月29日零時起,維持「3+4」第二階段:預計10月13日實施「0+7自主防疫」調整重點:1.自9月29日零時起,入境檢疫措施維持3+4,前3天居家檢疫之處所調整為「1人1室」,及配合邊境取消唾液採檢,調增入境旅客家用快篩試劑檢測措施。2.自9月29日零時起,調增入境總人數為每週6萬人次、取消入境唾液PCR檢測、檢疫處所得全程採1人1室,相關部會積極準備「0+7」開放目標。3.因應邊境逐步開放,指揮中心預為規劃入境者免除居家檢疫措施,將採7天自主防疫,並視疫情發展,預計10/13實施。【相關新聞】>>邊境解封採階段性開放 入境唾篩PCR改發快篩旅行團須知:需完成疫苗追加劑 目前禁團令依舊交通部觀光局表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在八月底通過「旅行業辦理出(入)境團體旅客操作指引」,儘管目前禁團令依舊,但只要指揮中心宣布開放,指引就可以當作旅行社的參考。根據觀光局規畫,出入境團客操作指引大致分為四大部分,包括旅客要求、旅行社要求、旅遊產品規畫以及其他防疫措施等。其中旅客要求部分,無論出入境的旅客,都需完成疫苗追加劑的施打,且要遵守相關防疫措施;旅行社的部分,無論是導遊,還是領隊,同樣要完成疫苗追加劑施打,且須經過相關訓練,熟悉指引規範,隨時注意旅客健康。旅行產品的部分,觀光局表示,由於是團體旅遊,因此行程安排需要團進團出,不可以脫團或有個人行程,出境國家也都有相關防疫規定,旅行社出發前須詳加說明,行程安排上也要遵守當地防疫規定。至於保險的部分,觀光局表示,目前仍是建議旅客投保相關的旅行險、醫療險。【相關新聞】>>觀光局出入境團客指引曝光! 打滿追加劑才能參團出國自由行須知:如何出國不染疫?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授五重點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曾於七月初飛往日本旅遊40天,無論是在日本期間或是歸國之後皆未有確診跡象,他在臉書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分享五大防疫關鍵,告訴民眾如何在有疫情的國家旅遊卻能全身而退的方法。林氏璧表示這些防疫措施「其實真的很簡單」,重點是「做到位」。林氏璧五大防疫原則如下:1.全程戴外科口罩,特別是室內空間,口罩每天換一個,流汗太溼也需替換。2.盡量避免密閉、擁擠不通風的室內空間,非不得已也要減少逗留時間。3.絕不亂摸眼口鼻。接觸到外面的物品後,絕對要酒精乾洗手。4.抓安全距離不要人擠人,和人保持1.5公尺以上。5.搭飛機時,必戴N95口罩,飛機上盡量不飲食和上廁所。除此之外,林氏璧表示,自己也帶了足夠的快篩,不舒服時會自己快篩,且為了主動監測自我健康狀況,也可帶體溫計和血氧計。另外他也準備了新冠症狀治療藥物,包括退燒,止痛,止咳等,尤其Omicron喉嚨痛的症狀較明顯,可喉嚨痛症狀準備藥物;以及自費準備清冠一號和防疫茶備用,以及投保可支付醫療費用、針對外國人設計的旅遊保險。林氏璧說,如果真的有轉重症傾向,也要先查好當地可收治外國人的醫院,以確保語言溝通無礙、儘速就醫。【相關新聞】>>旅日40天回國「怎麼篩都陰性」 林氏璧教五大防疫撇步各國管制須知:及時查找各國入出境規定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團隊成員蔡芳均歸納亞太國家入境檢疫隔離規範,現僅「中國、香港、台灣」要求旅客入境後「篩檢、隔離」都要做,台港為三加四,中國大陸為七加三;其他國家多為兩者都不用,或檢測陰性即可免隔離。●亞太區國家入境檢疫與隔離規定旅客入境時不用接受檢測與隔離:日本、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紐西蘭、澳洲入境24小時內接受PCR採檢,陰性者不用進行後續隔離:南韓未完整接種疫苗者進行入境檢測,陰性者不用進行後續隔離:印度旅客仍須接受入境時篩檢與後續隔離:台灣、中國大陸、香港(編按:台灣自9/29起改為零加七,香港自9/26起改為零加三。)因應新冠疫情,世界各國邊境管制及入境後檢疫措施各有不同,可上外交部網站查詢「世界各國因應COVID-19疫情相關措施一覽表」。須注意的是,該表內容乃依據世界各國規定更新,由於各國入出境規定依據疫情狀況時有變動,相關資訊仍應以各國主管機關公布為準。【相關新聞】>>中港台入境要求最嚴 學者:現在監測中重症才是重點海外旅平險須知:赴海外染疫確診不理賠因應各國邊境解封,海外旅平險附加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也重新開賣。據金管會統計,到今年底前,有共20家產壽險業規劃推出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但全都不理賠法定傳染病,換言之,國人赴海外染疫確診依舊沒得賠。保險業者坦言,目前海外突發疾病險,依舊無法承保法定傳染病,有三大主因,一、欠缺國外損失經驗,且病毒變種速度太快,二、難以釐算合理費率,三、目前國際再保可能基於承保量能、或是各國疫情等風險考量多不再承接。業者擔心保戶在國外染疫的理賠風險升高,避免防疫險「從國內賠到國外」,重新上架的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只能將染疫風險剔除。【相關新聞】>>20家保險業重開賣海外突發疾病 染疫確診不理賠
-
2022-09-14 焦點.長期照護
桃園榮家找辣妹熱舞蹭阿公,該不該?網友意見幾乎一面倒!
近日桃園榮民之家榮家辦理中秋聯歡豔舞助興影片引起熱烈討論(>>看詳細新聞),舞者於熱舞過程中動作大膽,影片傳出引發各方爭議,但網友意見幾乎一面倒,「讓阿伯開心,總比坐在那兒打瞌睡好」、「我可以預約卅年後住進來嗎?」,連醫師和長照專家也說,從需求面來看,成年及老年人很重要的基本需求應該被尊重。《元氣網》為大家整理事件經過及各方意見,提供長照更多想像與可能。 桃園榮家:傳遞溫暖打破長者的孤獨感桃園榮民之家為緩解長輩過節「孤獨感」,今年中秋節前夕相隔兩年舉辦晚會,找來勁歌熱舞團,但因舞者動作火辣大膽,甚至讓長者摸胸,尺度相當大,影片傳出後引發爭議。桃園榮家解釋,節慶活動因應長輩需求舉辦,因舞者熱情引發輿論討論,將會檢討。但桃園榮家表示,「孤寂是行動不便或是年邁長者普遍的心理特徵。」今年中秋晚會是相隔兩年首度舉辦實體活動,長輩相當期待及興奮,因應長輩需求,過去常舉辦唱跳活動,藉歡樂氣氛讓舞者與長者親切握手互動,傳遞溫暖打破長者的疏離感,期間還有長者太過感動而落淚,甚至從輪椅上站起來。贊成網友:最重要的是老人家開心網友留言:「其中有阿公感動,從輪椅站起來….不就證明這是成功的活動嗎⋯⋯」、「老人家開心就好。酸民是在靠背什麼啊」、還有人很氣憤「是應該要檢討(怒)!應該也要辦老奶奶的!」、「難道辦古箏表演,會對阿公比較好嗎?」、「最重要的是老人家開心,你看他們多開心啊!」反對網友: 太刺激對長輩不好當也有人持反對意見,「這種活動是在製造需求,而不是滿足需求。」還有人擔心太刺激對長輩不好,「老人家若興奮過度,容易有高血壓和心臟問題,該正視並維護年長者安全。」主張應有醫師及護理人員在場,救護車也要待命。榮家的安排獲得不少醫師支持。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認為,舞者和榮家都值得讚許,但下次該注意,改請猛男舞者,讓長輩換換口味。沈政男:脫衣舞搬進安養院,國外早有先例沈政男說,把脫衣舞搬進安養院表演,國外早有先例。2014年,美國就有安養院上演猛男秀,看得老人家心花怒放,不過家屬卻告到法院,稱這對老人家不妥。但他認為,「任何可以引發老人家興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而以其從醫以來觀察及經驗,帶失智老人家做活動,最困難就是引發他們的興趣,很多時候準備了半天,以為長輩反應會很熱烈,未料卻是睡成一片,表演者就像對著一堵牆在自言自語,而感到挫折。反觀,清涼熱舞有很大的功效,因為感官刺激相當強烈,保證阿公阿嬤不會睡著;此外,這類表演也是一種滿足性慾的管道,而老人家跟年輕人一樣,也會有情慾需求。因此這樣的活動,沒什麼不好,安養院的用心,其實值得讚許。沈政男甚至認為,脫衣舞與其他色情表演,在台灣社會無法正當存在,是退步的象徵。還好民間的活力仍然存在,還有人願意抵抗異樣眼光,繼續從事這樣的表演。而他也給榮家建議,下次該注意的是,改成請一團猛男舞者,讓阿公阿嬤換換口味。姜冠宇:長照不應該被限制想像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桃園榮民之家什麼狀況他不清楚,但長照本身不應該被限制想像,試想,如果畫面是金盞花大酒店,是西裝筆挺健康老爺爺,他大方花錢買這些表演,外界還會怒罵不像話嗎?這個活動真正失職的是不夠平權,沒有顧及到阿嬤也有看猛男跳舞、與猛男互動的權利。姜冠宇說,如果有什麼事情讓長者心情好,可刺激他們的腦部血液循環、增加食慾和運動耐受度,這也是漸進增加長者的免疫力;表演者注意感控措施,不會擴大養護機構的感染;活動細節沒有侵犯他人、觸犯法律、犯罪意圖的問題,也不會對身體真的造成危害,如造成腦血管破裂的狀況就好,剩下的外界加諸他人的道德觀感問題而已。專家:滿足長輩需求 社會應正面檢視也有專家表示,機構對長者來說就是「家」,但礙於失能等因素,無法自由行動,近年機構舉辦活動多希望滿足住民需求,評鑑也特別強調「住民滿意度」,不少活動因應長輩建議而舉辦,如一個月一次的「快樂餐」,讓長輩吃他們想吃的食物,如炸雞等,勁歌熱舞某種程度也是為了滿足長輩需求,社會應正面檢視。另外,性仍人之大欲,但大家普遍對老後性需求避而不談。醫師指出,相較年輕時,老後需求轉往身心層面,像是觸摸皮膚、牽手、親吻等,或尋找第二春,也能滿足心靈需求。新竹榮家設立「榮莒室」 有需提出申請新竹榮民之家今年七月設立「榮莒室」,提供衛浴、冷氣、電視等設備媲美旅館,藉以解決榮民生理性需求,只要是榮家住民或夫妻檔有性需求都可申請使用。三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謝嘉娟指出,雖然隨年紀增長、荷爾蒙變化,老年人仍希望有親吻、擁抱等肢體接觸,滿足身體與心靈;喪偶或單身長者會透過社團活動認識其他單身男性或女性,近一步交往或第二春,家中後輩應以開放心態對待。手天使服務 滿足老人及身心障礙者 一名不具名照顧服務專家表示,曾有照服員協助長者代購飛機杯等情趣用品,或鼓勵長者尋求第二春,多認識其他新朋友。國內外為滿足老人家或身心障礙者性需求,則有「手天使」提供相關服務,協助安撫情緒。但謝嘉娟提醒,若長者突然性情大變或出現嚴重情緒變化等精神症狀,也要警覺是否有內科疾病。先前一名伯伯本來彬彬有禮,有天開始亂脫衣服、裸奔,原因是內科疾病導致瞻望所引起;也有長者突然會摸護理師屁股、牽別人手;還有一位病人突然脾氣暴躁,經過電腦斷層發現長腦瘤,都必須要注意。謝嘉娟說,老年男性若因性功能障礙而服藥,需注意藥物來源,避免買到偽藥,若老人家同時有心血管疾病,正使用含有硝化甘油成分的藥物,也要注意藥物交互作用,應與泌尿科醫師討論。
-
2022-08-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戰疫堡壘/一句「歡迎回家」讓武漢包機旅客熱淚盈眶
仙境級檢疫所新北烏來檢疫所/一句歡迎回家 武漢包機旅客熱淚盈眶2020年1月29日,全球新冠疫情剛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完成場地會勘,當天即成立國內第一間集檢所﹘﹘「烏來所」,部屬臺北醫院副院長郭憲華臨危受命,擔任烏來所指揮官:「既然擔任開路先鋒,烏來所就必須是最好的,盡最大努力成為示範堡壘。」烏來所成立三天後,迎來國內首批住民--------五名違反檢疫規定的自由行陸客。當時有人攜帶快煮壺煮泡麵,結果因此跳電,後來改由集檢所提供每天兩次熱開水。通過兩次重大考驗,化解清潔人力短缺危機。而成立第七天,更承受第一次重大考驗﹘﹘武漢包機。當凌晨時分,28名旅客抵達烏來所時,郭憲華一句「歡迎回家」,讓如同逃難般返台的同胞熱淚盈眶。工作人員特地準備熟食,逐一放在房門口旁的小桌子,再廣播通知取餐,許多人開門看到餐點,開心到尖叫。而另一次重大考驗,就是清潔人力短缺。當時因媒體跟拍報導,清潔班成員遭受鄰人排擠,十人當中有七、八人提離職,郭憲華趕緊聯繫承接醫院清潔工作的業者協助,所幸最後只有兩名員工離職,順利化解危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前指揮官陳時中和新北市長侯友宜後來親自到訪,提振士氣之餘也粉碎外界感染疑慮。確診者憂心失智母親、幼兒無人照顧,即時協助解決。而在升級為加強版檢疫所,收住輕症和無症狀患者時,烏來所更是全員戒備。「無法即時幫確診者解決問題,這是最大的壓力。」郭憲華說,一名女性確診者入住後,整夜哭泣,因為相依為命的失智老母無人照顧,工作人員立即和衛生局與社會局聯繫,將患者母親接到檢疫所同住,個案才安心養病。最讓郭憲華不捨的案例,是一位單親媽媽撫養三個年幼孩子,媽媽在工作場所染疫,連夜被送到烏來所。親友們怕被波及,無人對孩子伸出援手,確診媽媽心急如焚,入住首日哭一整天。「我也是母親,能感同身受。」郭憲華說,後來將孩子接來檢疫所,由資深護理師指導同住的防疫措施,另外也準備故事書、彩色筆和玩具等,安撫幼童情緒,讓一家人得以團聚。烏來所的用心贏得住民肯定,有歸國學子在離開檢疫所前一天,用便利貼寫下「謝謝照顧,你們辛苦啦,感恩」,讓工作人員感到窩心。郭憲華也由衷感謝所有工作人員:「他們是無名英雄,是檢疫所背後最堅強的後盾。」元老級檢疫所桃園林口檢疫所/強調住民非犯人 檢疫所房門從不上鎖為迎接武漢包機,林口檢疫所在2020年1月31日成立,由衛福部桃園醫院代理院長陳日昌擔任指揮官,首批迎接的住民就是2月3日抵台的第一批武漢包機台胞。從零開始一度混亂,累積經驗成作業指引。陳日昌說,因不確定班機抵達時間,大家從早等到晚,直到深夜好幾輛遊覽車抵達,完成149人入住之後,問題才剛開始。因初始的相關作業指引,准許住民可在同樓層活動,因此有人串門子、參觀對方房間,彷彿住飯店。隔天經討論後,才改為必須嚴格要求留在房間內檢疫。這14天從零開始,雖然一度混亂,但林口所也累積經驗,成為指揮中心日後擬定集檢所作業指引的重要參考。考量住民不是犯人、隔離不是羈押,林口所房門從不上鎖,陳日昌說,給予開門的自由宣示的就是集檢所不是監獄、保警駐守在每層樓的出入口,目的是「保護」住民免於病毒感染。照三餐關心,確認確診者講話「氣順氣足」。後來遇上英國專案,因正值霸王級寒流,林口本就濕冷,體感溫度只有攝氏一度,浴室熱水瞬間變成冷水,林口所也緊急採購大量棉被、睡袋,讓住民不致凍壞。2021年5月中旬,臺灣爆發社區感染,確診患者瞬間暴增,林口所也變身成加強版集檢所,著手在醫院外備戰,除了morning care之外,更加碼三餐主動關心,要確認每一位確診者講話「氣要順、氣要足」,就是為了及早發現隱形缺氧的徵兆。而在完成諾富特飯店專案後,因沒有新住民,林口所原本要暫時關閉,結果又爆發萬華、中和等社區感染,讓工作人員毫無喘息時間,回想每次任務都是急急如律令,都在準備休假前,深夜被叫回。儘管累得半死,但看著住民解除隔離後開心地揮手離開,工作人員就感動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