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5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腳踝
共找到
319
筆 文章
-
-
2022-10-08 養生.聰明做健檢
很多癌症都是在50歲被發現!30、40、50、60歲健檢最該注意的事
誰都不想生病,但在還沒生病之前,每個人對健康的定義卻是相當主觀,我們醫師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我x歲了,要做全身健康檢查嗎?」這反映許多人在自以為健康的前提下,不知道如何判斷自己適合的健檢,其實可以用年齡做區分,不同的階段,身體、生活型態、人生角色都不一樣,答案也是相對的。 通常我會用「30~50歲」跟「50~70歲」兩個階段來看待。其中,30~50歲這個階段我又會分成「30~40歲」跟「40~50歲」兩個小階段。 30~40歲的人們多半已工作數年,因工作壓力的累積,身體出現新變化,特別是男性,在工作壓力大的前提下,容易因為飲食不正常、外食多、少運動而肥胖,也因而種下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壓力大刺激交感神經,長期壓力也會使得腎上腺皮質素過度分泌,容易造成血糖升高、脂肪堆積、三高等慢性病都是經年累月的結果,因此從30歲起,建議一定要有要有新陳代謝方面的血液生化檢查,即使是員工體檢,都不要忽略。 30歲起的的健康檢查也可增加一些常見的腫瘤部分,特別是有癌症家族史者,例如女性的乳房超音波;男性若有抽菸習慣,則可早期進行肺部檢查,甚至因為飲食不正常,則可做腸胃鏡檢。 40~50歲跟30~40歲階段很類似,但除了主動的態度之外還要積極,這階段小孩可能還小,加上有父母要照顧,可以說是壓力最大的一個階段。 40~50歲,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外還要多從事健康促進活動,如健康均衡飲食、運動等,也建議開始收集健檢報告的習慣,讓未來的檢查結果有比較的基礎。我常跟人家說,學生時代陽春不過的健康檢查可能都有參考價值,例如有些人膽紅素本來就比標準值稍高,但若有紀錄可循,他向來是如此,知道是個人體質之故,就不會覺得意外及焦慮。 由於多數癌症發現的年紀約從50歲開始,因此,40~50歲這個區間,若沒有做過一次較完整的健檢,在這個階段可以考慮做一次,可能可以早些發現腫瘤或做為日後身體構造比對的基礎。 很多人對精密影像健檢會有鴕鳥心態,認為不知道反而沒事,但很多腫瘤一開始是沒症狀的,若檢查結果正常反而才不會對身體發生的一些小症狀疑神疑鬼,就算有發現也大多是早期病竈,還比較容易治療。 50~70歲可以說是健康檢查下個階段的分水嶺,其中,以乳癌為例,雖然乳癌在特定族群有年輕化的趨勢,但50歲左右仍是發生率最高的年齡,這時癌症篩檢就不能忽略。 到了50~60歲時,小孩也開始大了,有較好的經濟基礎,要多久做一次全身健檢呢?這其實是沒有標準的,這好比保險,有人想保1千萬,但有人只保100萬,端看你對人生風險的態度。 在50~60歲這個階段,檢查的結果常常是發現身體有一些毛病,因此必須保持主動面對的心態,該治療就治療,該追蹤就定期追蹤,該改變生活型態就應該生活規律。 隨著人口老年化,60~70歲以後的健康檢查要怎麼做呢?我認為要看當時的健康狀態。有人70歲了,還是活力十足、社交頻繁,這時候反而要把這樣的老人當50~60歲看待,若原本就有健康檢查習慣,可以維持自己既定的頻率,繼續維持良好的健康生活型態。 80歲以後腫瘤發生率反而降低也較不須積極治療,因此,積極的全身影像健康檢查較不建議,反而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風險仍持續增加,積極防治三高,健康促進仍屬必要。 大體上,所謂的定期健康檢查可以分階段來看,30~50歲是我們人生工作、經濟、家庭負擔的重要時期,而50~70歲則是規劃退休生活,不管哪一個階段,維護健康的重點方法雖可不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 作者簡介韋朝榮 副院長/主任醫師 Chao-Jung Wei專長:放射診斷科現職: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副院長/主任醫師學歷:美國杜克大學病理學博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經歷:台中榮民總醫院磁振造影健檢中心主任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部主治醫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教育部頒定助理教授專欄簡介/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為國內首家命名「健康管理」之健檢醫院,提供高階影像健康檢查、美容醫學,融合假期微旅,全方位照顧您與家人的身心靈。本院延攬榮總、北醫、長庚等醫學中心經驗豐富醫療團隊,透過高科技精密儀器提供專業判讀,在醫檢分離的優質環境,享用營養師調配、北投老爺酒店主廚設計的健檢餐,安心完成一日健檢、醫師當天一對一詳盡解說,有效提供健康管理、諮詢及轉診服務。http://www.tpehealth.com/延伸閱讀: 下半身循環好,自然就變瘦!一天3分鐘,她靠「轉轉腳踝」6個月瘦15公斤
-
2022-10-08 養生.人生智慧
在病房門外,朋友罹腦癌卻痛苦到不願見她...癌症末期朋友的一句話,讓志玲姊姊體會:「無力感」是種最無聲的折磨
改變的力量當這個世界形成善的迴圈, 不斷的傳播與循環, 改變,就成為可能。 無力感,是一種最無聲的折磨。 我有一位朋友曾經是學校的校花,主播臺閃耀的一顆星。正值花樣年華的她身體一直不太好。為了不讓我們擔心,也不要影響我們的心情,有時和她出門,她會盡量隱藏,不在我們面前發作。她熱情的指導我們做手工藝、陶器、蛋雕。 直到有一天我們才知道,她不斷反覆進出醫院是因為腦癌,手術與治療不下幾十次。這樣的她是如此堅強,每次見到她都還帶著滿滿的笑容,如此令人不捨。 最後一次在醫院病房門口,她已經痛苦到不願見我, 在門外的我,好難過好難過, 好希望好希望,自己能做些什麼。 因為基金會的關係,我看過好多關於分離的悲傷故事,有的是因為不得已,有的是無法取得彼此的諒解,有的是還有機會補救,有的,卻只能成為永遠的遺憾。 其中我遇過一位朋友, 結婚不久剛剛有小孩,但是已突發至癌症末期。她的笑容燦爛無比,她的正向樂觀遠超過你的想像。 我最後一次見到她時,正好報紙不曉得寫了什麼有關於我的負面新聞。她一見到我就用非常洪亮的聲音,元氣十足的告訴我:「不要在乎別人怎麼想,志玲姊姊妳趕快成立基金會啦,我一出院就去當妳的義工, 快快快。」 於是我真的成立了基金會,但她卻離開了我們。 最大的無力感,來自於我們沒有辦法提供幫助。 以前常常會說我何德何能,擁有這樣的人生, 老天爺一定是期許我做些不一樣的事,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能夠改變些什麼呢? 我能夠讓失去希望的生命獲得重生嗎? 我能夠讓偏鄉的學童得到教育的機會嗎? 我能夠讓有才華的孩子,走出去看世界嗎? 我能夠讓生病的孩子獲得完善的醫療照顧嗎? 我能夠在發生危難時,伸出急難救援的雙手嗎? 很純粹的~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做些改變。 我告訴我自己,我可以, 我可以擁有改變的力量。 在慈善這條路上走得越久越遠,就越感受到一個人力量再大,投到浩瀚的天地中仍然非常微不足道。 然後慢慢我懂得了,一個人畢竟有限, 所謂改變的力量,是集結大家的力量和愛心, 將所有的「給予」傳送到世界上需要幫助的角落, 行動所創造的影響力,不僅可以改變自己,也可以改變世界。 讓貧困得到協助,讓病痛獲得醫療,讓夢想可以實現。 人心在有失去、有獲得的狀態下,也應該有所回饋, 這個世界才會形成善的迴圈, 不斷傳播與循環,改變就成為可能。 只要心還在跳的一天,就能夠有所改變。 【ChiLing優雅小提醒】◆生命中一定有存在無力感的時候,但千萬不要放棄相信自己擁有改變的力量。 ◆人心在有失去、有獲得之下,也應該有所回饋。書籍介紹剛剛好的優雅:志玲姊姊修養之道作者:林志玲出版社:遠流出版日期:2022/05/26作者簡介/林志玲擁有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西洋美術歷史和經濟學雙學位,曾去了義大利和日本短期留學。把一般人認為是困難的事情當作是每一天的學習,最高學歷應該是「學無止境」。2011年成立「志玲姊姊慈善基金會」至今,關懷弱勢族群並協助兒童的學習與醫療。讓貧困得到協助,病痛獲得醫療,夢想達到實現。用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在回饋社會的道路上,永不止歇。延伸閱讀: 下半身循環好,自然就變瘦!一天3分鐘,她靠「轉轉腳踝」6個月瘦15公斤
-
2022-09-22 醫療.骨科.復健
OL辦公室敲電腦肩頸痠痛 竟是頸椎小面關節作祟
台中市50多歲呂小姐是OL上班族,工作時間長期坐辦公室打電腦,造成姿勢不良,今年肩頸出現痠痛、疼痛,偶爾轉移到顳側與肩夾骨,持續數周令她相當困擾。醫師診斷為頸椎小面關節症且頸椎出現退化現象,經超音波導引及增生療法治療,搭配運動與復健,呂小姐痠痛症狀大幅改善。呂小姐曾去診所就醫,接受復健與藥物治療,卻因工作繁忙,難以長期配合一般復健,症狀起起伏伏,不見好轉,隨後到衛福部豐原醫院復健科求診。醫師張憲伯評估,呂的頸椎小面關節疼痛且X光顯示,頸椎有退化現象,搭配超音波導引及增生療法治療頸椎小面關節。療程持續數次,配合適當的運動及復健治療,症狀大幅改善。張憲伯表示,雖然做一般復健治療(熱敷、頸椎牽引與電療等)約有七成的病人在3個月內會得到改善;有時醫師也會搭配類固醇或消炎藥幫助病人暫時度過疼痛,但不少人會因藥物副作用卻步,或沒有時間接受復健治療。增生療法是將高濃度的葡萄糖水透過超音波定位後注入受傷的肌肉、筋膜、肌腱、韌帶、關節等組織周圍,來重新啟動組織修復,平均2周施打一次,約需3至6次療程。張憲伯說明,比起類固醇、消炎藥等單純止痛或消炎的功能之外,增生療法能重新啟動修復,讓軟組織更強健與穩定,也能減少疼痛再度發生的機會。張憲伯指出,包含這位病人的肩頸痠痛問題,或是長期下背痛、運動傷害、慢性肌腱炎、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退化性關節炎、慢性腳踝扭傷、足底筋膜炎等都是增生療法注射的適應症。增生療法需由醫師完整評估,注射後再搭配復健運動恢復。
-
2022-09-20 養生.運動健身
拉丁舞好處多,能練核心肌群跟促進大腦健康!常見7種運動傷害要當心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盛大開幕,國標拉丁舞「飆舞士林」舞劇造成轟動。 因應全民運動的風氣盛行,連 50 + 的熟男熟女也開始熱衷這項休閒運動,這幾年來跳拉丁舞成時髦熱情的象徵,社區大學、運動中心、學校社團等,紛紛開設拉丁舞課程。「我可以跳拉丁嗎?」門診常常被問到這個問題。拉丁舞是一個泛稱,指源自拉丁美洲的所有交誼舞或者民間舞蹈。台灣風行的國際拉丁舞分為五種,包括倫巴舞、恰恰舞、森巴舞、捷舞、鬥牛舞,屬國際競技舞蹈比賽。過去對拉丁舞有錯誤的刻板印象以為只是扭腰擺臀,但其實它是訓練儀態及核心肌肉的好方法。要了解拉丁舞的優缺點,我們必須從了解拉丁舞的動作開始。拉丁舞蹈當中,需注意的姿勢與動作拉丁舞的舞步雖然不盡相同,但是有一些相同的基本動作和原則。頭部需輕鬆的在頸椎正上方不可駝背。縮小腹像把肚臍往脊椎收集,此時已經啟動深層的腹橫肌,抬頭挺胸之外必須收肋骨避免突出(rib flare),雙側腹斜肌須同時作用。收臀並維持骨盆底部肌肉的張力。感覺脊椎向上長高。整體來說脊椎的位置是在中立位(neutral position),切忌骨盆前傾,而要維持這樣的姿勢,其實你必須啟動整個核心肌群,包括上方的呼吸橫隔肌、前方的腹橫肌與腹斜肌、下方的骨盆底肌和後方的多裂肌,全部都需要被喚醒。拉丁舞略微外八的站姿,不同於芭蕾接近90度的外八,拉丁舞大約只需要22.5度左右。這是髖關節略為外旋,並非來自膝關節或是足部的扭轉。如果沒有正確的使用髖部外旋肌肉,容易造成膝蓋及足部的壓力。行進時的路線要感覺腿部內側輕輕接觸,但不需要交叉,髖內收肌必須持續作用。令人銷魂的拉丁舞骨盆畫8動作拉丁舞的臀部動作如果以單側骨盆一個定點來看。它的位移方向是斜前、旁邊、斜後,然後換成對側同樣的動作。經由啟動腹直肌、腹斜肌、腰方肌、豎脊肌等,一側骨盆斜前上提,橫移再向後旋轉,背闊肌收縮,將重心完成在同側支撐腳上。此時肩到臀有壓縮的感覺但是肩膀不能下降。之後由臀肌協同將骨盆往對側斜前方向鐘擺式擺盪,再重複對側骨盆動作。這就是拉丁舞最知名的骨盆畫8運動(Cucarachas )。這個動作將核心肌群、臀部、腿部肌肉幾乎全部訓練到了。轉換重心也是拉丁舞的重點,感知自己的重心位於足部前後比例細微的改變。這樣雙人舞的雙方才能有較好的連結。前進時先使重心前移直到超過支撐腳前方,快要失衡時用另一隻腳落地承接重心,必須使用腿臀肌肉和核心穩定肌肉。足部要如同獸足行走,著地順序是足尖、足掌到足跟,推進離地時反向的順序。過程中足踝及足部肌肉作為緩降器,須如輪子輾過般流暢。這使足部肌肉有細緻的訓練,特別要注意支撐腳的重心是在內側三趾,並非只用大拇趾作為支撐或推進的點。錯誤使用會造成大拇趾的傷害。手部的動作強調肩部與軀幹的連動,啟動背部才帶動肩肘,強調背闊肌的運用,進一步維持穩定的平衡。常見的拉丁舞運動傷害有那些呢?1.拇趾外翻,這在拉丁舞者很常見,使用楦頭偏小的鞋子或重心過度集中在大拇趾內側容易造成拇指外翻。2.蹠(前腳掌)疼痛,主要是由於長時間使用高跟鞋練舞,疼痛時須避免穿著高跟鞋,並且就醫治療。3.腳破皮及水泡,由於不合適或較硬的新鞋造成。可以使用潤滑劑或是事先磨擦鞋子較緊的部位使其柔軟來避免。4.膝部韌帶受傷或膝關節磨損,過度外八腳姿勢或者沒使用髖外旋肌群,而使用膝部旋轉,會造成膝內側韌帶受傷。錯誤的過度伸直膝關節或用力向後卡緊(lock)關節可能造成膝關節的磨損。少數彈跳動作過度練習,造成髕骨韌帶發炎。5.下背疼痛主要是未充分熱身或骨盆在前傾的角度做舞蹈動作造成。6.肩部拉傷,雙人舞失誤拉扯導致。7.其他還有過度追求特技表現,例如甩頭、下腰、劈腿等造成頸部拉傷、背部拉傷、大腿拉傷等及意外受傷:跌倒。腳踝扭傷等。受傷後除了就醫治療之外,更需要與醫師及教練討論正確的肌肉動作來預防傷害。拉丁舞提昇各項能力,好處多多國外研究發現拉丁舞是有效的有氧運動,持續練習對中老年認知功能及記憶力有正向的影響,搭配音樂的舞蹈對於情緒及社交生活也有助益。針對巴金森氏症患者,拉丁舞練習可改善轉身時軀幹的協調性。振興醫院復健部與台大機械所的研究則發現拉丁舞者相較於同齡從事其他運動的對照組行走時有較佳的步態對稱性,閉眼或張眼單腳站立時身體平衡也優於對照組。拉丁舞蹈除了作為一種特殊的身體運動方式外,在舞蹈中,還可利用不同的外在刺激例如雙人舞的配合、音樂等等提供聽覺、視覺、前庭覺、體覺等多感官刺激。拉丁舞具有有氧運動的優點,可雕塑腰臀的線條,改善儀態。要避免運動傷害應該慎選認證教練,學習正確的姿勢動作。例如﹕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會評審及教練、國際證照有ISTD(皇家舞蹈教師協會)教師資格、IDTA(國際舞蹈家協會)教師資格、WDC教師評審。準備好,就可以開心拉丁了!運動前需要充分熱身,選擇合適的鞋子及地板,由於競技舞蹈為了美感,女舞者會穿著高跟鞋,單純為了健康考量的學員,盡可能選擇低跟練習鞋開始,減少對膝蓋及足部的壓力,也不要過度用力過度卡直膝蓋(lock),使用核心肌肉維持正確框架,不要骨盆前傾(翹屁股) 。有脊椎問題的病人,應與醫師及教練討論動作調整,適度核心的訓練在復健期有助減輕症狀,但是急性期疼痛時仍以就醫治療為主。增進肌肉量,運用核心肌肉的能力,心肺功能、平衡能力,體脂率,身體曲線是現代人運動的目標。只要不過度追求極限動作,正確的姿勢及技巧運用,那麼熱情、浪漫的拉丁舞,不失為多元運動選項的好選擇。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你今天拉丁了嗎?)
-
2022-09-19 醫療.骨科.復健
跌倒是老人第2大死因 5招平衡運動套餐「保命防跌」
台灣預估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而老年人口增加也提高照顧上的問題,南投醫院醫療團隊示警,跌倒是老人事故死亡原因第2位,大眾應正視及重視預防年長者跌倒,長者也要懂得「保命防跌」,為此也教導透過運動訓練減緩退化。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指出,台灣將在3年後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2成,進入超高齡社會,但根據衛福部2021年死因統計,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跌倒位居第2名,僅次於交通事故,因此預防年長者跌倒是相當需要重視的問題。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說,長輩跌倒可分為兩種因素,首要就是自身因素,包含身體機能退化,肌力不足,平衡變差,服用藥物等;另一類為外在因素,包括照明不足、移動空間的障礙、缺乏扶手、地面濕滑等因素。而嚴重跌倒,可能造成長期臥床,甚至骨折、顱內出血、死亡,偏偏國人的概念中,最常忽略的就是自身因素的肌力不足與平衡能力退化,老年人則常因為運動習慣不足,又或是運動的類型太過單一,無法全面的改善肌力與平衡能力。平衡運動套餐5招對此,物理治療師吳琦淵建議,年長者能慢慢培養運動習慣,改善肌耐力與平衡能力,進而減少跌倒風險,教導長輩簡單易學的「平衡運動套餐」;而運動前先「暖身」,依平常步行速度,來回走動5分鐘,若須助行器或拐杖輔助也可使用。「肌力訓練」坐姿下將膝蓋踢直後維持姿勢10秒鐘,再緩慢放下,隨能力提升,可在腳踝處綁沙包,增加難度,每回合20下。「平衡訓練」腳跟對腳尖走一直線,身體一側可扶牆或握扶手,避免跌倒,往前走10步,再往後走10步,來回5趟。「從椅子坐站轉換」椅面高度約到膝蓋高度,若是能力不佳者,可選有扶手的椅子並用手支撐,或使用助行器協助站立,緩慢的從坐到站或站到坐,感受大腿與臀部用力的感覺與重心位移的變化,加強對於身體的本體感覺,每次坐站20下。「扶桌蹲站訓練」則是深蹲運動的簡化版,長輩可雙手扶桌子,膝蓋微蹲30度到90度,然後慢慢站直,運動期間背部要打直,專注在大腿與臀部用力的感覺,半蹲時維持10到15秒,每次做20下。還有「平衡運動」,長輩繞8字型走路,在2個相距1公尺的障礙物間,繞8字型走路,每次運動繞5趟,以平穩的步伐前進,如有頭暈就先休息。吳琦淵說,這套簡單易學的「平衡運動套餐」每日進行1到2回合,運動期間應注意自身是否會有心悸、頭暈或過度呼吸等現象,若有則先暫停,與醫療人員討論此運動項目調整。反之,如無任何不適可以增加運動的頻率與強度。南投醫院則表示,持之以恆的運動不僅能達到強身健體作用,也可以減少跌倒風險與改善慢性疾病,而家中有老人的照顧者,也應多鼓勵長者運動,甚至陪伴長輩一起運動,過度保護反而可能造成身體功能退化。
-
2022-09-10 養生.營養食譜
巴斯克蛋糕必備原料!Cream cheese也適合搭鮭魚、酪梨,加這些菜一起吃更營養
Cream cheese的口感綿密、氣味香濃,經常作為土司、貝果的抹醬,也是近年來很流行的「巴斯克蛋糕」的主原料之一。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高彩華指出,除了應用於甜點,Cream cheese也很適合搭配鮭魚、牛排、酪梨、雞蛋等,再加上生菜、番茄片、黃瓜片、洋蔥等一起食用,不僅美味升級,也是更營養的搭配。 Cream cheese含維生素A、B 助視覺皮膚、代謝健康 在營養價值上,Cream cheese的脂肪含量較高,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則較低,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群,與部分礦物質(鈣、鐵、鎂)營養素。其中,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在暗處的視覺及增進皮膚與黏膜的健康,維生素B群則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 加工乳製品酌量攝取 飲食健康無負擔 食藥署也提醒,大多數Cream cheese以鮮奶油與牛奶作為主要成分,而動物性食品所含的膽固醇也會較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日飽和脂肪攝取,應低於總熱量的10%,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建議飽和脂肪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男性為23公克、女性為18公克。 此外,考慮一天之中還會從其他食物攝取到不同營養,建議加工乳製品應酌量攝取,才能讓整體飲食生活更加健康無負擔。 【延伸閱讀】腹主動脈瘤破裂致死率50%以上 四種人不可輕忽腳踝、手指腫痛竟是乾癬性關節炎 靠生物製劑降發炎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49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
2022-08-18 醫療.中醫
養腎、腎虧指的是什麼?醫:中西醫談「腎」其實略有不同
說到「腎虧」、「腎虛」、「腎不好」,不免讓人納悶是腎臟功能不好?還是性功能不好?不少民眾也多會指向男性性功能,其實未必。中西醫所談的腎有所不同,藝文風澤中醫診所院長胡心瀕中西醫醫師指出關鍵,並建議日常把握6原則,不論是對養腎或養腎臟都很有幫助。 養腎、腎虧指的是什麼?中西醫談「腎」略有不同。胡心瀕醫師表示,中醫與民眾溝通時所提到的腎,一般而言並非完全是指腎臟,通常指的是與水液新陳代謝有關的「泌尿系統」,或是泛指男性的造精功能或女性卵巢功能等「生殖系統」,以及元氣、精氣、能量的源頭,隨著個人保養、年齡老化而增減的「腎氣」。 而西醫說的腎就是腎臟,為泌尿系統中的一環,與前述中醫所提的「泌尿系統」息息相關但不盡相同,西醫講述的腎臟也有其他功能,如內分泌、協造紅血球、控制血壓、調節電解質等。雖與性功能沒有直接關係,不過洗腎、慢性腎臟病等腎臟疾病者,一般而言身體狀況也多處於不佳狀態,整體來看性功能確實也多為狀態不佳。 胡心瀕醫師表示,從中醫得知有腎不佳的情況時,通常會再多作說明、講得更白話一些,若民眾不清楚或中醫師沒解釋到,可與中醫師確認詳細情況,未必就是性功能不好或腎臟不好,先不用自己嚇自己,也可能是指「元氣不足」。而若是西醫告知腎不佳,則得留意各心血管、慢性病、腎臟病等各種可能影響腎臟功能問題。若是民眾日常在看文章、報導等情況時,則可留意分享資訊者為西醫或是中醫,當中所說的養腎指的是何種方向。 中醫飲食及穴位養腎,醫:「黑入腎」也要飲食均衡!胡心瀕醫師表示,中醫養腎常會說到「黑入腎」,意指部分黑色的食物有助養腎,例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海帶等,這些都對養腎頗有幫助。不過也並非所有的黑色食物都一定養腎,像是黑色烤焦的食物民眾就一定知道不是,而養腎也不能只有吃黑色食物,「黑入腎」可視作為了讓民眾方便記憶的參考,飲食養腎重要的觀念在於營養均衡,這不論是對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精氣、元氣都是一樣的重要。 在穴位方面,胡心瀕醫師建議日常可多按按「湧泉穴」、「三陰交穴」、「氣海穴」、「關元穴」,這幾個穴位好記又好按,且也都不只一種功能。湧泉穴位於腳掌心凹陷處,也具有助消除疲勞、緩解痠痛等好處。而三陰交穴則在從內側腳踝算起,約4指寬的位置,在脛骨後緣的凹陷處,此處也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助抗衰老,也稱養老穴。氣海穴在肚臍下方約2指寬的位置,另有助改善便秘、腹脹、腹瀉等。關元穴則肚臍下約4指寬的位置,另也有促進腸道蠕動、保健子宮、泌尿系統等作用。 養腎、養腎臟牢記4觀念,醫:飲食均衡別亂吃很重要! 胡心瀕醫師表示,民眾日常若要確實養好西醫所說的腎臟、以及中醫所說的腎,飲食均衡非常重要,切勿因為了解某食物對腎好就只吃那種食物,其他營養缺乏終究還是可能使腎不佳。藥物、草藥、保健食品等,應遵循西醫師或中醫師的指示服用,避免使用偏方、來路不明的藥物或草藥,即便該配方真的是有幫助的,劑量也可能有所不同,對鄰居可能有所幫助,但對自己而言卻有可能超量造成負擔。另外作息也要規律,不熬夜、該睡覺時睡覺、減少壓力。而有腎臟病、三高、糖尿病等病史或家族史,也要更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應定期做健康檢查、監控血壓、血糖有所防範。了解中醫及西醫所談的腎,並確切掌握有關腎的資訊及保養方式,對於養腎、保養腎臟更有幫助!《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腰痛?是腎臟出問題?一張圖看懂! .從中醫五行看食物顏色養生!中醫院長:吃對更有利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18 養生.抗老養生
喉嚨發癢、咳嗽…可能不是確診,是「秋燥」!秋養肺飲食「少辛多酸」,每天按摩3穴道
二十四節氣已過了立秋;所謂立秋就是指秋天到了,然而台灣屬亞熱帶氣候,雖進入秋天,但氣候依然處於炎熱狀態,需再經過1-2個月才能明顯感受季節轉變。這段時間不能忽視秋老虎發威悶熱難耐的情況,也要注意溫差變化,在季節轉換氣候不穩定之時,往往呼吸道疾病容易發作或惡化,故入秋更要注意身體保養。地球萬物遵守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的自然法則,秋季養生的重點便是養陰斂氣。中醫認為,秋燥最容易傷害到嬌弱的肺系統,包括口、鼻、肺臟及皮膚毛細孔等,產生皮膚乾、喉嚨發癢、咳嗽、口乾舌燥等「秋燥」現象。尤其炎夏活動力強、損耗多,身體流失水分及滋潤度,秋季更需要特別的飲食調養,來回復身體狀況,並儲存對抗寒冬的能量。秋季飲食指南「少辛多酸」,助收斂氣秋季的健康飲食原則,要注意「少辛多酸」,辛辣食物會發散耗氣,酸的食物可以收斂氣,所以要少食辛辣並多吃潤肺食物,首選是百合,其次可多吃白木耳、山藥、蜂蜜、秋葵、蓮藕、蓮子、甘蔗、蘿蔔、梨子等可以滋潤身體食物;體質較燥熱的朋友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薑、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惡化肺燥症狀,若是屬於較虛寒體質的朋友,可在深秋時適量食用生薑、紅棗、桂圓等溫潤食物,增加氣血循環,對抗溫差。新冠患者癒後留意燥熱,可由秋季養生要點進行調養另外筆者在臨床上也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癒後多有燥熱現象:一方面因為發炎之後,鼻咽腔及氣管黏膜都流失水分、黏膜偏乾燥,因而咳嗽、痰黏、口乾渴等症狀會持續較久;另一方面因為炎熱難耐、貪食冷飲,病程一周後便肆意飲冷損耗正氣(免疫力)而使得症狀反覆,甚至出現其他便祕、蕁麻疹、不明紅疹等化熱症狀而難以痊癒。建議可以藉由秋季養生這些滋潤的飲食,以及充足的水分來保養身體減少長新冠症狀。中醫推薦3穴道助秋季養生推薦幾個秋季穴道養生每天按摩10分鐘,也可一日數次。• 合谷穴(打開虎口,大拇指與食指之間)︰可增強免疫力、減少感冒、咳嗽。• 三陰交穴(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三吋,即約四指寬的位置):可多生津液,減少口乾便祕等。• 內關穴(手腕橫紋正中,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兩吋,約三手指寬處):可穩定情緒。
-
2022-07-18 醫療.泌尿腎臟
皮膚搔癢,竟是腎臟出問題!腎臟病反應在皮膚的11種徵兆
腎臟疾病為國內常見的慢性病,不當用藥習慣可是會造成腎臟受損。臨床上建議出現泡泡尿、水腫、三高、貧血、容易疲倦等五症狀就建議做相關檢查,以免延誤!當患有腎臟疾病,早期不會在皮膚上造成影響,但隨著疾病進展,漸漸會觀察到一些皮膚的症狀,影響皮膚的11種方式:1、 皮膚變得極度乾燥:乾燥的皮膚,會變得粗糙、感覺很緊繃、容易裂開、出現像魚一樣鱗片。患有末期腎病的人皮膚有極度乾燥情形很常見,需透析或腎移植進行後續治療。2、皮膚發癢:皮膚搔癢是腎臟病常見症狀。搔癢的頻率甚至會影響到生活日常。有些人只在一個區域發癢,也可能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3、抓傷或抓痕:當經常抓癢時,會影響皮膚表皮。出現像是生的、流血的皮膚或瘡、皮膚變得厚(慢性單純苔蘚)、堅硬腫塊出現劇癢(結節性癢疹)。如果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緩解搔癢,需要去看皮膚科。患有末期腎病的人可從UVB光療得到緩解。4、膚色改變:當腎臟不正常運作時,毒素會在體內積聚。一定程度的毒素堆積會導致皮膚顏色變化。可能出現:蒼白沒有血色、成冷色系(灰色)、足部皮膚變黑、黃色、厚實的皮膚,有凹凸和深紋、像白頭粉刺的囊腫。5、指甲變化:腎臟疾病會影響指甲、腳趾甲或兩者的外觀。有晚期腎病的人可能會出現:一個或多個指甲上部為白色,下方為正常至紅棕色、沒有血色的指甲、指甲出現橫紋(Muehrcke 指甲)。6、腫脹:正常腎臟會清除體內多餘的液體和鹽分。當患腎臟疾病時,就會影響其作用,如此體液和鹽分就會積聚體內。容易腫脹部位包括:腿、腳踝、手、臉。7、皮疹:當腎臟無法清除體內廢物時,就會出現皮疹,尤其是患有末期腎病。8、水泡:患有末期腎病的人會出現水泡,水泡會在這些部位形成:手、臉、腳。9、肚子裡有腫塊:可能是腎癌的徵狀。早期階段,腎癌少有臨床症狀。隨著癌症進展,會導致這些部位出現腫塊:腹部、下背部。10、皮膚緊繃,不能捏: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副作用,當進行核磁共振或其他需要顯影劑的測試會發生這種副作用。钆是一種顯影劑,會影響腎臟,可能出現症狀包括:皮膚腫脹和緊繃、膝蓋關節活動受限制。11、皮膚下鈣沉積:腎臟體內工作,包括平衡血液中的礦物質,例如鈉和磷酸鹽。當腎臟不能保持平衡時,有些人的皮膚會出現鈣沉積。鈣沉積物通常在關節周圍形成但是不痛。但是,發生在指尖內時,則會引發巨大痛感。【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排名第一過敏原:塵蟎!醫師提點塵蟎6注意事項麥粒腫(針眼)與霰粒腫傻傻分不清?麥粒腫、霰粒腫病因、區別、臨床症狀、治療方式 肌肉酸痛、受傷疼痛傻傻分不清?如何緩解肌肉酸痛、怎麼鍛鍊身體?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7-17 養生.運動健身
哪些人容易發生高山症?高山醫學專家傳授登山注意事項
兩年疫情帶動國內小旅行,不少人想嘗試登山,卻擔心受傷、怕走不動。其實只要提早做好準備和計畫、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徜徉山林美景並不難。更棒的是,為了預備登山所需的體能和正確心態,你會更願意花心力照顧、鍛鍊自己的身心,啟動登山之旅的同時,也開啟了追求健康的正向循環。如何做體能訓練?「維持理想的體重和體能,是登山最基本的條件。」登山資歷25年的高山醫學專家、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理事長王士豪醫師說,根據他發表於國際期刊的研究,同樣爬雪山,身體質量指數(BMI)達肥胖或體能不好的13歲青少年,發生高山症機率是80%;體重和體能介於中間者,發生率降低到30%;正常體重和體能最好的人,高山症發生率只有約20%。●平時就需進行全身肌力和心肺耐力訓練。登山愛好者、知名健身教練Hana漢娜一直維持規律、有系統的訓練,同團山友都讚嘆她的腿力。Hana表示,老一輩山友都說「下山你不練,上山山練你」,上山所需的肌力和體能,在山下就要有。由於她平常訓練就包括全身肌力和心肺耐力,不會為爬山額外安排訓練計畫,頂多做負重爬坡的模擬練習,手拿兩顆啞鈴靠在雙肩上,跑步機設定適當的坡度和速度,走個半小時左右。●爬樓梯、負重訓練,登山前一周就要停止,充分休息以儲備腿力。如果沒有健身房或跑步機,一般樓梯就可以訓練。王士豪說,如果平常沒訓練,登山前三個月要特別加強腿力和心肺耐力,可以每天上、下午各爬15層樓,上樓爬樓梯,下樓就坐電梯。第一個月不負重,第二個月背輕裝,第三個月就要背真正登山時需背負的重量。但是,登山行程開始前一周,就要停止負重訓練,讓雙腿充分休息,儲備登山時的完美腿力。●走走郊山,適應道路、地形,練習調整呼吸。王士豪建議,除了負重練習,也要找時間去郊山走走,目的是適應及熟悉崎嶇不平道路,可以避免外傷或扭傷。另外,也要練習調整呼吸,可持續行走且同時聊天的速度,就是最好的行進速度。如同負重訓練一般,郊山訓練也應提早進行,且登山前一個禮拜要充分休息,以免登山時腿還在痠,容易受傷。如何預防高山症?●帶著登山計畫,到門診評估、拿預防用藥。上山前一天要睡好。「上山前一天一定要睡好!」Hana提醒,如果前一天沒睡好,對行程會有很大的影響,上了山也比較容易發生高山症或其他不舒服的反應。遇到這種時候,平常再努力鍛鍊都幫不上忙,不可逞強,只能折返。王士豪說,有任何感冒或不舒服症狀,都不應該去爬山,出發了才不舒服,也要趕快下山。王士豪表示,「運動表現變差」是高山症肺水腫最早期症狀,再發機率高達六成。高山症可用藥預防,建議登山前帶著行程計畫,去登山門診或家醫科找醫師討論、開藥,帶在身上。登山裝備哪些是必要之物?雖然高山症是最常見的登山疾病,但根據消防署統計,高山症僅佔山難救援的4%,最大宗還是迷路(38%)、創傷(20%)、疾病(11%)、墜谷(11%)。王士豪表示,登山前,必須對自己的能力、登山路線都徹底了解,除了預備好身體條件,正確的衣著、登山鞋、登山杖、雨衣都不可少。1. 登山杖:「登山杖就像山上的第二雙腳。」Hana說,下坡時,登山杖可幫忙分擔膝蓋壓力,有時山路陡峭溼滑,先把登山杖撐好,腳再下去,會比較安全。但仍要注意,下坡時膝蓋要保持微彎出力,不可以用「膝蓋頂到底鎖死」這種方式走下坡,下坡本身不傷膝蓋,是這種姿勢才傷膝蓋。2. 登山鞋:王士豪建議,一定要穿耐磨防滑、包覆腳踝的登山鞋,萬一在山上扭傷,受傷程度會比較小;但不要穿新鞋上高山,最好先穿去郊山走過兩遍。3. 登山服裝:衣著最內層要穿排汗衣,中層保暖衣,外層風雨衣,褲子絕對要是排汗快乾材質,不能穿牛仔褲,牛仔褲易濕不易乾,恐導致身體失溫。4. 雨衣:無論出發時天氣多好,山上天氣說變就變,一定要帶一套兩截式的雨衣或是風雨衣。行前叮嚀登山最忌 越級打怪或獨攀「登山要循序漸進,不可以越級打怪;要有同伴,不要獨攀。」Hana提醒,百岳各有難易度等級,新手一定要從初級累積經驗,才能增加難度和天數,千萬不要看別人照片很美,就貿然跟風,這樣的登山經驗通常不太好。山下也要有人知道你去哪裡、什麼時候應該要抵達哪裡,如此若發生意外,才能快速救援。
-
2022-07-17 養生.運動健身
溫和又能改善心肺 超慢跑的能量消耗比行走多2.5倍
跑步的好處?●讓人愉悅、改善睡眠、增肺活量、降低血壓和膽固醇。醫師形容「跑步是合法的吸毒」,可促進腦內啡分泌,就像「天然的鴉片」一樣使人產生欣快感,有效紓壓,且能改善睡眠品質,肺活量、心輸出量也會增加,更有助調節身體質量指數(BMI),降低血壓和膽固醇。若在戶外跑步,曬太陽可使維他命D轉換成活性維他命,骨骼密度更高、韌帶更強壯;長距離跑步可讓海馬迴的細胞增長,增加記憶力、降低憂鬱,也能改善大腦處理資訊的穩定度,延緩認知功能退化。跑步適合什麼年齡層?●全齡運動,依年齡層量力而為,保持中強度運動即可。跑步是全齡運動,各年齡層都有其適合的跑法與強度,應依個人體力負荷範圍從事運動,安全且能長久維持。同樣的跑步速度,對不同心肺功能的人而言,強度完全不同,無論年齡層都要量力而為,保持中強度運動即可。年輕人可以做到心跳率每分鐘達130下;中老年人則可以「十級運動自覺量表」作為參考,建議四到六級之間,勿逞強。「二次不嫌少,三次恰恰好。」建議每周保持二至三次、每次至少持續20至30分鐘左右的中強度運動,才能維持或增加肌力、肌耐力及肌肉量。跑步的正確姿勢?●跑步中膝蓋保持微彎,關節不可鎖死;前腳掌先著地,腳跟再落地。各種型態的走或跑,只要姿勢不對,就會造成運動傷害。無論快走、慢跑或超慢跑,起跑首要就是鞋帶要綁緊,鞋子活動空間要有一根手指寬度,鞋帶一旦鬆了或鞋子太大,都可能導致鞋子在運動過程中掉落,進而造成傷害。跑步要全身放鬆,不要過度緊繃,抬頭挺胸,呈現最自在、最舒適的活動幅度,直視前方、抬起下巴,肩膀保持自然下垂,手臂前後擺動時不超過身體,手肘保持在約90度角的彎曲狀態,效率加倍,「不握拳」以免增加上半身張力。1.前腳掌先著地,後腳跟再落地。2.跑步中膝蓋保持微彎,關節不可鎖死(呈ㄍ字形可避震)。3.輕量落地,聽不到自己的腳步聲,就跟練輕功一樣,越輕越好。4.小步伐、高步頻(180步╱分鐘)。跑步前後如何暖身與伸展?●跑步後不可立刻停下來,先低速跑或快走後,再進行伸展。起跑前應進行五至十分鐘暖身,包括下肢髖、膝和踝的關節運動,及大腿股四頭肌、內收肌、大腿後肌、小腿後肌和跟腱等下肢肌肉群與足底筋膜伸展等。慢慢熱身,直到呼吸加速、身體微微發汗,正是最適合開始運動的程度。寒冷天氣則要延長暖身時間,才能有效避免大、小腿後肌拉傷、腳踝扭傷等運動傷害。跑步後不可立刻停下來,跑者需進行五至十分鐘低速跑、快走,接著再做靜態伸展收操,放鬆因運動而緊繃的肌肉,除可減少延遲性肌肉痠痛,更能預防運動後發生心臟問題。關節不適者或有膝關節退化、腳踝扭傷等舊傷,更應針對舊傷部位進行約15分鐘冰敷,降低關節發炎反應。跑步需什麼配備?●排汗衣褲,輕量、輕底、可支撐足弓的跑鞋。跑步配備也會影響運動表現,謝文逸說,一般棉質衣服會吸汗但無法排汗,應選擇排汗衫,著彈力運動褲、襪。白天可選擇抗UV材質衣著;夜跑要穿具反光飾條的裝備。依不同跑步場地,穿著不同鞋底硬度的跑鞋,不過主要仍以輕量、輕底,可支撐足弓的跑鞋為主,勿穿板鞋、籃球鞋或網球鞋;另,扁平足要選「加強穩定」,高足弓則要穿「注重緩衝」的鞋款。場地選擇更重要,如在籃球場,場地不大、範圍受限,會使腳部受力不均,應在直線且開放式的場地跑步。超慢跑怎麼跑步幅小、距離長 超慢跑不易疲累近年流行的「超慢跑」,在國外也稱作「長距離慢跑(Long Slow Distance)」,有個「微笑速度」的定義,也就是「邊跑還能邊微笑」,不僅不會臉紅氣喘,甚至還能邊跑邊聊天,特點是距離要長、速度要慢,跟馬拉松配速跑不同,速度介在健走與慢跑之間。超慢跑綜合「快要跑起來」、「踮腳尖」、「小踱步」等跑法,且步幅比慢跑小,較不易感到疲累,反而能跑比較久,照樣能達到燃燒脂肪、改善心肺功能等效果。實驗也發現,在同樣速度下,超慢跑的能量消耗比行走多2.5倍,心跳為每分鐘110到120BPM,比健走80至100BPM快一點,很適合銀髮族。諮詢/中國醫藥大學復健科主任謝文逸、專業健身教練江炫胤
-
2022-07-17 養生.運動健身
每周4到6次、每次30分鐘 健走降血壓還能預防骨鬆
不管你被關了14天還是7天,或因害怕確診而自我禁足了幾個月,疫情讓人類活動量大減是不爭的事實。有的長者怕出門染疫,放棄了多年的運動習慣;而年輕的一輩,也因為居家上班或隔離,活動力大大下降。健走、跑步、爬郊山,都是門檻不高、隨時可執行的活動,天氣不差、一雙好鞋就能出發,但在運動的過程中,避免傷害很重要,做好準備,一起把腿力練回來吧!健走的好處?●接觸大自然減輕壓力、鍛鍊心肺、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健走兼具有氧運動的心肺訓練、熱量消耗的效率,不像長跑需要一定體力基礎,一樣能有效訓練肌肉,且更安全、對膝蓋負擔相對小,即使是完全沒有運動經驗的人也能很快上手。健走能夠燃燒比走路多2倍的熱量,並且能增加骨骼密度,且通常在戶外進行,運動的同時也能夠欣賞大自然的景致,有助於減輕壓力、減緩焦慮情緒,讓身、心、靈都放鬆,維持大腦中的皮質醇處於正常狀態,進而提升專注力以及認知能力,預防失智症提早來到。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指引,健走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及肥胖的風險。因爲健走主要運動到人體大肌肉群,協助血液透過幫浦作用回流到心臟,增加血液循環、肌肉耐力及動態平衡,這都是鍛鍊心肺功能不可或缺的條件。健走運動量夠嗎?跟散步有何不同?●屬中強度有氧運動,每周150分鐘就能維持肌力並減脂。健走可以說刻意執行的有氧運動、有目標性;散步是輕鬆、沒有預設目標的身體活動。一般人隨意步行一小時約走一公里,而健走速率介於散步與慢跑之間,每小時應維持在四到六公里,大約每分鐘要走90到120步。一般人健走要達到運動效果,應該維持速率使心跳達到每分鐘120下,並持續30分鐘。別小看這個數字,如此強度的健走被歸類在中強度運動,消耗的熱量遠比散步多,多數人也會氣喘吁吁、滿身大汗,一般人如果能每周健走150分鐘,就能夠達到維持肌力並且減脂的效果。健走運動適合誰?●適合所有族群,中壯年三高患者好處尤其多。若能掌握健走的要點,搭配自身的耐受程度,健走幾乎適合每個人。中壯年多半會有三高問題,健走能有效減少血壓上升,降低心臟病風險,同時能降低體內膽固醇濃度,燃燒體內多餘的脂肪,同時可預防骨質疏鬆,每周健走四到六次、每次30分鐘,長期下來即可達到成效。除了一般的健走外,也能夠透過「間歇式健走」,步伐比平常略大,透過快走以及慢走各三分鐘,持續交替五次,每周持續四次,達到不同的運動效果。健走需要先暖身嗎?●可先散步、原地交替踏步,做伸展髖膝關節的運動。跟其他運動一樣,健走前好好伸展髖關節跟膝關節,才能讓身體快速進入狀況、避免運動傷害,事後的舒緩拉筋也不可少。健走前,可透過簡單的伸展運動,提升膝關節活動以及四肢肌肉的延展性;健走後,可藉由簡易拉筋、局部按摩、踩弓箭步等放鬆肌肉。根據ACSM,運動必須遵守三大程序,暖身、有氧/訓練,以及緩和動作。健走前可先散步、原地交替踏步、做瑜伽或皮拉提斯等約5至10分鐘;緩和動作可以加一些彈力帶等阻力活動,或與暖身相同。健走的正確姿勢?●挺胸收小腹,手臂彎成90度,手握空拳自然擺動,腳跟先著地。雙眼要直視前方,肩膀放鬆,挺胸收小腹,手臂彎成90度,手握空拳自然擺動來帶動步伐。每次擺動讓拳頭來到胸口,臀部必須收緊,腳跟先著地,接著是腳掌和腳趾,讓腳踝和膝蓋平均受力,減少對關節的傷害。步伐不過度伸展到關節不適即可,這樣的姿勢就能提供足夠的運動量,達到健走的標準。健走須什麼配備?●合腳避震的跑鞋,膝關節炎或肥胖者可使用健走杖降低傷害。開始健走前,必須選一雙合適的慢跑鞋,包覆性佳、支撐力好、鞋墊軟硬度適中,讓足部施力時有足夠的緩衝力,能承受健走時所產生的衝擊。襪子建議選擇棉質、舒適的襪子,防止足部皮膚與鞋子摩擦而受傷。「北歐式健走」借助健走杖的輔助,運用上肢力量幫助下肢走路,訓練核心肌群,減輕腰部以及雙腳負擔。肥胖、膝關節炎患者,可以使用兩支健走杖分散雙側膝關節的地面反作用力,進而降低膝關節內的傷害,也更能持續健走。染疫康復者 該怎麼健走?感染新冠肺炎康復的患者,是否適合健走復健?醫師建議最好七天後開始恢復體能鍛鍊或運動,並採取漸進式回歸常態訓練,從第一周到第四周,以平時訓練強度的50%、70%、80%、90%增加,到第五周時恢復常規訓練。若在運動過程出現咳嗽、呼吸困難、心悸等情況,必須暫停訓練,並尋求醫療協助。建議將暖身及緩和運動拉長10至15分鐘,一開始可以先以健走20分鐘維持兩周,爾後沒有覺得很喘、胸悶、胸痛、血氧降低等情況,漸進式每周增加5到10分鐘,讓心肺慢慢適應。諮詢/亞洲大學復健部長周立偉、梧棲童綜合醫院復健部心肺組物理治療師耿紀峯、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洪煒竣
-
2022-07-08 醫療.婦產科
私密處搔癢有異味!藥師教多吃含維他命C的這些食物,直接吃比打成果汁效果好
炙熱的夏天來臨了,再加上台灣溼氣重,許多女生因為私密處搔癢而困擾,通常還會伴隨著有異味、分泌物多而黏稠…等症狀,另有一部分女性更因為免疫力低下而經常反覆發作。藥師教你幾招照顧私密處好朋友,往後才好長相廝守:飲食1.多選擇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例如:奇異果、鳳梨、洛神花、柑橘類、芭樂、蔓越莓、藍莓、桑葚,建議直接吃,效果比打成果汁加糖更好。2.少吃油炸、煎、烤、重鹹食物,也要留意勿攝取過多糖份。3.多補充水分。保健食品1.選擇適合的益生菌補充品,例如:羅伊氏乳桿菌、鼠李糖桿菌,建議連續服用四星期以上,對於私密處困擾反覆發作會有改善2.平時可以補充幫助提高抵抗力的,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D、靈芝…等衛生習慣1.內褲材質挑選棉質,流汗過後建議沖澡或更換內褲,以保持乾爽2.盡可能勿長時間穿著緊身褲,保持下身通風3.改掉長期使用護墊的習慣4.減少熬夜5.切勿經常性使用陰道灌洗劑6.平時多補充水分,勿憋尿穴位按摩以下三個穴位每處按壓10-15下,每天可按摩二至三次1.三陰交穴:位於腳踝內側突起,往上四指幅處2.太衝穴:位於腳趾大拇指、食指中間並且向外延伸兩手指寬處3.陰陵泉穴:在小腿內側靠近膝蓋處,有一股頭突出處,其下緣凹陷處即是中藥坐浴將中藥龍膽草、苦參根、蛇床子、黃柏各5錢加入600毫升的水中煮沸15分鐘後,稍微冷卻至約40度,坐浴15分鐘
-
2022-07-05 醫療.骨科.復健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做「抬腳操」可強化大腿肌力,即膝蓋伸直、慢慢抬腳十公分目前已知透過運動療法鍛鍊股四頭肌,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效果很好,而且幾乎等於或超過服用止痛藥的效果。儘管如此,卻不需要進行激烈困難的訓練,只要每天持續做我設計的「抬腳操」,即可輕鬆鍛鍊股四頭肌,還可能改善膝蓋痛,請務必一試。我在四十多年前就設計出緩解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一分鐘護膝操」,而「抬腳操」便是其中的代表性運動。護膝操是以骨科所做的直膝抬腳測試(仰躺狀態下,將腿抬高的診斷法)為基礎,特別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另行設計的運動療法。抬腳操有「坐姿抬腳」及「仰躺抬腳」兩種進行方式。兩種都是非常簡單的體操,先將單腳的膝蓋伸直,然後將腳跟慢慢抬高,離地大腿肌力弱的人必讀!約十公分左右,靜止五秒鐘以後,再把腳慢慢放回地上,休息一到兩秒。由於兩種的預期效果幾乎相同,因此請先試過一遍,判斷椅子式跟仰躺式哪個比較適合自己,再選擇比較容易的方式進行。做抬腳操可強化股四頭肌(大腿前側的肌肉)、髂腰肌(連接腰椎與股骨的肌肉群)、腹肌等肌肉。其中,鍛鍊具有支撐膝蓋功能的股四頭肌,對於治療膝蓋痛來說,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及重要性。股四頭肌是很容易隨著老化或運動不足,逐漸衰退的肌肉。股四頭肌一旦衰退,支撐膝關節的力量就會減弱,進而造成軟骨磨損,膝蓋愈來愈疼痛。如何有效強化股四頭肌等肌肉,重點就在於盡可能緩慢地進行上下抬腳的動作。一般可能認為快速運動比較有效,但其實緩慢地運動,反而較能強化股四頭肌。抬腳操椅子式1、坐在椅子的前緣,身體稍微前傾,左腳向前伸直。左膝蓋盡量伸直,腳跟放在地上。2、保持左膝蓋伸直(腳踝維持直角),慢慢將左腳抬高到離地約10 公分的位置,靜止約5 秒鐘,再慢慢將左腳放回動作1的位置,休息1 ∼2 秒鐘。3、重複10 次1、2的步驟。右腳也重複同樣的動作(從左腳或右腳開始皆可)。進階動作:可輕鬆完成十次抬腳操的動作後,即可增加負重帶。重量先從500公克左右開始,習慣以後再挑戰1 公斤(但嚴禁勉強進行)。※ 本文摘自《膝蓋解痛全圖解:日本膝關節名醫教你10種護膝運動,在家就可消除膝蓋痛!》。《膝蓋解痛全圖解:日本膝關節名醫教你10種護膝運動,在家就可消除膝蓋痛!》作者:黑澤尚, 池內昌彥, 渡邊淳也, 巽一郎譯者:劉格安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2/06/09
-
2022-06-28 醫療.骨科.復健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文:江研壹(復健專科醫師)本文摘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副總統賴清德因為下背痛的困擾,昨日(6/26)緊急至醫院動手術,經檢查發現為左側腰椎第五節、薦椎第一節之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根壓迫所造成的。根據統計,每個人一生中,有8成會經歷過下背痛。除了治療疾病本身,醫生多會告知患者也要加強核心訓練。但,到底什麼是核心訓練,一般人其實也是一知半解。所謂的核心,其實是相對概念。一個組的組長是核心,但放大到一個班級,班長就是核心了。就像我們的手,肩膀是核心;但放大到整個身體,軀幹才是核心,基本上就是胸部到腹部的這一段軀幹,其中又分成「內核心」以及「外核心」。那麼究竟要如何正確地練出核心呢?就讓我們來看看復健專科醫師江研壹的解析吧。內核心、外核心到底是什麼?一般「外核心」指的是腹肌、背肌這些淺層肌肉,它們的運作會造成軀幹的動作,像是六塊肌(腹直肌)、馬甲線、人魚線,都是這些肌群露出來的線條。而「內核心」指的是橫膈膜(主管呼吸)、腹部最深層的腹橫肌(穩定腰椎)、脊椎旁的多裂肌(幫助背部及脊椎穩定)、骨盆底肌(支撐內臟器官)。內核心肌群除了能穩定軀幹,還能幫助力量傳遞、增加平衡感,讓運動表現更有效率。相信大家都有開啟密封罐的經驗,如果遇到難開的上蓋,自然而然就會閉氣,這就是透過閉氣去掌握住我們的橫膈膜,誘發我們使用核心,以便更有效率地使用肌肉群,幫助打開上蓋。臨床上,我們常發現許多下背痛的病人,他們的下背肌肉都很緊。常見的狀況就是,他們的內核心不出力,外核心只好出來幫忙卻後繼無力,最終導致緊繃的結果。核心的訓練方式,你做對了嗎?了解核心的重要性之後,「如何進行訓練」想必是許多人共同的疑問。我們可藉由呼吸來訓練橫膈膜;藉由凱格爾運動來訓練骨盆底肌;藉由一些中軸的訓練來鍛練腹橫肌跟多裂肌。傳統上,很多人喜歡用仰臥起坐來做訓練,但不少訓練者在沒有身體基礎能力之下就去做仰臥起坐,無法好好控制胸腰椎肌群,也往往有許多代償動作發生,容易對訓練者產生傷害。除了很多人都會用來訓練核心的棒式(plank),我們這裡提供另一種訓練方式:死蟲式(deadbug)。「起始動作是先平躺,雙手朝向天空,吸一口氣,先膝蓋彎腳尖踩在地板上面,再吸一口氣,髖屈曲,把腳離開地面,骨盆些微後傾,正常呼吸,不要憋氣(圖1)。接著將對角的手跟腳伸直,不要碰到地上(圖2)。之後再換對側手、腳反覆訓練。」如果做正常版的死蟲式覺得太難,這裡提供兩種簡易版(退階版)死蟲式,一種就是專心動腳即可(圖1~3)。假如仍覺得太難,可採用單腳跟著地的方式,當腳越接近我們的身體,難度就越低(圖1~4)。如果正常版的死蟲式已經做得很好,也可以嘗試進階版,在我們的腳踝綁上彈力帶,增加阻力。當我們做動作的時候,另一邊的髖屈肌需要去撐住我們的腳(圖5~6)。另一種進階版,可透過彈力帶當作阻力去影響動作者的手,使他的肩胛骨跟背部肌群都要出力來穩定肩膀(圖7~8)。真的有練到核心嗎?超音波照下去就知道根據筆者在「Dr.GYM運動醫療訓練中心」的經驗,很多剛進入訓練者即使做出動作,也不代表真的有使用到核心,還是需要有經驗的指導員帶領。既然內核心肌群看不到、又很難摸到,那我們就直接用超音波把它照下去,看看什麼叫做核心收縮。首先請被測試者平躺放鬆,我們把超音波探頭放在肚臍右方的位置(圖9)。可以發現,在超音波畫面的最外層肌肉是腹外斜肌,往內一層是腹內斜肌,最裡面是腹橫肌,而在腹橫肌裡面就是腸子(圖10)。接著請被測試者收緊核心,並請他正常呼吸、把腿抬起來(圖11)。這時候很多人的核心就會鬆掉,如果是有收好的核心,我們就可以從超音波清楚看到,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都有變厚,尤其腹橫肌還變厚2倍多(圖12)。很多人都以為只要看看電視或是Youtube影片就可以自行訓練了,殊不知自己的動作跟影片示範天差地遠。即使動作外觀上一樣,也不表示身體啟動的肌群是我們要訓練的目標肌群。要相對安全的學習與有效的訓練,還是要有專業指導者帶領才好。延伸閱讀: 。長期下背痛好不了,躺著開刀的手術讓他隔天就能下床 。9成人有過下背痛困擾! 「7大危險因子」你中幾項?
-
2022-06-27 醫療.骨科.復健
腳踝扭傷腫得像「麵龜」 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關節炎
嘉義縣陳小姐外出購物不慎踩空扭傷腳踝,當時醫師判斷小腿腓骨骨折無需開刀,但她回家後腳腫得像「麵龜」,痛到行走困難。大林慈濟醫院骨創傷科主任林文彥進一步檢查發現被遺漏的腳踝韌帶斷裂更為嚴重,如未即時處理,嚴重時會導致關節炎,並影響往後的行走。40歲的陳小姐說,跌倒時聽到兩聲清脆骨頭斷裂的聲音,接著皮膚出現瘀青,腳也腫得像「麵龜」一樣,姊姊急忙協助她到附近醫院就醫,X光檢查出是小腿的腓骨骨折,通常無需要開刀。但回家幾天後,持續的劇烈疼痛沒有改善,一度無法行走。陳小姐到大林慈濟醫院再做一次檢查。醫師林文彥從新審視X光後發現在右足後踝也有一處小骨折,在臨床上,同時發現在腓骨與後踝有骨折,需把 Maisonneuve骨折(梅順納芙氏骨折)列入診斷,於是在拍攝X光片時,特別請放射師以特殊角度拍攝,協助病人側躺、足部懸空向下,這時足部自然因重力向下拉扯,可發現脛腓關節明顯不穩定與移位。林文彥指出,因為走路時一個扭轉的力量讓足踝受傷,嚴重時,有可能導致骨折或韌帶損傷,經過檢查,腓骨與脛骨在足關節的地方位移半脫臼,研判為脛骨與腓骨之間的韌帶斷裂。陳小姐腓骨的骨折不嚴重,反而是韌帶的受損導致腳踝半脫臼。在充分說明後手術,以螺釘幫她把兩塊脫臼的骨頭固定回去,加上石膏保護,需2至3個月這樣韌帶才能恢復到健康狀態。林文彥表示,急性期的骨折外傷從診斷到治療,需把握1至2周內的治療黃金期,如果拖過治療的黃金期,受傷部位的骨頭或韌帶會開始出現纖維化的組織,治療的效果會越來越不好,癒後也會比較差。他建議,輕微扭傷自己冰敷則會改善,但較嚴重時出現韌帶斷裂、關節移動時會劇痛、有骨折現象,須趕緊尋找專業醫師處理,千萬別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如沒很好的診治,嚴重時會導致創傷性關節炎,呈現痠痛、不舒服,甚至不良於行,對於嚴重變形與關節炎的病人,盡管有關節融合與人工踝關節置換手術,但仍無法復原到受傷前的狀態,因此扭傷還是得謹慎處理。
-
2022-06-09 醫療.骨科.復健
坐椅子稍用力 竟腰椎骨折!3大自我簡易檢測法揪出骨鬆高風險族群
近日70多歲的陳媽媽在家稍微用力坐椅子,結果腰部頓時劇烈疼痛,直冒冷汗無法起身,緊急就醫檢查,確診是嚴重骨質疏鬆造成腰椎骨折。正常骨密度T值(T-score)標準值為大於-1,陳媽媽竟然只有-3。統計顯示,若因骨鬆導致腰椎骨折,約有四成五患者不良於行,一旦髖關節骨折,需長期臥床,並易褥瘡、泌尿道感染,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在一年內死亡,死亡率高於某些癌症。員林基督教醫院脊椎微創中心主任、骨質疏鬆專科醫師程彥博表示,由於骨鬆幾乎沒有症狀,大部分骨鬆病患都在意外骨折後才知自身骨密度極低。一般來說,骨鬆引發骨折好發於手腕、腰椎、髖關節,當骨頭質地空洞,稍微受力,就可能骨折。3大自我簡易檢測法如何自我檢測為骨鬆高風險族群?程彥博提出「駝」、「矮」、「痛」3大簡易檢測方法。駝:將後背緊貼牆壁,如後腦勺無法靠牆且距離超過3公分,就可能是骨鬆導致胸椎壓迫性骨折。矮:如果身高比年輕時減少4公分甚至更多,也是骨質嚴重流失重大警訊。痛:出現持續無法緩解的下背痛時,可能是脊椎已經無法承受自身重量,發生壓迫性骨折。如符合上述骨鬆高風險族群,建議積極就醫,接受骨密度檢測,常見的超音波測量腳踝,只宜當作初步篩檢的工具,如數據異常,建議至醫院接受「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查,躺在檢測平台約5分鐘,就可檢測出腰椎、髖關節等部位骨質密度。程彥博說,停經後婦女如測量結果骨密度T值小於或等於-2.5,就屬於骨質疏鬆,必須及早就醫,與醫師討論。若合併骨折或骨質風險評估屬高危險族群,建議積極接受藥物治療。程彥博提醒,骨質疏鬆是一個骨質長期流失的無聲疾病,藥物治療效果無法立竿見影,必須持續治療,才能達到一定成效,所以骨鬆患者切勿自行中斷藥物治療,務必持續用藥,而家中有骨鬆患者應多留意居家環境,避免浴室濕滑,並在廁所增設扶手,避免跌倒骨折,造成憾事。
-
2022-05-29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血糖破600手足舞不停 醫師:糖尿高血壓患者注意
68歲黃姓婦人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服藥多年且定期回診。不過女兒買了她最愛吃的蘿蔔糕,阿婆連著好幾餐都吃蘿蔔糕,家務忙起來,有時候連藥都忘記吃。日前晚餐過後,阿婆突然覺得右手腳有點不聽使喚,開始不自主動起來,手腕到手臂、腳踝到整個大腿都在扭動,好像他的右半邊身體自己跳起舞來,跳個不停。阿婆的家人察覺不對,送她的醫院檢測血糖飆破600,核磁共振發現腦部基底核有訊號變化,確認為高血糖造成的半邊舞蹈症,經過藥物治療及血糖降低後獲控制,阿婆也暫時不用再跳舞了。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邱詡懷表示,半邊舞蹈症為一種特殊的神經學表現,出現肢體無法預測的動作,像扭動或甩動的症狀,單側在跳舞,甚至是跳芭蕾的動作,速度時快時慢,是一種不自主的動作。此種症狀常見於中老年人,可能的病因除了高血糖,也可能為急性腦梗塞、急性腦出血、甲狀腺亢進、特定藥物引起、或甚至為腦部腫瘤造成壓迫所導致。找到病因後治療病因,並輔以藥物治療為主。邱詡懷說明,由於突然出現的半邊舞蹈症往往有潛在的急性問題,甚至可能為急性腦中風,民眾切勿輕忽,有相關症狀需要立即就醫。他提醒有糖尿病病史的民眾切勿停藥,並需要注意飲食與血糖。
-
2022-05-21 養生.抗老養生
「小滿」天氣漸炎熱 這樣吃這樣動幫你除溼又除熱
時間來到5月21、22左右,這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為何取名小滿呢?此時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取名之。此時天氣逐漸炎熱、雨水增多,意味著暑氣與濕氣一起來到,我們經常會感到體內充滿熱氣、濕氣而散不出去,甚至有時候覺得疲勞、身體沉重、頭暈、食慾不振;這些狀況如何改善呢?那就一起跟著下方步驟做吧!您可以這樣吃:飲食選擇清爽、清淡的,也可以適量補充偏寒涼的食物。.水果類:瓜類、番茄.青菜類:苦瓜、大頭菜、芹菜、冬瓜、絲瓜、秋葵.點心料理:綠豆湯、紅豆薏仁湯、酸梅湯.烹煮方式:清蒸、涼拌、少油炸、少醬料您可以這樣泡:以下四種茶飲幫助排除體內濕氣、熱氣,搭配300-500c.c.水煮沸10分鐘後即可飲用,一星期可以選擇3-4天並擇一飲用:.除溼茶:茯苓1.5錢、薏仁3錢、生薑0.5錢、陳皮0.5錢、黃耆1錢.菊花茶:菊花1.5錢、枸杞1錢.決明大麥茶:炒決明子2錢、大麥4錢.玉米鬚茶:玉米鬚3錢您可以這樣做:每天按摩穴位3-5分鐘,幫助排除體內濕氣、幫助血液循環:.腳部-足三里穴: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即是.腳部-豐隆穴:腳掌的外腳踝處到膝蓋兩者中間的位置.手部-內關穴:將一手的中間三指併攏,沿著另一手的手腕手掌交界處放置,食指所在位置即是.手部-曲池穴:在手肘關節中間處您可以這樣動:一星期選擇3-4天從事以下運動,幫助身體水分代謝出來:.室外:慢跑、快走、騎腳踏車.室內:腿部、臀部肌力訓練、瑜珈
-
2022-05-01 養生.運動健身
羽生結弦的優雅體態是怎麼練成?2個動作有助增強體幹、穩住核心肌群
編按:全球擁有大批粉絲的「冰上王子」羽生結弦,創下連續2屆拿到冬奧金牌的歷史紀錄。滑冰需要強大的肌力、穩定的體幹與優美的體態,他是如何達成?《50+》整理羽生結弦的飲食與必做運動清單,不只對運動選手,對每個人都有啟發。今(2022)年27歲的羽生結弦,早已是站在花滑界頂點的傳奇人物。他除了是史上第一位在冬奧拿下金牌的亞洲選手,更創下連續2屆(2014、2018年)冬季奧運獲得金牌,以及長、短曲總分超過300分的歷史紀錄。儘管其王者地位已經無可動搖,他仍然持續追求突破自我極限,不斷挑戰至今尚無人達成,難度極高的4周半跳(4A)動作。花式滑冰運動一方面需耗費大量體力,卻又必須保持恰到好處的體態,以完成對抗地心引力的跳躍旋轉動作。近年羽生結弦為了挑戰高難度動作,原本纖長的身形逐漸培養出紮實的肌肉線條,不禁令人好奇,平常他是如何藉著飲食和鍛鍊養成肌力,為每次迎戰頂尖賽事做最佳準備?「決勝餐」補給必須營養 調整最佳體能狀態長年贊助羽生結弦是日本知名食品品牌「味之素」,多年來負責在比賽期間提供選手的餐食,確保選手可攝取均衡營養。飲食管理團隊為羽生結弦設計了一系列「決勝餐」菜單,包括基本的早中晚三餐,以及加強「氨基酸」及「醣分」攝取的營養補充品和餐間點心。在三餐部分,團隊規劃的重點有以下4項:1. 每餐必有黃綠色蔬菜黃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與礦物質,可以維持體內平衡,每餐必備。2. 餐前先喝湯品湯品可以讓身體接收到要進食的信號,有助於啟動消化系統,增加營養吸收,高湯中所含有的氨基酸成分不只帶來鮮味,也有增肌、修復肌肉組織的效果。3. 必備八大類營養食材包括「豆類、芝麻、肉類、海藻、蔬菜、魚類、菌菇、芋薯」這8類對身體有益的食材,盡可能安排在每餐的菜色當中。4. 三餐攝取量基本相同為了因應運動員的體能需要,三餐分量大致相同,若有訓練或賽事安排的特別需求,再做個別調整。其中,早餐會特別重視蛋白質的攝取,像是雞蛋、雞肉或魚肉,搭配加入海帶、菇類或豆腐的味噌湯,可以喚醒身體,為一整天的活動做好準備。而午晚餐部分,考慮到前後可能有消耗體能的活動,為了不造成腸胃過度負擔,會減少脂肪的攝取、調味也較為溫和;如果隔天有比賽或是強度高的訓練,則會適度增加醣分(碳水化合物),提供足夠的熱量來源。羽生結弦推拿師推薦 練2個動作有助增強體幹穩住核心肌群作為頂尖花式滑冰選手,羽生結弦日常便已經有足以達到運動效果的大量練習,因此他的鍛鍊重點更在於「如何養成可以穩定完成動作的肌力與平衡感。」由於一般以器材進行的重量訓練可能有受傷風險,因此他更常進行徒手便能進行的核心訓練,如棒式、單手側撐體,平衡球等運動。從小學階段到兩屆奧運都擔任羽生結弦整體推拿師的菊地晃指出,在滑冰場進行跳躍旋轉時,要保持優美、沒有多餘動作的穩定狀態,必須要擁有穩固的核心、以及平常就養成正確的體態及姿勢。即使對於非專業選手的一般人而言,保持正確的體態姿勢,對於健康也大有幫助。「只要背脊挺直,人看起來就會年輕好幾歲,相反地,如果姿勢不正確,就容易導致腰痛、疲勞等各種不適感。」要維持良好的姿勢,體幹(核心)的強化不可或缺,菊地晃推薦2個羽生結弦也曾進行過的訓練動作,有助於增強體幹的穩固與肌力:1. 核心強化版深蹲(1) 靠牆站直,兩腳打開與肩同寬,頭、腰以及腳踝貼牆。(2) 一邊吐氣,一邊以牆面作為支撐,一邊緩慢蹲低至膝蓋約成120度彎曲。再一邊吸氣一邊回到原本的姿勢,一天做約10次。2. 踩腳踏車腹肌訓練(1) 仰躺,兩手疊在腦後。(2) 一邊吐氣,一邊像是踩腳踏車的動作一樣左右交互前伸,並同時緩緩抬高至與身體垂直。(3) 再次一邊吐氣,一邊慢慢將腳放下(約5秒)。以上動作為一組,一天至少做3組。在肌肉訓練之餘,為了在滑冰時擁有更優美的體態線條,除了競技動作外,羽生結弦也長年練習芭蕾,不只同樣有肌力鍛鍊效果,也能讓肢體更柔軟協調,增添演出時的美感。多次負傷仍堅持挑戰高難度動作 只為突破自我極限相較於其他運動項目,花式滑冰的選手生命更為短暫,因不斷練習高難度動作而多次負傷,甚至因此幾度中斷賽程的羽生結弦,今年若無意外,應是他最後一次站上奧運舞台,更格外引人關注。面對賽事的巨大壓力與高難度挑戰,羽生結弦卻是甘之如飴。他曾在訪問時說到:「運動競技是殘酷的,因為最努力的人也未必能得到最好的成績,但是若不努力的話,是絕對無法得到好的成果。」「如果眼前出現一道障礙,我就會想著:如果跨越了這道障礙,前方一定可以看到更美的風景。」即使已經站上世界頂點,仍然不斷追求突破自我極限的羽生結弦,今年想必會在花滑史上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頁。資料來源/Fashion Box、Daily Health、LIFUNAS、女性自身原文:羽生結弦的優雅體態,怎麼練成?訓練團隊透露:這2個動作,練核心肌群必做
-
2022-04-2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老婦脊椎灌骨泥又垮掉 拖延治療險癱瘓
76歲范姓老婦去年跌倒傷及脊椎,到醫院接受骨水泥灌漿手術後,仍覺得疼痛不適,且漸漸無法自行站立,今年3月她輾轉至大千綜合醫院就醫,醫師發現她原來骨水泥灌漿手術的骨頭已垮掉並壓迫神經,經手術治療,現已能不靠輪椅行走。院方說,老婦去年8月間跌倒傷及脊椎後,在其他醫院接受骨水泥灌漿手術,但仍覺得疼痛不適,雖持續回診,但醫師僅開立止痛藥治療,在疼痛無法有效緩解情況下,老人家漸漸地無法自行站立,行動只能依賴輪椅。直到今年3月,老婦輾轉到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就醫,醫師檢查發現她接受骨水泥灌漿手術的骨頭已垮掉,還壓迫到神經,才會導致她疼痛不已,經手術治療後,老婦不僅疼痛解除,現已能再次行走。為老婦診治的大千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表示,從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病患骨頭垮掉造成的神經壓迫非常嚴重,幾乎接近癱瘓,加上乘坐輪椅太久,雙腳腳踝呈現僵硬、關節攣縮;經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後,先以手術處理神經壓迫的問題,再將已鬆垮的骨頭重新灌骨水泥,並輔以鋼釘支撐,順利解決老婦長期的痛苦。容志雄表示,曾接受脊椎骨水泥灌漿手術的病人如果骨頭再垮掉,一定要及早回診治療,拖延太久容易衍生許多問題,更重要的是,手術恢復後仍需注意預防跌倒及勿提重物,才能防止再次受傷。先前就有一位89歲老婦因跌倒造成腰椎壓迫性骨折,經骨水泥灌漿手術後順利恢復,她認為自己已康復就到菜園提水澆菜,結果施力不當又受傷,還好老人家及時就醫治療,沒造成太大傷害。他強調,高齡長輩多因骨質疏鬆影響,一旦跌倒就容易釀成骨折傷害、甚至臥床不起,因此日常生活務必做到防跌措施,如有骨質疏鬆的問題,也要配合醫師接受治療。
-
2022-04-14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漁家子卻不能碰海鮮!童罹患罕病威爾森氏症換肝獲重生
高雄蔡小弟家裏從事水產加工,從小就喜歡新鮮現流的海產,過去三年卻因為診斷罹患罕見疾病「威爾森氏症」,肝臟無法代謝飲食中攝取的銅,必須限制改採低銅飲食,海鮮只能看不能吃。高醫跨領域團隊包括兒童胃腸肝膽科、兒童骨科、移植外科、以及罕見疾病照護諮詢中心共同努力,順利控制病情,去年完成換肝手術,終於可以再享受海鮮美味。高醫小兒部兒童胃腸肝膽科、小兒一般科主任施相宏表示,蔡小弟在10歲那年開始感覺下肢雙側膝蓋、腳踝會輪流疼痛,關節檢查卻沒有出現局部紅腫熱的發炎現象。但膝外翻逐漸明顯,影響走路姿勢,就醫抽血檢驗顯示血小板值低下,只有6萬5千(正常在15萬以上);肝功能指數輕微上升,GOT, GPT大約在70~80(正常在40以下)。因為家族有B、C型肝炎病史,男童也到診所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竟然發現已經有肝硬化現象。蔡小弟抽血排除B、C型肝炎病毒感染,也沒有血液和免疫風濕疾病,照會兒童肝膽胃腸科,超音波證實肝臟有輕度小結節硬化及脾腫大,且合併白蛋白下降、凝血功能延長等早期肝硬化病徵,高度懷疑是「威爾森氏症」。立刻照會眼科檢查證實有角膜周緣銅沉積的「凱佛二氏環」,血漿銅藍蛋白極低,並收集24小時尿銅量高達374微克(正常值
-
2022-04-12 養生.運動健身
比起仰臥起坐 專家更推薦棒式練核心肌群!醫師教如何靠棒式練全身
「1、2、3、4……」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汗水不停滴到地墊上,你可能覺得每一秒鐘都好漫長,緊縮的肚子愈來愈沒力,因為…你正在做棒式!現在只要說到練習核心時,許多專家比較推崇「棒式」,而非捲腹或仰臥起坐,因為棒式對脊椎或髖屈肌的影響較小。當然,我們還是要再強調一下,鍛鍊腹部核心的重點不在於腹部線條變得多精實,這一點要靠著你多有些「熱量赤字」 ,別囤積太多脂肪才行。而是好好的鍛鍊核心後,背部受傷的機會比較小,身體活動時的穩定度高,做任何行動都方便點。而雖然棒式是腹部核心的評估選項之一,但除了核心外,棒式其實是個可以鍛鍊全身肌肉的動作,對啟動背部、臀部、大腿後側火腿肌、手臂、肩膀都是必須的。更棒的是,這是完全用自身體重做到的徒手訓練,完全不需要什麼器材。如果你在家已經練深蹲練到覺得很無趣了,一定要來試試看練習棒式。棒式棒式有許多別名,像是也有人會用「平板式」、「撐體」、「平板支撐」等方式來稱呼。基本動作是趴著面對地墊,手肘位在肩膀正下方,臀部、核心用力撐起身體,僅剩腳尖與手肘手臂是和地面相連的。不要低頭或仰頭,眼睛看向約20-30公分前方的地墊,這是「肘撐棒式」。也可以改成兩手打直,用兩手手掌支撐於地,其餘不變,我們稱此為「掌撐棒式」。一般來說,棒式撐體的練習可以停留30秒到1分鐘左右,但隨著撐體時間延長,核心肌群愈來愈疲勞,有些人開始會姿勢跑掉,或覺得腰背痠痛。因此,我們下面的練習比較多是改成動態的變化型,避免因為一直「ㄍㄧㄥ」住而施力不當。掌撐棒式→下犬式這是個同時可以鍛鍊核心肌力,又讓肌肉保有彈性與肌筋膜延展的動作。先做掌撐棒式,接著手與腳尖著地的地方不變不動,把髖部臀部往後往上推到頂點,腳掌往地墊彩身體呈現一個倒V型,就是下犬式。假如後腳肌群很緊繃,無法讓腳掌往下踩實,可以先讓腳稍微彎曲,多練習幾次後會比較有辦法做的好。 掌撐棒式→手交替觸踝這個動作其實與上面的動作很像,一樣是先做掌撐棒式,接著臀部髖部往後上推,做下犬式。差別在於這裡會再加上一個「不穩定」的元素,來提升訓練的強度。也就是當推到下犬式時,我們把其中一隻支撐的手放掉,去摸對側的腳踝,例如放掉右手,摸左腳腳踝,再回到平板支撐。下次的動作,就改成放掉左手,改摸右腳腳踝。算是上個動作的進階版。 肘撐棒式開合點地先做肘撐棒式,動右腳,讓右腳往外輕輕點地後再回到原位,接著再動左腳,讓左腳往外輕輕點地後回到原位。反覆練習。如果覺得這樣的動作太簡單,可以改成開合跳,也就是在做肘撐棒式時,兩腳同時往外點地,再同時往內收回。改成棒式開合跳時,對心肺也是很好的有氧訓練呢!肘撐棒式後抬腳從棒式開始,接著把右腳往後上方抬起,抬到比髖部的水平還要高的位置,之後再放下。然後改成把左腳往後上方抬起,再放下。交替進行。像這樣的練習我們從原本有四個著地點(雙手+雙腳),再抬起一隻腳後,變成三個著地點(雙手+單腳),也就是透過「不穩定」,更加啟動核心的使用,記得過程中身體不要晃來晃去,傾斜跑掉位置。如果覺得這樣太輕鬆,可以再增加一些「不穩定」,像是在抬起右腳時,同時把左手也放掉,變成只有兩個著地點(單手+單腳),這樣就更挑戰了。 肘撐棒式側收腿這個動作也可以叫做「蜘蛛人」,剛開始先做棒式的動作,接著把一腿膝蓋彎曲、朝外,並收向同側的手肘處,再回到棒式。膝蓋彎曲收腿時吐氣,回到棒式的時候吸氣。 側棒式要訓練腹部側邊的肌肉群,側棒式與其變化就很適合。先右側躺,讓右手肘落在右側肩膀的正下方,右手前臂平貼著地墊。讓膝蓋以下繼續貼在地墊上,抬起髖部、撐起身體,讓軀幹呈一直線,維持30秒。如果這樣的動作還算簡單,可以改成雙腳交疊支撐,也就是只有手肘和腳與地墊相連,並保持身體與腿呈一直線。搖滾側棒式右手肘放在地墊上,右腳以腳掌的外緣與地墊先連,撐起身體讓身體到腳呈一直線,做好側棒式,此為起始姿勢。然後再讓髖部著地,再回到起始姿勢,反覆練習15到20次。若覺得這樣的動作太困難,請改成膝蓋側邊著地的版本。側棒式抬腿右手肘放在地墊上,右腳以腳掌的外緣與地墊先連,撐起身體讓身體到腳呈一直線,做好側棒式。左腳與右腳相疊,接著把左腳往天花板方向抬起,抬到比髖部的水平面還高的程度,再放回原位。 喜歡做點棒式鍛鍊的朋友,不妨依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跟著上面的動作做些練習吧。練習中注意保持呼吸,並傾聽身體的聲音,讓身體愈來愈fit~~原文:
-
2022-04-05 養生.運動健身
讓身體變成一直線!78歲前奧運體操選手每天做這個動作預防骨幹變老
編按:如何預防駝背,導致視覺上有衰老感?今年78歲的前奧運體操選手中村多仁子,從事體操指導多年,長年保持著優美的體態與姿勢,如何做到?本文推薦在生活中也可以隨時實行的習慣與簡單的伸展動作。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也會有體型「橫向發展」、或是習慣性駝背的困擾。對此中村多仁子認為:老化難以避免,骨骼與肌肉也會因此產生變化,因此如果沒有特別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姿勢,骨幹就很容易隨著年紀逐漸而衰老,整個人也容易看起來缺乏精神。那麼,她是如何留意保養自己的體態?中村多仁子說,首先每天早上她起床之後,會先在床上,一邊深呼吸,一邊緩緩地伸展雙手雙腳,並轉動腰背部位,讓筋骨經過一晚的睡眠後得以活絡。「30歲多的時候我開始練瑜珈,也學習呼吸法和冥想。我把這些和體操動作結合,維持了40年的鍛練習慣。我經常在早晚時段進行,特別是經過一天活動,透過這些動作可以讓疲勞的筋骨獲得紓解。視當天的體力狀態,短則20分鐘、長則進行一小時。」不少瑜珈動作強調意識骨盆底肌,並配合呼吸進行,在做動作的時候,一邊呼吸提肛縮小腹,想像內臟往上提拉的感覺。由於骨盆底肌連接著腹肌與背肌,若可以改善它的歪斜或鬆弛,就可以讓小腹收緊、減少駝背的現象。生活中時時留意腰腹背狀態 養成端正姿勢的習慣此外,中村多仁子認為,保持良好姿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隨時留意、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有所意識。不只是在上健身房或是運動的時候留意自己的身體動作,日常生活中會做的動作所佔的時間和頻率更高,所以若能多加注意,就能看到明顯效果。像是在廚房做菜、掃除,或是拿取物品的時候,如果可以留意小腹有沒有突出或是有沒有駝背,久而久之,就能養成保持端正姿勢的習慣。她也分享,在做家事的空檔,會隨時做一些簡單上的動作舒展筋骨:像是兩手在背後交握後往上拉抬,這個動作可以活動到平常很少使用的肩部及背部肌肉,每天做,久而久之就能鍛鍊柔軟度,往後抬的角度可以逐漸拉開,僵硬的肌肉也會慢慢鬆開。立刻來試試!隨時隨地可做的矯正體態伸展操1. 雙手在背後交握,視線朝上,慢慢將雙手往上抬,慢慢用10秒左右抬高到自己的極限。習慣了之後可以慢慢增加上抬的幅度。2. 完成1的動作後,雙手手掌朝向地面,同樣伸展約10秒。77歲開始跳社交舞 讓身體到老都優美擔任體操選手以及指導教練有60年以上資歷的中村多仁子,在專業上追求美麗的姿勢和動作,但也曾經因為天生的股關節習慣性脫臼,在67歲時裝上人工關節、一度必須以輪椅代步,也曾經歷長達半年的復健期。她在研究人體結構時,發現從頭、脊椎、尾椎、膝蓋到腳踝,如果經常保持呈一直線的姿勢,除了可以保持優美的體態,對身體的負擔也比較小。去年搬到橫濱居住的木村多仁子,因為當地流行社交舞而加入了舞蹈教室。她在社交舞教室中看到有90歲的奶奶仍然能夠穿著高跟鞋和洋裝翩翩起舞,感到非常意外。「我不禁想:真希望我到了這個年紀的時候,也能和她一樣美。」不久前,她還曾一度因為感覺體力衰弱,而考慮是否要搬到附設看護服務的住宅,但現在她不但固定去上舞蹈課,每天也會在家自主練習。她笑說:現在自己已經可以穿上7公分的高跟鞋跳舞了,只要每天都比前一天更進步一點,身體就能保持靈活而自在。無論是體態或是健康的養成,每天的日積月累、以及養成規律的習慣就是關鍵。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並且適度練習伸展動作,一定能感受到效果和變化。圖片及資料來源/ハルメク原文:預防骨幹變老,讓身體變成一直線!78歲前奧運體操選手:每天做這個動作
-
2022-03-3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阿基里斯腱發炎怎麼辦?物理治療師教你10分鐘改善!
阿基里斯腱又稱跟腱,俗稱腳筋,一旦受傷了,不但走路、站立困難,還必須花費漫長時間治療復健!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阿基里斯腱發炎的情況,該如何緩解呢?讓物理治療師「軒爺&阿文」告訴你如何檢測阿基里斯腱,以及受傷後的4個肌力訓練,讓你遠離阿基里斯腱疼痛!阿基里斯腱位於小腿後側,是人體最強壯的肌腱,也是踮腳、走路、抬腳的最重要肌腱,在體壇上,許多知名運動員都曾因為阿基里斯腱(跟腱)斷裂,進而影響運動生涯,成為運動員惡夢。阿基里斯腱發炎的原因,在於過度使用與退化,如突然增加運度的強度和時間、體重過重、在不平或過硬的表面運動、穿不合腳的鞋子運動、小腿肌力不夠等。軒爺表示,測試阿基里斯腱斷裂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按壓阿基里斯腱與小腿中間交界處的地方,看腳底板有沒有向下踩的反射動作,有出現反射動作其實就是沒有斷裂的。但如果出現阿基里斯腱附近僵硬,並伴隨疼痛感、小腿明顯腫脹有腫塊,就是阿基里斯腱已經受損了!軒爺&阿文教大家4個階段的阿基里斯腱的肌力訓練,分別為小腿肚運動、進階版小腿肚運動、跳耀式運動以及單腳跳耀式運動,以及最後的小腿伸展運動,只需準備一個小凳子,就能在家訓練了。治療師也提醒,如果腳跟、腳踝感覺不適,不要勉強做,以免受傷!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強壯!原始影片肌治生活 軒爺&阿文物理治療師 YT延伸閱讀久坐族必看!物理治療師教你4招緩解腰痠足踝總是扭傷?10分鐘改善腳踝扭傷「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3-24 養生.人生智慧
開刀設法救活他,或不開刀看他死去……投身戰地行醫25年的外科醫師親揭戰爭的殘酷
作者簡介大衛‧諾特(David Nott)全球重要的戰地醫生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有經驗的創傷外科醫師之一。曾在多家倫敦醫院擔任諮詢醫師與血管外科醫師。自一九九〇年代中期,大衛‧諾特開始申請無薪假,前往世界上最不安定、戰爭最頻繁的地區志願服務,時間往往為期一星期、一個月甚至是一年,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為傷者進行戰地手術或救生手術。一九九三年,他首次的任務就是到當時陷入戰火的賽拉耶佛,那時諾特兩度差點葬生戰場。至目前為止,他到過的戰區列表,堪稱二十一世紀的戰爭年表:阿富汗、獅子山共和國、賴比瑞亞、達佛、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拉克、葉門、利比亞、加薩和敘利亞。諾特也曾加入二〇一〇年海地和二〇一五年尼泊爾的賑災救援行列。二〇一五年,諾特獲英國女王接見。同年,他與妻子成立了大衛‧諾特基金會(David Nott Foundation)宣揚與分享他長久經驗所獲得的知識,也培育更多醫師繼續為全球戰火頻仍的地區提供服務。▍嚴寒、斷電、砲擊傷患是因為炸彈與子彈被送進我們的診間,但從很多方面來說,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是氣溫。那年冬天,塞拉耶佛寒氣逼人,鑽進我的衣服內,還滲透到骨子裡,我們的傷患也深受其害。手術室裡冷個半死,洗手的時候水是冰的,而我的手術袍很快就破爛不堪,醫療口罩也沒了,只好在冷空氣中口吐白煙。嚴寒只是讓我們很難受,對傷患來說卻是生死攸關。有些人可能還沒因傷而死,就先失溫喪命。手術室內必須保持溫暖,因為打開傷患腹腔時,他們也會快速失溫,而溫度會直接影響手術結果。假使體溫劇降,後果不堪設想。體內酵素停止運作,就無法順利凝血;心臟也不再正常跳動,導致難以充分運用我們賴以為生的氧氣,器官便隨之慢慢衰竭。多數時候醫院的發電機運作堪稱順暢,從地下室發出的轟隆隆聲音也可清楚聽到,但柴油老是不足導致發電機停擺,因此我們不時會突然陷入一片黑暗,偏偏還常發生在三更半夜。這時會有位大哥推著滿載五、六個汽車電池的手推車來到手術室,立起一盞大燈,再毫無章法地接上電池。在電力重新恢復前,那盞燈暫時充當手術燈,在又霧又冷的房間裡,射出的光線差強人意,但總是聊勝於無。在我加入此次任務大約兩週後,有天晚上,一名年約十六歲的年輕人被送了進來,腹部插著一塊大型彈片。當時塞拉耶佛遭受坦克砲彈、迫擊砲、火箭砲的密集轟炸。這類投射武器的金屬碎片造成的傷害類似子彈,但傷口往往更大也更具殺傷力。這名年輕人血流如注,血壓極低、脈搏率又高,有可能會發生手術休克。當時在場的四人包括我、麻醉師、刷手護理師和一名助手。麻醉師跟我討論著是否開刀,我們面臨的一項抉擇:開刀設法救活他,或不開刀看他死去。當時沒有其他傷患,時間差不多凌晨三點,但我們物資所剩無幾又冷個半死。看了看這名傷患,我們朝彼此點點頭,隨即把他推進手術室,開始採取必要措施止血。我們先施打了麻醉,將僅剩的一品脫血液輸進他體內,然後我打開了他的腹腔。由外科醫師檢視腹部各部位及骨盆的手術叫作開腹手術,憑藉著雙眼及雙手,你要檢查腹部的所有實質器官,例如脾臟、肝臟、腎臟和胰臟,也要檢查中空器官,例如胃、小腸、大腸,再往下到骨盆。假如是女性,還包括膀胱跟子宮檢查。這個手術也要決定是否翻出大型血管,例如攜帶充氧血離開心臟的大動脈,以及把靜脈血從全身帶回心臟的下腔靜脈。將腹部清理消毒後,我沿著腹壁切開長長一條線。隨著切口愈來愈長,血也如紅色浪花從傷患腹部飛濺到我手上。在冷冽的手術室裡,我冰冷的手清楚感受到他鮮血的熱度。彈片刺穿了他的下腔靜脈。這是我頭一回看見主要血管受傷。金屬碎片還卡在裡面,雖然也因此多少能幫忙止血,但除了取出別無他法。一想到移除碎片後不曉得能否控制出血,我的心便跳得劇烈。務必得迅速包紮傷口。但我輕輕移開彈片時,血柱瞬間如從血管破口噴出,我趕緊從護理師托盤抓起一大塊紗布蓋在出血處,然後靜靜等待。我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辦時,傳來一聲撞擊巨響。醫院遭到攻擊,整棟建築開始搖晃,我感覺雙腳在沾滿鮮血的瓷磚地板上滑了一下,立刻閃過一個念頭:建築可能會倒塌。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撞擊發生的數秒內,一切陷入黑暗。那不僅是昏暗,而是徹徹底底的烏漆抹黑,沒有一絲光線。手術室位於地下室,有一層層厚重的門與醫院其他地方隔絕開來。我伸手不見五指,看不到病人,也看不到同事。我更驚覺自己甚至聽不到他們的動靜,只剩手術室外的喧囂聲。我手上的紗布還壓在傷患的下腔靜脈上,靠另一隻手幫忙,摸到旁邊的主動脈。身為一位血管外科醫師,只要觸摸主動脈,就能大概判斷血壓。我知道他的血壓正在下降,所以用手指按壓他的動脈,設法止血,以維持心臟與腦部的血壓。但我可以感覺到他的血不斷從腹部滴到我的大腿上,又順勢往下流到腳踝。「敷料!敷料!」我大叫著,儘管不抱太大希望,仍期盼在場有人可以幫忙。過了好幾分鐘,房內瀰漫著詭異的平靜。我等著那位大哥推著手推車跟燈進來,但沒人出現。我左等右等,手指緊捏著那位男孩的下腔靜脈,但他的脈搏愈來愈弱。一片清冷死寂之中,我呼叫著麻醉師,但無人回應,又呼叫護理師、呼叫助手,黑暗中卻只聽到自己的回音。我只感覺得到男孩體內汩汩流出的濕滑血液,我的鞋子浸在裡頭,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響,手則因為緊握而抽筋。他的生命正慢慢流逝。「哈囉!哈囉!我需要燈光!有人在嗎?」我一叫再叫。一會兒後,我知道男孩死了。我徬徨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等待。在冷凍般的手術室裡,溫暖的血逐漸冷卻。幾分鐘後,電燈開始閃爍,然後重新亮起。雖然剛剛叫喊都無人回應,對於人去樓空,心裡早已有底,但此時我環顧四周,發現只剩我一個人,依然感到萬分錯愕。我的手術團隊老早一哄而散找掩護去了。所有人一聲不吭,也沒跟我說半句話,每個人都當機立斷,醫院一遭攻擊就是逃命的時候。我往地上一看,宛如置身屠宰場。男孩想必失血三到四公升,大部分都沾在我身上。我踉蹌地跑了出去,脫掉手套跟手術袍,深深感到一股絕望。那名男孩本來可以活下來的。之前那個老婦人也許救不回來,但男孩本來絕對還有希望。假如那個推車大哥有來,假如燈早點亮,假如有人幫忙,我們一定可以救活他啊。我也倍感失望,居然沒人跟我說:「大衛,我們要走了,一起走吧。」他們就自顧自地跑了,獨留我在手術室。我脫下濕答答的襪子,一臉茫然在走廊上晃,急著想找茶壺燒水,好洗掉身上的血、溫暖麻痺的雙手。我在走廊盡頭一間用沙包堆擋起來的辦公室裡,找到了我的團隊,麻醉師、護理師跟助手,就連推車大哥也在,他們全都靜靜坐著,不發一語,也沒討論半句。男孩的遺體就這麼被抬走了。※ 本文摘自《醫者無懼:從中東戰區到非洲煙硝之地,行遍二十一世紀砲火最猛烈的戰場,外科醫生從事人道救援25年的生死故事》。《醫者無懼:從中東戰區到非洲煙硝之地,行遍二十一世紀砲火最猛烈的戰場,外科醫生從事人道救援25年的生死故事》作者:大衛‧諾特 譯者:林步昇出版社:麥田出版日期:2022/03/05
-
2022-03-24 養生.運動健身
身體痠痛超過3天需就醫 醫曝疫後恢復運動注意事項
●長者別在清晨或晚間運動●暖身不足易發生肌腱韌帶和肌肉拉傷●長者運動,先從走路開始新冠疫情邁入第三年,台灣防疫措施已逐步解封,許多民眾重拾運動習慣,卻出現不少運動傷害。醫師提醒,太久沒運動,若熱身不足或一下子運動強度太高,很容易導致身體產生疼痛、肌肉拉傷問題。尤其大多數長者的肌力和體力下降,建議先從「每日步行15至30分鐘」做起,再循序漸進、加強運動強度較佳。先做伸展 或步行30分鐘聯新國際聯合診所復健部主任趙明哲指出,春天氣候乍暖還寒,日夜溫差大,建議長者不要在清晨或晚間運動,以避免發生心肌梗塞或受傷,也提醒運動前,一定要充分做好暖身再運動。「暖身不足是造成運動傷害的危險因子之一。」趙明哲表示,最常見因暖身不足造成肌腱韌帶和肌肉拉傷等運動傷害,出現全身性肌肉痠痛、肩部或膝蓋疼痛、腳踝後方的阿基里斯跟腱疼痛、足底筋膜炎、大腿後肌拉傷等痠痛問題。趙明哲提醒,民眾運動前,應進行伸展、跳躍練習、步行等暖身運動,才能避免運動傷害發生。尤其長者在運動前,建議可以花15至30分鐘走路暖身。到健身房也是先做伸展暖身,若做推舉時,要從難度低或強度低的項目進行,也可與教練或醫師討論安排輕度運動處方,按表操課運動。調整目標 不要急於挑戰初期恢復運動到身體開始適應後,再逐步拉長運動時間和強度,趙明哲指出,運動過程中要「調整目標」,不要急於一口氣挑戰最高目標,若有路跑或跑馬拉松習慣,也可以視情況從3K、5K、7K等距離進行彈性調整。「運動過程要不斷傾聽身體的聲音,很可能同一組動作第二天做會出現不同的痠痛感覺。」趙明哲強調,若身體稍微痠痛,約一至二天會消散;若疼痛超過三天,很可能是運動受傷,必須就醫檢查診斷及治療。運動口罩 應選透氣佳趙明哲說,運動雖然好,但每周至少應休息一天讓身體恢復。已經可以適應步行運動的長輩,若想要進行「球類運動」,則要注意針對「運動強度」、「時間長短」進行評估;為減少運動傷害發生,可先從非接觸型運動開始,例如「槌球」等長時間且慢節奏的運動,逐步晉升到「高爾夫」或「撞球」,若強度和爆發性提升,可往兵乓球、羽球或網球慢慢加強,運動過程要循序漸進。如今室內外運動已無須戴口罩,可以好好運動了。趙明哲指出,一般民眾使用醫療型口罩有防水層,口罩密度雖然好,但二氧化碳容易殘留且造成身體缺氧,若進行高強度運動,對心肺功能相當不利,增加心肌梗塞風險。若是未來又面臨運動戴罩,建議應選擇透氣好的運動口罩較佳。
-
2022-03-24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下巴卡住、張嘴困難、常發出喀喀聲?物理治療師教你5個顳顎關節復健動作
嘴巴張開,卻突然合不起來嗎?說話、吃飯時,會伴隨骨頭發出喀喀的聲響?小心!可能是你的顳顎關節在發出警告了!物理治療師「張勝傑」教你5個顳顎關節復健動作,讓你下巴不卡卡!我們講話、唱歌、喝水、吃東西等會需要張口閉口的動作,都是在使用顳顎關節,一但這個關節出了問題、甚至產生疼痛,就容易影響到日常生活。由於疼痛沿著神經分布,沒有妥善處理顳顎關節疼痛,也會併發出頭痛、牙痛等困擾。張勝傑教大家的5個復健運動,來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分別是舌頂上顎加開口、舌滑上顎向後加點頭、舌沿著牙齒前緣繞圈、按摩咀嚼肌加開口,每個動作執行6次,以及最後的按摩枕骨下肌加點頭,執行1~2分鐘,一天做6個回合,復健效果會更好。治療師也提醒,運動全程要保持脊椎直立,所有動作都是輕輕的、慢慢地,不要太勉強,如果做完沒有改善,請停止運動,詢問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才不會受傷!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強壯!原始影片張勝傑 YT預防腰痠背痛?復健科醫師教你五個姿勢改善足踝總是扭傷?10分鐘改善腳踝扭傷「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3-17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沒時間運動?腰背、肩頸痠痛,體脂肪狂飆!7個生活訣竅,助你快速燃脂又健康
長大後才發現,保持健康不是件容易事,多數上班族三餐外食,不愛喝水、成癮於手搖飲料,久而久之身體也累積出各種大小毛病,對沒時間運動的你,建議你每天做一分鐘深蹲,CP值極高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臀部、腳踝和脊椎的靈活度,還能鍛鍊到核心肌群📢除了深蹲運動,再教你 6 招,訓練心肺、肢體平衡|舒緩腰背痛|養成健康習慣!快跟著元氣網一起登入學會健康生活訣竅。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1日健康養成術!培養這4個好習慣 讓你的健康覺醒「我想好好吃飯,但沒時間;我也想好好運動,但沒時間。」關於照顧自己的健康,我們總覺得是一件耗時的事,的確,健康生活不只是喝杯綠奶昔、每天半小時伸展瑜珈,或是上健身房做重訓那麼單純,健康生活對每個人的意義不同,無論你的目標為何,快跟著專家學習簡單的健康習慣,可以協助你讓每一天更平衡、更有活力。【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1 個自主運動(帶動有氧,訓練心肺功能以及肢體平衡)。✅ 學會 3 個生活技巧(背肌訓練動作,遠離腰痠背痛)。✅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魔術輔療改進身體靈活度,協調聽力、視力和認知技巧)。✅ 閱讀 2 篇健康知識(正確走路法,防失智、增血管彈性)。★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 10:00-12:00【活動】居家活動● 12:00-13:00【技巧】食在美好●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閱讀】醒腦運動● 15:00-16:00 下午茶時光● 16:00-18:00【活動】放鬆活動●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 19:00-20:00【技巧】洗澡沐浴● 20:00-21:00【技巧】一夜好眠● 21:00 準備就寢⏰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抗疫運動-樂活健康帶動跳:運動專家 許貴婷⏰ 10:00-12:00【閱讀】居家活動魔術輔療-魔術超級變變變: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職能治療師 鄭凱文⏰ 12:00-13:00【技巧】食在美好夜市美食多!直腸外科醫師揭5個最易致癌的地雷小吃:臺安醫院大腸直腸科外科主任 糠榮誠⏰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閱讀】醒腦運動你怎麼走路,看出老後失智機率!醫學博士公開「正確走路法」防失智、增血管彈性世衛組織認定,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走路可以刺激神經迴路,有助活化腦部,還能利用肌肉的收縮與伸展,刺激肌肉包夾的血管,增加血管的彈性,可預防罹患心腦血管疾病。👉《點此看全文》簡單跨大步,預防失智提早上門!越年輕開始訓練,腰腿越有利⏰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活動】讀一本好書⏰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只要1分鐘就有巨大改變 專家曝22個簡單健康習慣如果你沒有運動習慣,那先從輕度的活動如每天爬一段樓梯開始,之後再逐步增加鍛鍊的強度。如果你喜歡待在戶外,就找一項安全又舒適的活動。如果你喜歡互動,各地的運動中心也都有提供相關的團體課程。如果你不喜歡到公眾場合做運動,也可以在家練習深蹲,強化雙腿的肌力,改善臀部、腳踝和脊椎的靈活度,並增加全身血流量,也能鍛鍊到核心肌群。只要跨出一小步,你的生活型態就會帶來改變,養成運動習慣,讓它變成日常作息。👉《點此看全文》懶散地癱坐椅子上,易使背部的肌肉和韌帶拉傷!醫教「這招」簡單舒緩⏰ 19:00-20:00【技巧】洗澡沐浴浴室清理 保持乾燥別掛毛巾: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 譚敦慈⏰ 20:00-21:00【技巧】一夜好眠躺平時背超痛?醫教你如何改善方式:運動醫學名醫、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 21:00 ~準備就寢————本課程規劃參考————※運動時間點:根據《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一書提及,於在早上運動,可以藉此達到,減重、提振心情、保持習慣、增加力量的效果;而下午到晚上運動,則可避免受傷、發揮最佳表現、略為提高運動快感,因為此時肌肉有彈性,不易受傷,心肺機能也較佳。※居家活動安排: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中心社工主任陳俊佑指出,2013年法國有大型老人世代研究,追蹤3675位健康長者20年,結果發現,相較於不玩桌遊組,每周至少玩一次桌遊、棋類、牌類等遊戲的玩桌遊組,20年後認知測驗表現較佳、罹患憂鬱症機率較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15%。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全銀運動 | 銀髮族遠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