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6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膽固醇
共找到
1682
筆 文章
-
-
2022-02-15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下巴、肩膀、手臂疼痛慎防心絞痛 5大注意事項預防
● 心絞痛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需提高警覺● 心絞痛又稱為狹心症,常為心血管狹窄引起● 不只三高族群,心絞痛患者也有年輕化趨勢天氣寒冷,若感覺胸痛、喘不過氣,或下巴、肩膀、手臂等部位疼痛,當心是心絞痛。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說,心絞痛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千萬別輕忽。心絞痛又稱為「狹心症」,常見為心血管狹窄引起,是心肌缺氧的表現,主要是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慢性發炎、累積膽固醇斑塊,使血管硬化、狹窄而導致,進而引起胸部出現疼痛或壓迫感。典型症狀 胸悶痛會冒冷汗心絞痛的典型症狀,包括胸悶、胸痛,但胸部悶痛感覺通常不會超過15分鐘,在活動時症狀容易被誘發,覺得胸部隱隱作痛,且伴隨冒冷汗,但休息後可能緩解。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群耀說,也有人會出現下巴、肩膀、手臂、齒槽等處疼痛,或喘不過氣、惡心嘔吐、頭暈等心絞痛非典型症狀。大腦誤判 「牽涉痛」要小心黃群耀指出,心絞痛引起下巴、肩膀等處疼痛,主要是有些患者的心臟疼痛反射到大腦的部位,與下巴、肩膀等疼痛反射至大腦的部位相同,導致大腦誤判,明明心臟疼痛卻出現其他部位疼痛的症狀,稱為「牽涉痛」,此時要十分小心。70多歲江太太患有三高,平常服藥控制病情,近一、兩個月,只要爬一、兩層樓梯就快喘不過氣,天氣轉冷後,症狀更為嚴重。經心臟內科安排心肌灌流檢查發現,心肌局部缺氧,再經心導管檢查確診,心臟左前降支冠狀動脈嚴重狹窄,透過氣球擴張及藥物支架置放,不適症狀改善,出院後繼續藥物治療。未盡速治療 心臟功能變差心絞痛患者若不盡速就醫治療,心臟持續缺氧,心臟功能可能逐漸變差。蘇彥伯說,一旦血管內斑塊發生破裂,將誘發血栓生成,引起心肌梗塞,並造成心臟急性損傷且嚴重胸痛、心律不整,甚至昏厥、猝死,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30%以上。心絞痛的診斷,需先由胸部X光、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等評估心臟功能,再採用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檢查或電腦斷層的冠狀動脈造影等方式檢查,才能確診心絞痛。確診後可先考慮藥物治療,或進一步置放血管支架、心臟繞道手術治療。天冷注意保暖 防三高變化如何遠離心絞痛?黃群耀提醒,平時應避免大吃大喝,天冷時一定要注意保暖,以防血糖、血壓、血脂變化,並多運動、攝取足夠水分,避免血液黏稠,三高患者務必服藥控制病情,以免引發血管狹窄。近年發現,隨著國人三高族群年輕化,心絞痛患者也有年輕化趨勢。黃群耀表示,40至50歲民眾心肌梗塞比率,比10年前增加二至三成,男多於女,其實,此年齡層只要好好服藥控制三高,均有機會可以恢復。此外,有吸菸、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族群也要多加注意,應定期檢查心臟功能,降低心絞痛、心肌梗塞的發生風險。
-
2022-02-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情人節硬不起來?醫師:當心「三高」纏身不自知
今天是情人節,許多情侶計畫度過浪漫激情的夜晚,但如果硬不起來,就太尷尬了。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簡邦平提醒,長期工作壓力和疲憊會導致「硬度不足」,但其實更應該擔心的是「三高」,因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都是勃起功能障礙常見共病。勃起功能障礙患者就醫率只有一成,延誤就醫恐導致三高與勃起功能障礙雙雙惡化的惡性循環,建議應即早尋求醫療協助,及早通盤評估、診斷治療。簡邦平指出,多項研究顯示四成勃起功能障礙者有高血脂、兩成血糖已上升到前期糖尿病數值,許多患者是先確診勃起功能障礙,但其實三高數據都已經在危險邊緣而不自知。以糖尿病為例,會造成動脈硬化導致血流不足,胰島素阻抗也會導致性腺功能不足,所以糖尿病患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機率是沒有糖尿病的2到5倍。國民健康署2020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則發現,40歲以上國人過重或肥胖者共有105萬人,其中5成以上的民眾有代謝症候群,高達五十萬人。男性學醫學會資料顯示,代謝症候群中高達79%到96%有勃起功能障礙,反過來說,勃起功能障礙者有29%到66%是代謝症候群。國健署提醒,代謝症候群的五項危險因子包括腰圍過粗、血壓偏高、飯前血糖偏高、三酸甘油脂偏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其中有三項或三項以上超標,即認定為代謝症候群。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將來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心臟病是一般人的2-6倍。要遠離代謝症候群,生活習慣首重「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每天量體重及腰圍」,腰圍應維持在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分以下。簡邦平醫師也提醒,除養成良好生活型態外,也可以請專業醫療人員評估是否需透過藥物輔助,若因工作型態無法有固定的行房時間,可選擇於每次性行為前再服藥。根據男性醫學會治療指引,建議於性行為前1-2小時服用,服用後的行房成功率約6-7成,呼籲男性積極依照生活型態調整治療方式,追求更好的性愛及生活品質。
-
2022-02-14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如同量血壓、測膽固醇…美國領先全球研究:抽血診斷憂鬱症,並預知抗鬱劑療效
無法檢測、診斷複雜 憂鬱症難確診世衛組織報告,全世界有3.5億人受憂鬱症困擾,在台灣,衛福部估計盛行率在8.9% 左右,也就是說,有將近200萬人受憂鬱症困擾,除造成自己和親朋好友生活上的影響外,病友生產力也會比健康人少了近40%,因此對社會國家同樣影響甚鉅。另外,台灣青少年因憂鬱症自殺的情況也一直在增加,跟韓國有得比(日本卻在下降),因此,自殺是台灣12至17歲青少年第三大死因,也是18至24歲青年第二大死因,不能不予以重視。目前要診斷憂鬱症,尚未有任何血液或生物學的檢驗,可以像量血壓或測膽固醇一樣,來確定是否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等的疾病,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檢查可以告訴你,是否已經罹患了憂鬱症,必須依靠醫師做出診斷(並輔以幾種檢測量表),然在診斷時,除了參考病人臨床症狀外,也要綜合發病過程和家族病史,又因為,某些身體上其他疾病的表現可能和憂鬱症類似(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時,病人就會倦怠、四肢無力且提不起勁),因此,醫師也會安排一些必要的檢查,排除所有可能,做出鑑別診斷,所以,憂鬱症也不是第一次就可以百分之百確診,有時候需要觀察一段時間。全球第一 憂鬱症診斷和抗鬱藥療效血液測定法2022 年 1 月 5 日發表在國際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刷亮了筆者的眼睛,原因是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在人類血小板上面,確認了憂鬱症的生物標誌物(Biomarker),未來經醫學界認可後,除了可以通過血液測試來診斷憂鬱症外,更令人高興的是,也可以用來追蹤每位患者在使用抗鬱藥後的治療效果,這真的是一項相當具有突破性的科學發現。本篇論文是由該校醫學院生理學暨精神病學傑出教授-拉塞尼克 (Mark Rasenick)所領導完成的,之前人類和動物的實驗中已經證明,憂鬱症其實是和憂鬱症病人體內Gs蛋白(註1)到底是位在細胞膜上的哪一個區域有關。例如:憂鬱症的病人,他們細胞膜上的Gs蛋白大多都位在膽固醇集中區(Raft region;脂筏區),當神經傳遞物質捎來訊息時,Gs蛋白無法做出適當反應,理由是因為Gs被綁架在脂筏區,其所能引發下一步反應的傳令兵---腺苷酸環化酶(Adenylyl cyclase)活性因而顯著減少,所以無法做出正常反應。基於此,拉塞尼克教授於是設計了一個臨床實驗,首先,邀集了已經確定為憂鬱症的49位病人(男12/女37)和59名的健康對照者(男18/女41),平均年齡為43.6歲,每位參與者均抽血並測量血小板細胞膜上Gs蛋白在受到訊號刺激後,其所能做出反應的能力(用腺苷酸環化酶的活性來當作指標)。結果發現憂鬱症病人的反應分數為53.4,顯著低於健康對照組的67.2分(p = 0.02)。接著,拉塞尼克教授徵得19 名憂鬱症病人的同意,進行了為期 6 週的抗鬱劑藥物治療試驗,其中11 名憂鬱症患者病情顯著好轉,但仍有8名患者並未顯著改善。經抽血再測血小板細胞膜上Gs蛋白在受到訊號刺激時,其所能做出反應的能力後,得知,憂鬱症顯著好轉病人在藥物治療前後的得分變化為增加135%,而病情沒有改善的患者在藥物治療前後的得分變化,則是非但沒有增加,甚至減少32%。 (參考圖1)【圖1】抗鬱劑治療前後,有反應者和無反應者的血小板上,其腺苷酸環化酶活性反應的變化值。以上這些數據表明,科學家已經可以著手開發一種簡單、快速的憂鬱症診斷和抗鬱藥療效的血液測定法,這是全世界第一個有機會上市的血液檢測法,也是迄今為止,在臨床上尚未存在的東西。雖然它還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來進一步的支持,但論文主要作者拉塞尼克教授在接受訪問時說道,當人們情緒低落時,腺苷酸環化酶的活性就會降低,而腺苷酸環化酶活性減弱的原因則是,允許神經訊號傳遞進而產生腺苷酸環化酶的 Gs 蛋白被綁架在富含膽固醇的細胞膜區域上(脂筏區),所以它們沒辦法好好的把訊號傳遞下去,當使用抗鬱劑治療後,如果能將Gs 蛋白從脂筏區移動到非脂筏區,就可以有效的治療憂鬱症,而這也可以從迅速增加的腺苷酸環化酶活性中,得到驗證。這邊所提出的血液測試法,最快在用藥一周後就能知道 Gs蛋白是否已經開始脫離脂筏區,也就是說,抗鬱藥未來是否有效,能夠被事先知道,因為血小板膜上的Gs蛋白會在一周內發生變化,目前,患者和他們的醫生必須等待數週,有時甚至數月,才能確定抗鬱藥是否有效,當確定它們無效時,接著就會開始嘗試其他不同的療法。提高初期診斷確診率 即早治療臨床上統計,憂鬱症在用藥後,有大約 30% 的人沒有好轉,也就是他們的憂鬱症沒有得到解決。當然,也有可能在初期診斷時的失敗,就會導致後面治療的失敗,拉塞尼克教授補充說道,大多數的憂鬱症在歐美是由社區家醫科醫師診所判斷出來的,他們可能沒有進行複雜的篩查,今後如果這個血液測試能夠全面普及後,只要通過血液測試,醫生就會警覺,哎呀! 他們雖然看起來很沮喪,但他們的血液測試並沒有告訴我們他們是憂鬱症,所以,也許我們需要好好再重新檢查一下,做更多的鑑別診斷。這項研究也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R43MH097370、R41MH113398) 和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 (BX00149) 的支持,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期刊參考:【1.】Steven D. Targum, Jeffrey Schappi, Athanasia Koutsouris, Runa Bhaumik, Mark H. Rapaport, Natalie Rasgon, Mark M. Rasenick. A novel peripheral biomarker for depression and antidepressant response. Molecular Psychiatry, 2022; DOI: 10.1038/s41380-021-01399-1【註1】G蛋白是指鳥嘌呤核苷酸結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s),其中Gs蛋白是家族成員之一,當其被傳遞過來的訊號刺激後,就會增加腺苷酸環化酶的活性(Adenylyl cyclase activity),當腺苷酸環化酶活性增加後,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就會因而被釋放出來。目前憂鬱症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不足所導致的。
-
2022-02-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若未妥善救治走得非常快 醫揭心肌梗塞的隱藏地雷
導演明金成於2022/02/08驚傳逝世,享年51歲,走的突然,留下了剛出生未滿一個月的孩子及正在坐月子的妻子,令人難過又不捨。據了解,相驗結果認定為心因性休克,心因性休克當中以心肌梗塞最為常見、廣為人知,但民眾卻未必對警訊有所了解。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提醒,心肌梗塞一旦發生,若未緊急妥善救治,走的非常快,若出現不明的胸痛,甚至合併出現其他異常症狀,務必提高警覺,並把握黃金時間即刻就醫,以免憾事發生。 心肌梗塞的隱藏地雷,關鍵在溫差而非天冷! 張釗監醫師表示,隨著個人日常生活習慣、風險因素等,血管健康狀況有所不同,風險較多、較高的族群血管中的斑塊便會比較多,形成心肌梗塞的機率也就會比較高,特別是在天冷、冷熱交替、溫度變化較大的環境中,危險特別高,例如天冷泡溫泉、冬季進補、起床上廁所、進出浴室等,有相當多的案例就是在浴室發生。 心肌梗塞主要風險族群,不明胸悶、胸痛提高警覺! 張釗監醫師指出,心肌梗塞主要的風險族群,除了因老化較常見於男性45歲、女性55歲的中高年齡層以外,也包括家族遺傳、三高、糖尿病、心臟疾病、抽菸酗酒、缺乏運動、壓力過大等族群。值得注意的是,心肌梗塞也不單單只有中高年齡層會發生,近年隨著生活型態改變,現代人普遍習慣高糖、高納、高油等飲食習慣,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前述的風險因子,即便是年輕族群也有可能發生,而即便是身體健康的族群,也未必是絕緣體,也可能帶有老化、壓力等因素在,不少患者在心肌梗塞發生時,往往就是因為認為自己身體健康而不自覺。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對於心肌梗塞的認知,是認為只會在天冷的時候,因此而輕忽警訊,但正如前述,溫差變化是重要的關鍵,提醒民眾,風險因素越多,越要多加注意警訊,一旦發生胸痛,萬不可認為只是單純的胸痛,休息一下即可。 慎防心肌梗塞釀憾事,不明胸悶痛即刻撥打119! 張釗監醫師提醒,心肌梗塞發作時的胸痛,和一般的肌肉、筋膜所引起的胸痛有所不同,患者通常不容易指出確切的位置,且除了胸痛外,也常見出現胸悶、呼吸困難,或是出現肩膀、手臂、背部、喉嚨、下巴、牙齦的延伸性疼痛,而考量每個人對疼痛的感受度不同,有時也未必會以疼痛的方式呈現,可能為痠、麻等不適。當有發現上述情況,就絕對不可大意。 這樣的疼痛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可達30分鐘,當痛到冒冷汗,已經是相當危急的警訊,提醒曾有心肌梗塞者,立即服用醫師開立的「硝化甘油」,若2次未獲得改善即刻就醫,而第一次發生心肌梗塞、身邊沒有硝化甘油者,不論是否確定為心肌梗塞,避免行車發生危險,即刻撥打119前往醫院,以免誤判而錯過搶救的黃金時間。 《延伸閱讀》 .關心三高更要注意代謝症候群!中風、心肌梗塞高出3倍,醫教6招逆轉! .簡單4招消滅壞的膽固醇!助防中風、心肌梗塞、失智症、腎衰竭!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13 養生.聰明飲食
保護心臟、預防癌症 營養師教你怎麼吃蔓越莓最好
蔓越莓除了外型像顆紅色寶石,在人體的營養貢獻上,也是顆閃亮的寶石。無論吃鮮果、冷凍、果乾或果汁,都有好處,但前提是要避開添加大量糖分的產品。● 能抑制抗生素的耐藥性加拿大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以導致尿路感染、肺炎和腸胃炎的細菌做實驗。當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療時,常會產生抗藥性,這個實驗中,科學家發現添加蔓越莓萃取物,可以防止產生抗藥性。這個發現意義重大,因為抗生素過度使用,導致各種感染更難治療,抗藥性已成全世界重要公衛議題。● 富含抗氧化劑,具抗發炎作用就像其他漿果一樣,蔓越莓也是抗氧化高手。就水果來說,蔓越莓的抗氧化能力僅次於藍莓(常被稱為抗氧化之王)。研究顯示,吃蔓越莓的人,C反應蛋白(發炎反應指標)的指數較低,發炎與早衰、慢性病和認知能力下降相關。● 促進血液循環蔓越莓已被證實有助提高動脈彈性,可增強循環、血液流動,從而減輕心臟壓力並有助降低血壓。好的血液循環還可提高身體能量和認知功能。● 保護心臟、預防癌症有證據顯示,蔓越莓汁可透過降低壞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和胰島素阻抗來保護心臟。且蔓越莓中的某些化合物已被證實可減緩腫瘤生長,包括乳腺癌、結腸癌、肺癌和攝護腺癌。● 有利腸道健康研究顯示,食用蔓越莓可活化腸道益菌,對免疫力、情緒和消化有積極影響。新鮮蔓越莓或果乾中的纖維,也有助預防便祕。● 有助增強免疫力蔓越莓中的維生素C,是製造膠原蛋白所必須,對皮膚、關節、傷口癒合都有關鍵作用。蔓越莓最常被提及的,就是預防或治療泌尿道感染,雖然有些醫師不認同,但科學家認為確有此作用,蔓越莓會干擾細菌、避免其附著在尿道壁上。這樣的防禦模式,也同樣發生在胃和口腔中,用以預防潰瘍和牙齦疾病。營養師教你吃因為蔓越莓偏苦,因此常被加入大量糖分以便容易入口,但想要得到蔓越莓的好處,請選擇100%不加糖的果汁或果乾。或者將蔓越莓混入其他較甜的水果中,也可將冷凍的蔓越莓和其他蔬果共打成冰沙。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2-02-13 養生.聰明飲食
黑巧克力、可可粉、生巧克力 不同種類巧克力營養成分大不同
情人節來臨,你幫心愛的人準備好巧克力了嗎?除了能傳達情意,在營養師眼中,適量食用巧克力還有益健康,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營養科營養師白詠暄說,不同種類的巧克力營養成分大有差異,搞懂其中的不同,才能放心享用這份浪漫。純黑巧克力首先來認識巧克力的加工過程:可可豆→選別→烘烤→碾碎風選→研磨→可可膏(純黑巧克力)。100%純黑巧克力,其實就是可可膏,具有獨特香氣及苦味,主要成分為可可脂和可可粉,是一般市售巧克力的原料。它和一般巧克力的不同點在於無糖、無添加香料及無其他添加物,最能展現純黑巧克力的原味。黑巧克力好處多,主要是因為可可粉含豐富多酚類,有抗氧化、穩定血壓等益處;而可可脂主要由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飽和脂肪酸組成,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不僅可降低總膽固醇,也可幫助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另外,雖然可可脂富含飽和脂肪酸,但它主成分為一種中鏈脂肪酸-硬脂酸,研究顯示其不會提高總膽固醇含量,因此與一般熟知的飽和脂肪酸相比較健康。純可可粉100%純可可粉是可可膏壓榨出可可脂後剩下的硬塊部份,經粉碎研磨後得到,依製程可分成兩種,分別是天然可可粉與鹼化可可粉。市售用來沖泡的可可粉幾乎都是經過鹼化後的可可粉,才能提供滑順的口感。原因是天然可可粉的口味較酸且苦澀,直接沖泡飲用的口感較差,常作為烘焙使用,因烘焙過程會加入小蘇打粉,也是一種鹼化的過程,才可在成品中提供合適的口感及香氣。純可可粉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多酚類可幫助身體代謝,它還含有「可可木質纖維」,可幫助腸胃蠕動、消化、促進排便,還可以幫助吸附膽汁中的膽汁酸,使其順利排出體外。選購時注意選擇純可可粉,避免添加過量糖、奶精的可可飲,才可以獲得純可可粉的好處又不發胖。苦甜巧克力苦甜巧克力是黑巧克力的一種,主要由可可脂、可可粉、可可膏等可可固形物再加入糖製成,其特點為不含牛乳固形物,且須含有35%以上的總可可固形物。一般在購買巧克力時,常會比較的%數就是指「總可可固形物」,包含「可可脂」、「非脂可可固形物」兩種主要成分,但同樣是購買80%的巧克力,會因這兩種成分不同的比例,而吃到不一樣的口感與風味。苦甜巧克力主要成分是可可脂(油脂)再加糖製成,因此熱量偏高,選購時應多注意。牛奶巧克力牛奶巧克力可想成是苦甜巧克力再加入乳製品、香料和表面活性劑等材料製作而成,其中總可可固形物不可低於25%,牛乳固形物不低於12%。因為加入牛奶,使口感更滑順,但又保有可可的微苦,深受大眾喜愛。常使用在甜品、零食中,例如蛋糕表面澆淋、裱花擠字、脫模造型等。白巧克力白巧克力的組成和牛奶巧克力雷同,但它的特點是成分中沒有可可粉,主要是由可可脂製成,其中可可脂不低於20%,牛乳固形物不低於14%。因白巧克力不含可可粉,所以無法獲得可可粉中的抗氧化物質及多酚類,就無法得到吃巧克力的主要益處。另外,部分市售白巧克力是由「代可可脂」製成,完全不含天然可可脂成分,是由棕櫚油等植物油精煉後得到,優點在於原料便宜、保存容易,但也因高熱量而易造成肥胖及相關代謝症候群,尤其內含反式脂肪,影響健康風險更高。生巧克力生巧克力的「生」字源自日文「生チョコレート」,意思是是純粹、新鮮的意思。其作法是在巧克力中加入鮮奶油,凝固後撒上可可粉再切粒而成。生巧克力因含有鮮奶油,所以存放溫度建議為攝氏4至7度,且保質期較短,建議盡早食用以享受其柔軟的口感、淺甜而不膩的味道。其優點為在相同重量下,熱量比一般巧克力低,但仍需注意食用量,才可享受美味又不發胖。
-
2022-02-13 養生.聰明飲食
巧克力功效有哪些?營養師:巧克力抗氧化功能比維生素C、E還強大
明天是西洋情人節,給他/她的巧克力準備好了嗎?巧克力除了是傳達情意、紓解壓力的食物,在營養師眼裡,它也是值得推薦的好食物,前提是要選對「真正的巧克力」。什麼?巧克力還有「假」的嗎?小心,那些添加了高糖、代可可脂的偽巧克力,吃來滿足甜蜜,卻是不折不扣、讓你發胖的垃圾食物。學會看巧克力成分,就能送給情人一份浪漫又健康的禮物。充滿戀愛氣氛的西洋情人節將到,民眾紛紛挑選巧克力送給心愛的另一半。巧克力在市面上雖被歸類為零食,但營養師指出,國外研究發現,黑巧克力能抗氧化、抗發炎,可以保護心血管,也能讓心情變得更好。含有類黃酮、可可多酚,保護心血管也有利大腦。製作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粉、可可脂,而可可粉是可可豆經過壓榨、去除部分可可脂後,再磨碎變成可可粉。不過可可粉含有苦味,因此會添加不同配方的糖及脂肪,調製出不同風味的巧克力。追溯歷史,可可豆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古代瑪雅人稱可可豆是「神的食物」,當時用可可粉加水、辣椒飲用,被認為有提神、抗疲勞功用,與現代吃法不同。直到西班牙人將可可豆帶回歐洲,才逐漸演變成現今的巧克力文化。營養師宋明樺表示,黑巧克力中含有類黃酮、可可多酚等,抗氧化功能比維生素C、E還強,不僅可以保護心血管,對大腦保健也都有益處。健康成人每周吃2次黑巧克力,可降低50%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宋明樺指出,可可中的黃烷醇也有抗氧化功能,有助於肌膚養顏美容。此外,巧克力中含有色胺酸,是體內合成血清素的重要成分,而血清素又有「快樂荷爾蒙」之稱,也是許多民眾吃完巧克力後,會感覺心情愉悅的原因。三軍總醫院營養師查慧琦表示,可可脂是從可可豆中所榨取出的天然植物性可食用油脂,當中約60%為飽和脂肪酸、35%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5%左右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以不飽和脂肪酸攝取,對人體最佳。查慧琦指出,根據國外研究結果,健康成人每周攝取2次黑巧克力,可以降低50%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並降低32%心臟冠狀血管鈣化發生率,也能降低6%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查慧琦表示,巧克力也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栓及發炎反應等功能,但若本身已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肥胖的民眾,不建議吃太多巧克力,避免累積更多脂肪。每天建議攝取量30至40公克,挑選純度60%以上。根據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克含有85%可可的黑巧克力,有14.2克膳食纖維,還有鈣、磷、鉀、鎂、鐵等礦物質。查慧琦表示,以100克85%的黑巧克力來看,熱量約585大卡,其甜度約一般人的一分糖。不過巧克力中也含有咖啡因成分,人體每日咖啡因攝取上限300毫克,若喝了濃縮咖啡又吃巧克力,攝取過多咖啡因,長期下來恐影響睡眠,也會導致咖啡因成癮。宋明樺指出,每天巧克力攝取量建議在30至40公克,約一顆雞蛋大小,若挑選可可脂純度越高的巧克力,對身體的確有好處;若選到可可脂純度低的巧克力,吃多恐加重身體負擔。不過即便是好的巧克力,仍含有糖分及熱量,建議不要攝取超量。宋明樺表示,若巧克力純度高達99%,「非常苦,我吃一米粒大小都很難下嚥。」雖然先苦後甘,但多數人難以接受,因此建議民眾選擇巧克力時,可以挑可可含量約60%至70%以上,口感既不會太差,對身體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如何分辨真正可可脂?純可可脂熔點低 指尖就能融化可可脂價格不便宜,查慧琦表示,不少市售巧克力會用「代可可脂」取代,兩者僅差一個字,代可可脂口感雖滑順,但卻含反式脂肪酸,恐對人體心血管造成威脅。要如何分辨出真正的可可脂?查慧琦指出,純可可脂熔點較低,約攝氏27、28度環境下會漸漸融化,若到37、38度會完全融化;而代可可脂熔點則高達60度。人類體溫約36、37度,手指溫度約31、32度,如果手拿巧克力一下就融化,代表純可可脂含量很高,若許久未融化、甚至要用咬的才會融化,代表可可脂含量並不高。
-
2022-02-12 該看哪科.皮膚
膠原蛋白流失、老人斑、長皺紋怎麼辦?醫師詳解皮膚如何變老,傳授4招保養秘訣
皮膚是如何變老的?年紀大了,皮膚多斑點、暗沉、皺紋、乾燥,也有的皮膚薄如蟬翼,容易受傷。究竟皮膚是如何變老的呢?皮膚分為真皮層及表皮層,表皮層的最外層是「角質層」。年輕人的角質細胞二十八天代謝。老年人的角質細胞四十二天才會代謝,所以角質層薄,加上剝脫不良,局部堆積而形成老人斑,表面不平則使光線的反射不均勻,造成顏色暗沉。此外,皮膚的天然保濕成分(脂肪、膽固醇、神經醯胺)隨著年齡增加(服用降血脂的藥,或是高血壓、高血糖等也會影響),分泌會減少,使皮膚變乾,產生皺紋及皮屑。由於身體自然保濕因子的運作障礙,年輕人可能三天就適應新環境的乾燥氣候,老年人卻可能要一個星期才調整好。年齡增加,最大的變化在真皮層年輕的皮膚,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的形狀一致,排列整齊。而老化的皮膚,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斷裂、變胖、交叉、連結,一片錯亂,失去彈性及延展度,並且,纖維母細胞產生的膠原蛋白與彈性纖維變少,無法修復本身結構的改變。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是由我們體內的降解酶分解、代謝,而陽光的紫外線會加速降解酶的作用,因此長期曝晒於日光的人,真皮層的厚度平均可能減少百分之二十至八十。斷裂的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便構成「薄如蟬翼」的老化皮膚。了解皮膚老化的機轉後,我們可以這樣來照顧皮膚:一、注意健康及營養:皮膚的狀況與全身健康有關。自然保濕因子是蛋白質,保濕成分是脂肪、膽固醇、神經醯胺,因此均衡的營養很重要。二、避免過度曝晒陽光:四肢最好以棉質衣物覆蓋。三、避免過度清洗皮膚:年紀大了,皮膚的油脂減少,容易乾癢,應該避免過度清洗。四、問題盡早處理:熟年皮膚容易受傷,也容易長疣、痣、老人斑、粉瘤,盡早處理,可以避免併發症。【延伸閱讀: 人生猶如馬拉松,任何年齡都能圓自己的夢想!林靜芸:我七十歲,我正在挑戰自己】※本文摘自寶瓶文化《不老的挑戰:創造理想的老後》
-
2022-02-1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明金成過世前發冷 醫師:非心梗典型症狀而與這個有關
導演明金成心肌梗塞驟逝、而家人稱其過世之前曾有感受身體發冷的狀況,心臟內科醫師表示,發冷並非是心肌梗塞常見症狀,但往往會在感染、發燒或身體過度勞累時出現;一旦出現心肌梗塞的可能症狀,身邊的人該如何協助才能提高存活機率?最重要的盡快送醫、服用救心對症狀嚴重者效果有限,如果昏迷,要馬上CPR或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否則即使救活,也可能成為植物人。除了明金成過世,調查局前副處長也在泡湯時心肌梗塞死亡,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成偉表示,天氣冷、心臟科門診因胸痛求診病人明顯增加,不論是三高患者或家人,都應該對心肌梗塞的急救有認識,才能在一旦發病之際,尋求最佳的處理方法。黃成偉表示,心肌梗塞為心臟冠狀動脈狹窄或因膽固醇斑塊破裂導致血管阻塞造成,三高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心血管病史的病人為高風險族群,平日應配合醫師醫囑,好好控制,以降低血管阻塞風險。一旦發生胸痛、胸悶冒冷汗、呼吸困難等疑似心肌梗塞症狀,最重要的是趕緊聯絡救護車就醫,盡快到達醫院獲得醫療照護,甚至接受心導管手術將血管打通,才能增加存活機會。而在救護車來之前,部分有心血管病史的病患經醫師評估後,會備有俗稱「救心」的硝化甘油舌下錠。當胸口開始出現不舒服等症狀時,可含在舌下,幫助擴張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以減輕症狀。黃成偉表示,但硝化甘油錠不是萬靈丹,對於嚴重的心肌梗塞幫助有限,且會降低血壓,最好的方式還是盡快就醫。如果身邊家人或朋友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甚至失去意識,應第一時間施做CPR或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進行電擊以降低腦部缺氧時間。黃成偉表示,每年都會遇到許多因心肌梗塞在院外心跳停止的病人,因為沒有在第一時間施作CPR,導致腦部缺氧時間過長,即使送醫後血管順利打通存活下來,但是因腦部受傷過於嚴重變成植物人,令人十分遺憾。據明金成的家屬指出,明金成在過世之前、近期身體有發冷狀況,懷疑當時身體已出狀況。黃成偉表示,心肌梗塞為慢性血管阻塞之後的結果,不論是施打疫苗產生的發炎反應、感染、過度勞累或劇烈運動,都有可能誘發心肌梗塞。而身體發冷並非心肌梗塞常見症狀,但往往是感染,發燒或身體過度勞累之後的不適症狀。
-
2022-02-1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預防心肌梗塞多吃6類食物!營養師開「護心一日菜單」
「心肌梗塞」就是「急性心臟病發作」,若未及時搶救,幾分鐘內就會奪走一條人命。心臟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第二位,有年輕化趨勢,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三高患者、抽菸或體重過重的族群,都應嚴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及早做好「護心」準備。春節前後一個月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高峰期,當氣溫驟降時容易心肌梗塞發作。劉怡里指出,預防心肌梗塞發生,平時應有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加上用藥與定期檢查。在健康飲食方面,建議可多攝取魚、綠色蔬菜、堅果、豆類、水果及茶類等六大類食物,她設計「護心一日食譜」,供民眾養護心血管健康的參考。預防心肌梗塞六類食物1.魚類:鮭魚、秋刀魚、鯖魚、虱目魚。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抗氧化作用,也含有EPA、DHA,其中EPA有降血脂、降三酸甘油脂效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一天三餐中有一餐吃一掌心的魚類。2.綠色蔬菜類:蘆筍、地瓜葉、綠花椰菜、菠菜。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含量豐富,有助於脂肪代謝、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減少油脂吸收、降體脂肪,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3.堅果種子類:葵瓜子、芝麻、開心果。堅果類屬於油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多,維生素E含量豐富,具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可降低壞膽固醇,抑制動脈粥狀硬化,每天一把堅果,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4.豆類:豆腐、豆漿。豆類富含植物性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膳食纖維豐富,也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有助於脂肪代謝,尤其對於更年期的婦女,更有效降低壞膽固醇及血脂,減少膽固醇的吸收。5.高維生素C水果類:芭樂、木瓜、小番茄、奇異果、柑橘類。高維生素C水果,可以保護血管彈性,幫助膽固醇代謝,並且有助於維生素E生,預防心血管疾病,減少中風風險。6.水分:開水、無糖茶。每天喝足2000㏄的水,或喝兒茶素含量豐富的無糖綠茶,都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2022-02-10 養生.聰明飲食
吃不到蛋好心慌?歐洲研究:雞蛋吃過量,這種疾病風險恐增加25%
這幾年來,營養學界才「洗白」雞蛋易引起中風風險的壞名,但最新歐洲人的研究卻發現,雞蛋攝食過量會增加出血性中風的風險,但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則有助降低缺血性中風風險。雞蛋吃太多,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增加這項收集包括丹麥、德國、希臘、意大利、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英國等九國,共近42萬名歐洲人的分析發現,每天雞蛋攝取量增加20g,發生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增加25%,但若是每天膳食纖維攝取增加10克,缺血性中風可降低23%。這項研究分析平均追蹤長達12.7年,分析受檢者有關飲食、生活方式和病史、社會人口因素的調查,追蹤期間有4281例缺血性中風、1430例出血性中風。分析發現,每天攝取200g的水果和蔬菜,可降低13%的中風風險,纖維攝取量增加10g,發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會降低23%。但每天雞蛋攝取量增加20g,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增加25%;一般雞蛋大約60g,多吃一顆,風險更高,提醒愛吃蛋的人注意。專家這麼說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世彬表示,過去吃蛋的疑慮是擔心膽固醇過高,會增加缺血性中風或心臟病的風險,但這個研究卻發現吃蛋過多會增加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和一般認為膽固醇過低和出血性中風相關性強的觀點不同。他分析,可能是膽固醇過高發生血管硬化,先引起高血壓而發生血管破裂的風險。陳世彬認為,增加膳食纖維可降低中風機率是預想得到的結果,而吃蛋的問題,還是要回到個人是否有腦心血管風險而定。雖然也有研究認為吃蛋有助改善高膽固醇問題,但如果本身的膽固醇很高、血壓和血糖也高,就要注意蛋的攝取量、蛋的烹調方式,也會對心血管產生不良影響,健康人一天吃一顆蛋沒問題,烹調方式最好採低油、水煮方式。延伸閱讀: 。年貨買太多吃不完!專家授「保存技巧」 雞蛋「這樣放」保鮮時間更長 。雞蛋買回家要先清洗嗎? 專家答案恐怕跟你做的不一樣
-
2022-02-10 癌症.飲食與癌症
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下)
癌症一直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之首,而癌症的發生很有可能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那麼要怎麼從日常飲食改善呢?不妨參考,美國癌症權威【美國癌症研究組織】列出26種抗癌食物吧!26種抗癌食物:蘋果、蘆筍、藍莓、綠花椰菜、孢子甘藍、胡蘿蔔、白色花椰菜、櫻桃、咖啡、蔓越莓、亞麻籽、大蒜、葡萄柚、葡萄、羽衣甘藍、柳橙、豆類、覆盆莓、大豆、菠菜、南瓜、草莓、茶、番茄、核桃、全穀類延伸閱讀: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上)葡萄富含抗氧化物白藜蘆醇,可抵抗自由基傷害、減少發炎導致的損傷、抗癌;花青素、槲皮素,能抗氧化、抗老化,增加血管彈性,保護心血管。羽衣甘藍其胡蘿蔔素、類黃酮、槲皮素都可以作為抗氧化劑。抗氧化物質可以幫助減低身體內的自由基,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抗衰老能力和抗癌能力等。柳橙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鈣、磷、鉀、檸檬酸、果膠等營養素,其中的維生素C以及類胡蘿蔔素可對抗自由基,保護細胞膜完整,防止細胞受到傷害。豆類(碗豆、扁豆)含膳食纖維、抗性澱粉、酚類化合物,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有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覆盆莓天然抗氧化劑,可以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促進新陳代謝。大豆含大豆蛋白、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低,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有改善便秘的作用。適量的攝取並不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的機率。菠菜富含維生素A,可預防癌細胞與DNA結合;膳食纖維有助消化;鉀離子含量高,可加速體內鈉離子代謝,有助調節血壓、保護血管。南瓜含有β-胡蘿蔔素,除了可以防癌外,還具有保護心臟、血液系統的作用,並增強黏膜及皮膚的健康與抵抗力。草莓所含的鞣花酸,可以分解食物中多餘脂肪,減少對有毒物質的吸收。也是種抗癌成分,可以減低癌症發生率。茶所含的兒茶素類已證實具抗氧化作用,可中和身體內各部分所產生的自由基,延緩老化、防止油脂氧化和改善過敏現象。番茄所含的蕃茄紅素,為胡蘿蔔素的一種,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抗氧化、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和凋謝,抑制癌細胞訊號傳遞作用及分裂等。有降低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結直腸癌的風險。核桃富含對心臟有益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減少壞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全穀類含豐富膳食纖維、微量營養素,可以降低罹患中風、第2型糖尿病、心臟病等風險,對於體重維持也有幫助。已有相當多研究顯示具有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
2022-02-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高血脂其實難察覺!醫:即使很瘦的人也要注意
●外食、不運動、肥胖,發生高血脂機率高●高血脂患者須服用降血脂藥,維持血脂穩定●瘦的人也要注意,可能因體質關係高血脂吸菸、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及不當飲酒等,容易造成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血管性疾病發生。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秘書長、北市聯醫家醫科主任孫文榮表示,三高慢性疾病中,血脂異常難以自我察覺,建議民眾定期做健康檢查,注意身體狀況。三高 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40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盛行率,分別是38.3%、34.1%及16.4%,且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自述無三高、心臟病及腦中風等病史的民眾,經健檢發現,24.7%血脂異常、21%血壓異常、9%血糖異常。孫文榮指出,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三高問題,若不嚴格控管,容易引起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血壓高會頭暈,血糖高會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但血脂高並沒有特別症狀,民眾很難自我察覺,多半是從健康檢查或就醫抽血才發現。肥胖 是疾病的危險因子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包括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濃度超標就是高血脂。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魏承駿表示,除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有較高警覺,一般人很難提早發現,因為高血脂沒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都已出現嚴重併發症。即使很瘦的人也要注意,可能因體質關係導致高血脂,必須提早檢查發現。魏承駿指出,高血脂不會立刻發生,而是經過數十年不良習慣累積,如果整天外食、不運動、體態肥胖,或飲食高油、高糖、飲酒、暴飲暴食的人,有較高機率發生高血脂。魏承駿表示,高膽固醇的人易引發血管壁發炎,且血管內皮細胞上會堆積塞塊,宛如汙垢、壁癌般,讓管腔愈來愈小、血液不通,進而引發心血管、周邊血管疾病,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狹心症等。高三酸甘油脂不僅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且胰臟必須不斷分泌胰液代謝,恐導致急性胰臟炎等問題。「肥胖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孫文榮提醒,高血壓、輕微血糖異常的人,透過體重控制、生活習慣改變,即可控制疾病,不見得需要藥物治療,但如果進階到中重度肥胖,都會增加罹癌等疾病風險。高血脂 應遵醫囑服藥魏承駿說,已確診高血脂的患者,應透過運動、飲食控制來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但效果有限,因此更重要是「遵從醫囑服用降血脂藥」,以維持血脂穩定。根據每個人狀況不同,血脂控制標準也不同,魏承駿說,像是18、19歲年輕人,容忍壞膽固醇範圍相對高,可以達到160mg/dL,並透過運動、飲食改善;中年人有抽菸習慣、本身有高血壓等,建議控制在130mg/dL;而糖尿病患者標準更嚴格,需控制在100mg/dL;有心臟病、中風或裝過心臟支架患者,應控制在70至55mg/dL,標準因人而異。40歲以上成人發生慢性病的風險增加,國健署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35歲以上且罹患小兒麻痺者、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
2022-02-09 養生.聰明飲食
缺蛋時期!營養非蛋不可?營養師曝哪些食物可取代
雞蛋缺貨,民眾到處瘋狂搶蛋,若從營養分析,是不是非「蛋」不可。營養師表示,從雞蛋主要的蛋白質營養成分來看,還有豆、魚、肉等食物可以取代,其實缺蛋對國人營養的影響「不會很大」,可以採用豆漿、低脂牛奶,或四格方格的盒裝豆腐取代,不過要不要吃雞蛋,一部分也是依不同家庭成員,有所不同的需求,可是就營養來說,絕不是非「蛋」不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說,從雞蛋營養成分來看,一顆雞蛋含蛋白質7公克、膽固醇250毫克,其中最重要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但在台灣,除了雞蛋以外,含蛋白質食物還有豆、魚、肉等,即使缺蛋,對國人營養的影響程度「不會很大」。但因雞蛋常見於早餐店三明治、吐司等,或是便當菜色有半顆或一顆滷蛋,缺蛋可能會讓業者成本增加、物價提高。蘇秀悅說,一顆蛋含蛋白質7公克、膽固醇250毫克,如果從攝取蛋白質,減少膽固醇方面,一兩(37.5公克)里肌肉同樣有7公克蛋白質,且膽固醇含量比蛋低。如果以相同7公克蛋白質食物,一顆蛋可用一杯240cc的豆漿或低脂牛奶,或是四格方格的盒裝豆腐取代,一樣可以獲得相同份量的蛋白質。「沒有東西是不可取代的,也沒有一定要吃。」蘇秀悅說,大家應該輕鬆一點,不一定要在這段時間「搶蛋」,因缺蛋是非常時期,這段時間大家在食物上應多保持彈性,可以暫時用其他食物取代雞蛋,也可以避免哄抬蛋價,大家一起共體時艱,等待雞蛋充足時再吃。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雞蛋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因此有完整的營養素,但雞蛋所含的營養素,其他食物均可以取代,且不見得一定要吃雞蛋,如鴨蛋、鵪鶉蛋也都可以。不過,就在採訪的同時,許惠玉正在買蛋,她說,連跑三家賣場才買到雞蛋,蛋價也確實漲了很多,但她不得不買雞蛋的原因是,家中媽媽年齡大了,雞蛋比較好入口,烹煮方面也比較簡單,因此要不要吃雞蛋,還是因人而異,每個家庭有不同需求,可是就營養來說,絕不是非「蛋」不可。
-
2022-02-09 癌症.飲食與癌症
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上)
癌症一直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之首,而癌症的發生很有可能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那麼要怎麼從日常飲食改善呢?不妨參考,美國癌症權威【美國癌症研究組織】列出26種抗癌食物吧!26種抗癌食物:蘋果、蘆筍、藍莓、綠花椰菜、孢子甘藍、胡蘿蔔、白色花椰菜、櫻桃、咖啡、蔓越莓、亞麻籽、大蒜、葡萄柚、葡萄、羽衣甘藍、柳橙、豆類、覆盆莓、大豆、菠菜、南瓜、草莓、茶、番茄、核桃、全穀類蘋果富含膳食纖維和多酚化合物,膳食纖維可以幫助體內益生菌生長,減少毒素在腸道中的時間,進一步可以預防腸道疾病,像是大腸癌。蘆筍含維生素A、B群、β-胡蘿蔔素,能維持上皮黏膜細胞的完整、抗氧化、正常生理機能,另外還含鉀,可以調節血壓、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等。藍莓含豐富的植化素及營養素,在研究中顯示具有潛在的抗癌作用。其中一項研究發現,吃藍莓會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能力,防止細胞受到損害。十字花科蔬菜綠花椰菜富含維生素A、B、B2及維生素C外,還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β-胡蘿蔔素等。其中,蘿蔔硫素可以減少細胞損傷,預防癌症發生。孢子甘藍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維生素來說,有維生素 A、B、C、K,有助維持視力健康、抗氧化、維持細胞健康、抗衰老等,而維生素K更有助抑制鈣質流失和預防骨質疏鬆;豐富的礦物質像是鋅、鉀、鈣和磷等,則有助促進細胞的修補和再生。胡蘿蔔富含膳食纖維及硒元素,並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B6、C、胡蘿蔔素等,同時也含有鈣、磷、鐵、鉀、鈉、菸鹼酸及草酸等礦物質。對於肺癌、乳腺癌有一定的抗癌能力。白色花椰菜屬十字花科,富含槲皮酮和黃體素等抗氧化物質。槲皮酮是一種強力抗癌物質,能使許多致癌物質失去活性,還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凝血的作用。櫻桃含有花青素,可以對抗心血管疾病。另外,還含有褪黑激素,這種荷爾蒙可以幫助失眠者入睡。咖啡研究顯示,喝咖啡可以降低患子宮內膜癌和肝癌的風險。蔓越莓所含的植化素有助於預防炎症、延緩炎症過程,並預防心臟病。研究顯示,經常喝蔓越莓汁,可以通過增加好的膽固醇、減少發炎反應和防止膽固醇氧化,達到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亞麻籽富含膳食纖維,可溶性的膳食纖維能夠帶走一些膽固醇,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在相關研究中也證實,尤其是膽固醇含量比較高的人,效果還更明顯。大蒜含有硫化合物,具抗菌、消炎作用,對幽門螺桿菌、真菌、病毒等都有抑制和殺滅作用。葡萄柚富含維生素C、纖維、鉀、果膠等營養素,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成分,可避免細胞受損、降低膽固醇。
-
2022-02-08 養生.聰明飲食
蛋、酪梨、魚類都上榜!美CDC建議吃10種食物控制血糖防糖尿病
你知道嗎?想預防糖尿病,飲食其實非常重要,根據Healthline的報導指出,糖尿病主要目標為控制血糖以及預防併發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慎選食物。根據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數據指出,有大約1億的美國成年人罹患糖尿病,或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由於糖尿病會導致其他嚴重併發症,例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和神經系統等問題,因此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食非常重要,以下10種食物有助於控制血糖:1.富含優良脂肪的魚類:包括鮭魚、沙丁魚、鯡魚和鯖魚等魚類,都含有omega-3脂肪酸、DHA和EPA,可減少發炎並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有益於心臟健康,研究指出吃富含優良脂肪的魚有助於調節血糖。2.酪梨:研究顯示這種熱帶水果富含健康的不飽和脂肪,不僅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還有穩定血糖的功效。在沙拉或三明治上,放上美味的酪梨片是不錯的選擇。3.核桃:堅果是攝取omega-3脂肪酸的優良來源,有助於穩定血糖。2018年發表的1項研究發現,在過去24小時內吃過核桃的參與者,與沒有吃堅果的人相比,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少了一半。生吃或將核桃烤過後再吃,都是完美的隨身零食。4.蘋果醋:醋是一種古老的滋補品,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的說法,蘋果醋對於改善胰島素阻抗或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反應,有顯著作用。建議將蘋果醋當作沙拉醬或作為滋補品來食用,也可以在吃早餐30分鐘前喝1到2湯匙用水稀釋過的蘋果醋。5.肉桂:發表在美國糖尿病協會《糖尿病護理期刊》上的1項研究發現,每天食用肉桂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三酸甘油酯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總膽固醇皆同時降低。由於第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健康者的2倍甚至更多,因此這些指數的下降,對第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有很大的幫助。在日常飲食之中,也能在希臘優格、早餐燕麥或冰沙上撒上肉桂。6.綠色蔬菜:綠色蔬菜的熱量較低,容易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因此對於血糖數值不會造成顯著的影響。菠菜、羽衣甘藍和其他綠色蔬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許多醣尿病患者往往缺乏維生素C,建議適量補充綠色蔬菜。7.蛋:2019年的1項研究發現,早餐吃雞蛋等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有助於糖尿病患者全天的血糖控制。最近的研究推翻了吃雞蛋會導致心臟病的舊假設,新的研究表明,每周吃6到12個雞蛋的飲食模式,並不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8.奇亞籽:根據Healthline的報導指出,奇亞籽是糖尿病患者的絕佳食物,因為它們的纖維含量非常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極低,可以透過奇亞籽中的黏性纖維,減緩食物通過腸道時的消化速度,來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9.豆類:價格平實、營養豐富且超級健康的豆類,可以幫助預防和控制糖尿病。豆類的升糖指數很低,這使它們成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選擇。臨床也證明豆類可以改善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重、空腹血糖和心血管危險等因素。10.希臘優格:一項針對超過10萬名參與者的所進行的長期研究發現,每天飲用6至8盎司的希臘優格,能夠使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18%。(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愛吃麵包、土司、烏龍麵小心糖尿病! 專家曝飲食「犯1忌」所致 ·「糖尿病第一個症狀」非多吃、多喝、多尿! 醫示警:每4位病人2至3位都中
-
2022-02-06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有效避免失智及維持腦力健康 專家教怎麼吃怎麼動讓腦袋更犀利
常覺得忘東忘西、腦力不夠用,到底是健忘還是失智?如何及早儲備腦力,科學研究證實,運動和適當飲食都可以讓腦袋更犀利。777腦力保健法 運動最重要曾文毅/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推薦理由:提升腦力健康,建議從運動、飲食、睡眠三方面著手,每天應走7千步、吃飯7分飽、睡眠7小時的「777腦力保健法」,其中又以運動最重要。運動是目前實證醫學上,最有效避免失智及維持腦力健康的活動。運動時應搭配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我今年65歲,為維持腦力健康,天氣好時,固定從住家騎40分鐘的Youbike到工作地點,每周游泳一次,時間40分鐘,每周到健身房一次進行重量訓練。長期養成運動習慣,有助全身血管健康,供應腦部的氧氣及營養充足,且運動後肌肉量增加,有助分泌肌肉酵素,此酵素可促進腦部運作,因此「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其實是錯的,愈是運動的人,大腦更健康。若沒時間運動、上健身房的人,則建議每天應走7千步。除運動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患者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以防病情突然惡化,引發中風危機,造成腦部損傷。飲食應採用「健腦飲食」的地中海飲食法,攝取大量及多樣蔬果,多吃魚、蛋,獲取優質蛋白質,油脂則選擇堅果、橄欖油等,此外,如五穀雜糧等也是對腦力營養有所助益。每餐應只吃7分飽,因人在沒有吃飽、處於一點飢餓感的情形下,體內會產生自噬作用,將重新組裝及長出新的細胞。最後,要維持大腦健康,每天睡眠時間7小時,以清除及洗刷大腦運行一天的雜質、廢物及毒性蛋白等,且需進入深層睡眠,大腦才會愈來愈健康。全頭頭皮按摩 促進血液循環陳潮宗/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中醫師推薦理由:為了保養腦力,可以用梳子、刮痧板或雙手手指按摩全頭頭皮、後頸部,促進血液循環。每次按摩約10至15分鐘,每天進行4次,以促進血液循環,因頭部布滿穴道,不需特別針對何種穴道進行按摩,如此有提神醒腦功效。平時也可依個人興趣,從事打麻將、桌遊等用腦、動腦的思考活動,有助腦力健康。現代人愈來愈長壽,大腦功能退化者也愈來愈多,常見健忘與失智。健忘是一時想不起來,但隨後可以想起來;失智症則是容易迷失方向,比如出了家門卻迷路回不了家,或是心算的計算能力喪失、不靈光,或出現妄想等。民眾若有健忘相關症狀,可至中醫診所經中醫師問診使用「孔聖枕中丹」,藥方包括龜板、龍骨、遠志、菖蒲,作用為補益心腎,益智安神,緩解失眠、健忘、精神恍惚等症狀。此外,維持腦力健康,陳潮宗說,可以在食材中添加枸杞、何首烏等抗老化、抗氧化中藥材,如燉煮枸杞雞湯、何首烏雞湯等。枸杞或何首烏一人份約為10克,但因何首烏有一點氣味,有些民眾不習慣,建議可以由1000c.c.的水中放入7至10克何首烏,熬煮成300至400c.c.的湯汁,在不影響風味的前提下,酌量加入雞湯中,達到養生益腦的作用。抗發炎食物 讓腦袋更靈光許惠玉/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推薦理由:要維持腦力健康的「心智飲食」,應多攝取抗發炎食物,如鮭魚、蔬菜、水果、堅果,其中富含Omega3、植化素,以及維他命A、C、E,以對抗自由基,避免腦力衰退。心智飲食的食物須多樣化,建議每天吃15種以上食物,包括較多蔬果、未精製全榖、豆類及其製品等。國內外研究發現,飲食營養愈多樣化,可刺激腦神經活化、降低發炎反應,增進記憶力、判斷力、表達和理解等認知功能。但要維持大腦健康,一定要避免傷害腦力的食物,如香腸、臘肉等加工紅肉,以及炸雞排、鹽酥雞等油炸食物,與精緻糕點、含糖飲料等。「長壽飲食」也可以保持大腦健康,須多吃富含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攝取多來自肉類,但肉類含有飽和脂肪酸,容易在體內形成膽固醇,因此以大豆、豆類、藻類、菇類等植物性蛋白質為基礎,是更好的選擇。維持腦力、長壽三餐飲食建議搭配:早餐:一條地瓜、一杯240c.c.豆漿及一份水果(如一根香蕉、一顆蘋果等)。中餐:一碗糙米飯,菜色選擇三色豆、毛豆、長豆、鷹嘴豆等,並搭配鮭魚、菠菜等。晚餐:吃一碗五穀雜糧飯,加入含豆腐、豆干等豆製品菜色及蔬菜,肉類約為三兩、150克的紅肉或白肉,建議一周不吃超過500公克紅肉或白肉。
-
2022-02-0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長壽養生之秘訣是什麼?醫師:長期做好3件事,才能延年益壽、減少病痛
85歲病人看診:「醫師,這個可以吃嗎?」醫師:「你活那麼久,還問我?」人會長壽,一定有原因,除了先天遺傳的基因,會不會保養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這位老先生會問醫師這個東西是否可以吃,表示他對入口的食物是很注意的。一、注意吃進去的食物俗語說:「病由口入,禍從口出。」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吃了不潔的食物,例如夏天食物有細菌,吃了就會發生腸胃炎,輕則嘔吐、拉肚子,重則引起敗血症。吃了不潔生食例如生魚片,就有可能引起肝膿瘍,發燒、右胸痛,需要入院穿刺引流,國內每年均有幾十個病例。又如A型肝炎及E型肝炎也是由不潔的蔥、生菜、海鮮等傳染,會引起急性A型肝炎或E型肝炎,甚至猛爆性肝炎,危及生命。此外,近幾十年來國人飲食西化,大魚大肉,高熱量、高膽固醇或高醣分的食物大快朵頤,久而久之,引起心血管疾病或腦血管疾病,或誘發糖尿病,都會折人壽命,中晚年健康都會出現警訊。二、適當的運動增加肌力除了飲食之外,適當的運動也很重要。人是動物就是要動的生物,沒有動,肌肉逐漸萎縮,心血管機能逐漸退化,等到中老年就肌肉骨骼出問題,到後來容易骨折,容易臥床,一病不起。除了注意飲食及運動之外,人體老了,細胞也會逐漸發生變化,容易發生癌症,這方面就要定期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三、有大腸癌病史要定期做檢查例如家裡有人有大腸癌病史,或過去體檢大腸有息肉,那就一定要每二至三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若家裡有人有肺癌或長期抽菸,那就要定期做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此外最重要的,有B、C肝的朋友,一定要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抽血驗胎兒蛋白,以及早發現肝癌。即使沒有B、C肝的成年人也要至少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因為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等到有症狀出現再來求醫,通常都來不及了。因此,了解長壽養生之道,人救己救,要多請教醫師,即使醫師開玩笑說年紀那麼大還問醫師,也不要客氣,多吸收專家的意見,才能延年益壽,減少病痛,每年都過著快樂的新年!●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2-05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三高、糖尿病「這些食物」別再往嘴裡塞!遵守8大原則防病發
每到農曆年節是全家團圓的重要時刻,當然也少不了各式各樣的年節食品及美味佳餚,而美食當前,總難抵擋美食的誘惑,常常一不小心就會飲食失控。國人三高盛行率高 多與飲食有關根據國健署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18歲以上國人三高盛行率,每4人有1人為高血壓(26.76%)、每4人有1人為高血脂(25.6%)、每10人有1人為高血糖(11.05%)。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指出,不論是高血壓、高血脂或是高血糖問題的背後形成原因多數的人都與飲食習慣不良相關;長期攝取過多的鹽份恐造成血壓過高,飲食中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可能會造成高血脂,而攝取過多精緻食物且日常所吃入的熱量遠高於消耗,進而造成肥胖,導致人體的胰島素代謝出現問題,則會容易引發糖尿病。 三高飲食要注意 年節這樣吃顧健康潘富子也提出,若有三高問題者,春節期間在飲食上可把握以下健康飲食原則:1、盡量採「低油、低糖、高纖、均衡」原則,三餐份量要控制,勿因愛吃特定菜就暴飲暴食。2、年節零食、甜點淺嚐即可,避免血糖起伏過大及攝取過多熱量。3、多以食物原形入菜,多用蘿蔔、海帶、洋蔥提味,避免添加過多含鈉量高的調味料。4、高血壓族群少吃醃製食物、高鹽份的食品或零食,如:鹹豬肉、醬油瓜子、鱈魚絲等。5、有糖尿病者要注意年糕、紅龜粿等各式粿類、湯圓及其他米製品甜點皆屬主食類(即醣類),勾芡料理及水果攝取,都會影響血糖的升高。6、烹煮方式盡量以「清蒸、水煮、烘烤」取代紅燒、糖醋與油炸等方式,以減少脂肪及糖類攝取。7、圍爐吃火鍋時,少吃各式餃類加工品,湯底建議盡量以清水代替高湯,並少喝湯(因久煮後,湯內含油、鹽份、普林等較高)。8、飲酒勿過量建議男性每日喝酒不超過2罐330毫升啤酒(約20g純酒精),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約10g純酒精)。 居家規律運動 避免肥胖找上門近期新冠疫情因Omicron傳染力強,本土疫情延燒不停。開心過年之餘,也要注意防疫及維持健康生活,也因防疫有不少民眾在年假期間選擇在家,潘富子提醒,居家時間變長,可別忘了規律運動,別讓自己過了一個新年,也肥了一圈。延伸閱讀: ·如何降三高?降三高飲食怎麼吃? 專家授「控制5招」:隱藏高危險群要注意 ·降膽固醇怎麼吃? 醫曝「最佳飲食法」:常吃麵包、炸雞腿便當要注意
-
2022-02-05 養生.聰明飲食
蜂蜜可潤肺止咳、抗發炎,但有3種食用禁忌!教你如何正確保存,DIY蜂蜜檸檬水
蜂蜜是日常生活常見食品,也是常見中藥的一種,中醫認為蜂蜜性味甘平,具有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能,難怪總是許多名人、藝人作為養生保健的聖品。而蜂蜜到底有甚麼神奇之處?一起來一探究竟吧!蜂蜜的營養成分蜂蜜是蜜蜂採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後,在蜂巢中經充分釀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質。蜂蜜為半透明、帶光澤、濃稠的液體,顏色為白色、淡黃色、橘黃色或黃褐色。蜂蜜主要成分為葡萄糖和果糖兩種單糖,比蔗糖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另外,還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胺基酸。營養成分:熱量308 kcal (每100公克)碳水化合物79.6公克糖61.5公克蛋白質0.2公克脂肪0.2公克飽和脂肪0公克膽固醇0公克維生素E 0.05毫克維生素C 2.6毫克維生素B2 0.08 毫克維生素B6 0.01 毫克葉酸 1.6微克除了上述較常見的營養素之外,還含有黃酮類及酚酸類化合物,這些物質已經認為是蜂蜜可以抗氧化的主要因素!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達到抗氧化的作用。蜂蜜與健康的關係(抗菌、促進傷口癒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消除疲勞、抗氧化)1、抗菌:由於蜂蜜高滲透壓、低PH、低水活性的特性,可以防止細菌生長。2、促進傷口癒合:蜂蜜有消毒的作用、刺激組織重新生長及減少水腫、疤痕形成的能力。3、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蜂蜜可以抑制凝血,對於心臟有保護作用。4、消除疲勞:蜂蜜的功效在運動員身上得到證實,劇烈和長時間的運動會導致活性氧物質(ROS)產生過多,會有肌肉損傷情形,甚至導致運動表現下降,透過蜂蜜的補充,可以提升消除疲勞,提升專注力。5、抗氧化:蜂蜜中含抗氧化物質,會與體內自由基結合,並且抑制自由基活性,達到清除體內過多自由基的作用。萬用蜂蜜,還是有些食用的小禁忌(一歲以內、糖尿病、沖泡溫度)1、一歲以內的幼童避免食用:幼童腸道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為避免蜂蜜採集時可能有肉毒桿菌汙染,避免食用,以免有食物中毒的風險。2、血糖問題者、糖尿病患:避免過攝取過量,因蜂蜜中大部分為醣類,身體易吸收,容易造成血糖的波動。3、勿使用高溫沖泡:建議沖泡溫度低於60℃,比較能夠保留較完整營養。蜂蜜飲品DIY 蜂蜜檸檬飲1、檸檬外皮刷洗乾淨後,檸檬對切後擠出檸檬汁2、用湯匙取出蜂蜜3、檸檬汁與蜂蜜1:1同比例調配(酸甜度可依個人喜好自行增減)4、加入500毫升的水(濃淡可依自己喜好增減)5、蜂蜜檸檬飲完成。喜歡冰冰涼涼口感可以加入些許冰塊。推薦閱讀:吃錯假蜂蜜恐得脂肪肝?!營養師4招分辨真假蜂蜜
-
2022-02-04 養生.聰明飲食
紫色食物助防癌、抗老!營養師推6食材,白米換紫米更健康
天然食物的顏色,通常出自於本身的營養,紫色食物的顏色,就大多出自於花青素,嫚嫚營養師在社群分享,花青素不僅是美麗的天然色素,也帶有很強的抗氧化力,有利減少自由基傷害,幫助防癌、抗老,並介紹了6種常見紫色食材供參考,像是紫米就是日常相當不錯的選擇。 藍莓:藍莓富含花青素,有助於視紫質合成,維持視覺健康。抗氧化力幫助消除眼睛疲勞,預防視力退化,經常被使用在保健食品中。另外也含有維生素E,有助改善血液循環,維持大腦健康。保存方式可置於密封容器,放在冷藏或冷凍室保存。外表有天然果粉,可安心食用。 紫葡萄:紫葡萄含有高抗氧化力的白藜蘆醇,可影響長壽基因,有助於抗老化、抗肥胖。也含有前花青素(OPC)能保護血管。亦含有葡萄糖、檸檬酸,能快速補充能量,分解疲勞物質。保存方式可用紙巾包起來,放置於冷藏室。外表有天然果粉,可安心食用。腸胃健康者建議帶皮一起吃。 茄子:茄子含水量約達90%,熱量低又有助於控體重。外皮紫色來自色素茄甙(ㄉㄞˋ)為花青素的一種,具降血膽固醇功效。果肉含有綠原酸,是澀味來源,能幫助減重、美肌、防止老化。保存方式可放入塑膠袋於冷藏室保存,但不耐低溫需留意,冰太久會變硬。 紫洋蔥:紫色來自花青素,具抗氧化力。亦含豐富槲皮素,可抑制血液凝固、預防血栓,並減少壞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也有助於抗過敏、調節免疫,降低發炎反應。保存方式可放置於陰涼通風處。 紫薯:紫薯中維生素C可被澱粉包圍,形成保護層,加熱後也不容易被破壞,含量為蘋果的10倍,可促進膠原蛋白合成。也含寡糖,有助好菌生長。白色黏液狀的紫茉莉苷,可保護胃黏膜、促進腸蠕動、軟化糞便。保存方式可用報紙包好放在紙箱中,置於陰涼處。腸胃健康者建議帶皮吃。 紫米:紫米的紫黑色來自於花青素,又稱為長壽米,屬於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與白米相比,營養多元豐富,含有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鉀、鐵、鋅、鈣,以及豐富膳食纖維。保存方式可倒入密封罐中,至於冷藏室,以免長蟲或氧化。 《延伸閱讀》 .激瘦飲食&常見20種激瘦食物。減重又健康,女星半年狂降19公斤! .防健忘、失智怎麼吃?營養師指7種食材助養腦!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04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脂肪肝5危險因子,飲酒和肥胖最致命!專家教從這些日常習慣改善
過年假期免不了吃吃喝喝和探親聚會,但是大魚大肉和杯觥交錯的同時,小心脂肪肝上身。醫師表示,若能做好飲食控制,脂肪肝是可以逆轉的;但若是放任脂肪肝持續纖維化、硬化,恐進一步演變成肝癌。脂肪肝俗稱「肝包油」,也就是肝臟囤積了大量脂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通常正常肝臟約3%至5%為脂肪,當脂肪超過5%即是「脂肪肝」。在肝臟切片畫面下,若肝臟5%至30%出現「脂肪泡泡」,為輕度脂肪肝;30%至60%為中度脂肪肝;60%以上則為重度脂肪肝。一旦出現中、重度脂肪肝,便容易造成肝臟發炎,肝臟持續發炎則可能進一步纖維化、硬化,之後約有4%至27%的肝硬化病人會發生肝癌。飲酒和肥胖是脂肪肝重要的危險因素,楊培銘說,尤其長期酗酒者約九成都有脂肪肝,引發「酒精性脂肪肝」;若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則要留意是否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三高問題。其他如藥物、C型肝炎、先天性代謝疾病等,也易引起脂肪肝。 注意熱量攝取是否過量改善脂肪肝就和控制三高一樣,楊培銘表示,需注意熱量攝取是否過量,少吃甜和油炸的食物,值得注意的是,更要避開吃過甜的水果。楊培銘指出,水果含果糖,在體內會被轉化為三酸甘油脂儲存,如果大量攝取水果就容易攝入過多果糖,三酸甘油脂會突然升高,來不及運出肝臟就會直接堆積在體內,形成脂肪肝。此外,手搖飲也是果糖主要來源,應避免飲用。根據研究,若體重減少5%,脂肪肝炎可減少10%、肝纖維化可減輕45%。楊培銘表示,不論透過飲食或運動減重都不要太急,應找出可長可久的方式才能持之以恆。更應定期進行健檢,若檢驗發現肝發炎指數ALT超過100,便有很大的機會可能是脂肪肝,應每半年至一年定期超音波追蹤。高纖榖類、糙米取代精緻澱粉新光醫院健管部主任朱光恩表示,「脂肪肝可以逆轉」,曾有中度脂肪肝的病人在半年內靠著飲食控制和勤快運動,恢復成輕度脂肪肝,甚至消除。因此,若發現有脂肪肝應調整飲食,建議以高纖榖類、糙米取代精緻澱粉,多吃一點蔬菜少吃一點肉。面對年菜,朱光恩建議,盡量以清蒸取代油炸和醬燴的烹調方式製作年菜,少吃香腸、臘肉等加工食品,吃高密度膽固醇較多的魚肉為主。此外,要養成每周運動三天,且每次運動須達到30分鐘以上、心跳130下的程度。朱光恩說,就算過年也可以跑跑步機和操場快走。
-
2022-02-03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12個孩子中有6個患思覺失調症 一部解開遺傳祕辛的家庭調查史
這是一個曾竭力掩蓋家人罹患思覺失調,窮盡一切可能、只願過上正常人生的家庭。這也是一個醫界曾寄予深深期望、試圖從中找出引發思覺失調關鍵基因的瘋狂家庭。在精神疾病的廣袤光譜中,思覺失調症是最難控制的一種。蓋爾文一家有12個孩子,10個男孩,其中6個都是思覺失調患者。這一家人所承受的精神苦難延續了數十年,至今尚未結束,原因依然成謎。然而,科學家從他們的基因中所獲得的驚人發現,成了他們留給後世最可貴的遺產。乍見德里西以前的研究資料時,麥克唐納大為震驚。在一九九○年代,基因體的完整定序猶如天方夜譚,但她針對這些樣本所做的分析遠遠超前時代。如今,這些樣本有如做了一場大夢的李伯,在這個電腦輔助基因分析的年代悠悠甦醒。現在,分析工作將比以前更輕鬆─而且更精確、更細緻、更周密。在這項新研究中,他們只想採用最鮮明而顯著的多發型家庭個案,每個家庭必須有至少三人罹患思覺失調症,必須有至少另外三人神智健全。他們選定九個家庭,其中四個是德里西在退伍軍人醫院接觸到的家庭,五個是她從前的研究對象。蓋爾文家屬於後者;他們是樣本中兄弟姊妹人數最多的家庭。麥克唐納和德里西的目標是觀察這些家庭的患病成員是否都具有某種罕見的基因變異或異常。這就是為何大家庭對他們的分析如此重要:德里西和麥克唐納知道,從思覺失調患者身上找到的基因變異,也可能恰巧出現在罹病的家長或手足身上─而這項變異並非他們共同患病的原因。畢竟,父母親各將他們的半數基因傳給子女,從某個孩子身上找到的變異,有五成機會出現在另一個兄弟姊妹身上。但是當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家庭成員人數增加,出現在他們每一個人身上的某種基因變異的意義也隨之增大,這項變異無害於健康或者跟思覺失調症無關的機率便越來越低。而且,隨著這項變異忠實地出現在越多家庭成員身上,它是致病因子的可能性就越高。兩人的設想是,他們找到的任何一個罕見變異,都能提供一個理解這項疾病的全新角度。「即使那個特定的變異或許獨獨屬於單一家庭,」德里西說,「但那個基因的異常現象,或許是導致思覺失調患者異常的整體生化路徑的一環。」德里西和麥克唐納果然從蓋爾文家的樣本得到令人心動的發現:德里西早在一九八○年代就蒐集到的蓋爾文兄弟樣本裡,每一個人的SHANK2基因都發生突變。他們找到的這項變異,與腦中的一個重要程序有關─一個看似和思覺失調症息息相關的程序。SHANK2的作用是輔助腦細胞進行交流;SHANK2基因負責編譯協助大腦突觸傳送訊號的蛋白質,幫助神經元快速反應。蓋爾文兄弟的突變,大幅改變了SHANK2製造的蛋白質。「這項突變出現在SHANK2已知會起作用的結構體之一,」麥克唐納說,「就在目前已知對SHANK2的功能至關重要的位置上。」如此一來,SHANK2突變很可能指向關於這種疾病的某項新知─或許出現在更多人身上,而不僅限於這一家人的異常分子過程。思覺失調症或許就是在那個過程中逐漸成型的。「以科學標準而言,這當然不能證明這項突變導致思覺失調症,」麥克唐納說,「它真正顯示的,是思覺失調症的運作機制。」類似的罕見變異體也撼動了其他疾病的研究工作。好比說,帕金森氏症的研究人員從一個義大利家庭找到了影響α -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的基因突變,為新藥物的研發指引了新的方向。最好的例子,或許是降膽固醇藥物的研發,造福了有罹患心血管疾病之虞的成千上萬民眾。科學家很多年前就知道高膽固醇會引發心臟病,但一直找不到方法降低膽固醇,直到位於達拉斯的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兩名研究人員從有早發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幾個家庭看到罕見突變,而這種突變會降低人體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的能力。大多數心臟病患者並未出現這類突變,但這無關宏旨─有關那些突變的研究,發現了降低膽固醇的方法,不只可用於出現突變的家庭,也幾乎適用於每一個人。事實證明,為了導正特定的低密度膽固醇問題而研發的新藥,徹底改革了心臟病的治療方法。這或許是人類基因體計畫帶來的真正奇蹟:不是讓人有機會尋找或許存在、或許不存在的致病基因,而是有能力看到思覺失調症在腦部成型的過程。SHANK2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羅伯特.佛理德曼以CHRNA7基因闡明了資訊處理的過程,又是另一個例子。德里西與麥克唐納投入研究之際,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攜手合作、曾引領思覺失調GWAS研究的博德研究院團隊也發表了一項備受矚目的研究;他們找到C4A基因的變異現象─似乎與過度修剪大腦突觸有關。這項突變雖然比SHANK2更為常見,但依舊太過稀有,無法作為藥物研發的目標。他們的研究顯示,思覺失調患者也許在青春期修剪掉了日後可能需要的一些突觸─這是思覺失調症成型過程的另一個角度。雖然無法得知蓋爾文家是否出現C4A突變,但他們是最早將DNA捐給博德研究院進行分析的家庭之一,也在這項研究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二○一六年底,德里西和麥克唐納在《分子精神醫學》(Molecular Psychiatry)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雖然無法斬釘截鐵地表示這個特定基因上的特定SHANK2突變就是蓋爾文家人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元凶,但這項結論與德里西和麥克唐納看到的情況一致。從她第一次在隱谷路的客廳見到這家人算起,三十年之後,德里西或許終於有辦法回答在蓋爾文家人心中纏繞不去的問題:為什麼?答案有些出人意表。首先,基因體中三個不同的SHANK基因─ SHANK1、SHANK2、SHANK3 ─不僅與思覺失調症有關,也與其他精神疾病有關。在這項研究之前,分別有許多人研究各個SHANK基因與自閉症和其他腦部病變的關係。如今綜合來看,所有研究都顯示至少會出現精神疾病光譜上的某種疾病:出現特定SHANK突變的某些人或許有自閉症,另一些人有躁鬱症,還有一些人有思覺失調症。疾病光譜的概念看來特別符合蓋爾文一家的情況。舉例而言,彼得的診斷始終在思覺失調症和躁鬱症之間遊走;唐諾德最早被診斷出躁症、以鋰鹽治療,醫師後來才開給他各式各樣尋常的抗精神病藥物。喬瑟夫的症狀和吉姆不同,吉姆的症狀又和馬修不同─當然,沒有任何人的症狀跟布萊恩一樣。然而七名兄弟─提供樣本給德里西的七個人,包括幾個沒有確診精神病的兄弟─都在與其他精神疾病密切相關的基因上,出現了同樣的變異。「琳恩是對的,」麥克唐納說。研究有多重精神病例的家庭,到頭來,就是在研究共有的基因問題─一個會依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以不同方式呈現出來的問題。「這些都是多發型家庭,看來,相同的遺傳決定因子有可能引發些微不同的疾病。」新的發現(例如蓋爾文家的突變)或許可以帶來關於精神疾病的全新概念。此事或許很快就會實現,事實上,某些地方已開始重新認識精神疾病。二○一○年,時任NIMH院長的湯瑪斯.英索爾(Thomas Insel)便呼籲研究人員將思覺失調症重新定義為「各種神經發育障礙的集合」,而不是某一種單一疾病。停止將思覺失調症作為單一的診斷,或許可能便是終結這項疾病污名的開始。如果思覺失調症根本不是病,而是一種症狀,會是什麼情況?「我在幾年前打過一個比方:從前的臨床醫師把『發燒』視為疾病,」任職於澳洲昆士蘭精神醫學研究中心(Queensland Centre for Mental Health Research)的流行病學家、量化精神病人口的全球權威約翰.麥格拉斯(John McGrath)說,「他們接著試圖區分各種不同的發熱,然後發現那不過是對各種疾病的一般反應。精神疾病也不過是大腦無法順暢運作時的一般反應。」第二個意外是關於咪咪。數十年來,咪咪始終堅稱這個家族疾病是出於唐那邊的血統。在她看來,唐的憂鬱症病史就是明證,沒有一個研究員有理由駁斥她的意見。「我們一直在尋找來自父親的遺傳。」麥克唐納說。然而,SHANK2突變是源於母系家族:這意味著咪咪自始至終就是導致家族疾病基因變異的載體。另一項關於SHANK2與思覺失調症的研究(大約與德里西和麥克唐納的論文同時發表)提出了健康母親將變異傳給生病兒子的更多案例。父親也可能是未受影響的載體─SHANK2並非特定性別的基因;它的位置不在決定性別的X或Y染色體上,而是在11號染色體上。為什麼十個男孩中有六個得了嚴重的精神疾病,而兩個女兒都沒事?此事或許純屬巧合─兩個女孩和十個男孩中的四人碰上了好運氣。也有可能正如德里西等人在研究中所指出的,蓋爾文家的SHANK2問題意味著「還有尚未被發現、與性別有關的因子」影響了疾病的發展過程─不過,這無法解釋蓋爾文家的其他幾個男孩為什麼沒有得病。或者,可能是源於母系的突變基因與父系的其他因子混合:SHANK2突變本身不會發揮作用,需要結合另一項突變才會引發疾病。基因突變有時候就是如此。遺傳學家凱文.米切爾曾說,特定突變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有不同的顯現方式:同樣的突變可能導致某些人出現癲癇,但卻讓其他人罹患自閉症、思覺失調症,或者什麼事都沒有。有時候,基因體其他地方的第二個罕見突變則會產生結合效果。說不定、甚至很有可能,導致蓋爾文家的男孩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基因缺陷並非咪咪的錯或唐的錯,而是兩人結合起來的錯─調製出全然原創的雞尾酒,強烈到足以改變所有人的人生。※ 本文摘自《隱谷路:一部解開思覺失調遺傳祕辛,深入百年精神醫學核心爭議的家庭調查史》。《隱谷路:一部解開思覺失調遺傳祕辛,深入百年精神醫學核心爭議的家庭調查史》作者:羅伯特.科爾克譯者:黃佳瑜出版社:麥田出版日期:2021/12/02
-
2022-02-02 養生.聰明飲食
富含魚或肉的蛋白質 醫師告訴你帶骨肉和帶骨魚煮湯有哪些健康效果
大骨湯養顏美容,更能維持健康!香港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地區,香港人之所以長壽,全是因為他們經常喝雞湯。在中醫觀念裡,花時間慢慢燉煮的雞湯十分滋養。其實不只是雞湯,利用帶骨肉和帶骨魚熬煮成的湯稱為「大骨湯」(bone broth), 許多美國的運動選手和女明星都愛喝,可以養顏美容、維持健康。不瞞各位, 我從兩三年前就在喝加入帶骨食材與蔬菜,用料豐富的大骨湯。這款抗病蔬菜湯富含魚或肉的蛋白質、蔬菜的食物纖維,還有水溶性成分等,都是現代人缺乏的重要營養素。骨頭內釋出的明膠也具有調理腸黏膜的功效。明膠內含的膠原蛋白可以強健骨骼與肌腱,維持年輕的肌膚與髮質,還能改善皺紋和鬆弛,可說是名符其實的營養湯品。食材鮮味完全溶入大骨湯中,作法簡單又美味。一起來喝對身體最好的抗病蔬菜湯吧!棒棒腿雞肉富含蛋白質、維他命A 等營養素,可溫暖身體,是很好消化吸收的食材之一。將雞中翅切成兩半,方便食用。排骨豬肉內的蛋白質,其胺基酸比例佳,不妨有效利用。排骨富含維他命B1,能迅速將醣類轉換成熱量,對消除疲勞也有效。名人也愛喝的美容湯!什麼是大骨湯?減肥期間也適合飲用喝大骨湯不會攝取過多熱量,還能喝到維持健康必需的營養素,即使正在執行減醣計畫,或需要瘦身的朋友,也能安心飲用。一碗就能喝到各種營養素可以喝到平常飲食不容易攝取的鉀、磷、鈣、鎂等各種維他命和礦物質,讓人不容易感到疲倦。還能改善「腸漏症」「腸漏症」是一種腸道屏障出現空隙的疾病,大骨湯有助於改善腸漏症。湯中富含膠原蛋白打造美麗肌膚大骨會釋放出豐富的膠原蛋白,可以美容養顏、強化髮質。大骨湯是家喻戶曉的傳統湯品,指的是將帶骨肉和蔬菜一起燉煮的湯。原理和香港的雞湯相同,此外,日本人自古習慣將切除魚肉後剩下的魚骨和碎肉煮成「魚骨湯」,同樣含有豐富營養價值。魚骨[鯛魚、紅金眼鯛、鰤魚等]鯛魚、紅金眼鯛、鰤魚等都是很適合煮魚骨湯的食材,切除魚身的魚肉後,將魚骨和碎肉部分下鍋燉煮,可充分釋出魚骨的養分和鮮味。魚骨很便宜,各位不妨多喝。青背魚[鯖魚、沙丁魚、秋刀魚、竹筴魚]最大特色是除了可攝取骨頭裡的有效成分之外,還富含DHA、EPA 等不飽和脂肪酸。DHA 有助於減少膽固醇與中性脂肪;EPA則能淨化血液。※ 本文摘自《免疫權威醫師每天都喝的抗病蔬菜湯:5種食材就能做!每天一碗,喝出最強免疫力》。《免疫權威醫師每天都喝的抗病蔬菜湯:5種食材就能做!每天一碗,喝出最強免疫力》作者:藤田紘一郎 譯者:游韻馨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2-02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規律進食、按時吃藥、量血糖血壓 慢性病患平安健康過好年
春節年菜大魚大肉、高油高鹽,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患,造成不小壓力。醫師提醒,春節期間,慢性病患應隨時量血糖、血壓監控病情,控制水分及鹽分攝取,多吃青菜,如八寶菜、什錦菜等,避免病情變化。每餐都要吃 但不要過量 「年菜高油、高鹽,慢性病患者若沒有節制,加上缺乏運動,病情恐有波動。」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維常說,春節期間,糖尿病患者應早晚各量一次血糖,一次在早餐飯前,另一次為中餐或晚餐飯後,若血糖數值波動,病患須了解當天吃東西是否沒有忌口,例如喝了較多的果汁、含糖飲料,或吃了八寶粥等高升糖指數食物。糖尿病人過年時容易飲食錯誤,陳維常指出,患者常擔心某一餐吃太多,下一餐就不吃或吃得很少,如此一餐吃、一餐不吃,血糖不穩定下,易引起暈倒等低血糖併發症,提醒患者維持規律進食很重要,每餐都要吃,但不要過量。每兩天量體重 注意水分糖尿病人常有心衰竭、慢性腎臟病或洗腎等共病,飲食方面尤須注意,必須控制水分、糖分及鹽分的攝取。但若是沒有心、腎慢性疾病的糖尿病人,建議每天應攝取約1500至2000cc水分,有助血糖穩定。高血壓患者應每天量血壓2至3次,早、晚各一次,或早、中、晚各一次,陳維常提醒,量測前應休息30分鐘,讓心情平穩後再量血壓。慢性病患都應每兩天量一次體重,陳維常指出,若體重稍有增加,可能是水分攝取過多,須控制水分,但若2至3天體重增加5公斤以上,或有腳腫、呼吸喘等症狀,疑似水分代謝異常,應速就醫。陳維常說,很多年菜鹽分過高,若有高血壓、心血管及腎臟病史者,應避免吃臘肉、泡麵及喝酒,建議年菜選擇低油、低鹽、少糖和多纖維,避免年後血糖、血脂控制不好,造成糖化血色素飆高,或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數值出現異常。先算好藥量 年前備妥藥「正在服藥的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春節期間一定要按時吃藥。」陳維常提醒,慢性病患過年前應先算好藥量,並回門診備妥藥物,避免春節期間無法好好控制病情。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春節時很多人選擇到餐廳用餐或訂購年菜,外食餐飲鹽分、油脂均高,蔬菜量也不多,烹調方式多是炸或勾芡,不利慢性病患控制病情,提醒高鹽、高油年菜應淺嘗即止,不宜過多。蔬菜自己煮 可做什錦菜如果真的無法自己做年菜,建議佛跳牆、東坡肉等主菜,可以採訂購方式,但蔬菜可以自己煮。許惠玉說,可將香菇、木耳、胡蘿蔔等切絲,搭配黃豆芽,自行料理八寶菜、什錦菜等,兼顧新鮮、方便且不會太油,又可久放,還可以一次吃很多樣蔬菜。有痛風的人 別喝火鍋湯春節時,大家喜歡圍爐吃火鍋,許惠玉建議,火鍋沾醬應多添加天然食材,如蘿蔔泥、蒜泥等,火鍋料應蔬菜和肉類各半,吃鍋時是一口肉、兩口菜,盡量多吃菜,有痛風的人不要喝火鍋湯。春節期間,慢性病患只要高油、高鹽飲食不過量,酒類及含糖飲料盡量不要喝,多吃蔬菜,一樣可以健康、平安過好年。
-
2022-02-01 養生.聰明飲食
長壽的基本條件是不生病 免疫權威醫師教你怎麼吃防癌、防糖尿病
食品金字塔內的食物,皆具有防癌功效大蒜位於計畫性食品金字塔頂端的食材,氣味成分異蒜胺酸具有抗氧化及解毒作用。紅蘿蔔紅蘿蔔的色素成分β-胡蘿蔔素具有超強抗氧化力,是維持皮膚與黏膜健康的最佳幫手。洋蔥含有抗氧化成分異蒜胺酸與異硫氰酸酯,並富含寡醣,可促進腸內益菌生長。高麗菜富含異硫氰酸酯,具有超強防癌效果。高麗菜煮成湯之後,體積會變小,反而可以吃更多。生薑生薑可以溫暖身體,幫助維持最適體溫,活化免疫細胞。番茄番茄的紅色來自茄紅素,這是一種具有超強抗氧化作用的植化素,和油脂一起攝取可以提升吸收率。長壽的基本條件是不生病。為了達到這一點,飲食習慣相當重要。下圖是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的「計畫性食品金字塔」。癌症如今已成為十分普遍的疾病,曾有統計指出,兩人之中就有一人罹癌,列入計畫性食品金字塔的食材,都是具有防癌功效的食物。這些食物的共通點就是,它們都含有「植化素」(植物化學成分)。植化素是多酚與類胡蘿蔔素的總稱,是植物性食物擁有的機能性成分,超強抗氧化力可以抑制在體內作亂的活性氧。另一項關鍵是「食物纖維」。充分攝取食物纖維可以完全排出體內的老廢物質,重整腸內細菌的平衡,讓好菌居於優勢,提升免疫力。此外,食物纖維也有助於避免血糖值和膽固醇上升。食物纖維分成不溶性和水溶性,煮成湯後可充分攝取水溶性食物纖維,毫不浪費。腸道健康後,也能改善糖尿病及肥胖納豆除了食物纖維之外,也富含納豆激酶等淨化血液的健康成分。海藻含有大量的褐藻醣膠與海藻酸等水溶性食物纖維,同時也富含各種礦物質。山藥特點是含有澱粉酶,具滋養強壯之效。特有的黏液成分也有助於抑制糖分吸收。菇類所有菇類都富含食物纖維,含有大量β- 葡聚糖等,有助於提升免疫力的健康成分。秋葵帶有黏液的食材也富含水溶性食物纖維,秋葵含有大量β- 胡蘿蔔素,具有超強抗氧化作用。酪梨除了食物纖維,還富含有助降低腦中風、心肌梗塞發作風險的葉酸,及抗氧化成分維他命E。食物纖維有助於增加維持腸道健康的「短鏈脂肪酸」。當腸內細菌分解發酵食物纖維,就會生成短鏈脂肪酸。這項物質不只能促進腸內細菌增生,修復腸黏膜,還能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阻止脂肪進入細胞。總而言之,短鏈脂肪酸可發揮預防肥胖的效果,還可生成腸泌素,促進胰島素分泌,有效預防糖尿病。也就是說,只要充分攝取食物纖維,就能產生上述好處。※ 本文摘自《免疫權威醫師每天都喝的抗病蔬菜湯:5種食材就能做!每天一碗,喝出最強免疫力》。《免疫權威醫師每天都喝的抗病蔬菜湯:5種食材就能做!每天一碗,喝出最強免疫力》作者:藤田紘一郎 譯者:游韻馨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2-01 新聞.用藥停看聽
虎製中藥材?別被唬了
今年是虎年,在新冠疫情持續延燒下,許多人都互祝能「虎虎生風」,迎接嶄新的一年到來。自古以來,老虎全身是高貴的中藥材,過去常見以虎骨入藥,可強筋健骨,治療風濕關節痠痛,虎鞭則是壯陽聖品。但老虎是保育類動物,現在老虎製品已禁用。中醫師鄒瑋倫表示,虎骨是治療肌肉疼痛及骨痛的重要中藥材,相當高貴,虎骨1克高達25萬元台幣。過去虎骨會被泡製成虎骨酒,具有固腎益精、穩固精氣神、強健筋骨、祛風通絡、延年益壽、舒筋活血等功效,但此藥酒很油、腥臭味很重。虎骨辛甘性溫、入肝腎,常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痠痛、鎮定驚風。鄒瑋倫指出,虎骨有其特殊性,老虎的骨腔大,占骨頭的三分之一,骨髓很多,古代分辨虎骨的真假,發現虎骨的透明度最高,在顯微鏡下,真的虎骨有像絲瓜絡的汗毛紋、規律的回字紋。不過,老虎是保育類動物,因此虎骨入藥已禁用,鄒瑋倫說,目前市售標榜強筋健骨的保健食品,已不再使用虎骨成分,多改以鼢鼠(暱稱哈姆太郎)骨頭取代虎骨的成分進行產製。虎鞭屬於蛋白質物質,自古華人有「以形補形」、「吃鞭補鞭」觀念,鄒瑋倫表示,吃切片泡酒的虎鞭,像吃牛鞭、羊鞭一樣,具有滋陰補陽、增強性功能的功效,虎鞭被視為壯陽聖品,但其實吃牛肉、蛤蜊等食物比起吃虎鞭的效果來得更好。此外,有些「虎」稱謂的植物,如虎杖、虎耳草、虎掌南星、虎皮尖椒菜等,也具有身體保健效用。鄒瑋倫說,虎杖富含白藜蘆醇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抗發炎、抑制腫瘤、心血管疾病預防等作用,有助皮膚抗老化、保肝又護心;虎耳草常製成藥膏,可用於緩解皮膚癢、發燒、咳嗽等症狀;虎掌南星可用於中風治療;虎皮尖椒菜是維生素C最大的來源,可以防癌、降膽固醇、刺激體力提升。
-
2022-01-31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大魚大肉加重身體負擔?營養師傳授5道增強免疫力年菜,讓你過年抗癌健康吃!
大魚大肉幾乎等於年菜的代名詞,疫情之下,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建議,今年的年菜可以多增加一些「免疫力」食材,健康低油、少膽固醇、增加蛋白質以及纖維質,幫助提升免疫力。陳姿吟提出五道年菜菜色,分別是干貝芥菜蛤仔雞湯、麻油猴頭菇拌雜糧飯、鮮果烏魚子、腐皮鮮蔬蝦卷、銀耳柿乾湯,都在原本常見的年菜菜色中,稍微做一些改變。一般家庭的年菜湯品,大多是海鮮或單純的雞湯,對於三高患者而言,喝一碗膽固醇可能就飆上去了。因此在雞湯中可以加入「長年菜」的芥菜,具有護眼、穩定血壓、補充元氣等效果。麻油猴頭菇拌雜糧飯,可穩定腸胃道,具有抗癌及抗氧化效果;鮮果烏魚子是搭配年味與營養的料理;腐皮鮮蔬蝦卷加入豆腐、老豆皮、蔬菜等,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銀耳柿乾湯添加柿餅,柿子富含單寧酸,具有抑制新冠病毒的效果,建議這道甜湯,可在年夜飯後1到2小時食用。增強免疫力五道年菜(六人份)一、干貝芥菜蛤仔雞湯‧材料:全雞一隻、蛤蜊200克、乾干貝20克、乾香菇20克、芥菜500克、薑片5克、米酒30cc、苦茶油適量、鹽適量‧作法:1.全雞汆燙去血水,蛤蜊泡鹽水吐沙,干貝以米酒浸潤後蒸軟再剝粗絲,芥菜切塊汆燙殺菁,香菇泡軟切塊。2.取燉鍋依序放入全雞、干貝、薑片、香菇,加水淹過所有食材。3.燉煮30至45分鐘至雞肉熟透,加入芥菜、蛤蜊,小火燒滾約10分鐘至蛤蜊打開即可。二、麻油猴頭菇拌雜糧飯‧材料:猴頭菇150克、杏鮑菇100克、紅棗5至8顆、山藥50克、芋頭50克、地瓜50克、胚芽米120克、燕麥30克、蕎麥30克、高粱30克、紅薏仁30克、薑片15克、沙拉油10克、麻油15克、米酒30克、冰糖5克、醬油15克、胡椒粉適量、水300cc‧作法:1.猴頭菇與杏鮑菇撕或切成小塊,紅棗洗淨剪開去籽。2.山藥、芋頭、地瓜切丁,以烤箱約150℃烤至表面微金黃,取出備用。3.燕麥、蕎麥、高粱、紅薏仁、胚芽米洗淨,泡水30分鐘後瀝乾,加等量水烹煮成雜糧飯。4.熱鍋,以小火用油煸香薑片,放入菇類翻炒至微金黃,加入紅棗、冰糖、麻油一同翻炒,再加入水煨煮。5.麻油猴頭菇湯中加入山藥、芋頭、地瓜及雜糧飯,拌勻後加蓋燜蒸至收乾湯汁,約10到15分鐘即可。三、鮮果烏魚子‧材料:烏魚子1片、蘋果半顆、蓮霧1顆、梨子1/4顆、蒜苗適量、洋蔥適量‧作法:1.烏魚子烤至熟成後,切薄片。2.蘋果、蓮霧、梨子洗淨去皮,皆切薄片。3.蒜苗切片,洋蔥切絲。4.依喜好在烏魚子片上放蒜苗片或洋蔥絲,再加上水果片,一起食用即可。四、銀耳柿乾湯‧材料:柿子乾3個、鮮白木耳30克、枸杞5克、黃耆5克、冰糖適量、水適量‧作法:1.柿乾切成小塊,枸杞及黃耆洗淨,白木耳洗淨後切小朵後,將一半的白木耳打碎。2.將柿乾丁、碎狀白木耳加水約800cc,以燉鍋燉煮至湯汁有黏稠感。3.加入小朵狀白木耳、枸杞、黃耆、冰糖,續燉煮約15分鐘即可。五、腐皮鮮蔬蝦卷‧材料:草蝦仁20隻、瘦絞肉150克、老豆腐100克、豆腐皮5張、高麗菜300克、紅蘿蔔100克、青江菜100克、鹽10克、胡椒粉適量、薑黃粉適量、太白粉1大匙、植物油1大匙‧作法:1.草蝦仁挑去腸泥,洗淨後擦乾備用。2.老豆腐盡可能擠去水分,捏碎備用。3.高麗菜、青江菜洗淨後瀝乾,切成絲,加鹽輕醃約10分鐘,除去多餘菜汁。4.紅蘿蔔切粗末備用。5.取調理盆放入瘦絞肉、豆腐碎、植物油、胡椒粉、薑黃粉、太白粉拌勻,再加入高麗菜、青江菜、紅蘿蔔一起拌勻,再分成10等份。6.取1張豆腐皮,中間鋪上拌勻好的食材,再放上2隻蝦仁,將豆腐皮包起來成長條捲狀。7.可利用油煎或烤炙方式進行烹調,各有風味。
-
2022-01-31 養生.聰明飲食
你吃的是真干貝還是假干貝?營養師:從3方向辨別
過年的干貝都在比大、比新鮮、更是眾人喜愛的高檔海鮮之一,市售干貝價格不一 ,一分錢一分貨,但你真的懂干貝嗎?你吃的是真干貝還是合成干貝呢?干貝是什麼部位?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其實干貝本身不是一種生物,而是少數「軟體動物門雙殼綱」動物發達的「貝柱」=「閉殼肌」,切下來之後才稱為干貝,至於閉殼肌就是吃蛤蜊剩下的圓形肉柱,會通過收縮來控制外殼閉合,而我們常吃到的干貝,大多是來自於「海扇蛤科」及「江珧蛤科」的大型貝類。真干貝 VS 合成干貝 教你一眼認出閉殼肌通常只有一個,外觀也會比較肥厚,那麼干貝真假到底要如何區分?高敏敏分析,其實最主要可以從外觀、汁液、肉質來做判斷:天然干貝成分:蛤的後閉殼肌外觀:大小形狀不一汁液:煮過後有乳白色汁液流出肉質:肉質細嫩呈絲狀組合干貝成分:干貝邊角+蝦漿/魚漿外觀:形狀完整、模具塑形汁液:煮過後無乳白色汁液肉質:肉質較粗呈塊狀干貝營養價值豐富 低熱量、低膽固醇此外,高敏敏建議,喜歡吃海鮮的人可以選擇享用干貝,因為干貝營養價值超豐富,以每100g的營養來說,熱量只有57kcal,是屬於低熱量、更是低脂肪食材;優質蛋白質12.7g;礦物質鋅0.5mg,幫助皮膚和黏膜組織的完整性,且屬於低膽固醇海鮮,每100g干貝只有38mg。延伸閱讀: ·降膽固醇怎麼吃? 醫曝「最佳飲食法」:常吃麵包、炸雞腿便當要注意 ·肉片出現金綠光還能吃嗎? 食藥署授「簡易分辨是否變質」:3異狀快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