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有33個穴位,對應不同器官及組織
●足底按摩可誘發人體自我調節能力
●勿輕忽足部保養,足內肌無力恐引發足底筋膜炎
從足底穴位看所對應身體器官
周末假期外出遊玩,走路一整天感覺腳痠痛,很多人會想做足底按摩紓壓解痛。專家指出,足底承載人體重量,多達33個穴位,對應不同的器官、組織,透過足底穴位按摩,可以刺激人體、啟動自癒力,增加血液循環,達到紓壓作用;若按壓出現疼痛時,也能反應出疾病問題。
中醫師賴信甫表示,足底部位由無數骨骼、關節及肌肉、韌帶所構成,具有支撐人體、負擔行動等功能,位處人體末梢神經與血管的終端,也是血管血液回流的起始點。以往中醫經絡學說,認為足底的經絡僅腎經一條,對應的是湧泉穴,但隨醫學研究發現,足底多達33個穴位,對應到不同器官及組織,當發生病變時,按壓對應的穴位就會產生足底反應,這是生物全息律的觀點。
大腦對應的是腳拇趾,肺臟、肝臟對應腳掌的上二分之一,大腸對應腳掌的下二分之一,生殖腺、坐骨神經則對應腳掌最底部。賴信甫說,對足底反應點實施針刺、按摩刺激,透過神經訊號可誘發人體自我調整與自癒,進一步緩解不適症狀。不過,足底按摩只是輔助緩解症狀,當組織器官受損嚴重,失去自我修復能力時,即使按壓足底反射區,亦不具治療功能。
久站久坐 足內肌失能致足底筋膜炎
職能治療師曾鈺翔表示,足底肌肉包括足外肌、足內肌,現代人因工作久站、久坐,靜態姿勢維持過久,容易造成足內肌失能、退化,出現柔軟性扁平足,恐影響足部結構改變,例如骨頭關節排列、韌帶鬆弛、甚至體表改變,且足內肌無力會使筋膜過度拉扯、壓力點過度壓迫,久而久之就演變為足底筋膜炎,常出現「足跟痛」。
曾鈺翔指出,足部是身體最底端,距離心臟最遙遠,因此血液及代謝廢物多半會大量淤積在足部,如果久站、久坐或缺乏運動,足部代謝循環較差,透過足底按摩不僅可以軟化組織,更重要的是能促進血液循環。
足底按摩 3族群不適合
一般民眾都可以自行腳底按摩,但需要以「微微痠痛的力道」按摩足底反射區,賴信甫建議,可搭配精油按摩,以避免過度磨擦而破皮,或搭配按摩棒精準按壓在各器官反射區。
也要避免足底按摩力道過重,否則足底肌肉可能引發自我保護、過度緊繃,曾鈺翔建議,民眾應與按摩師傅反應適合力道,避免按摩後反增疼痛。
賴信甫、曾鈺翔提醒,孕婦、足底紅腫發炎、足底有外傷傷口者等三個族群並不適合足底按摩。尤其孕婦足底穴位較容易刺激、敏感,易造成子宮收縮流產;足部有紅腫痛等急性症狀,按摩刺激反而會加劇發炎、延遲修復,建議症狀緩解後再按摩。此外,足底按摩僅能當保養,並不能作為疾病治療,建議民眾有疾病問題應尋求醫療管道。
足部反射健康法 先暖身放鬆
有「足底按摩之父」之稱的吳若石神父,曾在「足療自癒──吳若石神父足部反射健康法」著作中指出,「足部反射健康法」是一種對應療法,從頭部的反應區,也就是從腳的大拇趾開始,依序按壓各反射區,但不是按壓愈痛就愈有效。施作足部反射健康法前,要先暖身放鬆被服務者腳部,可採用以下方式進行:
1.腳掌搓兩手手掌掌心相對置於對方腳掌兩側,兩手輕柔的前後搓動腳掌。約每秒2至3次即可。
2.腳踝搓
兩手掌拇指下方肌肉區,分置於對方內、外踝骨上方;而後兩手小指下方肌肉區置於對方內、外踝骨下方,兩手前後搓動,使對方腳掌呈左右搖擺狀。
3.腳掌搖
一手置於腳跟處,另一手握住對方腳掌,以順時針方向緩慢環繞,再以逆時針方向緩慢環繞。
4.腳趾拉
一手握住對方腳掌,另一手食指、拇指捏住對方腳趾,逐一緩緩搖動後,再向上拉引。
(責任編輯:葉姿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