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搜尋
膽固醇
共找到
1682
筆 文章
-
-
2022-03-2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不得逐桌敬酒…房仲改分宴請5天 體重暴增急性胃潰瘍
高雄38歲資深房仲業者江先生,平日相當辛勤跑業務,今年三月好運降臨,幾天內成交兩個大物件,同事好友起鬨拱請客,因礙於不得逐桌敬酒的防疫規定,他爽快地一星期內連請了5攤,也因此讓原本就有胃痛、胃酸過多的他,大半夜噁心嘔吐、胃痛到坐臥難安掛急診。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預防保健科主任蕭偉成指出,經檢查發現江先生除了中度脂肪肝,還有十二指腸潰瘍。他業務忙碌壓力大,三餐不定,也有菸酒習慣,自訴一直有胃痛、胃食道逆流,平常都上藥房買消炎止痛藥應付,這次造成十二指腸潰瘍,應該是連日的暴飲暴食使胃腸道負擔加重,使分泌過多的胃酸像土石流一般衝垮薄弱的胃黏膜,還好在各項檢查後沒有發現其他疾病問題。蕭偉成表示,雖然目前防疫規定仍維持第二級警戒標準,但外出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有些人樂得藉著聚餐拿下口罩解悶,尤其最愛「吃到飽」的民眾,暴飲暴食吃出問題的病例真不少。清明連假又快到了,提醒 民眾輕鬆之餘要撙節食量。蕭偉成說明,邊吃邊說話、量多、食速快,容易脹氣、胃悶、消化不良,形成胃食道逆流。尤其去吃到飽餐廳,專挑貴的肉類海鮮吃,不知不覺攝取過量高油高糖高膽固醇食物,除了造成肥胖、脂肪肝,也會讓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體質的人上火,累積這些問題的結果,有造成中風的危險。蕭偉成強調,像難以早期診斷的胰臟癌,初期症狀因為和膽管炎膽結石、十二指腸潰瘍的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疾病類似而被忽視,另方面,當胰臟腫瘤壓迫到其他內臟器官或神經,造成腹痛、腰痛或背痛,也容易被以為是其他疾患而延誤就醫,所以就醫時的詳細檢查及預防保健篩檢十分重要。
-
2022-03-26 養生.聰明飲食
每4人就有1人高血壓!降血壓怎麼吃?營養師授5秘招:吃對還能瘦
得舒飲食(DASH Diet)是一種廣泛受到推崇的健康飲食法,起初是為高血壓患者所設計出的一套飲食方式,可有效助於控制血壓、降低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其特色是攝取富含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及低脂乳品,肉類以低脂為主,並減少紅肉的攝取,油質攝取則是選擇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油脂,如堅果、橄欖油、酪梨、堅果等,含糖飲料、甜食也要減少攝取。 得舒飲食 有助瘦身、降血壓營養師潘富子指出,得舒飲食雖是一種專為高血壓患者所設計,一般健康者也可以把得舒飲食當作日常飲食方針。由於得舒飲食高纖、低脂、吃好油的特性,若控制好熱量,掌握好每種食物的份數,也可以達到瘦身的效果,但如有糖尿病、腎臟病、腸胃道等疾病者,則要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推薦閱讀:藥師示警「服用降血壓藥」別碰香蕉、金針菇、空心菜! 嚴重恐傷心腎) 得舒飲食怎麼吃?把握5大原則潘富子提出簡單把握「高纖、全穀、低脂、吃好油」這幾項重點就可輕鬆執行:1、主食盡量以全穀雜糧類為主:可用糙米飯、燕麥飯、全麥饅頭等食物,取代白飯、白麵等精緻澱粉,每天約攝取6-8份。(推薦閱讀:燕麥取代白飯降膽固醇、防糖尿病! 營養師揪「健康迷思」:這些人吃了很負擔)2、每天攝取5份蔬菜及5份水果:分別在一日三餐中平均分配吃完。蔬果在挑選上,可盡量多攝取高鉀蔬果,富含鉀蔬菜有莧菜、菠菜、空心菜等;富含鉀的水果則是奇異果、木瓜、芭樂、香蕉等。一份的份量可用一個拳頭作為一份的大小。(推薦閱讀:美國家衛生院警告「8種隱藏版高鈉食物」恐害血壓飆! 法式麵包、辣椒粉、蝦子都上榜)3、選低脂乳品:每天攝取2-3份低脂奶或低脂乳品,如低脂奶、優格等。4、攝取蛋白質可吃豆製品或吃白肉取代紅肉:如魚、雞、鴨、鵝,也可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5、攝取好的油脂:烹煮食材時選用好的油脂,如橄欖油、芥花油、葵花油等,也可吃堅果補充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攝取,但份量上一天不超過1份。(推薦閱讀:血壓狂飆!營養師點名「忌吃5樣食物」防傷心 清粥配菜也在內)三高盛行率高 初期症狀不易發現由於飲食習慣西化,口味也較多重油重鹹,也因生活較忙碌,時常會疏忽飲食上的營養均衡且大多沒有培養運動習慣。依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18歲以上國人三高盛行率,每4人有1人為高血壓(26.76%)、每4人有1人為高血脂(25.6%)、每10人有1人為高血糖(11.05%)。(推薦閱讀:愛吃2樣便當菜恐致高血壓!網驚呆:是必點)潘富子強調,三高就是導致多種癌症或心血管疾病、其它慢性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無論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在初期發生異常都沒有明顯太大不適感,大多都是藉由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因此要格外注意。(推薦閱讀:燕麥取代白飯降膽固醇、防糖尿病! 營養師揪「健康迷思」:這些人吃了很負擔)延伸閱讀: ·量血壓要用右手還是左手? 專家曝「6個NG行為」:多數人都做錯 ·這樣吃小心「第四高」上身!營養師公開「3種陷阱組合」 竹筍雞湯也在內 
-
2022-03-22 該看哪科.一般外科
膽結石上腹及腰痛 達文西手術切除膽囊助婦人擺脫病痛
1名33歲婦人患有地中海型貧血,連月來上腹及腰部疼痛讓她苦不堪言,每當夜間發作時更是痛徹心扉,原本以為只是腸胃痛不以為意,經連番就醫後才揪出竟是膽結石作祟,醫療團隊考量患者病史,透過達文西微創手術切除膽囊,術後第2天即可下床進食,總算讓她擺脫疼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葉俊杰指出,造成膽結石的原因來自於體內的膽固醇、膽鹽、鈣等物質平衡狀態遭到改變,包括膽汁及膽固醇的飽和度過高、膽鹽過度流失、膽囊排空速度減緩及膽汁濃度改變等,因而逐漸累積形成米粒大小或是更大顆的膽結石。雖然膽結石屬於十分常見的疾病,約有1/10的成年人患有膽結石,40至50歲民眾、肥胖者及孕婦更是膽結石好發族群。不過一般膽結石通常無症狀,很容易被忽略,除非結石卡在膽管位置,並引發右上腹、右肩或後背位置突來劇痛,以及皮膚或眼睛出現黃疸、持續低燒等症狀,才會就醫診斷出來。他說,婦人因本身患有地中海貧血,體內紅血素易長期被破壞,導致膽汁中的膽色素沉積,產生膽色素結石,是引發膽結石的高風險群,但因之前多次就醫都以為是腸胃問題,做胃鏡也未能檢查出,直到這次來院透過超音波檢查後察覺狀況有異,才揪出是膽結石作祟。葉俊杰說,達文西機械手臂的旋轉角度大,搭配穩定的放大視野,手術視野更為清晰,處理膽管狹小空間也十分安全,可達到傷口小、出血少的目的,對患者而言接受度高。他建議,民眾平時多攝取低糖、低脂、低膽固醇及高膳食纖維食物,並且多運動、多喝水降低結石風險,但如果右上腹出現悶痛、絞痛或脹痛絞痛症狀,最好盡快就醫,否則膽結石的復發率高,每發作一次,膽囊發炎與沾黏狀況就會更嚴重,甚至引發急性胰臟炎、敗血症等後遺症,會更加棘手。
-
2022-03-22 養生.聰明飲食
膚質好壞,關鍵在照顧好「腸皮軸線」!營養師公開 養腸煥膚10大食材
養出健康美麗肌的食材推薦大家都知道想養出健康自然的美麗肌膚,與飲食的關係密不可分, 而吃進什麼樣的食物,更是大大影響著我們的腸道循環。腸皮軸線會影響著身體的各個系統,包含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血液系統,擁有健康的腸道,就能擁有美麗肌膚。以下將介紹有益腸道更有益肌膚的食材,對各食材的營養成分有了基本的認識之後,搭配第4 章的飲食計畫,就能讓我們的美麗肌邁向好循環!為肌膚打底,不可或缺的10大食材養腸煥膚好食材(適合:所有肌膚)1. 全穀雜糧:全穀雜糧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和排便,維持消化道健康;同時也富含維生素B群,能幫助調節新陳代謝、維持皮膚的健康,並增強免疫力。尤其華人飲食每餐幾乎都會有米飯,只要調整為全穀雜糧,就能有不錯的成效!2. 蔬菜:蔬菜的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調節腸胃道內的菌叢生態,維持消化道機能。此外,膳食纖維可以降低食物滯留於消化道的時間,可幫助膽固醇代謝、減少有害物質的吸收。3. 豆類(毛豆/黃豆):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緩解便秘問題、維持腸胃道健康。黃豆在保留植物特性的同時,也有和動物性蛋白同樣高吸收率的蛋白質營養,能被人體有效利用,是建構皮膚組織和細胞的重要來源。4. 水果:水果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消化道蠕動、維持腸道內菌叢的生態平衡外,也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維生素A、E、C等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體內的自由基傷害,維持肌膚膚的完整性。5. 無糖優格/優酪乳:含有乳酸菌,能幫助消化,維持腸道的酸性環境,有益其他益生菌生長。有些添加特殊菌種的優酪乳或優格也能直接補充益生菌,增加腸道中的好菌比例,維持良好的消化道機能。此外,優酪乳和優格也是優質蛋白質的攝取來源,能協助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提供身體修復、合成膠原蛋白的材料。但過多乳品也可能增加長痘痘風險,所以建議可以每天食用一至兩份即可,也能同時觀察食用優酪乳、優格時肌膚是否有長痘、出油問題。紅潤氣色營養素(適合氣色不佳的人)健康紅血球需要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鐵這四個充足的營養素,擁有健康紅血球,就能氣色紅潤喔!以下食材能補充這些重要的營養素。6. 豬血/鴨血(鐵):豬血、鴨血的含鐵量很高,一碗豬血湯就能滿足每日所需攝取量的一半,亦含有蛋白質,熱量及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很低,對於追求體態管理的人來說,是CP值很高、沒有太大負擔的養顏食材。7. 牛肉(鐵):牛肉亦富含鐵質,是製造紅血球的關鍵因子,影響著血球攜帶氧氣的能力,牛肉也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人體的吸收效率高,可提供身體組成肌膚結構所需的蛋白質材料。8. 紅豆(鐵):紅豆是素食者的補鐵好食材,若有補足鐵質,可以改善蒼白的氣色。雖然植物性的鐵質攝取效率沒有動物性來得佳,但還是有補充的效果,若想要讓鐵質吸收效率更好,可以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材一起吃。此外,紅豆也含有葉酸,有助於維持紅血球的正常運作,為肌膚帶來紅潤好氣色。9. 菠菜/紅莧菜(葉酸):葉酸是維持紅血球正常運作的重要營養素,若長期攝取不足的話也會有貧血的狀況發生。日常飲食中,深綠色葉菜類就是很好的葉酸來源,每天三餐至少要吃到一種深綠色蔬菜,特別是孕婦,在養胎過程中葉酸的需求也會增加,要攝取充足才會更健康,肌膚更紅潤哦!10. 魚類、蝦、貝等海鮮食材(維生素B12):維生素B12也是紅血球正常運作的關鍵營養素,多存在於葷食的食材中,是消化吸收不好、長期全素的人特別需要留意補充的營養素。【延伸閱讀:你的腸道竟可能比你老20歲!恐是「滿臉痘痘、皮膚發炎」兇手... 營養師:想改善就吃「這2種菌」幫腸道減齡】書籍介紹書名:吃出逆齡好膚質:專業營養師團隊的156道食譜,21天打造素顏美肌作者:好食課營養師團隊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22/02/24作者簡介/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專業的營養師團隊,即時掌握國際健康飲食潮流,以正確易懂的營養資訊,傳遞健康知識,洞察台灣民眾健康與飲食現況,與大家分享最新、最正確、易懂的食品營養資訊。著有《增肌減脂!運動前後快速料理》《做自己的運動營養師》《3日、5日、7日減醣瘦肚餐》等書。web:www.learneating.com延伸閱讀: 那夜,重症醫師狂奔急診室...看到太太血一直冒出來,一個丈夫鼻酸的請求
-
2022-03-22 癌症.大腸直腸癌
貧血只吃鐵劑治療,可能延誤大腸癌診斷!預防腸癌的3個重要提醒
我曾經有一位三十多歲的女性病患,她是一般上班族,因為子宮內膜癌就診,婦產科檢查出她帶有HNPCC家族突變基因,將她轉到我的門診檢查。結果,大腸鏡一做,發現了大腸癌。 大腸癌切掉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事隔五年定期追蹤做電腦斷層時,發現了胰臟癌。也就是說,她因為家族基因得到三種癌症,但不是轉移,因為三個癌症都是原發,幸好早期發現,多是第一、第二期,存活率比較高。這是病人自己有健康意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例子。現在她活過了十五個年頭,至今生龍活虎,差不多五十歲了。 早期篩檢的好處,需要不停宣傳。國人比較常罹患的大腸直腸癌,五年存活率零期大概百分之百,一期大概九三%,二期大概八二%,三期大概六九%,四期大概十二%,早點治療的效果真的很不錯。 之前政府一直推廣有家族病史的人免費做大腸鏡,我有位病人沒有任何症狀,單純因為女兒罹患大腸癌這個家族史前來接受檢查,結果發現直腸癌,檢查後就切掉,至今十多年沒有復發。她的女兒是三十多歲時得到大腸癌,只是發現得太晚,開刀發現淋巴腺三十八顆腫瘤中就有三十七顆是陽性,後續治療的難度完全不同。 根據國家提供的糞便潛血篩檢數據來看,固定兩年做篩檢的人口只有四○%,五十歲以上接受篩檢的人口只有六○%,很多人不在意早期篩檢。其實當篩檢比例達到六○%,癌症死亡率可減少三六%。而且經由篩檢發現的大腸癌,大概七成以上都是早期,第一期、第二期或是零期的,第四期大概只有七%,如果是一般非定期篩檢的病人,發現大腸癌第四期的比例高達二○%,甚至二五%。 以篩檢比率來說,目前還有四成的空間要努力。如果四十至五十歲的人都能接受糞便潛血的定期檢查,有家族史的人再提前檢查,相信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會再降低。 發生率第一名的大腸癌 從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二○一六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是世界第一,每十萬人口有四十七個大腸癌症患者,超過第二名韓國的四十五個;健保署的統計資料則是第五名。儘管人數有點出入,但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五名,還超過美國。 大腸直腸癌死亡率僅次於肺癌、肝癌,排行第三,也是健保推行早期篩檢四大項目之一。有人將大腸直腸癌稱為富人病,通常是吃得太油膩,造成膽固醇和血脂肪太高,換句話說,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尤其是紅肉攝取量大增,加上青菜吃得少,運動少,以及抽菸又喝酒。 現代人不知不覺攝取過多的醃肉、加工肉品、毒油等,尤其外食族很難控制或了解商家用油品質,有些店家使用回鍋油,油都變黑了,形成過氧化物的自由基,這是一種致癌物質;除此之外,我也建議盡量不要食用再製品。 美國政府曾委託一位教授研究牛肉與疾病的關係,發現牛肉所含的油脂形成的脂肪膽固醇進入人體,在大腸中的細菌分解後,會產生一種致癌物質,攝入膽固醇脂肪愈多,得到大腸癌的機會愈大,因此他的結論是建議不要吃牛肉。 喝酒也會引起大腸癌,尤其是啤酒。酒一進入體內,酒精去氫酶會分解成乙醛,再被醛去氫酶分解成乙酸排出去,乙醛對大腸是有毒性的。大部分的乙醛去氫酶存在肝臟及小腸,較少在大腸,所以酒進入人體在小腸就大部分消化掉了。一般人喝啤酒都是大杯、大杯喝,一下子沖到直腸去,因為量大、沖下去的速度快,大腸的乙醛去氫酶量少,乙醛因而堆積在大腸,容易誘發大腸癌,所以喝酒、抽菸都可能引發大腸癌。 要預防大腸癌,建議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 家族性病史與遺傳基因 大腸癌患者有少數屬於家族性大腸瘜肉症,比例約一%,就是患者腸子裡大概有上百顆大腸瘜肉,這類病人帶有一種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基因。帶有APC基因者,可能十多歲開始長瘜肉,所以有這樣家族史的人,一定要提早做大腸鏡檢查。 如果置之不理,根據統計,大概三十八歲左右就會變成癌症,建議在二十歲左右先做大腸鏡檢查,確定有多發的瘜肉後,做全大腸直腸切除與迴腸袋肛門吻合術。研究顯示,如果不治療,可能四十三歲前後離世,所以我建議要早一點檢查、治療。 我有位病人就是家族性大腸瘜肉症,十幾歲時確診。她兩位哥哥都做了手術切除。我們等她二十多歲時做大腸直腸切除術及迴腸袋肛門吻合術,至今已經二十多年,預後很好。 家族史的大腸癌有好幾種,其中一種HNPCC,就是遺傳性非瘜肉性大腸直腸癌。如果兩代當中有三個人得到大腸直腸癌,兩個人是一等親,三人之中有一位小於五十歲,就可稱為HNPCC家族。這種癌症比較早發,後來發現其他癌症也和這個基因有關,是基因修復錯誤所產生。 除了大腸直腸癌症外,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胃癌、腎臟癌、胰臟癌,甚至腦癌,都可稱為HNPCC家族相關癌症,也都有相同的基因突變,現今有新的Bethesda Guideline,可謂廣義的HNPCC家族。如果檢測出帶有這種基因突變,一生中得到大腸癌的機率是八成,也有可能罹患其他癌症。 美國有位醫生在小鎮執業時,一位婦人前去看病,每次都提到她將來會死於大腸癌。醫生覺得很奇怪,她怎麼可能知道?於是問她:「你怎麼知道自己會得病?」她回覆:「因為我家族很多人都死於大腸癌,所以我覺得自己也會死於大腸癌。」 由於這位患者反覆宣稱自己是癌症家族的一部分,醫生開始朝遺傳性癌症潛心研究,終於發現HNPCC基因和癌症的關係。後來遂以醫生的名字亨利.林奇(Henry Thompson Lynch),將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綜合症稱為林奇氏症(Lynch Syndrome)。 定期檢測的重要性 大腸鏡是診斷大腸直腸癌比較精確的方法,用糞便篩檢則相對經濟,篩檢結果有問題,再做大腸鏡。不過糞便篩檢並非百分百沒問題,有時會出現少數偽陽性及偽陰性,所以提倡五十歲以上至少做一次大腸鏡,若在照大腸鏡時發現瘜肉,可直接切除。 大腸癌在五十至六十五歲之間是發生的高峰期,現在健保給付糞便潛血篩檢是五十至七十四歲,每兩年做一次。五十歲做一次大腸鏡,如果沒有問題,以後五到十年做一次;假如發現瘜肉,就要再提早一點。一般來說,大腸癌約九五%都是從瘜肉轉變而來,如果增生性瘜肉是良性的,不需切除;如果是腺性瘜肉,建議拿掉,以防將來變成癌症;絨毛性瘜肉是最容易變成大腸癌,有時會長得大一點,愈大代表惡性機會愈高;其次則是腺性瘜肉。 我有一位病人沒有任何症狀,因為做婚前體檢而發現大腸癌,手術切除至今十五年,育有兩個小孩,身體狀況安好,保持定期追蹤。所謂真正的早篩就是希望在沒有症狀之前發現病況。 那麼有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以左側大腸癌來說,因為離肛門近,一出血就會發現,痔瘡的血是鮮紅色,如果是暗紅色、帶黏液的血,或糞便裡面有血,多半是大腸出血。 癌症長在左側大腸會刺激直腸,患者會一直想大便,可是如果腫瘤大到引起阻塞,則有一種解不出大便的感覺,我們稱為「裡急後重」,就是想大便又解不出來。左側大腸癌是痛在下腹,右側大腸癌通常痛在上腹,痛的位置不一樣。左側大腸癌的大便習慣改變、出血症狀會比較明顯。右邊大腸癌因為出血經過很長一段距離,排出來已經看不見,肉眼不容易判斷,只有檢驗大便會有潛血,因為這種出血是長期慢性流失,會產生貧血症狀。很多右側大腸癌的病人,容易全身疲倦、頭暈、臉色發白,檢查後才發現貧血,但有時會誤以為是缺鐵性貧血,長期服用鐵劑反而延誤了治療。 此外,十二指腸潰瘍也會造成貧血、大便潛血及上腹痛,所以這些症狀很容易誤以為是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如果這個時候照胃鏡,患者正好又有潰瘍,很可能誤診為十二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 所以我們一直宣導,貧血一定要做大腸鏡,不能只做胃鏡或者給予鐵劑治療貧血,如今這種延誤診斷的現象已經愈來愈少。同時,右邊大腸因為比較寬,腫瘤要長得比較大才會產生阻塞現象,診斷時多半可以摸到硬塊。右側大腸癌的常見症狀有:摸到腫塊、消化不良、上腹疼痛、貧血,還有大便潛血,這些都是必須注意的狀況。 活下來需要更多的信心和準備 我有一位病人,八十歲時檢查發現罹患乙狀結腸癌,因為肝臟已有多處轉移,外科無法切除,改用標靶及放射治療大腸癌部位。三個月之後,因為肝臟還是沒辦法切除,繼續用放射治療肝部病灶,並施打標靶藥物。現在有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能夠精準照射,照完之後三個月評估發現,還是無法切除,再打三個月的標靶,前後超過九個月。九個月之後評估發現腫瘤縮小了。於是我們決定把大腸切掉,肝臟也切三塊下來,結果大腸和肝臟切下的標本,統統找不到癌細胞了。 這是一個奇特的案例,患者剛就醫的時候,沒有辦法切除肝轉移的大腸癌,療程結束卻完全不存留癌細胞。在以前年代,八十歲的老人家根本不敢想像又做化療又做放療,尤其是這位老先生外形瘦瘦小小的,居然能夠撐過放療、化療和大手術,真的是非常配合。至今開完刀兩年多了,沒有復發。 我在看診時,常常遇到許多病人提出治療之外的疑問,像是醫療費用。年輕時買保險的確有幫助,譬如防癌險和實支實付型的醫療險。 會這般建議是因為,癌症治療費用昂貴,很多新的治療及藥物並不在健保給付範圍之內,或是有給付時間的限制。我有一位大腸癌症病人發現肝、肺轉移,因為早年買了較周延的保險,每次住院有六萬元醫療給付,各項治療及藥物的使用較不受限制,如此活了八年,幾乎是與癌共存的境界。一般人如果沒有醫療險,就不太可能負擔這麼久的藥物治療。 此外,人工肛門也是很多患者的疑問,害怕做,有時候又不得不做。事實上人工肛門很好照顧,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恐怖。很多病人做完人工肛門照樣上班,幾十年都沒有影響,每天只要灌一次腸就好,比有些人便祕還好解決。 有些人因為誤解、不了解,堅持不接受治療,導致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甚至性命難保……我真心希望大家能接受醫生的建議,不要因為害怕而錯失治療良機。 大腸直腸癌3個提醒 提醒1:有家族史且有基因突變者,二十歲時就要注意,可能衍生出不同的癌症。提醒2:大腸鏡是診斷大腸直腸癌比較精確的方法,糞便篩檢相對經濟實惠。提醒3:貧血也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症的病徵之一,勿掉以輕心。 (本文摘自《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贏得十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今周刊出版,林肇堂, 邱文祥, 陳昭旭, 陳晉興, 陳瑞裕, 康仲然, 黃俊升, 楊培銘, 賴瓊慧, 饒樹文, 黃亞琪著)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脂肪肝恐致肝癌!醫師建議:多做4件事,遠離罹患癌症的可能.抑鬱症真是可怕惡魔!苦苓:那時唯一念頭是要怎樣尋死,才能讓妻子拿到全部保險金.攝護腺手術容易出現低體溫!骨科、泌尿科手術特別要注意,「這樣做」避免併發症發生
-
2022-03-19 養生.聰明飲食
減肥吃蛋白質燃脂、防肚子餓! 營養師公開「低卡清單」:鹹豆漿竟超越嫩豆腐
身體在消化和代謝吃進去的蛋白質時會燃燒卡路里,而豐富蛋白飲食可以促進每天高達 80-100卡路里的新陳代謝,且足夠的蛋白質飲食還可以讓你感覺更飽,降低食慾。蛋白質食物 促進代謝、增飽足感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豆魚蛋肉類」為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基本單位是胺基酸。無論是動物性或植物性蛋白質都由約 20 種胺基酸組成,體內的酵素、荷爾蒙、抗體及頭髮、指甲等是由蛋白質構成,若在減脂、減重中,蛋白質一定要吃夠,不僅代謝好也會覺得飽,特別是在執行間歇性斷食法,例如1410、168,剛開始第一週斷食時餓翻,這時候需要靠最後一餐吃足夠蛋白質來拯救自己。◎豆類植物性蛋白質的黃豆及黃豆製品,如豆腐、豆乾等。豆類食物得到飲食蛋白質,可避免吃太多肉類而同時吃入過多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減少身體的負擔。(推薦閱讀:宋慧喬「豆腐減肥法」吃錯小心胖! 「豆腐熱量排行」曝光:第一名整塊都是油) ◎魚類包括各 種魚、蝦、貝類、甲殼類、頭足類等俗 稱「海鮮」。但脂肪含量平均較禽畜肉類低,且其脂肪酸之組成較肉類更為健康。(推薦閱讀:吃生魚片沾芥末殺菌? 腸胃科醫師曝「2件事沒做到」寄生蟲下肚) ◎蛋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是所有食物蛋白質中品質最佳的。除了蛋白質,蛋黃中也含有脂肪、膽固醇、豐富的維生素 A。不過,若是血液中膽固醇過高、曾罹患動脈血管梗塞、肥胖或是脂肪肝等,建議還是要注意蛋的攝取量,一天應少於一顆蛋黃的攝取量。(推薦閱讀:雞蛋可以放多久?放冰箱or常溫? 專家揪「保存大忌」:洗蛋=不新鮮了) ◎肉類肉類食品包括家禽和家畜的肉、內臟及其製品。肉類食物中一般也含有較多的脂肪,對心血管的健康較不利,故應適量選用較瘦的肉,避免加工肉。(推薦閱讀:肉片出現金綠光還能吃嗎? 食藥署授「簡易分辨是否變質」:3異狀快丟) 而常見的毛豆跟雞胸肉都被甩在20名之外,程涵宇補充,沒在熱量榜上的熱門好食物:毛豆 116Kcal/100g、雞胸肉 119Kcal/100g。延伸閱讀: ·不吃澱粉、狂吃蛋白質瘦很快? 營養師揪「錯誤觀念」:小心吃壞腎 ·運動就要補充蛋白質? 小心長脂肪!營養師授「3階段飲食」秘訣:運動前先吃飯
-
2022-03-17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降血脂?營養師授6大重點:減脂又控膽固醇
短時間過多熱量的攝取,其實不至於造成立即性危害,但是如是長時間不注意,就會造成不好影響。減脂大作戰,可以怎麼做呢?高敏敏營養師提供鏟脂大作戰六個重點: 重點提醒:攝取減少了、代謝增加,就可以達到減少脂肪囉!1、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取:避免油炸、油煎、油酥食物,改變烹調習慣,選擇用蒸、煮、滷、烤方式烹煮;比如,在便當店炸雞排跟滷雞排,要怎麼選擇呢?當然是滷的比炸的還要好,或是烤的也比炸的還要好,所以油煎、油炸減少,自然就可以達到減少油脂的攝取喔!2、選擇低脂高蛋白:像是雞胸肉、雞腿肉會比雞翅或是三層肉還要好。白肉的魚類也可以在穿插於飲食中。3、減少膽固醇攝取:膽固醇有七、八成都是人體自行製造的,可是有額外的兩、三成還是會影響到我們身體的囤積。減少動物性內臟為主的蛋白質,像是動物內臟腰子、雞心,自然可以降低不必要的膽固醇攝取。4、增加好的油脂攝取:好的油脂會去幫助我們代謝掉不好的油脂。飲食上不要偏頗單一的油品喔!可以用不同種類的油作穿插,比方說不飽和脂肪酸很豐富的一些植物性用油,苦茶油、亞麻仁籽油、酪梨油。5、增加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多存於蔬菜、水果中。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我們刮除血管中的油脂,體內扮演代謝的角色,協助排出體外。6、充足水分: 一天最少8杯水,一杯240-250 c.c.左右。3個運動 簡單動起來1、高抬腿:保持上身挺直。兩腿交替抬到腰部左右位置;注意膝蓋要高過腰部。訓練重點:心肺運動,全身性燃脂。2、後臀踢:雙手放在臀部位置。用後腳跟輕碰到手,左右腳交替。節奏搭配呼吸,不要憋氣,深吸深吐。訓練重點:心肺運動,有助燃脂、鍛鍊臀部肌群。3、深蹲:雙腳打開比肩膀略寬一點,屁股向後坐,注意膝蓋不超過腳尖、不拱背,感受大腿、臀部出力,腹部收緊並維持呼吸平穩。訓練重點:心肺運動,全身性燃脂。高敏敏營養師談到,想要恢復正常體態或是良好的血脂肪、體脂肪都一定要記得三大重點:健康的飲食、規律的生活、好好的運動,才能讓你真正的好享瘦。千萬不想要說要瘦得快。瘦得久,才能讓健康長長久久!(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延伸閱讀: ·外表出現「6症狀」小心是高血脂! 醫授改善關鍵 ·身體無不適,就醫發現高血脂? 醫曝「1吃飯習慣」害肥油狂囤
-
2022-03-14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從飲食中攝取到好的脂肪?美國心臟協會列出4食物
要如何吃得健康議題,一直是你我關注的議題。若常常暴飲暴食,就可能與疾病拉近距離。所以想要有品質及健康的生活,就要從健康均衡著手!美國心臟協會列出從飲食中油脂挑選、多吃蔬菜水果、減少添加糖的攝取三個面向來預防慢性病的發生!如何從飲食中攝取到好的脂肪?美國心臟協會列出4食物:魚、堅果、酪梨、烹調用油1、魚:每週至少吃8盎司(約227公克)非油炸魚,單次攝取可分成兩份3.5-4盎司。選擇長鰭金槍魚、鯡魚、湖鱒、鯖魚、沙丁魚和鮭魚等,可以從飲食中的魚類獲得必需的omega-3脂肪酸。2、堅果:一天吃一小把(約1盎司相當於28公克)無鹽堅果和種子,可以攝取到優質的脂肪、蛋白質及膳食纖維。可以選擇像是杏仁、榛子、花生、開心果、南瓜子、葵花子和核桃都是不錯的選擇!3、酪梨:可在零食、烘焙及菜餚中加入酪梨,可以獲得優質的脂肪、膳食纖維及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4、確認烹飪所使用的油:烹飪時選擇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的烹飪油和調味油。可以選擇像是酪梨、油菜、玉米、葡萄籽、橄欖、花生、紅花、芝麻、大豆和葵花籽油。飲食中攝取多種顏色的蔬菜及水果的益處?美國心臟協會列出5個原因:健康營養、幾乎零缺點、低熱量、銷售形式多樣、促進身體健康1、健康營養多:蔬菜和水果提供許多有益的營養素。飲食和點心加入蔬菜和水果,可以獲得身體所需的營養素。2、幾乎零缺點:蔬菜和水果大部分不含反式脂肪、飽和脂肪和鈉。3、熱量低:蔬菜和水果含有膳食纖維和水分,可以增加飽足感,如此一來,可以幫助體重控制。4、有許多形式:不論是新鮮、冷凍、罐裝和乾燥,都可以作為飲食的選擇。蔬菜和水果是最方便、最實惠的食物之一。挑選上盡量選擇薄鹽或不無添加鹽或糖的。5、促進身體健康:健康的飲食計畫,包括攝取充足蔬菜和水果,可以幫助降低罹患許多嚴重或是慢性病的風險,像是心臟病、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某些癌症。不只如此,對於日常健康也是相當重要!天然的糖跟添加糖哪裡不同?天然糖存在於水果、蔬菜、牛奶和穀物中。在加工過程中添加到食品、飲料和調味品中的糖,則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一瓶12盎司(約340公克)汽水含有130kcal和8茶匙糖。添加糖也會運用在動飲料、果汁飲料和調味奶中。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女性,添加糖限制在每天不超過100kcal(6茶匙);男性,每天不超過150kcal(9茶匙)。如何減少飲食中的添加糖? 不妨從喝得水著手1、大部分用水果作為甜點,並將甜點限制在特殊場合,主要為減少攝取的量。2、減少添加糖的攝取量,可以從飲食及飲料中著手。3、購買不加糖的100%果汁。4、覺得沒有糖沒有香味的話,不妨運用香料增強食物香味。可以嘗試用肉桂、肉荳蔻、薄荷或生薑。5、在穀物和燕麥片中加入新鮮水果或果乾。6、喝白開水、無糖茶或無糖飲料。吃進大量的添加糖可能是造成肥胖流行原因之一。還會增加與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有關。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腎結石的成因、診斷及治療方式,如何避免腎結石復發建議 1物大量飲用最有效!常見便祕5大原因?醫:排便順暢才是重點! 改善便祕多吃這3樣!Omicron變種病毒如何預防?從提升免疫力開始!5類食物有助提升身體免疫力查看原始文章>>
-
2022-03-1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脂肪肝會有症狀嗎?重度脂肪肝會導致肝癌嗎?
現代人飲食充足,平均每100人中,就有30至50人有脂肪肝,但症狀輕微者居多。一旦發現有脂肪肝,從飲食調整、運動、減輕體重做起,才是降低脂肪肝威脅的不二法門。Q 瘦子脂肪少,不會有脂肪肝?脂肪肝的產生,是因身體會將熱量轉成脂肪,肝臟本身除了有工廠功能(排毒),也是倉庫,貨品(脂肪)太多會堆積在肝臟中,一旦堆積太多造成肝細胞腫脹,就可能引起發炎。40歲起身體新陳代謝減緩,如果吃得多又運動不足,就會增加脂肪肝發生機會。即使外觀偏瘦的人,若身體肌肉量少、脂肪比例較高,還是可能出現脂肪肝。另外,平時攝取過多油炸類、含糖飲料的孩童也可能出現脂肪肝。邱毅群在臨床上觀察到,曾有一名男性BMI在正常值22,平時沒喝酒,也無B、C型肝炎,肝指數(GOT/GPT)卻達50,已有輕微肝炎症狀。Q 脂肪肝會有症狀嗎?「發現脂肪肝其實也不用太緊張。」大部分的脂肪肝沒有症狀,多數患者的肝功能正常,即使肝功能異常者,也可能沒有症狀,都是因健康檢查、腹痛或其他原因透過超音波才發現。其中十分之一可能引起脂肪肝炎,少數會因肝指數上升導致疲倦、惡心、食欲不振,更嚴重者會肝功能異常而出現黃疸,或右上腹脹痛等症狀。Q 脂肪肝最後會導致肝癌嗎?脂肪肝演變成肝癌的時間,與肝臟發炎狀況有關,發炎越嚴重、時間就越短。舉例來說,正常肝指數約在40左右,50~60屬輕微發炎,要演變成肝硬化、肝癌可能需要30~40年以上;但如果肝指數已達100多,可能只要10年、20年就會變成肝硬化、肝癌。因此一旦發現脂肪肝炎,也不能置之不理,不要讓發炎惡化,至少讓肝指數下降,才不會一步步演變為難以恢復的肝硬化、肝癌。Q 驗血時GOT╱GPT正常,就表示肝功能沒有問題?還是需要加做其他檢查?想檢查自己是否有脂肪肝,只要抽血、照超音波即可。超音波可檢查肝臟有無脂肪肝情形,抽血則是檢查三酸甘油脂、血糖、膽固醇、血脂、肝指數等,如果指數過高,首先了解成因再做進一步治療。如果家中有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或是自己有肥胖問題,也建議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了解有無脂肪肝。脂肪肝患者中,只有十分之一肝指數(GOT/GPT)會升高,因此很多人即使有脂肪肝,但肝指數卻正常,臨床上就有肝癌患者肝指數正常的案例。因此針對高風險族群,如B、C型肝炎帶原者、有飲酒習慣或是脂肪肝較嚴重的民眾要定期追蹤,除了超音波、驗血,還會再驗「胎兒蛋白」,確認有無肝癌跡象、有無看到腫瘤等。每次看完診,醫師也會約固定時間回診,B肝或C肝大概每半年回診一次,脂肪肝較輕微者則是一年。Q 胎兒蛋白指數升高代表什麼意義?絕大部分的肝癌都會在做超音波時發現,而胎兒蛋白專門用在監測肝癌,只要肝癌發生,胎兒蛋白就會上升。此外,女性懷孕時胎兒蛋白也會上升,所以當胎兒蛋白升高時,排除懷孕可能後,就可能是肝癌。建議女性懷孕期間,可先了解是否為高風險族群,定期以超音波檢查。Q 脂肪肝有藥物可以治療嗎?可以靠改變生活飲食逆轉嗎?如果出現脂肪肝,要檢查成因對症下藥,若是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過高,就用藥物降膽固醇;若是喝酒造成的就要戒酒;若是單純肥胖,醫師就會建議從體重控制開始,只要減少幾公斤,就能發現肝指數降很多,有機會讓脂肪肝從重度到輕度、輕度到沒有,肝指數也能恢復正常。想改善脂肪肝,還是要從改善飲食、加強運動做起。大部分藥物對脂肪肝沒有確切幫助,有些保肝藥物也只是讓肝指數稍微恢復正常,治標不治本。其實只要能減重5公斤,就能發現肝指數明顯下降,每次回診發現肝指數下降,對患者都是正面回饋、增強減重信心。如果BMI在35以上,可能需借助減肥門診等方式。Q 黃麴毒素對肝臟傷害大,哪些食物含有黃麴毒素?黃麴毒素是致癌物質,因豆類、五穀類、咖啡保存不當,內部潮濕讓黃麴黴菌生長,進而產生黃麴毒素,它的特點需達攝氏280度以上才能被破壞,因此感染黃麴毒素的食物,即使經過烹煮也無法消除。食物從胃腸道吸收後,到肝臟做第一次代謝及分解,肝臟只能承受黃麴毒素的攻擊,可能造成肝指數上升進而引起肝癌。食物一定要保存在乾燥、不潮濕的地方密封好,如果一包花生內已經有1、2顆發霉,可能菌絲已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肆意生長。民眾平時喝的咖啡豆、咖啡粉也一樣,建議在食物保存期限內放進密封罐保存,並且冰進濕度、溫度相對較低的冰箱內,是最為保險的做法。另外,食物反覆解凍也可能增加細菌滋生風險,不得不慎。諮詢/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系主任邱逸群
-
2022-03-13 新聞.元氣新聞
肝基會重啟腹超計畫 頭份共篩183人有9人異常
肝病防治基金會去年三月起推動「全民十年腹超」計畫,聯合北中南十二家醫院及醫師,免費替民眾照腹部超音波,但去年遇上疫情升溫暫停篩檢,今天於苗栗縣頭份市重啟計畫,上午總計替183位30歲以上中低收入戶、特殊族群民眾檢查,發現九人有異常現象,將協助後續就醫治療。昨天活動參與者包括苗栗縣長徐耀昌、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台灣人壽桃竹苗第二區域中心經理巫惠君、光田綜合醫院院長李炳賢及藝人兵家綺等。徐耀昌指出,這次活動中,只要在血液中驗出C肝病毒,經過醫師評估就可使用健保口服藥進行治療,希望鄉親們把握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肝炎傳播機會及肝硬化、肝癌風險。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指出,肝基會於去年3月11日在肝基會推動「你今年超了沒?腹超十年計畫」為弱勢及勞動朋友腹超篩檢展開起跑,同時呼籲B、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該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此次最度集結社會企業的愛心,為苗栗頭份地區的中低收入戶民眾做免費肝病抽血篩檢和腹部超音波檢查。希望藉由保肝篩檢活動,能及早引導患者到醫院定期追蹤檢查,搶在肝癌來臨之前建立防護。民視藝人兵家綺表示,前一陣子拍戲時 ,明明休息夠了 ,卻覺得很累、疲倦,因此安排全身健檢。結果發現甲狀腺有結節腫,做了穿刺,有肝囊腫,雖然是良性變化,又發現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多項紅字,有了警訊,便開始乖乖的定期追蹤檢查。她用自身經驗呼籲大家,健康絕不能憑感覺或找任何忙碌做藉口不去檢查,早期發現,才能關心自己健康。肝基會指出,肝癌發展通常是漸進式的,從「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到最後才會出現「腫瘤」。根據台大教授、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研究,肝癌體積倍增時間的中位數是112天,最快29天;若換算成直徑,大概從1公分變成1.3公分,也就是說肝癌平均長大一倍的時間約需4個月。肝硬化患者應每隔3到6個月,無肝硬化者每6到12個月追蹤,按此頻率,就算發現肝癌,腫瘤通常不超過3公分,都還來得及根除治療。肝基會說明,參加此次免費保肝篩檢活動的受檢者,兩周後寄發報告,篩檢異常者若有需要,後續肝基會將協助至醫療院所追蹤及治療。
-
2022-03-12 養生.人生智慧
71歲奶奶練舉重變辣嬤網紅! 聽女兒勸踏出運動第一步,要讓自己活得更年輕
人老了後,體重可能隨著年紀一起逐漸增加,不健康的狀況也可能變多,但今年75歲的加拿大老奶奶喬安.麥唐納,71歲開始靠著舉重等訓練健身減重,變得更加健康,還在社群網站上擁有上百萬粉絲。在開始健身以前,喬安的健康問題日益嚴重。71歲這年,她的體重90公斤,有高血壓和腎臟問題,並在服用治療膽固醇與胃食道逆流的藥物,醫生甚至想將劑量增加一倍。聽女兒勸 踏出運動第一步她的女兒米雪兒則直白點出喬安的困境說:「妳最後會像妳媽媽一樣住在養老院被別人照顧。妳想要這樣嗎?」思考這一問題兩個禮拜並希望贏得女兒尊敬的喬安,最終決定開始嘗試運動,她離開加拿大安大略,前往墨西哥濱海小鎮圖倫去找女兒。米雪兒跟丈夫兩人都是健身教練。喬安在那學會製作蛋白飲、上健身房並遵循女兒的健身計畫;先使用健身器材,然後是1公斤的重量訓練器材,之後逐漸調高強度。現在她能用11公斤重的器材模仿舉槓鈴,以及將槓鈴放在頭後的動作。密西根大學復健醫學副教授彼得森說:「有一種誤解認為65歲以上的人肌肉無法長大,肌肉是一種能適應刺激的組織。重要的是先去請教醫生,慢慢開始。」喬安會在Instagram上曬自己穿著運動上衣的照片,或是穿著沙灘裝在海浪中跳躍的照片。她擁有140萬粉絲,並跟零售業者Women's Best合作。她說:「我喜歡去做會讓其他人說出『哦,天啊!她在幹嘛?』的事情。」75歲慶生 高空飛索迎挑戰今年,喬安以高空飛索的方式慶祝自己75歲生日。她總是喜歡挑戰,總是喜歡「鍛鍊身體」。成年後大部分時間裡,喬安過著藥罐子的生活,體重也起伏不定。當被問到為何能在71歲做出改變時,她說:「我想我在人生中遇到新的低潮,也許我已觸底反彈了。」她說:「我忙於家庭,忘了自己。我好希望能早點知道現在學到的事情。我本可以更健康。你真的是在跟自己對抗,因為你一直搖擺不定。我不想回到過去的我。」當然,適應新的體態,情感上也會做出調整。喬安健身後變得更積極、更快樂、更少生氣。她說:「我仍必須慢慢接受自己,我已經改變很多。人們常說『要學會愛自己!」剛開始時會說『有什麼好愛的』,這就是我的感覺,但我現在照鏡子時,不會轉過頭去不敢看自己。」事實上,喬安在71歲以前早就渴望改變。她在十幾歲念中學時就開始跟體重抗爭。當時的她覺得自己又矮又胖,並對自己身形不佳感到焦慮,而現在,身為一個熟齡女性的她正努力讓自己活得更年輕。
-
2022-03-12 新聞.健康知識+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肥胖會讓發炎指數增加,並因系統性和長期發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發炎相關疾病的罹患風險。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比喻,「慢性發炎就像全身都在放火」,會導致肝炎、肺炎、神經炎、腎臟炎、自體免疫疾病、關節炎、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各種問題。所以維持健康體重是預防慢性發炎的重要關鍵,那我們就要先了解發炎和肥胖之間的關係。「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就要先消炎脂肪細胞會持續製造及分泌促進發炎的脂肪激素,包括IL-6、IL-8、TNF-α,造成胰島素阻抗增加,進而造成各種的代謝異常,如血糖值過高。而過多胰島素也會促進發炎,發炎又導致肥胖,這時脂肪組織當然又增加了。所以,肥胖、糖尿病和發炎就是致病鐵三角,想要健康和減重,就一定要滅火、消炎。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世鐸則提到,過多的脂肪細胞因造成局部的血液供應不足,加上因堆積脂肪酸而增大細胞較不穩定,所以這些細胞容易因為受到物理性的壓力而破裂,進而引起發炎反應。台北榮總研究也發現,身體發炎物質會與胃腸道內分泌系統相互影響,由於腸道荷爾蒙會影響食慾、體重、脂肪與肌肉組成等等,一旦發炎問題未經治療控制,身材胖瘦也相對容易失控。呼吸也會胖?!這些肥胖背後的原因都和發炎有關當我們拆解導致肥胖背後的原因,不難發現每一項幾乎都和「發炎」有密切的交互影響。包括:‧ 糖類和精緻澱粉攝取過多:除了添加糖的飲料和甜食,白麵條、白吐司等高升糖指數的精緻澱粉吃多了也會促進發炎。‧ 煙燻燒烤食物:食物經過高溫燒烤會產生多環芳香烴 (PAH) 、異環胺 (HCA) 或丙烯醯酸 (AA) 等致癌又促老的物質,不但會讓身體發炎嚴重,也與肥胖、大腦發炎脫不了關係。‧ 長期熬夜、久坐不動:當胃的饑餓素以及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脂肪的瘦素以及腦部血清素分泌降低,都會造成發炎反應增加,引起肥胖。而熱量消耗降低、血管易發炎,全身就容易堆積脂肪,也會增加三高風險。‧ 空氣污染: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醫師表示,許多研究發現PM2.5濃度過高會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及胰島素阻抗使得血糖連同血脂上升,造成人體一系列代謝混亂,並導致肥胖與三高。對抗發炎變胖的正確飲食和運動有肥胖困擾的人,如果想降低身體發炎,達到減重效果,建議先從「抗發炎」食物下手。由於人造奶油、速食、高溫油炸食品及大部分植物油所富含的「亞麻油酸」會促使大量生成親發炎性的物質,所以烹調方式也要避免高溫和油炸。:1. 各式色彩的蔬菜水果:能攝取豐富纖維及各種植化素(phytochemicals),其中像是鳳梨當中的「鳳梨酵素」可以幫助身體有效減少一些不必要及過度的發炎反應、增加免疫力並溶解血栓,具有不容小覷的抗發炎效果。不過也要避開高糖分水果及果汁,以免越吃越胖。2. 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Omega-3具有抗發炎的效果,在日常的飲食中較需要刻意加強補充,如沙丁魚、秋刀魚、鯖魚、鮭魚、鮪魚等深海魚及亞麻仁籽、海藻、酪梨、芝麻、堅果類等。另外油品也很重要,橄欖油、苦茶油、茶籽油、酪梨油、或玄米油是較適合的選擇。3. 綠茶:綠茶的茶多酚有抗氧化及抗發炎的效果,龍井或烏龍茶則次之。4. 辛香料:像是咖哩的薑黃、薑、紅辣椒、大蒜、洋蔥、迷迭香等,都含有抗發炎效果或抗氧化的植化素。其中「天然薑黃素」不僅比維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多出2.75倍,臨床醫學也發現它除了有抗氧化效用外,對降低血脂、抗發炎、抑制腫瘤、抗癌及預防動脈粥狀硬化都有幫助。除了飲食,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想要降低內臟脂肪並減低身體長期發炎,又以「有氧運動」的效果較佳,能減少發炎、降低體內的壞膽固醇,可達到保護心血管的效果,像是跑步、游泳、拳擊或有氧舞蹈等等。專家也建議,可選擇多樣化的運動模式刺激身體,所以適合的有氧強度運動以外,不妨每週安排兩天的肌力訓練穿插。資料來源:肥胖與發炎─同樣的胖子,不同的健康?類風濕性關節炎研究重大突破:發炎影響胖瘦延伸閱讀: 乳癌9成以上是後天!護理師、空姐都是高危險群...妳一定要戒掉的6個壞習慣
-
2022-03-11 養生.聰明飲食
燕麥好健康吃多無妨?專家:4種人不宜過量
燕麥屬於高纖的五穀雜糧食材,適量食用有助改善血糖、血脂偏高問題,且其富含膳食纖維,對於改善便秘也有助益。然而,藥安康藥局陳澤鈞藥師提醒,燕麥雖被視為是健康食材之一,但卻不適合餐餐當飯吃,更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燕麥喔!燕麥是許多年長者用以控制血脂、血糖的良方之一;然而,陳澤鈞藥師提醒,燕麥雖好,卻不能餐餐當飯吃!根據研究指出,食用燕麥雖有助降低膽固醇,但過量食用卻可能使三酸甘油酯升高;因此,陳藥師建議,每日燕麥攝取以75公克為限,過量食用反而恐影響健康! 燕麥除了應適量食用之外,若有消化問題、缺鐵、缺鈣或是慢性疾病者,食用燕麥前最好也先諮詢醫師、營養師或藥師的建議:1. 消化不良者:燕麥富含膳食纖維,但纖維較粗糙,比較不容易消化,尤其若有胃脹氣問題者,大量食用燕麥恐造成腸胃不適。2. 缺鐵、缺鈣者:燕麥含有植酸、草酸成分會抑制鐵質與鈣質的吸收,因此燕麥最好不要與牛奶一起食用,以免影響鈣質吸收。3. 腎臟病患者:燕麥含有蛋白質、鉀、磷等成分,若有腎臟疾病者不宜大量食用;食用前最好先應諮詢醫師、營養師或藥師以瞭解每日建議攝取量。4. 糖尿病患者:燕麥雖有助控制血糖,但燕麥仍屬於五穀雜糧類,過量食用恐攝取過多澱粉,反不利維持血糖穩定。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藥安康藥局 陳澤鈞藥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2-03-1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天養肝四原則 多吃這些綠色食物助排毒
春天天氣回暖、萬物吐新芽,人體處在陽氣生發的階段,「養陽氣」是養生重點;春天屬於「養肝」季節,此時如果沒有將陽氣養好、進行肝臟排毒動作,未來容易出現感冒、過敏、手腳冰冷、經期不順等寒性疾病,以及便祕、嘴破、長痘痘等上火的毛病。春天養肝掌握四大飲食原則1、多吃綠色養肝食物過年攝取許多高熱量及油膩食物,加重肝臟及腸胃負擔,如何去除多餘脂肪,幫助肝臟排毒,是春天的首要任務。老祖宗說春天對應五色中的「青」色,多吃綠色食物能促進代謝、肝氣循環,對照現代營養學理論,發現綠色蔬果蘊含多種水溶及非水溶膳食纖維,可幫助膽酸排除、促進膽固醇代謝,益於肝臟排毒,常見綠色蔬菜如花椰菜、菠菜、綠豆芽、地瓜葉等。烹煮方式應口味清淡,否則便失去的養肝、促進肝排毒的美意。另一方面,酸入肝,酸性食物可以活化肝臟機能,例如奇異果、檸檬、白醋、大小黃瓜,都屬於綠色、味道偏酸的食物,可幫助分解體內囤積的脂肪;不過,腸胃功能不佳的人應留待飯後或非空腹的時候食用。2、不要吃太燥熱的食物春天陽氣生發階段,身體的火慢慢冒出來,一旦飲食不節制,多吃燒烤、油炸、過於油膩的食物,加上少喝水,作息不正常,很容易上火,出現口乾、舌燥、便祕、嘴破、長痘痘等問題,因此,建議此時節的飲食應清淡,謝絕油炸燒烤,就連餅乾、糕點也盡量少吃。3、作息正常、定期運動經歷冬天的濕寒,春天就要把多餘的濕氣及寒氣驅出體外,是春天養生的基本法則。此時最適合走出戶外,做一些會流汗的運動,幫助陽氣生發,藉此排出體內的濕寒。運動強度要視個人年紀和狀況而定,年輕民眾可做強度高的跑步、爬山、打球等運動;年紀較長的人常有關節退化,建議做緩和的快走、游泳、跳舞等有氧運動。4、抗發炎食物春天萬物生發,也是流感、感冒的流行季節,因為氣溫忽冷忽熱,濕氣變重,容易讓免疫力下降,受到病毒的侵襲。除了做好保暖的動作外,飲食不妨可以吃些抗發炎食物,注重蔬菜、水果及Omega-3脂肪酸的攝取,建議每天三份蔬菜(一份蔬菜約半碗熟蔬菜)、二份水果(一份水果約一個拳頭大),以及吃一把低溫烹調無調味堅果,或每周吃二次魚,每次二至三份(一份魚約三個手指大),以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
-
2022-03-1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心臟病症狀男女大不同,一表了解差異!專家教從5面向預防
心臟和血管疾病,稱之心臟病,包括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狀硬化是一種斑塊的物質在動脈壁上積聚,而堆積會使動脈變窄,使血液難以通過。形成血凝塊,會阻止血液流動。如此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當心臟血流受阻到,無法運送足夠的血液提供給人體時程度時,就會心臟病發作。而心臟驟停心臟突然停止跳動的狀況,身體各器官,包括大腦和心臟在內都會因為缺乏氧氣,而逐漸喪失功能、壞死,若無獲得即時的醫療救助,患者死亡率極高,也就是所謂的心因性猝死。心臟病發是“循環”問題,心臟驟停是“電”問題。心臟病發時,如果阻塞的動脈沒有及時恢復,治療的時間拉長,對身體的傷害就越大。心臟病的症狀可能是突發而強烈的。但大部分,症狀會開始出現並緩慢在心臟病發作前持續數小時、數天甚至是數週。心臟病共通6症狀1、胸痛(心絞痛):持續30分鐘到幾個小時的不適感或胸部感覺到擠壓。2、呼吸急促:在適度活動後覺得有呼吸不順,像是爬樓梯。3. 上軀幹、頸部、下巴有不明原因的疼痛,四肢有些微變化,像是疼痛、腫脹、刺痛、麻木、寒冷和虛弱。4. 極度疲勞。5. 心跳不規律,比平時快或慢。6. 頭暈或昏厥。上述6症狀為一般心臟病發會有的徵狀,但其實男女的症狀還有些許差異。男性心臟病發症狀:1、胸部不適:大部分心臟病發都有胸部出現不適,且持續超過數分鐘,或是不適感消失後一段時間又出現不適。感覺胸口受到擠壓或疼痛。2、手臂(可能一隻也可能兩隻)、背部、頸部、下巴或胃部的疼痛或不適。3、呼吸急促。4、冒冷汗、噁心或頭暈眩。女性心臟病發徵狀:1、胸部不適:大部分心臟病發都有胸部出現不適,且持續超過數分鐘,或是不適感消失後一段時間又出現不適。感覺胸口受到擠壓或疼痛。2、手臂(一隻或兩隻)、背部、頸部、下巴或胃部疼痛或不適。3. 呼吸急促。4.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出冷汗、噁心、嘔吐或頭暈、心悸;睡眠障礙和不明原因的疲勞。當遇到任何有關心臟病發症狀,記得撥打急救專線,以免耽誤治療!如何預防心臟病?心臟病是可以預防的,那麼要如何預防?從了解身體情形、戒菸、運動、營養均衡、壓力調適等做起!1.、進行身體檢查,了解血壓、膽固醇和體脂等危險因子相關的數據。2、戒菸,研究顯示戒菸一年後,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就會降低50%!3、規律運動,每天步行30分鐘,可以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4、多吃多心臟健康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類,吃富含瘦肉蛋白的食物,像是魚或去皮雞肉,避免紅肉、黃油和加工食品中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並減少鹽和糖的攝取量。5、適度調適壓力。(資料來源/心臟基金會)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韓研究有牙齦問題者增患病風險 口腔健康可以預防這代謝疾病! 男人也有更年期!男性更年期症狀該與該看什麼科?需要攝取那些營養素?生產後多久可以開始運動?把握產後瘦身黃金期,5招鍛鍊骨盆底肌肉與核心肌群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3-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奶奶、父、兄都因心肌梗塞猝逝 中年男胸痛警覺救命
台中51歲的黃姓男子日前清晨因胸痛,自行到光田綜合醫院急診就醫,檢查的過程突發昏倒休克,醫護立即搶救,經檢查為「心肌梗塞」發作,血管阻塞已達100%,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邱一騏醫師表示,黃先生的奶奶、爸爸、哥哥相繼都因心肌梗塞猝逝,為心肌梗塞的高危險族群,他平時就特別警覺,當胸痛發生時即時就醫,儘速打通阻塞的血管,否則晚一步性命就不保了。黃先生到急診就醫時說自己胸口強烈陣痛、伴隨呼吸困難,醫師邱一騏說明,患者當時正在做心電圖檢查時突然昏倒休克,醫護立即施行心肺復甦術(CPR)與AED電擊,急救持續半小時才恢復心跳,心導管檢查發現險些致命的原因為「心肌梗塞」,左前降支動脈有100%血管阻塞,即時打通阻塞血管並置放支架,術後3天穩定出院。邱一騏指出,黃先生曾在1年多前就因胸悶不適到心臟內科門診,身形肥胖的他,抽血檢查發現有膽固醇過高問題,醫師警告需控制飲食,持續回診追蹤。但黃先生卻不以為意,平時飲食仍然沒有節制,膽固醇沒降反升,還有三高問題,導致「致命性心肌梗塞」找上門。邱一騏說,當初在急救過程中,黃太太非常緊張不安,護理師上前關心,才知道原來黃先生的奶奶、爸爸和哥哥都相繼因為「心肌梗塞」猝逝,認為這下先生恐怕也救不回來了,如今鬼門關前走一遭,黃先生說,後悔當初沒聽醫師的話控制三高,以後會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邱一騏呼籲,急性心肌梗塞雖然發生突然,但並非一時造成,血管阻塞問題是長期累積下來的,有三高、家族病史等高危險族群要多留意,除抽血、X光等基本檢測外,建議定期安排進階心臟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心血管健康問題。「不是只有天冷要注意,心肌梗塞無時無刻都會發生!」邱一騏強調,心肌梗塞發作時仍多以胸痛為主,也有人疼痛在上腹部周圍,如果痛到會冒冷汗時,表示身體處於極大壓力的防衛機制,應立即就醫檢查並接受治療,才能拯救自己的性命。
-
2022-03-08 養生.聰明飲食
讓微生物維持多樣化 研究揭素食如何影響腸道菌相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吃素的好處多,除了流行病學支持吃素對於人體有幫助以外,近來在科學研究中發現,吃素由於營養素更多元,對於腸道菌相的多元與健康有所幫助,進而會對身體產生幫助。隨著素食主義的日益流行,素食越來越被視為健康和潛在的醫學有益的飲食選擇。吃素讓腸道菌相更健康吃素的好處多,除了流行病學支持吃素對於人體有幫助以外,近來在科學研究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於2022年3月的發表的研究,就闡述了吃素對於人類腸道菌相的好處。研究發現吃素可以讓腸道的微生物生態系統維持多樣化、運作正常。而會有這樣的影響主要推測是來自於素食所帶來的營養素更加豐富,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微量營養素(維生素A、鈣質等)或是植化素(多酚、植物甾醇等),腸道的微生物會因為這些營養素的豐富攝取活得更健康,進而讓人體腸道消化維持在良好運作的狀態,增加生理機能的健康。素食比雜食吃的更均衡、多樣多項流行病學研究支持素食的益處,例如與雜食動物相比,素食者的體重指數較低,血清膽固醇水平較低,糖尿病發病率較低,血壓較低。此外,植物源性營養素(如膳食纖維、抗氧化劑等)攝入量的增加,與心臟代謝風險和其他慢性疾病的低發病率有關,這也是吃素被廣為討論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美國飲食協會(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AND)的相關報告指出,素食可以為人類帶來健康的益處外,它可以符合全年齡段的營養需求。甚至還研究雜食與素食飲食兩種飲食型態的營養攝入量發現,兩種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無差別,但素食族群的飲食中有更多非碳水化合物的營養素攝取。此外,與雜食飲食相比,素食飲食消耗的總脂肪較低,不飽和脂肪較高。在維生素C、維生素A、葉酸、鈣和鎂中的攝入量中發現,素食者吃的營養素更均衡。延伸閱讀▶替代乳製品不健康又不環保?荷蘭新創以葵花籽作為原料 還原乳香又減少碳排▶他們用「素食」搞行銷、靠速食進軍世界!植物肉業者 如何抓住消費者的心?▶連牛血都能是素的?紅色微藻成功模仿「血腥感」參考資料▶Effects of vegetarian diet-associated nutrients on gut microbiota and intestinal physiology(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03-06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尿路感染、有助減肥 蘆筍還能是天然的壯陽藥
每年三月中下旬,台灣蘆筍進入產季。它不僅美味,更含有維生素A、C、E、K和B6,以及葉酸、鐵、銅、鈣和蛋白質等豐富營養,也是抗氧化劑來源。● 高纖有助減肥蘆筍熱量低,且含大量可溶與不可溶纖維,身體消化纖維的速度緩慢,能增加餐與餐之間的飽足感,有利於減肥,還能預防便祕、降低膽固醇。營養師建議,蘆筍可以搭配雞蛋吃,纖維與蛋白質的結合,會大大提升滿足感,避免因飢餓而亂吃。● 預防尿路感染蘆筍含大量天冬醯胺酸(一種胺基酸),是天然的利尿劑,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和鹽分。當女性排尿不足時,容易發生尿路感染,更頻繁的排尿有助將壞菌從尿液中排出。● 富含抗氧化劑尤其是紫色蘆筍,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幫助身體免於自由基傷害。營養學家提醒,烹調蘆筍時別煮過頭,以免流失部分維生素。● 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E是人體重要的抗氧化劑,有助增強免疫系統。烹調時最好加入些許橄欖油,因為E是脂溶性維生素,與油脂同時攝取能幫助吸收。● 能提升性欲你沒聽錯,蘆筍是天然的壯陽藥,這歸功於維生素B6和葉酸,能幫助提高興奮感。此外,維生素E也能刺激性荷爾蒙,包括女性的雌激素和男性的睪固酮。● 有助緩解宿醉一項發表在《食品科學雜誌(Journal of Food Science)》上的研究指出,蘆筍萃取物中的礦物質和胺基酸,可能有助緩解宿醉,並保護肝臟細胞免受酒精中的毒素影響。● 幫助解除腹脹蘆筍是防腹脹的超級食物。它能提供益生元,做為腸道好菌的食物,平衡消化系統健康,還有助減少氣體產生。且蘆筍天然的利尿功能,有助排除體內多餘液體,緩解腹脹不適。● 富含葉酸蘆筍是葉酸的寶庫,已被證實能預防先天性神經管缺損,孕婦尤其需要補充。2019年一項研究發現,在懷孕前服用葉酸補充劑,有助降低早產風險。● 富含維生素K和其他綠葉蔬菜一樣,蘆筍是維生素K的良好來源。維生素K對於凝血功能和骨骼健康很重要。● 給你好心情蘆筍富含的葉酸,是一種維生素B群,能振奮精神、緩解煩躁。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體內葉酸和B12濃度低,因此醫師多半會開立這兩種維生素給患者服用。蘆筍還含有高量色胺酸,可平撫情緒、改善心情。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2-03-05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四肢瘦肚子大比全身胖更可怕! 醫揭「潛在隱憂」:多數都有這些習慣
為了兒子的喜宴,50多歲挺著啤酒肚的王爸爸特別訂製新西裝,經師傅皮尺一量,腰圍居然高達115公分,自己都很不好意思,在一次健康檢查中發現,血壓、血糖都高達罹病的臨界值,醫師建議他:「減肥是一定要的,尤其要減掉大大的啤酒肚,可以從多吃高纖食物和運動兩方面著手,先把體重降下來,腰圍就會跟著變小⋯⋯」。脂肪堆積內臟旁 腰圍變粗家庭醫學科醫師黃麗卿表示,現代人的飲食多為高熱量、動物性油脂、高精緻醣類、多甜食和多飲料,都是屬於卡路里密度較高的食物,像是炸雞、薯條、蛋糕等,因為食物精緻、美味好入口,因此,大多咬個2~3下就吞下肚,看起來份量雖然不多,但多為高密度食物,所以才吃幾口卻已吃進數百大卡熱量而不自知。另外,再加上多數人都是坐著上班、上課、看電影和上網,久坐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順暢而引發便秘,若是體內宿便沒有及時排出體外,時間一長就會產生毒素,在惡性循環之下,導致脂肪和毒素堆積在腸道中,於是脂肪慢慢堆積在腹部,小腹則是一天天的凸起,不知不覺中腰圍就變粗了。(推薦閱讀:便祕、缺鈣還有遺傳都會讓小腹微凸! 營養師揭「3個飲食自救法」:吃很重要) 「中廣身材」或「蘋果型肥胖」 健康風險飆脂肪若是堆積在皮下組織,像是蝴蝶袖、大象腿等,屬於全身型的肥胖,外觀看起來就是胖胖的,這些人多半比較有警覺性想要減肥,除了美觀之外也為了健康;但脂肪若是堆積在內臟週圍,也就會造成四肢看起來瘦瘦的,腰圍部分卻比較粗、肚子大大的,也就是 一般所謂的「中廣身材」或「蘋果型肥胖」, 這種體型反而比全身肥胖型的人,增加許多健康危機。(推薦閱讀:8成女性都有橘皮組織,如何消除? 7部位最容易出現!瘦下來也沒用,這幾個方式才有幫助)黃麗卿指出,因為中廣身材或蘋果型肥胖的人,體內的脂肪大多存在內臟週圍,例如肝臟週圍,是容易形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關鍵,當這些內臟型、活躍型的脂肪細胞活力太過旺盛時,就會形成游離脂肪酸,進而產生胰島素阻抗罹患糖尿病;或是會分泌發炎因子,使得血管硬化、血液以及組織發炎,進而造成高血壓和代謝相關的各種慢性病,也就是所謂的「代謝症候群」。(推薦閱讀:肚子大怎麼消? 一張圖搞懂「4大肚型」:恐是裝滿宿便、壓力) 測量腰圍 正確步驟因此,不管是為了外表上的美觀,還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都應該維持理想體重,更要注意腰圍的尺寸,因為避免腰圍肥胖是遠離代謝症候群的第一步,然而,幾公分的腰圍才符合健康標準?又該如何正確測量腰圍呢?1、除去腰部覆蓋衣物,雙腳分開大約30公分,重量平均分布兩腳,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2、以皮尺繞過腰部,調整高度使能通過左右兩側腸骨上緣至最後一根肋骨下緣的中間點,皮尺要與地面保持水平,緊貼著皮膚而不擠壓。3、保持正常呼吸,於吐氣結束時,量取腰圍尺寸。經過正確的測量腰圍之後,若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也就是超過35.5吋;或是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也就是超過31.5吋,就表示腹部肥胖,罹患代謝症候的危險性,就比腰圍小的人來得高。(推薦閱讀:都白做了!「6大NG瘦腰運動」曝光 仰臥起坐、搖呼拉圈小心反傷腰) 腰圍縮小 危機跟著變小黃麗卿強調,若是減重和瘦肚子可以維持2年以上的時間,都可以達到改善血壓和血脂肪的目的,也能夠減少糖尿病的發生。瑞典的研究也發現,體重減輕5~10%,不但腰圍可以縮小,也可降低血壓和三酸肝油酯,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芬蘭和美國的研究則發現,糖尿病前期患者若體重減輕5%以上並減少腰圍,可減少代謝症候群發生率達40%,糖尿病發生率更減少高達58%。延伸閱讀: ·肚子都肥肉怎麼減? 醫認證「瘦肚子飲食習慣」:第一步要吃早餐 ·四肢纖細卻肚子大? 餐桌上常見「7種食物」刮肚肥油、減腰圍 
-
2022-03-04 養生.聰明飲食
「香菜」就是要在春天吃!祛風解毒還健胃,中醫師教這樣吃促進血液循環
春季主養肝,護脾胃也不可忽視中醫養生講究順時而養,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春季屬木與肝相應,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者肝氣鬱結,會導致肝臟受損。而且肝氣旺盛,肝木剋脾土,對於脾胃,很容易造成損傷,所以,我們必須照顧肝、脾胃,特別是在飲食上應該少酸增甘,多吃一些有利發寒散邪的甘味食物,以及扶助陽氣的食物。比如枸杞粥、山藥紅棗糯米粥、蓮子木耳羹等。而且,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微生物會迅速繁殖,細菌在一定情況下會大量滋生,如果這個時候不注意個人衛生、食用沒有完全煮熟的食物,將很容易導致身體脾胃「承受不住」。首先,要經常洗手,防治細菌進入腸胃。不吃生冷的食物,吃熟食。其次,還要講究食物的衛生,有效阻隔病菌。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吃剩下的食物應該及時儲存在冰箱內,而且儲存時間不宜過長。食用之前必須要加熱,以熱透為原則。儘量少食用易帶致病菌的食物,比如螺螄、貝殼、螃蟹等水產品,如果想要食用,一定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醃後直接食用等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食用涼拌菜的時候可以多加入一些醋和蒜,以產生殺菌的作用。除了日常注意個人衛生,辨證調理,針對不同體質採取不同類型的飲食方法:肝鬱脾虛型:推薦湯品(個人用量):選用麥芽二十克、茯苓十五克、白朮十五克、新鮮薄荷十五克,豬瘦肉一百五十克。豬瘦肉清洗乾淨,先汆燙去腥,然後將麥芽、茯苓、白朮放入煲內,煲四十五分鐘,再放入新鮮薄荷煲十分鐘,即可食用。此湯品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還能夠益氣健脾。脾胃虛寒型:推薦湯品:黨參十五克、白朮十五克、生薑三片、胡椒粉三克,豬肚半個,清洗乾淨,然後將所有食材都放入到煲內,煲一小時即可食用。特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飲用此湯的時候,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春季多吃香菜,激發脾功能春天肝火比較旺盛,再加上春雨綿綿濕氣入侵,所以,多吃一些香菜能夠祛風解毒、芳香健胃,如果把香菜和豆腐搭配一起食用,效果會更好。香菜辛溫含芫荽油,可用作發疹的藥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香菜可消穀,補虛,治五臟。」香菜的莖葉當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芳香味,所以才被民間俗稱「香菜」。也有叫作芫荽、鹽荽、胡荽、漫天星等。中醫認為,香菜性溫味辛,具有發表透疹、健胃的功效,可用於麻疹初期不易透發、食滯胃痛等病症。根據現代研究發現,香菜之所以香,主要是因為它含有揮發油和揮發性香味物質。由於香菜辛溫,含有芫荽油,能夠解毒透疹、疏散風寒,促進人體全身血液循環,所以也經常被作為發疹的藥物。比如小孩如果出疹痘,可以用香菜做成香菜酒擦皮膚,或者是水煎香菜趁熱熏鼻,可以加速疹痘發出,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如果已經出疹痘,就應該立即停止使用香菜。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講,「芫」字為「魚毒也」,「荽」字為「香口也」。所以香菜還可以放在魚和肉當中進行調味,還具有去毒的作用。但是,香菜一般是作為調料,不可多食。由於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者久食,都會耗氣、損精神,從而引發或加重氣虛。平素自汗、乏力、倦怠、很容易感冒的氣虛的人,更應該少吃一些香菜。產後、病後初癒的患者也經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虛,這個時候,也應該避免吃香菜。除此之外,香菜還有溫熱、發瘡的作用,因此,狐臭、口臭、胃潰瘍、腳氣、瘡瘍患者都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下面為大家推薦一道食譜:香菜豆腐羹材料:香菜兩百克,嫩豆腐一到兩塊,雞蛋一個,太白粉、食鹽、香油適量。做法:1.剁碎豆腐,香菜洗淨切成末,雞蛋打散、薑切成末,太白粉加水調成汁。2.鍋燒開水,放入豆腐、薑末,再放入雞蛋,水燒開之後放入香菜末、食鹽,攪拌煮一會兒再倒入調好的太白粉汁。3.邊煮邊攪拌,直到羹有些稠的時候再淋上少許香油即可。此湯能夠清熱祛濕、發表透疹、健胃。春季養脾,切記少吃酸多吃甜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在春季應該多吃一些辛溫升散的食品,比如小麥、紅棗、豆豉、花生、蔥、香菜等,並儘量少吃生冷黏雜之物,以免傷害到脾胃。調養脾胃要多吃甜食少吃酸食春季肝氣很旺,自然會影響到脾,因此春季很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症狀,中醫就認為:「當春之時,食應減酸宜甘,以養脾壯陽。」通常而言,為了能夠適應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扶助陽氣,在飲食上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多吃甜食少吃酸食來調養脾胃。主要是因為吃多了酸味的食物,會讓肝功能偏亢,因此在春季飲食調養最好是選擇甘溫之物,忌酸澀。春季也是多風的季節,蜂蜜則是最為理想的保健品。蜂蜜性平、味甘,有滋養、潤燥、解毒、通便等功效。春季每天早上喝上一杯蜂蜜水,不僅可以潤腸通便,清除體內毒素,還能有效預防感冒。除此之外,還應該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比如春筍、菠菜等,這樣可以補充因為冬季新鮮蔬菜較少,維生素攝取不足的缺憾。增強抵抗力要注意攝取充足的維生素。春季氣溫變化比較大,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快、活力強,有很多病毒性傳染病在這一季節都處於高發期,比如流感、水痘、急性腮腺炎等,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比如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柑橘、紅棗等食物當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有抗病毒的功效。另外,春季還需要注意補充熱量,增強身體抵抗力。早春時節,氣候其實依舊寒冷,人體為了禦寒,必須消耗一定的能量以維持基礎體溫。所以,早春期間的營養組成,應該以高熱量食物為主。因此,春季飲食宜遵循高熱量高蛋白原則。在春季日常飲食當中,除了穀類製品,還應該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是可以及時地有效補充能量。此外,在早春期間,還需要補充一些優質的蛋白質食品,比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和豆製品等。這類食物都含有豐富的蛋胺酸,能夠增強人體耐寒力。還有,春季飲食要講究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益氣養陽要多吃大蒜、蔥和韭菜在春季可以多吃一些益氣養陽的食品,比如胡蘿蔔、薺菜、芹菜、菠菜、香椿、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等,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適量進食一些甲魚。另外,綠豆芽、黃豆芽、黑豆芽、蠶豆芽、豌豆芽等豆類食品對於疏通肝氣、健脾和胃也有很大的好處。除此之外,大蒜、蔥和韭菜也都是春季應該多吃的食物。特別是韭菜,又叫起陽草,雖然四季常青,但是在春天食用最好,具有溫中助陽的功效,而且韭菜當中有較多的營養成分和豐富的纖維素,能夠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大腸癌的發生,與此同時,還能夠減少膽固醇的吸收,達到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大蒜也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欲、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和高血壓的功效,加上其性溫,也是可以補充人體陽氣,而且還有很強的殺菌力,對於細菌引起的感冒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此春季也應該多吃些。另外,蔥也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多吃不僅能夠補陽散寒,還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癌能力。書籍介紹書名:養好脾胃不生病:從運動、飲食、穴道入手,直接又簡單的健運脾胃養命法作者:王淼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9/30作者簡介/王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專業。曾先後跟原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佘繼林主任醫師,及老中醫王煥祿主任醫師學習,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著有《防癌怎麼吃,抗癌怎麼養》《很簡單實用的經絡調理方法》《五行無色潤五臟》《中華傳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醫生不外傳的養腎秘籍》《祛除濕熱,一身輕鬆》《脊椎好,病就少:正脊知識、自我檢測、改善NG姿勢,終結腰酸背痛自救書》(世茂出版)《養肝就是養壽》等作品。延伸閱讀: 賴以威10年歷經父逝、閃婚、喪子...數學家的愛情小說登HBO:平凡日子才是機率極低的幸福
-
2022-03-03 新聞.用藥停看聽
降血脂藥主成分不足 食藥署要求回收29萬顆
降血脂藥「十全柔脂膜衣錠」經衛福部食藥署例行抽查,發現主成份未達標,恐影響藥效,要求回收一批、約29萬顆,須於3月15日前完成回收。不過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藥品多已在市場上銷售,能回收的量不多;目前已要求廠商就其他批產品進行擴大檢查。十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十全柔脂膜衣錠20 毫克」主成分為Atorvastatin calcium,為降血脂藥,主要用於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適用於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降低中風的風險。洪國登表示,該藥品的主成份含量應在95%至105%,有效期為兩年。經食藥署進行的例行檢驗計畫發現這一批(批號:04262)、僅存放一年半的藥品主成份含量僅剩約80%,因此要求回收,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洪國登說,廠商應在3月15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這款藥品每年使用量約120萬粒、市占率約2%,市面上還有許多可以替代的藥品可以使用,民眾無缺藥疑慮。
-
2022-03-03 養生.聰明飲食
美國家衛生院警告「8種隱藏版高鈉食物」恐害血壓飆! 法式麵包、辣椒粉、蝦子、蛤蜊都上榜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連續第八年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開發的得舒飲食(DASH)列為其審查的近40種飲食中的“最佳整體”飲食。最新研究顯示,飲食中結合得舒飲食或是降低鈉的攝取,可以達到降低血壓,甚至可以媲美抗高血壓藥物。此外,還獲得“最佳整體”飲食,並在“健康飲食”和“心臟病預防”類別中第一。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高血壓為全世界最常見的慢性病。為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影響著10億人口,每年八個人中有一死於該疾病。得舒飲食不僅治療高血壓降血膽固醇也有效,兩週內收縮壓下降8-14%,NIH的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資助的研究人員開發得舒飲食來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這種飲食也被證實在降低血液膽固醇方面效果也非常好。在過去的研究顯示,運用得舒飲食飲食的人,能夠在短短兩週內將血壓降低。收縮壓可能會下降8-14%。如果得舒飲食與低鈉飲食相結合,對健康的幫助會更大。如果高血壓前期或1期高血壓的成人,低鹽飲食與得舒飲食併用,可明顯低收縮壓。 得舒飲食 掌握4原則1、吃蔬菜、水果和全穀物2、脫脂或低脂乳製品、魚、家禽、豆類、堅果和植物油3、限制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肥肉、全脂乳製品和油,例如椰子、棕櫚仁和棕櫚油4、限制含糖飲料和糖果 得舒飲食食物份量參考表下表為每日熱量攝取2,000 kcal得舒飲食,各食物份量:如果每天攝取1,500毫克鈉,其血壓會比每天攝取2,300毫克鈉還要來得低。其他可以運用的小技巧1、選擇低鹽或無添加鹽的調味料,例如醋、檸檬、蔥、薑、蒜、等取代醬油、味精等含鹽調味料,來增加風味。2、儘量不吃加糖的甜食,甜點可考慮使用水果、天然的水果乾,或天然現搾的果汁。3、少吃加工食品,原型食物最好。8種隱藏版高鈉食物延伸閱讀: ·愛吃2樣便當菜恐致高血壓! 網驚呆:是必點 ·量血壓要用右手還是左手? 專家曝「6個NG行為」:多數人都做錯
-
2022-02-28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皺紋恐不是智慧的累積!男人「前額」皺紋多,心血管病致命率飆10倍
女生不只怕皺紋,連細紋都不容許在臉上停留,男性則為了怕被說愛漂亮,往往說「皺紋為智慧的累積」;不過,歐洲心臟病學會的一篇研究卻提醒,男性前額皺紋較多、較深,心血管疾病致命機率較他人高出10倍。前額皺紋多且深,會有早衰的現象這項研究分析3200多位健康成年人,追蹤時間長達20年,發現前額皺紋多且深的人比皺紋少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高了10倍,推論這是因為前額的皮膚薄、血管很小,血管硬化斑塊積聚,會導致動脈硬化,使得人會有早衰的現象。雖然血中的膽固醇或血壓多高,從外表無從得知,但或許可以從一個人未老先衰、皺紋較同齡人多的時候,及早提高警覺。看看專家怎麼說新光醫院教學研究部副主任洪惠風表示,動脈硬化通常是全身性的,當一個人心臟動脈硬化時,皮膚下的動脈可能也是阻塞的,當血管硬化阻塞血氧供應少時,皮膚膠原蛋白的再生會變差、結締組織缺乏彈性,就容易增生皺紋,所以,如果發現自己比同齡的朋友皺紋還多時,小心可能有動脈硬化的問題。洪惠風說,其實中國命相學本來就會從人的臉部額頭的皺紋來看一個人,如果兩眉間有豎紋的「玄真紋」或有「川字紋」,就會說「主操煩」,他相信除了心血管硬化之外,心情鬱悶也有關係,所以,真的要多注意健康。延伸閱讀: 。怕三高肉吃太少,專家曝:這種疾病風險反而增高 。體重沒超標,但脂肪集中這部位,猝死風險提高數倍
-
2022-02-26 新聞.科普好健康
動脈硬化會引起耳鳴?醫:若壓迫到聽神經或腦幹,引起「陣發性聽覺症候群」
動脈硬化會引起耳鳴?耳鳴門診中,頭頸部動脈超音波是一項很重要的檢查,通常受檢者年紀愈大,愈易呈現血管壁硬化、內膜增厚,如果血管內皮反覆出現破損,在發炎時會攔截膽固醇而逐漸隆起,干擾血流,進而導致血小板破裂、血球聚集,繼續攔截膽固醇,加上鈣質沉積,一層一層地堆疊,長久下來,會引發疾病甚至形成斑塊,逐漸造成動脈硬化。根據解剖,前顱窩循環來自兩側頸動脈,以中大腦動脈供血給大腦顳葉。後顱窩循環來自兩側椎動脈,在後下小腦動脈處,分支出聽神經動脈,供血給近端聽神經;兩側椎動脈匯集成基底動脈後,直接供血給腦幹,在前下小腦動脈處,分支出迷路動脈,供血給耳蝸管、前庭及遠端聽神經。若這些動脈發生硬化後,就會影響聽力。中大腦動脈狹窄 引起幻聽當中大腦動脈發生硬化狹窄時,會影響大腦顳葉聽覺皮質,使其無法對聽覺訊號做出精準且正確的解讀,猶如我們在聽收音機時,如果頻道沒有調準,就會聽到「嘰嘰喳喳」的背景雜音,這是一種腦鳴。有人解讀成動物叫聲或人語交談聲,則為幻聽。若聽神經動脈發生硬化狹窄時,會影響到近端聽神經,造成許旺氏細胞缺血壞死,神經軸突上的髓鞘崩解,無法有效地傳遞聲波,出現高頻性的聽障。交談時,若對方說話過快,患者所聽到的字詞會糊在一起,難以分辨;健康的神經纖維會代償性地加強傳導,出現神經性耳鳴。迷路動脈狹窄 聽障及眩暈倘若狹窄發生在前方耳蝸動脈,近端耳蝸管受損,會出現高頻性的聽障;發生在後方耳蝸動脈,遠端耳蝸管受損,則會出現低頻性的聽障;發生在迷路動脈、總耳蝸動脈或前庭耳蝸動脈,耳蝸管及前庭會一起受損,會同時出現聽障及眩暈。耳蝸管受損時,聽毛細胞擺動不順,連接的神經傳導不佳,患者就會聽見陣陣迴音,接著健康的聽毛細胞會代償性地加強擺動,神經纖維加強傳導,於是出現比例不一的耳蝸性及神經性的耳鳴。動脈硬化發生時,健康的血管壁會試圖擴張,以維持適當的內徑,經年累月下來,會使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動脈逐漸扭曲變形,若壓迫到聽神經或腦幹,就會在搏動時,干擾聽覺傳遞,患者會聽見猶如打字機般「噠、噠、噠」的聲響,稱為「陣發性聽覺症候群」。嚴重者須服藥 穩定血小板為了遏止動脈繼續硬化,保住聽力,改善耳鳴,建議三高患者,宜好好地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可規則服用大劑量二十碳五烯酸 (EPA),穩定血管內膜,但病情嚴重者,須長期口服抗血小板劑,穩定血小板。坊間流傳服用銀杏萃取物可以改善微細循環,但因大多被肌肉所吸收,鮮少到達內耳或聽神經,聽障耳鳴者仍宜先正確就醫找病因、對症治療。
-
2022-02-2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男生要注意硬度不足,三高恐已上身!醫籲及早治療避免不舉危機
一名42歲陳姓工程師,自從上任部門主管,工作壓力持續飆升、長期超時工作、生活作息大亂,每天下班只想倒頭睡。本想趁年假之餘與愛妻溫存,沒想到小弟弟竟不願開工,為了不讓愛妻失望特別前來門診求助。 熟男顧家過勞打拼 恐成硬度不足元兇? 知名泌尿科邱鴻傑醫師說明,逾半數40歲以上男性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礙問題,估計全台超過百萬男性恐為勃起功能障礙問題所苦。邱鴻傑醫師強調,勃起功能障礙有年輕化趨勢,近5年40歲以下發生率增3倍。值得注意的是,40歲以下尋求就醫的患者,接近5成患者罹患嚴重勃起功能障礙,因打拼事業長期維持不良生活型態,引發勃起功能障礙的中壯年患者人數逐年攀升。如遇相關問題務必及早就醫尋求協助。 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蔡維恭醫師提醒,許多中壯年男性正值事業巔峰,常集高壓力、高工時、高疲勞於一身,這種工作型態背後的意義可能代表壓力大、三餐不正常、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型態,都是破壞勃起功能與男性健康的元兇! 蔡維恭醫師根據門診經驗分享,過勞工作帶給患者的壓力和疲憊,通常在下班後仍難以解除,這時如果想和另一半浪漫互動,勃起狀況跟性生活表現常常不如人意。若失敗的勃起經驗在患者心中烙下陰影,可能影響未來面對性愛的壓力、陷入越焦慮越難舉的困境。 硬度不足警訊勿輕忽!半數患者已是前期高血壓 不只房事難開工,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簡邦平醫師表示,一旦面臨硬度不足問題,患者可能正朝「三高」危機逼近!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是勃起功能障礙常見共病,許多患者在確診勃起功能障礙的同時,雖然健檢報告未見紅字,但可能已瀕臨三高等慢性病危險邊緣。這些慢性病問題恐進一步增加勃起功能障礙嚴重性,造成惡性循環。 根據文獻統計,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有接近半數已進入前期高血壓,40%患者被診斷出有高膽固醇血症,更有29%患者膽固醇值已達危險邊緣。歐洲研究亦顯示,每5名確診勃起功能障礙患者,就有1名血糖值達前期糖尿病標準,這些血糖患者更可能面臨嚴重的勃起功能障礙。簡邦平醫師呼籲,硬度不足問題可視為身體警訊,應趕在三高上身前及時診斷治療。 遠離過勞不舉危機 可依照性愛習慣接受治療 呼籲「高工時、高壓力、高疲勞」的職場熟男應重視硬度問題,務必透過門診醫師治療,切勿找尋偏方避免弄巧成拙。除養成良好生活型態外,也可以請專業醫療人員評估是否需透過藥物輔助 ,若因工作型態無法有固定的行房時間,可選擇於每次性行為前再服藥。根據男性醫學會治療指引 ,建議於性行為前1-2小時服用,服用後的行房成功率約6-7成,呼籲男性積極依照生活型態調整治療方式,追求更好的性愛及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還沒40歲疲勞易累硬不起來?當心男性荷爾蒙不足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22 該看哪科.皮膚
牛奶、乳製品恐害你長痘痘?名醫揭痤瘡發生原因
▍牛奶、乳製品與痤瘡有次農曆小年夜,我鼻上突然長了腫痘,而且舌頭痛。奇怪,什麼原因?回想前一天,朋友請我喝珍珠鮮奶茶,3 分糖。十分不巧,吃飯時雞骨頭卡在牙齒中間,我想用舌頭撥出來,反倒刮傷了舌頭,3 分糖還讓我發炎厲害,到了晚上,舌頭痛不堪言,難以下嚥。大年初一早上,我發現人中又長了一顆痛痘。前一天並沒有喝牛奶啊?!後來,我才想到親戚在除夕夜帶了珍藏的「奶酒」回來,大家喝得盡興。到了大年初二,人中痘不僅沒消,鼻子上又多了另一顆腫痘。我大年初一也沒喝牛奶,可是我喝了親友請客的大杯拿鐵咖啡,裡面是加牛奶的。大年初三,我臉上鼻旁黑頭粉刺突然大了起來,不得不擠掉它。因為我大年初二時,喝了含牛奶的抹茶奶綠⋯⋯整個過年痛苦不堪,真是「奶」影幢幢!了解到是吃東吃西導致,還希望過年趕快結束。青春期時,爸媽希望我多喝牛奶,能夠長高,加上家族遺傳,整個臉爆痘,至今留下月球表面隕石撞擊般的坑疤。離開了青春期,我已少長痘,再次長痘時,總不出兩個原因:一是睡眠不足,二是喝牛奶。許多患者都和我有類似的經驗:Nicole 是35歲的女性上班族,鼻子大、整個鼻子的毛孔多又大,布滿黑頭粉刺像草莓一樣,抱怨之前痤瘡治療效果差。我追問才發現,她每天都喝一杯鮮奶,常額外喝鮮奶茶,雖然都點「無糖」。Kent是26歲男性上班族,平常很少長痘,最近這兩週人中卻長兩顆痘痘。他否認睡眠、壓力、食物的改變。我特別問他:「有無喝牛奶?」他否認。再問:「有無接觸乳製品?」他恍然大悟地說:「這兩週開始,我早上都喝一罐優酪乳,一罐大概 500c.c.。」儘管優酪乳好處多,但畢竟也是乳製品,還需要小心添加糖、色素、香料的問題。究竟攝食乳製品是否與痤瘡有關?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分析「護士健康研究第二波」中,回溯4萬7000多位女性的資料發現,攝取乳製品較多的比起較少的人,長痤瘡的機會增加了22%。其中,攝取全脂乳者增加12%,低脂乳增加16%,脫脂乳增加44%。且日常生活攝食即溶早餐飲品、雪酪、茅屋起司、奶油起司,都和長痤瘡有關。研究團隊推斷,可能是因為「牛」奶中的荷爾蒙與生物活性物質,讓「人」長了痤瘡。牛奶(包含乳糖)產生類似高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的效應,胰島素、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IGF-1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結合蛋白IGFBP-3減少。再者,牛奶中的20%正是由乳清蛋白構成,乳清蛋白主要由支鍊胺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 BCAAs)組成,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刺激胰島素過度分泌,導致角質細胞過度生長、皮脂腺分泌油脂、雄性素活性增加,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此外,牛奶還含有牛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一樣會結合到人類的受體上,促進粉刺形成、皮脂腺脂肪生成、毛囊發炎、以及刺激雄性素。牛奶還含有高活性的雙氫睪固酮(Dihydrotestosterone, DHT)前驅物,包括:胎盤源黃體酮、5α-pregnanedione, 5α-androstanedione;以及六種和痤瘡相關的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TGF)、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I , -II)、血小板源生長因子、纖維生長因子(FGF-1, -2)等,都會刺激痤瘡形成。Dylan是35歲男性工程師,苦惱於耳朵前方的疼痛粉瘤,經藥物與注射治療,仍反覆發作。我追根究底地詢問:「有發現什麼時候容易發作起來嗎?」他想一想說:「都是兩個狀況:夜眠5小時,加上吃了起司,有時候是吃蛋糕、布丁、奶昔,真的一吃就發作!」儘管牛奶、優酪乳、起司,都是相當優質的營養來源,但若在意皮膚長痘痘的問題,可能就需要以其他食物來替換了。牛奶、乳製品與痘痘之間似乎有常見的關聯,但在醫學上仍存在爭議。我建議,若長期困擾於痤瘡、且感到一般治療療效不佳者,是可以考慮停用乳製品並且觀察痤瘡是否有改善。▍乳清蛋白粉與痤瘡許多人上健身房鍛鍊肌肉,並配合攝食乳清蛋白粉,以養出健美的肌肉。他們自然也是愛美一族,發現臉上、胸口、背上不斷冒痘,吃、擦抗痘藥卻不斷復發,更出現發炎後的黑色素沉澱,好不容易透過雷射治療開始改善,卻又冒出紅腫的新大痘。Hank是26歲的男性科技業工程師,在醫師建議下,乖乖地吃過兩個療程、每次為期一年半的口服A酸,卻抱怨:「我吃A酸時,皮膚乾燥的副作用十分嚴重。都已經配合長期治療了,為何仍一再復發?」口服A酸是現今痤瘡治療的最強效的選項,不過根據《美國醫學會:皮膚醫學》研究,仍有 32.7% 痤瘡患者在完成 A 酸療程後一年內復發,當中低劑量治療組(A 酸累積劑量小於 220 毫克/公斤)復發率為47.4%,高劑量治療組(累積劑量大或等於 220 毫克/公斤)為 26.9%。為何接受如此強效的治療,仍頻繁復發?臨床上,我發現若有性荷爾蒙失調、不當飲食、睡眠障礙、合併精神疾病、服用特定藥物等狀況,就成為復發的高危險群。這也是為何我要在本書中系統性地分析皮膚關鍵病因,希望找出個人原因,減少復發率。果然,Hank 喜好健身,每兩天按時上健身房進行重量訓練。為了增肌,他吃多量乳清蛋白粉(每天 40 公克以上),奶油、奶茶、布丁、水蜜桃⋯⋯口味琳瑯滿目,喝起來甜滋滋的,真是不亦樂乎!他還愛喝牛奶,最近大賣場特價,索幸牛奶整箱搬回家,把它當水喝,每天喝1500c.c. 都不膩。平常還喜歡吃美式炸雞、炸薯條。我追問:「你的年度健康檢查有無異常?」他說:「醫生說我有高膽固醇血症、低密度膽固醇 LDL 過高,但沒告訴我為什麼?我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我說:「小心你攝取的乳製品!已有研究報告指出乳清蛋白與痤瘡有關,全脂牛奶含的飽和脂肪、乳糖,多量攝取也可能和你的高血脂有關。」一項研究針對三十位使用乳清蛋白補充品的成年人,未服用前僅有57%的人有痤瘡,嚴重度在第一級(輕度)至第二級(中度),無人為第三級(重度),服用乳清蛋白兩個月後,所有人都出現了痤瘡,7成為第一級至第二級嚴重度,而3成為第三級嚴重度。為什麼會這樣呢?乳清蛋白(Whey protein)是在牛奶形成起司的凝固過程中,留下的上清液,富含乙型乳球蛋白(beta-lactoglobulin),佔了65%、甲型乳球蛋白(alpha-lactalbumin)佔了25%、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以及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這些牛奶蛋白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誘發角質細胞過度增生與細胞自戕,也會刺激 5α 還原酶(5α-reductase) 將雄激素睪固酮轉化成二氫睪固酮(DHT),以及增加腎上腺與性腺的雄性素製造、促進雄性素受體訊息傳導,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事實上,健身者服用的乳清蛋白補充品,相當於喝下了6 ∼ 12公升的牛奶。若你在攝食這類產品,同時困擾於長期痤瘡,可以考慮停用一陣子,看看痤瘡是否自然改善。※ 本文摘自《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作者:張立人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2-22 該看哪科.中醫
寒流來襲如何改善手腳冰冷?中醫教2招驅寒保暖
寒流來襲,許多人感到手腳冰冷,連日來更有不少人因氣溫驟降而猝死。中醫師吳明珠建議,天氣寒冷時,「泡腳」是最簡便的驅寒保暖好方法,可以生薑、老薑、霍香等中藥材組成「薑薑泡腳方」,每天泡腳一次,同時進行穴位按摩,幫助促進心血管循環,改善手腳冰冷症狀。天冷時,容易氣血不足,吳明珠指出,三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高等患者,以及減肥、貧血、有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的婦女,應特別注意保暖,並且適當進行飲食調理。例如容易貧血的人,血液量不足而易手腳冰冷,吳明珠建議,必須補血,可以吃豬肝等補血食物,天氣寒冷時,可以喝四物湯,其中的「當歸」維生素B12含量多,B群也多,當歸還可以入菜烹調,但燥熱體質、發燒、感冒的人因為對溫度冷熱應付的免疫力低,並不適合吃補藥例如當歸,建議可以吃豬肝湯。以中藥材來泡腳,是寒冷冬天的最佳禦寒保暖方法。吳明珠說,廚房中常見的生薑、老薑,具有增強心血管循環作用,霍香則可去濕,這些藥材放入藥袋中,以2000㏄水煮滾,藥效會出來,可以拿來泡腳,熱水泡至膝蓋處功效較好。建議睡前泡,具保暖又有安眠效果,泡腳可配合穴道按摩,包括腳掌背上的「太沖穴」,腳踝內測的「太溪穴」、小腿後側的「承山穴」,禦寒效果加成。泡腳可以達到溫暖身體的作用,吳明珠指出,末稍神經較遲頓的糖尿病患很適合泡腳,但要注意水溫不可太高,42℃左右即可,能降低末稍麻木感。
-
2022-02-18 養生.聰明飲食
蔓越莓乾、芒果乾、水果脆片...這些零食,看起來健康,其實會傷身!
在大部分人的概念裡,水果等於健康食物,似乎只要加了水果的食物,如蔓越莓乾、蔬果脆片、手工果醬、水果優格、鮮果果凍、藍莓派、香蕉蛋糕看起來就會比較健康。但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因為大多數的水果加工製品並沒有你想像的健康。 水果蛋糕、水果餅乾、水果果凍等只有少量水果、大量麵粉、糖、油、色素、香料等食品添加物的食物不提也罷,因為一般人很容易意識到它不是健康的好食物;但對於蔓越莓乾、芒果乾、水果脆片等看起來「保持了水果原形」,吃起來「不甜」的水果加工製品,卻很容易被忽略,並誤以為是健康的好食物。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日常這些保持「水果原形」食物的營養吧! 大部分水果加工品一定看得到的成份:糖! 糖幾乎可見於所有「原形」水果加工品中,如果你了解水果的話,你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會這樣。水果是一種富含水份的食物,大部分水果含八到九成的水,番茄更是其中之最,我們常見的紅色大番茄水份含量高達94.5%。由於水是相當好的溶劑,可以溶解各種有機或無機的營養成分,故水份含量高的食物,在溫度適度的情況下(如室溫),很容易導致微生物快速大量繁殖,所以也容易使食物腐敗。 所以高水份含量的水果,要不就要用冷凍、冷藏等低溫方式來保存,要不就要靠乾燥、鹽漬或糖漬等方法來降低水活性,避免細菌的繁殖。因此那些存放於常溫下的果乾、水果脆片、蜜餞、水果果醬等水果加工製品,添加大量的糖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常見「保持水果原形」的水果加工製品1.果醬 果醬是把水果、糖和酸度調味劑等加熱熬煮而成的水果加工製品。儘管有些水果熬煮後會呈膠狀,但為了讓它看起來更濃稠,更好塗抹到麵包上,大部分果醬都會額外添加果膠或三仙膠等膠質成份;另外,為了增加風味,有些果醬還會添加濃縮果汁以及檸檬酸來調整味道。 一般我們在超市裡看到那種較貴、看得到水果原形的果醬成份大多是水果(如草莓果醬就是草莓)、濃縮果汁、檸檬酸、果膠等成份;便宜的果醬可能連水果都沒有,而是以果汁、香料等調味而成。舉例,Stella在超市看到某牌外觀清澈、看不到水果顆粒的便宜果醬,成份依序為麥芽糖、砂糖、葡萄汁、果膠、檸檬酸、香料、已二烯酸鉀(防腐劑)。根據食品法規食物成分需要由量多排到量少,故可見這種果醬不僅含大量糖(糖排在最前面兩位),還有更多添加物。 2.果乾 很多人會以為果乾應該是直接將水果曬乾就行,但事實上坊間的果乾大多會額外加糖,有些甚至還會添加植物油或其他食品添加物。 阿嬤時代的果乾~葡萄乾 葡萄乾是小時候很流行,吃來補鐵的果乾(註:實際上葡萄乾的鐵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多,因為100公克的巨峰葡萄也才含0.1毫克鐵,100公克的葡萄乾鐵也才含1.5毫克而已。)它的添加物在眾多果乾中算是最少的,拿起坊間所銷售的葡萄乾,你會發現成份表上多半只有葡萄乾和植物油(如葵花油)兩種原料而已,這應該是因為葡萄本身糖度夠高,所以不需要額外再加糖調味的關係。 來自歐美、女性最夯的果乾~蔓越莓乾 蔓越莓等莓類果乾由於本身偏酸,所以除水果和植物油外,多半還會加糖,有的還會添加果汁、檸檬汁等來調味。所以它的添加物比傳統的葡萄乾多。 新興果乾~芒果乾&番茄乾等 除上述兩種果乾外,近年來蠻流行芒果乾、鳳梨乾、番茄乾等傳統台灣水果製成的果乾。但這類果乾大部分都有加糖,如芒果乾、鳳梨乾等較乾的果乾;有的除了糖外,還會添加其他調味料。如番茄乾等濕度較高的果乾,舉例,Stella在賣場看到某牌番茄乾上面的成份寫了番茄、糖、鹽、檸檬酸、亞硫酸鈉(漂白劑)、已二烯酸鉀(防腐劑)等一大串。 3.水果脆片果乾一般不經油處理,所以質感偏軟,帶濕;水果脆片則經油處理,所以質感酥脆,一般很容易用手撥碎。水果脆片除糖外,還有油和鹽。所以在成份欄上除水果名稱(如蘋果、鳳梨、香蕉、菠蘿蜜)外,也會看到鹽、糖、油(可能寫著植物油或棕櫚油)等成份。 4.蜜餞 蜜餞的製作原理是利用糖來把水果的水分脫乾,利用高濃度的糖及糖的高滲透壓,讓細菌無法存活。一般蜜餞會先經前處理,把皮磨薄,或在水果上劃上幾刀,或削皮切塊讓糖鹽等較容易滲透到水果內部。而由於水果原料不容易保存,所以多半會使用食鹽、亞硫酸鹽或防腐劑來幫助原料的保存。最後,將水果用鹽漬及糖漬處理,最後再進行調味與乾燥。 所以蜜餞除水果外,還含糖和鹽(部分會有亞硫酸鹽或防腐劑);有些蜜餞還會添加其他材料,如添加蜂蜜、麥芽和檸檬酸等來調味,添加色素和香料來增添美觀與口感。所以不管是李子蜜餞、梅子蜜餞,或洛神花蜜餞、金橘蜜餞,在包裝上除了水果外都還可以看到糖和鹽兩個成份,部分蜜餞則會有更多的「料」。 如何選擇加工水果?坦白說水果還是吃新鮮的好,因為加工一定會破壞水果的營養。以上述水果加工品為例,由於它們多半經過脫水,所以維生素B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營養素大多已流失掉了;另外,因製作與加工過程並未隔離空氣和陽光,所以脂溶性維生素A、E、K等或多或少會受到氧化和紫外線破壞而有部分流失。歷經加工後唯一能保留較多的就是礦物質(但因土壤貧乏,所以現代蔬果中的礦物質含量多半並不高),另外植化素和纖維大部分也都還能保留下來。 但由於上述水果加工品都含大量的糖與鹽,少部分還有油或其他添加物,基本上並非好的食物選擇。不僅容易造成肥胖(因果乾熱量高且很容易一次吃入過多份量),且因含大量糖分而對健康造成多方影響。所以水果還是以新鮮、整顆攝取的為好,即使是「看得到原形」的水果加工製品都不建議買來吃。 但如果真的要吃的話,新鮮果乾(上述第二項)會是較好的選擇(眾多爛選擇中較不爛的那種),水果脆片、果醬和蜜餞則最好還是不要吃。特別是糖尿病或有高血糖問題者,連新鮮水果都要適量攝取,上述含糖的加工水果製品就不宜吃了;而高血壓者最好別吃有糖又有鹽的蜜餞和水果脆片。 最後要提醒大家,在購買這類水果製品時,千萬不要太感性,太在意包裝質感,或太相信上面寫的真空乾燥、日光熟成、手工、健康或低膽固醇等行銷字眼,或認為高價一定品質好。而是要理性一點:買的時候習慣性先翻到包裝袋背後,直接看成份欄位及營養標示,了解一下它的熱量、含糖量多寡,看看它有哪些成分,添加了那些「料」,再來決定是否要購買喔! 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胸痛、頭暈、冒冷汗...5種人注意心肌梗塞易上身!3個保命方法馬上記起來
-
2022-02-17 養生.聰明飲食
搶蛋也要懂吃蛋 營養師曝這樣吃更健康
國內蛋荒問題尚未解決,雖近日已有少量雞蛋上架,民眾仍不時上演搶蛋大作戰。營養師建議,其實攝取雞蛋、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之外,也可搭配植物性蛋白質攝取,如豆腐、毛豆等,不僅能補充九種氨基酸,植物性蛋白質對人體較無負擔。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人體重要的3大營養素,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有九種必需氨基酸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須從食物或補充品攝取,包括豆、魚、蛋、肉或營養品等。九種必需胺基酸包括: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纈胺酸(Valine)、蘇胺酸(Threonine)、色胺酸(Tryptophan)、異白胺酸(Isoleucine)、白胺酸(Leucine)、甲硫胺酸(Methionine)、離胺酸(Lysine)、組胺酸(Histidine)。營養師林俞君表示,肉類、魚類為動物性蛋白質來源,雖含有豐富必須氨基酸,但動物性蛋白質有較多飽和脂肪酸,恐造成心血管負擔,會建議民眾多攝取植物性蛋白質,像大豆、黃豆、毛豆等,雖必須氨基酸含量較少,但幾乎沒有飽和脂肪酸。國民健康署將每日飲食指南轉換成「我的餐盤」,包括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子,提醒民眾每餐皆應攝取到6大類的食物。國健署建議,每餐蛋白質份量一掌心、相當於14克蛋白質。營養師楊斯涵建議,一顆雞蛋約含7克蛋白質、亦等於半盒豆腐,改吃植物性蛋白質鈣量高、膽固醇較少。此外也建議避開五花肉、豬腳或加工食品,避免吃下高脂肪食物,導致心血管負擔,尤其三高患者特別注意。還沒買到蛋的民眾,林俞君表示,超商賣的茶葉蛋、溫泉蛋、溏心蛋,與原本的蛋營養價值差不多,但經過油、糖、鹽調味熱量較高,建議適量攝取。另外鹹蛋、皮蛋因經過加工、醃製,鈉含量超出原本的蛋10倍,建議鹹蛋每次攝取半顆即可,不建議頻繁攝取。缺蛋期間外食族如何吃蛋?楊斯涵建議,一天攝取3份蛋白質為主,像早餐店蛋餅搭配無糖豆漿就有3份,也可選三明治、蛋堡或單點荷包蛋。小吃店可選2至4塊豆乾搭配1顆滷蛋,不過滷蛋鈉含量高,建議不要配滷汁。以減重來說,選擇順序為水煮蛋優於炒蛋、歐姆蛋。近來不時傳有民眾搶蛋、囤蛋,楊斯涵表示,雞蛋常溫只能放7天至10天,冷藏2周內要吃完,冷藏時建議蛋尖端朝下,清洗乾淨避免沙門氏菌,要吃煮熟的蛋,不要生食。在挑選雞蛋方面,楊斯涵說,建議選蛋殼光滑、無裂痕、有認證的蛋,年輕母雞產的蛋偏中小型尺寸,老母雞蛋較大顆,以同重量營養密度來看,年輕蛋比較足夠。至於紅蛋是否較白蛋營養?她認為僅差在雞品種、飼料不同,營養價值差不多。另外要注意,高度越挺的蛋越新鮮,越塌或有異味的雞蛋建議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